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大一下学期中国古代史考试重点

大一下学期中国古代史考试重点

大一下学期中国古代史考试重点
大一下学期中国古代史考试重点

大一下学期中国古代史考试重点

中国古代史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

1、大索貌阅:隋文帝开皇五年下令州县官吏“大索貌阅”,即根据户籍簿上登记的年龄,

来核对本人体貌,以防诈老诈小逃避徭役。查出不实,流配里长、党长,鼓励百姓互相检举,告发不实之户。命令堂兄弟以下亲属析户分居,以防包容隐庇。隋炀帝大业五年又一次“貌阅”。通过这两次全国性大规模的检括户口,共检出隐漏人口228万余。2、输籍定样:隋文帝开皇五年采用高颖的建议,行“输籍定样”法(或称“输籍法“)。

规定每年正月五日县令出查,根据标准定百姓户等,从轻制定税额,并将各户应纳税额写成定簿。这样百姓不能逃税,官员不能任情舞弊。由于税额低于世家大族对佃户的剥削,因此吸引佃客脱离世家大族的荫庇,成为国家编户。

3、三省六部制:隋文帝时开始实施的中央官制。三省是尚书、内史(唐中书)、门下,三

省负责国家政务,互相牵制,内史省是决策机关,长官监、令;门下省是审议机关,长官纳言;尚书省是行政机构,长官令、左右仆射,下设吏部、礼部、兵部、度支(后改为民部,唐户部)、都官(后改称刑部)、工部,是为六部。三省长官同向皇帝负责,将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帝集权。决策与执行机构分开,对于防止权臣篡位,稳定政局,维护统一,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三省六部制度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

4、开元之治:开元年间,唐玄宗先后任命姚崇、张九龄、韩休等人为宰相,针对时弊进行

以下改革:①裁汰冗官,整顿吏治;②抑制食封贵族;③压制佛教势力;④兴修水利,重视农业生产;⑤检田括户,限制土地兼并;⑥重视教育文化的发展。因为以上各项改革,开元年间吏治清明,政局稳定,加速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教育文化的繁荣,成为唐王朝的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5、二王八司马事件:唐后期宦官专权严重,威胁皇权,也遭到朝臣反对。永贞元年,顺宗

重用王叔文、王伾以及柳宗元、刘禹锡等十人对弊政进行改革,剥夺宦官权力,但接掌军权的关键性措施因宦官集团反对未能成功。同年八月,以权阉俱文珍为首的宦官集团与未皋等内外呼应,迫使顺宗让位与太子李纯。宦官得势后,“二王”被被贬,柳宗元等八人被贬为边州司马,时称“八司马”。整个事件被称为“二王八司马”事件,它以反宦官专权的失败而告终。

6、牛李党之争:唐后期官僚的朋党之争。牛党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代表庶族地主,李

党以李德裕为首,代表士族地主。两党结怨始于宪宗朝元和三年策试案,党争高潮出现在文宗朝,宣宗时以牛党的胜利宣告结束,前后历时近40年之久。牛李两党所代表的均是当时的腐朽势力,而且两党都勾结宦官作为后台,所以牛李党争没有改进当时社会状况反而致使唐后期政治腐败加剧,无积极意义。(↑隋唐)

10、周世宗改革:五代后期,统一趋势日益明显。周世宗即位后在周太祖改革的基础上继续

进行改革。经济上鼓励垦荒,分荒地给流民,优待逃户。减轻租税。兴修水利。限制佛教发展,抑制佛寺经济。国家铸钱,有利于经济发展。政治上,改善吏治,赏罚严明,听取群臣意见,制定《大周刑统》,颁行全国。军事上,整饬军纪,整编禁军,革除唐后期豢养冗兵的积弊,有利于国家安定。

11、南北面官制:耶律德光取得幽云十六州后,在中央设置南面官和北面官的双轨统治机构。

南面官依“汉制”(唐朝的制度)统治汉人及渤海人,杂用汉族士大夫和契丹贵族;北面官以“国制”(契丹旧制)统治契丹人和其他少数民族,机构比较简单,是根据契丹

部落的传统建立起来的,一律用契丹贵族。南北面官制是契丹统治和官制的一个重要特点。(↑五代十国)

14、澶渊之盟:北宋景德元年,辽圣宗、萧太后率20万大举南下,一直打到黄河北岸澶州,

朝廷震惊,宰相寇准的坚决主张抵抗。宋真宗亲征,抵达澶州,极大地鼓舞了宋军士气。

辽宋签订了屈辱的“澶渊之盟”。规定:宋辽结为兄弟之国,两国以白沟河为界,宋岁输聊银10万两、绢20万匹。称为“岁币”。此后,辽、宋之间进入了一个很长的相对稳定时期,促进了两国经济和政治上的和平往来。

16、猛安谋克制:阿骨打称帝以后,扩充和整顿了金朝的军队,推行猛安谋克制度,规定以

三百户为一谋克,十谋克为一猛安。猛安谋克是一种兵民合一的组织,凡猛安谋克户,平时从事“畋渔射猎”等生产活动,战时则自带器甲,以猛安谋克为单位,编成军队,应征出战。这样不仅节省财政开支,而且能保证有较强的战斗力。(金)

17、绍兴和议:绍兴十一年正月金兀术亲帅铁骑十多万渡淮南下,攻占许多城市,直逼长江

后败去,宋军停止追击,双方已淮河为界。宋召回韩世忠、岳飞等名将后逮捕岳飞及其子岳云下狱。宋金签订合约,主要内容是:①宋向金称臣,“世世子孙,谨守臣节”;

②宋金疆界,东以淮河中流,西以大散关为界。宋割唐、邓两州及商、秦两州之半予金;

③宋岁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这就是所谓“绍兴和议”。十二月杀岳飞。

20、行省制度:元朝的地方行政机构是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全国分为十个行省,长官为丞

相,有关事务由中书省下辖的六部掌管。中书省和行中书省以下的行政区划为路、府、州、县。行省制度的确立,从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保证了中央集权,是我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项重大改革,对后世有巨大影响。(↑元)

21、卫所制度:洪武初年在军队编制上实行卫所制度。自京师至地方皆立卫、所,一般来说,

每卫5600人,置指挥使统领。每千户所有兵1120人,指挥官称千户。每百户所有兵112人,指挥官称百户。卫、所官军皆为世袭。土官所属地方也间设卫、所。

22、一条鞭法:明中后期在清查全国土地的基础上,针对当时的赋役制度存在的弊病,张居

正推行了一条鞭法。一条鞭法概括起来有以下四点:①田赋折银征收;②徭役折银上纳;

③赋、役银合并征收;④赋、役银合并征收后,直接交与地方官府,及“丁、粮毕输于

官”。一条鞭法的实施是我国赋役制度的史上的重大改革,使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松弛,为城镇手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有利于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和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生长。

23、八旗制度: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创立了八旗制度。八旗制度是由女真氏

族公社末期的狩猎组织演变而来的。八旗制度是“以旗统人,即以旗统兵”的兵民一体、军政合一的社会组织形式。八旗兵丁平时生产,战时出征。八个固山额真既是军事统帅,又是各旗的政治首领。努尔哈赤是八旗的家长和最高统帅。八旗制度的实行,不仅提高了军事战斗了,也促进了满族社会的发展。

24、改土归流:明朝在比较进步的少数民族地区采取了“改土归流”政策,裁撤了原来的土

司,由中央派出流官担任知府、知州、知县进行统治。通过这样的措施,明政府加强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和统治。

27、军机处:雍正八年,设立军机处。军机处承旨办理机务,取代了议政王大臣会议诸王参

与政务的权力。军机处的主要职责之一是恭撰上谕。军机处大臣随时由皇帝在满、汉大学士及各部尚书、侍郎中选定,即所谓“无专官”,军机大臣参与军国大政,但决定权在皇帝。军机处的设立,进一步加强了君主的专制权力,内阁和议政大臣会议的权力被彻底地削弱了。这标志着清朝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发展。

28、内阁: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批阅奏章,只可备顾问。明成祖时殿阁臣僚可参预机务,

但“不置官署,不得专制诸司”“批答出自御笔”。宣德初年,内阁开始有“票拟”权,

英宗年幼,内阁票拟制度化。清朝内阁是中央的最高行政机构,职责如明朝,但由于后来南书房和军机处的出现,实际权力比明代要小。阁臣虽有草拟诏旨之责,但只是秉承皇帝的意志。(↑明)

