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氨基酸的纸色谱分离

氨基酸的纸色谱分离

氨基酸的纸色谱分离
氨基酸的纸色谱分离

氨基酸的纸色谱分离

一、目的要求

1、了解纸色谱的基本原理;

2、学习用纸色谱分离氨基酸的一般操作。

二、基本原理

在平面上进行分离的一种色谱方法纸色谱,主要包括纸色谱法和薄层色谱法。纸色谱是一种分配色谱,以滤纸作载体。滤纸是由纤维素组成,纤维素上有多个—OH,能吸附水(一般纤维能吸附20%~25%水份),作为固定相,与水不相混溶的有机溶剂作为流动相。当样品点在滤纸一端,放在一密闭器中,让流动相通过毛细管作用从滤纸一端,经过点样点流向另一端,样品中溶质在固定相水、流动相有机溶剂中进行分配,因样品中不同溶质在两相中分配系数不同,容易溶于流动相中而难溶于水中的组份,随流动相往前移动速度快些,而易溶于固定相,难溶于流动相的组份,随流动相向前移动速度慢些,从而达到将不同组份分离的目的。也可用测定R f值方法对不同组分进行鉴定。

纸色谱常用作多官能团或极性较大的化合物,如糖类、酯类、生手碱、氨基酸的分离。它因为设备简单、试剂用量少、便于保存,而为实验室常用方法。

纸色谱的操作方分为滤纸和展开剂的选择、点样、展开、显色和结果处理(测量R f值)五个部分。

三、仪器、药品

仪器:圆形滤纸(直径125mm)、培养皿一套、毛细管、电吹风、剪刀、直尺、铅笔、边长约2.5cm的普通滤纸。

药品:标准液(1%亮氨酸/乙醇溶液、1%赖氨酸/乙醇溶液),样品混合液(含亮氨酸、赖氨酸的乙醇溶液),0.1%茚三酮乙醇溶液,展开剂(正丁醇∶冰乙酸∶水=4∶1∶5,在分液漏斗中充分混合,静止分层,取上层作展开剂)。

四、实验步骤

1、点样

取16cm×6cm的中速色谱纸在距离底边2cm处用铅笔划起始线,在其电线上分别点上标准品(亮氨酸、赖氨酸)及混合样品溶样(样点间距1cm),点样直径

控制2mm~4mm,然后将其晾干。

注意: 滤纸的选择与处理

(1)滤纸要求质地均匀、平整、边沿整齐、无折痕、有一定机械强度;

(2)滤纸纸质要求纯度高、无杂质,无明显萤光斑点,以免与色谱斑点相混淆;

(3)滤纸纤维松紧要适宜,过紧则展开太慢,过松则斑点扩散。实验室用的滤纸可适用于一般的纸色谱分析。严格的研究工作中则需慎重选择层析用纸,并进行净化处理。例如分离酸性、碱性物质时,为保持恒定的酸碱度,可将滤纸浸泡在一定pH值的缓冲液中,进行预处理后再用。

2、展开

向色谱缸中加25ml展开剂,盖上盖子约5min(使缸内展开剂蒸气饱和),将点样后的滤纸悬挂在缸内使纸底边浸入开展剂约0.3cm~0.5cm,待溶剂前沿展开到合适部位(约8cm~10cm),取出,划出前沿线。

注意: 纸色谱必需在密闭的层层析缸中展开。在层析缸中加入适量的展开剂,将点好样的滤纸放入缸中。展开剂水平面应在点样纸以下,绝不允许浸泡样品线。

3、显色

当展开剂移动到离纸边沿约1~2cm时,取出滤纸,用铅笔小心划出溶剂前沿,然后冷风吹干。将展开完毕的滤纸,用烘箱烘干后,使展开剂挥发。用喷雾器将显色济0.1%茚三酮乙醇溶液均匀地喷洒到滤纸上,或用小滴管涂茚三酮到滤纸上。然后用热风吹干滤纸,直到斑点显色为止。也可置石棉网上方,小心用洒精灯烘烤,至斑点显色。画出斑点位置及颜色最深处,根据原点到斑点颜色最深处距离,原点到溶剂前沿距离,计算R f值。

原点

溶剂前沿

斑点

图纸色谱图

4、计算比移值R f

操作流程:

五、注意事项

1.吸样后的毛细管要垂直落在层析纸点样处,样点大小要基本一致;

2.样点不要浸在展开剂中;

3.点样毛细管不要张冠李戴,不要乱丢,用后随即放回原瓶;

氨基酸的纸层析法

氨基酸的纸层析法 一、实验目的 了解并掌握氨基酸纸层析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以滤纸为支持物的层析法,称为纸层析法。纸层析所用展层剂大多由水和有机溶剂组成。展层时,水为静止相,他与滤纸纤维亲和力强;有机溶剂为流动相,它与滤纸纤维亲和力弱。有机溶剂在滤纸上又下向上移动的,称为上行法;有上向下移动的,称为下行法。 将样品在滤纸上确定的原点处展层,由于样品中各种氨基酸在两相中不断进行分配,且他们的分离系数各不相同,所以不同的氨基酸随流动相移动的速率也不相同,于是各种氨基酸在滤纸上就相互分离出来,形成距原点不等的层析点。在一定条件下(室温、展层剂的组成、滤纸的质量、PH值等不变),不同的氨基酸有固定的移动速率(Rf值) Rf=原点到层析点中心的距离/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用混合氨基酸做样品时,如果只用一种溶剂展层,由于某些氨基酸的移动速率相同或相近,就不能将它们分开,为此,当用一种溶剂展层后,可将滤纸旋转90度,以第一次所的层析点为原点,在用另一溶剂展层,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这种方法称为双向层析法。 本试验主要介绍的是单向层析法。其中混合氨基酸有甘氨酸、苯丙氨酸组成。 三、实验仪器 1、新华滤纸 2、层析缸 3、细线 4、点样管 5、橡皮筋 6、电吹风 7、喷雾器 四、实验试剂 1、混合氨基酸 2、展层剂:正丁醇:12%氨水:95%乙醇:蒸馏水=13:3:3:1(v:v) 3、0.5%茚三酮—无水丙酮溶液:0.5g茚三酮溶于100ml无水丙酮,贮于棕色瓶中 五、实验步骤 1、取滤纸剪成20×10厘米的滤纸条一张,在一端打孔,系一根细线,在另一端2~3cm处用铅笔画一横线,中间画两个圆点(原点)。 2、取毛细管一支(回收),吸取氨基酸混合液,在上面两个点处点样,样点直径不宜超过5mm,每点一次用吹风机吹干,点2~3次为佳。 3、点样后将滤纸放入层析缸中展层,注意点样线要高于层析液面,滤纸不要贴在层析缸璧上,当展层至另一端1~2cm处时,停止展层(大约2~3小时)。 4、取出滤纸,用铅笔记下溶剂前沿,然后用热风吹干(或烘箱60℃)烘干。 5、均匀喷上茚三酮—无水丙酮液,注意使溶液不倒流,不间断。 6、用吹风机吹干,观察层析点,确定其几何中心。 7、量取数值,计算各自的Rf值,与表中标准氨基酸Rf值比较,确定样品氨基

