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丝绸之路的商品研究

丝绸之路的商品研究

丝绸之路的商品研究
丝绸之路的商品研究

丝绸之路的商品研究

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汉武帝时期,西汉时主要进行丝绸贸易,到了后期佛教也随着丝绸之路来到了中国。起初开辟的丝路目的是打击匈奴,后来汉武帝派的李广利攻破大宛都城,使西汉在西域的声威大振,确保了西域通道的安全。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至此畅通,商品贸易进一步发展。

东汉时期,神龟元年(518年),宋云与比丘惠生,由洛阳出发,沿“丝绸之路”西行,出使西域,拜取佛经。正光三年(522年)宋云、惠生等由天竺回到洛阳,取回大乘经典170部,丰富了中国的佛教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丝绸之路不断发展,主要有西北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三条。《魏书》本纪记载的波斯使团,前五次到了北魏都城平城,为中国带来了玻璃制品工艺。在这一时期,中西通过丝绸之路的往来,促进了双方之间经济贸易、生产技术的交流。

隋朝《隋书·西域传》序记载:侍御史韦节,司隶从事杜行满使于西番诸国,至罽宾(今塔什干附近),得玛瑙杯,印度王含城得佛经,史国得歌舞教练,狮子皮、火鼠毛。可见当时的贸易往来集中在物品上。丝绸之路交往的繁荣鼎盛时期在唐朝。思想文化上的交流体现在:唐太宗时,高僧玄奘由丝绸之路经中亚往印度取经、讲学,历时十六年,所著《大唐西域记》一书,记载了当时印度各国的政治、社会、风土人情,至今仍为印度学者研究印度中世纪历史的头等重要资料。他取回佛教经典657部,唐高宗特在长安建大雁塔使其藏经、译经。稍后,高僧义净又由海道去印度,又历时十六年,取回佛经400部,所著《南海寄归内法传》、《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向中国介绍了当时南亚各国的文化、生活情况。另外,中国的造纸术、盛唐时也传入了大食帝国,不久便经它传入了欧洲各国。经济上,东西方相互传入和移植的东西很多,医术、舞蹈、武学和一些著名动植物,都使双方增加了不少视野。汉代将西方输入的东西冠以胡字,如胡琴、胡瓜、胡萝卜等;唐代则习将它们名称冠以海字,如海棠、海石榴、海珠(波斯湾珍珠)等。北宋实际版图大幅缩减,政府未能控制河西走廊,到了南宋时期,更无法涉足西北地区,丝绸之路衰落日益明显,而海上丝路崛起,逐渐有取代陆上丝绸之路的迹象。

蒙元时期,蒙古发动了三次西征及南征,版图大大扩展,加之驿路的设立、欧亚交通网络的恢复,使欧亚广大地域范围内国际商队长途贩运活动再度兴盛起来。据史料记载,当时在漫长的东西方陆路商道上从事商队贩运贸易的,有欧洲商人、有西亚、中亚地区的商人以及中国色目商人等。欧州和中、西亚商人一般都携带大量金银、珠宝、药物、奇禽异兽、香料、竹布等商品来中国或在沿途出售,他们所购买的主要是中国的缎匹、绣彩、金锦、丝绸、茶叶、瓷器、药材等商品。繁荣的商品贸易使得元代中外史籍几乎都记述了元大都作为东方国际贸易中心的无可争议的地位。元代丝绸之路的交往目的发生了明显变化,大多是以宗教、文化交流为使命,而不再是以商人为主导,从侧面反映了丝绸之路的衰落。

明代中期以后,政府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与此同时,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不断发展,海上交通代之而起,使陆上丝绸之路贸易全面走向衰落。

正如“丝绸之路”的名称,在这条逾7000公里的长路上,丝绸与同样原产中国的瓷器一样,成为当时一个东亚强盛文明象征。丝绸不仅是丝路上重要的奢侈消费品,也是中国历朝政府的一种有效的政治工具:中国的友好使节出使西域乃至更远的国家时,往往将丝绸作为表示两国友好的有效手段。并且丝绸的西传也少许改变了西方各国对中国的印象,由于西传至君士坦丁堡的丝绸和瓷器价格奇高,令相当多的人认为中国乃至东亚是一个物产丰盈的富裕地区。各国元首及贵族曾一度以穿着用腓尼基红染过的中国丝绸,家中使用瓷器为富有荣耀的象征。此外,阿富汗的青金石也随着商队的行进不断流入欧亚各地。这种远早于丝绸的贸易品在欧亚大陆的广泛传播为带动欧亚贸易交流做出了贡献。这种珍贵的商品曾是两河流域各国财富的象征。当青金石流传到印度后,被那里的佛教徒供奉为佛教七宝之一,令青金石增添了悠远的宗教色彩。而葡萄、核桃、胡萝卜、胡椒、胡豆、波菜(又称为波斯菜)、黄瓜(汉时称胡瓜)、石榴等的传播为东亚人的日常饮食增添了更多的选择。西域特产的葡萄酒经过历史的发展融入到中国的传统酒文化当中。商队从中国主要运出铁器、金器、银器、镜子和其他豪华制品。运往中国的是稀有动物和鸟类、植物、

皮货、药材、香料、珠宝首饰。

2019年西北大学硕士研究生复试方案-丝绸之路研究院

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2019年硕士招生复试工作方案一、 招生单位复试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卢山冰 赵万峰 组员:卢山冰 李海波 席会东 赵斌 王静 张健 二、 各学科复试分数线 学科 招生计划 推免生人数 参加复试人数 复试分数线 备注 中国史 6 0 2 355 满足国家线考生2人 三、 参加复试人员名单 序号姓名考试编号初试总分备注 1 赵东旭106979614407476377 2 杨浏依106979511107474355 3 4 5 6 7 注:调剂考生另行通知。 四、复试工作流程及原则 复试工作流程: 1.电话通知复试,遇到放弃复试资格的依次递补。 2.考生报到、资格审查。 3.专业课笔试。 4.综合面试、外语测试。 5.确定复试成绩及总成绩排名。

