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土地管理学论文-土地征收

土地管理学论文-土地征收

土地管理学论文-土地征收
土地管理学论文-土地征收

课程论文

《对土地征收纠纷的研究剖析》

课程名称土地管理学总论

姓名朱燕

学号1522161045

专业城市管理

任课教师

开课时间

课程论文提交时间:年月日

对土地征收纠纷的研究剖析

朱燕

华侨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福建泉州36200

摘要:研究目的: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地征收成为了一个不能忽视的土地管理问题,为了更好的了解和解决农村土地征收问题,笔者开展了此项研究。研究方法:通过文献研究,研究已有的相关文献得到一部分资料。同时对近年来农村土地征收发生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得到另一部分更贴合实际的资料。研究结果:土地征收问题在我国土地征收体系不断完善的条件情况下,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需政府和社会的进一步配合和努力,来更好地解决农村土地征收问题。研究结论:如何调整土地征收制度、调整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民众之间关于土地征收的矛盾应该是政府在接下去的土地征收过程中应当着重把握的问题。

关键词:土地征收;土地征收制度完善;土地征收纠纷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conflict in land

collection

Molly-zhu

The Polit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college, QuanZhou of FuJian province, 362000 Abstract: Research objective: Recent years, with the quicker rat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of china, the problem of land collection become a assignable conflict of land administration. In order to acknowledge and solve such problem, I carried out this investigation. Research technique: get some dates by reading the . Meantime, though analysis some typical cases to get more practical dates. Research result: the problem of land collection is easing nowadays with the institution reform of land collection. However it still need the effort and cooperation of government and social which will better so lve the conflict of land collection. Research conclusion: how to improve the institution and adjust the relative conflict between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of government and people is the key point the government should focus in the future land collection work.

Key words:collection of land: improve the institution of land collection: the conflict of land collection

1 土地征收

土地征收是指国家为了公共利益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权限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转化为国有土地,并依法给予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被征地农民合理补偿和妥善安置的法律行为。

土地征收是2004年《宪法》修正后的新词汇。一些文件、报告时常混用“土地征收”和“土地征用”两个概念,主要原因是实践中人们还存有模糊认识,认为二者没有实质区别,只是表述不同。实际上,二者既有共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共同之处在于,都是为了公共利益需要,都要经过法定程序,都要依法给予补偿。不同之处在于,征收的法律后果是土地所有权的改变,土地所有权由农民集体所有变为国家所有;征用的法律后果只是使用权的改变,土地所有权仍然属于农民集体,征用条件结束需将土地交还给农民集体。简言之,涉及土地所有权改变的,是征收;不涉及所有权改变的,是征用。

1.1制度

我国实行土地所有权归国家和集体所有的基本制度,《宪法》第10条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予以补偿。”[1]从根本大法的高度对土地征收制度进行了确立。相应地,《土地管理法》及《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物权法》均对相关制度进行了细节性和可操作性的规定,构建起了我国土地征收制度。

1.2 法律

从征收的内涵可见其法律特征:首先,土地征收具有法定性,根据行政合法性原则,必须符合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遵循一定的法律程序;其次,土地征收具有强制性,征收是国家强制取得他人土地所有权的行为,并不以取得征得被征地人的同意为必要条件;再次,土地征收具有公益性,即土地征收必须符合公共利益。

(一)国家建设征收土地的主体必须是国家,具体来讲就是国家授权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行使征收权,土地征收本身就是政府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具有明显的行政强制性;

(二)土地征收的目的和前提是为了国家公共利益的需要,并以土地补偿为必备条件

2 征收过程中土地产权的处理

——土地权属争议调处制度

土地权属争议调处是指因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归属发生争议的,依法进行调解和处理的行政行为。1986年制定《土地管理法》时,将土地权属争议调处作为一项制度写入法律。进入9 0年代,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进入新阶段,为适应加强土地权属管理需要,1995年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出台《土地权属争议处理暂行办法》。1998年《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条规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处理。”2003年,国土资源部出台《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进一步完善了争议调处工作程序,完善了调处制度。

土地权属争议调处在化解社会矛盾、保护土地权利人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了解,全国每年发生约5万起土地权属争议,涉及宗地10多万宗。许多土地权属争议由于情况复杂、权属来源资料缺乏、争议时间长,处理难度大。随着加快开展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一些潜在的土地权属争议案件将会显化,土地权属争议调工作任务将会加大。据统计,截止到2010年12月底,全国累计受理各类土地权属争议案件达44.89万件;累计处理各类土地权属争议案件达44.24万件。

2.1土地权属争议调处的基本原则

1、调解在先、处理在后原则。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行政调解来解决纠纷,调解不成的,报本级人民政府下达处理决定。

2、行政调处在先、诉讼在后原则。土地权属争议应先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具体承办),当事人对政府处理决定不服的,再向法院起诉。

2.2受案范围及管辖分工

1.关于受案范围,《办法》第二条规定,土地权属争议是指土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归属发生争议。已依法登记发证的土地,因已经明确权属,再发生纠纷的,不作为土地权属争议案件受理。根据《办法》第十四条规定,土地侵权案件、行政区域边界争议、土地违法案件、土地承包经营权争议等不属于土地权属争议,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不受理这些案件。

2.关于土地权属争议调处的管辖分工。一是各级人民政府间土地权属争议的管辖权分工。土地权属争议由土地所在地人民政府处理;单位之间的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的争议,由乡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二是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间土地权属争议的管辖权分工。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发生的争议案件,由争议土地所在地的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调查处理。其中,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发生的争议案件,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由乡级人民政府受理和处理;设区的市、自治州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调查处理跨县级行政区域的、同级人民政府、上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交办或者有关部门转送的争议案件;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调查处理跨设区的市、自治州行政区域的、争议一方为中央国家机关直属单位且涉及土地面积较大的、争议一方为军队,且涉及土地面积较大的、在本行政区域内有较大影响的、同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部交办或者有关部门转送的争议案件;国土资源部调查处理国务院交办的、在全国范围内有重大影响的争议案件。

3土地权属纠纷处理

3.1土地权属争议调处的一般程序

包括申请—受理—调查—调解—处理这五个程序。如果调解解决争议的,就没有行政处理程序。

1.申请。土地权属争议调处申请由当事人向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提交书面申请书。

2.受理。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接到当事人的处理申请后,对所申请的事项理由、证据材料进行审查,在7日内决定是否受理,决定不受理的及时拟定不予受理建议书,报同级政府作出不予受理决定。决定受理的,在受理之日起5日内通知对方当事人。

3.调查。受理后,由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指派承办人员对争议的事实进行调查;有必要的,可以进行实地调查。

4.调解。对查清事实、分清权属关系的土地权属争议案件,由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先行调解。调解达成协议的,制作调解书,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由承办人署名并加盖国土资源局的印章后生效。

