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马派相声在西安的发展研究

马派相声在西安的发展研究

马派相声在西安的发展研究
马派相声在西安的发展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sj.com/doc/d58655867.html,

马派相声在西安的发展研究

作者:王钊

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4年第02期

【摘要】本文概述了马派相声的艺术特点,介绍并分析了马派相声在全国尤其是在西安的传播与发展过程,提出了在西安更好地传承与发展马派相声的对策。要坚持推出新人新作;保持自身的艺术特点;注重结合地方文化;建立产业文化链条。

【关键词】西安;马派相声;发展;保护

马三立是我国相声表演大师,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潜心探索,创立了独具特色的“马派相声”。抗日战争爆发时期,马派弟子、天津相声演员张玉堂等一批京津一带曲艺艺人陆续内迁来到西安,最初从街头卖艺开始。原本的两派相声——京派“帅”和津派“怪”,结合了西北民风、民俗,逐渐形成西北派的“迈”(豪迈)。到解放前夕,西安民乐园、东五路一带曲艺茶园多达几十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马派相声弟子已经在西安生根发芽,目前已成立了数十家相声专业、业务团体,在艺术风格、创作改编、表演方式上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本文试从马派相声传入西安起入手,逐步还原马派相声在西安的传播和发展历程,并对其今后发展和保护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马派相声的艺术特点

马派相声以“冷面滑稽”、“外松内紧”、“有条不紊”、“表演细腻”、“含蓄隽永”等特点著称。本色、自然,丝毫没有表演的痕迹。内容上善于刻划小市民的形象,艺术手法和美学趣味以“自嘲”为主,自成一家,别具一格。

1、语言清晰连贯

相声是“说”的艺术,属于“以词叙事”的说唱艺术,而有别于“以身代事”,进入角色的戏剧艺术。这种表演方式密切了演员和观众之间的关系,缩短了舞台上下的距离。“说”是相声最重要的表现方式,也是幽默的载体。相声作品中,许多是以说见长的。“说”是相声演员的基本功,要求口齿伶俐,语速流畅,吐字清晰,一气呵成。马三立自小就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对于“贯口活”可以说是达到了信手拈来的境界,并且对已有的老段子加以充实,通过增加其难度进一步提升观赏效果。值得一提的是,因为马三立是回族,因此他改编的《报菜名》不仅丰富了内容,还将一些民族忌讳的菜品进行了更换和代替,提升了相声的民族性和广泛性。

2、善于刻画人物

以丰富想象塑造人物是小说、戏剧、短篇小说作者的基本技能。一个成功的相声作品,往往都会出现一两个令人记忆深刻的人物。马三立在相声艺术表演过程中,非常善于刻画人物。虽然有的夸张至极致,但总令人印象深刻,余音绕梁。

相声小品剧本练气功(马派相声)

三一文库(https://www.docsj.com/doc/d58655867.html,)/其他范文/相声小品剧本 练气功(马派相声) 马:有几位老观众啊没买到前排的票,很不高兴。 王:哦。 马:别解,前排后排都一样——看曲艺不分前、后排;如果要是看戏,看戏,买前排——得看,看看人家表演、眼神、动作,唱花脸的看看人家脸谱……这个坐前排。 王:是。 马:看戏一定要坐前排,曲艺不分……如果要是看杂技…… 王:怎么着? 马:记住啊!听着啊——看杂技,别买前排啊!后排,最好是楼上。 王:怎么呢? 马:那玩意儿悬呐!杂技——耍碟子、耍碗儿、耍流星的、耍坛子的、耍飞叉……当然说了人家保托、范儿准,不会出错儿……人有失手、马有漏蹄——你知道什么时候撒手?坐前排的都有性

命之忧!掇你脑袋上你告他去?顶多了带你到医院上点儿药完了。这备不住啊——那个…那个咱们老演员王雨田耍叉,王雨田知道吗? 王:王雨田知道啊! 马:王雨田那耍叉很好的了!多少年了,那有手绝的——这叉“刷-刷-刷-刷!”扔起来,拿手背接;这叉“骨碌骨碌”轱辘下来,去用脚背接,往起这么一踢,“刷!”踢起来还那么接。 王:还那么接,好啊! 马:挺好的么,那回——出事儿了! 王:怎么呢? 马:就这么一踢,“刷!”没踢起来! 王:踢哪儿去了? 马:奔台下去了,这叉! 王:嚯——! 马:叉头冲下,把儿冲上!前三排! 王:哎呀!

马:前三排当间儿正坐着一大胖子,这大胖子新剃的头——这头剃得挺亮!这叉头“当!”戳上了,“夸嚓!”叉掉地上了。大伙儿一瞧“哟——!”都吓一大跳啊。 王:可不。 马:再瞧这胖子,撇撇嘴、胡噜胡噜脑袋……没事儿!照样儿看玩意儿! 王:是啊?! 马:一打听啊——这胖子,练过气功!这巧劲儿。 王:好么——遇见同行的了! 马:他打坐那儿他就运着气呢。 王:好么! 马:有人不懂说了气功这玩意儿?哎——那是多年的了。 王:气功? 马:不是任何人拿过来就练。有的小孩儿不懂,“哎呀,我也练吧!我少林寺吧!”……你甭上少林寺,你到那儿也练不会。你哪儿找少林寺去?那些位也不是在那儿练的!……净瞧人家——砸石头,一大石头往脑袋上,“当!当!”一大块砖,往脑袋上磕,脑袋没事儿,砖两半儿了。

