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论农业可持续发展[优秀范文5篇]》

《论农业可持续发展[优秀范文5篇]》

《论农业可持续发展[优秀范文5篇]》

第一篇:论农业可持续发展论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田有

害生物持续控制

学院: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专业:农学学号:xx

姓名:xx

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田有

害生物持续控制

农田有害生物持续控制的意义:

生物灾害是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因素。提高农田有害生物持续控制、防治水平,对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农业生态系统的总体观念出发,正确认识和处理有害生物的防治问题。农业生产,就是人们对农业生态系统进行综合管理的工程。病虫害的防治问题,必须着眼于农业生产的全局需要,综合分析各种因素相互间的依存制约关系,使农田生态系统向着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有利于保护利用天敌,而不利于有害生物群体蔓延扩展的方向发展,保护作物的高产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相统一。植物保护的目标和任务是控制有害生物的种群数量在经济损失水平以下,防止生物灾害的发生,而不是消灭有害生物。农田有害生物持续控制的方法:农田有害生物持续控制要把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相结合,这也是我国农业农田有害生物持续控制的必然趋势。

一、农业防治、自然防治

农业防治就是根据病、虫等有害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发生为害特

点与农业因素的关系,在农作物高产、优质的前提下,合理运用各项农业措施对农业生态系统进行调控,以达到控制病虫为害的目的。农业防治是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基础。

①整地改土整地改土、深耕、耙地等措施,可改土壤的理化性状,也会影响某些有害生物的栖息和生活条件。

②改革和调整耕作制度如棉花与小麦或油菜间作,特别是棉麦套作,不仅可以减轻棉花苗期蚜虫的为害,同时还可使第二代棉铃虫的发生受到一定抑制;大豆和禾谷类作物轮作,能控制大豆食心虫的发生与为害。

③合灌溉和施肥水肥管理不当,也会导致一些病虫的为害加重。

④科学播种、合理密植

⑤种植抗病虫作物良种

三、物理防治

1、汰选法汰选法就是利用健康种、苗与被害种、苗在形体、大小和比重上的差异,进行分离,剔除带有病、虫种、苗的方法。

2、捕杀法捕杀法是利用人工或各种器械,捕捉或直接消灭害虫的方法。

3、诱杀法利用害虫的趋性,设计诱杀害虫的方法称为诱杀法。它不仅能消灭害虫,而且也可以预测害虫发生的动态。如灯光诱杀、潜所诱杀、食饵诱杀及性激素诱杀等。

灯光诱杀利用害虫的趋光性,以各种光源,可诱杀多种害虫,特别是黑光灯是多种害虫喜欢趋向的光源,能诱集三百多种害虫,是当

前用作预测害虫和诱杀害虫的主要工具。

潜所诱杀利用害虫的潜伏习性,人为地制造各种害虫的适宜潜

所,引诱害虫潜伏或越冬,然后将其消灭的方法,

食饵诱杀利用害虫的趋化性,在害虫喜食的饵料中加入杀虫剂,即可诱杀许多害虫。

4、热处理法在不伤种子的前提下,利用一定的热力杀死种子内外病、虫的方法,称为热处理法。常用有日光晒种、温水浸种、低温冷冻和冷浸热晒等方法。

5、隔阻法隔阻法是根据病、虫的侵染和扩散行为,设置各种物理性障碍,阻止病、虫的为害或扩散的措施。

四、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的突出优点是。高效、见效快、药源丰富、使用方便、防治对象广谱。但化学防治有许多弊端,如导致病虫产生抗药性、杀伤天敌、污染环境、农药的残留残毒影响人畜健康等。

五、生物防治

利用有益生物或生物的代谢物来控制病虫发生与为害的方法,称为生物防治法。这些可被利用的生物包括病虫的病原微生物、线虫、蜘蛛、捕食螨、捕食性和寄生性昆虫以及一些脊椎动物等。生物防治的突出特点是对人、畜、植物安全,选择性强,不污染环境,无残毒,不产生抗性,成本低廉,某些建立了优势群落的天敌和微生物具有长期控害作用。生物防治通常包括:

1、保护利用自然天敌在防治病虫害时,尽量采取农业防治、物

理防治,必须采取化学防治时,应选用对天敌安全的农药品种,协调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之间的矛盾,充分发挥自然天敌的控害作用。

2、人工繁殖和田间释放天敌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地区繁殖释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松毛虫等;繁殖丽小蜂防治温室白粉虱,均收到了良好效果。

3、天敌的引移50年代湖北省宜都县自浙江省永嘉县移入大红瓢虫,防治柑桔吹绵蚧,当年就获得成功。

4、利用农业生物多样性防治有害生物

①利用遗传多样性防治有害生物

②利用物种多样性防治有害生物

③利用生态系统多样性防治有害生物

总结

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农业防治各有优缺点,如果我们只用一种防治方法可能会留下后遗症,要么达不到很好的防治效果,只有把这几种方法充分集合起来让他们相互弥补缺点,这样既能达到我们想要的防治效果,又不留下大的后遗症。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体现了以上理念,提出了两个指导思想。一是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不能等病虫发生了才去治,而是应该在病虫未发生之前,就采取各种措施去防止病虫的发生。二是要有“综合防治”的思想。

建立生物灾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提高综合控制水平,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农业;发展区域性特色农业;发展高新技术;提高病虫防

治水平;发展可持续农业。形成适应现代农业要求。

第二篇:论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论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应用技术学院畜禽101关艳华21111040

第三篇: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财政学结课论文

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院(系)__经济与管理学院___

专业_____财政学______

班级____11204237

姓名梁远川

指导老师钟凯

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背景:

十一五一来,我国财政对三农的投入不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也得到了有效实施。十九大报告提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财政部12月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x年中央财政共安排农业综合开发资金290亿元,比202x年增加60亿元,增长26.09%。12月4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鼓励发展新型农

业生产经营模式。去年中央财政对三农的支出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加上地方财政支出,将达到约2.5万亿元。数据显示,中央财政今年安排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中,用于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土地治理项目的中央财政资金为240.53亿元,占中央财政资金的82.94%;用于13个粮食主产省区的中央财政资金为194.72亿元,占中央财政资金的67.14%。计划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2878.55万亩(其中中低产田改造1547.44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建设1331.11万亩),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2582.31万亩,预计新增粮食生产能力40.88亿公斤。我国农业问题也是我国近十年来非常注重的问题。要使得农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不仅要从政策上的支持,还要正确处理好农业、农村、农民三者之间的关系,做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重要性:

