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养殖技术-锯缘青蟹的养殖技术

养殖技术-锯缘青蟹的养殖技术

养殖技术-锯缘青蟹的养殖技术

锯缘青蟹是我国珍贵的水产品之一,别称青蟹、黄甲蟹、蝤蛑等,喜穴居近岸浅海和河口处的泥沙底内,其肉味鲜美独特,营养极为丰富,素称酒席上之佳肴,食用及药用价值均高,具有极好的养殖前景。

青蟹的生长习性

食性:青蟹的食性很杂,食物组成中以软体动物和小型甲壳动物为主,人工养殖的青蟹对饵料无严格的选择,小杂鱼、虾、小型贝类(蓝蛤、寻氏肌蛤、河蚬、蛳螺等)、豆饼、花生饼均可为食,有同类互相残杀的习性,常捕食刚脱壳的软壳蟹。

环境:青蟹为滩栖游泳蟹类,生活在潮间带泥滩或泥沙质的滩涂上,喜停留在滩涂水洼之处及岩石缝等处。白天多穴居,夜间四处觅食。尤其是在涨潮的夜晚显得更为活跃,由于它的眼晴和触角感觉灵敏,故夜间活动自如。

繁殖:青蟹的繁殖季节较长,但因地而异,5月下旬至6月和8月下旬至9月是繁殖盛期,一般一年达性成熟。雌蟹多在水面宽阔、水清流缓之处产卵,产卵量约为200万粒左右,在河口生活的雌蟹要迁海中产卵。孵出的幼体随潮流到近岸,尔后在潮间带,沼泽地觅食生长。

生长:青蟹脱壳是其生长的标志,只有在脱壳时才能生长,幼蟹平均约4天脱1次壳,以后脱壳时间逐渐延长,两个月之后要间隔1个多月才脱1次壳,从第一期幼蟹到第10期幼蟹的生长需百余天。脱壳后,壳长增加30%~40%,体重增加70%~100%。在正常情况下,经3~4天新壳才完全硬化。

蟹池建造注意事项

场地选择:青蟹养殖池(塘)应选建在周围无工农业生产废水、无有毒物质、无农药及生活污水污染,海水清新、水体交换自净力强、理化因子稳定、潮差大、内湾风平浪静,有一定量陆源淡水注入的高中潮区,海水比重在1.007~1.022,pH值7.8~8.6,水温10~30℃,透明度20~30厘米,化学耗氧量4~17.6毫克/升,铜离子浓度不超过0.488毫克/升。

池滩底质:滩涂土质好坏既关系到青蟹的潜伏栖息,又直接影响着建池堤坝的牢固度,所以应选择保水、不渗漏,保粘固性高,不易塌陷的均质土涂地为宜。

池塘面积:单养青蟹的池塘面积以3~5亩为佳,虾蟹类混养的池塘为10~20亩之间较合适。若对面积过大的养殖池塘,则要求采用竹篱或拦网分隔成若干小区,以便于个体大小不同的青蟹分级养殖。

池形水深:池子的形状一般是长方形或方形池的朝向一般以东西长、南北短为佳。池底构造通常有平坦底,略斜底和锅形底三种。

池滩池沟:池底部应开挖顺水沟(中央沟、环沟、十字沟),滩与沟之面积比例以3∶1左右为佳。沟的深度一般要在0.5米以上,主沟道(中央沟)要和控调闸相通,以利于进排水调节方便。滩中须留有一定的空地作"蟹岛",可供青蟹栖息与隐藏,减少其相互残杀伤害。

防逃设施:池塘堤坝的四周内侧必须做好防逃围栏(可用水泥薄板、竹篱笆、硬塑料片等材料制作),其设施高度应高出池内最高水位面50厘米以上。设施板、笆片的上端应向池塘内略倾斜,设置一定要严密牢固,有效防阻青蟹外逃。

设隐蔽物:为防止和减少蟹与蟹之间的接触机会,使其安心蜕壳成长,应在池内布放一些障碍物和隐蔽物,放置部分陶管、水泥涵管、竹筒、砖瓦片、人造洞穴等设施作隐蔽物。

进水排水:养蟹池要构建进排水可调节的控制闸1~2座,以方便池中水体交换和顺对流。为节省建设成本,也可安装水泥涵管洞闸。建议有条件的蟹池最好能设计安装由上、中、下三叠式组合闸或上、下两枢块组成闸。但对潮位较高的池塘,必须配备提水泵,以确保在不同季节和不同生长期,供水方便和安全。

青蟹的苗种放养

清池除害:清除对象有有机沉积物、捕食青蟹的生物、与青蟹争食的生物、破坏池塘设施的生物及致病生物等。

蟹苗选择:选择体壮壳硬,甲壳呈青绿色,规格整齐,躯体完整无损伤,十足齐全、反应灵敏、活力强、爬行迅速、无病变的健康苗。

放养时间:6~7月份放养,经3~4个月的精心饲养后,可达到商品食用蟹要求,当年的秋苗规格基本上与当年的夏苗相同,可在9~10月份放养,经过越冬后养到次年的5~6月份,可达商品规格。上年的秋末稚蟹苗经过越冬至今春,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放养,经3个多月的饲养,到7~8月份达到商品规格。

放养密度:青蟹养成蟹的放养密度要根据实际条件合理确定,灵活掌握。若单养青蟹池塘面积在3~5亩左右的,当年养成蟹的放养密度为1.5~3只/平方米,即亩放苗量1000~1500只(夏苗)。对放养秋苗的池塘可以适当放宽放养量,每亩以1500~2000只为宜。面积若大于10亩以上(含10亩)的养蟹池,其放苗量应适当减少。

青蟹的投饵技术

饵料种类:青蟹属于肉食性蟹类,因此要以肉食性饵料为主,植物性饵料为辅,常用饵料有红肉蓝蛤、寻氏肌蛤、鸭咀蛤、小毛蚶、短齿蛤、淡水河蛤、淡水螺等小型低值贝类以及小杂鱼、杂虾、杂蟹等,也可投喂一些青蟹人工配合饵料。