薄层色谱法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掌握薄层色谱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有机物分离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 有机混合物中各组分对吸附剂的吸附能力不同,当展开剂流经吸附剂时,有机物各组分会发生无数次吸附和解吸过程,吸附力弱的组分随流动相迅速向前,而吸附力弱的组分则滞后,由于各组分不同的移动速度而使得她们得以分离。物质被分离后在图谱上的位置,常用比移值R f表示。 R f 原点至层析斑点中心的距离原点至溶剂前沿的距离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 5.0cm×15.0cm硅胶层析板两块,卧式层析槽一个,点样用毛细管。 四、物理常数 五、仪器装置图

“浸有层析板的层析槽”图 1-层析缸,2-薄层板,3-展开剂饱和蒸汽,4-层析液 六、实验步骤 (1)薄层板的制备: 称取2~5g层析用硅胶,加适量水调成糊状,等石膏开始固化时,再加少许水,调成匀浆,平均摊在两块5.0×15cm的层析玻璃板上,再轻敲使其涂布均匀。(老师代做!)固化后,经105℃烘烤活化0.5h,贮于干燥器内备用。 (2)点样。 在层析板下端2.0cm处,(用铅笔轻化一起始线,并在点样出用铅笔作一记号为原点。)取毛细管,分别蘸取偶氮苯、偶氮苯与苏丹红混合液,点于原点上(注意点样用的毛细管不能混用,毛细管不能将薄层板表面弄破,样品斑点直径在1~2mm为宜!斑点间距为1cm) (3)定位及定性分析 用铅笔将各斑点框出,并找出斑点中心,用小尺量出各斑点到原点的距离和溶剂前沿到起始线的距离,然后计算各样品的比移值并定性确定混合物中各物质名称。

实验注意事项 1、铺板时一定要铺匀,特别是边、角部分,晾干时要放在平整的地方。 2、点样时点要细,直径不要大于2mm,间隔0.5cm以上,浓度不可过大,以免出现拖尾、混杂现象。 3、展开用的烧杯要洗净烘干,放入板之前,要先加展开剂,盖上表面皿,让烧杯内形成一定的蒸气压。点样的一端要浸入展开剂0.5cm 以上,但展开剂不可没过样品原点。当展开剂上升到距上端0.5-1cm 时要及时将板取出,用铅笔标示出展开剂前沿的位置。 讨论: 七、思考题

氨基酸纸上层析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氨基酸纸上层析实验报告 篇一:实验六氨基酸的纸层析法 氨基酸的纸层析法 一.目的 了解并掌握氨基酸纸层析的原理和方法。 二、原理 以滤纸为支持物的层析法,称为纸层析法。纸层析所用展层剂大多由水和有机溶剂组成。展层时,水为静止相,他与滤纸纤维亲和力强;有机溶剂为流动相,它与滤纸纤维亲和力弱。有机溶剂在滤纸上又下向上移动的,称为上行法;有上向下移动的,称为下行法。将样品在滤纸上确定的原点处展层,由于样品中各种氨基酸在两相中不断进行分配,且他们的分离系数各不相同,所以不同的氨基酸随流动相移动的速率也不相同,于是各种氨基酸在滤纸上就相互分离出来,形成距原点不等的层析点。 在一定条件下(室温、展层剂的组成、滤纸的质量、ph 值等不变),不同的氨基酸有固定的移动速率(Rf值)Rf=

原点到层析点中心的距离/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用混合氨基酸做样品时,如果只用一种溶剂展层,由于某些氨基酸的移动速率相同或相近,就不能将它们分开,为此,当用一种溶剂展层后,可将滤纸旋转90度,以第一次所的层析点为原点,在用另一溶剂展层,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这种方法称为双向层析法。 本试验主要介绍的是单向层析法。其中混合氨基酸有精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组成。 三、实验仪器 1、新华滤纸 2、层析缸 3、细线 4、点样管 5、橡皮筋 6、电吹风 7、喷雾器 四、实验试剂 1、混合氨基酸(精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 2、展层剂:正丁醇:12%氨水:95%乙醇:蒸馏水=13:3:3:1(v:v) 3、0.5%茚三酮—无水丙酮溶液:0.5g茚三酮溶于100ml 无水丙酮,贮于棕色瓶中

薄层色谱法实验报告

沈阳化工大学 学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掌握薄层色谱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有机物分离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 有机混合物中各组分对吸附剂的吸附能力不同,当展开剂流经吸附剂时,有机物各组分会发生无数次吸附和解吸过程,吸附力弱的组分随流动相迅速向前,而吸附力弱的组分则滞后,由于各组分不同的移动速度而使得她们得以分离。物质被分离后在图谱上的位置,常用比移值R f表示。 R f 原点至层析斑点中心的距离原点至溶剂前沿的距离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 5.0cm×15.0cm硅胶层析板两块,卧式层析槽一个,点样用毛细管。 四、物理常数

五、仪器装置图 “浸有层析板的层析槽”图 1-层析缸,2-薄层板,3-展开剂饱和蒸汽,4-层析液 六、实验步骤 (1)薄层板的制备: 称取2~5g层析用硅胶,加适量水调成糊状,等石膏开始固化时,再加少许水,调成匀浆,平均摊在两块5.0×15cm的层析玻璃板上,再轻敲使其涂布均匀。(老师代做!)固化后,经105℃烘烤活化0.5h,贮于干燥器内备用。 (2)点样。 在层析板下端2.0cm处,(用铅笔轻化一起始线,并在点样出用铅笔作一记号为原点。)取毛细管,分别蘸取偶氮苯、偶氮苯与苏丹红混合液,点于原点上(注意点样用的毛细管不能混用,毛细管不能将薄层板表面弄破,样品斑点直径在1~2mm为宜!斑点间距为1cm) (3)定位及定性分析 用铅笔将各斑点框出,并找出斑点中心,用小尺量出各斑点到原点的距离和溶剂前沿到起始线的距离,然后计算各样品的比移值并定性确定混合物中各物质名称。

实验注意事项 1、铺板时一定要铺匀,特别是边、角部分,晾干时要放在平整的地方。 2、点样时点要细,直径不要大于2mm,间隔0.5cm以上,浓度不可过大,以免出现拖尾、混杂现象。 3、展开用的烧杯要洗净烘干,放入板之前,要先加展开剂,盖上表面皿,让烧杯内形成一定的蒸气压。点样的一端要浸入展开剂0.5cm 以上,但展开剂不可没过样品原点。当展开剂上升到距上端0.5-1cm 时要及时将板取出,用铅笔标示出展开剂前沿的位置。 讨论:(很重要,请填写!)