6.资格复查、体检、政审,确定拟录取名单和类别。 复试原则: 1.贯彻“按需招生、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毋滥”的 原则,公开、公平、公正选拔人才。 2. 按照考生总成绩排序依次录取,复试结果及时张榜公布。 六、复试工作时间表(包括复试时间、地点)。 1.3月25日通知考生复试。 2.3月26日09:00—12:00,考生在丝绸之路研究院办公室报到,并进行资格审查。 3.3月26日下午14:00—17:00,中国史专业笔试。地点:丝绸之路研究院会议室 4.3月27日09:00—11:00,各专业综合面试、外语面试。地点:另行通知。 3月27日下午,计算总成绩和排名,资格复查,政审,确定拟录取名单,连同相关材料一起提交招办审核。经招办审核后,公布拟录取名单,签订相关协议。 七、说明 1.考生来校报到后请自行安排时间到西北大学校医院进行体检(北校区)。体检 具体时间地点见西北大学官网首页通知栏。 2.考生报到参加复试时,必须验证以下相关材料:(1)身份证原件、复印件1 份(2)准考证(3)学生证原件、复印件1份(应届本科毕业生需提供)(4)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原件、复印件1份(往届本科毕业生需提供(5)政审表(母 校签章)。 3.复试包括专业课笔试、综合面试和外语听力、口语测试等三个方面。所有复试 成绩之和满分为300分(其中专业课笔试150分,专业综合面试100分,外语 听力与口语测试50分)。总成绩(750分)=初试成绩*90%(450分)+复试成 绩(300分)。复试结束后,把初试成绩(满分450分)和复试成绩(满分300 分)相加所得的总成绩重新排序,确定录取名单和各自类别。复试总成绩低于 180分,视为复试不合格,不予录取。 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 2019年3月 19 日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探究三探寻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人教版

探寻丝绸之路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我国古代丝路的线路、交流的内容,及其在古代经济、文化交流中所 起的巨大作用;对照古代丝路,了解当代亚欧大陆桥在各国交流中的优势。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读图,能够分析出图中包含的信息,并能将书本中的信息转化到图上; 通过对古代丝路和现代亚欧大陆桥的学习,逐步具备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丝路的美丽风光,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2新设计 在教学方法上,坚持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在课堂上创造故事情境、小 组合作探究、利用多媒体展示小组合作探究成果等方法以增强教学效果,从而激发学生想象 和思考的积极性。 3学情分析 主要优势在于现代中学生基本可以掌握和使用信息化技术,利用网络平台收集、分析和整理 资料。但是,中学生阶段自我控制能力有限,教师必须提前设定明确自主学习的目标和任务。 4重点难点 本课的内容体现了世界文明传承的空间联系,重点介绍了我国古代最重要的对外交通线一一 丝绸之路,生动展现了它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价值。在新的时代里,古老的丝绸之路又重新焕 发青春,继续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本课内容的难度和容量并不大,因而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就自己熟悉的问题发表见解,以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运用能力。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丝绸之路》 【展示】丝路的风光,同时播放音乐《阳关三叠》 在欣赏美丽风光和音乐的同时,想一想:这些风光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美,西域风情, 荒漠……)是啊!这里现在到处是沙漠,戈壁,但昔日这儿却延伸着一条繁华的路,它就是――丝绸之路。 活动2【讲授】《丝绸之路》 这节课是小组合作探究展示课,共分四个小组:背景组、路线组、小品组和作用组。 (二)任务驱动,协作探索 1、自主合作探究:(约3分钟) 2、交流反馈,体验成功:(约4分钟) 前面背景组介绍了丝路开辟的背景,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张骞出使西域和武力反击匈奴,非常准确非常清楚,很好!路线组引导同学通过看图对比,学习了丝路的路线,思路清晰, 可见同学们作了充分的准备,很好,谢谢 3、循序渐进,突出重点:(约10分钟) (过渡)我们来看地图,一起来说说它的路线:长安一一河西走廊一一敦煌 再往西行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阻隔,所以分成两条线:天山以北是北线,从玉门关出发,经西域到大宛。天山以南是南线,从阳关出发,经西域到中亚一一西亚,最后到达大秦,即古罗马帝国。有史料为证。在当时的丝路上,重要的城市有:长安、敦煌、楼兰等。这是今天的敦煌,给你们的感觉是非常凄凉,为当时的敦煌是非常繁华的。现在有请小品组出来演两个小品,让我们一起感受敦煌昔日的繁荣。 感谢小品组同学的精彩表演。通过欣赏他们的表演,可以让我妈感受到昔日丝路明珠的繁荣,那么,这条丝路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呢?我们有请作用组的同学上来概括。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教案

