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湘教版初中地理—“中国的气候”教案

湘教版初中地理—“中国的气候”教案

湘教版初中地理—“中国的气候”教案
湘教版初中地理—“中国的气候”教案

中国的气候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初步学会分析其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和分布,及其它们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学会阅读和分析等温线图,温度带图等图标的能力

教学重点: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规律及其形成原因和温度带划分

教学难点:我国冬夏季气温差异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明白气候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的密切关系,培养爱护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环境意识。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气候复杂多样

一、导入部分——

快到国庆节了,大家都想出去玩吧,想去哪儿呢?。。。想去的地方太多了。对!应该多出去走走,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在出门之前,咱们得做好准备,我们不能打无准备的仗,是不是?首先咱们得知道我们要去的地方冷不冷,下不下雨,要带多少衣服,那要得知道这些,那就得学习我们今天的内容《中国的气候》。请同学们把教材和地图册都准备好,先翻到教材的32页。(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气候复杂多样——

1、回顾知识:气候和天气

说到气候,我就想起了天气,我看了看今天的天气预报,上面说,今天的天气是23——29度,中雨,明天是22——27度,大雨。

那说明天气是短时间的大气运动状况,它只代表了短时间的天气情况,而气候是

长时间的平均的天气状况,它具有稳定性。比如说我们广西的气候就是:夏天高温多雨,冬天低温少雨,而且是常年都是如此。

过渡——

问——

2.气候的特征

那说到中国的气候,大家可以在教材上看到中国气候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生答:。。。。。。(板书)

师:复杂多样,这是我国气候的最主要的特征,那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具体我国的气候是如何的复杂。首先我们知道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气温和降水。现在我们就先来学习气温。(板书)

讲授——

3、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及成因

看第一幅图——

大家请看课本内的《中国一月平均气温图》,首先可以看到它是有不同的颜色和线条组成,观察图例,我们可以发现:这些不用的颜色依次表示的是不同的温度范围,用暖色调表示高温,用冷色调表示低温,而在相邻颜色之间的界限用红色线条划分的则是等温线。

问——那什么是等温线

。。。。。。

师解——等温线就是将温度相同的地方用曲线连接起来,所以在同一条等温线上面的地方的温度是相等的。

那大家根据图例,找找一月份气温最低和最高的地方。

。。。。。。

小结——

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在一月份也就是我国的冬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是黑龙江的北部,平均温度是在—32摄氏度以下,其中在最北部的漠河出现的极端低温可以达到—52.3摄氏度,漠河素有中国的“北极村”之称。

而温度最高的地方出现在海南省,平均温度在16摄氏度以上。那我们通过简单的计算可以知道在一月份,我国的南北温差可以达到40度以上。我们还发现:

在冬季最南端的温度最高,而越往北,也就是越往高纬地区,气温越来越低。。

因此,我们就可以总结出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特点。那就是:南北气温相差很大,越往北,气温越低。

请同学们在图上找到一月份的0摄氏度等温线,然后用笔把这条等温线加粗。看这条线经过我国的哪些地方。自东向西经过了淮河,秦岭,四川盆地和横断山脉,最后到西藏的东南。(教师教学生画图)

这是一月份的0度等温线,说明在这条界线以北,整个冬天都是雪茫茫的一片,而以南的地方则就不会存在这样的景象,所以咱们广西就几乎没有过降雪,即使有,也只是很短的时间。

那大家再仔细观察这幅图,尤其注意的是在我国的东部地区,各等温线的方向有什么特点?

。。。。。。

我们可以发现在一月份的各等温线在东部是大致与纬线平行的。

讲授——

那刚才我们通过看图,总结出了我国冬季气温的特点是南北温差大,那同学们思考一下为什么温差大,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也可以看看书上32页的阅读材料。

在冬季,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角是越来越小,得到的太阳的热量就越少,同时昼长的时间也越来越短。因此总结出:在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方的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角就小,白昼的时间短,所以得到的太阳光热少。而南方则相反,得到的光热多。还有由于冬季风是发源于北方的,所以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寒冷。相反,南方由于有崇山峻岭的阻挡,影响不是很大。这两方面就造成了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

过渡——

4.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原因

在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距大,那在夏天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呢?

好,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看第二幅图

这时我们再来看看我国黑龙江北部和最南端海南南部的气温大概是多少?

黑龙江的平均气温是16度,海南省南部七月的平均气温是28度。相差不会

超过12度。这个时候,除了青藏高原,天山,大小兴安岭以外,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温度都在20度以上。

那同学们再找一下七月份气温最高和最低的地方?

最高的气温出现在吐鲁番盆地,在夏季的最高温度可以达到47度,被称为是火焰山。

而最低的气温出现在青藏高原,这主要是由于地势太高的原因。

所以总结出:气候的差异不仅仅是由于纬度的差异,还有各种复杂地形的影响。

那大家有没有想过是什么原因导致在夏季全国普遍高温?

看图表可以得知:在夏季,太阳直射的是北半球,虽然高温地方的太阳高度角较低,但是白昼时间增长,所以得到的太阳的热量不会太少。

5、我国的温度带划分及范围

过渡——

有句话叫做是“万物生长靠太阳”,正是由于在夏季全国普遍高温,因此有利于全国各地都农作物的生产。因为温度是影响农作物生产和发育的主要因素。当日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到10度以上时,大多数农作物才能活跃生长,为此可把》10度的持续期内,每天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温度总和叫做积温。

积温反映了一个地方生长期内的温度高低和热量多少。根据积温的多少,我国自北向南划分为5个温度带:

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

各温度带包括哪些地形区呢?请同学们找出来。

在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广州省的雷州半岛,海南省和台湾省的南部属于热带。……

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那看看这条分界线是否似曾相似?那它和我们刚才接触过的那条线比较接近啊?

就是刚才我让大家用铅笔勾画划来的那一条,大致与1月份0度等温线相吻合,都经过了秦岭和淮河。那越过了这条分界线,就到达了暖温带,北京属于暖温带。那看看属于暖温带范围的地形主要有哪些?

暖温带包括了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塔里木盆地,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以及

辽宁省的南部属于暖温带。

大兴安岭的北部和两侧是寒温带,在寒温带和暖温带是东西延伸的,面积广阔的中温带地区,包括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等。

青藏高原则属于以高寒为特征的高原高寒区。

6、农作物及熟制

过渡——

同学们,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中国的温度带?

是为了知道咱们出去吃什么?因为不同的农作物有不同的温度需求,所以在不同的温度带可以种植不同的农作物。那我们南方盛产稻米,所以我们以米饭为主食,那在其他地方是不是也和我们一样呢?

咱们再来仔细地看一下?