2、两税法实施的背景、内容、意义

背景:唐后期均田制瓦解,农民大量逃亡,租庸调制难以维持。安史之乱后财政亏空,赋税制度混乱。为了改变这种局面,获得足够的税收,实行两税法,

内容:①取消租庸调及各项杂税的征收,保留户税和地税。②“量出以制入“,政府先预算开支以确定赋税总额。户税依据每户资产的多少分九等征收。④地税按田亩征收谷物。

⑤对不定居的行商按三十分之一征税,使与定居的人负担大致均等。⑥无论户税和地税,

均按夏秋两季征收。因为夏秋两征,故名两税法。

意义:两税法的实施是一项有着重要意义的改革。①两税法主要依据土地多来征税,意味着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减弱;②两税法改变了租庸调制征税贫富不均的不合理现象;③两税法极大地扩大了纳税面,大大增加了政府收入。(↑唐)

3、北宋初年怎样加强集权的

①在地方消减郡一级长官的权力,规定州郡长官由文官担任,设通判互相牵制;②在中

央割宰相权力,设参知政事作为副相,设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③:禁军不再设置最高统帅,把禁军两司分为三衙鼎足而立。逐渐收回节度使和大将的兵权。④按“守内虚外“的政策进行军事部署。⑤发展了唐以来的科举制度,严格考试程式,扩大取士名额,提高等地士人的待遇,广泛吸收知识分子参加政权。

4、王安石变法的原因,内容,失败原因

原因:①宋末冗兵、冗官、冗费严重,积贫积弱的局面加深;②官吏腐败和封建剥削加重,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不断;③民族矛盾激化,辽、西夏不断侵扰;④庆历新政的失败

内容:①财政:实行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②军政:实行置将法和保甲法,还推行保马法和在开封府设军器监等③教育和科举方面:广建学校,在太学实行“三舍法”,只以进士取士

失败原因:①灭有抓住主要社会矛盾,没有解决农民负担,反而加重了负担,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②触动了大贵族官僚和大商人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③神宗在关键时刻发生动摇,不愿深入改革,没有彻底的决心④变法派内不得分裂,失去有力领导

5、宋代理学产生的原因,主要代表人物,思想

原因:①阶级矛盾和民族斗争尖锐②佛、道两教对儒学的渗透③科学技术的进步④科举改革的推动

主要代表人物及思想:

朱熹:“理”是万物生长的本源,强调事物的对立和差别。提出“三纲五常”的纲常理论,主张“去人欲,存天理”。认为修养道德要做“格物致知”

陆九渊:认为“心”是天地万物的本源。提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认为修养道德需要存心养性(↑宋)

6、元对边疆的治理情况(西藏、云南、台湾)

西藏:①设立宣政院,地位于中书省同,其长官院使掌西藏实权

②设置吐蕃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管理西藏

③在西藏派驻镇戍军

云南:设立行省进行管理,派人传授先进技术

台湾:元朝通过巡检司管辖澎湖与台湾,是中国政府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8、元清两朝对西藏统治的加强

元:①设立宣政院,地位于中书省同,其长官院使掌西藏实权

②设置吐蕃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管理西藏

③在西藏派驻镇戍军

清:多次平定准噶尔叛军;设置驻藏大臣二人分驻前后藏,监督西藏地方管理事务;设立“金瓶挚签”制度

简述“八王之乱”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其影响。

“八王之乱”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分封制。晋武帝为了维护和巩固司马氏集团的统治,大封宗室为王,允许王国置军,取消州、郡武备。随着诸王势力发展和西晋中央政治制度的腐败,发生了争夺最高统治权的“八王之乱”。长达十六年的战乱,造成了严重后果,给北方地区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社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诸王间的互相残杀,削弱了西晋王朝的力量,加速了西晋王朝的灭亡。

简述隋朝统一的原因和意义。

(1)原因:南北方各民族融合,民族隔阂消弱,成为促进统一的重要因素;南北方经济的发展,要求迅速结束政治上的对峙局面,促进南北经济交流;门阀大族势力逐渐衰落,有利于统一国家的出现;北周和隋朝的改革,使北方力量上涨,造成了隋灭陈的趋势。(2)意义: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的分裂局面;巩固和加强了各民族的融合;促进了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为唐朝昌盛奠定了基础。

简述两税法出现的原因及其内容、意义。

唐朝后期,土地兼并激烈,均田制被破坏,农民失地破产,沦为地主的佃户。唐肃宗以后,天下百姓“乡居地著者百不四五”,唐初按丁征收租庸调的办法不通了。为解决财政困难,780年,唐德宗根据宰相杨炎的建议,统一各项税收,创立两税法,主要内容:(1)取消租庸调及一切杂税;(2)不分主户客户一律收税;(3)根据资产田亩的多少征收产税和地税;(4)行商按收入的三十分之一纳税;(5)每年分夏秋两季征税;(6)根据财政支出定出全国税额。两税法代替租庸调法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大变化,它扩大了纳税面,官僚地主不再享有免税特权,根据资产、田亩征税比按丁收税合理、进步,顺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简述明初加强君主集权统治的措施。

(1)废行省,设三司,改革地方机构;(2)废丞相,以六部治国,加强皇权;(3)废大都督府,设五军都督府,制定卫所制度,加强对军队控制;(4)改御史台为都察院,加强对百官的监察;(5)设置锦衣卫和东西厂,加强特务统治;(6)杀戮功臣,提高皇权。通过以上措施,明太祖提高了皇权,促成了明代集权政治的建立。这种高度集中的权力,为明初社会经济的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提供了政治上的保证。但是,因为明朝时我国封建社会已到晚期,专制主义的强化,必然导致封建政治的腐败,也束缚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延缓了封建社会的瓦解,其消极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

试述王安石变法的原因、内容及意义。

原因:北宋中期“积贫积弱”,“顾内则不能无以社稷为忧,外则不能无惧于夷狄”,为缓和阶级矛盾,稳定北宋王朝的统治,必须“富国强兵”,变法改革。

内容:主要有10个方面:均输法、农田水利法、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军器监。

意义:王安石主持变法从1069年开始至1085年宋神宗死,新法被废止。这场变法在“富

国强兵”方面收到了某些效果,如因为推行青苗法、免役法等收到了大批钱粮;推行农田水利法,兴修了1万多处水利工程,溉田36

万余顷;军事上曾在对西夏的战争中取得熙河之役的胜利等等。

三长制

三长制是北魏中期为控制户籍,及取代宗主督护制而实行的基层政权组织。孝文帝太和十年(486),纳内秘书令李冲建议,规定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三长必须由乡里中能办事而又谨守法令的人担任,职掌为每四年造一次户籍,检查户口,监督耕作,征收租调,征发徭役、兵役及照顾孤贫老弱等。邻长可免除一夫征戍,里长二,党长三。推行三长制使课有常准,赋有恒分,苞荫之户可出,岁贯彻均田令、发展生产和加强中央集权均有利。废除宗主督护制和实行三长制,沉重打击了世家大族的利益,因而遭到不少守旧派的反对。但在北魏文明太后、孝文帝和李冲等执政大臣的坚持下,三长制得以继续实施。三长制之行,加强了中央集权,使所征租调有所根据及确立准则,加上大量的隐匿户得以清查,因此数年间,国家财政收入增加了几倍,社会经济有所恢复和发展,一时天下称为便利。北魏后来的均田制,就是在三长制的基础上推行的。

九品中正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吏选拔制度。东汉延康元年(220),曹丕用吏部尚书陈群建议,立九品官人之法。说见《三国志·魏志·陈群传》,事在曹丕代汉之前夕。然《宋书·恩幸传》言:“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中仓卒,权立九品”。据此则曹操时已有此法,或陈群据以立为定制。其法用有名望,善识别人才者为“中正”,州郡皆置。使区别当地人士,分为九等(九品)。政府据其所定,选择任用。曹芳时,驷马懿当国,于各州加置大中正,遂有大、小中正之别。九品官人之法初建时,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有劝励作用。然任中正者趋势则不暇举贤,畏恶则不敢疾恶,循至只问门第高下,不究贤愚善恶。终至晋刘毅言其弊,“下品无高门,上品无寒士”。隋废。

门阀

门即门第,指家世族望;阀即阀阅,指功绩资历。门阀初指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累世显贵之家,其后形成为以门第阀阅为依据的等级制度和观念。自秦至西汉,封建官僚的仕进尚不受门第阀阅所限制,不少公卿出自于寒素之家。东汉时,由于世家大族垄断察举征辟,操纵乡闾清议,门阀观念逐渐形成。在东汉末已习以为俗。但门阀成为一种政治制度,则是在魏晋以后。士族

