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知识点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知识点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知识点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知识点

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知识点

1、生物是指活的、有生命的物体。例如树木、小鸟等:非生物是指没有生命的物体。例如石头、汽车、房屋等。(珊瑚是生物吗?)

2、生物的基本特征:

a、生物大多由细胞有序构成(除病毒外);

b、生物都需要摄入营养物质,进行呼吸与排泄;

c、生物具有生长发育、繁殖与遗传变异现象;

d、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3、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4、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实验、调查、测量等,其中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最基本方法。

5、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

1)、光强时用小光圈和平面镜。光线暗时用大光圈和凹面镜

2)、显微镜高倍和低倍下的区别:

视野亮度细胞的大小清晰度细胞的多少

高倍镜暗大清晰少

低倍镜亮小不清晰多

3)、成像规律:倒立的反像。(上下左右都是相反方向的)

4)、放大倍数= 目镜的放大倍数 x 物镜的放大倍数。例如。目镜为5x,物镜为10x,放大倍数是50倍。

5)、粗准焦螺旋的作用:转动时可以大幅度升降镜筒。

6)、细准焦螺旋的作用: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较小,可以使物象更清晰。

6、探究水温变化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水温升高,金鱼的呼吸次数加快;水温降低,金鱼呼吸次数减少。变量是水温

科学探究实验有三个原则:对照、平行重复、单一变量。

①得有一个对照组,对照组的作用是对照。通常实验组进行实验处理,对照组不做处理。

②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只能有一个变量,除了要研究的变量以外其余变量都应相同,并控制在适宜状态。

③实验中经常要测量几次(至少3次),对这几次的结果要取平均值,目的是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7、对于每个生物来说,除了它自生以外,周围其他的一切因素构成了影响它的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主要有阳光、空气、土壤、水、温度等。如极地狐与大耳狐的形态不同,主要受温度影响;短日照可以促进菊花提早开花。生物因素是指影响一个生物生活的同种或其他种类的生物。如水稻地里的害虫、青蛙、杂草等。

8、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相互间的影响也是多种多样的。

同种生物之间的影响可以是互助也可以是斗争,如蚂蚁间的互助,公羚羊之间为配偶争斗。异种生物之间的影响也是如此;(种间关系:竞争、互助、捕食、寄生等。)如蝴蝶与开花植物(互助),菟丝子与大豆(寄生)。

9、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牛产粪便污染环境,影响牧草生长;蜣螂清除粪便,改良土壤;不同植被对空气的湿度影响不同;树木可净化空气减少噪音;蚯蚓疏松土壤通气和增加土壤肥力,总之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10、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适应环境的能力(适者生存),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仅表现在形态和结构方面,还表现在生理和行为等各个方面。如形态上适应的有拟态、保护色等;结构上适应的有鸟有鸟翅、鱼有鳍等;生理、行为上适

应的有:鸟类迁徙等。

11、生态系统:在一定区域内,所有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生态系统的组成:它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

12、非生物成分是指生物以外的一切非生命的物质和能量,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非生物因素。

13、生物成分包括绿色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在内的所有生物,并根据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将它们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生产者:绿色植物是生产者,它能利用阳光制造有机物并储存能量。

消费者:人和各种动物是消费者,不能制造有机物,只能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

分解者:能把动植物的遗体、排泄物分解成无机物供绿色植物再利用,如细菌、真菌,是不可缺少的成分。

没有生产者,消费者就失去了食物和能量来源;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和排出的废物就无法得到分解。

14、地球上生态系统的类型多种多样(请举例),它们不是孤立的,而是有着密切的联系。

15、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生活的唯一家园,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范围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岩石圈的上层。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阳光、水、营养物质。

16、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

(1)步骤:暗处理(目的是:耗尽叶片中原有的有机物)→遮光处理(目的:对照,使该处不进行光合作用,注意叶片遮光处要上下两面遮光,一般认为遮光处为对照组)→放光照处3-4小时→去黑纸片→酒精脱色【酒精要隔水加热,目的是溶解叶绿素(使现象更明显)】→漂洗→加碘液→观察颜色变化(遮光处不变蓝色,未遮光处变蓝色)(2)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可以利用太阳提供的光能,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藏在所合成的有机物里,并且放出氧气。这个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3)绿色植物含叶绿体的器官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其中是其制造有机物的主要器官。

17、光合作用的公式:(P66页)

条件(光)、原料(二氧化碳和水)、场所(叶绿体)、产物【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和氧气】

实质:光能→化学能(能量转变);无机物→有机物(物质转变)即: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意义:①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满足自身的生长需要;②人与动物营养物质的最终来源和氧气来源

应用:农作物的合理密植;

18 叶制造的有机养料通过筛管运输到根、茎、果实等器官中。

根吸收的水分通过导管运输到叶

19、实验分析无土栽培成功的原因:提供了植物生长必需的水和无机盐

20、植物需要的水和无机盐是通过根从土壤里吸收来的。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根尖(根的最尖端到生长根毛的区域)的成熟区。

根尖的结构由顶端向上依次是根冠(保护)、分生区(分裂)、伸长区(长长)和成熟区(大量的根毛增加了吸收面积)

21、⑴、细胞吸水的原理:

细胞液浓度>周围溶液浓度时:吸水如干海带浸泡在水中

细胞液浓度<周围溶液浓度时:失水如糖拌西红柿

⑵、植物的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原理:

植物根毛细胞液浓度>周围土壤溶液浓度时:吸水

植物根毛细胞液浓度<周围土壤溶液浓度时:失水

⑶、肥料三要素:氮、磷、钾

无机盐 作用 缺少表现

氮 长叶 叶色发黄,生长迟缓,甚至早熟早衰

磷 长果 植株呈现紫红色斑点

钾 长茎 叶子边缘像火烧一样,干枯 22、应用: 一次性施肥过多造成的烧苗现象(植物失水)、土壤干旱导致的植物萎蔫现象(植物失水)、带土移栽植物(保护根尖及根毛)