农业自古以来都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是一切发展的基础。正确的处理好农业的发展问题,有利于我国的民生问题得到缓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业的发展在我国经济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9.2亿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0%多。过高的农业人口比重决定了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任务任重道远,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予以化解,而农业剩余劳动力不能解决,阻碍了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从农业的理论认识上看。

(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表现在,农业是一切社会生产的

起点:农业为工业等和其他产业提供原料和劳动力,虽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地位逐渐衰弱下去了,但更得到了市场和生产的关注了,使得逐渐被成为我国经济中的焦点。

(二)农业是弱质产业,有着先天性的缺点。在我国,农业的发展严重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和约束。

(三)农业是外部性产业。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有着巨大的外部性效应,是一种“公共物品”,农业发展会对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应,同时,农业经济发展滞后也会增加整个社会成本,阻碍整个农业的发展。农民不能独自承担整个经济发展的成本,这也是

使得国家财政支持的必要因素。

三、存在问题。从我国农业面临的现状上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存在了很多的问题,

(一)农业生态环境恶化,诸如土地、水资源短缺。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还不理想。农业抗大灾能力还不强。农业科技推广系统还不健全。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的产前、产后服务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中国的农业依然是依靠千家万户的小农经济生产,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依然很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很低。

(三)同时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下,农业科技水平没有得到充分的应用,农民素质低下是阻碍整个农业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

(四)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基本处于无组织状态,农产品进入

市场价格低,同时成本高,农民的获利水平也就很低。要使得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就非常困难。

(五)农业管理水平低下,无法及时充分有效的对农业生产进行管理。

(六)农产品很少进行与外地市场的交流与交易,在这的同时,缺乏同国际市场的交流,缺乏市场竞争力。

进行农业改革是使得农业经济可持续的重要措施,也只有通过改革才能使得我国农业现在面临的问题得到根本上的解决。

四、问题存在原因:

(一)二元经济结构的差距。在我国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过度进程中,社会存在现代工业和古代农业两大部门,无论从生产方式还是从组织生产的社会地位都有着巨大的区别,工业凭借强有力的社会地位无偿占有农业生产的剩余价值,使得工业的整体能力强于农业,约束着农业的发展。

(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相对于城市的收入水平,我国目前基本在3:1的城乡收入水平比例,农民没有过多的支出在农业科技方面的支出,同时也不知道如何进行科学方面的支出,只能进行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这是严重阻碍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投入不足,支农方式缺乏效率。在我国财政支农主要分两个方面:间接性财政支农和直接性财政支农。直接性财政支农资金主要包括支援农村生产支出费用、农村水利气象部门事业费、农业基础建设支出、农业科技投入支出、农业救济支出等费用。间接性财政主

要包括提高价格补贴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间接进行财政补贴。这里主要存在原因是直接性财政支农结构不合理,没有重心,没有明确解决农民学需要解决的及时性问题。同时间接性财政补贴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财政补贴难以到达农民手中、且农民难以获得有效的农业信息和情报。

(四)农民自生素质水平低,缺乏科技兴农意识。在我国进行农业改革几十年里,虽然对农业有了巨大的财政投入,其中也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农民也在这些改革中获得了很多的收益,但相对于获得这些成效时,要进行巨大的成本投入。一是农民没有过多的资金进行购买;二是不懂得如何进行购买不懂得如何进行安装使用,同时在机器出现毛病时,更加不了解该怎样进行修理。

五、面对当前困难对策。

(一)应加强农业体系的纵深发展,进行农业战略性调整。首先,进行农业结构的调整,在我国,农业不仅受到国内市场的影响,还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要加强面对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完善农产品价格机制,拓展我国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加强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要使得我国融入全球经济的生产结构,发展比较优势较强产业,如水稻、畜牧产品、园艺产品、蔬菜、水果产品等,积极参与国际贸易中来,发展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的优势,带动我国农业的发展。其次,在这的同时,加强提升我国自身地域差异的优势,加强各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发展当地适合生产的农产品,进行统一的对外销售,提升本地农产品的知名度,打出品牌效应。只有在各地区充分交流的情

况下,下能活跃各地经济,促进农业的发展,要使得我国农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解决好地区间的差距这是首要任务,也只有在这基础上,才能更好的使得农业有的相应的发展,保证农民有更多的收入进一步进行农业有关的投入。

(二)应实施积极的财政支农政策,加大科技兴农的投入。在这,应加大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各地农业水利设施,如水渠,水库等的投入,做到在涝季防洪,旱季做到有水灌溉。同时加强这些水利设施的定期维护,保证有效使用。加深农产品的研究,争取在本地区种植、生产最值得的农产品,使得有效率的生产。加深农产品的防虫防病的预防投入,尽量减少农民的损失。进几年我国进行了积极的农业政策改革,加大了农业的科技投入,很多原先落后的生产方式被取代,生产效率明显得到了提升。如很多地方取代了牛耕的生产方式,杂交水稻的成功研究,大大缓解了我国的粮食问题。这正确的说明了加强在科技在农业方面投入的重要性。也只有在农业进入到高科技时代,最大能力的提升我我国农业的竞争力,增加农民的收入,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是农业经济增长的原动力,是农业经济保持动态发

展的必要条件。测定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有助于从总体上把握我国农业科技进步水平及其潜力。探讨进一步提高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途径,对于制定全国农业经济发展战略,提高农业科技进步,发展农村经济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随着农业生产和农业科学技术的

发展,我国各时期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不断提高。从“一五”期间(1953年—1957年)的20%上升到“五五”期间(1976年—xx年)的27%,到“九五”期间(xx年-202x年),上升到40%左右。同时,科技进步贡献率的计算方法及作用的研究也日益得到重视。与此同时,“十五”期间提出了提高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6个基本途径:(1)构建宏观——微观双向驱动的技术创新动力机制;(2)加快农业四大科技体制建设;(3)实施“五大”农业科技工程;(4)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5)加大政府对农业科技投入力度,这种投入比单纯增加农业物质投入将获得更高产出;(6)抓好农业科技贮备。

与此同时,积极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以及国外资金向农业科技投资,采用各种融资渠道筹措资金。采用市场化的筹集资金形式,使科研机构、个人与公司、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多渠道聚集社会资金用于农业科技的创新。

(三)加大农业教育方面的投入

使得我国农业得到可持续发展,首先得加强农民的科技文化知识的投入,这里主要是加强农村教育的投入。“农村教育是个大问题,近几年应当看到国家、社会对农村教育的重视程度大大提高,投入也大大增加。五六年前还不可想象的事情,现在已经成为现实,如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书本费以及对住宿生提供补助等。”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就农村教育、农业高等教育、农业院校服务三农等问题谈了自己的想法,并呼吁:“今天讲城乡教育公平问题,

