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教案临床流行病学重点.doc

教案临床流行病学重点.doc

教案临床流行病学重点.doc
教案临床流行病学重点.doc

《临床流行病学重点》

一.绪论

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

疾病诊断疗效评价探讨病因循证医学卫生经济学评价临床决策分析

探索疾病的病因---描述性研究:

A描述性研究 (三间分布:时间地点人群;常规资料,临床)

B.形成假设 C 检验假设(分析性研究和实验性研究) D病因推断

探索疾病的病因---分析性研究

探索疾病的病因---实验性研究

卫生经济学评价: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用分析

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设计、测量和评价

科研设计的内容:

科研目的和科研假设的确定科研设计方案的确立研究对象的选择

研究因素、研究指标的确定资料收集数据的处理研究质量的控制★科研设计方案: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实验性研究理论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 : 病例分析现况调查

分析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

实验性研究—临床试验

理论性研究

病因/危险因素的研究备选方案:

随机对照试验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描述性研究

(其中随机对照论证强度最高,描述性研究可行性最高)

预后研究的研究备选方案: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描述性研究

(其中队列研究论证强度最高,描述性研究可行性最高)

防治性研究的研究方案:随机对照论证强度最高

研究对象的标准: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

研究对象分组方法:

A.临床试验研究:采取试验措施?——实验组对照组;随机分组

B 病例对照研究:患病?——病例组对照组

C. 队列研究:暴露?——暴露组和非暴露组

研究因素和指标的确定:进行设计时要确定具体研究因素及其强度、单因素或多因素,以及研究因素的不同暴露水平和研究因素的实施方法等内容。

确定效应指标:

发病率死亡率治愈率有效率缓解率复发率毒副作用体征的改变实验室测定结果等

在选用具体指标时要考虑指标的:

关联性特异性客观性真实性可靠性

研究质量的控制:随机误差偏倚(选择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偏倚)

二.描述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客观地描述疾病或某种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揭示的暴露与疾病间的统计学关联仅能作为因果推断的线索, 是因果关系探索过程中的第一步,一般事先不设对照组,

描述性研究的主要研究类型:

现况研究/横断面研究纵向研究生态学研究

现况研究:在特定的时点或时期内,描述疾病或健康状态在某一特定范围的人群中的分布,探索某些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关系。时间越集中越好;测量指标以患病率为主;现况研究只能为因果联系提供线索

现况研究的目的

掌握目标群体中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分布 (测量指标以患病率为主)

提供疾病的致病因素的线索

确定高危人群 (普查、筛检)

为防制措施及其效果的评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现况研究的种类普查 (census) 抽样调查 (sampling survey)

普查在特定时点或时期,对特定范围内的全部人群(总体)进行调查。

优点:不存在抽样误差,确定调查对象容易普及医学卫生知识

缺点:工作量大,工作人员多,工作不易细致,质量难以控制,消耗人力物力财力,不适于患病率低、无简便易行诊断手段的疾病

适用情况:疾病的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

抽样调查:通过抽样方法,对特定时间、特定范围内人群的一个代表性样本的调查,以样本人群的调查结果来推论其所在总体的情况,既:疾病或者健康状态等的分特征

抽样调查的优点:省时间省人力物力财力工作易于做得细致;缺点:设计、实施、资料分析较普查复杂,重复或遗漏不易被发现患病率太低的疾病也不适合抽样调查

分为:非随机抽样和随机抽样(如系统抽样)

随机抽样:总体中每一个对象都有同等的机会被选中作为研究对象保证样本的代表性

抽样误差的大小取决于:随机抽取的样本量,观察个体间的变异程度

如:调查某城市初中生的吸烟情况,将全市中学生按质量分为好、中、差三层,每层抽出若干学校,再在抽出的学校中,按年级分成三层,每个年级按整群抽样抽取若干班进行全部调查。

分析:这是一个多级抽样设计的实例。其中采用了单纯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

★现况研究中常见的偏倚:选择偏倚信息偏倚

选择偏倚:无应答偏倚幸存者偏倚导致研究样本缺乏代表性,研究结果无法外推

信息偏倚:调查对象引起的偏倚调查偏倚测量偏倚

现况研究的资料分析:按不同空间、不同时间、不同人群特征、或是否暴露于某个研究因素分组,描述不同组的患病率水平,并进行比较

★现况研究的缺点:难以确定暴露与疾病的时间顺序;研究某个时点上的患病情况,不能获得发病率资料;难以调查死亡病例、病程短、已痊愈的病例

★现况研究中常见偏倚的控制:

严格遵照抽样方法要求,确保随机化原则

提高研究对象的依从性和受检率

正确选择测量工具和检测方法

培训调查员,统一标准和认识

作好资料的复查复核工作

选择正确的统计分析方法,辨析混杂因素

纵向研究:也称随访研究,对一特定人群进行定期随访,是无对照研究

生态学研究:在群体水平上研究某种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以群体为单位,提供病因线索: 慢性病病因学研究、探讨环境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态间的关系

生态学描述性研究实例:描述胃癌在全国各地区的分布,发现沿海地区的胃癌死亡率较其他地区高。提出沿海地区环境中如饮食结构等可能是胃癌的危险因素之一。烟草摄入与肺癌死亡;饮食摄入与缺血性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死亡

生态学谬误:无法将特定个体的暴露与疾病状态联系起来。

生态学研究的优点:对于个体的暴露剂量无法测量的情况,生态学研究是唯一可供选择的研究方法;对病因未明疾病的病因学研究可提供病因线索,可对人群(综合性)干预措施进行评价

三.临床流行病学测量指标

1998年,在某镇新诊断200名糖尿病患者,该镇年初人口数为9500人,年末人口数为10500人,年初该镇有800名糖尿病患者,在这一年中有40人死于糖尿病。

问题:1. 1998年该镇糖尿病的发病率

2. 1998年该镇糖尿病的死亡率

3. 1998年该镇糖尿病的病死率

4. 1998年1月1日该镇糖尿病的患病率

5. 1998年12月31日该镇糖尿病的患病率

答:1. 1998年该镇糖尿病的发病率: 200/[(9500+10500)/2-800]=2.17%

2.1998年该镇糖尿病的死亡率: 40/[(9500+10500)/2]=0.4%

3.1998年该镇糖尿病的病死率 40/1000=4%

4.1998年1月1日该镇糖尿病的患病率 800/9500=8.42%

5.1998年12月31日该镇糖尿病的患病率 (1000-40)/ 10500=9.14%

某乡2000年末为22000人,2001年末为23000人,2000年留下确诊肝癌病例数为20人,2001年新发生病例数50人,该年肝癌死亡人数为35人,计算2002年元旦零时肝癌的现患率,2001年肝癌的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及病死率。

?2002年元旦零时肝癌的现患率=(20+50-35)/23000=0.15%

?2001年肝癌的发病率=50/[(22000+23000)/2]=0.22%

?患病率=(20+50)/[(22000+23000)/2]=0.31%

?死亡率=35/[(22000+23000)/2]=0.16%

?病死率35/(50+20)=50%

某工厂有10000人,2004年底留下的甲型肝炎病人30人,2005年新发生甲型肝炎病人210人,其中9月份因饮用水被污染发生甲型肝炎暴发发病有110人,请问根据上述资料可计算哪些流行病学指标?其结果如何?