失水现象 吸水现象 凉拌黄瓜 干海带浸泡在水中

糖拌西红柿 萎缩的蔬菜放入水中

23、1)人的生长和生活离不开食物,我们能够从食物中获取营养物质和能量。营养物质

有:糖类、蛋白质、脂肪、水、无机盐、维生素等。无机盐包括:铁、钙、锌、碘等。

2)、鉴定食物中含有淀粉,通常可以利用淀粉滴加碘液试剂会变成蓝色的特性进行检验。利用蛋白质遇到高温会凝固的特性,可以鉴定食物中含有蛋白质;而脂肪往往能在纸张、布匹等上面留下“油斑”。

3)营养物质的作用:

(一)建造我们的身体:水在人体内含量最多,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最基本物质。

(二)营养物质给我们提供能量:人体的供能物质包括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其中糖类

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所需能量的70%以上由糖类提供;脂肪是营养物质中产热量最高的一种,是重要的储能物质。

24、合理膳食应做到:主副食合理搭配、粗细粮合理搭配、荤素合理搭配、三餐合理搭配、营养要定时定量。

25、消化作用:使原来分子比较大、结构比较复杂的物质,转变成分子比较小、结构比较简单的物质。

26、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经过消化道壁进入血液的过程。

消化和吸收都是在消化系统中完成的。

27、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道:口、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道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场所)

消化腺:唾液腺(唾液)、胃腺(胃液)、胰腺(胰液)、肠腺(肠液)、肝脏(胆汁)【肝脏是最大的消化腺】。(消化腺能够分泌消化液,除胆汁以外,各种消化液

里都含有消化酶,对食物的消化具有重要作用)

28、胃的功能:1、暂时储存食物 2、初步消化食物,蛋白质被初步分解。

29、小肠适应消化、吸收的特点:

①、小肠很长(利于消化吸收)

②、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表面积大(利于消化吸收)

③、内有多种消化液(利于消化)

④、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利于吸收)。

30、小肠绒毛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

31、消化方式: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各种营养物质的化学性消化:(括号内为起始消化部位)

①淀粉的消化: (口腔) 淀粉?→?酶麦芽糖?→?酶葡萄糖 ②蛋白质的消化: (胃) 蛋白质?→?酶氨基酸 ③脂肪的消化: (小肠)

总结:淀粉、蛋白质、脂肪分别是在口腔、胃、 小肠部位被初始消化,它们被彻底消化的部位都是小肠。它们被消化的终产物分别是葡萄糖、氨基酸、

脂肪?

?酶甘油+脂肪酸

?→

?胆汁脂肪微粒?→

32、食物链的构成特点:

(1)食物链由一种绿色植物开始,是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第二环节通常是植食性动物,其它环节一般是肉食性动物。

(2)食物链一般包括3-5个环节,食物链环节越少,就越简单,反之,食物链就复杂。

33、举例:两个成语中的食物链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植物→蝉→螳螂→黄雀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浮游生物)————浮游植物→虾→小鱼→大鱼

34、各条食物链相互交叉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状结构,这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所需的能量最终都来自太阳。绿色植物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动物的最终食物来源。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然后通过食物链(食物网)传递给消费者、分解者,在这个过程中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35、呼吸作用:在组织细胞内,有机物被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释放能量的过程。

公式:

36、萌发的种子释放热量多,呼吸作用旺盛。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互依存,一般情况下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有利于有机物积累。生物体在呼吸作用过程中产生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出来,另一部分以化学能的形式贮存在一种叫ATP(三磷酸腺苷)的物质中。

37.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

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道作用:使空气温暖、湿润、清洁,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肺::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中最重要的器官。

38、胸廓是由脊柱、肋骨和胸骨组成的。

39、膈肌是人和哺乳动物体内分隔胸腔和腹腔的肌肉。

40、肋间肌和膈肌有规律的收缩和舒张,有助于胸廓的舒张和收缩,由此使肺有规律地张缩,使空气进入肺,又使废气排出体外,这就是平时所说的呼吸。

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

呼吸状态呼吸肌肋骨膈肌胸廓容积肺内气压气体进出

吸气收缩上举下降扩大低于大气压进入肺

呼气舒张下移上升缩小高于大气压从肺排出

41、气体交换原理:气体的扩散作用

42、气体交换过程:在肺泡处,氧气由肺泡进入其周围毛细血管中的血液,二氧化碳则相反,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在组织细胞处,氧气由其周围毛细血管中的血液进入组织细胞,二氧化碳则相反,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全册教案简

. 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全册教案

. 目录 第1章生物学—研究生命的科学 第1节生物与生物学 第2节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教案 第2章生物与环境 第1节生物生存的环境 第2节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 第3节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第4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第3章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第1节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第2节生物生存的家园——生物圈 第4章绿色植物是有机物的生产者 第1节植物的光合作用 第2节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 第5章人体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食物 第1 节饮食与营养 第2节营养物质的作用 第3节合理的膳食 第4节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第6章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第1节食物链 第2节食物网 第7章能量的释放与呼吸 第1节能量的释放和利用 第2节人体的呼吸