与五六年前讲已有了很大的不同,因为农村教育在新的基础上应有更高的标准。因此,对农村教育、农业高等教育需加大投入。”只有从基础的教育着手,才能从根源处理农民低素质的问题。从而保证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增长。

加大农业教育方面的投入,还应对当代农民进行技能培训,举办技术培训班、开展农业科技“110”服务、专家现场咨询、示范基地观摩、图片样品展览展示、发放技术资料和播放vcd技术光盘等形式从种植技术和养殖技术进行改良,改变那些落后的生产方式。

(四)推动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农业产业化已成为对接分散小生产与社会化大市场的重要途径,成为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的重要依靠,成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重要力量,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突出亮点。这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和农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六、总结经验与教训:

农业是一国重中之重,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农业的发展与否是第二和其他产业的决定因素。保证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国家政府应该关注的问题,它涉及到我国九亿劳动人民的生计问题,我们不仅要从产业结构出发,更应该适时的了解劳动农民的现状,从农民所需的事情出发,提高农民的素质水平,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生产效率。进行农业有组织地生产,加强农业生产竞争力。同时,扩展国内区域市场间的交流和国际市场上的交际,提升我国农产品的市

场竞争了。从根源上处理当前农业面临的问题,使得我国农业发展走可持续之路。全面处理我国农业面临的问题,使得我国有保障的走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四篇:论可持续发展论可持续发展

摘要:

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形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如何处理好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途径。这里由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展开论述,引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并对其内涵、基本原则及实施方法进行讨论,最后谈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及取得的成就。

正文: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环境为我们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资源和条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已经作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提上了各国政府的议事日程。保护环境,减轻环境污染,遏制生态恶化趋势,成为政府社会管理的重要任务。

20世纪以来,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许多国家相继走上了以工业化为主要特征的发展道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和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人类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质财富加速了世界文明的演化过程。但是人类在创建辉煌的现代文明的同时,对发展的内涵却步入了认识的误区,一味滥用赖以支撑经济发展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使地球资源过度消耗,生态急剧破坏,环境日趋恶化,人与自然

的关系达到了空前紧张的程度。

从产业革命开始,一系列公害问题便日益严峻地摆在人类面前。20世纪著名的七大公害事件--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日本的四日市哮喘事件、水俣病事件、骨痛病事件和米糠油事件,不仅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而且直接危害到了人类的健康。以1943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事件为例。由于大量排放的汽车尾气中的某种化学物质,在太阳紫外线照射下发生了光化学反应,从而形成有毒的浅蓝色烟雾,它导致洛杉矶大部分市民患病。1955年再度发生的此类事件,使65岁以上的老人五官中毒红肿,因呼吸衰竭而死亡的人数达400多人。再看看日本的骨痛病。50-60年代居住在日本富山县的村民,因长期饮用被镉等重金属污染的河水和食用含镉的食物,造成镉中毒,很多患者全身疼痛难忍,并引发了贫血、胃萎缩、骨质软化等一系列难以治愈的疾病。而xx年4月的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造成7000余人死于非命,受放射性伤害的人数难以统计,这次核事故使整个欧洲付出了沉重的代价。xx年的海湾战争引起原油泄漏,造成200万只海鸟丧生,许多鱼类和其他动植物也遭受了灭顶之灾,波斯湾里的一些特产鱼种将永远消失......

环境问题日渐严重,大众对环境问题也日益关注。1972年6月5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是世界环境保护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是国际社会就环境问题召开的第一次世界性会议,标志着全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觉醒。斯德哥尔摩会议之后,尽管

不少国家在环境治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区域性和全球性环境问题仍然日趋严重。目前人类仍面临着水资源短缺和水体污染、大气污染、酸雨的危害、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加剧和气候变暖、森林资源被破坏、荒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土地资源减少和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等全球十大环境与资源问题。

面对严峻的现实,人类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社会经济行为,深刻反思传统的发展观﹑价值观,资源观和环境观。世界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被迫理性地探索新世纪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试图冲破昔日牺牲生态环境﹑盲目追求经济增长的樊笼,寻求一条既能保证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又能维护生态良性循环的全新发展道路。可以说,世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把处理好环境与发展的关系看得如此深刻,如此重要。“可持续发展”战略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于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首次正式提出讨论。作为人类社会新的发展战略,它的产生,迅速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接受和认同,并进而成为全球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和追求文明进步的目标。xx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出版《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xx年6月,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等文件。

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展,其宗旨是既能相对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能对后代人的发展构成危害。它至少应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1.既要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

2、可持续发展不仅要追求代际公平,而且要追求代内公平,即同代一部分人的发展不应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

3、发展与经济增长有根本区别,发展是集社会、科技、文化、环境等多项因素于一体的完整现象,是人类共同的和普遍的权利,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享有平等的不容剥夺的发展权利。

4、发展的可持续性,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

5、可持续发展不等同于持续增长,也不等同于单一因子的发展,而是谋求人口、社会、经济、环境和资源协调发展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

可持续发展强调环境与发展密不可分,既要达到经济发展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体;

可持续长久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

(一)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坚持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公平性原则

是指机会选择的平等性,具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代际公平性,二是指同代人之间的横向公平性,可持续发展不仅要实现当代人之间的公平,而且也要实现当代人与未来各代人之间的公平。三是指人与自然,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公平性。这是与传统发展的根本区别之一。各代人之间的公平要求任何一代都不能处于支配地位,即各代人都有同样选择的机会空间。

2、可持续性原则

是指生态系统受到某种干扰时能保持其生产率的能力。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保持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根据可持续性的条件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在生态可能的范围内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因此,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

3、和谐性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就是要促进人类之间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如果我们能真诚地按和谐性原则行事,那么人类与自然之间就能保持一种互惠共生的关系,也只有这样,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

4、需求性原则

人类需求是由社会和文化条件所确定的,是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的结果。与人的价值观和动机有关。可持续发展立足于人的需求而发展人,强调人的需求而不是市场商品,是要满足所有人的基本需求,向所有人提供实现美好活愿望的机会

5、高效性原则

高效性原则不仅是根据其经济生产率来衡量,更重要的是根据人们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的程度来衡量。是人类整发展的综合和总体的高效。

6、阶跃性原则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的需求内容和层次将不断增加和提高,所以可持续发展本身隐含着不断地从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的阶跃性过程。

