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初中数学试讲资料

初中数学试讲资料

初中数学试讲资料
初中数学试讲资料

初中数学试讲资料:平行线的判定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材浙教版八年级上册《平行线的判定》的第二课时。下面,我将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及手段”和“教学过程”这四个部分来汇报对本节课的设计。

一、教学内容

“平行线”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经常接触到的。它是学生学习几何的重要基础之一,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重要基础。在七(上)的第七章,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线的概念,知道平行线的表示方法,以及过直线外一点画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画法。在前一节课,学生接触了“三线八角”,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等概念,掌握“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经过直线外一点画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这种画法的依据其实就是我们刚学过的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因此,这一节课将在学生这样的知识基础上继续学习判定两直线平行的另两种方法:“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在老教材中,平行线的判定是作为公理出现的,在新教材中却至始至终没有出现“公理”二字,只是作为一种方法出现。它是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合作、探究得到的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这里更注重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的培养。

在七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简单的说理过程。因此本节学习时,将在直观认识的基础上,继续加强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基于上述内容、学情的分析,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数学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重。由此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让学生通过直观认识,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会根据判定方法进行简单的推理并能写出简单的说理过程;

3、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同时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

重点: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判定方法的概括与推导.

难点:方法的归纳、提炼;

例2教学中的辅助线的添加。

三、教学方法及手段

布鲁纳说过:“发现包括用自己的头脑来获得知识的一切形成。”所以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特点,同时基于八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教育思想,从实例出发,让学生亲历观察、发现、探究、归纳等一系列过程,再现了知识的发生、发现及发展的过程。在新知识学习和例题的教学中,教师始终以引导者的形象出现并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适当的启发。所以在本节课中我采取的教学方法是启发式引导发现法.让学生合作、探究,主动发现.

教学手段上,一开始借用道具“纸带”引出问题,从而围绕着这一问题进行探索,教师边启发引导,边巡视,随时收集与评定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调节。同时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形象生动地直观展示教学内容,不但提高了学习效率和质量,而且容易加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承前启后

如图,直线L1与直线L2、L3相交,指出图中所有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继续提问:如果∠1=∠5,直线L1与L3又有何位置关系?

此问题旨在复习原来的知识,从而为新知识作好铺垫。

2、创设情境、合作探究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而一个好的问题的提出,将会使学生产生求知欲,引发教学高潮。因此在复习好旧的知识后马上提出新问题。

问题:如何判断一条纸带的边沿是否平行?

要求:1、小组合作(每组4人,确定组长、纪录员、汇报员等进行明确分工);

2、对工具使用不做限制。

对于要求一进行明确的分工是希望可以照顾各个层面的学生,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参与,而在最后当汇报员进行总结的时候,可以由组内其他成员进行补充。而在要求二中明确了对工具不做任何限制,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从而会使我们的方法多样。

最后可以对学生的方法进行罗列,问其根据,由学生自己进行讲解。总结学生的各种方法,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推二画三折。

⑴.推平行线法。经过下边沿的一点作上边沿的平行线,若所画平行线与下边沿重合,

则可判断上下两边沿平行;

其实我们知道这种画法的依据就是利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而除这样的推法外学生也会想到用画同位角的方法来说明。就比如第2种情况中。

⑵将纸带画在练习本上,作一条直线相交于两边,如图所示,用量角器量出∠1,∠2,利用同位角相等,来判定纸带上下边缘平行;

而有些学生可能想到直接在纸带上画,直接在纸带上作一条相交于两边缘的直线,因为纸带局限了作图,因而可以利用的只有∠2、∠3、∠4。用量角器度量学生会发现∠3=∠2,∠4+∠2=1800。

⑶折的方法。

经过这样一系列的演示和归纳,学生就对平行线的新的两种判定方法有了自己直观的认识。这时候可以请学生模仿平行线判定方法一的形式请学生给出总结。应该说这时候学生的情绪会很高,通过自己的动手发现了平行线判定的其他方法,此时教师可结合多媒体利用动态再来演示这两种判定方法。同时在黑板上给出板书。在多媒体课件里可以是一句完整的表达,而在板书时,为更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只简单地记为:

内错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其实在教材中对这两种判定方法的编排里,它是先从“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进行教学,然后再经过例题教学让学生对这种方法巩固加深,然后再从开始的引题里让学生寻找同旁内角的关系,从而引出“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这种判定方法。而我在对这节课的处理上则是直接利用“纸带问题”引导学生先得到这两种方法,而后再是对这两种方法进行巩固、应用。

3、初步应用,熟悉新知

“学数学而不练,犹如入宝山而空返。“适当的巩固性、应用性练习是学习新知识、巩固新知识所必不可少的。为了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给出以下两个小练习,意在对平行线的两种判定方法的理解。

找一找,说一说:

1.课本练习:如图,直线a,b被直线l所截,

⑴若∠1=750,∠2=750 ,则a与b平行吗?根据什么?

⑵若∠2=750,∠3=1050 ,则a与b平行吗?根据什么?

