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编译程序设计原理教学设计

编译程序设计原理教学设计

编译程序设计原理教学设计

一、课程背景

在现代计算机科学中,编译程序设计原理是一门至关重要的课程。它涉及到计算机程序的编写、编译、构建、优化等全周期的工作。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编译器的结构、原理和设计方法,理解程序文件的结构、语言、编译器和调试器等工具的使用,以及常用算法和数据结构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

•理解编译程序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

•熟悉编译程序设计方法和流程;

•能够有效地使用编译器和调试器;

•掌握常用的算法和数据结构;

•能够编写简单的编译器和解释器;

•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1.编程语言和语法

1.基本概念和原理

2.词法分析

3.语法分析

4.语义分析

5.中间代码的产生

2.编译器的结构和设计

1.线性扫描

2.输入缓冲区

3.词法分析器

4.语法分析器

5.语义分析器

6.代码生成器

7.目标代码和可执行文件3.程序的优化和调试

1.优化器的设计原理

2.优化器具体实现方法

3.调试器的使用方法

4.调试器的实现原理

4.常用算法和数据结构

1.递归算法

2.栈、队列和二叉树

3.图和图算法

4.快速排序和二分查找

5.编译器的实现

1.简单编译器的实现

2.简单解释器的实现

3.中间代码生成和优化

4.目标代码生成和优化

四、教学方法

1.讲授法:在课堂上通过媒体、白板等手段进行讲解和演示,

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

2.实践法:通过课后作业和实验,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

实践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互动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增强学生的交

流和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手段

1.电子白板和投影仪:用于课件的展示和讲解;

2.个人电脑和集成开发环境:用于实验操作和编程作业;

3.MOODLE学习管理系统:用于教学内容和作业的发布、提交

和批改;

4.QQ群和在线视频平台:用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在线交流和

互动。

六、教材与参考资料

主要教材:

1.《编译原理》(龙书)

2.《现代编译原理:虚拟机》(Andrew W. Appel)

参考资料:

1.《编译程序设计原理》(Allen L. Wyke)

2.《编译原理与技术》(霍尔)

3.《编译原理及实践》(龚湘)

七、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和实验报告等;

2.期末考试:笔试形式,主要考察综合素质和理论知识。

八、教学进度

教学内容学时数教学进度备注

编程语言和语法 6 第1-2周

编译器的结构与设计12 第3-5周

程序的优化与调试8 第6-7周

常用算法和数据结构8 第8-9周

编译器的实现 6 第10-11周

课程总结 2 第12周

九、总结

编译程序设计原理是一门计算机科学中非常重要的课程,它涵盖了

很多关键技术和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编译器的

设计、原理和实现方法,理解各种程序工具和编程语言的定义和特性。同时,学生还将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升自己的

综合素质。

《C语言程序设计》教案

《C语言程序设计》教案 教案一:《C语言程序设计》入门教学 一、教学目标: 1.了解C语言的基础知识和程序设计的基本原理; 2.掌握C语言的基本语法和常见的数据类型; 3.通过编写简单的C语言程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第一章:C语言概述 1.1C语言的发展历程; 1.2C语言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1.3C语言的编译过程; 1.4编写第一个C语言程序。 2.第二章:C语言程序结构 2.1C语言程序的基本结构; 2.2注释和预处理指令; 2.3 main函数的定义和调用; 2.4C语言程序的编译和运行。 3.第三章:数据类型和变量

3.1基本数据类型的介绍和使用; 3.2常量和变量的定义; 3.3变量的赋值和运算; 3.4数据类型转换和类型检查。 4.第四章:运算符和表达式 4.1算术运算符和表达式; 4.2关系运算符和表达式; 4.3逻辑运算符和表达式; 4.4条件运算符和表达式。 5.第五章:控制语句 5.1顺序结构; 5.2 分支结构(if语句、switch语句); 5.3 循环结构(while语句、do-while语句、for语句); 5.4 跳转语句(break语句、continue语句、goto语句)。 6.第六章:函数和递归 6.1函数的定义和调用; 6.2函数的参数和返回值; 6.3递归函数的设计和实现; 6.4标准库函数的使用。