相声四大流派漫谈

相声"四大流派"漫谈 说起相声艺术的流派,大家比较认可的有这么四大家。即:常派、刘派、马派、侯派。 常派:常连安是这个"相声世家"的家长。长子常宝坤(艺名"小蘑菇")成名最早、名气最大。只可惜1951年牺牲于朝鲜战场上。年仅29岁。现在常派相声的代表人物以常宝华、常宝霆、常宝丰、常贵田为代表。常派相声表演成分重、动作幅度大。讲究说口,基本功非常的扎实。加之有直系的血缘关系,其性格、气质、素养一脉相承。故此在台风、口锋、叙述方式、表演方式上相差不大。常派相声的特点在每个人身上都有充分的体现。常家的第四代传人贵田之子--常悦,小荷已露尖尖角,和常宝华说过《比童年》等小段。看来常派艺术,后继有人。 刘派:以单口大王刘宝瑞(1915--1968)为代表、以表演单口相声见长。特点:火爆、炽烈,声情并茂、绘声绘色。门下有弟子殷文硕、寇庚儒、高洪顺、唐杰忠等。尤以寇庚儒最具刘派风格。那"口锋"、那"绘声绘色"的叙述方式。"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简直就是刘宝瑞的"原版拷贝"。殷文硕也不错,除了说相声,还整理了不少老师的资料、文献,为使刘派艺术发扬光大,默默地做着自己的工作。唐杰忠自打出道以后一直以捧哏为主,先捧马季,再捧郝爱民,最后捧姜昆,被人们称为捧哏大家。所以刘派艺术的特点在他身上少有体现,最起码是不明显。 马派:以马三立、马志明为代表。说是以他们爷俩为代表,其实目前也就他们俩人儿,马六甲随已展露头脚但毕竟年纪还小,相声界地道的马派艺术,只有靠马六甲来继承发扬,可谓任重而道远。马派艺术的特点是"冷面滑稽"、"外松内紧",本色、自然,丝毫没有表演的痕迹。内容上善于刻划小市民的形象,艺术手法和美学趣味以"自嘲"为主,自嘲是幽默的最高境界。马派艺术,自成一家,别具一格,大智若愚,高深莫测。 马老三立,虽然门下弟子众多,但无人能继承马派艺术的衣钵。象张笑勤、金笑天、张笑非、班德贵、常宝华、常宝丰……等。亦可能大多是拜门儿的徒弟的缘故吧?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马三立是个性格演员。其特点外人不易模仿和掌握。所以马派艺术的继承人是马三立的长子--马志明。马志明在相声门儿里拜的是朱阔泉。(侯宝林的师傅)但他主要还是跟他的父亲马三立学艺。近些年他和黄族民上演了一批马派艺术的代表作,象《开粥厂》、《白事会》、《卖挂票》等,将马派艺术的风格、特点、艺术精髓体现得淋漓尽致。内行评价他是有继承又有发展。 侯派:代表人物侯宝林、侯跃文、师胜杰。

2019-2020中国公共信用数字化市场发展研究报告

2019-2020中国公共信用数字化市 场发展研究报告

目录 一、市场概述 (1) (一) 公共信用数字化建设市场定义 (1) (二) 公共信用数字化建设意义 (2) 1、支撑数字中国建设,提升发展能级 (2) 2、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管控经济风险 (2) 3、增强社会诚信水平,降低社会矛盾 (2) (三)中国公共信用数字化市场发展历程 (3) 二、市场现状 (5) (一) 市场规模 (5) (二) 市场结构 (6) 1、区域结构 (6) 2、产品结构 (7) 3、投资主体结构 (8) (三) 市场特点 (10) 1、信用标准体系加快完善,标准应用初现成效 (10) 2、信用立法缓步发展,公共信用类立法滞后 (11) 3、政府主导建设项目较多,建设内容标准化程度高 (11) 4、公共信用平台建设以实现信用数据互联互通为主 (12) 5、国家部委的单项目建设资金呈先升后降的趋势 (12) 三、竞争格局分析 (13) (一) 主要厂商分析 (13) 1、金电联行(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简称金电联行) (13) 2、北京拓普丰联信息工程有限公司(简称拓普丰联) (13) 3、陕西西部资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西部资信) (14) 4、南京莱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莱斯信息) (14) (二) 市场竞争格局 (14) 1、依供应商分类的细分市场竞争格局 (15) 2、依投资主体分类的细分市场竞争格局 (16) 四、市场趋势与预测 (19)

(一) 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驱动市场高速增长 (19) (二) 多技术融合引领公共信用数字化跃升发展 (20) (三) 信用可视化将加速公共信用透明化建设 (20) (四) 市场规模预测 (20) 五、赛迪建议 (22) (一)加快信用立法工作,促进公共信用制度化 (22) (二)加快建立与数字经济相适应的公共信用体系 (22) (三)建立守信激励机制,推进公共信用数字化应用 (22) (四)大数据是未来公共信用数字化建设的核心力量 (23)

练气功(马派相声)

练气功(马派相声) 马:有几位老观众啊没买到前排的票,很别高兴。 王:哦。 马:别解,前排后排都一样——看曲艺别分前、后排;假如要是看戏,看戏,买前排——得看,看看人家表演、眼神、动作,唱花脸的看看人家脸谱……那个坐前排。 王:是。 马:看戏一定要坐前排,曲艺别分……假如要是看杂技…… 王:如何着? 马:记住啊!听着啊——看杂技,别买前排啊!后排,最好是楼上。 王:如何呢? 马:那玩意儿悬呐!杂技——耍碟子、耍碗儿、耍流星的、耍坛子的、耍飞叉……固然说了人家保托、范儿准,可不能出错儿……人有失手、马有漏蹄——你知道什么时候撒手?坐前排的都有性命之忧!掇你脑袋上你告他去?顶多了带你到医院上点儿药完了。这备别住啊——这个…这个咱们老演员王雨田耍叉,王雨田知道吗? 王:王雨田知道啊! 马:王雨田那耍叉很好的了!多青年了,那有手绝的——这叉“刷-刷-刷-刷!”扔起来,拿手背接;这叉“骨碌骨碌”轱辘下来,去用足背接,往起这么一踢,“刷!”踢起来还那么接。王:还那么接,好啊! 马:挺好的么,那回——出事儿了! 王:如何呢? 马:就这么一踢,“刷!”没踢起来! 王:踢哪儿去了? 马:奔台下去了,这叉! 王:嚯——! 马:叉头冲下,把儿冲上!前三排! 王:哎呀! 马:前三排当间儿正坐着一大肥子,这大肥子新剃的头——这头剃得挺亮!这叉头“当!”戳上了,“夸嚓!”叉掉地上了。大家一瞧“哟——!”都吓一大跳啊。 王:可别。 马:再瞧这肥子,撇撇嘴、胡噜胡噜脑袋……没事儿!照样儿看玩意儿! 王:是啊?! 马:一打听啊——这肥子,练过气功!这巧劲儿。 王:好么——遇见同行的了! 马:他打坐那里他就运着气呢。 王:好么! 马:有人疑惑说了气功这玩意儿?哎——那是多年的了。 王:气功? 马:别是任何人拿过来就练。有的孩子儿疑惑,“哎呀,我也练吧!我少林寺吧!”……你甭上少林寺,你到那里也练可不能。你哪儿寻少林寺去?那些位也别是在那里练的!……净瞧人家——砸石头,一大石头往脑袋上,“当!当!”一大块砖,往脑袋上磕,脑袋没事儿,砖两半儿了。 王:嘿! 马:孩子儿疑惑啊——我们有个亲戚孩子儿——小刚,今年五岁,也拿大砖往脑袋上楔,“当!当”砖没碎,脑袋来了个大口子,哗——血下来了。