2.根据下列条件,找出图中的平行线,并说明理由:

图(1)∠1=1210,∠2=1200,∠3=1200;

图(2)∠1=1200,∠2=600,∠3=620。

对这2个练习可直接由学生抢答,并说明理由,因为题目简单又由这样抢答的方式,学生感到意犹未尽,此时马上推出范例教学。

例2、如图∠C+∠A=∠AEC,判断AB和CD是否平行?并说明理由。

确定例题是难点,基于以下两点考虑:

1、根据已有的条件与图形,无法解决问题时,要添加辅助线。

2、将推理过程由口述转化为书面表达形式,这也会让学生感到一定困难。

因此在本例题的教学中要充分体现教师引导者的地位,启发学生思考当遇到要我们说明两直线平行的时候,应该要从已知和图形中寻找什么?这时学生会总结学过的三种判定方法,然后再要求学生在本题中是否存在满足这三种判定方法的条件?当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时,引导学生是否可以在没有防碍题目的前提下对图形做适当的改变,然后自然而然的引出作辅助线。

4.练习反馈,巩固新知。

说一说,写一写:

1. 如图,∠1=∠2=∠3。填空:

⑴∵∠1=∠2( )

∴∥( )

⑵∵∠2=∠3( )

∴∥( )

2.如图,已知直线L1、L2被直线L3所截,∠1+∠2=1800。请说明L1与L2平行的理由。

练习的安排遵循了由浅入深的原则,让学生在观察后再动手。

说明:练习1由学生个别回答,其他学生更正,教师作注意点补充;练习2由3名学生

板演,其余学生同练,对于个别基础差的学生在巡视时可做提示,最后集体批阅。

因为我所面向的是乡镇中学的学生,学生总体的素养相比较市直属学校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距离的,所以我在对练习的选取上都是按照教材上的课内练习,我想教材之所以为教材总是有他一定的科学性和可取性。当然对于好的学校或者是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给学生做适当的提高,数学原本就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反过来它又可以帮我们解决很多的实际问题。因此在编排题目的时候我也特意找了关于这方面的题目,让学生在一种实际的

背景中去应用所学的知识。那么对这两道题我们可以根据自己授课的情况随机来定,课内有时间,可以让同桌进行讨论,共同完成;假使时间不够的话可以留给学生在课后思索,但是不作强制要求。

附加题:

⑴小明和小刚分别在河两岸,每人手中各有两根表杠和一个侧角仪,他们应该怎样判断两岸是否平行(设河岸是两条直线)?你能帮他们想想办法吗?

⑵一个合格的弯行管道,当∠C=600,∠B= 时,才能在经历两次拐弯后保持平行(AB ∥CD)。请写出理由。

5.知识整理,归纳小结

用问题的形式引发学生思索本节课的收获

提醒学生在这两方面思考:

⑴在实验、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我们的收获……

⑵如果要判定两直线平行时,我们可以联想到……

6.布置作业:

结合教材上的课外练习与浙教版作业本,选择适当的作业题,避免重复。

初中数学初试试讲题目(同名23295)

初中数学初试试讲题目(同名23295)

初中数学初试试讲题目 1、如图,已知ABC △ ⑴ 请你在BC 边上分别取两点D 、E (BC 的中点除外),连结AD 、AE ,写出使此图中只存..在两对... 面积相等的三角形的相应条件,并表示出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⑵ 请你根据使⑴成立的相应条件,证明AB AC AD AE +>+. C B A ⑴ D E C B A 2、在ABC △中,AB AC >,D ,E 分别为AB ,AC 上两点且BD CE =. 求证:DE BC <. 3、如图,在等腰ABC △中,AB AC =,ABC α∠=,在四边形BDEC 中, DB DE =,2BDE α∠=,M 为CE 的中点,连接AM ,DM . ⑴ 在图中画出DEM △关于点M 成中心对称的图形; ⑵ 求证:AM DM ⊥; ⑶ 当α=___________时,AM DM =. E D C B A M E D C B A

4、如图,E 是矩形ABCD 外任意一点,已知18EAF S =△,50BCDF S =四边形, 8EDC S =△,求EDF S △的值 5、已知:如图,△ABC 内接于⊙O ,点D 在OC 的延长线上,sinB =2 1 ,∠CAD =30°。 (1)求证:AD 是⊙O 的切线; (2)若OD ⊥AB ,BC =5,求AD 的长。 6、如图①,OP 是∠MON 的平分线,请你利用该图形画一对以OP 所在直线为对称轴的全等三角形。请你参考这个作全等三角形的方法,解答下列问题: (1)如图②,在△ABC 中,∠ACB 是直角,∠B =60°,AD 、CE 分别是∠BAC 、∠BCA 的平分线,AD 、CE 相交于点F 。请你判断并写出FE 与FD 之间的数量关系; (2)如图③,在△ABC 中,如果∠ACB 不是直角,而(1)中的其它条件不变,请问,你在(1)中所得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F E D C B A A D B C O O P A M N E B C D F A C E F B D 图① 图② 图③

初中数学老师面试考题

嘉泽教育面试数学考题 一、选择题 1)如图,在△ABC中,点D在BC上,AB=AD=DC,∠B=80°,则∠C的度数为() A.30°B.40°C.45°D.60° 2下列关于x的方程有实数根的是() A.x2﹣x+1=0 B.x2+x+1=0 C.(x﹣1)(x+2)=0 D.(x﹣1)2+1=0 3二次函数y=ax2+bx﹣1(a≠0)的图象经过点(1,1),则代数式1﹣a﹣b的值为()A.﹣3 B.﹣1 C.2D.5 4如图,港口A在观测站O的正东方向,OA=4km,某船从港口A出发,沿北偏东15°方向航行一段距离后到达B处,此时从观测站O处测得该船位于北偏东60°的方向,则该船航行的距离(即AB的长)为() A.4km B.2km C.2km D.(+1)km 5如图,△AOB为等腰三角形,顶点A的坐标(2,),底边OB在x轴上.将△AOB 绕点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定角度后得△A′O′B′,点A的对应点A′在x轴上,则点O′的坐标为() ) A. (,)B. (,) C. (,) D. (,4) 三、解答题 1如图,在Rt△ABC中,∠ACB=90°,点D、F分别在AB、AC上,CF=CB,连接CD,将线段CD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CE,连接EF.

