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珠宝玉石鉴定方法介绍(1)

珠宝玉石鉴定方法介绍(1)

珠宝玉石鉴定方法介绍(1)
珠宝玉石鉴定方法介绍(1)

珠宝玉石鉴定方法介绍(1)

胡经国

前言

本文所述珠宝玉石鉴定方法介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6553-2003)珠宝玉石鉴定》。该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03年7月1日发布,2003年11月1日实施。该标准范围:该标准规定了珠宝玉石的术语、鉴定方法及鉴定标准。

下面是珠宝玉石鉴定方法介绍。

第一节常规鉴定方法

一、肉眼观察

㈠、方法原理

珠宝玉石的某些性质,可以通过肉眼观察擦的方法来确定,包括颜色、形状、透明度、光泽、特殊光学效应、解理、断口以及某些内、外部特征。

㈡、适用范围

适用于任何珠宝玉石。

㈢、观察步骤

在检测以前,首先进行肉眼观察,可借助一些自然光线或人工光源照明。

1、通常首先观察颜色、形状、透明度、光泽、特殊光学效应等项目。

2、观察是否具有解理、断口及一些切工特征。

3、若是晶体原石,则可根据晶体形态单形或聚形,判断所属晶族或晶系。

4、在光源照明下,观察较为明显的内部特征。

㈣、结果表示

根据肉眼观察直接描述。其中:

1、颜色

直接用组成白光的光谱色或其混合色及白色、黑色、无色来描述。常以主色在后、辅色在前,如黄绿色、绿黄色。必要时在颜色前加上深浅或明暗程度的描述,如浅黄绿色、暗绿色。

2、形状

具有晶形的原石可描述晶形组成单形或聚形,并可据此判断所属晶系、晶族。

及加工的珠宝玉石可根据加工形状直接描述,如椭圆形刻面、椭圆形弧面、圆形弧面等。

二、放大检查

㈠、方法原理

珠宝玉石的内外部特征常因细小需要进行放大观察。

㈡、仪器

各种类型的放大镜和显微镜,可附加散射白板、油浸、强光照射等方法。

㈢、适用范围

各种珠宝玉石。

㈣、操作步骤

1、将样品擦洗干净,置于放大镜或显微镜下。

2、用反射光观察样品的外部特征,用透射光观察样品的内部特征。

3、在特殊情况下,可附加散射白板、油浸等方法,观察内部生长纹、颜色分布特征等现象。

4、从各个角度观察,并记录观察现象,作为判断依据。

㈤、结果表示

直接描述所观察到的内外部特征,特别是具有鉴定意义的特征。

三、折射率、双折射率

㈠、方法原理

不同珠宝玉石材料具有特征的折射率或者蛇绿范围。通过测定折射率和双折射率,可判定珠宝玉石的光性特征,如非均质体/均质体、一轴晶/二轴晶甚至光性符号。

㈡、仪器

阿贝型宝石折射仪精密度为±0.002,接触油的折射率N油常位 1.79~1.81;测量范围:1.350~N油,测量上限值取决于接触油的折射率N油。

㈢、适用范围

适用于具有光滑面的珠宝玉石。在下列情况下,不易或不能测定折射率和双折射率:

1、样品无光滑平面(如抛光面、晶面等),不易测定折射率和双折射率。

2、样品过小(平面直径小于2mm)或样品所镶嵌的金属超过样品平面时,不易测定折射率和双折射率。

3、样品与折射仪接触面过小(如小刻面、弧面)时,可用点测法测定折射率,不易测定双折射率。

4、样品为多晶质集合体时,不易测定双折射率。

5、样品折射率超过折射仪和接触油的测量范围时,不能测定折射率和双折射率。

6、接触油对样品有损害时(如多孔隙或结构疏松的样品),不能测定折射率和双折射率。

㈣、操作步骤

1、清洗或擦拭被测样品。

2、将适量的接触油滴在测量台上。

3、将样品的抛光面或晶面朝下轻放于测量台的接触油上。

4、全方位转动样品和偏光征,并由观测目镜读出明暗交界线的刻度值即折射率值。

5、非均质体可测的一个最大值和一个最小值,两值之差即为双折射率值。

6、依据明暗交界线的变化情况,可以判断样品的光性特征。

㈤、结果表示

1、光滑平面珠宝玉石折射率和双折射率的实测值,保留到小数点后三位。

2、接触面小的珠宝玉石如弧面型、小刻面珠宝玉石、原石等,用点测法测得折射率,可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并在其后加注“(点测法)”。点测法的测量精度一般为±0.01。

3、当遇到上述不易或不能测定折射率和双折射率的情况时,可标注“不可测”。

4、当样品折射率超过折射仪和接触油测量范围时,用“>N油”表示。当N 油为1.79或1.81时,可表示为>1.79或<1.81。

四、光性特征

㈠、方法原理

1、珠宝玉石按光性特征分类

按光的传播方式和特征,珠宝玉石材料可分为均质体和非均质体;非均质体进一步分为一轴晶和二轴晶;根据光轴特点,一轴晶和二轴晶可各自分为正光性和负光性。

2、偏光镜检测方法原理

在正交偏光下,宝石各方向转动360°,均质体均保持全黑(全消光)。而非均质体,则除了光沿光轴方向以外,转动360°出现明暗各4次。利用干涉球(或博氏镜)和消色板,还可确定非均质体宝石的轴性和光性符号。

㈡、仪器

偏光镜、偏光显微镜、折射仪、二色镜。

㈢、适用范围

1、当用偏光镜检测光性特征时,适用于透明至半透明的珠宝玉石材料。注意:

⑴、当宝石内部含有大量包体或裂隙时,测试的可靠性差。

⑵、某些光性均质体,由于内部应力作用或其他作用,因而会出现异常消光。

⑶、折射率很高的材料,由于外在光线经宝石反光后的反射光或多或少会产生偏振化,因而会影响判断结果。

2、偏光显微镜适用于粒度小或薄片状宝石。

3、折射仪适用于折射率在折射仪测量范围内、具有光滑面的珠宝玉石材料。详见折射率和双折射率检测。

4、二色镜适用于彩色非均质即具有多色性的透明至半透明珠宝玉石材料。详见多色性检测。

㈣、偏光镜操作步骤

1、使仪器上下偏振片处于正交位置(全黑)。

2、把样品置于样品台上。

3、转动样品或载物台,观察样品的明暗变化,确定样品是均质体或非均质体(在油浸槽中观察效果更佳)。

4、若需测定样品的轴性和光性,则先找出光轴所在位置,即干涉色最高方位,使其光轴直立,然后将干涉球置于样品之上,根据干涉图形态确定轴性(即一轴晶、二轴晶),再用消色板判断样品的光性(正光性、负光性)。

