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高中生物选修全一册人体的稳态之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

高中生物选修全一册人体的稳态之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

高中生物选修全一册人体的稳态之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
高中生物选修全一册人体的稳态之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

第一节人体的稳态

一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

教学目的

1.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C:理解)。

2.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的意义(C:理解)。

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

2.教学难点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的调节。

教学过程

【板书】

水的平衡

水和无机盐的无机盐的平衡

平衡和调节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水和无机盐平衡的意义

【注解】

一、水的平衡及其调节

来源:饮水、食物、物质代谢

(一)水的平衡排出途径:由肾、皮肤、肺、大肠排出摄入量等于排出量

(二)水平衡的调节:在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相关器官的作用,使摄入量等于排出量,在排出途径中,可调节的是由肾排出的水。

【例析】

生活在干燥大米中的“米象”(俗称米虫),它新陈代谢所需水的来源主要是(C)

A.大米中所含的自由水 B.大米中所含的结合水

C.米虫体内物质代谢产生的水 D.无法判断

二、无机盐的平衡

(一)钠、钾盐的摄入和排出

(二)排泄特点

1.钠的排泄特点: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排出量几乎等于摄入量)

2.钾的排泄特点: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

三、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一)水平衡调节(下图一)

(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下图二)

四、水和无机盐平衡的意义

1.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维持有重要作用,大量丢失水和无机盐(主要为钠)时会出现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并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四肢发冷等症状,甚至昏迷。因此要及时补充水和食盐。

2.钾对细胞内液渗透压的维持起决定性作用,还具有维持心肌舒张、保持心肌正常的兴奋性等作用。血钾过低时,会出现心肌的自动节律异常,并导致心律失常等症状。因此要合理膳食,获取足量的钾。

3.水对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有重要作用,人体每昼夜有35-50g代谢废物必须随尿液排出体外,否则会引起中毒影响健康。溶解这些代谢废物的尿量应在500ml以上。因此每天要保证饮水。

【同类题库】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C:理解)

.关于人体内水代谢的说法,下列正确的是(A)

A.蛋白质彻底氧化分解后能产生水 B.肾脏排尿主要是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C.人体每天出汗排出的水量约为 500ml D.人体所需的水,大部分来自于食物

.下列哪一项不是水分散失的主要途径?(A)

A.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散失 B.通过肾脏以尿液的形式散失

C.通过呼吸散失 D.通过皮肤的蒸发散失

.下列关于皮肤与散失水分的关系,正确的是(A)

A.人体在寒冷的冬季也能通过皮肤散失水分

B.人体在寒冷的冬季不能通过皮肤散失水分

C.人体皮肤只有在出汗的情况下才散失水分

D.出汗的目的是为了排泄

.生活在干燥环境中的“米虫”,获得水分的主要来源是(B)

A.米粒细胞的结合水 B.米虫体内有机物氧化分解产生的水

C.米虫体内的体液 D.空气中的水分

.在大米和面粉中生活的“米虫”一生都不“饮水”,也吃不到含水量丰富的食物。可它们依然能正常生活,其原因是(D)

A.米虫的生命活动不需要水 B.米虫从空气中吸收水

C.米虫消化淀粉时产生水 D.米虫在代谢中产生水

.大面积烧伤病人治愈后,夏季要比烧伤前怕热,这是因为皮肤烧伤后损伤了(C)

A.大量的神经细胞 B.表皮 C.大量的汗腺 D.大量的皮脂腺收.减少尿量的作用

.人体内的水的主要来源及主要排出途径是(A)

A.来自饮水、食物和由肾排出

B.来自饮水、食物和由皮肤排出

C.来自饮水、物质代谢和由肺排出

D.来自食物、物质代谢和大肠排出

.关于水的代谢中正确的是(C)

A.人体每天出汗排出的水量约为 500ml B.人体所需水的主要来源是饮水

C.蛋白质彻底氧化分解时会产生水 D.肾脏排尿主要是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下列关于皮肤与散失水分的关系,正确的是(A)

A.人体在寒冷的冬季也能通过皮肤散失水分 B.人体在寒冷的冬季不能通过皮肤散失水分C.人体皮肤只有在出汗的情况下才散失水分 D.出汗的目的是为了排泄

.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C)

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

D.细胞外液中电解质浓度降低,则尿量减少

.下列关于抗利尿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D)

A.大量饮水,则该激素分泌增加 B.分泌减少,则可促进对水分的重吸收C.大量分泌,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增高 D.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

.健康的成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有150升,而实际上每天排出的尿液却只有1.5升左右。而且两者的成分差别也很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A)

A.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B.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C.输尿管的吸收 D.膀胱的储存

.人体内Na+的主要来源是(A)

A.食盐 B.食物 C.蔬菜 D.饮水

.人体内K+的排出与Na+的排出特点相比不同之处是(C)

A.多吃多排 B.少吃少排 C.不吃也排 D.不吃不排

.人体摄取食盐较多时,肾可通过尿排出多余的钠,摄取食盐少时,尿中几乎不含NaCL,因此人体(B)

A.无论摄取食盐量多少,都能保持体内钠的含量稳定

B.无论摄取食盐量多少,都能在一定范围内保持体内钠的含量

C.每天必须从食物中摄取6-10克食盐

D.排出量总是等于摄入量

.调节无机盐平衡的重要激素是(B)

A.抗利尿激素 B.醛固酮 C.肾上腺素 D.甲状腺素

.人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下,主要通过(C)完成A.皮肤 B.肺 C.肾脏 D.大肠

.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C)

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 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 D.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减弱

.关于水和无机盐平衡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

A.人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神经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B.K+在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上起决定性的作用

C.人体Na+的主要来源是食物,几乎全部由小肠吸收,主要排出途径是肾脏和皮肤

D.人在饮水不足时,通过减少排尿量就可以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某科研小组为研究动物的新陈代谢活动,给小白鼠注射较多的醛固酮后,小白鼠的体内将会发生的变化是(C)

A.尿量将增加 B.血糖浓度将升高

C.血液中Na+将增加 D.血液中K+的量将增加

.酷暑季节,室外工作的工人应多喝(A)

A.盐汽水 B.碳酸型饮料 C.蛋白型饮料 D.纯净水

.将狗的双侧肾上腺摘除,当其出现症状后注射

某种激素,接着测定随尿排出的Na+和K+,结果

如下图所示。注射的激素是(C)

A.抗利尿激素

B.肾上腺素

C.醛固酮

D.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1)当人因某种原因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时,就会减少对中的刺激,也就减少了的分泌和释放,排尿量会,从而使细胞外液渗透压恢复正常。

(2)产生渴觉的神经中枢位于。

(3)写出两项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的原因。

[(1)下丘脑渗透压抗利尿激素增加(2)大脑皮层(3)体内大量失水饮水不足吃的食物过咸]

.人体内Na+的主要来源是,Na+的主要排出途径是,另外还有极少数的Na+随和排出。人体内K+主要是从摄取,其中绝大部分被消化道吸收,未被吸收的部分随粪便排出,K+的主要排出途径是。

[食盐;经肾脏随尿排出;汗液;粪便;食物;经肾脏随尿排出]

