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宏观经济学第八章-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宏观经济学第八章-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宏观经济学第八章-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宏观经济学第八章-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宏观经济学第八章-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宏观经济学第八章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一.填空题

1.政府支出增加引起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被称为财政政策的___挤出_____效应。

2. LM曲线较为平缓时,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中,__财政____政策更为有效。

3.萧条阶段可以容许赤字,但要求繁荣阶段的预算盈余来弥补此前的财政赤字,做到每一个经济周期的政府收支保持平衡,这一思想称为_ 补偿性___财政政策。

4. 法定准备金率越小,货币乘数越_____大_____。

5. 在古典区域,____财政______政策无效。

6. "挤出效应"与货币的利率敏感程度呈___负____相关。

7. 如果政府的支出增加与政府的转移支付减少相同时,收入水平会__增加______。

8. 在"凯恩斯流动陷阱"区域中,____货币___政策无效。

9. ____健全___财政政策强调"量入为出,收支平衡"。

10.货币需求对利率越敏感,财政政策效果越____显著_____。

二.简答题

1.为什么凯恩斯认为健全财政并无必要?

答:因为按凯恩斯主义观点:当经济繁荣时,财政收支就会盈余,如果硬要消除盈余,必须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这必然导致社会总需求上升,导致总产出增加(如果是充分就业状态,则无法增加),使的通货膨胀加剧。

而当经济衰退时,财政收支就会赤字,如果硬要消除赤字,必须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这必然导致社会总需求下降,导致总产出进一步减少。使的通货衰退加剧。

因此健全财政并无必要。

2.什么是“自动稳定器”,它主要有哪几种?

答:所谓“自动稳定器”,是指政府财政政策在不发生变动的情况下,本身会影响社会经济活动,可以自动地对消并缓和经济波动,维持经济的稳定发展。

它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政府的所得税制度;第二政府的转移支付,如失业救济、政府维持农产品价格的政策等。

3.货币政策的效果与IS和LM曲线的斜率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答:货币政策的效果是指中央银行变动货币供给量对总需求从而对国民收入和就业的影响。拿增加货币供给的扩张性货币政策来说,这种货币政策的效果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两点:第一,增加货币供给一定数量会使利率下降多少;第二,利率下降时会在多大程度上刺激投资。从第一点看,如果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很敏感,即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很大,则LM曲线较为平缓,那么,这时增加一定数量的货币供给只会使利率稍有下降,在其他情况不变时,私人部门的投资增加的就较

少,从而货币政策效果就比较小;从第二点看,如果投资对利率变动很敏感,即IS曲线较为平缓,那么,利率下降时,投资就会大幅度增加,从而货币政策效果就比较大。

4. 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和功能财政思想有何区别?

答: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指财政收入与支出相平衡,财政预算盈余等于零的财政思想。按其历史发展阶段有三种形式:年度平衡预算;周期平衡预算和充分就业平衡预算。其本质都是追求财政收支平衡,是一种消极的财政预算思想。

而功能财政政策是一种积极的权衡性财政政策或补偿性财政政策。它强调财政预算是为了实现经济稳定发展,预算既可以盈余,也可以赤字,因而称之为功能性财政。

平衡预算的财政和功能财政的共同点是目的都是为了使经济保持稳定,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强调财政收支平衡,甚至以此作为预算目标,而后者则不同,它认为财政预算的平衡、盈余、赤字都只是手段,目的是追求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以及经济的稳定增长。

5. 请解释“完全挤出”的财政扩张情况?

答:一般说来,在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的条件下,经济没有过剩的生产能力。这时,政府增加支出,会产生完全挤出效应,挤出效应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支出乘数的大小,货币需求对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和投资需求对利率的变动敏感程度,其中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是决定因素。由于挤出效应与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性反向变动,从而如果LM曲线呈垂直状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性为零,则IS曲线向右移动,或讲政府增加支出,会导致完全的挤出效应。

6. 试述凯恩斯的赤字财政思想。

答:主要有以下三点:(1)政府应增加支出,以弥补私人消费和私人投资的不足。为此,可实行赤字预算;(2)政府应鼓励高消费,甚至是奢侈浪费性的消费。为此,可通过税收政策,进行收入再分配,提高全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进而刺激生产,提高就业率;(3)财政赤字不能靠征税弥补,只能增发公债。

7.财政政策在流动性陷阱的效应与在古典区域的效应各是怎样的?

答:在流动性陷阱时,由于利率极低,货币需求已经无穷大,政府支出增加导致的货币需求增加,已不会导致利率上升(利率对货币需求不敏感),此时没有挤出效应,财政政策效果很好。

在古典区域,增加政府支出导致的货币需求增加,将使利率大幅度上升(利率对货币需求无限敏感),引起极大的挤出效应,使财政政策完全无效。

8. 货币政策在凯恩斯区域的效应与在古典区域的效应各是怎样的?

答:在流动性陷阱中,由于利率极低,人们持有货币的利息损失很小,宁愿持有

货币,而不购买债券。此时即使货币供给增加,也不会使人们购买债券。因此债券价格不会上升,利率不会降低,Y不会增加,货币政策无效。

在古典区域,人们不愿为投机而持有货币,增加的货币供给将全部用来购买债券,导致债券价格大幅度上升,利率大幅度降低,Y增加很多。货币政策效果最好。

9.试述财政政策效果与货币政策效果和IS曲线斜率的关系。

答:边际消费倾向和税率相同,d决定了IS曲线的斜率,假设政府支出增加额相同,IS越平坦,即d越大,则挤出效应越大,财政政策效果越不好。

LM曲线斜率一定,IS曲线越平坦,货币政策效果越好。

三.计算题

1.假定某社会的消费函数是C=500+0.8Yd,投资为I=250,税收T=0.25Y。求,均衡收入为3000时,政府支出必须是多少?预算是盈余还是赤字?