㈤、结果表示

1、根据观测结果表示为均质体或非均质体或非均质集合体。

2、对非均质体宝石,必要时可在非均质体后用括号表示出一轴晶或二轴晶甚至其光性符号。如非均质体(一轴晶,+)或(二轴晶,-)。

五、多色性

㈠、方法原理

当光进入非均质体宝石时,分解成两束振动方向相互垂直的偏振光。该两束光的传播速度有所不同,宝石对该两束光产生的选择性吸收也有差异,使不同方向上呈现的颜色色调或深浅有所不同,即多色性。一轴晶可见二色性,二轴晶宝石可见二色性或三色性。多色性的明显程度,分为强、中、弱、无。根据多色性可以辅助判断彩色宝石的光性特征及宝石晶体结构的定向。

㈡、仪器

二色镜。

㈢、适用范围

多色性观察适用于彩色透明至半透明非均质体宝石。但是

1、不透明或透明程度差的样品,无法或不易观察多色性。

2、均质体宝石或无色的非均质体宝石,无多色性。浅薄色非均质体宝石的多色性常不明显。

3、晶体集合体的多色性不能观测。

㈣、操作步骤

1、使用自然光或白炽灯光。

2、将样品置于二色镜前适当位置。

3、转动样品和二色镜,在不同方向上观察。

4、观察二色镜中出现颜色的变化,可以是颜色的深浅或色彩的变化。

㈤、结果表示

1、直接描述观察到变化明显的两种或三种颜色,在颜色之间用逗号分开。如:蓝宝石的二色性:蓝,绿,蓝。

2、不透明或透明程度差的样品,当无法或不易观测多色性时,表示为“不可测”。

3、均质体或无色非均质体宝石,无多色性,表示为“无”。

4、非均质集合体宝石,多色性不易观测,表示为“不可测”。

六、吸收光谱

㈠、方法原理

珠宝玉石中某些元素吸收了特定波长的光,而在可见光谱(400nm~700nm)中产生的黑色谱线或谱带。不同产地、不同颜色的同种宝,其吸收光谱或有不同。

㈡、仪器

棱镜式或光栅式分光计,紫外可见光光度计。精度:±2nm。

㈢、操作步骤

1、根据样品情况选择反射光或投射光。

2、调节样品位置或光源方向,使样品的反射光或投射光进入仪器。

3、观测吸收谱线或带,并读出所对应波长或波长范围。

㈣、适用范围

吸收光谱适用于大小合适、透明至半透明的样品,但是

1、当样品太小时,不以测定。

2、当样品不透明时,不以测定。

㈤、结果表示

本标准所列吸收光谱的数据是指该光谱的所似中间值。为常见典型的吸收光谱:

1、实测光谱数据用波长值表示,单位:nm。实测光谱数据取整数。

2、样品太小或不透明,不以测定吸收光谱时,表示“不可测”。

七、紫外荧光

㈠、方法原理

某些珠宝玉石受到紫外光辐照时,会受激发而发生可见光。不同珠宝玉石品种,甚至同一品种的不同样品,因其组成元素或微量杂质元素不同,可呈现不同的荧光反应,表现不同的荧光颜色及荧光强度。根据荧光强度及有无荧光反应可分为强、中、弱、无。

某些具有磷光性的珠宝玉石,在停止紫外光照射后,仍能在一定时间内继续发出可见光。

㈡、仪器

紫外灯,长波365nm,短波254nm。

㈢、适用范围

适用于任何样品短时间的观察。

㈣、操作步骤

1、在未打开紫外灯开关之前,将样品放在样品台上。

2、分别按长波和短波按钮,观察样品的荧光反应。

3、若需观察磷光性,则关闭开关,继续观察。

㈤、结果表示

紫外荧光为观察描述项目,可分别描述样品在长波和短波紫外光下的荧光强度和荧光颜色。描述时,荧光强度在前,荧光颜色在后,中间用逗号分开,如长波:强,蓝白;短波:中,蓝白。

八、密度

㈠、方法原理

不同珠宝玉石因化学组成和晶体结构不同,具有不同的密度或密度范围。同种珠宝玉石因化学组成的差异或含有杂质或混入物,密度会有一定的差异。根据阿基米德定律,采用静水称重法测定密度。样品的密度(ρ)可用样品在空气中的质量(m)和在液体介质(密度ρ0)中的质量(m1),根据公式计算得出:

ρ=mρ0/m-m1

式中:

ρ——样品在室温时的密度(g/cm3);

m——样品在空气中的质量(g);

m1——样品在液体介质中的质量(g);

ρ0——液体介质在不同温度下的密度(g/cm3)。

㈡、仪器

天平、电子天平、电子秤等衡器,温度计(最小分度值不超过0.1℃)。

当样品质量m≤1g时,衡器感量不低于0.01g;

当样品质量1g<m<10g时,衡器感量不低于0.01g;

当样品质量10g<m<100g时,衡器感量不低于0.1g;

当样品质量100g<m<1000g时,衡器感量不低于1g;

当样品质量m>1000g时,衡器感量不低于10g。

㈢、适用范围

静水称重法测定密度,适用于单种珠宝玉石材料的检测。在下列情况下,不能或不易测定密度:

1、样品在与其他物体串连、镶嵌、拼合等非独立情况下,不能准确测定密度。

2、样品为多孔质或会吸附介质或介质对样品有损时,不能测定密度。

3、样品过小(如<0.005g)时,测量值误差过大,不易准确测定密度。

4、样品过大,超过衡器秤重范围时,不能测定密度。

㈣、操作步骤

1、调整天平至水平位置。

2、测定样品在空气中的质量(m)。

3、测定样品在液体介质中的质量(m1)或直接测定样品在空气中的质量与在液体介质中的质量的差值(m-m1)。

4、测定测量时液体介质的温度,选择相应温度下液体介质的密度(ρ0)。

5、代入密度计算公式,得出样品密度(ρ)。

㈤、结果表示

1、密度单位统一用g/cm3,保留小数点后二位数。

2、在遇到上述各种不适用情况,不能或不易测定密度时,可表示为“不可测”。

2020年6月7日编写于重庆

2020年6月15日修改于重庆

考研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整理

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整理 一、教育研究概述 (一)教育研究的界说—— 1.教育研究的含义:以发现或发展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以促进一般化原理、原则的发展; 2.意义:①探索教育规律,以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导向;②改善教育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的发展和改革;③完善和发展教育理论;增强研究者的研究能力,培养未来教育改革家; 3.教育研究的类型:(1)价值研究与事实研究(2)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3)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二)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历程—— (1)直觉观察时期:从古希腊至16世纪,在近代科学产生以前,教育研究方法论是在朴素唯物论基础上的直觉观察时期,具有朴素性和自发性的特点;采用观察法以及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思维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并形成理论;辩证法的初步运用以及朴素的系统观; (2)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17世纪至20世纪初,以经验论(培根)和唯理论(笛卡尔,试图将两者结合起来的是康德)两个派别的形成以及实践中重思辨、逻辑和分析为基本特征;采用归纳法和演绎法;心理学思想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主张教育要适应自然,并从自然科学中移植“实验方法”;(3)形成独立学科时期:20世纪至20世纪50年代,构成教育研究方法体系的大部分方法是从其它学科移植而来的;教育研究方法理论中的两个基本派别进步