纸层析法分离氨基酸实验报告

纸层析法分离氨基酸 一、前言 纸层析法 纸层析法又称纸色谱法,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种分离技术。本世纪初俄国植物学家M.Tswett发现并使用这一技术证明了植物的叶子中不仅有叶绿素还含有其它色素。现在层析法已成为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及其它学科领域有效的分离分析工具之一。它是一种以纸为载体的色谱法。固定相一般为纸纤维上吸附的水分,流动相为不与水相溶的有机溶剂;也可使纸吸留其他物质作为固定相,如缓冲液,甲酰胺等。将试样点在纸条的一端,然后在密闭的槽中用适宜溶剂进行展开。当组分移动一定距离后,各组分移动距离不同,最后形成互相分离的斑点。将纸取出,待溶剂挥发后,用显色剂或其他适宜方法确定斑点位置。根据组分移动距离(Rf值)与已知样比较,进行定性。用斑点扫描仪或将组分点取下,以溶剂溶出组分,用适宜方法定量(如光度法、比色法等)。 纸层析法(paper chromatography)是生物化学上分离、鉴定氨基酸混合物的常用技术,可用于蛋白质的氨基酸成分的定性鉴定和定量测定;也是定性或定量测定多肽、核酸碱基、糖、有机酸、维生素、抗菌素等物质的一种分离分析工具。纸层析法是用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的分配层析法,其中滤纸纤维素上吸附的水是固定相,展层用的有机溶溶剂是流动相。

在环境分析测试中,有时用纸层析法分离试样组分,它用于一些精度不高的分析,如3,4-苯并芘。但不如GC、HPLC应用普遍。 做叶绿体色素分离时用到,将叶片碾碎,浸出绿色液体,将液体与层析液(石油醚)混合,将滤纸一段进入混合液体,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在滤纸上留下4条色素带。由此观查出各种色素的相对含量和种类。 纸层析法一般用于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叶绿体中色素主要包括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它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地快,反之则慢;含量较多者色素带也较宽。最后在滤纸上留下4条色素带,所以利用纸层析法能清楚地将叶绿体中的色素分离。 氨基酸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广泛用于食品、医药、添加剂及化妆品行业。随着生物工程技术产业的发展逐渐成为2l世纪全球的主要产业之一,氨基酸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品种变更越来越快,工艺改革越来越新。目前全世界氨基酸每年的产量为100万吨,而需求总量是800万吨。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起,氨基酸的应用在食品工业占61,,在饮料工业占30,,医药、日用化工、农业、冶金、环保、轻工、生物工程技术等方面占用的比例逐年增加。 氨基酸在人类生活的很多方面都有着应用: (1)在食品行业的应用 (2)在医药工业的应用

实验报告

植化方法学实验报告 单位:六班七组 成员:樊若西付云飞原雪娜邹晓楠毕天民 总结汇报:毕天民 报告执笔:付云飞 2011年7月8日

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 一、实验题目: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 二、实验目的: 1、掌握大黄浸膏的提取方法 2、了解柱层析、薄层层析的操作技术 3、学习用硅胶柱色谱法和硅胶制备薄层色谱法分离大黄中的蒽醌 类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4、学习蒽醌类化合物的鉴定方法 三、实验原理: 大黄记载于《神农本草经》等许多文献中,用于泻下、健胃、清热、解毒等。自古以来,大黄在植物性泻下药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一位很早就被各国药店所收载的世界性生药。大黄的种类繁多,优质大黄是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palmatclm L),大黄(R.officinale Baill)及唐古特大黄(R.tangutium Maxim.et Regll)的根茎及根大黄中含有多种游离的羟基蒽醌类化合物以及它们与糖所形成的苷,总含量约2-5%。已经知道的羟基蒽醌主要有下列五种:

大黄酸 R1=H R2=COOH 大黄素 R1=CH3 R2=OH 芦荟大黄素 R1=CH2OH R2=H 大黄素甲醚 R1=CH3 R2=OCH3 大黄酚 R1=CH3 R2=H 大黄中蒽醌苷元,其结构不同,因而酸性强弱也不同。大黄酸连有-COOH,酸性最强;大黄素连有β-OH,酸性第二;芦荟大黄素连有苄醇-OH,酸性第三;大黄素甲醚和大黄酚均具有1,8-二酚羟基,前者连有-OCH3和-CH3,后者只连有-CH3,因而后者酸性排在第四位。 四、实验材料: 1、仪器:旋转蒸发仪、红外灯、天平、回流装置一套、圆底烧瓶、 烧杯、蒸发皿、层析槽、布氏漏斗、抽滤瓶、试管、滴管、橡 皮管、分液漏斗、普通滤纸、水浴锅、薄层板、喷雾器、点样 毛细管等。 2、试药:大黄 3、试剂:95%乙醇、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丙酮、甲醇、冰醋 酸 4、吸附剂:薄层色谱硅胶(10~40目) 柱色谱硅胶(200~300目) 显色剂(装置):1%氢氧化钾溶液,2%三氯化铁溶液,10%硫酸乙醇溶液,紫外灯

