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高中政治易错易混知识点

高中政治易错易混知识点

高中政治易错易混知识点
高中政治易错易混知识点

必修1:《经济生活》易错易混知识点

1、货币的本质与纸币本质的区分

2、货币基本职能的区分,特别是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区分(含义、是否一物交钱一手交货)

3、纸币只能代替货币执行流通手段、支付手段的职能(部分纸币具有世界货币职能)

4、区分外汇和汇率

5、等价交换并不存在于商品交换的每一个场合中,只存在于交换的平均数中。(或从总的趋势看)

6、决定价格的因素和影响价格的因素

7、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实质和对策

8、区分消费类型的三种分类标准

9、收入和物价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不是根本因素。(根本因素即决定因素:生产)

10、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决定生产

11、①区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②________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12、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13、股份制与股份合作制的性质

14、股份有限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股东大会。

15、股票与债券的性质区分

16、①按劳分配的适用前提;区分按劳分配与分配制度的原因

②区分个体劳动者的分配方式与私企、外企工人工资收入

③农村集体经济中,农民承包土地经营所得是按劳分配,而农民流转土地所得的收入,是以土地要素所得的收入,因此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17、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即决定作用),分配政策只是影响财政收入

18、①区分税收的三性②区分税收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

19、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是:市场,不能表述为宏观调控(或财政等)

20、①区分市场调节的三大缺陷②区分宏观调控的三大手段③区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21、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与根本目标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个性特征和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22、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国民经济的基础

23、区分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根本方法

24、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国策、基本战略、基本原则(根本基点)

必修2:《政治生活》易错易混知识点

1、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人民民主的特点。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公民)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应包括坚持对人民民主和对敌人专政两个方面。

3、我国所有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4、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5、宪法规定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或被选举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选举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6、公民的监督权的监督对象是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

7、村委会、居委会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国家基层政权组织≠国家机关,不能履行国家职能。(更不是党的基层组织)

8、区分:民主决策的合法渠道与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

9、自己选举当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10、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11、政府依法行政(≠依法执政-党)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力和自由

12、有效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公民的监督权的行使)。

13、我国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注意区分行政系统内部和行政系统外部的监督。

14、人大≠全国人大;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权(全国人大及常委会及省、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都有立法权);

区分人大的四个职权,特别是立法权和决定权(如果是制定修改废除法律即是立法权,如果是决定国家和社会或本行政区内的重大事项即决定权。如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设立行政区等)

15、人大职权≠人大代表职权

16、在我国,人民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

17、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基石(不能颠倒)

18、政府由人大产生,对其负责,受其监督(≠相互监督)

19、人民代表大会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对人民负责原则)

20、中国共产党、人民政协都不是国家机关,都不能行使国家职能。

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是依法执政(≠科学执政、民主执政)

21、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参与执政不是执掌政权,注意课本中的参政基本点),二者是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共同执政、共同执政国家政权)

22、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组织上相互独立;政治上:领导与被领导;法律地位平等;相互监督(≠监督与被监督)

23、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都是通过选举产生的。(×)

24、人民政协是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国家机构,国家政权组织)

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但不是国家职能。

25、区分:我国的根本制度、根本政治制度与基本政治制度分别指什么。

26、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各自地位的区别-政治基础、前提条件、物质保证)与基本政策分别指什么。

27、民族区域自治机关是指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自治地方的司法机关)

28、我们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自治乡)

29、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享有自治权(≠高度的自治权)

30.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和基础是领土完整、国家统一

31、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目的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32、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保护一切宗教活动)

33、我们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支持联合国的一切行动)

34、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是国家利益;我国外交政策的决定因素是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

35、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利益对立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36、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史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恐怖主义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必修3:《文化生活》易错易混知识点

1

之,则阻碍。)

2、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和展限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3、文化传播的途径有:商贸、人口迁徙、教育等。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大众传媒。

4、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5、文化创新源泉和动力是社会实践(也是文化创作的源泉),而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因此也是文化创新和文化创造的主体。

6、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7、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古代,中国的科技处于世界的前列,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8、勤劳勇敢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自强不息精神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

9、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10、落后文化≠腐朽文化(含义、态度)

11、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原则: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方向:二为;方针:双百;

1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即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是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关键是马指,根本目标是培养“四有”新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13、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转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以马为指导,是立党立国之本,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

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根深叶茂的土壤是:亿万人民群众参加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文化设施: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图书馆)

15、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

16、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核心;原则;重点:诚实守信;基本要求:五爱;着力点:四德;

17、区分:守旧主义、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1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灵魂、主题、精髓、基础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即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是坚持先进文

化的前进方向;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关键是马指,根本目标是培养“四有”新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必修4:《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1、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3、凡唯物主义都承认≠承认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4、区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5、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客观与主观相符合

6、①意识对客观事物的能动作用要借助于(≠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

②意识(认识)的反作用具有两重性,正确,促进,错误阻碍。

★意识的作用千万不能夸大为决定作用,千万不能认为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

7、人们可以发现、揭示、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改变、创造、消灭、无视规律!