2﹡丝绸之路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向往古代文明,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 2.认识本课9个生字,积累新词和优美的句子,搜集、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向往古代文明,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搜集、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加深对“丝绸之路”历史意义的了解。 教学具准备: “丝绸之路”地图及相关图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话说“丝绸之路” 1.出示课题,阅读课后的“资料袋”。 2.学生出示搜集的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的丝绸之路。 二、走近“丝绸之路”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把文章读通顺。 2.默读课文,思考:“丝绸之路”是一条怎么样的路?在课文中寻找一句合适的话来说明。 3.课堂交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不同的句子来说明“丝绸之路”,教学中可要求学生做到: (1)把句子读通顺。 (2)简要说明理由。 学生可能会找到这些句子: (1)“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这是一条运送货物的路。 (2)“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这是一条繁忙的路。 (3)“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美轮美奂。”──这是一条商品流通,文化交流的路。 三、走进“丝绸之路” 1.朗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思考:课文描写了一个怎么样的场景?用一两句话概括。 2.课堂交流,指导要点 (1)时间:公元前115年。可以从现在推算时间,让学生感受年代的久远。 (2)地点:伊朗高原北部。出示“丝绸之路”地图,让学生寻找到从西安到伊朗高原北部的路线和距离,感受到路途遥远。 (3)人物:安息国的将军、中国使者。重点介绍博望侯张骞,可以从课文中的一句话“张骞在此之前,已于公元前139年和119年两次历尽艰险出使西域。”导入,联系课外搜集的资料向学生介绍张骞出使西域的经过和贡献。 (4)事情:安息国将军热情迎接中国使者,双方交换礼物。 (5)连成一两句话说一说。 3.默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想象:安息国的将军和中国使者见面的时候,是怎样的场面?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并说说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1)隆重 ①找出有关句子: ◇“将军其在高头大马上,身后兵马不计其数……” ◇“‘列队欢迎!’将军发出命令。骑兵迅疾分列两队,一左一右,摆出夹道欢迎的阵式。乐队奏起军乐,人群一片欢腾。” ②想象当时的情景,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③有感情地朗读第3~7自然段。 (2)热情。 ①找出有关句子:课文第8~12自然段。 ②朗读这几个自然段。 ③说说当时双方为什么表现得这么热情? ◇因为这是在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因为双方交换了许多批次没有见过的东西,很高兴…… ◇因为他们把东西方连接起来了…… ④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8~12自然段。 4.说说“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探寻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综合探究三《探寻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备课人:邵佳柔 一、课程标准 2-2-7:列举实例,展现古代中国与射界各地的交往,知道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相互影响的历史。 2-4-4:比较不同时期区域之间相互交流与影响的事例,体会区域联系日益密切的历史趋势。 二、课标解读 “列举”、“知道”这两个行为动词较明确地反映出本课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史实,并懂得历史结论的得出需要充分的历史证据,初步学会“论从史出”的基本方法。 “比较”、“体会”这两个行为动词则要求让学生学会用比较、综合、分析等方法准确掌握历史信息,合理解释历史现象。 三、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探究课,本单元清晰地展现了中国秦汉时期的历史发展脉络,同时兼顾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对外交流,向学生展示了整个秦汉时期的多种面貌。而本课时将在第四课《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中已有提及的丝绸之路单独划分出来,并分成“重现:丝路何其遥远;探讨:丝路何以通畅;分析:发行《驿使图》纪念邮票的依据;寻访;汉代丝路古镇”四大板块进行探究,体现了丝绸之路在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相互交流、影响过程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四、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八年级学生。八年级的学生理解事物的抽象程序正在不断的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也在不断地提高,同时,他们在独立性不断增强的基础上,对历史的探寻和现实的追溯有着强烈的需求,正是基于学生这样的心智特点和学习需求,本堂课为学生设计了一条完整、有效的探究路径。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丝绸之路的路线和经过的国家、地形区,感知丝绸之路的漫长和艰险。 ②知道汉朝推进和保障丝绸之路畅通的各方面措施,揭示汉王朝具备的良好条件与丝路的通畅,经贸发展,民族关系,社会秩序等因素之间密切的关联。 ③了解中西文化交流的主要表现。 ④了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古镇,如库车、楼兰、敦煌、武威等。 2、过程与方法:

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报告

报告:丝绸之路经济带或冲击现有地缘政治格局 2014年05月26日21:33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5月26日讯(记者林秀敏)中国经济网与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近日在哈萨克首都阿斯塔纳联合发布《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前景及政策建议》研究报告。报告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起中国,可通过北、中、南三线穿过中亚、西亚、南亚等地区后,途经里海、黑海、地中海沿岸和阿拉伯半岛,西至欧洲和北非。 5月23日,由中国经济日报社与欧亚经济学者俱乐部、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委员会共同主办,中国经济网承办的丝绸之路经济带财经智库国际研讨会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独立宫举行。研讨会上,中国经济网与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了题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前景及政策建议》的研究报告。 报告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具体可以分为三条路线,分别为北线、中线和南线。北线从中国出发,经哈萨克斯坦,穿过俄罗斯南部,再经过乌克兰、白俄罗斯一带,最后经波兰等东欧国家,到达德国,与西欧相连。中线从中国出发,经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到土库曼斯坦后,沿着里海南岸,经土耳其,抵达欧洲。南线从中国出发,穿过阿富汗、巴基斯坦,经伊朗进入阿拉伯半岛,然后经埃及进入北非。 报告指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交通基础设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交通网络,尤其是比较完善的铁路网可以缩短运输时间、提高贸易额、增进交流。在丝绸之路的北线,经由中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的铁路可以相互连通,构成连接欧亚的铁路干线,这条路线即“第二欧亚大陆桥”。以中国至德国的“渝新欧”铁路线为例,“渝新欧”东起中国重庆,西至德国杜伊斯堡,全程11000多公里,主要是经过丝绸之路经济带铁路网的北线,“渝新欧”平均运行时间16天左右,比海运欧洲节约20天时间,随着“渝新欧”物流成本的不断下降,其竞争优势将会全面提升。 尽管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合作前景值得期待,但是仍旧面临诸多挑战。报告分析认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尤其是中线和南线所经过的地区涉及中亚、西亚、北非等地,这些地区自然条件较差、地形地势复杂、发展水平较低,要建设贯通这些国家的铁路、公路及其他基础设施难度很大。第二,丝绸之路经济带所覆盖的中亚、西亚、北非等地区宗教和民族问题关系复杂,恐怖主义、极端主义比较活跃。第三,丝绸之路经济带经过地区历史遗留问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甚至伴随严重的后遗症,而且经济发展程度、社会经济体制、宗教文化习俗相去甚远。第四,丝绸之路经济带经过的广大地区地处三大洲结合带,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油气资源储量巨大。长期以来,这一地区都是大国争夺的焦点,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可能会冲击到现有的地缘政治格局。 对此,中国经济网与清华大学联合发布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前景及政策建议》研究报告给出了以下五个方面的政策建议: 一是充分发挥产业互补的优势,扩大经济带内部的贸易总量。“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国互补性强,具有不同的比较优势,有很大的可提升的合作空间。应通过加强各领域的产业合作,进一步扩大经济带各国之间的贸易和人员往来,提升贸易总量。 二是增加对经济带发展滞后国家的贷款,帮助其基础设施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大部分国家发展较为落后,产业结构单一,抵抗国际经济波动的能力较弱。要提升这些滞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尤其重要。有条件的国家可以在资金、人力、技术等方面帮助这些较落后的国家建设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 三是设置区域性政策银行,加强金融领域合作。“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可以协商建立