但要求饵料必须新鲜,霉烂变质的饵料会严重影响青蟹的健康生长。

投饵比例:养殖期的投饵量应根据水温、潮汐、水质和青蟹的活动情况灵活掌握。如青蟹在水温15℃以上时摄食旺盛,26℃时达到最高峰,若水温高于30℃或低于13℃时。

投饵方法:饵料要均匀地投放于食料台,以便更好地掌握日所需投饵量。根据青蟹日伏夜出活动觅食的生活习性,可清晨投喂日投饵量的三分之一,傍晚投喂三分之二。八月中秋西北风起,前、后半夜温差拉大,青蟹则易烦躁,半夜后易逃跑,最好在前半夜,适量增投一次饵料,既可防止青蟹逃跑又可减轻其相互残杀。

青蟹的水质管理

合理换水:日常换水掌握“量小次多”的原则,一般3~5天换一次水,大水潮时多换水,日换水量为全池水的1/3~1/5。高温期池内水质差,池外(外海)水质好则要增加换水量,以1/2或2/3的比例进行,具体应根据本池池水的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

调节盐度:当盐度过低或过高时要及时换水调节,先排出池内上层低比重水,然后纳入高潮位的中下层高比重海水。

水质改良:水质改良剂主要有光合细菌、沸石等,光合细菌能有效改善池塘生态环境,可预防、减少疾病的发生,其使用方法是在蟹苗种放养前的5~6天全池泼洒光合细菌液15~20ppm,以后每隔10~15天泼6~8ppm。

越冬管理:在越冬前降低池内水位,使秋蟹在池的中边沟两侧及塘底挖掘洞穴潜伏过冬。越冬期水温在10℃以下时不须投喂,水温在12℃上时,则少量投饵,水温回升至14℃以上,要适当增投饵料,对面积小、保温性差的池塘,可搭棚盖上覆盖物越冬。

锯缘青蟹的养殖技术

锯缘青蟹的养殖技术 第一章锯缘青蟹的生物学特性 第一节生物学概述 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 (Forskal)(图3-10),简称青蟹,俗名叫鲟。广东称膏蟹,台湾、福建叫红鲟;浙南地区叫蝤蛑,菲律宾称泥蟹。由于它的头胸甲呈青色,前侧缘具9个侧缘齿呈锯齿状,故由此得名锯缘青蟹。 青蟹个体大,肉味甘美,是我国著名的一种食用蟹,具有很高的营养与商品价值,早在1891年在广东虎门就进行人工养殖,迄今已有一百余年历史,享誉国内外。 一、青蟹的形态特征 青蟹头胸甲略呈椭园形,表面光滑,中央稍隆起,分区不明显。甲面及附肢呈青色。背面胃区与心区之间有明显的"H"形凹痕,额具4个突出的三角形齿,较内眼窝突出,前侧缘有9枚中等大小的齿,末齿小而锐突出,指向前方。螯足壮大,两螯不对称。长节前缘具有3棘齿,后缘具2棘剌;腕节外末缘具2钝齿,内末角具1壮刺;掌节肿胀而光滑,雄性个体尤为肿胀,背面具有2条隆脊,其末端具1棘刺,指节的内外侧各具1线沟,两指间的空隙较大,内缘的

齿大而钝。前三对步足指节的前、后缘具短毛,末对步足的前节与指节扁平浆状,适于游泳。 雄性腹部呈宽三角形,第6节末缘内凹,其缘直,两侧缘直,末节末缘钝圆,雌性腹呈宽圆形。 二、青蟹的生态习性 (一)生活习性 1.栖息习性 青蟹为滩栖游泳蟹类,生活在潮间带泥滩或泥沙质的滩涂上,喜停留在滩涂水洼及岩石缝等处。白天多穴居,夜间四处觅食。尤其是在涨潮的夜晚显得更为活跃,由于它的眼晴和触角感觉灵敏,故夜间活动自如;夏天青蟹活动更为频繁,低潮水浅时多潜伏泥底以避暑热,有时可见成群青蟹在干热时用步足撑起体躯离开温度高的滩面乘凉;冬季活动较少,天气寒冷时在低潮浅滩附近掘穴过冬,其穴洞大小深度随个体大小及潮区的增高而加深,高潮区穴洞有时可达1米以上。青蟹在水中依靠末对步足频频划动向左、右前方前进,但多数情况下随流而动,受惊或遇障碍可迅速后退,在滩面上则以步足爬行,感觉灵敏,行动自如。 2.栖息环境条件 青蟹是广温广盐海产蟹类,其生存水温5~39°C,适宜生长水温15~31°C,最适水温18~25°C,15°C以下时,生长明显减慢,水温降至7~8.5°C时,停止摄食与活动,进入休眠与穴居状态。水温稳定在18°C以上时,雌蟹开始产卵,幼蟹频频脱壳长大,水温升至37°C以上时,青蟹不摄食,水温升至39°C时,青蟹背甲出现灰红斑点,身体逐渐衰老死亡。 青蟹的生存盐度2.6‰~55‰,适应范围5‰~33‰,最适盐度12.8‰~26‰(比重1.010~1.021)。青蟹难以适应盐度的剧烈变动,盐度突变会引起"红芒"和"白芒"两种疾病,甚至死亡。因此,每年梅雨季节,由于短时间内突发大雨或连续的降雨,人工养殖池盐度突变,使青蟹死亡率增高。 青蟹耐干能力较强,离水后只要鳃腔里存有少量水份,鳃丝湿润,便可存活数天或数十天。 3.青蟹的食性