第1章生物学—研究生命的科学 第1节生物与生物学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生物的概念 2、正确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3、认识生物的基本特征 4、明确生物学以及生物学研究的内容 二、教学重点: 1、生物与生物学的概念的理解 2、生物的基本特征 三、教学难点:总结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四、学习过程: 环节一:通过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导入新课,让学生试着总结什么是生物。 动物,植物以及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都是有生命的,它们都属于生物,即有生命的物体为生物。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总结生物的概念,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 环节二:生物与非生物的本质区别。如动物园里的大熊猫和玩具熊,前者是有生命的而后者是没有生命的,本质区别在于有无生命,再让学生举例自己周围那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如校园里的花草树木,河里的鱼,虫蚁鸟兽等等是生物,而学生周围的桌椅板凳黑板是非生物。 设计意图:通过身边的实例,让学生从本质上区分生物与非生物,从而更加明确生物的意义。 环节三:引导学生观察几种生命现象,从而完成书本上的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生物现象直接的总结生物的特征。

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配套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 七年级生物[下]期末复习提纲 第7章生物体有相同的基本结构 1、1665年,英国虎克最早研制出光学显微镜,发现了软木薄片由许多小室组成,称为“细胞”。大多数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病毒既没有细胞结构又比细胞体积小得多的生物,病毒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细胞内,人类流行性感冒、SARS、艾滋病等疾病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细胞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①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内部结构的作用,同时还能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 ②细胞质是一种透明的液体,它具有流动性性,这有利于细胞之间和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是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 ③细胞核的染色体上存在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一种叫做脱氧核糖核酸的化学物质,即DNA。克隆羊最像提供细胞核的那只羊。 ④植物细胞结构比动物细胞多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A、植物细胞结构中的细胞壁,位于植物细胞的外层,质地坚韧,保护细胞内部结构和维 持细胞形态的作用。 B、植物细胞细胞质内有与细胞呼吸作用有关的线粒体,有与植物光合作用的叶绿体,还 有充满细胞液的液泡(切瓜果流出的汁液通常是细胞液)。 C、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它被人叫做细胞内供应能量的动力 工厂。 3、细胞的生长:生物体的生长现象与细胞的分裂与分化密切相关,一方面,细胞通过分裂增加细胞数量;另一方面,细胞通过生长增大了细胞体积。若你手上有10个细菌,细菌每隔20分钟繁殖一代,一昼夜细菌将繁殖72代,细菌总数将达到10×272个。 4、细胞的分化:多细胞生物体中所有细胞都是有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产生,在分裂过程中,小部分细胞继续保持原来的形状,具有分裂能力,绝大多数失去分裂能力,通过生长形态结构也发生差异,分别执行不同的生理功能,我们把细胞这样的变化叫细胞分化。(人体全能干细胞能分化成人体各种细胞,而有的干细胞只能分化成某一类型的细胞。) 5、正常的细胞分裂,细胞核和细胞质分裂成两份,分裂后的染色体一样,这就保证遗传物质在前后代的连续性、稳定性。如果正常分裂的细胞失去控制,细胞就会过度分裂而发生癌变。 6、玻片标本有三种:装片、切片、涂片。用碘液处理后的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时,便于观察。 第8章生物体有相似的结构层次 1、组织: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器官:几种不同的组织构成在生物体内执行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 系统:在大多数动物体和人体中,一些器官进一步有序地连接起来,共同完成一项或几项生物活动,就构成了系统。 2、植物体组成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知识归纳

七年级生物(上)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生物与环境 第1节、生物生存的环境 1、在自然界中,环境是指生物周围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 2、自然环境是指水、光、空气、温度、湿度、土壤、岩石等。 3、自然界的生物形形色色。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不管是幽深的海洋、浩瀚的沙漠、辽阔的天空,还是冰冻的极地、烈日炎炎的赤道,甚至在土壤中,都存在着千姿百态的生命。 第2节、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 1、生物因素:是指影响一个生物生活的同种或其他种类的生物。 影响生物生存的生物因素有: ①、种间关系--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寄生关系,互利共生。 ②、种内关系---种内互助(蚂蚁)、种内斗争(蜜蜂)。 2、非生物因素:生物生存环境中的非生物部分。主要有: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它们都影响生物的生长、生存和分布。 如:极地狐和大耳狐 第3节、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1、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2、空气湿度是表示空气的潮湿程度。空气湿度过大或过小都会有利于细菌和病毒的繁殖。空气湿度在45%--55%范围内,病毒死亡较快。 第4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适应生存环境的多种能力。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如果不适应环境,就会被环境淘汰。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仅表现在形态和结构方面,还表现在生理和行为等各个方面。 如:保护色:动物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外表形状或色泽斑纹。例如,变色龙,沙漠蜥蜴等。 拟态:某些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外表形状或色泽斑纹,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异常相似的状态。例如,竹节虫, 警戒色:如毒蛇,瓢虫的鲜艳斑纹。 第5节、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1、实验是一切科学探究的基础。 2、实验常用的器材,(见课本第16页) 3、显微镜的结构,(见课本第17页), 4、显微镜的使用:(见课本18页), ①实验室内光线不强时,对光时,应选择较大的______和____面反光镜。 ②显微镜目镜上刻有“15x”字样,表示__ ___。若使用这一目镜,同时使用10倍物镜。则被观察物体被放大______倍。

新版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教案

20XX年新版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教案 1.1生物与生物学 教学目标: 1.概述生物学的概念,举例说出生物的生命现象和基本特征 2.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生物的基本特征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多媒体展示图片: ①蚂蚁:好多好吃的哦! ②大雁:南方也是我的家! ③春芽:我也想长高哦! ④蜜蜂:花蜜是我的最爱! ⑤向日葵:我的笑脸总是迎向太阳! ⑥织布鸟:家的感觉真好! 世界是如此的神奇和美妙!在自然界里,我们可以观察到蚂蚁觅食、大雁南飞、春芽吐绿、蜜蜂采蜜、葵花向阳、小鸟的筑巢和觅食等等,这些都属于生命现象。 你能举例说出自然界中生物的生命现象吗? 一、生物的概念 什么是生物?你能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生物的概念吗?