(二)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改变传统的经济与环境二元化的经济模式,建立一种把二者内在统一起来的生态经济模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过程的生态化。在生产过程中,建立一种无废料、少废料的封闭循环的技术系统。传统的生产流程是“原料——产品——废料”模式而生态模式的生产中,废料则成为另一生产过程的原料而得到循环利用。(2)经济运行模式的生态化。我们应当运用经济的机制刺激和鼓励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把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因素作为经济过程的一个内在因素包含在经济机制之中。(3)消费方式的生态化。

(三)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入,“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

概念随之诞生。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是指一个国家在可持续发展理论下具有可持续性的综合国力,它是一个国家的经济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社会发展能力、政府调控能力、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等各方面的综合体现。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价值准则是国家在保持其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基础上,推动包括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内的广义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内涵决定了在提升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过程中,科技创新是关键手段,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是基础,经济系统的健康发展是条件,社会系统的持续进步是保障。

随着社会知识化、科技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人类世界将进入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激烈竞争的时代。谁在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上占据优势,谁便能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奠定更为牢靠的基础与保障,创造更大的时空与机遇。可持续发展综合国力将成为争取未来国际地位的重要基

础和为人类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主要标志之一。

(四)我国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xx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后,我国政府率先组织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作为指导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开始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为了全面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保证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我国政府制定并颁布了《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

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主线,以经济发展为核心,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科技和体制创新为突破口,坚持不懈地全面推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协调,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为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原则是:(1)持续发展,重视协调;(2)科教兴国,不断创新;(3)政府调控,市场调节(4)积极参与,广泛合作;

(5)重点突破,全面推进。

我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人口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国力明显增强,经济增长模式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经济结构逐步优化;人口增长过快的势头得到遏制,科技教育事业取得积极进展;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高,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取得成效;全民可持续发展意识有了明显提高,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并正在得到不断完善和落实。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做出了相应的成就,虽然目前我们仍面临着诸多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在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上

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分析8篇

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分析8篇 第一篇: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探析 摘要: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发展农业经济也是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下,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必然,但是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上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只有解决了这些制约因素,才能更好地推动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关键词: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源的消耗也越来越多,人们逐渐开始认识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就目前来看,在推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上,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难度较大。农业经济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推动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要想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在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下,合理解决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可持续发展理念来指导农业经济的发展。 1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在人口、资源、经济、环境矛盾日渐突出的环境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已经迫在眉睫。对于农业而言,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就我国当前社会农业经济发展来看,“三农问题”的存在使得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越来越缓慢,再加上现阶段农业生产依然是采用传统的生产方式,在这种传统生产方式下,造成了浪费大、污染重等问题,从而影响到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加快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重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加快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可以更好地节省农业资源,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降低污染,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2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2.1劳动力匮乏 劳动力问题一直是制约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现阶段来看,经济水平的提高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远离农村,进入到城市生活,农村劳动力的转

2022安徽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夯实粮食基础助推农业发展3篇

2022安徽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夯实粮食基础助推农业发展3篇 2022安徽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夯实粮食基础助推农业发展 1 2022安徽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夯实粮食基础助推农业发展 我国是农业大国,粮食作为人民基本的生产资料,对于国家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人口不断地增加和城市化的扩展,对粮食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加。因此,夯实粮食基础助推农业发展已经成为了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农业是我国经济的基础,而我国的农业发展离不开粮食生产的支持。在近几年的时间里,我国的粮食产量一直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这主要是因为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来推动粮食的生产。例如,实施粮食生产总量保障制度、实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推行“三旱三涝”保险制度、构建农业保险体系等等。这些措施为我国粮食生产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面对着复杂多变的国际格局和国内环境,我国的农业发展依然存在不小的局限性。例如,粮食生产效益不高、农产品加工技术落后、传统种植方式难以满足多元化需求等等。所以,以提升粮食产量为主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 在当前的形势下,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如何夯实粮食基础,来更好的助推农业的发展。首先,可以通过加强粮食品种的研发来

提高粮食的品质和产量。例如,结合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建立粮食品种选择体系,大力拓展适应性强、高产、高抗病虫害的作物品种。这可以为粮食生产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 其次,在推进粮食生产的同时,还应该大力发展农产品的深加工。通过产业链的整合和延伸,将农产品不断地向上游延伸,推动农产品的附加值不断提升,从而实现农业的转型升级。例如,将新鲜蔬菜通过加工和包装变成半成品、成品,再向上游销售,这样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也可以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 最后,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帮助农民解决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例如,提供农业补贴,优化生产环境,加强科技支撑,提高农业的保险保障,加速农民的脱贫致富。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农业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总之,夯实粮食基础是实现农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条件。应该通过提高粮食品种的品质和产量、推动农产品的深加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等方法来实现。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夯实粮食基础是实现农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条件。我们可以通过提高粮食品种的品质和产量、推动农产品的深加工以及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等方式来实现。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提高我国粮食生产的质量和效率,还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农

农业可持续发展论文

农业可持续发展论文 【内容提要】世纪之交的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亟待尽快形成一个全面综合而又能够切实解决中国农业发展问题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论体系或分析框架;吸收、借鉴和运用西方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论研究成果和发展经验时,必须十分慎重,绝不能完全照搬或全盘移植;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选择必须真正反映农业可持续发展实践要求和客观规律,以能够最终形成促进、推动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实现的新型战略。 【摘要题】农业可持续发展 【正文】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其特殊的国情决定了农业在中国具有远比世界上其他国家更为重要的地位。在当今世界中,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农业像中国这样长期困扰着整个经济的发展,成为左右中国政治、经济、生活的持久因素。

虽然中国仅用占世界不到7%的耕地,让占世界总人口22 %的人口丰衣足食,被世人誉为“世界经济史上持续发展的一桩奇迹”。但是,中国人口规模的迅速扩张、生态环境的加剧恶化等却使未来农业发展面临多重危机。 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第 1 号国情报告所得出的这一极富挑战性的结论,唤起了人们对中国生存与发展的核心问题——农业发展战略问题的深思。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Brown 提出了震惊世界的“中国粮食威胁论”,更引起了中国乃至世界对中国农业发展战略问题研究的广为关注。 中国究竟应选择怎样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便构成了中国如何迈向21世纪的主要研究热点问题之一。 一、战略观点(注:根据研究者所提出见解的学科侧重或学科倾向,大致将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观点概括为农业生态学、农业经济学和农业地理学三大学科领域,并不是严格按照研究者自身的学科研究领域进行区分。)