?发病率=210/10000=2.1%

?患病率=(210+30)/10000=2.4%

?九月份罹患率=110/10000=1.1%

某一居民区共有3000人,原有慢性肝炎患者10人,在一次甲肝流行中,发生了新病人50人。随后对居民区进行的普查表明:这50人中,有40人是初发病例,10人是续发病例,且在流行期中,接触者达200人。根据上述资料,请计算患病率、罹患率和续发率。

?患病率=(10+50)/3000=2% 罹患率=50/3000=1.67% 续发率=10/200=5%

四.实验流行病学

必须清楚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描述流行病学→现况研究生态学研究→产生假设

分析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检验假设

实验流行病学→临床实验现场实验→验证假设

实验流行病学是以人群为对象的实验性研究:将来自同一总体的研究人群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者对实验组人群施加某种干预措施后,随访并比较两组人群的发病(死亡)情况或健康状况有无差别及差别大小,从而判断干预措施效果的一种前瞻性、试验性研究方法。

★实验流行病学的特点:前瞻干预随机对照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的三大基本原则:随机对照盲法

随机化的目的:通过随机,均衡干扰因素的影响,使试验组和对照组具有可比性,避免主观安排带来的偏性;总体的每一个观察单位都有同等的机会被选入样本中来,并有同等的机会进行分组必须严格遵照随机安排表

随机化分组方法:简单随机分层随机整群随机

★设立对照的意义是消除非试验因素干扰而产生的混杂和偏倚.

★设立对照的原因:

不能预知的结局向均数回归霍桑效应(Hawthorne effect)

安慰剂效应(placebo effect)潜在的未知因素的影响

霍桑效应:一般,对疗效产生正向效应的影响

安慰剂效应:某些研究对象,由于依赖医药而表现的一种正向心理效应,

常用的对照方法:标准对照安慰剂对照交叉对照自身前后对照

标准对照:以目前临床上公认的、效果肯定的标准疗法作比较

安慰剂对照:不含活性成分的制剂,剂型和外观尽量与实验药物相同。

交叉对照:两组受试者使用两种不同的处理措施,然后互相交换处理措施。

自身前后对照:比较同一组病人用药前后指标的变化,

盲法是为了去除主观心理因素对研究结果产生的干扰作用.单盲双盲三盲

单盲:避免来自研究对象的偏倚有利于试验的安全性

实验流行病学实验的分类:临床实验现场实验社区实验

临床试验的研究对象是病人,以个体为单位进行分组的实验方法,病人包括住院和未住院的病人。随机化临床试验RCT就是此类试验中应用最广的一种。

现场试验是在实地环境下进行,以尚未患所研究疾病的人作为研究对象。常用于评价疾病预防措施的效果。为了提高试验的效率,通常在高危人群中进行研究。

社区试验,也有人称为社区干预项目,是以未患所研究疾病的人群作为整体进行实验观察,常用于对某种预防措施或方法进行考核或评价

流行病学实验病人退出的原因:不合格(入选后剔除)不依从(自行退出)失访

不依从的原因:原因: 副作用、不感兴趣、研究对象的情况发生改变(如病情加重;对治疗的误解,参与的不便,花费;

提高依从性的方法:

选择易受鼓动的患者对受试者的指导要简单、易懂缩短干预治疗的时间采取鼓励措施(免费治疗及检查等)与参与者保持频繁联系,提醒用药

失访的原因:研究对象因迁移或与本病无关的其它疾病死亡等造成失访

退出的处理:

不合格,保留在原组,进行ITT原则;不依从,不能剔除,应在原组采用ITT 分析,应调查不依从的原因与程度并做详细记录;失访,调查失访的原因,详细记录失访的时间

★ITT分析:又叫做项目效应分析,指所有病人被随机分配到RCT中的任何一组,不管他们是否完成实验,或者是是否真正接受了该组治疗,都保留在原组进行结果分析

也就是,虽然在对照组比治疗组中有更多的病人没有坚持完成试验,但所有的病人都根据最初的分组进行分析

优点:保留随机化分配的优点,即两组可比性,使结论更可靠。

★PP分析:又称为完成治疗分析,是对符合方案集做出的分析总结,符合方案集的受试者均按照方案完成了试验全过程,且没有违反入组标准。它只考虑完成了指定治疗的病人进行比较,去除实际已改变了原先RCT分组指定的治疗内容的患者

相对效应评价:相对危险度(RR)比值比(OR)相对危险度减少值(RRR)

绝对效应评价:绝对危险度减少值(ARR)

★流行病学实验的优点:随机化分组使两组可比性强,减少了偏倚;实验过程标准化强;时间顺序合理,可进行因果推断;缺点:设计实施比较复杂,可操作性不强;选择对象的代表性有一定的局限;随访时间长,会出现不依从现象;有时设计伦理学问题

多中心临床实验:指由一个或几个单位的主要研究者总负责,多个单位的研究者合作,按同一试验方案进行的临床试验。

它应该注意的问题:多中心要齐心协力合作;有充足的研究资金作为保障;必须有科学、合理和可行的试验设计方案。规定在研究计划执行前、执行中分阶段定期交换信息,统一步调,一旦发现一个分中心发生了偏离,需及时纠正;对测量结果要有质量控制,对于分中心工作人员事先应充分培训;收集数据的表格必须统一,量化的含义必须明确;必须加强每个分中心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对于病例的剔选标准,各分中心工作人员必须有统一的理解。

五.诊断实验

诊断试验的范畴:各种实验室检查,影像诊断,仪器检查,病史和体征获得的临床资料

★诊断试验的评价就是将待评价的诊断试验与诊断目标疾病的标准方法——即“金标准” (gold standard)——进行同步盲法比较,判定该方法对疾病“诊断”的真实性和价值

“金标准”指当前临床医学界公认的诊断疾病的最可靠的方法,也称为标准诊断

诊断实验选择的研究对象:病例组:用金标准确诊‘有病’的病例,对照组:用金标准证实没有目标疾病的其他病例,特别是与该病容易混淆的病例,正常人一般不宜纳入对照组4

诊断试验的评价:真实性评价可靠性评价收益评价

评价真实性的指标:灵敏度假阴性率特异度假阳性率诊断指数正确指数

评价可靠性的指标:符合率、一致性分析-------Kappa分析,用于评价不同医生之间或同一医生不同时间对同一结局判断的一致性程度,K值≥0.75为一致性极好。

★Kappa值(K) = 实际一致性 / 非机遇一致性

Kappa值四格表数据直接计算法:

K=2(ad-bc) /〔(a+b)(b+d)+(a+c)(c+d)〕

诊断试验的收益评价:预测值(阳性阴性预测值、

卫生经济学评价:成本效果成本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本效用分析

★提高试验收益的办法

一.选择患病率高的人群(高危人群)二.选用高灵敏度的试验

三.采用联合试验并联: 提高灵敏度串联: 提高特异度

并联试验

同时做几个试验,只要其中有一项出现阳性就判为阳性或全部出现阴性时才判为阴性。其负面影响是增加了误诊带来的负担。适用于急需做出诊断或现有试验灵敏度都不太高的情况。

串联:用两种以上试验,只有全部结果阳性才定为阳性。先后做几个试验,全部结果阳性才判断为阳性,或只有一项阴性就判断为阴性,并停止试验。可提高特异度

诊断性试验评价举例

?《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照分析》

?摘要:作者以冠状动脉造影为标准诊断冠心病,并对101例患者进行了心

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以评价运动试验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发现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敏感度)为85.29%,特异度为82.09%,表明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是目前诊断冠心病较理想的非创伤性检查方法。

?诊断标准:冠脉造影发现冠状动脉管径狭窄>50%

?检测对象:进行活动平板试验的患者1840例,其中做冠脉造影者101例

?方法:MECACART大型平板运动心功能检测系统,Bruce方案

1.运动前及运动停止后每隔1—2分钟记录12导联心电图,直至6

分钟终止或延迟至ST段开始恢复。

2.阳性判断标准:运动中或运动后心电图出现J点后60ms ST段水平

或下斜型下移>=0.1mV或呈损伤型抬高0.2mV或运动诱发典型心绞

痛(由心血管专科医师判断)。

3.

?评价:

1.是否采用盲法将诊断性试验与标准诊断作过对比研究?