派与传统派、实证的与思辨的、实用的与理论的进一步分道扬镳,各自的发展研究为方法论的发展开拓了新领域;受西方哲学非理性主义、唯科学主义思潮及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影响;教育科学领域内分科的学科研究方法也同时取得显著进展;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还受到马克思主义辨证唯物论的和心理学及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两个方面因素的直接影响; (4)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研究方法的变革: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科学哲学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冲破了对科学理论的静态的逻辑分析,把对方法论的研究同科学发展的历史联系起来;科学对自然和社会的研究越来越广泛、深入;不同学科的相互渗透;科学研究课题的复杂性、综合性在日益加强,科学研究手段日益复杂、精密,科学研究成为集体的、综合的事业; (三)我国教育研究的现状及问题 1.特征:①重经验描述,缺乏理论概括②重先王之道,遵循历史传统③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脱节④思维方式整齐划一、整体直观; 2.现状:①研究的主体在不断地扩大;②研究的范畴在不断拓展;③研究的问题意识增强;④研究角度和方法多元化; 3.存在问题:①多元化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没有得到重视;②定性和定量的综合研究不够;③从个人经验出发的感悟性、思辨性研究依旧占据教育研究的主流,应加强科学实证性;④不善于吸收利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 (四)教育研究的主要趋势——①自然化、生态化②综合化(研究方法、研究工具、多变量实验设计)③多文化趋势④现代化;

宝玉石肉眼鉴定的依据

宝玉石肉眼鉴定的依据 陈 桃 周征宇 马婷婷 (同济大学宝石学教育中心:上海,200092) 摘 要 宝玉石的肉眼鉴定是通过肉眼和10X放大镜对宝石矿物的晶体形态、表面特征、包裹体进行综合观察、分析,由此可判断所鉴定宝石的真假。肉眼鉴定,无论对宝玉石经销商、鉴定专业人员,还是广大的珠宝消费者均具有特殊的意义。肉眼鉴定不仅能帮助我们鉴定宝石和种属,还能帮助鉴定宝石的成因,也能为确定宝石是否通过后期优化处理提出重要线索。但肉眼鉴定不仅仅要凭借丰富的经验,更需要以坚实的理论依据作保障。了解宝石肉眼鉴定的有关依据,对于正确掌握肉眼鉴定方法会大有裨益。宝石的结晶学性质、物理性质、包裹体等均是其中重要理论依据。关键词 肉眼鉴定 晶体 表面特征 包裹体 1 引言 宝玉石鉴定是一个复杂的技术问题,准确无误的鉴定,需要扎实的宝玉石专业知识和长期的经验积累,并借助先进的分析测试仪器。但由于宝玉石的特殊性,在宝玉石从原石直至商品各个环节的鉴定中,肉眼鉴定的作用不可忽视。首先,对原石交易而言,由于宝玉石原石往往产于条件艰苦的地方,不可能指望应用各种仪器进行现场测试。而且,客观上由于原石的特殊性,即使有仪器,也无法获得所有信息,更何况行业中已长期形成了凭肉眼鉴定的传统;其次,对于珠宝鉴定师,肉眼观察是进行宝石鉴定必不可少的关键步骤,在这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宝石所呈现的表面性质的观察分析,引导你对下一步检测方法的选择;特别是对广大的消费者而言,掌握必要的宝玉石肉眼鉴定方法和知识,是确保所购宝石货真价实的关键之一。 总之,宝玉石的肉眼鉴定,无论对宝玉石经销商、鉴定专业人员,还是广大的珠宝消费者均具有特殊的意义。但肉眼鉴定不仅仅是凭借丰富的经验,更必须以坚实的理论依据作保障。了解有关肉眼鉴定依据,对于正确掌握肉眼鉴定方法大有裨益。为此,本文主要对宝石肉眼鉴定的理论依据作简要讨论。并以钻石为例,对肉眼鉴定方法作简要介绍。 2 肉眼鉴定的依据 从形式上看,宝玉石的肉眼鉴定主要凭经验,但其实质上是建立在宝石学坚实的理论基础之上,即必须以坚实的宝石学理论基础作为依据。以下作简要归纳: 2.1 宝石的结晶学性质 宝石结晶学性质涉及到宝石矿物的晶体结构、形态和结晶习性等,是宝石原石肉眼鉴定的重要理论基础。 (1)晶体:晶体是内部原子结构有序的固体,晶体的充分发育导致其外部晶面呈规则的几何形态[2]。不同的晶体由于不同的内部原子结构,而具不同的晶体外形特征,即称结晶习性。表面的特征也各不相同,这就为我们肉眼鉴定宝石提供了重要依据。如金刚石常呈八面体、立方体、菱形十二面体产出,晶体表面常有三角形生长标志;水晶常呈六方柱状产出,晶体主要由六方柱、菱面体和六方双锥形成单形,柱面上常有横纹和六边形凹坑等[1]。依据这些特征,就能为正确鉴定这些宝石矿物提供重要线索。 除具明显外形的宝石晶体外,尚有一些不具规则的几何形态,但具有内部有序原子结构的宝石矿物,它们是由无数微晶组成的集合体,这些微晶用肉眼或借助于10倍放大镜可以被观察到,这些被称为多晶质的矿物集合体,即玉石,如翡翠、东陵玉、汉白 收稿日期:2003-06-15 第一作者简介:陈桃,女,1963年生,鉴定师,FGA. HRD.I GI。现为同济大学海洋与地 球科学学院宝石学教育中心教师,长 期从事珠宝玉石的鉴定与教学工作。

(完整版)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笔记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复习笔记 各章节重点难点 4个要点) 1、教育研究的类型 (1)客观性原则:是指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必须尊重事实,一事物的本来面目为依据,反对主观臆测,王子论断。她是科研工作者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创新性原则:指在教育研究中,研究者应该在借鉴和继承前人或他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在教育研究中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观点或结论,产生新的认识,文人们提供新的知识。(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从教育的实践需要和实际情况出发,形成和发展教育科学理论,并努力运用教育科学理论来指导教育实践的研究,以推动教育科学和教育事业的向前发展。(4)伦理原则:要求研究者的科研活动应遵循基本的社会道德准则,不侵犯研究对象或研究参与者的权益,避免对其造成身心伤害。 3、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6个) (1)选题阶段 (2)研究设计阶段 (3)搜集资料阶段 (4)整理与分析资料阶段 (5)撰写研究报告阶段 (6)总结与评价阶段 4、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4个) 理论方法(归纳、演绎、类比、分类、比较、分析、综合、概括) 实证方法(观察、问卷、访谈、测量) 实验研究方法(前试验、准实验、真实验) 历史研究方法(文献法(定性)、内容分析法(定量)) 二、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5个要点) (一)选题的主要来源 1、社会变革和发展对教育研究提出的问题 2、学科理论的深化、拓展或转型中产生的问题 3、研究者个人在教育实践者观察与思考产生的问题 (二)选题的基本要求 1、问题本身要新颖、有研究价值 新颖表现在:(1)课题内容是前人未涉及或者探讨不深入的

