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股骨内侧髁骨折常见原因

股骨内侧髁骨折常见原因

股骨内侧髁骨折常见原因

股骨内侧髁骨折是指股骨内侧髁部分骨折的情况。这种骨折常见于年轻人,尤其是运动员和跳舞者,但也可能发生在年长者或骨质疏松患者身上。下面将从不同方面分析股骨内侧髁骨折的常见原因。

一个常见的原因是外力直接作用在内侧髁上,例如交通事故中的膝部碰撞、高空坠落或体育运动中的撞击。这种外伤性骨折可能是由于瞬间的强大冲击力导致骨折。

另一个原因是过度使用或反复应力对内侧髁的压力。这种骨折常见于运动员和跳舞者,因为他们长时间进行重复的运动,例如跳跃、跳跃着陆、蹲下和屈膝。这些活动会给内侧髁施加压力,导致骨折。

股骨内侧髁骨折还可能与骨质疏松症有关。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骼疾病,其特点是骨密度降低和骨组织破损。这使得骨骼容易受到压力和应力的损害,增加了骨折的风险。因此,骨质疏松患者的骨折风险更高,包括股骨内侧髁骨折。

另外,长期使用某些类药物,如激素类药物,也可能增加股骨内侧髁骨折的风险。这些药物可能会导致骨骼质量的损害,导致骨折更易发生。

年龄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逐渐变脆弱,容易发生骨折。年长者的骨骼可能会因为活动或事故而受到损伤,导致股骨内侧髁骨折。

总结起来,股骨内侧髁骨折的常见原因主要包括外力直接作用、过度使用或反复应力、骨质疏松症、某些类药物的长期使用以及年龄因素。了解这些原因对于预防和治疗股骨内侧髁骨折非常重要。如果患者具有骨质疏松症或正在使用某些类药物,建议他们采取预防措施,减少骨折的风险。此外,对于从事高风险体育或活动的人群,应加强训练和技巧,以避免股骨内侧髁骨折的发生。

股骨骨折诊疗指南

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骨折多数为关节囊内骨折,是50岁以上老年人最常见的骨折,尤以女性或骨质疏松者多见;致残和病死率较高,严重危害老年人生活质量;中青年股骨颈骨折常由较大暴力引起;由于局部血供因素,常可导致骨不连接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 临床表现多见于老年女性,多有绊倒、扭伤或其他外伤病史,暴力有时不剧烈,可因疏忽而延误诊治; 诊断 1.症状 1外伤后引起髋部疼痛; 2髋关节主动活动受限; 3除少数外展嵌顿型骨折以外,多数患者伤后站立、行走功能明显受限; 2.体征 1患者髋部轻度屈曲、内收位; 2下肢450~600外旋、短缩畸形; 3髋关节被动活动感觉疼痛; 4腹股沟中点压痛; 5大转子上移并有叩痛; 6下肢纵向叩击痛阳性; 3.辅助检查髋关节X线正侧位片可明确诊断,注意有无骨质疏松;按骨折线移位程度Garden分类可分为: 1不完全骨折,外展嵌顿型; 2无移位的完全骨折; 3部分移位的完全骨折; 4完全移位的完全骨折;

如早期X线片阴性,而临床症状明显,怀疑有骨折可能,应卧床休息,穿防旋鞋制动,相隔2~3周后再次摄片,以排除骨折; 治疗原则 1.无移位Garden工、Ⅱ或外展嵌顿型骨折对于老年人,如条件允许,可行简单内固定治疗,稳定性骨折端,减少再移位可能,亦便于护理,减少并发症;如无条件,可采用患肢外展位皮肤牵引或穿防旋鞋保持患肢于外展、旋转中立位;鼓励半卧位、股四头肌舒缩活动; 2.有移位 GardenⅢ、Ⅳ骨折明确诊断后,检查和调节全身状况,除外手术禁忌,择期手术;手术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包括年龄、体质、骨骼密度、内科疾病、外伤持续时间、骨折移位程度和经济情况以及手术的医师经验与条件,选择下列手术: 1闭合复位内固定:内固定可选用多钉固定,如3枚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 2人工股骨头或全髋关节置换术:多根据患者生理年龄、体质、活动度、骨折类型、髋臼有无病变等诸多因素选择; 3.年龄过大、体力较差、伴有严重的内科疾病而不宜采用手术治疗或患者与家属拒绝进一步治疗者,如骨折无移位,可做下肢皮肤或骨牵引;牵引时下肢外展、中立位,在抬高床脚的同时患者取半卧位,加强护理,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如骨折已有移位,则不可能通过牵引使骨折愈合,可放弃骨折治疗,早期坐起,有条件时即离床用双拐或轮椅活动; 4.儿童和青少年股骨颈骨折骨骼牵引、闭合复位、细圆针或螺纹钉内固定,应推迟开始负重时间;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转子间骨折指股骨颈基底到小转子下平面区域内的骨折,

骨伤骨折的康复护理总结

肋骨骨折 (1)病因与病理病因:外来暴力、病理因素,以4~7肋最常见。 单根或数根肋骨一处骨折对呼吸影响不大(但损伤肋间血管可引起出血)。 相邻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局部胸壁因失去完整肋骨的支撑而软化,可出现反常呼吸:连枷胸:吸气时软化区胸壁内陷,呼气时外突。 严重肋骨骨折:软化区范围较广泛时可引起纵膈左右摆动,导致O 2、CO2滞留,重者出现呼吸和循环衰竭。 (2)临床表现 ①症状:局部疼痛,咳嗽,深呼吸或转到体位时加剧。部分患者咯血。多跟多处骨折可气促,呼吸困难,发绀,休克。 ②体征:受伤胸壁压痛、肿胀,有时可触及骨折断端及骨擦感。多跟多处骨折时,伤侧可有反常呼吸及皮下气肿。 辅助检查胸部X线示肋骨骨折断裂线或断端错位,血气胸。(3)治疗 ①闭合性单处肋骨骨折:重点止痛、固定胸廓、防止并发症。 ②闭合性多跟多处肋骨骨折:首要胸壁软化区加压包扎。①现场急救用坚硬的电子或手掌施压于胸壁软化区,固定胸壁软化区。②止痛、消肿、减轻反常呼吸,促使患侧肺复张。③建立人工气道④抗生素,预防感染。 ③开放性肋骨骨折:①清创、固定②胸膜穿破者行胸腔闭式引流。