?不详。作者采用了目前国际上通用的“金标准”——冠脉造影术,而且将运动心电图试验结果与金标准进行了对比。未提及是否用盲

法。

2.被检查的病例是否包括各型病例及个别易混淆的病例?

?不详。作者未提到如何纳入病人,也未提到病人为什么做运动心电图或冠脉造影。

3.病例的来源和实验安排是否做了叙述?

?没有

4.诊断性试验的重复性如何?

?未报道重复性试验结果

5.试验中所确定的正常值是否可靠?

?较可靠,从试验结果的假阳性及假阴性率来看,正常值较可靠

6. 试验步骤叙述是否明确,能否进行重复试验?

?试验步骤叙述清楚,应该能进行重复试验

7. 该试验的实用性如何?

?难以评价,可能有一定的实用性。作者应重新设计,以得出可靠结论。

★阅读和评价有关诊断试验的文献

?研究结果是否真实?

?是否同参照标准进行独立的盲法比较

?研究人群是否包括临床上试验该试验的各种病人

?所评价的试验结果有没有影响参照标准检查的实施

?诊断试验的方法描述是否详细,能否重复

?研究结果是什么?

?验前概率、似然比、灵敏度、特异度

?研究结果是否有助于我的病人

?能否改变我对病人的治疗,最后给病人获益,是否可以推广应用

六.偏倚及其控制

偏倚:随机误差以外的,可导致研究结果与真实情况差异的系统误差。

偏倚或偏向正方向,使原来的真实值被夸大,或偏向负方向,使真实值被缩小,偏倚的种类 1、选择偏倚 2、信息偏倚3、混杂偏倚

选择偏倚在病例对照研究与现况研究中为常见。

A入院率偏倚;

B现患-新发病例偏倚,也称奈曼偏倚,某些病人在患病后,有可能会改变其原来的某些因素的暴露状况,这样用于研究的病例类型(现患病例)与队列研究或实验研究的病例不同,

C无应答偏倚:观察性研究或实验性研究中均可发生,如:研究对象不了解研究的目的,调查内容不当,对象不能正确理解研究内容

D.志愿者偏倚

E.失访偏倚:前瞻性队列研究以及临床试验中

★选择偏倚的控制

慎重进行研究设计,明确病例和对照的定义,随机的原则,严格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设立对照、配对(Matching),提高应答率和随访率

信息偏倚: 又称观察偏倚,是指在研究的实施阶段从研究对象获取研究所需的信息时所产生的系统误差。

信息偏移的种类:

回忆偏倚,报告偏倚,诊断怀疑偏倚暴露怀疑偏倚,

★信息偏倚的控制:

盲法收集客观指标的资料制定明确的判断结果或暴露因素的方法培训研究人员,统一研究方法,反复测量的方法

混杂偏倚或称混杂(confounding),是指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由于一个或多个潜在的混杂因素(confounding factor)的影响,掩盖或夸大了研究因素与疾病(或事件)之间的联系,从而使两者之间的真正联系被错误地估计。

★混杂偏倚的控制:限制匹配随机化

七.预后研究

★影响疾病预后的因素:疾病本身的特点,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患者本身情况,依从性,医疗条件按,社会家庭因素

预后研究的最佳研究方案是队列研究,包括回顾性队列研究和前瞻性队列研究。

疾病预后评定研究包括描述疾病的治愈率、病死率、缓解率、复发率、致残率、生存率等,其基本设计方案是纵向的描述性研究

队列研究设计应用于预后研究的优缺点

优点:

可以追踪一个或多个队列在观察多种类型疾病转归

可同时论证多因多果的联系记录客观,论证力强

缺点:随访时间很长要对没一个研究对象全程随访失访的问题

疾病预后研究设计应注意事项

1.队列研究的起始点亦即零点时间

2.研究对象的来源与分组

3.随访与失访

生存率:常用于评价长病程致死性疾病的预后,如评价肿瘤的预后常用 5 年生存率。

生存分析又称时间效应分析。

生存分析的基本概念:

(一)失效事件

(二)截尾值符号“+”表示

(三)生存时间符号" t"表示

(四)生存率符号" nP0 "表示

生存分析单因素分析常用的方法有:

直接法间接法——寿命表法 Kaplan - Meier 法

直接法:临床上评价癌症的治疗效果常用 5 年生存率,其意义为“癌症患者经治疗后,能存活 5 年的概率”。

间接法进行生存分析,首先要对病例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随访观察要以某一规定的起始点开始,如发病日期、确诊日期、治疗开始 (或手术) 日期,每一对象随访观察的起始点务必相同。随访观察的终止目标和终止日期也务必要有统一规定,如随访观察到某月末或某年末截止,以死亡时间为终点。

实际操作时随访结果可能有四种情况:

(1)死于或复发于本病; (2)死于其他疾病;

(3)观察到规定截止时间尚存活 (未复发); (4)失访。

预后研究中的常见偏倚:失访偏倚零时刻不当的偏倚

★预后研究中偏移的控制:

随机化限制匹配分层标准化多因素分析法( COX回归:比例风险模型)

★疾病预后研究的评价原则:

1.被研究的对象是否都处于疾病的早期或处于疾病的同一阶段;

2.研究对象的来源是否作了详细说明;

3.是否访问了全部纳入的病例;

4.是否采用了客观的预后指标;

5.判断结局是否采用了盲法;

6.是否校正过影响预后的其他因素。

关于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是一种用于分析暴露和疾病(或临床事件)之间因果关系的分析性研究设计方案。

它选择具有所研究疾病(或临床事件)的一组病人组成病例组与一组无此病(或该临床事件)的对照组,调查他们过去的暴露情况然后比较两组的暴露比或暴露水平的差异,以研究该疾病(或该临床事件)与暴露的关系。

如果病例组的暴露比或暴露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则认为该暴露因素与疾病或临床事件有关联。

病例对照研究有下列特点:

1.病例组与对照组是已经自然形成的,并非研究者能主观控制的;

2.是回顾性研究

3.从因果关系的角度看,是由果推因的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是:

⑴所需样本数量较小,适用于少见疾病的病因和危险因素的研究;

⑵由于调查暴露情况采用回顾的方式,故适用于长潜伏期疾病的研究;

⑶允许同时调查许多因素与研究疾病的联系,并可以使用病史记录作为资料来源;

⑷本设计方案省人、省时、省钱,科研周期短,容易出成果。

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方案的缺点:

⑴选择合理对照相当困难,由研究者自己选择对照,容易产生回忆偏倚,尤其是设计不规范时更易发生,因而影响研究结果的正确性;

⑵论证强度不及队列研究与实验性研究;

⑶不能计算发病率,只能估计相对危险度(优势比)。

关于队列研究:

队列研究将一群研究对象按是否暴露于某因素分成暴露组与非暴露组(对照组),然后随访一定时间,比较两组对象所研究疾病(或临床事件)的发生率(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以研究暴疾病(或临床事件)与暴露之间的关系。

队列研究的特点是:

1.研究对象按暴露与否分组,其暴露与否在客观上已经存在,研究者是不能控制的,

2.从逻辑关系上看,是由因找果的研究

3.研究需要一段纵向随访期,其本质上是前瞻性或纵向研究

4.可以直接计算两组的疾病或(临床事件)发生率(如发病率、死亡率和相对危险度),

队列研究可以按研究时间不同分为:

⑴前瞻性队列研究,系从“现在”开始收集资料,随访到“将来”某一时点是清点结果并下结论;⑵回顾性(或历史性)队列研究,系过去形成队列,随访到现在清点结果并下结论。

⑶双向性队列研究,也称之这混和型队列研究,

队列研究在病因和预后研究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队列研究设计的优点:

1.结果论证强度高,可靠性强。必须注意,研究对象对暴露因素的接触与否是自然形成的,而不是由研究者控制的(此点是与实验性研究的重要区别!);

