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2019高中政治必修三易错点汇总

2019高中政治必修三易错点汇总

2019高中政治必修三易错点汇总
2019高中政治必修三易错点汇总

2019高中政治必修三易错点汇总

掌握好高中政治易错知识点,不仅有利于高中生在政治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还可以养成良好的政治学习习惯。下面是本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易错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政治必修三易错点总结一

1、任何文化都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

2、文化与经济发展是同步的。

3、每个人所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后

天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文化素养的形成,离不开生活、实践和教育。

4、不能笼统的认为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长剂,只有

先进的、健康的才能成为个人成长的催化剂。

5、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不一定能形成较高的文化

素养。因为,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有利于形成一定的文化素养,但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6、世界文化全球化的出现,不会弱化民族文化的多

样性。因为没有民族的文化就无所谓世界文化。多元的世界文化才能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7、在世界文化出现全球化趋势的今天,对那些失传

的古老民族文化,没有必要进行抢救和保护,应当顺其自然地让它们被历史淘汰。

8、大众传媒的发展会使旧的传媒消失。

9、不能混淆传统习俗和传统思想的地位和作用。传

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

化的基本形式之一;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10、发展先进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11、文化创新来自作者的灵感,文化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12、混淆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和基本途径,如认为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13、文化创新表现为时代精神注入传统文化的努力之中。

14、认为中华文化是中国这一古老地域孕育的文明,各地区文化是相同的。

15、不能只看到不同民族文化的特色,也要看到其共性。如认为民族不同,文化也就不同。

16、爱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17、用户爱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18、经济建设时我国当前所有工作的中心,一切活动都要围绕经济建设开展,弘扬民族精神会干扰经济建设。

19、认为民族精神一成不变。

20、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必须抵制外来文化。

21、中华文化就是中国各民族的文化。

22、精神文明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高中政治必修三易错点总结二

1、泰山日出是一种文化现象。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由人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成为文化,文化是人们社

会实践的产物。泰山日出是一种自然现象,不是文化现象。)

2、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

(经济决定文化,但文化与经济发展不是亦步亦趋的。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文明素质不会随着经济发展自然自然的提高,提高文化程度必须自觉加强文化建设,特别是思想道德建设。)

3、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强制的。

(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而是无形的、自发的。)

4、文化能够促进人和社会的进步。(并非任何文化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只有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才起到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起到阻碍作用。)

5、文化是指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

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社会科学)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6、免费开放博物馆是展示文化成就,说明精神产品

离不开物质载体,体现我国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开放博

物馆体现的是文化事业的发展。)

7、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继承是发展的必然要求。(关系颠倒。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8、春节等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

的重要标志。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

情感的集中表达。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

的重要标志。注意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对应的内容不能颠倒。)

9、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始终起积极的推

动作用。

(并非任何传统文化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只有优

秀的传统文化才起到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没落的传统文化则起到阻碍作用。)

10、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主要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体现的的是矛盾的特殊性。)

11、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发展先进文化,促进民族文化繁荣。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

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12、举办世博会,进行文化交流有利于加深各国人民相互了解,消除世界文化的差异。(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

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世界文化的差异不可能消除。)

13、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教育具有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大

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具有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14、和而不同指的是我国文化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和而不同即包容性含义中

的“求同存异”,而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是“兼收并蓄”。)

15、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以为人民服务为原则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为人民服务

为核心,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

16、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关系,从哲学看是整体和部分关系。

(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关系,从哲学看应为矛盾普

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17、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旧的传媒方式在逐步被淘汰。

(大众传媒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的主要手段,但新的

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18、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是指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其基本特征。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它在世代相传中保留

基本特征,但具体内涵又能因时而变。)

19、成功的艺术作品来源于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广大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创作来源于社会实践,不是作者的灵感、想象力和创造力;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

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20、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进行文化创新的力量源泉。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力量源泉)

21、汉字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见证,汉字是连接海峡两岸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

(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精神是连接海峡两岸的精神纽带。)

22、中华民族精神的全部内涵可归纳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23、文化形态的更替、文化发展的方向是由科技进步

决定的。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

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24、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全民学习、终身学习。

(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

建终身教育体系。“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全民学习、终身学习。)