③抗生素。 锁骨骨折 (1)病因病理间接暴力所致,警惕臂丛神经损伤。 (2)临床表现 外观畸形、局部疼痛、肿胀、皮下血肿、患侧肩部活动受限,活动疼痛加剧,患肩下垂。 (3)治疗要点 三角巾悬吊3周,对有移位处行骨折手法复位,双肩后伸,挺 胸位“8”字绷带固定。 (4)护理思维 ①患侧功能改变,有血管神经受压危险:观察上肢皮肤颜色、温 度、感知觉,告知患者尽量使用双肩外展、后伸,禁忌做肩关节前屈内收动作,以免腋下神经血管受压。 ②持续制动不能活动所产生的低效呼吸形态:评估患者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的变化等呼吸运动情况,监测并发症,建议患者能耐受时经常下地走动,保持安静,减少体内耗氧量,减轻呼吸困难。(5)并发症观察 ①神经性症状:因臂丛神经受骨痂刺激表现的手内在肌肉无力。 ②血管性症状:因锁骨下静脉受压产生“胸廓下综合征”表现为肢 端苍白,动脉搏动消失,感觉减退,皮温降低,疼痛。 ③系统并发生:老年人可引起应激代偿能力下降出现意识障碍、水电解质紊乱、心肺功能受损、深静脉栓塞、营养不良、肌肉萎缩等

骨科精读详解10种Hoffa骨折手术入路,图文结合轻松掌握!

骨科精读详解10种Hoffa骨折手术入路,图文结合轻松掌 握! 股骨远端单髁或双髁的冠状面骨折均称为Hoffa骨折。 早在1869年,柏林医生Friedrich Busch (1844-1916)就对这类少见骨折有过描述。但直到1904年,Albert Hoffa(1859-1907)首次正式报道了这种骨折,故称Hoffa骨折。 Hoffa骨折属于比较少见的骨折类型,单纯Hoffa骨折占整个股骨骨折的0.65%;占全部股骨远端骨折的8.7%~13%。外髁Hoffa较内髁、双髁Hoffa多,占整个Hoffa骨折的78-85%。股骨髁上、髁间骨折合并Hoffa骨折者占38.1%。 01Hoffa骨折的解剖 股骨远端粗大并发生旋转,呈喇叭状,主要由松质骨组成,向两侧延伸即为股骨髁,为膝关节重要组成部分。 外侧髁较宽大,内侧髁较狭长,位置较低,内外侧髁间深凹为髁间窝,上有2个切迹,膝交叉韧带附着其上。前交叉韧带附着于外髁内面的最后部,后交叉韧带则附着于股骨内髁外面的前部。 因此,发生Hoffa骨折,骨折块上常附有股骨外侧髁或内侧髁后部突起的关节面。外侧髁骨折块常向后、外旋转移位,可有膝前交叉韧带和腘肌腱、腓肠肌外侧头附着;内侧髁骨折块常无后交叉韧带附着。 02Hoffa骨折的损伤机制 高能量损伤 Hoffa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青壮年多见。损伤机制多为膝关节屈曲时,轴向剪力作用于股骨髁后部所致。 屈膝内翻或外翻情况下紧急制动,自股骨近端传导的轴向暴力作用于股骨髁,同时来自胫骨远端的暴力传导至胫骨平台,使股骨髁与胫骨平台之间产生巨大的剪切力,从而导致Hoffa骨折。

常见于车祸伤(尤其摩托车交通事故,占80.5%)、高处坠落伤占9.1%。 当高能量暴力作用于股骨远端时,由于股骨远端存在外翻角的解剖特点,往往首先作用于外侧髁,因此,外髁Hoffa骨折明显多于内髁Hoffa骨折。 低能量损伤骨质疏松患者,在摔倒等低能量损伤时,也可能发生Hoffa骨折。 医源性损伤医源性Hoffa骨折见于膝关节ACL重建术。如果骨隧道位置太靠后或较小的股骨放置较粗的韧带,则有导致Hoffa骨折的潜在危险。 03Hoffa骨折的临床诊断 症状/体征:膝关节肿、痛、活动受限;浮髌试验阳性;可出现内外翻应力试验及前后抽屉试验阳性体征。 影像诊断:部分Hoffa骨折X线片不能提供明确的诊断,漏诊率较高。需要CT或MRI检查,并根据患者的病史、查体及影像学检查予以确诊。 部分Hoffa骨折普通X光片易漏诊 CT扫描在矢状位、轴位容易发现骨折及骨折线的走形方向 MRI不但可发现隐匿性骨折,还可发现合并的软组织损伤 04Hoffa骨折的分型 Hoffa骨折属AO-B3。但该分型对治疗及预后没有指导意义 Letenneur分型 Letenneur等(1978)根据骨折线的位置分为3型: Ⅰ型:累及整个后髁并平行股骨后侧皮质的垂直骨折,Ⅱ型:与

再谈软骨下不全骨折

再谈软骨下不全骨折 股骨头软骨下不全骨折(Subchondral insufficiency fracture,SIF)是最需要与骨坏死区分开的疾病之一。 临床上,通常在骨质疏松的老年妇女或肾移植患者中观察到SIF。在早期阶段,放射学变化并不明显,但有些病例会发生软骨下塌陷(新月征)。在T1加权磁共振图像上,低强度带是特征性表现之一,在组织学上对应于骨折线和相关的骨折修复组织。因此,低强度带的形状通常趋向于不规则、断开并且向关节表面凸出。SIF的预后尚未明确:一些病例通过保守治疗症状消退,而有些病例显示塌陷的快速进展,例如髋关节的快速进行性关节炎。 下文为方便起见,采用以下缩写简称: SIF,subchondral insufficiency fractures,软骨下不全骨折 ON,osteonecrosis 骨坏死 ONFH,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股骨头坏死 日本福冈九州大学医学博士Takuaki Yamamoto对软骨下骨折做了全面综述,分享如下:

股骨头骨坏死(ON)是众所周知的股骨头塌陷的最常见原因。当在X光片上观察到塌陷时,通常被诊断为ON。新的观点认为,无任何骨坏死高危因素的股骨头软骨下不全骨折(SIF)被认为股骨头塌陷的一个重要原因。SIF导致股骨头在X线片上塌陷与ON的病理生理学完全不同(图1)。据报道,组织病理学上5%至10%被诊断为骨坏死的患者接受了髋关节置换术。SIF和ON需要在精确诊断和治疗选择方面进行区分。 图1.一名68岁女性右股骨头软骨下不全骨折。(A)发病后8周获得的放射照片显示股骨头外侧部分的软骨下塌陷,也可以看到关节间隙缩小。(B)在蛙位片可清楚地看到新月形标志(箭头)。在这种情况下,最终的组织病理学诊断是软骨下功能不全骨折。 什么是不全骨折? 骨折通常由于过大的外力而发生,而应力性骨折则是低能量应力长期、反复作用的结果。根据骨骼内在特性,应力性骨折进一步分为疲劳性骨折、功能不全性骨折和病理性骨折。异常应力作用于正常弹性模量骨骼发生的骨折称为疲劳断裂。相反,正常应力或低于生理应力作用于弹性模量不正常的骨骼发生的骨折称为不全骨折。继发于骨质疏松症的椎体骨折是不全骨折最常见的例子之一。当在关节软骨下骨观察到不全骨折时,称之为软骨下不全骨折。肿瘤引起的骨折称之为病理性骨折。 股骨头不全骨折SIF 概念

骨折概论

骨折概论 第一节骨折的定义、成因、分类及骨折段的移位 一、定义:骨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包括骨和软骨。 二、成因: (一)创伤(创伤性骨折):重点讨论,按作用力不同,分为三种形式。 1.直接暴力:暴力直接作用使着力部位发生骨折,如撞击、挤压、火器伤等,骨折特点为常合并周围软组织损伤。 2.间接暴力:暴力通过纵向传导、杠杆作用、扭转作用或肌肉猛烈收缩,使远离外力作用点的骨发生骨折。桡骨远端骨折(传导),锁骨骨折(杠杆),髌骨骨折(股四 头肌收缩)。 3.积累性劳损:长期、反复、轻微外力,直接或间接损伤,特定部位骨折,又称为疲劳性骨折,如行军骨折:第2、3跖骨骨折、腓骨下1/3骨干骨折,此骨折特点是 骨折和修复同时进行。 (二)骨骼疾病:病理性骨折,如骨肿瘤、骨结核、骨髓炎等,即使遭遇轻微的外力,或无外力的条件下,也可发生骨折。目前最常见的是骨质疏松造成病理性骨折。 三、骨折的分类 (一) 根据骨折处皮肤、粘膜完整性分类(骨折断端是否与外界相通分类) 1.闭合性骨折:骨折处皮肤、粘膜完整,骨折断端与外界不相通。 2.开放性骨折:骨折处皮肤、粘膜破裂,骨折断端与外界相通。由内向外形成:骨折端刺破周围软组织与外界相通,耻骨骨折(膀胱、尿道断裂),尾骨骨折(直肠破裂);由外向内形成:刀伤、枪伤。特点:创口污染,易继发感染。 (二)根据骨折的程度和形态分类 1、不完全性骨折: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部分中断。 (1)裂缝骨折:骨质裂隙,无移位,板状骨:颅骨、肩胛骨 (2)青枝骨折:见于儿童,骨质和骨膜部分断裂,可有成交畸形。(皮断筋连着) 2、完全性骨折: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完全中断。 (1)、横形骨折:骨折线与骨纵轴接近垂直 (2)、斜形骨折:骨折线与骨纵轴有成角 (3)、螺旋形骨折:骨折线成螺旋状 (4)、粉碎性骨折:骨碎裂成3块以上,蝶形骨折、Y形骨折、T形骨折 (5)、嵌插骨折:骨皮质嵌插于骨松质内,多见于干骺端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6)、压缩性骨折:松质骨(如椎体、跟骨)

骨 折

骨折 一、定义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中断,即称骨折。 二、成因 1.直接暴力暴力直接作用于肢体上而发生骨折,骨折部位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损伤,包括并发神经血管的损伤,如火器伤所致的胫腓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 2.间接暴力骨折发生在离暴力作用较远的部位,而不发生在暴力直接作用的部位。骨折是由于暴力通过传导、杠杆或旋转作用所致。例如肱骨髁上骨折,是由于伤员走路滑倒时,以手掌撑地,暴力上传而造成肘关节以上肱骨髁上处的骨折。 3.肌牵拉力肌肉突然猛烈收缩,可拉断肌肉附着处的骨质。例如在骤然跌倒时,股四头肌猛烈收缩,可发生髌骨横骨折。 4.积累劳损长期、反复、轻微的直接或间接伤力(例如远距离行军),可集中在骨骼的某一点上发生骨折。骨折无移位,但愈合慢。 5.骨骼疾病以上四种均系健康骨骼受各种不同暴力的作用而断裂,称外伤性骨折。如因骨本身的病变而使骨质疏松,破坏变脆,在正常活动下或受到轻微的外力作用,就可发生骨折,称病理性骨折。这类骨折主要由骨组织的病理改变引起,在此不作讨论。 三、骨折进行分类 对骨折进行分类,是决定治疗方法、掌握其发展变化规律的重要环节。分类的方法甚多,兹将主要的分类方法介绍如下: (一)根据骨折处是否与外界相通可分为 1.闭合骨折骨折断端不与外界相通者。 2.开放骨折有皮肤或黏膜破裂,骨折处与外界相通者。 (二)根据骨折的损伤程度可分为 1.单纯骨折无并发神经、重要血管、肌腱或脏器损伤者。 2.复杂骨折并发神经、重要血管、肌腱或脏器损伤者。 3.不完全骨折骨小梁的连续性仅有部分中断者。此类骨折多无移位。 4.完全骨折骨小梁的连续性全部中断者。管状骨骨折后形成远近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骨折段。此类骨折断端多有移位。 (三)根据骨折线的形态可分为 1.横断骨折骨折线与骨干纵轴接近垂直。 2.斜形骨折骨折线与骨干纵轴斜交成锐角。 3.螺旋形骨折骨折线呈螺旋形。 4.粉碎骨折骨碎裂成三块以上,称粉碎骨折。骨折线呈“T”形或“Y”形时,又称“T”型或“Y”型骨折。 5.嵌插骨折发生在长管骨干骺端密质骨与松质骨交界处。骨折后,密质骨嵌插入松质骨内,可发生在股骨颈和肱骨外科颈等处。 6.压缩骨折松质骨因压缩而变形,如脊椎骨及跟骨等。 7.裂缝骨折或称骨裂骨折间隙呈裂缝或线状,形似瓷器上的裂纹,常见于颅骨、肩胛骨等处。 8.青枝骨折多发生于儿童,仅有部分骨质和骨膜被拉长、皱折或破裂,骨折处有成角、弯曲畸形,与青嫩的树枝被折时的情况相似。 9.骨骺分离发生在骨骺板部位,使骨骺与骨干分离,骨骺的断面可带有数量不等的骨组织,故骨骺分离亦属骨折之一种。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四)根据骨折整复后的稳定程度可分为