士族亦称世族、势族、甲族、高门、冠族、旧门、著姓、右姓等,与庶族相对。南北朝、隋唐时身份性地主。东汉时逐渐形成。三国魏时,实行“九品官人法”,促成“公门有公,卿门有卿”,士族在政治上有特权,垄断仕途,并合法荫客,分割国家纳税户。其有侨姓、吴姓、郡姓、虏姓、膏梁、甲族、冠族、着姓、右族、华腴、旧族、高门之名。在学术上,以经学礼法传家,并实行“身份内婚制”,不和庶族通婚。两晋为士族鼎盛时期。东晋时,三品以上官职几乎全由士族担任,后经农民战争冲击,江南生产力发展,庶族地主经济上升,士族地主势力逐渐衰落。至南朝,士族已丧失部分权势。北朝少数民族掌权,士族势力始终不及南朝时强大。隋末农民起义,“得隋官及士族子弟皆杀之”,士族势力受沉重打击,“名虽著于乡里,身未免于贫贱”。唐时,士族仍有相当政治地位,不少宰相出身士族,但已丧失垄断仕进与合法荫客之权。有些士族为考取进士,轻经学而重诗赋。“身份内婚制”开始打破,与庶族通婚。五代以后,士族地主势力逐渐衰落。

宗主督护制

北魏初期政治制度。宗主也叫做坞主或壁帅,是在「五胡十六国」末期南逃的豪强大族。他们聚族而居,拥有众多的宗族、部曲,修有坞壁,建有甲兵,是一些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豪强的武装首领。依附其下的农民往往有数百家、上千家,乃至万家,均为他们的私家人口。

这些豪强被称做宗主,依附于他们的各类农民则是宗主的包荫户。宗主与包荫户之间是一种主人与佃客的关系。而佃客形同于农奴。北魏政权建立后,任命鲜卑族部落主为宗主,承认宗主对于包荫户的控制和奴役,并且以宗主对于包荫户的统治作为地方基层政权,以世家大族为宗主,督护百姓,于是形成「宗主督护制」。宗主在政治上都是一些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宗主控制下的包荫户多数没有户籍,他们只为宗主的私家人口,任凭宗主剥削和奴役,国家不得征调亦不能干预。太和十年(486)改行三长制后,此制遂废,但三长仍多为宗主充任。

八王之乱

西晋宗室间争夺皇权的变乱,与乱者主要有汝南王亮,楚王玮、赵王伦、齐王冏、长沙王乂、成都王颖、河间王顒、东海王越。晋初大封同姓王,握军政实权,武帝死后,惠帝妻贾后与辅政外戚杨骏争权。元康元年(291),贾后与玮合谋发动禁军政变,杀骏。而大权却为亮及太保卫瓘所掌握,贾后野心未能实现。复使玮杀亮、瓘,事后反诬玮矫诏擅杀大臣,将玮处死。九年,贾后废太子遹。次年杀之,伦、冏以此为名,联兵入宫杀贾后。永宁元年(301),伦废惠帝自立,冏于许昌起兵讨伐,颖、顒举兵响应。禁军将领王舆起兵杀伦,迎惠帝复位,冏以大司马执政。太安元年(302)底,顒起病讨冏,乂于洛阳为内应,入宫擒杀冏而执政。二年,顒、颖合兵讨乂,联军屡败,洛阳旧困不饥,永安元年(304),越与部分禁军合谋擒乂,送于顒部将张方,为方所杀。颖入洛阳为丞相,复返邺城,以皇太弟遥控朝政。越挟惠帝率禁军攻邺,大败于荡阴,张方趁机再占洛阳。后并州刺使司马滕与幽州刺使王浚联兵破邺,颖挟惠帝奔洛阳。旋为张方送长安。永业三年(306),越再起兵杀颖、顒。同年毒杀惠帝,另立怀帝,权入越手,八王之乱终结。

猛安谋克

女真部落与军事组织的称谓。金朝建国前,“猛安”为女真部落统军首长,“谋克”为氏族长。建国后,诸军由猛安、谋克逐步统领,“猛安谋克”又用为军事组织的称谓。燕山以南、淮陇以北广大地区,女真猛安谋克人户计口授田,保聚土地,无事耕田,有事战斗。初制三百户为一谋克,十谋克为一猛安。后来减少到二十五人为一谋克,四谋克为一猛安,一谋克参加战斗的不过十八人。宣宗南迁后,猛安谋克瓦解,无力作战。

鱼鳞图册

简称图册。南宋以后官府为征派赋役而绘制的土地薄册。南宋行经界法,有些地区按保甲绘制地形图,标出各户占有田地名称、顷亩、四至以及公共池塘、沼泽、山丘等,存于官府备查。因图上所绘田亩,依次排列,呈鱼鳞状,故名。元代官府为征收田赋,亦将田土按形状绘制成图,分地区装订成册。江浙、福建等地普遍编造。明洪武十三年(1380),因江南富民诡寄田产,逃避赋役,故派遣国子生吕震等往两浙府县各乡丈地,清理郡县田赋图籍。随税粮多寡规定粮区,每区设大粮长四人,使集里甲耆民,丈量田亩并绘制鱼鳞图,其法与南宋时接近而略详,有总图、分图,且依县、州、府分别回击成册,浙江布政司首先编造成功,遂推广各地。后历时稍久,图册所记已与实际情况有所不符,故自明中叶至清常加修订。清咸丰年间损坏很多,至同治五年(1866)苏南地区还曾重造。是为官府摊派赋税的重要依据。侨州郡县

中国历史上以流亡人民原籍的州郡线旧名设置在所寄居之地的州郡县。汉、魏已有侨州郡县的记载,但大规模设置,却在东晋、南朝。西晋亡后,中原战乱,人民流徙,西起凉州,东至辽东,均有设置,尤以秦岭、江淮以南,东晋、南朝境内为最多。《隋书·食货志》:“晋元帝寓居江东,百姓自拔南奔走,并谓之侨人,皆取久壤之名,侨置郡县,往往散居,无有土著。”《宋书·州郡志》:永嘉以后,“司、冀、雍、凉、青、并、衮、豫、幽、平诸州,一时沦没,遗民南渡,并侨置牧司,非旧土也”。东晋初期,侨州郡县皆用北方原州郡县名。

东晋末,刘裕收复青、徐诸州后,在新收复的原州郡名前加“北”字,与侨州郡县相区别。南朝宋以后取消“北”字,而在侨州郡县前加“南”字。东晋南朝侨州郡县主要集中在长江下游一带,仅京口(今江苏镇江)、广陵(今扬州西北)附近,就侨置了徐、衮、青、幽、冀、并等州及其所领锦县;江南武进一县附近侨置了二十个郡六十多个县。其次是长江中、下游和近陕西秦岭以南。唐张籍《永嘉行》有“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确系写实。东晋、南朝为了巩固侨寓政权和招徕北人,对侨民采取减免赋役的优待。东晋初设置侨州郡县,原为一种临时建置,即南朝梁沈约所谓“人伫鸿雁之歌,士蓄怀本之念,莫不各树邦邑,思复旧井”。后因南北长期分裂,遂成长期制度。由于十六国时期北方曾发生过多次战乱,大量移民南迁,于是侨州郡越来越多,领土却越来越小,有时甚至会出现两郡同置一县和两州同治一郡的双头郡县,行政区划十分混乱。自东晋咸和以后,一方面由于土著与侨居杂混,造成户籍紊乱,政府管理不便;另一方面为了“财阜国丰”,增加赋税(特别是兵役),迭送土断之法,各侨州郡县多“依界土断”。由是裁撤或合并一些流寓性的地方机构,许多侨州郡县被省并。但在省并的过程中,朝廷又往往把一些江南的县邑,转移给侨州郡管辖,使得侨州郡有了实际辖地,这样不仅没有彻底消除侨州郡,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搞乱了长江中下游固有的地方行政系统。至隋统一南北,遂完全废除。此后各代也有在边地设置侨州郡县的,但其规模、作用和影响都不如东晋、南北朝。

土木之变

又作土木堡之变,土木之役。明正统十四年(1449)七月,瓦剌也先因入贡所赏未得满足,遂率众攻扰明边。当权宦官王振怂恿明英宗亲征,英宗与王振调集官军五十万,仓促而行,军心混乱,将士乏粮,至大同后,得知前军失利,即欲回师。本应入紫荆关而还,但王振拟经其家乡蔚州,邀英宗往其宅第,既又恐军队损其乡里禾稼田地,军行数十里,复改道而行,于八月十三日至土木堡(今河北怀来东),为瓦剌军追及,被困数日。十五日,王振传令移营,而瓦剌军四面攻至,明军大乱,伤亡惨重。随征官员英国公张辅,尚书邝野、王佑,学士曹鼐、张益等被杀,英宗被俘,王振死于乱军之中。