2.前瞻性随访也不易有回忆偏倚;

3.可研究暴露因素与多个结局(疾病或临床事件)的关系;

队列研究设计的缺点:

⑴对发病率很低的疾病,需要很大的样本,因此费时、费人、费钱,不适于对少见疾病的研究;

⑵由于其分组是自然形成的,暴露组与非暴露组成员在诸多方面不尽相同,因而与实验性研究相比,容易产生偏倚进而影响结果的正确性

⑶样本量大,观察时间长,难免失访,失访率超过10%,就有可能影响研究结果;

传染病学重点知识点

传染病学重点知识点 一. 感染过程的表现: 1.清除病原体: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2.隐性感染(covert infection):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大多数病原体感染都以隐性感染为主。结局:大多数获特异性免疫,病原体被清除;少数人转变为无症状携带者,病原体持续存在于体内。 3.显性感染(overt infection):又称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而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结局:病原体被清除,感染者获较为稳固的免疫力;免疫力不牢固,再受感染而发病;小部分成为慢性病原携带者。 4.病原携带状态(carrier state):无明显临床症状而携带病原体。 按病原体种类分:带病毒者,带菌者,带虫者 按发生和持续时间长短分:潜伏期携带者,恢复期携带者,慢性携带者 按携带持续时间分:急性携带者(<3months),慢性携带者(>3months) 5.潜伏性感染(latent infection)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于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时,病原体便可以长期潜伏起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则可引起显性感染。在此期间,病原体一般不排出体外(系非感染源,不同于病原携带状态)。注意:1)隐性感染最常见,病原携带状态次之,显性感染所占比重最低 2)上述五种表现形式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变。 二. 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1.传染源(source of infection):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1)患者(2)隐性感染者(3)病原携带者(4)受感染的动物 2.传播途径(route of transmission):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 (1)呼吸道传播(2) 消化道传播(3)接触传播(4)虫媒传播(5)血液、体液传播 3.人群易感性: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susceptible person),他们对病原体都具有易感性(susceptibility)。当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的比例达到一定水平,若又有传染源和合适的传播途径时,则很容易发生该传染病流行。 传染病的周期性(periodicity):某些病后免疫力很巩固的传染病,经过一次流行之后,需待几年当易感者比例再次上升到一定水平时,才会发生另一次流行的现象。 三.传染病的治疗 (一).治疗原则:坚持综合治疗的原则即治疗、护理、隔离与消毒并重,一般治疗、对症治疗与病原治疗并重的原则 (二). 治疗方法:1.一般治疗及支持治疗2.病原治疗3.对症治疗4.康复治疗5.中医中药治疗 四. 我国法定传染病包括几类几种?按甲类传染病预防,管理的包括哪几种? 法定传染病分为3类38种(甲类2种、乙类25种、丙类11种)。 甲类 (1.鼠疫、2.霍乱)强制管理的传染病,城镇要求发现后2h内,农村不超过6h上报。 乙类 (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4.艾滋病、5.病毒性肝炎、6.脊髓灰质炎、7.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8.麻疹、9.流行性出血热、10.狂犬病、11.流行性乙型脑炎、12.登革热、13.炭疽、14.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15.肺结核、16.伤寒和副伤寒、17.流行性脑脊髓膜炎、18.百日咳、19.白喉、20.新生儿破伤风、21.猩红热、22.布鲁氏菌病、23.淋病、24.梅毒、25.钩端螺旋体病、26.血吸虫病、27.疟疾 ) 为严格管理的传染病,城镇要求发现后6h内,农村不超过12h上报,其中,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丙类(28.流行性感冒、29.流行性腮腺炎、30.风疹、31.急性出血性结膜炎、32.麻风病、33.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34.黑热病、35.包虫病、36.丝虫病,37.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38.手足口病)为监测管理传染病。

临床流行病学整理

一、临床流行病学概述 1、现代流行病学的定义: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动态分布及影响因素,藉以探索病因和流行规律,拟定并评价防治疾病、增进健康的对策和措施的科学。 2、选择性偏倚:同一种病,有的医生观察的重病人多,而有的医生观察的轻病人多,所得的结论必然存在矛盾。 测量偏倚:对同一种病,有的医生观察得仔细,测量得精密;而有的医生观察粗糙、测量误差大,则所得的诊断和疗效结果也必然不同。 3、临床流行病学定义:以医院病例为基础,以人群中的病例为对象; 运用临床与流行病学结合的方法;探讨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预后及其防治规律,研究临床科研的设计、测量和评价的临床基础科学。 4、研究内容:1、诊断试验评价;2、治疗评价试验;3、病因学研究;4、预后研究; 5、临床决策分析 5、现况研究: 设计:横断面调查;三间(地区、时间、人群)分布 指标:患病率、比值比OR 科学性:提出病因假说、检出高危人群 问题:1)研究对象的代表性问题(抽样、选择偏性) 2)不能分析因果时序关系 a.发病率:表示一定时期内,某一定人群中新发生某病的频率。 发病率=某年内新发生某病例数 同期内平均人口数 患病率(现患率):指某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的病例数(新、旧病例,但不含死亡、痊愈者)所占的比例。 患病率=某期间一定人群中现患某病的例数 同期内平均人口数(被观察人数) 注:横断面现况调查:患病率;前瞻性队列研究:发病率。 b.死亡率:是测量人群死亡危险的最常用指标。 死亡率=某时期内因某病死亡人数 同期内平均人口数 病死率:指某病患者中因该病而死亡的比例 病死率=某一定期间内因某病死亡人数 同期内患有该病的例数 6、队列研究:是在“自然状态”下,根据某暴露因素的有无将选定的研究对象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随访观察两组疾病及预后结局,以验证暴露因素与研究疾病之间有无因果联系的观察分析方法。 == a.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 RR)=暴露人群组某病发病或死亡率 非暴露人群组某病发病或死亡率 RR>1 存在正的关联RR<1 存在负的关联RR=1 无关联 b.特异危险度或归因危险度(attributable risk ,AR) 是指暴露组的发病(死亡)率I1与非暴露组的发病(死亡)率I0之差。表示暴露者中完全由某暴露因素所致的发病率或死亡率。 AR = I1 - I0 = I0(RR-1) 7、病例对照研究:选择一组能代表所研究疾病特征的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选择一组未患该病但与病例组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组;用同样的方法调查两组对象过去有无暴露于某种(些)可疑病因的历史及其暴露的程度;通过分析比较两组对象的暴露史的差别有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藉以推断暴露因素作为病因的可能性。 a.病例组与对照组间的配比:1、组间配比:两组例数可不等,但有关配比因素在两组间的频数