.下图是抗利尿激素作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当吃食物过咸时,就会引起A浓度上升,使B 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并传至,从而产生渴觉。

(2)图中字母C表示;字母E表示。(3)某人患急性肠胃炎,造成体内脱水,但患者并没有感到口渴,原因是:

。(4)图中神经调节的途径是(用字母表示)。

[(1)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大脑皮层(2)垂体后叶;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3)脱水同时会丢失盐分,且失盐大于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没有升高(4)B→C]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的意义(C:理解)

.下列有关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的叙述,错误的是(B)

A.长期不进食的病人应适当补充钾盐 B.钾离子对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起决定性作用C.钠离子几乎全部由小肠主动吸收 D.肾脏排尿的主要意义是维持内环境稳态.某人患急性肠胃炎,严重腹泻,并出现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四肢发冷等病症。要缓解以上症状,应(A)

A.输入生理盐水 B.口服生理盐水 C.口服钾盐水 D.输入醛固酮

.离子态的无机盐(如血液中的K+、Ca2+)的生命作用不包括(A)

A.细胞结构物质之一 B.维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

C.维持细胞的形态 D.调节细胞内的PH值

.在维持细胞内渗透压方面起重要作用的是(B)

A.Na+ B.K+ C.Ca2+ D.Mg2+

.血钾具有维持心肌舒张,保持心肌正常兴奋性的作用。当血钾含量过高时,人体出现的症状是(C)

A.心动过速 B.心动过缓 C.心率不齐 D.心动周期缩短

.流行于夏季的霍乱传染病,发病急骤,先泻后是喷射性呕吐,早期无腹痛,体温正常,对患者除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外,尚应特别注意给予补充(D)

A.水 B.水和N a+ C.水和K+ D.水和N a+、K+

【学科内综合】

.从事养殖业的人员都知道这样一个常识,大多数海产鱼类不能在淡水中生存,因为在淡水中(B)

A .氧浓度较低

B .不能维持体内水分平衡

C .缺少食用的动、植物

D .二氧化碳浓度较高

.流行于夏秋季的霍乱传染病,发病急骤,先泻后喷射性呕吐,早期无腹痛,体温

正常,对患者除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外,还应注意补充(A)

A .水和Na +、K +

B .水和Na +

C .水和K +

D .水

.正常情况下,由尿排出的K +大约是肾小球滤过的K +量的1/10,当给人以大量的钾盐时,

尿中K +的排出量可超过由肾小球滤过的的量,这一事实说明(C )

A .肾脏排出K +的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

B .K +的分泌和重吸收既可能是主动运输,也可能是被动过程

C .肾小管和集合管既能重吸收K +,又有分泌K +的能力

D .K +的分泌和Na +的重吸收相关联,都受醛固酮的促进

.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同类物质的一组是(A )

A .性激素、醛固酮、肾上腺皮质激素

B .解旋酶、醛固酮、抗利尿激素

C .血红蛋白、胰岛素、维生素

D D .载体、抗体、核糖体

.在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 )

A .血红蛋白

B .葡萄糖

C .二氧化碳和氧气

D .乙酰胆碱

.下列动物中,对水的重吸收率相对较低的是(A )

A .鲫鱼

B .家鸽

C .人

D .骆驼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通过下列哪种方式的调节来实现的(C )

A .神经调节

B .激素调节

C .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

D .体液调节

.(多选)两种鼠A 和B ,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从A 和B 中选择等量的鼠用于实验,研究

其渗透调节功能,选择的鼠重量和年龄都相似,将它们臵于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喂等量食物,

但不喂水。实验结果如下表

A .物种A 生活在干燥环境中

B .鼠体内水分散失的途径有排尿、排汗、呼吸等

C .实验一段时间后B 鼠先死亡

D .鼠的代谢活动可提供部分水分

.医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的制备流程可简单表示如下:

自来水?????→?离子交换法等过程 纯水????????→?或氯化钠按特定比例加入葡萄糖 混合液 ????→?高温处理冷却

注射液

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内水排出的主要途径是 。

(2)注射液中加入葡萄糖的主要目的是 。

(3)注射液在配制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其中葡萄糖含量为5%,氯化钠含量为0.9%,之

所以要保证氯化钠的含量稳定是因为 的稳定主要靠钠盐维持,否则会引起细胞的

吸水或失水。

[经肾脏以尿的形式排出 为患者提供能量 细胞外液或内环境渗透压]

.两种鼠A 和B 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从A 和B 中选择等量的鼠用于实验,研究其渗透调节

功能,选择的鼠的重量和年龄都相同,然后将它们臵于相同的环境条件下,等量的食物,但

都不喂水。实验结果如下表

(1)指出哪一种鼠可能生活在干燥的环境中,说出判断的理由 ; (2)指出鼠得到水分的一种代谢途径 ;

(3)若实验继续进行,则哪一种鼠先死亡,为什么? 。

(4)若要你推测两种鼠肾小管的长短,结果和原因是 。

.A 、B 两种哺乳动物体重和年龄都相似,将它们分成等量的两组,每天每只消耗100克大

麦种子(65%淀粉和35%的脂肪),已知每克淀粉和脂肪完全氧化分解产生的水量分别是0.55

克和1.05

(1)为维持水分代谢平衡,每天应给两组动物中的每个动物各提供多少水分?

(2)10天后A 物种健康存活,而B 物种全部死亡(无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B 死亡的最

可能原因是 。

(3)研究表明物种A 活动强度远不如物种B ,产生这种行为差异的原因是

(4)为什么等量的脂肪完全氧化分解时产生的水分比糖类多很多?

(5)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并推断哪种动物可能是肉食性动物。 。

[(1)物种A :75-(65×0.55+35×1.05)=2.5克;物种B :120-(65×0.55+35×1.05)

=47.5

克(2)脱水或实验条件下水分的供应量不足(3)物种A 运动减少,出汗减少,散

热减少,有利于节水(4)与糖类相比,脂肪中氢的含量较高,有氧呼吸时脱下的氢在第三

阶段产生的水多(5)A 、B 通过尿液排出的尿素的相对量分别为3500×15和2000×30,由

于B 排出的尿素量多,故B 可能为肉食动物。]

.人的神经元细胞内外钾和钠的的分布情况如下表:

(1进入细胞内液的运输方式一定是 ,原因是

(2)从表中数据还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3)在人体维持渗透压的作用上,Na +主要维持机体的细胞 液的渗透压,K +

主要维持机

体的细胞 液的渗透压。

[(1)主动运输,K +从浓度低的一侧向高的一侧运输(2)①Na +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K +主

要存在于细胞内液②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中的Na +和K +的总量是大致相等的(3)外,内]

.因肾上腺腺瘤、腺癌或增生,肾上腺自主性分泌过多的醛固酮,称为醛固酮增多症。病人的主要症状是高血钠、低血钾。

(1)醛固酮的作用是。(2)低血钾会使病人出现的症状是(指出一点)。(3)试解释病人出现高血压的原因:

[(1)醛固酮具有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和对K+的分泌,维持血钾和血钠的平衡(2)心律异常(3)醛固酮分泌量的增加会使病人的血钠含量增加,导致机体的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上升,血量增加,而出现高血压现象]

.尿崩症患者排出大量(5L以上)尿液,并伴有口渴、多饮等水代谢紊乱症状,下丘脑和垂体手术可能引起此症。

(1)与尿崩症的形成有关的激素主要是,它与下丘脑和垂体的关系是。

(2)如果下丘脑和垂体手术引起该病,说明手术过程中

(3)该激素的作用是。[(1)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并由垂体后叶释放(2)损坏了下丘脑或垂体与分泌抗利尿激素有关的结构(3)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的排出]

.下表是人体肾单位相关某物质的相对含量,样品A-E

中属于血液的是。

(2)为什么A处蛋白质浓度高于B处?;为什么B处葡萄糖浓度高于C处?;为什么C处尿素浓度高于B处?。

(3)如果在E处发现葡萄糖,这说明什么?原因是。

(4)若实验者在实验后24小时没吃蛋白质,这对尿液的成分有何影响?