青蟹养殖方法

青蟹养殖方法 青蟹其肉味鲜美独特,营养极为丰富,素称酒席上之佳肴!那么,对于新手养殖户而言,要如何养殖好青蟹呢?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关于青蟹的养殖要点,希望你会喜欢! 青蟹养殖方法 (一)青蟹苗种放养 1.苗种来源 青蟹养殖的苗种来源,一是人工育苗;二是捕捞海区的大眼幼体(蟹苗);三是捕捉天然蟹种。人工育苗苗种整齐、纯正,目前仍处于试验阶段,大规模生产性育苗技术尚未全面突破。在人工育苗技术尚未生产性的突破前,捕捞自然海区蟹苗和蟹种仍是目前青蟹人工养殖的主要苗种来源。 (1)捕捞大眼幼体 ①蟹苗捕捞:青蟹产卵于盐度较高海区,孵化后的幼体变态成大眼幼体后逐渐移向河口和内湾稍低盐度环境中栖息,此时即是苗汛季节。浙江沿海在4~11月都可捕到天然蟹苗,其旺季是5~6月和8~9月。蟹苗捕捞方法大多采用定置网,推辑网和手抄网三种。各地根据潮流、风浪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选用。 ②蟹苗的鉴别:在捕捞的自然蟹苗中,常有其它蟹类的大眼幼体混杂,需要鉴别和挑选,鉴别分类详见表3-4。 ③幼蟹培育:幼蟹培育是指将天然海区捕捞或人工培育的蟹苗,强化培育成幼蟹的过程。经培育的幼蟹,个体增大,抵抗力增强,养殖成活率较高。 (2)捕捞天然幼蟹天然幼蟹,个体大小不一,要求捕捞幼蟹体质健壮,附肢完整,未受机械损伤和附着物少的青蟹,浙江沿海幼蟹集中苗发期在6~7月中旬(又称"夏蟹"、"梅蟹")和9月中旬至10月上、中旬(称秋蟹),夏蟹可以在当年直接养成商品规格,秋蟹要经过越冬后才能养成商品规格。青蟹捕后的露空时间要短,特别是夏季闷热高温的情况下更不宜露空,一般气温在28°C以上时,不超过半天,25°C以

下时也不要超过2天,从捕获到放养时间越短越好。过长会引起死亡。 (3)青蟹种苗质量鉴别与挑选在当地海区自捕自养的蟹苗,因环境条件基本一致,露空时间短,一般成活率高,如经长途运输的种蟹,须经严格选择,淘汰病残蟹后方可放养,种苗挑选与鉴别的方法有: ①选择体质健壮的种蟹。健壮青蟹苗的甲壳呈青绿色,十足齐全,躯体完整无损伤,感官反应灵敏,活动能力强,不易捕抓;游泳足和螯足不能缺少和伤残,步足缺少不能超过3个,如果步足断了一截或受伤,可把剩余的足肢在基节与座节之间的关节处折断,新的附肢会在短时间内再生出来,若不折除,残肢会流掉大量体液而造成死亡。凡甲壳,腹部和附肢有异色(如深蓝色、红棕色、铁锈色等)受刺、钩、晒伤的蟹苗质量差,以不选用为好。 ②无病。辩别病蟹可以从步足基部肌肉的色泽来判断,其肉色呈蔚蓝色,肢体关节的肌肉不下陷,具有弹性者为健康苗,如肌肉呈黄红色或具白色斑点,肢体关节间肌肉下陷,无弹性,则不适宜用于养殖。 ③剔除蟹奴,有少数蟹苗的腹节内侧基部寄生1个及多个蟹奴,蟹奴呈卵圆形,体质软以吸取青蟹体内营养维持生活,受寄生的青蟹影响正常生长和发育,故选择时应及时将蟹奴剔除。 ④蟹苗运输幼蟹运输工具一般为硬箩框或木箱。在底部铺一层湿草,摆上一层蟹,再覆盖一层湿草,使幼蟹不致碰伤。不要重叠太多,最后盖上硬框纱窗布,便于途中淋海水,提高运输成活率。 2.苗种放养 (1)放养规格及时间:夏苗放养一般在6~7月,规格为15~50克(平均25克)左右,经3~4个月养殖后,当年能达商品蟹规格;秋苗放养一般在9~10月,规格在10~20克,越冬养殖至翌年5~6月份,可达商品规格。如越冬放养数量不足,可在第二年3~4月再补养50~100克蟹种。育肥养殖,一般9~10月收150~200克以上并已交配的瘦蟹,养殖30~40天可达膏蟹。 (2)放养密度。4~5月份放养50~100克/只越冬蟹,每亩放苗200~500只为宜,如规格偏小可适当增加放苗密度,约二个月可以轮

青蟹养殖的日常管理

青蟹养殖的日常管理 青蟹是一种可以被食用的品种蟹,它的肉质较为紧绷,口感适中,是现在餐桌上比较常见的品种之一。也是一种经济价值比较高的养殖项目,在沿海地区更是比较重要的海洋经济生物。含有较为丰富的蛋白质与微量元素,对人体的营养有很大的好处。那么在养殖青蟹的过程中,我们该如何管理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1、巡查定期巡视池塘可以及时了解青蟹的进食活动情况,以及观察水质的变化,每天早晚各巡查一次。检查水池的情况,进出水口,防逃设备,以及青蟹各个方面的生长状况等。要定时查看天气预报,在各种天气突变之前做好一切准备,特别是在下了雨之后要及时换水。因为下雨之后池水的变化是对青蟹会有潜在的威胁的,蟹是养殖项目中最会出逃的动物,一定要防止它在养殖过程中出逃。2、水质想让青蟹良好的生长发育,那么保持水质的干净清澈是必不可少的。青蟹养殖中会出现多次的蜕壳现象,只要让青蟹顺利的度过几次蜕壳现象,才能使青蟹彻底成年。青蟹蜕壳中不仅要保证水质的干净与卫生,还要保证水中的溶氧量含量充足,如果没有达到要求,青蟹蜕壳无法正常进行,生长速度减慢,严重时还会导致死亡。根据池塘中水质的变化与其他方面的情况例如溶氧含量等适量换水。3、饲料蟹都是肉食性的动物,青蟹也不例外,可以多多投放荤料,配合适量的植物型饲料。荤料可以用小鱼小虾、破壳田螺贝类等物质。不可一次投放过量,应该秉承着多投少量的原则,保证饲料卫生、无毒无菌,不能投放腐烂变质的饲料,不然将会对青蟹的生长发育产生极大的危害。根据养殖数量、青蟹进食情况等

决定投放量,如果水面上漂浮着吃剩的饲料要及时将其捞出,避免污染水质。4、越冬越冬管理一定要做好,处理不当会造成青蟹受冻死亡,准备过冬时,将池内的水位降低,青蟹会在池塘两边内或者是池塘开始挖洞股东。空气温度降低时增加水位,提高池塘温度,防止被冻坏,降低了青蟹的成活率。蟹在温度低于十度时会停止进食,所以我们不用投食,当越冬成功,气温逐渐回升时就要逐渐投食,为青蟹补给过冬丢失的营养。温度过低时,饲养人员可视实际情况实行人工保温越冬。以上四点就是养殖青蟹的日常管理方法了,大家还要注意防止青蟹生病,如果有生病的异常情况要将病蟹捞出来。然后对其他的蟹进行消毒,增强免疫力,为病蟹仔细检查,如疾病过于严重,要将其在远离蟹池的地方深埋或是烧毁。本文仅供参考,让能够对大家有所助力。