常用骨科鉴别诊断模板

常用骨科鉴别诊断 上肢及上肢带骨骨折 锁骨骨折 1、肩锁关节脱位:锁骨外端高于肩峰,甚至形成梯状畸形,向下牵拉上肢时,骨外端隆起更明显;向下按压骨外端可恢复,松手后又隆起;X线片显示肩锁关节脱位。 2、胸锁关节脱位:两侧胸锁关节不对称,可有异常活动,锁骨内端可突出或空虚。 3、臂丛神经瘫疾:易与婴幼儿锁骨骨折相混淆。前者锁骨仍完整,同时可见典型的肩部内收内旋、肘部伸直畸形;一般在2-3个月后可有显著恢复。 肩胛骨骨折 1、肋骨骨折:伤后胸部疼痛,咳嗽及深呼吸时疼痛加重;挤压胸廓时,骨折部分疼痛加剧;有时可合并气、血胸;X线片示肋骨骨折。 2、肱骨外科颈骨折:多为传达暴力所致,上臂内侧可见瘀斑,有疼痛、压痛、功能障碍,可触及骨擦感及异常活动。 肱骨大结节骨折 1、肩关节前脱位:受伤机制与本病相近,也表现为肩部肿痛,活动受限,但有方肩畸形,可扪及异位肱骨头,肩关节弹性固定,有时两者常合并存在。 2、肩峰骨折:均为肩部肿痛,但压痛点位于肩峰部,被动外展时可有一定的活动度;X线片可见肩峰骨折。 3、肱骨外科颈骨折:症状、体征相似,但本病肿胀及瘀斑较明显,肱骨上端环形压痛,可有异常活动;Ⅹ线片见骨折线位于肱骨外颈,亦可两者合并存在。 肱骨外科颈骨折 1、肩关节前脱位:亦表现肩部疼痛、压痛、活动受限,典型方肩畸形;但伤肢外展250一300位弹性固定,搭肩试验阳性;X线可鉴别,有时两者合并存在。 2、肱骨大结节骨折:肩外侧大结节处压痛,外展活动受限,上臂内侧无瘀斑,无环形压痛。

3、肩部挫伤:系直接暴力所致,局部皮肤有擦伤、瘀斑,肿胀、压痛局限于着力部位,无环形压痛及纵向叩击痛;X线片无骨折征象。 肱骨干骨折 1、肱骨外科颈骨折:肿痛在肩部,肱骨上端压痛;X线正位片及穿胸位可显示骨折线在肱骨解剖颈下2一3cm;治疗后骨折多能愈合。 2、肱骨髁上骨折:多发生于儿童,肘部肿胀较明显,呈靴状畸形;X线片示骨折线在肱骨下端扁薄处;治疗后常遗有肘内翻畸形。 3、上臂扭伤:压痛局限于损伤部位,有牵拉痛,上臂功能障碍较轻;无环形压痛及纵向叩击痛,无异常活动。 肱骨髁上骨折 1、肘关节后脱位:儿童肘关节后脱位极少见,脱位后肘后三角关系改变,患肢缩短,屈肘弹性固定;X线片可确诊。 2、肱骨外髁骨折:肿胀及压痛局限于肘外侧,有时可触及骨折块;X片摄片桡骨纵轴线不通过肱骨小头骨化中心。 肱骨髁间骨折 1、肱骨髁上骨折:多发生于儿童,肘部肿胀疼痛相对较轻;X线片示骨折线未波及关节面;治疗后肘关节功能恢复较好。 2、肘关节后脱位:弹性固定于135°左右,肘窝前方饱满,可扪及肱骨滑车;肘后鹰嘴异常后突,上方凹陷、空虚;X线摄片有脱位征象,无骨折。 肱骨外髁骨折 1、肱骨髁上骨折:肿痛较明显,呈环周压痛;X线片示骨折线不波及关节面,桡骨纵轴线通过肱骨小头骨化中心。

