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货币金融学教学大纲

货币金融学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第一篇导论

第一章金融与经济

本章概括地介绍了货币银行金融市场等范畴与经济的关系。通过本章教学,应达到以下要求:

1、学生初步了解货币及货币与财富、收入的区别;了解银行在当代国民经济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了解金融市场的发展对经济发展的意义,以及对货币银行学发展的影响。

2、使学生基本掌握金融与经济的辨证关系:金融是经济发展的结果,金融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阐明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及其核心地位的具体表现。

3、使学生理解学习和掌握货币银行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重要性,明确学习本课程的指导思想和学习方法。

第二章货币和货币制度

1、掌握各种货币形态的特点,重点掌握信用货币与电子货币的关系。

2、要求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货币职能的理论,比较足值货币和现代信用货币在储场藏职能上的区别。

3、要求能具体分析马克思的货币本质理论和西方经济学中货币定义的区别和联系。

4、掌握现代信用货币计量的基本原理。

5、掌握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和货币制度的演变历史。

6、重点掌握纸币制度的特征,正确理解目前我国“一国两币”的特征和必要性。

第三章信用、利息与利息率

本章主要阐述信用及其形式、信用工具和利息率决定理论。通过本张教学,应达到以下要求:

1、使学生了解信用的本质及其产生的原因,理解各种信用形式及其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明确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和消费信用对现代经济发展的意义。

2、使学生掌握主要的信用工具的构成要素,了解不同的商业信用工具(商业期票和商业汇票)的区别和不同的银行信用工具(银行本票、银行汇票和支票)的区别,进而理解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的地位:商业信用是现代信用的基础,银行信用是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

3、阐明利息的本质。重点讲述利率水平的决定因素,以及利率变动的渠道和利率变

4、使学生掌握当代主要的利率理论:可贷资金利率理论、IS-LM模型、利率的期限结构理论。

5、结合我国利率管理体制改革实际,讲述利率市场化的基本条件和基本要求。

第四章金融体系与金融改革

本章概括地介绍金融体系的内涵,,以及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概况。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应达到以下目的与要求:

1、应初步了解金融体系的内涵、分类、结构与职能。初步了解金融改革的过程、现状以及存在的不足。

2、能正确认识金融体系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并了解我国金融改革的未来趋势。

金融体系是一个动态的体系,是由金融机构和监管协调机构,通过法律,经济习惯等在一定经济体制中形成的。有效的金融体系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经济发展潜力巨大的国家来说,构建现代化的金融体系,提升金融的国际竞争力,无疑是一项紧迫而又意义重大的任务。

第二篇金融机构

第五章商业银行

1、了解银行的起源和商业银行形成的途径。

2、了解并掌握商业银行的性质、职能和作用。

3、了解并掌握商业银行的业务框架、每一类业务的构成及主要内容。

4、掌握商业银行的“三性”原则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内容。

第六章投资银行

1、了解投资银行产生与发展的历程。

2、了解并掌握投资银行的性质及其与商业银行的主要区别。

3、了解并掌握投资银行的主要业务。

第七章其他金融机构

1、了解西方发达国家金融中介机构的类型。

2、了解各种金融机构的功能及主要业务。

3、了解中国金融机构的体系及各类金融机构的主要业务。

第八章中央银行

1、要求了解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2、要求重点掌握中国人民银行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3、要求在明确中央银行性质的基础上,能具体剖析中央银行在现代社会经济中的地位。

4、要求全面掌握中央银行的职能,并分析中央银行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

第九章金融监管体系

1、要求掌握金融监管理论的主要内容,理解金融监管的意义,了解金融监管理论的发展与演进。

2、要求了解金融监管体系的构成,以及金融监管组织结构变化的原因。

3、重点掌握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构成以及主要的金融监管机构,了解我国金融监管机构的主要职责,并能对进一步提高我国金融监管水平展开具体的分析研究

第三篇金融市场

第十章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

金融市场是整个金融系统的核心和灵魂,宏观上可以起到资源配置、实现储蓄-投资转化、传导金融政策等作用,微观上则具有价格发现、流动性提供、减少搜寻成本和信息成本等功能。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功能。

2、掌握主要金融市场概论。

3、了解主要金融工具。

第十一章金融创新

金融创新极大丰富了金融产品、机构和金融制度的内容,是金融业发展演变的主要表现。鉴于本章所述部分产品目前在国内尚未推出,学习时应较多利用网络资源,熟悉国外主要金融衍生产品的基本情况。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和掌握金融创新的主要动因。

2、掌握金融创新的主要类型。

3、了解金融创新的影响。

第十二章金融市场理论

1、了解现代投资组合理论,正确把握资产组合理论,CAPM理论的内容。

2、掌握有效市场假说的涵义和分类,以及对现实的指导意义。

3、了解行为金融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及他们发展的理论和模型

4、理解行为资本资产定价理论和行为资产组合理论

5、掌握存货模型的分类及各自内容。

5、了解消息模型的发展过程,掌握Glosten-Milgrom模型的分析方法。

第四篇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

第十三章货币需求

1、熟悉货币需求的基本概念。

2、掌握货币需求的主要决定因素,并能说明这些因素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3、掌握货币需求函数的定义、作用与变量。