5.行政处理。对于调解未达成协议的土地权属争议案件,由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受理之日起6个月内提出调查处理意见,报同级人民政府作出处理决定。

3.2土地征纠纷问题编辑

3.2.1征地纠纷概述

征地纠纷,顾名思义就是在征收集体土地过程中失地农民、村委会、用地单位、政府之间产生的纠纷。这类纠纷特殊主体经常表现为:一方是政府或开发商、一方是农民,由于其主体的特殊性导致这类纠纷在处理过程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存在地方保护主义,而且这类案件人数众多极有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这就对办案的人员有着更高的要求,只有充分的掌握专业知识和案情且具有足够的智慧和胆略才有可能将这类案件办好。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征地规模、征地速度、征地幅度都在急剧增长,因征地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不断加剧,失地农民生活水平下降,就业和其他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问题日趋突出,因征地纠纷引发的上访和群体性事件经常发生,成为影响农村稳定与社会安定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正确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农村征地纠纷,对于公平公正地保护每一个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2.2根源

征地补偿款与国家土地出让金相差太大,集体土地的价值不能平等交换。

以耕地年产值来确定的补偿标准不能正确的实现土地的价值,且集体土地的使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可以集体土地所有权是一种受限的所有权,农民集体自己无权对其进行处分,只有作为非所有人的国家才有权进行处分,这一规定一方面维护了我国集体土地的稳定,但同时也限制了集体土地价值的实现,将集体土地大量限制在农用地范围上时,以用途来确定征收土地的补偿标准实际上不符合平等公平的原则。农民在土地被征收时其得到的补偿一般在3—10万元人民币以内,但当这些土地转变为国有土地进行出让时其价格达到了几十万甚至几百万,这样的明显的差价使农民难以接受。

3.2.3征地过程中的经济补偿问题

——以某高速公路征地为例[2]

2013年9月4日经省人民政府第13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并予以发布《江苏省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现已于2013年12月1日起正式施行。

征地补偿导致发生直接问题和次生问题的现象由来已久,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一下几点。

1、假如征地补偿标准偏低,被征地农民的利益受到损害。

征地补偿费越低,农户和集体受到的损失越严重,制度运行理想成本中的外部性成本就越高;征地补偿费越低,农民上访、围堵政府、阻挠工程建设、拒不搬迁等行为越激烈,救济成本、冲突成本和维护成本就越高。要提高征地效率,必须将外部性成本内在化,并权衡不同征地补偿标准下,使征地的成本和收益,取得一个平衡点。

2、征地补偿费经常支付不到位,制度缺乏透明度。

在高速公路征地过程中,征地补偿费有时并没有按政府的规定,支付给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在最终取得补偿款时,与农民预期的补偿相差太大。加强对征地补偿费分

配的管理和监督,才是降低制度运行成本的关键。当然,对征地补偿费分配的管理和监督也是需要成本的,其监督管理力度取决于监督管理成本和农户行为成本的大小。

3、征地救济制度不健全。

由于诉讼成本比上访成本高得多,且我国征地司法救济途径尚未健全,农民只能通过上访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据有关部门统计,每年上访案件中有30%涉及到征地拆迁问题,这就造成了巨大的上访成本。征地救济制度不健全也是造成高昂制度运行成本的原因。

对于征地可能引起的外部性成本、间接成本考虑不足。

在征地过程中,有些地方政府只关注征地直接成本,希冀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多的土地,所以,千方百计降低补偿标准。必须明白,只有当农村集体和广大农民得到公平补偿、合理安置时,他们才会积极配合征地,征地才能得以顺利进行;否则,他们将百般阻挠征地,甚至采取过激行为,使征地无法进行,从而产生巨大的间接成本,其结果可能是得不偿失。5、征地后的保障性住房迟迟未到位,或是房屋质量较低。

保障性住房应控制好规划设计、施工方法及材料采购等诸环节,降低工程造价、把合理运用政府补贴作为首要前提。

从以上分析可知,如果征地补偿标准严重地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低标准补偿下的农户行为降低了土地配置效率,最终造成了较高的征地成本,导致了征地效率损失。而潜在利润的内在化,便产生了对征地补偿改革和创新的需求。通过本文分析可以看出,对于征地补偿问题的认识,仅仅是提高补偿标准,加强后续保障工作还是不够的,更需要强有力的监察能力,提高整个征地过程和后续补偿的监管力度,让农民确实得到应得的利益。

3.2.4征地过程中的政府违规违法问题

——以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征地为例

近日,一份行政判决书在浙江省台州市引起了轩然大波。这份由浙江省仙居人民法院作出的一审判决书,原告方是台州市三门县亭旁镇上卢村村民卢方北,被告方为三门县人民政府及代县长邱士明。判决结果确认三门县人民政府于2007年8月征收上卢村66.0465亩集体土地的行政行为违法。

据了解在甬台温铁路施工期间,三门县政府以建设甬台温铁路三门火车站及广场配套建设项目为由大幅征地达上千亩。其中2007年8月,三门县政府征收了三门县亭旁镇上卢村66.0465亩集体土地,农田被挖了许多水坑堆了很多石堆,但一直未施工建设,至今仍荒废。此后的数年间,上卢村民以征地补偿标准偏低、政府采取欺骗手段违法征地等理由多次向有关部门信访。

2010年7月13日,台州市国土资源局在信访告知书中回复上访村民:甬台温配套铁路工程涉及上卢村集体土地66.0465亩,建设项目手续正在办理中。至此,上卢村村民知晓了县政府征用他们的土地不仅没有经过村民代表大会的表决同意,更是未经上级政府审批,村里被征用的66.0465亩土地属于“非法征用”。

2011年3月25日,三门县亭旁镇上卢村部分村民联名起诉三门县人民政府。

原告的委托律师京衡律师集团事务所律师刘平告诉环球网记者,之所以将三门县人民政府作为被告,是因为在整个征地过程中,县级人民政府是执行主体。

作为被告方,三门县政府在法庭上辩护说,征地是因甬台温铁路和三门火车站建设项目需要,于2006年开始土地征收工作,2006年12月10日三门县统征办与上卢村村委会草签征地补偿协议(三土征字【2006】134号),明确经由批准权人民政府批准后协议自动生效。

据原告方提供的证据显示,2010年12月29日,浙江省国土资源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就国务院对甬台温铁路台州段工程建设用地审批意见的复函,认为配套用地不在甬台温铁路工程设计用地范围内,不应一同报批,未批准三门县政府要求将上卢村66.0465亩集体土地转为建设用地的申请;

让人费解的是,在2010年12月23日,三门县政府却又将上卢村66.0465亩土地中的21.534亩作为三门县火车站场通站道路工程项目用地,列入“2010年计划指标第八批次建设用地”重新上报审批;