(5)血浆蛋白的分子量最小为69000,血红蛋白分子量为65000,红细胞被破坏时,尿中出现血红蛋白,这说明。[(1)A和D(2)蛋白质分子量大,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过进入原尿;C处葡萄糖已有一部分被重吸收,而B处没有;由于水分被重吸收故尿素浓度升高(3)此人可能患有糖尿病:胰岛素分泌过少,血糖浓度过高,C处葡萄糖不能被肾小管完全重吸收而成为尿液的成分(4)尿素含量减少,缺乏食物蛋白质,就缺少氨基酸代谢产生的氨,因此尿素含量减少(5)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释出,而血红蛋白分子量小于血浆蛋白,故可通过肾小球滤过作用进入原尿,最终成为尿液成分]

.实验研究喝1升水和1升0.96%的盐水对于A、B两组男性尿液产生量的影响,实验前要求实验对象排空膀胱内的尿液,实验过程中,尿液量每30分钟收集一次,结果如下表(表

中时间单位为小时,饮入水或盐水)

(1)为什么实验前要求实验对象排空膀胱内的尿液?。(2)A、B两组中哪一组喝的是盐水?。

(3)根据表中数据,说明A、B两组喝水或盐水后相同的反应是。不同的反应是。

(4)如果正常人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如12小时)没有喝水,尿量有何变化?

。[(1)为保证尿液输出量是喝水或盐水后的结果(2)B(3)在喝水或盐水后,两者尿量都在开始时增加,随后减少,2小时后尿量达到峰值;喝盐水与喝水相比,产生的尿量较少,这是由于肾小管重吸收的比例较大,稀释血液中的盐分,维持内环境的稳定(4)尿还会产生,但尿量会减少,因为体内产生的尿素对人体有害,必须溶解在水中随尿排出]

.下图示人体内部分代谢过程简图,据图回答:

(1)从水的代谢过程分析:

人体内的水的来源除图中所示过程外,还可来自。细胞外液中的水以形式进入消化道。若某人抗利尿激素增加,则直接影响图中生理过程(填标号)。糖尿病人排出物的量明显增多的是。

(2)从无机盐代谢分析,若醛固酮的分泌量增加,则直接影响图中生理过程。

(3)从免疫分析,②参与的免疫属免疫。

(4)从体温调节分析,当外界温度达35℃以上高温时,人体维持体温恒定的散热途径主要是图中过程。

[(1)物质代谢产生的水(具体代射过程也可给分) 消化液③尿液 (2)③ (3)非特异性 (4)⑤]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知识点总结详细

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知识点总结 专题1 ? 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的概念 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基因工程是在DNA 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又叫做DNA重组技术。 操作水平:DNA分子水平 原理:基因重组 优点:1.突破物种界限 2.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特性 (一)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1.“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 (1)来源: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 (2)功能:能够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的切点切割,因此具有专一性。 (3)作用的化学键:切割磷酸二酯键 (4)结果: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黏性末端和平末端。 2.“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 (1)作用:将两个具有相同粘性末端的DNA片段连接起来,形成重组DNA (2)连接的化学键:磷酸二酯键 (3)与DNA聚合酶作用的异同: 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 DNA连接酶是连接两个DNA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 DNA连接酶DNA聚合酶 不同点连接的DNA 双链 模板不要模板 连接的对象2个DNA片段单 相同点作用实质形化学本质 3.“分子运输车”——运载体 (1)载体具备的条件:①能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并稳 ②具有一至多个限制酶切点 ③具有标记基因,供重组D ④对受体细胞无害。 (2)最常用的载体是质粒,它是一种环状DNA分子(3)其它载体:噬菌体、动植物病毒 (二)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第一步:目的基因的获取 1.从基因文库中获取(不知道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 2.人工合成。 常用方法有:(1)反转录法(已经获得mRNA的情 (2)化学合成法(知道目的基因的核3.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知道目的基因两端的核苷(1)PCR的含义: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 (2)目的:获取大量的目的基因 (3)原理:DNA双链复制 (4)过程:第一步:变性,加热至90~95℃DNA解

高中生物水盐调节同步测试练习题.

高中生物水盐调节同步测试练习题 2019-01-06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1.对于钾盐和钠盐来讲,正常人容易缺乏的是() A.钠盐 B.钾盐 C.都容易缺 D.都不易缺 2.排水和排盐的关系是() A.排水伴随着排盐,排盐伴随着排水 B.排水伴随着排盐,排盐不一定伴随着排水 C.排水不一定伴随着排盐,排盐伴随着排水 D.排水不一定伴随着排盐,排盐不一定伴随着排水 3.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 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 D.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减弱 4.血钾具有维持心肌舒张,保持心肌正常兴奋性的重要作用。当血钾含量过高时,人体出现的症状是() A.心动过缓 B.心动过速 C.心率不齐 D.心动周期缩短 5.不能对肾小管重吸收水起促进作用的是() A.肾小管内渗透压升高 B.抗利尿激素升高 C.血浆渗透压升高 D.醛固酮升高 6.在肾小管分泌钾的能力增强时() A.尿量增加,醛固酮分泌减少 B.尿量减少,醛固酮分泌增加 C.尿量减少,醛固酮分泌减少 D.尿量增加,醛固酮分泌增加 7.可以使内环境中抗利尿激素增多的直接因素是() A.渗透压升高 B.下丘脑兴奋 C.渗透压感受器兴奋 D.垂体后叶兴奋