《论农业可持续发展[优秀范文5篇]》

《论农业可持续发展[优秀范文5篇]》 第一篇:论农业可持续发展论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田有 害生物持续控制 学院: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专业:农学学号:xx 姓名:xx 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田有 害生物持续控制 农田有害生物持续控制的意义: 生物灾害是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因素。提高农田有害生物持续控制、防治水平,对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农业生态系统的总体观念出发,正确认识和处理有害生物的防治问题。农业生产,就是人们对农业生态系统进行综合管理的工程。病虫害的防治问题,必须着眼于农业生产的全局需要,综合分析各种因素相互间的依存制约关系,使农田生态系统向着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有利于保护利用天敌,而不利于有害生物群体蔓延扩展的方向发展,保护作物的高产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相统一。植物保护的目标和任务是控制有害生物的种群数量在经济损失水平以下,防止生物灾害的发生,而不是消灭有害生物。农田有害生物持续控制的方法:农田有害生物持续控制要把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相结合,这也是我国农业农田有害生物持续控制的必然趋势。 一、农业防治、自然防治 农业防治就是根据病、虫等有害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发生为害特

点与农业因素的关系,在农作物高产、优质的前提下,合理运用各项农业措施对农业生态系统进行调控,以达到控制病虫为害的目的。农业防治是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基础。 ①整地改土整地改土、深耕、耙地等措施,可改土壤的理化性状,也会影响某些有害生物的栖息和生活条件。 ②改革和调整耕作制度如棉花与小麦或油菜间作,特别是棉麦套作,不仅可以减轻棉花苗期蚜虫的为害,同时还可使第二代棉铃虫的发生受到一定抑制;大豆和禾谷类作物轮作,能控制大豆食心虫的发生与为害。 ③合灌溉和施肥水肥管理不当,也会导致一些病虫的为害加重。 ④科学播种、合理密植 ⑤种植抗病虫作物良种 三、物理防治 1、汰选法汰选法就是利用健康种、苗与被害种、苗在形体、大小和比重上的差异,进行分离,剔除带有病、虫种、苗的方法。 2、捕杀法捕杀法是利用人工或各种器械,捕捉或直接消灭害虫的方法。 3、诱杀法利用害虫的趋性,设计诱杀害虫的方法称为诱杀法。它不仅能消灭害虫,而且也可以预测害虫发生的动态。如灯光诱杀、潜所诱杀、食饵诱杀及性激素诱杀等。 灯光诱杀利用害虫的趋光性,以各种光源,可诱杀多种害虫,特别是黑光灯是多种害虫喜欢趋向的光源,能诱集三百多种害虫,是当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元阳梯田农业为例》案例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元阳梯田农业为例》案例

(2)动一动手:绘简图说明哀牢山地下水的来源。 三、元阳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择田—适宜农耕的平坝 根据史料记载,哈尼族在公元前三世纪就已在大渡河流域进入农耕定居时代,在漫长的被迫迁徙过程中,哈尼族总会选择适宜农耕的平坝驻留,吸收当地农耕经验。直至公元六世纪定居哀牢山区。 思考题3:查阅地理图册,利用电子地图(Googleearth等),分析哈尼族迁移过程中经过了哪些地形区?该区域的平坝是指什么地形?说出平坝适宜农耕的理由。 2、造田—梯田耕作法 哈尼族居住的海拔1400米到2019米上半山,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温在15o,全年日照1670小时,非常适宜水稻生长,故哈尼族先民自隋唐之际进入此地区就已开垦梯田种植水稻,以数十代人毕生心力,垦殖了成千上万梯田。在梯田耕作上哈尼族形成了一整套科学合理的方法和制度。找地开田时,要找不怕风吹、向阳、平缓、无病虫害、雀鸟不来吃又终年保水的肥沃坡地,开成台地后先种三年旱地,待其土熟,再垒埂放水把它变成梯田。在大山上挖筑了成百上千条水沟干渠,大大小小沟箐中流下的山水被悉数截入沟内,解决了梯田稻作的命脉—水利问题。将沟水分渠引入田中进行灌溉,山水四季长流,梯田中可长年饱水,保证了稻谷的发育生长和丰收。 思考题4: (1)、哈尼族在哀牢山海拔800米1800米之间开垦梯田。说明理由(地形、气候、水源…) (2)、口述哈尼族居民造田的大致过程。 (3)、说一说:“哈尼梯田均顺应山势沿等高线开凿,其形状与尺度皆在人力与自然力之间取得了精妙的平衡”,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3、养田-永不衰竭的农业生态系统 哈尼族有着独特的养田观念与技术,他们认为水就是肥,有谚语说“雨神 渡 浇下大瓢的甜水,这是庄稼草木的肥料”,水作为肥料在梯田流动而形成独特的“活水种稻”。休耕期,对梯田进行集中的养田和培肥管理,水稻收割完 毕,立即翻挖晒田再放水养田,如此反复三次。 哈尼族利用村寨在上,梯田在下的地理优势,发明了“冲肥法”。每个村寨都挖有公用积肥塘,牛马牲畜的粪便污水贮蓄于内,经年累月,沤得乌黑发臭,成为高效农家肥,省去了大量运肥劳力。农历二月尚未播种之前,将村庄牲畜粪便通过水渠冲入梯田来增强土壤肥力。此外,田埂杂草、收割后的稻桩也都会犁入田作为肥料。哈尼族通过使用有机肥料和对土地的精细养护,形成了良性的物质和能量循环系统、使耕作过程中碳排放量大大降低。 哈尼族有谚语说:“房子盖了住百年,梯田开了吃千年”。哈尼梯田在漫长的人类耕作活动中,从未出现环境恶化、地力下降、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降低、稻种退化等生产难以维持的现象,反而表现出令人惊叹的持久而旺盛的生命力,千年来都是哈尼族赖以生存的粮食来源。 思考题5: (1)、归纳总结:哈尼族独特的养田观念与技术。 (2)、讨论:“他们认为水就是肥”,道理何在? 4、耕作栽植—可持续的稻作景观 哈尼族根据自然物候的变化来安排自己的农事活动,看到树木吐芽而开始备耕、听到布谷鸟名叫而开始浸种催芽。他们将这些与自然过程相适应的耕作经验总结成“四季生产调”,口口传唱至今。这种对节气物候的顺应,最大限度的节约了人力与资源投入,并使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干扰大大降低。 稻谷是惟一经得住水淹的主要粮食作物,可有效利用现有的 水和土地资源及其生态系统所具有的自动调节能力,进行稻田养 鱼。养鱼不占水面,却对水稻有去杂草和肥沃田力作用。插秧后