25、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发展文化事业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无论是发展文化产业,还是文化事业,都必须把社

会效益放在首位。)

26、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四有”

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也是发展先进文化的目标。)

2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而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建设。)

28、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关键在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

义的指导地位。)

29、科学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在于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科学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在于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益

于人民的人。)

30、教育在经济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

(偷换概念。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而非“经济

建设”中。)

31、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

方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建设和谐文化根本上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32、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在世界各地的建立,意味着世界对中国核心价值观的肯定和认同。

(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别,世界其他国家不可能肯定和

认同中国的核心价值观。)

33、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每个公民的行为准则。

(不符合事实,“每个公民” 是不可能的。)

34、中外文化在相互借鉴与融合中走向统一。

(中外文化应该相互借鉴和融合,但不可能走向统一,因为文化具有多样性。)

3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凝聚力量。

(偷换概念。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高中政治必修三易错点总结三

1、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

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A、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B、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C、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D、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

A、消费的实现是生产行为的完成标志

B、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C、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D、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的积极性。

E、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2、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1)我国现状: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

(2)意义:

①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②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③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④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3、怎样大力发展生产力

(1)一定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2)加快生产力发展必须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

(3)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4)为了发展生产力,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4、改革是强国之路

①内容:A调整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B 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②性质: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③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

5、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6、公有制为主体:

(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组成部分:公有制范围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国有经济:A含义: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在)的公有制形式。——同较高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B地位: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集体经济:A含义:由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的经济。

B地位:是我国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是社会主义公

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混合所有制经济:A、是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原

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经济形式。

B、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集体成分,都是

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7、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

作用。

8、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A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

B、在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

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9、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都可以作为公有制经济的

实现形式。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股份制企业,如果国家和集体控股,则具有明显的公有性。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可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10、在我国现阶段,除公有制经济外,还存在大量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

11、个体经济

(1)个体经济:由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

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

(2)以劳动者自己的劳动为基础,劳动成果直接归劳

动者所有和支配。

(3)个体经济以手工劳动为主,具有规模小、投资少、设备简单、经营灵活等特点。

(4)作用:个体经济在利用分散的资源、发展商品生产、促进商品流通、扩大社会服务、方便人民生活、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看过"高中政治必修三易错点汇总 "的还看了:

1.高中政治必修3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2.高中政治必修3笔记

3.高考政治必修三必背知识点

;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塑造人生》精品教案

课题: 文化塑造人生 ●教学内容分析 【课标要求】 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够赏析优秀文化产品,感悟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的意义,确信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比较少,主要是通过丰富的材料,让学生体验优秀的文化对个人成长的作用。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为: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 ●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理解优秀文化如何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 (二)能力目标 教育学生接受优秀文化,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正确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丰富精神生活。 【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交流、教师点拨引导 ●学生情况分析 高二的学生感性认识的能力已达到一定的水平,理性思考的能力正在形成中,本课知识贴近生活,且前一个框题的学习为本框相关难点知识做了铺垫,所以由学生课前自学、搜集资料,进行简单分析,是学生能够做到的。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共享,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1.文化的含义 2.文化的特点 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4.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 5.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表现、特点 小试牛刀: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答案要点: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肯定了文化环境对人的影响,具有合理的成分。 (2)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但并不是消极被动,毫无目的。只有积极参与健康的文化活动才能受到先进文化的熏陶。所以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 过渡:下面让我们再次走进文化殿堂,感受文化力量。

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框架

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 框架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总体知识框架 第一单元 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定义: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产品。 文化的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内涵与特点特点是人们的一种素养:后天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逐步培养出来。 是一种精神现象,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①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实质),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 过程中在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文化的力量②文化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 史中。(1.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是综合国力繁荣的重要体现。 2.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脊梁) 文化与相互影响(经济是基础,起决定作用;文化反作用于经济) 文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科技作用↑文化生产力作用↑ 化文化与相互影响(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政治) 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相互交融(文化与民主政治交融;与国际政治交融) 作政治 [民主与法制建设发展;世界反文化霸权主义]