纸层析法分离氨基酸

纸层析法分离氨基酸 目的和要求 掌握分配层析的原理,学习氨基酸纸层析法的操作技术(包括点样、平衡、展层、显色、鉴定及定量)。学习未知样品的氨基酸成分(水解、层析及鉴定)分析的方法。 原理 层析法亦称色层分离法、色谱分析法或色谱法。1903年俄国化学家茨维特(M. Tswett)发现用挥发油冲洗菊粉柱时,各种颜色的色素在吸附柱上从上到下排列成色谱,故称“色层分离法”。1931年有人用氧化铝柱分离了胡萝卜素的两种同分异构体,显示了这一分离技术的高度分辩力,从此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自1944年应用滤纸作为固定支持物的“纸层析”诞生以来,层析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五十年代开始,相继出现了气相色谱和高压液相层析,其它如薄层层析、亲合层析、凝胶层析等也迅猛发展。层析分离技术操作简便,样品用量可大可小,既可用于实验室分离分析,又适用于工业生产中产品的分析制备。现已成为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工程等学科广泛应用而又必不可少的分析工具之一。 根据所用的支持物及其理化性质不同可将层析法分成三类:1. 用固体吸附剂做支持物的称吸附层析;2. 用吸附了某种溶剂的固体物质(如滤纸)做支持物的称为分配层析;3. 用其表面所含离子能与溶液中的离子进行交换的固体物质做支持物的称为离子交换层析。 纸层析所依据的原理是分配层析,故属于分配层析的范畴。 ㈠分配层析 分配层析法是利用不同的物质在两个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分配系数不同而使之得到分离的方法。将分配层析法中的一种溶剂设法固定在一个柱内,再用另外一种溶剂来冲洗这个固定柱,同样可达到将不同物质分离的目的。我们把固定在柱内的液体称为固定相,把用作冲洗的液体叫做流动相。为了使固定相固定在柱内,需要有一种固体物质把它吸牢,这种固体物质本身对分离无作用,对溶质也几乎没有吸附能力,称为支持物。进行分离时由于被分离物质的各组分在两相中的分布不同,因此当流动相移动时,不同组分移动的速度也不相同。易溶于流动相中的组分移动快,在固定相中溶解度大的组分移动就慢,结果得以分离。 显然,分配层析法中不同溶质的分离取决于其在两相(固定相和流动相)间分配系数的不同,分配系数(α)的定义是:α =溶质在固定相的浓度(C S)/溶质在流动相的浓度(C L) 滤纸层析法是以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的分配层析。滤纸的成份是纤维素,其–OH基为亲水性基团,可吸附一层水或其它溶剂作为固定相(S)。通常把有机溶剂作为流动相(L)。当将溶质样品(被分离物)点在滤纸的一端后,该物质溶解在吸附于支持物上的水分子或其它溶剂分子的固定相中,有机溶剂作为流动相自上而

生物化学实验-氨基酸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第一部分(预习报告内容) :①实验原理、②实验材料(包括实验样品、主要试剂、主要仪器与器材)、③实验步骤(包括实验流程、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评分(满分30分):】 一、预习报告 实验原理:

根据固定相基质的形式,层析可分为纸层析、薄层层析和柱层析。薄层层析是在玻 璃或塑料等光滑表面铺一层很薄的基质进行层析。 薄层层析( ,):是将吸附剂均匀地在玻璃板上铺成薄层(固定相),再把样品点在薄层板一端,再把板的这端浸入适当的溶剂(流动相)在薄层板上扩展。并在此过程中通过吸附——解吸附——再吸附——再解吸附的反复进行,而将样品各组份分离出来。 本次实验: ● 具体原理:当流动相在固定相上流动时,由于吸附剂对不同氨基酸的吸附力不 一样,不同氨基酸在展开溶剂中的溶解度不一样,点在薄板上的混合氨基酸样品随着展开剂的移动速率也不同,因而可以彼此分开。 ● 吸附剂(固定相):硅胶(.)。为使制成的薄层板不易松散,加入5%羟甲基纤维 素钠()作黏合剂。 ● 展开剂:正丁醇、冰醋酸和蒸馏水的混合液(80:10:10)。 ● 展层-显色剂:按照10:1比例()混匀的展开剂和0.1%茚三酮溶液。 ● 活化():在一定温度下,对吸附剂硅胶加热去除水分。可使硅胶的活性提高, 吸附能力加强。 ● 氨基酸与茚三酮的显色反应:茚三酮水化后生成的水合茚三酮在加热时被还原, 此产物与氨基酸加热分解产生的氨结合,以及另一分子水合茚三酮缩合生成紫红色化合物而使氨基酸斑点显色。 ● 值: 点的距离 对应溶剂前沿到样品原距离 斑点中心到样品原点的 Rf 由于物质在一定溶剂中的分配系数是一定的,故移动速率(值)也是恒定的,因

柱层析和薄层层析试验报告

柱层析和薄层层析实验报告 篇一:柱层析实验报告柱层析分离色素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柱层析的分类,掌握各种柱层析的原理。 2.熟练掌握吸附层析的原理和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 叶绿体色素是植物吸收太阳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物质,主要有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组成。从植物叶片中

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是对其认识和了解的前提。利 用叶绿体色素能溶于有机溶剂的特性,可用95%乙醇或无水乙醇提取。分离色素的方法有多种,如纸层析、柱层析等。柱层析法是色谱法中的一种,它是根据 混合物中各组分对固定相的吸附能力,以及对洗脱剂(即移动相)的溶解供参考. 度不同将各组分分 离。常用的柱色谱有吸附色柱谱和分配柱色谱两类。吸附柱色谱通常是在玻璃管中填入表面 积很大,经过活化的多孔性物质

或粉状固体作为吸附剂(如氧化铝或硅胶),当混合物的溶液 流经吸附柱时,就被吸附在柱的上端,然后从柱顶加入溶剂(洗脱剂)洗脱。由于不同化合 物在吸附柱上的吸附能力不同,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度也不同,因此各组分随溶剂以不同速 度下移,形成色带。继续用溶剂洗脱,吸附能力最弱的组分就随溶剂首先流出,整个层析过 程进行反复的吸附-解析-再吸附-再解吸。用柱层析法可以分别收集各组分,并逐个鉴定。本实验是把三氧化二铝填入玻璃管中

(压成柱状)作为吸附剂,将叶绿体色素的石油醚 提取液倾于吸附柱上,色素即被吸附。由于色素的种类不同,被吸附的强弱不同,就在吸附 柱上排列成为不同的色层,再利用供参考. 吸附剂在不同溶剂中有不同的吸附力,用不同的溶剂进行 洗脱,从而达到叶绿体主要的4种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胡萝卜素)的分离。 三、【实验材料】 原料: 新鲜的菠菜叶

实验六 氨基酸的纸层析法

氨基酸的纸层析法 一.目的 了解并掌握氨基酸纸层析的原理和方法。 二、原理 以滤纸为支持物的层析法,称为纸层析法。纸层析所用展层剂大多由水和有机溶剂组成。展层时,水为静止相,他与滤纸纤维亲和力强;有机溶剂为流动相,它与滤纸纤维亲和力弱。有机溶剂在滤纸上又下向上移动的,称为上行法;有上向下移动的,称为下行法。 将样品在滤纸上确定的原点处展层,由于样品中各种氨基酸在两相中不断进行分配,且他们的分离系数各不相同,所以不同的氨基酸随流动相移动的速率也不相同,于是各种氨基酸在滤纸上就相互分离出来,形成距原点不等的层析点。 在一定条件下(室温、展层剂的组成、滤纸的质量、PH值等不变),不同的氨基酸有固定的移动速率(Rf值)Rf=原点到层析点中心的距离/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用混合氨基酸做样品时,如果只用一种溶剂展层,由于某些氨基酸的移动速率相同或相近,就不能将它们分开,为此,当用一种溶剂展层后,可将滤纸旋转90度,以第一次所的层析点为原点,在用另一溶剂展层,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这种方法称为双向层析法。 本试验主要介绍的是单向层析法。其中混合氨基酸有精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组成。

