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北方地区人工养殖瓯江彩鲤技术

北方地区人工养殖瓯江彩鲤技术

北方地区人工养殖瓯江彩鲤技术

作者:暂无

来源:《渔业致富指南》 2018年第5期

瓯江彩鲤俗称“田鱼”,是瓯江流域的地方性养殖鱼类,至今已有1200余年的养殖历史。瓯江彩鲤形似鲤鱼,味胜鲫鱼,是食用鱼中的上品,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鳞片柔软可食,

是淡水鱼中的一绝,尤其是其鱼肝,食用更是极品享受。瓯江彩鲤适温广、耐粗食、抗逆性强,而且生长迅速,适合于池塘和网箱高密度养殖。瓯江彩鲤体色艳丽,色彩丰富,有红色、白色

和花色等多种多样的体色,可与锦鲤相媲美,作为观赏鱼类开发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近几年,吉林省引进瓯江彩鲤并进行了试验养殖。在一般情况下,春季每亩投放夏花鱼种2000尾左右,秋季可长到300g/尾以上,平均亩产600kg以上,可实现亩利润5000元以上。现将主要技术总结如下:

一、环境要求

要求养殖水源远离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等对渔业水质构成威胁的污染区,养殖用

水必须符合水体无异色、异臭和异味,酸碱度在6.5-8.5,溶氧在4mg/L以上,氨氮低于

0.6mg/L,亚硝态氮低于0.1mg/L,透明度在25-40cm。

养殖场内要设置垃圾废物收集桶,定时清理;养殖场内不得养殖禽畜。

二、池塘条件

池塘要求长方形、东西走向为好,面积2-10亩为宜,水深2-2.5m,池塘之间互不相通。

在放入鱼种前,要进行池塘修整、清淤、消毒处理,底泥厚度不超过15cm。

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要完善,每亩池塘配备0.3kW的增氧机。

三、池塘消毒

5月初,即放养鱼苗前15天左右,将池水注到80-100cm,每亩用生石灰150-200kg化成石灰乳全池泼洒消毒。采用带水消毒,可以避免因消毒不彻底而增加鱼体感染疾病的机会。

清塘消毒后,每天早上日出前后巡塘,及时捞出蛙卵等,以免蛙类大量繁殖,影响鱼苗的

摄食、生长、驯化和成活率。

四、苗种放养

每年5月中下旬,每亩放养体长5cm左右的瓯江彩鲤夏花2500尾左右,隔10-20天搭养同等规格的白鲢鱼种700尾、鳙鱼鱼种300尾、黄颡鱼鱼种100尾。放养的苗种必须经过严格的

检疫,要求鱼种体形正常,鳍条、鳞被完整,体表光滑,体质健壮,游动活泼。

鱼苗放养前要严格消毒,一般采用1%食盐加1%小苏打水溶液或3%食盐水溶液,浸浴5-8

分钟,或5-10mg/L高锰酸钾溶液浸浴15-20分钟。

五、驯化投喂

1.瓯江彩鲤刚下塘时,主要是摄食池塘中的浮游生物。这时要在塘边适宜位置搭建一饵料台,以备投饵使用。

2.鱼苗放养3-5天后,池中枝角类减少,水质变清时开始人工驯化。驯化时,先用声响刺

激鱼(如敲击铁桶或投饵机投饵的声响等),边刺激边向池中投饵,开始一次几粒,然后视鱼

上台的多少逐渐增加投饵量,每天驯化四次,每次40分钟左右。一般三天左右鱼苗便可以大部分上台。驯化投喂使用人工全价颗粒饲料。

3.鱼种正常摄食后,可采用投饵机投喂,按照四定原则(定时、定位、定质、定量)投喂。投饲量的多少应根据季节、天气、水质和鱼的摄食强度进行调整。一般每天投喂4次,每次投

饲持续时间30-40分钟,以喂八成饱(多数吃饱鱼离开)为宜。日投饲量一般为鱼体重的3%-6%。

4.配合饲料一定要选择正规厂家的鲤鱼专用配合饲料,配方一定要科学合理,否则也会影

响鱼种的生长,达不到想要达到的大规格。我们一直使用通威和正大的饲料,效果很好。

六、日常管理

1.注意巡塘:要坚持早、中、晚巡塘,记录好巡塘日记,注意观察鱼类摄食、生长、活动

以及水质的变化等情况,发现异常现象及时采取措施。

2.防止缺氧:及时开动增氧机增氧,一般是晴天清晨开机增氧,下午两三点钟开机扬水曝气;阴天则要白天、晚上都要开机;高温、阴雨天气适量增加开增氧机的时间,必要时要灌注

新水。

3.调节水质:放养初期,每7-10天加水一次;7-8月份,每5-7天加水一次,每次5-

10cm。水体始终保持肥、活、嫩、爽。发现水质过肥、过老时,要及时更换一部分池水,更换

水量大约是池水的三分之一为宜。

七、鱼病防治

首先,我们做到无病先防,有病早治。在养殖期间,每20天用生石灰消毒一次,每亩每次用生石灰15-25kg,化成浆后全池泼洒。

其次,定期在鱼饲料中添加抗菌、消炎药物。同时添加一些能提高抗病力的添加剂,如维

生素C、维生素E等。把疾病发生率降到最低限度。

养殖用药严格遵守《兽药管理条例》和《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药物。

八、收获及效益

每年9月末出池销售或越冬。一般经过约4个月的养殖,正常情况下,可将体长5cm左右

的瓯江彩鲤夏花养成平均体重达到300g/尾以上的大规格鱼种。一般亩产瓯江彩鲤鱼种600kg

以上,其它搭养鱼类100kg以上,亩利润5000元以上。

(通联:130033,吉林省长春市生态大街777号..长春市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电话:130********)

小型水库主养瓯江彩鲤高产高效技术

小型水库主养瓯江彩鲤高产高效技术 1. 前言 众所周知,水产养殖业是我国农业中的一个重要产业。其 中鱼类养殖尤其受到人们的追捧,其利润高、产出快、市场需求旺盛,如何将养殖效率提高,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小型水库是水产养殖中的常用管理模式,对于瓯江彩鲤的 养殖尤其适用。本文将探讨主养瓯江彩鲤的高产高效技术,旨在为养殖户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2. 品种选用 瓯江彩鲤是一种高山溪流鱼类,其生长环境以清澈且水温 较低的溪流为主。虽然该品种属于喜阴鱼类,但在小型水库中也可以生长得很好。 在实际养殖过程中,首先要选用具有生长 potential 的品种。瓯江彩鲤适合在小水体环境中生长,其生长速度之所以较快,是因为优良的遗传品种、高效的营养成分和优质的生态环境所促使的。 3. 水质管理 水质是影响瓯江彩鲤养殖效果的重要因素。在小型水库中,要掌握好水质管理,保证水体清澈透明、水温适宜以及溶氧量稳定。 •水温控制:瓯江彩鲤适宜的生长水温为18-25℃之间,要保持水温稳定,防止水温波动过大。 •较高的溶氧量:要注意增氧,常用方法有曝气、水流等方法。