用地位: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措施:我国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 文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综合国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意义/作用: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 为综合国力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根源: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表现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文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化特点潜移默化(过程)(影响思想和行为) 对深远持久(效果)(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人优秀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的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①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影塑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②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 响人生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③优秀文化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最新高中政治易错点必修三2020整理总结

最新高中政治易错点必修三2020整理总结 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学习兴趣,并改善学生作为学习的自我概念。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中政治易错点必修三2020整理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政治易错点必修三2020整理1 我们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没有区别。( ×) 点拨:源远流长是从时间上来讲的,要从纵向来理解,强调的是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博大精深是从内涵丰富的角度来讲的,要从横向来理解,强调的是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底蕴深厚。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在于汉字和史书典籍。( ×) 点拨: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3、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 点拨: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4、中华文化呈现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民族不同,民族文化的色彩就不同。( ×) 点拨: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但这不等于民族文化之间没有共性。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又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

交融、相互促进,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5、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就是在交流中全盘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 ×) 点拨:对于其他民族文化,中华民族敞开其博大的胸怀,发扬其“包容性”的特点,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同时必须坚持文化发展的独立性。 6、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总和。( ×) 点拨: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由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的,但不是各民族文化的简单相加。 7、中华文化的力量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决定力量。( ×) 点拨: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而非决定力量。 高中政治易错点必修三2020整理2 我们的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之中。( ×) 点拨: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

高中生物必修三易错点、细节知识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三易错点、细节知识总结 回归教材 1.水,男性60%女性50%。 2.细胞内液三分之二,外液三分之一。 3.组织液也叫细胞间隙液,是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中代谢产物大部分被 毛细血管的静脉端重新吸收,小部分被淋巴管吸收,经过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 4.内环境理化性质:酸碱度,渗透压,温度。 5.渗透压: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钠离子氯离子占渗透压作用的90%,37度时为770kp,等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6.血浆pH接近中性, 7.35-7.45,稳定性与HCO3- HPO42-有关。 7.内环境是细胞与外接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8.血浆含有较多蛋白质。 9.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起源海洋)。 10.随着外界环境因素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也在 不断变化。 11.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 定状态。 12.贝尔纳——神经系统调节,坎农——神经和体液调节,现代+免疫。(主要) 13.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4.反射是在中枢神经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15.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16.兴奋:受到刺激后,相对静止——显著活跃。 17.静息电位时K+外流,刺激后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加,Na+内流。 18.突触小体:轴突末梢膨大,杯状球状。 19.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膜电位变化,即引发新的神经冲动。 20.单向;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出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 触后膜上。 21.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 22.下丘脑:体温、水平衡、生物节律。 23.脑干:维持生命,呼吸。 24.大脑皮层:最高级中枢。 25.小脑:维持身体平衡 26.脊髓:躯体运动调节的低级中枢 27.控制排尿的初级中枢在脊髓,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28.脑:除了感知、控制机体活动外,还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高级功能。其中语言 之人脑特有。HSVW,S受损运动型失语症,V看不懂,H听不懂,W不能写。 29.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短期记忆——神经元 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尤其大脑皮层下的海马体。长期记忆——新突触的建立。 30.血糖0.8~1.2g/L 80~100mg/dL 31.曾认为胃酸刺激神经,神经将兴奋传给胰腺,胰腺分泌胰液。沃泰默切除神经只留血管, 仍有胰液,认为神经难剔除(自变量:有无通向小肠黏膜的神经)。斯他林和贝利斯——不是神经调节而是化学调节,小肠产生了某种化学物质。刮下小肠黏膜与稀盐酸混合加砂子磨碎制成提取液,注射到小狗静脉。促胰液素是发现的第一种激素。 32.血糖来源:食物中的糖类被消化吸收、肝糖原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 33.血糖去路: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转化成脂肪和氨基酸等非糖物质。