梅兰芳 京剧问题4.doc

问题:说出梅兰芳“移步不换形”戏曲理论的主要内容,并结合该观点说说你对当今戏曲改革的看法 梅兰芳的“移步不换形”理论 梅兰芳有一个著名的理论——“移步不换形”。直到今天,这一理论仍然是京剧以及整个戏曲改革中具有指导意义的一个原则。然而,这一说法甫一提出时,曾引起过轩然大波。 1949年11月3日,天津《进步日报》刊登了记者张颂甲的访问记《移步不换形——梅兰芳谈旧剧改革》。文中梅兰芳说:“我以为,京剧艺术的思想改造和技术改革最好不要混为一谈。后者在原则上应该让它保留下来,而前者也要经过充分的准备和慎重的考虑,再行修改,这样才不会发生错误。因为京剧是一种古典艺术,有几千年的传统,因此,我们修改起来,就更得慎重些。不然的话,就一定会生硬、勉强。这样,它所达到的效果也就变小了。”最后,他概括道:“俗话说,…移步换形?,今天的戏剧改革工作却要做到…移步?而不…换形?。” 在这里,梅兰芳先生所说的“形”并非指京剧的固定形式,而是指京剧的艺术规律、京剧的特有风格。所谓“不换形”,就是说不能违背京剧的艺术规律和特有风格。让梅先生始料未及的是,自己有关京剧改革的一番肺腑之言居然差点惹来大麻烦。京津两地不少文艺评论家对此持有异议,认为这是阻挠改革的保守看法,他们主张“移步必须换形”的观点。虽然后来一场即将到来的“围剿”在中央领导的干预下“鸣金收兵”了,但梅先生也很无奈地在压力之下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了“修正”。 每个人思想观点的形成与其经历密切相关。梅先生的“移步不换形”理论,正是他数十年演艺实践的总结。梅先生的艺术人生,是改革创新的一生。古装戏、时装戏、传统戏、现代戏,梅先生演出过的剧目达300多个。服装、化妆、头饰,音乐、唱腔、伴奏,道具、切末、把子,梅兰芳都有很多的创新。然而,不管如何变化,有一条是不变的,那就是决不违背京剧的艺术规律,决不改变京剧表演艺术的形态。

赛迪顾问中国智慧城市发展评价与研究报告年

赛迪顾问-中国智慧城市发展评价与研究报告(年)

————————————————————————————————作者:————————————————————————————————日期: ?

中国智慧城市发展评价与 研究报告 中国信息化推进联盟智慧城市专委会 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HK08235)

前言 自2009年美国提出“智慧城市”概念以来,以智能化为特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交通、能源、公用设施、医疗、水资源管理、公共安全、政府服务和教育等方面的智能实践和应用效果已经逐步显现。智慧城市建设成为全球城市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城市竞争的制高点。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沈阳、重庆等众多城市迅速开展,并表现出从大城市向中小城市的高速扩展趋势。然而中国智慧城市热潮刚刚兴起,建设标准莫衷一是,各城市智慧化建设还都在探索中,已经出现了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包括盲目跟风建设、项目仓促上马以及不考虑服务对象的“唯技术论”等。很大程度上,这些问题的产生源于城市管理者对智慧城市建设方向的不清晰、对建设目标的不明确。由此可见,建立客观有效的评估体系,使智慧城市建设效果可衡量、可比较,已经成为驱动智慧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智慧城市”建设中,除了政策引导、技术推动、需求拉动等手段以外,各城市管理部门迫切需要有一套“智慧城市”评价体系,客观、清晰认识自身“智慧城市”建设现状与问题,参照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的成功应用,有效指导其今后发展重点和建设方向。2010年,赛迪顾问与台湾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共同组建团队,发起“智慧城市评价体系研究”项目,并于当年发布《海峡两岸感知城市评价研究报告》,时隔两年,赛迪顾问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加大研究力度,推出《2012年中国智慧城市发展评价与研究报告》,赛迪顾问总结“智慧城市”建设的共性特征,构建出完备、适用、先进的“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对城市的感知化水平进行评价。旨在推动“感知中国”顶层战略的成功落实,充分展现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现状,总结推广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先进理念,努力为业界搭建合作共赢的桥梁,促进中国城市智慧化发展。 本项研究自2012年5月启动,从制定研究方案、制定智慧城市评价体系、专家论证、选择代表城市、制定数据获取计划、调研实施至数据分析处理、报告