小结:生物是有生命的物体。 思考:熊猫玩具是生物吗?机器人是生物吗? 活动:火眼金睛辨识生物和非生物 多媒体展示图片:白头叶猴、手上的细菌、水蚤、蘑菇、落叶、蝉蜕后的壳 二、生物的基本特征 1.生物大多都有细胞结构 多媒体展示图片:一只美丽的蝴蝶落在树叶上 一只美丽的蝴蝶落在树叶上,虽然它们看起来那么的不同,但它们有共同的特征。观察图片,说一说动物和植物相似的特征是什么? 小结:生物体大多都是由细胞组成。 2.生物能生长和发育 多媒体展示图片和文字:一颗小小的檞果经过一段时间能长成一棵大橡树,想一想幼苗是如何长成橡树的?这个过程发生了哪些变化? 多媒体展示图片:葵花籽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生长 生物的另一特征是生长和发育。生长是变大的过程,如一粒向日葵种子萌发、生长,长出幼嫩的小叶,这就是生长。

苏教版本生物初中七年级的下册的.docx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第 8 章人的生殖和发育 精卵结合孕育新的生命 1人的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男性生殖系统:睾丸、输精管、前列腺、阴茎等。 (睾丸是主要生殖器官,因其可以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女性生殖系统: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 (卵巢是主要生殖器官,因其可以产生卵子、分泌雌性激素) 2性激素的作用 雄性激素:刺激男性相关器官发育;维持男性特征。 雌性激素:刺激女性相关器官发育;维持女性特征和性周期。(卵巢活动具有周期性) 3受精作用在输卵管中,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作用; 4胚胎发育(“十月怀胎” 280d40 周)(胎儿通过胎盘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 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 1人的生长发育从受精卵开始,直到个体发育成熟。 人生长发育的几个时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春期,成年期。

2青春期发育身高和体重迅速增加身体其他器官功能的发育性发育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生殖器官由幼稚型变成成人型; 男性出现遗精,女性出现月经)第二性征的发育: 男性在雄性激素的刺激下表现出的第二性征包括: 女性在雌性激素的刺激下表现出的第二性征包括:胡须生长,喉结突出,声音变粗,音调较低等乳房增大,声音变细,声调较高等

人体概述 1八大系统: 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 循环系统、泌尿系统、运动系统、生殖系统。 2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能够解释骨的煅烧以及)验实钙脱 骨的成分无机物(钙盐):使骨脆硬 有机物(蛋白质):使骨柔韧 第 9 章人的食物来自环境 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⒈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⒉蛋白质、糖类、脂肪既是人体的组成物质,又是供能物质。 (主要的供能物质糖类;备用的供能物质脂肪) ⒊人体维生素和无机盐的缺乏症 种类缺乏症种类缺乏症 维生素A夜盲症钙儿童佝偻病、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维生素B脚气病铁贫血症 维生素C坏血病碘地方性甲状腺肿

苏科版七年级上学期生物知识点整理

苏科版七年级上学期生 物知识点整理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一章生物学——研究生命的科学 第1节生物与生物学 1.生物是有生命的。 植物 生物动物 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 2.生物都能够表现出一些生命现象。这些现象就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书P4) 3.生物学:研究生物体的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4.生物学发展前景:取得的重大成就(克隆技术、转基因食品、杂交水稻、试管婴儿)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第2节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1.观察和实验室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 2.科学探究的步骤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实验、得出结论(这5个步骤并非是固定不变的) 3.单一变量原则:在实验中除了要研究的变量以外,其余的变量都应相同,并控制住适宜状态) 4.显微镜的使用(书P10) ①取镜和安放:右手……左手……,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 ②对光:左眼观察,右眼要睁开。目镜内看到一个圆形的光屏叫做视野 ③观察: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 ④收镜:一竖、一降、两旁、两后。 显微镜的种类很多,有光学显微镜,也有电子显微镜。在中学生物实验室里,使用较多的是一种学生用的光学显微镜。 5.玻片标本有三种:装片、切片、涂片(书P12) 2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 第1节生物生存的环境 1.环境:是指生物周围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 2.自然环境:是指水、光、空气、温度、湿度、土壤、岩石等。 珊瑚虫主要生活在热带海洋的浅海区,珊瑚虫的骨骼能在海洋中堆积成珊瑚礁。 第2节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 非生物因素:生物生存环境中的非生物部分。主要有 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即“自 然环境”) 生物因素:是指影响一个生物生活的同种或其他种类的生物。 2.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阳光:没有阳光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以它为事物的动物和人类就无法生存 空气:动、植物、人类缺少空气就无法呼吸 水: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缺少水,动、植物就会死亡 温度:每一种生物只能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生活,温度过高过低都会死亡。 影响可以是有害的,也可以是有利的。(书P25) 3.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竞争:同一草原上的兔子与牛羊。 种间关系捕食:狼捕食羊;羊吃草。 寄生:动物体内的吸血虫;菟丝子将细根伸入大豆的茎内吸收营养。 种间互助:蚂蚁与蚜虫共生。 种内互助:蚂蚁一起搬食物 种内关系 3

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下册重要知识点总结

第八章第一节生物体的基本结构 1.显微镜发明于_________左右. 2.1665年英国人罗伯特·虎克研制出放大140倍的_________,观察_________,他把这些小室称为_________;德国科学家_________和_________提出植物和动物都是由_________构成的理论。 3.生物体都是由_________构成的。_________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4.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7个步骤) 七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5个步骤)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制作临时装片怎样才能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 7.要在显微镜下更清晰观察到物象,可以滴加_________。 8.比较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异同点(课本16页表格) 植物细胞动物细胞 不同点 相同点 9.细胞的基本结构都包括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部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同时还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质是一种_____________,活的细胞质具有______________,这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核内含有与_____________有密切关系的物质。在植物细胞膜外面具有坚韧的___________,起_____________。在细胞中,与遗传有关的物质叫做___________。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一种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的化学物质,即__________。在细胞中,DNA主要位于细胞核内的___________。染色体主要由_________和___________共同组成。_____________在生物的遗传中具有重要作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10.画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模式图,并标出结构名称(课本8页)