最新部编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三教学计划

最新部编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三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学生能够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基础知识,明确人民代表大会制 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 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了解国家进行政治建设的目的和状况。 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知 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觉悟,能够初步说明最常见的政治现象,提高参 与政治活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解读、判断和运用政治学知识 判断社会现象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正确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党的政策的指导下,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自觉规范自己 的言行,有坚定的政治目的和方向,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教材分析: 人教部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教材内容主要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本单元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核心,结合 历史与现实,探究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地位的形成、党的先进性、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第二单元《人民当家作主》,本单元围绕“人民当家作主”,探究了富 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和中国优势的民主形式,使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制度安排上,显现于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丰富实践中;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本单元以“全面依法治国”为核心,探究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全面依法治国的 总目标和原则,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此教材的编写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教 育与顺应时代发展相统一,坚持了理论联系实践的基本观点,注重思想政治教育 的思想引导和学生成长阶段的特点相结合,突出政治与生活的联系,构建以生活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单选题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

【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1.文化是人类所特有,纯自然现象不属于文化;后天形成,并非先天;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通过实践,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不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2.文化有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注意“相对”不可缺少,因为文化虽然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但是二者的发展并不完全同步,有时先于有时落后。 3.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而非决定因素,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是经济力和科技力。 4.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其中潜移默化强调的是在某种特定的文化环境或文化活动中,不知不觉、油然而生,有种润物细无声之感,是影响的过程;而深远持久强调的是时间上的持续,不间断,如乡音难改。 5.文化对人活社会的作用具有双重性。因为文化从性质上讲,有先进和落后之分,相应起到的作用有阻碍和促进之分,所以,不能单纯的说文化促进人的发展或文化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6.优秀文化因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 7.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可以形象的理解为丰富人的头脑;增强精神力量,是给人做事情以动力,常见词语如“鼓舞、激励、力量倍增”等;人的全面发展,表现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全面提高,而且不同时期,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不同。 8.文化影响人生,而非决定人生。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9.区分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以名录的方式确立。 10.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是个性和共性的关系。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并不是仅为一个民族所独享,而是共享。 11.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并不是承认和保护一切文化,例如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12.注意区分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重要途径包括:商业贸易、人口迁徙和教育。手段包括: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其中口语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大众传媒的标志:以印刷媒体的推广。 13.传统文化继承的表现: ①传统习俗的继承: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②传统建筑的继承:(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传统文艺的继承:(传统文艺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传统思想的继承:是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14.传统文化的特点: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相对稳定性,强调时间方面 的延续,保留基本特征,具体内涵因时而变(注意文化的时代性)。鲜明的民族性,注意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题干当中常出现两岸、港澳台地区、海外华侨等对祖国的强烈认同。 15.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不是全盘继承也不是全盘否定,而是“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16.继承和发展的关系。继承是前提,发展史必然要求;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 的两个方面。没有孰先孰后之说。 17.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社会制度的更替 ②科学技术的进步③思想运动④教育 注意:①是外部因素,②③④是文化自身内部因素。其中决定因素是社会制度的更替。 18.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是社会实践,社会实践 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常见错误观点:文化创新是文艺工作者的任务,或是文化创新来源于文艺工作者的聪明才智。 19.区分文化创新的渊源和源泉。渊源: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的一切 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源泉:唯一,社会实践。 20.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社会实践 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①继承传统,推陈出新。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注意:其中①是从古今文化角度来看,继承传统,注意传统文化有精华与糟粕之分,各自对待态度截然不同。②是从中外文化角度来看,对待外来文化不是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最全)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汇编 第一章 一、细胞的生活的环境: 1、单细胞(如草履虫)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多细胞动物通过内环境作媒介进行物质交换 养料 O2养料 O2 外界环境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代谢废物、CO2淋巴代谢废物、CO2 内环境 细胞外液又称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其中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 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 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 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 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占优势 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0C 左右(一般不超过10C )。 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内环境成分相对稳定 内环境稳态温度 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酸碱度(PH值) 渗透压 ①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②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 ③稳态相关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系统(及皮肤) ④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 1

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 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占优势 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0C 左右(一般不超过10C )。 ④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 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 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 三、神经调节: 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神经系统 细胞体 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单位:神经元树突 突起神经纤维 神经元在静息时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功能:传递神经冲动 2、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 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3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1、文化是什么 (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社会实践是文化的源泉) (3)一个人文化素养的形成 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4)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的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注意:影响有好有坏),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3、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4、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5、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6、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7、中国如何应对文化发展上面临的严峻挑战?(从文化角度分析)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有哪些影响?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文化对人的影响特点