中国相声史读后感

中国相声史读后感 耿瑛 今年1月,倪锺之著《中国相声史》刚刚出版,就送我一本,我喜出望外,看完全书后写成这篇杂感。 早在1995年,北京燕山出版社就出版了王决、汪景寿、藤田香合著的第一本《中国相声史》(以下简称“三人本”)。万事开头难,那本20年前问世的“相声史”功不可没。但是,作者受到占有资料所限,书中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又因为此书的三编是三人分工撰写,体例也不统一。 “倪本”中前有《引论》,后有《结语》,正文设有《古代篇》《近代篇》《现代篇》《当代篇》及《域外篇》,全书共二十章,章下均有小节。体例统一,论述的更全更细更广。此书从纵向看,贯通古今,从横向看,跨越中外。下面我仅通过全书五篇的部分章节,略加评述。 古代篇 在《古代篇》中,共分八章。前六章是从《先秦及秦时的优人滑稽》一直说到《清代的滑稽表演》。其中第二章《两汉南北朝的优人滑稽及影响》和第五章《元明流行的滑稽表演》,都填补了“三人本”的空白。第七章《历代笑话的积累》与“三人本”的上编第二章《历代笑话》的内容相同,可“倪本”列举的古代笑话更多,且有两篇正是单口相声《糊涂县官》和相声《贼说话》的出处。第八章《笑话与口技的结合——明清隔壁戏》,则是“三人本”中没有论述的内容。这一章关于隔壁戏的记述,正是相声由“暗春”到“明春”演变的重要阶段。 近代篇 “倪本”的《近代篇》中,包括第九章和第十章。 1848年(清代道光二十年),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当时中国的相声是否已经产生,尚无更多文献可证。但是道光年间的子弟书《风流词客》中,描写了相声艺人马麻子的艺术生涯,这是有文可考的。在第九章第二节《近代相声的创始者》中,作者记述了八角鼓票友出身的相声名家张三禄和京剧艺人出身的相声名家朱绍文及其弟子。因为张三禄没有弟子,仅知他在清代道光咸丰年间就在北京献艺,是他将全堂八角鼓中的“说学逗唱”四功,作为相声的四门功课,流传下来。作者没有照抄他书,把张三禄硬列为相声第一代艺人。对于朱绍文及其传人,因为有艺人师承谱可证,因此书中的记述也很详细。 在《“肃亲王禁相声”及其影响》一节中,作者通过艺人的口述资料和有关文章,作了进一步分析。认为清代光绪年间,难登大雅之堂的相声艺人处境艰难。北京相声遭禁演后,客观上也促使了北京相声艺人到外地献艺求生。从而使相声艺术走向各地,扩大了这个北京曲种的影响,这种分析是实事求是、合乎情理的。 在第十章第一节《相声向外地传播》中,作者根据有关文献,论述了相声在天津、沈阳的实况。对于相声在河南、山东、江苏、湖北、上海等地的传播,虽然仅是一笔代过,但是也足以说明清末民初相声艺术的传播很广。第二节《“相声八德”及其同辈艺人》,第三节《“清门相声”的流传》,第四节《两代“云里飞”演唱的滑稽京剧》中,记述的全是清末民初的一些著名相声艺人。这里,我仅说说“清门相声”和“滑稽京剧”。 “清门相声”是指八旗子弟在全堂八角鼓中表演的相声,与其相对的则是艺人系统传承的“浑门相声”。“清门相声”自从阿彦涛收徒起,“清门”与“浑门”两派相声便开始融合。民国八年(1919年),由于八旗子弟的钱粮停发,迫使一些票友下海从艺。作者根据现有史料,为民国后的“清门相声”著名演员华子元、谭伯如、陈子贞、广阔泉、高玉峰、谢芮芝六人都作了小传,列举了他们常演出的曲目,其中有人还留下了唱片,是我们研究民国时期

《相声小品艺术欣赏》AB复习提要

《相声小品艺术欣赏》复习提要 1、相声的概念、由来与发展历史 2、相声的分类与各自特点 3、相声的四门功课 4、相声表演的十三门基本功 5、相声的基本术语,如撂地、逗哏与捧哏、贯口、一头沉与子母哏、刨底、太平歌词等。(详细) 6、相声艺术中捧与逗的关系 7、马三立的相声艺术 8、(戏剧或喜剧)小品的概念内涵 9、(戏剧或喜剧)小品的由来与历史发展 10、(戏剧或喜剧)小品的分类、语言特点 11、赵本山的喜剧小品 1、概念:相声(Cross talk)是曲艺的一种,用生动幽默的语言来引人发笑的一种艺术。表演形式有单口(一人)、对口(二人)、群口(三人以上)相声三种。相声一种民间说唱曲艺,主要采用口头方式表演,是扎根于民间、源于生活、又深受群众欢迎的曲艺表演艺术形式。 由来:相声,古作像生,原指摹拟别人的言行,后发展成为象声。象声又称隔壁象声。相声起源于华北地区的民间说唱曲艺,在明朝即已盛行。经清朝时期的发展直至民国初年,象声逐渐从一个人摹拟口技发展成为单口笑话,名称也就随之转变为相声。一种类型的单口相声,后来逐步发展为多种类型的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综合为一体,成为名副其实的相声。 发展历史:相声起源于北京,流行于全国各地。一般认为于清咸丰、同治年间形成。它是由宋代的“像生”演变而来的,到了晚清年代,相声就形成了现代的特色和风格。近代相声的奠基人则是原八角鼓演员张三禄,后改说相声。后来继之而起的是朱绍文,他把相声推向了街头。而后著名的是相声八德:马德禄,周德山,裕德隆,焦德海,刘德智,李德钖,李德祥。在八德之后,一大批相声表演艺术家涌现出来:像张寿臣,高德明,马三立,刘宝瑞,侯宝林,郭荣启等出色的逗哏演员,也有像赵佩茹,朱相臣,郭全宝,李寿增,郭启儒等优秀的捧哏演员。在30年代的天津,以常宝堃为首的常氏相声发展起来。五六十年代,全国最著名的相声演员就是侯宝林、刘宝瑞。到1948年,相声由繁荣走向衰微,主要是受到“荤口”的困扰,相声面临能否生存下去的危机。从1949年至1966年,创作了大量的新的相声段子,对传统相声段子进行修改,相声登上了大众的舞台,正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艺术形式。新中国成立后,马季等新一代相声人脱颖而出,开辟了相声的新领域——歌颂相声,姜昆,侯耀文,常贵田,杨振华等一批新生代的相声演员进入人们的视野。八十年代后期,又出现了一批演员,观众大多是通过春节联欢晚会认识他们的,像牛群,冯巩,刘伟等。九十年代后期,相声进入了一个低潮期。这主要是很多相声演员通过电视机出名后,他们没有了创作精品的激情,也不深入百姓的生活,抛弃了相声的精髓。 2、相声的种类可以根据不同的条件来区分的: (1)根据基本功来分的话,大致分为说、学、逗、唱四种; (2)根据表演的人数来分的话,有单口相声(1人)、对口相声(两人)、群口相声(三人以上)以及相声剧(一般来说是最少3人)等; (3)根据表演形式来分的话,有文哏(以说为主的表演,例如《文章会》)、武哏(有打人动作的表演,例如《大保镖》)、柳活(有唱的表演,例如《杂学唱》)、腿子活(有模仿戏曲唱念做打的表演,例如《黄鹤楼》)、贯口活(一大段说工活,例如《报菜名》)等; (4)根据演员表演时台词的多少来分的话【以对口相声为例】,有一头沉(逗哏的话明显比捧哏的多,例如马三立马老的活)、子母哏(捧逗之间一人一句,例如牛群冯巩的活)等; (5)根据表演者的风格来分的话,有侯派【代表人物:侯宝林】、马派【代表人物:马三立】、常派【代表人物:常宝堃】等;

家传秘方儿(马派相声)