•熟化水体:瓯江彩鲤对水质有较高的要求,要经过熟化和过滤,避免养殖过程中出现水质问题。 4. 饲料管理 饲料非常重要,它关系到瓯江彩鲤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果。在小型水库养殖过程中,养殖户可根据瓯江彩鲤的生长阶段选择不同口感和营养成分的饲料。 •初生:需要用细粉的浮性饲料喂养,每天喂1-2次,1-2小时每次。 •幼鱼:可以用中粗粉的浮性饲料,每天喂3-4次,每次20-30分钟。 •青年鱼:可以用细粉的沉性饲料,每天喂2-3次,每次30-40分钟。 •成鱼:需要用粗粉的沉性饲料,每天喂2次,每次30-40分钟。 5. 养殖密度 养殖密度过高会增加瓯江彩鲤的竞争压力和损伤率,从而 影响其生长。因此,要合理确定养殖密度,避免过度密集化。 在小水库中,建议尽量控制养殖密度,以免造成过多的底 栖生物残渣和粪便积累。通常,每亩水面养殖200-300尾瓯江彩鲤为宜。 6. 病虫害防治 在瓯江彩鲤养殖过程中,常出现杀菌、灭虫、除草等害虫 问题。为了防止害虫对鱼体造成损害,需要采取综合措施防治。 •排污:要把底泥中的粪便和废弃的饲料及时清除,防止害虫滋生。

彩虹鲷养殖技术

第一章彩虹鲷的生物学特性 1.外部形态: 彩虹鲷鱼体侧扁而高,头略大,吻钝尖,口端位,口裂略斜,下颌稍长于上颌,颌齿排列呈带状,唇厚。眼中等大,侧位而高。头部两侧各鼻孔一个。前鳃盖骨边缘无锯齿。侧线分为两行,上侧线由鳃盖后缘方向后延伸至背鳍后端附近而终止;下侧线由臂鳍上方体之中央部向后延伸至尾柄之中轴后方而终止;背鳍一个,鳍棘部长于软条部,鳍棘一般(11-19)根;臀鳍起点约在背鳍末端根鳍棘基部的下方,至少有3根鳍棘;腹鳍胸位,具1棘5软条。背鳍和臀鳍软条部后端呈锐角状,后延伸达到尾鳍基底。尾鳍后缘略圆,不分叉,小鱼时呈截形。 2.雌雄鉴别: 彩虹鲷的雌雄鉴别,在幼体时期(全长4-5cm)以下时特征不明显,全长达到(5-6cm)以上时,可以从体外的泌尿生殖孔的数量不同,头型、背、臀鳍的延伸长度来区别。 ⑴泌尿生殖孔: 雌鱼腹部后下方有3个孔,即肛门、生殖孔和泌尿孔。生殖孔细小,平时肉眼不易分辨,开口于肛门与泌尿孔之间,内有输卵管相通;雄鱼只有两个开孔,即肛门和泄殖孔,泄殖孔开在一个小圆柱状的白色突起顶端,在生殖期间,此圆柱状突起略下垂,挤压腹部会有精液溢出。 ⑵头型: 一般情况下雌鱼头部背面较为倾斜,而雄鱼头部较为平直。 ⑶背鳍、臀鳍: 雄鱼的背鳍、臀鳍末端软,雄鱼长且尖,伸直可达尾鳍中部。雌鱼背鳍、臀鳍末端短而且软圆,一般只伸达尾鳍基部。彩虹雕同龄鱼中,雄性个体远远大于雌性个体。因此养殖一般只养全雄彩虹鲷苗。 3.生活习性 彩虹鲷属底层鱼类,但其活动水层随鱼体大小及昼夜水温变化而不同。 (1)对水温的适应 a.温度与生长:彩虹鲷属温水性鱼类,耐寒能力较差。多数生存水温为7-45℃;而最适生长水温为20—35℃。水温低于13℃,尽管彩虹鲷没有死亡,但其摄食活动基本停止。彩虹鲷正常生长水温16-35℃;而以22-35℃为最适应生长水温;在30℃左右生长最快。当水温降至16℃以下时,生长停止,活动减弱,当水温降至14℃以下时,摄食停止。 b.最低致死温度:经过试验表明,彩虹鲷最低致死温度为12℃。 (2)对盐度的适应: 彩虹鲷是广盐性鱼类,对盐度适应能力较强,既能生活在淡水中,又能生活在海水中。 经过驯化后,彩虹鲷对盐度的耐变范围可以由淡水,最达到56.2‰的海水中,成活率达100%。 (4)耗氧: 彩虹鲷对低氧环境适应能力较强,而且可以在含有大量有机质的水体中生存。彩虹鲷生存的水环境,含氧量不得低于1.5mg/1;至少要在1.12mg/1水中。