8、获得知识(认识)的唯一来源≠两个具体途径

9、①联系的普遍性≠世界上任何事物之间都是联系的

②联系的客观性≠人们无法改变事物的联系

10、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11、的运动、变化=发展

12、①寓于之中,并通过表现出来

②普特关系=关系≠关系

13、区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14、量变引起质变的条件性

15、①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基本观点是、,核心实质和核心、根本观点是

②唯物辩证法主张形而上学主张;根本分歧是

③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唯物辩证法的本质、民族进步的灵魂、认识事物的基础、解决问题的关键、事物发展的源泉和根本动力、坚持辩证法的前提、矛盾发展不平衡性的两种表现

16、坚持重点论就是集中全力解决主要矛盾

17、人生价值是与的统一,但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

18、①个人与社会的关系②崇高理想的作用

(二)教材中常用“主体”整合

1、国家(1)主权国家:①构成要素②权利③义务④国家关系的决定因素和外交政策的决定因素

(2)中国:①国体②政体③民主政治制度和政策

(人代制、政党制、民族政策、基层民主制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外交政策)

2、公民:①政治性权利②政治性义务③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关系的三原则④政治参与(4方面)

3、政府:①性质②职能③原则(依法行政、对人民负责)④接受监督⑤树立权威

4、人大:①性质、地位②职权(4个)

5、人大代表:①法律地位②产生方式③职责(4权3义务)

6 、中国共产党:①性质、宗旨②地位、作用③执政方式④指导思想、执政理念⑤与民主党派关系⑥所实行的政党制度

7、人民政协:①性质②职能

8、民主党派:①性质②地位③与共产党关系

9、国际组织:①含义②类型③作用④联合国(宗旨、原则、作用)

10、消费者:①消费心理②树立正确消费观

11、(1)企业:①含义②兼并与破产的原因和意义③应对贸易摩擦,提高开放水平的相关措施

(2)公司:①含义、类型、组织机构②经营成败的主要因素

12、劳动者:①权利②树立正确择业观③依法维权

(完整版)高中思想政治易错易混点(全套)

经济生活》易错易混点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1.货币的本质是价值尺度。 2.货币执行价值尺度时需要现实的货币。 3.纸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4.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面值和购买力。 (可以规定纸币的面值,不能规定购买力) 5.通货膨胀一定会引起物价上涨,物价上涨一定是通货膨胀引起的。 6.外币的汇率升高,意味着人民币升值。 7.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商品的出口。 8.供求决定商品的价格。 (前半句正确,后半句错) (意味着外币升值,人民币贬值) 不利于商品的出口,利于商品的进口) (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量不变) 比较大)11.一种商品价格上升,该商品的需求量会增加,其互补品的需求量会减少,其替代品的价格会上升。 (正确表述为: 一种商品价格上升, 该商品的需求量会减少, 其互补品的需求量会减少, 其替代品的需求量会增加。 ) 12.当商品供不应求时,生产者会减少生产。 13.人们的收入差距缩小,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 14.贷款消费就是超前消费。 (扩大生产) (消费水平会提高) (不能等同) 15.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在家庭总收入中的比重,恩格尔系数减少,表明人们生活水平下降。 (正确表述为: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在家庭总支出中的比重,恩格尔系数减少,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16. 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这三种消费心理都是不健康的。 (前两种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攀比心理是不健康的) 17. 绿色消费的主旨是可持续性消费。 (主旨是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1.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促进作用。 (反作用,可能是促进,也可能是阻碍作用) 2.公有制的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 脉,对经济发展起主体作用。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 3.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 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4.股份制经济必然是混合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必然是非公有制。 (前者对,后者错) 5.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结构中地位和市场地位都是平等的。 (不平等,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 , 但是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是平等的) 6. 法人代表是经济组织在法律上的人格化。 (将法人代表改成法人) 7. 公司的股东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负清偿责任。(以认购的股份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 8. 有限责任公司的资本必须划分为等额股份,并以股票形式加以表现。 (股份有限公司) 9. 董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 (决策机构) 10. 劳动者履行义务,是以劳动者享受权利为前提的。(劳动者享受权利,是以履行义务为前提) 11. 储蓄存款既来自个人,又来自企事业单位及政府机关。 (只来自个人) 12. 在我国,吸收存款最多的金融机构是中国人民银行。 (是商业银行) 13. 股票是一种债务证书,即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 (债券) 14. 国债是各级政府为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其风险和利率都比较低。 (中央政府发行) 15. 社会保险分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两大类。 (商业保险)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1.按劳分配只存在公有制范围之内,公有制经济中只采用按劳分配。 (前者正确,后者错) 2.各种分配方式在我国分配制度中的地位是平等的。 (不平等,按劳分配占主体地位) 3.非劳动收入分配包括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非劳动收入包括按资本要素和按技术分配两种) 4.按劳分配只体现公平,按生产要素 分配只体现效率。 (两者都既体现公平,又体现效率) 5.公平是效率的物质前提,效率是实现公平的保证。 (效率是物质前提,公平是保证) 6. 财政收入越多越好。 (错) 7. 财政收支平衡就是指财政收入与支出相等 一般等价物) 观念的货币) 货币的职能) 9.某一生产者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其商品的价值量会下降。 10.价格变动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