家传秘方儿(马派相声) 未曾学艺先学礼。什么原因演员上台表演之前先要鞠个躬、敬个礼呢?这别是得罪谁了赔别是,应当得如此——算是表示对观众们的尊重、谢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抽出时刻来看我们演出,我们对你们表示谢谢!做买卖也是如此啊——什么原因要“欢迎顾客”、“顾客您好”呢,算是礼貌么,对待顾客要笑脸相迎、笑脸相送,基本上有礼貌么。 别管多么有礼貌,得注意一点,做买卖——货真价实。别蒙人、别骗人、别卖假货、别寻廉价,如此才干让顾客信得过。买东西也是一样,别能贪廉价,得寻国营的买卖,像这个个体户……个体户咱得把它分清晰了——个体户有照、按时缴税、有固定地点的,那个别骗人——他家大小指这这吃饭呢,今儿骗人了明儿还卖别卖了?他别敢骗人。就怕这种无照的,这可得留神——他没准地点,今儿河东区、明儿跑河西去了,后儿个又跑红桥卖去了。他的东西没好的,别看廉价——卖香油,一块钞票一斤,多廉价,打开盖儿一闻,喷儿香,你买吧,买就上当——这一瓶香油就上面这一层是香油,底下基本上茶水!它颜色都一样,油轻啊它漂游着——合着一块钞票买一两;还有这卖松花的,大个儿松花,两毛钞票一具,多廉价,买吧,买就上当——别是松花,土豆!他把那土豆糊上泥、粘上草,看着跟松花一模一样。单有这么一具确实松花切开摆在那里当幌子——倍儿好、糖心儿倍儿透!可谁也可不能买这个呀——刮风粘的土啊、草棍儿啊,人都买这没打开的呀。还有这假花哨颈项、假内行这还挑呢——拿起来掂掂重量,哪个重量沉、哪个糖心儿烧得透。掂掂吧——哪个重量沉,哪个土豆个儿大!回家喝酒啃土豆吧! 我还上过当呢!我可别是买松花,我早晨起来喜欢遛早儿啊,在那个海河公园这点儿,那天我正河边儿这儿遛呢,有俩人推着这么一辆小车儿,一边走一边这儿吆喝:“吃点心吃点心啊!一毛一块、一毛一块。”我正好没吃早饭呢,我就过去这么一瞧,大玻璃盒子里放着呢,一块儿多大呢——你看我这两个拳头了么?就这么大个儿。我一瞧,我一顿也吃别了一具呀,我咨询他:“多少钞票一块?”“一毛一块、一毛一块!”他也别看你。嘿!这可够廉价的啊!我连忙掏钞票,一掏掏出一两毛的来,我就递过去:“您给我来两块。”“好嘞!”玻璃盒子打开拿出一块来递给我:“给、给、给!先吃着、先吃着!”两个手指头这么夹着……我一瞧,就这个贰分的钢蹦儿您见过吗?大小、薄厚全一样!“这…这多少钞票?”“一毛一块!”“这…盒子里的呢?”“都一样都一样!”“那您给我换这块?”拿出来,就这么小,放回去,就这么大——我一瞧啊,玻璃盒子是显微镜! 我有个表弟姓穆,叫穆翔凤,在座的搞饮食行业的可能知道他——穆翔凤,聪慧、灵巧,每次见到我就跟我叮嘱:“三哥、三哥,注意啊,别贪廉价啊,别贪廉价啊——看街上卖人参的,吉林野山人参,两块钞票一根,别买啊——香菜根子啊!还有这火车站卖戒指、金戒箍儿,别买啊,别瞧悲伤——‘哪位行行好啊,哪位行行好啊?我钞票包丢啦,没钞票买车票啦,哪位买我这金戒指啊,五十块钞票啊!’别买啊,铜的啊!”我说你别用提醒我,我全然可不能买——我全然也别戴那玩意儿!……我表弟翔凤,聪慧、灵巧!如何样了呢?上当了!——他呀是个大肥子,有一毛病,喜欢泡澡,每天都得到澡堂子寻这个最热的池子,把浑身上下都泡红了、泡紫了,他才美——要别他身上刺痒,睡别着觉!那天晚上一出门,赶上一位,拿着个大塑料包,里面放着好多锡纸包儿,一边走一边吆喝:“带零钞票的算来着了啊!吗玩意儿——家传秘方儿、家传秘方儿,专制皮肤病——长疖子、长疮、蚊子叮、身上刺挠、痒痒,就用我——家传秘方儿,一毛一包,别灵别要钞票!”旁边儿这还有翘托的——“来、来、来十包、来十包。”“十包别卖您呐,一人就能买两包,家传秘方儿!别灵别要钞票!”翔凤一听,别灵别要钞票?连忙过去了:“来两包!来两包!”买这么俩锡纸包儿回去了。刚巧赶上那天没泡澡,晚上身上刺痒,睡别着啊……想起这家传秘方儿来了,拿出这锡纸包儿来打开一瞧啊,是个红纸包儿,把红纸包儿打开一瞧是一白纸包儿,打开白纸包儿一瞧,又一白纸包儿……越打越着急,越着急身上越刺痒——“这家传秘方儿吗玩意儿这家

数字化城市管理研究报告与探索调查研究报告

一、前言 数字化城市管理作为一种新的城市管理模式,为解决当前城市管理中的突出问题提供了极其有效的一个思路和法,是城市管理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2005年以来,这项发端于北京的重大城市管理创新,经国一批城市试点运行,获得广泛肯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已明确要求自今年起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全面推广,其中沿海地区三年要实现地级以上城市全覆盖。 作为试点城市之一,自2007年开始推行数字化城市管理,取得积极而明显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数字化城管的进一步推进,影响了数字化城管的实际效能,亟待解决。随着城镇化加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功能不断拓展,城市管理任务愈加繁重。加紧推进数字化城管、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效能,十分紧迫。 二、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定义及其作用 (一)数字化城管定义及涵 “数字化城管”是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简称,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城市管理资源,再造城市管理流程,实现精确化、规化、高效化和全位覆盖的城市管理运行模式。是“数字城市”概念在城市管理领域的延续,是对“数字城市”进行管理的一种模式。从本质上说,“数字化城管”有两面含义:一是技术层面:是以现代数字化技术为支撑,对现代信息、通信、计算机等技术的综合应用,这是实现“数字化城管”的基础;二是管理层面:创新管理体制,