“一带一路”建设的十大错误认知

“一带一路”建设的十大错误认知 自2013年11月至今,我在参加“一带一路”相关学术会议以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常常感受到“一带一路”在很多人眼中已经成为一个大蛋糕,大家都忙着争抢,很多认知错误不断地发酵、传染……这些认知错误如不纠正,必然会导致“一哄而上、一抢而光、一哄而散”的窘境。 第一,慎用“桥头堡”等进攻色彩浓厚的词汇。很多省份定位自己为“一带一路”的“桥头堡”,但是桥头堡是军事术语,它的本义是防御性的,即“无论如何,我也不能让你进来”。因此,“桥头堡”“排头兵”“先锋队”“主力军”等词汇翻译成外文,不具开放性、包容性,而且容易让人产生误解,以为中国是要来“打仗的”。上述词汇是中国人熟悉的,但是国际合作是要讲给外国人听的,术语不国际化,会使接受程度和传播效果大打折扣。 第二,慎谈“过剩产能”。常有媒体提到,“‘一带一路’建设,可以把过剩产品、过剩产能销售出去”。这个词汇,让沿线国家听了很反感,“你不要的、过剩的,别人会要吗?”给人的感觉是,中国要到丝路沿线去“倒垃圾”。因此,要避免使用这种令人不舒服的词汇描述“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核心概念,我们可以用中国的优势产能、富余产能以及产能

合作等词汇来替代。 第三,“沿线有64个国家”的表述不准确。千万别把丝路沿线国家限定在64个,传统沿线64国不包含欧洲最发达的西欧国家,也不包含亚洲最活跃的日本与韩国,显然是不合适的。我认为,全世界有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只要致力于“一带一路”发展的国家,都是丝路国家,这样看丝路沿线既包括美国,也包括拉美各国。因此,对“丝路”国家的界定应该是“65+”的概念。 第四,“丝绸之路主要由发展中国家构成”这一表述不 准确。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域是中国西北地区五省以及中亚地区五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域是中国东南、西南省份以及东盟10国,但它们的两端一头连着活跃的东 亚经济圈,另一头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因此,发达经济体的资金、技术和经验,也是丝绸之路的宝贵财富,发达国家也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成员。 第五,“资源、能源合作”不是“一带一路”的唯一主 题甚至优先主题。有很多人认为,“一带一路”建设就是要 保障中国的资源、能源供给,确保稀缺性资源的战略安全。的确,丝路沿线国家大都有丰富的资源和能源储备,如黑金(石油、煤炭)、蓝金(天然气)等,但是这些国家非常不 喜欢“一谈生意就是资源、能源”,它们不希望成为“骑士 的马”。

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探究三 探寻丝绸之路同步练习

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探究三探寻丝绸之路同 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史实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丝绸之路开辟②实行“闭关锁国”③郑和下西洋④玄奘西游天竺 A、①④③② B、②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② 【答案】A 【考点】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近代前夜危机,探究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解析】【分析】此题考察重要历史事件的时序。丝绸之路开辟于西汉;实行”闭关锁国“的朝代主要是清朝;郑和下西洋是在明朝;玄奘西游天竺是在唐朝。所以排序正确的是A。 【点评】知道重要历史事件的时序。 2.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其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汉朝丝绸之路的开辟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 B、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已开始南移 C、明朝中后期我国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D、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对外贸易发展【答案】B 【考点】经济重心的南移,农耕文明的繁盛,探究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对农耕文明的繁荣考点的掌握。根据八上《历史与社会》书本第108页,从唐朝中晚期至宋朝,中原一带战乱频繁,南方地区处于一个长期相对和平的环境,经济迅速崛起。即唐朝,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本题是逆向选择题,要求选出错误答案。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点评】要求学生掌握我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 3.图片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小丽在进行研究性学习中搜集到以下一组图片,她为这组图片拟定了一个共同的标题。最恰当的应是( ) A、祖国统一 B、中外交往 C、民族团结 D、抵抗侵略 【答案】B 【考点】唐代的科技文化与时代风尚,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探究丝绸之路【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外文化交流考点的掌握。本题要求给这四幅图片拟定一个共同主题。丝绸之路沟通了亚欧两大洲,加强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鉴真东渡日本,把中国的佛教和建筑、医学等文化业带到了日本。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 各国的友好交流。戚继光抗倭使得我国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倭寇是明朝对日本海盗的称号。这些历史事件都是我国与外国交流的历史。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点评】要求学生能归纳历史事件的共同点。 4.历代中央王朝统治西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是( ) A、敦煌 B、楼兰 C、鄯善 D、龟兹 【答案】D 【考点】探究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于丝绸之路相关知识的掌握。汉唐时期,中原王朝设西域都护府和安西都护府直接管理西域,治所在龟兹王城。龟兹成为历代中央王朝统治西方域的政治、经济、军 事和文化中心。故而答案为D。 【点评】掌握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 5.《驿使图》出土于( ) A、甘肃武威 B、甘肃嘉峪关 C、新疆罗布泊 D、新疆库车 【答案】B 【考点】探究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于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的识记,以及课本图片的了解。根据教材记载,可知《驿使图》出土于甘肃嘉峪关地区。故而答案为B。 【点评】了解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 6.漫长艰险的丝绸之路能得以保持通畅的条件有( ) ①政治条件②军事条件③经济条件④宗教文化单一条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考点】探究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对丝绸之路考点的理解。在政治方面,汉朝击败匈奴,占领河西走廊,先后设置酒泉、张掖、武威、敦煌四郡;西汉政府还设立了西域都护府,保护商旅往来。在军事上,修筑长城,沿线构筑军事防御设施,设置官员镇守。经济上,西汉在丝绸之路经过的河西地 区大规模屯田开荒。因此,丝绸之路得以保持畅通的条件有政治、经济和军事条件。而丝路沿线 1 / 3

