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房颤病人的心率与脉搏是多少-

房颤病人的心率与脉搏是多少-

房颤病人的心率与脉搏是多少-
房颤病人的心率与脉搏是多少-

房颤病人的心率与脉搏是多少?

一般情况下房颤病人的心率在100-160次/分,但是在激动的时候就会出现异常,心率会达到300-600次/分,这种情况下患者会感觉到不舒服,必须积极治疗原发病,将心率控制在正常状态,另外还要注意饮食,不能吃辛辣的有刺激性的食物,要多吃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

★一、房颤病人的心率与脉搏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75岁以上人群可达百分之10。房颤时心房激动的频率达300~600次/分,心跳频率往往快而且不规则,有时候可达100~160次/分,不仅比正常人心跳快得多,而且绝对不整齐,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房颤患病率还与冠心病、高血压病和心力衰竭等疾病有密切关系。

★二、心房颤动患者的自我保健

★⑴积极治疗原发病。当出现心律不齐时,应考虑其他疾病因素,积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心房颤动患者要经常观察心率和血压,观察心脏节律的变化,如突然出现心率过快、过慢、不

齐,或有明显心悸、气短、心前区不适、血压下降等,应及时发现,立即前往医院就诊。在服药期间应定期复查心电图,并密切注意其不良反应。如出现身体不适,明显头晕、言语不清、胸闷、不能平卧等症状,应警惕有血栓脱落造成栓塞及心力衰竭的可能,及时到医院检查以及早处理。

★⑵心房颤动患者急性发作期应绝对卧床休息。若发作程度较轻时,可以根据原发心脏病的状况及体力状态而进行适当的活动或休息。

★⑶注意饮食保健。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瘦肉、鱼虾、蛋、奶类等;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如卷心菜、青菜、西红柿、柑橘、苹果、香蕉、柠檬等;不吸烟、少饮酒、少饮浓

茶和咖啡等;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葱姜、咖喱、辣椒等;如果患者心功能欠佳,出现明显浮肿时,应限制钠盐摄入,每天摄入量应少于5g。

★⑷心房颤动患者心情多较忧郁、烦躁、情绪低落,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和恐惧感,保持心情平和,增强其治疗疾病的信心。避免五志过极及长期精神紧张思虑。

房颤诊疗常规

心房颤动 【概述、定义】 心房颤动是指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是最严重的心房电活动紊乱。心房无序的颤动失去了有效的收缩与舒张,心房泵血功能恶化或丧失,加之房室结对快速心房激动的递减传导,引起心室极不规则的反应。 【病因】 1.急性原因房颤与某些急性、暂时性原因有关,包括过量饮酒、急性心肌炎、外科手术、电击、急性心包炎、肺动脉栓塞、急性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以及甲状腺功能亢进,治疗基础疾病可以消除房颤。房颤是心肌梗死和心胸外科手术后较常见的早期并发症。 2.伴相关心血管疾病的房颤约70%的房颤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包括瓣膜性心脏病(多为二尖瓣病变)、冠心病、高血压病尤其是存在左心室肥厚(LVH )时、肥厚型或扩张型心肌病以及先天性心脏病。房颤也可以见于限制型心肌病、二尖瓣脱垂、心脏肿瘤、缩窄性心包炎、二尖瓣环钙化、特发性右心房扩张以及慢性心力衰竭等。 3.不伴有相关疾病的房颤在年轻患者中,约30% 的患者无器质性心脏病,也没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和嗜铬细胞瘤等,称为孤立性房颤(lone AF)或特发性房颤(idiopathic AF)

【诊断依据及标准】 (一)典型体征 (1)原有心脏病的体征。 (2)房颤的三大体征:心尖部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律绝对不齐,脉搏短绌(同时计数心率和脉率,脉率小于心率)。 (3)栓塞:可发生脑、肺及四肢血管栓塞征。栓塞的发生率与年龄、心房大小和基础心脏病有关。 (二)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电解质检查:可以了解有无电解质紊乱如低血钾、高血钙等诱发房颤的因素。 (2)甲状腺功能检查:可以确定是否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病因。 2.心电图检查 P波消失,代之以连续、规则的房扑波或连续、不规则的房颤波,在Ⅱ、Ⅲ、aVF或V3R、V1、V2导联上比较清楚。房颤 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不一且不整齐的颤动波(f波)。心房冲动接连多次在房室交接处组织内隐匿性传导(心房冲动受阻于房室交接处组织,下一次冲动到达时交接处组织仍处于不应期,发生一次传导障碍),使心室律绝对不规则,心室率在120~180次/min之间。QRS波群大多与窦性心律时的相同;伴频率依赖性心室内传导改变时,QRS波群畸形。 【并发症】

