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路径(最全版)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路径(最全版)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路径(最全版)

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ICD-10:E10.111,E11.111,

E14.111)。

(二)诊断依据。

根据《内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

1.尿糖和酮体阳性伴血糖升高。

2.血pH和(或)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E10.111,E11.111,E14.11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一般为≤10天。

(五)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必须包括酮体)、大便常规、血气分析;

(2)在酮症酸中毒未纠正时每1-2小时测定血糖,在糖尿病酮症纠正后测全天毛细血管血糖谱(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前、必要时0点、3AM等);

(3)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

(4)胸片、心电图、腹部B超;

(5)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β细胞自身抗体(ICA、GAD)。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的检查项目:

(1)血酮,糖化血清蛋白(果糖胺),胰岛β细胞自身抗体(IAA、IA-2等),待酮症酸中毒状态纠正后行动态血糖监测(血糖未达标和/或血糖波动较大者);待酮症酸中毒纠正且血糖稳定后测定胰岛素或C肽

(2)并发症相关检查(待酮症酸中毒纠正后):尿蛋白/肌酐或尿白蛋白排泄率、24h尿蛋白定量、眼底检查、神经传导速度、超声心动图、颈动脉和下肢血管彩超、头胸腹CT或MRI等;

(3)相关免疫指标(血沉、CRP、RF、免疫球蛋白全套、补体全套、ANA和ENA),自身抗体(抗甲状腺、抗肾上腺、抗卵巢、抗甲状旁腺抗体等),内分泌腺体功能评估(甲状腺、肾上腺、性腺、甲状旁腺、垂体)。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1.补液根据血糖、电解质、血渗透压、生命体征、心肾功能等情况选择补液种类及补液速度、补液量。

2.胰岛素治疗方案选择及剂量调整:

给予胰岛素治疗。持续静脉注射胰岛素,待酸中毒纠正、血糖基本平稳后改用胰岛素强化治疗。

3.纠正电解质紊乱。

4.纠正酸中毒。当pH<7.1时,可补碱性药物。

5.其他对症治疗。纠正休克、抗感染、治疗急性肾衰、治疗脑水肿等。

(七)选择用药。

1.降血糖药物: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酮症酸中毒纠正后可根据情况加用口服降糖药。

2.针对伴发疾病治疗的药物:降压药、调脂药、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药物、抗感染药物等。

3.去除诱因、对症治疗药物:根据患者情况选择。

(八)出院标准。

1.酸中毒及酮症消失。

2.降糖治疗方案确定,血糖控制达标或血糖趋于稳定。患者或家属得到基本技能培训并学会自我血糖监测。

3.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导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诱因难以控制时(如感染、胃肠疾病、脑卒中、心肌梗死、创伤、手术、精神刺激等),则按相应路径或指南进行救治,退出本路径。

2.合并妊娠或伴有增加控制血糖难度的合并症,延长住院时间,则按相应路径或指南进行治疗。

3.若必须同时服用对血糖或降糖药物有影响的药物,或患者对胰岛素制剂、降糖药物有过敏情况时,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

4.出现严重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糖尿病肾病、眼部、心血管、神经系统并发症、皮肤病变、糖尿病足),或合并感染,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

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ICD-10:E10.111,

E11.111,E14.111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0天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路径(最全版)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路径(最全版) 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ICD-10:E10.111,E11.111, E14.111)。 (二)诊断依据。 根据《内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 1.尿糖和酮体阳性伴血糖升高。 2.血pH和(或)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E10.111,E11.111,E14.11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一般为≤10天。 (五)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必须包括酮体)、大便常规、血气分析; (2)在酮症酸中毒未纠正时每1-2小时测定血糖,在糖尿病酮症纠正后测全天毛细血管血糖谱(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前、必要时0点、3AM等); (3)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 (4)胸片、心电图、腹部B超; (5)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β细胞自身抗体(ICA、GAD)。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的检查项目: (1)血酮,糖化血清蛋白(果糖胺),胰岛β细胞自身抗体(IAA、IA-2等),待酮症酸中毒状态纠正后行动态血糖监测(血糖未达标和/或血糖波动较大者);待酮症酸中毒纠正且血糖稳定后测定胰岛素或C肽