三、教学方法: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解C语言的基本概念和语法规则,并通过编写代码实例进行实践; 2.设置练习题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针对学生的不同程度,采用个别指导、小组合作等方式进行教学。 四、教学评估: 1.课堂练习:通过解答问题、编写代码等方式,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课后作业:布置练习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 3.期末考试:采用笔试形式,考察学生对整个课程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 1.教材:《C语言程序设计》; 2.电子资源:包括编译器软件、IDE等,用于学生的编程实践。 六、教学安排: 1.第一周:介绍C语言的概述和发展历程,编写第一个C语言程序; 2.第二周:学习C语言程序的基本结构和编译运行过程; 3.第三周:熟悉C语言的数据类型和变量的定义; 4.第四周:掌握C语言的运算符和表达式的使用; 5.第五周:学习C语言的分支结构和循环结构;

《C语言程序设计》教案

《C语言程序设计》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C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掌握C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语法和常用算法。 3.能够独立编写简单的C语言程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 1.C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C语言程序的编译和运行过程 -C语言程序的基本结构 -变量和数据类型 -输入输出函数 2.C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语法和常用算法 -运算符和表达式 -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 -数组和字符串 -函数和指针 -文件操作 3.实例分析和编程实践 -用C语言编写简单的计算器程序

-用C语言实现简单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三、教学方法: 1.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 2.结合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和应用C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供编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 1.概念解释和案例分析(20分钟) -解释C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通过案例分析阐述其应用价值。 2.语法讲解和演示(40分钟) -通过讲解和演示,介绍C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语法和常用算法。 3.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4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完成编程任务,促进合作和交流。 4.编程实践和总结(40分钟) -让学生独立完成编程任务,并进行总结和反思,发表意见和建议。 五、教学评估: 1.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情况,评估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2.通过编程实践结果,评估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 3.通过学生的总结和反思,评估教学效果和改进方案。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C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其基本语 法和常用算法。通过概念解释、案例分析、语法讲解和演示等教学手段, 让学生初步了解C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和编程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通过学生的总结和反思,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本节课的时间安 排略显紧凑,还可以进一步优化,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机会,让他们更好 地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LL(1)语法分析器的构造

LL(1)语法分析器的构造 摘要 语法分析的主要任务是接收词法分析程序识别出来的单词符由某种号串,判断它们是否语言的文法产生,即判断被识别的符号串是否为某语法部分。 一般语法分析常用自顶向下方法中的LL分析法,采用种方法时,语法分程序将按自左向右的顺序扫描输入的的符号串,并在此过程中产生一个句子的最左推导,即LL是指自左向右扫描,自左向右分析和匹配输入串。 经过分析,我们使用VC++作为前端开发工具,在分析语法成分时比较方便直观,更便于操作。运行程序的同时不断修正改进程序,直至的到最优源程序。 关键字 语法分析文法自顶向下分析 LL(1)分析最左推导 Abstract Grammatical analysis of the main tasks was to receive lexical analysis procedure to identify the words from a website, string, and judge whether they have a grammar of the language, that is, judging by the series of symbols to identify whether a grammar part. General syntax analysis commonly used top-down methods of LL analysis, using methods, Grammar hours will be from the procedures of the order left-to-right scanning input string of symbols, and in the process produced one of the most left the sentence is derived, LL is scanned from left to right, From left to right analysis and matching input strings. After analysis, we use VC + + as a front-end development tool for the analysis of syntax ingredients more convenient visual, more easy to operate. Operational procedures at the same time constantly improving procedures, until the source of optimal . Key Words Grammatical analysis grammar Top-down analysis LL (1) Analysis Most left Derivation 目录

编译原理课设报告最终版

一、设计目的 研究、改进或自行设计、开发一个简单的编译程序或其部分功能,加深对编译理论和编译过程的理解。编程语言不限。 二、设计任务 扩展 PL/0 编译程序功能 目的: 扩充 PL/0 编译程序功能 要求: (1)阅读、研究 PL/0 编译程序源文件。 (2)在上述工作基础上,可有选择地补充、完善其中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目标代码生成、目标代码解释执行等部分的功能。如以语法分析部分为例,则可以增加处理更多语法成分的功能,如可处理一维数组、++、--、+=、-=、*=、/=、%(取余)、!(取反)、repeat、for、else、开方、处理注释、错误提示、标示符或变量中可以有下划线等。还可以增加类型,如增加字符类型、实数类型; 扩充函数如有返回值和返回语句的,有参数函数等; (3)设计编制典型的运行实例,以便能反映出自己所作的改进。 三、设计思想: PL/0 语言可以看成PASCAL 语言的子集,它的编译程序是一个编译解释执行系统。PL/0 的目标程序为假想栈式计算机的汇编语言,与具体计算机无关。 PL/0的编译程序和目标程序的解释执行程序都是用PASCAL语言书写的,因此PL/0 语言可在配备PASCAL 语言的任何机器上实现。其编译过程采用一趟扫描方式,以语法分析程序为核心,词法分析和代码生成程序都作为一个独立的过程,当语法分析需要读单词时就调用词法分析程序,而当语法分析正确需要生成相应的目标代码时,则调用代码生成程序。用表格管理程序建立变量、常量和过程表示符的说明与引用之间的信息联系。当源程序编译正确时,PL/0 编译程序自动调用解释执行程序,对目标代码进行解释执行,并按用户程序的要求输入数据和输出运行结果。 四、设计内容: 1扩充语句for(<语句>;<条件>;<语句>)<语句>; 2扩充语句if <条件> then <语句> else <语句>; 3扩充语句repeat <语句>;until <条件>; 4增加自增自减运算++和—和+=,-=运算; 5修改不等号#,为!=; 6增加一维数组