青蟹养殖:青蟹养殖技术

青蟹养殖:青蟹养殖技术 图:青蟹 蟹有很多种,其中大闸蟹是消费者最喜欢之一,但是青蟹不亚于大闸蟹,青蟹的养殖也是很受消费者和水产养殖户的欢迎,那么对于养殖青蟹有什么方法呢?今天本人就带你一起看看青蟹的养殖技术。 青蟹根据不同生产阶段,主要分为精养模式和蟹虾贝混养生态养殖模式两种。 (一)蟹种来源及选择 苗种有人工培育蟹苗和天然捕捞蟹苗。外购苗种需进行检疫。选择体质健壮、肢体完整、爬行迅速、反应灵敏、无病无伤的青壳蟹苗进行放养。 (二)放养密度 大眼幼体培育至仔蟹I期、II期,3000 ~ 3500只/㎡;仔蟹I 期、II期培育至V期、VI期蟹种,45~60只/米2;养成池单养时,以放养V期、VI期蟹种计,精养池为10000?12000只/公顷;作为辅养品种时,放养密度为2250?5500只/公顷。

图:青蟹 (三)饲养管理 1.水质控制 根据水质情况适时换水。仔蟹中间培育期间,应保证每天换水10厘米;成蟹养殖前期,以添水为主,中、后期在大潮期间换水 2?3次,日换水量20%~30%。高温或低温季节,应提高塘内水位,暴雨后及时排去上层淡水。应不定期投放微生态制剂和水质改良剂,改善水质和底质。 2.饲料投喂 以低值贝类和海捕小杂鱼虾及专用配合饲料进行投喂。中间培育期间,日投饲量以放养蟹苗个体质量的100% ~200%投喂,每次脱壳后增加50%;养成阶段投喂鲜杂鱼虾、低值贝类。不同生长阶段,其投饲率不同:仔蟹V期、VI期(规格:300 ~ 600只/千克)日投饲率为50% ~ 100%;仔蟹VII期、VIII期(规格: 170 -300只/千克)日投饲率为30% ~ 50% ;仔蟹VI期、X 期(规格:80~170只/千克)

青蟹养殖技术与管理

青蟹养殖技术与管理 引言 青蟹是一种美味营养丰富的水产品,因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而备受消费者的青睐。 青蟹养殖业在我国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成为了一门有前景的产业。本文将介绍一些青蟹 养殖技术和管理方法。 一、青蟹生长环境 1、水质 青蟹对环境水质的要求非常高。酸碱度在6.5-8之间,水温在16-26℃之间,水深不 宜过深,水深在0.5-1米之间,氧气含量必须在3毫克/升以上。 2、光照 青蟹对光照有一定的要求,可适量增加光照时间,让青蟹晒太阳有益健康成长。 3、生活环境 青蟹对水底环境的要求也非常高,一般应保持水底无泥沙,水底采用沙底或泥砂少的 底质为佳。 1、育苗 青蟹养殖的第一步育苗,包括选种、繁殖和培育苗种等环节。选种要保留1.5-2吋身 长的雄蟹和1.7-2.3吋的雌蟹,并将雌蟹放入池中进行繁殖。在繁殖过程中应注意观察雌 蟹产卵情况,每只雌蟹可产卵20000-40000个,产卵后应及时转移孵化箱中,进行培育。 2、育苗池建设 育苗池的建设应根据当地的水情环境和养殖规模来确定养殖面积和池塘数量,一般应 选择江河、湖泊或台阶式平地进行养殖。最适宜的种植密度为每亩2000-2500只。 3、建立健全的养殖系统 青蟹养殖需要建立健全的养殖系统,包括育苗、放流、养护、喂养、病害防治、水质 管理等多个方面。在养殖的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放流量和密度,合理科学的投喂,定期换水,加强养护和管理。 4、放养

一般在阳光充足,温度较高、夜间相对潮湿的晴朗天气放蟹较好。放蟹时应注意避免 伤害,一般待夜间或黎明时空气温度较低、蟹成活率较高的时候,进行放养。 三、青蟹病害防治 1、病害分类 青蟹生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传染病、生长发育畸形病等病害,严重危害青蟹的生长和 产量。按石首、棘皮、纤毛三大类及其他四个小类共计130种蟹类疾病。 2、防治方法 对青蟹病害的防治可以选用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防治方法。物理防治包括,光照、 施药、治疗、降温等方式。化学防治包括饲料添加剂防治、药物疗法等方式。生物防治包 括菌苗注射、植入、抗体技术等方式。 保持水质是青蟹养殖中最重要的环节。应时刻监测青蟹生长环境的水体温度、酸碱度 和氧气含量,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水体。 2、合理投喂 青蟹成长最好采用草饲、鲜鱼、小龟、小虾和猪肉等来投喂,饲料中应调整好碳质、 蛋白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的比例,给予适量的食料,保证蟹的健康成长和产量。 3、定期换水 随着养殖时间的增加,水体中的有机物和废弃物会逐渐累积,定期换水既可以清除积 累物质,还可以增加氧气含量,保持水体清洁。 结论 青蟹养殖技术和管理方法的不断改进,有助于提高青蟹养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贡献。 本文介绍的方法只是青蟹养殖过程中的一部分,还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当地自然地 理和气候条件,通过不断实践和摸索,寻求出最适合当地的青蟹养殖技术和管理方法。五、自然灾害防范 青蟹养殖过程中,自然灾害是不可预测的风险,如洪水、干旱、台风、气温骤变等。 这些自然灾害可能会带来较大的损失,导致养殖户经济压力加大。青蟹养殖者需要预防和 应对这些自然灾害。 1、洪涝防范 对于洪涝来说,最直接的办法就是选址在高处,地势较高的地方养殖。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水库、堤坝等水利设施的完好性和安全性。一旦发现有漏水或者损坏问题,要及时 处理。

