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课本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课本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课本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课本答案

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第一节植物的生殖

观察与思考

1.这些植物生殖方式的共性是:不通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子代。这种生殖方式就叫做无性生殖。

2.此题不要求学生在本节课讨论出统一答案。可引导学生结合七年级上学期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展开讨论,能提出一些合理的观点即可。比如马铃薯、竹的无性繁殖,产生后代个体的速度比较快(有性生殖所需时间一般比较长),有利于在环境适宜的条件下短时间内繁殖出大量个体,并且后代的性状较为一致。有性生殖产生的种子、果实等,往往可以耐受不良环境条件,也容易通过各种媒介传播到其他地方,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

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也会不断加深,如有性生殖可以使后代具有父母双方的基因,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更强,在进化上更有意义等。

练习

1.将马铃薯的块茎切成小块来种植时,每一小块都要带一个芽眼。有一个健壮饱满的芽,才是繁殖成功的关键。芽可以成长为新的个体。芽合成生长素旺盛;不仅促进植株生长,也使植株的抗病能力增强,这也是繁殖成功的前提。没有芽的马铃薯小块,在土壤中会很快腐烂,很难实现繁殖的目的。

2.在种植菊花和芦荟的时候,一棵植株常常会变成一丛。这是因为它们的萌蘖能力较强。可以将它们分株繁殖。

3.植物的无性生殖在农业生产上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白薯是先育秧,然后再扦插。蒜、姜、藕、荸荠、芋头等也可以用地下茎繁殖。山药不仅可用根状茎繁殖,还可用叶腋生长的“零余子”(珠芽)繁殖。进行无性生殖的植物,大多是具有有性生殖能力的。

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观察与思考

填空

1.⑤→②→①→⑥→④→③;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2.

形态特点生活习性

幼虫身体柔软,具有环节,在

胸腹部有8对足

主要以桑叶为食,有蜕皮现象。化蛹前

吐丝结茧

成虫有三对足,两对翅,体被

白色鳞毛

不取食,几乎不能飞行,雌雄交尾后,

雄蛾死亡,雌蛾产卵后也死亡

蛹体表光滑,体形呈椭圆柱

不食不动,羽化成蛾,破茧而出

讨论

1.家蚕通过有性生殖的方式产生后代。这种生殖方式是由两性生殖细胞(如精子和卵)结合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

2.蚊、蝇、菜粉蝶、蜜蜂、赤眼蜂等动物与家蚕的生殖和发育方式相似,它们都是进行有性生殖,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为完全变态。

3.“春蚕到死丝方尽”这句诗来自李商隐《无题》中的名篇,全诗的内容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首诗是一首爱情诗,诗中的“丝”寓意思念的“思”,诗人通过这首诗把恋绪离情写得感人肺腑。

但从家蚕的发育过程来分析,其中“春蚕到死丝方尽”不正确。因为春蚕作茧后并没有死,而是变成不食不动的蛹,蛹经过一段时间的发

育将羽化成为蚕蛾。因此,此句诗可改为“春蚕化蛹丝方尽”,这样既符合家蚕的发育过程,又不失艺术性。

技能训练

从问题的具体、明确、可探究性的评价准则来分析,“昆虫的发育过程有蜕皮现象,这与他们的身体结构有关吗”提得较好。因为生长发育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既有遗传因素,又受环境影响,并且是进化的结果,所以问题“为什么家蚕和蝗虫的发育过程都有几次蜕皮现象”提出的不具体、不明确。

针对本节课的内容,可引导学生提出一些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如蚕吐丝的量与蚕的大小有关吗只有雌性或雄性的成虫,蝗虫能进行有性生殖吗为什么说雌雄昆虫的相互识别与昆虫的触角有关昆虫在蜕皮后,新皮变硬之前,抗干旱和抗虫害的能力如何等等。

练习

1.

2.蝉的外壳(外骨骼)是坚硬的,不能随着蝉的生长而扩大。当蝉生长到一定阶段时,蝉的外骨骼限制了蝉的生长,蝉将原有的外骨骼脱去,这就是蝉蜕。

3.赤眼蜂将卵产在玉米螟、棉铃虫、松毛虫等害虫的卵内,赤眼蜂的卵将以这些虫卵中的营养物质为营养,进行生长发育,使害虫的卵不

能发育,达到杀灭害虫的目的,同时用赤眼蜂杀灭害虫可以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课文中的问题提示

判断“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是导致两栖类分布范围较小,种类也较少的重要原因之一”的说法是否正确。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问题,其目的一是训练学生分析问题,敢于发表见解的能力;二是训练学生对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善于提出佐证,从而训练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在组织学生解答此问题时,重点不仅在于让学生对该问题做出结论,而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用充分的证据来论证自己的见解。

根据资料分析和科学家的研究,已经证明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而成体则需在陆地上生活。这样就使大多数两栖动物只能分布在水域附近的潮湿的地区。环境变迁也是影响两栖动物分布的重要因素,随着池塘、河流、湖泊等水域环境的缩小,两栖动物的分布范围也愈来愈小。

