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卡特福德和奈达翻译等值理论对比研究论文

卡特福德和奈达翻译等值理论对比研究论文

卡特福德和奈达翻译等值理论对比研究论文
卡特福德和奈达翻译等值理论对比研究论文

卡特福德和奈达的翻译等值理论对比研究

【摘要】自上世纪中期以来,语言学派运用转换生成理论、功能理论等现代语言学理论,对翻译问题进行了科学系统的研究,开拓出西方译学研究的崭新领域,在西方译学研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以卡特福德和奈达为例,旨在探讨这一学派对翻译等值所作的语言学探索。

【关键词】卡特福德奈达对等翻译等值对比

一、引言

约翰·卡特福德和尤金·奈达同属于西方翻译理论语言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翻译理论都在借鉴了现代语言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形成了自己的翻译理论体系。他们力图从语言学角度对翻译进行更加客观、准确、科学的分析和描写,从而对翻译实践产生了实际的指导意义。卡特福德和奈达分别从系统语言学和转换生成语法方面对翻译的本质和过程进行了描述。本文以两位学者的理论基础为切入点,探索关于翻译等值的论述,并对二人的翻译等值进行简要的对比分析,以便更清晰地把握这两种理论的异同。二、卡特福德和奈达的理论基础

卡特福德和奈达的翻译理论均来源于语言学,并加以改进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翻译理论体系。然而.二人所依据的理论基础却是不同的。

卡特福德的翻译理论主要得益于韩礼德(michael a.k.hmliday)的系统语言学。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提出,语言有三个基本层次:

翻译理论研究的新视角_评卡特福德_翻译的语言学研究_.kdh

INTELLIGENCE 人文论坛 摘要:卡特福德突破传统经验主义的研究方法,用语言学理论分析翻译问题,解答了以往不能解释 的问题,使我们对翻译问题有了更清晰、 更新的认识。他的分析以理论为依据,视角独特,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严谨性和说服力,对翻译实践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关键字:卡特福德语言学翻译理论 翻译理论研究的新视角 ———评卡特福德《翻译的语言学研究》 天津外国语学院 于涛 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所以从语言 学理论出发研究翻译问题无疑是科学的、适合的,卡特福德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他用语言学理论解释了以往的翻译理论不能解释的问题,开创了翻译研究的新视角,突破了传统的观点,让人耳目一新。《翻译的语言学研究》一书就是他主要的翻译理论研究成果,以语言学理论为依据,对翻译活动进行了全面的、 科学的分析。全书共分十四章,读者对象为有一定语言学知识的学生,所以,为了使一般读者能理解,卡特福德在第一章中介绍了语言的本质和语言学的一些基本概念,以作为入门的基础帮助读者理解全书。他把语言行为分成四个层次:音位、字位、语法和词汇,这是他翻译理论的基础和核心,并对这四个层次上的语言单位unit,structure,class 和system 以及语言学术语rank,exponent 和delicacy 进行了逐一解释。卡特福德的介绍使我们对语言学的一些概念大体上有了一定的了解,认识到翻译时可以从语音或语法层次来分析语言结构,这样可以使我们更清楚语言的构成和特点。 在第二章中,卡特福德把翻译定义为“the replacement of textual material in one language (SL)by equivalent tex-tual material in another language (TL)” ,比奈达的定义更科学、更严谨。他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因为他认为不同的语言属于不同的语言系统,他们之间存在着冲突,而要解决这种冲突只能用译 入语的对等语来替代源语。 所以,在他看来,不管是音位翻译、字位翻译,还是语法翻译、词汇翻译,即使两种语言再相似,也还是有一定的差异。此外,他还把翻译分成完全(full)翻译和部分(partial)翻译及整体(total)翻译和局部(restricted)翻 译。他认为, 同时达到四个层次的翻译,即音位翻译、字位翻译、语法翻译和词汇 翻译是不可能的,最多只能完成语法和 词汇两个层次的翻译,并要以牺牲音位和字位两个层次的对等为代价,这就是他所说的整体翻译:“the replacement of SL grammar and lexis by equivalent TL grammar and lexis with consequential replacement of SL phonology/graphology by (non-equivalence)TL phonolo-gy/graphology ” 。与整体翻译相对,局部翻译则是一个层次的翻译。 第三、四章分别讨论了翻译对等和形式对应的问题。卡特福德认为,形式对应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并且要以语 篇对等为基础。 语篇对等是翻译的目的,也是形式对应的前提,在语篇不对等的情况下追求形式对应是没有意义的,这倒与奈达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有些相似,只不过奈达是以译义达到动态对等为前提,而且此“形式”也并非彼“形式”,范围似乎更广,不光局限于单一的语言表现形式,而是包括音位、字位、语法和词汇四个层次的语言形式。换句话说,要同时达到完全的语篇对等和形式对应是不可能的,不管两种语言有多相似,因为不同的语言分属不同的系统。这一观点对翻译实践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可以使译者避免由于盲目地、刻意地追求形式对应,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语篇的对等。 第五章主要对语言的意义进行界定,并指出每种语言都有其特有的意义,一种语言的意义是不能完全用另一种语言精确地传达出来的。卡特福德是从语言系统论出发,认为不同语言的意义是不能翻译的。正如不同的语言会有不同的语法、词汇系统,其中包括指示词、数、时态、阴阳性等方面的变化,所以,要把一种语言完全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要把源语中的意义传达到译语中,就需要在译语中创造源语系统,这样才能进行两种语言间的转换,就 像第六章中所说的那样。而在实践中这 种完全的转换是不可行的,因为在转换过程中源语的某些意义会或多或少地缺失,不可能完全转换到译语中去。一定程度内的转换是可以的,但这并不是卡特福德所认为的翻译,只是把源语移植到译语中去,而翻译是用译语来替代源语,并不是转换。从以上分析看来,翻译似乎是无法进行了,其实不然,虽然不同的语言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差异,从语言学角度来看,源语几乎不可能与译语的意义相同,但它们可以在相同的语境中有相同的功能,所以翻译还是可能的,第七章中介绍的翻译对等的条件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只要源语与译语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替代,也就是说,它们的意义要有重合的部分,并且要共享一些语境因素(contextual meanings),它们才是翻译对等语,正如卡特福德所说:“transla-tion equivalence occurs when an SL and a TL text or item are relatable to (at least some of)the same features of substance ” 。但在局部翻译中,卡特福德认为,口语是不能翻译成书面语的,即源语不能从音位翻译成译语的字位,因为它们的语言介质(substance)完全不同,一个是语音(phonic),一个是字体(graphic)。同理,音位或字位翻译也不能转换成语法或词汇翻译。 第八、九章分别具体介绍了音位翻 译和字位翻译,它们都属于局部翻译。 音位翻译就是用译语中的对等语音来替代源语中的语音,而源语中的语法和词汇并没有翻译。音位翻译的基础是源语与译语要有相同的语音成分(phonic sub-stance),否则就无法建立起对等。比如,根据发音特点,英语had 的/h/与希腊语的/x/发音相近,而/?/与希腊语的/e/相 似, /d/与/nt/相似,所以,/h?d/译成希腊语就是/xent/。字位翻译也是如此,卡特 202