在热带是什么熟制?是一年三熟,种植水稻和热带植物,

亚热带,一年两熟到三熟,是水稻,油菜。水果有香蕉、柑桔、葡萄、柚子、甘蔗。

到了暖温带,是两年三熟到一年两熟,盛产冬小麦,玉米,谷子,甘薯。暖温带的水果有苹果、梨、石榴、枣、山楂、西瓜、桃、葡萄、柿子等,到了哈尔滨,是属于中温带,是一年一熟。盛产春小麦,大豆,玉米,高粱等。所以他们就主要以面食为主。但是需要注意的,这里是春小麦,春小麦是春天播种,在当年收获,而冬小麦是在秋天播种,在第二年收获的。

总结出:春小麦是春天播种,冬小麦是可以过冬的,在第二年收获的。

而到寒温带是一年一熟,种植春小麦,以面食为主。

因此我们总结出: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是以米饭为主食。而且在全国范围的熟制来说,自北向南熟制增加。

三、课堂练习。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中国的气候

1、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2、我国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3、我国温度带的划分

4、各温度带的范围、农作物及熟制

教后反思:

本节课学生基本掌握知识要点,难点突破。又通过练习巩固了知识。本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

1、学生讨论机会不够热烈。

2、课堂上的发言机会不够,许多学生没有或是较少有发言的机会。

第二课

导入——

在上一节课上我们已经知道各地的气温状况,大家复习一下上节课的内容,那虽然学习了温度,但还是不够的。还得知道各地的降水情况。那大家看看我国的年降水量图。

问——

先看图例,也是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温度范围,大家找找200毫米,400毫米,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分别经过了哪些省份?

。。。。。。。

解——

。。。。。。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是不是也是似曾相似?

800毫米也经过了秦岭淮河一线,和一月份0度等温线吻合,和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是吻合的。

最后再来看看这几条等降水量线的延伸方向有什么特点?

由于这几条等降水量线的延伸方向都是东北,西南方向

可以得出,在空间分布上来说: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降水多,西北内陆降水少,降水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那我们就具体的举实例来看

在地图册上的18页,大家看到在中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的旁边是几个城市的降水柱状图,那怎么样来分析这样的图,大家先找到广州,哈尔滨,和乌鲁木齐,

所以我国南北的房屋建筑是不一样的。在南方,雨水将多,所以房屋时尖顶的,而在北方的话,是平顶的。更多关于建筑的内容

在时间分配上来看,是夏秋降水多,而冬春的降水少。以后我们会学习为什么我国降水在夏秋多,冬春少。

过渡到自然灾害——

重庆今年的洪灾,今春的西南大旱

阅读材料——

大家看看图上的阅读材料,我国的雨极,一个是台湾的火烧寮,它的多年平均年降水量是6557.8毫米。那这个数据是什么概念,咱们重庆的平均年降水量也不过是1100毫米,是重庆的6倍多。另一个是雅鲁藏布江的拐弯处,同学们在地图上找到它的位置,它大概是在东经95度,北纬27度左右。

那大家想想它降水的水汽来源是来自哪里啊?

印度洋,而台湾的火烧寮的水汽是来源于太平洋。

复习——

学习我们气候中的温度和降水分布状况,那回头再看看我们的旅游路线,让我们很全面的来说说各个城市所属的温度带,熟制和干湿区。

。。。。。。

过渡——

大家有没有到过沙漠?即使没有到过的话,在电视上也看到过,对于沙漠来说,就是一望无际的沙丘,没有河流,也基本上没有生物的生存。大家想想为什么沙漠会这么干旱?

因为沙漠不下雨,另外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蒸发太强烈,即使有一点,马上也蒸发完了。

因此对于干湿区判断,除了需要看当地的降水量以外还有蒸发量。如果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则是较湿润的地区,同时再根据年降水量的多少,又划分为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降水量小于蒸发量,则是较干旱的地区,同时根据干旱的程

度不同,有分为了半干旱地区和半湿润地区。

问——

大家看看中国的干湿区分布,大家在图上找找,各个干湿区分别在哪里?同时看看图上各干湿区的分界线与哪些等降水量线一致?

。。。。。。

解——

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大致与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吻合

。。。。。。

秦岭淮河——

咱们重庆产量最多的水果是什么啊?

是橘子,为什么在重庆,橘子可以很好的成长?

因为橘子需要的热量和水分都要充足,但是如果换在秦岭以北的地方,由于热量和水分都不够,则不能成长。所以才有一句话说的:“橘生淮北为枳,橘生淮南为橘”。秦岭淮河是我国主要的地理分界线。

由于每个地方干湿程度不同,各地的植被也不同

问——

大家想想:如果沿着上节课的旅游路线走,可以看到哪些植被?

在广州是属于湿润地区,在东部的湿润区,水分充足,可以成长高大繁茂的乔木。过去这里是郁郁苍苍的森林,后来,人类的足迹来到了这片土地上,大片的三林被砍伐,只剩下东北地区和武夷山区还有大片森林。

到了北京,是属于半湿润区,水分条件叫比较差一些,植被就由高大的乔木向低矮的草本植物过渡了。这里是历史悠久的农耕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到达半干旱地区气候偏干,地表植被为草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描述的就是这样的植被。

干旱地区水分严重不足,也制约了植物的生长,有些地区几年也不降一滴雨。地表的景观十分的单调和荒凉,是典型的荒漠景观。

.。。。。。。。

气候类型——

前面提到了我国的气温,降水和干湿的分布状况,如果我们把这些全部都综

合起来的话,就是气候。由于各地区的气温,降水都不同,所以组合成的气候就不相同,造成了在我国拥有各种类型的气候,是世界上气候类型最多的国家之一。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都有哪些气候类型?

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山高原气候。

看一下各气候带的分界线,尤其是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经过了秦岭和淮河

所以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在东部是季风气候,而在西北是大陆性气候,在中国除了地中海气候,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以后,其他的气候类型都有,所以我国是世界上气候类型最多的国家之一。

要是我们从广州出发,会经过哪些气候类型?

。。。。。。。

那现在对照地图册上的气候图,完成书上的第一个表,找出各地的气候类型,年降水量,一月平均气温,七月平均气温。

第4题,将地区,气候类型和农产品连起来。

那大家想想我国复杂多样的气候,有什么好处?

。。。。。。。

复杂多样的气候有利于各种不同的生物在各地繁殖成长,使中国的动植物资源比较丰富多样,气候复杂多样综合发展多种农业,栽培各种林木,实行多种浓浓作制度,开展多种经营提供了优越的气候条件。夏季普遍高温,雨热同期,水热条件非核恰当,使农作物和林木在旺盛的成长期内得到重做的热量和水分,因此中国喜温植物种植界线要比世界其他地区的维度高很多,如棉花、水稻种植的界线。

季风气候显著

季风的概念——

一年有四季,四季都有风,都是不一样的。春天的春风可以吹绿柳条,秋天的秋风又吹落了树叶。这样因为季节不同而风向发生变化的风叫季风。

那在我国为什么会出现季风呢?

现在外面的气温很高,那要是我们分别装一盆沙和一盆水在太阳下面,过一段时间,再去取的话,哪个的温度会高一些?

。。。。。。

当然是沙,对不对?

因为沙相对水的比热容大,也就是相比水,它增温快,降温也很快。那在全球范围来说的话,也是这个道理,陆地的比热容比海水大,增温速度和降温速度都比海水快。

由于大陆相对海洋增温快,所以在夏天的时候,大陆相对海洋温度更高,那风就从海洋吹向陆地,称之为夏季风。而在冬天的时候,大陆相对海洋温度很快降低,那风就从陆地吹向海洋,我们称之为是冬季风。

看图——

那看到书上的中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在图上红色箭头表示的是夏季风,它是什么方向,是偏南方向,对不对?

