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中国画艺术特点

中国画艺术特点

中国画艺术特点
中国画艺术特点

浅析中国画的艺术特点

【摘要】中国画是中华民族创造的传统绘画,有着优秀的传统和悠久的历史。它经过历史上无数画家和众多民间画工的长期创作实践,在表现题材和内容上逐渐形成山水、人物、花鸟三大画种;在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上形成工笔和意笔两大流派。它具有独特的中华民族风格和鲜明的中华民族特色。

【关键词】中国画艺术特点以形写神散点透视气韵生动

通过研究和了解中国传统绘画中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

创作方法,才能对中国画的艺术特点有明确的认识。概其要者,主要有以下诸特点:一是意境,二是笔墨之法,三是章法的灵活处理。

一、中国画第一个特点是意境的追求

中国画的最高境界在于意境的完美和表达。所谓意境是指画中所体现的思想感情的境界。意是画家对物象在情感上的“妙悟”,所谓境是境界。

意境是客观生活中事物在画家头脑中所反映的结果。就是画家在作画之前,通过对客观物象的深入观察、体验和认识(即感觉)所引起的主观感受,然后把生动而强烈的感受反馈于被描绘的物象,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并且,中国绘画主张“缘物寄情”“以景寓意”“以神取形”“笔不周而意周,笔不工而心恭”。在概括客观物象的同时,必须融进画家的主观感受,透过描绘对象创造形象的方式来借以体现画家的主观感受,使主观情感和客观物象精神性格交融和转化,即“神遇”(石涛语)及“迹化”(石涛语)为可视

论绘画艺术审美特征

论绘画艺术的审美特征 作者:马龙潜文章来源:山东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 一 绘画以色彩、线条、形状作为艺术传达的媒介,在二维的平面上,感性具体地展现广阔的社会生活图影。绘画艺术一方面偏重客观,偏重对于对象的客观再现;一方面又突出了艺术家的主体表现,这两者使绘画更为个性化了。色彩、线条、形状往往既是展现个性化的客观对象的形式,又是个性化的艺术家主体表现的形式,它们都是线与面在二维空间中的展开,这与偏于客观的认识在空间中展开的本质有某种内在联系(正如声音在时间中流转与情感在时间中运动有着内在的联系一样)。相对地说来,色彩长于认识,线条长于表情,这使绘画艺术既能个性化地、具体地透视客观对象的本质与必然,又能细致复杂地展示主体的主观意象与精神情感。 绘画的艺术形象展现在二维的平面之中,这使它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类别或形态,具有了自己的存在价值和相异于其它艺术类型的审美特征。绘画之在二维平面中建构的艺术传达手段,一方面决定了它以艺术家自身存在的主体性为基本原则,另一方面也为充分运用艺术材料(媒介)如色彩、线条、形状等等提供了更广阔的场所,因而在客观地反映对象方面有了更大的可能性。单就色彩而论,赤、橙、黄、绿、青、蓝、紫的不同,深浅浓淡的极细微的差别,便可把主体方面的情绪——情感、精神——心理状态,与外界各种各样的事物接触时心中引起的特别兴趣,情感都渲染出来。同时,绘画可以反映社会生

活的极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它可以容纳自然的天地造化,人工的精巧创造,也可容纳面目各异的人物,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但能够描绘各色人物的容貌神态,而且能够表现人物在复杂社会环境中的内在心灵冲突和情感色彩。绘画大大扩展了客观的主体性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能力和范围,其题材的广阔性造成了其样式的多样性,除了人物肖像画外,风景画、静物画、人物情节画等也占有不小的比重。其艺术传达手段的特殊性与多样性,也造成了其体裁的多样性,如绘画之分为油画、水彩、素描、中国画等等。浮雕、木刻可以说是从雕塑到绘画的过渡,是联系两种艺术形态的中介和桥梁。 绘画艺术可以淋漓尽致地展现人类生活中的某些细节,但此种展现并不在于单纯地摹拟人物和客观事物的外貌,它主要是通过人物的神情与活动等可视的因素,来完成对人物性格的刻划、人物内心世界的展示,同时也实现主体内在情感的传达与表现。绘画中艺术形象的建构与每一根线条、每一点色块的具体运用相联系,这使它最适于描绘生活的细节,使艺术家能够借用刻划生活中某一可视的瞬间,来概括事物发展过程中与之密切联系的前后阶段,从而使定型化了艺术形象在观赏者头脑中引导对事物发展过程的联想,激发对动态过程前因后果的丰富奇丽的想象。如莱辛所说“作品不仅仅让人看一下,还要让人考虑,让人长期地反复观赏……;让想象自由活动才是最有意义和效果的,我们愈看下去,就愈能在里面想出更多的东西来。”(L 《拉奥孔》第三章)绘画在二维平面上去再现与反映生活,不但追求视觉上的逼真性、精确性,还力图借助视觉形象的描绘,表现人类主

中国山水画的特点

中国山水画的特点 中国山水画不讲究形式上的相似,也就是说不太在意画得逼不逼真,而是讲究画的神韵意境,以简洁飘逸的笔法给欣赏者带去精神上的享受。 中国山水画的特点据本人的认识应具有以下要素; 1,让人看上去就感到宽广,气魄非凡。要有“方寸之间见万里”“气象万千”的气度。 2,有深度,一层一层,向远延伸,无有穷尽的感觉。 3,层次感要鲜明。块面要分隔开,让人感觉不同块面,立即知道各个块面之间的前后,左右关系。 4,你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一遍文章的中心,应重点描写,交代清楚,其它的衬托部分强调意到,寥寥疏笔,点到为止,中国画强调意境,可以意到笔不一定到,不要面面具到,交代得太清楚,否则会冲淡主题,画蛇添足。 5,山水画中山石,树木力求新,奇,怪,险。让人有种新鲜感,凶险感。容易吸引观众,打动人。 6,要达到以上效果都是以笔墨来表现的,所以这是笔墨功夫非常重要,应不断练,一副画的层次高低,观此立杆见影。否则你再好意境无法达到。 7,山水画高层次,实景刻画是次要的,关键是“虚”的部分要处理好,说起来容易,要做好,却很难,因为“虚”的部分,常常是随意中产生的,搞不好,一副画就因此搞坏了。这也是水平的问题。一般达到中等水平的画家,写实一般问题都不大,要“虚”得好,就相当于写意画,难度相当高。“虚”的部分,就是给人充分想象的部分。也是意境体现的部分。非常重要。其他再引用一些高手的见解供大家参考;第一、“奇”;中国古代画论中既强调多样性又强调统一性多样性即反对平铺直叙,反对景物雷同。五代李成《山水诀》:"千岩万壑要低昂聚散而不同;迭(山献)层峦但起伏峥嵘而各异"。同时也指出,景物不能雷同而要变化,要有强烈的比照。"既追险绝,复归平正。"也就是说中国山水画通常不画缺少对比的平原景色,总是喜欢表示地形地貌对照强烈、山高水深的名川大山。关山行旅图关仝,五代宋初长安人。早年师荆浩,后又师唐代名家王维、毕宏等,有出蓝之誉。喜作宏伟山势,求意境。第二、“远”;具体说就是散点透视。中国宋代的山水画家王微说:"目有所极,故所见不周"。也是宋代山水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则提出山水画的“三远”表现法。也就是说中国山水画不