编译原理课程教学大纲教案

编译原理课程教学大纲教案 《编译原理》课程教案 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10134045课程类别:专业课 适用于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分:理论教学学分3学分 总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学时:48学时;实验学时:0学时先修成课程:c语言程序 设计、数据结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时程课程: 课程简介: 本课程就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很关键的专业课,主要了解编程理论基础知识,词法分析、自上而下语法分析、优先分析法、自下而上语法分后法、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和 目标代码生成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多媒体课件结合黑板板书。教材: 1.薛联凤、秦振松,《编程原理及编译程序结构》(第二版),东南大学出版社,2021。选修书目: 1.吕映芝、张素琴等编著,《编译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21。2.陈火旺等编著,《程序设计语言与编译原理(第3版)》,国防工业出版社,2021 3.张幸儿,《计算机编程理论》(第三版),科学出版社,2021。二、课程总目标: 本课程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理解编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现方法,了解自动机语言的形 式化定义、编译技术的各种概念以及具体实现过程的方法。从形式语言理论角度讨论词法 分析和语法分析技术,为学生将来从事系统软件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三、课程教学内容 与教学要求1、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课程总学时:64学时,其中讲授学时:48学时;实验(上机)学时:16学时 第1页共8页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建议如下表中:学时分配序序教学章节名称教学章节名称号谈实 号课验第六章lr分析法及分析1第一章讲义26程序自动结构第七章语法制导译者并2第 二章编程基础知识47产生中间代码第八章运转时数据区的3第三章词法分析68管理4第 四章自上而下语法分析69第九章中间代码优化1第十章目标代码生成5第五章优先分析 法602、教学要求: 合计学时分配讲实课验8824248第一章引论(2学时)

编译原理编译器课程设计

编译原理编译器课程设计 经过一个星期的编译原理课程设计,本人在刘贞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该课程设计。通过该课程设计,收获颇多。 一、对实验原理有更深的理解 通过该课程设计,掌控了什么就是编译程序,编译程序工作的基本过程及其各阶段的 基本任务,熟识了编译程序总流程框图,介绍了编译程序的分解成过程、结构工具及其有 关的技术对课本上的科学知识存有了更深的`认知,课本上的科学知识师机械的,表面的。通过把该算法的内容,算法的继续执行顺序在计算机上同时实现,把原来以为很深奥的书 本知识变小的更为直观,对实验原理存有更深的认知。 二、对该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有深刻的理解 通过把该算法的内容,算法的继续执行顺序在计算机上同时实现,晓得和认知了该理 论在计算机中就是怎样继续执行的,对该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领域存有深刻的认知。 三、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该课程设计,全面系统的认知了编程原理程序结构的通常原理和基本同时实现方法。把死板的课本科学知识显得生动有趣,唤起了自学的积极性。把段小宇的计算机编程 原理的科学知识加强,能把课堂上学的科学知识通过自己设计的程序则表示出,增进了对 理论知识的认知。以前对与计算机壮 作系统的认识是模糊的,概念上的,现在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从实践上认识了操作 系统是如何处理命令的,如何协调计算机内部各个部件运行,对计算机编译原理的认识更 加深刻。课程设计中程序比较复杂,在调试时应该仔细,在程序调试时,注意指针,将不 必要的命令去除。 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我就是按照实验指导的思想去顺利完成。增进了认知文件系统的 内部功能及内部同时实现,培育课堂教学动手能力和程序开发能力的目的。 四、理解了该知识点以及学科之间的融合渗透 本次课程设计程序部分就是用c语言撰写的,把《计算机操作系统》,《编程原理》,《算法分析与设计》《c语言》四门学科联系出来,把各个学科之间的科学知识融合出来,把各门课程的科学知识联系出来,对计算机整体的重新认识更加深刻。并使我增进了对 《计算机操作系统》,《编程原理》,《算法分析与设计》《c语言》四门课程的重新认识。