关于风向,风从哪个方向吹过来,就是什么风

那蓝色箭头表示的是冬季风,冬季风是偏北方向。

过渡——

但是在图上我们看到夏季风当到达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时,就止住了脚步,这是怎么回事?

可以看到,夏季风停止前进的地方就是一些山脉,他们分别是?

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乌鞘岭—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一线,正是由于这一些高大山脉的阻挡,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屏障,使得夏季风难以到达西北内陆地区,基本不受夏季风的影响,所以以这一系列的山脉为界,把我国分为了东北的季风区和西北的非季风区。不是有一首诗写道:“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其中的春风就是夏季风,而玉门是西北甘肃省的玉门市。

真正受季风影响比较显著的区域就是我国的东部季风区,所以季风区的气候特征是我们今天学习的重点。

那接下来我们来分析季风究竟是如何影响我国季风区的气候。

在每一年,冬夏风都是有规律的更替着,夏季时,主要受夏季风的影响。由于它是偏南方向的,可以从海洋上带来暖润的气流,就可以带来丰富的降水,所以在季风区,夏天是炎热而且多雨的。

在冬季,受冬季风的控制,偏北方向,并且是从北方寒冷而干燥的大陆吹过来的,所以它是干冷的气流,受其影响,在季风区的冬天是寒冷而且少雨的。

那大家想想在咱们重庆,是不是也是这样的气候特征,由于季风的影响,所以在夏季是炎热多雨,而在冬天是寒冷少雨的。正是由于季风的影响,使得在时间上,季风区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而冬季降水较少。

那我国的降水主要是有夏季风带来的,还是由冬季风带来的?

夏季风。

那我们回忆一下上节课讲的全国的降水分布图,提到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是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且降水集中在夏季。那现在能不能解释原因了?

主要是夏季风的影响。

夏季风是从海洋上来的,是一股温暖和湿润的气流,可以给经过的地方带来降水,所以从东南方向来的夏季风首先影响的是东南沿海地区,但是慢慢进入陆地以后,里面所含的水汽量就越来越少,所以越向西北防线降水越来越少,所以这也就能救解释为什么在我国降水分布图上可以看到一个从东南向西北减少的趋势,同时,由于夏季风是在夏季控制我国气候的,所以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

那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夏季风到底是怎么样进入我国陆地,并如何影响东部地区的降水

夏季风的进退与我国东部地区降水的关系。

一般在4月底或5月底进入初夏,夏季风来到了华南,华南地区也就是南岭以南和武夷山以东的地区,那翻翻你们的中国行政区划图和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找找在那大致在哪些省份啊?

大概是在广西,广东,浙江和福建等地,对不对?

6月份到达江淮地区,这个时候是梅子成熟的季节,所以被称之为是梅雨。江淮地区就是安徽,江苏等地。

给当地造成降雨。古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生动地描绘了当地梅雨季节的自然景象。因为梅雨季节里空气湿度大、气温高,衣物等容易发霉,因此也有称之为“霉雨”的。梅雨结束,盛夏随之到来。

7月北方地区雨季开始,江淮地区梅雨期结束,开始进入伏旱,那对于我们重庆的同学来说,这一点是印象很深的,因为在每一年的7,8月份是重庆最热而且降水比较少的时候。

9月初,中国北方的雨季结束,夏季风积弱至江南,一个月以后推出中国大陆。

正常情况下,夏季风是按照这样的方式移动,但是要是在异常的年份,夏季风强弱发生变化,就会对我国造成严重的灾害。

如果夏季风的实力很强,移动的就很快,那它就会很快的到达北方,那南方的降水量就会不足,造成旱灾,而北方则会由于雨季过长,而产生洪灾。

但是相反,如果实力很弱,移动的速度很慢,那雨带就会长时间的停在江南地区,造成南方的洪灾而北方则会又旱灾。

在第一节课中说道中国气候的特征首先是复杂多样,那另一个特点就是季风气候显著。

其实对于我国,季风气候就是由于有冬夏季风的存在,使得在受其影响的季风区里,对于时间上来说,降水集中在夏季。对于空间分布上来说,降水的分布规律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那为什么我国的季风气候会这么显著,它对我们又有什么样的影响?

看书上的阅读材料

首先,我国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南部,东临地球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巨大差异,冬季亚欧大陆北部成为冷空气的聚集地,气压高,冷空气自高压区向四周副散,夏季陆地增温迅速,气压低,而海洋气压相对较高,暖湿空气从海洋吹向陆地。

季风气候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影响。夏季普遍高温,雨热同期,水热条件配合得当,使农作物和林木在旺盛的生长期内,能够得到充足的热量和水分,因此

中国喜温植物的种植界线,比世界其他地区的维度要高很多。但是夏季降水多,易发生洪涝,而其他季节降水少,易造成干旱;在冬夏季风强弱反常时,会导致降水波动大和水热条件的不稳定,从而带来洪涝灾害和夏季低温。冬春季寒潮,常给工农业成产乃至人们的生活遭受损害。

填表练习——

季风区形成的原因是夏季风影响显著,相应的非季风区是夏季风影响甚小。影响区域:季风区是西南地区,华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东北地区。

非季风区影响的区域是西北地区,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的大部。

那咱们的重庆市属于什么区?

在夏天时高温多雨,在冬天时寒冷少雨,所以是夏季风的影响使得我们这个地方的冬夏季的降水和温度的差异大。

大陆性气候显著——

由于中国大陆面积广阔,西部深入亚洲内陆,因此中国的气候也有很强的大陆性特征。主要表现在气温的年变化和日变化较大,与世界上同纬度的其他地区相比,气温冬季明显偏低,夏季明显偏高。

看图中的阅读材料,我国与世界上同纬度地区相比,我国冬季气温偏低,看表格上面显示的,齐齐哈尔和巴黎,纬度是差不多的,但是齐齐哈尔比巴黎1月均温低,7月均温高,气温年较差大。

读图——

。。。。。。

武汉降水量最多

银川降水量少

哈尔滨夏季降水充足,

拉萨冬季基本上是没有降水

第四课时

前面我们已经讲过中国气候的特征,主要是气候复杂多样,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介绍了,又学习了气候的另一个特点是季风气候显著。

那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样的气候特点会给我国带来哪些灾害?