高一政治必修一易错易混知识点最新总结

高一政治必修一易错易混知识点最新总结 高一政治必修一易错易混知识点总结1 1.商品质量越好,价格越高。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使用价值与价值量没有直接联系) 2.使用价值不同是不同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需要交换的原因) (不同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是因为都有价值) 3.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二者是不可分割的。 4.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使商品价值量减少。(不变) 5.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 (价值下降,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6.通货膨胀必须引起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必然引起通货膨胀。 7.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特有的规律。(商品经济) 8.等价交换就是指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相符合。 (价格与价值不一致也是等价交换的形式) 9.等价交换是指每一次商品交换的价格与价值相一致。(经常不一致) 10.价格由购买力决定。(购买力只能影响价格) 11.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资料消费将逐步被享受性消费所取代。 12.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经济) 1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国有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公有资产,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14.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5.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不可放弃的。 16.银行存款利率提高,储户的实际收益越多。

(居民的实际收益取决于存款利率和物价涨幅的对比) 17.金融债券具有信用度高、收益高和流通性强等特点。(应该是政府债券) 18.通过购买社会保险,投保人把风险转移给保险人,使自己所承担的风险损失降到最小。(商业保险) 19.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不能将分配原则等同于分配制度,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20.在我国的分配制度中,按劳分配体现了公平,忽略了效率;按生产要素分配体现了效率,忽略了公平。 21.要发挥财政在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关键是要增加税收收入。 (关键是发展经济,调整分配政策,增加财政收入) 22.税收具有固定性,一旦确定就不能改变。 23.纳税人是指税法上规定的最终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或个人。(直接负有) 24.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25.宏观调控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是增加就业。 (促进经济增长是宏观调控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 26.经济全球化是主要通过生产的全球化来实现的。(跨国公司来实现的) 27.世界贸易组织的最基本原则是最惠国待遇原则。 (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与国民待遇原则) 28.面对开放的世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过程中,必须把改革开放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根本基点)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 1、商品 ①含义②必须具备的条件: 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2、①货币产生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单选题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

【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1.文化是人类所特有,纯自然现象不属于文化;后天形成,并非先天;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通过实践,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不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2.文化有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注意“相对”不可缺少,因为文化虽然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但是二者的发展并不完全同步,有时先于有时落后。 3.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而非决定因素,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是经济力和科技力。 4.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其中潜移默化强调的是在某种特定的文化环境或文化活动中,不知不觉、油然而生,有种润物细无声之感,是影响的过程;而深远持久强调的是时间上的持续,不间断,如乡音难改。 5.文化对人活社会的作用具有双重性。因为文化从性质上讲,有先进和落后之分,相应起到的作用有阻碍和促进之分,所以,不能单纯的说文化促进人的发展或文化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6.优秀文化因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 7.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可以形象的理解为丰富人的头脑;增强精神力量,是给人做事情以动力,常见词语如“鼓舞、激励、力量倍增”等;人的全面发展,表现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全面提高,而且不同时期,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不同。 8.文化影响人生,而非决定人生。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9.区分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以名录的方式确立。 10.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是个性和共性的关系。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并不是仅为一个民族所独享,而是共享。 11.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并不是承认和保护一切文化,例如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12.注意区分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重要途径包括:商业贸易、人口迁徙和教育。手段包括: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其中口语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大众传媒的标志:以印刷媒体的推广。 13.传统文化继承的表现: ①传统习俗的继承: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②传统建筑的继承:(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传统文艺的继承:(传统文艺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传统思想的继承:是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14.传统文化的特点: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相对稳定性,强调时间方面 的延续,保留基本特征,具体内涵因时而变(注意文化的时代性)。鲜明的民族性,注意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题干当中常出现两岸、港澳台地区、海外华侨等对祖国的强烈认同。 15.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不是全盘继承也不是全盘否定,而是“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16.继承和发展的关系。继承是前提,发展史必然要求;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 的两个方面。没有孰先孰后之说。 17.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社会制度的更替 ②科学技术的进步③思想运动④教育 注意:①是外部因素,②③④是文化自身内部因素。其中决定因素是社会制度的更替。 18.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是社会实践,社会实践 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常见错误观点:文化创新是文艺工作者的任务,或是文化创新来源于文艺工作者的聪明才智。 19.区分文化创新的渊源和源泉。渊源: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的一切 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源泉:唯一,社会实践。 20.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社会实践 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①继承传统,推陈出新。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注意:其中①是从古今文化角度来看,继承传统,注意传统文化有精华与糟粕之分,各自对待态度截然不同。②是从中外文化角度来看,对待外来文化不是