(2)并发症相关检查(待酮症酸中毒纠正后):尿蛋白/肌酐或尿白蛋白排泄率、24h尿蛋白定量、眼底检查、神经传导速度、超声心动图、颈动脉和下肢血管彩超、头胸腹CT或MRI等; (3)相关免疫指标(血沉、CRP、RF、免疫球蛋白全套、补体全套、ANA和ENA),自身抗体(抗甲状腺、抗肾上腺、抗卵巢、抗甲状旁腺抗体等),内分泌腺体功能评估(甲状腺、肾上腺、性腺、甲状旁腺、垂体)。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1.补液根据血糖、电解质、血渗透压、生命体征、心肾功能等情况选择补液种类及补液速度、补液量。 2.胰岛素治疗方案选择及剂量调整: 给予胰岛素治疗。持续静脉注射胰岛素,待酸中毒纠正、血糖基本平稳后改用胰岛素强化治疗。 3.纠正电解质紊乱。 4.纠正酸中毒。当pH<7.1时,可补碱性药物。 5.其他对症治疗。纠正休克、抗感染、治疗急性肾衰、治疗脑水肿等。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指南和诊疗常规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指南和诊疗常规(一)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概述】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是由于体内胰岛素水平绝对或相对不足或升糖激素显著增高引起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严重紊乱,所致血糖及血酮体明显增高及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严重者常致昏迷及死亡,是糖尿病常见的急性并发症。 【临床表现】 1.各种类型的糖尿病均可发生,常见的诱因有:①急性感染;②外源性胰岛索用量不当或突然大幅度减量或停用; ③饮食不当(过量或不足、酗酒等);④胃肠疾病(呕吐、腹泻等);⑤创伤、手术;⑥妊娠、分娩;⑦精神刺激等;⑧有时可无明显诱因,尤其在1型或重症患者。 2.糖尿病患者常在上述各种诱因下发生酮症酸中毒,按病情程度可分为轻、中和重度。 (1)轻度者仅有酮症,无酸中毒,又称糖尿病酮症。多数患者有烦渴、多饮、多尿、乏力等症状,逐渐或突然加重,可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常伴头痛、烦躁、嗜睡等症状。口腔黏膜及舌干燥,皮肤弹性减退,眼球下陷,心动过速。 (2)中度者除酮症外,尚有轻、中度酸中毒。如未及时治疗,病情继续恶化,呈深而快的酸中毒呼吸,呼气中可闻及酮味

(类似烂苹果味),甚而出现脱水、尿量减少、四肢厥冷。可出现直立性低血压及休克。 (3)重度者常伴有意识障碍或重度酸中毒(二氧化碳结合力低于10mmol/L)。出现少尿或无尿,并可出现神态淡漠,各种深、浅反射迟钝或消失,甚至昏迷。严重酸中毒者呼吸受抑制,可危及生命。 【诊断要点】 1.各类糖尿病患者,原有症状在各种诱因、应激下加重,有上述典型症状和体征的临床表现者应高度警惕本症。2.实验室检查 (1)血糖升高:常在16.7~33.3mmol/L(300~600mg/d1),若超过33.3mmool/L(600mg/dl)多有高渗状态或肾功能障碍。 (2)血酮体升高,多在4.8mmol/L(50mg/dl)以上。 (3)血二氧化碳结合力和pH降低,剩余碱负值增大(>-2.3mmol/L),阴离子间隙增大等。血钠、氯常降低,也可正常或升高。补液后可出现低血钾。血尿素氮和肌酐可轻、中度升高。血清淀粉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丙氨酸氨基转氨酶可一过性增高。末梢血白细胞数常升高。 (4)尿糖、尿酮体阳性或强阳性,可有蛋白尿和管型尿。 (5)其他检查:胸部X线检查有助于发现诱因或伴发疾病,心电图检查可发现无痛性心肌梗死,并有助于监测血钾水

酮症酸中毒 病情说明指导书

酮症酸中毒病情说明指导书 一、酮症酸中毒概述 酮症酸中毒(ketoacidosis)为脂肪分解过多、过快产生的代谢紊乱综合征。多发生于糖尿病、严重饥饿和酒精中毒等。表现为心律失常、意识障碍、昏迷等症状。可通过补碱及对因治疗等措施进行治疗。 英文名称:ketoacidosis 其它名称:无 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无结论。 发病部位:全身 常见症状:乏力、食欲缺乏、恶心、呕吐、多饮、多尿、呼吸深快或呼吸浅慢 主要病因:人体内酮体的含量超过正常代谢范围,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检查项目:血液检查、尿液检查、胸部 X 线、心电图 重要提醒:患者在出院后要注意定期监测血糖及酮体的水平,尤其是刚出院时,以防再次出现异常。 临床分类:按照中毒并因可分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酒精性酮症酸中毒和饥饿性酮症酸中毒。 二、酮症酸中毒的发病特点

三、酮症酸中毒的病因 病因总述:酮症酸中毒的主要病因为人体内酮体的含量超过正常代谢范围,引起代谢性酸中毒。其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最为常见,与胰岛素不足有关;其次为酒精性酮症酸中毒和饥饿性酮症酸中毒,与乙醇、饥饿、呕吐等有关。 基本病因: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时由于胰岛素不足,使葡萄糖利用减少,脂肪分解加速,大量脂肪酸进入肝,形成过多的酮体(其中 B-羟丁酸和乙酰乙酸为酸性物质),超过了外周组织的氧化能力及肾排出能力时可发生酮症酸中毒。如糖尿患者出现急性感染、胰岛素不适当减量或突然中断治疗、饮食不当(过量或不足、食品过甜、酗酒等)、胃肠疾病(呕吐、腹泻等)、脑卒中、心肌梗死、创伤、手术、妊娠、分娩、精神刺激等情况时可诱发。 2、酒精性酮症酸中毒经常饮酒可引起胃炎、肝功能损害和胰腺炎。胃炎影响了进食,肝功能损害引起代谢紊乱,胰腺炎使胰岛素分泌下降。酒精还有直接诱发酮症的可能,乙酸盐为脂肪和酮体形成提供大量底物,在乙醛氧化过程中破坏了NADH/NAD+平衡,使NADH 增多。糖异生的抑制使糖原的形成和储存都成少,从而抑制了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另一方面,胰岛素及胰高糖素降低,这将推动脂肪分解及酮症形成。 3、饥饿性酮症酸中毒在饥饿或禁食情况下,当体内糖原消耗后,大量动用脂肪供能,也可出现酮症酸中毒。 危险因素:暂无资料。 诱发因素:暂无资料。