2019高中政治必修三易错点汇总

2019高中政治必修三易错点汇总 掌握好高中政治易错知识点,不仅有利于高中生在政治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还可以养成良好的政治学习习惯。下面是本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易错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政治必修三易错点总结一 1、任何文化都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 2、文化与经济发展是同步的。 3、每个人所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后 天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文化素养的形成,离不开生活、实践和教育。 4、不能笼统的认为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长剂,只有 先进的、健康的才能成为个人成长的催化剂。 5、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不一定能形成较高的文化 素养。因为,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有利于形成一定的文化素养,但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6、世界文化全球化的出现,不会弱化民族文化的多 样性。因为没有民族的文化就无所谓世界文化。多元的世界文化才能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7、在世界文化出现全球化趋势的今天,对那些失传 的古老民族文化,没有必要进行抢救和保护,应当顺其自然地让它们被历史淘汰。 8、大众传媒的发展会使旧的传媒消失。 9、不能混淆传统习俗和传统思想的地位和作用。传 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

化的基本形式之一;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10、发展先进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11、文化创新来自作者的灵感,文化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12、混淆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和基本途径,如认为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13、文化创新表现为时代精神注入传统文化的努力之中。 14、认为中华文化是中国这一古老地域孕育的文明,各地区文化是相同的。 15、不能只看到不同民族文化的特色,也要看到其共性。如认为民族不同,文化也就不同。 16、爱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17、用户爱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18、经济建设时我国当前所有工作的中心,一切活动都要围绕经济建设开展,弘扬民族精神会干扰经济建设。 19、认为民族精神一成不变。 20、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必须抵制外来文化。 21、中华文化就是中国各民族的文化。 22、精神文明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高中政治必修三易错点总结二 1、泰山日出是一种文化现象。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由人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成为文化,文化是人们社

高中生物必修三人体的稳态易错点精选

一、判断 1、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淋巴和组织液,是机体代谢的主要场所。 2、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垂体产生的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减少。 3、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可以维持内环境中多种成分的相对稳定。 4、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5、神经元细胞中持有的基因决定了突触小泡的运输方式。 6、突触前膜的特定蛋白质决定了神经递质的释放位置。 7、突触小泡中运输物的释放受到神经冲动的影响。 8、神经元受到刺激时,储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 9、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甲状腺。 10、激素调节过程中激素只运输给靶器官、靶细胞。 11、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会发生变化。 12、抗体是由B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 二、选择题 1、下列哪项不是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 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B、手足抽搐 C、组织水肿 D、尿毒症 2、参与“植物人”生命调节的神经结构有 ①大脑皮层②小脑③下丘脑④脑干⑤垂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3、人在拔牙时,往往需要在相应部位注射局部麻醉药,使其感觉不到疼痛,这是因为麻醉药 A、阻断了传入神经的兴奋传导 B、抑制神经中枢的兴奋 C、阻断了传出神经的兴奋传导 D、抑制效应器的活动 4、当你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 ①下丘脑②大脑皮层H区③大脑皮层S区④大脑皮层V区⑤大脑皮层W区 A ①③B、②③C、②④D、④⑤ 5、关于动物激素的书法,正确的是 A、胰岛素一般是从新鲜的动物胰腺研磨液中获得的 B、下丘脑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属于激素的分级调节 C、成年人甲状腺分泌不足,耗氧量会增加 D、发现促胰液素的实验证明了胰液的分泌与体液调节有关,而与神经调节无关 6、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 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 C、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 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 7、以下过程一定存在反馈调节的是 ①胰岛素分泌量对血糖浓度的影响 ②运动强度对汗腺分泌的影响 ③降雨量对土壤动物存活率的影响 ④害虫数量对其天敌鸟类数量的影响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①④ 8、下列与生态和进化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 ...的是

人教版 思想政治必修三必背提纲(全)