8.醛固酮的主要生理作用是() A.保钠排钾,维持血钾和血钠平衡 B.保钾排钠,维持血钾和血钠平衡 C.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重吸收 D.抑制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重吸收 9.Na+和K+的主要吸收部位和排出部位分别是() A.大肠、小肠和皮肤、大肠 B.小肠、小肠和肾脏、肾脏 C.大肠、小肠和肾脏、皮肤 D.大肠、小肠和皮肤、皮肤 10.与醛固酮分泌异常无关的是() A.K+在体内贮留,心肌自动节律异常 B.Na+在体内贮留,造成水肿 C.腹泻丢失大量Na+,血压下降 D.肾小管滤K+过量,心肌自动节律异常 11.原尿中的H2O、Na+、K+有99%被重吸收,吸收部位是() A.肾小管和肾盂 B.肾小囊和肾小管 C.肾小管和集合管 D.集合管和肾盂 12.关于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肾小管在吸水的同时吸收无机盐 B.口渴时体内水绝对少 C.肾小管的重吸收要消耗能量 D.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有拮抗作用 13.人一次饮水后,尿量明显增加的直接原因是() A.循环血量增加,所以尿量增加 B.下丘脑激素的作用,使水分重吸收减少 C.血浆渗透压降低,形成稀释尿 D.血压升高,导致尿量增加 14.正常情况下,人的尿液中不该出现() A.葡萄糖 B.尿素 C.无机盐 D.水 15.在竞赛进入最后阶段,有的运动员会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四肢发冷等症状,这是由于随着人体大量出汗而向外排出过量的() ①水②Ca2+ ③Mg2+ ④Na+ ⑤尿素⑥K+ A.①⑥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二、非选择题

高中生物选修1课本答案汇总

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一、果酒的制作是否成功 发酵后取样,通过嗅味和品尝进行初步鉴定。此外,还可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并用重铬酸钾检验酒精的存在。如果实验结果不理想,请学生分析失败原因,然后重新制作。 二、果醋的制作是否成功 首先通过观察菌膜的形成、嗅味和品尝进行初步鉴定,再通过检测和比较醋酸发酵前后的pH作进一步的鉴定。此外,还可以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发酵液中是否有醋酸菌,并统计其数量作进一步鉴定。 三、旁栏思考题 1.你认为应该先冲洗葡萄还是先除去枝梗?为什么? 答:应该先冲洗,然后再除去枝梗,以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2.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防止发酵液被污染? 提示:需要从发酵制作的过程进行全面的考虑。例如,榨汁机、发酵装置要清洗干净;每次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不要完全揭开瓶盖等。 3.制葡萄酒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18~25 ℃?制葡萄醋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 ℃? 答: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20 ℃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因此需要将温度控制在其最适温度范围内。而醋酸菌是嗜温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 ℃,因此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 ℃。 4.制葡萄醋时,为什么要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 答:醋酸菌是好氧菌,在将酒精变为醋酸时需要氧的参与,因此要适时向发酵液中充气。 四、[资料]发酵装置的设计讨论题 请分析此装置中的充气口、排气口和出料口分别有哪些作用。为什么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结合果酒、果醋的制作原理,你认为应该如何使用这个发酵装置? 答:充气口是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用的;排气口是在酒精发酵时用来排出CO2的;出料口是用来取样的。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其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其作用类似巴斯德的鹅颈瓶。使用该装置制酒时,应该关闭充气口;制醋时,应将充气口连接气泵,输入氧气。 五、练习 2.提示:大规模生产时需要进行更为全面周详的考虑,如原料的来源与选择、菌种的培育与选择、发酵的设备、发酵条件的自动化控制,以及如何严格控制杂菌污染;等等。此外,无论是葡萄酒或葡萄醋,实验时所检测的发酵液,并非商品意义上的产品。在实际生产中还需沉淀过滤、灭菌装瓶等获得成品酒或醋。葡萄酒还需在一定设施和条件下(如橡木桶和地窖)进行后续发酵,以获得特定的风味和色泽。 课题2 腐乳的制作 一、是否完成腐乳的制作 学生是否完成腐乳的制作依据是:能够合理地选择实验材料与用具;前期发酵后豆腐的表面长有菌丝,后期发酵制作基本没有杂菌的污染。 二、腐乳质量的评价 制作成功的腐乳应该具有以下特点:色泽基本一致、味道鲜美、咸淡适口、无异味、块形整齐、厚薄均匀、质地细腻、无杂质。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汇总

生物选修1知识点总结 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课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补充知识】发酵 1.概念:利用微生物或其他生物的细胞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繁殖或积累其代谢产物的过程。 2.类型: (1)根据是否需要氧气分为:需氧发酵和厌氧发酵。 (2)根据产生的产物可分为:酒精发酵、乳酸发酵、醋酸发酵等。 一.基础知识 (一)果酒制作的原理 1.菌种是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新陈代谢类型异养兼性厌氧型,有氧时,进行有氧呼吸, 大量繁殖,反应式为:C 6H 12O 6+6H 2O+6O 2 →6CO 2+12H 2O+能量;无氧时, 能进行酒精发酵,反应式为:C 6H 12O 6→2C 2H 5OH+2CO 2+能量。 酶 酶

2.酵母菌繁殖的最适温度20℃左右,酒精发酵一般控制在18~25℃。 3.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作用的主要是附着于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也可以在 果汁中加入人工培养的酵母菌。(二)果醋制作的原理 1.菌种是醋酸菌,属于原核生物,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只有在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命活动。变酸的酒表面观察到的菌膜就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形成的。 2.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 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反应简式为C 2H 5OH+O 2→CH 3COOH+H 2O 。 3.醋酸菌的最适合生长温度为30~35℃。 4.菌种来源:到生产食醋的工厂或菌种保藏中心购买,或从食醋中分离醋酸菌。二.实验设计 1.流程图 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醋酸发酵 ↓↓ 果酒 果醋 2.制作实例 (1)实验材料葡萄、榨汁机、纱布、醋酸菌(或醋曲)、发酵瓶(如右图)、气泵、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等。 (2)实验步骤 酶

最新高中生物同步训练:1.2.3-水盐调节(中图版必修3)

1.下表为正常情况下,成年人每日水的进出量(mL): A.剧烈运动:当b+c>b′时 B.急性肠炎:当b+c>b′时 C.发高烧:当b+c=b′时 D.正常状态:当b+c=b′时 解析:选C。剧烈运动时,a′量会增加,所以摄入的水中b+c>b′才能避免失衡;急性肠炎时,c′量会增加,尿量减少,因此b+c>b′,不会造成水分失衡;发高烧时,经皮肤蒸发的水大于正常状态,即a′会增加,水分散失量大,会造成水分失衡;正常状态,b+c=b′时,总的摄入与排出平衡,不会出现水分失衡。 2.吃食物过咸时,就会产生渴的感觉,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分别位于( ) A.下丘脑和上丘脑 B.大脑皮层和下丘脑 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和大脑皮层 D.上丘脑和下丘脑 答案:C 3.不能对肾小管重吸收水分起促进作用的是( ) A.原尿渗透压升高B.抗利尿激素升高 C.血浆渗透压升高D.醛固酮升高 答案:A 4.如图中曲线表示某健康成年人分别饮1升清水及饮1升生理盐水后的尿生成速率。错误的叙述是( )