骨科常见骨折患者护理要点解答

骨科常见骨折患者护理要点解答 一、锁骨骨折患者的护理 锁骨骨折好发于青少年,其次为壮年,多为间接暴力引起。 (一)护理评估 1.健康史 (1)病因及病理:常见的受伤机制是侧方摔倒,肩部着地,力传导至锁骨,发生斜形骨折。也可因手或肘部着地,暴力经肩部传导至锁骨,发生斜形或横形骨折。若移位明显,可引起臂丛神经及锁骨下血管损伤。 (2)部位:根据暴力作用的大小、方向等,骨折多发生于中1/3段,或中外1/3段交界处,即接近喙锁韧带的附着处。锁骨中段骨折后,由于胸锁乳突肌的牵拉,近折端可向上、后移位,远折端则由于上肢的重力作用及胸大肌的牵拉,使骨折远折端向前、下移位,并有重叠移位。 儿童锁骨骨折多为青枝骨折,成人多为斜形、粉碎性骨折。锁骨发生开放性骨折的机会较少。 2.身体状况 (1)症状与体征:锁骨位于皮下,位置表浅,骨折后,出现肿胀、瘀斑。触诊可摸到移位骨折段,并有异常活动,局限性压痛,有骨擦感。典型体征为患者头向患侧倾斜而下

颌转向健侧,以松弛胸锁乳突肌而减少疼痛。患者常用健手托住肘部,减少肩部活动引起的骨折端移动所导致的疼痛。如遇幼儿锁骨骨折,则其不愿活动上肢,穿衣伸手入袖时啼哭。 (2)辅助检查:X线可明确骨折类型,对锁骨骨折做出正确诊断。 3.治疗与效果 以闭合复位、外固定、早期功能活动为主。 (1)手法复位:骨折复位后助手用棉垫置于两侧腋窝,用“8”字绷带或石膏固定,并用三角巾悬吊患肢。3~4周后拆除固定,逐渐增加功能运动,而在固定之日起即应练习手指、腕和肘关节运动,其他方向的肩关节悬垂运动亦应早期开始。复位后常用的外固定如下: ①三角巾悬吊或“8”字绷带固定法:适用于幼儿的青枝骨折或不全骨折。悬吊固定1~2周,对有移位的骨折,可用“8”字绷带固定2~3周。 ②石膏绷带固定:适用于青壮年,移位严重,有畸形者。先用手法复位,然后用石膏绷带“8”字固定3~4周。 (2)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开放性锁骨折,有血管神经损伤合并有肩胛骨折、骨折移位明显、骨折端有穿破皮肤危险或骨折不愈合伴有明显疼痛者,应行手术治疗。 (二)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骨折 一、什么是股骨颈骨折? 定义: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 股骨颈骨折是多见于老年人的骨折, 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是该骨折两个尚未解决的难题。 二、股骨颈骨折的应用解剖知识 部位:股骨颈是指股 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 的骨性部分。

两个角度 颈干角:股骨颈中轴线与股骨 干纵轴线之间的夹角称颈干角。 正常值在110-140°之间。 颈干角小于正常者为髋内翻, 反之为髋外翻。 前倾角:股骨两髁中点间连线与股 骨颈的中轴线所形成的角度。也称扭转角。成人在12-15°之间。

主要来自旋股内、外侧动脉和骨骼滋养动脉。 股骨颈囊外动脉环紧贴股骨颈表面, 因此在股骨颈骨折移位时易发生损伤。 三、股骨颈骨折的病因 典型的受伤姿势为平地滑倒,髋关节内收旋转,臀部着地。

四、股骨颈骨折的分类 一般而言,股骨颈的骨折线部位越高,股骨头、颈的血运的破坏越严重,骨折不愈合、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生的可能性越大。 五、股骨颈骨折怎么诊断? 1.髋部外伤史; 2.临床表现 (1).髋部疼痛,髋部的被动或主动活动时加剧;伤肢负重、行走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 (2).腹股沟中点有压痛,大转子处 叩击痛;有移位骨折呈现典型的畸 形:患肢缩短、外旋、轻度屈髋屈膝。 3. X线检查:摄股骨颈的正、侧位X 线片可明确骨折的部位、类型和骨折 端的移位情况。

与转子间骨折的鉴别 六、股骨颈骨折怎么治疗? 治疗方案选择取决于 1.骨折部位 2.骨折移位程度 3.病人年龄 保守治疗:无明显移位的外展“嵌插”型骨折或患者不能耐受手术 ●牵引或防旋鞋:卧床8~12周,3月后扶拐不负重下地,6月弃 拐行走。 ●骨折在早期有移位的可能,需定期复查床旁X片,如骨折有移 位,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危险性随之增加,需改为手术治疗。因此也有人对此类骨折强调尽早手术,内固定治疗,特别是年轻病人和活动较多的老年人。 ●保守治疗期间注意患者的护理,预防褥疮、坠积性肺炎、泌尿 道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股骨干骨折

股骨干骨折 股骨干骨折 定义:以局部肿胀、疼痛、压痛,功能丧失,出现缩短、成角和旋转 畸形,可扪及骨擦音、异常活动为主要表现的股骨转子下至股骨髁上部位骨折。 股骨干骨折较坚强,骨折多由车祸强大暴力所致、或由高处坠落引起骨折。股 骨干骨折,常会引起出血性休克。此外,因大腿肌肉丰富,骨折很易移位 疾病概述股骨干骨折是人体中最长的管状骨。股骨干包括粗隆下2-5cm至股骨髁上2-5cm 的骨干。股骨干为三组肌肉所包围,其中伸肌群最大,由股神经支配;屈肌群次之,由 坐骨神经支配;内收肌群最小,由闭孔神经支配。由于大腿的肌肉发达,骨折后多有错位及重叠。股骨干周围的外展肌群,与其它肌群相比其肌力稍弱,外展肌群位于臀部附着在大粗隆上,由于内收肌的作用,骨折远端常有向内收移位的倾向,已对位的骨折,常有向外弓的倾向,这种移位和成角倾向,在骨折治疗中应注意纠正和防止。股骨下1/3骨折时,由于血管位于股骨折的后方,而且骨折远断端常向后成角,故易刺伤该处的腘动、静脉。股骨干骨折系指小粗隆下2-5厘米至股骨髁上2-5厘米的股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4-6%,男性多于女性,约2.8∶1。10岁以下儿童占多数,约为总数的1/2。 病因股骨干骨折多由强大暴力所造成,一部分骨折由间接暴力所致。主要是直接外力,如汽车撞击、重物砸压、辗压或火器伤等,骨折多为粉碎、碟形或近似横行,故骨折断端移位明显,软组织损伤也较严重。因间接外力致伤者如高处坠落,机器绞伤所发生的骨折多为斜形或螺旋形,旋转性暴力所引起的骨折多见于儿童。 儿童的股骨干骨折可能为不全或青枝骨折;成人股骨干骨折后,内出血可达500-1000ml。可发生斜形、螺旋形或青枝骨折。骨折发