编译原理 本科教学

编译原理本科教学 编译原理是计算机科学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涉及了计算机程序的编写、编译、执行等 方面。编译原理的基本任务是将高级程序源代码翻译成为可以在计算机上运行的机器代码。编译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对于学习计算机科学的学生来说是必修课。 1.语法学和语言设计:语法学是计算机科学的基础,它为编译器的设计提供了基本的 理论基础。语言设计则是为了满足不同用户对于编程语言的需求而设计的。对于学习编译 原理来说,需要了解常见的编程语言和其特点,例如C语言、Java语言等。 2.词法分析和语法分析:词法分析是将源程序翻译成为语法分析所能接受的词法单元,而语法分析则是将词法单元转化成有意义的程序结构。对于编译器来说,这两部分是非常 重要的,因为它们直接影响到了编译器的性能和准确性。学习词法分析和语法分析需要掌 握正则表达式、上下文无关文法等理论知识。 3.语义分析和中间代码生成:语义分析是对编译器翻译后的程序进行分析,确定各种 语言结构的含义,以及执行这些程序和相应的计算机硬件之间的关系。中间代码生成是指 将源程序转化成为一种能够在计算机上表示和执行的中间代码。学习语义分析和中间代码 生成需要掌握静态语义分析、动态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的生成方式等。 4.代码优化和目标代码生成:代码优化是指对中间代码进行优化,提高程序的性能、 可读性、可维护性等。目标代码生成是指将中间代码转化成为目标机器上能够执行的代码。对于编译原理来说,代码优化和目标代码生成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因为它们直接影响到了 程序的性能和效率。 总之,编译原理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在计算机科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于学习 计算机科学的学生来说,要想成功地掌握编译原理,需要系统学习编译原理的理论知识, 并进行手动实现和项目实践,这样才能真正掌握编译器的设计和实现。

编译原理课设

编译原理课设 什么是编译原理 编译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主要关注编程语言的设计和实现。在计算机科学中,编译是指将高级编程语言翻译成机器语言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就是由编译器完成的。编译器是一种将高级编程语言转换为可执行代码的工具,它能够将程序员写的代码翻译成计算机可以直接执行的指令。 编译原理的重要性 编译原理在计算机科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它对于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提高程序执行效率:编译器能够将高级编程语言转换成机器语言,由于机器语言是计算机可以直接执行的指令,因此相比高级编程语言,机器语言的 执行效率更高,能够使程序更加高效地运行。 •提高开发效率:编译原理能够将程序员写的高级编程语言翻译成机器语言,这样能够提高程序的开发效率,节省开发时间。 •实现跨平台:不同计算机体系结构和操作系统可能使用不同的指令集和二进制形式,而编译器可以将高级编程语言的程序翻译成不同机器的机器语言 代码,实现跨平台的运行。 编译器的工作原理 编译器的工作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生成、优化和目标代码生成。 1. 词法分析 词法分析是将源程序代码转换成一个个的词法单元(Token)的过程。词法单元是 编程语言的最基本的组成单位,比如关键字、标识符、运算符等。

2. 语法分析 语法分析是将词法单元按照语法规则进行组织和归类的过程。语法规则定义了程序的语法结构,比如变量声明的语法规则、循环语句的语法规则等。 3. 语义分析 语义分析是对语法树进行静态语义检查的过程。在这个阶段,编译器会检查源程序是否满足语言的语义规则,比如变量是否被定义、函数是否被调用等。 4. 中间代码生成 中间代码生成是将源程序转换成一种中间表示形式的过程。中间代码是一种抽象的表示形式,它更接近于机器语言,但仍然是与具体机器无关的。 5. 优化 优化是针对中间代码进行的一系列改进和优化操作,以提高程序的执行效率。编译器会根据一些优化算法和规则,对中间代码进行优化操作,以减少执行时间和空间消耗。 6. 目标代码生成 目标代码生成是将优化后的中间代码翻译成目标机器的机器代码的过程。目标机器代码是计算机可以直接执行的二进制代码。 编译原理课设 在编译原理课程中,通常会有一个编译器课设的任务。这个任务要求学生设计和实现一个简单的编译器,从前端到后端的每个阶段都要涉及到。学生需要理解编译器的工作原理,掌握各个阶段的实现方法,最终能够将一个高级编程语言编译成可执行的目标代码。 1. 项目准备 在开始编译器课设之前,需要进行一些项目准备工作。首先,需要选择一个高级编程语言作为目标语言,比如C、Java等。其次,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开发环境或工