(2)课题研究角度不同与以往研究 (3)研究方法上有创新之处 2、问题提出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 3、问题表述必须具体明确 4、问题研究要有可行性 (三)教育研究假设涉及的主要变量 (1)研究假设是研究之前预先设想的、暂时的理论,是对研究课题设想出的一种或几种可能的结论或答案 (2)自变量=刺激变量=输入变量=实验处理,事实严重对实验对象发生影响的因素和实验对象在这些影响下发生变化的因素。 (3)因变量=反应变量=输出变量=实验结果,是通过自变量的作用而产生变化的结果因素,是实验观察和记录的内容。 (4)无关变量=干扰变量,是指除自变量意外,一切可能影响因变量、因而对实验可能起干扰作用的变量。 (四)选择研究对象(抽样) 1、总体、样本和抽样的概念 (1)总体:研究对象的全体。凡是在某一相同性质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体,当它成为突击研究对象时,就叫做总体。 (2)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对总体有一定能够代表性的一本分个体,也称为样组。 样本所包含的个体的数量叫样本容量。 (3)抽样:遵循一定的规则,从一个总体中抽取有代表性的一定数量的个体进行研究的过程。目的是用一个样本去得到关于这个总体的信息及一般性结论,从样本的特征推断总体,从而对相应的研究作出结论。 2、抽样方法: (1)简单随机抽样。如抽签、随机数目表,每个个体被抽取的概率均等。简单易行,适用于总体异质性不是很大却样本数较小的情况。当样本规模小时,样本的代表性差一些。 (2)随机系统抽样,也叫等距抽样、机械抽样。先将总体各个观测单位按某一标志排列编号并分成数量相等的组,使组数与样本数相同,然后从每组中依照事先规定的机械次序抽取对象。(抽样比率的计算公式:k=N/n,k为抽样间距,N为总体规模,n为样本规模) (3)分层随机抽样:也成类型抽样,配额抽样。将总体按照一定标准分成若干层次或类型,然后再依据事先确定的样本大小及其各层次类型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提取一定数目的样本单位。 (4)整群随机抽样:抽样的单位不是单个的个体,而是成群的个体。 (5)有意抽样法。即按照研究者一定的目的要求去抽取样本,也叫有偏的抽样。 (五)课题论证的基本内容 1、选题价值论证 2、先关研究文献综述 3、课题研究基本思路论证 4、课题研究步骤、方法及手段论证 5、课题研究可行性论证 三、教育文献检索(4个要点) (一)文献的作用 1、全面正确的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情况,帮助研究人员选定课题和确定研究人员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试卷

“教育研究方法概论”培训班试卷(2006) 一、判断/改错题:(6×3=18分) 请判断下列陈述的正、误(用√、×表示,并填入题后的括号内)。如果你认为是错误的或不完整的陈述的话,请务必作简要修改。 1.实证方法的最大特点是注重客观证据,并在研究开始阶段就能够提出尽可能清晰的研究问题。() 2.相比于实验法而言,调查法可以同时考虑众多变量及其相互关系。() 3.人类学(或称人种学)研究方法通常包括数据资料的整理、分析过程,并以获得普遍规律为主要研究目的。() 4.分层抽样由于不是严格的随机抽样,故不要求在每一层中遵循随机的原则。() 5.研究设计的信度指的是所获得的研究结果与预先设计的研究问题之间的相关程度。() 6.在个案研究论文中,对个案特征的详细描述不可省略,但对个案研究结论的推广讨论有时可以缺失。() 二、选择题:(6×2=12分) 请只选择一个你认为最正确的答案。 1.准实验是指 [1]自然实验;[2]被试的分配方式是自然状态; [3]具有多次前测的实验;[4]仅施后测的实验。 2.所罗门四组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1]为了提高实验效率;[2]为了提高实验效度; [3]为了减少抽样误差;[4]为了尊重被试。 3.影响问卷回收率的主要因素是 [1]样本容量;[2]总体的大小; [3]问卷的信度和效度;[4]问卷的长度。 4.田野工作方法研究成果的呈现方式特点往往是 [1]整体的详细的文字叙述;[2]包含定量或半定量分析结果; [3]包含对假说的检验;[4]包含可操作性的变量定义。

5.当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绝对值大于0.8时, [1]可以认为变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关系; [2]可以认为变量之间存在较弱的因果关系; [3]可以认为变量之间存在较强的因果关系; [4]仍然不一定存在因果关系。 6.比较研究的性质的可以表述为: [1]不同国家之间的比较,以寻找差异之处; [2]不同历史时期之间的比较,以寻找差异之处; [3]不同类型之间的比较,以寻找共同之处; [4]是使用国际资料进行横向研究的特殊研究领域。 三、名词解释(4×10 = 40分) 历史研究,趋势研究,叙事分析,前测,量表, 定额抽样法,样本容量,中值,问卷,假说 四、简答题:(3×10 = 30分) 1.什么叫实验法?实验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主要优越性和局限性是什么? 2.什么叫扎根理论?它有什么特点?与实证方法的关系如何? 3.文献检索与资料收集在一项研究中的联系和不同作用。

教育研究方法1

第一章教育研究方法概述 1.什么是研究?研究的要素有哪些内容? 一般认为“研究”是一种系统的探究活动。 它主要包括如下要素: (1).目的:研究是一种有计划、有意识的活动。它通常以发现事物的规律性、解决新问题或改进某种实际情景为目的。 (2).过程:为了达到目的,研究将是按步骤、分阶段进行的。它有一套严格而系统的操作原则和程序。研究步骤有:确定问题、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分析资料、推导结论。 (3).方法:研究的过程,就是运用各种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方法以自己的尺度调节着整个活动的进行,它的正确选择与使用是研究成败的关键。2.什么是教育研究? 综合研究的三个要素——目的、过程、方法——来界定:教育研究通过一系列规划好的活动步骤的实施及方法、技术的运用,来认识教育现象,为教育领域提供有价值、可信赖的知识;它有助于解决教育的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活动的质量。 3.什么是方法?什么是教育研究方法? (1)方法是作为一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研究问题的一般程序和准则。(2)教育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是以教育现象为对象、以科学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 4.以研究目的、功能、作用为标准,教育研究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 按照研究目的、功能、作用分类 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 发展研究 评价研究 预测研究 5.怎样理解基础研究? (1).基础研究以抽象、一般为特征,目的是揭示、描述、 解释某些现象和过程以及它们的活动机制与内在规律。 基础研究将对研究领域具有直接增加知识的价值。 (2).现有研究成果认为,基础研究大体可分为形成系统知 识的研究、学习的研究、训练迁移的研究。 (3).基础研究一般与直接的应用无关。 6.怎样理解应用研究? (1).应用研究以具体、特殊为特征,它是对基础性研究的成果作进一步的验证,就所关注的某一实际问题,从大量的案例中寻求概率性的必然结论。(2).应用研究的目的在于解决某些特定的问题或提供直接有用的知识。(3).应用研究更加关注效果,如某种方法比另一种方法更有效吗。 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区分是相对的,常常互为补充。基础研究提供解决教育问题的理论,应用研究提供事实材料去支持和完善理论,或者促进新理论的产