骨折常用鉴别诊断

上肢及上肢带骨骨折: 锁骨骨折 类病鉴别:1、肩锁关节脱位锁骨外端高于肩锋,甚至形成梯形畸形,向下牵拉上肢时,骨外端隆起更明显;向下按压骨外端可回复,松手后又隆起;X线片显示肩锁关节脱位。 2、胸锁关节脱位两侧胸锁关节不对称,可有异常活动,锁骨内端可突出或空虚。 3、臂丛神经瘫疾易与婴幼儿锁骨骨折向混淆。前者锁骨仍完整,同时可见典型的肩部内收内旋、肘部伸直畸形;一般在2个月到3个月后可有显著恢复。 肩胛骨骨折 类病鉴别:1、肋骨骨折伤后胸部疼痛,咳嗽或深呼吸后疼痛加重;挤压胸廓时,骨折局部疼痛加剧;有时可合并气、血胸;X线片示肋骨骨折 2、肱骨外科颈骨折多为传达暴力所致,上臂内侧可见瘀斑,有疼痛,压痛,功能障碍,可触及骨擦感及异常活动。 肱骨大结节骨折 类病鉴别:1、肩关节前脱位受伤机制与本病相近,也表现为肩部肿痛,活动受限,但有方肩畸形,可扪及异位肱骨头,肩关节弹性固定,有时两者常合并存在 2、肩峰骨折均为肩部肿痛,但压痛点位于肩峰部,被动外展时可有肯定的活动度;X线片可见肩峰骨折。

3、肱骨外科颈骨折病症、体征相似,但本病肿胀及瘀斑较明显,肱骨上端环形压痛,可有异常活动;X线片见骨折线位于肱骨外科颈,亦可两者合并存在。 肱骨外科颈骨折:肩关节前脱位表现为肩部疼痛、压痛、活动受限,典型方肩畸形;但伤肢外展25°-30°位弹性固定,杜加征阳性;X 线可鉴别。肱骨大结节骨折肩外侧大结节处压痛,外展活动受限,上臂内侧无瘀斑,无环形压痛。肩部挫伤系直接暴力所致,局部皮肤有擦伤、瘀斑,肿胀、压痛局限于着力部位,无环形压痛及纵向叩击痛;X线片无骨折征象。 肱骨髁上骨折:①肘关节后脱位脱位后肘后三角关系改变,患肢缩短,屈肘弹性固定;X线摄片可确诊。②肱骨外髁骨折肿胀及压痛局限于肘外侧,有时可触及骨折块;X线摄片桡骨小头纵轴线不通过肱骨小头骨化中心。 肱骨远端骨折:肱骨髁上骨折:多发生于儿童,肘部肿胀疼痛较轻;X片示骨折线为涉及关节面;医治后关节功能良好。肘关节后脱位:弹性固定于135°左右,肘窝前方饱满,可焖鸡肱骨滑车;X线摄片右脱位征像,无骨折。 桡骨远端骨折:尺桡骨干下1/3骨折:前臂中下段肿痛,畸形,异常活动,可扪及骨擦感,X线片可鉴别。 下肢及下肢带骨骨折: 股骨颈骨折: 常见于青壮年,有强大暴力损伤史;患肢弹性固定于屈髋、屈膝、内

股骨髁上骨折

股骨髁上骨折 【病因】 (一)发病原因 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均可致伤。 (二)发病机制 股骨髁上骨折分伸展型和屈曲型,由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造成。 伸展型骨折为膝关节伸展位受伤所致,骨折线由前下至后上斜行,屈 曲位受伤时,可形成由前上到后下的斜行骨折(图1),直接暴力作用下,也可发生横型或粉碎型骨折。目前以交通事故和工农业外伤所致高能 量损伤多见,常为粉碎型髁上骨折或经髁间粉碎型骨折。 【症状】 1.全身症状大多较股骨干骨折为轻,休克发生率为股骨干骨折的 1/8~1/10。 2.局部症状 (1)骨折之一般症状:主要表现为骨折局部之肿胀、疼痛及在股骨 髁上部的环状压痛及传导叩痛。 (2)移位:表现为骨折远端侧向移位及膝端屈曲畸形。 (3)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患肢、尤其是膝关节功能障碍。 (4)注意并发症:主要是有否伤及�N动脉或其他血管损伤的表现。

1.外伤史一般多为较剧烈之暴力所致。 2.临床特点除骨折局部疼痛、肿胀及压痛,畸形功能障碍外,应 特别注意足背动脉有无搏动及其强度,并与健侧对比。同时注意足趾 的活动与感觉,以确定�N部的血管及神经有无被累及。 3.影像学检查常规之X线平片可明确诊断并清晰显示骨折的类型 及移位情况;有软组织损伤,尤其是涉及神经血管损伤者,可辅以MRI 或血管造影检查。 【饮食保健】 股骨髁上骨折的食疗方(资料仅供参考,具体请询问医生) 早期 三七10克,当归10克,肉鸽1只,共炖熟烂,汤肉并进,每日1次,连续7-10天。 中期 当归10克,骨碎补15克,续断10克,新鲜猪排或牛排骨250克,炖 煮1小时以上,汤肉共进,连用2周 后期 枸杞子10克,骨碎补15克,续断10克,苡米50克。将骨碎补与续 断先煎去渣,再入余2味煮粥进食 其它食疗方 方1 赤小豆适量煎服,加赤砂糖少许温服之,本方适用于活血化 瘀期。