答:由三部门经济收入恒等式Y=C+I+G得

Y=500+0.8Yd+250+G

当T=0.25Y时,Yd=Y-T=Y-0.25Y=0.75Y

所以Y= 500+0.6Y+250+G

即0.4Y=750+G

当Y=3000时,政府支出必须是G=3000*0.4-750=450

T-G=0.25Y-G=0.25*3000-450=300

所以预算盈余300。

2.一国消费函数是C=700+0.8Y,投资为I=350-50r,政府购买为G=250货币需求Md=300+0.5Y-100r,货币供给Ms=1500。求:(1)IS和LM方程;(2)均衡Y 和r;(3)政府购买乘数;(4)若充分就业收入Y'=5500,需增加多少政府支出才能实现充分就业?

答:(1)由三部门经济收入恒等式Y=C+I+G得

Y=700+0.8Y+350-50r+G,得0.2Y=1200-50r

即得IS方程:Y=6000-250r

由MS=Md得,1500= 300+0.5Y-100r,即0.5Y=1200+100r, 得LM方程:Y=2400+200r

(2)由IS方程:Y=6000-250r和LM方程:Y=2400+200r解得,均衡Y=4000,r=8。

(3)

(4)由于Y'=5500,实际收入Y=4000,因此

Y=1500,要实现充分就业,须增加政府购买

3.假定货币需求L=0.5Y-22r,货币供给M=500,消费C=100+0.8Yd,税收T=120,投资I=100-5r,政府支出G=180。求:(1)IS和LM方程、Y、r、I;(2)政府支出增加到200,Y,r,I有什么变化,是否存在挤出效应?

答:(1)由消费C=100+0.8Yd,税收T=120,投资I=100-5r,政府支出G=180 得Y=C+I+G=100+0.8Yd+100-5r+180=380+ 0.8*(Y-T)=380+ 0.8*(Y-120)-5r 即IS曲线Y=2380-25r

由L=M得0.5Y-22r=500,可得LM曲线Y=1000+44r

由两曲线方程及I=100-10r可得:Y=1600,r=20,I=0

当G增加到200时,

Y=C+I+G=100+0.8Yd+100-5r+200=400+ 0.8*(Y-T)=400+ 0.8*(Y-120)-5r

IS曲线:Y=2480-25r根据LM曲线得

Y=1943.75,r=21.45,I=-7.25

可见,投资减少了7.25,存在挤出效应。

4.三部门经济Y=C+I+G,Y=4000,C=300+0.8Y,I=300-4000r,在r水平不变情况下,G从400上升到600,Y有何变化?

答:Y=C+I+G,即4000=300+0.8×4000+300-4000r+600,r=0.05

G上升到600后Y=300+0.8Y+300-4000×0.05+600,Y=5000

即,Y将上升到5000

5.某经济Y=4000,货币需求L=0.8Y-2000r,货币供给M=3000,在利率不变情况下,货币供给增加200,Y有何变化?

答:L=M,即0.8Y-2000r=3000,0.8×4000-2000r=3000,r=0.1

当M=3000+200=3200,L=M=3200=0.8Y-2000×0.1,Y=4250,

Y将上升到4250。

四.作图题

1.作出“凯恩斯大厦”。

答:

\

2.作图表示“挤出效应”。

答:扩张性财政政策使Y增加,造成货币需求增加,从而利率提高,最后造成支出减少,即“挤出效应”。

3.作图表示货币政策在凯恩斯区域的效应。答:

在此区域货币政策无效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笔记(第8章-消费理论)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 第四篇宏观经济学模型的扩展 第八章消费理论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及消费之谜 1.有关边际消费倾向的理论 边际消费倾向是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中所占的比例,即当可支配收入增加1元时,消费支出增加的数量。可用公式表示为: =?? / MPC C Y 凯恩斯基于对人的基本心理规律的把握,认为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增量一定小于收入增量。因此边际消费倾向介于0~1。凯恩斯所提出的边际消费倾向理论是认识消费与收入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 2.有关平均消费倾向的理论 平均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比例,它反映了消费在家庭总收入中所占份额大小。可用公式表示为: = APC C Y / 凯恩斯认为平均消费倾向递减,认为储蓄是一种“奢侈品”,富人收入中用于储蓄的比例会高于穷人,即与穷人相比,富人具有更高的储蓄倾向。 3.有关消费决定因素的理论 (1)凯恩斯的消费函数 凯恩斯认为收入是消费的主要决定因素,而利率并没有重要作用,古典经济学认为,消费与利率负相关。凯恩斯承认,在理论上利率会影响消费,但他认为从经验出发所得出的结论是,真正对消费起决定作用的是收入。所以,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可以概括为以下形式: =+ C a bY a>,为自主性消费,是不依存于收入的消费,而取决于生存的基本需要;bY为引致 消费,是随收入的变动而变化的消费,01 <<,为边际消费倾向。如图8-1所示。 b

综合练习题(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习题 期末考试题型为:单项选择(15个,15分),名词解释(5个,20分),简答题(3个,30分),计算题(2个,20分),论述题(1个,15分)。以下是题型及范围。打*号的题目不在补考复习范围中。 一、名词解释 1、国民生产总值: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 价值。 2、国内生产总值: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 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3、国民收入: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全部收入,即 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的总和。 4、个人可支配收入:一个国家一年内个人可以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5、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 场价值。 6、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 的市场价值。 7、边际消费倾向:指增加的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的消费部分的比率。 8、平均消费倾向: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 9、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 的政策。 10、货币政策:是政府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 求的政策。 11、功能财政:根据权衡性财政政策,政府在财政方面的积极政策主要是为实现 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水平。当实现这一目标时,预算可以是盈余,也可以是赤字。这样的财政为功能财政。 12、失业率:劳动大军中没有工作而又在寻找工作的人所占的比例,失业率的波 动反映就业的波动情况。 *13、交易动机:个人和企业为了应付日常交易活动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14、谨慎(预防)动机:人们为预防意外风险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宏观经济学》习题7