“丝绸之路”文献综述

一、“丝绸之路经济带起点”及范围 广义上讲,所谓古丝绸之路,是指从上古开始陆续形成,遍及欧亚大陆,甚至包括北非和东非在内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线路的总称。关于其起点,何义霞( 2014) 、谭林、魏玮( 2014) 都认为起源于陕西;白永秀、王颂吉( 2014) 认为起点是古都长安( 今陕西西安) ,并跨越陇山山脉,穿过河西走廊,通过玉门关和阳关,抵达新疆,沿绿洲和帕米尔高原通过中亚/西亚和北非,最终抵达非洲和欧洲;李树鑫( 2014) 认为起点是河南。另外,还有持郑州、洛阳、武汉、重庆、乌鲁木齐、成都、连云港等起点的看法。不过,更多的学者还是持古都长安( 今陕西西安) 之说。 Cxsquirrel(2013)认为其起点江苏的连云港,并贯穿于中国东中西部的江苏、山东、安徽、河南、山西、陕西、宁夏、青海、甘肃、新疆10个省( 区、市) ,同时,辐射到湖北、四川、河北、内蒙等地。与此不同,李文增等( 2014) 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实质上是指亚欧陆桥,即从太平洋港口到俄罗斯远东地区或从中国东部沿海港口到欧洲的铁路客货运输线。然而,“目前在国内唯有天津港同时有三条线路可通欧洲陆桥:第一条线路通过京沈线、沈哈线、大郑线、四齐线、滨洲线经满洲里国境站转西伯利亚铁路衔接至欧洲; 第二条线路通过京沈线、京包线、集二线至二连国境站,经蒙古后与西伯利亚铁路衔接至欧洲; 第三条线路经过京沈线、京包线、包兰线、干武线、兰新线抵新疆阿拉山口国境站,再经阿克斗卡、新西伯利亚至欧洲。”因此,“大力发展天津港口经济,促进新亚欧大陆桥区域经济合

作发展,不仅可依托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国家发展战略,而且可依托国家多年来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使两者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多赢和区域经济协调快速发展。 但是,在白永秀、王颂吉( 2014) 看来,“丝绸之路经济带”起始于繁荣的东亚经济圈,“西边直达经济发达的欧盟经济圈,中间是以中亚为中心的泛中亚经济圈”,其“核心区是上海合作组织和欧亚经济共同体的主要成员国”,在两大经济圈之间正好形成一个“经济凹陷带”。 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意义 关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意义,更多的学者是从“国防安全、经贸安全、能源安全、边疆安全等重要领域”( 胡鞍钢,等,2014) ,或者是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和“摆脱世界经济低迷状态”等方面加以诠释。然而,在张贡生,庞智强(2014)之见、既然落脚点为“经济带”,那么就应当从经济的角度,重点对国内段给予阐释。吕成超、陈晓虹(2014)认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拥有不可估量的市场规模和得天独厚的市场潜力,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已经成为中国的国家战略,对中国深化改革,适应经济新常态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白永秀、王颂吉( 2014)看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有助于构建新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形成国际经济新格局;有助于形成世界新兴增长区域,摆脱世界经济低迷状态;有助于保障国家战略安全,扩展中国战略空间;有助于培养新的经济增长极,推动经济中心西移。

第二课 丝绸之路(教案)

《丝绸之路》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9个生字。读读记记“古朴、典雅、矗立、戎装、守候、鸵鸟、匕首、商贸、芝麻、精神饱满、美轮美奂”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灿烂的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起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二、教材分析: 《丝绸之路》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作者先描写了矗立在陕西西安市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然后由点及面、由情入理地阐明了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由群雕遐想到两千多年前的情形,重点描写了汉代张骞的副使与安息国将军在边境上互赠礼品的场面,展现了两国不同的礼节、文化及经济发展。课文描写细腻生动,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栩栩如生。作者接着概述了丝绸之路对中西方国家经济、贸易、文化的促进与繁荣所起的重大作用。最后一段与开头相照应。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法,激发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 四、教学难点: 1、学习过渡段以及文章前后呼应的写作手法。 2、激发学生热爱西部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张骞与丝绸之路》资料。 2、学生搜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谈话引入:祖国的西部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灿烂的历史文化。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其中光辉的一页。 2、介绍丝绸之路。(课件2) 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贯亚欧的通道。它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往西一直延伸到罗马。在通过这条漫漫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以产自我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丝绸之路”因此得名。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如,出使西域的张骞,投笔从戎的班超,西天取经的玄奘,他们的一些故事都与这条道路有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认读生字。(课件3) 矗立凹陷戎装循着鸵鸟 匕首贸易芝麻美轮美奂 (2)理解词语。(课件4、5) 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文中指丝绸之路的巨型石雕,那一峰峰骆驼与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饱满,姿态各异,非常生动逼真 浩浩荡荡:水势广大的样子,形容声势壮阔广大。文中指迎候中国使节的安息国兵马不计其数,显得极有声势。万余大军,边境守候,充分反映了安息国对中国来使的重视与尊重。 五彩缤纷:颜色繁多,非常好看。文中指中国赠送的绫罗绸缎五颜六色,令人眼花缭乱。绫罗绸缎均为丝织品。丝绸之路的商品,以中国丝绸为主,在古代的中亚、西亚以至非洲、欧洲都被视为珍品。古希腊人克特西阿斯就称中国为“塞勒斯”,意即丝国。一位古罗马作家说:丝国人制造宝贵的花绸,它的色彩像野花一样美,它的质料像蛛丝一样纤细。 崇山峻岭:高大陡峭的山岭。丝绸之路横贯欧亚,所经之地,有白雪皑皑的崇山峻岭,有一望无垠的大漠荒野和盐碱沼泽。文中用此词意在说明路途遥远。 美轮美奂: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文中用来形容我国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等艺术,由于汲取了西方文化的长处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精美绝伦。 遐想:漫无边际地想象。 (3)通读课文。