政治提纲 必修3(必背) 平度一中 思想政治

背诵目录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1.文化 ⑴文化的内涵: ⑵文化的特点 ⑶文化的力量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⑴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⑵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⑶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⑷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对人的影响 ⑴文化的来源: ⑵文化的表现: ⑶文化的特点: 2.文化塑造人生 3.拓展 ⑴文化的作用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1.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⑴民族节日的形成和价值 ★⑵文化遗产的含义、地位和作用(意义) 2.文化多样性 ★⑴文化是民族的(原因和含义) ★⑵文化是世界的(原因和含义) ⑶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 ★⑷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 ★⑸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必要性 ⑹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则 3.文化传播 ★⑴途径 ★⑵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大众传媒(特点和作用) ⑶文化交流:怎样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4.拓展 ★★⑴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 ★★⑵文化交流的意义(原因)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1.传统文化的继承 ★⑴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⑵传统文化作用(影响、重要性) ★★⑶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2.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⑴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是什么? ★⑵怎样处理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3. 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⑴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⑵社会制度的更替(外部因素) ⑶科学技术的作用 ⑷思想运动的作用 ⑸教育的作用 第五课文化创新 1.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⑴文化创新的源泉 ★⑵文化创新的作用(意义) ⑶文化创新的主体 ★⑷文化创新的途径 2.拓展 ⑴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 ★★⑵怎样进行文化创新? ★⑶如何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⑷如何处理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2.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⑴源远流长的原因:(为什么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⑵文字的作用 ⑶为什么说汉字成为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3.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⑴博大精深的表现: ⑵我国区域文化的成因及相互关系 ⑶中华文化和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 ★★⑷包容性的含义和作用(意义)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1.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⑴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⑵民族精神的必要性 ★★⑶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⑷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⑸中华名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2.拓展 ★★⑴怎样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⑵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⑶中华民族精神及其的丰富和发展(作原理)

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一易混易错知识点总结]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一易混易错知识点总结] 期末考试的脚步越走越近,你的政治怎样复习呢?小编提醒大家易错、易混淆点一定要着重学习,不然丢分就真的很惨啦!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政治必修一易混易错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政治必修一易混易错知识点总结 1、商品的基本属性的易错观点 (1)使用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是购买者的目的所在。

(注意:使用价值不是商品特有的属性) (2)商品的质量越好,价格越高。 (注意:价格的基础是价值,使用价值与价值量没有直接关系) (3)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必然有使用价值。 (注意: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 (4)使用价值不同是不同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 (注意:不同商品能交换的原因是因为都具有价值)

(5)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二者是不可分割的。 (注意:前一句颠倒了二者的关系,只有在商品中二者才是不可割的) 2、商品价值量的易错观点 (1)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 (注意: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无关,单位时间内形成的价值总量是一定的) (2)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可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使商品的价值量减少。

(注意:提高的是个别劳动生产率,商品的价值量不变) (3)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个别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注意:商品价格下降是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4)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价值变化,价格也一定变化。 (注意:不一定,价格还受供求关系、宏观调控、货币发行量等因素的影响) 3、货币的易错观点 (1)金银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重点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全)

重点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全)

————————————————————————————————作者:————————————————————————————————日期: 2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细胞的生存环境: 1、单细胞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多细胞动物通过内环境作媒介进行物质交换 细胞外液主要是血浆、淋巴、组织液,又称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其中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 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 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 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完全不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等相对稳定 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占优势 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0C 左右(一般不超过10C )。 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①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②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 ③稳态相关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及皮肤) ④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内环境 稳态会遭到破坏 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神经系统 2、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 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反射弧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3、兴奋是指某些组织(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的活跃状态的过程。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细胞体 神经系统的结构功 能单位:神经元 突起 树突 轴突 神经纤维

2019年高考政治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2019年高考政治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主题一:文化的影响 (一)文化对社会的影响 1.文化的特点: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的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3.文化与经济政治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 ②先进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③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有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⑤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质。世界多极化的发展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4.文化与综合国力

①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重要精神武器。 ②怎么办: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二)文化对人的影响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②文化对人们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潜移默化的特点。 ③文化影响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与标志。 ④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主题二: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一)文化多样性 (1)表现 ①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表现在民族节日与文化遗产。 ②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2)为什么尊重文化多样性