无公害锯缘青蟹池塘养殖管理工作

无公害锯缘青蟹池塘养殖管理工作 1. 简介 无公害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是一种高品质的海鲜产品,具有浓郁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价值。为了提高养殖效益和质量,合理的管理工作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无公害锯缘青蟹池塘养殖的管理工作。 2. 养殖环境准备 2.1 池塘选址:选择水质清澈、水深适中、充足阳光照射的池塘作为养殖基地。避免选择受到污染源影响的区域。 2.2 池塘改造:清理底泥和杂草,修剪植被,确保池塘内部的水流通畅。根据养殖需求,可以适当增加隔离网和隔离槽等设施。 2.3 水质调整:确保水质的适宜性,包括水温、PH值、溶解氧含量等。可以通过增加氧气供应、添加饲养所需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等方式来调整水质。 3. 种苗选购与养护 3.1 种苗选购:选择健康、活跃的幼苗,排除疾病和损伤的种苗。建议选择正规养殖场或供应商提供的种苗。 3.2 种苗养护:在养护塘中进行种苗养护,提供适宜的水质和饲料。保持养护塘的清洁,定期清理废弃物和残留饲料。 3.3 疾病防控:定期检查种苗的身体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加强疾病防控,根据需要进行疫苗接种和常规的防疫措施。

4. 饲料供应与管理 4.1 饲料选用:选择适合无公害锯缘青蟹的饲料,包括人工配制的饲料和天然饲料。饲料应具有高营养价值和易消化吸收的特点。 4.2 饲料投喂:根据蟹苗的生长情况和养殖需要,合理控制饲料的投喂量和频率。严格按照饲料投喂的规程进行操作,避免过度喂养和浪费。 4.3 饲料管理:在投喂过程中进行饲料管理,及时清理残留饲料,避免水质污染和疾病传播。同时,根据养殖需要,调整饲料配方和比例。 5. 池塘维护与水质监测 5.1 池塘维护:定期检查池塘的结构和设施,及时修复和更换损坏的部分。清理杂草和水面漂浮物,保持池塘的整洁。 5.2 水质监测:定期监测水质指标,包括温度、PH值、溶解氧含量等。通过分析水质数据,调整水质控制措施,保持适宜的水质条件。 5.3 水体交换:根据需求进行水体交换,保持水质的新鲜和稳定。避免水体富营养化和污染,防止疾病的传播。 6. 病虫防治与疾病监测 6.1 病虫防治:定期进行病虫害监测和防治工作。采取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综合措施,保持养殖环境的健康和稳定。 6.2 疾病监测:建立健全的疾病监测体系,定期进行蟹苗和成蟹的疾病检测。一旦发现疾病情况,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疗和隔离,避免疾病的蔓延。

锯缘青蟹全人工育苗技术

锯缘青蟹全人工育苗技术 引言 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水产品, 具有高营养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和保护野生种群资源,人工育苗技术逐渐成为发展趋势。本文将介绍锯缘青蟹全人工育苗技术的具体步骤和相关注意事项。 1. 准备锯缘青蟹繁殖场地 在进行锯缘青蟹全人工育苗之前,首先需要准备适合的繁 殖场地。以下是准备锯缘青蟹繁殖场地的步骤: •选择合适的土地:选择平坦且土质疏松的土地,避免积水和盐碱地。 •配备合适的设施:建造鱼塘、育苗池等必要的设施,并配备合理的水源和排水系统。 •确保水质和环境:保持适宜的水质,包括水温、盐度和pH值等,同时注意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2. 选择合适的种贝 种贝的选择对于成功人工育苗至关重要。以下是选择合适 的种贝的要点: •选择健康质量好的种贝:种贝应具备良好的身体状态,没有明显的疾病或损伤。 •选择合适大小的种贝:根据育成目标确定合适的种贝大小,避免过大或过小的种贝。 •注意种贝的性别比例:根据养殖需求,合理控制种贝的性别比例,以提高养殖效益。

3. 种贝养护与繁殖 种贝养护和繁殖环节是锯缘青蟹全人工育苗的重要步骤。 以下是种贝养护与繁殖的关键点: 3.1 养护 •提供适宜的饵料:根据锯缘青蟹的营养需求,选择合适的饵料,如鱼饵、贝类、虾类等,确保种贝获得充足 的营养。 •定期清理池塘:定期清理池塘,保持水体的清洁和充氧,避免发生水质问题。 •控制种贝密度:合理控制种贝的密度,避免过高的密度导致竞争激烈和疾病传播。 3.2 繁殖 •诱导授精:通过调节温度、盐度和光照等环境条件,诱导雌性种贝产卵,同时加入适量的雄性种贝进行授精。 •孵化管理:将受精卵移入孵化箱或育苗池中,并提供适宜的水质和温度条件,促进卵的孵化。 •幼虫喂养:孵化后的幼虫需要适时提供合适的饵料,如鱼饵、浮游生物等,供其摄食,促进生长发育。 4. 幼蟹育成与饲养 成功孵化出幼蟹后,需要进行幼蟹的育养与饲养。以下是 幼蟹育成与饲养的重要步骤: •适宜的养殖密度:根据孵化箱或育苗池的大小和养殖容量,合理控制幼蟹的密度,以避免过高的密度导致竞 争激烈和疾病传播。 •提供适宜的饵料:根据幼蟹的口径和摄食习惯,选择合适的饵料,如浮游生物、虾片、鱼饵等,保证幼蟹获 得充足的营养。