必修一《经济生活》易混易错知识点归纳整理

《经济生活》易混易错知识点归纳整理 1.商品与货币同时产生,是一对孪生兄弟。(×)(货币的出现比商品晚得多,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 物。) 2.不同的商品能够交换,是因为它们都具有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能够交换,是因为它们都是劳动产 品,生产它们都耗费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3.货币的本质是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4.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体现。货币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其根本原因在于货币的本质是一般 等价物。(√) 5.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支付手段。(×)(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6.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流通手段。(×)(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 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价值尺度。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叫流通手段。) 7.生产者要为消费者着想,生产质量上乘的商品是因为质量越好,价格越高。(×)(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 值决定价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影响价值的实现。) 8.纸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纸币的本质是价值符号,不具备价值尺 度职能,可以行使流通手段职能。) 9.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发行量,国家可以规定每种面值纸币代表多少价值(纸币的购买力)(×)(国家只可 以规定纸币的面值,无法规定之比的购买力) 10.金银纪念币的本质是商品(×)(金银纪念币是商品,是货币,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11.Q币是商品,它可以充当支付手段。(×)(Q币是特殊商品,是虚拟货币,代表一种服务,不是货币,没有 货币的职能。) 12.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物价下跌就是通货紧缩。(×)(通货膨胀(紧缩)的主要原因是纸币发行量超过 (小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会引起物价全面持续上涨(下跌),本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小于)社会总供给造成的。所以物价上涨不等于通货膨胀,物价下跌不等于通货紧缩。)通货膨胀时国家可以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如提高税率,增加税收;减少财政(经济建设)支出,减少国债的发行量。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如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减少纸币发行量,缩减银行信贷规模。通货紧缩时相反。 13.外汇是两种货币的兑换比例。外币就是外汇。(×)(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14.一种商品的价格不是固定不变的,时涨时落,但是不会无限上涨,也不会无限下跌。这是因为价格变动受 到供求关系的影响,但是价格最终由价值决定的。(√) 15.“物以稀为贵”、“货多不值钱”说明价值决定价格。(×)(“物以稀为贵”、“货多不值钱”说明供求影响 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形成卖方市场;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形成买方市场。) 16.商品需求量的增加,会引起商品价格的上涨。(×)(还要结合供应量,如果供不应求,才会引起价格上涨。) 17.生产者努力缩短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因为个别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商品价值量是由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18.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无关。) 19.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供过于求)。(×)(价格虽然受供求关系影响,但是价值 决定价格,所以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20.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可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使商品的价值量减少。(×)(提高的是个别劳动生产率, 商品的价值量不变) 21.价值规律的内容是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价格受供求关 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2.价值规律要求实行等价交换,所以每一次商品交换商品的价格和价值都相符合。(×)(由于供求关系不断 变化,供不应求,价格高于价值,供过于求,价格低于价值。所以,并不是每一次交换价格与价值都相符合,等价交换只存在于交换的平均数中。) 23.粮食、蔬菜、食用油价格上涨,需求量会大幅下跌。(×)(粮食、蔬菜、食用油是生活必需品,其需求量 受价格变动影响较小,不会大幅下跌.汽车、珠宝首饰等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受价格变动影响较大,价格上涨,需求量会大幅下跌。) 24.随着高速铁路的通车运行,航空公司的反应是提高票价,吸引客源。因为飞机和火车是互补商品。(×)(高 速铁路的通车运行,航空公司的反应是降低票价,吸引客源。因为飞机和火车是互为替代商品。) 25.如果某商品价格持续上升,该商品的需求量将会减少(价格变动影响需求量),而该商品的替代商品的需求 量将会有所上升,其互补商品的需求量将会减少,生产者将会扩大生产,增加该商品的供给(价格变动能够调节生产规模)。(√)

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一易混易错知识点总结]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一易混易错知识点总结] 期末考试的脚步越走越近,你的政治怎样复习呢?小编提醒大家易错、易混淆点一定要着重学习,不然丢分就真的很惨啦!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政治必修一易混易错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政治必修一易混易错知识点总结 1、商品的基本属性的易错观点 (1)使用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是购买者的目的所在。

(注意:使用价值不是商品特有的属性) (2)商品的质量越好,价格越高。 (注意:价格的基础是价值,使用价值与价值量没有直接关系) (3)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必然有使用价值。 (注意: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 (4)使用价值不同是不同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 (注意:不同商品能交换的原因是因为都具有价值)