房颤的心室率控制

房颤的心室率控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董建增? 一、相关概念 (一)房颤的定义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通过心电图即可确诊。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心慌、胸闷,常反复发作心房收缩功能丧失,心跳不规则。 (二)房颤的流行病学 房颤为多发病、老年病,随年龄增长发病率明显提高。如 ppt3 图表所示,房颤可增卒中率及死亡率。 (三)房颤的分型 1. 阵发性房颤:通常小于 48 小时。 2. 持续性房颤:大于 7 天或需要 CV 。 3. 长程持续性房颤:大于 1 年。 4. 永久性房颤:不能恢复窦性心律或不需要恢复窦性心律。 二、节律控制和室率控制 1785 年,英国医生 WilliamWithering 首次用洋地黄治疗房颤,发现患者应用该药后,脉搏变得“morefullandmoreregular”。 20 世纪初, KarelWenckebach 首次应用奎尼丁转复房颤。 如 ppt6 图表所示为 AFFIRM 研究。结果表明: AF 节律控制不优于心室率控制。 如 ppt7 图表所示为节律 vs 室率控制相关临床研究汇总,结果表明:节律控制在降低死亡率和改善生活质量方面不优于室率控制。 如 ppt8 图表所示为 AFFIRM 研究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维持窦性心律可降低 AF 死亡率,无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使死亡率增加 49% 。 如 ppt9 图表所示,胺碘酮、索他洛尔可明显增加心血管死亡率和再住院率。

如 ppt10 图表所示为 PALLAS 实验,结果显示决奈达隆维持窦性心律可导致卒中、外周栓塞、心梗、心血管住院、心衰住院风险增加。决奈达隆被禁用于持续房颤和伴有心衰的房颤病人。 如 ppt11 图表所示,导管消融较 AAD 治疗可减少 65%AF 复发。 如 ppt12 图表所示,通过对多中心, 1273 例病人,随访 3 年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导管消融可降低卒中和死亡率。 三、AF 节律与室率控制策略 房颤治疗原则应优先考虑恢复窦性心律。若不能恢复窦性心律, 则尽量消除房颤的危害控制心室率和预防血栓栓塞。 (一)指南推荐 如 ppt14 图表所示为 2010 年欧洲指南建议。建议提出,首先进行合理地抗栓治疗,并根据临床评估进一步选择治疗方案。 (二)室率控制 1. 室率控制作为一线治疗的理由 (1)AADs :效果有限(复发率 30-50%/ 年),长期应用副作用多(致心律失常作用、负性肌力作用、心外脏器毒性)。 (2) 导管消融: 2011 年全国消融患者约万例,全国 AF 患者约 1000 万例。绝大多数需药物治疗。 (3) 心室率控制:基层医院也可实施。 (4) 主要终点事件:心室率控制不劣于节律控制。 (5)ESC 指南:心室率控制仍为优选方案之一。 2. 心室率控制的重要性 (1) 消除急性血流动力学障碍。 (2)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3) 提高运动耐量。 (4) 预防心动过速心肌病。 (5) 减少血栓栓塞的机会。

房颤患者的初步识别、诊断、评估和治疗

房颤患者的初步识别、诊断、评估和治疗 一、房颤患者的初步识别、诊断、评估 (一)房颤的初步识别。应当重视人群中房颤的初步识别,特别是具有房颤高危患病因素的人群,如65岁以上、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心肌病、脑梗塞等患者。通过常规或长程心电图诊断房颤,记录人口学、症状、基础疾病等信息。 (二)房颤诊断和评估。 1.病史采集。 (1)现病史:发病时间,症状及治疗情况。有无心悸、乏力、胸闷、运动耐量下降、头昏、黑朦、晕厥等;症状出现的时间、程度、诱因、加重/缓解因素;其他伴随症状。采用欧洲心律学会(EHRA)症状评级标准以评估症状严重性(表1)。 表1.EHRA房颤症状评级标准