翻译等值理论探究

翻译等值理论探究 〔摘要〕“翻译等值理论”是西方翻译理论中的核心概念。翻译等值也是翻译活动的最终目标。本文旨在通过对该理论的分析, 运用具体例子探讨表层直译、深层意译以及语用修辞层面的翻译等值。 〔关键词〕翻译等值;表层;深层;修辞层 一、翻译等值理论 翻译“等值”或“对等”(equivalence)作为翻译标准,是现代翻译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是语言学派关注的主要思想,很多西方翻译理论家在阐述自己的译论主张时,往往都离不开对翻译等值问题的探讨。“等值”是几乎所有现代理论着述中的中心术语。近二三十年来,随着西方翻译理论的引进,我国学者对翻译等值的研究也异常活跃。翻译研究中等值概念的引进,极大地促进了翻译学研究的发展,加深了人们对翻译的认识,并在一定程度上指导了翻译实践。现代第一个明确提出等值翻译理论的是前苏联语言学派代表人物费道罗夫他在《翻译理论概要》中提出了“翻译等值”理论:“翻译就是用一种语言把另外一种语言在内容和形式不可分隔的统一中所业已表达出来的东西准确而完全地表达出来”。他坚持译文与原文之间完全可以确立确切对等的关系。而翻译等值“就是表达原文思想内容的完全准确并且在作用上、修辞上与原文完全一致”。等值概念本身由于其模糊性,一直以来都是学者们争论的焦点。贝克在其代表作《换言之———翻译教程》的导言中指出“本书采用术语equiva2lence 是为了方便起见———因为绝大多数译者已经习惯这个术语,而并非因为它有任何理论地位。术语equivalence 在这里的用法还有如下限制条件:虽然等值在某种程度上通常能够实现,却受到各种各样语言和文化因素的影响,因此总是相对的”。本文在讨论翻译等值时也遵循相对等值的原则。等值翻译理论的支持者们通常将“等值”定义为“源语文本与目标文本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使目标文本立即就被看作源语文本的翻译。”雅克布森在其《论翻译中的语言学问题》一文中明确提出“有差异的等值”,由此可以看出语言学派强调的翻译等值并非是绝对的对称,而是如弗斯指出,翻译理论中引进的等值,是使用它作为普通词汇时的模糊意义。正如威尔斯在《翻译学- 问题与方法》中所指出,由于译者不可避免的主观性、文本的复杂性和接受者之间的差异,翻译在力求等值的同时,损失不可避免,完全等值是很难达到的。因此我们可以说对等值概念的理解中应该包含着对“等值度”的考虑,尽管等值概念具有模糊性,在翻译过程中追求最高的“等值度”应该是每个译者追求的目标,由于客观或译者主观上的原因造成的源语文本与目标文本在某些方面不等值,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接受的。同一信息,两套不同的语言,接受者不同,却要产生基本相同的效果,这就是翻译等值的主要原则。 二、翻译等值理论的应用 等值翻译理论强调译文和原文在表达上应达到等值效果,符合语言本身的要求。在英汉互译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直译,意译等方法来达到等值翻译,实现两种语言间的交流。直译与意译实质上是建立在把语言分成两个层次(语义和语符层,即深层和表层) 的基础上。强调深层语义等值是意译;强调表层语符等值是直译。但语言的客观实际是在语义层和语符层之间,还有语用层存在,即在表层深层之间有广义的修辞层存在。修辞层是根据情境和语言意图的要求,输入言语个性特征(包括文体和风格) ,以达到实际最佳效果的层次。等值原则就是建立在把语言分成表层结构、深层结构以及修辞层面这三个层次的基础上的。 三、直译表层达到翻译等值 直译,是在较低层次上的翻译,指翻译时尽量保持原作的语言形式,包括用词、句子结构、比喻手段等等,同时要求语言流畅易懂。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彼此之间总会有相同或相似之处。反映在语言文化里,便会出现某些契合现象。众所周知,爱情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人们