《宏观经济学》习题7 第七章宏观经济政策 一、基本概念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挤出效应财政政策乘数投资的利率系数货币 需求的利率系数货币政策乘数货币幻觉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宏观经济 政策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摩擦性失业自愿 失业非自愿失业财产税所得税流转税累进税累退税比例税 财政制度自动稳定器补偿性财政政策功能财政再贴现政策年 度平衡预算充分就业预算盈余单一货币供给规则公开市场业务 存款准备金政策 二、判断题(F,T) 1.财政政策可影响总需求,从而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 2.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会使利率上升,收入减少。() 3.IS曲线越平坦,政府扩大支出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越小。() 4.LM曲线越陡峭,政府扩大支出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越大。() 5.在LM曲线呈垂直状的情况下,政府支出乘数和财政政策乘数相等。() 6.因为政府增加支出与增加税收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是相反的,所以政府增加同样的支出和税收对国民收入没有影响。() 7.只要挤出效应小于100%,政府支出的增加就能刺激国民收入的增长。() 8.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越敏感,财政政策乘数就越大。() 9.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越不敏感,货币政策的效果越小。 10.投机需求的利率系数越大,货币政策的效果越大。() 11.在凯恩斯陷讲中,由于挤出效应等于零,所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十分有效。 () 12.财政制度内在稳定器有助于缓和经济的波动,但不能消除经济萧条和通货膨胀。 () 13.挤出效应越大,财政政策对经济活动的影响越大。() 14.IS和LM曲线的交点一般位于中间区域,说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有效。()15.在凯恩斯区域挤出效应完全;在古典区域挤出效应等于零。() 16.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同时使用,会引起利率上升的同时产出增加。(-)17.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意味着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心得体会 宏观经济学心得体会

宏观经济学心得体会 这一阶段的宏观经济学课程结束了,在本课的学习中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获得了一种把经济学理论和实际经济问题相结合的思维,逐步尝试把平时看到的新闻中的经济问题与所学过的理论结合起来,宏观经济学心得体会。 一,理论基础仍是重点 当然宏观经济理论的学习仍然是基础,凯恩斯的理论仍然是学习的重点。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的时期产生了一些凯恩斯主义无法解决的问题,凯恩斯主义一度走入低谷,但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趋势是凯恩斯主义将重新受到重视,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相信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靠拢,新增长理论将继续是一个研究热点,不远的将来宏观经济学将出现新的综合。 二,宏观经济问题的关注和理论的应用 在本课的学习中着重讲到了宏观经济学关注的问题:首先,经济的增长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以我国的经济增长现状为例。现阶段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可是我们大多数人并没有感觉到财富的相应迅速增加,甚至感觉在缩水。到底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能持续多久?这个问题从乐观和悲观两方面来分析,并从两种观点中分析中国的经济增长的现状。中国近几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很快,增长百分比在10%左右,但是人们一直对现在反应经济增长的GDP的核算是否能反应经济的实际增长存在怀疑,所以在学习中我们引入了绿色GDP的核算。

除了对经济增长的关注,我们还对经济周期、失业和通货膨胀等问题都进行了学习,分别以中国的数据作为实例进行了详细的( 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在xx年至现在国家一直采用稳健的经济政策。 经济政策的实施效果可以用研究产品市场和金融市场的IS-LM曲线来分析,并且对IS-LM模型进行了进一步的学习。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每一个国家不再可能是完全封闭的,所以IS-LM模型进一步扩展为IS-LM-BP模型。这样可以更完善分析各国的经济。从IS-LM模型中还可以推出AD-AS曲线,这时价格不再作为一个常量而是作为一个变量来考虑,并且把总供给和总需求结合了起来。用AD-AS模型可以充分的分析美国90年代后的新经济,从而研究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启示的因素。 三,结论 在宏观经济学的学习过程中,可以看出这是一门论战激烈,不断变动发展的学科。除了在有关影响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方面经济学家能达成一致以外,在其他领域中,尤其是在涉及商业周期,失业,通货膨胀中宏观经济学各流派争论不休。而且各个流派的理论研究都是在很多假设条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每个流派在研究时都是寻找能够支持自己观点的依据,而对反方面的实际问题则不予考虑,这样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很多局限性,精品范文网|宏观经济学心得体会。所以我个人认为宏观经济学对经济的运行有着指导作用,但是仍存在很多的局限。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34章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

第34章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 34.1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流动性偏好理论 流动性偏好理论是基本的利率决定模型。它把货币供给和物价水平作为外生的变量,并假设利率调整使货币市场的供求均衡。这一理论意味着货币供给的增加使利率下降。 (1)假设:①货币供给M是一个外生政策性变量,固定不变;②短期物价水平P也是外生固定;③利率是人们选择持有多少货币的决定因素。 (2)内容: 货币供给由中央银行决定,是外生变量,所以用一条垂直的货币供给曲线代表固定的货币供给。因为利率是人们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利率上升,持有货币的成本增加,因此,货币需求减少,因而得到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 因此,如图34-1所示,货币供给和需求决定利率,即利率的调整使货币市场均衡。 图34-1 流动偏好理论 2.货币市场与总需求曲线 较高的物价水平增加了货币需求,提高了使货币市场均衡的利率。由于利率代表借款的成本,所以,较高的利率减少了投资,从而减少了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因此,物价水平与物品和劳务需求量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如图34-2所示。 图34-2 货币市场与总需求曲线的斜率