(2)既往史:有无心血管危险因素、心血管基础疾病、合并疾病、全身性疾病等,如甲状腺疾病。 (3)个人史:是否有相关诱因,如酗酒、过量饮用咖啡、喜饮浓茶、吸烟等。 (4)家族史:是否有房颤家族史。 (5)社会心理因素。 2.体格检查。 应进行全面查体,重点检查生命体征(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心脏检查(注意心率、心律、心音)、脉搏(脉律、桡动脉、颈静脉)、身高、体重。 3.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清电解质、肝肾功能、血常规、甲状腺功能等。 (2)心电检查:可采用瞬时、长程、植入装置记录,也可采用佩戴装置记录。 (3)影像学检查:应常规行经胸超声检查以明确心脏结构和功能、是否有附壁血栓等;必要时,可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X线胸片、CT、MRI(心、脑)等进一步评估。

4.房颤的分类。通常分为阵发性房颤(paroxysmal AF)、持续性房颤(persistent AF)、长程持续性房颤(long-standing persistent AF)、永久性房颤(permanent AF)4类(表2)。 表2.房颤的分类 5.血栓栓塞危险评估。应定期评估其血栓栓塞风险。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栓栓塞风险的评估推荐采用CHA2DS2-VASc评分方法(表3),≥2分的男性或≥3分的女性发生血栓事件的风险较高。瓣膜病、肥厚性心肌病、心腔内有血栓或有自发超声回声现象等亦视为高危血栓风险。 表3.非瓣膜病性房颤卒中危险CHA2DS2-VAS C积分

29系统精讲-循环系统-第三节 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

1.患者男性,62岁。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而收入院治疗,发生室性期前收缩。下列符合室性期前收缩心电图特点的描述是 A.QRS波群提前出现,形态与窦性心律相同 B.QRS时限正常 C.QRS波群前或中或后有逆行的P波 D.T波常与主波方向相反 E.期前收缩后的代偿间歇多为不完全性代偿间歇 【答案】:D 【解析】:考察室性期前收缩心电图特征。QRS波群提前出现,形态宽大畸形,QRS时限>0.12秒,其前无相关的P波;T波常与QRS波群的主波方向相反;期前收缩后有完全代偿间歇。 2.王先生,33岁,触电后在心肺复苏过程中,由心电图发现患者有心室颤动,应采取的措施是 A.用阿托品 B.放置心脏起搏器 C.电除颤 D.用肾上腺素 E.用利多卡因 【答案】:C 【解析】:考察室颤治疗原则。室颤可致心搏骤停,发生室颤应立即作非同步直流电除颤,同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及人工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并经静脉注射复苏和抗心律失常药物等抢救措施。 3.健康人在什么情况下不会出现期前收缩 A.过度饮水 B.饮浓茶 C.饮酒 D.过度吸烟 E.情绪激动 【答案】:A

【解析】:考察期前收缩病因。健康人过度劳累、情绪激动、大量吸烟和饮酒、饮浓茶、进食咖啡因等可引起期前收缩。 4.王某,男,62岁。因心房颤动住院治疗,心率114次/分,心音强弱不等,心律不规则,脉搏细弱,且极不规则。此时护士应如何准确观察脉搏与心率 A.先测心率,后测脉率 B.先测脉率,后测心率 C.两人分别测脉率和心率,但应同时起止 D.两人分别测脉率和心率 E.一人测心率,一人测脉率 【答案】:C 【解析】:考察心律失常病人的病情观察。心房颤动病人由于存在脉搏短绌,即心率与脉率不一致,心率大于脉率。因此应由两人分别同时计数心率和脉率。这样才能准确地反映心室率和心房率。 5.下列各项中随时有猝死危险的心律失常是 A.房性期前收缩 B.室性期前收缩 C.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D.房颤 E.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答案】:C 【解析】:记忆性题目,考察心律失常的病情观察,需掌握。随时有猝死危险的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如有发现,应立即抢救,报告医师进行处理。 6.心动过缓常见的症状一般没有 A.胸痛 B.胸闷 C.晕厥 D.头晕 E.心悸