内分泌科-1型糖尿病临床路径

1型糖尿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1型糖尿病(伴或不伴急性并发症)(ICD-10:E10、2- E10、9) 二、诊断依据: 根据《WHO诊断标准及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08年),《内科学》(陆再英、钟南山,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2月第七版),《临床治疗指南-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 2、具备1型糖尿病特点: 1)通常年轻起病,起病迅速,症状明显,中度至重度的临床症状,包括体重下降、多尿、烦渴、多饮、体型消瘦、酮尿或酮症酸中毒等; 2)空腹或餐后的血清C肽水平低或缺乏;可出现免疫标记: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胰岛细胞抗体(IC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胰岛抗原抗体(IA-2);需要胰岛素治疗;可伴 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3、分型:(1)免疫介导(1A型);(2)特发性(1B型)。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WHO诊断标准及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08 年),《内科学》(陆再英、钟南山,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2月第七版),《临床治疗指南-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糖尿病宣传教育和管理; 2、饮食疗法; 3、运动疗法; 4、自我血糖监测、低血糖事件评估; 5、体重、尿酮体监测及并发症检测; 6、胰岛素强化治疗及联合口服药物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一般为 15-18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1型糖尿病(伴或不伴急性并发症)(ICD-10:E10.2- E10.9)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 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细胞分析+凝血4项、尿液分析+尿沉渣分析、大便常规+OB; 2)四段血糖监测(三餐前和睡前、必要时0点、3AM等); 3)急诊生化5项、肝功能8项、肾功能7项、血脂7项、血型鉴定(BG)、免疫常规; 4)胸正侧位片、心电图、腹部B超(肝胆脾胰);

II型糖尿病临床路径及表单

2型糖尿病临床路径 一、2型糖尿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2型糖尿病(ICD-10︰E11.2-E11.9)进行高血糖控制及并发症筛查与治疗。 (二)诊断依据。 根据《WHO 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2013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3年)、《糖尿病肾病防治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微血管并发症学组,2014年)、根据《2013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诊断和治疗共识》(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肌电图与临床神经电生理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肌肉病学组2013年)。 明确有糖尿病诊断; 1.有糖尿病症状(典型症状包括烦渴、多饮、多尿和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等)满足以下标准中一项即可诊断糖尿病: 2.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11.1mmmol/L(200mg/dl); 3.空腹(禁食时间大于8小时)血浆葡萄糖≥

7.0mmmol/L(126mg/dl); 4.75g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11.1mmmol/L (200mg/dl)。 5.无糖尿病症状者,需满足以上三项标准中的两项。 糖尿病并发症的筛查; 1).通常认为出现以下任何一条考虑其肾脏损伤是由糖尿病引起的: (1)蛋白尿; (2)肌酐清除率降低或血清肌酐水平升高; (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任何一期慢性肾脏病; (4)尽可能排除原发性肾脏疾病。 2).出现以下任何一条考虑其视网膜病变是由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瘤、视网膜内出血、硬性渗出、棉绒斑、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静脉串珠、新生血管、玻璃体积血、视网膜前出血和纤维增生等。 3).在诊断糖尿病时或之后出现的神经病变;临床症状和体征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表现相符;以下4项检查中如果任意一项异常诊断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踝反射异常(或踝反射正常,膝反射异常);2)针刺痛觉异常;3)

卫生部2型糖尿病临床路径(2009年版)

一、2型糖尿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2型糖尿病(ICD-10︰E11.2- E11.9)进行高血糖控制及血管并发症筛查。 (二)诊断依据。 根据《WHO 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2007年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2007年) 1.有糖尿病症状(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和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等)者满足以下标准中一项即可诊断糖尿病: (1)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11.1mmol/L (200mg/dl); (2)空腹(禁食时间大于8小时)血浆葡萄糖≥7.0mmol/L (126mg/dl);(3)75g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11.1mmol/L (200mg/dl)。 2.无糖尿病症状者,需满足以上三项标准中的两项。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2007年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2007年)等 1.一般治疗: (1)糖尿病知识教育; (2)饮食治疗; (3)运动疗法。 2.药物治疗: (1)口服降糖药治疗; (2)胰岛素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2型糖尿病ICD-10︰E11.2- E11.9疾病编码。 2.除外1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及其他因素所导致的血糖升高。 3.达到住院标准: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并经临床医师判断需要住院治疗。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如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入院后所必需进行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包括酮体)、大便常规; (2)全天毛细血管血糖谱(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前、必要时0点、3AM 等),动态血糖监测(血糖未达标和/或血糖波动较大者); (3)肝肾功能、血脂、电解质、血粘度; (4)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糖化血清蛋白(果糖胺); (5)口服糖耐量试验和同步胰岛素或C肽释放试验; (6)胸片、心电图、腹部B超。 2.并发症相关检查:尿蛋白/肌酐、24h尿蛋白定量、眼底检查、神经传导速度、心脏超声、颈动脉和下肢血管彩超等。 3.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可增加以下检查项目: (1)ICA、IAA、GAD、IA-2自身抗体测定,血乳酸; (2)24h动态血压监测,运动平板试验、心肌核素检查、冠脉CTA或冠状动脉造影; (3)震动觉和温度觉测定、10g尼龙丝压力检查、踝肱比检查; (4)肿瘤指标筛查,感染性疾病筛查。 (七)选择用药。 1.降血糖药物:口服降糖药、胰岛素或胰岛素类似物。 2.针对伴发疾病治疗的药物:降压药、调脂药、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药物等。 3.对症治疗药物:根据患者情况选择。 (八)出院标准。 1.患者得到基本技能培训并学会自我血糖监测。 2.降糖治疗方案确定,血糖控制达标或血糖趋于稳定,无低血糖事件发生。 3.完成相关并发症的检查并开始对症治疗。 4.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内分泌科临床路径2012完整版10个病种