提高锯缘青蟹围塘养殖成活率五措施

提高锯缘青蟹围塘养殖成活率五措施 近年来,浙江省青蟹养殖业发展迅速,逐渐形成了优势产业,仅台州市2004 年青蟹养殖面积就达到13.5万亩,产量1.37万吨。但青蟹养殖的成活率并不高。通过几年来的调查、了解,现将自己总结的技术措施介绍如下,供大家探讨。 一、把好放养关 首先选择壳硬、规格整齐、附肢齐全、反应灵敏、活力强的当地青蟹苗放养, 如果选择福建、广东的青蟹苗时,要了解清楚该蟹苗捕捞海区的盐度及运输时间,因盐度差较大、运输时间长的南方蟹苗,养殖成活率极低。其次对小规格的蟹苗进行集中暂养,30亩左右的虾塘圈出1~1.5亩进行暂养,集中投喂优质饵料,如蓝蛤、淡水螺蛳等。通过暂养既可观察苗种好坏,又可提高放养成活率。三是提倡放养大规格的苗种。目前一般的混养塘放养密度都在1000~2000只/亩,密度越高,成活率越低。最好是放养5克以上的青蟹苗,每亩放养350~400只,既能提高养 殖成活率,又可提早上市,加速资金回拢,减少投资风险。 二、加强生产管理 1.做好水质管理,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水质管理主要包括换水、控制水位, 调节池内水温、盐度,保持适宜的透明度、pH值及溶解氧,使池水清新稳定。换 水以少量多次为原则,日换水量为池水的1/5~1/3,不可大排大灌,换水前后要 测量池内及海区的温度、盐度,尤其是降雨前后更要注意,保证池内各理化因子相对稳定。目前许多养殖户养蟹没有养水的习惯,以为池水透明度高是好事,其实这是错误的。通过肥水可以降低透明度,减少青蟹自相残杀,又可提供更多的氧气,保持水环境稳定,一般池水透明度保持在30厘米左右。 2.投饵管理。青蟹以肉食性饵料为主,尤其喜食贝类和小型甲壳类,投喂的饵 料一定要新鲜,投饵应根据水温、潮汐、水质和青蟹活动情况灵活掌握,在池边设置几个食台,便于掌握下次的投饵量。晚上11点左右是青蟹活动能力最强的时候,此时最好投饵一次,可防止青蟹逃跑及自相残杀。

青蟹养殖技术与管理

青蟹养殖技术与管理 《青蟹养殖技术与管理》 一、青蟹养殖简介 青蟹,又称蟹、螃蟹,是水生动物节肢动物亚纲节肢纲介形纲的一科,我国是世界上经济性螃蟹最重要的产地之一。结构复杂的青蟹是一种腊肉质、肉质优良的海产品,广受消费者喜爱,对人体具有较大的营养价值,其制作方法多样,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佳肴。同时,青蟹的养殖不仅可以丰富海洋资源,提高渔业收入,而且可以改善海洋环境,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渔业产业。 二、养殖技术 1、技术工艺 青蟹养殖工艺主要包括仔蟹育苗、育苗移植以及成蟹育种。仔蟹育苗阶段主要是对仔蟹进行养殖,进行看管活物的养殖技术,以及观察仔蟹的生长发育状况,以便为未来育苗提供参考。在移植阶段,在严格的检疫措施前提下,将仔蟹移植到良好的海水环境中,开始常规养殖。成蟹育种主要是在观察成蟹多种生死情况和最优的养殖环境设置情况下,根据不同的品种,对成蟹育种,以便获得最经济有效的品种。 2、关键技术 (1)水质控制 水质是生物存活和生长的关键,因此,要做好青蟹养殖工艺,必须掌握恒温、光照、氧气浓度等环境参数。

(2)饲料协调 饲料是仔蟹的养料,掌握饲料的选择、分配和运用,是为保证养殖的高效率必不可少的;另外,饲料对养殖的成功同样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需要把握好饲料的营养素以及饲料质量等内容。 (3)病虫害防控 青蟹养殖在育苗到成蟹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病虫害的严重危害,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控制,以尽量减少由于病虫害而使青蟹死亡的情况。 三、养殖管理 1、技术管理 养殖技术的管理是青蟹养殖成功的基础,养殖技术的不同会对蟹的饲养和养殖效果产生较大影响,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养殖技术的正确执行。 2、养殖环境管理 青蟹养殖需要依靠良好的养殖环境,养殖环境的管理是青蟹养殖成功的基础,也是提高养殖效率的重要手段。因此,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来维持环境的良好,以保证养殖的高效性和持续发展能力。 3、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青蟹养殖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养殖质量的不同将影响青蟹产品的品种特性、营养成分和口感等指标。因此,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有效管理产品的质量,以保证养殖的高质量和高效率。

肉蟹的养殖管理技术

肉蟹的养殖管理技术 青蟹又叫锯缘青蟹,属甲壳纲,梭子蟹科,是我国的著名食用蟹,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兼有滋补强身之功效,在市场上很受消费者欢迎。目前,我国的青蟹养殖产业发展也是十分迅速,主要分布在中国浙江、广东、广西、福建和台湾的沿海等地。而在青蟹的养殖过程中,经常容易出现各种疾病,导致产量下降,影响养殖收益,让不少养殖户困扰不已。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青蟹常见的疾病症状及防治方法。 1、黄水病 症状:病蟹消瘦,体色暗,关节膜处呈黄色或浊白色,或关节边缘发红(健康的关节部为蓝色),折断关节,可挤出浊白色的脓水,打开蟹盖,有浊白色组织液沉积,病蟹爬到塘堤或涂面上死亡。 防治:①选择健康苗种;②在易发季节饵料添加生物抗菌药物防治;③控制水质,主要为盐度不宜变化过大。 2、白水病 症状:蟹体消瘦,步足及内脏充满透明或白色液体,肌肉失去弹性,部分出现溃疡。该病在近年出现四季均发,有一定死亡率,对养殖户影响最大的是病蟹离水存活时间较短(3-4小时),商品率低。 防治:①定时更换新鲜海水;②定期用生石灰25克/立方米或漂白粉2-3克/立方米消毒;③发病期用0.5克/立方

米“派尼酸碘”和0.3克/立方米溴氯海因交叉使用消毒水体3天。 3、花斑病 症状:背甲底部和螯足基部出现黄色或褐色斑点,螯足活动机能减退或脱落,剖开甲壳检查,鳃部可见辣椒籽般大小的浅褐色异物。 防治:①换水;②定期用生石灰25克/立方米消毒;③已发病的塘全池交替使用二溴海因0.2克/立方米、0.2-0.3克/立方米碘制剂,泼洒两天;④每100千克饲料中添加病毒灵100克、维生素C30克、恩诺沙星50克,连续投喂5-7天。 4、黑鳃病 症状:病蟹行动迟缓,爬出水面,鳃呈黑色。发病原因是池底质败坏,饵料维生素缺乏。 防治:①换水;②全池泼洒“派尼酸碘”+“神农百果露”,消毒水体3天;③100千克饲料中添加“免疫双抗精华液”1瓶+“黄氏琼浆”1瓶+“金维康”1袋+“康恩诺”100克,连续投喂5-7天。 5、蜕壳不遂症 症状:青蟹的头胸甲后缘与腹部交界处出现裂口,但不能蜕去旧壳,进而导致死亡。后期成蟹常易发此病。 防治:①调节最适盐度,加大换水量;②投放少量石灰;③饵料中添加钙质丰富的物质;④添加脱壳素。