(1)求证:△BCD≌△FCE; (2)若EF∥CD,求∠BDC的度数. 2.如图,已知函数y=﹣x+b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与函数y=x的图象交 于点M,点M的横坐标为2,在x轴上有一点P(a,0)(其中a>2),过点P作x轴的垂线,分别交函数y=﹣x+b和y=x的图象于点C、D. (1)求点A的坐标; (2)若OB=CD,求a的值. 3如图,已知函数y=(x>0)的图象经过点A、B,点A的坐标为(1,2),过点A作 AC∥y轴,AC=1(点C位于点A的下方),过点C作CD∥x轴,与函数的图象交于点D,过点B作BE⊥CD,垂足E在线段CD上,连接OC、OD. (1)求△OCD的面积; (2)当BE=AC时,求CE的长. 4如图,已知⊙O上依次有A、B、C、D四个点,=,连接AB、AD、BD,弦AB不经过圆心O,延长AB到E,使BE=AB,连接EC,F是EC的中点,连接BF. (1)若⊙O的半径为3,∠DAB=120°,求劣弧的长;

初中数学初试试讲题目

初中数学初试试讲题目 1、如图,已知ABC △ ⑴ 请你在BC 边上分别取两点D 、E (BC 的中点除外),连结AD 、AE ,写出使此图中只存在两对..... 面积相等的三角形的相应条件,并表示出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⑵ 请你根据使⑴成立的相应条件,证明AB AC AD AE +>+. C B A ⑴ D E C B A 2、在ABC △中,AB AC >,D ,E 分别为AB ,A C 上两点且BD C E =. 求证:D E BC <. 3、如图,在等腰ABC △中,AB AC =,ABC α ∠=,在四边形BD EC 中, DB DE =,2BD E α ∠=,M 为CE 的中点,连接AM ,D M . ⑴ 在图中画出D E M △关于点M 成中心对称的图形; ⑵ 求证:AM DM ⊥; ⑶ 当α=___________时,AM D M =. E D B A M E D B A

4、如图,E 是矩形ABC D 外任意一点,已知18 EAF S =△,50 BCDF S =四边形, 8EDC S =△,求EDF S △的值 5、已知:如图,△ABC 内接于⊙O ,点D 在OC 的延长线上,sinB =2 1,∠CAD =30°。 (1)求证:AD 是⊙O 的切线; (2)若OD ⊥AB ,BC =5,求AD 的长。 6、如图①,OP 是∠MON 的平分线,请你利用该图形画一对以OP 所在直线为对称轴的全等三角形。请你参考这个作全等三角形的方法,解答下列问题: (1)如图②,在△ABC 中,∠ACB 是直角,∠B =60°,AD 、CE 分别是∠BAC 、∠BCA 的平分线, AD 、CE 相交于点F 。请你判断并写出FE 与FD 之间的数量关系; (2)如图③,在△ABC 中,如果∠ACB 不是直角,而(1)中的其它条件不变,请问,你在(1)中所得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F E D C B A A O P A M N E B C D F A C E F B D 图① 图② 图③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与解析:初中数学第三批.doc

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复习题 1全国200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对电子商务网络正确的说法是 A.电子商务网络只包括商流和信息流网络 B.配送网络是电子商务网络的组成部分 C.电子商务网络由局域网和配送网两部分组成 D.电子商务网络中不包括配送网络 2.电子商务的物流服务内容分为 A.传统物流服务、现代物流服务 B.一般物流服务、特殊物流服务 C.基本物流服务、基础物流服务 D.传统物流服务、增值性物流服务 3.企业确定物流服务水平正确的选择是 A.在成本与服务之间选择最高水平服务 B.在成本与服务之间选择最低成本 C.在成本与销售额之间选择最大利润 D.在成本与销售额之间选择最低成本 4.电子商务的物流外包是指 A.委托专业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 B.与普通商务共用物流系统 C.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电子商务 D.电子商务企业经营物流业务 5.物流系统化的目标是 A.服务目标最优 B.成本目标最优 C.内部要素目标最优 D.系统整体最优 6.LD-CED模式的核心是 A.交换、收集、发送 B.收集、交换、发送 C.交换、发送、收集 D.收集、发送、交换 7.周转库存由两部分组成即经常库存和 A.安全库存 B.在途库存 C.季节库存 D.临时库存 8.ABC库存管理法中重点管理的是 A.A类库存品 B.B类库存品 C.C类库存品 D.A和C类库存品 9.消除库存“牛鞭效应”的管理方式是 A.QR B.DRP C.JIT D.VMI 10.在概率型库存模型中针对需求量和前置时间波动采取的措施是 A.制订经济批量 B.建立保险储备 C.缩短订货周期 D.采用ABC分类法 11.保税仓库中储存的是 A.免税货物 B.减税货物 C.退税货物 D.暂未纳税的货物 12.下列运输现象中属于运输流向不 合理的是 A.对流运输 B.迂回运输 C.重复运输 D.无效运输

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数学面试真题及答案

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数学面试真题及答案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

投影或演示各类具有轴对称特点的图案(如课本上所绘的图象或由学生课前收集的各类具有对称特点的图案) 分析各类图案的特点,让学生经历观察和分析,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二)探索新知 思考:1.试举例说明现实生活中也具有轴对称特征的物体,发展学生想象能力。 2.让学生感到具有轴对称特征的物体,它们都是关于一条直线形成对称。 动手操作:1.把具有轴对称特征的图形沿某一条直线对折,使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把具有轴对称特征的图形沿某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让学生说出以前学习过的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它的对称轴 【答辩题目解析】

1.为什么要学习轴对称现象? 【参考答案】 通过对这一节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轴对称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为后继学习对称变换、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及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等做好充分准备。教材通过丰富的现实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并自觉加以数学理性上的分析,感受数学的魅力,体会轴对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数学的美,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促进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一般能力和审美意识的发展,为后面研究轴对称的性质和其他数学知识打下基础,在初中数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2.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你是如何设计探究轴对称现象的? 【参考答案】 在教学过程是,我是根据学生认知的先后顺序,通过观察――讨论――再操作观察――再讨论,一环扣一环的教学。让学生分组讨论,充分参与,自己建立概念,深刻的体验使学生感受到获得新知的乐趣,从而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辅导班面试初中数学教师面试题