编译原理教案

编译原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学习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和代码生成等基本理论和方法; 3. 掌握编译器的构建过程和相关工具的使用; 4.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编译原理概述 a. 编译器的作用和基本原理 b. 编译器的组成和流程 2. 词法分析 a. 词法分析的任务和基本原理 b. 正则表达式和有限状态自动机的应用 3. 语法分析 a. 语法分析的任务和基本原理 b. 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的语法分析方法 4. 语义分析

a. 语义分析的任务和基本原理 b. 符号表管理和类型检查的实现 5. 代码生成 a. 代码生成的任务和基本原理 b. 目标代码生成和优化技术 三、教学方法 1. 理论讲解:通过课堂教学和讲解,介绍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实验操作:以案例为基础,进行实际代码开发和调试,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 讨论交流:利用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四、教学过程 1. 第一节课:编译原理概述 a. 教师介绍编译原理的定义和作用以及编译器的基本原理; b. 学生听讲和记录笔记,对概念和原理进行理解和总结。 2. 第二节课:词法分析 a. 教师详细讲解词法分析的任务和基本原理;

b. 学生完成一道词法分析的编程实践,将正则表达式转化成有限状态自动机。 3. 第三节课:语法分析 a. 教师介绍语法分析的任务和基本原理,包括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的方法; b. 学生进行一道语法分析的实践,构建一个简单的LL(1)文法并完成分析表的生成与使用。 4. 第四节课:语义分析 a. 教师讲解语义分析的任务和基本原理,重点介绍符号表管理和类型检查; b. 学生进行一道语义分析的实践,实现一个简单的符号表管理和类型检查功能。 5. 第五节课:代码生成 a. 教师讲解代码生成的任务和基本原理,包括目标代码生成和优化技术; b. 学生进行一道代码生成的实践,将中间代码转化为目标机器代码。 五、教学评估 1. 作业评估:布置相关编程作业,检验学生对编译原理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编译原理-语法分析程序设计(LL(1)分析法)

编译原理-语法分析程序设计(LL(1)分析法)

1.实验目的:掌握LL(1)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掌 握LL(1)分析表的构造方法,掌握LL(1) 驱动程序的构造方法。 2.实验要求:实现LR分析法(P147,例4.6)或 预测分析法(P121,例4.3)。 3.实验环境:一台配置为1G的XP操作系统的 PC机;Visual C++6.0. 4.实验原理:编译程序的语法分析器以单词符号 作为输入,分析单词符号串是否形成符合语 法规则的语法单位,如表达式、赋值、循环等, 最后看是否构成一个符合要求的程序,按该语言 使用的语法规则分析检查每条语句是否有正确 的逻辑结构,程序是最终的一个语法单位。编译 程序的语法规则可用上下文无关文法来刻画。 语法分析的方法分为两种:自上而下分析 法和自下而上分析法。自上而下就是从文法的开 始符号出发,向下推导,推出句子。而自下而上 分析法采用的是移进归约法,基本思想是:用一 个寄存符号的先进后出栈,把输入符号一个一个 地移进栈里,当栈顶形成某个产生式的一个候选 式时,即把栈顶的这一部分归约成该产生式的左

FW","->*FW","->e","->(E)","->i"}; stack stak; bool compare(char *a,char *b) { int i,la=strlen(a),j,lb=strlen(b); for(i=0;i

编译原理课程教案

第1章引论 本章内容 ∙什么是编译 ∙编译过程概述 ∙编译阶段的组合:通过描述编译器的各个阶段来介绍编译这个课题 1.1 什么是编译程序? 一、程序设计语言的基础知识 1、程序:一系列指令或语句,用来描述计算机依次要执行的一系列工作。 2、结构:基本符号(字母、数字、符号等)、单词(符号)、量(语法单位)、表达式、语句、分程序、程序 3、程序设计语言的定义(指高级程序设计语言) 分语法、语义和语用三部分。 ∙语法是描述程序的结构,根据它可以产生正确的程序。(词法规则、语法规则) ∙语义是语言成分的含义,由程序执行的效果来说明。 ∙语用是语言的实际应用。如:x:=a+b*c 二、什么是翻译程序? 翻译程序指的是这样一个程序,它能够把某一种语言程序(源语言程序)改造成另一种语言程序(目标语言程序),而两者在逻辑上是等价的。 三、程序设计语言的转换 ∙编译程序 源语言是高级语言,目标语言是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则翻译程序称为编译程序。 ∙汇编程序 源语言是汇编语言,目标语言是机器语言,则翻译程序称为汇编程序。 ∙解释程序 解释程序是另一类翻译程序,它同时处理源程序和数据,对源程序解释执行而不生成目标程序。 四、编译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或三个阶段: 1、编译执行:按编译方式在计算机上执行用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需经过两个阶段: 编译阶段,把源程序翻译为目标程序; 运行阶段,真正执行此目标程序。 优点:只需分析与翻译源程序一次,不必重新翻译。