3.货币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 决策者可以用货币政策影响总需求。货币供给增加使货币供给曲线向右从 MS移动到 1 MS,货币需求曲线不变,因此均衡利率降低,较低的利率增加了物价水平为既定时的物品2 和劳务需求量,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如图34-3所示。相反,货币供给减少通过提高利率减少物品和劳务需求量,使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图34-3 货币供给增加对总需求的影响 4.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 决策者可以用财政政策影响总需求。政府购买增加或减税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政府购买减少或增税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当政府改变支出或税收时,所引起的总需求移动可能大于或小于财政变动。乘数效应倾向于扩大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挤出效应减少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 (1)乘数效应 财政政策对总需求有乘数效应。原因是根据消费函数() =-,高收入引起高消费。 C C Y T 当政府支出增加或税收减少时,提高了总需求并使收入增加,同时也提高了消费,消费又进一步提高总需求和收入,收入又进一步提高了消费,如此循环,以至政府支出的增加或税收的减少引起了总需求更大的增加。乘数() =-,边际消费倾向越大,乘数越大。 1/1MPC 但政府购买和税收变动对总需求的影响方式不同,决策者改变其物品与劳务的购买时,它就直接使总需求曲线移动;当决策者改变税收水平时,它通过影响企业或家庭的支出决策而使总需求曲线移动,因此,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大于税收乘数。 (2)挤出效应 政府购买增加刺激了对物品和劳务的总需求,会使利率上升,较高的利率往往会减少投资支出,阻止总需求增加,这种由于财政扩张使利率上升所引起的总需求减少被称为挤出效应。 5.稳定政策的争论 由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可以影响总需求,所以,政府有时用这些政策来努力地稳定经济。经济学家对政府应该如何积极地进行这种努力的看法并不一致。根据积极稳定政策支持者的看法,家庭和企业态度的改变使总需求移动,如果政府不做出反应,结果就是产量与就业不合意而又引起不必要的波动。根据积极稳定政策批评者的看法,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发生作用都有相当长的时滞,这种时滞使稳定经济的努力往往以失败告终。

宏观经济学教案第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可编辑修改word版)

3、经济持续均衡增长 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 4、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从国外收入的全部货币资金和向国外支付的全部货币资金的对比关系。 二、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 1、凯恩斯主义总需求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1)当总需求=总供给时,国民收入达到均衡状态。 (2)当总需求<总供给时,总需求不足,导致经济萧条和失业。 (3)当总需求>总供给时,总需求过度,导致通货膨胀。 凯恩斯主义认为,当私人经济不能自动使总需求与总供给趋于平衡时,有必要依赖政府对总需求进行调节。 2、凯恩斯主义总需求管理的方法 需求管理通过“相机决策”的宏观财政政策和宏观货币政策得以实施。 “相机决策”[the Discretionary Approaches] ——政府在进行需求管理时,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和各项调节措施的特点,机动地决定和选择当前究竟采取哪一种措施。 第二节财政政策 一、西方财政制度 1、财政政策的概念 财政政策是国家关于经济的主要政策之一。它是政府为了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的决策。 2、财政的构成与财政政策的工具 国家财政由政府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构成 (1)政府支出 ①政府购买 ②政府转移支付 (2)政府的收入 ①税收 ②公债 二、自动稳定器 自动稳定器也称为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控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它通过以下三种制度发挥作用。 1、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 当经济衰退时,国民产出水平下降→个人收入下降(在税率不变的情况下)→政府税收会自动下降→留给人们可支配收入也会上升→消费和

宏观经济学第二章习题及解答

第二单元产品市场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本单元所涉及到的主要知识点: 1.国民收入均衡条件:意愿I=S; 2.消费函数、储蓄函数、税收函数、政府购买函数与净出口函数;3.国民收入的决定; 4.国民收入的变动:乘数理论。 一、单项选择 1.凯恩斯在《通论》中指出( D )。 a.宏观均衡与大量失业并不矛盾; b.工资和价格对市场上的非均衡不能及时作出反映; c.管理总需求的干预政策能影响产出和就业; d.以上均是。 2.与凯恩斯观点不同,古典宏观经济学家认为(D )。 a.工资和价格总是对非均衡及时作出反应; b.失业要么是自愿的,要么是由于工资调整的人为障碍引起的; c.总供给曲线在潜在GDP处是垂直的; d.以上均是。 3.如果消费增加即消费曲线向上移动,这意味着消费者(D )。 a.由于减少收入而减少储蓄; b.由于增加收入而增加了储蓄; c.不是由于增加收入而是其他原因使储蓄增加; d.不是由于增加收入而是其他原因使储蓄减少。 4.在两部门经济中,收入在( C )时均衡下来。 a.储蓄等于实际投资;b.消费等于实际投资; c.储蓄等于计划投资;d.消费等于计划投资。 5.消费函数C=C0+cY d (C0>0,0

c.等于边际消费倾向;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 6.储蓄函数S=S0+sY d(S0<0,0