海上丝绸之路2019尔雅答案

…………………………………………………^_^………………………………………………… 千里的旅途:唐宋时代的东亚海路(一) 1 【单选题】 ()是影响人类航海活动的最重要的因素。答案:季风 A、 温度 B、 季风 C、 经济因素 D、 政治因素 2 【单选题】据学者研究,()技术就是史前的中国人通过黄海、东海传至朝鲜半岛,再由朝鲜半岛传至日本的。答案:稻米耕作 A、稻米耕作 B、造纸术

C、航海术 D、纺织术 3 【单选题】东亚各地区从史前时代开始,已经以()为媒介建立起了紧密联系。答案:海洋 A、信鸽 B、书信 C、马车 D、海洋 4 【多选题】东亚主要由亚洲大陆最东部的()所构成。BCD A、印度 B、中国 C、朝鲜半岛 D、日本列岛 5 【多选题】下面选项中属于关乎古代航海的三大要素的是()。ABD A、海风 B、海流 C、交通工具 D、航海距离 6 【多选题】黑潮北上形成的两股支流指的是(),它们是影响中日韩三国航海的最重要的海流。AB A、黄海暖流 B、对马暖流 C、北太平洋暖流 D、南赤道暖流 7 【填空题】()是东亚最重要的海流之一,它来自菲律宾北部,温暖而迅速。答案: 黑潮

8 【判断题】东亚其间由黄海、南海、日本海所环绕。答案:× 9 【判断题】东亚各国家地区的人们穿越大海所形成的的路线被称作“古代东亚海上丝绸之路”。答案:√ 10 【判断题】迅速发现和选择航线,是古代航海活动中最基本的安全保障。答案:√ 11 【判断题】南风和北风是东亚地区最典型的季风。答案:√ 12 【判断题】日本海,水位较深,海岸线相对简单,适合航海活动。答案:× 千里的旅途:唐宋时代的东亚海路(二) 1 【单选题】到了(),位于今天朝鲜的高丽首都开城附近的京畿湾的礼成港是往来使臣或商人出发时所利用的主要港口。答案:宋朝 A、唐朝 B、明朝 C、宋朝 D、清朝 2 【判断题】前期的隋唐使出发时正值朝鲜半岛战争频发之际,其出使带有浓厚的政治外交色彩。答案:√ 3 【判断题】海洋在东亚交流过程中的核心作用和重大意义在于推动东亚各国携手共建更加完善的海洋合作体系。答案:√ 4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三单元综合探究三 探寻丝绸之路教案 人教版

综合探究三探寻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古代丝路的线路、交流的内容,及其在古代经济、文化交流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对照古代丝路,了解当代亚欧大陆桥在各国交流中的优势。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能够分析出图中包含的信息,并能将书本中的信息转化到图上;通过对古代丝路和现代亚欧大陆桥的学习,逐步具备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丝路的美丽风光,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精深,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授课过程 新课导入 今天上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样好东西,想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一下。(西游记视频展示)。刚才的镜头大家都很熟悉,对,是《西游记》。会唱的同学一起唱,不会唱的同学一起把拍子打起来!唐僧“西天取经上大路”,“大路”指的是什么路呢?(丝绸之路)。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主题──丝绸之路,那么今天的丝绸之路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先来领略一番丝路的风光。在欣赏的同时,想想丝路风光留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美,西域风情,荒漠……)是啊!到处是沙漠,戈壁,但昔日这儿却延伸着一条繁华的丝绸之路。这么具有西域风情,沙漠风情的丝绸之路是由谁来开辟的呢? (一)丝绸之路的开辟 【问题】如此具有西域风情的丝绸之路是由谁开辟的呢?(汉,张骞) 汉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幻灯)。他告别当时的汉武帝,一路西行,出使西域。现在就让驼铃声带领我们重温这段历史吧!(录像)正是有张骞这样的先行者,才开通了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这条丝路的线路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同学们请看地图。 (二)丝绸之路的线路 (幻灯)这是一张丝绸之路的线路图,请找到丝路的起点。 【问题一】丝绸之路的起点在什么地方?(长安) 长安,也就是现在的西安,是当时汉朝的都城,就像今天我们的首都北京。当时各地丝绸和其他的商品集中在长安以后,组成商队,穿过河西走廊,到达敦煌。之后分南北两路,北路从玉门关出发(春风不度玉门关),经过西域、中亚,到达西亚和欧洲;南路从阳关出发(西出阳关无故人),同样经过西域、中亚,到达罗马和阿拉伯国家,再到欧洲;南路的另一路则是到达印度。《西游记》中唐僧西天取经走的就是南道中的这条道路。 【问题二】设想你从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西行,你会经过今天哪些国家和地区?南道会经过哪些国家和地区?北道又会经过哪些国家和地区?四人小组合作,小组作好记录。(幻灯片:世界政区图) 南道: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土耳其、意大利、沙特阿拉伯、印度、

研究综述

同学们好,本次作业由两部分构成:一、研究综述(不少于600字,可分阶段综述,也可根据研究情况分类综述);二、参考文献(列举不少于20种文献,含著作与论文,需有作者、书名、出版社及出版年,或作者、篇名、期刊名、刊发年份期号)。 以下附录五篇论文word版本及pdf版本,可参考。 目录: 1、近三十年大陆及港台简帛发现、整理与研究综述 (2) 2、大陆近三十年来庄子美学研究综述 (5) 3、唐代乐工歌妓及其对唐诗发展的影响研究综述 (10) 4、七十年边塞诗研究综述 (22) 5、新时期孙悟空形象研究综述 (28)