缺点:目标程序在运行中发现的错误,只要来源于源程序,必须在源程序中找错。 2、解释执行:源程序的每个语句一经解释就立即执行。 优点:与用户通信方便。 缺点:效率很低。 1.2 编译过程和编译程序的结构 如: 一、编译程序的组织 编译程序从输入源程序到输出目标程序,可由五部分来组成: 二、编译程序的各个部分 1、词法分析 输入源程序,对构成源程序的字符串从左到右一个字符一个字符地进行扫描和分解,依据词法规则(或构词规则)识别出一个个的单词(单词符号或符号),转换成机器容易识别的内码形式。 内码用二元式(种别码,属性值)表示。 输入:字符串 输出:(种别码,属性值)——序对 属性值——单词的机内表示 是最初级的语法分析 单词种类: (1)一类是特殊的单词,如保留字、运算符、分界符等,这些都是源语言所提供的; (2)另一类是普通单词,如用户在源程序中定义的标识符、常数等。 例如:程序段 int x,a,b; x=a+b*50; 词法分析后的结果为 (1)保留字int (2)标识符x (3)界限符, (4)标识符a (5)界限符, (6)标识符b (7)界限符;(8)标识符x (9)运算符= (10)标识符a (11)运算符+ (12)标识符b (13)运算符* (14)整常数50 (15)界限符;

现代编译原理C语言描述教学设计

现代编译原理C语言描述教学设计 1. 背景介绍 编译原理是计算机科学领域的重要基础课程,它通过对编译原理的研究与教学,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计算机程序编译和执行的过程,掌握程序语言的设计和实现原理及其相应工具的应用。 本文档基于教育教学目的,通过介绍现代编译原理的教学设计,来帮助更好地 理解C语言的描述。 2. 教学目标 本教学设计的主要目标如下: •熟练掌握C语言的基本语法、数据结构和算法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提升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和编程能力 3. 计划安排 3.1 教学方法 教师采用讲授、演示、实践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注重培 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口头表达能力。 3.2 课程内容 3.2.1 C语言基础 1.C语言的历史和应用 2.C语言的基本语法、关键字、符号和数据类型

3.常用控制语句、运算符和表达式 4.常用函数和标准库 3.2.2 数据结构和算法 1.数据结构和算法的基本概念 2.线性表、树、图等数据结构的设计和实现 3.排序、查找等算法的设计和实现 3.2.3 编译原理 1.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词法分析器和语法分析器的设计和实现 3.中间代码的生成和优化 4.目标代码的生成和优化 3.3 实践教学 1.基础语法的实践 –编写基本的程序,如“Hello World”程序,掌握基本的数据类型、运算和流程控制结构 –通过实践掌握指针和动态内存分配的使用方法 2.数据结构和算法的实践 –对线性表、树、图等数据结构进行实现 –对排序、查找等算法进行实现和测试 3.编译原理的实践 –设计和实现简单的编译器,包括词法分析器、语法分析器和代码生成器

《编译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等奖)

《编译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等奖) 一、课程和案例的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编译原理 授课对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 课程简介:《编译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的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内容为计算机编译程序设计和构造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技术,包括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和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和目标代码生成等五个典型阶段。编译程序是计算机重要的系统软件,编译技术是我国自主可控计算机核心系统研发及技术突破的关键技术之一。 课程以形式语言与自动机为理论基础,特点是理论抽象、系统性强、理论性强、实践性强,其理论和思想蕴含着计算机科学中抽象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也是计算机科学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典范。基于课程特点和认知规律,以学生思想方法启迪和思维能力培养为着眼点,深度融合课程思政与课程教学,将方法论和辩证思维融入编译的原理、技术和实现,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提升课程的思想内涵和教学高度。 1.案例简介 该案例的教学内容“LR语法分析法”(以下称“LR分析法”)是语法分析中的自下而上分析法,处于课程的中期阶段,位于词法分析之后。