三、实验仪器 1、新华滤纸 2、层析缸 3、细线 4、点样管 5、橡皮筋 6、电吹风 7、喷雾器 四、实验试剂 1、混合氨基酸(精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 2、展层剂:正丁醇:12%氨水:95%乙醇:蒸馏水=13:3:3:1(v:v) 3、0.5%茚三酮—无水丙酮溶液:0.5g茚三酮溶于100ml无水丙酮,贮于棕色瓶中 五、实验步骤 1、取滤纸剪成20×10厘米的滤纸条一张,在一端打孔,系一根细线,在另一端2~3cm处用铅笔画一横线,中间画一圆点(原点)。 2、取毛细管一支(回收),吸取氨基酸混合液,在原点处点样,样点直径不宜超过5mm,每点一次用吹风机吹干,点2~3次为佳。 3、点样后将滤纸放入层析缸中展层,注意点样线要高于层析液面,滤纸不要贴在层析缸璧上,当展层至另一端1~2cm处时,停止展层(大约2~3小时)。

氨基酸分析仪实验指导

氨基酸分析仪实验 测试中心吕雪娟 一、实验目的 了解氨基酸分析仪的主要结构及工作原理,掌握氨基酸分析的过程,前处理方法。 二、原理 氨基酸分析仪的分析原理是基于各种a一氨基酸的酸碱性、极性及分子大小的差异,用阳离子交换树脂在柱上进行层析分离,用几种不同pH值和离子强度的缓冲溶液依次将它们洗脱,从柱子上分离和洗脱下来的各种氨基酸在反应柱中与茚三酮进行加热反应,反应产物用可见光分光光度计进行检测,根据检测信号的大小计算出各种氨基酸的含量。 氨基酸和茚三酮反应

氨基酸分析仪结构示意图 二、操作步骤 1.准备工作 1.1缓冲液和茚三酮溶液的配制及正确放置 1.2氮气压力调整 1.2.1打开氮气钢瓶阀,调节其压力至50-100KPa(0.5-1.0Kgf/cm2)。 1.2.2顺时针轻轻旋转氮气调节器,使压力读数为34-40KPa(0.35-0.4Kgf /cm2)。 1.2.3脱气瓶中液体的更换 1.3放置自动进样器清洗瓶,向清洗瓶(C-1,1L)中盛上蒸馏水,放置于指定的位置并拧上盖子。 2.开稳压器 3.启动L-8800ASM应用程序 3.1系统初始化,OK 3.2打开Module Operation界面

3.3泵1流速设定----缓冲液的清洗,打开泵1的排液阀;清洗完毕,关闭泵1; 3.4泵2流速设定—一缓冲液的清洗,打开泵2的排液阀;清洗完毕关闭泵2; 3.5自动进样器流路和针头清洗,除气泡,重复此过程三次。 3.6泵的压力归零 4.分析程序 4.1选择应用程序 4.2选择分析方法 4.3输入待测样品的信息,编辑样品表,保存; 4.4打开数据采集监控画面 4.5选择样品表 4.6打开泵1和泵2 4.7按样品表顺序放置样品。 4.8单击监控屏幕下方的Start Series按钮,开始样品测试。 4.9开始结束后,关闭采集监控画面 4.10关闭L-8800ASM应用程序 4.11关电源 三、实验报告要求 1.实验原理及分析条件; 2.实验结果。

实验七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

实验七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 一、目的 通过氨基酸的分离,学习纸层析法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方法。 二、?原理 纸层析法是用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的分配层析法,它是利用不同的氨基酸在展层溶剂中的分配系数不同而得以分离的一种方法。 惰性支持物是新华一号滤纸,其上含有很多的羟基,与水有较强的亲和力因此把它看成是含有静止水相的惰性支持物。水相因此称为静止相(固定相),有机溶剂称为流动相。 展层溶剂由两个互不相溶的有机溶剂和水组成,它们互相混合时便分成两相:一相是以水饱和了的有机相,另一相是以有机溶剂饱和了的水相。 分配系数(α)=溶质在固定相的浓度/溶质在流动相的浓度。 当用滤纸进行分配层析时,流动相流经支持物时与固定相之间连续抽提,使氨基酸在两相之间不断分配而得以分离。 不同的氨基酸在一定的条件下,有其一定的Rf值,故可根据Rf值定性鉴定氨基酸,但通常用已知的标准氨基酸层析作对照,本实验就是如此。 ●纸层析法是用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的分配层析法。 ●层析溶剂由有机溶剂和水组成

物质被分离后在纸层析图谱上的位置是用Rf值(比移值)来表示的: Rf=原点到层析点中心的距离/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在一定的条件下某种物质的Rf值是常数。Rf值的大小与物质的结构、性质、溶剂系统;层析滤纸的质量和层析温度等因素有关。本实验利用纸层析法分离氨基酸。 三、材料与方法 (1)、材料:层析缸;毛细管;喷雾器;培养皿;层析滤纸;正丁醇;冰醋酸;分液漏斗;烧杯;培养皿;赖氨酸;脯氨酸;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茚三酮 (2)操作步骤 1.配置层析液置于密闭的层析缸中。 2.准备滤纸:取层析滤纸一张。在纸的一端距边缘2cm处用铅笔划一直线,在直线上每间隔2cm做一记号,标出5个原点。 3.点样:用毛细管将各氨基酸样品点在5个原点上,用量10~20μl,每点在纸上扩散的直径,最大不超过3mm,边点样边用电吹风吹干,越小越好。干后再点一次。 4.扩展??用线将滤纸缝成筒状,纸的两边不能接触。将盛有约20mL扩展剂的培养皿迅速置于密闭的层析缸中,并将滤纸直立于培养皿中(点样的一端在下,扩展剂的液面需低于点样线1cm)。待溶剂上升15―20cm时即取出滤纸,铅笔描出溶剂前沿界线,自然干燥或用吹风机热风吹干。

薄层层析实验报告

薄层层析实验报告 篇一:薄层色谱法实验报告 有机化学第二课堂实验报告 一,基本信息 姓名: 年级:XX级专业层次:队别: 日期:XX年5月23日实验室:有机化学实验室二二、实验报告正文 实验题目:薄层板的制作及薄层色谱的应用实验目的 掌握薄层色谱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有机物分离中的应用。 实验原理 1.有机混合物中各组分对吸附剂的吸附能力不同,当展开剂流经吸附剂时,有机物各组分会发生无数次吸附和解吸过程,吸附力弱的组分随流动相迅速向前,而吸附力弱的组分则滞后,由于各组分不同的移动速度而使得她们得以分离。物质被分离后在图谱上的位置,常用比移值Rf表示。 Rf? 原点至层析斑点中心的距离原点至溶剂前沿的距离