(5)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二者是不可分割的。 (注意:前一句颠倒了二者的关系,只有在商品中二者才是不可割的) 2、商品价值量的易错观点 (1)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 (注意: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无关,单位时间内形成的价值总量是一定的) (2)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可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使商品的价值量减少。

(注意:提高的是个别劳动生产率,商品的价值量不变) (3)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个别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注意:商品价格下降是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4)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价值变化,价格也一定变化。 (注意:不一定,价格还受供求关系、宏观调控、货币发行量等因素的影响) 3、货币的易错观点 (1)金银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易错易混知识点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易错易混知识点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1.王位世袭制通过虽然用“家天下”取代“公天下”,但这是历史的进步,因为奴隶社会的出现是建立在生产力高于原始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所以王位世袭制以其鲜明的私有化体现了人类历史的重大进步。 2.宗法制只适用于同姓贵族之间,与异姓贵族则以婚姻为纽带联结起来。周代有“同姓不婚”的约束,姬姓(周王室的姓氏)贵族与异姓互为姻亲的密切关系,是宗法制的重要补充。 3.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而中央集权是一种相对于地方分权的制度。专制主义起的作用主要是消极的,中央集权起的作用主要是积极的。 4.郡县制不是秦始皇的首创。郡县制起源与春秋战国时期,秦始皇只是在全国推行。 5.秦朝短暂而亡的主要原因不是因为全面废除分封制,而是秦朝统治者的暴政激化阶级矛盾的结果。 6.“汉承秦制”,并非汉代完全照搬秦朝的制度,而是基本沿袭秦朝制度,并有所损益变化。 7.元朝并非在全国范围实行行省制度。山东、山西、河北直辖中书省;西藏由宣政院直辖;其他地方设行省;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 8.古代地方势力并非一直呈削弱态势。西汉初年的封国制和唐朝中期设置节度使导致地方势力膨胀和地方割据,地方一度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9.“内阁大臣和军机大臣实际上是宰相”的说法没有看到其本质区别。内阁属于皇帝的顾问侍从机构,其权限大小取决于皇帝;军机处是皇帝的传达机构机构,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不具备宰相的权力,不能对皇帝形成制约,所以不是实质意义上的宰相。 10.废除宰相制度对加强皇权有利,对防止权臣专权有利;但又会造成皇权过于集中,或者出现宦官专权和外戚专权的局面。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文明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有一定关系,但不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它应该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城邦不是一个城市,城邦一般以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若干村落。 3.民主是一定历史条件和具体国情的产物,具有阶级性和时代性。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的奴隶主贵族少数人的民主,对奴隶而言是实行专政。 4.《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不等同《查士丁尼法典》。实际上《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包括四部分:《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学说汇纂》、《查士丁尼新敕》。 5.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的自由民,奴隶作为财产得不到法律保护。 6.罗马法随着罗马国家的发展而演变,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和连续性;同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不断修正、完善,具有时代性。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1.《大宪章》的实质:它的主要内容是限制王权,实质是维护封建贵族特权,不具有民主性质。 2.君主立宪制下君主不可缺少:虽然君主“统而不治”,但是,君主作为国家元首,是国家统一的象征;起着维系英联邦的纽带作用。 3.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通过一系列法案确立的,1689年的《权利法案》是其中的关键一个。 4.美国建立之初的政体是邦联。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联邦制、共和制。从国家结构形式上说,美国是联邦制;从政体上说,美国是共和制。 5.在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分权原则不非美国独有,而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共性特征,只是美国的“分权与制衡”原则尤显突出。

高中政治易错易混知识点汇编

经济生活 1.使用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 2.商品质量越好,价格越高。(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使用价值与价值量没有直接联系)3.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4.使用价值不同是不同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需要交换的原因) (不同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是因为都有价值) 5.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二者是不可分割的。 6.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无关) 7.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使商品价值量减少。(不变) 8.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价值下降,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9.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价值变化,价格一定变化。 10.金银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金银是自然物,货币才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11.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需要的是现实的货币。 12.通货膨胀必须引起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必然引起通货膨胀。 13.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特有的规律。(商品经济) 15.等价交换就是指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相符合。(价格与价值不一致也是等价交换的形式)16.价值决定供求,供求影响价值。(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 17.等价交换是指每一次商品交换的价格与价值相一致。(经常不一致) 18.价格由购买力决定。(购买力只能影响价格) 19.生产是消费的目的和动力。(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20.按消费的目的不同,可以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按消费的交易方式不同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目的——)