临床流行病学总结完整版

临床流行病学总结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流行病学定义 1、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已经由研究传染病扩展到非传染病;又从“疾病”扩展、延伸到“健康”以及与健康有关的卫生事件(public health events);研究的内容既包括了描述疾病的人群“分布”、探索疾病的“流行因素(决定因素risk factors,determinants),还包括研究、提出、评价预防与控制疾病,促进健康的对策与措施。 2、临床流行病学(clinical epidemiology):是将现代流行病学及生物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融入临床医学领域,研究患病群体的疾病自然史(natural history of disease ),通过周密设计(design)、准确的测量(measurement),对临床的诊断(diagnosis)方法、治疗效果(therapeutic efficacy)及预后(prognosis)进行综合评价(evaluation)的一门学科。英文解释:Clinical Epidemiology:The application of the logical and quantitative concepts and methods of epidemiology to problems (diagnostic, prognostic, therapeutic, and preventive) encountered in the clinical delivery of care to individual patients. The population aspect of epidemiology is present because these individual patients are members of conceptual populations. "A basic science for clinical medicine". 3、临床流行病学的目的是建立和发展能够减少系统误差(systematic error)和随机误差(random error)造成误导的临床观察方法,从而得出符合真实情况的结论。 4、最初,临床流行病学强调在临床研究进行严格的设计、测量与评价(design,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on clinical research, DME)。 5、在20世纪90年代初,INCLEN(国际临床流行病学网络)进入了总体计划的第二期项目,提出其宗旨为:“在最可靠的临床依据和有效使用卫生资源的基础上,促进临床医学实践,从而改善人民健康。为达此目的,本工作网内各国临床医师、统计师及社会学家须共同奋斗,以建立和维持科学研究和医学教育最佳的和可靠水平的能力。” 第二节、流行病学特性 一、流行病学特点:研究的手段是采用流行病学和生物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的对象是临床的病人;研究的任务是解决临床上的各种医学问题。 二、流行病学研究内容: 1、疾病诊断(Diagnosis of Disease) 2、疗效评价(Evaluation of Therapeutic Efficiency) 3、探讨病因(Causal Inference) 4、临床决策分析(Clinical Decision Making and Evaluation) 5、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 EMB)循证医学提供给病人的医疗是建立在目前所能提供的医学证据的基础上,要求临床医生运用新的技术方法,包括进行有效的文献检索、运用评价临床文献的正规方法,以获得最真实可靠的信息,然后依据这些证据,对病人的诊断和治疗做出决策,对疾病的预后进行判断。 6、卫生经济学评价(Health economics evaluation)卫生经济学评价可以应用于预防保健领域,选择最为经济的预防保健措施或者最需要实施预防保健措施的人群,从而使用相同的资源获得最大的收益。从产出衡量的角度,卫生经济学评价分为如下三大类:①成本效果分析(cost effectiveness analysis)②成本效益分析(cost benefit analysis)③成本效用分析(cost utility analysis) 7、其它方面(The Others )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内容还包括可影响临床观察结果的偏倚(bias)、机遇(chance)等干扰因素以及临床不一致性(clinical disagreement)和临床依从性(clinical compliance)等。 第三节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Study Methods of Clinical Epidemiology) 一、原则(Principle) 1、临床流行病学的宗旨就是面对临床医学实践中的复杂情况,应用流行病学和生物统计学(bio-statistics)的原理和方法学,提供可靠的科学方法,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建立临床科研设计、测量与评价的临床科研方法学,应用于复杂的临床医

流行病学考试重点

流行病学 1.发病指标:①发病率(incidence rate)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 率,常用来描述疾病的分布,探讨发病因素,提出病因假设和评价防制措施效果;②罹患率(attack rate)与发病率同样是测量新发病例的频率指标,一般用于衡量小范围、短时间的发病频率,观察时间以月、周、日或一个流行期为时间单位,多用于描述食物中毒、职业中毒及传染病的暴发流行;③患病率(prevalence rate)亦称现患率或流行率,指在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所占的比例。患病率=发病率*病程; ④感染率(infection rate)指在受检查的人群中某病现有感染人数所占比率,通常用百 分率表示;⑤续发率(secondary attack rate,SAR)也称二代发病率,指在一定观察期内某种传染病在家庭易感接触者中二代病例的百分率。自原发病例出现后,在该病最短至最长潜伏期之间发生的病例称为续发病例,即二代病例。继发率=易感接触者中的续发病例数/易感接触者总数*100%。计算续发率要掌握的资料有:原发病的发病时间、接触者中易感者人数、观察期内的二代病例数。 2.患病率与发病率区别:①患病率的分子为特定时间内所调查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的总和, 而发病率分子为异性时期内暴露人群中某病的新发病例数;②患病率是横断面调查获得的疾病频率是衡量疾病的存在或流行情况的静态指标,而发病率是由发病报告或队列研究获得的疾病频率,是衡量疾病发生情况的动态指标。 3.死亡指标:①死亡率(mortality rate)是指某人群在一定时期内死于所有原因的人数 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是测量人群死亡危险最常用的指标,其分子为死亡人数,分母为该人群年平均人口数。死于所有原因的死亡率是一种未经过调整的死亡率,所以通常被称为粗死亡率(crude death rate),是衡量人群因病伤死亡危险大小的指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卫生水平的综合反映。按疾病的种类、年龄、性别、职业、种族等分类计算的死亡率称为死亡专率(specific death rate),常用于探讨疾病的病因和评价防制措施。②病死率(fatality rate)表示一定期间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而死亡的比例。通常用于病程较短的急性病。③生存率(survival rate)指患某种疾病的人(或接受某种治疗措施的病人)经n年的随访,到随访结束时仍存活的病例数占观察病例总数的比例。④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PYLL)是指某病某年龄组人群死亡者的期望寿命与实际死亡年龄之差的总和,即死亡造成的寿命损失。PYLL是测量人群疾病负担常用的指标,也是评价人群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用途:(1)可以反映各种死因对人群寿命的危害程度;(2)有助于确定该地区(县)的重点疾病并为制定合适该地区(县)的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3)可用于评价疾病防制措施效果;(4)对不同疾病连续多年计算潜在减寿年数,可以了解疾病发展趋势。⑤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DALY)是指从发病到死亡所损失的全部健康寿命年,包括因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years of life lost,YLL)和疾病所致伤残引起的健康寿命损失年(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YLD)。用途:(1)有助于宏观上认识疾病和控制疾病;(2)有助于确定危害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以及相应疾病的高危人群和高发地区,为正确制定防治对策与措施提供重要信息和依据;(3)用于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4.疾病流行强度:指某病在一定时期内,某地区某人群中发病率的变化及其病例期间的联 系程度。描述常用术语有:①散发(sporadic)是指某病在某地区人群中呈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病例在人群散在发生或零星出现,病例之间无明显联系。②流行(epidemic)指某地区、某病在某时间的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该病的散发发病率水平。③暴发(outbreak)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的人群中,短时间内突然发生许多临床症状相似的病人。④大流行:即疾病蔓延迅速,涉及地域广,往往在比较短的期间内越过省界、

流行病学复习要点

(绪论) 1、流行病学的定义: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如何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2、流行病学按研究设计类型分类,可分为: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试验性研究;理论性研究。 3、流行病学认识疾病的途径是:从群体水平认识疾病。 (病因与疾病的分布) 1、病因:与疾病发生和流行有关因素的总和。一般认为,那些能使人群的发病概率升高的一切因素都是病因。 2、疾病发生的三要素(病因三要素):致病因子、宿主、环境。 3、共变法的理论基础是:因果效应的剂量反应关系。例如:甲肝的发病率与生食毛蚶的量有相同的变化趋势。 4、流行病学探索病因的一般程序是:从统计学关联(相关)到因果关联。(相关不等于因果,因果也不一定相关)。 5、衡量疾病危险度的指标是:发病率。 发病率=某时期内某人群中某病新发病例/ 同期暴露人口× K 一般为1年内某人群中发生某病新病例的频率. 6、较短时间内疾病流行强度的指标是:罹患率。 罹患率=观察期内某人群中某病新发病例数/ 同期暴露人口× K 7、适用于病程较长的慢性病的流行病学研究的指标是:患病率(又称现患率)。患病率=某时间内某人群中某病现(新+旧)患病例数/ 同期平均人口× K 8、续发率又称“二代发病率”。 续发率=接触者中二代病例数/ 接触原发病例的易感者人数× K 9、满足患病率=发病率×病程的条件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发病率和病程都相当稳定。 10、疾病的三间分布包括:人群、地区、时间分布。 人群分布(年龄、性别、职业、种族、家庭)、地区分布(国家间、国内、城乡、局部地区)、时间分布(流行、爆发、季节性、周期性、长期变异) 11、横断面分析(属描述性研究)是指:对同一时期不同年龄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分析。 12、易感人口增加,导致麻疹流行:宿主因素发生变化,宿主比重增加。 13、流感病毒发生变异引起流感流行:环境因素不变,病因比重增加。 14、夏季气温高、雨量多、蚊媒密度增加,引起乙脑流行: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导致病因比重加重。 15、战争年代因饥荒、贫穷、流离失所、生活条件恶劣,引起传染病流行: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导致宿主比重加重。 16、自然疫源性疾病:一些疾病的病原体不依靠人,而是依靠自然界的野生动物绵延繁殖,人只在偶然的情况下才感染该疾病。如: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森林脑炎、狂犬病、鼠疫、莱姆病等。 (描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1、对病因不明疾病,描述性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寻找病因线索。主要用途是:提出病因假说。 2、进行爆发调查时的首要工作是:核实诊断。 3、某病的流行曲线只有一个高峰,所有病例都集中在该病的常见潜伏期内,据