1型糖尿病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1型糖尿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1型糖尿病(不伴急性并发症)(ICD-10:E10.2- E10.9)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年),《WHO诊断标准及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 1.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 2.具备1型糖尿病特点: (1)通常年轻起病,起病迅速,症状明显,中度至重度的临床症状,包括体重下降、多尿、烦渴、多饮、体型消瘦、酮尿或酮症酸中毒等。 (2)空腹或餐后的血清C肽水平低或缺乏;可出现免疫标记: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胰岛细胞抗体(IC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胰岛抗原抗体(IA-2);需要胰岛素治疗;可伴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

病。 3.分型:(1)免疫介导(1A型);(2)特发性(1B 型)。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年),《WHO诊断标准及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 1.糖尿病宣传教育和管理。 2.饮食疗法。 3.运动疗法。 4.自我血糖监测、低血糖事件评估。 5.体重、尿酮体监测及并发症检测。 6.胰岛素强化治疗及联合口服药物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一般为≤2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E10.2- E10.9 1型糖尿病(不伴急性并发症)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诊疗指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诊断要点】 以高血压和酮症为特征。即血糖升高,尿糖阳性,尿酮体强阳性。 血糖一般>17mmol/L,尿糖阳性,尿酮体强阳性。血气分析、电解质、血渗透压都有相应改变。 对于昏迷、酸中毒、失水、休克的患者均应想到本病的可能。 【鉴别诊断】 无糖尿病史者需与急性胃肠炎鉴别。 有糖尿病史者需与糖尿病其它并发症鉴别: 1、高渗性昏迷:尿糖阳性、血糖↑、血浆渗透压↑、PH正常、CO2CP正常。 2、乳酸性酸中毒:尿酮体阳性、PH↓、CO2CP↓、血浆渗透压正常、血乳酸↑。

3、低血糖昏迷:尿糖阴性、血糖↓。 【急诊处理】 一、记出入量每1~2h检测血糖、尿酮体、尿糖、电解质及CO2CP。 二、补液 为首要措施,用生理盐水,要求在使用胰岛素及其发挥作用之前,恢复血容量。 一般失水约为体重的10%,补液量按100ml/Kg计算,最初2~3h给予总液量的1/3,余下液分2等分,1等分于 12h补充,其余在另12h内补完。 三、胰岛素的应用 胰岛素主要是使血糖、脂肪代谢、酸碱平衡紊乱恢复正常,尽可能使其作用平稳,减少对患者的危险性。 用法:5u/h静滴,是血糖下降到13.9mmol/L时改为5%葡萄糖+胰岛素,比例可按3~4g葡萄糖+1u胰岛素计算。 血糖以每小时下降6.1mmol/L为宜。 相关推荐 /推荐 /推荐

四、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1、补钾: 随着补液、胰岛素的应用,酸中毒的纠正,血钾迅速下降,酮症总体钾的丢失为300~1000mmol/L。 ①于开始治疗后4小时,每小时尿量不少于40ml时开始补钾 ②如血糖低于3.0mmol/L,立即补钾,血钾达5.5mmol/L 或每小时尿量少于30ml时,停止补钾。速度为每小时0.75~1.5g,浓度不超过0.3%,给予剂量以能使血钾浓度维持在4mmol/L左右为度。能口服者,每日3~6g,治疗期间应密切观察血钾、心电图,以防高、低血钾的发生。 2、补碱 轻症患者经输液,注射胰岛素后,酸中毒逐渐纠正,不必补碱。 当PH≤7.1,CO2CP≤6.7时,给碳酸氢钠50mmol/L(相当于5%碳酸氢钠84ml)以蒸馏水稀释成1.25%等渗浓度后静滴。补碳酸氢钠时,每给予50mmol/L,同时补充氯化钾1.5g。 3、补磷、补镁 出现以下情况考虑补镁: ①经充分补钾而血钾仍不上升; ②血钾已正常,而心电图异常。