4、深刻理解传统货币数量说与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5、了解凯恩斯学派和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及其与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关系。

第十四章货币供给

1、熟悉有关货币定义的理论,掌握M1与M2的含义。

2、理解存款货币的多倍扩张与多倍收缩(包括过程和结果)。

3、掌握货币供给决定机制度的一般模型——乔顿模型。

4、掌握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的含义,并能说明它们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5、了解弗里德曼——施瓦茨模型与卡甘模型。

第十五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1、要求正确掌握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定义和内容。

2、要求能通过物价水平变化测度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程度。

3、要求能深入揭示通货膨胀的成因,剖析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并提出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和建议。

4、要求能正确分析通货紧缩的成因,全面、合理地评价通货紧缩的社会经济效应,深入理解通货紧缩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第十六章货币理论的新发展

1、了解经济学家在货币与长期经济增长关系上的分歧与共识。

2、了解货币与短期经济波动的一些成熟理论有哪些成功与不足。

3、了解通货膨胀有哪些福利成本

4、了解货币政策动态不一致问题产生的原因。

第十七章货币政策

1、明确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及其含义。

2、了解货币政策各目标之间的矛盾及其协调的方法。

3、了解我国有关货币政策目标问题的争论及现行的货币政策目标。

4、深刻理解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尤其是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及其运用。

5、明确货币政策操作目标与中介目标的概念和选择的标准。

第十八章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1、明确认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基本原理。

2、了解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3、深刻理解货币政策通过信用渠道传导的机制。

4、了解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第四篇国际金融与经济均衡

第十九章国际收支

1、完整、精确地把握国际收支的概念,了解国际收支与国际借贷、贸易收支和外汇收支的区别。

2、详尽了解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理及其内容,明确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各项目的含义及相关关系。

4、了解国际收支平衡表在性质上的含义及其成因。

5、掌握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基本对策。

6、明确各种因素影响国际收支的作用机理。

第二十章外汇与汇率制度

1、掌握外汇的基本含义及特征。

2、了解货币可兑换性的含义。

3、明确汇率的不同标价及其本质区别。

4、把握各种因素影响汇率的内在机理。

5、了解不同汇率制度的差异及优劣。

第二十一章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

1、明确国际直接投资的海以及对不同国家的利弊。

2、了解国际融资的各种途径和方法。

3、了解国际金融危机的表现形式及成因。

4、认识国际资本流动对一国的影响。

5、探索防范国际金融危机的对策。

第二十二章开放经济中的内外均衡与政策选择

1、体会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经济必须兼顾对内均衡与对外均衡的思想。

2、区分支出调整政策与支出转换政策的作用与局限。

3、掌握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在开放经济下的相对有效性。

4、了解不同汇率制度与资本管制状况对宏观政策的影响。

货币银行学教学大纲

《货币银行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货币银行学》或《金融经济学》 二、教学内容、目的及方法 (一)课程的主要内容: 《货币银行学》是金融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财经类其他专业的学科核心课。其主要研究对象是货币和货币制度、信用、利率和利息、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及其工具、货币金融理论等。其具体内容包括以下10个方面: 1、货币与货币制度 2、信用、利息和利率 3、金融机构体系 4、金融市场及金融工具 5、商业银行 6、中央银行及其货币政策 7、货币需求、供给与社会总供求 8、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9、金融创新 10、金融与经济发展 (二)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金融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了解货币、货币运行和货币调控的基本规律,能够对现实经济中的金融现象、问题以及宏观金融政策及其效果做出理性思考与分析。具体要求如下: 1、熟练掌握等金融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并了解与此相关的前沿问题;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金融领域的基本现状及相关问题有初步的了解; 2、会运用金融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对现实问题做出有一定深度的分析; 3、对经济主体在相应的宏观金融政策环境下可能采取的经济行为做出判断;

4、通过学习货币供求机制与原理,学会宏观金融分析方法并对实际问题做出相应的解释; 5、了解我国金融发展及改革趋向。 (三)课程的教学方法: 本课程教学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采取课堂讲授、讨论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教学手段上逐步实现采用多媒体教学。 三、推荐教材 (一)必读教材: 江其务主编:《货币银行学》,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 (二)选读教材: 1、胡庆康:《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 2、黄达主编:《货币银行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3、米什金著:《货币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 4、Zvi Bodie,Robert C. Merton著, 《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四、课程教学安排 1、教学总课时:(金融学专业)80学时,其中讲授68课时,课堂讨论4课时, 复习考试8课时。(非金融学专业)60或40学时,分别讲授48或34课时, 复习考试6或4课时。 2、学分:3或2学分 3、考试方式:总分100分;其中期末考试70分(闭卷),平时考核30分。 4、建议在第4学期安排教学。 五、教学大纲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对货币与货币制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进行介绍。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对货币、货币制度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货币演变的原因,货币制度形成过程有一个初步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从而为本课的后续内容奠定基础。