莲田养鱼

莲田养鱼 (一)莲田养鱼的科学依据 1.生态原理莲田养鱼是指在莲田里进行莲、鱼间作或轮作,这是一种“以莲为主,莲鱼结合,以鱼促莲”的综合经营方式。莲田水体大,蓄水期长,养鱼条件比稻田优越。莲田养鱼,可充分利用莲田水、土资源以及良好的生态环境,进行立体生产,以达到莲鱼双丰收之目的,并收到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莲田养鱼的生态原理是:养鱼莲田的生态环境适合鱼类正常生长发育和摄食等活动,又使莲田生态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得到合理改造,变害为利,以废补缺,减少物质和能量的损失,从而提高整个莲田的生物生产力,使单一生产莲藕的莲田既产莲藕,又产鱼类,达到莲鱼双丰收的目的。 2.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莲田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组分(主要是莲、鱼、杂草、底栖生物和微生物等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组分(生境)组成的物质——功能的一体。其中群落与生境相互作用,并进行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莲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不是全封闭式的,而是与外系统有所交流,比如投入的鱼苗、鱼种、肥料、饵料以及进入田内的各种生物(主要是昆虫、有害生物及其天敌生物)和非生物(主要是随水流入的有机物、营养盐类等),都是从其他生态系统进入的各种物质,它们参与了莲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并作为能源。莲田中除生产出莲藕和鱼类等产品外,还有相当一部分物质以生物(主要是昆虫、有害生物及其天敌生物)或非生物(随水流出的有机物质和营养盐类等)形式流走。此外,在土表和水中产生的各种气体还与大气进行着交换。能量和物质在群落中的传递情况是极为复杂的。莲田生态系统水体内部生物生产的过程,首先是从日光能通过浮游植物或高等植物(莲和杂草)进行初级生产;杂草被食草动物(主要是草鱼)摄食,浮游植物被植食性浮游动物、底栖动物、鱼类等消耗进行次级生产;次级生产的生物体又被动食性的浮游动物、底栖动物、鱼类等消耗进行第三级生产;摄食底栖动物和昆虫的鱼类为第四级生产;各类生物的尸体或排泄物被水中的微生物(细菌和真菌)分解,使有机物又变为无机物溶解于水中,形成营养元素,被植物吸收,如此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莲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过程。 (二)莲田养鱼的优点 1.增加鱼产品,提高经济效益莲田中鱼类天然食料比较丰富,养鱼后鱼可充分利用这些天然食料。如果再辅以人工投饵,在短时期内就可获得较高的鱼产量。莲田养鱼不仅能改善生活,活跃市场,而且还相应地增加生产者的经济收入。莲田养鱼若能放养大规格鱼种,并进行人工投饵,一般每667平方米可产成鱼50~100千克,其收入相当于每667平方米增加25~50千克干壳莲的产值。 2.开辟了鱼种生产的新途径莲田培育鱼种无须另行占地挖塘,不占用现有养鱼水面,生产成本低,并能就地育种,就地放养,方便生产,方便群众。养鱼莲田,一般每667平方米产体长15厘米左右的鱼种1 000~1 500尾。这不仅有助于集体单位养鱼,同时也适于一般农村家庭养鱼,改变过去鱼种靠外地、品种不对路、规格质量差、价格不合理等现象。莲田生态条件好,鱼的密度较稀,活动范围大,天然食料比较充足,而且盛暑时莲叶遮荫可避免水温过高而抑制鱼的生长,所以鱼种生长快,特别是草鱼的发病率较低。 3.提高莲子产量莲田养鱼后,一般可使莲子增产5%~10%。鱼使莲子增产的原因是:①鱼可吃掉与莲争肥的杂草,这样一方面保住了部分土壤肥分和有利于莲田通风透光,使莲增产,另一方面又避免了除草造成的能量损失(除草时不少杂草不能踩入田内做追肥和通过营养转化变为鱼产品)。此外,还节省了莲田中耕除草的人工。②养鱼是生物防治莲田有害生物的有效措施之一。鱼可捕食许多对莲有害的生物,如浮游生物、水生昆虫和其他有害生物,从而抑制或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同时也节省了部分农药开支和施药用工的成本。③养

北方速生林下食用菌高效栽培技术.林下栽培食用菌以短养长

北方速生林下食用菌高效栽培技术.林下栽培食用菌以短养 长 北方速生林下食用菌高效栽培技术新时间:2010年02月03日 近年来,我国北方人工营造速生林面积增长迅猛。随着速生林生产的发展,新的矛盾也日益凸显。主要表现为前期投人大、生产周期长、效益不明显。为了有效弥补林业见效慢的缺点,发展林下经济成为近年来北方平原林业新的经济模式。在这种新模式中,发展食用菌成为一个热点模式。食用菌作为一种传统林副产品,非常适合林下间作,而且林下间作食用菌成本低,收益高,在资源保护的同时,可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生态优势。笔者经过几年的生产试验和示范推广,总结出了北方速生林下食用菌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 1选择合适的林分 选择4~5年生郁闭度在0.7~0.8的人工速生林地(树势偏弱的林地可适当增加遮阳网等辅助措施,以改善遮荫度)。不同密度的林分:4m×5m,3m×6m,4m×4m,发展食用菌效果有所不同。其中,3m×6m的林分行间可以搭建两个小拱棚,但不方便作业。由于光照较强,需要加遮阳网;4m×5m的林分搭建一个小拱棚,郁闭度不够高,需要加遮

阳网。 2 选择适合林下栽培的食用菌菌种并选择适宜的茬口衔接模式 根据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及从成本、效益、市场以及林下栽培试验及食用菌栽培技术的难易程度等多方面考虑,通过筛选最终确定了5种适合北方林下栽培推广的品种。分别是:平菇(Pleurotus名ostreatus),鸡腿菇(Coprinus comatus),黄背木耳(Auriculariales Polytricha),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香菇(Lentinula edodes) 为了合理利用时间,充分利用设施和土地,将食用菌高、低温品种搭配,安排合理的茬口衔接。在栽培实践中,笔者摸索出几种适合哝民种植的茬口衔接模式。 第一种:低温平菇(3~6月)~高温平菇、高温香菇或黄背木耳(6~9月)~鸡腿菇(10~11月) 第二种:鸡腿菇(3~6月)~高温香菇、高温平菇或黄背木耳(6~9月)~鸡腿菇(10~11月) 第三种:杏鲍菇(3~6月)~黄背木耳、高温平菇或高温香菇(6~9月)~鸡腿菇(10~11月) 各阶段用菌种类可根据需要自己选择。廊坊周围地区林下栽植食用菌可利用时间为3月底至11月中旬,长达8个月。在6月以前和9月以后安排低温品种,6~9月安排中高温品种。如:10月初在林下埋植鸡腿菇(特白33号)或杏