中国画构图的基本特点及表现形式

摘要:中国画的历史悠久,不管是物象形态的安排,还是绘画主题的展现,都以其独特的形式美感令世人赞叹不已。在一幅画中,构图不仅表现着画面中不同物体的位置,而且表现着色彩、虚实和线条的运用特色,所以掌握中国画构图对于当代中国画创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意义。因此,本文首先介绍中国画构图的基本特点,然后探析了中国画构图的表现形式,以便对中国画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 关键词:中国画;构图;特点;表现形式 中国画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派生出了无数画法和技法,且各具特色,源源不断地散发着中国画所独有的韵味和艺术魅力。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国画也在实践中日趋完善,突出体现在其构图特点和表现形式方面的特殊规律性,这是现代绘画人员必须重视的地方。由此可见,只有深入了解中国画构图的特点,掌握中国画构图的表现形式,才能在新时代国画创作中充分体现出中国画的价值。鉴于此,本文着重研究了中国画构图的基本特点及表现形式,旨在不断提高绘画人员的构图意识,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思索中国画的奥妙,这对于弘扬中国画的艺术魅力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1 中国画构图的基本特点 1.1 散点透视 散点透视是中国画构图的基本特点之一,且透视法十分灵活,不但可以从四面八方进行自由观察,采用多点透视或散点透视的方法,而且可以多层次地表现物象的精神性。具体地讲,中国画画幅的形状众多,甚至可以是任何形状,即依据构图需要对画幅形状进行随意安排,充分运用了具有超时空的散点透视绘画法,如《清明上河图》《万里江山图》等都具有这种特点。可见,散点透视是我国画家独有的创造,对于十分复杂的绘画场景,只有微妙的空间处理、自由的灵感表现,合理地运用散点透视法,才能使画家在创作中游刃有余,最终体现中国画独特的审美心理背景。 1.2 主次分明和疏密相间 纵观中国画的创作,其主次分明、疏密相间的特点十分明显。对于任何一幅绘画作品来讲,都不能凭设想,而是要从画面整体构思出发,科学合理地确定各部分物象的宾主位置,这样才能有效地表现自然美,明确主题思想,实现完美的构图,这也是所谓的主次分明,大胆取舍,中国画构图特点也是如此,它有力地突出了画面的精彩部分,又毫不犹豫地舍去有碍画面效果的部分。另外,疏密相间也是中国画构图的要点,即画面不能被景物挤满,需要恰当地留有空白,这样的空白处可以隐藏画者的感情和欣赏者的思绪,从而使画面更有生气,大大升华作者的思想境界。 1.3 开合呼应 实际上,中国画构图的总方式是开合呼应,包括开、合、呼应等三个方面的内容。具体地讲,“开”指要使人们能够感觉到画面的蓄势和张力,可以展开物象的画面;“合”指的是合拢的意思,它与“开”相互照应,起着协调统一画面的作用。“开”与“合”的不同之处表现为“开”要豁达、痛快,而“合”则要严实,实现“神合气闭”的效果。所谓“呼应”,指表现作品中人、景、物之间相互联系、顾盼传情的呼应关系,一是人物、动物的神态的呼应,二是景物之间的姿态、韵致、趣味、节奏等的呼应,同时不失笔、墨、线、色、形和内容的呼应,力图在人、景、物之间产生互动、交流和传情。 1.4 诗、书、画、印 中国画构图还有一个重要特点,那就是将诗、书、画、印相结合,这样有助于更加完整地表现中国画的特色,展示中国画的艺术魅力。实际上,要做到这一点,绘画人员可以把几种艺术融为一体,使它们相互辉映,不但可以丰富画面,而且可以增加画面的境界,将更多的审美情趣传达给人们。所以,创作一幅优秀的中国画,绘画人员一定要见多识广,拥有多

中国古典美学的审美特征

中国古典美学的审美特征

中国古典美学的审美特征 中国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从远古的石器时代开始,就已创造了举世罕见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时也衍生了人类历史上具有永恒魅力、不可磨灭的美。中国古代美学形成了我们民族独有的美学传统。这个传统不仅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更深深地渗透到了我们民族的意识、心理、好尚、趣味之中,表现在艺术作品中,组成我们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部分,在世界美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对整个人类文化的进步作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 1.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审美特征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是中国人民为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采用各种物质材料和工艺技术所创造的人工造物的总称。它是中华民族造型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体现了工艺美术的一般本质特征,在内涵和形式上保持着实用性与审美性的统一,又显示了中华民族文化自身所具有的鲜明个性。中国工艺美术以其悠久的历史、别具一格的风范、高超精湛的技艺和丰富多样的形态,为整个人类的文化创造史谱写了充满智慧和灵性之光的一章。 中国工艺美术浸透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意识,富有鲜明的美学个性,主要体现出: ①和谐性 中国传统艺术思想重视人与物、用与美、文与质、形与神、心与手、材与艺等因素相互间的关系,主张“和”与“宜”。对“和”、“宜”之理想境界的追求,使中国工艺美术呈现出高度的和谐性;外观的物质形态与内涵的精神意蕴和谐统一,实用性与审美性的和谐统一,感性的关系与理性的规范的和谐统一,材质工技与意匠营构的和谐统一。 ②象征性 中国工艺思想历来重视造物在伦理道德上的感化作用。它强调物用的感官愉快与审美的情感满足的联系,而且同时要求这种联系符合伦理道德规范。受制于强烈的伦理意识,中国传统工艺造物通常含有特定的寓意,往往借助造型、体量、尺度、色彩或纹饰来象征性地喻示伦理道德观念。这种象征性的追求常常使宫廷或文人工艺美术沦为纯粹的伦理道德观念的展示,造成矫饰之态或物用功效的损害。相比之下,更多以生产者自身的功利意愿为象征内涵的民间工艺美术则显得刚健朴质,充满活力。 ③灵动性 中国工艺思想主张心物的统一,要求“得心应手”,“质则人身,文象阴阳”,使主体人的生命性灵在造物上获得充分的体现。中国传统工艺造物一直在造型和装饰上保持着 S形的结构范式。这种结构范式富有生命的韵律和循环不息的运动感,使中国工艺造物在规范严整中又显变化活跃、疏朗空灵。 ④天趣性 中国工艺思想重视工艺材料的自然品质,主张“理材”、“因材施艺”,要求“相物而赋形,范质而施采”。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在造型或装饰上总是尊重材料的规定性,充分利用或显露材料的天生丽质。这种卓越的意匠使中国工艺造物具有自然天真,恬淡优雅的趣味和情致。 ⑤工巧性