锯缘青蟹全人工育苗的产卵与孵化技术要点

锯缘青蟹全人工育苗的产卵与孵化技术要点 引言 锯缘青蟹是一种常见的蟹类,在市场上受到广泛的青睐。 然而,野生锯缘青蟹资源逐渐减少,促使人们对锯缘青蟹人工养殖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全人工锯缘青蟹育苗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养殖方式,下文将介绍锯缘青蟹全人工育苗的产卵与孵化技术要点。 锯缘青蟹全人工育苗的基本要点 1.育苗池 全人工锯缘青蟹育苗需要用到专门的育苗池,育苗池以水 泵和UVC杀菌器为主要设备,水泵提供新鲜的自然海水,UVC 杀菌器则用于消毒池内的海水,保证锯缘青蟹的健康生长。 2.饲料 在锯缘青蟹全人工育苗的过程中,饲料也是非常重要的。 锯缘青蟹以浮游生物、海藻、小鱼虾等为食,育苗池中的饲料应该有良好的营养均衡,可以加入一些特定蛋白、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以便让锯缘青蟹能够健康、快速的生长。 3.控温和保湿 锯缘青蟹是一种对水温要求非常高的蟹类,在育苗过程中,需要保持适宜的水温,一般控制在25℃-30℃之间,以便后期 的孵化取卵。同时,也应该保持适宜的湿度,避免锯缘青蟹干燥,影响其生长。

锯缘青蟹全人工育苗的产卵技术要点 1.产卵前的准备 在锯缘青蟹全人工育苗过程中,产卵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事先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确认锯缘青蟹的配对,一般选择体型相对较大、健康的雄性蟹与雌性蟹进行配对。 •准备好育苗池,并在水中加入相应的饲料和营养物质。 •保持水温在适宜的范围内。 2.产卵过程 锯缘青蟹在产卵期间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以便提高成功率。产卵期间,一般需要进行以下操作: •根据锯缘青蟹的产卵情况,进行不同的收集方式。 一般分为两种,即体外收集和在育苗池内收集。 •在产卵期间,需要更加细心地观察锯缘青蟹的生长状态,从而把握最佳的收集时机。 锯缘青蟹全人工育苗的孵化技术要点 1.孵化过程的准备工作 锯缘青蟹的孵化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海水的准备,尽量选用自然的海水。 •确认好孵化的时间,孵化期需要根据不同的锯缘青蟹品种、生长周期和育苗池的水温来确定。 •定期清理育苗池内的残餐残渣,保持水质清洁。 2.孵化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在孵化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锯缘青蟹养殖:锯缘青蟹主要疾病的症状和防治技术

锯缘青蟹养殖:锯缘青蟹主要疾病的症状和 防治技术 锯缘青蟹是我国珍贵的水产品之一,具有极高的养殖价值。但是在锯缘青蟹的养殖过程中,常会受到疾病的侵染,主要有蜕壳不遂症、黄斑病和黄水病,严重影响锯缘青蟹的生长和品质,进而造成经济损失,当及时防治。现将锯缘青蟹主要疾病的症状和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一、蜕壳不遂症 【症状】一般多发于每年的秋季,每当第一次寒潮初来时,大量体重在150克左右的青蟹容易感染弧菌,在未收捕继续留养的过程中逐渐恶化死亡。病蟹体液白浊,基节的肌肉呈乳白色,折断步足会溢流出白色粘液。发病池塘极易重复感染,死亡率可达30~80%,对养殖生产影响特别严重。 【病因】秋季水温在22~25℃时为水体中孤菌等病原菌最适繁殖的条件,而水温下降又会降低青蟹的活力及抗病力,病原菌感染为该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发病还与青蟹特殊生理生态结构有关,秋季25~28℃水温时正值青蟹集中生殖蜕壳期,一般蜕壳硬化时间较长,极易感染病菌。 【防治技术】保持良好水质是防病的最基本的措施,严防外染源

污染及外病菌源感染。在发病前半个月用25ppm生石灰或2ppm漂白 粉每隔7天交替消毒。对发病的池塘用0.33ppm二氯海因或0.8ppm 溴氯海因进行全池水体消毒,连用2天~3天,同时结合内服强力霉素,连用5天~7天,其效果较好。 二、黄斑病 【症状】得病初期在青蟹的螯足基部和背甲上出现黄色斑点,而后在腹甲上出现铁锈色斑点,或在螯足基部分泌出一种黄粘液。螯足的活动机能减退,失去活动规律和摄食能力,腹甲上斑点中心部稍凹下,呈微红褐色。到晚期,溃疡斑点扩大,互相连接成为形状不规则的大斑,中心处有较深的溃疡,边缘变黑色。 【病因】引起此病的病原细菌种类较多,分布也很广。发生此病的直接原因是青蟹在收捕、运输、养殖过程中甲壳上表皮受伤,分解几丁质的细菌侵入所致。其发病频率及感染率是随着水温升高而增加,一般的发病时间大多在水温偏高、雨水较多的季节。 【防治技术】投喂新鲜饵料,多投活性饵,可减少该病的发生。蟹苗的捕捞、运输、养殖生产过程中管理操作要细心,防止蟹体受伤害。放养的密度不要太高,保持水质清新,放养前苗种要用200ppm 福尔马林溶液浸洗2~3分钟。尽量保持养殖池水盐度稳定,定期使