内分泌科临床路径2012完整版10个病种

内分泌科临床路径2012完整版10个病种

(2)全天毛细血管血糖谱(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前、必要时0点、3AM等); (3)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 (4)胸片、心电图、腹部及妇科B超; (5)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β细胞自身抗体(ICA、GAD),口服糖耐量试验和同步C肽释放试验(病情允许时); (6)并发症相关检查(新诊断糖尿病和病程超过5年定期复诊者):尿蛋白/肌酐、24h尿蛋白定量、眼底检查、神经传导速度、超声心动图、颈动脉和下肢血管彩超等。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的检查项目: (1)血气分析,糖化血清蛋白(果糖胺),胰岛β细胞自身抗体(IAA、IA-2等),行动态血糖监测(血糖未达标和/或血糖波动较大者); (2)相关免疫指标(血沉、CRP、RF、免疫球蛋白全套、补体全套、ANA和ENA),自身抗体(抗甲状腺、抗肾上腺、抗卵巢、抗甲状旁腺抗体等),内分泌腺体功能评估(甲状腺、肾上腺、性腺、甲状旁腺、垂体)。 (七)选择用药。 1.胰岛素治疗方案选择及剂量调整: (1)餐前短效(或速效)和睡前中效(长效或长效类似物)胰岛素方案; (2)三餐前短效和早晚餐前中效胰岛素方案;

(3)预混胰岛素注射方案; (4)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 2.口服降糖药:二甲双胍、葡萄糖苷酶抑制剂(18岁以下不宜使用)。 3.对症治疗。 (八)出院标准。 1.治疗方案确定,血糖控制达标或血糖趋于稳定。 2.患者得到基本技能培训并学会自我血糖监测。 3.完成相关并发病的检查。 4.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出现急性并发症(低血糖昏迷、高渗性昏迷、酮症酸中毒、乳酸酸中毒等),则按相应路径或指南进行救治,退出本路径。 2.合并妊娠或伴有增加控制血糖难度的合并症,延长住院时间,则按相应路径或指南进行治疗。 3.若必须同时服用对血糖或降糖药物有影响的药物,或患者对胰岛素制剂、降糖药物有过敏情况时,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 4.出现严重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糖尿病肾病、眼部、心血管、神经系统并发症、皮肤病变、糖尿病足),或合并感染,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

2型糖尿病临床路径

2型糖尿病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2型糖尿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2型糖尿病(ICD-10︰E11.2- E11.9)进行高血糖控制及血管并发症筛查。(二)诊断依据。 根据《WHO 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2007年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2007年) 1.有糖尿病症状(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和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等)者满足以下标准中一项即可诊断糖尿病: (1)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11.1mmol/L (200mg/dl); (2)空腹(禁食时间大于8小时)血浆葡萄糖≥7.0mmol/L (126mg/dl); (3)75g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11.1mmol/L (200mg/dl)。 2.无糖尿病症状者,需满足以上三项标准中的两项。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2007年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2007年)等 1.一般治疗: (1)糖尿病知识教育;

(2)饮食治疗; (3)运动疗法。 2.药物治疗: (1)口服降糖药治疗; (2)胰岛素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2型糖尿病ICD-10︰E11.2- E11.9疾病编码。 2.除外1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及其他因素所导致的血糖升高。 3.达到住院标准: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并经临床医师判断需要住院治疗。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如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入院后所必需进行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包括酮体)、大便常规; (2)全天毛细血管血糖谱(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前、必要时0点、3AM等),动态血糖监测(血糖未达标和/或血糖波动较大者); (3)肝肾功能、血脂、电解质、血粘度;

2型糖尿病临床路径

2 型糖尿病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2 型糖尿病(ICD-10:E11.2-E11.9 )进行高血糖控制及并发症筛查与治疗。 (二)诊断依据。 根据《WHO 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2013年版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3 年)、《糖尿病肾病防治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微血管并发症学组,2014 年)、根据《2013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诊断和治疗共识》(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肌电图与临床神经电生理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肌肉病学组2013 年)。 明确有糖尿病诊断; 1. 有糖尿病症状(典型症状包括烦渴、多饮、多尿和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等)满足以下标准中一项即可诊断糖尿病: 2. 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11.1mmmol/L(200mg/dl); 3. 空腹(禁食时间大于8小时)血浆葡萄糖》 7.0mmmol/L(126mg/dl); 4.75g 葡萄糖负荷后2 小时血浆葡萄糖》 11.1mmmol/L(200mg/dl)。 5. 无糖尿病症状者,需满足以上三项标准中的两项。

糖尿病并发症的筛查; 1). 通常认为出现以下任何一条考虑其肾脏损伤是由糖尿病引起的: (1)蛋白尿; (2)肌酐清除率降低或血清肌酐水平升高; (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任何一期慢性肾脏病; (4)尽可能排除原发性肾脏疾病。 2). 出现以下任何一条考虑其视网膜病变是由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瘤、视网膜内出血、硬性渗出、棉绒斑、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静脉串珠、新生血管、玻璃体积血、视网膜前出血和纤维增生等。 3). 在诊断糖尿病时或之后出现的神经病变;临床症状和体征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表现相符;以下4 项检查中如果任意一项异常诊断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踝反射异常(或踝反射正常,膝反射异常);(2)针刺痛觉异常;(3)振动觉异常;(4)压力觉异常。需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神经病变如颈腰椎病变、脑梗死、格林- 巴利 综合征,排除严重动静脉血管性病变等。如果以上检查仍不能确诊,需要进行鉴别诊断的患者,可进行神经肌电图检查。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2013年版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3年)、《糖尿病肾病防治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微血管并发症学组,2014 年)、根据《2013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诊断和治疗共识》(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肌电图与临床神经电生理学组,中华医