北方池塘养殖鲶鱼技术探索

北方池塘养殖鲶鱼技术探索 作者:暂无 来源:《渔业致富指南》 2018年第8期 北方养殖的鲶鱼品种主要是土鲶、六须鲶、黄河鲶及土鲶和六须鲶杂交形成的“鲶怀鱼”(利用雄性土鲶和雌性六须鲶杂交繁育的品种),它继承了土鲶和六须鲶的优点,是目前很有 市场前景的品种。 1.人工繁殖 (1)亲鱼选择 北方在每年4月中旬以后,水温达到15℃以上时,要收集个体在500g以上的种鱼进行雌 雄分池培育,饲养密度为 300~600尾/亩。亲鱼选择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成熟度好。雌 亲鱼体重一般要求在1~1.5㎏以上(根据不同品种六须鲶规格要大),腹部膨大柔软,富弹性,用手轻压有卵粒流出。雄性体重要求在0.5㎏以上,轻压腹部,生殖孔有少量白色精液流出。 鲶鱼的雌雄鉴别可从以下三点区分:一是观看生殖孔,生殖孔红肿呈不规则圆形为雌性,较规 整为雄性;二是观看腹部,腹部松软膨胀轮廓明显为雌性,反之为雄性;三是观看尾叉,尾叉 深且叉口开到尾鳍基部为雄性,叉口浅没开到尾鳍基部或无叉口为雌性,但要注意分清受伤分 叉和生理分叉。雌雄性比为1∶2~1∶3为好。 (2)亲鱼培育 亲鱼引进之后放入独立的保种池进行隔离培育,保证鲶鱼种质纯正。每天投喂鲜活的野杂 鱼进行培育。每星期加注新水20cm左右调节水质,促进亲鱼性腺发育;每半月全池泼洒净水剂净水、解毒、调节水质或抛撒“改底片”改良底质,保证培育池水质良好。每半月投喂加入 “三黄散”和“多种维生素”(用法、用量按说明)的颗粒饲料3天预防鱼病,促进亲鱼性腺 发育;每半月全池泼洒碘制剂(用法、用量按说明),预防各种疾病发生,保证亲鱼健康。 (3)人工催产及孵化 当水温上升到18℃且较稳定时,就可以进行人工催产。催产方法采用两次注射法,时间 间隔为10小时,注射部位在背鳍基部肌肉。催产药物为DOM(马来酸地欧酮)、LHRH-A2(促 排卵2号),剂量为雌鱼5mg/kg+5μg/kgLHRH-A2,雄鱼剂量减半。两次注射药物及剂量相同,将注射药物后的亲鱼放入产卵池待产。效应时间大约16~18小时左右。人工布巢:在产卵池中 布置鲶鱼产卵附着物,方法与鲤鱼相似。达到预计的效应时间后,每隔1~2小时检查一次亲鱼。检查时,挤压雌鱼腹部,发现卵能顺畅流出时,即可采卵授精。剪开雄鱼腹部,取出精巢,放 入研钵中研碎。在研碎精巢的同时,将卵挤入瓷盆中,精卵混合搅拌,加入0.7%氯化钠溶液, 搅拌均匀后,加过滤的池水激活。均匀地将受精卵平铺在网片上(尽量避免鱼卵堆叠),网片 用棕树皮或40~50目的力士胶网布制作成50×80cm的长方形框架,框架用不锈钢制成。经1~2 分钟后,受精卵牢固地粘附在网片上,即可移入水池充气微流水孵化。 人工孵化:孵化池最好为水泥池,如是土池池底要平坦,无淤泥。水深0.5~1m以内,面 积不宜太大,布卵密度为3万粒/m2。水质需严格过滤,以防水生动物对鱼卵的危害,其他孵化过程均与鲤鱼相似。孵化池水温保持在20℃以上。刚出膜的鲶鱼苗吸附在鱼巢上,在静水或微 流水条件下发育,形如蝌蚪状,孵出3天后应及时取出鱼巢,适时下塘。经2~4天后,仔鱼能 够灵活平游时即可下塘。 2.苗种培育

北方地区松花江鳌花池塘养殖技术

北方地区松花江鳌花池塘养殖技术 作者:康萌陈伟兴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9年第36期 松花江鳌花,学名鳜,属于分类学中的脂科鱼类。它是我国"四大淡水名鱼"中的一种。松花江鳌花鱼肉质细嫩,刺少而肉多,其肉呈瓣状,味道鲜美,为鱼中佳品。黑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连续三年主推松花江鳌花养殖,本文作者根据几年来池塘养殖松花江鳌花实践,归纳总结松养殖技术要点,供三北地区池塘养殖场户参考。 一、产地环境 水质清新,水源充足,供排水方便。池塘环境和水质要符合NY/T391的规定要求。 二、池塘条件 1、鱼苗培育池塘 宜圆形或长方形水泥池,面积20m2~100m2,池深1m~1.2m,水深保持0.8m~1m。新水泥池需注满水3个月浸泡降低其硅酸盐碱性后才能使用。水泥池注水前要用漂白粉等消毒剂消毒。 2、鱼种培育池塘 池塘面积0.3hm2~0.5hm2,水深1.0m,池底平整,水质清新,排灌方便,能经常保持微流水。在放养前10d~15d,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消毒。 3、商品鱼养殖池塘 池塘面积要求0.5hm2~2hm2,淤泥少于15cm,水深1.5m以上。在放养前7d~10d,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消毒。 鱼苗培育池塘、鱼种培育池塘、商品鱼养殖池塘要注意要根据当地水质pH值确定选择清塘药物。 三、夏花培育 1、鱼苗开口

松花江鳌花水花开口,需要投的饵料鱼可用白鲢或团头鲂,饲养天数为5d~7d。放养密度为3000尾~4000尾/m2。投喂的饵料鱼苗的数量为松花江鳌花鱼苗的5倍~6倍。鱼苗体长达到1cm时,转入乌仔培育。 2、乌仔培育 饲养天数为6d~8d。放养密度为1500尾~2000尾/m2。投喂的饵料鱼苗的数量为松花江鳌花鱼苗的6倍~8倍。当长到2cm的乌仔时,转入夏花培育。 3、夏花培育 饲养天数为8d~10d。放养密度为500尾~800尾/m2。投喂饵料鱼苗的数量为松花江鳌花鱼苗的5倍~6倍。 4、日常管理 (1)巡塘。鱼苗入池后,每日巡塘3次~5次。注意观察水质、鱼活动情况,检查鱼苗摄食、生长及疾病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并做好记录。 (2)水质调节。培育期间始终保持微流水,保持水质清新。每天镜检松花江鳌花鱼苗,发现鱼病及时治疗。饵料鱼苗入池前用浓度3%~5%的食盐水浸洗,时间为3min~5min。 (3)筛选与计数。出池时,若夏花规格参差不齐,需用鱼筛分选。夏花计数按 SC/T1008-2012标准中6.4.3的规定执行。 四、鱼种培育 1、夏花鱼种放养 (1)鱼塘清塘。夏花放养前10d~15d,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彻底清塘消毒,清塘方法按SC/T1008-2012标准中5.2的规定执行。 (2)夏花鱼种消毒。夏花入池前必须进行消毒。可用10mg/L~20mg/L的高锰酸钾溶液或5mg/L~10mg/L的漂白粉溶液等,给鱼种药浴10min~30min。 (3)夏花鱼种放养。每667m2放养规格4cm~6cm左右的夏花鱼种500尾~1000尾。 2、饵料鱼培育