2011年1月30日,浙江省政府批准同意三门县“2010年计划指标第八批次建设用地1 6.1109 公顷,其中包括位于10-D1地块的1.4356公顷(21.534亩),亦即亭旁镇上卢村6 6.0465亩内。

然而环球网记者在现场发现,三门县火车站场通站道路(即站前路)早已完成通车,上卢村在2007年被征用的66.0465亩土地距离站前路至少还有近百米。很显然,当地相关部门偷换概念,后来报批的21.534亩通站道路项目用地并不在这片已征地中。66亩已征土地五年来一直荒废着,至今没有动工迹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国家征收土地,依照法定程序批准后,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公告并组织实施。而三门县人民政府对拟征收的集体土地,在未获批准前,就对上卢村66.0465亩集体土地组织征收,显然存在未批先征的违法事实。

2012年3月8日,仙居县人民法院作出行政判决,确认三门县人民政府于2007年8月征收三门县亭旁镇上卢村66.0465亩集体土地的行政行为违法。

1、首先政府在征地过程中没有按照《土地管理法》及《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物权法》等相关法律文件以及关于土地征收的相关政策进行合法合理的征收,存在未批先征的违法事实,由此产生了土地征收纠纷。

2、政府在征地过程中征收的集体土地中存在农田,并存在长期不施工占用农田的行为,违背民生,引起了民众的不满,激化土地征收纠纷。

3.3 规范土地征收

1、征收程序必须公开透明、流程规范、各方参与。政府在决定征收时应向公众公布独立机构出具的征地合理性和合法性的评估书;应组建社会公众代表和被征地集体组织代表以及农户代表的审核委员会审核征地是否必要和征地的具体事项;被征地集体组织和农户有权对征地和征地事项提出异议,诉至法院的,法院必须受理。政府未按征地流程进行而占用集体土地应承担民事侵权责任。

有商业利益目的的如房地产开发而需要占用集体土地的,不应启动征地程序,应在国家对农用土地变性为建设用地和用地需要加以严格审批的基础上,由用地人与集体组织协商在集体土地上依法设定建设用地使用权。

2、现有土地补偿项目的标准应当重新研究和制定。我国地域辽阔,土地状况相差很大,制定统一的、很具体的标准不太现实,但法律应当规定必须补偿的项目和基本的补偿原则和标准。物权法规定征地必须安排好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就是一个很好的补偿原则和标准。征地不能让失地农民生活无着落,为失地农民提供生活保障,无疑会大幅度提高征地费用。我国应该确立起政府征不起地就不征地的法律政策导向,以遏制政府的征地冲动。

土地补偿项目应当增加土地本身的价值。土地本身的价值和土地产出能力价值是不同的。土地作为自然空间是一种稀缺的资源,具有一定的市场价值,即便是不毛之地,在特定的位置上也有一定的价值。土地补偿金应该分为两部分,对土地的补偿和对土地产出能力的补偿,前者是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对价,后者是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对价之一。

3、建立土地征收中的谈判协商机制。必须废除政府决定征地,同时又由政府决定征地补偿数额的现行做法。土地补偿原则和基本标准落实到具体的征地时,由于土地情况不一,存在着很大的价格空间。作为征地当事人,政府无权单方决定征地补偿数额,应赋予被征地集体和农户在土地补偿谈判中的话语权。双方平等谈判,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的可提交仲裁或诉至法院。

4、明确土地补偿收益主体和分配程序,确保土地补偿款一分不少地分配给该得的集体和农户。应当严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截留、挪用、侵占土地补偿款,违者追究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应当分清土地补偿款的项目,确定哪些该给集体,哪些该给农户,哪些该给土地经营者,不得混淆。应当公开集体组织在征地补偿款上的财务。[3]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政府网.2004年3月14日[引用日期2016-12-21]

[2]案例-征地过程中的经济补偿问题百度文库 2014年1月12日[引用日期2016-12-21]

[3]严格规范集体土地的征收土易网[引用日期2016-12-21]

土地资源管理毕业实习报告

土地资源管理毕业实习报告 系别: 测绘系 专业: 土地资源管理 姓名: 邝斌 学号: 063409142 指导教师: 杨锋 完成时间: 2013年3月24日 河南城建学院 2013年 3月 24日 一、实习目的 1、目的和意义 实习目的和意义是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反过来检验书本上理论的正确性。将自己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融合,进一步巩固、深化已经学过的理论知识,提高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并且培养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广泛的直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需要,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增强对社会的适应性。 通过这次实习,培养我们以后从事土地资源调查、评价、合理规划、开发、利用、保护方面的基本技能,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和管理,理论联系实际,使我们巩固和加深对已学过的基础理论的理解,培养专业兴趣,为我们后续课程的学习或参加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2、实习单位简介 我的毕业实习单位是海口市国土环境资源局秀英分局,主要职能是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市有关国土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并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法律、法规研究拟定我区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地质

环境的具体管理办法,经审议批准后组织实施;组织编制和实施全区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地质环境保护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和其他专项规划;参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城镇规划的审核;指导、审核镇、街道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其他专项规划的编制;组织实施建设项目用地预审,负责对全区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的实施和土地、矿产资源规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矿产的采矿许可、储量、地质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矿业管理,矿产规划,依法保护土地、矿产等资源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承办并组织调处权属纠纷,查处违法案件,土地利用、测绘、执法。还有土地证的发放、土地的丈量,土地的确权,土地权的变更等。 二、实习内容 1、学习土地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业务工作了解 我主要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海南经济特区土地管理条例、海南省土地权属确定与争议处理条例、海南省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技术细则等。 2、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 主要根据国土资源部《土地登记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海南省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技术细则等土地相关法律法规。全面开展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主要内容和任务是: (一)完成全省农村居民点的地籍调查工作。按法律程序核定每宗农村宅基地的权属界线,填写地籍调查表,量算面积,测绘宗地图与地籍图。 (二)完成全省农村宅基地的登记发证工作。在完成农村居民点地籍调查的基础上,按照法律程序组织农民居民以户为单位进行宅基地登记发证。

土地管理学论文

城镇建设与耕地保护 一、建设用地的概念 建设用地,通常是指一切建筑工程物体所占用及其使用范围内的土地,是一种以利用土地承载力和建筑空间为主要目的的用地方式。根据《土地管理法》,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 二、城市用地分类 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城市建设用地应包括分类中的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和特殊用地9大类用地,不包括水域和其它用地。按用途可分为工业用地、民用建设用地和军事建设用地3类。工业用地是指用于进行工业项目或为其配套的其它工程设施建设所需要的土地。民用建设用地是指用于解决城乡人民生活需要及其配套设施所需要的土地。军事建设用地是指用于国防和战备要求进行各项军事工程建设所需要的土地。 三、城市建设用地的用途管理 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城市建设用地应包括分类中的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和特殊用地9大类用地,不包括水域和其它用地。这些用地可以概括为3方面:1、生产