我国的特殊天气主要有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

寒潮是冬半年影响我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指的是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它可以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寒潮应属于冬季风的一个特殊情况。当冬季风强劲到一定程度时,视为寒潮发生。具体来说,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北48小时内气温下降10度以上,最低气温在4度以下。正是由于寒潮是大范围的强冷空气,在图上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它的发源地和前进方向,会使影响的区域急剧降温,霜冻,并有大风。所以在北方会引起雪灾,在内蒙古的雪灾甚至可以将火车都埋了。

那对我国的危害

对农业生产,入侵南方的强寒潮,常常会使长江以南地区的农作物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在草原牧区,寒潮带来的暴风雪会覆盖草场,断绝饲料来源,在干旱地区,寒潮会引起沙暴,不仅刮走土壤表面的细土,大大损耗土壤肥力,而且还可以湮埋田园。

对于生活,寒潮降温,天气寒冷,雪灾会影响交通,电力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

夏初,江淮地区常常阴雨连绵。因为这时正值梅子黄熟的季节,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梅雨”。由于下雨长,空气湿度大,百物生霉,因而又称“霉雨”。当夏季风势力逐渐加强,冷暖气团势均力敌时,雨带移到江淮地区或长江中下游地区,停留20-30天,以此形成“梅雨”季节。

台风

沙尘暴

总结

特殊

天气

概念发生时间多发地区天气特征影响预防

台风是一种极猛

烈的热带气

5—10月,

以7—8月

为多(夏秋

东南沿海

各省,以

台、粤、闽、

多狂风暴雨

狂风暴雨破坏

公共设施,引起

山洪暴发等。但

气象部

门监

测,发

季节)浙居多带来的雨水能

够缓解旱情布预报警报,各部门各行业积极做好防护工作

寒潮大范围的强

冷空气活动

冬半年:

秋末、冬季

初春

全国大部

分地区

急剧降温

霜冻、大风

雨雪

造成冻害,种植

业,牧业受害

干燥地区可引

起“沙暴”

梅雨夏初,江淮地

区阴雨连绵

的天气。

夏初6月中

旬7 月中

江淮地区

阴雨连绵,

相对湿度大,

阴云笼罩

雨期过长常造

成浇灌,“空梅”

则造成干旱

沙尘暴

强风引起的

扬沙天气

天气干燥

的春季

北方、西北

大风扬沙

能见度底

严重影响人们

的生产生活

我们国家除了特殊的天气之外,还多旱涝灾害,以重庆为例,每一年都会发

生洪涝灾害,那在今年春天的西南大旱大家都听说了吧,农田里的作物全部都死了,人们的饮用水都成了问题,所以生活在重庆市很幸福的,至少还有嘉陵江和长江。

我国的旱灾

我国的洪涝灾害

教学反思:本课知识点比较多,应加强读记和联系,巩固知识。

2.2中国的气候 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10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 教学目标 1、学会阅读等温线图,了解我国冬季和夏季的气温分布特点,并能分析其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和分布,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教与学重点: 1、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的分布规律 2、温度带的划分。 教与学难点: 我国冬夏气温分布规律的形成原因。 教与学方法: 情景导入、对比讲解、读图分析 教与学准备: 景观图片、一月、七月气温分布图、中国温度带图。 教与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请同学们观察下面一组图片(图片展示:哈尔滨的冰雕展览和广州的花卉展),它们分别在哪里举行?什么时间?(学生回答)相同的时间,广州和哈尔滨却举办了两种不同的展览,说明两地的气候差异很大。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学习任务一: 1、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28页图2——14“中国一月平均气温图”和第29页图2——15中国的“七月平均气温图”,解决以下问题: (1)29页活动题1、2、3。 (2)我国冬季和夏季的气温分布各有什么特点? 2、小组交流:四人一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3、合作探究: (1)探究问题: 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而夏季却南北普遍高温? (2)教师点拨: 冬至日,阳光直射南半球,北半球自南向北白昼时间逐渐变短,夏至日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自南向北,白昼时间逐渐变长。 阳光直射的地方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离阳光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单位面积获得太阳热量就越少。 此外,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

(3)探究结论: 受纬度位置和冬季风的影响,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受纬度位置的影响,我国夏季普遍高温。 个性化修改 4、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分别是哪里?为什么? 〈二〉学习任务二: 一、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30页和31页图2——16“中国的温度带”,解决以下问题: (1)温度带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2)我国划分为哪几个温度带?每个温度带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3)我们肥城属于哪个温度带?主要农作物是什么?作物熟制怎样? 2、小组交流:四人一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3、合作探究: (1)、探究问题: 为什么海南岛上农作物能一年三熟,而东北平原上只能一年一熟? (2)教师点拨: 海南岛属于热带,积温值在8000以上,农作物的生长期长,而东北平原位于中温带,积温值介于1600和3400之间,农作物生长期短。 (3)结论: 海南岛和东北平原的纬度位置不同,积温值差异很大,所以农作物的熟制不同。 三、总结梳理,归纳方法: 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和温度带的划分是本节课的重点,其中影响气温分布规律形成的原因是难点。学习中要利用学生已有的气候方面的知识储备,结合我国的纬度位置、地形特点, 通过读图、小组交流的形式、概括总结出我国的气温分布规律;利用列表格的形式对比讲解,得出影响气温分布的原因;温度带的分布主要通过我国的地形图,反复读图,加深对温度带空 间分布的记忆。 四、巩固练习,达标测评: 填充图第10页。 附板书设计: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 一、我国气温分布的特点及成因:

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案

先锋实验学校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最南端----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北纬4度 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东经73度 最东端----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汇合处东经135度 活动:1。算一算我国最南端和最北端大致跨多少度?主要跨五带中的哪一

带?南北景色有何差异? 2.算一算我国最东端和最西端相差约多少度?根据时区划分,我国东西跨多少个时区? 3.当我国东部乌苏里江上旭日东升时,西部帕米尔高原有什 么景象? 讨论:我国的地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分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讨论)家庭作业:学法大视野第一节

先锋实验学校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复习:我国的地理位置;我国的领土四端。 引入:上节课我们的第二个问题是咱们中国有多大,说到这个 问题时 我们就会想到中国辽阔的疆域,中国有 960万平方千米 的国土,但 是,这仅仅只是中国的陆地面积,中国还有广阔的 海域,那么,中国的 海洋又有多大呢? 放映影片:《中国的海域》 3. 中国的海域 影片总结:中国管辖的海域面积是300万平方千米,濒临渤海, 黄海,东海,南海等以及太平洋。 多媒体展示:“广阔的海域” 老师看图讲解:四大海域的名称,位置以及分界线 读图:中国重要的岛屿和海峡 学生总结: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 琼州海峡台湾海峡 总结:中国大陆海岸线漫长,有18000多千米,此外还有14000 多千米的岛屿海岸线。 区别几个概念:1》领海:沿海国从其海岸基线向外延伸并划 出一定宽度,属于其主权管辖范围以内的海域。 中国的领海宽 度是12海里。 多媒体展示:领海的划分方法,强调是主权管辖和是从全部海 岸基线 所划分的这两点。 实 施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地形教案1湘教版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这节课可以分2课时讲授,第1课时讲地势西高东低、山脉纵横交错,第2课时讲地形复杂多样。地形时组成地理环境的主要要素,因此,认识我国的地形特征,将为学习以后各章节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教材没有用较多的文字篇幅讲述,而是多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进行重点讲述,因此,整个教学过程要侧重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法,通过学生相互之间的合作与竞争、探索与研究、发现与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读图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及各级阶梯的分界线,它们大致的海拔高度和主要地形区。 2.了解山脉纵横交错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掌握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及其在地图上的分布。 3.了解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的基本特征,五种基本地形的分布和特点。 4.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各类地形图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启发学生回顾已知的地形知识和还想知道哪些有关地形的知识来调动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然后通过分组分享教学法,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并结合多媒体课件、挂图等教学资源,使学生获取有关中国地形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我国壮丽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通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以及对科学的探究精神,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 2.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3.地形基本类型和特点。 (二)教学难点 1.分析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优越性。 2.识别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读图分析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电脑、自制课件、挂图。 ●课时安排