临床流行病学考试试题及答案大全(一)

临床流行病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1.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是() A、动物模型 B、病原体,如细菌、病毒 C、病人群体 D、社区人群 E、单个具体病人 2.临床流行病学和临床医学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 A、是相互独立的两门学科 B、只和一些临床学科有关系 C、临床流行病学是临床医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D、是一门临床医学的基础学科 E、是预防医学的一个分支 3.有关临床流行病学的不正确说法是() A、是临床医学研究方法学 B、是专门研究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学科 C、不是流行病学的一个分支 D、是一门临床科研设计和评价的方法学 E、是实践循证医学的基础 4.临床流行病学的主要特色不包括() A、临床流行病学必须是以临床医学为主体的多学科合作 B、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是病人及其群体 C、临床流行病学力求研究结果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D、临床流行病学的定位在临床医学 E、研究特定人群中的健康相关状况或疾病事件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同时要应用这种研究的结果去解决健康问题 5.临床研究的质量评价主要围绕()进行。(多选) A、研究的真实性 B、临床的重要性 C、研究成果的实用性 D、研究课题的新颖性 E、研究课题的创新性 1.进行临床疗效考核试验设计时,下列哪一条是错的?() A. 设立对照 B.随机分组 C.要有明确的疗效判断标准 D.要使调查者和被调查者明确受试因素 E.要有足够的样本数 2.随机抽样的主要目的是() A.减少样本量 B.消除抽样误差

C.避免研究者主观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D.避免研究对象主观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E. 提高样本的代表性 3.关于分层随机分组正确的是() A.根据研究对象中某些可能产生混杂作用的特征作为分层因素 B.根据研究对象进入研究的时间先后进行分层 C.根据可能影响研究者判定临床结局的因素作为分层因素 D.只能设置一个分层因素 E. 分层后,同一层的对象全部进入同一个组别 4.关于对照的处理方式,下述正确的是() A.空白对照等于不设对照 B.空白对照能有效避免医德问题 C.安慰剂对照的效果与空白对照相同 D.安慰剂对照能有效避免医德问题 E. 有效对照是最常用的对照方式 5.在临床试验研究对象分组时,常用的随机化方法有: A.简单随机法 B.分层随机法 C.区组随机法 D.系统随机法 E.非随机化分配 6.采用随机化分配的主要优点是 A.保证了研究对象的代表性 B.保证试验组与对照组人数相等 C.提高了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可比性 D.可以避免来自被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干扰 E.为盲法评价打下基础 1.关于样本含量的描述,错误的说法是() A、临床研究中,应选择最适的样本含量 B、样本含量越大越好 C、纳入全部病例进行研究,可以取得完整、无一遗漏结果,但可能出现系统误差 D、以全体病例作为研究对象,不存在抽样误差 E、在估计样本含量的基础上,还要审视它对总体的代表性 2.导致检出症候偏倚的原因不可能是() A、同一症侯可为不同的疾病所致 B、不同疾病也会有相同的症侯重叠出现 C、症侯轻微或处于潜伏期的患者,不一定到医院就诊 D、从医院内选择的研究对象 E、以普查、筛查或疾病监测所发现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

临床流行病学-山东大学课程中心

课程名称预防医学本次授课内容流行病学概述教学日期2011.5.8 授课教师姓名姜宝法职称教授授课对象07级临八1、2班授课时数 2 教材名称及版本《临床流行病学》第二版授课方式(√讲课实验实习设计) 本单元或章节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熟悉、了解、自学) 掌握流行病学的定义、学科特征。 熟悉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及其主要应用领域。 了解流行病学发展简史以及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授课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流行病学定义和地位0.5学时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0.5学时 流行病学研究范围和用途0.5学时 流行病学进展0.5学时 重点、难点及对学生的要求 重点:流行病学定义 难点: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主要外语词汇 epidemiology descriptive epidemiology cross-sectional study screening ecological study analytical study experimental epidemiology Theoretical epidemiology 辅助教学情况(√多媒体课件、√板书、绘图、标本、示教等) 复习思考题 1. 试述流行病学学科特点 2. 简述流行病学的主要应用领域 参考教材(资料) 李立明主编《流行病学》第六版2007 王滨有主编:预防专业必修课考试辅导教材《流行病学》2008

课程名称预防医学本次授课内容疾病分布教学日期2011.5.9 授课教师姓名姜宝法职称教授授课对象07级临八1、2班授课时数 2 教材名称及版本《临床流行病学》第二版授课方式(√讲课实验实习设计) 本单元或章节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熟悉、了解、自学) 掌握研究疾病分布的意义:主要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的概念及用途;散发、暴发、流行的概念;疾病人群、时间、地区分布的描述。 熟悉率、比、比例的概念和主要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的计算;出生队列分析及移民流行病学概念。了解我国人群主要的健康问题及全球疾病负担及危险因素。 授课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疾病与健康0.5学时 疾病分布的测量指标、分布形式、流行强度 1 学时 我国人群主要的健康问题及全球疾病负担及危险因素0.5学时 重点、难点及对学生的要求 重点:疾病分布的测量指标、分布形式、流行强度 难点:出生队列分析及移民流行病学的概念 主要外语词汇 distribution of disease;incidence rate;morbidity;attack rate;mortality rate;fatality rate;secondary attack rate;infection rate;survival rate;rapid fluctuation;seasonality;periodicity;secular change;endemic disease;sporadic;epidemic;outbreak 辅助教学情况(√多媒体课件、√板书、绘图、标本、示教等) 复习思考题 1、发病率、患病率、病死率有何不同? 2、出生队列分析技术有何作用? 3、简述疾病的分布形式。 参考教材(资料) 李立明主编《流行病学》第六版2007 王滨有主编:预防专业必修课考试辅导教材《流行病学》2008