北方地区河蟹池塘养殖技术

北方地区河蟹池塘养殖技术 作者:管红梅曲丽华巩丽娟 来源:《黑龙江水产》 2018年第3期 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俗名螃蟹、毛蟹、清水蟹等。是我国著名的淡水蟹,在分类学上属 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爬形亚目,方蟹科。河蟹在我国分布很广,从辽宁至福建沿海 诸省通海的河流中均有分布。河蟹个体肥大,味道鲜美,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 一、河蟹的生活习性 河蟹喜欢栖居在江河、湖泊的泥岸或滩涂上的洞穴里,也喜欢隐匿在石砾和水草丛中;河 蟹为杂食性,天然水体中动物性饲料有蚌肉、蚯蚓、螺蚬、鱼、虾、蠕虫等,植物性饲料有浮萍、马来眼子菜、苦草、轮叶黑藻等多种水生维管束植物。河蟹在淡水中生长发育,性成熟后 行至河口浅海处交配产卵,为洄游生殖,一般交配当天就能排卵,受精卵是由雌蟹腹部携卵, 称为抱卵蟹;刚出卵膜的河蟹幼体称为蚤状幼体,经5 次蜕壳为大眼幼体,一生共须经17 次 蜕壳才长成成蟹。 二、河蟹的池塘养殖 (一)池塘条件。养蟹池应选择在水质良好、水量充足、注排水方便的地方,底质较硬, 不渗不漏;养蟹池以5 ~ 10 亩为宜,一般为长方形、东西向,水深最好深浅不一,最深处2米,最浅处为20 ~ 30 厘米;池壁最好采用石质或水泥材质,既坚固又耐用,也可采用土池埂,但应加大坡比,以1:2 以上为宜;养殖池应四周浅、中间深,各占一半,池内种植挺水 植物或水草,以利于河蟹觅食、蜕壳、隐蔽和栖息。 1、清塘消毒。采用干法清塘消毒,消毒时池塘留水7 ~ 10 厘米,先在池底挖一些小坑,将生石灰放入乳化,不待冷却立即全池均匀泼洒,以杀灭淤泥中的病原体等有害生物,用量为 75 ~ 100 公斤/ 亩,也可用漂白粉清塘,用水融化后全池泼洒,用量为有效氯30 ﹪的漂白 粉13 ~ 15 公斤/ 亩。清塘消毒于4 月下旬至5 月上旬进行。 2、建防逃设施。采用塑料薄膜作为防逃墙材料。塑料薄膜折成双层,下端埋入泥土中 15~ 25 厘米,出土部分高50 ~ 60 厘米。将塑料薄膜拉直,向池内倾斜与地面呈60 ~ 75 度角。紧贴塑料薄膜的外侧,每隔50 厘米插一个木棍、竹竿或粗竹片作桩,用细铁丝将塑料 薄膜固定于木桩的顶端。防逃膜不应有褶,接头处光滑无缝隙,拐角处应呈弧形。 3、蟹种放养。选择规格整齐、体质健壮、体色黄中带青有光泽、附肢完整、活力较强的优质蟹种,扣蟹规格以100—140 只/公斤为宜;放养密度一般为一般为500 ~ 700 只/亩(10斤);为了使成蟹达到上市规格售价高,蟹种放养密度宜稀不宜密。放养前,将扣蟹连同网袋 一起放入水中浸泡1 ~ 2 分钟,取出放置3 ~ 5 分钟,如此反复2 ~ 3 次进行缓苗处理; 待扣蟹充分吸水后,用浓度20 ~ 30 克/升的食盐水浸洗消毒5 ~ 10 分钟,以消灭蟹体上 的有害物质和致病菌。最后打开网袋,将扣蟹放在岸边陆地上,让河蟹自己爬入池水中。 4、饲养管理。饲养管理的好坏,关系到养蟹的成败,必须掌握好合理投饲和适时调节水质两个主要环节。 河蟹的饲料种类:可投喂动物性饲料,如小杂鱼、小虾、蚌肉、螺蚬肉、蚕蛹、下脚料、 昆虫幼体、浮游动物、丝蚯蚓,也可投喂植物性饲料,如菜类、嫩草、山芋、南瓜、麦类、豆 渣等,大多投喂人工配合饲料,要根据不同生长阶段要求进行配比。较适合的河蟹配合饲料为:鱼粉、肉骨粉、豆饼、麸皮、麦粉、草粉及添加剂等,配合饲料蛋白质含量应占30% 左右。河

几种适合北方高寒地区养殖的鲤鱼品种

几种适合北方高寒地区养殖的鲤鱼品种 作者:惠同胜 来源:《黑龙江水产》 2016年第1期 惠同胜 (绥滨县水产局黑龙江绥滨156200) 鲤鱼,又称鲤拐子、鲤子。是原产于亚洲的温水性鱼类,后引进欧洲、北美以及其他地区,现分布在除澳洲和南美洲外的全世界。是我国北方地区主要养殖鱼类。 一、适合北方高寒地区养殖的鲤鱼品种 1、黑龙江野鲤 黑龙江野鲤是黑龙江水系的主要经济鱼类,为黑龙江省乃至北方地区的优良养殖品种。黑 龙江野鲤体呈纺锤型,侧扁、头后背隆起,头较小;口亚下位,呈马蹄形,上颌包着下颌,吻 圆钝,能伸缩;背部灰黑色、体侧金黄色、腹部白色、体表覆盖较大的圆鳞,除位于体下部和 腹部的鳞片外,其他鳞片的边缘均有暗色环;背鳍与背部颜色相同,臀鳍和尾鳍下叶橙红色, 腹膜为银白色,所谓“金鳞赤尾”。对水体环境适应能力较强,生长较快,群体数量增长较快。 2、松浦镜鲤 松浦镜鲤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科学研究所利用德国镜鲤第四代选育系(F4) 与散鳞镜鲤杂交而成功选育得到的一个镜鲤新品种,具有体型好、含肉率高、生长速度快、成 活率高、适应性强和抗病力强、人工驯化程度高等优点,已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 天津、河北、山东、重庆、广西和广东等省市推广养殖。松浦镜鲤头小、吻延长、吻骨发达、 眼径扩大,背高而厚,体表基本无鳞,群体无鳞率可达66.67%。 3、德国镜鲤 北方地区也叫“三道鳞”。具有较高的抗寒、抗病性。德国镜鲤体形较粗壮,侧扁,头后 背部隆起,头较小,眼较大,体表鳞片较大,沿边缘排列,背鳍前端至头部有1行完整的鳞片,背鳍两侧各有1行相对称的连续完整鳞片,各鳍基部均有鳞,个别的个体在侧线上见有少数鳞片。侧线大多较平直、不分枝,个别个体的侧线末端有较短的分枝。体色随栖息环境不同而有 所变异,通常背部棕褐色,体侧和腹部浅黄色。德国镜鲤性成熟年龄雌鱼3~4龄,雄鱼2~3龄。繁殖水温17~25℃,最适水温19~22℃。德国镜鲤鳞片少、生长速度快、含肉率高、肉质好,在合理的放养密度和较优的饲养条件下,德国镜鲤生长速度较快,具有较高的饲养成活率 和越冬成活率。 二、北方地区鲤鱼养殖模式 1、池塘养殖 鱼池面积以5-10亩为宜,水深2m左右,进排水方便,并配备增氧机、投饵机。放养前使 用生石灰干法清塘(100kg/亩),并施有机肥(150kg/亩)。鱼种放养可单养鲤鱼,也可按比 例套养鲫鱼、鲢鳙鱼及草鱼,亩产按500-750kg放养鱼种。