实现“监管分离、高位监督”,通过“闭环”管理流程,形成精细化、长效化、科学化管理,这是实现“数字化城管”的保障。 (二)数字化城管的作用 数字化城管具有管理区域精细化、管理对象数字化、管理手段信息化、绩效管理科学化等特点,能够主动发现城市管理面问题,统一指挥调度,整合各种处置力量,全程监控问题处理,对各部门工作给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有效根除了传统城市管理中的一些痼疾,极大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 一是变粗放的低效管理为精细化的高效管理。数字化管理在事件处理上以块为主,在部件处理上以条为主,二者职责分明。在空间上实行网格化,时间上定量化,实现城市管理对象、空间全覆盖,确保了城市管理高效能。 二是变突击运动式管理为可持续的日常管理,实现集“小变”为城市变化的“大变”,变断断续续管理为持续管理,变政府有些部门的不作为、乱作为为规文明执法。 三是变管理主体分散、职责交叉扯皮为上下左右“无缝隙”拼接,实现管理资源的空间和时间上的整合和细化,使传统的管理变成循环管理。 四是政府处理问题能力从低效迟钝变为高效廉洁,使政府管理行为从被动应对变成主动解决,将管理式从粗放、杂乱低效变为精细高效,变管理效率评价从奖罚不明到奖罚分明,使管理运行从封闭运作到公开透明,管理参与机制从政府一个部门变为调

花唱绕口令

马增芬西河大鼓《花唱绕口令》 著名曲艺艺术家马增芬演唱的西河大鼓《花唱绕口令》,按老北京话说:那叫一个绝!嘴皮子那叫一个溜索!民国二十四年(1935),上海英国百代唱片公司拟灌制西河大鼓《玲珑塔绕口令》唱片,因原定的人选焦秀兰一时没找到,便选中了当时年仅十四岁但已崭露头角的马增芬。唱片发行后,并由此大大提高了马增芬的知名度。1954年中央广播说唱团马增芬将传统相声《十八愁绕口令》整理成西河大鼓曲词演唱。原相声中不同的绕口令共有十六段,整理时精选了其中七段活泼有趣的加工成西河大鼓曲词表演。1956年由中国唱片社灌制成唱片,发行全国。 马增芬西河大鼓《花唱绕口令》七段绕口令七种辙韵依次是: 一、“六十六岁刘老六”,油求辙。二、“十道儿黑”,灰堆辙。 三、“出前门往正南”,言前辙。四、“板凳宽扁担长”,江洋辙。 五、“姐妹二人去逛灯”,中东辙。六、“高高山上小庙儿”,遥条辙。 七、“闲来没事出城西”,一七辙。 七段绕口令选用七种辙韵,这种唱词辙韵的结构称“花辙”,所以在标题上称“花唱”。 一、油求辙 绕口令儿顺着我的嘴流, 闲来没事儿我遛舌头。 在苏州有一个六十六条胡同口,那么住着一个六十六岁刘老六,他倒坐门口儿吃牛头来就啃牛头。这个刘老六,

他家有那么六十六座好高楼, 在那楼上有那么六十六篓桂花油,在那楼上蒙着六十六匹绿绉绸,绸上绣着六十六个大绒球, 楼底下钉着那六十六根儿檀木轴,在那轴上栓着六十六头大青牛,牛旁边儿蹲着那六十六个大马猴。这个刘老六, 他坐在门口儿正把牛头啃, 打南来了这么两条狗, 抢骨头就抢成仇, 碰倒了六十六座好高楼, 碰洒了六十六篓桂花油, 油了那六十六匹绿绉绸, 脏了那六十六个大绒球, 拉躺下六十六根儿檀木轴, 吓惊了六十六头大青牛,吓跑了六十六个大马猴。 打南来了一个气不休, 手里头拿着一个土坯头, 去打狗的头, 我也不知道: 气不休的土坯头打上这个狗的头,我也不知道: 这个狗的头碰坏了气不休的土坯头。打北边儿来了一个秃妞妞, 手里头拿着一个油篓口, 她去套狗的头, 我也不知道: 秃妞妞油篓口套住这个狗的头, 我也不知道: 这个狗的头钻了那个秃妞妞油篓口。狗钻油篓篓油漏, 狗不钻油篓篓不漏油。

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研究报告

智慧城市的概念在欧美地区诞生,却在中国发扬光大。仅在2018 年,中国在建智慧城市数量占全球的48%。未来,中国智慧城市建设仍将领跑全球。 城市化进程提高对城市经济发展、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生活质量带来了严峻挑战,为应对城市发展中的一系列挑战,实现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构建智慧城市发展体系,提升科学决策水平和精细化管理效率成为更多城市管理者的首要选择。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历经三个发展阶段:从智慧城市概念导入的分散建设阶段,到智慧城市试点探索的规范发展阶段,再到 2016 年正式进入以人为本、成效导向、统筹集约、协同创新的新型智慧城市发展阶段。 “新型智慧城市”是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核心载体。相较于“智慧城市”,其更加重视顶层设计与数据的融合,发展重点在于进一步强化城市智能设施统筹布局和共性平台建设,破除数据孤岛,加强城乡统筹,形成智慧城市一体化运行格局。 目前国内外对于智慧城市的概念仍没有形成统一明确的定义,但可从技术层面、城市发展层面及社会层面三种不同维度对中国智慧城市概念进行深度理解。 亿欧智库在完成研究和多家智慧城市企业高管交流后,撰写了<2020 年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研究报告>。报告全面分析了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情况,梳理出中国智慧城市产业图谱,研究了国内外标杆智慧城市建设案例,总结了智慧城市发展的挑战与趋势。

Part1智慧城市发展概述 1.1 2020年智慧城市发展现状1.2“新基建”加速智慧城市发展Part2新基建下的智慧城市 2.1基础技术赋能智慧城市建设2.2智慧城市场景应用 2.3智慧城市企业案例 Part3全球优秀智慧城市实践分析3.1维也纳 3.2圣阿尔伯特 3.3新加坡 3.4上海 Part4智慧城市发展挑战与趋势