21.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资料消费将逐步被享受性消费所取代。 22.有从众心理的人,看到许多人在做同一件事情,便不由自主地加入,仿效和重复人家的行为,所以从众心理不可有。(盲目从众才不可取) 23.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经济) 24.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国有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公有资产,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25.非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6.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不可放弃的。 27.银行存款利率提高,储户的实际收益越多。(居民的实际收益取决于存款利率和物价涨幅的对比) 28.金融债券具有信用度高、收益高和流通性强等特点。(应该是政府债券) 29.通过购买社会保险,投保人把风险转移给保险人,使自己所承担的风险损失降到最小。(商业保险) 30.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不能将分配原则等同于分配制度) 31.个体劳动者的分配方式属于按劳分配。 32.私营企业中的工人获得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动成果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 33.在我国的分配制度中,按劳分配体现了公平,忽略了效率;按生产要素分配体现了效率,忽略了公平。 34.劳动生产率越高,产量越大,效率越高。(劳动生产率与效率是不同概念) 35.要发挥财政在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关键是要增加税收收入。(关键是发展经济,调整分配政策,增加财政收入) 36.税收具有固定性,一旦确定就不能改变。 37.纳税人是指税法上规定的最终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或个人。(直接负有) 38.消费决定生产。 39.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是股份合作制。(股份制) 40.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分析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分析 第一单元 1.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醒: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问),只有马克思哲学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 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提醒:哲学来源于实践,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3.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提醒: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 4.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提醒: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5.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提醒: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 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依据。(提醒: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何者为世界本源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哲学基本问题还为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提供依据。) 7.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提醒:二者不能等同。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而不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8. 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崇尚精神生活就是唯心主义。(提醒:应弄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各自的根本观点,不可把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庸俗化。) 9.哲学仅指世界观,不包括方法论(提醒: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10.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就出现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提醒:马哲产生前就存在了。) 11.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提醒: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1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个对子”。(提醒: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史上“两个对子”。) 13.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提醒:承认物质决定意识是唯物主义,但辩证唯物主义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既承认是物质决定意识,又认为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第二单元 14. 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是主观的。(提醒: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人的思维和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反映。) 15. 征服、改造自然是处理人和自然关系的前提。(提醒:承认自然的客观性是正确处理人和自然关系的前提,要尊重自然,改造自然,做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16. 世界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可知性。(提醒:世界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17.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提醒: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18. 运动是有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相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绝对的。(提醒: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19.静止就是绝对不动。(提醒: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就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0.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总是统一的。(提醒:应该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统一起来,但二者并不总是统一的。) 21.规律是永恒不变的、无条件的。(提醒:当客观物质发生变化时,规律也会发生变化;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要在运动中把握规律。) 22.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提醒:颠倒了二者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突破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23.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提醒: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改造、创造规律。) 24. 意识是大脑的机能。(提醒: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25. 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神话、传说是人为臆造出来的。(提