性设施用地,有工业用地、交通运输用地、仓储用地;2、生活性设施用地,有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园林绿地;3、市政公用性设施用地,有交通、给水、排水、供电、供气、通讯、环保、防灾等设施用地。编制和修订城市总体规划时,居住、工业、道路广场和绿地4大类主要用地占建设用地的比例应分别为20%—32%、15%—25%、8%—15%、8%—15%。在考虑建设用地的规划管理时,必须根据不同用地需求合理布局。(1)工业用地的布局:工业用地布置要考虑的基本因素有:用地条件,供水条件,供电条件,交通运输条件,环境保护条件,生产协作条件,工业区与居住区的位置条件等等。城市工业用地布置的基本形式有:城市内工业、城市边缘工业区、远离城市或与城市保持一定距离的工业点、工业卫星城镇。(2)居住用地的规划布局:城市居住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为20%—32%,通常大城市偏低、小城市偏高。我国人均用地指标为18.0—28.0平方米/人,大中城市不得低于16.0平方米/人。(3)交通用地布局:交通体系中要合理安排铁路运输场站及枢纽位置、水运港口布置、航空运输的布局、公路运输的布局。主要原则包括:合理组织城市对外交通综合运输;尽量满足各种交通运输方式自身的技术经济要求;尽量减少对城市交通、环境等方面的干扰,尽量为城市的生产与生活创造便利条件;留有发展的余地;旧城改造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原有设备,节约余地和投资。 四、耕地保护管理 (1)耕地的概念

土地资源学实习报告3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土地资源学实习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2013年6月 前言 土地资源学是以土地作为资源来研究其组成要素的相互作用、综合特征、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开发利用、保护与满足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需要关系的学科。研究土地资源学的目的是寻求解决人类所面临土地资源问题的途径,这是一个从认识土地资源及其存在的问题、为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制定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中的配置计划和土地资源开发的完整过程。土地资源学主要的研究任务如下:(1)调查区域内土地资源利用和管理现状,分析土地利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土地利用中会不会产生沙化、盐碱化、沼泽化、污染等退化现象,土地投入不断增加而土地收益会不会逐渐下降等。 (2)研究土地质量对土地利用的影响,探索合理利用土地的方法、途径。 (3)研究在目前情况下各种土地资源利用的收益与投入比情况。 (4)研究克服限制性因素和提高土地生产能力的措施。 (5)估算土地生产潜力及人口承载量,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此次沿岷江下游到岷江上游,经温江、都江堰,再到映秀的沿途观察分析,进一步了解在不同情况下的土地利用的现状、不足以及如何改造等,加深对这门课程的了解,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去。 1实习概况 实习时间 2013年6月28日 实习路线 温江出发→都江堰青城大桥→映秀地震遗址博物馆→映秀黄家村→漩口镇 实习目的 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是人类社会生产中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生产资料,也是劳动的对象。土地资源包含本身固有的自然特性和供人类发展生产的社会经济特性。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对其的利用和改造。因此,认识土地资源及其存在的问题,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优化配置其在国民经济中的结构,对于解决现时日益突出的人地矛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次实习,主要在都江堰市和汶川县。通过这次实习,了解上述地区对于土地资源利用的基本情况,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其利用方式和过程的优缺,并加以验证和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习,熟悉和运用土地利用规划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延展土地资源管理各学科在实际情况中的综合应用,分析实践,锻炼自己对于本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与应用,提升自我学科素养。 实习区概况 都江堰市 都江堰市位于西北边缘,介于东经103°25'42"~103°47',北纬 30°44'54"~31°22'9"之间。东西宽54km,南北长68km,地跨川西地带和成都冲积扇扇顶部位。市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全市山地丘陵面积占%,面积占%。地势从高山、到低山再到平原逐级降低,592~4582米,相对高差3900米。都江堰市在上,属华夏构造体系,跨成都平原和龙门山地区两个不同自然地理区,属岷江冲积扇一级阶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和平原呈阶梯分布,山地、平原、水域面积大体为6︰3︰1,素有“六山一水三分田”之说。都江堰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空气清新,气候宜人。历年最冷月平均气温℃,最热月平均气温℃。平均年为。降雨量年内分配不均,年际总量变化不大;在空间分布上不均匀,由东南向西北,幅度在1100~1800mm之间;雨季平均开始于5月21日前后,平均结束于9月14日前后;一次降雨持续最长日数20天。

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论文资料

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论文题目:浅谈3S技术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利用 班级:土地资源管理(2)班 姓名:舒志刚 学号:1021630210 指导老师:汤江龙

2013年4月10日 浅谈3S技术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利用 摘要文章通过阐述土地利用规划的特点,介绍遥感技术(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 GIS)的技术原理,分析了“3S”技术在提供土地利用规划所需准确现状数据、集成多源信息、建设规划信息系、管理规划成果和监测规划方案执行情况中的作用。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技术 Abstract The paper expatiated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land use planning, introduced the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s (RS), the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technology principle, analyzed the "3S" technology in the accurate status data needed to provide the land use planning, integration of multi-sourc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planning information system, management planning results and the role of monitoring plan for implementation. Key wards Land use planning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设计和安排,是依据区域近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是一个复杂过程,其涉及到社会、经济、生态和城市建设等多个领域。经过30余年的发展,我国已基本形成了国家、省、市(地)、县(区)和乡(镇)5个叫为完整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土地利用规划在,优化组织土地利用,协调供需矛盾,从而引导可持续发展维持人类生和存保护整个人类利益上有重要意义。【1】我国从20 世纪80 年

土地管理学总论

第一节人本管理原理 1.人本管理的概念 土地管理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为实现预定目标,对土地利用中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地的关系施加影响的过程。整个管理过程包括管理者、被管理者和管理环境三个要素。 人本原理,就是一切管理,包括土地管理,应该将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以做好人的工作,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根本。 2.行为原理 管理学所指的行为,是指人们由意识所支配的、具有内在动机的、有意义的行动。行为是人们思想、感情、动机、思维能力等因素的综合反映。 一般情况下,人的行为是受人的动机支配的,人的动机又是由人的需要决定的,这就是人的行为规律。 根据人的行为规律来进行管理,这就是管理的行为原理。 需要是人们对某种目标的渴求和欲望,它包括人的基本生理需要和各种高层次的人生需要。马斯洛5种需要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通常,需要分物质需要、精神需要和社会需要三种。 世界观是调节人们需要的重要因素,通过世界观的调节,就构成人们的思想,思想则支配人们的行为。 动机是指人自觉追求一定目的的自觉愿望或意图,是人的行为的内在原因。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推动和维持人的定向活动的主观心理倾向和心理要求。 行为的动机常常是多个,从而形成动机结构,其中,决定人的行为最强有力的动机称为优势动机。优势动机不是固定不变的。 3.动力原理