教育研究方法背诵笔记

教育研究方法背诵笔记 教育研究方法 一、教育研究概述 (一)教育研究的界说——1.教育研究的含义:以发现或发展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以促进一般化原理、原则的发展;2.意义:①探索教育规律,以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导向;②改善教育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的发展和改革;③完善和发展教育理论;增强研究者的研究能力,培养未来教育改革家;3.教育研究的类型:(1)价值研究与事实研究(2)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3)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二)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历程——(1)直觉观察时期:从古希腊至16世纪,在近代科学产生以前,教育研究方法论是在朴素唯物论基础上的直觉观察时期,具有朴素性和自发性的特点;采用观察法以及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思维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并形成理论;辩证法的初步运用以及朴素的系统观;(2)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17世纪至20世纪初,以经验论(培根)和唯理论(笛卡尔,试图将两者结合起来的是康德)两个派别的形成以及实践中重思辨、逻辑和分析为基本特征;采用归纳法和演绎法;心理学思想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主张教育要适应自然,并从自然科学中移植“实验方法”;(3)形成独立学科时期:20世纪至20世纪50年代,构成教育研究方法体系的大部分方法是从其它学科移植而来的;教育研究方法理论中的两个基本派别进步派与传统派、实证的与思辨的、实用的与理论的进一步分道扬镳,各自的发展研究为方法论的发展开拓了新领域;受西方哲学非理性主义、唯科学主义思潮及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影响;教育科学领域内分科的学科研究方法也同时取得显著进展;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还受到马克思主义辨证唯物论的和心理学及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两个方面因素的直接影响;(4)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研究方法的变革: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科学哲学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冲破了对科学理论的静态的逻辑分析,把对方法论的研究同科学发展的历史联系起来;科学对自然和社会的研究越来越广泛、深入;不同学科的相互渗透;科学研究课题的复杂性、综合性在日益加强,科学研究手段日益复杂、精密,科学研究成为集体的、综合的事业; (三)我国教育研究的现状及问题——1.特征:①重经验描述,缺乏理论概括②重先王之道,遵循历史传统③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脱节④思维方式整齐划一、整体直观;2.现状:①研究的主体在不断地扩大;②研究的范畴在不断拓展;③研究的问题意识增强;④研究角度和方法多元化;3.存在问题:①多元化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没有得到重视;②定性和定量的综合研究不够;③从个人经验出发的感悟性、思辨性研究依旧占据教育研究的主流,应加强科学实证性;④不善于吸收利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 (四)教育研究的主要趋势——①自然化、生态化②综合化(研究方法、研究工具、多变量实验设计)③多文化趋势④现代化;

《珠宝玉石鉴定Ⅰ》课程标准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珠宝首饰工艺及鉴定专业 《珠宝玉石鉴定Ⅰ》 课程标准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

《珠宝玉石鉴定Ⅰ》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063BJZ306 适用专业:珠宝首饰鉴定与工艺专业学时数:90 学分:5 先修课程:宝石学基础后续课程:珠宝玉石鉴定Ⅱ 课程归口: 二、课程性质 《珠宝玉石鉴定Ⅰ》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珠宝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是学生学习、掌握珠宝玉石鉴定知识、培养和掌握珠宝玉石职业技能的主干课程。 本课程是一门研究首饰的构成形态和首饰创意设计理念的学科,属于设计艺术学的一个分支,授课对象是我院珠宝首饰工艺与鉴定专业的高职学生。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掌握常见宝石的基本将划定特征及实践操作能力为目标,使其珠宝玉石鉴定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以适应当前和今后在工作、学习以及研究中的实际需要。 1.与前续课程的联系 通过宝石学基础的学习,学生具备了珠宝玉石鉴定的基本能力。 2.与后续课程的关系 为学生后续课程珠宝玉石鉴定Ⅱ、珠宝首饰营销、珠宝首饰评估等课程学习打下基础,以及对学生今后从事珠宝玉石鉴定提供前期技能准备。 三、课程的基本理念 依据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珠宝首饰工艺及鉴定专业学生培养的国家职业标准要求,以及国内外实施课程标准改革的理论和实践,课程以培养学生在工作中的实用鉴定能力为主旨,突出与职业性、能力训练相结合,使学生掌握珠宝首饰鉴定领域中常用的基本技法和鉴定能力,使其实际鉴定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以满足当前和今后在工作、学习以及研究中的实际需要。 四、课程设计

本课程是珠宝首饰工艺与鉴定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非常重要。不但要传授珠宝鉴定理论知识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珠宝玉石鉴定实际操作能力。因此,本课程采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每次课讲的理论内容当场消化吸收,是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结合市场上常见的宝石的种类,本课程主要围绕高档宝石、中低档宝石和人造宝石这三单元进行展开,是学生对于单晶宝石的种类及鉴定特征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五、课程的目标 本课程的总目标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通过实践、实训为主导的教学与操作,使高等职业学校珠宝首饰专业的学生了解珠宝首饰设计的流程及其各种设计方案的侧重点和内容,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和创意能力,从多方面提高设计意识、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并能制定具体的首饰市场调研策划、产品的设计规划、产品上市及珠宝品牌规划等方面的技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能力,为其将来从事专业活动和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基础。 课程内容以“学其所用,用其所学”为基础,突出高职教育特点,注重贴近市场与企业对岗位的需求,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珠宝首饰设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设计方法,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进入社会的竞争能力。 具体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掌握珠宝玉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等基本性质;掌握珠宝玉石的鉴定特征,能够熟练地利用常规的宝石鉴定仪器鉴定市场上,常见的珠宝玉石制品,同时能够运用大型仪器对较难鉴定的天然宝石、合成宝石和优化处理宝石进行鉴定。对某些稀少宝石的鉴定方法也要有所了解,为走向社会参加工作打下坚实的珠宝玉石鉴定理论基础,并积累一定的实际鉴定经验。六、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袁振国主译资料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笔记,袁振国主译第一章教育研究的性质和特征 第一节教育研究的性质 一、研究的经验本质 二、研究的系统过程 三、教育研究的效度(结果的精确性和推广性) 四、教育研究的信度(研究的可重复性) 五、研究范式的多样性 第二节教育研究的分类 一、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目的不同) 二、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方法不同) 三、一般研究方法 第三节理论的作用 第四节研究过程中的活动 一、确定研究问题 二、收集资料 三、分析 四、总结结果和得出结论 第二章研究问题的确定 第一节研究问题的选择 第二节研究问题的陈述 一、常量、变量和操作性定义 二、假设与问题的陈述 三、假设的种类和形式 第三章查阅文献 第一节文献检索

第二节查阅文献活动 一、信息来源 二、图书馆 三、期刊文献 四、索引和摘要 五、教育资源信息中心(ERIC) 六、元分析报告 七、《教育研究评论》 八、论文 九、辞书 第三节运用计算机检索数据库第四节为文献综述选择研究资料第五节筛选和总结信息 一、摘要或小结 二、组织信息 第六节解释和利用信息 一、批判性阅读 二、写综述 三、参考文献 四、准备文献目录 第四章交流研究成果 第一节研究计划的主要组成部分 一、问题的确定 二、文献综述 三、方法或步骤 四、研究的意义