房颤患者的健康教育

房颤患者的健康宣教 一、什么是房颤? 心房纤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心房内传导方向不一致,频率快且不规则,使心房丧失了有效的收缩功能。患者常有自觉心跳快且不规律,脉搏不整齐等表现。 二、房颤有什么危害? 1、脑卒中:房颤时,心房机械收缩功能丧失,血液瘀滞易形成血栓。血 栓脱落,栓子随血液循环到全身,可引起脑梗或体循环栓塞而致残、 致死。 2、心力衰竭:心房有效收缩功能丧失和长期心率过快,导致心动过速性 心肌病,最终导致心功能下降甚至心力衰竭。 三、房颤的治疗目标: 1、寻找和纠正病因 2、恢复并维持窦性心律(心脏电复律、药物转复、射频消融术) 3、控制心室率:静息状态心率60-80次/分,活动后心率90-110次/ 分 4、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口服抗凝药物如华法林钠、达比加群等) 四、房颤患者做射频消融术前的特殊检查(经食道超声)明确心房有无血栓。 患者检查前4小时禁食水,超声室医生会将超声探头经口腔放入食管,观察心脏内是否有血栓形成。患者会稍有恶心等不适。由于检查前会使用局麻药,为了避免误吸及呛咳,检查后2小时方可进食。

五、房颤射频消融术后的注意事项 射频消融术是一种介入手术,手术创伤小,患者局部麻醉,全程处于清醒状态。消融时会有轻微烧灼感,但多可耐受。术后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体位护理:患者术后需保持术侧肢体制动,平卧6h,术侧肢体制动12h。 长时间平卧位休息,常常会出现腰酸、背痛、腹胀等不适症状。可采取局 部按摩腰部、垫软枕等措施以增加舒适感。 2、术后穿刺处无异常,鼓励早期下床活动,预防静脉血栓。两周内避免 做增加腹压的动作(用力排便、剧烈咳嗽、深蹲动作等)。改变体位时动 作宜慢,避免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3、饮食护理:流食或半流食1-2周,忌太热、太冷、太硬的食物。医生给 予的食管黏膜保护剂(达喜或洁维乐)需在餐后服用。 流食-米汤、藕粉、各类果蔬菜汁、奶制品或豆浆(手术当天不建议饮用易腹胀)半流食-面片、馄饨、粥类、细面条、蛋羹、疙瘩汤、馒头、花卷等 4、射频消融术后遵医嘱每晚给予一次抗生素静脉输液预防感染。 5、遵医嘱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普罗帕酮) 6、遵医嘱给予口服抗凝药。

心房颤动患者的护理

内三科业务查房 心房颤动患者的护理 查房时间:2014年09月22日16:00 查房地点:内三科办公室 主持人:母娟娟 参加人员: 患者杨秀义,男,68岁,因“反复血压升高12年,加重伴头晕.心悸1天”以“高血压3级,冠心病”于2015年9月14日9:40收入我科住院。步入病房,神清,精神差,脉搏短绌。舌青紫、苔薄白、脉沉细,辨证;肝阳上亢,脉络瘀阻证。来时体温36.4度,脉搏74次/分,心律12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40/84mmhg,医嘱予以内科一级护理,病重,吸氧,心电监护及血氧饱和度监测,低盐低脂饮食,完善相关检查,心电图示:心房颤动伴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确诊为:“冠心病、心律失常—心房颤动”。查血常规,生化,大小便常规均为正常。医嘱予以口服胺碘酮,颉沙坦,阿司匹林等药物,静脉于红花黄花素、丹参酮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环磷腺苷蒲胺营养心肌,中药汤剂平肝潜阳,经治疗患者心率控制在60—70次/分之间,头晕心悸症状消失,心电监护示窦性心律,脉率齐,病情好转于9月16日停心电监护。现患者已出院. 一、概述 心房颤动是成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常见于器质性病变的患者,也可能发生在无心脏病变而有其他疾病的人,它是一种以心房不协调活动而导致心房机械功能恶化为特征的快速心律失常。 二、病因 心房颤动常见的病因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瓣膜病、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脏病、心脏外科手术、肺动脉栓塞、甲状腺功能亢进;与精神紧张、饮酒、水电解质或代谢失衡、严重感染有关;此外还可以合并有其他类型的心律失常。 三分类 (一)按持续时间可以分为首诊心房颤动、阵发性心房颤动、持续性心房颤动、长期持续性心房颤动及永久性心房颤动。通常认为首诊心房颤动是指首次发作或首次出现;阵发性心房颤动指能在7d内自行转复位窦性心律者;一般持续时间小于48h;持续性心房颤动是指持续7d以上,需要药物或电击才能转复位窦性心律者;长期持续性心房颤动指持续时间在一年以上,患者有转复愿望;永