初中数学笔试题 模块一:选择题 9如图,A 点在半径为2的⊙O 上,过线段OA 上的一点P 作直线 ,与⊙O 过A 点的切线交于点B ,且∠APB=60°,设OP=x ,则△PAB 的面积y 关于x 的函数图像大致是( ) 10.在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的两直角边上各取一点,分别沿斜边中点与这两点的连线剪去两个三角形,剩下的部分是如图所示的直角梯形,其中三边长分别为2、4、3,则原直角三角形纸片的斜边长是( ) A.10 B.54 C. 10或54 D.10或172 模块二:填空题 13.如图,点A 、B 、C 、D 在⊙O 上,O 点在∠D 的内部,四边形OABC 为平行四边形,则∠OAD+∠OCD=_______________°. 14.如图,P 是矩形ABCD 内的任意一点,连接PA 、PB 、PC 、PD ,得到△PAB 、△PBC 、△PCD 、△PDA ,设它们的面积分别是S 1、S 2、S 3、S 4,给出如下结论: ①S 1+S 2=S 3+S 4 ② S 2+S 4= S 1+ S 3 ③若S 3=2 S 1,则S 4=2 S 2 ④若S 1= S 2,则P 点在矩形的对角线上 其中正确的结论的序号是____________(把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都填在横线上). 模块三:计算题 (1) 23.如图,排球运动员站在点O 处练习发球,将球从O 点正上方2m 的A 处发出,把球看 成点,其运行的高度y (m )与运行的水平距离x(m)满足关系式y=a(x-6)2+h.已知球网与O 点的水平距离为9m ,高度为2.43m ,球场的边界距O 点的水平距离为18m 。 (2) (1)当h=2.6时,求y 与x 的关系式(不要求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3) (2)当h=2.6时,球能否越过球网?球会不会出界?请说明理由; (4) (3)若球一定能越过球网,又不出边界,求h 的取值范围。

2017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数学面试真题及答案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数学面试真题及答案初中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

答辩题目解析 1.画平面直角坐标系时要注意什么?【数学专业问题】 【参考答案】 学生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时,对其正方向、原点、单位长度等问题上有时候会不够清晰。因此要注意引导学生明晰平面直角坐标系两轴之间是直角,交点为原点,坐标系是向右为x轴正方向,向上为y轴正方向。 2.平面直角坐标系把坐标平面上的所有点分成几大类?【数学专业问题】 【参考答案】 因为平面直角坐标系把坐标平面分成四部分,分别为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但是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所以,坐标平面上的点可以被看作成五大类,各象限内的点与坐标轴上的点。 初中数学《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初中数学《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教学过程 (一)设置疑问,导入新课 把一张纸对折后扎一个孔,然后展开平铺。

师生总结: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类似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三)例题巩固,深化原理 出示例题:下列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指出他们的对称轴。 师生活动:学生先独立完成例题,老师对例题进行讲解。 (四)小结作业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通过相互交流分享观点: (1)垂直平分线的概念是什么? (2)图形轴对称的性质是什么? 师生活动: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概括 作业:课后作业题,并寻找身边的轴对称图形,标出对称轴,找出一对对称点。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猿题库初中数学试讲题目(12选1)

1、已知反比例函数y = x k 的图像经过点A ( 3 ,1)。 (1) 试确定此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 点O 是坐标原点,将线段OA 绕O 点顺时针旋转30?得到线段OB 。判断点B 是否在此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上,并说明理由; (3) 已知点P (m , 3 m +6)也在此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上(其中m <0),过P 点作x 轴 的垂线,交x 轴于点M 。若线段PM 上存在一点Q ,使得△OQM 的面积是 2 1 , 设Q 点的纵坐标为n ,求n 2 2 3 n +9的值。 2.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我把由两条射线AE ,BF 和以AB 为直径的 半圆所组成的图形叫作图形C (注:不含AB 线段)。已知A (1 ,0),B (1, 0),AE ∥BF ,且半圆与y 轴的交点D 在射线AE 的反向延长线上。 (1)求两条射线AE ,BF 所在直线的距离; (2)当一次函数y x b =+的图象与图形C 恰好只有一个公共点时,写出b 的取 值范围; 当一次函数y x b =+的图象与图形C 恰好只有两个公共点时,写出b 的取 值范围; (3)已知□AMPQ (四个顶点A ,M ,P ,Q 按顺时针方向排列)的各顶点都在 图形C 上,且不都在两条射线上,求点M 的横坐标x 的 取值范围。

3.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O中的点P和⊙C,给出如下定义:若⊙C上存在两 个点A,B,使得DAPB=60°°,则称 P为⊙C 的关联点。 ,F(,0) ,E(0,-2) 已知点D(,) (1)当⊙O的半径为1时, ①在点D,E,F中,⊙O的关联点是__________; ②过点F作直线交轴正半轴于点G,使DGFO=30°°,若直线上的点 P (,)是⊙O的关联点,求的取值范围; (2)若线段EF上的所有点都是某个圆的关联点,求这个圆的半径的取值范围。

初中数学教师面试试题(有答案的)