最新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

七年级生物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走进生命世界 1、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生物的基本特征:a、生物大多由细胞有序构成;b、生物都需要摄入营养物质,进行呼吸与排泄;c、生物具有生长发育、繁殖与遗传变异现象;d、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3、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实验、调查、测量等,其中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最基本方法。 4、观察时,首先要根据观察目的,仔细看对象的特征和特性。再做出分析和判断。有时需要借助于一定的仪器,如放大镜和显微镜等 实验过程: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一、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 1、认识显微镜 (1)机械部分:镜座、镜柱、镜臂、镜筒、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转换器、载物台、通光孔、压片夹。 (2)照明部分:反光镜(含平面镜和凹面镜)、遮光器、光圈。 注:光强时用小光圈和平面镜。光线暗时用大光圈和凹面镜 (3)光学部分:目镜、物镜(低倍镜、高倍镜)。 2、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放大原理) 光线→反光镜→遮光器→通光孔→标本(一定要透明)→物镜→镜筒→目镜(放大成倒立的虚像)→眼。 3、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取镜和安放:用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镜座,正确取出显微镜,放在实验桌上,略偏左,使镜臂对着身体,镜筒向前。 (2)对光:(三转) A.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B. 转遮光器,选一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C.左眼注视目镜,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 (3)观察: A. 放玻片标本,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使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整理苏教版(最新整理)

生物体的基本结构 1.根据施莱登和施旺的研究,动物和植物都是由构成的。 2.细胞是生物体的和的基本单位。 3.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将标本放在再盖盖玻片。 4.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一般是①染色②撕取实验材料③擦拭载盖玻片④在载破片中央滴清水⑤盖盖玻片⑥将实验材料置于水滴中展开() A.①②③④⑤⑥ B.③②⑥⑤④① C.③④②⑥⑤① D.④②①③⑤⑥ 5.植物体和动物细胞都具有的结构是() 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细胞质④线粒体⑤液泡⑥细胞核⑦叶绿体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⑥ C.④⑤⑥⑦ D.①③⑤⑦ 6.烟草中含有的尼古丁对人体有害,它主要存在于烟草细胞中的() A.细胞核 B.细胞质 C.细胞核 D.液泡 7.细胞核具有的功能是() A.控制物质出入 B.含有遗传物质,传递遗传信息 C.具有支持作用防止变形 D.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8.把马兰放入沸水中,水变成绿色且有马兰味,如果浸泡在冷水中不会有马兰味,这是因为活细胞中阻止了物质的外流。() A.细胞膜 B.细胞质 C.细胞核 D.细胞壁 细胞分裂和分化 1.生物体的生长现象与密切相关,一方面,细胞通过分裂增加 ;另一方面,细胞通过生长增大。通过细胞分化形成 。生物体就是由许多细胞构成的组织、器官和系统按照一定得方式组合而成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是 ,保证了遗传物质保持了一定的和。 2.组织是相似,和相同的细胞群。 3.细胞分化过程中不会出现() A.细胞形态的变化 B.细胞结构的变化 C.细胞生理功能的变化 D.细胞中染色体的加倍 4.一个已经高度分化的细胞仍然能发育成完整个体,这证明() A.细胞有分化能力 B.细胞有分裂能力 C.细胞的全能性 D.细胞有再生作用 植物体的组成 1 植物的组织主要分为、、、、 。 2.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是、、、、、。 3.植物组织的功能:基本组织,保护组织 ,输导组织 机械组织。 4.植物体组成的结构层次:。 人和动物体的组成 1 从外形上看,人体可分为哪四大部分、、、。 2.人体内主要的腔有、、。人的脑位于腔内。

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学方案,就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蓝图,我整理了关于,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识别几种常用的探究器具,并说出其用途 2、说出显微镜的基本结构与作用; 3、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 能力目标:学会使用显微镜等器具探索生命。 教学重点:识别显微镜的结构与作用,尝试使用显微镜。 教学难点:1、规范使用显微镜; 2、安全使用常用的探究器具。 实验器材:显微镜,常用工具 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生物的有关知识,知道了生物学是人类在长期的科学探究中积累和发展起来的,因此,科学探究是人类揭开自然界的奥秘、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进行科学探究?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是