管理需要动力,有了动力才能推动管理,这就是所谓的管理动力原理。 动力通常分为物质动力、精神动力和竞争动力三种。 物质动力:物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物质是第一性的,物质的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因此物质动力是根本的动力。 精神动力:精神动力是产生于追求精神上、心理上、事业上得到满足的内在动力。精神动力是比物质动力更高层次的动力。 竞争动力:竞争动力产生于竞争各方表现出来的差距,当竞争一方发现差距后,就会产生一种驱动力,促使人们奋发图强,急起直追,改变落后状态。竞争动力产生于公平的竞争环境。 期望理论:一种行为的倾向的强度取决于个体对这种行为可能带来的结果的期望强度以及这种期望对行为者的吸引力。公式:激励力=预期价值×期望概率。要注重差别化奖励的激励效果。 第二节系统管理原理 1.系统管理的概念 任何管理都是对一个系统的管理,同时,管理本身也是一个可控系统。 系统是由许多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部分组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如何使整个系统达到最优化,称系统分析。系统分析应用的科学技术是系统工程,系统分析的指导思想是系统理论。 在现代管理中,管理的对象总是处在各个不同层次的系统中,它们既在自己的系统之内,又与其他系统发生联系,同时还处在一个更大的系统范围之内。为了实现最优化管理,必须进行系统分析,这就是管理的系统原理。 要贯彻系统原理,必须把握住系统的目的性、整体性和层次性三个环节。

人资源管理专业大学生实习报告范文

【最新】人资源管理专业大学生实习报告范文 一.实习目的 通过暑假实习,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经验,向公司人事部门同事学习具体的人事操作,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领会掌握,融会贯通,并培养实际操作能力,从宏观上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把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锻炼社会实践能力,并在工作中学习新知识,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提升,以指导未来的工作重点和职业发展方向. 二.实习内容 我的一开始的实习职位是招聘专员,主要负责电话预约应聘者,参加招聘会;后来的职位是人事助理,其职责主要包括:协助上级绩效考核;管理劳动合同.员工信息资料及各类人事档案资料;协助执行招聘工作流程,发布招聘信息,筛选简历及安排面试,办理员工招聘.入职.离职.调任.升职等手续;协同开展新员工入职培训,业务培训,联系组织外部培训以及培训效果的跟踪.反馈;帮助建立员工关系,协调员工与管理层的关系;完成上级安排的其他工作.了解到公司注重人力资源的培养,通过积极开展各种培训活动,着力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通过优化业务流程,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以目标化.细分化.程序化.量化来保证各项工作高效低成本的顺利执行与完成. 另外,在实习期间我还参加了公司的以商会友活动,开阔了视野,也见识到了销售的另一种手段.通过一种室内的暂时思想轰炸,推出自己的产品,达到签单的目的. 三.实习结果 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书本上的东西,终究还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理论的价值. 通过这段时间的亲身体验,感觉到实际的人事管理流程与学校学得的书本知识差距还是很大的,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是需要磨练的.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 经过这个实习期的检验,在学习到很多新东西的同时,我也发现自身还存在一

土地经济学课程论文格式

《土地经济学》课程论文撰写要求 1.课程论文的标准是类似于一篇可以在专业杂志上发表的科技论文。 2.内容上,清楚地分为导论、主体和结论三个部分。 导论内容:问题的提出 主体内容:对问题的切入点、前提、逻辑推导过程、基本结果 结论:本人的评论和其他作者的评论 3.结构上,清楚地列出题目、目录、正文和参考文献四个部分 4.形式上,是一篇用第三人称写成的科学论文,而不是草稿、感想、议论、抄录或小品文,也不是没有论证过程、没有理解的摘录。 5.课程论文封面统一,但作者自定论文题目。 6.正文字数不少于4000字,不多于10000字。 7.引用的文献不得少于5篇。 8.正文后列出的参考文献必须是正文中引用过的。正文中引用的所有文献必须在正文后列出。 9.正文中引用文献和加上特别说明时,请用脚注。 脚注在全文内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脚注放在每页的下方。 10、严禁一字不漏的抄袭参考文献的内容 11.论文封面和格式详见附件

附件一:地籍管理学课程论文格式要求 1.页面设置:左2.5cm,右2cm,上下各2cm,页眉写“土地经济学课程论文”,居中,5号字;页码居中,封面和目录不计入页数中,不标页码; 2.目录(包括摘要、关键词、正文二级以上标题,参考文献对应页码) 3.摘要和关键词:“摘要”二字采用四号黑体,加“:”后打印摘要内容(小四号宋体)。摘要内容下空一行打印“关键词”三字(四号黑体),加“:”后打印关键词(小四号宋体),每两个关键词之间空两格。“Abstract”采用小四号加粗“Times New Roman”字体,英文摘要的内容采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字体;“Key words”采用小四号加粗“Times New Roman”字体,英文关键词采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字体。 4.引言、正文、结论:正文内一级标题用四号黑体,粗;二级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加粗表示;三级以下小标题与正文内容用小四号字,段落首行缩进2字符,段前0.5行,行距固定值18磅; 5.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四字采用黑体小四号字顶格打印,条目内容采用五号宋体字,每一条目均另启一行顶格打印;条目序号左顶格,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示;每一条目的最后均以实心点结束。文献的著录格式举例如下: ①专著:[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②译著:[序号]作者.书名[M],译者.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③期刊:[序号]作者.文题[J].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④论文集:[序号]作者.文题.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⑤学位论文:[序号]作者.文题[D].授予单位所在地:授予单位,答辩年份:起-止页码. ⑥外文文献:著录格式同中文,题名的首字母大写,其余小写。 ⑦专利:[序号]申请者.专利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⑧网络文献:[序号]责任者.文章标题[文献类型标识].(发布时间)[下载时间]文献网址. (时间格式如:2007―02―08)

土地资源管理学科(120405)

土地资源管理学科(120405)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方针,培养研究生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正确的政治立场,严谨的治学态度,求实的创新精神,较高的专业素质,可在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政府机关、企业和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生产、推广和管理工作。 1.政治思想要进一步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学术正派,团结协作,品行端正,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和责任感,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努力奋斗的理想。 2.业务水平要求掌握本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理论研究或技术研究中有新见解。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3.学术素养及能力掌握本学科某一领域试验设计方法、试验技术及数据处理手段;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诚实工作的能力;具备较强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洞察力和获取知识能力;具有较强的技术开发、技术实验等实践能力;具有较强计算机应用能力;善于与他人沟通与合作,遵守学术规范。 4.身心素质具有能够承担本学科范围内各项专业工作的良好体魄。 二、学术方向 1.土地资源与信息技术综合运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全球定位技术等现代化手段,研究区域土地资源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研究土地资源要素的发生、发展规律,探讨区域土地资源特性的空间和时间变异规律;研究土地资源信息处理与管理;研究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论、方法和模式。 2.土地规划与管理研究和优化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的结构、比例、空间布局、总体功能以及土地利用类型之间和内部的关系,使土地利用与区域的自然特征、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促进土地资源整体功能的发挥,具体包括土地资源区域规划、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村居民点及景观环境规划设计等。 3.土地利用工程研究改善土地质量、提升土地效能和优化土地生态环境的工程技术措施总和。包括土地开发工程、土地整理工程、土地复垦工程、土地防护工程、土地整治等工程。 4.土地经济与管理研究土地资源开发与环境建设过程中的经济规律,重点研究土地资源利用的经济机制及其对资源配置的反作用规律,探讨土地资源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参与社会经济活动过程所表现的资产特性及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规律。 三、基准学制、学习年限与总学分