房颤诊疗常规

心房纤颤 【入院评估】 一、病史采集要点 1、现病史: (1)详细询问起病过程:首发症状日期或者第一次发现的时间,起病缓急,主要症状如心悸、胸闷、呼吸困难、胸痛、晕厥等及其演变。注意询问房颤发生的频率,每次持续时间,有无诱因,缓解方式,每次发作时药物的应用,现在正用的药物。是否经过电复律或者电复律的次数,复律后维持情况,有效的复律和维持药物。已作过的检查,如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核素显象等结果。是否应用抗凝治疗,用药及监测情况。 (2)有无血栓栓塞史:脑卒中、外周动脉栓塞等病史,发生的时间,当时的临床表现,治疗经过和后果。 (3)有无房颤继发的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性心肌病):有无活动后气短,夜间平卧憋醒情况,有无端坐呼吸,活动或运动耐力情况,评价心功能分级。 (4)既往治疗的医嘱遵从情况。 2、既往史:有无冠心病、高血压病、瓣膜性心脏病及先天性心脏病等病史,有无心肌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有无电解质紊乱,有无特殊用药史。 3、家族史:叙述直系亲属中是否有类似发病情况。 二、体格检查要点: 1、典型体征:房颤时心脏听诊心律绝对不规则,心音强弱不等,脉搏次数明显少于心搏数。 2、基础心脏病的体征:参见冠心病、高血压病、瓣膜性心脏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诊疗常规。 3、血栓栓塞体征:认知功能,运动和感觉功能,四肢肌力,生理和病理反射,足背动脉搏动等。 4、心功能不全体征:肺部湿罗音情况;有无病理性的第三心音、第四心音及其奔马律;胸腹腔有无可疑积液,颈静脉是否充盈,下肢有无浮肿,肝脾大小,肝颈回流征。 三、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 1、诊断要点: (1)诊断:出现阵发性或持续性心悸、气短或者心电图发现房颤律。查体:心律绝对不规则,心音强弱不等,脉搏次数明显少于心搏数。心电图特征:P波消失,代之以一系列大小不同、形态各异、间隔极不规则的颤动波(f波),频率350~600次/min;QRS波群形态为室上性型,与窦性节律中的QRS波群基本相同,如引起室内差异性传导,可使QRS波群变异;心室波群间隔很不规则,但合并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时,心室律变为慢而匀齐。 (2)特发性房颤的诊断:必须排除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病、瓣膜性心脏病、心肌病及先天性心脏病;除外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电解质紊乱等才可诊断特发性房颤。 2、常见的鉴别诊断: 当房颤合并室内传导阻滞或冲动沿预激综合征旁道前传时应与室速相鉴别。

心房颤动患者须知

1 健康人心脏的工作方式 健康人心脏的激动是从窦房结开始的,窦房结发出节律整齐的激动(60~100次/分),然后激动依次通过心房、房室结传至心室,使整个心脏规律协调的收缩与舒张,从而保证心脏的泵血功能,以满足身体的需要,这种心律称为窦性心律。 2.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在一般人群的总患病率在0.4%,成人患病率在0.5%~0.95%之间,60岁以下的患病率为1%,随着年龄增加,房颤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在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 房颤时,心房内激动传导的方向不一致,频率快而且不规整,这使心房丧失了有效的收缩功能。房颤时心房的激动频率高达300~600次/分,虽然由于房室结的保护作用可使这些激动不能全部到达心室,但是心室率(心率)仍然可达到100~160次/分,不仅比正常窦性心律快得多,而且节律绝对不整齐。 3.心房颤动的原因或伴发因素 ?高血压 ?冠心病 ?心脏外科手术 ?瓣膜病 ?慢性肺部疾病 ?心力衰竭 ?心肌病 ?先天性心脏病 ?肺动脉栓塞 ?甲亢 ?心包炎 ?合并其它类型心律失常 ?其它:可能与饮酒、紧张、电解质或代谢失衡、严重感染有关。 4. 心房颤动的临床表现 ?心悸――感到心跳、心脏跳动紊乱或心跳加快 ?体力疲乏或者劳累 ?眩晕――头晕眼花或者昏倒 ?胸部不适――疼痛、压迫或者不舒服 ?气短――在轻度体力活动或者休息时感觉呼吸困难