湘教版初中地理—“中国的气候”教案

中国的气候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初步学会分析其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和分布,及其它们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学会阅读和分析等温线图,温度带图等图标的能力 教学重点: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规律及其形成原因和温度带划分 教学难点:我国冬夏季气温差异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明白气候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的密切关系,培养爱护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环境意识。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气候复杂多样 一、导入部分—— 快到国庆节了,大家都想出去玩吧,想去哪儿呢?。。。想去的地方太多了。对!应该多出去走走,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在出门之前,咱们得做好准备,我们不能打无准备的仗,是不是?首先咱们得知道我们要去的地方冷不冷,下不下雨,要带多少衣服,那要得知道这些,那就得学习我们今天的内容《中国的气候》。请同学们把教材和地图册都准备好,先翻到教材的32页。(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气候复杂多样—— 1、回顾知识:气候和天气 说到气候,我就想起了天气,我看了看今天的天气预报,上面说,今天的天气是23——29度,中雨,明天是22——27度,大雨。 那说明天气是短时间的大气运动状况,它只代表了短时间的天气情况,而气候是

长时间的平均的天气状况,它具有稳定性。比如说我们广西的气候就是:夏天高温多雨,冬天低温少雨,而且是常年都是如此。 过渡—— 问—— 2.气候的特征 那说到中国的气候,大家可以在教材上看到中国气候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生答:。。。。。。(板书) 师:复杂多样,这是我国气候的最主要的特征,那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具体我国的气候是如何的复杂。首先我们知道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气温和降水。现在我们就先来学习气温。(板书) 讲授—— 3、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及成因 看第一幅图—— 大家请看课本内的《中国一月平均气温图》,首先可以看到它是有不同的颜色和线条组成,观察图例,我们可以发现:这些不用的颜色依次表示的是不同的温度范围,用暖色调表示高温,用冷色调表示低温,而在相邻颜色之间的界限用红色线条划分的则是等温线。 问——那什么是等温线 。。。。。。 师解——等温线就是将温度相同的地方用曲线连接起来,所以在同一条等温线上面的地方的温度是相等的。 那大家根据图例,找找一月份气温最低和最高的地方。 。。。。。。 小结—— 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在一月份也就是我国的冬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是黑龙江的北部,平均温度是在—32摄氏度以下,其中在最北部的漠河出现的极端低温可以达到—52.3摄氏度,漠河素有中国的“北极村”之称。 而温度最高的地方出现在海南省,平均温度在16摄氏度以上。那我们通过简单的计算可以知道在一月份,我国的南北温差可以达到40度以上。我们还发现:

新版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已整理)

纳雍县**中学2013-2014学年度八年级 拟写人: 时间:地理教案 1 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 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2、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材料和图片,培养学生提炼有效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 (3)通过让学生上台阐述,培养学生正确表述事物现象和阐述本质规律的能力主。 (4)通过读图,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地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点: 1、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2、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读图法、谈话法、分组活动法 教学过程: 引入 中国东西横跨5200多千米,南北纵贯5500余千米,涵盖了从沿海到内陆、从寒温带到热带的各种自然景观,表现出显著的区域地理差异。中国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让我们来认识祖国各地的面貌,畅游神州大好的河山吧! 秦岭—淮河线 1、秦岭—淮河线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等有着明显的差异。 2

2、阅读P3秦岭和淮河的阅读材料 3、活动 (1)读图5—1,完成下列任务。 找出秦岭和淮河,看一看,秦岭的走向和淮河的流向有什么特点? 找出秦岭和淮河所在或流经的主要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2)1955年1月发生强寒潮时,秦岭北侧的西安最低气温为-20。6℃,而秦岭南侧的安康最低气温为-7.6℃。读图5-6、5-7,请解释造成两地气温差异的原因。 三、四大地理区域 1、在中国地图上,按照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把中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2、阅读: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3、活动: (1)结合“秦岭—淮河线”的学习,说一说中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有哪些显著的地理差异,以及产生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 (2)议一议,确定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界线的主导因素是什么?确定青藏地区与其他三大地理区域界线的主导因素又是什么?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3 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 知识与能力: 1.知道北方的位置、范围、面积和人口等基本情况。 2.通过引导学生读图表、分析对比,使学生识记北方的区域特征 3.了解北方人文旅游资源;重要的农业生产特征与森林资源的分布。 4.了解北方的矿产资源及重要的工业基地。 5.分析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的成就、问题及措施;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对一、教学目标: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相当巨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材料和图片,培养学生提炼有效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021年八年级地理上册 中国的气候教案 湘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气候教案2 湘教版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等,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3.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使学生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而且是我国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同时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所以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重点 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2.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教学难点 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教学媒体 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区挂图或投影片,几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板书设计 第二节气候 一、气候复杂多样 1、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区是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一个重要标志 2、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多样,使我国气候更加复杂多样。

3、气候复杂多样,使得我国的农作物和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二、季风气候显著 三、多特殊天气 教学过程 〔板书〕第二节中国的气候 【板书】一、气候复杂多样 1、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区是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一个重要标志。 〔指导读图〕我们比较一下哈尔滨和广州两地冬季的气温。看书图2-14,计算哈尔滨和广州两地1月份气温相差多少? 〔转折过渡〕两地1月气温相差近35°C,难怪两地景观相差那样悬殊。 要了解全国南北气温差别的具体情况,还要看我国的1月、7月平均气温图――等温线分布图。初一我们学过世界气温分布,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是等温线?什么是等温线分布图?根据所学过的知识,利用各点的气温值,绘两幅气温图(发给学生气温分布空白图)。 要求:①绘出等温线。 ②观察图1、图2回答:若两图表示同一区域,等温线的疏密程度有何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绘图,然后讨论回答。 〔概括总结〕图1等温线排列比较密集,说明南北温差大; 图2等温线排列比较稀疏,说明南北温差小。 〔启发引导〕根据上面的等温线知识,我们分析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图,看看我国冬夏气温分布有什么规律? 〔指导读图〕首先看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要求观察: ①黑龙江最北部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②海南省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③我国南北1月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 ④找出0°C等温线,并在图上用彩笔描绘出来;观察0°C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区。 ⑤比较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图,看一看等温线疏密程度如何?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指图总结〕 (1)冬季等温线排列密集,说明冬季南北温差大。黑龙江最北部1月平均气温在-32°C 一下,海南省1月平均气温在16°C以上,我国南北气温相差悬殊。 (2)1月平均气温0°C等温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一线,向西到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板书〕一、冬季气温分布规律:南北气温相差悬殊 〔启发提问〕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这么悬殊呢? 〔出示投影片〕“冬至日的光照及昼夜“ 再读课本中“冬至日漠河、北京、广州三地正午太阳高度、昼长时间”表。 〔组织讨论〕①冬至日,太阳光直射哪个半球? ②这时我国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高还是低?为什么? ③这时北方和南方相比较,哪个昼长?为什么? ④这时北方和南方相比较,哪里获得的太阳光照多? 〔结论〕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将近50个纬度。冬季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我国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阳光小角度斜射。再加上北方昼长也比南方低,自然北方获得的太阳光热就比南方少。除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这两个因素,还有冬季风的影响。