资料分析

1.环境变迁破坏了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所需的环境,使两栖动物不能正常地进行生殖活动,同时环境变迁还影响了两栖动物正常的发育,最终导致两栖动物繁衍后代的能力下降,种群的数量和种类减少。

2.畸形蛙可能是由于水环境污染而造成的,这种水中有影响蛙正常发育的物质。

练习

1.此题意在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寻求答案。图中三位同学所提问题的参考答案如下:蝌蚪在发育的过程中,随着四肢的逐渐长出,尾部也逐渐消失。经科学家研究发现,蝌蚪的这种发育现象是受基因(遗传物质)控制的,就好像是按照编好的“程序”使蝌蚪尾部细胞死亡消失,因此科学家将此称为“程序性细胞死亡”。

刚孵出的小蝌蚪不会取食,经常吸附在卵壳或水草上,靠残存的卵黄获得营养,2~3天后才开始吃藻类和水蚤等。

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分析,两栖动物是脊椎动物由水生向陆生过渡的一个类群,在蛙的个体发育的过程中,蝌蚪生活在水中,具有外形像鱼、用鳃呼吸等特点,说明生物在个体发育的过程中,还保留着水栖祖先在水中生活的特点。

2.

3.(1)蛙卵发育需要一定的温度和充足的氧气等条件,所以,培育蛙卵的水环境应是水质清澈,向阳温暖,水中最好放有一些水草(如金鱼藻)。

(2)蛙卵发育成蝌蚪后,应用一些碎饭粒或碎菠菜饲喂蝌蚪。还应饲喂煮熟的蛋黄和水蚤等动物性饲料。还应注意经常换水,保持水质的清洁。

(3)当蝌蚪长出四肢时,应在水中放置一块石块或木板,以便蛙能登陆到陆上生活。

第四节鸟的生殖和发育

课文中的问题提示

1.孵化出的雏鸟有早成鸟和晚成鸟。

早成鸟雏鸟孵出时即已充分发

育,被有密绒羽,眼已经睁开,腿脚

有力,图2早成鸟(左)和晚成鸟(右)

在绒羽干后,可随亲鸟觅食。大多数

地栖鸟类(如鸡)和游禽类(鸭)属

于早成鸟(图2)。

晚成鸟出壳时雏鸟尚未发育充

分,体表光滑或微具稀疏小绒,眼不

能睁开,全仰亲鸟的喂食。待在巢内

完成发育后才能独立生活,如麻雀等。还有一些躯体大而凶猛的鸟也属于晚成鸟。

2.鸟类只有在繁殖期间,才到鸟巢中产卵、孵卵、育雏,鸟巢并不是鸟的家,当过了繁殖期后,它们就离开巢穴,有的鸟在下一年的繁殖期,可能再来此进行繁殖。

3.只有受精的鸡蛋在适宜的条件下才能孵出雏鸡。养鸡场的产蛋鸡群,无论是单独散养还是笼养,所产的蛋均为未受精卵,不能用于孵化。为获取种蛋,必须在饲养的母鸡群中配以一定数量的公鸡。受精后鸡卵的胚盘较大、色深(呈白色),辨别方法可用照蛋灯来识别。当在照蛋灯的照射下,蛋中有不透光的黑色斑点,表明该鸡蛋是受精的鸡卵,不透光的斑点为胚胎发育的部位。

观察与思考

1.卵壳和卵膜对卵起保护作用,在卵壳上有许多气孔可以透气,以确保卵进行气体交换。卵白对胚有营养和保护作用。卵黄是卵细胞的主要营养部分,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在卵黄外面包裹着卵黄膜。

2.受精卵的胚盘将发育成雏鸡。胚盘是鸡卵受精后开始发育形成的初始胚胎,在适宜的条件下胚胎发育成雏鸡。

技能训练

本技能训练的主要意图是,以实际问题为背景,训练学生从多角度、多因素来分析问题,并通过量化选择最佳的配制鸡饲料的方法,以培养学生解读图表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解答此问题时,首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题干明确影响鸡产蛋率的两个因素:

(1)鸡的产蛋率与鸡从食物中获取能量的多少和蛋白质量有关;

(2)当鸡取得足够能量时,则停止取食,影响鸡对蛋白质的取食量,从而影响鸡的产蛋率。

第1小问的具体解答过程如下。

首先弄清已知的条件:(1)从题干中可知饲料能量水平为×106焦/千克;(2)通过解读曲线图可知,要达到90%的产蛋率,鸡对蛋白质的采食量应为克/只·日;对饲料的采食量应为111克/只·日。

然后分析求解。设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水平为X。列式求出当采食111克的饲料时,蛋白质的含量为多少才能满足鸡取食蛋白质的量为克/只·日。

X×111克/只·日=克/只·日;