货币金融学说教案

《金融学说史》 课程教案经济学院:吴玉宇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教学周历 2 006---2 007 学年度 2 学期经济学院金融学专业2004 年级166 人 学时分配:总学时30 其中:讲授24 实验实习 课程名称金融学说史课堂讨论4 课程论文作业考试(考查) 2 主讲教师吴玉宇实验课教师辅导教师 教研室主任学院负责人 注:本表由主讲教师在开学后第一周内填写,一式二份,分别存于任课教师、学院。

《金融学说史》课程教学大纲 金融学说史:History of Financial Doctrines 课程编号:D30210B1-0 学时:30学时学分:1.5学分 适用对象:金融学专业 先修课程:货币银行学西方经济学金融市场学国际金融学 考核要求: 1考核对象:金融学专业本科学生; 2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方式。形成性考核作为平时成绩,包括出勤情况以及课堂发言,课 程总成绩占比为40%,终结性考核即期末考查,期末考 查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60%; 3命题依据:本课程命题依据是《金融学史教学大纲》 4考查要求:本课程是一门金融理论的前沿性课程,要求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能够按学派的线索,客观介绍当代西 方主要经济学派在货币银行方面的主要理论观点和政 策主张;分析各学派间的主要共识与分歧;在此基础上,实 事求是地评论西方学者的理论成果与不足,为我国的经 济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李健主编,《当代西方货币金融学说》,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刘挈敖主编,《国外货币金融学说》,中国展望出版社,1983年 吴易风主编,《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与思潮》,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年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目前,国内许多著名大学的经济学科特别是金融专业,都开设了评价西方货币金融理论的课程。这一课程的设置成为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和研究性课程之间的桥梁,是学生继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金融经济学、中央银行学、金融市场学等专业基础理论课学习之后,系统了解和掌握当代西方各种货币金融学说的师承与发展、深入理解并驾驭现代金融理论的前沿性课程。该课程客观介绍世界上货币金融理论的研究成果,认知人类在货币金融问题上已婚揭示出来的内在规律、共识及其经验教训,对于学生夯实专业理论基础,拓宽研究思路和视野,提高分析思辨能力,运用现代金融理论观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大有益处。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 学完本课程后,要求学生能够按学派的线索,客观介绍当代西方主要经济学派在货币银行方面的主要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分析各学派间的主要共识与分歧;在此基础上,实事求是地评论西方学者的理论成果与不足,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货币银行学教学大纲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类型: 专业必修课课程代码: 0640043 课程学时: 57 学分: 3 适用专业: 经济学专业(金融方向) 开课时间: 二年级一学期开课单位: 财经系 大纲执笔人: 黎文飞大纲审定人: 谷雯 一、课程性质、任务 《货币银行学》是教育部确定的11门“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金融学专业主干课程,也是财经类各专业学生顺利进入专业课的基础。 金融是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领域,影响和制约着经济的稳定与发展。货币银行学研究的对象是金融,主要分析、研究宏观领域中货币和货币运动的规律,这些货币运动所涉及的金融业务及其经营机构,以及由于这些货币运动而形成的各种金融关系和由此产生的金融现象、金融问题。 本课程阐述的是货币和货币制度、信用、利率和利息、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及其工具、国际金融、金融宏观调控等基本范畴以及货币银行方面有关基本理论、基本业务的基础知识。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金融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了解货币、货币运行和货币调控的基本规律,能够对现实经济中的金融现象、问题以及宏观金融政策及其效果做出理性思考与分析。 备注:本教学大纲以徐英富主编《货币银行学》为编写标准。 二、课程教学内容 (一)教学内容、目标与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时分配 1、货币(第一章) 2 1.1概述了解1/2 1.2货币的职能掌握 1 1.3货币制度了解1/2 1.4货币的作用掌握 1 2、信用(第二章) 3 2.1概述掌握1/2 2.2高利贷信用了解1/2 2.3现代信用的基础了解1/2 2.4信用的形式掌握1/2 2.5信用的作用掌握1/2 2.6融资方式与融资结构掌握1/2 3、利率(第三章) 3 3.1概述了解1/2 3.2利率的决定理解 1 3.3利率的结构掌握1/2

《金融基础知识》教学大纲、授课计划、课时分配

《金融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主要内容 《金融基础知识》是金融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财经类非金融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所以各职业院校都非常重视本课程的教学。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关于货币、信用、金融机构、金融工具、金融市场、货币政策等基本金融理论知识,能够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经济理论的兴趣,也为进一步学习更高层次课程打下基础。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入门钥匙,来了解、分析、判断、解决一些经济方面的现实问题。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学生充分掌握金融学方面的理论知识与实际业务。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掌握:学生对货币金融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有较全面的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对货币、货币均衡、信用、利率、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金融监管等基本范畴、内在关系及其运动规律有较系统的掌握。 2.理解: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内外金融问题的现状,观察和分析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