股骨干骨折的处理

股骨干骨折的处理 股骨干骨折指的是股粗隆下2~5cm至股骨髁上方2~5cm处的股骨骨折。男性多于女性,10岁以下的儿童更容易出现。 一、病因、分类及移位机理 股骨干骨折一般是由强烈的暴力引起的。直接暴力是最主要的原因,骨折出现后,大多数是粉碎骨折、碟形骨折或者近横行骨折,所以骨折部位往往伴有很明显的移位以及周围软组织的严重损伤。对于受间接暴力伤害的人而言,骨折多为斜行或螺旋型。此外,旋转暴力也会造成股骨干骨折,一般多发生于儿童,骨折类型多为斜行、螺旋型或者是青枝骨折。由直接暴力打击或火器伤引起的骨折周围的软组织严重受损,出血更多,闭合性骨折的内出血量可达500~1000mL,可并发休克。如果发生头部、胸部和腹部损伤和/或多处骨折,则更容易发生休克。 股骨干中下1/3的交界处骨折发生率最高,然后是上1/3或下1/3。暴力作用的方向、肌肉以及患者下肢自身的重力的牵拉力、骨折后搬运不合理以及手法复位的情况等,都会对骨折的移位方向和程度造成不同的影响。 股骨干上1/3骨折:髂腰肌、臀中肌和外旋肌等牵拉近端骨折段,致使近端骨折段屈曲、外展和外旋。而由于内收肌群和股四头肌群、后侧肌群的作用,远端骨折段内收并向后方移位。 股骨干中1/3骨折:由于近端骨折段同时受部分内收肌群的影响,

除屈曲和外旋外,其他方向均无特殊移位。由于内部、外部和后侧肌群的牵拉,远端骨折段倾向于重叠并明显移位,并且很容易向外成角移位。 股骨干下1/3骨折:腓肠肌牵拉远端骨折段,使远端骨折段向后移位,这可能损伤腘窝部的血管和神经。非手术治疗难以重新修复固定。上述这些移位不是固定的,由于各种外力、肌肉收缩、肢体重量和搬运等,骨折段可以在不同方向上移位。 二、临床表现及诊断 一般来说,大多数的伤者都有严重创伤史。伴随多处损伤以及内脏损伤,休克也非常常见。骨折部位疼痛剧烈、局部肿胀压痛、骨摩擦音,同时患肢缩短,有非常明显的功能障碍,并且骨折部位的皮肤剥离,产生出血,形成开放性骨折,局部可能出现大血肿。骨折的类型和移位的方向可以通过X线片准确确定。特别是要注意检查受伤的肢体是否有神经和血管损伤,以及其他合并伤、休克的发生。 三、治疗 股骨骨折,如果出现合并损伤必须优先治疗,不管是开放性骨折或者是闭合性骨折。因为合并伤的漏诊或者误诊以及治疗不当,往往会引发死亡。此外,还需特别注意的是时刻注意患者是否有休克的情况出现,如果有就很可能是因为骨折处周围软组织出现严重的损伤。例如,骨折现场急救时,固定不良,骨折段活动,使软组织反复被刺伤,进而引发大出血,而出血量一般可以达到1000~1500mL,这种情况下,患者最明显的症状就是休克。

髁状突骨折分类

◆髁状突骨折分类 一.按骨折位置分4型: P1 为髁头骨折(图1); P2为髁颈部骨折(图2); P3 为髁突基底部骨折(图3); P4 为矢状骨折, 骨折线贯穿髁突与髁颈下(图4)。 二.按骨折线的高低分: 高位骨折:髁头骨折,又称为囊内骨折; 中位骨折:髁颈骨折; 低位骨折:髁突下骨折 后两种又称为囊外骨折。 三.MacLennan按照骨折块移位的程度又把囊外骨折分为4类, Ⅰ类:骨折块没有明显移位; Ⅱ类:骨折块移位偏离骨折线(一般标准为小于30度); Ⅲ类:骨折块有明显移位或者重叠,但仍然在关节窝内; Ⅳ类:骨折块脱位,骨折块不在关节窝内。 ◆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选择原则: 髁状突骨折是采取保守治疗还是切开复位,其原则是以恢复功能为根本目标。要达到此目标,必须满足:下颌的无痛运动;良好的咬合关系;颜面对称性这三个基本条件。即髁状突骨折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其适应症不是绝对的,而是由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 治疗目标:恢复患者的口颌系统功能和面部外形;重视髁状突改建的效果及对功能的适应性。 治疗方法: 1.闭合性治疗(closed treatment):不涉及开放手术显露骨折的治疗。 2.开放性复位(open reduction):手术开放骨折部位,并复位和固定。 手术方法:耳前切口、下颌后切口、下颌下切口和口内切口。口内入路由于显露有限,

较少使用,仅用于移位程度较小的髁突低位骨折(微创外科内镜技术) 治疗方法与年龄的关系 •儿童和中老年人:保守治疗为主; •青壮年:手术治疗,特别是使用接骨板内固定为主 (>16岁为青壮年); •儿童髁突骨折开放性复位的适应证有 ①髁突移位入颅中窝; ②闭合性治疗失败仍存在咬合不良; ③髁突从关节囊中撕脱; ④双侧髁突骨折合并面中部粉碎性骨折。 治疗方法和骨折部位的关系 •高位髁突骨折:采用保守治疗常可获得满意效果; •中、低位骨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使用接骨板内固定; •粉碎性骨折:摘除髁突居多。 原因:Sanders认为:高位(囊内)骨折及粉碎性骨折多采用手术摘除骨折断端,因为囊内髁头粉碎性骨折可能发生无菌性骨炎或骨坏死。 治疗方法与骨折移位程度的关系 •骨折移位程度越严重,越应行手术治疗。 Ⅰ类和Ⅱ类骨折移位轻,多采用保守治疗; Ⅲ类和Ⅳ类骨折移位明显, 多采用手术治疗。 髁状突骨折治疗成功标准 •恢复伤前的咬合关系; •正常的张口度(40 mm 以上); •关节区无疼痛或不比伤前严重; •术后并发症少(没有面神经损伤,疤痕隐蔽等)。 •儿童髁突骨折治疗后还应具有正常的颞下颌关节功能和髁突的正常生长发育。