?虽然一些病人可能没有任何症状, 但危害仍然存在!(血栓栓塞并发症) 5. 心房颤动主要危害 ?血栓形成与栓塞:房颤时心房丧失收缩功能,血液容易在心房内淤滞而形成血 栓,血栓脱落可随着血液至全身各处,导致脑栓塞(中风、偏瘫)、肢体动脉栓塞(严重者甚至需要截肢)等。在不伴有其它疾病年龄小于60岁的房颤病人,脑卒中的年发生率为1%左右,而在60~75岁以上的病人,脑卒中的年发病率为2%。如果伴有其它栓塞高危因素,则脑卒中的年发生率可达4%。房颤患者脑卒中的高危因素包括以前有栓塞病史、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心衰、左心房扩大、年龄超过65岁等。 ?心率快和节律不整齐可使病人感到心悸。 ?心房收缩功能丧失和长期心率增快可导致心力衰竭。 ?增加死亡率(是正常人的2倍)。 6. 诊断心房颤动的方法 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可初步诊断房颤,但确诊需要心电图检查,这种检查简单易行。对于房颤短暂发作者,需要进行动态心电图等检查。 7. 心房颤动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1.抗凝治疗(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 2.抗心律失常治疗(转复窦性心律或控制心室率) ?主要非药物治疗 1.电转复(转复窦性心律) 2.射频消融治疗(彻底根治房颤) 3.堵闭左心耳(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 8. 心房颤动治疗的目的 ?恢复窦性心律:是房颤治疗的最佳结果。只有恢复窦性心律(即正常心律),才能 达到完全治疗房颤的目的;所以对于任何房颤病人均应该尝试恢复窦性心律的治疗方法。 ?控制快速心室率:对于不能恢复窦性心律的房颤病人,可以应用药物减慢较快 的心室率。 ?防止血栓形成和中风:在房颤时,如果不能恢复窦性心律,可以应用抗凝药物 预防血栓形成和中风的发生。 9. 根治房颤的方法及其优缺点

心房颤动患者须知

心房颤动患者须知

1 健康人心脏的工作方式 健康人心脏的激动是从窦房结开始的,窦房结发出节律整齐的激动(60~100次/分),然后激动依次通过心房、房室结传至心室,使整个心脏规律协调的收缩与舒张,从而保证心脏的泵血功能,以满足身体的需要,这种心律称为窦性心律。 2.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在一般人群的总患病率在0.4%,成人患病率在0.5%~0.95%之间,60岁以下的患病率为1%,随着年龄增加,房颤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在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 房颤时,心房内激动传导的方向不一致,频率快而且不规整,这使心房丧失了有效的收缩功能。房颤时心房的激动频率高达300~600次/分,虽然由于房室结的保护作用可使这些激动不能全部到达心室,但是心

室率(心率)仍然可达到100~160次/分,不仅比正常窦性心律快得多,而且节律绝对不整齐。 3.心房颤动的原因或伴发因素 ?高血压 ?冠心病 ?心脏外科手术 ?瓣膜病 ?慢性肺部疾病 ?心力衰竭 ?心肌病 ?先天性心脏病 ?肺动脉栓塞 ?甲亢 ?心包炎 ?合并其它类型心律失常 ?其它:可能与饮酒、紧张、电解质或代谢 失衡、严重感染有关。 4. 心房颤动的临床表现

?心悸――感到心跳、心脏跳动紊乱或心跳 加快 ?体力疲乏或者劳累 ?眩晕――头晕眼花或者昏倒 ?胸部不适――疼痛、压迫或者不舒服 ?气短――在轻度体力活动或者休息时感 觉呼吸困难 ?虽然一些病人可能没有任何症状, 但危害 仍然存在!(血栓栓塞并发症) 5. 心房颤动主要危害 ?血栓形成与栓塞:房颤时心房丧失收缩功 能,血液容易在心房内淤滞而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可随着血液至全身各处,导致脑栓塞(中风、偏瘫)、肢体动脉栓塞(严重者甚至需要截肢)等。在不伴有其它疾病年龄小于60岁的房颤病人,脑卒中的年发生率为1%左右,而在60~75岁以上的病人,脑卒中的年发病率为2%。如果伴有其它栓塞高危因素,则脑卒中的年发生率可达4%。房颤患者脑卒中的高危因素包