瓯江彩鲤种苗基地

瓯江彩鲤种苗基地 瓯江彩鲤,俗称“田鱼”,是瓯江流域的地方性养殖对象,至今已有1200余年的养殖历史。该鱼在当地每逢佳节是每个家庭的必备佳肴。在古代,该鱼制成的鱼干,与龙泉青瓷、宝剑均为朝中贡品,但一直是农家养殖对象,没有科学改良。 瓯江彩鲤生长迅速、肉质细嫩、营养丰富,鳞片柔软可食为最大特点之一,是食用鱼中的上品。它不仅具有耐粗食,抗逆性强等特点,适合于池塘和网箱高密度养殖。而且体色丰丽,色彩丰富,有红色、白色和花色等多种多样的体色,可与著名的日本锦鲤相媲美,作为观赏鱼类开发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龙泉市座落于浙江省西南部的瓯江流域上游。气候温和,资源丰富,山川秀丽,森林覆盖率77%,素有“浙南林海”之称,境内雨量充沛,水质清新,具有发展“绿色渔业”的得天独厚条件,是培育无公害水产品的良好场所。龙泉市委和市政府对瓯江彩鲤的保护和开发研究极为重视,近年来,投资1000余万元,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凤阳山脚下建设瓯江彩鲤原种场,现已初具规模,面积达185亩。同时,大力发展稻田和网箱彩鲤养殖,实行生态养殖、健康培育,生产的瓯江彩鲤为名副其实的“无公害绿色食品”。2001年养殖产量达1100余吨。 为提高瓯江彩鲤种质研究、保护及开发利用研究的科技

水平,龙泉市政府特邀请上海水产大学首席教授李思发等专家担任指导。目前,李教授和他的助手们正同当地科技人员一起,为瓯江彩鲤的种质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而团结奋斗。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经过提纯复壮和科学改良,生长更为快速、群体产量更高的食用彩鲤品系和体色更为艳丽的观赏彩鲤品系?D?D“中国锦鲤”定会在浙江、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大放光彩。

北方高寒地区鱼鸭稻综合种养生产农产品技术推广

北方高寒地区鱼鸭稻综合种养生产农产 品技术推广 摘要:在我国北方的一些地区,水稻不仅仅是一种粮食作物,更是农民生活的根本。因此,我们能否用最少的成本生产出最有价值的农产品,是一个关系着农民朋友生活品质的一个重大问题。在北方的一些高寒地区,水稻的种植往往有着不小的难度,并且产量也不会太高。因此,目前比较有效的一种农产品生产方法,就是将水稻的种植和鱼类、鸭类的养殖结合起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鱼鸭水稻综合种养的生产方法。这话总方法目前在我国的很多地区都已经有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并且效果十分好,值得我们进行大力的推广。 关键词:北方、综合种养生产;技术推广 前言:北方地区是我国优质商品粮的一个重要生产基地。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单纯的粮食生产已经完全不能够满足农民朋友的日常生活需求了。同时,人们发现种植水稻的水体当中往往还有比较丰富的营养物质,适合鱼类的生长,也有很多鸭类的食物。因此,将水稻的种植和鱼类鸭类的养殖结合起来的生产方式就应运而生了。这种农产品生产的方法,既有效又实用,受到了农民朋友的热烈欢迎。但是这种生产技术还没有完全地推广开来,需要相关部门和人员做好技术宣传工作。 1.北方高寒地区鱼鸭稻综合种养生产农产品技术介绍 1.1技术的原理 在我国北方高寒地区,水稻的生产决定着一个乡镇的发展水平,也决定这农民朋友的生活质量。然而,随着我国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外来的商品粮对于我国的水稻种植产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单纯的水稻种植已经不能够满足农户的日常生活需求了。在这种情况之下,鱼鸭水稻综合生产技术的出现给他们带来了新的希望。这种技术的基本原理,就是让一片种植水稻的农田,同时起到鱼塘还有

北方赤眼鳟人工养殖技术

北方赤眼鳟人工养殖技术 北方赤眼鳟是一种重要的淡水养殖鱼类,其肉质细腻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由于野 生资源的减少和捕捞的限制,人工养殖成为了保障北方赤眼鳟市场供应的主要手段。本文 将重点介绍北方赤眼鳟人工养殖技术,希望能够对相关从业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一、水质及环境要求 北方赤眼鳟的养殖需要较好的水质条件和环境,这对于鱼类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通常情况下,最适宜的水温为15-20摄氏度,PH值为7.0-8.5,溶氧量为5mg/L以上。饲 养场所应该避免强光直射及寒冷的气流,保持适宜的水温和水质条件,为北方赤眼鳟的生 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种苗选育 种苗选育是北方赤眼鳟人工养殖的重要环节,对于鱼群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影响巨大。理想的种苗应该具备生长迅速、抗病性强、成活率高等特点。在种苗选育过程中,可以选 择具有良好遗传品质的亲本进行交配繁殖,利用人工控制的方式,确保种苗的质量和数量。在获得种苗后,还需要进行一定的筛选和培育,保证种苗的生长发育状态良好。 三、饲料管理 饲料管理是北方赤眼鳟人工养殖中的关键环节,合理的饲料搭配和科学的喂养方式, 直接影响着鱼类的生长速度和肉质的品质。一般来说,北方赤眼鳟对于饲料的要求相对较高,应该选择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的饲料。在具体的饲养过程中,可 以根据鱼类的生长阶段和生长状态,合理搭配饲料并进行定量喂养,从而达到满足北方赤 眼鳟生长需求的目的。 四、疾病防治 疾病防治是北方赤眼鳟人工养殖中需要高度重视的一个环节,有效的疾病防治措施可 以有效保障鱼群的生长健康和产量稳定。一般来说,疾病的发生和传播与饲养环境的清洁度、水质条件、饲料搭配等因素有一定的关系。饲养者需要定期对饲养场所和鱼群进行检查,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合理调整饲料搭配,预防各类疾病的发生。一旦发现鱼群出现异 常情况,应该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疾病的扩散和传播。 五、渔业标准化 对于北方赤眼鳟的人工养殖,渔业标准化的实施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提高生产管理的 效率和水平,保障生产质量和鱼类产品的安全。在具体操作上,可以建立完善的养殖标准 和作业规程,监测和控制饲养环境、水质条件和饲料品质,规范饲养过程和生产管理。通