最新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已整理)教学文案

第六章认识大洲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 备课节次:1 知识目标 1 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 2 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 能力目标 1 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解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2 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目标 1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2 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1 亚洲的位置特点; 2 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准备 资料图片,幻灯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导入:点出上学期从全球角度,按照地理要素来研究问题。这个学期以大洲为研究对象,去研究某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状况。 通过一系列提问,让学生回答,引出亚洲。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 复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师:要认识一个大洲,首先要明确它的位置。观察一下亚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哪个半球? 小结: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这是它的纬度位置。 完成P3活动一(1)(2) 引导:了解一个地区的位置还要了解其海陆位置。观察亚洲周围的大洋,各位于亚洲的方位。亚洲周围的大洲,各位于亚洲的方位。 学生看图回答。 小结:这样我们就明确了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完成P3活动二(1)(2) (展示“亚洲的范围图”) 引导:亚洲和其他大洲之间,有些是以海洋作为天然洲界,有些大陆相连的地方则是人为划定的洲界线。如亚洲与非洲,亚洲与欧洲之间。 提问:参照地图能描述出亚洲与周围其他大洲的界线吗?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分界;西南临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洲界;东北隔着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与大洋州隔海相望。 过渡:让学生大致读出亚洲所跨的纬度位置,与其他大洲比较一下,看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先大致目测,与亚洲相比,只比较南美洲和非洲) 顺承:亚洲不但所跨纬度最广,而且还有许多世界之最。 (展示“七大洲面积比较”图)

地理优质课《中国地形》教学设计

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教材版本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八年级上册 作者及单位陈立康唐山市玉田县亮甲店中学 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本节课在课标中的内容要求是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2、教材地位:本节课是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基本国情。在这个基础上学习本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就顺理成章了,同时一个国家的地势和地形对这个国家的气候、河流乃至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节课既是中国地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习其它章节的基础,学好本节,能为今后学习高中自然地理打下了基础。 3、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中国的地形特征对于中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世界地理的过程中已经初步掌握了了解一个区域的基本方法。这一节是从地势特点和地形种类两个方面来研究中国地形特征的。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读图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及各级阶梯的分界线。 2.了解山脉纵横交错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掌握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及其在地图上的分布。 3.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各类地形图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启发学生回顾已知的地形知识和还想知道哪些有关地形的知识来调动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然后通过分组分享教学法,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并结合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使学生获取有关中国地形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我国壮丽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 2.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二)教学难点 1.分析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优越性。 2.识别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结合学校条件和自身特质,本节课采用的教法是“多媒体教学法”和“小组合作积分法”,采用的学法是“读图分析法”。 课前准备 1. 多媒体课件 2. 学生课前准备“三个一”:一本书,一图册、一学案 3. 学生准备中国空白轮廓图 4. 按固定程序小组内复习提问(1分钟时间) 5. 教师随机提问检查上节课知识掌握情况,并给每组加分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气候教案

《中国的气候》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和降水分布特征,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形成的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以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3)了解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两个明显的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学会分析季风气候对我国的影响。 (4)了解我国的灾害性天气及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各种图文资源和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手段,丰富学习资源,以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形式,达到掌握学习方法并提升能力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内容,使学生明白气候与人类生活、生产关系密切,树立发展经济要因地制宜的观念。 【教学重点】 气候复杂多样和季风气候显著 【教学难点】 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和季风气候显著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注意对学生读图能力、用图能力、析图能力的培养,利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多媒体辅助等教学,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展示图片)春节期间黑龙江省与海南省的不同景象。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根据图片你能说出这些地区为何同在中国,同一季节景观会有这么大的区别?(生答两地气候不同)。要想了解我国的气候,先来了解我国气温的分布。 二、新课学习 (一)气候复杂多样 (1)气温 多媒体出示“中国1月平均气温”图,学生读图回答: 1.黑龙江的漠河1月平均气温多少度?(-24℃以下) 2.海南省的海口1月平均气温多少度?(16℃以上) 3.两地相差多少度?(48℃以上) 4.找出我国1月0℃等温线,并用彩色笔勾画出来,观察1月0℃等温线大致穿过哪些地区?(秦岭——淮河延伸至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总结:冬季气温分布规律:南北气温差异很大,越往北气温越低。 多媒体出示冬季风对我国的影响图和正午太阳高度图,小组合作探究: 1.冬季风的源地在哪儿?冬季风在南下的过程中对我国北方和南方气温的影响有什么不同? 2.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海南岛和台湾岛受冬季风的影响如何?为什么? 3.正午太阳高度南方和北方有什么不同? 结论: 1. 冬季风的源地是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北方地区首当其充,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北方地区的严寒,在南下过程中,受到山脉的阻挡,势力减弱,南方地区受冬季风的影响而降温的程度远

中国的地形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案 第一课时地势特点和主要山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能运用地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并能识记各级阶梯分界线的名称。(2)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能确认几条重要的山脉走向和位置。(3)了解中国的名山。(4)学会分析我国地势的优越性。 2、能力目标 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查阅分层设色地形图的技能及运用中国地形图的能力, 还要培养学生画图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山脉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同时激发学生为国家做贡献的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以及地势对中国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分析地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多媒体教室、板图、自制图片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读图指导法、个别指导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诗词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古代诗人有很多脍炙人口的诗歌,你们知道这样一句话吗?“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大家思考一下这些河流的流向,(向东),这种流向说明我国的地势有什么特点?所谓地势,是指地面高低起伏的总趋势;(西高东低) 二、讲授新课 (过渡)这是我们从经验上得出的结论,实际是如此吗? 1、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幅地图上有很多种颜色,大家知道这种按不同的海拔着上不同颜色的地图叫什么地图?(分层设色地形图) 根据颜色我们很容易看出,西面的海拔比东面的要高。(西高东低) 2、〔转折过渡〕如何用图更好的表现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呢?下面我 要给同学们介绍一种特殊的地图――地形剖面图。 〔分析讲解〕什么是剖面图呢?我们来举一个例子:假设在我的讲台上放 着一个哈密瓜,竖着,沿哈密瓜中部切开,同学们将看到的形状,就是两个一 半的哈密瓜,切口呈圆形,而不是我们平常所看到的椭圆形,这就是一个哈密 瓜的剖面图。地形剖面图的原理也是如此。只不过这一刀不是切在哈密瓜上,而是切在地形上。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沿北纬32度所做的剖面图,根据剖面图同学们能不能在纸上画一幅你看到的地势变化图? 3、通过看图请同学们总结我国地势还有何特点?(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板书)第一节中国的地形(第一课时地势特点和主要山脉) 一、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提问)根据地势的剖面图,请同学们思考我国地势分为几级阶梯,每一级阶梯的平均海拔高度大约是多少米? (板书)1、三级阶梯的分布概况 4、(分组讨论)这样的地势对我国气候、河流等有何影响? (板书) 2、地势分布特点对气候、河流的影响