农村经济发展论文5篇【论文】

农村经济发展论文5篇 第一篇:农村经济发展“三农”问题解决策略 摘要: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三农”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农村经济中的热点问题。基于此,对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中所存在的“三农”问题进行分析,并从多方面入手,对于如何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的相关思路进行探讨,以期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三农;农村经济;发展思路 1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 1.1对城乡的经济体制结构进行改进 造成“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前“二元”化的户籍制度所引发的“二元”化的社会经济结构。这种“二元”化的户籍制度和经济结构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它将农民与城镇居民割裂开来,难以体现公平的理念[1]。针对于这方面的问题,相关部门要予以重视,并应不断进行政策调整,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1.2加强财政投入,为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的过程中,财政投入的不足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针对当前农业发展的具体需求,地方财政要加大支持力度,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强补贴,帮助农业生产的更好开展。同时,要严格监管财政资金流转和支付,确保相关款项及时到位,以免出现滥用乱用问题。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相关部门要积极地引导市场化的发展落实,通过引入多种外界投资,让地方农业市场化的发展走上一条高效的道路,不断优化地方农业产业结构,探索出更加多样化的发展方式。 1.3重视市场需求的实现 市场化发展既是解决当前“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的思路和方向,也是农业市场化发展的必经之路。针对于传统的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状态要进行积极改进,结合市场需求,对于农业产业结构进行现代化调整,让农民生产经营与市场接轨。针对不同地方的不同农业优势,要对其优势资源进行充分的发挥和利用,更好地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同时,将农业资源优势逐步转变为市场优势,以市场来带动地方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进一步提高农业的收益。此外,地方的经济管理部门要积极对广大农户进行指导和鼓励,让他们积极参与各类购销合作行为,并为农业社会化发展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和保障;同时,不断地健全发展形势,让以往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经营模式得到更好

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毕业论文(最新范文6篇)

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毕业论文(最新范文6 篇) 摘要 本文研究了可持续发展策略,旨在提供有关该主题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案例分析。通过对六篇最新的论文进行综合分析,本文总结了一些关键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和实施方法。 引言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益加剧和自然资源的日益稀缺,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热点话题。政府、企业和个人都应该积极采取措施,以确保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文章一:可持续发展策略概述 这篇论文概述了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作者结合相关理论和实践,提出了一套逐步实施可持续发展策略的框架,并探讨了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情况。 文章二:企业可持续发展策略分析

本文通过对几家企业的案例分析,研究了他们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作者发现,成功的企业可持续发展策略必须与公司的核心价值 观和业务目标紧密匹配,并且需要考虑到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和利益。 文章三: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 该论文通过对农业领域的可持续发展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作 者提出了一些创新的方法,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减少对环境的 影响,从而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 文章四:城市可持续发展策略案例分析 本文通过对几座城市的案例分析,研究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策 略和实施情况。作者总结了一些成功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包括 城市规划、交通、能源利用和废物管理等方面的策略。 文章五: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策略探讨 该论文探讨了金融机构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策略和作用。作者 强调了金融机构在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责任与机会,并提出了一 些具体的建议,以引导金融机构更加积极地参与可持续发展领域。 文章六:政府的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论文优秀3篇

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论文优秀3篇环境问题是指任何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和状态的变化, 产生的原因包括人为、自然两方面。下面是书包范文为您分享的生态环境 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论文优秀3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带来一些参考。 人们可以长久的生存下来,依靠的就是农业。只有农业能够得到好的 发展,国家才能保证更加稳定的粮食储备。另外,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 情况需要农业的发展程度来进行衡量的。想要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就无 法不对农业生态保护进行关注,我们需要合理的保护生态环境,对我国的 农业生态结构进行科学的调节,实现农业可持续进步。因为生态环境问题 作为最关键的问题,所以,只有对农业生态环境不断的改善,才能够真正 的实现可持续发展农业的目标。 1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的问题 1.1农业生产结构不科学 农产品种类非常单一、农业区域的重点目标就是保证全国所有地区所 需要的农作物的使用用度,当中还要包含喂养牲畜禽类等的粮食用量;而 且我国还有很大面积不合理开发使用的山地以及草原。高速发展的农业范 围以及农业机械水平的快速发展,就直接给地下水开采量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目前,用水量已经超过了标准量,最终造成土地表面出现沙化情况, 将盐碱地面积增长了。尤其是还在城市旁边建立大规模的养殖基地,只会 直接增加用水量,给农业生态环境带来了更大的负担。 1.2农业自然灾害增多,危害增大 人们过度的对森林滥砍滥伐、荒地开垦,直接造成了地表植被严重受 到损害的情形,扩大了出现自然灾害的几率。极有可能出现水土流失灾害,

土壤当中微量元素的大量流失,让土壤养分流失,大地变得更加无养分。 还可能出现土地沙漠化,让耕地开始被吞没,可耕种土地面积逐渐减少。 还会出现全球变暖情况,直接造成旱灾或者洪水泛滥情况。一旦不关心对 生态环境进行改变,农业受灾范围就会逐渐增大。 2做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2.1做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教育宣传工作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可以促使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的功能不仅仅具备生态功效,同时能够行之有效的将人们的实际生活品质 提升,确保人们的食品安全。想要更好的将生态农业环境改变,就要确保 人们群众有非常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同时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深刻到人 们群众心中,让群众思想觉悟提高,增强群众法制概念,同时是增大环境 保护宣传最根本的目标。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要从最根本的导致农业生态 环境出现问题的原因着手,彻底的解决这些污染源,使用科学合理的方法 降低垃圾的出现几率,这些方法,都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增强了保护农 业生态保护环境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证。 2.2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使用,需要对农业可耕土地面积进行合理使用 和开发。国家有关部门要对可耕地进行科学的划分范围和种类,对农业使 用土地积极的开展保护措施,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内部使用的耕地面积严 格掌控,提升土地农业耕地资源的使用率。要合理开发使用水资源。例如:我国的贵州因为不合理使用肥料造成土壤出现了酸化板结的情况,给农业 生产带来了非常大的危害,同时将不合理使用肥料改善同时使用有机肥料,能够将农业生态环境进行改善,发挥不可估量的效果。