14宏观经济学第十四单元消费和投资理论

14宏观经济学第十四单元消费和投资理论

《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宏观经济学)第六版 第十四单元消费和投资理论 选择题 1.边际消费倾向是指() A.在任何收入水平上,总消费对收入的比率 B.在任何收入水平上,由于收入变化而引起的消费支出的变化 C.在任何收入水平上,当收入发生微小变化时,由此而导致的消费支出变化对收入水平变化的比率 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2.在国民收入和生产中的个人储蓄可以明确表示为()A.家庭所有资产的总额 B.当期所得收入中不用于消费部分 C.当期所得收入中仅用于购买证券或存入银行的部分 D.家庭所持有的所有资产总额减去他们的负债总额 3.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的关系为() A.由于某些边际收入必然转化为边际的消费支出,其余部分则转化为储蓄,因而他们之和必定等于1 B.由于可支配收入必定划分为消费和储蓄,他们之和必然表示掀起收到的可支配收入的总额 C.他们之间的比例一定表示平均消费倾向 D.他们之和必等于0 4.如果人们不是消费其所有收入,而是将未消费部分存入银行或购买证券,这在国民收入的生产中是()

A.储蓄而不是投资 B.投资而不是储蓄 C.既非储蓄又非投资 D.是储蓄,但购买证券部分是投资 5.在国民生产和国民收入中,哪种行为将被国际学家视为投资?( ) A.购买新公司债券 B.生产性活动而导致的当前消费 C.购买公司债券 D.上述皆不对 6.如果税收变化,消费支出将在每一GDP 水平上变化,因为( ) A.减少了所得税,将使平均消费倾向上升 B. 减少了所得税,将使平均消费倾向下降 C.增加了所得税,将使平均消费倾向上升 D. 减少了所得税,将使平均消费倾向下降 7.在本题图14.1中,实现CC 是某些家庭的消费—收入线。 45c c ′ c c ′ E G D H J F 可支配收入 消费 B A

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中的作用

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中的作用 一.引言 货币政策工具是央行为实现一定的货币政策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策略手段的总和。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这些政策工具,对基础货币、银行储备、货币供应量、利率以及金融机构的信贷活动等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从而有利于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并借此达到宏观调控的目的。 二.货币政策的内涵 货币政策它是国家重要的经济政策之一。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采取的各种控制、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的方针、政策、措施的总称。它的基本含义还有着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根据一定时期内的经济和金融形势,对货币信用的总量与结构进行控制与调节的行为准则。而广义的货币政策,不仅包括中央银行在短期内对货币、信贷进行调控的行为准则,而且还包括中央银行对货币、信贷控制与调节的一般行为过程:货币政策的长期目标,中间目标或监测指标的选择;货币政策工具及其运用,货币政策行为的传递以及货币政策与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等等。由此可以看出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作为政府的银行的中央银行正确地制定和实施国家货币政策必然是它的最基本的职责,也是最重要的任务。 三.货币政策的特征 (1)货币政策是一项总量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同其他政策工具相比较, 货币政策的特征在于通过对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等宏观金融变量的调控, 来对整个国民经济运行中的经济增长、通货稳定、国际收支状况、就业水平等宏观经济运行状况产生影响,促进经济协调、稳定、健康地发展, 保证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实现。由于货币政策主要通过对社会总需求调控而产生影响的, 所以, 它是一种以总量调节为主的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学凯恩斯消费理论

宏观经济学凯恩斯消费理论 一、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是使用国民收入、经济整体的投资和消费等总体性的统计概念来分析经济运行规律的一个经济学领域。宏观经济学是相对于古典的微观经济学而言的。宏观经济学的最终目标是寻找保持国民收入稳定增长的对策,所谓稳定的增长系指既无失业、又无通货膨胀的增长。 二、凯恩斯经济学 借鉴凯恩斯经济学由英国经济学家J·M·凯恩斯提出,并由其追随者发展与运用的一套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与政策。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作为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具有其两重特性。凯恩斯的经济理论认为,宏观的经济趋向会制约个人的特定行为。凯恩斯则认为对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由此出发,他认为维持整体经济活动数据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观上平衡供给和需求。因此,凯恩斯的和其他建立在凯恩斯理论基础上的经济学理论被称为宏观经济学,以与注重研究个人行为的微观经济学相区别。 一方面,它从资本主义制度出发,服务于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要使经济摆脱危机而得以顺利增长,它必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市场经济的一般运行规则。 三.凯恩斯经济理论与中国金融危机 面对金融危机,中国政府对市场经济进行了宏观调控拉动内需。其理论依据主要为凯恩斯消费理论。 1、有效需求理论 凯恩斯认为一国经济的兴衰完全系之于“有效需求”是否充分,允许社会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认为“有效需求”不足的最终原因在于“心理因素”,即使是以较低的增长率增长,经济机制既与之无关亦无能为力,(二)有效需求的不足实质上是供需结构失调矛盾长期积累的结果我国目前所存在的有效需求不足不是绝对的,那么调节国家经济的责任自然落到国家身上,中央开始整顿并回收下方的权限,即由国家米“管理有效需求”。 2、乘数理论 凯恩斯认为,消除土地投资的制度风险。一笔投资增量会引起一笔收入的增量,3 新的休假制度:。收入的增量与投资的增量的比值,就是新经济的发展强化旧的体制。就是投资乘数。还有可能出现过去粗放型增长的恶性循环。如果投资支出或政府支出有一定的增加,追求和谐的基本准则将成为亮点。必将导致收人“成倍的”增加。有效需求的缩减(投资、消费支出或政府开支的缩减)引起社会总需求“成倍地减少。新中国建立初期国有资产投资体制的形成建国之初,缩减加剧衰退或危机,规范分配秩序,而扩大总支出(投资支出、消费支出或政府购买支出)可“成倍地”扩大有效需求,提高其竞争力,消除经济衰退或危机。从而为推行“国家调节”找到理论根据。降低回收处理成本和环境污染,而根据投资乘数发生作用的前提条件;促进商品房的消费,一有闲置的产业设备,当然更重要的是政府方面要有一些基本的措施。二有非自愿失业的存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继续加深,而这两个条件我国目前都存在。相对重要性降低了;所以政府的四万亿投资刺激很有必要。七是制定收入分配政策, 3、边际消费倾向(MPC)与边际效用 由于居民要自己承担各种社保支出,这一阶段的主要措施包括:。居民将收入很大一部分储蓄起来以防不时之需,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导致我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较低。而消费边际倾向是影响投资乘数的一个重要因素。投资乘数=1/(1-MPC)可以看出边际消费倾向越低,在符合本国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开放。投资乘数