1、近三十年大陆及港台简帛发现、整理与研究综述 于振波 二十世纪初,西方探险家纷纷进入我国的西北地区并发现汉晋简牍,揭开了近代简牍帛书出土的序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考古工作者在简帛发现与整理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从边塞遗址到墓葬、井窖,出土地点遍布全国各地;从战国到魏晋,不同时代的简帛陆续被发现;从文书档案到文献、法令,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与此相应,简帛数量也与日俱增。 二十世纪上半叶,由于列强的侵略以及国内战争,研究始终在极度动荡不安的情况下进行;而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一次又一次的政治运动,严重干扰了正常的学术研究。直到七十年代后期,简帛研究才逐渐走上正轨。因此,本文拟对近三十年的简帛研究状况做一概述。不过,有些地方为了叙述方便,还是要追溯到更早的时期。 简帛的发现与整理 (一)敦煌汉简敦煌汉简,是指二十世纪初开始在河西疏勒河流域汉代边塞烽燧遗址中陆续出土的简牍。 其中,二十世纪初英国探险家斯坦因第二次和第三次中亚考察时所发现的简牍,以及1944年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的夏鼐等人所发现的汉简,经林梅村和李均明整理,成《疏勒河流域出土汉简》一书,于1984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该书附有《疏勒河流域汉代边塞遗址概述》、《汉简出土编号与汉简著录编号一览表》等,但不含原简照片。 七十至八十年代,嘉峪关市文物保管所甘肃省文物工作队、敦煌市博物馆等部门又在这一地区的马圈湾、酥油土、花海等地发现了一大批汉代简牍。这些简牍,连同斯坦因、夏鼐等人所发现的汉简一起,由吴礽骧、李永良、马建华释校,成《敦煌汉简释文》(不含图版)一书,于1991年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同年,中华书局出版了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含有图版和释文的《敦煌汉简》上、下册。 (二)悬泉置汉简1990至1992年间,在甘肃省敦煌与安西县之间的甜水井悬泉置遗址出土2万余枚汉简。内容多与邮驿有关,展示了汉代邮驿的面貌,对“置”的职能、管理组织和人员构成等都有明确记载。其中100余件麻纸及纸文书向世人证明:纸在中国西汉时期已大量存在,并已用于书写。发现的《诏书四时月令五十条》是国内目前所见唯一保存较完整的壁书原件,具有很高的文物史料研究价值。出土的帛书信札,共10行,370个字,是目前已知西汉时期最完整和文字最多的私人信件。这些均是研究汉代历史和丝绸之路的重要史料。《文物》2000年第5期公布了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甘肃敦煌汉代悬泉置遗址发掘简报》、《敦煌悬泉汉简内容概述》和《敦煌悬泉汉简释文选》。这批简牍正在整理之中。 (三)楼兰、尼雅文书这部分文书均出土于东汉至十六国时期鄯善国境内的楼兰地区和尼雅河流域,书写材料既有木简,也有残纸,文字既有汉文,也有佉卢文、粟特文、婆罗迷文,是二十世纪初由英国探险家斯坦因、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以及日本的大谷光瑞等人发现的。文书中的绝大部分为魏晋时期遗物,内容非常广泛,为我们研究这一时期西域的历史地理、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和屯戍活动等,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材料,也为研究这一时期的语言文字、书法艺术提供了不可多得的重要资料。 其中的汉文文书,林梅村先生将各家刊布的文书编号与原报告出土号逐一核对,并在斯坦因文书编号的基础上进行统一、对原整理者的释文重新校订,并重新编写了《楼兰尼雅遗址概述》,成《楼兰尼雅出土文书》一书,于1985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1988年,文物出版社又出版了林梅村先生的《沙海古卷·中国所出佉卢文书(初集)》。这是目前收集我国出土的佉卢文资料最全的一部书,书中有佉卢文书的汉语释文和拉丁文转写。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2﹡丝绸之路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丝绸之路》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向往古代文明,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 2.认识本课9个生字,积累新词和优美的句子,搜集、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向往古代文明,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搜集、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加深对“丝绸之路”历史意义的了解。 教学具准备: “丝绸之路”地图及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一、话说“丝绸之路” 1.出示课题,阅读课后的“资料袋”。 2.学生出示搜集的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的丝绸之路。 二、走近“丝绸之路”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把文章读通顺。 2.默读课文,思考:“丝绸之路”是一条怎么样的路?在课文中寻找一句合适的话来说明。 3.课堂交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不同的句子来说明“丝绸之路”,教学中可要求学生做到: (1)把句子读通顺。 (2)简要说明理由。

三、走进“丝绸之路” 1.朗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思考:课文描写了一个怎么样的场景?用一两句话概括。 2.课堂交流,指导要点 3.默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想象:安息国的将军和中国使者见面的时候,是怎样的场面?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并说说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4.说说“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1)朗读:“从那以后,一队对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2)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说。 四、总结升华,领会现代意义 1.激疑:望着这座群雕,作者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望着这座群雕,作者情不自禁地引起了对往日商贸繁荣的遐想。同学们,从这些首尾似乎重复的话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交流、生发。 作业训练: 做一个关于“丝绸之路”的调查小报告或者搜集资料做一份关于“丝绸之路”的介绍。 板书设计: 友谊之路:互赠礼品 2﹡丝绸之路交流之路:经济、文化交流伟大之路 激发遐想:与开头照应 教学反思:

海上丝绸之路的三大著名港口(优质参考)

海上丝绸之路的三大著名港口 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开辟了国际间文化与物质交流渠道,加速了世界经济、科技与社会的发展,增进了各国人民的瞭解和友谊。对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与发展,中国南方港口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历代有所变迁。从公元3世纪30年代起,广州成为海丝主港;宋末至元代时,泉州超越广州,并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并称为“世界第一大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承认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便是泉州。 广州:史上唯一逾二千年长盛不衰的大港 广州古称番禺,位于南海之滨,凭借自身拥有的海上交通中心的优越条件,成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是世界海上交通史上惟一的2000多年长盛不衰的大港。 从3世纪30年代起,广州已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唐宋时期,广州成为中国第一大港,是世界著名的东方港市。由广州经南海、印度洋,到达波斯湾各国的航线,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远洋航线。元代时,广州的中国第一大港的位置被泉州替代,但广州仍然是中国第二大港。在海上丝绸之路2000多年的历史中,相对其他沿海港口,广州被认为是唯一长期不衰的港口。明初、清初海禁,广州长时间处于“一口通商”局面。 目前保存在广州市内各地的“海上丝绸之路”的遗址共有20多处,包括南海神庙、怀圣寺(光塔寺)、光孝寺、清真先贤古墓、莲花塔、沙面西式建筑等,其中怀圣寺就是伊斯兰教传入中国最早的清真寺。中山四路的秦代造船工场遗址。光学寺,它是中国古代四大佛教翻译基地之一,有宋代羊城八景“光孝菩提”。位于下九路的西来初地、是印度名僧达摩首登广州的地方,建有西来庵,是今华林寺的前身。南海神庙,是古代扬帆出海前要祭拜的海神庙,历代皇帝都派人前来祭海,留有许多御碑。建于唐代的怀圣寺与光塔是古代阿拉伯人来广州经商的重要遗址,在唐宋时期这里曾居住过12万阿拉伯人,是盛极一时的“蕃坊”所在地。相关的文化古迹还有六榕寺与花塔、琶洲塔、赤岗塔、莲花塔、海幢寺、荔枝湾、长洲岛竹岗外国人公墓、琐罗亚斯德教徒墓地等,文化遗产之丰富程度令人叹为观止。 广州港无疑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历史上最重要的港口,世界上亦属罕有。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广州在海上丝绸之路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可以称为“历久不衰的海上丝绸之路东方发祥地”。