五、研究计划的其他部分 第二节研究报告的主要组成部分 一、导言,包括对问题的陈述 二、文献综述 三、方法或步骤 第三节研究报告的其他部分 一、摘要 二、参考文献和文献目录 三、附录 第四节研究报告的通稿 第五节会议论文指南 第六节在论文委员会上的论文答辩第五章评价研究报告 第一节报告中的错误和缺点的类型第二节对研究报告主要部分的评价 一、绪论 二、文献综述 三、方法或步骤 四、结果 五、结论、建议和启示 第三节评价报告时的总体印象 第四节期刊的审稿过程 一、提出的审稿意见 二、发表标准 第五节对研究计划的评价 第六章定量研究的研究设计

《教育研究方法》笔记整理

教育研究方法笔记整理 第一章教育研究方法概述 一、教育研究方法的定义P3 :教育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建构教育理论的方式,是以教育问题为对象、以一定的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简言之,教育研究方法就是人们在进行教育研究中所采取的步骤、手段和方法的总称 二、内容分析属于文献研究中的一种。 三、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阶段及各阶段特点P6 【西方】1、1900年以前的教育研究方法、 (1)教育研究方法的萌芽期(古希腊——16世纪前)——直觉观察时期 (2)教育研究方法的形成期(16世纪——19世纪末20世纪初)——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 【时期特点】 (1)研究中心问题域集中到学校教育内部,开始把教育作为一个发展过程来研究 (2)初步形成了以不同哲学理论指导的两种不同的研究方式和研究风格,这就是归纳法和演绎法。 (3)心理学开始成为教育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 (4)教育研究中的方法有所增强,开始了对教育研究方法的研究。 2、20世纪上半叶的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方法成为独立学科时期) (1)教育研究实证化趋势形成 (2)教育研究方法明显表现出实用主义倾向 (3)教育研究方法受到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影响 (4)教育研究方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3、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教育研究方法 (1)研究方法从偏重实证向综合化方向发展 (2)定性研究法与定量研究法相结合 (3)教育研究方法的现代化 (4)教育研究方法的可操作性越来越强 【中国】 1、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教育研究方法 (1)引进西方教育研究方法 (2)倡导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教育 (3)教育研究方法成为独立的研究领域和学科 2、20世纪下半叶中国的教育研究方法 (1)学习苏联的教育研究方法(1949—1955) (2)教育研究方法的中国化探索(1956---1965) (3)全盘否定前17年教育研究方法(1966---1975) (4)教育研究方法的重建和发展(1976---2000) ①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史人们从反思与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教育的经验和教训开始的 ②从当代科学发展的成果中,从与教育科学相关学科中吸取新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适应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影响、渗透、汇流的趋势,构建教育研究方法体系 ③许多高等师范院校结合教育系的课程改革,着手教育研究方法类学科研究和建设,开设了

珠宝玉石鉴定基本知识

珠宝玉石鉴定基本知识 42、宝石具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概念,是泛指所有经过琢磨、雕刻后可以成为首饰和工艺品的材料,它包括了天然宝石与人工宝石等。狭义概念,是专指那些自然界产出的、具有美观、耐久、稀少且可琢磨、雕刻成首饰或工艺品的矿物单晶体。如钻石、红宝石、祖母绿等。玉石,主要是指那些自然界产出出的、具有美观、耐久、稀少有工艺价值的矿物集合体。如翡翠、软玉、岫玉、独山玉等。 43、要了解珠宝玉石,就要先了解珠宝玉石的种类和它们的定名。珠宝玉石的分类:珠宝玉石按其成因类型(即是天然成因还是人工制造)分为天然珠宝玉石和人工宝石。 44、天然珠宝玉石按成因和组成分为天然宝石、天然玉石、有机宝石。天然宝石:如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等。天然玉石:如翡翠、软玉、岫玉等。有机宝石:如珍珠、珊瑚、琥珀等。养殖珍珠也属此类。 45、人工宝石是完全或部分由人工生产或制造用做首饰及装饰品的材料,包括合成宝石、人造宝石、拼合宝石和再造宝石。合成宝石:如合成祖母绿、合成红宝石。人造宝石:如人造钇铝榴石、人造钛酸锶等,人造宝石是指迄今为止自然界中还未发现此种矿物。拼合宝石:是由两块或两块以上材料经人工拼合而成,且给人以整体印象的珠宝玉石,简称“拼合石”。再造宝石:通过人工手段将天然珠宝玉石的碎块或碎

屑熔接或压结成具整体外观的珠宝玉石,常见的有再造琥珀、再造绿松石等。 46、珠宝玉石的命名:目前,在市场上对珠宝玉石存在着定名混乱的现象。有些商家往往直接以颜色、产地、特殊光学效应等对珠宝玉石进行定名。例如将红色的宝石称为“红宝石”;将绿色的宝石称为“绿宝石”、“绿晶”;将合成立方氧化锆称为“苏联钻”等等。在2003年11月1日开始实施的《珠宝玉石名称国家标准》中,国家对珠宝玉石的命名进行了严格的规定,消费者可以根据珠宝玉石的定名原则对市场进行有效的监督。 48、目前,自然界已经发现的矿物及矿物集合体近3000种。其中,可作为宝玉石的矿物及其集合体约有230余种,而较常见的宝玉石原料仅有30余种。其化学成分分别为自然元素、氧化物,氢氧化物、硅酸盐和磷酸盐等。较常见的30余种宝玉石是:钻石(金刚石)红宝石(刚玉),蓝宝石(刚玉)、祖母绿(绿柱石)、猫眼石(金绿宝石)、海蓝宝石、欧泊(贵蛋白石)、托帕石(黄玉)、青金石、水晶、紫晶、碧玺(电气石)、紫牙乌(石榴子石)、坦桑石(黝帘石)、芙蓉石(蔷薇水晶)、勒子石(蛋白石)、澳洲玉(绿玉髓)、尖晶石、绿松石、橄榄石、蔷薇辉石、孔雀石、萤石、翡翠(硬玉)、和田玉(软玉)、岫玉(蛇纹石)、独玉(蚀变辉长石)、蛇纹石、寿山石(叶蜡石)、青田石(叶蜡石)、鸡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裴娣娜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著)树图 第 一 章教育研究方法的概述第一 节 教育 科学 研究 方法 的界 说 教育研究的 含义 教育研究是以发现或发展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通过对教育现象的 解释、预测和控制,以促进一般化原理、原则的发展的过程。 教育研究方 法的含义 教育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教 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它是以教育现象为对象,以科学方 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为目 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 教育科学研 究方法的特 点 ①研究目的在于探索教育规律,以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 为导向。 ②有科学假设和对研究问题的陈述,研究的问题有明确的目标和可 供检查的指标。 ③有科学的研究设计,准确系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并搜集可靠的 资料数据。 ④强调方法的科学性:它是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遵循一定的科学 研究程序,有目的、有计划的认识活动。因此,方法本身是可辨认 的,运用过程和研究结果是可检验的,研究结果要回到实践中检验。 ⑤创造性:对原有的理论体系、思维方式及研究方法有所突破,这 是研究最重要的特点。 教育科学研 究区别于自 然科学、思维 科学研究的 独特性 ①带有很强的综合性和整体性。 ②研究的周期较长。 ③针对性、实践性强。 ④教育科研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积极参与,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教育科学研 究方法和方 法论涉及到 的主要课题 1.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理,基本过程,结构模式,研究程序、方 法、手段以及应遵循的逻辑和方法论规则 2.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体系的建立,各类方法的含义、理论基础、 操作步骤、适用范围以及使用时应考虑的条件。 3.教育理论的形式化、证明和评价的一般认识论原理 4.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新方法的内容、特点以及在教育 研究中的应用

