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6、布置任务:搜集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资料。(课内进行,由教师提供相关的书籍或进行网络查找)

7、布置课后调查作业:了解本地区历史上发生的地表重大改变的情况。板书设计1.地表在变化地表发生变化的原因:人为力量、自然力量

16

教学内容六年级科学实验教案2 地震第一课时教知识与能力:能借助模拟实验感受地震的威力,初步推断地震的成因。学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古代的科学发明产生兴趣并对科学家产生敬佩之情。2、乐于学习和宣传避震知识。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用具3、愿意关注防震技术的最新成果。1、了解地震现象。2、初步了解人类研究地震取得的主要成果。1、了解地震现象。2、初步了解人类研究地震取得的主要成果。地震发生时的录像资料,筷子,白纸,侯风地动仪挂图、震前预兆的挂图或录像资料。批注摘要教学内容及步骤一、教学导入1、播放一段地震时的录像资料。2、提问:地震时有哪些现象?3、学生发表看法。4、过渡:让我们用实验的方法来感受一下吧。二、活动感受地震1、交待实验方法:让两个同学为一组,做两次模拟实验:一次是两个同学朝相反的方向拉一张纸,直到纸断裂;另一次是两个同学各拉筷子的一头,弯曲筷子直到折断。2、学生实验。3、推理分析:可以提出下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纸被什么方向的力量拉断?当纸断裂时,听到什么声音?手有什么感觉?筷子在什么情形下被折断了?当筷子折断时,听到什

么声音?手有什么感觉?能将实验和地震联系起来吗?纸和筷子相当于什么?听到的声音和感受到的震动能让你想到什么?4、学生阅读教材第37页的岩层运动示意图,让学生清楚的了解地震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岩层断裂时会释放巨大的能量。(回顾筷子在快要断裂前,两同学手的感受,及断裂后手的感受,帮助学生理解那就是一个能量的集聚和释放的过程。)5、组织学生阅读指南车信箱内容和观看有关地震的记录片:了解强烈的地震危害;进行面对灾难,团结一致的教育。6、阅读教材第38页和相关的图片资料:了解人们对地震的研究情况;了解地震前兆,加强自我防范2、地震板书设计

1、地震时的现象:17

教学内容六年级科学实验教案3、地震第二课时教知识与能力:能说出地震发生时自我保护的一些措施及理由。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乐于学习和宣传避震知识。目2、愿意关注防震技术的最新成果。标教学重点懂得地震时的自我保护方法。教学难点教学用具懂得地震时的自我保护方法。批注摘要教学内容及步骤一、教学导入1、讲述地震带给人类的灾难。2、过渡:地震来临时,我们应该怎样进行自我保护?二、活动地震时的自我保护1、学生阅读第39页的教材。

2、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说说图中的做法对不对及自己判断的理由。

3、然后组织全班性的交流:先说出某种做法是对还是错,然后阐述自己的理由。明确:跳窗逃生不对,跳下去会导致摔伤或摔死,且地震时震落的物体也容易导致人的伤亡。地震时,人躲在桌子底下的这一做法,不同情况下要区别对待。即要依据所处房屋的结构而定,如果是用砖瓦或茅草铺盖的一层房屋建筑,可以采用此法。如果是多层的房屋,房顶有预制板等重物,则应告知学生躲在桌边,比桌底下更安全些。因为建筑物天花板因强震倒塌时,会将桌、床等家具压毁,人如果躲在其中,后果不堪设想。如

果人以低姿势躲在家具旁,家具可以先承受倒塌物品的力道,让一旁的人取得生存空间。躲在小房间墙角及在户外迅速远离高压电线都是对的做法。1.避震演习:(1)组织演习活动。(2)提示学生注意演习时的安全。(3)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体验地震发生时该怎样做。(4)学生自由交流感受,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科学避震的认识。三、阅读建筑物与防震1、学生自由阅读教材。2、教师补充介绍:符合抗震要求的建筑物在经历地震时损失最小的实例,并说明其意义。2、地震板2、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方法:书3、地震的危害:设计

18

.

教学内容六年级科学实验教案3. 火山教知识与能力:1、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学2、懂得交流和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目3、继续训练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产生探究地球内部奥秘的欲望。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用具1、了解火山喷发现象。2、知道火山的种类等常识。3、认识火山喷发会给人类和自然环境带来灾难,但也可以被人类所利用。认识火山喷发会给人类和自然环境带来灾难,但也可以被人类所利用。火山喷发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土豆泥,番茄酱,石棉网,酒精灯,三脚架等批注摘要教学内容及步骤一、教学导入1、播放:火山喷发的视频资料:让学生看到火山喷发时的情形,感受到喷发的力量,看到喷发物。2、提出问题:当这座火山停止喷发,冷却后的山体会是什么样的?二、活动画火山图1、学生独立思考:你认为火山山体外形是什么样子?为什么是这种模样?2、学生在自己的纸上画出草图。3、组织学生间的讨论与交流:4、综合整理:由教师将交流中不同的火山山体外形画在黑板上。并提出:到底火山喷发后形成什么样的地貌?三、活动“火山”喷发了1、阅读教材,了解模拟实验的过程。明白:实验与火山喷发的共同之处。2、教师演示实验。3、观察喷发后的“火山”山体外形,验证各自的关于火山山体外形的推

想,明了火山锥的形成过程。4、比较分析模拟实验和火山喷发的异同,了解火山喷发的原因。自然界的火山喷发是由于地壳的强烈运动而在地壳中某些部位发生断裂破碎、压力减低,岩浆就会向那里聚集,并有气体、水蒸气从中分离,致使体积膨胀,推动岩浆沿地壳中的断裂向地面运移,岩浆在地表较薄弱的地方攻破,从而形成火山喷发的现象。本实验根据自然界火山的喷发原理设计,用煮熟的土豆泥堆出小山,从山顶往下挖出深坑,填入番茄酱,再用一点土豆泥封住洞口,然后用加热的方法致使番茄酱体积膨胀,直到番茄酱冲破山顶形成“火山”喷发。5、提供资料再次验证,加深学生对火山喷发的认识。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40页的指南车信箱资料,借助火山的图片和音像资料呈现喷发后的火山,锥形的火山地貌,碗口或漏斗状的火山口等等。6.了解火山喷发的利弊:学生就此主题讨论;阅读资料和听教师讲述;建立对火山喷发的利弊辨证的认识。

19

四、拓展搜集更多与火山有关的资料,与同学交流。3、火山板书设计1、火山发生的原因:2、火山的分类:3、火山后的产物:

20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