中国写意山水画的特点及举例

1、以形写神,以神写意。 从古到今,中国的绘画一直围绕着一个形的问题在作文章。在绘画的初萌阶段,由于造型能力差,那时的形是简单而幼稚的,是似是而非的,也可以说是“以意表形”。随着绘画经验的不断积累,写形的功能大大提高,进入了“以形写形”的阶段。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画家们并不以形似为满足,逐渐认识到了“神似”的重要性。即在造型上表现对象的内在本质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才算真正达到绘画的目的。 最先提出“以形写神”理论的是人物画家顾恺之。后来引伸到中国写意画领域,逐渐比为“以神写意”的意象造型观念。是中国的写意画摆脱了自然形的限制,而追求以笔墨为载体的情感宣泻。由于开拓了表现上的自由空间,画家笔下的形象既跳出了特定时空中客观物象再现的制约,又由于形的限制而避免了过于的随意性。使作品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既有形的观念,又有自我情感的表露,达到极完善的幻化境界。关于形神论的观点,历代都有不少精辟的论述。北宋苏轼提出“作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虽不免过于偏颇,但观点是明确的。元代倪云林的“逸笔草草,不求形似”,则是文人画家的一种偏激言词。二者都没有把形神的关系界定清楚。对中国写意画的形神问题阐述的最精僻的莫过于齐白石,他说:“不似为欺世,太似则媚俗,妙在于似与不似之间”。似与不似之间就有了一定的空间,画家在作画过程中,积极地去作物象的内在本质即神韵的追求,为了达到目的,就要对物象的特征加以强调、夸张,对形进行必要的概括、取舍、归纳。这个过程叫做“遗貌取神”,这种造型观念叫做“意象造型”。 2、骨法用笔、以书入画。 “骨法用笔”是谢赫六法中第二位,它用“气韵生动”是六法中最重要的两个概念。“骨法”是指客观物象的形神结构,“用笔”则是用笔方法,用笔技巧和艺术表现。唐代张彦远在《论画六法》中提出“骨气形似皆本立意而归乎用笔”。说明“骨气用笔”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它不但要表现客观对象的基本结构、神韵,还要表达画家的主观感情和艺术创造。在写意画中,笔墨还有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为特殊的用笔方法所产生的形式美,也表现为笔墨情趣。 黄宾虹先生根据中国画的审美要求,总结前人和自己的创作经验,把用笔归结为平、圆、留、重、变五法,他说:“用笔须平,如锥划沙;用笔须圆,如折钗股,如金之柔;用笔须留,如屋漏痕;用笔须重,如高山堕石。”以上是用笔所追求的一种境界,至于具体操作中如何灵活掌握,还要懂得一个“变”字,要留有余地,要掌握好分寸,过分了同样也是弊病。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李可染等先生追求线条的凝重深厚,注重留的作用,因此行笔相对较慢,但也并不是处处都慢,该快时还是要快的。有的画家追求线的流畅,行笔速度相对较快,有气势磅礴、一气呵成之感。至于怎样才好,这与每个人的实践经验、审美情趣有关,不可强求一律。至于用笔中的苍、老、活、松、涩、劲、毛、挺、圆、厚的艺术效果,一个“变”字都能概括,靠在实践中去体会去灵活掌握。

中国画作品赏析

中国画作品赏析 系别:教育系班级:12应心班姓名:张晴雯学号:122212150 中国画以“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独特风格,闻名于全世界,诗意,可以说是中国画意境创造的最高境界,也是中国画的灵魂所在,一幅优秀的国画作品,往往集诗、书、画、印于一身,使人在看画赏诗之中,充分享受着艺术美! 阎峰的中国画风神超逸韵致清婉。或设色、或水墨,或斗方、或扇面,或巨幅大作、或雅致小品,在从不以画家自居的阎峰笔下俱是神采飞扬,从容自得。虽然阎峰自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多次参加国家级艺术作品的展览但一直很低调,看得出阎峰是训练有素。有备而来,随心所欲之间,个性使然。 阎峰出生大连,从小在东北部队大院长大自幼爱好丹青,15岁随父母来到苏州。他的身上有着东北汉子张扬豪爽的个性,在他的巨幅大作中能明明白白的感受到他的大道天成。然而他也有江南委婉细腻的一面,他的扇面小品颇具诗意,运思落笔,不紧不慢,指掌之间心会神融,意蕴悠长。 “搜尽奇峰打草稿”,生活中的阎峰是一个有心人,他深知艺术源于生活,源于心灵感受。注重绘画创作题材的积累,他曾无数次在海边驻足、在山林穿越、在乡村往返,在与大自然的对话中收获心性。因而他笔下的山峦、河流、乡村,不仅形象独特,表现手法也是丰富多彩,既“我有我法”又“言之有物”,用笔老辣、爽利,甚至有点恣肆,浓淡枯湿的变幻,在墨块和线条的交融中意蕴万千。 令阎峰颇为得意的是他精心创作的以海为题材的作品,他的《海》长卷系列作品大都场景开阔,气势宏大,汹涌澎湃的海浪约占画面的三分之二,在视觉上有一种极大的冲击力。其中以画面辽阔、气韵生动、人物传神最为惊异,有一种动人心魄的震撼。但见突兀的山石上,人物形象凝神远望,咏叹人生,从形式到内容都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堪称力作。而他的斗方、扇面人物小品不求大雄强、大气派,呈现的却是另外一番景象。或听涛、或对弈、或静观,抒高隐之幽情,发书卷之雅韵,可谓风神超逸,韵致清婉。 阎峰说他的艺术作品创作,来源于生活中对生命的感悟,他说很幸运赶上这么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时势造英雄。这个时代太需要英雄,激情岁月推动着我的创作。继承传统、创作唯一,是我的创作追求。 他说感谢生活在这个时代,不论生活在贫困还是富贵时,今后他