1 初中数学教师面试试题 1. 一组按规律排列的数:2,0,4,0,6,0,…,其中第7个数是 ____8___, 第n 个数是())1(2111+-++n n (n 为正整数).(崇文二模填空12) 考察的知识点:1.找规律;2.情况讨论,n 为奇数与偶数。 2. 已知抛物线22)1(2m x m x y ++-=与x 轴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均为整数,且m <5,则整数m 的值为 0或4 (答对一个给2分;在答出0或4的基础上,多答的只给2分.) (朝阳区二模填空12) 考察的知识点:1. 抛物线与x 轴与有两个交点,则判别式大于0; 2.求根公式; 3.根据题中要求取舍m 值. 3.圆锥的高AO 为12,母线AB 长为13,则该圆锥的侧面积等于 _______65_ (朝阳区二模选择5) 考察的知识点:1. 勾股定理;2. 圆锥的侧面积公式 4. 已知: 115m n -= ,求代数式31236m mn n m mn n +-+-的值.(顺义区一模17) 解: ∵ 115m n -= ∴ 5m n mn -=- ---------------------------------------------------------------------------------2分 ∴ 31233()123(5)12336656m mn n m n mn mn mn mn m mn n m n mn mn mn mn +--+?-+-====-+--+-+ -----5分 考察的知识点:整体代入思想 5. (顺义区一模19) 已知:如图,⊙O 的直径AB =8cm ,P 是AB 延长线上的一 点,过点P 作⊙O 的切线,切点为C ,连接AC . (1) 若120ACP ∠=?,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2)若点P 在AB 的延长线上运动,CPA ∠的平分线交AC 于点M ,∠CMP 的大小是否发生 A

初中数学初试试讲题目

初中数学初试试讲题目 1、如图,已知△ABC ⑴ 请你在 BC 边上分别取两点 D 、 E ( BC 的中点除外),连结 AD 、 AE ,写出使此图中 只.存.在.两.对.面积相等的三角形的相应条件,并表示出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⑵ 请你根据使⑴成立的相应条件,证明AB + AC AD + AE . 2、在△ABC 中, AB AC ,D ,E 分别为AB ,AC 上两点且BD =CE . 求证:DE BC . 3、如图,在等腰△ABC 中, AB = AC , ABC =,在四边形BDEC 中, DB = DE , BDE = 2, M 为CE 的中点,连接AM ,DM . ⑴ 在图中画出△DEM 关于点M 成中心对称的图形; ⑵ 求证: AM ⊥ DM ; ⑶ 当= _________ 时, AM =DM . ⑴

4、如图,E是矩形ABCD外任意一点,已知S△EAF =18 ,S四边形BCDF =50, S△EDC =8,求S△EDF的值 5、已知:如图,△ABC内接于⊙O,点D在OC的延长线上,sinB= 1,∠CAD=30 2 (1)求证:AD是⊙O的切线; (2)若OD⊥AB,BC=5,求AD的长。 6、如图①,OP是∠MON的平分线,请你利用该图形画一对以OP所在直线为对称轴的全等三角形。请你参考这个作全等三角形的方法,解答下列问题: (1)如图②,在△ABC中,∠ACB是直角,∠B=60°,AD、CE分别是∠BAC、∠BCA的平分线, AD、CE相交于点F。请你判断并写出FE与FD之间的数量关系; (2)如图③,在△ABC中,如果∠ACB不是直角,而(1)中的其它条件不变,请问,你在(1) 中所得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B

初中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逐字稿万能模板

教 师 资 2 0 2 0 年 初中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逐字稿万能模板 1.题目:《单项式》 2.内容: 3.基本要求 (1)要有师生互动环节 (2)学生了解并掌握什么是“单项式” (3)试讲时间10分钟 教学设计逐字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应聘初中数学教师的x 号考生,今天我试讲的题目是《单项式》,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教 师 资 2 0 2 0 年 一、导入 师: 上课·.·同学们好! 师:最近同学们喜爱的卡通巨星TOM 猫遇到麻烦了,因此它在网上的关注度愈发高涨。那么大家来一起关注下, 好不好? 师:看来同学们都有很强大的好奇心啊, 很好! 师:那么到底是什么事情呢?好,大家请看大屏幕.师:这是TOM 猫在百度提问上的问题,已知真知棒的单价是2元/支,那么买5支和10支该怎么表示呢? 师: 好, 大家清楚问题了没? 请想想该怎么解答呢? 师:想到了吗?嗯,我听到大家异口同声的地说:2x5,2x10。非常好,大家单价与总价关系还是掌握得很牢固啊! 师: TOM 猫问题已经解决了, 大家帮老师也想想: 如果是买x 支又该怎么表示总价呢? 大家可以想一想。 师:我听到了,同学们说太简单了,不就是2×x(板书)嘛!对,一点也不难,是吧?师:确实不难,但大家注意,请看2×x 这个式子,它是一个单项式,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新授课 师: 同学们看到标题肯定都会问: 老师, 什么是单项式呢? 我先卖个关子.....师:学习定义前,告诉大家一个约定俗成:数字与字母之间的乘号通常省略或用“.”代替.例:50×t 可写成50t 或50·t 师:同学都清楚了这个约定俗成吧?嗯,很好.那么同学们再仔细观察单项式2x 的形式,各自猜猜单项式定义, 好不好? 师: 好, 大家请看黑板上单项式定义,你们可以验证自己的猜测准不准师:大家对这个定义了解了吗?不错,同学们都满怀信心地说了解了。那么老师要来考考大家的掌握定义情况咯, 好不好? 师:看见大家都跃跃欲试,大家可以先想想,生活中单项式的应用有哪些?可以自由讨论,自由活动,限时三分钟。师:时间到了,谁会是第一位勇士呢?好,那位最后排的男生,他说地面上边长为a 的正方形瓷砖的面积是 a. 很好, 就地取材, 很机警, 大家掌声鼓励! 师:还有同学愿意跟老师分享吗?嗯,右边红色衣服的女生迫不及待啦,她说我们经常说n 多,n 的相反数就是-n,这位女同学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大家要向她学习,大家的掌声在哪里?师:还有没有其他的想法呢?好,最前面扎马尾的女生,她说家里有个长、宽,高分别为a 、b.c 的储水槽可以装水abc.大家说这个例子好不好?那还不用热烈的掌声来鼓励她。

初中数学面试真题-(3套)