《宝玉石鉴定》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宝玉石鉴定》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一、管理信息 课程名称:宝玉石鉴定所属系科:工艺美术系 设计时间:2009.12 设计人:张骏 批准人:周彬 二、基本信息 学分:4 课程类型: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的核心专业 周学时:2 总学时:36 授课对象: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高职 先修课:玉石材料学 后续课:玉器制作 三、课程设计 1、课程目标设计 (1)能力目标:掌握结晶学、晶体光学、矿物学及其它地质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显微镜等常用宝玉石检测仪器的结构、原理及使用方法 (2)知识目标:掌握国家珠宝玉石标准的内容和国内外各类珠宝证书的主要内容,掌握与珠宝首饰相关的专业英语常用词汇 2、课程内容设计 1、宝石鉴定仪器实习 (1)目的: 掌握各类宝石鉴定仪器的原理、结构、操作方法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2)内容: 放大镜、宝石显微镜,电子天平、折射仪、分光镜、二色镜、查尔斯滤色镜、偏光仪、荧光灯、热导仪等。 (3)要求: ①放大镜: 放大观察 a、玻璃猫眼的蜂巢构造 b、染色翡翠的染色特征 c、石英岩的粒状结构 d、钻石内含物的观察等 ②宝石显微镜 表面特征及内含物观察

a、红蓝宝石的指纹包裹体,矿物包体,平直或六边形生长纹,双晶纹、裂理等; b、红宝石弧形生长纹、气泡、料渣; c、珍珠的“砂丘纹”(生长结构); d、翡翠(处理)的染色特征——丝网状绿; e、尖晶石的八面体小尖晶石矿物包体; f、橄榄石中的睡莲叶状包体、双影等; g、菱锰矿的鲕粒状结构。 ③折射仪 折射率、双折率的测定:尖晶石、石榴石、红、蓝宝石、蓝水晶、碧玺、磷灰石、翡翠等。确定轴性和光性:紫晶、方柱石、堇青石、碧玺、橄榄石。 ④电子天平 密度测定:红宝石、蓝宝石、尖晶石、碧玺、翡翠、水晶、玛瑙等。 ⑤二色镜 二色性观测:红宝石、碧玺、紫晶、方柱石等。 三色性观测:堇青石、坦桑石、红柱石、蓝晶石等。 ⑥分光镜 吸收光谱观测: a、红宝石或合成红宝石; b、红色尖晶石; c、锆石 d、深蓝色合成尖晶石等。 ⑦查尔斯滤色镜 观察绿色水钙率铝榴石和绿色翡翠,蓝色黄玉和海蓝宝石,红宝石,红色尖晶石和红色石榴石等。 ⑧紫外荧光灯 荧光观察:红宝石、红色尖晶石、红色石榴石、钻石、CZ等。 ⑨偏光镜 a、光性特征观察 水晶、黄玉、尖晶石、石榴石、玻璃、翡翠、岫玉、玛瑙等。 b、干涉图观察解析 水晶牛眼干涉图、刚玉、碧玺黑十字干涉图、玻璃假二轴晶干涉图 ⑩热导仪 测试钻石、合成碳硅石、CZ、紫晶、方柱石等。 2、钻石及贵重宝石鉴定实习 ①目的: a、掌握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猫眼的性质,鉴定特征和鉴定方法; b、掌握贵重宝石的天然石与合成石及优化处理的鉴别; c、掌握钻石与仿钻石的鉴别方法以及钻石的4C评价原则。 ②内容: 钻石、合成碳硅石、CZ、YAG、玻璃、无色刚玉、无色尖晶石、红宝石、合成红宝石、星光红宝石、合成星光红宝石、蓝宝石、合成蓝宝石、星光蓝宝石、

教育研究方法必背知识精华版

2010年教育学考研必背知识精华版——教育研究方法之一 一、教育研究概述 (一)教育研究的界说 1.教育研究的含义:以发现或发展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以促进一般化原理、原则的发展; 2.意义:①探索教育规律,以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导向;②改善教育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的发展和改革;③完善和发展教育理论;增强研究者的研究能力,培养未来教育改革家; 3.教育研究的类型: (1)价值研究与事实研究(2)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3)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二)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历程 (1)直觉观察时期:从古希腊至16世纪,在近代科学产生以前,教育研究方法论是在朴素唯物论基础上的直觉观察时期,具有朴素性和自发性的特点;采用观察法以及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思维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并形成理论;辩证法的初步运用以及朴素的系统观;(2)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17世纪至20世纪初,以经验论(培根)和唯理论(笛卡尔,试图将两者结合起来的是康德)两个派别的形成以及实践中重思辨、逻辑和分析为基本特征;采用归纳法和演绎法;心理学思想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主张教育要适应自然,并从自然科学中移植“实验方法”;(3)形成独立学科时期:20世纪至20世纪50年代,构成教育研究方法体系的大部分方法是从其它学科移植而来的;教育研究方法理论中的两个基本派别进步派与传统派、实证的与思辨的、实用的与理论的进一步分道扬镳,各自的发展研究为方法论的发展开拓了新领域;受西方哲学非理性主义、唯科学主义思潮及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影响;教育科学领域内分科的学科研究方法也同时取得显著进展;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还受到马克思主义辨证唯物论的和心理学及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两个方面因素的直接影响;(4)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研究方法的变革: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科学哲学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冲破了对科学理论的静态的逻辑分析,把对方法论的研究同科学发展的历史联系起来;科学对自然和社会的研究越来越广泛、深入;不同学科的相互渗透;科学研究课题的复杂性、综合性在日益加强,科学研究手段日益复杂、精密,科学研究成为集体的、综合的事业; (三)我国教育研究的现状及问题 1.特征:①重经验描述,缺乏理论概括②重先王之道,遵循历史传统③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脱节④思维方式整齐划一、整体直观; 2.现状:①研究的主体在不断地扩大;②研究的范畴在不断拓展;③研究的问题意识增强;④研究角度和方法多元化; 3.存在问题:①多元化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没有得到重视;②定性和定量的综合研究不够; ③从个人经验出发的感悟性、思辨性研究依旧占据教育研究的主流,应加强科学实证性;④不善于吸收利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 (四)教育研究的主要趋势——①自然化、生态化②综合化(研究方法、研究工具、多变量实验设计)③多文化趋势④现代化; (五)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要从客观的教育事实出发,实事求是地研究教育问题; 2.创新性原则:体现在选题、研究方法和角度和研究结论等方面;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要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以解决实际问题,研究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体现在注意选题的生活基础及研究对象和环境的相互关系和加强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上;