等值翻译理论及其在文化差异中的应用

2003年10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Oct.,2003 第32卷专辑Journal of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S ocial Science)Vol.32Sup. 等值翻译理论及其在文化差异中的应用 屈妮妮, 孙景欣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外语系,陕西杨凌712100) 摘 要:美国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和翻译理论家奈达提出了等值翻译理论。动态对等是该理论对翻译理论的最大贡献,其影响是深远的。动态对等概念体现在许多方面,涉及动态对等原理在文化差异方面的影响与运用。译者应充分认识并掌握两种文化差异在两种语言中的不同反映,以便克服由文化差异带来的阻碍,取得翻译的最大等值并最大限度地实现文化交流。 关键词:等值翻译理论;动态对等;文化差异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93(2003)Sup.-0303-02 翻译是一种信息传递的方式,即把一个原本用甲语言表达的信息用乙语言表达,使不懂甲语言的人也获得同样的信息。翻译是一种艺术,同时也是一种交际,那么什么样的译文才算是一篇上乘之作?换言之,衡量译文好坏的标准是什么?古今中外的翻译理论家根据自己的实践都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大翻译家严复1898年在他的《天演论?译例言》中提出“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即“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为达即所以为信也”。林语堂在《论翻译》中提出“不可译与传神”的问题。朱光潜在《谈翻译》中提出“近似”说,认为大部分文学作品不可翻译,译文也只能是原文的“近似”。钱钟书在《林舒的翻译》中提出“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傅雷则提出了“神似”的标准,他也是神似翻译理论的杰出代表,他曾说:“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于形似而在于神似”。 而在西方众多翻译理论学中,最受推崇的当属美国的语言学家和翻译理论家奈达的等值翻译理论。奈达在1964年发表的《翻译科学初探》中提出了“动态对等”,认为“译文接受者和译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应该与原文接受者和原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基本上相同”。等效翻译的主要原则就是译文读者应能以原文读者基本相同的方式理解和欣赏译文。一方是原文与原文的接受者,另一方是译文与译文的接受者。同样一个信息要用两种语言进行表达,对象不同,却要产生相同的效果。 等值(Equivalence)是从数学领域引进翻译的一个概念。虽然一开始有人反对这一举措,因为他们认为把等值这个术语借用到翻译研究上,会产生障碍或者误译———毕竟在数学研究中等值表示严格的逻辑相等,即1 +1=2。在翻译研究中,绝不可能把严密精确的数学公式变成翻译的标准。事实上,苏联的费道夫、欧洲的卡特福德、美国的奈达等通过不断的实践与探索,把数学上等值的含义在翻译研究中做一嬗变,从而使等值论发展成为一项成果颇多的理论。奈达则利用信息论的原理,从读者接受源文信息的角度,阐明了动态对等原理。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奈达把“动态对等”修正为“功能对等”,实际概念并未改变,只是为了避免“动态”这个词引起误会。 一、等效翻译与文化差异 王佐良先生曾说过:“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掌握语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可以说语言和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的民族孕育着不同的文 收稿日期:2003-04-08 作者简介:屈妮妮(1976—),女,陕西临潼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外语系助教。 303

翻译理论

《翻译理论与实践》考试理论部分复习提纲 一、翻译定义: 1. 张培基——翻译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3. 刘宓庆——翻译的实质是语际的意义转换。 4. 王克非——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文化活动。 5. 泰特勒——好的翻译应该是把原作的长处完全地移注到另一种语言,以使译入语所属国家的本地人能明白地领悟、强烈地感受,如同使用原作语言的人所领悟、所感受的一样。 6. 费道罗夫——翻译就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在内容与形式不可分割的统一中所业已表达出来的东 西准确而完全地表达出来。 7. 卡特福德——翻译的定义也可以这样说:把一种语言(Source Language)中的篇章材料用另一种语言(Target Language)中的篇章材料来加以代替。 8. 奈达——翻译就是在译入语中再现与原语信息最切近的自然对等物,首先就意义而言,其次就是文体而言。 9. 巴尔胡达罗夫——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语言产物在保持内容方面(也就是意义)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为另一种语言的语言产物的过程。 纽马克——通常(虽然不能说总是如此),翻译就是把一个文本的意义按作者所想的方式移译入另一种文字(语言)。 10. “Translation is the expression in one language (ortarget language译入语) of what has been expressed in anotherlanguage (source language 原语), preserving semantic and stylisticequivalences.” --- Dubois 11. “Tran slating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 ---EugeneNida 12. “Translation is a craft consisting in the attemptto replace a written message and/or statement in one language by the samemessage and/or statement in another language.” --- Peter Newmark 13.Translation or translating is a communicativeactivity or dynamic process in which the translator makes great effort tothoroughly comprehend a written message or text in the source language andworks very hard to achieve an adequate or an almost identical reproduction inthe target language version of the written source language message or text. 二、翻译标准 1. 翻译的标准概括为言简意赅的四个字:“忠实(faithfulness)、通顺(smoothness)”。忠实指的是忠实于原文。通顺指的是译文的语言必须合乎规范、通俗易懂。 2. 严复对翻译曾经提出“信(faithfulness)、达(expressiveness)、雅(elegance)”的标准:“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的过程研究