中学数学试讲真题 真题一

真题二 【试讲答案】 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初中数学组的01号考生,今天我试讲的题目是《正方形性质的应用》,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师:大家还记得上节课学习的正方形的性质吗?回忆一下。 师:学生1,你来说一下正方形有哪些性质,从正方形的边、角、对角线三方面来说。 师:同学们,他说的对吗?对,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角线互相垂宜平分且相等。 师:同学们,根据前面学习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性质的过程,我们在学完正方形的性质后该做什么了? 师:同学们很善于总结嘛,在学了性质后就要学习性质的应用。今天这节课就学习正方形性质的应用,即利用正方形的性质进行解题。

二、探索新知 师:看黑板上这道题,我们一起分析一下。它的已知条件是什么?要证明的是什么?要想得出所给命题我们需要知道哪些信息? 师:学生2,你来说一说这道题给出的已知条件是什么。 师:学生2说给的条件就是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那么能挖掘出来其他隐含条件吗?是不是正方形所具有的性质我们都能宜接用来解题?算不算已知条件? 师:同学们回答得都不错,从图中我们可以得到AO=BO=CO=DO,AC=BD,且AC丄BD。这些都可以看作已知条件。 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探索证明过程。学生3,你说一下,我们要想证明结论的话首先需要证明哪些内容? 师:对,我们需要通过证明△BO,△BCO,△CDO,△DAO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然后再证明这些三角形都全等,达到证明要证命题的目的。 师:下面大家小组合作讨论具体步骤该怎样写。 师:第一组派代表来黑板上讲演一下你们组的讨论成果,注意证明题的书写格式。 师:第一小组的证明过程是这样的: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C=BD,AC丄BD,AO=BO=CO=DO, ∴△ABO,△BCO,△CDO,△DAO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并且△AB0≌△BC0≌△CDO ≌/△DAO。 师:好,很规范。在证明命题时,可以用我们这节课所采用的步骤,先找已知,明确要证的是什么,再找能使这个结论成立的条件,从而推导证明结论。 三、课堂练习 师:我们看这道题目,如图,正方形ABCD中,AC,BD相交于0,MN//AB,且M/V分别交0A,0B于M,求证:BM=CN。 师:要想证明BM=CN,可以考虑先证什么? 师:学生4说得对,可以将线段放到三角形中,证三角形全等。 师:那大家小组讨论讨论可以证哪两个三角形全等。 师:第二组你们讨论的如何? 师:第二组代表说结合正方形的性质可以证明出△ABM≌△BCN,从而证明BM=CN。 师:其他组呢?有不一样的吗? 师:第三组代表说他们是先证明△CBM≌ADCN,从而证明BM=CN的。不错,虽然证明过

初中数学老师面试试题

数学试题(共50分)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1、 ________5 8 .(填"">,""<,或""=) 2、有9张卡片,分别写有1~9这九个数字,将它们背面朝上洗匀后,任意抽出一张,记卡片上的数字为a , 则关于x 的不等式组() 4311 22 x x x x a ≥+?? ?--

的方程为“倍根方程”,以下关于倍根方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写出所有正确说法的序号) ①方程220x x --=是倍根方程; ②若(2)()0x mx n -+=是倍根方程,则22450m mn n ++=; ③若点()p q ,在反比例函数2y x = 的图像上,则关于x 的方程2 30px x q ++=是倍根方程; ④若方程20ax bx c ++=是倍根方程,且相异两点(1)M t s +,,N(4)t s -,都在抛物线2 y ax bx c =++上,则方程20ax bx c ++=的一个根为 5 4 .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30分,解答过程写在大题卡上) 1、(本小题满分15分) 已知,AC EC 分别为四边形ABCD 和EFCG 的对角线,点E 在ABC ?内,90CAE CBE ∠+∠=o 。 (1)如图①,当四边形ABCD 和EFCG 均为正方形时,连接BF 。 1)求证:CAE ?∽CBF ?;2)若1,2BE AE ==,求CE 的长。 (2)如图②,当四边形ABCD 和EFCG 均为矩形,且 AB EF k BC FC ==时,若1,2,3BE AE CE ===, 求k 的值; (3)如图③,当四边形ABCD 和EFCG 均为菱形,且45DAB GEF ∠=∠=o 时, 设,,BE m AE n CE p ===,试探究,,m n p 三者之间满足的等量关系。(直接写出结果,不必写出解答过程) 图③ 图② 图① A F D A F A B H

初中数学初试试讲题目

初中数学初试试讲题目 1、如图,已知ABC △ ⑴ 请你在BC 边上分别取两点D 、E (BC 的中点除外),连结AD 、AE , 写出使此图中只存在两对.....面积相等的三角形的相应条件,并表示出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⑵ 请你根据使⑴成立的相应条件,证明AB AC AD AE +>+. C B A ⑴ D E C B A 2、在ABC △中,AB AC >,D ,E 分别为AB ,AC 上两点且BD CE =. 求证:DE BC <. 】 3、如图,在等腰ABC △中,AB AC =,ABC α∠=,在四边形BDEC 中,DB DE =, 2BDE α∠=,M 为CE 的中点,连接AM ,DM . ⑴ 在图中画出DEM △关于点M 成中心对称的图形; ⑵ 求证:AM DM ⊥; ⑶ 当α=___________时,AM DM =. E D B A M D B A

4、如图,E 是矩形ABCD 外任意一点,已知 18EAF S =△,50BCDF S =四边形,8EDC S =△,求EDF S △的值 》 5、已知:如图,△ABC 内接于⊙O ,点D 在OC 的延长线上,sinB =21 ,∠CAD =30°。 (1)求证:AD 是⊙O 的切线; (2)若OD ⊥AB ,BC =5,求AD 的长。 ! 6、如图①,OP 是∠MON 的平分线,请你利用该图形画一对以OP 所在直线为对称轴的全等三角形。请你参考这个作全等三角形的方法,解答下列问题: (1)如图②,在△ABC 中,∠ACB 是直角,∠B =60°,AD 、CE 分别是∠BAC 、∠BCA 的平分线,AD 、CE 相交于点F 。请你判断并写出FE 与FD 之间的数量关系; (2)如图③,在△ABC 中,如果∠ACB 不是直角,而(1)中的其它条件不变,请问,你在(1)中所得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 F E D C B A O P , A M N E B C D F A 、 E F B D 图① 图② 图③