高中政治易错易混知识点汇编(必修一至四)新人教版

易错易混知识(选择肢) 经济生活 1.使用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 2.商品质量越好,价格越高。(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使用价值与价值量没有直接联系) 3.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4.使用价值不同是不同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需要交换的原因) (不同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是因为都有价值) 5.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二者是不可分割的。 6.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无关) 7.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使商品价值量减少。(不变) 8.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价值下降,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9.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价值变化,价格一定变化。 10.金银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金银是自然物,货币才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11.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需要的是现实的货币。 12.通货膨胀必须引起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必然引起通货膨胀。 13.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特有的规律。(商品经济) 15.等价交换就是指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相符合。(价格与价值不一致也是等价交换的形式) 16.价值决定供求,供求影响价值。(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 17.等价交换是指每一次商品交换的价格与价值相一致。(经常不一致) 18.价格由购买力决定。(购买力只能影响价格) 19.生产是消费的目的和动力。(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20.按消费的目的不同,可以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按消费的交易方式不同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目的——) 21.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资料消费将逐步被享受性消费所取代。 22.有从众心理的人,看到许多人在做同一件事情,便不由自主地加入,仿效和重复人家的行为,所以从众心理不可有。(盲目从众才不可取) 23.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经济) 24.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国有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公有资产,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25.非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6.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不可放弃的。 27.银行存款利率提高,储户的实际收益越多。(居民的实际收益取决于存款利率和物价涨幅的对比)28.金融债券具有信用度高、收益高和流通性强等特点。(应该是政府债券) 29.通过购买社会保险,投保人把风险转移给保险人,使自己所承担的风险损失降到最小。(商业保险)30.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不能将分配原则等同于分配制度) 31.个体劳动者的分配方式属于按劳分配。 32.私营企业中的工人获得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动成果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 33.在我国的分配制度中,按劳分配体现了公平,忽略了效率;按生产要素分配体现了效率,忽略了公平。34.劳动生产率越高,产量越大,效率越高。(劳动生产率与效率是不同概念) 35.要发挥财政在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关键是要增加税收收入。(关键是发展经济,调整分配政策,增加财政收入) 36.税收具有固定性,一旦确定就不能改变。 37.纳税人是指税法上规定的最终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或个人。(直接负有) 38.消费决定生产。 39.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是股份合作制。(股份制) 40.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4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宏观调控的根本目标。(宏观调控的根本目标是坚持共同富裕,根本标志——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42.宏观调控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是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是宏观调控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 4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以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为主,发挥宏观调控的功能。(以经济和法律为主)44.必须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先富起来,通过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同步富裕。 45.我们要坚持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46.科学发展观的主旨是坚持以人为本。(主旨在于更好的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47.经济全球化是主要通过生产的全球化来实现的。(跨国公司来实现的) 48.世界贸易组织的最基本原则是最惠国待遇原则。(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与国民待遇原则)49.面对开放的世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过程中,必须把改革开放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根本基点) 政治生活 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公民当家作主。 2、我国国家性质是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P5 3.在我国公民的权力和义务是相统一的。(权利与权力不是一回事) 4、生存权和发展权是公民的基本的民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根本和重要的人权) 5.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作为我国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其主体是全体公民。 6、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一项政治自由和权利 7.选举权就是选举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权利。(是选举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即选举人大代表的权利)8.享有权利才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人民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都是当家作主的体现) 9.公民享有的权利都是一样的。 10.公民先履行义务,后享受权利。(权利和义务作为法律关系是同时产生而相对应存在的) 11.村民委员会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国家机关,基层政权。 12.中国共产党代替国家行使政府职能。 13.政府有管理经济的职能,所以,政府可以直接干预经济活动。(宏观调控,间接引导经济活动)14.合理行政就是合法行政。(P44合理——公平、公正;合法——遵循法定程序) 15.在政府民主决策过程中,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对少数人的意见不予考虑。 (民主决策原则:依照法律程序原则,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尊重少数的原则)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易错易混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易错易混知识排查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货币与商品是同时产生的。() 2、黄金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3、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目的是获得商品的价值,因此商品的使用价值对商品生产者无实际意义。() 4、国家有权规定纸币的面值,有权决定纸币的发行量,也有权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 5、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 6、使用银行信用卡既非常方便又十分安全。() 7、外汇就是外国的货币。() 8、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 9、人民币与美元、日元、澳大利亚元等主权国家货币直接兑换、结算,有利于提高(或稳定)人民币汇率。() 点拨:人民币与美元、日元、澳大利亚元等主权国家货币直接兑换、结算,有利于降低企业金融交易成本;有利于降低企业汇率波动的风险,促进对外贸易的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促进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自由流通,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高人民币国际地位。但人民币与主权国家货币直接兑换,与人民币汇率变动无直接关系。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1、“按质论价、优质优价”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因此,商品的价格是由其使用价值决定的。() 2、“物以稀为贵”,因此,商品的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 3、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价值变化,价格也一定变化。() 4、价值决定价格和市场形成价格是矛盾的。() 5、等价交换是指每次交换商品的价格都与价值相一致。() 6、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会减少。()

7、商品价格上涨,消费需求一定会减少。() 8、水价提高,会使居民用水量大幅减少。() 9、一种商品价格降低,该商品的互补品需求量减少,该商品的替代品需求量增加。() 10、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与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无关。()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1、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根本途径是增加居民收入。() 2、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资料消费将逐步被发展资料、 3、恩格尔系数越高,居民生活水平越高。() 4、恩格尔系数降低,家庭消费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减少。() 5、物价越低消费水平越高,收入越高消费水平越高。() 6、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有利于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 7、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都是不健康的消费心理。() 8、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会限制人们的消费需求,不利于经济发展。() 9、绿色消费的主旨是可持续性消费。()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1、社会保障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2、生产决定消费,生产是消费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3、消费是生产的动力,因此,消费方式决定生产方式。() 4、消费引导生产健康发展。() 5、非公有制经济和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平等。() 6、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力量。() 7、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 8、非公有制经济在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9、股份合作制属于混合所有制。()

高中政治必修3易错易混

高中政治必修3易错易混 第一课 1.文化具有阶级性。 分析:文化包括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两部分。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的社会意识形式的本质区别就在于:意识形态是社会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直接反映,是人们的社会价值观念体系,因此具有阶级性。 2.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意味着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 分析:经济是基础,但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 3.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发形成。 分析:文化素养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文化素养的形成,离不开生活、实践和教育。4.文化是种物质力量。 分析: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5.文化决定着政治、经济的发展。 分析:文化的社会功能,即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反作用,不能与经济、政治的决定作用相提并论,“文化决定论”和“文化无用论”都是片面的。 6.文化是种经济现象,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分析: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但文化本身不属于经济现象。 第二课 1.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长剂。 分析: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才能成为个人成长的催长剂。 2.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文化自然而然地影响个人发展。 分析: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但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3.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永久不变的影响。 分析:文化对人的影响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深远持久不等于永久不变。 4.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分析:要注意文化的多元性,优秀文化文化才能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5.社会发展必然带来人的全面发展。 分析:社会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必需的客观条件,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这种作用不是必然的、充分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还需要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第三课 1.文化多样性就是文化的多元性。 分析: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是指人类文化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文化的多元性则主要是从文化的来源和性质说的。我们倡导文化的多样性,对文化的多元性则应持辩证分析的态度。2.处理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原则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分析: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处理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原则: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3.大众传媒的发展将会促使旧的传媒的消失。