北方地区鱼类病害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北方地区鱼类病害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北方地区是我国渔业资源丰富、渔业养殖发展较为快速的地区之一。由于气候环境的变化以及人为因素的干扰,北方地区的鱼类养殖常常受到各种病害的侵袭,严重影响了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一套科学的、针对性强的鱼类病害综合防治技术措施非常重要。 一、饲料管理 饲料是鱼类正常生长和免疫健康所必需的重要因素。在北方地区的鱼类养殖中,需要根据不同生长阶段和鱼类品种的特点,进行合理的饲养计划和配方,确保鱼类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以增强其免疫力。应注意饲料的存储和投喂方式,保持饲料的新鲜和整洁,避免饲料浪费和交叉感染。 二、水质管理 水质是鱼类健康生长的重要环境因素,对防治病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北方地区的冬季,应加强对养殖水体的监测和管理,保证水温、溶解氧、氨氮、pH值等指标处于适宜的范围内。要定期清理池塘底泥,控制水体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导致病菌滋生。 三、病原体防治 鱼类病害的发生往往与病原体的感染密切相关。北方地区的鱼类常见的病原体主要包括细菌、寄生虫和病毒等。要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包括合理使用抗生素、抗寄生虫药物等,控制病原体的繁殖和感染,同时加强病原体的监测和检测工作,及时发现和防治潜在的病害风险。 四、疫病预防和控制 鱼类疫病在北方地区的养殖中常常出现,给鱼类的健康生长带来严重威胁。要开展鱼类疫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首先要加强疫病的监测和调查,掌握疫病的流行情况和传播途径,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要加强养殖环境的卫生管理,定期清理养殖设施和鱼池,加强消毒工作,减少病原体的存活和传播。还要注意鱼类的饲养密度,避免过度饲养和过度迁群,减少疫病传播的风险。 五、养殖管理 北方地区的鱼类养殖要加强管理,从源头预防病害的发生。首先要加强种苗的检疫和筛选,选择健康的种苗投放,确保从源头减少病原体的带入和传播。要加强养殖技术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养殖人员的技术水平,合理调控养殖密度和养殖水质,提高鱼类的抗病能力和养殖效益。还要加强对鱼类行为和生理指标的观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北方赤眼鳟人工养殖技术

北方赤眼鳟人工养殖技术 北方赤眼鳟(Salvelinus malma)是一种珍贵的淡水鱼类,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成分,因此备受消费者青睐。随着北方赤眼鳟市场需求的增加,人工养殖技术也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将介绍北方赤眼鳟人工养殖的技术要点,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 一、选址 北方赤眼鳟适应性强,可适应5℃-20℃的水温,对水质要求高,因此在选址时应选择矿泉质量好、水源充裕、水文环境适宜的地方。 二、水质管理 1. 水质净化:选用优质的过滤设备,定期对水质进行净化。 2. 水质监测:定期对水质进行监测,包括PH值、氧含量、氨氮含量等指标,确保水质符合北方赤眼鳟的生长需求。 3. 换水管理:及时进行换水,保持水质清洁新鲜。 三、种苗选育 1. 种苗来源:选择正规的种苗养殖基地购买健康的北方赤眼鳟鱼苗,保证种苗的质量。 2. 种苗管理:对种苗进行定期的观察和护理,确保其健康成活。 四、饲料管理 1. 饲料选择:根据北方赤眼鳟的生长特点和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选择适宜的饲料类型和配比。 2. 饲料投喂:严格按照饲料投喂量和频次,避免浪费和过度喂养。 3. 饲料质量:选择优质饲料,避免使用劣质饲料对北方赤眼鳟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五、疾病防控 1. 预防为主:加强对养殖环境的消毒和清洁,保持养殖场所的卫生,预防疾病的传播和发生。

2. 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定期对北方赤眼鳟进行观察,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处理,防止疾病的蔓延。 六、生长管理 1. 生长环境:维持适宜的水温、光照和氧含量,促进北方赤眼鳟的正常生长。 2. 生长监测:定期对北方赤眼鳟进行生长监测,了解其生长状况,及时调整养殖管理措施。 七、销售推广 1. 品牌建设:加强产品宣传和品牌建设,提高北方赤眼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 销售渠道:与各级超市、餐饮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扩大销售渠道,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 客户服务:重视客户服务,积极收集客户反馈意见,及时调整产品和服务,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 总结: 北方赤眼鳟人工养殖技术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选址、水质管理、种苗选育、饲料管理、疾病防控、生长管理、销售推广等方面全面考虑,制定科学的养殖计划和措施,才能保证养殖效益和产品质量。希望本文的介绍可以为北方赤眼鳟人工养殖从业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北方地区松花江鳌花养殖鱼病防治技术

北方地区松花江鳌花养殖鱼病防治技术 作者:刘力康萌 来源:《黑龙江水产》2020年第04期 松花江鳌花在江河、湖库等自然水域密度极低,但在池塘养鱼集约生产过程中,往往会因养殖密度、投喂活饵等发生鱼病。因此,池塘消毒,鱼体、食场、工具消毒,控制病原体传播等是预防鱼病发生的关键。 1 改善养鱼环境条件 1.1 鱼池清整消毒 1.1.1 修整注排水渠。 鱼池注排水渠道要配套、完整,注排水口完好,具备过滤设施。水流畅通,水量充足,排灌方便。要单注单排,禁止串注串排。 1.1.2 清整鱼池池底。 养鱼池要在秋末将池水排干,让阳光曝晒,冬季冻结池底。春季将池底整平。夏季用于养鱼的越冬池,要在9月初将鱼捕出,排干池水,清除池坡杂草,经阳光曝晒池底后,再经消毒方可使用。连续5年用于养鱼的越冬池,要闲置1个夏季,保持池底干涸。 1.1.3 鱼池清淤。

鱼池底部淤泥厚度不能超过15cm。连用3年以上的鱼池,要彻底清淤。 1.2 药物清塘消毒 池塘带水消毒,将漂白粉化成溶液,顺风全池均匀泼洒,使池水达到20mg/L浓度。越冬池堤坝内坡及坝顶也要用20mg/L的漂白粉药液均匀泼洒。 2 鱼体消毒 鱼体消毒常用洗浴法。 2.1 鱼种消毒 春片鱼种放养前,要用3%~5%的食盐水进行消毒;秋片鱼种入越冬池前,用3%~5%食盐水消毒,时间均为2mins.~5mins.。 2.2 亲鱼消毒 产前培育的亲鱼、产后亲鱼、越冬前后的亲鱼,以及正常培育的亲鱼,在入池时都必须进行鱼体消毒。针对可能发病的种类,在《鱼体药物消毒用药明细表》中选择相应药物予以预防。 2.3 检疫消毒 2.3.1 国外引进。从国外引进的亲鱼、鱼种、鱼苗、发眼卵等都要按国家动植物检疫法,进行严格检疫和消毒。 2.3.2 省外购进。 从省外购进的亲鱼、鱼种、鱼苗、发眼卵等都要进行检疫和消毒。 2.3.3 省内购进。 从省内购进的亲鱼、鱼种(含夏花)都要进行消毒。 3 饵料消毒 饵料消毒既是针对饵料鱼,也是针对养殖饵料鱼所使用的饵料,多采用10mg/L漂白粉溶液浸泡饵料10mins.~20mins.,或每100kg饵料用150g~400g的漂白粉,药物消毒后再投喂。 4 食场消毒