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的过程研究 翻译转换理论建立在语言学的基础上,由著名语言学家卡特福德提出。本文以翻译转换理论为视角,以欧·亨利短篇小说《带家具的出租房》的汉英文本为语料,探究文学作品翻译中发生转换的过程,以求为今后的作品翻译提供参考。 标签:翻译转换层次转换范畴转换《带家具的出租房》 上世纪50年代以来,受到快速发展的语言学的影响,西方学界兴起了以语言学为导向的翻译研究方法。卡特福德在《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中提出的翻译转换理论即是翻译转换研究理论的代表理论之一。卡特福德构建的翻译转换理论建立在韩礼德和弗思提出的语言学层次和范畴的基础之上。考虑到中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市面上文学作品的译作质量参差不齐的现状,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为我们从语言学角度,包括词汇、语义和句法等方面,评判译作提供了新思路。虽然这一翻译转换理论由于其忽略非语言因素而遭受批判,但是它确可作为一种系统且客观的方式去解读文学翻译中发生的转换现象。本文以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为基础,分析和解释了欧·亨利短篇小说《带家具的出租房》中译本中发生的翻译转换,以求为今后的作品翻译提供参考。 一、范畴转换 范畴转换是指从原语到目的语偏离形式的对应(departures from formal correspondence),然后在不同的级阶(句子、分句、片语、词及词素)上发生转换的行为。卡特福德对范畴转换设定了两个条件:转换发生时,原语和目的语处于同一个语言层次;原语和目的语之间确有某种程度的形式对应(卡特福德,1991:88~89)。范畴转换作为区分形式对应的主要依据,有四种分类:结构转换(structural shifts)、词类转换(class shifts)、单位转换(unit shifts)和内部体系转换(intra-system shifts)。本文着重关注前三类转换。 (一)结构转换 结构转换是翻译转换中最常出现的范畴转换,它可以发生在所有的等级上。汉英对客观世界反映和思维方式的不同是在英汉互译过程中发生结构转换的最重要原因。英语思维方式在句式上的表现为“主+谓+宾+状”,而汉语思维方式在句式上的表现为“主+状+谓+宾”(严魁,2013:118)。例如,英:我做了某事,在某人的帮助下;汉:我在某人的帮助下做了某事。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结构转换主要有四种表现形式:肯定句与否定句的相互转换、主语突出和主题突出的相互转换、物作主语和人作主语的相互转换、被动语态与主动语态的相互转换。 1.肯定句与否定句的相互转换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对肯定句和否定句的选择会产生不同的翻译结果。由于汉英两种语言中肯定句和否定句表达方式的不同,在英译汉过程中,英语中具有

翻译理论翻译学术语列表

术语翻译贡献者 Absolute Translation 绝对翻译 古阿德克( Gouadec) Abstract Translation 摘要翻译 古阿德克( Gouadec) Abusive translation 滥译 路易斯( Lewis ) Acceptability 可接受性 托利( Toury ) Accuracy 准确Adaptation 改编Adequacy 充分性Adjustment 调整 Analogical Form 类同形式 霍尔姆斯( Holmes) Analysis 分析 奈达( Nida )和泰伯( Taber ) Applied Translation Studies 应用翻译研究霍尔姆斯( Holmes) Architranseme (ATR) 元译素范·路文兹瓦特( van Leuven- Zwart ) Autonomy Spectrum 自立幅度罗斯( Rose) Autotranslation 自译 波波维奇( Popovic ) Back Translation 回译 Bilateral interpreting 双边传译凯斯( Keith )Class Shift 词类转换韩礼德( Halliday )Close Translation 贴近翻译纽马克( Newmark)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传意翻译;交际翻 译纽马克( Newmark) Community interpreting 社群传译 Compensation 补偿赫维( Hervey )Competence 能力托利( Toury )Componential Analysis 语义成分分析奈达( Nida )Comprehensive theory 综合理论