高中生物必修三会考高考必备知识点大全

第一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细胞膜毛细血管壁 毛细淋 巴管壁 淋巴 循环 必修三《稳态与环境》 体液 (约占1/3) 体液之间的相互关系: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图示如下:淋巴 注意:(1)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不属于体液。 (2)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 有很多的蛋白质,细胞外液是盐溶液,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3)血红蛋白,消化酶不在内环境中存在。 3.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

(1) 渗透压:一般来说,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 越大,渗透压越高,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 白质的含量有关。 (2)酸碱度:正常人血浆近中性,7.35—7.45 缓冲对:一种弱酸和一种强碱盐,如:H2CO3/NaHCO3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2.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反射弧的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3.神经中枢:高级神经中枢——大脑 低级神经中枢——脊髓

1.神经纤维上 双向传导 静息时(静息电位)——外正内负 兴奋时(动作电位)——外负内正 2.神经元之间 单向传递:传递方向: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单向传递原因: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 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 7.突触的结构如下图: 轴突 神经末梢 细胞体 树突 6.兴奋传递 4反射弧示意图如右图所示: 5.神经元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第二节:通过激素的调节1。人体的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

注意:蛋白质类的激素药物不能口服,只能注射(因蛋白质在消化道中会被消化成小分子从而失去药效。);而氨基酸和固醇类即可口服也可注射。 2.激素间的相互关系: (1)协同作用: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同的作用。 如:促进新陈代谢,促进产热方面:甲状腺激素与肾上腺激素; 升高血糖,升血压方面: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 促生长发育方面:生长激素与甲状腺激素。 (2)拮抗作用: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 如: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前者降血糖,后者升血糖。 3.血糖平衡的调节: 正常人体血糖范围(0.8—1.2g/L) 左边箭头表示:在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作用下的升血糖过程; 右边箭头表示:在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作用下的降血糖过程。 注意:肝糖原可以分解为血糖,而肌糖原不能分解为血糖,肌糖原只能供肌肉细胞利用。 4.激素调节方式: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如右图) 分级调节:下丘脑分泌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从而促进垂体分泌TSH(促甲状腺激素) 进一步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细胞代谢

高中政治必修三易错点总结三

1、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A、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B、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C、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D、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 A、消费的实现是生产行为的完成标志 B、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C、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D、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的积极性。 E、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2、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1)我国现状: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 (2)意义: ①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②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③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④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3、怎样大力发展生产力 (1)一定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2)加快生产力发展必须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 (3)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4)为了发展生产力,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4、改革是强国之路 ①内容:A调整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B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②性质: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③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 5、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6、公有制为主体: (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一、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内环境与细胞外液 细胞内液(细胞质基质、细胞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1.体液血浆 细胞外液=内环境(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淋巴 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 淋巴循环 淋巴 注意: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内的液体不属于人体内环境,则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不属于体液,也不属于细胞外液。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营养物质:水、无机盐、蛋白质(血浆蛋白)、葡萄糖、甘油、脂肪酸、胆固醇、氨基酸等 废物:尿素、尿酸、乳酸等 气体:O2、CO2等 调节: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维生素 注意:血红蛋白,消化酶不在内环境中存在,属于细胞内液成分。 蛋白质主要机能是维持血浆渗透压,在调节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水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无机盐在维持血浆渗透压,酸碱平衡以及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三、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1. 渗透压:一般来说,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渗透压越高。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典型事例:(高温工作的人要补充盐水;严重腹泻的人要注入生理盐水;吃多了咸瓜子,唇口会起皱;水中毒;生理盐水浓度一定要是0.9%;红细胞放在清水中会胀破) 2. 酸碱度正常人血浆近中性,7.35--7.45 缓冲对:一种弱酸和一种强碱盐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 CO2+H2O H2CO 3H+ + HCO3- 3. 温度:人的正常体温维持在37℃左右。恒温动物(不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与变温动物(随外界温 度变化而变化)不同。温度主要影响酶。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四、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稳态。

(完整版)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

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1. 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 文化的特点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2)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3)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产品。 (4)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 3. 文化的形式 (1)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念、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属于文化。 (2)其中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4. 文化的作用 (1)总体: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对社会作用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 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文化侵略,提高文化软实力、竞争力、影响力 ③文化对综合国力的作用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 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 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3)文化对人的作用 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