田鱼养殖技术

田鱼养殖技术 永嘉田鱼生长水稻田里,是一种形似鲤鱼,味胜鲫鱼,鳞如鲋鱼,色若金鱼的鱼。永嘉稻田养鱼有着悠久的历史。据楠溪民间传说,三国吴时楠溪先祖就已利用稻田养鱼,迄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永嘉碧莲镇还是我国稻田养鱼的发源地之一。 田鱼是鲤鱼的一个地方性养殖品种,因为习惯于稻田中生活,故俗称“田鱼”。田鱼经过长期在稻田中养殖,较普通鲤鱼性呆驯,不爱跳跃,不易逃逸,是稻田养殖的理想优良鱼种。 田鱼从体色上可分为红田鱼、乌田鱼、白田鱼和花田鱼(又称火柴头)等;从鳞片上可分为大鳞田鱼和细鳞田鱼两种。永嘉田鱼具有食性杂,适应性广,繁殖力强,成活率高,生长迅速,肉质细嫩鲜美和营养丰富等优点。田鱼还属药用鱼类,它的肉有利尿、消肿等药效。 永嘉田鱼又因其体色五彩多姿,成了一种理想的观赏鱼种,不少楠溪人把田鱼移殖到家庭的鱼缸和池塘饲养,用来美化和点缀家园环境。 田鱼就是欧江彩鲤,很好养的,养殖技术和一般的鲤鱼一样,在我省丽水地区养殖的比较多。养殖模式主要有稻田、池塘专养、池塘搭养和网箱养殖等。稻田养鱼,通过开沟挖坑等方式,不投喂饲料可增产田鲤50-100 公斤;池塘专养,亩产750-1000公斤,放养当年5cm 以上鱼种可养成,成活率可达80-90%,放养夏花鱼种当年也可养成,只是成活率要低一点50-60%,也就是放养密度加大一点就可以了。目前养殖的生产成本池塘专养为6-7 元/公斤,网箱养殖成本为5.4-5.6元/公斤,市场销售价格在8-10 元/公斤。效益情况请你自己判断一下,关键是看市场,作为食用鱼,杭州周边的市场不 吃鲤鱼,所以价格不好,它的市场主要在温州一带。 有人说它是“好吃、好看、好养”,如果能结合休闲渔业垂钓或者观赏鱼市场的开发还是有较好的前景的。

生态效益分析

生态效益分析 推广青田田鱼稻鱼共生系统生态效益评价 摘要:2009年贵州大学在贵州省实施稻鱼共生示范推广,我们从提高化肥农药的施用效率、减少水源空气的污染、增加经济效益等多角度宣传和动员控制化肥农药的施用量,收到明显的效果,有助于建设无公害农业区,有利生产出无公害的稻谷等农产品,提高产品效益,实现贵州部分地区的特色“无公害稻米”开始走销市场。 关键词:青田田鱼;稻鱼共生;推广;生态效益 当前,农业面源污染被认为是,我国各大河流、湖泊基本面临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污染的问题的一个主要方面。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因素主要有非科学的经管理念和落后的生产方式。如剧毒农药的使用、过量化肥的施撒、不可降解农膜年年弃于田间、露天焚烧秸杆、大型养殖场禽畜粪便不做无害化处理随意堆放等。与点源污染相比,面源污染的时空范围更广,不确定性更大,成分、过程更复杂,更难以控制。贵州省内河流处在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上游交错地带,有69个县属长江防护林保护区范围,是长江、珠江上游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不仅是关系到贵州省内良好生态的维护,也关系到长江、珠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状况。 稻田养鱼模式是一个较为完整的生态系统和经济模式。其功能比较健全,结构比较合理,一个环节的废弃物均可作另一个环节的能量循环和利用。稻鱼之间的废物互用,互济有无,稻田养了鱼,可以少施农药和化肥,减少病虫害,减轻水质、土壤、稻谷的污染。青田田鱼稻鱼共生系统在贵州省的示范推广,将大量减少面源污染量,保障了国家的生态安全。

瓯江彩鲤是浙南地区稻田养鱼的主导品种,其性情温顺不逃逸,特别适宜在防逃设施比较简陋的稻田中养殖。该鱼具有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鳞片柔软可食、体色斑斓艳丽、观赏价值高等优点。从2009年4月27日至7月16日,贵州大学青田田鱼项LI组在我省的贵阳市、安顺市、遵义市、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铜仁地区、毕节地区、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7个地、州、市投放了青田田鱼鱼苗。我们在每地区选择生产示范区作为稻田生态渔业技术进行生态效益评价全程跟踪观测点。此次推广涉及12个县、市,乡,村示范推广面积 2近4930m。为探索贵州省不同条件下稻田生态渔业生产最佳的生态效益模式,现对贵州省各示范区青田田鱼稻田养殖技术生态效益综合评价如下。 1生产概况 I.1示范区基本情况 2009年贵州省瓯江彩鲤稻田生态养殖生产效应模式的试验示范,是在贵州大学陈叔平、浙江大学党委陈子辰副书记、湄潭县委田刚书记的带领下,山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水产系组织实施的,示范项H于2008年10月启动。贵州省瓯江彩鲤稻田养殖生产实施面积共 24930m,参加养殖的农户数为2051户。示范区基本都达到了鱼坑鱼函规范,田庚坚固,排灌方便的标准。由于整个生产管理比较规范,实施的技术水平高,并建立了参试农户档案。因此选定的示范区瓯江彩鲤稻田生态养殖生产技术生态效益评价比较理想。 II.2技术要点 我们从推广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农户稻田养殖本地田鱼时,稻田的管理与没有养殖的稻田生态效益无明显区别,为了实现稻田养殖青田田鱼的生态效益,我们对示范基地进行了统一指导和培训,充分合理利用稻田现行的生产条件及资源配置,达到稻田养殖青田田鱼的经济性和生态性。其实施技术要点是:严格控制养殖青田田鱼稻田的施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