湘教版初二上册地理中国的气候知识点

湘教版初二上册地理中国的气候知识点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同学们不断的学习和努力。查字典地理网提供了初二上册地理中国的气候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的复习所学的知识。 1、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原因 2、温度带划分及其分布 我国根据≥10℃积温自北向南划分五个温度带,即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同时另有一个独特的青藏高原气候区。 3、降水分布和时间分配规律及原因 [注意]关于降水分布,有三条界线比较重要:a.800mm年等降水量线,它大致经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然后折向东,沿秦岭——淮河一线,此线以东、以南地区年降水量大于800mm,为温润区。是我国主要的水田作业区,农业以水稻生产为主;此线以北为半湿润区,以旱作农业为主;b:400mm年降水量线,此线大致沿大兴安岭—长城一线到兰州,向西南,经青藏高原到冈底斯山一线。此线是我国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大致分界线,也是我国农耕区与畜牧业区的分界线;c:200mm 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经内蒙古中部——贺兰山——祁连山经青藏高原一线。此线大致是我国半干旱区和干旱区的分界线。年降水量200mm以下的地区,多为荒漠地区,除有灌溉水源的绿洲以外,自然环境恶劣,人烟稀少,十分荒凉。

4、我国雨带的推移规律及影响 ⑴锋面雨带的形成:当夏季风的暖湿气流登陆北上时,与从北方南下的冬季风的冷干气流相遇,较轻的暖湿气流被抬升到冷 空气之上。暖湿气流在上升过程中,气温不断降低,冷凝致雨,形成锋面雨,从而在我国东部地区冷暖气流交汇的地带出现一条降水较多的锋面雨带。 ⑵锋面雨带的移动:五月,雨带徘徊在南岭一带;六月,雨带移到 长江流域以后,在江淮之间摆动一个月左右(梅雨);七月上旬,雨带开始向北向西推移,七、八月份到达华北、东北等地。 (六、七、八月西南、两广地区还受西南季风影响)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初二上册地理中国的气候知识点大家仔 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一章认识大洲教案湘教版

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学生对地图的阅读,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区的地理位置。 三、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区的地理位置。 四、教学方法 复习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五、课时安排 6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景观在哪里?(播放一段关于亚洲的录像资料,如长城、日本富士山、沙漠中的阿拉伯人、喜马拉雅山脉等)学生发言:中国、亚洲、日本…… (二)新授 板书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页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找到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学生阅读。教师进行总结。 板书一、“亚细亚”和“欧罗巴” 1.大洲名称的由来 2.亚欧大陆 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在一起,合称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

学生通过阅读图1-1,进行讨论后总结。 提问亚洲的地理位置如何呢? 板书 3.亚洲的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 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 纬度范围:南纬10度~北纬80度之间 经度范围:东经25度~西经170度之间 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2)海陆位置 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 我们通过对亚洲的学习,直到认识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应该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说明。 承接通过我们对亚洲的学习,请同学们都欧洲的地理位置,来描述一下。 学生通过读地图1-1,对欧洲的地理位置进行描述。 活动分小组讨论,发表各自意见,然后进行总结。 欧洲: 纬度范围:北纬36度~北纬71度之间 经度范围:西经9度~东经66度之间 总结归纳了解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学生回答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两方面。 点拨利用你所掌握的描述亚洲地理位置的方法和步骤来分析掌握欧洲的地理位置。 (学生小组探究完成) (1)读图1-1:欧洲大陆经度范围:9°W~66°E;纬度范围:36°N~71°N。 (2)全部位于北半球,绝大部分位于东半球。 (3)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西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相邻,西北隔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面与亚洲相邻。轮廓破碎,海岸线曲折。板书 4.时区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附:学生学案) 【课题】 湘教版义务教育地理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第一课时 【所需课时】 1课时 【课标要求】 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教材及学情分析】 ⒈本节教材包括三部分内容:①地势西高东低;②山脉纵横交错; ③地形复杂多样。根据课标要求,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出我国地形、 地势的主要特征是本节内容的重点及难点。 ⒉对于地形、地势特征的学习,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基础。 在七年级上册的学习中,学生初步认识了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 形图;在七年级下册区域地理的学习中,学生不止一次学习了运用地 形图、地形剖面图认知地形地势特征的方法。如何调动学生已有知识,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进一步进行方法上的指导,使学生自己利用地 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是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 【学习目标】

⒈知识目标 ⑴知道我国的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⑵知道我国的地形特征:地形复杂多样,山地面积广。 ⒉能力目标 ⑴能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等,概括出我国地形、地势特征。 ⑵学会运用地形图总结地形、地势特征的方法。 ⑶能运用“中国地形图”,认知我国主要山脉、高原、平原、丘陵、盆地的分布和相对位置。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中国的地形、地势特征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难点】 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教具及媒体】 多媒体教学设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学案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附:学生学案(见后)

班级:姓名: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中国的地形(1) (可以记录教师板书和你认为重要的内容) 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出我国地势、地形的主要特征。 米为主 米 为主 米 为主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气候》教案

2.2 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的依据】 1.相关课程标准陈述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2.学情分析 通过以前地理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地理学习方法,初步养成了一定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学习习惯,并且有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储备,但是本节内容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学习困难,特别是对中国气温和降水特征的形成原因、雨带的推移、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等方面的分析,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严密的逻辑思维。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创设问题情境、自主探究、实践应用、总结质疑等活动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材分析 气候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本节教材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使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富有浓厚的生活信息。本节包括了“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多特殊天气”、“多气象灾害”4部分内容。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抓住了三条线索:第一是气候复杂多样,我国可划分为5个温度带、4类干湿地区,还有青藏高原面积广大的高山高原气候;第二是季风气候显著,我国东半部有大范围的季风气候。第三是多特殊天气和气象灾害,包括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特殊天气和洪涝、干旱等主要气象灾害。 本节内容地理图像十分丰富,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对这些地理图像的阅读与分析,提升读图、用图的能力;涉及的问题有一定难度,具有较大的思维量,需要教师给予点拨、引导。但学生的空间概念建立还不够完善,部分学生读图用图能力还比较差,这对于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带来一定困难。所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形成空间概念,提升读图、填图能力是本节课的重要任务。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图文资料,归纳中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和降水量时空分布特点,并能分析其成因。 2.通过阅读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分布图,知道温度带喝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分布。 3.通过图文资料的分析,归纳出中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两个主要特征,学会归纳气候特征的方法。 4.通过学习,分析出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逐步形成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环境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记住中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分布,了解它们对自然植被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难点:归纳出中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两个主要特征,学会归纳气候特征的方法。 【课时安排】 5课时

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案

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案 先锋实验学校教师统一备课用纸课题第一章第一节中国的疆域 (第一课时) 教 1(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 学 2(了解中国的领土四端,培养学生读图和用图的能力目 3(培养学生的分 析能力 标 教重点:1. 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 材 2(领土四端的位置 分难点: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析 复习:初一认识世界,初二了解中国,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我们 伟大的祖国吧。 实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施 一( 伟大的祖国 教 设问:很多外国朋友很向往到中国来,因为她是一个有着悠久学 历史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又是一个日益强盛的新中国,更是过 一个非常美丽的国度。08年的北京奥运会,更是让更多的外国程 友人认识和了解了我们伟大的祖国,那么作为祖国大家庭中的设 一位小成员,你如何向外国朋友介绍我们中国呢, 计 首先要告诉他们,我们中国在哪里, 放映影片:《中国在哪里,》