简明中国古代史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 30 道试题,共 60 分。) 1. 周平王迁都雒邑后的周,史称东周 2. 春秋时期,首先称霸的是齐桓公- 3. 弭兵之盟的发起国是-宋国 4. 春秋时期修筑的水利工程是邗沟 5. 我国历史上“围魏救赵”的著名战例是-桂陵之战 6. 战国时期,在魏国进行改革并制定《法经》以维持社会秩序的是李悝 7. “三家分晋”的“三家”是指韩、赵、魏8. 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历史是《春秋》 9. 秦朝作为规范化文字推行于全国的是小篆 10. 秦在进军岭南时,为了转运粮饷,修筑了沟通了珠江和长江两大水系的灵渠 11. 南朝四个政权依次是宋齐梁陈12. 商朝的建立者是汤 13. 在牧野一战中大败而死的是-纣14. 西周朝的建立者是周武王 15. 我国现已发现的距今170万年的古人类化石是元谋人 16. 我国属于原始群前期的人类是-----北京人 17. 我国属于母系氏族公社初期的人类是-----山顶洞人 18. 原始群后期人类的婚姻形态属于--------. 血缘婚 19. 分布于长江下游地区的母系氏族繁荣时期的重要文化遗址是------. 河姆渡文化 20. 废除“禅让制”,确立王位世袭制的是------启 21. 在秦末农民大起义中,为推翻秦王朝统治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是------巨鹿之战 22. 曹操为解决军粮问题,招募流亡农民,实行---屯田制 23. 决定“天下三分”的重要战役是-------赤壁之战 24. 三国时期,开始实行“九品中正制选官制度的是--------曹丕 25. 灭吴,结束三国鼎立局面,使中国重归统一的是----司马炎 26. 西晋的诸侯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展开了长达16年的混战,史称---八王之乱 27. 东晋时期,率军三次北伐的将领是--桓温 28. 稳定了东晋在南方的统治,使南北对峙局面长期延续的重要战役是----淝水之战 29. 北魏孝文帝改革在土地制度方面实行了------均田制 30. 北魏贾思勰撰写的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著作是------《齐民要术》 1. 隋文帝时期对中央机构进行了较大改革,确立了-------三省六部制 2. 开创了我国典章制度专史编撰方法的重要史书是---------------《通典》 3. 公元1004年北宋与辽议和,兄弟之国,宋每年给辽银十万绢20万匹。史称--澶渊之盟 4.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交子- 5. 1127年,金入东京掳宋徽宗、钦宗和后妃宗室、大臣等人北返,北宋亡。史称---靖康之变。 6. 西夏的建立者是--------李元昊- 7. 北宋王小波、李顺起义提出的口号是------均贫富- 8. 1141年宋金和约,宋向金称臣宋每年向金输银、绢各25万两史称---绍兴和议 9. 1271年,废弃“蒙古”国号,改国号为元的是----完颜阿骨打 10. 元代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是--------行中书省- 11. 元代官修的一部重要的农书是------《农桑辑要》 12. 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是在-------隋炀帝时期- 13. 元朝中央设立管理全国宗教事物和吐蕃政务的机构是-------宣政院, 14. 为管理澎湖和琉球(今台湾),元朝在澎湖设立-------巡检司 15. 西藏地区正式成为我国行政区划的一部分开始于-----元朝- 16. 王祯编撰的一部农业科学著作是--------《农书》 17. 《通鉴纪事本末》一书的作者是-------袁枢-- 18. 明代中央设大理寺、都察院、刑部合称--------三法司--- 19. 明代宦官王振挟持英宗亲征,结果兵败被俘,史称-----土木之变 20. 公元1619年,努尔哈赤与明发生了决定辽东形势的重要战役是----萨尔浒之战 21. 为根除宦官对皇权的干扰,清代设立了--内务府-尽收宦官之权. 22. 土尔扈特回归祖国是在------乾隆时期23. 隋朝开凿的大运河北段是--------永济渠- 24. 火药发明于-----唐末25. 隋末农民大起义中河北起义军的领袖是--------窦建德- 26. 唐玄宗前期,唐朝进入统治的鼎盛时期,史称-------开元之治--

七年级中国历史期末测试题

第二学期 七年级《中国历史》期末测试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同学们,欢迎你们来到历史展室!人们常说:历史是一面镜子。丰富的中国古代史,为后世留下了无数有益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应该从历史这面镜子中得到启示,找到答案,振兴中华,再现昔日的辉煌,延续华夏不败的文明。在过去几个月的学习中,相信你一定有了不少的收获和体会,现在请把你们的学习成果向你的大朋友们展现出来吧!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25题共50分,各有一个答案符合题目的要求,把答案填入答案卡内) 1、唐朝有一位皇帝的统治被郭沬若先生称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这位皇帝是 A、唐太宗 B、唐高宗 C、女皇武则天 D、唐玄宗 2、“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知得失”中的第二个“人”指的是 A、魏征 B、房玄龄 C、杜如晦 D、姚崇 3、科举制度创立和废除分别是在哪个朝代 A、隋朝、明朝 B、隋朝、清朝 C、唐朝、明朝 D、唐朝、清朝 4、假如你是唐初的一位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大臣,会经常处理下列哪些少数民族的事务? ①吐蕃②回鹘③突厥④靺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不是发生在唐玄宗统治时期的事件有 A、鉴真东渡日本 B、玄奘西游 C、南诏首领被封为云南王 D、任用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当宰相 6、与宋朝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有:①辽②西夏③金④海东盛国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 7、穿越时光隧道,假如你是宋代的一名市民,下面哪些社会风貌是可以看到的 ①在当时商业都市里你可以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其中就有精美的景德镇瓷器 ②夏天,在夜市上、瓦子里你可以喝到冷饮 ③四川地区的人们可使用“交子” ④城市平民都住在四合院里,客商住宿可到邸店去 ⑤士大夫出行一般都骑马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8、南宋有位诗人曾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写作该诗的主要目的是 A、赞美杭州的繁华 B、讽刺金朝统治者的醉生梦死 C、咏写了西湖秀色与人的关系 D、讽刺南宋统治者的醉生梦死 9、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你可在此书中了解到哪些时期的历史: ①春秋②战国③汉朝④唐朝⑤宋朝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10、“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是一首题为《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词作者是 A、苏轼 B、李清照 C、辛弃疾 D、陆游 11、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下册)》(第5版)-第14章 明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和资本主义萌芽(1368~1

第14章明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和资本主义萌芽(1368~1644年) 14.1 复习笔记 一、明代前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 1.明初的政治 (1)中书省制度的废除和内阁制度的形成 ①明承元制 中央设中书省,置左、右丞相,地方上设行中书省,置平章政事和左、右丞,总管一省军、政、司法。 ②废除行省 1376年,废除行省,设置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主管一省的民政和财政、司法、军政,合称“三司”。布政使司之下又设府、县二级地方政权。 ③废除丞相制度 a.1377年,设通政使司,主管章奏出纳和封驳。 b.1378年,朱元璋下令凡奏事不得先“关白”中书省。 c.1380年,朱元璋借丞相胡惟庸专权谋反事件,废中书省及丞相,权分六部,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④建立内阁

a.明太祖仿宋制设立诸殿阁大学士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b.明成祖挑选大学士参与机务,正式设立内阁。 c.宣宗时,阁臣有票拟权,英宗时,内阁票拟成为定制。 ⑤票拟与批红 奏章先送到内阁,由阁臣提出处理意见,用墨笔书写在小票上,附贴在章奏上,呈进皇帝,称为票拟。皇帝看后,撕去小票,亲自用红笔写批在章奏上,称为批红。内阁票拟只有经皇帝批红之后才能生效,然后作为正式谕旨下发。 (2)监察制度的建立 ①都察院 朱元璋设御史台作为监察机构,后改称都察院,长官有左、右都御史等,专职弹劾百司。都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职纠内外官员。 ②六科给事中 朱元璋按六部的建制,分六科,六科给事中负责稽察六部事务。 (3)五军都督府和卫所制度的创立 ①五军都督府 a.明初,由大都督府掌管全国军队。为分散军权,朱元璋改大都督府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简称五军府),分管在京的除亲军外的各卫所和在外的各都司。 b.五军都督府与兵部共掌兵权。兵部奉旨调兵遣将,但不治军。五军都督府则治军,而无调兵遣将之权。 ②卫所制度