什么?(揭题),在我们周围的生物中有许多是肉眼无法看到的,那么如何探索它们呢?这就要借助一些器具。 二、新授: 生物学是实验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实验是一切科学探究的基础,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的生物实验室 (一)学习使用实验常用的器材 1、引导生阅读教材,观察图1-7。 2、师演示几种常用的探究器具。(如下图) 3、师提示:安全事项。 (二)、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如下图) 1、师简介显微镜后,引导生对照教材图1-8(或者挂图),观察显微镜的结构和各个部件的名称。 2、观察活动:认识显微镜。 分别介绍以下各个部件的作用 镜座、镜柱、镜臂、 载物台、镜筒、转换器、 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反光镜 目镜和物镜、遮光器、 3、师指示显微镜,让生回答其结构及作用。 4、讨论:显微镜常用于观察什么? 5、总结:观察肉眼无法看见的微小生物体或者生物体中的微细结构常用显微镜。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复习提纲 1.男性生殖系统主要器官____(功能是________,分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将____________)。女性生殖系统主要器官是_______(功能是____________,分泌________。)________(功能输送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________________的场所) 2.精子和卵子通过受精作用形成________,这是新生命诞生的起点。胎儿通过________从母体中获得所需要的________和____;胎儿每时每刻产生的二氧化碳等____,也是通过____经母体排出的。大约经过____周(____天)分娩。母体内人发育的过程:受精卵→____→胎儿→____。 3.婴儿期____,幼儿期____,童年期____,青春期____,青年期____,中年期____,老年期____。 4.青春期身体变化:①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也明显增强。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迅速发育。④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 5.人体的八大系统是______系统、____系统、____系统、____系统、____系统、____系统、____系统和____系统。 6.骨的成分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无机物主要是________,使骨____;有机物主要是________,使骨____。骨的特性包括____和____两方面。运动系统由____和____组成。7.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供能物质是____、____、____。其中,主要供能物质是____;构成____的重要组成成分的是蛋白质;能够________的脂肪;需要量很少,但能促进生长发育和调节生命活动的是______。缺乏维生素C会患______,缺乏维生素D会患______。 8.消化系统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的。消化道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等部分,其中,最膨大的部分是____,最长的部分是____,最主要的消化和吸收场所是____,人体最坚硬的器官是口腔中的____。消化腺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等,消化腺分泌的液体叫________,消化液中一般含有能________的________,最大的消化腺是____,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由肝分泌的____。 9.食物的消化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前者是指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咀嚼和搅拌的过程;后者是指食物在消化液中的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起始消化部位分别是____、胃、小肠,最终消化部位都是_____,它们的最终消化产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小肠之所以是主要的消化场所,原因有二:(1)小肠最_____,食物__________最长,有利于充分__________;(2)小肠中含有多种_____,能消化多种__________。 11.小肠之所以是主要的吸收场所,原因有二:(1)小肠最长,而且小肠内表面有_____和_____,因此小肠的__________非常大;(2)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并且小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学期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生物上学期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1、自然界是由有生命的物体和没有生命的物体组成的,有生命的物体称为生物。 2、生物的特征:①生物体有一定的结构(出病毒外都由细胞构成); ②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 ③生物体有新陈代谢作用(吸收营养物质、排除废物); ④生物体能繁殖后代,并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⑤生物体对外界刺激能够作出一定的反应; ⑥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3、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4、生态因素是指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它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5、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水分、温度、空气和土壤。 6、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7、生物和环境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8、生物学是指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9、①右图是显微镜结构示意图,请写出: 1-镜座2-镜柱3-镜臂4-镜筒5-目镜 6-转换器7-物镜8-粗准焦螺旋9-细准焦螺旋 10-载物台11-通光孔12-反光镜 其中最重要的结构是〔5〕目镜和〔7〕物镜 可以调节光线强弱的是〔11〕通光孔和〔12〕反光镜 ②实验室内光线不强时,对光时,应选择大光圈和凹面镜。 ③显微镜目镜上刻有“15x”字样,表示_放大倍数为15倍。若使用这一目镜,同时使用10×的物镜。则被观察物体被放大150倍。若改用40×的物镜,则视野中的细胞数目比原来少,视野变暗。 ④观察目标在视野的左上方,要将观察目标移到视野的正中央,应该向左上方方向移动玻片;若目标在视野右下方时则需向右下方方向移动玻片。 ⑤如果把印有“b”的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到的物像是q。 ⑥如果发现视野中有一污点,你怎样确定污点的位置?污点的位置可能位于目镜、物镜或者装片上,相互转动,谁动在谁上边。 ⑦当镜筒在下降过程中,眼睛要注视物镜,以防压碎玻片;镜筒上升过程中,要用左眼看目镜,当看到物象时,停止转动粗准焦螺旋,而调节细准焦螺旋是物象变清晰。 10、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步骤是:滴(植物滴清水、动物滴生理盐水)、取材、染色、观察。 用于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生物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染色用稀碘液。 盖片时先将盖玻片一侧出到水,再缓慢放下可以防止气泡的产生。 11、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实验、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等方面。实验是验证假设的基本途径,主要包括制定计划、实施计划等方面。所有的实验都有变量,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变量不同外,其它因素都相同。 第二单元 1、植物细胞形态多样,大小不同,但结构基本相似,都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液泡。 2、乙图是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 请先填写①—⑦的名称及其功能,其中①的作用是支持和保护②的作用是光合作用的场所③的作用是与细胞吸水和失水有关④的作用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⑤的作用是与遗传有关⑥的作用是控制物质进出细胞⑦的作用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第8章人的生殖与发育 第一节精卵结合孕育新的生命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识别男女生殖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识别卵子和精子,描述受精过程 3、描述胚胎发育过程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说明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是重要的生殖过程 2、说明睾丸产生精子和卵巢产生卵子 教学难点: 说明睾丸和卵巢是主要的生殖器官;描述胚胎发育过程以及胚胎发育的条件和场所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学设计:

一、、引入:你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吗? 二、、学生积极发言说出自己的来源,教师总结引入课题 三、学生活动: 1、观察图8—1和图8—2小组讨论说出男女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讨论:为什么说睾丸和卵巢分别是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 3、分组讨论精子和卵子排出的路线,然后每组代表上黑板画出示意图 4、显微镜观察动物的卵子和精子玻片标本 5、阅读课文讨论:(1)精子和卵子是在什么地方相遇的? (2)什么是受精作用(3)精卵结合而成的细胞叫什么? 6、学生自学课文内容,了解常用节育方式提出心中的问题或疑惑 7、学生讨论:(1)新生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2)精卵结合后在什么地方发育? (3)为什么回有“十月怀胎”之说?(4)人是从什么地方分娩出来的?(5)母体是通过什么结构向胎儿提供营养物质的? (6)你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父母? 四、教师活动: 对学生的讨论结果给予肯定,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给予补充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何收获?你还有什么疑惑? 六、练习:课本第6页:自我评价1、2、3、4 (请学生讲解) 思维拓展(学生讨论) 板书设计:

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教案

致同学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概述生物学,了解有关生物学方面的信息及生物学发展前景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图文分析能力,能结合生活实际以及平时通过杂志、电视等途径所了解的知识,分析总结生命科学及其在人类生活、生产、医学、军事等领域的应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逐步养成关注生产、生活、社会中生命科学的良好习惯和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激发学习兴趣,关注生产、生活、社会各领域中的生命科学教学难点:生命科学的研究与应用 课时:一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欢迎你跨进生物学知识的宝库。对于生物,大家并不陌生。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都看见过一些花草树木,鱼虫鸟畜,这些都是生物;另外,我们生活的环境中还有一些肉眼看不见的细小的生物,比如细菌、病毒等,它们也是生物。 师:下面我们看课本致同学——走进生命科学这一页的内容,然后回答什么是生物。 生:看书,思考,回答。 师:板书课题“走进生命科学”。 师:学生回答后,板书“什么是生物:生物是有生命的东西”。 师:(提问)一只小狗是生物,但是在它死了以后,它还是生物吗?

生:讨论交流。 师:请学生回答,并总结。它不再是生物。因为没有新陈代谢. 师:(提问)我们学习的这门课,是研究什么的呢?看书后回答。 生:看书,讨论,回答。 师:(板书)什么是生物学: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体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师:生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课本上提供了8幅图片,我们能否把他们联系起来,看看哪两个是有关系的? 生:学生认真看书后,讨论交流,然后回答。 师:蝉的保护色与迷彩服都是为了保护自己;车站与信天翁的外形相似;直升机的原理与蜻蜓是一样的;潜水艇的外壳的材料是和海豚的皮肤类似,对水的阻力都很小。 师:这些在生活中我们都能看到,大家知道这是生物学中的什么知识吗?生:讨论。 师:这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仿生学(板书),仿生学是模仿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基本原理,制作全新的或改善已有的机械、仪器、建筑、工艺等方面的科学。我们还知道什么也是利用仿生学的知识制造的吗? 生:热烈讨论,各抒己见。 师:我们下面再介绍一些比较高水平,高科技的例子。看课本致同学的第5页,上面介绍了好多,现代生物技术。(逐个讲解,举例) 师:细胞核移植技术,也称克隆动物技术,是指将不同发育时期的胚胎或成体动物的细胞核,经显微手术和细胞融合方法移植到去核卵母细胞中,重组的细胞形成胚胎并使之发育成熟的过程。该技术设想最早于

最新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

七年级生物下期末复习提纲 1 第8章生物体有相同的基本结构 2 3 1、1665年,英国人罗伯特·虎克研制出能够放大140倍的光学显微镜看4 到了细胞。到19世纪3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分别对植物和动物进5 行了深入的观察和研究,提出植物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6 7 2、除病毒等生物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 能的基本单位。 8 9 10 3、细胞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11 ①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内部结构的作用,同时还能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 12 出。 13 14 ②细胞质是一种透明的液体,它具有流动性,这有利于细胞之间和细胞与 15 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是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植物细胞细胞质内有与16 细胞呼吸作用有关的线粒体,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17 它被人叫做细胞内供应能量的动力工厂。有与植物光合作用的叶绿体,还有充18 满细胞液的液泡(切瓜果流出的汁液通常是细胞液)。 19 20 ③细胞核的染色体上存在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一种叫做脱氧核糖核酸

的化学物质,即DNA。克隆羊最像提供细胞核的那只羊。 21 22 23 ④植物细胞结构比动物细胞多细胞壁、液泡、叶绿体。植物细胞结构中的 24 细胞壁,位于植物细胞的外层,质地坚韧,保护细胞内部结构和维持细胞形态25 的作用。 26 27 4、在细胞中,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染色体主要是由DNA 28 和蛋白质共同构成的。每一种生物细胞核内的染色体数目是一定的,细胞核在生物的遗传上具有重要作用。 29 30 31 5、细胞的分裂 细胞数目的增多是通过细胞分裂来实现的。在细胞分裂时细胞核中的染色 32 33 体通过复制形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并随着细胞分裂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新34 形成的细胞中的染色体的数量和原来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一样,保证了细胞的35 稳定性。 36 37 6、细胞的生长 38 分裂产生的新细胞需要不断地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后,转变成细胞的组成物质,细胞体积就会逐渐增大。 39 40

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全套教案

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全套教案 第七章生物体有相同的基本结构 第1节生物体的基本结构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阐明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区别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异同;了解细胞核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细胞实验巩固显微镜的使用,培养观察能力; 通过制作临时装片和尝试绘制细胞结构简图,培养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实验,进行爱护实验设备、遵守实验纪律的教育,培养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习惯;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二、教学重点 1.细胞结构及各部分主要功能。 2.临时装片的制作。 三、教学难点 制作和观察临时装片。四、教学准备 1.对学生提出要求,在不知道其用途和用法之前不能动实验用具或用品,要养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生物实验的用具多是一些易损物品,材料也多为活体材料,所以要仔细认真,不要损坏和浪费实验用具及材料。 2.仔细检查实验

器材。在实验台上有固定的放置位置。 3.准备示范镜。五、教学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第1课时: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一台显微镜;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它的作用。 引入课题:显微镜发明以前,人们无法看到微观世界的物体;你知道第一台显微镜是谁发明的吗?生:各抒己见! 师:荷兰眼镜商汉斯詹森在1590年发明的。谁第一次发现了细胞呢?讲授新课 细胞的发现 生: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 师:他发现的其实只是一些已经死亡只留下细胞壁的细胞。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观察到完整活细胞的是列文虎克。他是荷兰的一位布商,为了检查布的质量,他亲自磨制透镜,制成了能放大300倍左右的光学显微镜。用他自制的显微镜,他观察到了大量的活细胞。随后,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动物和植物都是细胞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和功能的基础。”要看到细胞,我们必须借助显微镜。显微镜的使用还记得吗? 生:记得! 师:给一分钟回顾一下,然后请一位同学到讲台前演示一遍。 师:那细胞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你能把你头脑中的细胞