《政治生活》易混易错点最全汇总

《政治生活》易混易错点最全汇总 |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1、我国是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与人民民主专政不一样,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全体公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公民与人民不能等同。公民是法律概念,人民是政治概念。人民一定是公民,但公民不一定是人民) 3、民主是全社会的民主。(民主具有阶级性。民主总是统治阶级的民主,对被统治阶级来说,不是民主而是专政) 4、我国人民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因此,人民是间接行使国家权力,人民代表才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 5、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6、政治自由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 7、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立法平等和守法平等。(法律具有阶级性,不能反映被统治阶级的意志,立法平等的说法错误,守法平等正确。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平等享受权利、平等履行义务和平等实用法律三层意思) 8、选举权就是选举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依法享有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而不是享有选举和被选举为国家机关代表的权利)9、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作为我国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选举村委会主任也是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体现。(选举权特指选举人大代表的权利,被选举权特指被选为人大代表的权利) 10、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可以放弃。(公民的权利可以放弃,但义务不能放弃,只能履行。不能因为放弃了权利而不履行义务,不管放不放弃权利,都应履行义务。)1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作为我国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其主体是全体公民。(并不是所有公民都有。宪法有规定,要年满18周岁,而且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高中历史的易错易混淆的知识点分析

高中历史的易错易混淆的知识点分析 高中历史的易错易混淆的知识点 易错点 1.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但不是道教的创始人,道教兴起于东汉。 2.孟子的仁政不是对孔子仁的简单继承,从纵向来说,孟子的政治思想是对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点,其最基本的精神即是爱人。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即是仁政。 3.注意墨家学派不为统治者所重视,因为它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 4.兵家学派的孙膑著有兵书《孙膑兵法》,但孙膑并不主张穷兵黩武。 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仅仅是儒家思想得到继承与发扬,因为在这个时期还吸取了法家、道家、阴阳家等各家思想。 6.不能说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只能说是当前已知的最早的汉字。

7.对秦朝书同文来说,政治上的统一既是其原因,也是其结果。 8.中国文人画的突出特点不是画景而是写意。 9.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不但仅长篇小说,也有唐代的传奇小说、宋代的话本小说,还有短篇小说。 10.明清时期我国科技继续发展,而西方文艺复兴后科技也在迅 速发展,但二者并不等同,我国明清时期的科技属于传统科技,而西 方的是近代科技。 11.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在我国古代并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不 能说明其作用不大,只能说明任何重大科技发明创造,只有在它适合 社会发展需要的时候,才发挥着改造社会的巨大作用。 易混点 1、孟子的民本思想与社会主义民主的比较 古代民本思想以君为本,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目的。 2、心学与理学有明显的不同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分析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分析第一单元 1.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醒: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问),只有马克思哲学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 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提醒:哲学来源于实践,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3.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提醒: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 4.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提醒: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5.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提醒: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 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依据。(提醒: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何者为世界本源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哲学基本问题还为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提供依据。) 7.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提醒:二者不能等同。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而不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8. 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崇尚精神生活就是唯心主义。(提醒:应弄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各自的根本观点,不可把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庸俗化。) 9.哲学仅指世界观,不包括方法论(提醒: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10.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就出现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提醒:马哲产生前就存在了。) 11.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提醒: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1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个对子”。(提醒: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史上“两个对子”。) 13.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提醒:承认物质决定意识是唯物主义,但辩证唯物主义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既承认是物质决定意识,又认为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第二单元 14. 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是主观的。(提醒: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人的思维和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反映。) 15. 征服、改造自然是处理人和自然关系的前提。(提醒:承认自然的客观性是正确处理人和自然关系的前提,要尊重自然,改造自然,做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16. 世界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可知性。(提醒:世界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17.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提醒: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18. 运动是有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相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绝对的。(提醒: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19.静止就是绝对不动。(提醒: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就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0.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总是统一的。(提醒:应该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统一起来,但二者并不总是统一的。) 21.规律是永恒不变的、无条件的。(提醒:当客观物质发生变化时,规律也会发生变化;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要在运动中把握规律。) 22.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提醒:颠倒了二者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突破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23.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提醒: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改造、创造规律。) 24. 意识是大脑的机能。(提醒: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25. 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神话、传说是人为臆造出来的。(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