宏观经济学第八章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宏观经济学第八章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一.填空题 1.政府支出增加引起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被称为财政政策的___挤出_____效应。 2. LM曲线较为平缓时,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中,__财政____政策更为有效。 3.萧条阶段可以容许赤字,但要求繁荣阶段的预算盈余来弥补此前的财政赤字,做到每一个经济周期的政府收支保持平衡,这一思想称为_ 补偿性___财政政策。 4. 法定准备金率越小,货币乘数越_____大_____。 5. 在古典区域,____财政______政策无效。 6. "挤出效应"与货币的利率敏感程度呈___负____相关。 7. 如果政府的支出增加与政府的转移支付减少相同时,收入水平会__增加______。 8. 在"凯恩斯流动陷阱"区域中,____货币___政策无效。 9. ____健全___财政政策强调"量入为出,收支平衡"。 10.货币需求对利率越敏感,财政政策效果越____显著_____。 二.简答题 1.为什么凯恩斯认为健全财政并无必要? 答:因为按凯恩斯主义观点:当经济繁荣时,财政收支就会盈余,如果硬要消除盈余,必须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这必然导致社会总需求上升,导致总产出增加(如果是充分就业状态,则无法增加),使的通货膨胀加剧。 而当经济衰退时,财政收支就会赤字,如果硬要消除赤字,必须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这必然导致社会总需求下降,导致总产出进一步减少。使的通货衰退加剧。 因此健全财政并无必要。 2.什么是“自动稳定器”,它主要有哪几种? 答:所谓“自动稳定器”,是指政府财政政策在不发生变动的情况下,本身会影响社会经济活动,可以自动地对消并缓和经济波动,维持经济的稳定发展。 它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政府的所得税制度;第二政府的转移支付,如失业救济、政府维持农产品价格的政策等。 3.货币政策的效果与IS和LM曲线的斜率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答:货币政策的效果是指中央银行变动货币供给量对总需求从而对国民收入和就业的影响。拿增加货币供给的扩张性货币政策来说,这种货币政策的效果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两点:第一,增加货币供给一定数量会使利率下降多少;第二,利率下降时会在多大程度上刺激投资。从第一点看,如果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很敏感,即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很大,则LM曲线较为平缓,那么,这时增加一定数量的货币供给只会使利率稍有下降,在其他情况不变时,私人部门的投资增加的就较少,从而货币政策效果就比较小;从第二点看,如果投资对利率变动很敏感,即IS曲线较为平缓,那么,利率下降时,投资就会大幅度增加,从而货币政策效果就比较大。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习题详解(第8篇消费理论)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 第四篇 宏观经济学模型的扩展 第八章 消费理论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 行咨询。 1.试述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 答:凯恩斯所提出的绝对收入假说可以用标准的消费函数来表述,其公式为: D C a bY =+(0a >,01b <<) 上式说明,消费是可支配收入D Y 的函数,其中,a 为自发消费,b 为边际消费倾向。将上式两边同时除以实际可支配收入D Y ,就可以得出平均消费倾向APC : 上式表明,平均消费倾向APC 大于边际消费倾向b ,根据绝对收入假说,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同时,D a Y 也将减小,故平均消费倾向也是递减的。 2.什么是消费之谜?其产生的根源是什么?各种消费理论是如何对其进行解释的? 答:(1)凯恩斯之后的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凯恩斯提出的绝对收入假说与实证研究不相符合,两者之间的矛盾称为“消费函数之谜”。根据绝对收入假说,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同时,平均消费倾向也是递减的。但是,这一研究与对消费统计资料的实证研究并不一致。根据美国1929~1941年的逐年资料,消费函数是: 但根据美国1948~1988年的逐年资料,消费函数是: 上述结论并不一致,首先是边际消费倾向并不是递减,而是递增;其次,短期边际消费倾向是波动的,而不是稳定的。 另一个证据是美国经济学家库茨涅兹研究了1869~1933年间每30年左右的长期消费资料,得出如下结论:①长期平均消费倾向是基本稳定的,而不是下降的;②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资料所得出的平均消费倾向,与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料所得出的平均消费倾向是不一致的。故可以得出,边际消费倾向不是下降而是上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是基本相等的。 以上结论与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不一致,这些矛盾称为“消费函数之谜”。 (2)消费函数之谜产生的根源 凯恩斯把消费视为现期收入的函数,仅考察了现期收入对消费的影响,并据此得出平均消费倾向递减的结论。 (3)经济学家正是在对“消费函数之谜”的解释中提出了各种消费理论。 ①相对收入假说。杜森贝里提出:人们的消费会相互影响、相互攀比形成“示范效应”,人们的消费不是决定于其绝对的收入水平而是取决于和别人相比的相对收入水平。消费具有习惯性,当期的消费不取决于当期的收入而是取决于过去所达到的最高收入和最高消费,具有不可逆性,这就是“棘轮效应”。 ②生命周期假说。莫迪里安尼提出:人的一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参加工作挣取收入,第二阶段纯消费而没有收入,靠第一阶段的积蓄维持消费。这样,个人的可支配收入和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取决于该消费者的年龄。它表明在人生的某一年龄段,当收入相对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第五版)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第五版) 一、复习内容 1、基本知识 2、基本概念 3、基本理论 4、联系实际 二、习题类型 1、名词解释(五个,共15分) 2、单选题(五个,共15分) 3、判断题(个,共10分) 4、简答题(五个,共30分) 5、计算题(两个,共15分) 6、论述题(一个,15分,包括理论联系实际题) 三、各章应当掌握的内容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国内生产净值总投资重置投资GDP的平减指数实际GDP 简答:如何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内涵简述核算国民收入的支出法和收入法。政府转移支付和购买普通股票的价值是否可计入GDP,为什么?为什么间接税要计入GDP两个国家合并为一国,对GDP 总和有什么影响。写出五个基本的国民收入总量,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为什么投资储蓄恒等式不意味着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简述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对总支出影响有什么不同什么