流行病学笔记521

流行病学(Epiolemiology)是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制定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简述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及其任务与用途 研究范围: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任务分为三个阶段:揭示现象、找出原因和提供措施。 用途:研究人群健康、疾病消长以及疾病特征变化的规律。对社区和人群健康做出诊断。用于卫生决策和评价。疾病预防。疾病诊断、治疗与预防方法或措施的效果评价 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群体特征、社会医学的特征、以分布为起点的特征、对比的特征、多病因论、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流行病学认识疾病的途径是:从群体水平认识疾病。。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描述性研究(病案报告、横断面调查、生态学研究)、分析性研究(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试验性研究(现场试验、临床试验、社区试验)、理论性研究。 生态学研究:比较不同人群中某疾病或健康状态,他们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别,以了解某疾病或健康状态在不同人群中分布有无异同点,从而探索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找出值得进一步深入分析的线索。 预调查:为评价开展大规模研究设计的可行性,预先在一小范围内用所设计的方法和步骤进行试验的一种调查研究。 率、比、构成比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率(rate)比(ratio) 构成比(proportion) 测量一个时间范围内某事件发生的频率或强度比较两个独立事件大小 的指标(A/B) 说明某特定事件在总事件数中 所占的比重(A/A+B) 有时间单位无时间单位无时间单位 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不能从单次观察中获得横断面观察结果,一次观 察既可获得 横断面观察结果,一次观察既可 获得 不同地区或人群的构成比能相互比较吗? 构成比不能说明某件事件的频率,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的构成比不能当率使用,构成比不能相互比较。 给出数据,计算发病率,罹患率,患病率,死亡率,病死率 1)发病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年、季、月),特定人群中发生某病新病例的频率或强度。发病率=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同时期暴露人口数*K。 2)罹患率与发病率同样是测量新发病例的频率指标。罹患率=观察期间某病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K。罹患率用于衡量小范围、短时间新发病例的频率。其优点是可以根据暴露程度精确地测量发病几率。 3)患病率也称现患率、流行率,指在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患病率=特定时期某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同期暴露观察人口数*K。 4)死亡率:指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死于所有原因的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是测量人 群死亡危险最常用的指标。死亡率=某人群某年总死亡人数/该人群同年平均人口数*K 5)病死率:表示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而死亡的比例。病死率与死亡率不同,病死率并非真正的率,只是一个比值。病死率=一定时间内因某病死亡人数/同期确诊 的某病病例数*100%。 累积发病率(cumulative incidence, CI):指某一固定人群在一时期内某病新发生例数 与观察开始时总人数之比。观察时间越长,则病例发生越多,所以CI表示发病率的累积影响。适用于样本量大,人口稳定,比较整齐的资料。N年某病累积发病率=n年内的新发病例数/观察开始时的人口数*k。 发病密度的概念和什么情况下使用。 发病密度(incidence density,ID):当观察的人口不稳定时,观察对象进入研究的时间先后不一,以及各种原因造成失访,每个观察对象随访的时间不同,用总人数为单位计算率是不合理的。此时用人时为单位计算发病率,称为发病密度。人时,是以观察人数乘以观察时间,时间单位可以用年、月、日等,最常用的是年。发病密度=某人群观察期内的发病例数/观察期内的观察对象人时数*K. 某病的患病率增高:病程延长、寿命延长、新病例增加、病例迁入、健康者迁出、易感者迁入、诊断 水平提高、报告率提高。患病率减低:病程缩短、病死率增高、新病例减少、健康者迁入、病例迁出、治愈率提高。 患病率的意义和用途是什么? 患病率对于病程短的疾病价值不大,而对于病程长的一些慢性病的流行状况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可反映某地区人群对某疾病的疾病负担程度。可依据患病率来合理的的规划卫生设施、人力物力及卫生资源,研究疾病流行因素及监测慢性病的控制效果等。 发病率与患病率的主要区别及联系 ,特定人群中发生某病新病例的频率或强度。发 病率=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同时期暴露人口数*K。患病率也称现患率、流行率,指在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患病率=特定时期某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同期暴露观察人口数*K。 2)发病率与患病率的主要区别:患病率的分子为特定时间所调查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 而不管这些病例的发病时间;发病率的分子为一定时期暴露人群中新发生的病例数。患病率是由横断面调查获得的疾病频率,衡量疾病的存在或流行情况,是一种静态指标;发病率是由发病报告或队列研究获得的疾病频率,衡量疾病的出现,为动态指标。患病率反映人群对疾病的负担程度,一次调查既可获得,不能反映出影响疾病因素的波动,多用于慢性病。发病率需要至少两次调查才能获得,描述影响疾病因素的波动 3)发病率与患病率的联系:当某地某病的发病率和病程在相当长的期间内保持稳定时,则患病率、发病率和病程三者之间存在下述关系:患病率=发病率*病程。 感染率、续发率。

传染病学总结重点笔记复习资料

概述: 传染病(Communicable diseases )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造成流行的疾病。 感染性疾病(infectious diseases )是指由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疾病,包 括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 传染病学是一门研究各种传染病在人体中发生、发展、传播、诊断、治疗 和预防规律的学科。 感染与免疫 一.感染(infection )是病原体与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机会性感染(opportunistic infection )当某些因素导致宿主的免疫功 能受损或机械损伤使寄生物离开固有的寄生位置而到达不习惯的寄生部位,平衡不复存在而引起宿主的损害则产生机会性感染。 首发感染(primary infection )人体初次被某种病原体感染。 重复感染(reinfection )人体在被某种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再次被同一种病原体感染。 混合感染(coinfection )人体同时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体感染。 重叠感染(superinfection )人体于某种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再被别的病原体感染。 继发性感染(sec on daryi nfection )在重叠感染中,发生于原发感染后的 其他病原体感染。 二.感染过程的表现: 1. 病原体被清除: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2. 隐性感染(covert infection ):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 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大多数病原体感染都以隐性感染为主。结局:大多数获特异性免疫,病原体被清除;少数人转变为无症状携带者,病原体持续存在于体内。 3. 显性感染(overt infection ):又称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诱导机体

临床流行病学名词解释

1.临床流行病学:clinical epidemiology ,CE,是一门研究临床医学的方法(methodology),即在临床医学 领域中,引入现代流行病学和生物统计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去发现和解决临床问题。 2.发病率 ( incidence rate)是指一定期间内某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是用来衡量某时期一定人 群发生某种疾病的危险性大小的指标。=一定时期内某人群某病新病例数/同时期暴露人口数×k 3.患病率prevalence rate:又称现患率或流行率;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现患某病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 是用来衡量某一时点或时期人群中某种疾病存在多少的指标。 公式:患病率 = 某时点 ( 期) 内某病新旧病例数/同期平均人口数× K 4.罹患率 ( attack rate):性质上与发病率相近。指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疾病的发生频率,观察时间以 日、周、旬、月为单位。 5.死亡率( mortality rate, death rate )指某人群在一定时期内死于某病(或死于所有原因)的频率。它是 测量人群死亡危险最常用的指标。公式:死亡率 = 某人群某年总死亡人数/该人群同年平均人口总数× K 6.病死率 ( fatality rate)指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患某种疾病的人群中因该病而死亡的频率,常用 百分率来表示。公式:病死率= 一定时间内因某病死亡人数/ 同期确诊该病的病例数×100%。 7.现况调查:在某一特定时间(时点或短时间)内,以个体为单位对特定人群的某些特征以及疾病或健康状态 的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并对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及预先骨干特征的关系加以描述。 8.Cross sectional study横断面研究:由于现况调查所获得的资料是在某一时点或在某一个短时间内收集的, 客观地反映了当时的疾病或健康状态分布情况以及人们的某些特征与疾病之间的关联,就像时间上的一个横断面,故称横断面研究或横断面调查,又由于主要使用患病率指标,所以又称为患病率调查prevalence study 或现患调查 9.现况调查分为:普查(census);抽样调查(sampling survey) 10.Sampling survey:即抽样调查,指从人群中抽出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人(即统计学上的样本人群)进行调查, 根据这部分人的调查结果来估计整个人群某病的患病率或某些特征的情况,是一种从局部推断总体的研究方法。 11.偏倚bias:从研究设计、实施、到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各个环节中产生的系统误差,以及结果解释、推论中的 片面性,导致研究结果与真实值之间出现倾向性的差异,从而错误地描述暴露与疾病之间的联系,称之为偏倚。 12.现况调查和生态学研究区别:1)观察与分析单位不同:现况调查针对个体,生态学研究针对群体。2)提供 病因线索价值的不同:生态学研究可以为病因研究提供粗线条线索;现况研究提供的病因学假设优于生态学研究 13.病例对照研究case control study:基本原理是以确诊的患有某种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组,以不患该病 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组,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过去暴露于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情况,测量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各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若两组差别有意义,则可认为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统计学上的关联。 14.暴露exposure凡是接触过某种因素或具备某种特征或处于某种状态,都可以称为暴露 15.危险因素risk factor:泛指能引起某特定不良结局outcome,或使其发生的概率增加的因子,包括个人行 为、生活方式、环境和遗传等多方面的因素。 16.匹配:matching又称为配比,要求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达到一致。即除研究因素外,其他因素尽 可能相似。可分为成组匹配与个体匹配 17.Nature experiment:即自然实验,队列研究是基于观察人群自然暴露于可疑病因因素后,机体和疾病变化的 规律的研究。其本质是观察性研究,不是试验性研究。 18.队列研究cohort study(原理):根据研究对象是否暴露于某研究因素或其不同水平将研究对象分成暴露组 (E)与非暴露组(ē)随访一定时间,比较两组之间所研究结局(outcome)发生率的差异,以分析暴露因素与研究结局之间的关系 19.队列cohort:有共同经历或有共同暴露特征的一群人。分为固定~和动态~