主要内容:(1)LR分析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活前缀和可归前缀概念引入和形式定义;(2)LR(0)分析基本方法和最左归约的实现,进一步引出LR(0)分析器逻辑结构以及LR(0)分析过程。 LR分析法是迄今为止最年轻的计算机图灵奖获得者高德纳.克努斯提出的,分析法堪称经典,也是课程的难点。方法论和辩证思维的运用和体现,深层次诠释了LR分析法的思想真谛和科学思维。 2.本讲内容的教学目标 知识传授启发思想:领会LR分析法的理论依据和总体思想;理解活前缀和可归前缀的形式定义以及与句柄的关系;掌握LR(0)分析器逻辑结构和LR(0)分析实现过程。重点理解LR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提高专业素养。将方法论融入教学内容中,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初步体会方法论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和运用。 能力培养增强思辨:理解LR分析实现过程和LR(0)分析法设计原理,后续完成研究性学习专题实验,培养计算机系统设计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能力,提升创新实践能力。重点理解活前缀和可归前缀概念的引入、句柄的确定和最左归约过程的实现。将辩证思维融入教学,设计问题驱动和问题探究的教学过程,增强辩证思维能力,塑造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价值塑造志存高远:本案例是编译的难点和经典问题,LR分析法设计者高德纳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做出了基石般的巨大贡献。以科

北邮编译原理课程设计

北邮编译原理课程设计 北邮编译原理课程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它旨在培养学生对编译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本文将介绍北邮编译 原理课程设计的重要性、设计目标、设计流程以及一些实用的设计指导。 编译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重要基础学科,它研究编译 器的设计与实现原理。编译器是将高级程序语言翻译成机器语言的工具,它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开发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编译 原理课程设计作为学生学习与应用编译原理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学生 培养良好的编程能力、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以及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的目标是通过设计一个简单的编译器来加深对 编译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熟悉常见的编译器 前端技术,如词法分析、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等,同时也需要理解和 应用编译器后端技术,如代码生成和优化等。通过自己亲手实现一个 简单的编译器,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编译原理的核心概念、各个环节的 工作原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协调关系。 北邮编译原理课程设计的设计流程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实现和测试调试。在需求分析 阶段,学生需要明确设计的功能和性能需求,同时需要理解设计的输 入输出规范。在总体设计阶段,学生需要确定设计的整体框架和流程,

并进行概念模型的设计。在详细设计阶段,学生需要具体设计各个子模块的功能和接口,并考虑各个模块之间的衔接关系。在编码实现阶段,学生需要将设计的模块具体实现,并进行代码的调试与优化。在测试调试阶段,学生需要进行全面的测试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在进行北邮编译原理课程设计时,学生可以参考以下一些建议。首先,需要掌握课程中各个环节的核心知识,如词法分析器的设计原理和实现方法、语法分析器的设计原理和实现方法等。其次,可以参考已有的编译器实现,了解实际编译器的工作流程和优化方法,并从中获取一些启发。另外,学生还可以利用一些工具和框架来辅助设计和实现,如Lex和Yacc等。最后,学生需要注重实践和实验,在设计和实现的过程中积极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技术能力。 综上所述,北邮编译原理课程设计是一门重要且有指导意义的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和设计,对于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加深对计算机系统的理解以及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具有积极的影响。希望本文能对北邮编译原理课程设计的学习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编译原理教案