中国画的特点

中国画的特点 中国画的特点一、以形写神所谓“神”就是神气和性格,人徒知 人之有神气有性格,而不知物也同样有神气有性格。中国画家,描绘 世间万物,其所追求的,并非仅仅将对象的外形在画面上再现为满足,主要是紧紧的抓住对象的性格,把它反映出来,即写物的神。没有神 的形是死的形,能够写神,则写形的任务就完成了。不过神离不开形,离开了形,就没有神,神是在形之中表现的,神的变化是与形的变化 相适合的,形神两者之间有着有机的联系。中国画家对于所画的东西,都必须经过长期的观察,深入的、准确的分析,所以对于所画的对象 就能够非常熟悉,充分地体会和掌握对象的特殊本质及其规律、特征等,作画的时候,把画家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到表现的对象中去, 将对象的性格和画家的性格两者融合起来,迁想妙得,提笔一挥,就 能够把对象的形和神真实生动的表现出来。二、高度提炼中国画家 从现实生活中汲取题材以后,都要经过一番高度提炼的功夫。所谓高 度提炼,就是用艺术手法加以处理,哪些能够删减,哪些能够夸张, 经过去粗取精,千锤百炼之后,把一般事物的形象提炼成艺术的形象,虽然简而又简,却掌握了事物的特征,不但没有失掉真实性反而比真 实的东西更纯粹更集中更有概括性,更具有动人的魅力,所以中国画 笔墨洗练,寥寥几笔就能够把事物塑造的恰到好处。中国画不画影子,不注重画光,也能够从这里得到理解。三、空间灵活首先,在中国 画画面上,常留有大块的空白,例如山水画,在理应画天和水的地方 往往不着墨色,留出白纸使虚实相生,人物画、花鸟画也往往不画背景,使主体更加突出,这种处理方法在西洋画里是很难看到的,但在 中国画里却很普遍,几乎成为一种规律。其次,在画山水画的时候, 有三远之说即高远、平远、长远的方法,这是处理空间的基本方法, 并且用三远作为基础,拿来灵活地处理其他特殊画幅形式的空间。例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使用散点透视的方法,好像从高处望 下来似的鸟瞰法,形形色色众多的人物、景物、船只、车马、店铺等 都历历可见,这种方法也是中国画家灵活处理空间的一种天才创造。

中国古典绘画的审美特征

中国古典绘画的审美特征 ——中国画与诗歌的融合 中国绘画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结晶,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它的形式和美感有别于世界其他绘画艺术,它是中国古代哲学、美学、文学、书法、宗教等多种文化形态所蕴育的一种特殊的艺术。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多数中国画家首先是文人,然后是画家。因此绘画与书法、诗歌有着紧密联系,它们之间互相丰富、互相渗透、融会到一起而形成的一种综合性表现艺术,可谓“诗画同源”,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是在画面的形式上诗文与画结合;另外一层含意是画境的诗意,是指画家创造的艺术形象中饱含着诗的意趣,这正是画家努力求得的境界。所以中国文人看画有读画之说,如果说笔墨为画之体貌,诗意则为画之灵魂,笔墨与诗意相融相辅而成画。 中国最早的文学成就是编纂于公元前6世纪的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而中国诗画开始联系起来是因为刘褒为《诗经》上的《北风》、《云汉》二诗配了二幅图。到晋代的顾恺之根据曹植的《洛神赋》画了《洛神赋图》。至晋末陶潜开始创作田园山水诗,并出现一批山水画家。自此以后山水田园诗逐渐发展起来。这些诗人画家,虽然不曾有意识的将诗画结合起来,但却同时向山水田园诗画发展,使题材内容有了新的发展方向,再者,这些诗人画家的道佛思想极其浓厚,在审美最求上也大体相同。所以他们的诗画创作思想也有相似之处。到唐代时,是诗歌的辉煌时期,诗画结合也已明朗化,诗人画家或为画题诗,或为诗作画。可见诗画结合在唐代已经逐渐发展起来,而且各种形式都已具备。而宋代的诗与画的密切关系,已经相当明显了,而且也已经发展到成熟的阶段。并由于苏轼提出总结性的“诗中有画”与“画中有诗”的美学原则,成为千古定论。自此以后,诗人画家都以此为最高的审美追求和创作目的,导致诗配画和画配诗及画上题诗、自画自题,成为普遍的诗画创作的美的形式和标准。 绘画史一般把王维看成“诗中有画”与“画中有诗”的代表人物。苏轼也是一个诗画结合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后人评价苏轼,说他“以诗为有声画,画为无声诗”,这也是一个非常高的评价。画上题诗题款,也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人们面对一幅写意山水或写意花鸟画,有时就很难看懂画家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但通过画上的题诗题款,就比较容易把握作画者所要表达的内容。而诗的取材时非常广泛的,反映的社会内容也是极为丰富的,这也是诗的一大特点,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应有尽有,从而全面的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诗完全可以称的上是一幅社会的风情画,也正是这样,促使中国画与诗紧密联系。当画家意识到一位画家可以像诗人那样乘兴之所至而记录下自己情绪状态以及这美景时,绘画就开始诗化了。诗除了可以影响画家的情绪之外,还可以用其独特的审美特色影响绘画的审美趣味,而中国画之所以情感丰富,也无疑受到了诗歌美学的启示。 苏轼在评论唐代王维的作品《蓝田烟雨图》中指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丰子恺也说“:中国诗人作诗善用绘画技法”。古希腊抒情诗人西蒙尼得斯说“:画为不语诗,诗是能言画”,所以诗与画不仅关系密切,而且相互融合,相互辉映 中国画与诗相融历来已久,二者相融,可以取长补短,增强感染力,不仅使中国画与诗异彩纷呈,同样也相互辉映。中国画与诗作为两门艺术,各有其特点,