中国古代史大一上复习

一、名词解释(4*5) 1、隋唐科举制 科举制度,是古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朝。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中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隋朝灭亡后,唐朝承袭并完善了隋朝传下来的人才选拔制度。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在唐朝,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武则天时期又特开武举,充实了科举内容。科举制对后代产生深远影响,今天的考试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是科举制度的延续。 2、五常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指“人”作为社会中的独立个体,为了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应该拥有的五种最基本的品格和德行。仁,即仁人。义,与仁并用为道德的代表。礼,与仁互为表里,仁是礼的内在精神。智,从道德智慧可延伸到科学智慧,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和统一起来,这是我们今天仍要发扬的。信,乃人言,是说人要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任。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3、宗法制 宗法制度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区分亲疏,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这种制度是从原始社会后期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确立于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备于周朝,影响后来的各封建王朝。它的核心内容是在维护父权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兄权,确保嫡长子继承的世袭特权。按宗法制原则,区别大宗和小宗,确定大宗才有继承权和主祭权,以辨别后世子孙的亲疏尊卑。宗法制导致中国父系单系世系原则的广泛实行和家族制度的长盛不衰。 4、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确立于隋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对于三省制,其中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称尚书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各不同时期的统治者做过一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调整和补充。 6、安史之乱 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指安禄山,史指史思明,安史之乱是指他们起兵反对唐王朝的一次叛乱。安史之乱自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至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结束,前后达八年之久。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的矛盾,民族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等等。影响:导致了社会混乱、藩镇割据、剥削加重、边疆不稳、北方人口锐减、经济中心南移、西域独立等。 7、均田制 我国从北魏到唐代中期实行的计口授田的制度。“计口授田”是指政府根据所掌握的土地数量,授予每口人几十亩桑田和露田。桑田可继承,露田在年老或死亡后要收回。北魏太和九年颁布施行均田制,北齐继续推行均田制,大体上与北魏相同,但也略有变化。取消了受倍田的规定,另外还规定了赋税。隋文帝规定,官人永业田与其品级相适应。隋炀帝免除妇人和奴婢、部曲的租调,也取消了他们的授田。故隋之均田己略为变质。唐明确规定明确规定,妇女一般情况下不授田,奴婢及丁牛不再受田。唐中叶后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瓦解。 首先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获得了无主的荒地,农民有了安居乐业的可能,生产积极

《中国古代史》期末综合测试题2

《中国古代史》期末综合测试题2 人类产生以后,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时期。根据我国古代原始人类生产和生活状况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山顶洞人和半坡氏族不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居住方式不同②社会组织形式不同③使用工具不同④社会生产方式不同 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考古学家认为,大约在公元前1万年左右,我们的远古祖先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约至前3500年)。与旧石器时代相比,新石器时代的基本特征是() ①出现长期定居的村落②在生产中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③烧制陶器和纺织麻布④经营原始农业及饲养家畜 A.①③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夏、商、周三代是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期,也是中国古代的青铜时代。据此,请回答3-6题:3.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相传都城在阳城,即今() A.河南登封 B.河南郑州 C.陕西西安 D.河南安阳 4.《孟子·告子》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注:即“周六师”,是周王室的主力军,驻镐京一带)移之。”此 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西周时周王与诸候的关系 B.周王室对诸侯失控 C.春秋时诸侯争霸 D.周代分封制崩溃 5.下列关于夏商周三代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目前已知最早的夏朝青铜器是在二里头遗址中发现的 B.商和西周遗址中出现了原始瓷器 C.三星堆考古发现的大型青铜铸像是西周时古蜀国青铜艺术的杰作 D.西周的丝织品已出现斜纹提花,还出现刺绣 6.商代历法的最大成就是() A.日食、月食的记录 B.干支纪日法 C.关于闰年的规定 D.发现五大行星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实现了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社会转型,结合有关史实回答7-9题: 7.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A.周王室衰微 B.民族融合加强 C.井田制逐渐瓦解 D.诸侯争霸,分封制崩溃 8.春秋后期,鲁国实行的初税亩和齐国实行的“相地而衰征”,其导致的后果是() ①增加了国家的收入②承认了土地私有 ③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④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9.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其根本原因是() A.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B.新兴地主阶级的产生 C.剧烈的社会大变革

复习中国古代史(上)

夏王朝的建立 过程:夏王朝自禹至桀,共为17君,历时471年。“启代益作后”,战于甘,平息有扈氏的叛乱,禅让制被破坏,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原因:由于私有制的发展,掠夺战争的日益频繁,氏族制失去了作用,军事首长转化为最早的专制君主。 国家制度建设:设官分职,并作赎刑(反应夏代已形成国家,并制定出最早的刑罚);五十而贡(贡赋的产生,是出现国家的一个重要标志) 商的兴起商王朝的建立与发展 汤灭夏和商王朝的建立:夏代末年,夏朝无道而失去民心。商汤乘机扩大力量,剪灭属国,任用伊尹为佐,举兵灭夏桀。 盘庚迁殷:汤之盘庚,迁都五次,最后盘庚迁至北蒙,号之曰殷。(迁都前 9世19王 281年,后8世12王 273年)原因:缓和贫富矛盾;与地力耗尽有关武丁时期的商王朝:统治的五十年间,是商朝的最强盛时期。任用傅说为辅,兴修德政,关心民间疾苦。同时不断对外用兵,不断胜利,疆域日益扩大。 西周的经济结构 土地所有制: 1、周天子位于封建的最顶端,名义上是全国土地和人民最高所有者。 2、周天子把王畿之内的土地,作为自己直接管理的领地,王畿之外的土地则分封诸侯。 3、周天子有时不以“邑”的名义而以田若干赐给大臣。 4、诸侯和卿大夫都有权把自己的一部分土地在分赐给自己的臣属。 5、天子和诸侯都有权把封赐出去的土地收回。 井田制和地租 西周实行井田制,“公事毕,然后敢治私田”,公田的收入归公室或用于公共支出,私田的收入才归农民自己。所谓井田制,实质上就是劳役地租制。 农人把最好的粮食和麻全部献给贵族,还有其他各种贡献。除此之外,还要担负徭役等。 西周的政治制度 官制:西周由于土地层层分封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土地所有的等级结构,就使得这个政权具有地方分散性又有等级从属关系。 1、周王是最高首领,是诸侯的共主,称天子。实质上对他所封建的侯国有一 定程度的控制权,直接统治则在王畿以内的地区。 2、最主要的官职是卿士,天子的辅佐。还有太师尹氏。“三事”指司徒、司 马、司空。还有司寇等。 特点:(1)王室的官职都是由大小贵族担任,他们世代占有土地,垄断官职。(2)分封的诸侯绝大多数是姬姓贵族。天子与诸侯除了君臣关系外,还有以血缘纽带联系起来的宗法关系。宗法关系对于维护西周贵族的统治是一种重要的力量。 (3)诸侯需要纳贡,朝见述职,带兵从征。天子有权干涉诸侯内政,有些诸侯国的官吏要由天子任命。

《中国古代史》期末综合测试题

《中国古代史》期末综合测试题 人类产生以后,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时期。根据我国古代原始人类生产和生活状况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山顶洞人和半坡氏族不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居住方式不同②社会组织形式不同③使用工具不同④社会生产方式不同 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考古学家认为,大约在公元前1万年左右,我们的远古祖先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约至前3500年)。与旧石器时代相比,新石器时代的基本特征是() ①出现长期定居的村落②在生产中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③烧制陶器和纺织麻布④经营原始农业及饲养家畜 A.①③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夏、商、周三代是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期,也是中国古代的青铜时代。据此,请回答3-6题:3.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相传都城在阳城,即今() A.河南登封 B.河南郑州 C.陕西西安 D.河南安阳 4.《孟子·告子》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注:即“周六师”,是周王室的主力军,驻镐京一带)移之。”此 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西周时周王与诸候的关系 B.周王室对诸侯失控 C.春秋时诸侯争霸 D.周代分封制崩溃 5.下列关于夏商周三代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目前已知最早的夏朝青铜器是在二里头遗址中发现的 B.商和西周遗址中出现了原始瓷器 C.三星堆考古发现的大型青铜铸像是西周时古蜀国青铜艺术的杰作 D.西周的丝织品已出现斜纹提花,还出现刺绣 6.商代历法的最大成就是() A.日食、月食的记录 B.干支纪日法 C.关于闰年的规定 D.发现五大行星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实现了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社会转型,结合有关史实回答7-9题: 7.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A.周王室衰微 B.民族融合加强 C.井田制逐渐瓦解 D.诸侯争霸,分封制崩溃 8.春秋后期,鲁国实行的初税亩和齐国实行的“相地而衰征”,其导致的后果是() ①增加了国家的收入②承认了土地私有 ③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④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9.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其根本原因是() A.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B.新兴地主阶级的产生 C.剧烈的社会大变革