房颤的健康宣教

房颤的健康宣教 一、定义 心房纤颤简称“房颤”,是一种很常见的心律失常,仅次于早搏而居第二位,房颤是心肌丧失了正常有规律的舒缩活动,代之以快速而不协调的微弱蠕动,致使心房失去了正常的有效收缩,房颤持续三周以上为持续性房颤。 房颤按时间划分,房颤分为急性房颤和慢性房颤,慢性房颤又分为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房颤可以是阵发性的,也就是可以自行终止,如果发作后不能自行终止,但可经治疗后终止,就是持续性房颤,如果经治疗后也不能终止,就是永久性房颤。 二、症状 房颤的症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阵发性房颤的症状表现为发作开始比较突然,病人感心悸、气短、心前区不适及忧虑不安。有冠心病的老年人,房颤发作开始时心室率很快,可出现眩晕,甚至晕厥,有时可出现心力衰竭及休克。每次发作的持续时间不一,短者仅数秒,可频频发作,长者可持续数日至数周。 2.持续性房颤症状与原有的心脏病和心室率有关。这种房颤的症状主要为:房颤病人感心悸、气短,尤其是活动后心室率明显增快。持续性房颤者易于发生心力衰竭。房颤时因心房无收缩力,血流动力学紊乱,易发生附壁血栓,导致体、肺循环栓塞,以脑栓塞和肢体动脉栓塞为多见。 3.如果没有其它心脏病,且房颤时心跳又基本正常,病人可以没有任何房颤症状,是在偶然的机会被发现,如果房颤引起心跳过快,病人会出现心慌、气短、胸闷、憋气、惊慌等,如果有其它的心脏病,就会加重心脏病的症状,尤其会加重心力衰竭。 4.房颤的症状也受患者感知症状的敏感性及耐受性的影响,有的患者刚发生房颤时,可有明显的症状,随着病程的延长,有的患者可逐渐适应,症状可能减轻甚至消失。

三、病因 1.房颤的急性原因房颤与某些急性、暂时性原因有关,包括饮酒、外科手术、电击、心肌炎、肺栓塞、其它肺脏病以及甲状腺机能亢进,治疗基础疾病可以消除房颤。房颤是心肌梗塞和心胸外科手术后较常见的早期并发症。 2.不伴有相关心血管疾病的房颤年轻患者中,大约30%-45%的阵发性房颤和20%-25%的持续性房颤属于孤立性房颤。 3.伴有相关心血管病的房颤与房颤有关的心血管病包括瓣膜型心脏病(大多为二尖瓣型)、冠心病(CAD)以及高血压,尤其是存在左室肥厚(LVH)时。 4.神经性房颤自主神经系统通过提高迷走神经或交感神经张力可以触发易感病人发生房颤。许多患者房颤发作都是出现在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张力增强的时候。 四、风险因素 1.心房体积改变与病变:心房体积的大小和房颤的诱发和持续有关。心房负荷增加心房扩大、急慢性损伤窦房结或结间束(心肌)纤维化均与房颤的形成有关有心衰发生时房颤不易控制。 2.兴奋的波长:兴奋的波长决定了心房肌内能够产生的游走小波的数量,波长越短产生的小波越多,从而使得心律失常越容易产生和持续。 3.心肌活动的非均一性和结构的各向异性:正常的心肌存在着结构和电生理的各向异性。结构的各向异性是指心肌纤维空间排列不同。 4.植物神经影响:迷走神经与交感神经在一些房颤的发作中起重要作用形成迷走神经与交感神经介导的两种不同类型的阵发性房颤。心肌电活动的稳定性有赖于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活动的平衡,二者任何一方活动度增强都可引起心律失常。 5.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窦房结发生退行性变,容易发生房颤。 五、诊断手段 1.病史、症状:临床症状取决于房扑、房颤发作的频率、发作时心室率的快慢及有否基础心脏病。轻者可无症状或轻度心慌气短,重者有明显心功能不全、