中国画的艺术特征是什么

中国画的艺术特征是什么? 一、首重立意胸有成竹- -中国画的构思 二、以线造型以形传神——中国画的造型规律 三、多点透视计白当黑——中国画的构图法则 四、随类赋彩色彩相和- -中国画的色彩法则 五、情景相生气韵生动- -中国画的意境 六、诗书画印纸笔- -中国画的独特形式 简要介绍千里江山图: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空1分,共15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5.张彦远在谈“画体”时又立下了自然____、神、妙、精、_谨细____五等。 16.“_畅神_______”的山水画功能论是宗炳在多次游历名山大川后提出的。 17.郭熙提出的“三远”论是:______平远、_____高远、__深远____。 18.南齐谢赫提出的绘事“六法”中第二法有关用笔的正确说法是“__骨法__用笔。” 19.南北宗论中根据董其昌的论述,南宗的宗主是_王维____,董源为实际领袖。 20.宋初黄休复在《益州名画录___》中将“四格”重新排列为逸品、_神品___ 、妙品、 ___能品____。 21.“笔墨当随时代。”是清四僧中___石涛_____的艺术主张。 22.近代大写意花鸟画家____潘天寿________提出:“中西绘画要拉开距离。” 2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王微的山水画论著作是___叙画_________ 。 一、单项选择题 1.______中记载的“……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阐明了青铜器图纹的社会作用,这是中国绘画理论最早的功能说。( A ) A.《左传》 B.《史记》 C.《庄子》 D.《淮南子》 2.东晋杰出的画家,理论家顾恺之画论著作有三篇:______、《论画》、《画云台山记》,这是中国最早的专门画论。( B ) A.《述画论》 B.《魏晋胜流画赞》 C.《古画品录》 D.《图画见闻志》 3.继谢赫后,南陈的______写了《续画品录》,提出了前人所未提的“心师造化”论。( D ) A.宗炳 B.张文通 C.黄休复 D.姚最 4.______的《画山水序》是中国第一篇正式的山水画论。( A ) A.宗炳 B.张墨 C.谢赫 D.王微 5.唐代著名美术理论家张彦远在其著作______中对谢赫提出的“六法”作了最早的解释,并对六法内容作了新的补充,即关于立意问题。( B ) A.《历代书画录》 B.《历代名画记》 C.《图画见闻志》 D.《益州名画录》

中国画论文:浅析中国画的艺术特征

中国画论文:浅析中国画的艺术特征 张静 (武警政治学院,上海200435) 摘要:中国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语言及审美特征。中国画的艺术特征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以形写神,畅神达意;二、以线造型,笔精墨妙;三、以虚带实,虚实相生;四、以大观小,散点透视;五、诗书画印,综合艺术。通过认识中国画的艺术特征,可以更好地欣赏中国画,进而陶冶情操,提高修养。 关键词:中国画;艺术特征;写意;笔墨 中国绘画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她植根于华夏文化沃土,跨越不同时空,历经不同阶段,形成了融汇民族文化素养、思维方式、审美意识和哲学观念的完整的艺术体系,是世界艺术领域中的一朵奇葩,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之瑰宝和骄傲。她所体现的艺术美蕴含昭示了深刻的人生道理及宇宙意义的最高境界。传统中国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语言及审美特征。当然,“五四”运动以后,西学东渐,近现代中国画借鉴了西方写实主义的观念和技法,力图中西合璧。而当代的中国画更是不断创新,形式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中国画的主要特征依然不变。笔者将中国画的主要艺术特征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其中第一与第二个方面尤为典型和重要。 一、以形写神。畅神达意 “形”指外在的形象,“神”是内在的精神。中国画不满足于“形似”,而要求“神似”。早在大约一千多年前,东晋画家顾恺之就提出了“以形写神”的原则。相传他画人物,数年不点睛,人问其故,答云:“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阿堵”是六朝和唐代的常用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这个”,在这里指“眼睛”。这句话指出,绘画的关键不在于对象的美与丑,而是重在“画龙点睛”,表达出人物的内心世界或精神意境,使其“含情而能达,会景而生心,体物而得神”。顾恺之的“传神论”奠定了中国画以形写神、重在传神的基础框架。 中国画坛先辈虽然很早就提出了“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原则,但他们也很早就看到了“形似”并不一定“神似”,为了更好地传神,形的表现可以很灵活,可以夸张变形,甚至不求“形似”。例如宋代苏轼曾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元代倪瓒曾说“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现代国