3.了解:金融实践发展新的改革方向,新变化,新形势。 4.在教学中要注意的要点: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启发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要有计划地组织一些课堂讨论;课后常留有思考题、题目尽量联系实际,供学生思考。 三、本课程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职业能力要求)的关系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认识货币、信用、金融市场及银行活动的规则性,了解货币、信用、银行的历史发展进程和人类在金融运行方面积累的基本经验及当代进一步发展趋势,掌握货币调控原理及其运作机制,学会从货币供求、社会总供求、货币政策等方面剖析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把握我国货币金融政策、法律规章制度、金融体制改革的成就和深化改革的要求,培养和提高分析与解决金融工作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以便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较快地担任相应的工作。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 《金融基础知识》属于专业基础理论课,是金融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的必修课,《金融基础知识》是在修完《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公共基础课之后开设的,因此,本课程在大纲的编写和今后的教学实施过程中,都应该格外重视它的理论性与实践性。 《金融基础知识》的后续课程主要有:国际金融、金融市场等。 五、教学内容改革(设计)思路 本课程主要以金融学相关理论为依托,将理论知识与案例相结合的方式授课,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必要的理论知识讲授和大量的实践训练,培养学生认识、理解和熟悉金融学的基本知识。 课程以教师先通过授课过程从微观到宏观系统讲授,然后指导学生练习。要求学生

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

《金融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12202B 课程类型:选修课 总学时:32 讲课学时:32 学分:2 适用对象:非金融学专业选修 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等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 1、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旨在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金融知识,了解基本金融理论,理解现实金融现象,为金融专业课及其他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也便于各门课程的融会贯通。 2、提高学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通过教学讲解和学习,要求学生能够系统掌握金融基本理论及其运动规律;客观介绍货币金融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务运作机制的最新发展;立足中国实际,努力反映金融体制改革的实践进展和理论研究成果。 (一)教学内容 该课程的具体内容分为15章,即导论、金融体系、金融工具、货币、利率、汇率、金融结构、银行管理、银行业;结构与竞争、金融监管、中央银行、货币供给、货币需求、货币政策、通货膨胀(选讲)。兼容性强、涉及面宽,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应用性和实践性。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1、注重启发式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内外的讨论为辅,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2、向学生推荐、介绍和点评国内外相关文献,鼓励并督促学生扩大阅读量,在阅读中进行学习并深化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消化,为学生答疑解惑。

3、采用案例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加强课后作业练习,通过课后作业、课程小论文、案例分析报告、专题调查报告、专题研究报告等多种形式的作业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启发探索和研究问题的思路。 5、利用学院配备的综合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验教学。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缩短书本理论和现实之间的距离。 6、课堂教学主要采用多媒体方法。 (三)学习要求 1、本课程要求学生已经学习过政治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等先修课程,并具有一定的数理知识。 2、本课程要求学生积极完成课后作业,包括论文、实践操作等,并能够在教师提供的参考资料基础之上自主学习,拓宽知识面。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以表格方式表现各章节的学时分配,表格如下:

《货币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

《货币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货币金融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经济学考核方式:考试 总学时、学分:48学时 3 学分其中实验学时:0 学时 一、课程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理解和认识金融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要求学生系统掌握货币的基本理论、信用与利率理论、货币的供求理论;了解和熟悉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及其主要业务;并在此基础上掌握金融宏观调控的基本方法。同时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内外金融问题的现状,掌握观察和分析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辨析金融理论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要求 本课程要求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系统阐述货币金融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其运动规律;客观介绍世界上主流货币金融理论及最新研究成果和实务运作的机制及最新发展;立足中国实际,努力反映经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的实践进展和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实事求是地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金融理论和实践问题。本课程要求学生须在修完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基础上开设。 三、先修课程 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金融市场学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 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货币的一般理论、信用与利率理论、金融机构体系构成和商业银行的一般理论及业务,金融市场的基本构成和运作机制、货币供求理论及其均衡、货币政策与宏观经济调控,金融与经济的关系。 本课程的教学难点是正确理解金融的本质以及金融与经济的关系、货币及信用的本质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商业银行的业务、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宏观经济调控。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多媒体的应用、案例教学

《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

《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 (Economics of Money and Finance) 适用专业:审计学课程编号:090229 学分:3 一、课程名称 《金融学》 二、课程性质和任务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审计学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 (二)课程任务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该课程学习,要求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金融学的基本原理,金融体系的功能、结构和演变;金融市场主体进行微观金融决策的基本概念、方法、原则、微观金融运行和宏观金融运行的基本规律,使学生对资金融通的概念、性质、特征及主要内容有一个大致的把握,对金融学这门课程有所了解,并且使学生逐渐关注现实的金融热点问题,为以后将要学习的财经类专业课 奠定基础。 三、课程主要教学内容(54学时) (一)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教学内容:货币的起源,货币的类型,货币的职能,货币的界说,货币制度, 国际货币体系。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货币的类型、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制度的含义及其一般内容、目前国际货币制度的特点;理解对货币定义的多角度描述;了解货币起源的不同理论观点和国际货币体系的变迁。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教学重点是货币的种类、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制度的含义及构成要素,难点是理解货币的多种定义和货币职能的新释。 计划学时:3学时。 (二)第二章信用 教学内容:信用及其与货币的联系,信用经济,信用的内容与形式,国际信 用。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信用产生的基础,概念、信用基本形式的内容及特点、信用的作用;理解信用关系在经济中的普遍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善信用体系的必要性;了解信用在我国的发展。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教学重点是信用的产生及其基本形式,难点是信用与货币 的关系。计划学时:2学时。 (三)第三章金融 教学内容:如何理解金融范畴,现代金融体系的构成要素。 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是就金融的概念进行辨析和对金融学科体系进行说明,核心问题是金融一词在不同场合下的用法和内涵、金融范畴的形成和界定、 金融学科的内容和层次。