土地管理学课后题解

第二章土地管理原理 1、如何正确运用土地管理原理管理好土地? 答:土地管理工作的质量,首先取决于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对实现管理目标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及相互间的紧密合作。在管理过程中,要做到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必须根据人的行为规律进行管理。同时还需要由动力来推动管理。要达到管理目标,必须掌握控制人的行为,这就需要了解人们的需要和动机,以便及时调节人们的行为。任何一个管理都是对一个系统的管理,同时管理本身也是一个可控系统。为了实现优化管理,一方面,必须充分了解和掌握被管理系统的普遍规律;另一方面,还要掌握系统本身的共性与特性。要贯彻系统原理,必须把握住系统的目的性、整体性和层次性三个环节。在土地管理系统中,被管理的对象——土地关系与土地利用始终处在动态变化之中,管理系统本身也随着管理目标、管理对象、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而变全国注册建筑师、建造师考试备考资料历年真题考试心得模拟试题化。所以,早管理系统中,要加强信息工作,随时掌握事物的动态变化,使管理决策不断适应变化了的情况,运用动态动态原理,提高管理工作的效应。管理是为了获得效益。效益包括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了将三者统一起来就需要通过管理,是整体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产生促进作用,以使整体取得最佳效益。任何一个系统都是有规律的,要使管理具有效益,必须充分了解构成整体的各组成部分相互间的作用及其对整体的作用。 第三章复习思考题 1、如何正确地设置土地管理的宏观、中观、微观目标? 答:宏观土地管理目标指全国的土地管理总目标,它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特点。宏观土地管理目标的制定,要以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宏观目标为依据,并与之相协调。中观土地管理目标指地区的土地管理目标。中观土地管理目标的制定,既要与全国土地管理总目标相衔接,为其实现提供保证,又要结合本地区特点,提出具有本地区特色、切实可行的目标。微观土地管理目标是指县级土地管理目标。各个分目标要与县土地管理目标相结合,各个目标尽可能数量化,便于考核。土地管理目标应具有先进性和实现的可能性。我国土地管理的宏观目标应是确保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切实保护耕地,不断提高土地生产能力和土地利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使有限的土地持续的满足人们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达到土地供求的持续平衡。 3、结合土地管理实际工作,描述土地管理的一般过程,并提出建议。

土地资源管理的必要性

土地资源管理的必要性 土管一班董浩20105836 【摘要】土地资源管理是指国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方法,为提高土地利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监督土地利用,而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综合性活动。本文从我国土地利用的现在出发,阐述现阶段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概况,土地的特点以及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论述土地资源管理的客观必要性,探讨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科学发展观。实现正确处理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与保护土地资源的关系,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增量,努力盘活土地存量,强化节约利用土地,深化改革,健全法制,统筹兼顾,标本兼治,进一步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的目标。 【关键词】土地利用,现状,问题,土地管理必要性,可持续发展。 【正文】 引言:土地是我们国家的宝贵财富,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特别是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今天,为适应工矿业、交通运输业、农林牧副渔业、城镇村庄等的迅速发展,就必须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土地以及相应的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作保证。然而,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土地具有不可再生性,地理位置固定性,数量有限性,不可替代性,利用长久性等自然属性。国民经济的发展,环境的改善,都是与土地的合理利用、保护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随着人口的剧增,各项建设事业的迅猛发展,耕地的锐减,生态环境的恶化,使得人口、土地、建设、粮食、环境成为举世瞩目的问题。如何协调好五者的关系,使之朝着预定的目标,顺利地发展,是社会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这就要求将土地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来展开系统的、卓有成效的研究,促进社会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我国土地利用的现状 根据我国国土资源部公布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截至2006年底全国耕地面积为12186万hm^2(18.27亿亩),人均耕地只有927m^2(1.39亩)。全国31个省(区、市)的土地调查面积中,农用地面积98.58亿亩,占69.1%。建设用地4.85亿亩,占3.4%。未利用地39.17亿亩,占27.5%。2006年全国建设占用耕地387.8万亩,其中当年建设占用耕地251.0万亩,比“十五”年均建设占用耕地减少24%,往年未变更上报的建设占用耕地136.8万亩;灾毁耕地53.8万亩;生态退耕509.1万亩;因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60.3万亩。上述四项加起来,2006年全国共减少耕地1011.0万亩。 同期,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550.8万亩。补充耕地与减少耕地相抵,全国耕地面积比上年度末净减少460.2万亩,现为18.27亿亩,全国人均耕地面积1.39亩。 我国土地资源的有如下特点: 山地多,平原少。山地约占33%,高原占26%,丘陵占10%,盆地和平原分别占19%和12%。土地总量大,但人均小。我国土地总面积占世界1/15,人均面积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29%。为此,我国专家建议将我国地大物博的说法从中小学课本中去掉,以突出我国(土地)资源不均衡的特点。 人均耕地少。我国人均低于1亩耕地的省份有9个,人均低于0.8亩的县有700个,形势严峻,不容乐观。 水土资源不协调。如长江流域以南水资源有80%,耕地却只有38%。 我国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耕地面积减少过快。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透露,目前,中国耕地面积约为18.26亿亩,比1997年的19.49亿亩减少1.23亿亩,保护耕地的压力不断增大。鉴于耕地保护的严峻形

最新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习报告

土地资源管理 专业实习报告 学院: 专业:土地资源管理 学生姓名:杜青道学号: 14880121 指导教师:杜晓峰职称:教授 完成时间:2016年5月10日 本范文适合所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习报告,首页不显示页码,正文部分的标题更改之后,在目录上右键->更新域,就会自动更新目录。正文内容根据自己需要修改

目录 一、实习目的 (2) 二、实习时间 (2) 三、实习地点 (2) 四、实习单位 (3) 五、实习主要内容 (3) 六、实习总结 (4) (1)实习体会 (5) (2)实习反思 (6) (3)实习心得 (7) 七、致谢 (8)