A.饮清水后约1 h,尿生成速率达到峰值 B.饮清水后0.5 h,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浓度降低 C.在3 h内,饮清水较饮生理盐水产生的尿量多 D.3 h后两条曲线将不再交叉或重叠 解析:选D。此题主要考查水盐平衡的调节。饮1升清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多,由图可知,饮清水后1 h,尿生成速率达到峰值,故A、B两项正确。饮1升生理盐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基本不变,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和尿量都基本没什么变化,所以3 h内,饮清水较饮生理盐水产生的尿量多,C项正确。饮清水后,随着尿量增加,如图所示,3 h后,细胞外液渗透压逐渐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可与饮生理盐水的曲线发生交叉或重叠,故D项错误。 5.调节无机盐平衡的重要激素是( ) A.抗利尿激素B.醛固酮 C.肾上腺素D.甲状腺激素 答案:B6.(2012·桂林中学高二检测)观察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1)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感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使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并由垂体释放[①]______________,促进[②③]的____________作用,调节水盐平衡,这样的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____调节。 (2)下丘脑除了在水盐平衡的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外,在人体生命活动的________等调节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3)醛固酮是通过促进________的重吸收来带动水的重吸收的。 (4)水和盐是同步被吸收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国卷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

高中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 专题一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1、发酵:通过微生物技术的培养来生产大量代谢产物的过程。 2、有氧发酵:醋酸发酵谷氨酸发酵·无氧发酵:酒精发酵乳酸发酵 3、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型微生物真菌·酵母菌的生殖方式:出芽生殖(主要) 分裂生殖孢子生殖 4、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C6H12O6+6O2→6CO2+6H2O 5、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C6H12O6→2C2H5OH+2CO2 6、20℃左右最适宜酵母菌繁殖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 7、在葡萄酒自然发酵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表面的野生型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随着酒精 浓度的提高,红葡萄皮的色素也进入发酵液,使葡萄酒呈现深红色.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制约。 8、醋酸菌是单细胞细菌(原核生物),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生殖方式为二分裂 9、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 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2C2H5OH+4O2→CH3COOH+6H2O 10、控制发酵条件的作用①醋酸菌对氧气的含量特别敏感,当进行深层发酵时,即使只是短时间中断通入 氧气,也会引起醋酸菌死亡。②醋酸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控制好发酵温度,使发酵时间缩短,又减少杂菌污染的机会。③有两条途径生成醋酸:直接氧化和以酒精为底物的氧化。 11、实验流程: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果酒(→醋酸发酵→果醋) 12、酒精检验: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重铬酸钾来检验。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 应呈现灰绿色。先在试管中加入发酵液2mL,再滴入物质的量浓度为3mol/L的H2SO43滴,振荡混匀,最后滴加常温下饱和的重铬酸钾溶液3滴,振荡试管,观察颜色 13、充气口是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用的;排气口是在酒精发酵 时用来排出二氧化碳的;出料口是用来取样的。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 的胶管与瓶身相连接,其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开口向下的目的 是有利于二氧化碳的排出。使用该装置制酒时,应该关闭充气口;制醋时, 应该充气口连接气泵,输入氧气。 疑难解答 (1)你认为应该先冲洗葡萄还是先除去枝梗?为什么? 应该先冲洗,然后再除去枝梗,以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2)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防止发酵液被污染? 如:要先冲洗葡萄,再除去枝梗;榨汁机、发酵装置要清洗干净,并进行酒精消毒;每次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不要完全揭开瓶盖等。 (3)制葡萄酒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18~25℃?制葡萄醋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30~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及其调节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及其调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1.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2.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及知识迁移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合理膳食和自我保健。 ●重点·落实方案 重点 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落实方案 1.学生课前预习,初步了解。 2.结合必修课本人体内环境与稳态作进一步的深化学习。 ●难点·突破策略 难点 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突破策略 通过观察投影、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分析总结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 ●教学用具 实物展示台(人体水的摄人和排出途径表),有关多媒体课件(展示K+的动态平衡过程、Na+的来源和去路及肾小管、集合管的结构和重吸收过程)。 ●学法指导 本节课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图表、插图、课件。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得出结论。并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对新知识进行分析、思考、理解、迁移。 ●教法建议 讲述、讨论、观察、总结 在学习“水的平衡”部分内容时,利用展示台展示“正常成年人每天水的摄入量和排出量”让学生自已去观察、分析、讨论、总结。 在学习“无机盐的平衡”部分内容时,展示“体内Na+的来源和去路示意图”的多媒体课件和演示“K+的动态平衡示意图”多媒体课件。通过直观教学,加深对“无机盐平衡的调节”的理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课] 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的稳态主要包括水和无机盐的平衡、血糖的平衡、体温的稳定、pH的平衡等方面。我们首先来学习一下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问题。 [教学目标达成]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 (一)水的平衡和调节

生物选修本全一册测试题

生物选修本全一册测试题 ---(生物选修本全一册测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题1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 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固的 B.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剂机制所坚持的 C.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 D.内环境稳态不能坚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逼 2、下列植物中属于C4植物的是() ①水稻②小麦③玉米④大豆⑤高粱⑥马铃薯⑦甘蔗⑧菠菜 A、③⑤⑦ B、①②⑧ C、①③⑤ D、②④⑦ 3、下列有关C4和C3植物的描述,错误的是 A.C3植物维管束鞘细胞中含有叶绿体 B.C4植物维管束鞘细胞中含有叶绿体 C.C3植物叶肉细胞中含有叶绿体 D.C4植物叶肉细胞中含有叶绿体 4、下列哪种物质的形成与内质网及上面的核糖体、高尔基体和线粒体都有关( ) A、血红蛋白 B、呼吸氧化酶 C、胃蛋白酶原 D、性激素 5、下列结构中不可能与内质网直截了当相连的是() A、线粒体 B、核糖体 C、高尔基体 D、核膜 6、人体代谢终产物中的水的排出途径是() ①皮肤②肺③直肠④肾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用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猎取单克隆抗体,下列实验步骤中错误的是 A.将抗原注入小鼠体内,获得能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 B.用纤维素酶处理B淋巴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 C.用聚乙二醇作诱导剂,促使能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与小鼠骨髓细胞融合D.选择杂交瘤细胞,并从中选出能产生所需抗体的细胞群,培养后提取单克隆抗体 8、完成与内环境之间的信息传递的膜是() A、细胞膜 B、核膜 C、高尔基体膜 D、内质网膜 9、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一类疾病是 A. 病原体感染机体而引发的疾病,有传染性 B. 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发的疾病、无传染性

体温调节和水和无机盐的调节

体温调节和水和无机盐的调节 学习目标 描述水盐调节和体温调节 课前导学: 一、体温调节 1.人的体温是指的温度;人的体温能够保持相对恒定,是__________系统和___________系统等的调控下,人体的和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2.人体的体温来源于所释放的热量,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 是。 的紧张性增进可以增加产热量,等分泌的激素增多可以提高 ,也引起机体增加产热量。 3.人体的主要散热器官是;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汗液分泌增多,散热量增加。 4.体温相对恒定的意义:是人体______________正常进行的必需条件.体温过低或过高,的活性都会降低,从而影响细胞代谢. 二、水和无机盐的调节 1.水、无机盐平衡的调节,受和等的调控。如水的动态平衡是靠水分的 和来实现的。 2.抗利尿激素是由神经细胞分泌,贮存于垂体中并由垂体释放出来。其主要作用是促进对水的重吸收,维持的平衡。 3.水平衡调节机机制 4.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种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的主动吸收和对 的分泌,使血浆中K+和Na+的浓度恢复正常。 质疑探究 1.人体主要通过什么途径产生热量?主要散热器官是什么?人体主要通过什么途径散失热量?