论中国山水画的特点

论中国山水画的特点 【摘要】:中国山水画的特殊传统是创造形神交融、天我合一的意境。传统的中国山水画不讲焦点透视,不强调自然界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中国画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还表现在其艺术手法、构图、用笔、用墨、敷色等多个方面。按照艺术的手法来分,中国画可分为工笔、写意和兼工带写三种形式。中国画在构图、用笔、用墨、敷色等方面,也都有自己的特点。中国画的构图一般不遵循西洋画的黄金律,而是或作长卷,或作立轴,长宽比例是"失调"的。但它能够很好表现特殊的意境和画者的主观情趣。在用笔和用墨方面,是中国画造型的重要部分。用笔讲求粗细、疾徐、顿挫、转折、方圆等变化,以表现物体的质感。中国画的用墨之妙,在于浓淡相生,全浓全淡都没有精神,必须有浓有淡,浓处须精彩而不滞,淡处须灵秀而不晦。用墨亦如用色,古有墨分五彩之经验,亦有惜墨如金的画风。用墨还要有浓谈相生相融,做到浓中有淡,淡中有浓;浓要有最浓与次浓,淡要有稍谈与更淡,这都是中国画的灵活用笔之法。 【关键词】:中国山水画,形神交融,工笔,构图,用笔,用墨, 中国山水画是传统画种之一。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绘对象。题材有风景佳胜、名山大川、城市园林、村野乡居、舟桥楼宇等。元代以后山水画在画史上占据相当的地位。习惯上,依画法不同分为:勾勒设色,金碧辉煌,富装饰风,称青绿山水或金碧山水;纯粹水墨者为水墨山水或墨笔山水;水墨为主、略施淡赭淡青称浅绛山水或淡着色山水;以水墨勾皴淡色打底且施青绿者为小青绿山水;几无水墨纯以彩色描绘者为没骨山水。 中国山水画历史久远,独立的山水画始发于魏晋南北朝之间,文献表明该期山水画理论已趋成熟。至隋唐,展子虔《游春图》展露了隋代或初唐青绿山水之面貌,已见其写实能力之飞跃。盛唐吴道子之山水画简练且写实,李思训之山水画富丽而典雅;张及中晚唐画家创水墨山水;敦煌壁画中出现没骨山水;五代北宋则出现荆浩、关仝、董源、巨然、李成、范宽等一批名家,在真实地表现大自然和审美认识上跨入新的阶段。该期荆浩的《笔法记》、郭熙父子的《林泉高致》则较系统地总结了山水画理论。至元代,黄公望、倪瓒、王蒙、吴镇,使山水画走向抒发主观情感、创造多种风格的新途,并使山水画中诗书画的结合趋于完美。明末董其昌简化古人所创山水形象,参照书法法则,使山水画风又一变化。清代山水画一派沿袭董源、巨然和黄公望,变化古法、笔墨;另一派则强调抒发个性,面向自然,将笔墨发挥尽致以传情达意。五代两宋以后山水画的发展变化,产生了数量甚众的名家、流派,理论著述亦趋于完备,从而奠定了近现代山水名家产生的基础。 中国山水画的特殊传统是创造形神交融、天我合一的意境,即不但表现丰富多彩的自然景物,且往往由有限的取景来表现对整个宇宙自然的由表及里的认识,或于山水之中寄托对于国土家园的感情,因而集中体现了中国人的自然观和社会审美意识,也可以说从侧面间接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在形象描绘上,山水画的特点为重宏观、重整体的把握,而非拘泥于细枝末节。对于物象的组织构造,

论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特点

论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特点 摘要:中国传统绘画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立的价值取向,承载着中国人独特的审美意识和艺术哲学。中国画线条的节奏与韵律美的特征,笔墨的骨力风韵之美以及情景交融的意境美和天人合一的和谐之美等,这些都赋予了它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内在属性。 关键词:线条、笔墨、意境、和谐 中国传统绘画有着鲜明的民族属性和悠久的历史渊源,并且这一艺术形式在世界绘画史上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因为它代表了东方民族特殊的艺术审美观念。绘画的一般审美特征主要表现在线条美、色彩美和构图美上,而中国传统绘画在其基础上又有独特的美学体系。这主要表现在中国画线条的节奏韵律之美、笔墨的骨力风韵之美以及情景交融的意境美和天人合一的和谐之美。这些审美特征构成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外在形式之美和内在精神之美,是中国传统绘画经久不衰的灵魂之所在。 一、线条的节奏韵律之美 线条是中国传统绘画独特的艺术语言,构筑着延续了几千年历史的中国绘画艺术。线条美是构成绘画形式美的一个重要形式,凌继尧曾说:“中国画的笔法不是静止立体的描绘,而是流动的,有节奏的线纹,借以象征宇宙生命的节奏。比较中西方绘画,可以发现这一特点。希腊的画,如庞贝古城遗址所见的壁画,远看如重的雕塑,他们强调对称、比例、平衡、整齐;而中国古代花纹图案或汉代壁画,则是飞动的线条。中国人物画也是一组流动线纹的有节奏的组合。”[1] 线是中国画造型的基础,从留存至今的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可以明显的看出描绘几何形纹样的线。至殷周时期,人们在铜器上描绘的狩猎、交战及动植物形态等已把“线条”的应用提升到中级阶段,除了表现形之外,同时也表现了动态。继而汉代时期绘画用线表示动态的能力达到了高峰,如汉代壁画中奔驰的马及人物画等,到了晋代,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和汉代壁画虽同为线条,但感觉已大不相同,这时的线不仅只是表述形态,同时对物象质感的表现及线本身的形式美已有所发展。至唐代线已可以成功得表现出物的质感,如唐代张萱的《虢国夫人

国画教案.doc

国画《枇杷》教案 国画教学:枇杷图 活动目标:尝试运用已有经验大胆表现树枝上的枇杷。 活动准备:1、学生有画枇杷和小鸡的经验。 2、课件;范例。 3、宣纸、毛笔、颜料、墨汁等幼儿国画用具;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欣赏课件,引起兴趣。 1、师:春天到了,枇杷成熟了,一个个枇杷看上去那么诱人,那么你们知道枇杷长在哪里吗?我们一起去看一看。(教师边出示幻灯,学生边欣赏) 2、师:看到了吗?长在哪里?怎么样的? 3、学生自由说说。 4、小结:枇杷是一串一串的长在树上的,排着队,但它们不是像我们小朋友整整齐齐的排队,而是没有规律的,有的在前面,有的露出半个头,有的害羞的躲在后面。 5、师:这么漂亮的枇杷,许多国画大师也很喜欢,于是他们把树上的枇杷画了下来,我们来看看他们的作品。(教师继续出示幻灯,学

生欣赏。) 二、学生观察,教师讲演、示范。 1、师:以前我们画过一个一个,摘下来的枇杷,今天我们要学习画长在树上的枇杷,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2、学生观察和示范,教师讲演。 《枇杷图》的画法步骤 步骤一:先画叶,重墨勾筋,可用草绿蘸墨点染,上下部叶要虚实分明。 步骤二:次穿枝画干,可用草绿蘸墨画出。 步骤三:再次填果,用石黄或藤黄点染,用重墨点“脐”。 步骤四:题字钤印。 三、学生绘画,教师指导。 1、师:下面就请你画一幅美丽的枇杷图。 2、画上小鸡,使画面更加丰富。(放背景音乐) 四、交流分享:你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鼓励学生发现同伴画的好的地方。)