实验仪器与药品 实验仪器:硅胶层析板两块,卧式层析槽一个,点样用毛细管,紫外荧光灯, 铅笔暖风机、载玻片、钢勺、镊子等 药品:碱性湖蓝与荧光黄混合样品、咖啡因与阿司匹林混合样品、阿司匹林 纯样品二氯乙烷层析液、95%的乙醇溶液,硅胶粉、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CMC)的水溶液等 仪器装置图 “浸有层析板的层析槽”图 1-层析缸(广口瓶),2-薄层板,4-层析液 实验步骤 (1)薄层板的制备:(本文来自:https://www.docsj.com/doc/d66501111.html, 小草范文网:薄层层析实验报告) 取3g 硅胶G粉于研钵中,加相当于8ml左右的用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CMC)的水溶液,用力研磨1-2分钟,至成糊状后立即倒在准备好的薄层板中心线上,快速左右倾斜,使糊状物均匀地分布在整个板面上,厚度约为0.25mm,然后平放于平的桌面上干燥15分钟,再放入100℃的烘箱内活化

2小时,取出放入干燥器内保存备用。 (2)点样。在层析板下端1.0cm处,(用铅笔轻化一起始线,并在点样出用铅笔作一记号为原点。)取拉好的毛细点样管,分别蘸取咖啡因与阿司匹林混合样品、阿司匹林纯样品,点于原点上(注意点样用的毛细管不能混用,毛细管不能将薄层板表面弄破,样品斑点直径在1到2mm为宜!斑点间距稍大一点。点样次数5到7次)另取一块薄层板,点碱性湖蓝与荧光黄混合样品。(3)定位及定性分析将点好样的薄层板分别放入装有二氯乙烷层析液和5%的乙醇溶液的两个广口瓶中,盖上盖子,待层析液上行至距薄层板上沿1cm左右时,有镊子取出,铅笔将各斑点框出,并找出斑点中心,用小尺量出各斑点到原点的距离和溶剂前沿到起始线的距离(点有阿司匹林的薄层板需用暖风机吹干),算各样品的比移值并定性确定混合物中各物质名称。 实验结果记录及分析 实验结果图 1、铺板时一定要铺匀,特别是边、角部分,晾干时要放在平整的地方。 2、点样时点要细,直径不要大于2mm,间隔0.5cm以上,浓度不可过大,以免出现拖尾、混杂现象。

纸层析法分离氨基酸实验报告

前言 纸层析法纸层析法又称纸色谱法,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种分离技术。本世纪初俄国植物学家M.Tswett发现并使用这一技术证明了植物的叶子中不仅有叶绿素还含有其它色素。现在层析法已成为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及其它学科领域有效的分离分析工具之一。它是一种以纸为载体的色谱法。固定相一般为纸纤维上吸附的水分,流动相为不与水相溶的有机溶剂;也可使纸吸留其他物质作为固定相,如缓冲液,甲酰胺等。将试样点在纸条的一端,然后在密闭的槽中用适宜溶剂进行展开。当组分移动一定距离后,各组分移动距离不同,最后形成互相分离的斑点。将纸取出,待溶剂挥发后,用显色剂或其他适宜方法确定斑点位置。根据组分移动距离(Rf值)与已知样比较,进行定性。用斑点扫描仪或将组分点取下,以溶剂溶出组分,用适宜方法定量(如光度法、比色法等)。 纸层析法(paper chromatography)是生物化学上分离、鉴定氨基酸混合物的常用技术,可用于蛋白质的氨基酸成分的定性鉴定和定量测定;也是定性或定量测定多肽、核酸碱基、糖、有机酸、维生素、抗菌素等物质的一种分离分析工具。纸层析法是用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的分配层析法,其中滤纸纤维素上吸附的水是固定相,展层用的有机溶溶剂是流动相。 在环境分析测试中,有时用纸层析法分离试样组分,它用于一些精度不高的分析,如3,4-苯并芘。但不如GC、HPLC应用普遍。在

做叶绿体色素分离时用到,将叶片碾碎,浸出绿色液体,将液体与层析液(石油醚)混合,将滤纸一段进入混合液体,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在滤纸上留下4条色素带。由此观查出各种色素的相对含量和种类。 纸层析法一般用于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叶绿体中色素主要包括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它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地快,反之则慢;含量较多者色素带也较宽。最后在滤纸上留下4条色素带,所以利用纸层析法能清楚地将叶绿体中的色素分离。 图1 叶绿素的分离 氨基酸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广泛用于食品、医药、添加剂及化妆品行业。随着生物工程技术产业的发展逐渐成为2l世纪全球的主要产业之一,氨基酸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品种变更越来越快,工艺改革越来越新。目前全世界氨基酸每年的产量为100万吨,而需求总量是800万吨。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起,氨基酸的应用在食品工业占61%,在饮料工业占30%,医药、日用化工、农业、冶金、环保、轻工、生物工程技术等方面占用的比例逐年增加。 氨基酸在人类生活的很多方面都有着应用:

氨基酸的薄层层析实验报告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姓名: XXXXX 学号: XXXXXXXXXXXXXX 专业年级: XXXXXXXXXXXXXXX 组别:第X实验室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实验名称氨基酸的薄层层析 实验日期XXXX-XX-XX 实验地点第X实验室 合作者XXXX 指导老师XXX 评分教师签名批改日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薄层层析法的实验原理。 2、掌握氨基酸薄层层析法的基本操作方法。 3、掌握如何根据移动速率(R f值)来鉴定被分离的物质(即氨基酸混合液)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1、薄层层析法是色谱分析技术的一种。 是将吸附剂、载体或其他活性物质均匀涂铺在平面板(如玻璃板、塑料片、金属片等)上,形成薄层(常用厚度为0.25毫米左右)后,在此薄层上进行层析分离的分析方法。一般是将固体吸附剂涂布在平板上形成薄层作为固定相。当液相(展开溶剂)在固定相上流动时,由于吸附剂对不同氨基酸的吸附力不一样,不同氨基酸在展开溶剂中的溶解度不一样,点在薄板上的混合氨基酸样品随着展开剂的移动速率也不同,因而可以彼此分开。(即通过吸附-解吸-再吸附-再解吸的反复进行,而将样品各组分分离开来) 硅胶吸附薄层层析: 吸附薄层中常用的吸附剂为氧化铝和硅胶。硅胶:表达式为SiO2·XH2O。层析用硅胶是一种多孔性物质,它的硅氧环交链结构表面上密布极性硅醇基(-Si-OH),这种极性的硅醇基能和许多化合物形成氢键而产生吸附. 硅胶吸附薄层层析的特点: ②硅胶的吸附能力比氧化铝稍弱,其吸附活性也与含水量呈负性相关。