中西翻译理论的比较陈敏达

中西翻译理论地比较 翻译是人类不同群体间借以相互交流、沟通地工具, 是人类社会所拥有地共同活动, 因而必定具有许多共同地属性.纵观中西方两千余年来地翻译历史, 我们有趣地发现, 虽然两地相隔遥远、民族迥然有异, 语言文化也分属于截然不同地表音体系和表意体系, 翻译实践和翻译理论地发展轨迹却有着诸多惊人地相似之处.其最显著地特点是: 虽然实践并不以理论地存在为先决条件, 但其发展却离不开理论地促进和提升, 其最初形态从一开始就已具有了一定地指导原则, 尽管译者当时对这些原则未必会有明晰地意识. 一、中西翻译理论 中国传统译论地一个共同特点是它们具有较大地模糊性, 严复地“信达雅”说、傅雷地“神似”说、钱钟书地“化境”说、许渊冲地“三美”说等皆是如此.拿“信达雅”来说, 译者翻译到什么程度才叫“信”, 叫“达”, 叫“雅”严复先生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明确地界定.译界由此引起地近百年论争也就不足为奇.以“雅”为例, 有人说它是“古雅”、“高雅”之意;有人说它指“风格”、“文风”;有人说“雅”指“修辞效果”有人说“雅”是指“美学价值”.另外,“神似”、“化境”两个语词本身就具有飘忽不定地模糊特征. “三美”也不例外: 由于艺术中地“美”是一种主观体验, 人们审美心理地差异使得“意美”等标准难以明确界定.相比之下, 西译论则有较大地明晰性.我们知道,西译论地核心概念“等值”原是数学和形式逻辑领域里地专业术语, 这个概念地引入本身就标志着西译论地明晰姿态.为了明确翻译研究中地“等值”概念, 卡特福德根据韩礼德系统语法中地层次、等级和范畴等概念作了详尽地论述; 而奈达在自己地理论中开宗明义地指出“形式对等”与“动态对等”(后改为“功能对等”) 地区别;克里斯托又将形式等值归纳为六个层次: ) 语音等值;)音位等值;) 形态等值;) 词汇等值;) 句法等值; ) 语义等值.西译论讲究分门别类地精确特点由此可见一斑. 二、中西翻译理论地相似性 对中西翻译理论地历史发展加以剖析, 人们很容易就会发现, 两者竟具有共同地演进模式, 也即: 两者都是从最初地对于翻译过程中所出现问题地附带式

从翻译等值理论看文化词的翻译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从民族文化心理差异角度看功能对等论在商标翻译中的运用 2 性格、学习策略和英语学习成绩的关系研究 3 The Comparison between“the Mean”of Confucius and“the Mean”of Aristotle 4 论《呼啸山庄》中希思克利夫的性格 5 从《一间自己的屋子》看弗吉尼亚伍尔芙的女性主义意识 6 高中英语写作前口语活动设计与实施建议 7 语言艺术与目的性操纵的杂合——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 8 论中美婚礼习俗的差异与融合 9 论外国文化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10 英汉问候语对比研究 11 浅析《库珀尔街》中英语过去时的翻译 12 浅谈中西方价值观差异及对商务谈判的影响 13 从宴客角度探究中西方文化理念的差异 14 时政漫画看美国社会 15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6 小说《飘》中斯嘉丽的人物性格分析 17 英文商标的汉译 18 “狗”在中西文化中的对比研究 19 论初中生英语学习资源策略培养 20 论《简爱》中的经济意识 21 从《汤姆叔叔的小屋》看斯托夫人的宗教矛盾心理 22 An Analysis of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the Letter “A” in The Scarlet Letter 23 解读托尼?莫瑞森《最蓝的眼睛》中的成长主题 24 从文化视角浅析英汉数字的翻译 25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26 《茶馆》英译本的翻译对比研究 27 从自然主义视角审视《嘉莉妹妹》中小人物嘉莉的命运抗争与幻灭 28 中西方文化中颜色词的不同内涵和使用 29 从跨文化的视角分析美国动画“辛普森一家”中的习语现象 30 从目的论角度分析化妆品品牌翻译 31 中美两国家庭文化差异 32 A Southern Elegy—a Feminist Study on Faulkner’s A Rose for Emily 33 Two Different Images of the Heroines in the Novel the Age of Innocence 34 从时代背景看《唐璜》中个人主义到人道主义的升华 35 英汉委婉语比较研究 36 An Analysis of English Pronunciation Teaching in Elementary Schools 37 Who Was to Blame:The Influence of Community on Pecola 38 对《变形记》中异化现象的分析 39 商标翻译技巧 40 英语课堂中的教师提问策略 41 极权主义下人性的扭曲——用福柯的空间理论解读乔治·奥威尔的《》 42 中英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

翻译等值理论探究论文翻译等值理论探究

论文网>> 英语论文>> 外语翻译论文>> 翻译等值理论探究论文翻译等值理论探究 作者:秦毅出处:论文网时间:2009-08-09 “摘要”?翻译等值理论?是西方翻译理论中的核心概念。翻译等值也是翻译活动的最终目标。本文旨在通过对该理论的分析, 运用具体例子探讨表层直译、深层意译以及语用修辞层面的翻译等值。 “关键词”翻译等值;表层;深层;修辞层 一、翻译等值理论 翻译?等值?或?对等?(equivalence) 作为翻译标准,是现代翻译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是语言学派关注的主要思想,很多西方翻译理论家在阐述自己的译论主张时,往往都离不开对翻译等值问题的探讨。?等值?是几乎所有现代理论著述中的中心术语。近二三十年来,随着西方翻译理论的引进,我国学者对翻译等值的研究也异常活跃。翻译研究中等值概念的引进,极大地促进了翻译学研究的发展,加深了人们对翻译的认识,并在一定程度上指导了翻译实践。现代第一个明确提出等值翻译理论的是前苏联语言学派代表人物费道罗夫他在《翻译理论概要》中提出了?翻译等值?理论:?翻译就是用一种语言把另外一种语言在内容和形式不可分隔的统一中所业已表达出来的东西准确而完全地表达出来?。他坚持译文与原文之间完全可以确立确切对等的关系。而翻译等值?就是表达原文思想内容的完全准确并且在作用上、修辞上与原文完全一致?。等值概念本身由于其模糊性,一直以来都是学者们争论的焦点。贝克在其代表作《换言之———翻译教程》的导言中指出?本书采用术语equiva2lence 是为了方便起见———因为绝大多数译者已经习惯这个术语,而并非因为它有任何理论地位。术语