珠宝玉石鉴定职业技能等级标准

珠宝玉石鉴定 职业技能等级标准 (2020年1.0版) 中宝评(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制定 2020年3月发布

目次 前言﹍﹍﹍﹍﹍﹍﹍﹍﹍﹍﹍﹍﹍﹍﹍﹍﹍﹍﹍﹍﹍﹍﹍﹍﹍﹍﹍﹍1 1范围﹍﹍﹍﹍﹍﹍﹍﹍﹍﹍﹍﹍﹍﹍﹍﹍﹍﹍﹍﹍﹍﹍﹍﹍﹍﹍﹍2 2规范性引用文件﹍﹍﹍﹍﹍﹍﹍﹍﹍﹍﹍﹍﹍﹍﹍﹍﹍﹍﹍﹍﹍﹍2 3术语和定义﹍﹍﹍﹍﹍﹍﹍﹍﹍﹍﹍﹍﹍﹍﹍﹍﹍﹍﹍﹍﹍﹍﹍﹍3 4适用院校专业﹍﹍﹍﹍﹍﹍﹍﹍﹍﹍﹍﹍﹍﹍﹍﹍﹍﹍﹍﹍﹍﹍﹍4 5面向职业岗位(群)﹍﹍﹍﹍﹍﹍﹍﹍﹍﹍﹍﹍﹍﹍﹍﹍﹍﹍﹍﹍4 6职业技能要求﹍﹍﹍﹍﹍﹍﹍﹍﹍﹍﹍﹍﹍﹍﹍﹍﹍﹍﹍﹍﹍﹍﹍4参考文献﹍﹍﹍﹍﹍﹍﹍﹍﹍﹍﹍﹍﹍﹍﹍﹍﹍﹍﹍﹍﹍﹍﹍﹍﹍﹍12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中宝评(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周大福珠宝金行(深圳)有限公司、昆明七彩云南商贸有限公司、北京菜市口百货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缘与美实业有限公司、北京十二年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河北地质大学、齐鲁工业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吉林省工程技术学校、上海建桥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瑞华、王长秋、张丽葵、王礼胜、刘金海、高磊、贺淑赛、周华、陈世昌、王春利、杨鹏、于斌、曾敬、佟景贵、姜拓、韩孝朕。 声明:本标准的知识产权归属于中宝评(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未经中宝评(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同意,不得印刷、销售。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版)笔记(完美打印版)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的基本内容 *内容主要有四部分组成: *教育研究的基本理论(教育研究的基本概念、意义、种类、功用;教育研究的方法论;教育研究的设计等。)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等) *教育研究结果的统计分析(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教育研究论文和报告的撰写 第一章教育科学研究概述 第一节教育科学研究的概念、对象与特性 一、科学研究 (一)科学 对科学的理解主要有三种: 其一,将科学与技术联系起来,认为科学就是尖端技术;其二,将科学定义为“一切系统的、有组织的、正确的知识体系”;其三,认为科学就是数学、化学、物理学等现有的学科。 科学是从确定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规律这一目的出发,通过观察、调查和实验而得到的系统的知识。 (二)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是一种认识过程,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采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自然和社会现象,探索客观真理,并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 二、教育科学研究 教育科学研究是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教育领域的各种关系、现象和问题进行研究,从而揭示教育现象本质和客观规律的创造性实践活动。 三,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和特性 (一)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 其一、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人; 其二、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现象及其规律; 其三、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存在。所谓教育存在包括两个方面的存在,一是实践形态的存在,一是理论形态的存在; 其四、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研究者所意识到或预见到了的教育问题。 叶澜教授在《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一书中对于教育研究对象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认为“教育存在”具有三种形态:教育活动型存在、教育观念型存在、教育反思型存在。 (二)教育科学研究对象的特性 叶澜在她的《教育研究及其方法》一书中将教育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概括为六点: 1、教育系统的人为性; 2、教育系统的实践性; 3、教育系统中主客体的复合性; 4、教育系统结构的层次性; 5、教育系统的自控性和它控性; 6、教育系统效果的滞后性和隐蔽性。 杨小微主编的《教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一书中将教育研究对象界定为教育问题 教育问题的基本特征概括为四点: 1、教育问题的复杂性;2、教育问题的整合性; 3、教育问题的二难性;4、教育问题的开放性。 四、教育科学研究的特性 1、复杂性 2、实践性 3、准控性 第二节教育科学研究的种类与功能 一、教育科学研究的种类 (一)以教育实践活动的范围和层次来分类,可分为宏观研究,中观研究和微观研究。 1、宏观研究(macroscopic research)2、中观研究3、微观研究(microcosmic research) (二)以教育研究的目的来分类,可分为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 1、理论研究(Theoretical Research)2、应用研究(Applied Research)。 (三)以时间为标准分类,可分为历史研究、现状研究和预测研究 1、历史研究(Historical Research)2、现状研究3、预测研究(Prediction Research) (四)依据研究资料的性质分类,可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1、定性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 (1)定性研究主要是描述性的说明。 (2)定性研究倾向于对资料进行归纳分析。

西南大学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作业一:教育研究的基本知识

一、名词解释(30) 1.教育研究(6) 属于科学研究的范围,是在教育领域中的或关于教育的科学研究,通常指应用科学的方法,有系统,有目的,有计划地研究特定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变化规律,以解释教育本质,解决教育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育质量的创造性活动。 2.定量研究(6) 也成量化研究,是运用数学,物理等手段和工具精确地描述教育事实,解释教育事实,以求发现普适性的教育规律的一种方法。 3.定性研究(6) 也称质性研究,是指在尽可能自然的状态下,通过深入,细致,长期的观察,体验,调查和分析,以一种开放的研究态度,对教育现象获得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的一种方法。 4.文献研究(6) 文献研究主要是通过查阅文献获得资料,并通过研究者的思维加工而取得研究成果。在这种研究中,研究者不直接接触教育实践活动,通常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旁观者和反思者。许多研究对于教育问题的哲学思考、教育变革的历史分析、教育实践活动的综合反思等具有积极的意义 5.现场研究(6) 现场研究是在教育实践活动发生的现场进行的。虽然这种研究也需要作文献的考察,以节省时间和精力,但它强调研究者必须亲临教育活动的现场,通过直接观察获取第一手资料,对现实存在的与教育实践活动有关的人、事、物及活动过程进行如实的记录、分析和推论。研究者直接接触教育实践活动,可以看到事物发生、发展的真实状况,体现出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的一致性。这种研究最适合于了解和解决实践问题方面的课题研究。 二、简答题(50) 1.教育研究的构成要素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10) 一般认为,研究是一种系统的探究活动,因而它必须包括目的、过程和方法等基本要素。研究需要具备专门的知识和接受特定的训练。 教育研究是科学研究的组成部分,因而与研究具有同质性。但是由于人们强调的侧重点不同,因而教育研究也存在着不同的界定。但是不论侧重于哪一方面,教育研究都至少包含这样三个方面:一是它有明确的研究目的,即发展教育理论或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二是它有特定的研究对象,即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过程中的现象或问题;三是它需要科学、合理地运用研究方法,促使研究过程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