初中数学面试历年试题集

初中数学面试历年试题集 敬告:本习题集为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考生提供。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育学院毕开颖老师整理,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不得发布到公共网络空间。否则将追究侵权责任。 第1册(七年级上) 第1章有理数:正数和负数;有理数;有理数的加减法;有理数的乘除法;有理数的乘方。 【2015年5月】 1.线段的和、差、倍、分。 第2章整式的加减 第3章一元一次方程:从算式到方程;移项与合并;去括号与去分母。【2015年5月】 1.用一元一次方程探究问题。 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几何图形;直线、射线、线段;角。 【2015年5月】 1.余角和补角的性质和概念。 2.角的度量-角度制。 3.方位角。给例题。 4.任意角的概念。 【2016年1月】 1.任意角的概念 第2册(七年级下) 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相交线;垂线;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平行线及其判定;平行线的性质;平移。 第6章实数:平方根;立方根;实数。 第7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2016年1月】 1.坐标表示平移。 第8章二元一次方程组:概念;消元;三元一次方程组解法。 【2016年1月】 1.解三元一次方程组,三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 2.用方程组解应用题,给例题。 第9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不等式及其解集;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016年1月】 1.不等式的解集。 2.用不等式解应用题:给的很详细,很具体,解法,概念。 3.不等式的性质。 第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第3册(八年级上)

第11章三角形: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与三角形有关的角;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2016年1月】 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2.三角形的外角。 3.求多边形外角和:给了道例题,让证明六边形的外角和,从而求多边形的外角和。 4.与正多边形有关的计算,给了个例题。 5.终边相同的角。 第12章全等三角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2015年5月】 1.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应用。 第13章轴对称: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画轴对称图形;等腰三角形。【2015年5月】 1.做对称轴。 第14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 整式的乘法: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整式的乘法。 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 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公式法。 第15章一次函数:变量与函数;函数的图象;一次函数;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 【2015年5月】 1.画一次函数图像。 【2016年1月】 1.函数的三种表示法。 第4册(八年级下) 第16章分式: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运算;分式方程。 第17章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生活中的反比例关系。 第18章勾股定理: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证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第19章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判定;矩形;菱形;正方形。 第20章数据的分析:数据的代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数据的波动程度。 第5册(九年级上) 第21章二次根式:二次根式的乘除;二次根式的加减。 【2015年5月】 1.二次根式的性质。 2.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 【2016年1月】 1.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 2.二次根式化简。

教资初中数学面试试讲典型真题

初中数学《有理数加减法则》 1、题目:有理数加减法则 2、内容: 3、基本要求: (1) 教学中注意渗透转化思想。 (2) 教学中注意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有适当的提问环节, 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3) 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的板书设计 (4) 请在10 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 答辩题目: 1 有理数加法法则和有理数减法法则的关系? 2 学习有理数加减法则的意义是什么?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 一) 导入新课提出问题: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 有理数加法法则和有理数减法法则的关系? 【参考答案】 有理数加法的学习是有理数减法法则学习的基础,有理数加法法则分别阐述了同号、异号、加0 三种情况的有理数相加的计算方法,而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是将被减数取相反数转化成有理数加法进行计算的,二者具有递进关系。 2. 学习有理数加减法则的意义? 【参考答案】 有理数加减法则是学习初中数学运算的基础,是引入整式、分式的准备知识。有理数加减法则的正确掌握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数感,是学习有理数乘除法前提,并且直接影响整式分式运算的学习。 初中数学《中位数的应用》 1、题目:中位数的应用 2、内容: 3、基本要求 (1) 让学生在实际情境理解中位数的意乂, 并能够利用中位数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中注意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有适当的提问环节, 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3) 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的板书设计。 (4) 请在10 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答辩题目: 1 怎么确定一组数据的中位数? 什么时候用中位数反映数据的平均水平? 2 常见数学思想有哪些? 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导入:课件展示问题2中某公司员工月收入数据资料表格。提问:如何得到数据的平均水平? 预设:平均数。追问:是否还有其他量可以刻画相关数据特征? 引出本节课课题——中位数的应用。 (二)讲解新知1. 中位数的概念沿用导入环节的情境,根据表格信息解决问题。问题:计算员工收入的平均数。

2019年上半年初中数学学科教师资格面试试题(答案)

2019年上半年初中数学学科教师资格面试试题(答案) 一、考题回顾 初中数学《有理数加减法则》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有理数加法法则和有理数减法法则的关系? 【参考答案】 有理数加法的学习是有理数减法法则学习的基础,有理数加法法则分别阐述了同号、异号、加0 三种情况的有理数相加的计算方法,而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是将被减数取相反数转化成有理数加法进行计算的,二者具有递进关系。 2.学习有理数加减法则的意义? 【参考答案】 有理数加减法则是学习初中数学运算的基础,是引入整式、分式的准备知识。有理数加减法则的正确掌握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数感,是学习有理数乘除法前提, 并且直接影响整式分式运算的学习。 一、考题回顾 初中数学《中位数的应用》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课件展示问题2中某公司员工月收入数据资料表格。提问:如何得到数据的平均水平? 预设:平均数。 追问:是否还有其他量可以刻画相关数据特征? 引出本节课课题——中位数的应用。