结合影片,中国在哪指的就是中国在世界上所处的位置, 1 读图:“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引导学生分析总结:(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 我国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是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的国家动手:画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标出中国的海陆位置。 承转:外国朋友都知道,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幅员辽阔的大国,那么我们中国到底有多大呢, 二(辽阔的疆域 复习:1。国界线:本国与邻国之间的界线,它是用来划分国家间行使主权的范围。 2(领土:国界线和领海范围内的陆地,领海,领水,领空,总称领土。它是一个国家行使主权的空间。 3(疆域:边界,界限范围内的地方。 放映影片:《中国有多大,》 读图“中国的疆域”,结合影片: 1( 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位居世界第三位。 2( 领土的四端 最北端----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北纬53度。 2 最南端----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北纬4度 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东经73度 最东端----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汇合处东经135度活动:1。算一算我国最南端和最北端大致跨多少度,主要跨五带中的哪一带,南北景色有何差异,

22 中国的气候 第一课时 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第三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第一课时)教学案 教与学目标: 1、学会阅读等温线图,了解我国冬季与夏季的气温分布特点,并能分析其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的划分与分布,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教与学重点: 1、我国冬季与夏季气温的分布规律 2、温度带的划分。 教与学难点: 我国冬夏气温分布规律的形成原因。 教与学方法: 情景导入、对比讲解、读图分析 教与学准备: 景观图片、一月、七月气温分布图、中国温度带图。 教与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请同学们观察下面一组图片(图片展示:哈尔滨的冰雕展览 与广州的花卉展),它们分别在哪里举行?什么时间?(学生回答) 相同的时间,广州与哈尔滨却举办了两种不同的展览,说明两地 的气候差异很大。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学习任务一: 1、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28页图2——14“中国一月平均气温图”与第 29页图2——15中国的“七月平均气温图”,解决以下问题: (1)29页活动题1、2、3。 (2)我国冬季与夏季的气温分布各有什么特点? 2、小组交流:四人一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3、合作探究: (1)探究问题: 就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而夏季却南北普 遍高温? (2)教师点拨: 冬至日,阳光直射南半球,北半球自南向北白昼时间逐渐变 短,夏至日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自南向北,白昼时间逐渐变 长。 阳光直射的地方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离阳光直射点越远,正 午太阳高度角越小,单位面积获得太阳热量就越少。 此外,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 (3)探究结论: 受纬度位置与冬季风的影响,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受纬 度位置的影响,我国夏季普遍高温。个性化修改4、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我国冬季与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分别就是

湘教版初中地理―“中国的气候”教案

湘教版初中地理―“中国的气候”教案 那刚才我提到国庆节的旅游路线,那大家用铅笔在地图册上把我们要经过的城市标注出来。首先是广州,接着是武汉,接着是北京,再接着是哈尔滨,最后是乌鲁木齐。那大家根据图例,找找一月份气温最低和最高的地方。。。。。。。小结 1、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在一月份也就是我国的冬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是黑龙江的北部,平均温度是在 52、3摄氏度,漠河素有中国的“北极村”之称,由于寒冷,所以当地的居民的生活条件很艰苦,在漠河有只有一家人的村庄。在那里可以看到美丽的北极光,张韶涵有一首歌叫做“欧若拉”就是描写的极光的景象。在冬天,白昼的时间短,只有3个小时而已,而在夏季,白昼的时间可以达到17个小时。而温度最高的地方出现在海南省,平均温度在16摄氏度以上。所以海南人都很幸福,因为冬天都那么暖和。那我们就可以很轻松的得出一个结论就是:在冬季最南端的温度最高,而越往北,也就是越往高纬地区,气温越来越低。那我们通过简单的计算可以知道在一月份,我国的南北温差可以达到50度以上。 因此,我们就可以总结出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特点。那就是:南北气温相差很大。大家可以在地图册旁边的空白处写上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是南北气温相差很大,也就是温差大。那我

们要是在冬季的时候走这条路线的话,就会特别的麻烦。你们想啊:要是在冬季,广州是 13、3度,是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在早市上可以买到各种各样的鲜花。可以只穿一件薄外套,是吧?沿途北上,到达武汉的时候是多少度?是 3、0度,那我们就得加上一件厚厚的毛衣了。那我们沿着武汉北上,会跨过一条等温线,这条等温线是多少摄氏度的等温线?是一月份的0摄氏度等温线,那大家用笔把这条等温线加粗。大家找找0度等温线经过了那些区域,如果找不到,就看看教材上的图,是什么啊?自东向西经过了淮河,秦岭,四川盆地和横断山脉,最后到西藏的东南。这是一月份的0度等温线,说明在这条界线以北,整个冬天都是雪茫茫的一片,而以南的地方则就不会存在这样的景象,所以咱们重庆就几乎没有过降雪,即使有,也只是很短的时间。好了,越过了这条等温线,就是属于0摄氏度以下的范围了,到达北京是零下的 4、6度,那我们就的穿上羽绒服了。最后当我们到达哈尔滨的时候,已经是零下 19、4了,那还得加衣服。而如果按照原路返回了话,又得慢慢减衣服了,所以很麻烦。 2、那大家再仔细观察这幅图,尤其注意的是在我国的东部地区,各等温线的方向有什么特点?。。。。。。我们可以发现在一月份的各等温线在东部是大致与纬线平行的。讲授那刚才我们

2.1 中国的地形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教案 【教学目标】 1、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掌握阅读并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形图的技能。 4、通过地形对人类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环境观,并让学生感受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1、运用地形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2、使自己认识到不同的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不同影响,以及人类如何利用和改造地理环境。 【教学难点】地势对其它地理因素的影响。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交流合作、讨论探究法 【教学手段】活动、多媒体辅助 【教学过程】 一、引入:(1)放映一段反映祖国秀丽山河的录像,引导学生观察片中展示的各类地形。(2)认一认,下面分别是哪种地形的景观(请把各自的地形类型名称写在图下 面的横线上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 (3)请说出你家乡所在的地形区,并描述其地形特征。 二、新授 (一)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1、课件演示:出现一张分层设色地形图,沿北纬320 画出一条地形剖面。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小组讨论,共同分析下列问题,并进一步观察分析我国地势特点。 (1)图中深浅不同的绿色和浅黄色各代表哪种地形?它们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什么部位?颜色加深的黄色主要出现在我国的什么部位?代表的是哪几种地形? (2)总结我国地势特点 图表解析:图中深浅不同的绿色和浅黄色各代表的是平原和丘陵,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部;颜色加深的黄色主要指的是山地、高原及盆地等地形,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部地区。由此可见我国的地势具有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 板书: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引导学生读2.2 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并根据示意图画一张简略示意图,完成以 下活动。填写表格(明确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由哪些山脉构成,三级阶梯的海拔高低分别是多少,每级阶梯分别以什么地形类型为主。) 海拔地形类型主要地形区 第一级阶梯 分界线: 第二级阶梯 分界线: 第三级阶梯 3、转折过渡:第三级阶梯继续向海洋延伸,其水深一般不足200米,总体来看,我国近海大陆架非常宽广,并且我国近海中还散布着众多岛屿,因此,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