货币金融学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第一篇导论 第一章金融与经济 本章概括地介绍了货币银行金融市场等范畴与经济的关系。通过本章教学,应达到以下要求: 1、学生初步了解货币及货币与财富、收入的区别;了解银行在当代国民经济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了解金融市场的发展对经济发展的意义,以及对货币银行学发展的影响。 2、使学生基本掌握金融与经济的辨证关系:金融是经济发展的结果,金融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阐明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及其核心地位的具体表现。 3、使学生理解学习和掌握货币银行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重要性,明确学习本课程的指导思想和学习方法。 第二章货币和货币制度 1、掌握各种货币形态的特点,重点掌握信用货币与电子货币的关系。 2、要求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货币职能的理论,比较足值货币和现代信用货币在储场藏职能上的区别。 3、要求能具体分析马克思的货币本质理论和西方经济学中货币定义的区别和联系。 4、掌握现代信用货币计量的基本原理。 5、掌握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和货币制度的演变历史。 6、重点掌握纸币制度的特征,正确理解目前我国“一国两币”的特征和必要性。 第三章信用、利息与利息率 本章主要阐述信用及其形式、信用工具和利息率决定理论。通过本张教学,应达到以下要求: 1、使学生了解信用的本质及其产生的原因,理解各种信用形式及其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明确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和消费信用对现代经济发展的意义。 2、使学生掌握主要的信用工具的构成要素,了解不同的商业信用工具(商业期票和商业汇票)的区别和不同的银行信用工具(银行本票、银行汇票和支票)的区别,进而理解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的地位:商业信用是现代信用的基础,银行信用是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 3、阐明利息的本质。重点讲述利率水平的决定因素,以及利率变动的渠道和利率变 4、使学生掌握当代主要的利率理论:可贷资金利率理论、IS-LM模型、利率的期限结构理论。 5、结合我国利率管理体制改革实际,讲述利率市场化的基本条件和基本要求。 第四章金融体系与金融改革 本章概括地介绍金融体系的内涵,,以及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概况。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应达到以下目的与要求: 1、应初步了解金融体系的内涵、分类、结构与职能。初步了解金融改革的过程、现状以及存在的不足。

货币银行学_艾洪德_教学大纲

《货币银行学》教学大纲 (The Economics of Money and Banking) 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货币银行学》课程组 课程概述 课程的性质 货币银行学是全校经济学各专业的核心课之一,是金融学专业的一门重要 的基础理论课与入门课程,是财经学科相关专业学习、了解金融理论与实践的 选修课,是1990年代初期教育部确定的11门“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金融知识,为学生深入学习其他专业课 程奠定基础。 课程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货币、信用、银行、金融市场的基本知识,熟悉银行、资本市场运作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金融活动及其宏观金融 调控的理论、运行机制和方法、手段等有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2.使学生掌握观察和分析金融经济问题的正确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金融意识和全新的金融理念,努力提高广大学生在金 融科学方面的理论和知识素养。 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标,要求教师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系统地讲授 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介绍本学科理论的前沿性课题,加强对学生的 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的训练。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教学方法,注重培 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获得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

课程适用的专业与年级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经济学各专业大学本科二年级学生。 课程的总学时和总学分 计划教学总时数为48学时,其中包括课堂讲授42学时、课堂讨论4学时、习题课2学时。课程总学分为3学分。 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是经济学各专业基础理论课,本课程的预修课程为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会计学。 本课程使用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材: 艾洪德、范立夫编著:《货币银行学》,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3月版 教学参考书: 1.夏德仁:《货币银行学》,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版。 2.艾洪德、张贵乐主编《货币银行学教程》2005年版。 3.[美]米什金:《货币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美]托马斯:《货币、银行与金融市场》,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年版。 5.黄达主编:《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