妊娠糖尿病临床路径

妊娠糖尿病临床路径 内分泌代谢科 一、妊娠糖尿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妊娠糖尿病(不伴急性并发症)(ICD编码:024)。 根据 步 第二步:空腹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检查,查0h,1h,2h,3h血糖 时间:高危孕妇在首次产检,普通孕妇在孕24~28周 OGTT血糖界值:0h5.3mmol/L,1h10.0mmol/L,2h8.6mmol/L,3h7.8mmol/L

诊断GDM需要达到的血糖界值个数:2 高危因素包括: a)肥胖(尤其是重度肥胖); b)一级亲属患2型糖尿病; c)GDM史或大于胎龄儿分娩史; 2. 妊娠 根据 1. 2. 3.运动疗法。 4.自我血糖监测、低血糖事件评估。 5.体重、尿酮体监测及并发症检测。 6.胰岛素强化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2天内。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024妊娠糖尿病(不伴急性并发症)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 (2等); (3 (4 (5 (2. (1 (2ANA和ENA) (3) 系列/肌酐、24h尿总蛋白、微量白蛋白定量、眼底检查,慢性并发症倾向时超声心动图、颈动脉和下肢血管彩超等 (4)产检方面: 1、常规项目:体重、宫高、腹围??1次/周 2、胎儿胎盘功能检查:

??<34周:B超、SP1????????????????????1次/2周 ??>=34周:B超、SP1、胎心监护?????????1次/周 ??>36周:胎心监护?????????????????????2次/周或酌情隔日1次 (七)妊娠期间糖尿病的治疗方案选择 (1)?应尽早对妊娠期间糖尿病进行诊断,在确诊后,应尽早按糖尿病合并妊娠的诊 (2)? (3 (4)? HbA尽 (5)?避免使用口服降糖药,通过饮食治疗血糖不能控制时,使用胰岛素治疗。人胰岛素优于动物胰岛素。已经有初步临床证据显示速效胰岛素类似物赖脯胰岛素和门冬胰岛素在妊娠期使用是安全有效的。 常用方案:

最新2型糖尿病临床路径(医疗版)

2型糖尿病临床路径 (2011年版) 一、2型糖尿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2型糖尿病(ICD-10︰E11.2- E11.9)进行高血糖控制及血管并发症筛查。 (二)诊断依据。 根据《WHO 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2007年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2007年) 1.有糖尿病症状(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和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等)者满足以下标准中一项即可诊断糖尿病: (1)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11.1mmol/L (200mg/dl); (2)空腹(禁食时间大于8小时)血浆葡萄糖≥7.0mmol/L (126mg/dl); (3)75g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11.1mmol/L (200mg/dl)。 2.无糖尿病症状者,需满足以上三项标准中的两项。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2007年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2007年)等 1.一般治疗: (1)糖尿病知识教育; (2)饮食治疗; (3)运动疗法。 2.药物治疗: (1)口服降糖药治疗;

(2)胰岛素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2型糖尿病ICD-10︰E11.2- E11.9疾病编码。 2.除外1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及其他因素所导致的血糖升高。 3.达到住院标准: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并经临床医师判断需要住院治疗。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如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入院后所必需进行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包括酮体)、大便常规; (2)全天毛细血管血糖谱(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前、必要时0点、3AM等),动态血糖监测(血糖未达标和/或血糖波动较大者); (3)肝肾功能、血脂、电解质、血粘度; (4)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糖化血清蛋白(果糖胺); (5)口服糖耐量试验和同步胰岛素或C肽释放试验; (6)胸片、心电图、腹部B超。 2.并发症相关检查:尿蛋白/肌酐、24h尿蛋白定量、眼底检查、神经传导速度、心脏超声、颈动脉和下肢血管彩超等。 3.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可增加以下检查项目: (1)ICA、IAA、GAD、IA-2自身抗体测定,血乳酸; (2)24h动态血压监测,运动平板试验、心肌核素检查、冠脉CTA或冠状动脉造影;

202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管理(全文)

202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管理(全文)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需要监护治疗。关于DKA的救治,不同的指南推荐意见各有不同,本文阐述基于病理生理的DKA救治方式。 病理生理学 DKA的一个重要原因为胰岛素缺乏,包括绝对缺乏和相对缺乏。肝脏中,如果胰高血糖素/胰岛素比例增加,那么肝脏就会进行糖异生、肝糖原分解,从而增加血糖水平。脂肪组织中,胰高血糖素/胰岛素比例增加,脂肪会在脂肪酶的作用下分解,从而导致循环中的游离脂肪酸增多(FFA)。游离脂肪酸在肝脏线粒体中代谢,转化成乙酰乙酸、β-羟丁酸,最终的结果就是产生酮体和酸中毒。酮体会诱发恶心、呕吐、腹痛和口臭。DKA患者阴离子间隙增加,这是其典型表现。 血糖>180-200mg/dl(10-11mmol/l)就会超过肾脏远端小管回吸收能力,导致远端小管中糖浓度增加。小管液中糖浓度增加,渗透压就会增加,从而出现渗透性利尿,导致自由水丢失、电解质丢失(钠离子、钾离子)。β-羟丁酸会和钠离子结合,此时钠离子以这种形式通过肾脏排出体外,而不是形成氨基酸盐,这种代谢方式会导致氯离子在体内相对堆积,引起高氯血症。 病程继续进展,低血容量会导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从而影响了尿糖和尿