锯缘青蟹亲蟹培育和人工育苗技术

锯缘青蟹亲蟹培育和人工育苗技术 锯缘青蟹是一种为数不多具有良好经济价值的淡水螃蟹。其以地塘、堰塘、水草池、缓流水道等为生息、繁殖地,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安徽等地的长江、太湖、淮河流域。由于该蟹种的原产生境大多是沙质或泥质底质,属于相对硬底栖居的生态类型,所以其在人工饲养环境中更易于生长。以下将介绍锯缘青蟹亲蟹培育和人工育苗技术。 锯缘青蟹亲蟹培育技术 锯缘青蟹亲蟹培育是建立良好种群的基础。亲蟹培育应选用生长快、发情期早、体型大、耐操、抗病性强的雌雄蟹。一般规模的养殖池在前期可培育父母蟹150对,或母蟹100只。对于彩色异色品种,应注意亲蟹的漂亮外形。亲蟹具有比较强的攻击性,所以亲蟹之间住放时应注意空间,以免打架、折腿等情况。同时,亲蟹间应注意适度加强饲料,以增强抗病力。亲蟹的品种选择与养殖管理对于后期的人工育苗取得优质种苗至关重要。 锯缘青蟹人工育苗技术 锯缘青蟹的人工育苗是指将野生或在养殖场培育的父母螃蟹产卵后的刚孵化出、未进入地道的幼虫养殖到完全生长发育成为螃蟹的过程。根据育苗方法的不同,市场上可出现的螃蟹种苗有不同品质等级。目前以水稻田、养殖池、缓流水道、水草池和人工育苗箱等为育苗场所。根据不同的育苗场地环境选择,分别采用“水育法”、“无水育法”、“半水育法”等方法。

1. 活体产混法 活体产混法是利用饲养箱内亲蟹趁进食时自行吐出卵粒, 使卵粒自由落入孵化网口建立胚育网,螃蟹卵在孵化网口停留,直到孵化后的幼蟹下落至底层并孵化成稚蟹为止。活体产卵可分为单体产卵和配对产卵,按照卵粒孵化之时期可分为成熟卵和未成熟卵两类。直接投放亲蟹时,因产卵量与受孕率难以控制,只能获得随机品质的幼苗。 2. 人工授精法 人工授精法是克服直接投放亲蟹难以控制受孕率的不足而 发展起来的方法。首先母蟹放入特制浸泡缸中,待季节成熟时进行发情试验,主要通过测定门腔液色泽、出膀胱和发射卵包等试验确定母蟹处在最佳发情期。之后进行人工授精,这样授精后的卵粒数量和质量就可以得到严格的控制,获得优质的种苗。 3. 无水育苗法 无水育苗法是指在特制的静水罐、塑料饲养箱、尼龙布缸 等容器中,用父母蟹产下的新鲜卵粒或母螃蟹背离的胚胎连同其相关的生长生活及食物得以进行育苗工作。具有操作简单、管理方便、无病害侵害等优点。 4. 半水育苗法 半水育苗法是指将锯缘青蟹卵放入特制育苗箱中,并在箱 体中涉水不淹盖上防猫护网进行安养,促进卵粒的孵化。该方法操作简单,方便管理。 总结 锯缘青蟹亲蟹培育和人工育苗技术对于提高蟹种质量、增 加产量、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由于锯缘青蟹多数分布在长江、太湖、淮河流域等地区,且该种蟹不适宜开展渔业开

锯缘青蟹人工池塘精养五技术

锯缘青蟹人工池塘精养五技术 锯缘青蟹(Scyllaserrata)俗称青蟹属,为甲壳纲、梭子蟹科、青蟹属动物。其适应性强、生长快、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经济蟹类。 青蟹在我国盛产于长江以南的浙江、台湾、福建、广西、广东以及海南等省沿海地区,自然海区最大个体可达1公斤以上。我国人工养殖青蟹历史悠久,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海水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养殖面积不断扩大,青蟹已成为海水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 一、养殖方式 由于青蟹有其特定的生态习性,而且各地的海况条件、蟹苗、饵料供应、养殖技术管理水平以及商品蟹销售途径不同,青蟹养殖方式多种多样。以养殖场所来分有池塘式、瓦瓮式、木箱式、围拦式、鱼塭式养殖。以经营方式来分有粗养、半精养、精养。以放养方式来分有单养和混养,混养又可分为虾蟹混养、鱼虾蟹混养、蟹贝混养、鱼蟹混养以及青蟹与多种水生经济生物混养等。不论采用哪种养殖方式,都应根据本地区的特点,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本身特点的养殖方式。 二、养殖池的条件和放养前准备 1、养殖池的条件 养蟹池应建在风平浪静、有淡水注入、无污染的内湾或位于中潮线以下有一定倾斜度的沙泥滩涂上,蟹池的水深要求干潮时能保持0.8-1米。面积一般2-5亩。面积过大,排灌水困难,且需大量人力、

物力。池底呈方形或锅形,池水较浅的要挖环沟和十字沟,便于青蟹活动,创造夏凉冬暖的环境以利于青蟹生长,底质以沙泥为佳,泥沙亦可。池水要求pH值为7.5-8.5之间,海水比重为1.006-1.020之间(以1.010-1.015为最好),试验证明比重低于1.002时青蟹的成活率、单位产量与经济效益都降低,比重在1.022维持一个月以上会有大批青蟹死亡。池堤为三合土或石块、水泥砌成的无坡度的直立堤。土堤亦可,但池四周要拦网或插上竹箔,以防止青蟹越堤逃走。养蟹池还要设有进排水闸,利于池水交换和对流。 2、放养前准备 放养前要进行池塘的清整和消毒。对老塘要全面清整,包括清除沟内淤泥,排水搁塘,修复四周防逃设施、倒塌堤坝等。放养前10天,每亩用120kg生石灰或15kg漂白粉制成悬浮液进行全塘泼洒,以杀灭塘内敌害生物。 三、蟹苗的选择和放养 1、蟹苗的来源 蟹苗的来源有两种:一是全人工育苗得来的大眼幼体,经中间培育成适宜规格的幼蟹;二是从自然海区中捕捞的蟹苗或幼蟹。 2、蟹苗的选择 质量好的种苗肢体完整、体质健壮、无伤残,足部肌肉呈蔚蓝色、肢体关节间肌肉不下陷且具弹性,甲壳青绿色,活力强且不容易捕捉到;质量差的种苗,甲壳为深绿色或绿色,有的腹部和步足为棕红色或铁锈色,步足缺损。步足少于3个以上,游泳足和鳌足缺损,受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