编译原理教案 说明: 一、参考书: 1、陈意云、张昱:《编译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2、陈意云、张昱:《编译原理习题精选》,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年。 3、吕映芝、张素琴、蒋维杜:《编译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二版。 4、王生原、吕映芝、张素琴:《编译原理课程辅导》,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 5、伍春香:《编译原理习题与解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 6、Andrew W.Appel:《现代编译原理—C语言描述》,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年。 7、Noam Nison等:《计算机系统要素》,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年。 8、Randall Hyde:《编程卓越之道(第二卷)》,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年。 二、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形式语言与自动机理论、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代码优化和生成等内容使学生掌握构造编译程序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并通过上机实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开发应用程序的基本方法,为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程序设计语言与开发大型应用程序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时数: 课堂教学51学时,上机实验30学时。 四、授课内容: 第一章编译程序概述 第二章 PL/0编译程序的实现 第三章文法和语言 第四章词法分析 第五章自顶向下语法分析方法 第六章自底向上优先分析方法 第七章 LR分析方法 第八章语法制导翻译和中间代码生成 第九章符号表 第一○章目标程序运行时的存储组织 第一一章代码优化 第一二章代码生成 第一章概述 一、说明: 1、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编译程序的概念、结构以及工作流程。 2、主要内容: 什么是编译程序、编译过程概述、编译程序的结构、编译阶段的组合、编译技术和软件工具以及实例分析。 3、教学重点: 编译程序的结构以及每一阶段的任务。 4、教学难点: 理解编译程序各模块的判错功能、编译方式和解释方式执行速度上的不同。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编译程序 1、机器语言: 直接用计算机能够识别的二进制代码指令来编写程序的语言。由二进制的指令代码组成。1 + 3 表示为 10000001 00000001 00000011。是最底层的计算机语言,不需要翻译就可以直接被计算机硬件识别。对应不同的计算机硬件有不同的机器语言。 特点:执行速度快,但编写程序的难度大,修改、调试不方便,直观性差,不易移植。

编译原理课程设计报告-简单文法的编译器的设计与实现

提供全套毕业论文,各专业都有 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题目:简单文法的编译器的设计与实现 班级:计算机1206 组长学号:20123966 组长姓名: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2014年12月

摘要 编译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 它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目的是系统地向学生介绍编译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编译程序各组成部分的设计原理和实现技术,在计算机本科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计算机语言之所以能由单一的机器语言发展到现今的数千种高级语言,就是因为有了编译技术。编译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中发展得最迅速、最成熟的一个分支,它集中体现了计算机发展的成果与精华。 本课设是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的综合,外加上扩展任务中间代码的优化和目标代码的生成,主要是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理解编译原理的方法和步骤。 关键词:编译原理,前端,目标代码,后端

目录 摘要 (3) 1. 概述 (6) 2. 课程设计任务及要求 (8) 2.1 设计任务 (8) 2.2 设计要求 (9) 3. 算法及数据结构 (10) 3.1算法的总体思想 (10) 3.2 词法分析器模块 (11) 3.2.1 功能 (11) 3.2.2 数据结构 (11) 3.2.3 算法 (12) 3.3 语法分析器模块 (13) 3.3.1功能 (13) 3.3.2 数据结构 (13) 3.3.3算法 (14) 3.4 中间代码产生器模块 (24) 3.4.1 功能 (24) 3.4.2 数据结构 (24) 3.4.3 算法 (25) 3.5 优化器模块 (27) 3.5.1 功能 (27) 3.5.2 数据结构 (27) 3.5.3 算法 (28) 3.6 目标代码生成器模块 (30) 3.6.1功能 (30) 3.6.2 数据结构 (30) 3.6.3 算法 (31)

编译原理-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编译原理》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技术 编制人: 系部主任: 审核人: 编制日期: 2014年4院15日

目录 一、《编译原理》课程整体教学设计方案 (1) (一)基本信息 (1) (二)课程设计 (1) (三)考核方案设计 (4) (四)教学组织形式 (5) (五)教学材料 (5) 二、课程单元教学方案设计 (6) (一)教学内容1 (6) 1、教案头 (6) 2、教学过程设计 (6) (二)教学内容2 (7) 1、教案头 (7) 2、教学过程设计 (8) (三)教学内容3 (10) 1、教案头 (10) 2、教学过程设计 (10)

《编译原理》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一、《编译原理》课程整体教学设计方案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编译原理学时:72学时 课程类型:专业技能课学分:3学分 所属系部:计算机科学系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先修课程:《数据结构》、《离散数学》后续课程:《JAVA程序设计》 课程团队负责人及成员:孔玉静 (二)课程设计 1、课程目标设计 (1)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掌握构造编译程序的基本原理与设计方法,为培养计算机语言与大型应用程序的开发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2)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编译程序的一般构造原理,包括语言基础知识、词法分析程序设计原理和构造方法。各种语法分析技术和中间代码生成符号表的构造、代码优化、并行编译技术常识及运行时存储空间的组织等基本方法和主要实现技术。 2、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3、能力训练项目设计

4、教学进度表设计

5、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设计 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很快掌握课程的主要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辅导和答疑:以习题课对课程中的重要概念和典型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总结和深入讨论,巩固和加深课堂内学到的知识。采用电子邮件方式直接与教师联系进行答疑。 自学与练习:除读懂教科书中所讲内容外,还需大量做题。其目的是要通过做题弄懂、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安排一定的实验上机学时。 (三)考核方案设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