2.人体的温度感受器可以分为哪两类?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什么部位? 3.经测量某人体温在24小时内都处于39℃持续发烧状态,在这24小时内此人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对吗?为什么? 4.仔细观察课本P14页图2-3,人体在炎热的环境中是如何调节体温的?并把图补充完整。 5.人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动态平衡,是靠摄入和排出来实现的,那么,水分和无机盐的来源哪些呢?排出的主要途径又是什么? 6.仔细观察课本P17页图2-8,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人体是怎样促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并恢复正常? 例题精讲 1.下列与体温及体温调节的有关叙述均正确的一项是()①人体体温的形成源于体内物质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②人体的温度感受器分布在皮肤、黏膜里③在寒冷环境中,人体加强产热主要是通过体液调节实现④调节人体体温的主要中枢在下丘脑⑤正常体温是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表现之一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④⑤ D.②④⑤ 2.(2010·上海生物)右图表示某人的体温变化曲线,导致ab段和bc段体温变化的事件最有可能的是 A.发热和寒颤 B.提高环境温度和寒颤 C.寒颤和出汗减少

高中生物选修一重要的知识总结

高中生物选修一重要的知识总结高中生物选修一重要的知识总结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纤维素,一种由葡萄糖首尾相连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是地球上含量最丰富的多糖类物质。 纤维素与纤维素酶: (1)棉花是自然界中纤维素含量最高的天然产物,木材、作物秸秆等也富含纤维素。 (2)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前两种酶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第三种酶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纤维素最终被水解成葡萄糖,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营养。 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 (1)筛选方法:刚果红染色法。能够通过颜色反应直接对微生物进行筛选。 (2)刚果红染色法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原理: 刚果红是一种染料,它可以与像纤维素这样的多糖物质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和水解后的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当我们在含有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时,刚果红能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 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实验流程:

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此步是否需要,应根据样品中目的菌株数量的多少来确定)→梯度稀释→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挑选产生透明圈的菌落 (1)土壤采集选择富含纤维素的环境。 (2)刚果红染色法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步骤倒平板操作、制备菌悬液、涂布平板 (3)刚果红染色法种类 一种是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另一种是在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 课题延伸: 对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进行了初步的筛选后,只是分离纯化的第一步,为确定得到的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行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实验,纤维素酶的发酵方法有液体发酵和固体发酵两种。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后所产生的葡萄糖进行定量的测定。 菊花的组织培养 细胞分化:在生物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出现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离体的植物组织或细胞,在培养了一段时间以后,会通过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的细胞排列疏松而无规则,是一种高度液泡化的呈无定形状态的薄壁细胞。 由高度分化的植物组织或细胞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称为植物细胞的`脱分化,或者叫做去分化。脱分化产生的愈伤组织继续进行培养,又可以重新分化成根或芽等器官,这个过程叫做再分化。再分化形成的试管苗,移栽到地里,可以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 植物细胞工程:具有某种生物全套遗传信息的任何一个活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即每个生物细胞都具有全能性。但

人教版生物选修1 课后题答案

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本专题围绕传统发酵食品的制作展开,主要操作技术归纳如下。 1.果酒与果醋的制作技术。 2.腐乳的制作技术。 3.泡菜的腌制与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课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一、基础知识 (一)果酒制作的原理 知识要点:1.酵母菌的兼性厌氧生活方式;2.发酵需要的适宜条件;3.传统发酵技术所使用的酵母菌的来源。 (二)果醋制作的原理 知识要点:1.酒变醋的原理;2.控制发酵条件的作用;3.制醋所利用的醋酸菌的来源。 二、课题成果评价 (一)果酒的制作是否成功 发酵后取样,通过嗅味和品尝进行初步鉴定。此外,还可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并用重铬酸钾检验酒精的存在。如果实验结果不理想,请学生分析失败原因,然后重新制作。 (二)果醋的制作是否成功 首先通过观察菌膜的形成、嗅味和品尝进行初步鉴定,再通过检测和比较醋酸发酵前后的pH作进一步的鉴定。此外,还可以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发酵液中是否有醋酸菌,并统计其数量作进一步鉴定。 三、答案和提示 (一)旁栏思考题 1.你认为应该先冲洗葡萄还是先除去枝梗?为什么? 答:应该先冲洗,然后再除去枝梗,以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2.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防止发酵液被污染? 提示:需要从发酵制作的过程进行全面的考虑。例如,榨汁机、发酵装置要清洗干净;每次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不要完全揭开瓶盖等。 3.制葡萄酒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18~25℃?制葡萄醋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 答: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20℃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因此需要将温度控制在其最适温度范围内。而醋酸菌是嗜温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因此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 4.制葡萄醋时,为什么要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 答:醋酸菌是好氧菌,在将酒精变为醋酸时需要氧的参与,因此要适时向发酵液中充气。 (二)[资料]发酵装置的设计讨论题 请分析此装置中的充气口、排气口和出料口分别有哪些作用。为什么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结合果酒、果醋的制作原理,你认为应该如何使用这个发酵装置? 答:充气口是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用的;排气口是在酒精发酵时用来排出CO2的;出料口是用来取样的。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其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其作用类似巴斯德的鹅颈瓶。使用该装置制酒时,应该关闭充气口;制醋时,应将充气口连接气泵,输入氧气。 (三)练习 2.提示:大规模生产时需要进行更为全面周详的考虑,如原料的来源与选择、菌种的培育与选择、发酵的设备、发酵条件的自动化控制,以及如何严格控制杂菌污染;等等。此外,无论是葡萄酒或葡萄醋,实验时所检测的发酵液,并非商品意义上的产品。在实际生产中还需沉淀过滤、灭菌装瓶等获得成品酒或醋。葡萄酒还需在一定设施和条件下(如橡木桶和地窖)进行后续发酵,以获得特定的风味和色泽。 3.提示:需考虑厂房、设备投资、原材料采购、工人人数及工资、产品种类、生产周期、销售渠道、利润等问题。 课题2腐乳的制作 一、基础知识 知识要点:相关的微生物,如毛霉等在腐乳制作中的作用。

2018高中生物每日一题水盐平衡调节!