国画《寿桃》教案 课时:2课时 教学目的及要求: 1、使学生了解有关寿桃的知识,学习写意国画的知识,用写意国画表现寿桃。 2、感受中国画的笔墨韵味,激发学生热爱中国画,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中国画表现寿桃的写意画法 教学难点:画面的构图,布局,把握寿桃的外形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欣赏樱桃 三、交流 1、寿桃的生物性。 2、寿桃造型特点。 3、寿桃色彩特点。 四、探究画法 1、学生读画,交流画法,总结写意国画的特点。

国画入门,中国画欣赏,中国传统艺术

国画入门,中国画欣赏,中国传统艺术 篇一:中国传统艺术赏析——传统水墨画的艺术赏析论文 中国传统艺术赏析 ——传统水墨画的艺术赏析 摘要:面对全球化浪潮,中华文化在与异域文化的交流碰撞中,会产生矛盾,会出现火花。但其优秀成分最终会融入本土文化的洪流中,成为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水墨画的发展也不例外,中国水墨画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渊源,同时也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风格。它不仅是中华文化的国宝,也是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载体。作为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它将在新的时代精神相结合中获得新生。本文通过简单介绍水墨画,进而对齐白石的画进行简要赏析。 关键词:中国水墨画齐白石艺术赏析 正文: 通过一段时间美术鉴赏课的学习,我对中国画这种艺术形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中国水墨画。通过对一些文章及其视频进行简单的学习,也产生了一些思考,论文将针对水墨画进行一番陈述和探讨。 水墨画又被称为国画,被视为中国传统绘画的代表,基本的水墨画是指的仅有水与 墨,画面为假单的 黑白色,但进阶的

水墨画,也有工笔 花鸟画,色彩缤纷。 墨为中国画特有的 材料,水墨画中用水与墨的不同比例配出浓墨,淡墨,干墨,湿墨,焦墨等,可以用来花车不同浓淡的层次。 水墨画有自己独特的特征,历史上南朝谢赫的古画品录里有评论说中国画讲究“气韵生动”,“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多情调抒发作者的主管情趣。与西洋画的不同之处在于,西洋画是“再现”的艺术,中国水墨画则是一种“表现”的艺术,国画主要表现的是“气韵”,“境界”。 (一)水墨画的分类 水墨画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界面等几种。人物画是我国传统的画科之一,内容以描绘人物为主。因绘画侧重不同,又可分为人物肖像画和人物故事、风俗画。据记载,人物画在春秋时期已经达到很高水准。从出土的战国楚墓帛画,可以看到当时人物画的成就。人物画一直是中国传统绘画最主要的画科。山水画,简称“山水”,中国画画科之一。是以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题的绘画。在魏晋六朝,逐渐发展,但仍多作为人物画的背景;至隋唐,已有不少独立的山水画制作;五代、北宋而益趋成熟,作者纷起,从此成为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主要有青绿、金碧、没骨、浅绛、水墨等形式。在艺术表现上讲求经营位置和表达意境。花鸟画,我国传统绘画画科之

中国画审美特征论

中国画审美特征论 中国画,简称“国画”,它是中国的绘画艺术,是民族绘画的主要代表。它还与中国书法并成为“中国书画”,而“中国书画”又与中医中药、京剧一起,并称“三大国粹”。因此,研究探讨中国画的审美特征,对于中国画的繁荣与发展,可以提供理性思辨与艺术实践的双重参照系。 一、笔墨 笔墨是中国画的重要审美特征之一。中国画以中国特制的毛笔、墨或颜料,在宣纸或绢帛上作画,故中国画又称 “水墨画”或“彩墨画”,这使得“笔墨”成为中国画技法和理论中的重要术语,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审美特征。 由用笔而衍生出的“笔意”,则指的是用毛笔进行绘画时的艺术经营与笔画运转间所表现出来的意向、风格、功力、神态、意趣等等。宋代大诗人兼大画家苏轼曾在诗中云:“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说的就是绘画时的笔意。 由用墨而衍生出的“墨意”,则指用墨创造绘画的意境。中间画以墨代色,称为“墨色”,有所谓“墨分五色”之说,即用烘、染、泼、积等笔墨法,使墨产生凤舞而细微的色度变化,即墨色的焦、浓、重、淡、清五种不同的色度,以墨色营造出画中的空间层次与物象特征。虽画牡丹,墨色能显牡丹之红;虽画绿荷,墨色亦能显满低荷碧。许多画家用“破墨法”,使墨色变化无穷,如以浓破淡、以淡破浓、以湿破干、以焦破润等等。另有“泼墨法”,即大笔饱蘸水墨渲染,或端砚墨,任墨在画纸上晕化成各种状态,然后随墨色诱发的想象略加勾勒点染,使形象清晰起来,创造出不可重复而又与众不同的新意。 笔与墨、笔意与墨意得有机统一、完美结合,形成笔墨,成为中国画的两大支柱,共同撑起中国画的艺术天空。

二、写意 写意不仅是中国画的重要审美特征之一,而且是整个中国艺术的重要审美特征之一。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教授说:“写意是中国古代美学的一个重要命题,在戏曲表演艺术中主要表现为对时间空间限制的突破,以及动作、布景的虚拟。合在一起,就造成了一个与实际的生活形态相去甚远,艺术的韵律随着心意流荡的天地——当然,不会是一个逼真的幻境。”著名美学家彭吉祥象先生则从中西文化与中西美学比较学的高度指出:“中国传统美学强调美与善的统一,注重艺术的伦理价值;西方传统美学则强调美与真的统一,更加重视艺术的认识价值。中国传统美学则强调艺术的再现、模仿写实。”显然,写意与写实,成为中西美学的主要标志。 中国画的“写意化”审美特征十分鲜明。在构图上,不像西方写实主义绘画(如油画)那样讲究“焦点透视”,而取“散点透视”之法,即“可移动的远近法”,使视野宽广辽阔,构图灵活自由,画中的物象可以随意列置,冲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中国画的空间营造法,主要分为全景式空间、分段式空间、分层式空间三种。例如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是全景式空间,以散点透视法将汴河两岸数十里的繁华景象组成一个完整的画面,通过全景式的构图展现北宋首都汴京从城郊农村到城内街市的热闹情景;五代南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则以分段式空间的构图法构成;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T形帛画,则以分层式空间的构图法,展现了天界、人间、地界的不同景况。在明暗上,中国画也不像西方油画那样强调以色彩的深浅来表现物体的明暗。在绘画的立意上,中国画更强调表现画家的意向和气韵,所谓“一枝一叶总关情”,通过画中的物象表现画家的思想、情致。 三、综合 中国画的诗、书、画、印“四合一”,充分体现出它的综合之美。中国画把绘画、诗歌、