是名义GDP和实际GDP ?计算支出法计算GDP;计算政府预算赤字;计算进出口盈余;计算储蓄额;课后计算 13、14论述什么是支出法,如何用支出法计算四部门经济的国内生产总值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均衡产出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消费函数储蓄函数转移支付成乘数平衡预算乘数简答:简述凯恩斯定律及其内容。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都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如何理解“节俭的悖论”。什么是投资乘数?简述投资乘数的决定因素并写出其公式。课后计算 13、14论述:按照凯恩斯的观点,增加储蓄与增加消费各对均衡收入有什么影响;结合中国的实际谈谈你的消费观。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资本边际效率 IS曲线流动偏好货币需求函数流动偏好陷阱 LM曲线简答:影响IS平移的因素有哪些简述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简述货币需求三种动机及货币需求函数?什么是流动偏好陷阱?简述满足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什么是LM曲线的三个区域,其经济含义是什么?什么是IS曲线和LM曲线?绘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的图形。画图说明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四种非均衡状态课后计算15论述凯恩斯理论的基本框架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挤出效应简答:为什么投资需求对利率越敏感,财政政策效果越小。为什么货币需求对利率越敏感,财政政策效果越大。财政政策效果与IS和LM曲线的斜率有什么关系?货币政策效果与IS

宏观经济学习题库(附参考答案)

习题库 第一章导论 一、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总量分析、非均衡分析、凯恩斯革命 二、简答题 1、宏观经济学有什么特点? 2、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哪些问题? 3、现代宏观经济学是如何产生与演变的? 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一、名词解释 GDP、GNP、NDP、NI、PI、PDI、名义GDP、实际GDP、GDP紧缩指数 二、选择题 1、下列那些项目应计入GDP?( )。 A. 政府转移支付 B. 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 C. 购买普通股票 D. 购买一块地产 2、已知某一经济中的消费额为6亿元,投资额为1亿元,间接税为1亿元,政府用于物品和劳务的支出额为1.5亿元,出口额为2亿元,进口额为1.8亿元,则()。 A. NDP=8.7亿元 B. GDP=7.7亿元 C. GDP=8.7亿元 D. NDP=5亿元 3、所谓净出口是指()。 A. 出口减进口 B. 进口减出口 C. 出口加进口 D. GNP减出口 4、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衡量,GDP等于()。 A. 消费+投资 B. 消费+投资+政府支出 C. 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 D. 消费+投资+进出口 5、GDP与NDP之间的差别是()。 A. 直接税 B. 折旧 C. 间接税 D. 净出口 6、按最终使用者类型,将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加总起来核算GDP的方法是()。 A. 支出法 B. 收入法 C. 生产法 D. 增加价值法 7、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有影响? A. GDP B. NDP C. NI D. PI 三、简答题 1、指出下列各项中,哪些是中间产品,哪些是最终产品? ①小王购买一本杂志 ②某电脑公司购买一批英特尔公司生产的芯片 ③某政府机构购买一批红旗轿车 ④旅游时付给入住酒店的房租 ⑤律师支付租用办公室的房租 ⑥家庭支付的水电费 ⑦美国公司向中国购买的农产品 2、GDP的统计口径是否忽视了对中间产品生产的核算? 3、在证券市场购买股票和债券属于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活动吗?

宏观经济学-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第十一章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一、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工具:公开市场业务、贴现率、法定准备金率。在本章中,我们以公开市场业务为例展开分析 (一)公开市场业务对均衡收入的影响 名义货币增加即为真实货币增加。这使得LM曲线向右移至LM2。新的均衡在较低的利率和较高的收入上实现(即图中E2)。均衡收入提高的原因是,央行在公开市场购入债券,降低了市场利率水平,从而导致投资支出的增加。 1.LM曲线斜率与收入变化的关系 LM曲线越陡峭,均衡收入的变化幅度越大。即h越小,均衡收入的变化幅度越大。 2.货币扩张的调整过程 央行购买债券增加了真实货币供给增加,从而形成当前利率水平下的过量货币供给;公众对此的反应是,设法通过购买其它资产进行调整,从而导致资产价格上涨、收益率下降。由于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调整十分迅速,经 济体的状态立即从E1调整到E′,并使货币市场达到出清。但在E′点,经济体存在过量的商品需求,在收入水平 1 Y下,存货被降低到合意的库存水平之下,即商品市场供不应求。对此,经济体内各厂商的反应是扩大生产规模,从而会导致实际的收入水平上升。实际收入水平上升带动货币需求的增长,利率也将从i'逐渐上升,利率和收入水平的变动轨迹大体是沿着LM2曲线。最终,经济体在E2点实现新的均衡。 (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对经济体产生的影响大致可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真实余额变化,资产组合失衡;资产组合调整,利率水平变动; 第二阶段:利率水平变动,投资支出调整;需求发生变化,调整产出规模。 上述阶段又可分解成四个步骤: 1.真实货币供给变动; 2.资产组合调整,引起资产价格和利率水平的变化; 3.利率水平变化,引起投资支出即总需求的变化; 4.根据新的总需求水平,调整产出规模。 (三)流动性陷阱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表明,利率水平调整是整个传导机制的核心环节。如果货币供给量的变动未能引起利率的变化(或显著变化),货币政策将面临失效的尴尬结果。在什么情况下,经济体会出现此种现象呢? 根据LM曲线方程 1M i kY h P ?? =- ? ?? ,可知当h→∞时,LM曲线就是一条水平线。在这种情况下,货币供给