中医骨伤科重点:骨折

第六章、骨折 第一节、概论 ●骨折:骨或骨小梁的连续性中断,称为骨折。 ●病因病机: (1)外在因素: ①直接暴力:多为横断骨折或粉碎性骨折,骨折处的软组织损伤较严重 两骨骨折部位多在同一平面 多开放性骨折,感染率高 ②间接暴力:多在骨质薄弱处造成斜形骨折,骨折处的软组织损伤较轻 两骨骨折部位多不在同一平面 感染率低 ③肌肉牵拉 ④疲劳骨折 (2)内在因素:年龄和健康状况,骨骼的解剖结构特点(小儿的骨骺分离,老年人的桡骨远端骨折和股骨粗隆间骨折),骨骼本身的病变(骨代谢异常,骨的感染性疾病和骨肿瘤等) (3)骨折移位:成角移位、侧方移位、短缩移位、分离移位、旋转移位 ●骨折的分类 (1)根据骨折断端是否与外界相通:闭合骨折、开放骨折。 (2)根据骨折的损伤程度:单纯骨折、复杂骨折(合并神经、重要血管或脏器损伤)、不完全骨折、完全骨折(3)根据骨折线形态分类:横断骨折、斜行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骨折、青枝骨折(儿童,仅有部分骨质和骨膜被拉长、皱折和破裂,骨折处有成角、弯曲畸形,与青嫩的树枝被折时的情况相似)、嵌插骨折(常见股骨颈和肱骨外科颈)、裂缝骨折(颅骨、肩胛骨)、骨骺分离、压缩骨折(脊柱、跟骨) (4)根据骨折整复后的稳定程度分类:稳定骨折、不稳定骨折: ①稳定骨折:复位后经过适当固定不容易发生再移位者,如裂缝骨折、青枝骨折、嵌插骨折、横断骨折、压缩骨折等。 ②不稳定骨折:复位后易于发生再移位者,如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骨折等。 (5)根据骨折后就诊时间分类:新鲜骨折(2-3周内),陈旧性骨折(2-3周以上) (6)根据受伤前骨质是否正常分类:外伤性骨折、病理性骨折(骨折前骨折部位有病变:骨髓炎、骨结核、骨肿瘤等) ●诊断要点: (1)病史:有外伤史。 (2)临床症状: ①一般情况:疼痛、肿胀、活动功能障碍。 ②骨折特征:畸形、骨擦音、异常活动(骨干部无嵌插的完全骨折,可出现如同关节一样能屈曲旋转的不正常活 动,又称为假关节活动) (3)辅助检查:X线检查,CT、MRI检查。 ●骨折的并发症: 早期:创伤性休克、感染、内脏损伤、重要血管损伤、、缺血性肌挛缩、脊髓损伤、周围神经损伤、脂肪栓塞 晚期:坠积性肺炎、褥疮、尿路感染及结石、骨化性肌炎(损伤性骨化)、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硬、缺血性骨坏死、迟发性畸形。 (1)缺血性肌挛缩的发病原因和好发部位:是筋膜间隔区综合征产生的严重后果,上肢多见于肱骨髁上骨折或前臂双骨折,下肢多见于股骨髁上或胫骨上端骨折。 (2)周围神经损伤:肱骨髁上骨折可合并桡神经、正中神经损伤;腓骨小头上端骨折可合并腓总神经损伤。(桡神经损伤出现腕下垂;尺神经损伤出现爪形手;正中神经损伤拇指不能对掌;腓总神经损伤出现足下垂) (3)损伤性骨化的好发部位:关节内或关节附近骨折脱位。 (4)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内骨折整复不良或骨干骨折成角畸形愈合,以致关节面不平整或关节面压力状况改变,可引起关节软骨面损伤,形成创伤性关节炎。 ●骨折的愈合过程(瘀去、新生、骨合):

骨学指导

骨学学习指导 第一篇运动系统 组成——骨,关节,肌 运动系统 功能——支持,保护 第一章骨学 学习思路及临床应用要点 一,骨与骨连结构成人体支架,与骨骼肌一起完成支持,保护和运动的作用.支持保护要求稳固,运动要求灵活.骨骼的结构体现了这对矛盾的统一.如在上肢,主要要求灵活,下肢则为 稳固,这就决定了上下肢骨骼结构特征.学生应本着形态和功能相结合的思路,通过分析对比,去理解记忆各部骨骼的结构特征,进而理解对不同部位骨骼病损的修复有所侧重的理由.即结合病人的年龄,性别,职业来考虑,侧重于达到灵活运动还是稳固支持. 二,骨骼标本名称繁多,教材已作精简,保留下来的大多是为便于说明肌肉附着点或神经血 管的位置行程.教学中并非教材所列每一块骨都要求去摸认记忆,因此学生应去除精神压力.学习的重点在于:(1)全身骨块的名称;(2)用来确定,诊疗部位的体表可摸标志;(3)某些造 成皮肤或神经血管压迫等病变的标志或局部. 三,解剖学有自己的"行话",具有特色的描述规矩,学生应体会模仿.如突起名结节,粗隆,突,突又有乳突,喙突,茎突等等. 四,每一图均应先明确是何结构的何侧何面观.若为切面,该为哪一半的前面还是后面.有的同一个图既有整体观部分,又有切面部分,甚至不止一个切面,这时应对照标本,训练想象力,达到面对一平面图,建立起三维的立体形象. 第一节概述 组成——206块骨 一,全身骨的组成及分部 分部——躯干骨(51),上肢骨(64), 下肢骨(62),颅骨(23) 二,骨的构成成分及机能 构造

机能 骨膜 致密结缔组织,成骨细胞, 丰富的血管及神经末梢 营养骨,造骨 骨质 骨细胞,骨基质(有机质,钙盐) 支持,储存钙 骨髓 红骨髓:造血组织 黄骨髓:脂肪组织 造血,储存脂肪 三,骨的理化特性 骨 化学成份 物理特性 年龄变化 有机质 胶原纤维,粘多糖蛋白 使骨具韧性,弹性 年幼者>1/3,易变形 无机质 磷酸钙,碳酸钙 使骨具硬质,脆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