马派相声在西安的发展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sj.com/doc/d58655867.html, 马派相声在西安的发展研究 作者:王钊 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4年第02期 【摘要】本文概述了马派相声的艺术特点,介绍并分析了马派相声在全国尤其是在西安的传播与发展过程,提出了在西安更好地传承与发展马派相声的对策。要坚持推出新人新作;保持自身的艺术特点;注重结合地方文化;建立产业文化链条。 【关键词】西安;马派相声;发展;保护 马三立是我国相声表演大师,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潜心探索,创立了独具特色的“马派相声”。抗日战争爆发时期,马派弟子、天津相声演员张玉堂等一批京津一带曲艺艺人陆续内迁来到西安,最初从街头卖艺开始。原本的两派相声——京派“帅”和津派“怪”,结合了西北民风、民俗,逐渐形成西北派的“迈”(豪迈)。到解放前夕,西安民乐园、东五路一带曲艺茶园多达几十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马派相声弟子已经在西安生根发芽,目前已成立了数十家相声专业、业务团体,在艺术风格、创作改编、表演方式上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本文试从马派相声传入西安起入手,逐步还原马派相声在西安的传播和发展历程,并对其今后发展和保护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马派相声的艺术特点 马派相声以“冷面滑稽”、“外松内紧”、“有条不紊”、“表演细腻”、“含蓄隽永”等特点著称。本色、自然,丝毫没有表演的痕迹。内容上善于刻划小市民的形象,艺术手法和美学趣味以“自嘲”为主,自成一家,别具一格。 1、语言清晰连贯 相声是“说”的艺术,属于“以词叙事”的说唱艺术,而有别于“以身代事”,进入角色的戏剧艺术。这种表演方式密切了演员和观众之间的关系,缩短了舞台上下的距离。“说”是相声最重要的表现方式,也是幽默的载体。相声作品中,许多是以说见长的。“说”是相声演员的基本功,要求口齿伶俐,语速流畅,吐字清晰,一气呵成。马三立自小就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对于“贯口活”可以说是达到了信手拈来的境界,并且对已有的老段子加以充实,通过增加其难度进一步提升观赏效果。值得一提的是,因为马三立是回族,因此他改编的《报菜名》不仅丰富了内容,还将一些民族忌讳的菜品进行了更换和代替,提升了相声的民族性和广泛性。 2、善于刻画人物 以丰富想象塑造人物是小说、戏剧、短篇小说作者的基本技能。一个成功的相声作品,往往都会出现一两个令人记忆深刻的人物。马三立在相声艺术表演过程中,非常善于刻画人物。虽然有的夸张至极致,但总令人印象深刻,余音绕梁。

2019-2020数字孪生城市研究报告

2019-2020数字孪生城市研 究报告 2019年10月

目录 一、数字孪生城市发展概况 (1) (一)理念引领,各地纷纷提出建设数字孪生城市 (1) (二)产业响应,各类企业抢抓商机激活ICT 产业链 (2) (三)资本助力,数字孪生城市板块崛起倍受市场关注 (4) (四)场景先行,数字孪生部分应用先行先试初显成效 (4) 二、数字孪生城市总体架构与核心平台 (8) (一)三横两纵总体架构 (8) (二)泛在感知与智能设施管理平台 (11) (三)城市大数据平台 (13) (四)城市信息模型平台 (16) (五)共性技术赋能与应用支撑平台 (18) 三、数字孪生城市关键技术要素 (21) (一)新型测绘:快速采集地理信息 (21) (二)标识感知:实时“读写”真实城市 (27) (三)协同计算:高效处理海量数据 (33) (四)全要素表达:精准“描绘”城市前世今生 (36) (五)模拟仿真:在数字世界推演城市运行态势 (44) (六)深度学习:推动城市自我学习智慧成长 (48) 四、数字孪生城市典型应用场景 (53) (一)城市规划仿真:形成全局最优决策 (53) (二)城市建设管理:项目进度可视化管控 (55) (三)城市常态管理:“一盘棋”综合治理 (59) (四)交通信号仿真:最大化道路通行效能 (62) (五)应急演练仿真:应急预案更加贴近实战 (67) (六)公共安全防范:让“雪亮”更“明亮” (70)

(七)公共服务升级:感同身受的体验 (72) 五、数字孪生城市未来发展展望 (74) (一)有望全面激活智慧城市产业 (74) (二)有望重塑城市治理结构和规则 (75) (三)数字孪生城市的推进实施建议 (76)

相声艺术鉴赏

相声艺术鉴赏 摘要:相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是扎根于民间、源于生活、又深 受群众欢迎的曲艺表演艺术形式。文章就马派相声进行了讨论,介绍了其代表人物,详细分析了其艺术特点,供参考。 关键词:相声;艺术特点;艺术风格 相声是一种具民族特色的喜剧表演艺术,源于华北,流行于京津冀,普及于全国及 海内外,始于明清,盛于当代。主要采用口头方式表演。表演形式有单口相声、 对口相声、多口相声等。是扎根于民间、源于生活、又深受群众欢迎的曲艺表演 艺术形式,主要归功于相声的艺术特色。 1.马派相声代表人物 (1)马三立。马三立(1914-2003),中国已故相声泰斗。马三立出身相声 世家,自幼受家庭艺术熏陶。父亲马德禄是之一,又是相声前辈艺人恩绪的宠徒 和门婿;兄马桂元师承“相声八德”之一李德钖,以擅演“文哏”段子著称。家庭环 境使他从小就耳濡目染,对相声艺术十分熟悉。他12 岁跟父亲马德禄学艺,15 岁拜“相声八德”之一的周德山( 绰号“周蛤蟆”) 为师。马三立艺术功底扎实,善于 观察社会生活,注意从生活中汲取养分,以其含蓄隽永、质朴自然、蕴藉深远的 艺术风格,卓然屹立于中国相声艺术之林。马三立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潜心探索,创立了独具特色的“马派相声”。主要代表作有《文章会》、《卖挂票》、《开粥厂》、《夸住宅》、《白事会》、《黄鹤楼》、《买猴儿》、《似曾相识的人》、《10点钟开始》、《家传秘方》、《学说瞎话》、《逗你玩》等。 (2)马志明。马志明,1945 年生于天津,相声泰斗马三立先生长子。被观 众们尊称为“少马爷”。受家庭影响,自幼喜爱相声和戏曲。20 世纪80 年代由相 声大师侯宝林先生代收师弟,拜已故相声前辈朱阔泉为师。马志明先生传统艺术 功底深厚,深得“马派相声”的真髓,形成了不温不火、不急不躁、不喊不叫、不 荤不咸的艺术风格。文武全才,堪称文哏大师和武哏有史以来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纠纷》、《大保镖》、《报菜名》、《地理图》、《论拳》、《卖挂票》、《文章会》、《五味俱全》、《开粥厂》等。 2.马派相声艺术特点 马派相声的艺术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冷面滑稽、外松内紧、有条不紊、表演细腻、含蓄隽永。本色、自然,丝毫没有表演的痕迹。内容上善于刻画 小市民的形象,艺术手法和美学趣味以“自嘲”为主,自嘲是幽默的最高境界。马 派艺术,自成一家,别具一格,大智若愚,高深莫测。 (1)包袱绕梁三日。这是马派相声最大的特点,越琢磨越可乐,越琢磨越 有意思,没有使劲胳肢人的感觉,让你随着相声的剧情自发地笑出来,不是某一 句台词让你笑半天,而是那种意境让你不由自主地觉得可乐。 《开粥厂》里的马善人一直宣称自己多善多善,结果呢,没事放虱子玩,把 自己身上的虱子放到别人的脖子上,还美其名曰我们既不受痛苦还不伤害它的性命,还得找个胖子,这个马善人的人物形象一下子就勾勒出来了。《卖挂票》里 的马洗澡马老板把自己吹得天花乱坠,结果呢,早上八点多撩开台帘一看,人都 满了,原来自己没有被窝,跟后台的箱官儿一起睡,借人家的被子盖。 少马爷马志明同样继承了马派相声的精髓,在《看不惯》里,嘴里说的是我 最最看不惯的,但是脸上的表情又是特别羡慕的表情,表里不一,这种例子在马 派相声里比比皆是,深刻地刻画了一系列小人物的形象,而这些小人物就生活在