equivalence 在这里的用法还有如下限制条件:虽然等值在某种程度上通常能够实现,却受到各种各样语言和文化因素的影响,因此总是相对的?。本文在讨论翻译等值时也遵循相对等值的原则。等值翻译理论的支持者们通常将?等值?定义为?源语文本与目标文本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使目标文本立即就被看作源语文本的翻译。?雅克布森在其《论翻译中的语言学问题》一文中明确提出?有差异的等值?,由此可以看出语言学派强调的翻译等值并非是绝对的对称,而是如弗斯指出,翻译理论中引进的等值,是使用它作为普通词汇时的模糊意义。正如威尔斯在《翻译学- 问题与方法》中所指出,由于译者不可避免的主观性、文本的复杂性和接受者之间的差异,翻译在力求等值的同时,损失不可避免,完全等值是很难达到的。因此我们可以说对等值概念的理解中应该包含着对?等值度?的考虑,尽管等值概念具有模糊性,在翻译过程中追求最高的?等值度?应该是每个译者追求的目标,由于客观或译者主观上的原因造成的源语文本与目标文本在某些方面不等值,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接受的。同一信息,两套不同的语言,接受者不同,却要产生基本相同的效果,这就是翻译等值的主要原则。 二、翻译等值理论的应用 等值翻译理论强调译文和原文在表达上应达到等值效果,符合语言本身的要求。在英汉互译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直译,意译等方法来达到等值翻译,实现两种语言间的交流。直译与意译实质上是建立在把语言分成两个层次(语义和语符层,即深层和表层) 的基础上。强调深层语义等值是意译;强调表层语符等值是直译。但语言的客观实际是在语义层和语符层之间,还有语用层存在,即在表层深层之间有广义的修辞层存在。修辞层是根据情境和语言意图的要求,输入言语个性特征(包括文体和风格) ,以达到实际最佳效果的层次。等值原则就是建立在把语言分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流派评述及代表人物

翻译学必读 1语文和诠释学派 二十世纪之前的翻译理论被纽马克(1981)称为翻译研究的‘前语言学时期’,人们围绕‘word-for-word’和‘sense-for-sense’ 展开激烈的讨论,核心是‘忠实’,‘神似’和‘真理’。典型的代表有John Dryden, Tytler等,而Barnard, Steiner等人则是在他们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2语言学派 Jacobson(1959)提出意义对等的问题,随后的二十多当年,学界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奈达(1969)采取了转换语法模式,运用“科学(奈达语)”的方法来分析他翻译《圣经》过程中的意义处理问题。奈达提出的形式对等说、动态对等说和等效原则都是将注意力集中在受众一方。纽马克信奉的是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即重视翻译中的语义和交际方面。 3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批评话语分析functional discourse analysis功能语篇分析Discourse analysis theory话语分析理论 Discourse Analysis for Interpreters翻译专业演说分析 Pragmatics & Discourse Analysis语用学positive discourse analysis积极话语分析rhetorical or discourse analysis语篇分析Pragmatics and Discourse Analysis语用学Mediated discourse analysis中介话语分析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作为应用语言学领域的一个分支,话语分析经历了产生和发展壮大的过程,其理论背景来自(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今天,话语分析的方法已经逐步运用到翻译研究中。House(1997)提出的翻译质量模型就是基于韩礼德的理论,他吸收了其中的语域分析方法;Baker(1992) 则为培养译员提供了话语分析和语用分析的范本;Hatim 和 Mason(1997)将语域研究拓展到语用和符号学角度 4目的学派 目的学派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德国兴起,是从静态的语言学、语言类型学中剥离出来的。其中的代表人物有,Reiss,Vermmer,Nord 等。Reiss(1971,1988,2000)强调的是文本层面的对等,主张文本的类型和翻译策略结合起来; Holz-Manttari(1984)则认为在翻译过程是一个交际、互动的过程,涉及各种各样的角色。Vermmer(2000)继承并发展了Reiss的观点。 5文化学派the Culture School Even-Zohar 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提出将文学翻译视为文化的,文学的和历史的过程或系统。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指的是更加注重从文化研究的角度进行翻译研究。其中,Lefevere (1992)逐渐从系统理论转向文化学研究,将翻译看作‘重写’的过程,审视围绕着翻译文本的意识形态冲突等课题。Simon(1996) 和一些女权主义者则重点研究文化学研究中的女性意识。后殖民主义文化学方向的代表人物是Bassnett和Trivedi (1999),他们认为,无论在殖民化的过程中还是在被殖民的社会,翻译都十分活跃。文化学派的研究有着各自的研究任务和各自的侧重点,丰富了翻译研究的内容。 6解构学派 本雅明本人不属于解构学派,但他的著作《译者的任务》通常被看作解构学派对翻译研究的缘起和根据。本雅明率先指出,翻译不可能与原作相等,因为翻译过程已经改变了原作,况且,没有蜕变,也就不会产生‘后起的生命’。本雅明认为,译者的任务不是在目标语中复制原文,而是颠覆原语的体系,把潜藏于原文的精神内容表达出来。德里达则更进一步,在他的著作《巴别通天塔》中,翻译被看作一个不断解构和建构的过程。学界认为德里达将翻译研究对‘忠实’的盲目追求中解放出来(陈德鸿,2000)。 7口译研究