一、实习目的 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用人单位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即将毕业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在校生而言,为了能更好的适应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后能够尽快的融入到社会,同时能够为自己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参加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毕业实习是必不可少的阶段。 通过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毕业实习,能够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提高调查研究、文献检索和搜集资料的能力,提高土地资源管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提高协同合作及组织工作的能力,同时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只有把从书本上学到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才能真正掌握这门知识。 二、实习时间 201×年02月01日~201×年03月15日 (修改成自己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习时间) 三、实习地点 杭州市滨江经济开发区江南大道 (修改成自己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习地点)

四、实习单位 杭州市振石教育集团(修改成自己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习单位) 此处可以继续添加具体你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习单位的详细介绍 五、实习主要内容 我很荣幸进入杭州市振石教育集团(修改成自己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习单位)开展毕业实习。为了更好地适应从学生到一个具备完善职业技能的工作人员,实习单位主管领导首先给我们分发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相关岗位从业相关知识材料进行一些基础知识的自主学习,并安排专门的老同事对岗位所涉及的相关知识进行专项培训。 在实习过程,单位安排的了杜老师作为技术指导,杜老师是位非常和蔼亲切的人,他也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的,从事土地资源管理领域工作已经有十年。他先带领我们熟悉工作环境和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岗位的相关业务,之后他亲切的和我们交谈关于实习工作性质以及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堂上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容易遇到的问题。杜老师带领我们认识实习单位的其他工作人员,并让我们虚心地向这些辛勤地在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工作岗位上的前辈学习,在遇到不懂得问题后要积极请教前辈。 在单位实习期间,我从事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相关的工作之外,还负责协助人事部部的日常工作,包括制定计划,利用土地资源管理知识处理相关文书。具体实习内容过程如下:

中国矿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GIS开发与设计课程总结

中国矿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GIS开发与设计课程总结 第一章GIS设计思想、内容 1.GIS软件分类 (1)平台软件 平台软件具备比较齐全的获取、组织、存储、访问、处理、分析、表现、发布和在不同地点、不同系统和不同用户之间传输地理空间数据的能力,其功能具有通用性。 (2)桌面软件 桌面软件是一个简易的单用户地理信息系统平台软件,提供一组地理空间数据处理功能。 (3)专业软件 专业软件面向平台软件的某一功能类别,加以强化和扩充,可以完整、高效地适应该类地理空间数据应用的需要。 (4)应用软件 用户有了实际的应用需求与应用领域,为了解决用户实际应用问题的这样一类地理信息系统。 2、软件工程:将系统化的、规范的、可度量的方法应用于软件的开发、运行和维护的过程,即将工程化应用于软件中。 3、GIS软件工程: 就是在GIS软件的开发整个过程中,遵循一般软件开发的工程化原理和方法,并照顾到GIS软件开发的特殊规律和要求,对GIS软件从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软件编制、软件测试,直到软件维护的各个阶段进行工程化规范的一门技术。 4、软件生存周期 ?软件生存周期(Software Life Cycle):一个软件从开始计划,到废弃不用 为止的整个时期。 ?一般来讲,软件生存周期包括定义、开发与运行维护3个时期,每一时期 又可细分为若干更小的阶段。 ?定义时期:有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

?开发时期: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和单元测试、综合测试; ?运行维护时期 5、GIS软件生存周期: GIS软件生存周期是指一个GIS软件从提出开发要求开始直到该软件报废为止的整个时期。 6、软件生存周期模型: 是描述软件开发过程中各种活动如何执行的模型;它确立了软件开发和演绎中各阶段的次序限制以及各阶段活动的准则; 7、常用的软件生存周期模型: 目前有若干种软件生存周期模型,如瀑布模型、快速原型模型、增量模型、螺旋模型、喷泉模型、Rational统一过程、敏捷过程与极限编程等; 8、瀑布模型的特点 ?阶段间具有顺序性和依赖性。 ?推迟程序的物理实现。 ?质量保证:每个阶段必须完成规定的文档;每个阶段结束前完成文档审查, 及早改正错误。 ?易于组织,易于管理:因为你可以预先完成所有计划。 ?是一种严格线性的、按阶段顺序的、逐步细化的过程模型(开发模式) 9、为什么说把整个软件生存周期划分为更小的阶段有助于软件项目管理? 解答:软件是一种逻辑实体,其固有的特点是缺乏可见性,因此,管理和控制软件开发过程相当困难。把整个软件生存周期划分为更小的阶段后,提高了软件项目的可见性,可以给每个阶段赋予确定而有限的任务,就能够简化软件建设过程中每一步的工作内容,使因为软件规模增长而大大增加了的软件复杂性变得较易控制和管理。

适合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投稿的中文核心期刊

1中国农村经济(不收版面费)(Email投稿) 中文核心期刊[2011],无版面费,南大核心期刊[2014-2015],复合影响因子:3.665扩刊版影响因子:2.301 《中国农村经济》(月刊)创刊于1985年,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主办的中央级农村 经济权威性学术刊物。突出指导性、理论性、政策性、超前性,转载率一直遥居同类刊物之首,具有广泛 的影响。本刊是了解农村的窗口,探讨农村改革与发展理论的园地。本刊的选题始终围绕农村改革与发展 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以及党和国家重要的农村政策,注意及时抓住农村经济运行中带有苗头性、倾 向性的问题。本刊设有农村形势分析、农村产权制度、农村土地制度、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业投入与增长、粮食问题、可持续发展、农村金融与保险、部门经济、区域经济、贫困问题、乡镇企业、农村城镇化、农 产品流通、农产品国际贸易、农民收入与消费、国外农业等栏目。本刊是各级人民政府、党委、农村经济 理论和政策研究工作者的必读刊物。 主要栏目:农业形势与政策、新农村建设、粮食问题、农业产业化、贫困问题、乡镇企业、部门经济、合 作经济。 2地理研究(在线投稿) 中文核心期刊[2011],南大核心期刊[2014-2015],科技核心[2013],复合影响因子:3.046扩刊版影响因子:2.671 《地理研究》(月刊)创刊于1982年,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地理学学 术期刊,以展示、交流中国地理科学研究的成果为办刊宗旨,主要刊登地理学及其分支学科、交叉学科的 具有创新意义的高水平学术论文,以及对地理学应用和发展有指导性的研究报告、专题综述与热点报道等。主要栏目:陆地表层系统、土地资源与利用、经济与区域发展、水文与水资源、环境与生态、社会与文化、地球信息科学、城市与乡村研究。 3中国农村观察(不收版面费审稿费)(Email投稿) 中文核心期刊[2011],无版面费,南大核心期刊[2014-2015],复合影响因子:2.945扩刊版影响因子:1.702 《中国农村观察》(双月刊)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主办的专业理论刊物。探讨中国农 业改革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反映该领域研究的前沿成果,注重文章的实证性和资料性,提倡学术观点的 争鸣。主要栏目:土地问题、乡镇企业、粮食问题、村民自治、农民收入与消费、农村劳动力、贫困问题、农村社会问题。 4经济地理(Email投稿) 中文核心期刊[2011],南大核心期刊[2014-2015],科技核心[2013],复合影响因子:2.57扩刊版影响 因子:1.201 《经济地理》(月刊)创刊于1981年,是由中国地理学会、湖南省经济地理所联合主办的专业学术 性刊物。办刊宗旨:服务于广大地理科研工作者和高等院校地理教学。重点反映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前沿理论、区域经济开发以及与国民经济相关的工业、农业、交通、旅游、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和研 究动态。主要栏目:理论探讨、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城市与交通、土地与农业、交通地理、旅游研究、 西部大开发、问题讨论、新书交流与介绍等。读者对象:地理工作者、经济学研究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及 中学地理教师。