(二)讲解新知 3.中位数的概念 沿用导入环节的情境,根据表格信息解决问题。 问题:计算员工收入的平均数。 预设:平均数是6276。 提问:计算的平均数能否反映该公司全体员工的收入水平?为什么? 学生思考,和同桌交流,汇报。 预设1:不能反映这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因为人员收入差距较大。 预设2:不能反映这组数据的平均水平。仅有3 人收入在平均数上,另外22 人在平均数下。 追问:那用什么数据来表示更好呢? 启发学生思考。教师给出中位数的概念并板书,让学生根据中位数的概念得 到找中位数的方法,尝试找到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板书计算过程)。 教师追问:中位数能否反映该公司全体员工的收入水平?为什么? 预设:中位数能反映该公司全体员工的收入水平。因为将数据按顺序排列取 中间的数字,也是平均水平的体现。 教师追问:本题中,平均数与中位数哪个能更好得反映这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什么时候用中位数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的量? 小组讨论:以数学小组为单位,4 分钟时间。讨论结束后请小组派代表分享, 全班交流结果。 预设1:本题中,对比平均数,中位数能更好反映这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预设2:当一组数据中有偏大或偏小的数据时,用中位数更能反映一组数据 的一般水平。 (三)课堂练习 课件出示另一组数据,计算中位数。并说明中位数的意义。 (四)小结作业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课后习题。 【答辩题目解析】

初中数学面试历年试题集

初中数学面试历年试题集 敬告: 本习题集为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考生提供。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教育学院毕开颖老师整理,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不得发布到公共网 络空间。否则将追究侵权责任。 第 1 册(七年级上) 第 1 章有理数:正数和负数;有理数;有理数的加减法;有理 数的乘除法;有理数的乘方。 2015年5月】 1. 线段的和、差、倍、分。 第 2 章整式的加减 第 3 章一元一次方程:从算式到方程;移项与合并;去括号与 去分母2015年5月】 1. 用一元一次方程探究问题。 第 4 章几何图形初步:几何图形;直线、射线、线段;角。 2015年5月】 1. 余角和补角的性质和概念。 2. 角的度量-角度制。 3. 方位角。给例题。 4. 任意角的概念。 2016年1月】 1. 任意角的概念 第 2 册(七年级下)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平第 5 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相交线; 垂线;行线及其判定;平行线的性质;平移。 第 6 章实数:平方根;立方根;实数。

第7 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2016年1月】 1. 坐标表示平移。 第8 章二元一次方程组:概念;消元;三元一次方程组解法。 【2016年1月】 1. 解三元一次方程组, 三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 2. 用方程组解应用题,给例题。 第9 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不等式及其解集;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016年1月】 1. 不等式的解集。 2. 用不等式解应用题:给的很详细,很具体,解法,概念。 3. 不等式的性质。 第10 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第 3 册(八年级上) 第11 章三角形: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与三角形有关的角;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2016年1月】 1.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2. 三角形的外角。 3. 求多边形外角和:给了道例题,让证明六边形的外角和,从而求多边形的外角和。 4. 与正多边形有关的计算,给了个例题。 5. 终边相同的角。 第12 章全等三角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角的平分线的性质。2015年5月】 1. 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

初中数学试讲教案模板

初中数学试讲教案模板 【篇一:教师招聘面试教案(初中数学)】 教师招聘面试教案——初中数学 11.2.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ss)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sss),及利用全等三角形进行证明.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会应用“边边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边边边”判定全等三角形的过程,解决简单的问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 三、重、难点与关键 (一)重点:掌握“边边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二)难点: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学会综合分析法. (三)关键:掌握图形特征,寻找适合条件的两个三角形. 四、教具准备 一块形状如图1所示的硬纸片,直尺,圆规. 五、教学方法 采用“操作──实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形成直观形象.六、教学过程 (一)设疑求解,操作感知 【教师活动】(出示教具) 问题提出: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损坏后,只剩下如图2所示的残片,?你对图中的残片作哪些测量,就可以割取符合规格的三角形玻璃,与同伴交流. 【学生活动】观察,思考,回答教师的问题.方法如下:可以将图1?的玻璃碎片放在一块纸板上,然后用直尺和铅笔或水笔画出一块完整的三角形.如图2,?剪下模板就可去割玻璃了. 【理论认知】

如果△abc≌△a′b′c′,那么它们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反之,?如果△abc与△a′b′c′满足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角对应相等,即ab=a′b′,bc=b′c′,ca=c′a′,∠a=∠a′,∠b=∠b′,∠c=∠c′. 这六个条件,就能保证△abc≌△a′b′c′,从刚才的实践我们可以发现:?只要两个三角形三条对应边相等,就可以保证这两块三角形全等. 信不信? 【作图验证】(用直尺和圆规) 先任意画出一个△abc,再画一个△a′b′c′,使a′b′=ab,b′c′=bc,c′a′=ca.把画出的△a′b′c′剪下来,放在△abc上,它们能完全重合吗?(即全等吗) 【学生活动】拿出直尺和圆规按上面的要求作图,并验证.(如课 本图11.2-2所示) 画一个△a′b′c′,使a′b′=ab′,a′c′=ac,b′c′=bc: 1.画线段取b′c′=bc; 2.分别以b′、c′为圆心,线段ab、ac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a′; 3.连接线段a′b′、a′c′. 【教师活动】巡视、指导,引入课题:“上述的生活实例和尺规作图 的结果反映了什么规律?” 【学生活动】在思考、实践的基础上可以归纳出下面判定两个三角 形全等的定理. (1)判定方法: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2)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推理过程,叫做证明三角形全等. 【评析】通过学生全过程的画图、观察、比较、交流等,逐步探索 出最后的结论──边边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得到了两个三角 形全等的条件,同时增强了数学体验. (二)范例点击,应用所学 【例1】如课本图11.2─3所示,△abc是一个钢架,ab=ac,ad 是连接点a与bc中点d的支架,求证△abd≌△acd.(教师板书)【教师活动】分析例1,分析:要证明△abd≌△acd,可看这两个 三角形的三条边是否对应相等. 证明:∵d是bc的中点, ∴bd=cd 在△abd和△acd中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