(完整)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2)

第八章生物体有相同的基本结构 第1节生物体的基本结构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阐明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2)区别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异同; (3)了解细胞核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2、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细胞实验巩固显微镜的使用,培养观察能力; (2)通过制作临时装片和尝试绘制细胞结构简图,培养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实验,进行爱护实验设备、遵守实验纪律的教育,培养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习惯;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 1.细胞结构及各部分主要功能。 2.临时装片的制作。 三、教学难点 制作和观察临时装片。 四、教学准备 1.对学生提出要求,在不知道其用途和用法之前不能动实验用具或用品,要养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生物实验的用具多是一些易损物品,材料也多为活体材料,所以要仔细认真,不要损坏和浪费实验用具及材料。 2.仔细检查实验器材。在实验台上有固定的放置位置。(把实验器材的品名写在黑板上,便于学生检查。) 3.准备示范镜。 五、教学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一台显微镜;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它的作用(放大)。 引入课题:显微镜发明以前,人们无法看到微观世界的物体;你知道第一台显微镜是谁发明的吗? 生:各抒己见! 师:荷兰眼镜商汉斯?詹森在1590年发明的。谁第一次发现了细胞呢?讲授新课 细胞的发现

生: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 师:他发现的其实只是一些已经死亡只留下细胞壁的细胞。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观察到完整活细胞的是列文虎克。他是荷兰的一位布商,为了检查布的质量,他亲自磨制透镜,制成了能放大300倍左右的光学显微镜。用他自制的显微镜,他观察到了大量的活细胞。随后,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和功能的基础。”要看到细胞,我们必须借助显微镜。显微镜的使用还记得吗? 生:记得! 师:给一分钟回顾一下,然后请一位同学到讲台前演示一遍。 (一位同学在讲台前演示,其余学生认真观看并指出不足。) 师:那细胞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你能把你头脑中的细胞形象用笔画出来吗? (几位学生到黑板前板书,其余学生在纸上画。根据实际情况做评价,原则是:决不打击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同时希望学生抛弃错误的认识,接受新知识。) 洋葱鳞片叶表皮临时装片的制作与观察 师:下面,我们以洋葱鳞片叶表皮为材料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如何制作呢?给大家3分钟时间,请大家看课本P4-5. (学生看书自主学习3分钟。) 师:能用几个字总结一下这几个步骤吗? 生:各抒己见! 师生共同总结: “擦”、“滴”、“取”、“展”、“盖”、“染”、“观”(染色不是必须的基本步骤)。 介绍实验用具及其用途:载玻片、盖玻片、滴管、碘液……等等。 强调: ①擦拭的重要性,擦盖玻片要轻,以免损坏。 ②滴水太少容易产生气泡或干涸,影响观察,滴水太多容易溢出载玻片而污染显微镜。 ③撕取或洋葱鳞叶表皮,以0.5cm×0.5cm为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镊子将其仔细展平。 ④盖盖玻片的技巧(教师先演示),目的:减少气泡出现及气泡的识别。 ⑤染色时胶头滴管不能胶头朝下,让碘液流到橡胶管内。把由于错误操作造成的已被损坏的胶头滴管给学生看,加强理解。 ⑥体会要观察的材料是如何被碘液染上颜色的。 师:请大家按此操作一步一步的完成。然后将看到的细胞画出来。 (学生看书P8画图要求,画图。)

春学期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计划

2013春学期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今年我任教七6—七7这二个班,七7班学生的基础相对薄弱,但学习态度还不错,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听课,认真完成作业,部分学生记忆能力也比较强,自学能力也比较强,学习风气较浓。而七6班,学生基础普遍较差,相当多的一部分同学学习态度不端正,不认真听课,作业不做,好玩,厌学。这样给老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不管怎样,通过上一个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同学们已学到了一些生物学基础知识,动手能力有所提高,特别是显微镜的使用,临时装片的制作。本期仍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我将竭尽所能开设实验课、开展调查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及表达能力。使同学们无论是在知识还是在能力上都迈上一个新台阶。 三、教材分析 本期的教学任务主要在七年级《生物学》下册。下面对教材内容作基本分析: 《生物学》下册共两个单元——《环境中生物的统一性》和《环境中生物的多样性》。第一单元的共两章:第7章生物体有相同的基本结构和第八章生物体有相似的结构层次。第一单元教材通过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技能训练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了解生物体结构、组成,并通过使用显微镜来深入理解,层次分明,逻辑性强,知识完整。通过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探究活动、STS教育

及科学家的故事等活动,加上大量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学习与提高,过程和方法的获取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另外这两章加大了实验探究的力度,注重培养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的能力,以及收集和处理数据的技能,鼓励学生在完成探究活动后,如果发现结论与其他人不一样,一定要分析原因。本章还提供了丰富的、形式多样的活动内容,包括讨论、科学探究、观察、演示、评价等,培养学生通过探究获取知识的科学态度。 第二单元共五章内容: 第9章地面上的生物,具体讲述地面上的植物、动物及它们对人类的贡献,通过了解它们的多样性及其重要的作用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我与自然的环境和谐相处。 第10章水中生活的生物包括两节,水中的动物和藻类,教材通过“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观察河蚌”和“观察水绵”等实验及讨论,资料分析、DIY等活动的安排,指导学生如何解决问题,本章重视科学探究与观察能力的训练与学习,达到了“做中学”的目的。 第11 章空中的生物包括“鸟类”和“昆虫”两节内容,重视对学生探究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设置的探究观察活动有:“探究家鸽适应空中飞行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