翻译等值理论

1.翻译的等值理论 翻译理论的历史:严复提出信,达,雅与泰勒提出的翻译三原则是等值理论的另一表现形式。信,我们可以认为指的是形式和意义的对等,达,我们认为是,雅,我们认为是风格和修辞对等。 Nida提出的基本概念: A. Formal Equivalence B。Dynamic Equivalence C。 Functional Equivalence A.Formal Equivalence is the closest possible match of form and content between ST and TT. 形式对等是指原文和译文之间在内容上和形式上的最大可能的一致。 B.Dynamic Equivalence is to be defined in terms of the degree to the receptor of message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respond to it substantially the same manner as the receptors in the source language. 动态对等是指译文读者对译文中的信息的反应同原文读者对原文的信息的反应的等同性的程度。简单说,也就是译文读者应该获得与原文读者同样的感受和反应。 C. Functional Equivalence was further developed from DE by Nida himself, which pays more attention to communicative functions. Nida 还提出了关于对等的最低标准和最高标准。 Minimal standard: the reader of the translated text should be able to comprehend to the point that they can conceive of how the original readers of the text must have understood and appreciated it. 所谓最低标准就是“译文读者对于译文的理解和欣赏应该达到到原文读者对于原文必须理解和欣赏到的程度”。 Max standard: the reader of the translated text should be able to understand and appreciate the work in essentially the same manner as the original readers did.最高标准就是“译文读者能够以原文读者对原文的理解和欣赏的方式对译文的进行理解和欣赏,并达到相应的程度”。 2.等值理论的可能性: A.Chomsky提出的UNIVERSAL GRAMMAR的理论,认为世界上所有语言都由UNIVERSAL GRAMMAR所产生的,也就是说,不同的语言应具有很多共性。 B.据LAD理论,所有人的语言习得机制是一样的. C. 我们生活在一个共同的世界, 经历着共同的人类发展过程.这就使得我们对世界的认 识有很多共同点.综上所述, 我们认为翻译等值的实现是有现实可能性的. 3.等值理论的可实施性 A.在单词层面上,专有名词,白宫WHITE HOUSE,科技术语,SQUARE平方 B.在短语层面上 to fish in the trouble water 浑水摸鱼, walls have ears 隔墙有耳, rack one’s brain绞尽脑汁, to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一石二鸟等, Go through fire and flood. 赴汤蹈火 The spirit is willing, but the flesh is weak.心有余而力不足 Practice makes perfect. 熟能生巧 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自助者,天助之 C.在句子层面上, He is a teacher. I will go to xi’an. D.在篇章层面上,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国读者和俄罗斯读者在阅读时,都可以获 得同样或相似的理解和感受.

(完整版)中西翻译理论的比较--陈敏达

中西翻译理论的比较 翻译是人类不同群体间借以相互交流、沟通的工具, 是人类社会所拥有的共同活动, 因而必定具有许多共同的属性。纵观中西方两千余年来的翻译历史, 我 们有趣地发现, 虽然两地相隔遥远、民族迥然有异, 语言文化也分属于截然不同 的表音体系和表意体系, 翻译实践和翻译理论的发展轨迹却有着诸多惊人的相似 之处。其最显著的特点是: 虽然实践并不以理论的存在为先决条件, 但其发展却 离不开理论的促进和提升, 其最初形态从一开始就已具有了一定的指导原则, 尽 管译者当时对这些原则未必会有明晰的意识。 一、中西翻译理论中国传统译论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它们具有较大的模糊性, 严复的“信达雅” 说、傅雷的“神似”说、钱钟书的“化境”说、许渊冲的“三美”说等皆是如此。拿“信达雅”来说, 译者翻译到什么程度才叫“信” , 叫“达” , 叫“雅”严复先生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明确的界定。译界由此引起的近百年论争也就不足为奇。以“雅”为例, 有人说它是“古雅”、“高雅”之意; 有人说它指“风格”、“文风”;有人说“雅”指“修辞效果”有人说“雅”是指“美学价值” 。另外,“神似”、“化境”两个语词本身就具有飘忽不定的模糊特征。 “三美”也不例外: 由于艺术中的“美”是一种主观体验, 人们审美心理的差异使得“意美”等标准难以明确界定。相比之下, 西译论则有较大的明晰性。 我们知道, 西译论的核心概念“等值”原是数学和形式逻辑领域里的专业术语, 这个概念的引入本身就标志着西译论的明晰姿态。为了明确翻译研究中的“等值” 概念, 卡特福德根据韩礼德系统语法中的层次、等级和范畴等概念作了详尽的论述; 而奈达在自己的理论中开宗明义地指出“形式对等”与“动态对等” (后改为“功能对等” ) 的区别;克里斯托又将形式等值归纳为六个层次: 1) 语音等值;2)音位等值;3) 形态等值;4) 词汇等值;5) 句法等值;6) 语义等值。西译论讲究分门别类的精确特点由此可见一斑。 二、中西翻译理论的相似性 对中西翻译理论的历史发展加以剖析, 人们很容易就会发现, 两者竟具有共同的演进模式, 也即: 两者都是从最初的对于翻译过程中所出现问题的附带式即