金融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定位 (一)课程性质 《金融学》是教育部确定的21世纪高等学校经济学、管理学各专业的核心课程,是金融学最重要的统帅性专业基础理论课,本校经济学本科层次各专业都开设此课。课内学时54 个,计3个学分。 (二)教学目的.使学生对货币金融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有较全面的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对货币、信用、利率、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金融宏观调控、金融监管等基本范畴、内在关系及其运动规律有较系统的掌握。 1 .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内外金融问题的现状,掌握观察和分析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辨析金融理论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教学要求 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系统阐述货币银行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其运动规律; 客观介绍世界上主流货币银行理论及其最新研究成果、金融实务运作的机制及最新发展;立足中国实际,努力反映经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的实践进展和理论研究成果,实事求是地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金融理论和实践问题。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 金融学的先修课,应为政治经济学、西方现代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以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会计学、西方经济学、逻辑学、文献检索、经济学史等课程。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方法 《金融学》的教学应该强调以人为本,加强对学生在素质培养和理论修养方面的力度。 通过课堂内外的各种教学活动,能够促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获取,发掘学生的学习潜力,

货币银行学教学大纲

货币银行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1.1 课程背景 货币银行学作为金融学的重要分支学科,研究货币与银行体系 的组织、运行和发展规律,对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1.2 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深入了解货币与银行体系的基本原理 和运作机制,掌握货币政策、银行业务和金融市场等相关知识,培养 学生的金融分析和决策能力。 1.3 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案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内容 2.1 货币的概念与功能 2.1.1 货币的定义 2.1.2 货币的功能与要素 2.1.3 货币供求与货币市场 2.2 货币的价值和数量理论

2.2.1 边际效用理论 2.2.2 货币数量理论 2.2.3 供给和需求决定货币价值 2.3 银行的职能与类型 2.3.1 银行的定义和基本职能 2.3.2 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 2.3.3 银行的创新与发展 2.4 银行业务与风险管理 2.4.1 存款业务与贷款业务 2.4.2 银行信用与信用风险 2.4.3 风险管理与金融稳定 2.5 货币政策与中央银行 2.5.1 货币政策的目标与工具 2.5.2 中央银行的作用与职责 2.5.3 货币政策的执行与评估 2.6 金融市场与金融创新 2.6.1 金融市场的分类与功能

2.6.2 金融创新与金融市场发展 2.6.3 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三、教学评价和考核 3.1 课堂表现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主动与同学和老师互动合作。 3.2 平时作业 学生按时完成布置的作业,包括案例分析、论文写作等形式。 3.3 期中考试 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和运作机制的掌握情况。 3.4 期末考试 考查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 四、参考教材 4.1 主教材 《货币银行学导论》 4.2 辅助教材 《货币金融学》 《银行业务与管理》

金融学(A) 教学大纲

金融学(A)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60502Z10 课程名称:金融学/FINANCE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学分:64/4 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 适用专业:金融学 教材、教学参考书: 1.戴国强主编.货币银行学(第四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陈学彬主编.金融学(第四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3.[美]米什金主编.货币金融学(第九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年; 4.石丹林、李秀萍等主编.货币银行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本课程是金融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金融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基础经济学和金融专业课的桥梁;本课程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金融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也是金融学专业的入门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之一,在第三学期开设。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掌握货币、银行、金融市场以及开放金融的基本规律,理解大量的金融信息的基本含义,重点掌握货币与货币制度、金融市场体系、商业银行、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外汇与外汇市场以及国际收支等方面的知识,并对货币理论与金融创新有基本了解,进而能运用货币金融的基本原理和分析各种经济金融现象,理解政府各种宏观金融政策,并能初步金融实物操作;能把握当今货币金融发展的前沿走势,对货币金融的理论、政策和实物能有比较全面系统的理解,以作为将来深入研究货币金融问题的奠定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以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和我国金融改革开放为背景,在系统介绍金融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介绍近年来货币金融领域出现的新理论、新观点和新现象。本课程具有显著的基础理论特征,同时与现实经济实践联系极为紧密。通过课堂讲授,浓缩课程精华,突出重点难点通过启发式和案例教学法逐步引导、层层递进使学生在学习货币银行基础知识同时培养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科学的学习观和方法;要求学生在认真听好课的前提下,要大量阅读教师指定必读书目和参考阅读文献;学校完备的网络资源建设和图书馆丰富的资料以及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为同学们提供了丰富的社会资源,引导同学们收集相关资料,运用货币银行学原理加以分析,提高学习效果,提升学生知识、能力、素质. 1.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金融学学的基本理论,理解货币、信用、利率、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

货币银行学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货币银行学》是金融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财经类其他专业的核心课程。其主要研究对象是货币和货币制度、信用及其工具、利息与利息率、金融体系与银行、货币供求与货币政策等。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金融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货币及货币运行的基本规律,从而可以对现实经济中的金融现象、问题,以及货币政策及其效果做出理性思考与分析。 2.设计思路: 学习本课程需要预先掌握以下相关知识:经济学、金融学等。学习本课程必须了解有关金融的基本知识和原理,熟悉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并把这些基础知识和理论在金融领域加以运用,故本课程与金融学、西方经济学各有分工并以它们为基础。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什么是货币,货币是怎样产生、演化的,货币具有哪些职能等,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学习关于货币的运行规律、组织系统和行为程序等内容;了解现代信用制度、信用工具的构成及特性;掌握金融体系的构成及特点,了解融资方式、融资结构等内容;掌握利息和利息率是什么,与其他经济变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在整个经济体系中发挥什么作用,以及怎样运用这一经济杠杆等问题;掌握商业银行的运行机制与规律,全面认识商业银行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使学生能对金融体系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达到各专业培养目标。 三、学习要求 要完成所有的课程任务,学生必须: (1)按时上课,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随堂练习和测试。本课程将包含较多的随堂练习、讨论、小组作业展示等课堂活动,课堂表现和出勤率是成绩考核的组成部分。 (2)按时完成常规练习作业。这些作业要求学生按书面形式提交,只有按时提交作业,才能掌握课程所要求的内容。延期提交作业需要提前得到任课教师的许可。