土地管理学试卷

土地管理学试卷2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1.5分,共18分) 1.土地肥力从形成看可分为 A. 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 B. 经济肥力和人工肥力 C. 自然肥力和经济肥力 D. 有效肥力和潜在肥力 2.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A.土地的稀缺性和经营权的垄断 B.土地质量的差异性 C.农业资本的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 D.土地所有权的垄断 3.根据《土地管理法》,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用于非农建设的,由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建设用地使用权 A.县级人民政府 B.各级人民政府 C.县级土地管理部门 D.以上都不对 4.土地调查可分为 A.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B.地籍调查 C.土地条件调查 D.以上都对 5.地籍调查按照区域功能不同,可分为城镇地籍调查和。 A. 初始地籍调查 B. 变更地籍调查 C. 农村地籍调查 D. 地籍测量 6.土地证书由土地管理部门填写,并代表颁发。 A. 县级以上土地管理部门 B.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C.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7.“GIS”的全称是 A.土地信息系统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D.以上都不对 8.《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规定:土地使用权转让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市、县人民政府。 A. 有权无偿收回权 B. 有优先购买权 C. 对双方进行处罚,并令其按正常价格交易 D. 无权干涉 9.我国土地所有权分为。 A. 国有土地所有权和农民集体土地承包权 B. 国有土地所有权和集体土地所有权

土地资源管理实习报告

土地资源管理实习报告 导语:实习,可以使我们在实践中接触与本专业相关的一些实际工作,培养和锻炼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我们的实际动手能力,为将来我们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以下是小编整理土地资源管理实习报告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对农村土地土地权属进行调查,对其的来源及其权利所及的位置、界址、数量和用途等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是针对土地使用者的申请,对土地使用者、宗地位置、界址、用途等情况进行实地核定、调查和记录的过程。调查成果经土地使用者认定,可为地籍测量、权属审核和登记发证提供具体法律效力的文书凭证。 查清每宗农村宅基地的坐落、权属及来源、界址、面积,及周边地类现状,为建立农村宅基地权属数据库和登记发证做好技术保障。 首先,调查的准备工作,对调查地的图纸进行熟悉;其次,宗地权属状况调查;再次,土地用途及土地坐落的调查;第四,界址调查;第五,内业工作,绘制宗地草图;最后,权属调查文件资料的整理归档。 通过为期40天的XX农村土地权属调查实习,使我收获颇多。首先,使我进一步了解了权属调查的性质和意义,并

且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第二,在上学期刚学完《地籍管理》,在该课程中讲的许多内容都与此次实习内容相同,使我在该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得到了实践,真正地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第三,此次实习,我们接触了大量的当地的农户,从他们那我学到了一种淳朴的精神,并希望将其运用到今后的生活和工 作中;第四,在与当地国土局的工作人员接触了近40天的时间里,使我对我们专业今后的具体工作有了大概的了解,也明确了自己今后的工作方向。 XX年7月16日至8月23日,我们与土管092的学长、学姐们在XX开展为期40天的农村土地权属调查的实习。现在实习已经结束一周了,但大家都好像还意犹未尽,很怀念在一起工作的时光,会想念陪伴我们40多天像父母一样照顾我们的工作人员们,会想念我们生活的伊运客栈,会想念XX的风土人情。 7月18日,我们开始了第一天的工作,看着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茫然,在经过赛所长的讲解之后,我们有了点头绪,就分组开始自己的工作了。但是出现了最大的问题,沟通,当地一般都是少数民族,我们几乎没有办法跟他们沟通,没有沟通又谈何调查,幸好当地的国土局想得周到给我们每个组都派了个工作人员可以说翻译吧。第一天,不懂的太多,总是在咨询。慢慢的在叔叔阿姨的带领下,我们的工作也就

土地资源学课程论文

河南省新乡市土地利用状况调查及分析 班级:三班 专业:土管 姓名:王小董 学号:20106439

摘要:土地利用现状结构,新乡市主要以农用地为主,占全市土地70%左右,其他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占全市土地30%。由于人口逐渐增加,土地利用紧张,应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但是目前在土地利用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对全市土地分析 新市乡位于河南省北部,紧邻省会郑州,新乡市辖二市(辉县市、卫辉市)、六县(新乡县、获嘉县、原阳县、延津县、封丘县、长垣县)、四区(凤泉区、牧野区、红旗区、卫滨区)和新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乡工业园区及西工区。土地,新乡市地势北高南低,北依太行山,南濒黄河。北部主要是太行山地和丘陵岗地,南部为黄河冲积扇平原区。 关键字: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土地利用指导思想原则、土地利用目标、耕地的利用特点与存在问题 1耕地的利用特点与存在问题 1)总体质量差,生产力水平低 新乡市中部和西南部平原区农业自然条件优越,耕地所占的比重高,西北部地势较高的山区、丘陵区,林地和未利用土地分布多,耕地少,且耕地中主;东部黄河故道区,盐碱、风沙、沼泽、贫以旱地为瘠地多,并且在全市范围有相当部分为近期难以开发的沼泽地和裸地。全市农村居民点布局分散,村庄周围空坪隙地较多,土地利用不够充分,近年来新乡市城镇化进程加快,但农村居民点用地减少的速度明显低于城镇建设用地增加的速度,农村建设用地低效闲置状况短期内难以改变。土地生产力低,未能最大策程度的利用可利用土地,农用地产量低。 2)存在多种不易改变的限制因素 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河道和水库造成水体的严重污染,水资源的过度开发造成水环境恶化。全市大多河段受到严重污染,河流水质较低水土流失面积大,需要治理。全市还有部分山区水土流失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全市宜耕后备土地资源主要分布在原阳县、封丘县和长垣县的黄河滩区、延津的黄河故道区和辉县、卫辉等低山丘陵区,对其开发既有来自生态保护等政策方面的制约,又有地形坡度大、水资源缺乏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开发难度较大。另外有些耕地往往存在多种障碍因子,如风沙耕地又缺水,坡耕地又瘠薄等等。 2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本世纪前二十年是新乡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对土地利用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在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的条件下,保障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是未来时期土地利用面临的艰巨任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