我国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思考5篇

我国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思考5篇 第一篇:农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思考 随着经济和工业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面对全球可持续化发展不断深入的今天,农业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是否能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一、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农业生态环境。作为国民经济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农业发展为国家经济发展和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鉴于其主要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而土地资源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的发展程度,因此,保护土地资源的优良性成为农业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除了土地资源外,农业生态环境还包括水源、大气和生物链等生态资源与环境的综合。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业与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虽在一定程度上使农业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从现实情况来看,仍未摆脱传统农业经济发展的模式,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污染、土地荒漠化等环境与资源问题,农业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鉴于此现实,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被提上日程。理论上而言,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即:科学、合理、高效的利用自然资源、预防农业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同时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平衡所采取的综合措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全面发展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同时也不断增强了人们开发自然资源的技术和能力。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放弃生态环境成为传统农业发展的弊端之一。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后,为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提供了理论支持,为保护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为各国立法保护环境起到了推动作用。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农业方面的应用,其中强调了农业的发展应遵循自然规律,具备农业发展的合理性与有序性。其宗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实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符合现代农业及其环境保护的要求。此外,农业可持续发展及其理论为建立健全完善的相关法律提供了理论依据和保障。 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农业生态环境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要素,为其他领域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由于农业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和污染,将直接影响我国农产品的质量,既危害人们的健康安全,也制约我国的经济发展。因此只有加强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才能有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可持续农业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可持续农业 英文名称:sustainable agriculture;permaculture 定义:通过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调整农作制度和技术,以确保获得并持续地满足目前和今后世世代代人们需要的农业,是一种能维护和合理利用土地、水和动植物资源,不会造成环境退化,同时在技术上适当可行、经济上有活力、能够被社会广泛接受的农业。 应用学科:生态学(一级学科);农业生态学(二级学科) 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1987年在日本东京召开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第一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明确定义是“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可持续发展农业是指采取某种合理使用和维护自然资源的方式,实行技术变革和机制性改革,以确保当代人类及其后代对农产品需求可以持续发展的农业系统。按可持续发展农业的要求,今后农业和农村发展必须达到的基本目标是:确保食物安全增加农村就业和收入,根除贫困;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 题要:本文以生态经济学理沦为基础,以农业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决策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以大量的事实为依据,从系统的观点,动态的角度分析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起源、经验教训、发展的必然性,结合国外农业的研究探讨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涵义、目标、不同观点及产生背景,研究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及意义。 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1 国外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进程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一门正发展与完善的学科,介于哲学、科学决策学、生态学、系统学、农作制度、生物工程、信息科学、农村能源工程与管理等学科范畴的学术思想潮、社会思潮和历史思潮。世界农业已有7000年的历史,纵观世界农业发展的近代史,全世界农业迅速发展从本世纪初开始到现在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特别是过去50年中,由于充分利用了科学技术,增加了投入,使人类在改造自然、增加食物

论植物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论植物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一、植物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1.植物保护是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以科学和经济的方法,保护人类的目标植物免受有害生物危害,提高生产投入的回报,维护人类的物质利益和环境利益的实用科学;作为农业技术措施,它是根据人类社会的需要,按照有害生物(病、虫、草、鼠)发生发展的自然规律和技术及管理的可能性所进行的农事管理活动的一部分。植物保护是一项社会高速发展、时代进步、经济突飞猛进的产物,在粮食产品作物方面的科学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植物保护,与农业生产发展,和粮食安全问题,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植物保护,常常的划分范围,包括对于农作物规范合理地使用农药、对有害生物进行生态控制、对有害生物实施监控、注重对植物抗性的应用。 2.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指采取某种使用和维护自然资源的基础方式,以及实行技术变革和机制性变革,以确保当代人类及其后代对农产品需求得到满足的发展,是一种把产量、质量、效益与环境综合起来安排农业生产的农业模式。农业可持续发展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一个是,能够在保证后代利益的前提之下,满足当代人对农产品的供应需求;另一个方面是,维持生态系统内的供求平衡,能使环境保持一个良性循环。农业可持续发展,将产量、质量、效益、环境等诸多因素考虑在内,将人、自然、未来三者和谐的统一在一起。 二、植物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 植物植物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当中,植物充当着人类所需的能源供给的角色,植物正是决定农业生产发展方向的首要因素,农业可持续发展不破坏生态系统供给平衡,还能满足后代的能量需求的要求,也只有从植物保护入手,才有迹可循。 1.加强植物保护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面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主要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生物灾害频发,一些外来

生态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篇一:论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论文论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论文摘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其特殊的国情决定了农业在中国具有远比世界上其他国家更为重要的地位。在当今世界中,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农业像中国这样长期困扰着整个经济的发展,成为左右中国政治、经济、生活的持久因素。中国究竟应选择怎样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便构成了中国如何迈向 21 世纪的主要研究热点问题之一。关键词:生态农业科技农业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农业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温饱问题的基本解决,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日益转向多样化、优质化。但随着形势的变化,人口增长与生态环境恶化的矛盾日益尖锐,突发性生态环境问题接踵而至。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产品面临着国际市场的严峻挑战。这样,就要求我们致力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留发展后劲,以促进我们这样一个农业大国的不断完善、进步。 1 发展生态农业的意义 1.1 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找到一条根本途径生态农业吸取我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和国外农业发展的经验教训,从我国国情出发遵照生态学的原理和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进行农业生产,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发展战略的转移和加速农业现—2011 年 12 月1.2 生态农业现基本内容。一、生态环境与农业的发展一国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农业长期有效的发展,而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土地、水、空气、生物群落等自然要素,也离不开生产者和他们使用的生产工具、技术和科学。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是农业生产、农业社会、生态环境和科学技术的有机结合,是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因此,无论在任何发展阶段,农业和生态环境都有着密切的动态关系:一方面,良好的生态环境给农业提供有力的支撑,是其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另一方面,农业的发展必然会对环境产生或正面或负面的影响。遵循自然规律,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能实现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反之,违背自然规律,无视自然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就会对环境造成破坏。二、生态环境的破坏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这给我国农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为了缓解压力,我国的农业生产不断向边际土地推进,从而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而与此同时,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使得土壤和水环境受到严重污染。生态环境的破坏使得自然灾害频繁,农业发展缓慢,

榜样的重要性 议论文(8篇)

榜样的重要性议论文(8篇) 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一,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目前,中国农业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只有大力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选择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才是中国农业实现现代化的唯一出路。在中国,大部分农业环境正在恶化,对生产有一定的威胁。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农业资源的科学利用,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努力发展农业生产力,创建生态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建设,增加农产品产量,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二、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资源危机 1、生态环境面临的现状 [8] 我国应从实际出发,将粮食生产与多种经营相结合,实现生态理性,将种植业与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相结合,运用传统农业技术和现代科学,协调经济与环境资源利用的关系,实现农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农村贫困现状 现代农村人口增长过快,不适应农村医疗和教育的发展条件,导致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下,就业困难。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分布着近5000万贫困人口,贫困会导致资源和环境的恶化,从而严重制约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国际市场带来的压力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际廉价农产品对中国市场带来了强烈的冲击,进口农产品大幅增加,国内价格与国际价格发生变化,大量农产品进入,严重影响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进口粮食占用的外汇导致投资水平下降,从而经济增长率也急剧下降。 三.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农业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合理开发和利用农业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农民日益富裕和农业社会的全面进步,使资源和环境与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若干防御对策: 一是提高农业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提高农业防灾减灾水平。例如,我国北方干旱地区应重点改善水土控制,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建设高产稳产农田,不