流行病学重点总结

《流行病学》期末考试总复习 第一章绪论 1、流行病学:研究疾病与健康状态在人群中得分布及影响因素,借以制订与评价预防、控制与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得策略与措施得科学。 2、流行病定义得内涵: ①、研究对象:人群 ②、研究内容:疾病(包括伤害)与健康状态 ③、重点:研究疾病与健康状态得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④、目得:为控制与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提供科学得决策依据。 3、根据就是否由研究者控制研究得条件,或者说就是否有人为得干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观察性研究或观察流行病学与实验性研究或实验流行病学。 4、流行病学研究得重要观点:

①群体得观点;②比较得观点;③概率论得观点;④社会医学得观点;⑤多病因论得观点。 第二章 疾病得分布 率与比得概念:率表示发生得频率或强度,可以取任何值,反应动态过程得一个参数。 比就是一个值。 构成比就是指事物各部分所占比重,一般使用圆饼图,取值在0~1之间。 如果把构成比当做率使用,将会得出错误得结论。 k ?= 数 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 率 %100?= 量(个体数之和) 同一事物内部的整体数数量(个体数) 某事物内部某一部分的构成比 发病指标 发病率:在一定期间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得频率。 k ?= 同期暴露人口数 生某病的新病例数 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发发病率 罹患率: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得发病率。观察时间月、周、日或一个流行期为时间单位。 k ?= 同期暴露人口数 观察期间某病新病例数 罹患率 患病率:指在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所占得比例。 k ?= 同期观察人口数 病新旧病例数 特定时间内某人群中某患病率 影响患病率升高与降低得因素: ?? ?期间患病率 时点患病率按观察时间

临床流行病学历年考题整理

临床流行病学历年考题整理什么错误,以及如何修正该错误 4、一个表格,里面有65例肝癌和名解:HBVRelative risk 感染(+、-),让你找出对应的例数,RCT 画表,计算塔方值、OR值,并说明有什么意义疾病爆发~~ 欢迎其他人补充上面的名解~~~ 抽样调查分值分布:患病率 名解:求异法6x2.5=15 选择:2X15=30 问答题:问答:1、什么是病因以及慢性疾病中病因的3x5=15 计算:判断标准4X10=40 合计、配比的概念、类型、作用2 100分~~ 流行病学试卷回忆发帖时间:20043、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和一般病例对照年11月15日23:34——akong(88研究的不同点) 名词解释:计算题:发病率、、AR、计算1、RRAR%PAR,、PAR% 三间分布以及各自的流行病学意义 随机对照实验、特异度Se、计算灵敏度2Sp 、约登指疾病的爆发漏诊率、数、如何提高灵敏度,误诊率, 偏倚阳性预测值,以及临床上如何提高阳性队列研究预测

值。 问答题:、给一个案例分析,让你分析会出现3. 1、临床科研研究原则?(不太确定了)是非题里面 有个怎么算检查的特异度灵敏度之类2、队列研究和实验性研究的研究方法的比较 一个表格,四个小题,让判断它的算法、给一个表格3是不是对的有问要用什么方法研究,对照选择另外有些RR啊,OR的原则,问暴露因素和腹泻的关系啊之类的 是非选择考了就忘记了、一个疾病怀疑为病因4A,要求设计 大题:一个研究方法! 1.队列研究和实验研究的原理和特点的以前流行病学的大题目是怎么样的发 联系和区别 18日22:48——7帖时间:2005年月 2.要研究喝咖啡和膀胱癌的关系nem(88) (1)性别,年龄,吸烟,咖啡的浓度,,30 记得最后一题是多分的大题吧一咖啡加糖否,这其中哪些因素你觉得应该问你是什么类型的,, 个研究需要配比处理选什么类型的 (2)需要对近期的饮咖啡情况进行调为什么查吗?让你设计好象是科研设计里考到的

临床流行病学复习重点汇总

临床流行病学复习重点汇总 临床流行病学复习重点考题汇总 名词解释 1. 临床流行病学 (clinical epidemiology)应用现代流行病学和生物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 : 从患病群体探讨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预后和临床决策的规律,通过严格的设计、定量的测量及客观的评价,为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2. 暴露因素:指接触过某种因素或具有某种特征或处于某种状态。这些因素、特征或状态称为暴露因素或研究变量。暴露因素可以是生物的、物理的、化学和机体的,是与疾病或某些医学现象发生有关的因素。 3. 真实性:也称效度或准确度,指测量值与实际值的符合程度,即测量值与真值的接近程度在试验的评价中,真实性是指待评价试验的测量结果与“金标准”测量结果的吻合程度。 4. 交互作用: 当两个或两个以上因子共同作用于某一事件时,其效应明显不等于该两个或两个以上因子单独作用时的和和/或积,称这些因子间存在交互作用。有时也称效应修饰。 5. RCT: 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是在病人中进行的,通过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结果而确定某项治疗或预防措施的效果与价值的一种前瞻性研究。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是选定患有某种疾病的病人,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病人施加某种预防或治疗的干预措施后,随访并观察一段时间,比较两组病人的发病结局,从而判断干预措施的预防或治疗效果。 6. Bias:即偏倚,是指在研究推理过程的任何阶段,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所获得的结果系统地偏离真实值。

7. 保护因素:影响人群发病率降低的内外环境因素称为保护因素。 8. 盲法: 为了避免试验的执行者与受试者甚至资料分析者一方或多方主观偏性的影响,使其不知道研究对象的分组情况,接受的是试验措施还是对照措施,这种试验方法称为盲法(blinding)。 9. 普查:是为了了解某病的患病率或健康状况,在特定时间内,对特定范围的人群中每一成员进行的调查或检查。特定时间应该很短,甚至是某一时点。一般为 1, 2 天、1, 2 周或 1, 2 个月,最长不宜超过 2, 3 个月。特定范围是指某一地区或具有某一特征的人群。 10. RR (relative risk) :即相对危险度,是表示暴露与疾病等生物学事件关联强度大小最重要的指标,又称作率比或危险比,是暴露组与非暴露组人群发病率或死亡率的比值,表明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性是对照组的若干倍。 11. 预后(prognosis) :是对疾病结局的概率预测,也就是指发病后疾病未来过程的一种预先估计。 12. Over matching:即匹配过头,把不必要的项目列入匹配,企图使病例与对照尽量一致,就可能徒然丢失信息,增加工作难度,结果反而降低了研究效率。 13. Double blind:即双盲,执行医疗措施的医护人员和受试者均不知道受试者的分组情况,接受的是试验措施还是对照措施。主要避免来自两方面的观察偏倚。 14. Nest case-control study: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又称套式病例对照研究,是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相结合的一种研究方法。研究开始时,首先选择一研究队列,收集暴露和疾病的有关资料,随访观察研究疾病的病例出现,并达到所设计的样本,将这些病例作为病例组,并在此队列用随机的方法选择非该病病人作为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探讨暴露与疾病的关系,这种病例对照研究称为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