②硅醇基显较弱的酸性,因此,硅胶只能用于中性、或酸性成分的分离,碱性成分不能用它分离。 ③硅胶的活化温度通常为105℃-110℃,不能过高。 2、氨基酸与茚三酮的显色反应: 茚三酮水化后生成水化茚三酮,它与氨基酸的羧基反应生成还原茚三酮、氨及醛,与此同时,还原茚三酮又与氨及茚三酮缩合生成紫红化合物而使氨基酸斑点显色。 3、混合氨基酸被分离后在薄层层析图谱上的位置用相对迁移率—R f值(rate of flow)来表示。 层析中,物质沿溶剂运动方向迁移的距离与溶液前沿的距离之比为R f 值。 即: Rf=原点到层析斑点中心的距离原点到斑点对应前沿的距离 由于物质在一定溶剂中的分配系数是一定的,故移动速率(R f 值)也是恒定的,因此可以根据Rf值来鉴定被分离的物质。 三、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分析样品(氨基酸混合液)、吸附剂(硅胶)、粘合剂(0.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氨基酸的异丙醇溶液(丙氨酸、精氨酸、甘氨酸)、展开-显色剂(正丁醇、乙酸、水、茚三酮溶液); (二)、器材:层析板(5cm×15cm)、尺子、铅笔、小烧杯、玻棒、量筒(10ml)、吹风机、毛细玻璃管、层析缸、药匙、烘箱; (三)、方法: 1、实验流程: 2、操作步骤:

试验2纸色谱分离几种氨基酸

实验五纸色谱和柱色谱 [实验目的] 1. 掌握纸色谱的基本原理及其用途。 2.学习柱色谱的基本原理及其用途,熟练掌握柱色谱的操作方法 [实验原理] 一、纸色谱 纸色谱是以滤纸作为载体,让样品溶液在纸上展开达到分离的目的。纸色谱法的原理比较复杂,主要是分配过程,纸色谱的溶剂是由有机溶剂和水组成的,在滤纸的一定部位点上样品,当有机相沿滤纸流动经过原点时,即在滤纸上的水与流动相间连续发生多次分配,结果在流动相中具有较大溶解度的物质随溶剂移动的速度较快,而在水中溶解度较大的物质随溶剂移动的速度较慢,这样便能把混合物分开。 二、柱色谱 吸附柱色谱通常是在下端带有活塞的玻璃管(色谱柱)中填入固体吸附剂,从柱顶加入混合物样品溶液,各组分被吸附在柱的上端,然后连续加入洗脱剂,样品在吸附剂上反复地进行着吸附-解吸-再吸附-再解吸的过程,吸附时则停顿,解吸时则随着洗脱剂向下移动。由于各组分对于吸附剂的作用能力不同,向下移动的速度也不同,作用能力强的向下移动的慢,作用能力弱的移动的快,随着洗脱过程的不断进行,各组分便得到了分离。 [实验装置] 图1 纸色谱图2 纸色谱滤纸条点样图3柱色谱装置 1.层析缸 2.滤纸 3.展开剂 [课前预习] 柱色谱、纸色谱 [实验步骤] 一、纸色谱分离几种氨基酸 本实验以饱和水的正丁醇溶液作展开剂,通过实验测出丙氨酸、谷氨酸、苯丙氨酸的R f值,并分析测定未知试样的成分或组成。 1.滤纸的选择

滤纸的质量应厚薄均匀,能吸附一定量的水,可用新华1号,切成纸条,大小可自由选择,一般为3×20cm,5×30cm,8×50cm等。滤纸用前应经过试验,观察分离效果,色点边界清晰为好。 2.配置展开剂 正丁醇:水:乙酸=4∶5∶1(体积比)按他们用量比例,先将正丁醇与水在分液漏斗中一起振摇10~15分钟,然后加乙酸再振荡。静置分层,下层弃去,上层作为展开剂,将展开剂倒入层析缸内盖上盖,放置0.5小时,使缸内形成饱和蒸气。 3.显色剂 95份正丁醇及5份(体积比)2mol?L-1的CH3COOH混合作为溶剂,加入茚三酮配成0.1%的溶液。 4.取5×30cm的滤纸一张,在距离一端2cm处用铅笔轻划一直线,在直线上用铅笔轻轻地划4个“×”号,并注上号码1,2,3……,在各点上用毛细管(管口要齐)分别点上谷氨酸、丙氨酸和苯丙氨酸已知样,在第四点上,点上未知样,每加一点样品就用吹风机以温热的风吹干,每个样品点三次。 将层析液倒在一培养皿中(约1~1.5cm深),先将点好样的滤纸上端夹在支架上,下端放在皿的外边(不要与溶剂接触),盖上层析缸盖。10分钟后,滤纸吸附蒸汽达到平衡,用夹子将滤纸下端迅速放入皿中,溶液因毛细现象逐渐向上渗透扩散,当前沿距样15cm左右处停止展析,取出滤纸,用铅笔划出溶剂前沿线。晾干,喷上显色剂到刚好润湿滤纸,用吹风机吹干,并在85~90℃烘干,则显出紫红色斑点。 (1)计算已知样和未知样各点的R f值。 (2)根据已知样和未知样各点的R f值。做定性分析。 二、柱色谱法分离偶氮苯与邻-硝基苯胺 本实验是以小型层析柱分离偶氮苯与邻-硝基苯胺的少量混合溶液。 所用主要仪器及药品为: 层析柱:长25cm,内径1cm 吸附剂:市售中性氧化铝(100目,Ⅱ~Ⅲ级)10g。 淋洗剂:①1,2-二氯乙烷与环己烷等体积混合液80~100mL,②95%乙醇(备用)。 待分离混合样:1%偶氮苯的1,2-二氯乙烷溶液与1%邻-硝基苯胺的1,2-二氯乙烷溶液的等体积混合液约1mL。 (1)湿法装柱:将洗净晾干的层析柱中注入约为柱容积1/4的淋洗剂。将淋湿的一小团脱脂棉推入柱底狭窄部位(勿挤压太紧),上面加盖一张直径略小于柱内径的滤纸片。将10g中性氧化铝在小烧杯中用淋洗剂调成悬浊状。打开柱下活塞调节流速约1滴/秒,将制成的悬浊液在自柱顶注入,可敲击柱身以使吸附剂沉积均匀。在此过程中应始终保持吸附剂沉积层上面有一段液柱。吸附剂加完后关闭活塞,将一块滤纸片盖在吸附剂沉积面上。 (2)加样:打开柱下活塞放出柱中液体,待液面降至滤纸片时关闭活塞,将1mL待分离的混合样液沿柱内壁加入。打开活塞,待样液液面至滤纸片时关闭活塞。用干净滴管吸取淋洗剂约0.3mL沿加样处冲洗柱内壁。再打开活塞将液面降至滤纸处。依上法重复操作直至柱壁和顶部的淋洗剂均无颜色。 (3)淋洗和接收:加入大量淋洗剂,打开柱下活塞,控制流出速度为1滴/秒。观察柱中色带下行情况。随着色带向下行进逐渐分为两个色带,下方的为橙红或橙黄色,上方为亮黄或微带草绿色,中间为空白带。当前一色带到达柱底时更换接收瓶接收(在此之前接收的无色淋洗剂可重复使用)。当第一色带接收完后更换接收瓶接收空白带,当空白带按完后再