西方翻译等值研究评述

西方翻译等值研究评述 一、引言“等值”或“对等(”equivalence)作为翻译标准,是现代翻译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是语言学派关注的主要思想,很多西方翻译理论家在阐述自己的译论主张时,往往都离不开对翻译等值问题的探讨。“等值”是几乎所有现代理论著述中的中心术语。近二三十年来,随着西方翻译理论的引进,我国学者对翻译等值的研究也异常活跃。翻译研究中等值概念的引进,极大地促进了翻译学研究的发展,加深了人们对翻译的认识,并在一定程度上指导了翻译实践。但是各翻译理论家对翻译等值概念本身的界定,以及对其在翻译理论与实践中的价值和作用众说纷纭。本文主要根据西方各派翻译理论学者对翻译等值问题的研究的不同角度,对其研究成果及研究状况进行系统梳理,试图廓清翻译等值概念,明确其价值,以利于对该问题的深入研究。二、等值概念等值概念本身由于其模糊性,一直以来都是学者们争论的焦点。近150年来,等值一方面被用作数学和形式逻辑里的专业术语,表示一种绝对对称和平等的关系,同时又在一般语言词汇里被用作模糊词语,意为“具有相似性”或“基本相同”。这就使一些翻译理论家否认其作为翻译术语的价值。布罗艾克(R·Vanden Broeck)在其《翻译理论中的等值概念:一些批评性的反思》一文中也说:“我们要千方百计抵制认为等值关系适用于翻译的主张。因为等值概念跟普通规律一样可以描述某种因(原文)果( 译文)关系的说法是非常让人误解的。<”1>纽马克(P.Newmark)则认为:“其它诸如翻译单位、翻译等值、翻译恒值等之类的论题,我认为也应当摈弃——它们要么太理论化,要么随机性太强<2>(p!)。斯内尔—霍恩比(Snell-Hornby)指出:“等值不适合用作翻译理论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术语equivalence,除了本身含义含糊不清外(甚至在经过了20多年的激烈争论后依然如此),还给人一种各种语言之间对称的错觉,而这种对称除了那种含糊的近似度外是几乎不存在的,因此,它歪曲了翻译中的基本问题。”<3>(p22) 贝克(M.Baker)在其代表作《换言之——翻译教程》的导言中指出“本书采用术语equ iv-alence是为了方便起见——因为绝大多数译者已经习惯这个术语,而并非因为它有任何理论地位。术语equiva-lence在这里的用法还有如下限制条件:虽然等值在某种程度上通常能够实现,却受到各种各样语言和文化因素的影响,因此总是相对的。<”4>可见,反对等值概念的学者是将等值理解为了狭义的绝对等同,这不利于对翻译本质的探索。并且,贝克和纽马克虽然反对作为绝对等同的等值概念,但却在自己的理论中分别对相对等值做了较详细的论述。拉特舍夫(Latyshev)从哲学高度分析等值关系时指出,世界万物中没有绝对等同的两个事物,但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理论上,不同的事物却常常被人们当作等同的事物来对待。事物的个体差异与等值原则并不矛盾,因为当我们说两个事物等值时,并不是指它们本体论上的绝对等同,而是指认识论上的等值,即事物对我们来说,在实践中,在认识它们的过程中是等值的<5> 。等值翻译理论的支持者们通常将“等值”定义为“源语文本与目标文本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使目标文本立即就被看作源语文本的翻译,这种等值关系也存在与源语文本的部分与目标语文本的部分之间”。<6>(p77)雅克布森(R.Jakobson)(1959)在其《论翻译中的语言学问题》一文中明确提出“有差异的等值(equivalencein difference)”<。7>(p146)由此可以看出语言学翻译派强调的翻译等值并非是绝对的对称,而是如弗斯(Firth)指出,翻译理论中引进的等值,是使用它作为普通词汇时的模糊意义。正如威尔斯(Wilss)在《翻译学——问题与方法》中所指出,由于译者不可避免的主观性、文本的复杂性和接受者之间的差异,翻译在力求等值的同时,损失不可避免,完全等值是很难达到的<8>。因此我们可以说对等值概念的理解中应该包含着对“等值度”的考虑,尽管等值概念具有模糊性,在翻译过程中追求最高的“等值度”应该是每个译者追求的目标,由于客观或译者主观上的原因造成的源语文本与目标文本在某些方面不等值,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接受的。理论研究者们不应该总是在等值概念上纠缠,有些理论研究已经深入到等值的各个方面,从语言学、符号学、接受美学等角度提出了具体的等值概念,如语篇等值、功能对等、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