《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

《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金融学Finance 课程编码:6362X007 学分:2 总学时:34 说明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专业核心能力模块的学科平台课程。系统传授金融学相关范畴、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宏观均衡等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正确认识金融市场与行业、分析和解决金融问题的能力。锻炼精准、诚信、思辨的职业素质。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财务管理专业 【教学目标】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充分了解货币、信用、利息等金融范畴,对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上的工具与交易机制有深入的掌握,知道商业银行、中央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运营过程,熟悉货币供求及其均衡、非均衡状态,对宏观货币政策的运用有深入的认识。 【先修课程要求】政治经济学 【能力培养要求】掌握金融学科基本的计算能力;金融机构基本业务操作能力;常见金融工具运用能力;利用金融理论分析常见的宏微观经济问题能力。 【学习总量】总学时34学时,其中理论34学时。学生自主学习12学时,另行安排。 【教学方法与环境要求】讲授法(部分内容双语教学),案例讨论法。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货币金融学,朱新蓉,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年6月,第2版 参考书:[1]金融学,黄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第3版 [2]货币金融学,米什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6月,第3版

大纲内容 第一部分货币与货币制度 【教学目的和要求】 将该章教学内容按照教学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掌握三个部分。 了解:货币的产生与发展、我国货币制度 理解:货币的五大职能、货币制度及其构成 掌握:货币的本质、货币制度的类型与演变 【内容提要】 第一节货币的本质与形式 一、货币的本质 二、货币的形式与发展 第二节货币的职能 一、价值尺度 二、流通手段 三、贮藏手段 四、支付手段 五、世界货币 第三节货币制度 一、货币制度及其构成 二、货币制度的类型与演变 三、我国的货币制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 教学重点:货币的本质与职能,货币制度的演进与特征 教学难点:货币制度各构成要素的历史地位,使学生理解货币对经济效率提高的促进作用 【自主学习的任务与检查方式】 查找有关资料,参与题为“现金会消失吗?”课堂讨论。 第二部分信用与金融 【教学目的和要求】 将该章教学内容按照教学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掌握、应用四个部分。 了解: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理解:金融范畴的形成与界定 掌握:信用的不同形态 运用:运用信息不对称原理分析企业问题 【内容提要】 第一节信用概述 一、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二、信息不对称 第二节信用的形态 一、商业信用 二、银行信用

货币银行学教学大纲2

货币银行学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3032050 课程名称:货币银行学/ Money and Banking 学时:32课时学分:2 适用专业:工商管理专业开课学期:3 开课部门:国际贸易专业教研室 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 考核要求:闭卷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货币金融学》蒋先玲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年 《货币银行学》,戴国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货币银行学》,黄达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货币金融学》(中译本),[美]M•米什金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货币银行学是专门研究货币、信用及金融机构的科学,是金融学及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金融学作为经济学下设的二级学科,是专门研究货币资金融通的学问,而货币银行学则为金融学的重要课程,是经济学的八门核心课程之一。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要在计划学时内使学生掌握货币、信用、银行、金融市场、货币政策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金融学的主要内涵有大致的了解。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货币银行学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货币、信用和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及国际金融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对资金融通的概念、性质、特征及主要内容有一个大致的把握,对金融学这门课程有所了解,并且使学生逐渐关注现实的金融热点问题,为以后将要学习的金融类专业课(如商业银行学、中央银行学、金融市场学及国际金融学等)奠定基础。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学基础,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有一定的掌握,尤其是要系统地学习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课程,对商品、货币等问题有先期的知识准备。通过学习货币银行学,要求学生系统而全面的掌握货币及货币制度、信用及信用形式、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体系、货币供给与需求、商业银行、中央银行、货币政策、通货膨胀以及国际收支和外汇等方面的知识,并结合所学的专业理论关注现实的经济问题,尤其是金融方面的问题,在可能的情况下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以解决现实中的疑难问题。

金融学大纲

(课程代码:0100037) 《金融学》教学大纲(54) FINANCE 执笔人:胡碧 编写人员:姚芳玲任蓉 审核人:***________

《金融学》教学大纲[基本概况] [学时分配]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货币的起源、货币形式的演化、货币制度及其发展历史等,掌握货币的职能及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 [重点难点]货币的本质、职能、货币制度及其构成要素。 [教学时数]4 [教学内容] 第一节货币的起源与发展 一、货币的起源