丝绸之路的商品研究

丝绸之路的商品研究 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汉武帝时期,西汉时主要进行丝绸贸易,到了后期佛教也随着丝绸之路来到了中国。起初开辟的丝路目的是打击匈奴,后来汉武帝派的李广利攻破大宛都城,使西汉在西域的声威大振,确保了西域通道的安全。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至此畅通,商品贸易进一步发展。 东汉时期,神龟元年(518年),宋云与比丘惠生,由洛阳出发,沿“丝绸之路”西行,出使西域,拜取佛经。正光三年(522年)宋云、惠生等由天竺回到洛阳,取回大乘经典170部,丰富了中国的佛教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丝绸之路不断发展,主要有西北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三条。《魏书》本纪记载的波斯使团,前五次到了北魏都城平城,为中国带来了玻璃制品工艺。在这一时期,中西通过丝绸之路的往来,促进了双方之间经济贸易、生产技术的交流。 隋朝《隋书·西域传》序记载:侍御史韦节,司隶从事杜行满使于西番诸国,至罽宾(今塔什干附近),得玛瑙杯,印度王含城得佛经,史国得歌舞教练,狮子皮、火鼠毛。可见当时的贸易往来集中在物品上。丝绸之路交往的繁荣鼎盛时期在唐朝。思想文化上的交流体现在:唐太宗时,高僧玄奘由丝绸之路经中亚往印度取经、讲学,历时十六年,所著《大唐西域记》一书,记载了当时印度各国的政治、社会、风土人情,至今仍为印度学者研究印度中世纪历史的头等重要资料。他取回佛教经典657部,唐高宗特在长安建大雁塔使其藏经、译经。稍后,高僧义净又由海道去印度,又历时十六年,取回佛经400部,所著《南海寄归内法传》、《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向中国介绍了当时南亚各国的文化、生活情况。另外,中国的造纸术、盛唐时也传入了大食帝国,不久便经它传入了欧洲各国。经济上,东西方相互传入和移植的东西很多,医术、舞蹈、武学和一些著名动植物,都使双方增加了不少视野。汉代将西方输入的东西冠以胡字,如胡琴、胡瓜、胡萝卜等;唐代则习将它们名称冠以海字,如海棠、海石榴、海珠(波斯湾珍珠)等。北宋实际版图大幅缩减,政府未能控制河西走廊,到了南宋时期,更无法涉足西北地区,丝绸之路衰落日益明显,而海上丝路崛起,逐渐有取代陆上丝绸之路的迹象。 蒙元时期,蒙古发动了三次西征及南征,版图大大扩展,加之驿路的设立、欧亚交通网络的恢复,使欧亚广大地域范围内国际商队长途贩运活动再度兴盛起来。据史料记载,当时在漫长的东西方陆路商道上从事商队贩运贸易的,有欧洲商人、有西亚、中亚地区的商人以及中国色目商人等。欧州和中、西亚商人一般都携带大量金银、珠宝、药物、奇禽异兽、香料、竹布等商品来中国或在沿途出售,他们所购买的主要是中国的缎匹、绣彩、金锦、丝绸、茶叶、瓷器、药材等商品。繁荣的商品贸易使得元代中外史籍几乎都记述了元大都作为东方国际贸易中心的无可争议的地位。元代丝绸之路的交往目的发生了明显变化,大多是以宗教、文化交流为使命,而不再是以商人为主导,从侧面反映了丝绸之路的衰落。 明代中期以后,政府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与此同时,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不断发展,海上交通代之而起,使陆上丝绸之路贸易全面走向衰落。 正如“丝绸之路”的名称,在这条逾7000公里的长路上,丝绸与同样原产中国的瓷器一样,成为当时一个东亚强盛文明象征。丝绸不仅是丝路上重要的奢侈消费品,也是中国历朝政府的一种有效的政治工具:中国的友好使节出使西域乃至更远的国家时,往往将丝绸作为表示两国友好的有效手段。并且丝绸的西传也少许改变了西方各国对中国的印象,由于西传至君士坦丁堡的丝绸和瓷器价格奇高,令相当多的人认为中国乃至东亚是一个物产丰盈的富裕地区。各国元首及贵族曾一度以穿着用腓尼基红染过的中国丝绸,家中使用瓷器为富有荣耀的象征。此外,阿富汗的青金石也随着商队的行进不断流入欧亚各地。这种远早于丝绸的贸易品在欧亚大陆的广泛传播为带动欧亚贸易交流做出了贡献。这种珍贵的商品曾是两河流域各国财富的象征。当青金石流传到印度后,被那里的佛教徒供奉为佛教七宝之一,令青金石增添了悠远的宗教色彩。而葡萄、核桃、胡萝卜、胡椒、胡豆、波菜(又称为波斯菜)、黄瓜(汉时称胡瓜)、石榴等的传播为东亚人的日常饮食增添了更多的选择。西域特产的葡萄酒经过历史的发展融入到中国的传统酒文化当中。商队从中国主要运出铁器、金器、银器、镜子和其他豪华制品。运往中国的是稀有动物和鸟类、植物、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