酮体的分泌,加重酸中毒和高血糖。 从上述分析可见,DKA的三大特征为:高血糖、酮体血症、酸中毒。当然,也存在血糖正常的DKA,这可能和钠-糖转运蛋白2(SGLT-2)抑制相关。SGLT-2抑制会增强糖的分泌,减少已滤过血糖的回吸收阈值,机体逆向调节激素水平增加,从而出现了正常或轻度增高的血糖。所以,DKA的特征可以不是那么明显,但高AG酸中毒和酮血症是基础。 管理 DKA的管理需要强调以下三点: 胰岛素:胰岛素是治疗DKA的基石 液体:及时补充液体,纠正低血容量。 电解质替代: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危及生命的电解质异常,尤其是钾离子。 在处理疾病的最开始,需要评估病人是否有危及生命的低血容量、钾离子异常。 如果患者具有低血容量的一些表现,诸如低血压、心动过速,可以给予250-500ml液体(就诊1小时内),直到症状消失。此后,可给予250-500ml/h的晶体液输注,晶体液中可添加钾离子,直到高血糖纠正;随后,给予150-250ml/h液体,直到DKA纠正。如此大量的液体输注是基于指南推荐,但有可能导致潜在的损伤。大量输注生理盐水会引起高氯性酸中毒,导致酸中毒进一步加重,因此,这些液体输注仅仅是指导意见,

2型糖尿病多个并发症临床路径【2020版】

2型糖尿病伴有多个并发症临床路径 一、2型糖尿病伴有多个并发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2型糖尿病伴有多个并发症(ICD-10︰E11.700)进行高血糖控制及血管并发症筛查。 (二)诊断依据。 根据《WHO 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2007年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2007年) 1.有糖尿病症状(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和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等)者满足以下标准中一项即可诊断糖尿病: (1)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11.1mmol/L (200mg/dl); (2)空腹(禁食时间大于8小时)血浆葡萄糖≥7.0mmol/L (126mg/dl); (3)75g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11.1mmol/L (200mg/dl)。 2.无糖尿病症状者,需满足以上三项标准中的两项。 3.临床诊断为下列并发症中2个及以上者:糖尿病性肾病、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冠心病、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糖尿病足溃疡、周围血管病、皮肤病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2007年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2007年)等 1.一般治疗: (1)糖尿病知识教育; (2)饮食治疗; (3)运动疗法。 2.药物治疗: (1)口服降糖药治疗; (2)胰岛素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2型糖尿病伴有多个并发症ICD-10︰E11.700疾病编码。 2.除外1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及其他

因素所导致的血糖升高。 3.达到住院标准:符合2型糖尿病伴有多个并发症的诊断标准,并经临床医师判断需要住院治疗。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如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入院后所必需进行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包括酮体)、大便常规; (2)全天毛细血管血糖谱(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前、必要时0点、3AM等),动态血糖监测(血糖未达标和/或血糖波动较大者); (3)肝肾功能、血脂、电解质、血粘度、血凝、血VitB12; (4)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糖化血清蛋白(果糖胺); (5)口服糖耐量试验和同步胰岛素或C肽释放试验; (6)胸片、心电图、腹部B超。 (7)ICA、IAA、GAD、IA-2自身抗体测定 2.并发症相关检查:尿蛋白/肌酐、24h尿蛋白定量、眼底

2型糖尿病临床路径(医疗版)

2型糖尿病临床路径 (2011 年版) 一、 2 型糖尿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 2 型糖尿病( ICD-10 ︰E11.2- E11.9 )进行高血糖控制及血管并发症筛查。 (二)诊断依据。 根据《 WHO1999 年糖尿病诊断标准》,《 2007 年版中国糖尿病 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 2007 年) 1.有糖尿病症状(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和不明原因的体重下 降等)者满足以下标准中一项即可诊断糖尿病: ( 1)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11.1mmol/L (200mg/dl); (2)空腹(禁食时间大于 8 小时)血浆葡萄糖≥ 7.0mmol/L (126mg/dl) ; (3 ) 75g 葡萄糖负荷后 2 小时血浆葡萄糖≥ 11.1mmol/L (200mg/dl)。 2.无糖尿病症状者,需满足以上三项标准中的两项。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 2007 年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2007 年)等 1.一般治疗: (1)糖尿病知识教育; (2)饮食治疗; (3)运动疗法。 2.药物治疗: ( 1)口服降糖药治疗;

( 2)胰岛素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 14 天。 2 型糖尿病ICD-10 ︰ E11.2- E11.9疾病编 码。 2.除外 1 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及其他因素所 导致的血糖升高。 3.达到住院标准: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并经临床医师判断需要 住院治疗。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如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 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入院后所必需进行的检查项目: ( 1)血常规、尿常规(包括酮体)、大便常规; ( 2)全天毛细血管血糖谱(三餐前、三餐后 2 小时、睡前、必要 时0 点、3AM等),动态血糖监测(血糖未达标和 / 或血糖波动较大者); (3)肝肾功能、血脂、电解质、血粘度; (4)糖化血红蛋白( HbA1c)和糖化血清蛋白(果糖胺); (5)口服糖耐量试验和同步胰岛素或C肽释放试验; (6)胸片、心电图、腹部 B 超。 2.并发症相关检查:尿蛋白 / 肌酐、 24h 尿蛋白定量、眼底检查、 神经传导速度、心脏超声、颈动脉和下肢血管彩超等。 3.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可增加以下检查项目: (1) ICA、 IAA、 GAD、 IA-2 自身抗体测定,血乳酸; (2)24h 动态血压监测,运动平板试验、心肌核素检查、冠脉 CTA 或冠状动脉造影;