实验一 薄层层析板的制备

实验一薄层层析板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制备薄层层析板,使叶绿素在层析板上分离显色。 二、实验原理 薄层层析,常用 TLC(Chromatography)表示,又称薄层色谱,属于液-固吸附色谱。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微量、快速而简单的色谱法,它兼备了柱色谱和纸色谱的优点。一方面适用于小量样品(几到几十微克,甚至 0.01 μg )的分离;另一方面若在制作薄层板时,把吸附层加厚,将样品点成一条线,则可分离多达 500mg 的样品。因此又可用来精制样品。故此法特别适用于挥发性较小或在较高温度易发生变化而不能用气相色谱分析的物资。 薄层吸附色谱的吸附剂最常用的是氧化铝、硅胶、硅藻土、聚酰胺和纤维素。其颗粒大小,一般要求直径为10~40μm。硅胶是无定形多孔性物质,略具酸性,适用于酸性物质的分离和分析。薄层色谱用的硅胶分为:“硅胶H ”—不含粘合剂;“硅胶G ”—含煅石膏粘合剂;“硅胶HF 254 ”—含荧光物质,可用于波长为 254nm 紫外光下观察荧光;“硅胶GF 254 ”—既含煅石膏又含荧光 剂等类型。粘合剂除上述的煅石膏(半水合硫酸钙: 2CaSO 4 · H 2 O )外,还 可用淀粉、羧甲基纤维素钠。 三、实验材料、器具 1、试剂硅胶、4‰的CMC溶液(羧甲基纤维素钠) 2、实验用具:药匙、研钵、载玻片、量筒、玻棒 四、实验步骤 1、载玻片要求平滑清洁,没有划痕,在使用前可用洗涤液或肥皂水洗涤,再用水冲洗干净。(干净的标准:水不是呈股流下,而是呈瀑布状态流下。) 2、与硅胶混合:CMC-Na溶液与硅胶的比例为3:1(3ml:1g)。取CMC-Na溶液倒入研钵中,然后加入硅胶,在研钵中研磨,按一个方向研磨,自下而上,然后自上而下,以赶尽气泡为佳。 3、铺板:将载玻片置于平台上,用药匙舀取糊状硅胶,均匀地铺在载玻片表面。铺板时,可以顺着板中间倒,也可以顺着某个边缘倒,也可以用玻璃棒引着溶液平铺在玻璃板上,倒时也要注意不要引入小气泡。尤其是载板的四个角,容易高出玻璃板其他部位,所以要格外注意。后轻颠几下薄层板即可。颠好的板,表面看上去要光滑平整,没有气孔。薄层板铺好后一定要放置在平的台面上,否则难保证板面硅胶的厚度均匀。(3g硅胶大约可铺7.5×2.5cm载玻片5-6块) 4、晾干:置水平台上于室温下晾干。 5、活化:将晾干的板子在105℃烘箱中干燥30min,然后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备用。活化硅胶有利于提高硅胶的吸附性能,同时排除硅胶内部已吸收的水分及其他气体。通过活化硅胶,主要改变了硅胶内部的微孔结构,使其孔径的大小及微孔结构的排列得到进一步的改善。但是这样硅胶的吸附变大,可能会使样品分离困难。

游离氨基酸的测定实验报告

游离氨基酸的测定实验方案 (茚三酮比色法) 一、实验目的 茚三酮比色法测定发酵液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利用氨基酸含量这个参数,控制发酵过程。 二、实验原理 游离氨基酸的游离氨基可与水合茚三酮作用,产生蓝紫色的化台物二酮茚一二酮茚胺,产物的颜色深浅与游离氨基酸含量成正比,用分光光度计在570nm 下测其含量。因蛋白质中的游离氨基酸也会产生同样反应,在测定前必须用蛋白质沉淀剂将其除掉。 三、实验材料 发酵液样品; 实验试剂:水合茚三酮;氨基酸标准液;0.1%抗坏血酸 实验仪器:100ml容量瓶;漏斗;三角瓶;研钵;移液器;枪头;沸水浴;具塞刻度试管20 ml×10;分光光度计 四、实验方法 1.溶液配制 (1)水合茚三酮称取0.6g重结晶的茚三酮放烧杯中,加入15ml 正丙醇、30ml正丁醇、60ml乙二醇及9 ml PH4.54的醋酸盐缓冲液混匀,棕色瓶中冰箱内保存,10天内有效。 (2)氨基酸标准液称取80℃烘干的亮氨酸23.4mg,以10%的异丙醇溶解定溶至50ml(含氮为50ug/ ml),取此液5ml,用水定容至50 ml,此为含氮量5ug/ ml工作液。 (3)0.1%抗坏血酸称取0.1g抗坏血酸定容100 ml,随用随配。

2.标准曲线绘制 取6支20ml 试管,按下表加剂: 试剂 管号 1 2 3 4 5 6 亮氨酸标准液(ml) 0 0.2 0.4 0.6 0.8 1.0 无氨蒸馏水(ml) 2.0 1.8 1.6 1.4 1.2 1.0 水合茚三酮(ml) 3.0 3.0 3.0 3.0 3.0 3.0 抗坏血酸(ml) 0.1 0.1 0.1 0.1 0.1 0.1 氨基氮量(ug/管 ) 1.0 2.0 3.0 4.0 5.0 将各管溶液混合均匀,封口,在沸水中加热15min ,取出后立即用冷水摇 动冷却,用60%乙醇定容至20 ml ,摇匀。 λ=570nm 处测定吸 光度 0 0.025 0.055 0.099 0.146 0.186 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氨基氨ug 数为横坐标,绘标准曲线如图: 茚三酮比色法测定游离氨基氮标准曲线 y = 0.0382x - 0.0103 R 2 = 0.9882 -0.05 00.05 0.10.15 0.20123456 氨基氮(ug) 吸光度A 3.样品中游离氨基酸的测定 取20ml 试管,取待测液1ml ,加蒸馏水l ml ,水合茚三酮3.0 ml ,坏血酸0.1ml ,混匀,封口。沸水浴加热1 5分钟,冷水中摇动冷却,用 60%乙醇定溶至20ml ,摇匀,于570mn 测定吸光度。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