2016电大简明中国古代史网上作业答案第一次

2016电大简明中国古代史网上作业答案第一次 单选题 1、决定“天下三分”的重要战役是() A.淝水之战B.赤壁之战C.夷陵之战D.官渡之战 2、原始群后期人类的婚姻形态属于()A.乱婚时期B.血缘婚 C.对偶婚D.族外婚 3、北魏贾思勰撰写的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著作是()A.《农书》B.《农政全书》C.《齐民要术》D.《农桑辑要》 4、西周朝的建立者是()A.周文王B.周公C.周武王D.周平王 5、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历史是()A.《资治通鉴》B.《春秋》C.《史记》D.《汉书》 6、弭兵之盟的发起国是()A.宋国B.齐国C.晋国D.楚国 7、南朝四个政权依次是() A.宋梁齐陈B.宋陈齐梁C.宋齐梁陈D.陈宋齐梁 8、东晋时期,率军三次北伐的将领是()A.谢玄B.桓温C.祖逖D.谢安 9、分布于长江下游地区的母系氏族繁荣时期的重要文化遗址是()A.河姆渡文化B.仰韶文化 C.龙山文化D.大汶口文化 10、我国现已发现的距今170万年的古人类化石是() A.蓝田人 B.山顶洞人C.北京人D.元谋人 11、春秋时期修筑的水利工程是() A.邗沟B.都江堰C.郑国渠D.灵渠 12、春秋时期,首先称霸的是()A.秦穆公B.齐桓公C.楚庄王D.宋襄公 13、我国属于母系氏族公社初期的人类是()A.北京人B.山顶洞人C.丁村人 D.长阳人 14、灭吴,结束三国鼎立局面,使中国重归统一的是()A.司马懿B.司马昭 C.司马炎D.司马睿 15、秦朝作为规范化文字推行于全国的是() A.金文B.楷书 C.隶书 D.小篆 16、废除“禅让制”,确立王位世袭制的是()A.启B.禹C.益 D.汤 17、“三家分晋”的“三家”是指() A.赵、魏、秦 B.齐、魏、赵C.韩、赵、魏D.楚、赵、燕 18、稳定了东晋在南方的统治,使南北对峙局面长期延续的重要战役是A.淝水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 D.夷陵之战 19、在牧野一战中大败而死的是()A.武王 B.桀C.纣D.幽王 20、我国属于原始群前期的人类是()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丁村人 D.长阳人 21、西晋的诸侯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展开了长达16年的混战,史称()A.七国之乱B.安史之乱C.八王之乱D.三藩之乱 22、北魏孝文帝改革在土地制度方面实行了()A.均田制 B.屯田制C.占田制 D.井田制 23、在秦末农民大起义中,为推翻秦王朝统治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是()A.长平之战B.马陵之战C.桂陵之战D.巨鹿之战 24、曹操为解决军粮问题,招募流亡农民,实行()A.占田制B.井田制C.均田制D.屯田制 25、我国历史上“围魏救赵”的著名战例是()A.城濮之战B.马陵之战C.长平之战D.桂陵之战 26、周平王迁都雒邑后的周,史称() A.东周B.后周C.北周D.西周 27、商朝的建立者是()A.契B.盘庚 C.汤D.纣 28、战国时期,在魏国进行改革并制定《法经》以维持社会秩序的是()A.李悝B.商鞅C.吴起D.申不害 29、三国时期,开始实行“九品中正制选官制度的是()A.曹操B.刘备C.曹丕D.孙权 30、秦在进军岭南时,为了转运粮饷,修筑了沟通了珠江和长江两大水系的() A.永济渠B.邗沟C.灵渠D.北渠 多选题 1、秦朝中央机构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为()A.丞相B.太尉C.御士大夫D.刺史 2、三国时期著名的战役有() 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夷陵之战D.淝水之战 3、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的三长制。三长是()A.邻长B.保长C.里长D.党长 4、“三传”指的是() A.《春秋》B.《左传》C.《穀梁传》D.《公羊传》 5、西晋户调式的内容即()A.占田制B.户调制C.九品混通D.品官占田荫客制

大学中国古代史下复习资料

户调式 凡丁男之户,每年每户缴纳绢3匹、棉3斤、丁女及次丁之户,折半输纳,边郡纳2/3,远郡纳1/3。少数民族交賨布,户一匹,远者一丈。户纳绢3匹、棉3斤。这是同类每户应交户调的平均数,每户实际交多少,要根据各户的土地、房屋、桑树等数量和质量的评定,划为九等,然后按家产的等级分类交纳。 府兵制(西魏、北周时期) 府兵制创立于西魏大统十六年(550),设8柱国12大将军、24开府将军,统24军。早期府兵自相督率自带弓刀,不编户贯,将领无论何族均用鲜卑赐姓,军人也从主帅之姓,带有知兵。府兵的户籍由军府—称为折冲府,折冲一词取于古语“折冲于樽俎之间”,有不战而胜之意。和平时期府兵耕地种田,并在折冲将军领导下进行日常训练。战争发生时,由朝廷另派将领聚集各地府兵出征,府兵作战一般不能长期在外也很少远征作战,更不能随意更换原驻屯地。战事结束后各地府兵仍归本镇,重新纳入当地折冲将军的管辖下。这种兵役制度的初衷本是为了解决自三国、南北朝以来军队成为将领个人私产的局面,有利于防范地方割据势力重新抬头,此外还结合了屯田制,有利于农业生产,减轻国家军费开支,部分解决了后勤供给问题,也扩大了兵源。这一制度为唐朝所继承。 “王与马共天下” 东晋政权是以侨姓士族和吴姓士族为支持建立的。东晋建立时,得到北方士族的代表人物王导等的支持。王导帮助司马睿争取到吴姓士族即江南地区土著士族的拥护。司马睿称帝,以王导为首的王氏士族功劳最大,王导为丞相,以王导族兄王敦任镇东大将军,王氏士族执掌了大权,所以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 大运河 隋炀帝时开凿了沟通了洛阳和杭州的大运河。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征发河南、淮北一带人开通济渠,由洛阳西引谷水、洛水到黄河,再由板渚引黄河入汴水,又从开封以东引汴水入泗水,最后通于淮水。同年,又征发淮南人开山阳渎,自淮安引淮水。绕扬州、仪征入长江,即原来吴王夫差开的邗沟。大业四年(608年),征河北人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黄河,北通涿郡(今北京)。大业六年开江南河,从京口到余杭。这条运河长达四五千里,是沟通通南北的大动脉,适应南北经济交流的需要,加强了南北联系。 关陇集团 关陇和河东等地豪强地主的力量,在当时有了很大的发展,在东、西魏的争夺战中,这些豪强地主都归附了宇文泰。为了把北方六镇武将和关陇豪族的力量统一起来,宇文泰组成了以八柱国为核心,以大将军、开府为主要成员,以府兵系统为基础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一般就称之为关陇集团。这是一个依靠武装力量建立起来、胡汉结合的集团。在西魏、北周、隋和唐初他们都占据着统治地位 输籍定样 开皇五年,隋文帝实行该法,又称“输籍法”。规定每年五月五日县令出查,令百姓三党五党为一团,根据标准定户等上下,从轻指定税额,并将各户赢缴纳税额写成定簿。这样百姓不能逃避赋税,地方官也不致任情舞弊。而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所定税