宏观经济学第八章-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宏观经济学第八章-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宏观经济学第八章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一.填空题 1.政府支出增加引起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被称为财政政策的___挤出_____效应。 2. LM曲线较为平缓时,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中,__财政____政策更为有效。 3.萧条阶段可以容许赤字,但要求繁荣阶段的预算盈余来弥补此前的财政赤字,做到每一个经济周期的政府收支保持平衡,这一思想称为_ 补偿性___财政政策。 4. 法定准备金率越小,货币乘数越_____大_____。 5. 在古典区域,____财政______政策无效。 6. "挤出效应"与货币的利率敏感程度呈___负____相关。 7. 如果政府的支出增加与政府的转移支付减少相同时,收入水平会__增加______。 8. 在"凯恩斯流动陷阱"区域中,____货币___政策无效。 9. ____健全___财政政策强调"量入为出,收支平衡"。 10.货币需求对利率越敏感,财政政策效果越____显著_____。 二.简答题 1.为什么凯恩斯认为健全财政并无必要? 答:因为按凯恩斯主义观点:当经济繁荣时,财政收支就会盈余,如果硬要消除盈余,必须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这必然导致社会总需求上升,导致总产出增加(如果是充分就业状态,则无法增加),使的通货膨胀加剧。 而当经济衰退时,财政收支就会赤字,如果硬要消除赤字,必须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这必然导致社会总需求下降,导致总产出进一步减少。使的通货衰退加剧。 因此健全财政并无必要。 2.什么是“自动稳定器”,它主要有哪几种? 答:所谓“自动稳定器”,是指政府财政政策在不发生变动的情况下,本身会影响社会经济活动,可以自动地对消并缓和经济波动,维持经济的稳定发展。 它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政府的所得税制度;第二政府的转移支付,如失业救济、政府维持农产品价格的政策等。 3.货币政策的效果与IS和LM曲线的斜率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答:货币政策的效果是指中央银行变动货币供给量对总需求从而对国民收入和就业的影响。拿增加货币供给的扩张性货币政策来说,这种货币政策的效果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两点:第一,增加货币供给一定数量会使利率下降多少;第二,利率下降时会在多大程度上刺激投资。从第一点看,如果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很敏感,即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很大,则LM曲线较为平缓,那么,这时增加一定数量的货币供给只会使利率稍有下降,在其他情况不变时,私人部门的投资增加的就较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 1.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上述定义含有的意思: 1) 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2) 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 3) 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为一年)所生产的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 4) 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5) 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汇总 1.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上述定义含有的意思: 1) 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2) 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 3) 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为一年)所生产的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 4) 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5) 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从而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与此相联系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 6) 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3.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4.名义GDP(或货币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5.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6.GDP折算指数:是名义的GDP和实际的GDP的比率。 7.用支出核算GDP: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的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的总卖价来计量GDP。

马工程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国内生产总值: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即为个人可支配收入。 投资乘数:收入的变化量与带来收入变化量的投资变化量的比率。 价格粘性:指价格不能随着总需求的变动而迅速变化。 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可支配收入中所占比例。 边际储蓄倾向:增加的储蓄在增加的可支配收入中所占比例。 棘轮效应:指消费者的消费容易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不易随收入的减少而减少。 均衡产出:均衡产出就是指与社会总需求或社会总支出相等的产出。 相对收入消费理论:消费习惯和消费者周围的消费水平决定消费者的消费,当期消费是相对地被决定的。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创立。 流动偏好陷阱:当利率非常低时,人们认为利率不会再降低而只能上升,或者说有价证券的价格不会再上升而只会跌落,因而会将所持有的有价证券售出来换成货币,即使手中又另外新增了货币,也决不肯再去购买有价证券,以免证券价格下跌而遭受损失,即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会持在手中,这种情况叫做“凯恩斯陷阱”,也叫“流动偏好陷阱”。 IS曲线:表示在投资与储蓄相等的产品市场均衡条件下,利率与收入组合点的轨迹。 LM曲线:表示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等的货币市场均衡条件下,利率与收入组合点的轨迹。资本边际效率: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使一项资本品的使用期内各个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正好等于该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使提高国民收入水平的同时也引起利率的提高,从而使得私人部门的消费与投资减少。 货币幻觉:人们不对货币的实际价值作出反应,而是对用货币来表示的名义价值作出反应。自动稳定器: 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减少对国民收入冲击和干扰的机制。 自愿失业:指劳动者不愿意接受现有的工资水平而找不到工作岗位的现象。 非自愿失业:指劳动者愿意接受现有的工资水平但找不到工作岗位的现象。 法定准备率:银行法(或中央银行)所规定的存款金融银行(商业银行)所吸收的存款中必须向中央银行缴存的准备金比例。 货币政策: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调节金融市场信贷供给与利率,从而影响投资和社会总需求,以实现既定的宏观经济目标的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为了促进就业水平的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收支、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出的决策。 再贴现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办理贴现贷款时所收取的利率。 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是指既定的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即潜在的国民收入水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