论中国山水画的特点

论中国山水画的特点 张利维 摘要: 中国山水画的特殊传统是创造形神交融、天我合一的意境。传统的中国山水画不讲焦点透视,不强调自然界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中国画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还表现在其艺术手法、构图、用笔、用墨、敷色等多个方面。按照艺术的手法来分,中国画可分为工笔、写意和兼工带写三种形式。中国画在构图、用笔、用墨、敷色等方面,也都有自己的特点。中国画的构图一般不遵循西洋画的黄金律,而是或作长卷,或作立轴,长宽比例是"失调"的。但它能够很好表现特殊的意境和画者的主观情趣。在用笔和用墨方面,是中国画造型的重要部分。用笔讲求粗细、疾徐、顿挫、转折、方圆等变化,以表现物体的质感。中国画的用墨之妙,在于浓淡相生,全浓全淡都没有精神,必须有浓有淡,浓处须精彩而不滞,淡处须灵秀而不晦。用墨亦如用色,古有墨分五彩之经验,亦有惜墨如金的画风。用墨还要有浓谈相生相融,做到浓中有淡,淡中有浓;浓要有最浓与次浓,淡要有稍谈与更淡,这都是中国画的灵活用笔之法。 关键词: 中国山水画,形神交融,工笔,构图,用笔,用墨, 中国山水画是传统画种之一。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绘对象。题材

有风景佳胜、名山大川、城市园林、村野乡居、舟桥楼宇等。元代以后山水画在画史上占据相当的地位。习惯上,依画法不同分为:勾勒设色,金碧辉煌,富装饰风,称青绿山水或金碧山水;纯粹水墨者为水墨山水或墨笔山水;水墨为主、略施淡赭淡青称浅绛山水或淡着色山水;以水墨勾皴淡色打底且施青绿者为小青绿山水;几无水墨纯以彩色描绘者为没骨山水。 中国山水画历史久远,独立的山水画始发于魏晋南北朝之间,文献表明该期山水画理论已趋成熟。至隋唐,展子虔《游春图》展露了隋代或初唐青绿山水之面貌,已见其写实能力之飞跃。盛唐吴道子之山水画简练且写实,李思训之山水画富丽而典雅;张及中晚唐画家创水墨山水;敦煌壁画中出现没骨山水;五代北宋则出现荆浩、关仝、董源、巨然、李成、范宽等一批名家,在真实地表现大自然和审美认识上跨入新的阶段。该期荆浩的《笔法记》、郭熙父子的《林泉高致》则较系统地总结了山水画理论。至元代,黄公望、倪瓒、王蒙、吴镇,使山水画走向抒发主观情感、创造多种风格的新途,并使山水画中诗书画的结合趋于完美。明末董其昌简化古人所创山水形象,参照书法法则,使山水画风又一变化。清代山水画一派沿袭董源、巨然和黄公望,变化古法、笔墨;另一派则强调抒发个性,面向自然,将笔墨发挥尽致以传情达意。五代两宋以后山水画的发展变化,产生了数量甚众的名家、流派,理论著述亦趋于完备,从而奠定了近现代山水名家产生的基础。 中国山水画的特殊传统是创造形神交融、天我合一的意境,即不

中国画的内涵及欣赏探索

中国画的内涵及欣赏探索 欣赏中国画要抓住绘画的常理与绳纲。何为绳纲呢?笔者认为,谢赫提出的“六法”论;顾恺之“以形写神”;张彦远“载其容,备其象”;荆浩“六要”原则;齐白石“似与不似之间”,等等。本文研究的重点是以谢赫的“六法”为基础,提出欣赏解读中国画要注重作品的气韵、笔墨、构图和形式,掌握方法后,才能真正读懂作品的底蕴和内涵。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民族绘画的统称,也称国画或水墨画。它以墨为主要颜料,以水为调和剂,以毛笔为主要工具,以宣纸和绢帛为载体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特有画种。它植根于华夏浓厚的文化沃土之中,跨跃不同时空,历经萌芽、发展、成熟、创新、再发展的诸多不同阶段,形成了融汇民族文化素养、思维方式、审美意识和哲学观念的完整的艺术体系。它与西方的油画形成了两座并峙的艺术高峰。 一、欣赏作品要看气韵 早在1500年前,南齐的谢赫就提出了品画艺术的标准“六法”论。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六项法则。气韵生动,是对作品的总体要求,是艺术达到的最高境界,也是品评、赏析中国画的主要原则。 气韵,在传统中国画中,是指神气与韵味的总和。石涛

曰“作书作画,无论老手后学,先以气胜得之者,精神灿烂,出之纸上”。元代杨维桢指出:“故论画之高下者,有传形,有传神。传神者,气韵生动是也。”清代唐岱谈到:“六法原以气韵为先,然有气则有韵,无气则呆板矣。”清方薰则说:“气韵生动,须将生动二字省悟,能会生动,则气韵自在”。由于历代艺术家的分析、总结,气韵生动成了绘画的首宗要义,成为画家在创作中追求的最高目标,也成为中国画品赏的主要准则。 二、欣赏作品要看笔墨 “六法”中,谢赫将“骨法用笔”列在第二位。“骨法”在中国画中指的是运用线条作为骨架进行造型的方法。它融合了汉字书法中用笔的规律和美学原则,体现出线条的力度、质地和美感。通过不同的线条去体现笔墨的动态、势向、韵律、节奏,以写神、写性、写心、写意为目的。 中国画以线条构成,是与中国艺术家对线条的情有独钟和独特感受分不开的。我们绘画的先祖认为,以点作画易于零散、琐碎,以画作画易于模糊、平板,用线最易捕捉物体的形象及动感,最适宜发挥毛笔、水墨、宣纸绢帛的特性。可以说,线条是中国画家独到的艺术语言,是中国画的灵魂。 用于绘画的线条是有生命力的。千百年来,中国艺术家伏案笔耕,利用不同的笔法书写着粗细、曲直、刚柔、毛涩、疾徐、虚实、顺逆、繁简等不同质地、不同感觉的线条,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