论可持续性发展

论可持续农业产业化战略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在我国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因此,在我国推行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农业产业化战略。可持续农业产业化战略的实施应该坚持社会公正、因地制宜、资源与环境永续利用及科教兴农的基本原则。各级政府应在可持续农业产业化战略中发挥主导作用。 实施可持续农业产业化的意义 可持续发展是80年代以来随着对全球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广泛讨论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发展观念和发展战略。“布伦特兰报告”对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这样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坏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作为一个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突出的发展中大国,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指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中国政府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作为制定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的指导性文件。在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和八届四次人大会议上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了国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地提出中国在第三步发展战略中要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在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中,农业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占有重要的位置。在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文件中,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确定为实现我国农业和农村跨世纪发展目标必须坚持的方针之一。 按目前最流行的定义,农业产业化“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把产供销、贸工农、经科教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条龙的经营体制。”虽然在产业划分中农业被公认为第一产业,但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业一直没有形成健全的产业体系。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就是要对我国农业生产中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进行改造,使农业形成象其它产业那样的能适应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完整的产业体系。《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充分肯定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并认为它是我国农业逐步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之一。农业产业化作为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中的新生事物,实施农业产业化是对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组织制度的创新和改造,它与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相比,可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实现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有利于农业与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因此从本质上来说,农业产业化与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是一致的。

可持续发展概论论文【精选5篇】-可持续发展论文-经济学论文

可持续发展概论论文【精选5篇】-可持续发展论文-经济学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可持续发展概论》是2002年立信会计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朱坚强. 以下是学术堂整理的《可持续发展概论论文》范文五篇供大家参考. 【第一篇】论文题目: 区域环保投资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我国区域面板数据比较分析 摘要:低碳环保下, 环保投资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影响存在差异.本文采用面板数据研究我国东中西部环保投资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CSHJ) 是当前环保投资的关键, 其在东中西部对经济增长影响度远大于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GYWR) 及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XJXM) ;但是环保投资政策受到区域差异化影响而不同, 在东部加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CSHJ) 和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GYWR) , 其效果要好于中部, 中部好于西部;在西部, 要加强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XJXM) , 其效果要好于中部, 中部好于东部.因此, 政府应实施区域差异化投

资战略. 关键词:东中西部; 环保投资; 经济可持续发展; 面板数据; 一、引言 尽管目前我国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理论文献众多, 但是基于环保投资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理论尚少, 在已有的文献中, 多是从宏观整体出发.然而, 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 区域之间环保投资与经济发展关系存在差异, 因此总体角度的研究结果用于区域分析是存在误差的;我国的环境保护投资主要有三个组成部分, 环保资金、老污染源污染治理投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有关环境保护的投资.环保投资结构的差异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存在不同, 而目前稍有文献涉及到三者的区分;面板数据模型相比较横截面数据, 增加了垂直数据信息, 相比较时间序列数据, 增加了横向数据信息, 研究结果更加具有准确性. 二、模型数据方法

可持续发展(优秀5篇)

可持续发展(优秀5篇) 篇一:可持续发展篇一 第16课时走可持续发展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教学重点、难点: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状况;可持续发展战略。 [课前预习] 1. 严峻的人口形势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是什么? 2. 我国面临的严峻资源形势是什么? 3. 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及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什么? 4. 如何正确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 5. 简述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来取得的显著成效。 [知识点讲述] 1. 严峻的人口形势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 答:我国面临着严峻的人口形势。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给资源和环境带来的沉重的负担,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规模,影响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 我国面临的严峻资源形势是什么? 答: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是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资源相对短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对资源的需求量将不断增加;再加上开发不合理、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更加剧了资源形势的严峻性。 3. 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及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什么?

答: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智力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加大。 负面影响: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4. 如何正确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 答:①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就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②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保证资源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利用,保证人类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也就是既要满足人类的需要,也要维护自然界的平衡;既要注重人类当前的利益,也找注重人类未来的利益。③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实施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正确的战略选择。 5. 简述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来取得的显著成效。 答:人口过快增长势头得到控baihua 制,资源、环境与生态建设步伐加快,部分地区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公民环保意识和资源意识进一步加快。 [突出重难点练习] 材料分析:表一: 资源淡水森林 人均占有量世界平均水平的24%世界平均水平的13%

生态农业发展论文(7篇)-生态农业论文-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发展论文(7篇)-生态农业论文-农业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第一篇: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开发模式与发展 摘要:介绍了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运行和经营现状,探讨了倘甸生态农业旅游资源以及生态开发模式,对倘甸龙骧农业主题公园的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施与管理策略,以期为实现倘甸龙骧农业主题公园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可持续

1引言 生态农业观光园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生态旅游。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有效地附加了生态旅游观光的功能,使现代农业不仅具有农业生产性功能,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功能,因此生态农业观光园便产生了。生态农业观光园是把农业、生态以及旅游业结合起来,利用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农村生态环境和农业的经营模式,吸引游人前来观赏、体验、度假、购物、科学考察、科普教育等一系列活动的新型旅游目的地。 2倘甸龙骧农业主题公园的开发模式 倘甸镇洗勺村村民历史上世世代代以从事单一的农业生产为基本生产生活方式。然而随着倘甸龙骧农业主题公园园区的成功开发和运营,在改变其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注入现代新农村的经营理念的基

础上,吸纳大量的本地居民作为参与本项目运营的第三产业从业人员,采用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方式带动当地村民的经济增长。在以社区为主体的多方参与下,逐步转变社区现有劳动力资源现状,促进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通过签署合作协议,明确政府、公司、社区群众三方的责任和义务,让社区民众广泛参与到园区的建设和管理之中,形成了“政府主导、公司运作、群众参与”的发展模式。 2.1政府主导 政府的决策和定位是与农业发展有关的关键变量。生态农业的发展成为一个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解决人类基本的生存和文明进步问题的必然选择,政府应担当起更为积极的角色。政府扶持不仅是一个财政投入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制度性构建的问题,要制定出能够有效引导市场参与生态农业建设的规则,以摆脱政府为唯一主体在经济投入方捉襟见肘的尴尬局面。基于上述运作理念与创新观点对昆明倘甸产业园区、轿子山旅游开发区(简称“两区”)进行了分析。自从2011年1月1日正式履行托管职能以来,目前托管移交平稳过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