二、货币形态的演变 第二节货币的本质与职能 一、货币的本质与定义 (一)关于货币本质的各种观点 (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说 二、货币的职能 (一)西方货币理论关于货币职能的表述 (二)马克思关于货币职能的理论第三节货币制度 一、货币制度的概念和货币制度的形成 二、货币制度的内容 三、货币制度的演变及种类 四、人民币货币制度的建立及人民币制度的内容 [ 练习题] 1.名词解释:货币、信用货币、货币制度、格雷欣法则、无限法偿、有限法偿。 2.为什么说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3.简述信用货币的特征。 4.简述货币各个职能的主要特征。5.简述现代信用货币发挥世界货币职能应具备的条件。6.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有哪些比较分析各种货币制度的特点。7.信用货币制度的内容有哪些 8.人民币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第二章信用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理解信用的概念;了解信用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掌握各种信用形式及特点。 [ 重点难点] 信用的概念、特点;直接信用与间接信用的区别;信用形式的内容。 [ 教学时数] 3 [ 教学内容] 第一节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一、信用的概念及特征 二、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三、信用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 第二节信用形式 一、直接信用与间接信用 二、主要信用形式第三节信用体系

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

《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金融学 适用专业: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会计、经济管理等 适用层次:网络本科 建议学时:48学时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金融学是财经类专业的基础理论课,是一门经济科学,内容有货币、信用利率、金融市场、金融机构、货币供求、金融宏观调控、金融改革与发展。该课程是财经类各专业学生顺利进入专业课的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讨论、辅导答疑等教学环节,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达到以下目标: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提高自学能力,能独立阅读教材和有关教学参考资料,在理解内容和加深学习下写出条理清晰的阅读笔记和小结,能用所学知识帮助理解现实金融问题。 本课程内容在48学时内实施完成,通过对货币、信用、利率、金融市场、商业银行、中央银行的介绍,掌握基本的金融理论和金融运行机构,了解国内外最新发生的一些与金融较为密切的事件,通过对货币需求、货币供给、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等几个方面的学习,从总体上了解、理解货币、信用与经济的相互关系。 第一章货币概述 学习要求:货币的产生及货币职能。 考核重点:货币制度及其演变。 第二章信用、利息与利率 学习要求:信用工具及对经济的影响。 考核重点:利息与利率及有关计算。 第三章金融市场 学习要求: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国际金融市场和现代金融市场理论。 考核重点: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 第四章金融机构 学习要求:中国金融机构和国际金融机构的动作机制。 考核重点:国际金融机构及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第五章商业银行 学习要求:商业银行业务及其经营管理、中国银行业改革。 考核重点:商业银行业务及其经营管理、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 第六章中央银行 学习要求:中央银行的产生背景、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及独立性问题与中央银行的清算业务。

《金融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金融学原理 (Principle of Finance) 课程代码:20410239 学分:3 学时:48 (其中:课堂教学学时:48 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0 课程实践学时: 0 ) 先修课程:经济学原理(宏微观经济学) 适用专业:金融数学、应用数学等 教材:《货币金融学》,谭中明主编,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3版。 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为相关专业学生提供有关货币、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发展规律与金融调控、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奠定金融理论知识基础。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掌握在货币、信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以及利率与现金流贴现的基本方法; 课程目标2:培养学生认知货币金融运行的规律和特点及其与经济运行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 课程目标3:培养学生熟悉金融改革与金融风险、金融危机之间的辨证关系以及金融宏观调控与监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课程目标4: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本课程知识理论认识、分析和探究经济金融现象、本质和规律。 二、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第一章货币 (一)课程内容 1.货币的产生和发展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货币形式的演变(货币的类型) 2.货币的职能与作用 货币的定义货币的职能货币对经济的作用与影响

3.货币制度 货币制度及其构成要素货币制度的演变及不同货币制度的特点我国的货币制度 (二)教学要求 1.了解货币的起源、货币制度的演变和我国的货币制度; 2.熟悉货币形态的演变; 3.懂得货币的本质、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和格雷欣法则; 4.理解货币的有限法偿与无限法偿、不同货币制度的特点以及货币对经济的作用和影响。 (三)重点与难点 1.重点:货币的本质、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和格雷欣法则。 2.难点:货币的起源及演变、货币制度的演变。 第二章信用 (一)课程内容 1.信用概述 信用的概念、特征信用与诚信、信誉的区别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2.信用形式 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民间信用国际信用 3.信用工具 信用工具的含义和特征信用工具的分类债权类信用工具股权类信用工具金融衍生工具 4.信用体系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经济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信用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信用制度信用体系 (二)教学要求 1.了解信用的产生和发展、信用体系的内容; 2.掌握信用与信用工具的概念及特征; 3.熟悉各种信用形式和主要信用工具的特点; 4.理解信用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信用体系的含义与内容。 (三)重点与难点 1.重点:信用与信用工具的概念及特征;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特点;信用体系的含义。 2.难点:信用的产生及信用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 第三章利息 (一)课程内容 1.货币的时间价值与利息 货币的时间价值利息的本质利息转化为收益的一般形态利息的计算 现值与终值现值和终值的运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