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中国古代史复习资料

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中国古代史复习资料 一、秦朝 1、政治制度 (1)主要内容 秦朝一方面创设了皇帝制度,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制(三公为: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别掌管国家政务,监察和军事),在地方推广郡县制;另一方面,又采取了一系列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如:统一文字、度量衡及货币,销毁兵器,决通川防,广修驰道以及“焚书坑儒”等等。随着进一步北征匈奴、南服百越等措施的实行,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独裁国家形成。另一方面,秦朝的统治极其残暴,无休止的兵役、徭役以及暴虐的刑罚,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痛苦。特别是到秦二世当政时期,其统治更加黑暗。于是,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终于将秦朝推向灭亡之路。 (2)影响 秦朝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它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转折点,它结束了“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以高压政治和残酷的刑法为主实行集权制度,从此将中华民族带入了两千多年血与泪的黑暗中。 2、焚书坑儒 (1)主要内容 焚书坑儒是发生在中国古代的秦朝。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博士齐人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此即为“焚书”。一些方士儒生对秦始皇发表了不满的言论,始皇得知大怒,下令追查捕捉方士和儒生并全部坑杀于咸阳,此即为“坑儒”。两件事合成“焚书坑儒”。 (2)影响 为巩固统一而采取的统一思想的措施,但同时,这种焚书坑儒的手段也是愚蠢和残暴的,并且毁坏了很多文献典籍,造成了文化上的重大损失。 3、军功爵制 秦朝一种以军功论赏的制度 4、秦末农民起义 (1)背景 一般认为,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对山东六国故地施行苛刻统治,又征发民众到边疆地区和首都咸阳进行各种大型基建工作,并以死刑惩罚误期者。民众遂产生不满情绪。秦始皇死后,继位的秦二世和赵高诛杀多位朝中大臣,亦引起朝中官员的恐慌。民众的不满和恐惧使变乱迅速爆发,最终倾覆了秦帝国。 (2)主要过程 A.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揭竿而起)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等900余人被征发去渔阳(今北京密云县西南)戍边,途中在蕲县大泽乡(今安徽省宿州东南)遇大雨误期,根据秦朝法律,戍卒误期到达目的地的一律处死。情急之下,陈胜吴广领导戍卒发动反秦起义,史称“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推举陈胜为王,并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建立张楚政权,各地纷纷响应。大泽乡起义因为陈胜得势后骄傲,加上秦将章邯率秦军镇压而失利。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大一下学期中国古代史下册.doc

大一下学期中国古代史下册 1, 九品中正制:三国时曹魏始创的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中央一些官吏兼任原籍所属郡的“中正”,由他们察访本郡士人,按才能高下列为九等,以备选用。选用的原则,“盖以论人才优劣,非谓世族高卑”,这个制度开始时确是真正选拔人才的途径,但后来逐渐蜕变为世族门阀培植自己势力的工具。 2, 贞观之治: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不久即位,于次年改元贞观。贞观共二十三年,当时的政治比较清明,经济由恢复而迅速发展,社会稳定,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国力强盛,边境较安宁。史家称此时为“贞观之治”,被认为是中国封建时代少有的“太平盛世” O 3, 猛安谋克制:女真族内部实行的一种军事和行政合一的制度。早在女真人的原始社会时期,猛安、谋克即作为部落和氏族组织而存在。猛安、谋克既是行政长官,又是军事首领。后来,随着女真族封建化程度的逐渐加深,猛安、谋克制度也在逐渐破坏。 4, 八旗制度:中国清代满族的社会组织形式。满族的先世女真人以射猎为业,每年到采捕季节,以氏族或村寨为单位,由有名望的人当首领,这种以血缘和地缘为单位进行集体狩猎的组织形式,称为牛录制。总领称为牛录额真(牛录意为大箭;额真,又称厄真,意为主)。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中,取得节节胜利。随着势力扩大,人口增多,他于明万历二十九年建立黄、白、红、蓝四旗,称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旗皆纯色。四十三年,努尔哈赤为适应满族社会

发展的需要,在原有牛录制的基础上,创建了八旗制度,即在原有的 四旗之外,增编镶黄、镶白、镶红、镶蓝El旗。把后金管辖下的所有 旗者皆可以为兵。八旗制度从正式建立到1911年辛亥革命后清朝覆 灭,共存在296年。它是清王朝统治全国的重要军事支柱。 5, U!时捺钵: U 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保留的一项特殊制度和文化习俗, U!时即指一年中的春、夏、秋、冬。捺钵亦称纳巴、刺钵等,指辽朝皇帝贵族们所从事的与契丹民族游牧习俗相关的行在、营地迁徙和游牧、渔猎等活动, 是在辽朝初期因俗而治”的二元政治体制下的客观延续。 6, 庆历新政:庆历三年(1043),宋仁宗任命范仲淹为参知政事以改革时弊。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 “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 O这就是庆历新政”。由于新政触犯了宗室勋贵和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招致了保守官僚的强烈反对,仅仅一年左右,范仲淹等相继被迫离职,“新政”被一一废除,改革失败。但庆历新政为后来的王安石变法提供了借鉴。 7, 渣渊之盟:1004年,契丹军队大举南下,一直打到黄河北岸的渣州。北宋朝野震惊,宰相寇准力排众议,坚持真宗亲征。真宗登上渣州城督战,宋军士气大振,大挫辽军锐气。于是,双方议和。最终议定:宋、辽双方维持旧疆,仍以白沟河为界,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交给辽绢20万匹、银10万两,称岁币;双方沿边州县各守边界,

中国古代史期末测试题及满分答案

中国古代史期末测试题及满分答案 李鸿宾 中央民族大学 一、单选题(题数:40,共 40.0 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0分) A、仰韶文化中是以妇女在生产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 B、仰韶文化中是以老者在生产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 C、仰韶文化是以男性在生产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 D、龙山文化是以妇女在生产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 2东汉时期豪强势力突出,下列对豪强说法正确的是(D)。(1.0分) A、豪强势力主要来自于洛阳地区 B、豪强来源于小地主阶级 C、豪强来源于官僚世家D具有武装力量3东汉社会的民族问题主要体现为(C)。(1.0分) A匈奴问题和突厥问题B、突厥问题和西域问题C、匈奴问题和西域问题D、匈奴问题和鲜卑问题 4以下不属于北京猿人特点的是(A)。(1.0分) A、颧骨较低 B、脑容量相比现代人小 C、嘴部突出 D、眼睛比较深陷 5南朝的陈霸先建立的陈朝是在公元(C)年。(1.0分) A、537年 B、547年 C、557年 D、527年 6学术界把商朝社会划分于(B)。(1.0分) A、后期氏族社会 B、奴隶社会 C、早期王朝社会 D、早期封建社会 7汉武帝时期,汉朝选拔人才的新途径是(C)。(1.0分) A、赀选制 B、任子制 C、郡首举孝廉 D、建立太学

8属于研究中国传统史学基本方法的代表是(B)。(1.0分) A、阳明学派 B、乾嘉学派 C、太谷学派 D、稷下学派 9假如你是生活在新石器时代的人类,你不能做以下哪件事情。(C )(1.0分) A、蓄养家畜 B、种植农作物 C、学习甲骨文 D、烧制陶器 10( A)开始商鞅变法。(1.0分) A、公元前356年 B、公元前369年 C、公元前366年 D、公元前359年 11(B)是夏朝的最后一位君主。(1.0分) A、中康 B、桀 C、相 D、启 12明朝以前的统治者,关注的核心问题是(B)。(1.0分) A、赋税问题 B、南北问题 C、对外交流问题 D、徭役问题 13西周实行的(D),其本身就蕴含着一种权力变化的空间。(1.0分) A、禅让制 B、中央集权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 14汉初采取了“与民休息”的政策,这一政策是根据(D)的思想。(1.0分) A、墨家兼爱非攻的思想 B、儒家仁孝思想 C、纵横家纵横捭阖的思想 D、黄老无为而治的思想 15到东汉时期,中朝官直接形成了一个(A)机构。(1.0分) A、尚书台 B、内阁 C、军机处 D、国子监

2020年春季国家开放大学《简明中国古代史》形考任务答案

2020年春季国家开放大学《简明中国古代史》 形考任务答案 1 题目1 未回答 满分2.00 标记题目 题干 【判断题】刘邦在创建西汉王朝时,就大刀阔斧改革政治制度,以建立他的统治。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2 未回答 满分2.00 标记题目 题干 【判断题】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各国改革中最彻底的改革。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3 未回答 满分3.00 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题】乾隆时组织人力修撰了中国最大的一部丛书是() 选择一项: A. 《清实录》 B. 《古今图书集成》 C. 《四库全书》 D. 《永乐大典》 反馈 正确答案是:《四库全书》 题目4