新泰市智慧城市建设调研报告样本

新泰市智慧城市建设调研报告

新泰市智慧城市建设调研报告 一、背景与现状 1、综合基础环境 新泰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泰山东麓,西依五岳独尊的泰山,南临孔子故里曲阜,东接沿海开放城市青岛,区域总面积1946平方公里,人口140万,辖20个乡镇街道和1个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近年来,在泰安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下,新泰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广大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转方式、调结构,拼搏实干,锐意进取,全市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实现生产总值667.3亿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6.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93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141元。,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51.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8.4亿元,在第十二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排名中跃居第22位,被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县域科学发展突出贡献奖,被全球知名财经杂志《福布斯》评为第四届中国大陆最佳县级城市。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绿色名县、全国依托电子政务平台加强县级政府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试点县、全国行政服务标准化试点市、山东省投资环境十佳县市等荣誉称号。 新泰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山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

重点开发地区,开展对外合作的条件优越、前景广阔,是一片理想的投资热土。 2、经济实力雄厚 新泰市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实现生产总值667.3亿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6.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93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141元。,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51.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8.4亿元。在第十二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排名中跃居第22位,被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县域科学发展突出贡献奖,被全球知名财经杂志《福布斯》评为第四届中国大陆最佳县级城市。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绿色名县、全国行政服务标准化试点市、山东省投资环境十佳县市等荣誉称号。 3、城镇化发展迅速 快速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必然会带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带来城镇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投资的扩大,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国内新型城镇化建设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新泰市城镇化水平已经达到53.6%,处于30%-70%区间的加速期,人口、产业将进一步向城市集聚,城市现代化步伐明显加快。在山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2020年)中,新泰市被列入省级重点开发区,为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发带来了宝贵机

话剧创作与欣赏考试题及答案

1、话剧的含义及其特点 话剧指以对话为主的戏剧形式。话剧虽然可以使用少量音乐、歌唱等,但主要叙述手段为演员在台上无伴奏的对白或独白。 话剧艺术具有如下几个基本特点: 舞台性古今中外的话剧演出都是借助于舞台完成的,舞台有各种样式,目的有二:一利演员表演剧情,一利观众从各个角度欣赏。 话剧—剧照 :一利演员表演剧情,一利观众从各个角度欣赏。 直观性话剧首先是以演员的姿态、动作、对话、独白等表演,直接作用于观众的视觉和听觉;并用化妆、服饰等手段进行人物造型,使观众能直接观赏到剧中人物形象的外貌特征。 综合性话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其特点是与在舞台塑造具体艺术形象、向观众直接展现社会生活情景的需要和适应的。 对话性话剧区别于其他剧种的特点是通过大量的舞台对话展现剧情、塑造人物和表达主题的。其中有人物独白,有观众对话,在特定的时、空内完成戏剧内容。 2、中国话剧发展历史 话剧是在本世纪初才由外国传入中国的。1907年由中国留学日本东京的曾孝谷据美国小说改编的《黑奴吁天录》,是中国早期话剧的第一个剧本。现代著名话剧家有郭沫若、曹禺、洪深、田汉、老舍等。 一种以对白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最早出现在辛亥革命前夕,当时称作“新剧”或“文明戏”。新剧于辛亥革命后逐渐衰落。“五四”运动以后,欧洲戏剧传入中国,中国现代话剧兴起,当时称“爱美剧”和“白话剧”。1928年又洪深提议定名为话剧。它通过人物性格反映社会生活。话剧中的对话是经过提炼加工的口语,必须具有个性化,自然,精炼,生动,优美,富有表现力,通俗易懂,能为群众所接受。郭沫若的《屈原》、老舍的《茶馆》,曹禺的《雷雨》苏叔阳的《丹心谱》等,都是我国著名的话剧。 3、相声的由来与发展历史 我国的相声艺术至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的最早形式是由“俳优”这种杂戏派生出来的。 “俳优”多在宫廷里演出,用诙谐的说话,尖酸、讥讽的嘲弄,以达到惹人“大笑捧腹”而娱人的目的。但在这笑声中,艺人们往往寄托了对统治者的嘲弄和鞭挞。 唐代的相声叫“弄参军”。参军,即军帐前的幕僚、食客,类似今天的参谋。这种表演相声的演员常常是军营中的幕僚,故称“弄参军”。弄参军是一种对口相声,一个人穿绿色衣服,手持简策,分作机灵滑稽的参军;另一人穿着破烂不堪的衣服,扮作愚蠢可笑的苍头,互相笑骂、嬉弄,https://www.docsj.com/doc/d58655867.html,甚至扑打。这种相声演员的形象,我们可以从唐墓中出土的戏弄俑上看到。相声艺人多喜欢咒骂和讥讽贪官污吏。宋代的群口相声很时兴。 清朝同治年间(1862~1874年),相声艺术在北京得到充分的发展,日渐成熟,规定用北京方言表演。外地也偶有用地方方言的。当时无论楼堂深院,还是街头市井,都有相声表演的舞台场地。据一些老艺人说,在相声中有两段基本技巧练习的段子,一段叫“学四相”,即指学大姑娘、老太太、哑巴和聋子四种人的动作;另一段叫“学四声”,也就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