每日一题水盐平衡调节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典例在线 如图表示水盐调节的部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图中的甲是饮水不足、机体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 B.乙、丙、丁分别是下丘脑、大脑皮层、肾小管和集合管 C.图中所示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 D.渴感在大脑皮层中产生,所以水盐调节中枢在大脑皮层中 【参考答案】D 节,C正确。渴感虽然在大脑皮层中产生,但水盐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中,D错误。 解题必备 血浆渗透压、抗利尿激素含量和尿量的关系 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二者呈正相关;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二者呈负相关。三者关系如图: 学霸推荐 1.吃的食物过咸时,就会产生渴的感觉,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分别位于 A.下丘脑和上丘脑 B.大脑皮层和下丘脑 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和大脑皮层 D.上丘脑和下丘脑 2.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 B.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

C.摄盐过多后饮水量的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D.饮水增加导致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3.患急性胃肠炎的病人脱水时要及时补充水分和无机盐,因此,注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的生理盐水和5%葡萄糖溶液是常见的急性胃肠炎的治疗方法。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患急性胃肠炎的病人脱水时,会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 B.患急性胃肠炎的病人脱水时,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尿量增加 C.注射生理盐水和5%葡萄糖溶液后,患急性胃肠炎的病人的血浆渗透压明显下降 D.注射的葡萄糖被组织细胞吸收后,患急性胃肠炎的病人的尿量减少 4.如图为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的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结构。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等因素可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B.抗利尿激素作用于结构丙,可增加尿液的生成量 C.抗利尿激素在结构甲细胞中合成,由结构乙释放,并随血液流向全身 D.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后,饮水量的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答案 1.【答案】C 【解析】食物过咸,会引起血浆渗透压升高,位于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并将兴奋传递到大脑皮层的相关区域形成渴觉,使人通过主动饮水,补充血液水分,C项正确。 2.【答案】B 使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进而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最终使细胞外液渗透压恢复正常,D项正确。 3.【答案】A

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知识点总结专题一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课题一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1、发酵:通过微生物技术的培养来生产大量代谢产物的过程。 2、有氧发酵:醋酸发酵谷氨酸发酵·无氧发酵:酒精发酵乳酸发酵 3 4、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 C6H12O6+6O2→6CO2+6H2O 5、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 C6H12O6→2C2H5OH+2CO2 6、20℃左右最适宜酵母菌繁殖 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 7、在葡萄酒自然发酵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表面的野生型酵母菌. 在发酵过程中,随着酒精浓度的提高,红葡萄皮的色素也进入发酵液,使葡萄酒呈现深红色. 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制约。 8

9、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2C2H5OH+4O2→CH3COOH+6H2O 10、控制发酵条件的作用 ①醋酸菌对氧气的含量特别敏感,当进行深层发酵时,即使只是短时间中断通入氧气,也会引起醋酸菌死亡。 ②醋酸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控制好发酵温度,使发酵时间缩短,又减少杂菌污染的机会。 ③有两条途径生成醋酸:直接氧化和以酒精为底物的氧化。 11、实验流程: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果酒(→醋酸发酵→果醋) 12、酒精检验: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重铬酸钾来检验。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先在试管中加入发酵液2mL,再滴入物质的量浓度为3mol/L的H2SO43滴,振荡混匀,最后滴加常温下饱和的重铬酸钾溶液3滴,振荡试管,观察颜色 13、充气口是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用的;排气口是在酒精发酵时用来排出二氧化碳的;出料口是用来取样的。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相连接,其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开口向下的目的是有利于二氧化碳的排出。使用该装置制酒时,应该关闭充气口;制醋时,应该充气口连接气泵,输入氧气.

高中生物 第三节 水盐调节学习导航 中图版

第三节水盐调节 思维激活 Na+平衡的特点是什么?根据这个特点人不吃盐行吗? 提示:平衡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根据这个特点如果人不出汗可以维持钠盐的平衡,但是在大量出汗的情况下,丢失的钠盐最多,所以必须不断地补充钠盐,才能维持钠盐的平衡,否则会影响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 自主整理 1.水盐进出量的平衡 (1)水的来源与去路 水的来源有食物中的水、饮水、物质代谢产生的水。水的去路有排尿、排汗、呼吸、排便。其中主要的来源是饮水和食物中的水,主要去路是排尿。 (2)无机盐的来源与去路 无机盐的主要来源是食物,食物中的无机盐大部分被消化道吸收,未被吸收的随粪便排出,内环境中过多的无机盐主要经肾脏和汗腺排出。肾脏对Na+的排出原则是多进多排,少进少排,不进不排。对K+的排出原则是多进多排,少进少排,不进也排。所以长期不能进食的病人,应特别注意补充钾盐。 2.水盐平衡的调节 肾脏是参与机体水盐调节的最重要器官,它通过尿的生成机制排出代谢终产物,多余的水、无机盐等以保持内环境水盐平衡,这种平衡依赖于神经和体液的调节。 (1)水平衡调节 当人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位于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一方面将神经冲动传至神经垂体使其释放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具有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的作用,使水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渗透压下降;另一方面将神经冲动传至位于下丘脑外侧的饮水中枢,使人主动增加饮水,使渗透压下降。反之,当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时,可以通过反馈调节使相关各项生理作用减弱。 (2)无机盐调节 当血钾升高或血钠降低时,可直接刺激肾上腺使醛固酮的分泌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并促进K+的分泌;当血钠升高或血钾降低时,可直接刺激肾上腺使醛固酮的分泌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和水的重吸收以及K+的分泌减少。 3.水盐平衡的意义 水盐平衡维持了内环境中渗透压等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对于机体完成各种生命活动是必须的。人体每昼夜产生的代谢废物至少需要500 mL的尿液来溶解排出。 高手笔记 1.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的靶器官是肾小管和集合管;下丘脑分泌的促激素释放激素的靶器官是垂体。 2.水盐调节中枢在下丘脑。 3.水盐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的过程。 4.钠盐主要是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钾盐主要是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还能维持心肌细胞的舒张,保持心肌正常的兴奋性。 名师解惑 1.参与水平衡神经调节的感受器、效应器 剖析:参与水平衡神经调节的感受器叫渗透压感受器,位于下丘脑。当人饮水不足时,会引起细胞外液透压升高,此时渗透压感受器就会兴奋。

高中生物选修全一册光合作用

第一节光合作用 教学目的 1.光能在叶绿体中如何转换成电能,电能如何转换成NADPH和ATP中的活跃化学能,以及NADPH和ATP中的活跃化学能如何转换成储存在糖类等有机物中的稳定化学能(A:知道)。 2.C3植物与C4植物在叶片结构上的区别和C4植物光合作用作用的特点(B:识记),C4植物固定CO2能力明显增高的原因(A:知道)。 3.光合作用效率的的概念以及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效率的主要措施和原理(A:知道)。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光能在叶绿体中如何转换成储存在糖类等有机物中的稳定化学能。 (2)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效率的主要措施和原理。 2.教学难点 (1)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 (2)C4植物光合作用的特点。 教学过程 【板书】 光能转换成电能 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电能转换成活跃化学能 活跃化学能转换成稳定化学能 C3植物与C4植物的概念 光合作用C3植物与C4植物C3植物与C4植物在叶片结构的特点 C3途径与C4途径(选学) 光照强弱的控制 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二氧化碳的控制 必需矿质元素的供应 【注解】 一、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