未回答 满分3.00 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题】著有《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一书,在天竺学佛经十年的唐代高僧是() 选择一项: A. 玄奘 B. 鉴真 C. 圆空 D. 义净 反馈 正确答案是:玄奘 题目5 未回答 满分3.00 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题】宰相制与三省制被废于() 选择一项: A. 清 B. 元 C. 宋 D. 明 反馈 正确答案是:明 题目6 未回答 满分2.00 标记题目 题干 【判断题】夏朝最有代表性的手工业是青铜手工业。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7 未回答 满分2.00 标记题目 题干 【判断题】淝水之战是西晋抗击前秦南侵的重要胜利,胜利的主要原因在于前秦内部民族复杂,矛盾严重,而西晋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有所缓和,上下同心。 选择一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8 未回答 满分8.00 标记题目 题干 【匹配题】请选择符合相应称号的大家: 魏晋南北朝时期被人尊为“书圣”的是()答案1 有“画圣”之称的是唐代大画家()答案2 唐代的“诗圣”是()答案3 反馈 正确答案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被人尊为“书圣”的是() → 王羲之, 有“画圣”之称的是唐代大画家()→ 吴道子, 唐代的“诗圣”是()→ 杜甫 题目9 未回答 满分2.00 标记题目 题干 【判断题】《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集。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10 未回答 满分3.00 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题】北周时,发动对佛、道二教的打击,强制三百余万僧尼还欲的是() 选择一项: A. 宇文邕 B. 宇文觉 C. 宇文泰 D. 宇文护 反馈 正确答案是:宇文邕 题目11 未回答 满分9.00 标记题目

中国古代史考试题

1.唐宋时期主户和客户的含义有何变化? 2.科举制度的意义? 答:(1)科举制的创立冲破了士族门阀垄断国家政权的局面,为庶族地主出身的士人开辟了参政机会,不仅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而且促进了官僚体制的成熟,完善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2)有力的促进了教育文化的发展,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3)有利于边远地区的社会进步 (4)科举取士把选拔人才权和任用官吏的权力,从地方豪门地主手中集中到中央政府手中,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揭开了中国选举史上新的一页 (5)对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形成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3.王阳明的主要思想和精华有哪些? 答:(1)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哲学命题,认为心是一切事物的本原,是有心派生出来的 (2)提出知行合一的认识论命题,反对朱熹的知先行后的说法 (3)提出致良知的说教,作为道德修养的方法 (4)在治学方面强调独立思考,自求自得,反对盲从权威。 (5)实质是主观唯心主义的,是为封建统治服务的,目的是消除人们的反抗动机 4.南方经济的发展纲目(十三章第三节) 答:一.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1)唐朝后期,安史之乱使北方遭到严重破坏,经济恢复和发展比较缓慢(2)北方长期战乱,迫使北方人口不断南迁,不仅为北方增加了众多劳动力,而且为南方带去大量技术和经济开发资金(3)江南从六朝以来就有了发展,社会安定,为发展经济提过有利条件。 二.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 (一)南方农业的发展 (1)水利事业发展,耕地面积扩大 (2)农业工具改进如曲辕犁的发明 (3)农业生产超过北方,粮食产量居全国首位 (二)南方手工业的发展 (1)纺织业的发展,质量和产量超过北方 (2)茶叶生产的发展和《茶经》的出现 (3)南方成为主要的造船业基地 (三)南方商业的发展 (1)出现众多商业城市,而且城市经济繁荣 (2)对外贸易获得很大发展 (3)城市和乡村中各种形式的定期集市出现 (4)许多城市出现夜市 (6)货币信用机构“柜坊”和货币兑换业务“飞钱”的出现 5.摊丁入亩和一条鞭法 答:摊丁入亩:又称摊丁入地,即将丁银摊入田赋一并征收。是雍正实行的赋税改革,将人丁税摊入地亩,按地亩之多少,定纳税之数目;地多者多纳,地少者少纳,无地者不纳,是谓"摊丁入亩",历代均以人丁、地亩作为双重征税标准,此举取消了自秦汉以来存在了两千多年的人头税。简化了收税程序,削弱了农民对国家的依附关系。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减轻人民的赋役负担,松弛了对人民的封建束缚,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有利于人口的增长和统治,不必为逃避逃亡,对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又推动作用。

最新简明中国古代史答案

一、单选题: 1、据考古发现,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C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元谋人 D、金牛山人 2、据考古发现,我国境内最早懂得人工取火的原始人是( D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蓝田人 D、山顶洞人 3、我国古代的原始居民很早就懂得农耕技术,他们最早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B )。 A、水稻和小麦 B、水稻和粟 C、小麦和粟 D、水稻和玉米 4、氏族的特点之一是( B )。 A、按贫富结合 B、按血缘关系结合 C、按性别结 合D、非血缘关系结合 5.原始社会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是在( D )。 A、母系氏族社会后期 B、父系氏族社会前期 C、父系氏族社会中期 D、父系氏族社会后期 6、传说及黄帝之后,黄河流域有三位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他们就是尧、舜、禹。那时首领产生的方式是( B )。 A、部落中的全体成员投票选举 B、禅让 C、前任首领确定 D、抽签决定 7、人们常说中华文明五千年。按照这一说法,我国的文明史最早可以追溯到( C )。 A、山顶洞人时期 B、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时期 C、炎帝和黄帝时期 D、尧舜禹时期 8、夏朝是我国第一个( C )国家。 A、封建领主制 B、封建地主制 C、奴隶制 D、农奴制 9、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其文字是( C )。

A、金文 B、篆书 C、甲骨 文D、隶书 10、武王伐纣的性质属于( C )。 A、诸侯国之间的战争 B、平民和奴隶的反抗斗争 C、奴隶主贵族领导的推翻暴君的斗争 D、民族间的相互战争 二、多选题 1、以下属于北京人生活,生产特征的是(ABCD )。 A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前B使用打制石器 C 使用天然火 D 过群居 生活 2、我国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典型代表是六七千年前的(CD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3、母系氏族公社的主要特征是(ABCD )。 A、妇女在生产和生活中占有显著地位; B、实行族外婚,按母亲血缘确定亲属关系;财产由母系继承; C、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共同消费; D、财产归氏族成员集体所有。 4、父系氏族公社的主要特征是(ABCD )。 A、男子在生产生活中占据显著地位; B、实行一夫一妻制,按父亲的血缘确定亲属关系;财产由父系继承; C、生产单位由集体耕作相家庭化转变; D、产品出现剩余,氏族内部逐渐出现贫富分化,私有制形成。 5、火的使用,对人类发展的意义有(ABCD )。 A、用火烧烤食物,使人的体质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B、用火驱赶野兽; C、用火照明、防寒取暖; D、扩大了生活领域,增强了适应自然的能力。 三、判断改正题:

中国历史知识复习考试题目

中国历史 1.我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是() A.商 B.周 C. 汉 D. 唐 2.我国古代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的分界点是() A. 商朝与西周 B. 战国和秦朝 C. 秦朝和汉朝 D. 南北朝和唐朝 3.下列不属于春秋五霸的是() A.齐桓公 B.晋文公 C.鲁国公 D.蔡桓公 4“战国七雄”指() A.秦、齐、楚、赵、魏、燕、韩 B. 秦、齐、楚、赵、魏、晋、韩 C.秦、齐、楚、赵、魏、吴、韩 D. 秦、齐、楚、赵、魏、燕、宋 5.《史记》的作者是() A.司马迁 B.司马光 C.吕不韦 D.孔丘 6.《孙子兵法》的作者是() A.孙膑 B.孙武 C.张良 D.韩信 7.创造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为中国传统医学所采用的是()A.华佗B.张仲景C.李时珍D.扁鹊 9.下列不是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之一的是() A.民族 B.民权 C.民生 D.民主 10.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马关条约 B.辛丑条约 C.南京条约 D.天津条约 12.雅典、开罗、罗马与中国古代的()被称为世界四大古都。 A. 长安 B.洛阳 C.咸阳 D.开封 13.五四运动发生的时间是() A. 1912年5月4日 B. 1918年5月4日 C. 1919年5月4日 D. 1921年5月4日 14.中国第一座水电站是() A.刘家峡水电站 B.鲁布革水电站 C. 石龙坝水电站

D. 葛洲坝水电站 15、在中国历史上,哪个朝代的疆域最大? A.秦 B.汉 C.唐 D.元 16、鸦片战争发生的时间? A.1839年 B.1840年 C.1841年 D.1842年 17、我国进行抗美援朝是在哪一年? A.1949.10 B.1950.10 C.1951.10 D.1952.10 19、成语“卧薪尝胆”说的是下列哪一个人物的故事? A.夫差 B.勾践 C.伍子胥 D.孟尝君 20、司母戊鼎铸造于哪个朝代? A.夏 B.商 C.周 D.春秋 23、墨家的代表思想是? A.无为 B.中庸 C.兼爱、非攻 D.法治 24、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的哪一个诸侯国? A.赵 B.秦 C.楚 D.魏 26、和陈胜一起发起大泽乡起义的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