房颤病人的心率与脉搏是多少-

房颤病人的心率与脉搏是多少? 一般情况下房颤病人的心率在100-160次/分,但是在激动的时候就会出现异常,心率会达到300-600次/分,这种情况下患者会感觉到不舒服,必须积极治疗原发病,将心率控制在正常状态,另外还要注意饮食,不能吃辛辣的有刺激性的食物,要多吃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 ★一、房颤病人的心率与脉搏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75岁以上人群可达百分之10。房颤时心房激动的频率达300~600次/分,心跳频率往往快而且不规则,有时候可达100~160次/分,不仅比正常人心跳快得多,而且绝对不整齐,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房颤患病率还与冠心病、高血压病和心力衰竭等疾病有密切关系。 ★二、心房颤动患者的自我保健 ★⑴积极治疗原发病。当出现心律不齐时,应考虑其他疾病因素,积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心房颤动患者要经常观察心率和血压,观察心脏节律的变化,如突然出现心率过快、过慢、不

齐,或有明显心悸、气短、心前区不适、血压下降等,应及时发现,立即前往医院就诊。在服药期间应定期复查心电图,并密切注意其不良反应。如出现身体不适,明显头晕、言语不清、胸闷、不能平卧等症状,应警惕有血栓脱落造成栓塞及心力衰竭的可能,及时到医院检查以及早处理。 ★⑵心房颤动患者急性发作期应绝对卧床休息。若发作程度较轻时,可以根据原发心脏病的状况及体力状态而进行适当的活动或休息。 ★⑶注意饮食保健。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瘦肉、鱼虾、蛋、奶类等;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如卷心菜、青菜、西红柿、柑橘、苹果、香蕉、柠檬等;不吸烟、少饮酒、少饮浓 茶和咖啡等;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葱姜、咖喱、辣椒等;如果患者心功能欠佳,出现明显浮肿时,应限制钠盐摄入,每天摄入量应少于5g。 ★⑷心房颤动患者心情多较忧郁、烦躁、情绪低落,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和恐惧感,保持心情平和,增强其治疗疾病的信心。避免五志过极及长期精神紧张思虑。

心房颤动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心房颤动诊疗的中国专家共识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特点是心房丧失规则有序的电活动,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心房因失去了有效的收缩与舒张,泵血功能恶化或丧失,并导致心室极不规则的反应。房颤的发病机制包括多种,如快速的局灶异位活动、单环路折返机制、多环路折返机制;也包括炎症介质以及自主神经系统活动参与等。不同人群房颤发病机制并不相同,不同发病机制的房颤对不同治疗方法的反应也不相同 一、房颤的分类 根据房颤的发作特点,房颤可分为三类:阵发性房颤(paroxysmal AF)、持续性房颤(persistent AF)及永久性房颤(permanent AF)。 阵发性房颤:指持续时间< 7d 的房颤,一般< 24 h,多为自限性。 持续性房颤:指持续时间>7d的房颤,一般不能自行复律,药物复律的成功率较低,常需电复律。 永久性房颤:指复律失败不能维持窦性心律或没有复律适应证的房颤。 有些患者房颤病史不详,没有症状或症状轻微,可采用新近发生的(recent onset)或新近发现(recent discovered)房颤来命名,

对于这种房颤,我们很难判定其持续时间,也不能确定以前是否有房颤发作。有些房颤很难界定发生时间。一个患者有可能存在多种房颤的类型,如多次阵发性房颤和偶尔发作的持续性房颤。 二、房颤的流行病学和危害 在普通人群中房颤的患病率约为0.4%~1.0%。房颤的患病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小于60岁的人群患病率较低,而80岁以上的人群可高达8%。40岁以下者房颤的发病率为0.1%/年,80岁以上的男性和女性房颤的发病率分别为2%/年和1.5%/年。 房颤患者远期脑卒中、心力衰竭和全因死亡率风险增加,特别是女性患者。与窦性心律者相比,房颤患者的死亡率增加一倍。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为5%/年,是无房颤者的2~7倍。若考虑短暂脑缺血发作(TIA)和无症状的脑卒中,伴随房颤的脑缺血发作的发生率为7%/年。与年龄匹配的对照者相比,房颤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增加17倍;与非风湿性房颤患者相比,风险增加5倍。房颤患者栓塞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50~59岁患者因房颤所致的脑卒中每年发生率为1.5%,而80~89岁者则升高到23.5%。男性患者栓塞发病率在各年龄段均高于女性。 心力衰竭患者中房颤发生率增加,房颤使心功能恶化。心功能Ⅰ级的患者(NYHA分级),房颤的发生率≤5%,随着心功能恶化,房颤的发生率增加,在心功能Ⅳ级的患者中,有近一半患者发生房颤。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