(一)光能转换成电能(叶绿体类囊体膜上) 1. 吸收光能的色素:大多数叶绿素a ,全部的叶绿素b 和类胡萝卜素(吸收、传递光能) 2. 吸收的光能传递给: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 3. 转换光能的色素是: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 (二)电能转换成活跃化学能(叶绿体类囊体膜上) 1. NADP ++H ++2e ?→?酶 NADPH 2. ADP+Pi+能量(电能)?→?酶 ATP (三)活跃化学能转换成稳定化学能(叶绿体基质中) 激发态:高能,易失电子 叶绿体a 的状态 (失电子态):不稳定,强氧化剂 稳态:低能,从水中夺取电子后恢复稳定 二、C3植物和C4植物 (根据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暗反应的不同,把绿色植物分为C3植物和C4植物,两者的光反应过程完全相同,进行的场所也相同。) 植物类型 C3植物 C4植物 举例 典型的温带植物:如水稻、小麦、大麦、大豆、烟草、马铃薯等 典型的热带或亚热带植物: 如玉米、高梁、甘蔗、苋菜等 叶片的解剖 结构 维管束鞘及周围无“花环型”的解剖结构 维管束鞘及周围有“花环型”的解剖结构 叶绿体类型 只有一种类型:位于叶肉细胞中(有基粒) 有两种类型:叶肉细胞的叶绿体(有基粒);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无基粒) CO 2的固定 途径 C3循环途径 C3和C4两个循环途径,它们在空间和时间上是分开的 CO 2的最初一种五碳糖(C5);C3 最初受体:一种三碳酸(PEP ),后继受体:C5;

人教版生物选修三知识点

专题1 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的概念 基因工程是按照人们的意愿,将一种生物的基因导入另一种生物体内,创造出符合人们需要的生物新类型和生物产品,又叫做DNA重组技术。操作环境:生物体外;操作水平:分子水平; 操作对象:基因(或DNA);能定向改变生物的遗传特性。(一)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1.“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 (1)来源: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 (2)功能:识别双链DNA分子的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位点切割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因此具有专一性。 (3)限制酶切割的结果:黏性末端和平末端。 2.“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 (1)两种DNA连接酶的比较: ①相同点:都能缝合双链DNA片段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②区别: (1)E·coliDNA连接酶来源于大肠杆菌,只能连接黏性末端;T4DNA连接 酶来源于T4噬菌体,能缝合两种末端,连平末端效率较低。(2)与DNA聚合酶的比较: 异: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的末端,需要模板;而DNA连接酶是连接两个DNA片段的末端,不需要模 板。 同:都形成磷酸二酯键。 3.“分子运输车”——载体(不管哪种载体都需要人工改造) (1)具备的条件:①能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并稳定保存。 ②具有一至多个限制酶识别位点。 ③具有标记基因,供鉴定和选择。 (2)最常用的载体是质粒,它是一种裸露的(不与蛋白质结合)、独立于细菌拟核DNA之外,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双链环状DNA分子。(3)其它载体: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等。 (4)限制酶、DNA连接酶和DNA聚合酶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质粒的化学本质为DNA。 (二)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原核基因与真核基因: 1、原核基因

高中生物 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

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典例在线 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口渴的感受器不是位于下丘脑,而是位于口腔 B.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减少 C.引起渴觉的神经冲动最初来自下丘脑 D.机体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下完成的 【参考答案】A 盐调节的过程是神经和体液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通过肾脏来完成,D正确。 学霸推荐 1.关于人体内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 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 D.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增多 2.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高烧应多盖被子,增加出汗 B.和冬天相比,夏天人体更易散热、散失热量更多 C.剧烈运动可增加产热量 D.某人发烧39 ℃,他体内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3.雪后有些同学在草地上打雪仗。他们把雪团放在手里,过了一会,发现手比未放雪之前要热乎一些,有关此现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此过程中皮肤毛细血管收缩,立毛肌收缩 B.整个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 C.此过程中,机体某些细胞耗氧增加,代谢增强 D.握雪后,感受器会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入体温调节中枢,使其产生冷觉

4.人体体温的相对稳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产热是神经调节,散热是体液调节 B.人处在寒冷环境中,靠机体增加产热、减少散热维持体温恒定 C.人处在炎热环境中,靠减少产热、增加散热维持体温恒定 D.产热来源于组织器官细胞呼吸 5.关于体温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的体温源于物质代谢过程所释放出来的热量 B.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内环境稳定、保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C.通过体温调节使得人体在寒冷环境中的散热小于炎热环境中的散热量 D.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与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答案 1.【答案】C 2.【答案】C 【解析】发高烧应减少被子,以利于出汗散热,A错误;和夏天相比,冬天人体更易散热、散失热量更多,B错误;剧烈运动,骨骼肌运动加速,新陈代谢较强,因此产热量增加,C正确;某人发烧39 ℃,若体温没有继续升高或者降低,他体内的产热量与散热量是相等的,D错误。 3.【答案】D 【解析】寒冷环境中,皮肤的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进而减少散热量,同时立毛肌收缩,A正确;此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机体某些细胞耗氧增加,进而增加产热量,BC正确;握雪后,手部的冷觉感受器会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入体温调节中枢,骨骼肌战栗,使体内产热增多,而产生冷觉的是大脑皮层,D错误。 4.【答案】A 【解析】产热和散热过程都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A错误;人处在寒冷环境中,机体通过神经—体液5.【答案】C 【解析】人的体温源于物质代谢过程所释放出来的热量,A正确;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

生物选修一精粹最全最完整最标准

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一轮复习知识梳理 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发酵 1、概念:利用微生物或其他生物的细胞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繁殖或积累其代谢产物的过程。 2、类型: (1)根据是否需要氧气分为:需氧发酵和厌氧发酵。 (2)根据产生的产物可分为:酒精发酵、乳酸发酵、醋酸发酵等。 一、基础知识 (一)果酒制作的原理 1.菌种是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新陈代谢类型异养兼性厌氧型, 酶 O+6O→ 6CO+12HO+能量;无氧时,有氧时,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反应式为:C6H12O6+6H22 22 能进行酒精发酵,反应式为:C6H12O6 → 2C酶 2H5OH+2CO2+能量。 2.酵母菌繁殖的最适温度20℃左右,酒精发酵一般控制在18~25℃。 3.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作用的主要是附着于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也可以在果汁中加入人工培养的酵母菌。 (二)果醋制作的原理 1.菌种是醋酸菌,属于原核生物,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只有在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命活动。变酸的酒表面观察到的菌膜就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形成的。 2.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 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反应简式为C2H5OH+O2 → CH3COOH+H2O。 3.醋酸菌的最适合生长温度为30~35℃。 4.菌种来源:到生产食醋的工厂或菌种保藏中心购买,或从食醋中分离醋酸菌。

1、流程图 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醋酸发酵 果酒果醋 2、装置:充气口是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用的; 排气口是在酒精发酵时用来排出二氧化碳的;排气口要 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相连接,其目的 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开口向下的目的是 有利于二氧化碳的排出。·使用该装置制酒时,应 该关闭充气口;制醋时,应该充气口连接气泵,输入氧气。 出料口是用来取样的。· 三、课题延伸 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重铬酸钾来检验。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 检测时,先在试管中加入发酵液2mL,再滴入物质的量的浓度为3mol/L的H2SO43滴,振荡混匀,最后滴加常温下饱和的重铬酸钾溶液3滴。 课题2 腐乳的制作 一、基础知识 腐乳制作的原理 1.腐乳的发酵有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它是一种真核生物,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 2.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可以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以将脂肪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3.现代的腐乳生产是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将优良毛霉菌种直接接种在豆腐上,这样可以避免其他菌种的污染,保证产品的质量。 4.条件控制:温度:控制在15~18°C,,并保持一定的湿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