2型糖尿病伴多并发症临床路径

2型糖尿病伴多并发症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2型糖尿病伴多并发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2型糖尿病伴多并发症(ICD-10︰E11.700)进行高血糖控制及并发症治疗。 (二)诊断依据。 根据《WHO 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2013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3年)、《糖尿病肾病防治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微血管并发症学组,2014年)、根据《2013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诊断和治疗共识》(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肌电图与临床神经电生理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肌肉病学组2013年)。 明确有糖尿病诊断; 有以下2种或2种以上并发症者; 1).出现以下任何一条通常考虑其肾脏损伤是由糖尿病引起的: (1)蛋白尿; (2)肌酐(或EGRF)升高; (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任何一期慢性肾脏病。

2).出现以下任何一条考虑其视网膜病变是由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瘤、视网膜内出血、硬性渗出、棉绒斑、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静脉串珠、新生血管、玻璃体积血、视网膜前出血、纤维增生等。 3).出现以下任何一条考虑其周围神经病变是由糖尿病引起的:存在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和(或)电生理的依据;排除导致周围神经病变的其他原因(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周围神经病、营养缺乏、中毒、异常球蛋白血症、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病等)。 4).出现以下任何一条考虑其周围血管病变是由糖尿病引起的: (1) ○1有代谢性高血压:其特点是糖代谢紊乱先于高血压;○2心脏表现:出现胸闷、活动后气喘,心脏扩大,心率增快并固定,心音低钝、颈静脉充盈,端坐呼吸,唇指发绀,肝脾肿大等,严重者表现为心力衰竭、无痛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甚至猝死;○3下肢血管表现:患者皮肤温度降低,皮肤颜色改变,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下肢溃疡或坏死,行走不能持久,行走时乏力感加重,休息2-3分钟后可缓解,逐渐可出现间歇性跛行。随着病变的进展出现静息痛和肢体疼痛。 (2)或有体格检查、辅助检查显示血管病变:○1动脉血管内膜中层厚度增厚;○2多普勒踝动脉/踝肱指数/经皮氧分压提示缺血或低灌注;○3CT/MRI检查提示缺血或出血,CTA或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护理 一.什么是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主要发生在I型糖尿病患者,在感染等应激情况下2型糖尿病患者也可发生。是指糖尿病患者在各种诱因的作用下胰岛素不明显增加,升糖激素不适当升高,造成糖、蛋白质、脂肪以至于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而导致高血糖、高血酮、酮尿脱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等一个症候群。(简单说就是这两件坏事同时严重发生:胰岛素严重缺乏和脱水。严重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直至昏迷,若不及时救治将导致死亡) 二.诱因 1,胰岛素剂量不足或中断。 2,各种感染:尤其是2型糖尿病伴急性严重感染如败血症、肺炎、化脓性皮肤感染、胃肠道感染、急性胰腺炎、胆囊胆管炎、腹膜炎等; 3,饮食失控:食用过多的高糖、高脂肪的食物; 4.肠道疾病:尤其是伴有严重呕吐、腹泻、厌食。高热等导致严重失水或进食不足时,如果胰岛素应用不当更容易发生; 5.精神因素:精神创伤,过度激动或劳累; 6.应激:外伤、手术、麻醉、急性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甲亢、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等; 7.妊娠和分娩 三.临床特点、

1,糖尿病症状加重:如口渴、多饮、多尿、乏力。(早期除诱因引起的症状外,可无症状,多数病人在发生意识障碍前几天) 2,意识障碍:早期患者有头痛、头晕、萎靡、继而出现烦躁,严重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可发生意识障碍,甚至昏迷。 3,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不想进食,极度口渴、尿量明显增多,少数有剧烈腹痛(类似急腹症,易误诊).(当发展至酸中毒时,病情迅速恶化,就出现) 4,呼吸道改变:呼吸中有烂苹果味(酮味),呼吸可变快、变深以排出二氧化碳。重度酸中毒(动脉血PH<7.0)时,脑组织受抑制并可出现肌无力,呼吸减弱。如呼吸在30次每分以上,提示患者有严重酸中毒。(酮症酸中毒进一步加重,导致严重组织缺氧) 5,低血压:出现严重缺水,尿量减少,皮肤干燥五弹性,眼球下陷等,脱水超过体重的15%是则出现循环衰竭。 四.实验室检查 1.尿糖及尿酮强阳性,尿中可出现蛋白及管型。当肾功能严重损害是,尿糖、尿酮反而减少。 2.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增高可达(9-10) x109/升,中性粒细胞增多,无感染也高。 3.血酮体增高,多在 4.8mmol/l以上,重者科高达19.2mmol/l 4.血糖多在16.7---33.3mmol/l,如大于333.3mmol/l说明有肾功能不全。 5.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轻者为13.3--18mmol/l重者可在9.0mmol/l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