即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为%时,鸡的产蛋率可达到90%。

第2小问的解答过程。

已知条件:(1)由题干中可知,饲料的蛋白质含量为15%;能量水平为×106焦/千克;取食量为101克/只·日。

(2)由(1)可推知鸡对蛋白质取食量为(15%×101克/只·日),通过查曲线图可知在此采食蛋白质量的基础上,鸡的产蛋率约为50%。

(3)由(1)提供的已知条件,通过查表可知鸡的产蛋率约为60%,但要达到这样的产蛋率,饲料蛋白质含量还需提高。

得出结论,即从每日采食蛋白质量预测鸡的产蛋率应为50%。

练习

1.提示:本句诗来自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全诗内容是“孤山寺北古亭西,水面初平云脚底;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也作春)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

荫里白沙堤。”这首诗反映诗人在西湖白沙堤看到的生机勃勃的早春景象。

在诗中“几处早莺争暖树”反映鸟筑巢时的占区行为。莺类栖息在树枝上,常常将巢筑于树上或树洞中,早春气候还冷,莺为筑巢而争占暖树(向阳的树枝)。

“谁家新燕啄春泥”反映燕子的筑巢行为。燕子在选定好筑巢的地点后,用喙衔泥、草秆和草根,混合以自己的唾液,在屋檐下筑成半个碗形的巢。

2.提示: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训练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可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提出思路、设计实验。下面的实验方案可供参考。

将蛋壳用针扎一个小眼,在小眼处插入注射器的针头,注意小眼和针头间的缝隙,应尽量密实。然后用注射器从这个小眼向里缓缓打气,使蛋壳里的压力增大。过一段时间后,可见蛋壳表面就出现一点一点的液珠,由此说明蛋壳上有小孔。

也可将鲜蛋浸没在40 ℃~50 ℃的温水中,看蛋壳上有小气泡发生。

3.根据生活经验可知表中列出的鸟卵是依次增大,如鸭蛋比鸡蛋大,鸡蛋比鸽蛋大,鸵鸟蛋的大小大约是其他鸟蛋的数倍甚至十几倍。而从表格中列出的各种鸟卵的孵化时间也是逐渐增长,由此可以推测鸟卵孵化的时间长短与卵的大小有关。

4.

昆虫的变态发育,使昆虫一生中不同发育阶段,适应不同的食物和生活环境。两栖动物的受精过程和幼体发育的特征,只适于在有水的环境中生活。鸟卵的结构复杂,胚胎的发育受到良好的保护。此外,鸟类能营巢、孵卵、育雏,这都提高了鸟类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5.有的鸟不筑巢、不孵卵、不育雏,如杜鹃。杜鹃将卵产在其他鸟类(如画眉、鸦雀、寿带鸟和柳莺)的鸟巢内,让这些鸟为其孵卵、育雏。

无论各种鸟的生殖和发育有何特点,在生殖和发育的过程中,鸟必须具有求偶、交配、产卵等行为。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观察与思考

1.凭肉眼的观察或简单的测量,并不能知道自己的所有性状。肉眼仅能观察到某些形态结构、行为特征,而无法观察到生物的生理特征等。

2.性状(character):遗传学中把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统称为性状。

5.不是。比如,麦田中水肥充足的地方,麦苗比正常的要粗壮,这一性状差异是由于环境条件的变化引起的变异,并未涉及到遗传物质的改变,是不可遗传的。

资料分析

1.这项研究中,被研究的性状是鼠的个体大小。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是大鼠生长激素基因。

2.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

3.传递的是控制性状的基因。

练习

1.(1)(3)不对。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比如,人的双眼皮与单眼皮、玫瑰花的红色与粉色等等。(2)对。(4)对。受基因控制的性状可遗传。(5)不对。环境条件的不同可使性状发生差异,比如,玉米中有些隐性基因(如其中一对为aa)使叶内不能形成叶绿体,造成白化苗,它的显性基因A控制叶绿体形成。基因为AA的种子,如果在不见光的暗处发芽,长成的幼苗也是白化的;而光照下发芽,长成的幼苗就成绿色。由此可见,基因型相同的个体在不同条件下可发育成不同的表现型。

2.原理同第1题的第(5)小题。设计方案略。

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观察与思考

1. 23对。因为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

2.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

3.不同颜色的区段表示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不断把长绳螺旋缩短变粗,就能把长绳处理成短棒状的染色体样子。

练习

2.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不成对存在。

3.无性生殖过程都不涉及性别,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参与,也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新生的个体是由母体直接产生的。通过无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只具备母体的遗传特性,所以,无性生殖的后代能够较稳定地保持母体的遗传性状,个体之间十分相像,与染色体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状况无关。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练习

1.当惯用右手是显性性状时,孩子的细胞内有控制惯用左手的基因。当惯用左手是显性性状时,孩子的细胞内没有控制惯用左手的基因。

2.不能,决定无酒窝的基因为隐性基因d,所以无酒窝的夫妇决定有无酒窝的基因型都为dd,当亲代形成生殖细胞时只能将d传递给子代而不会出现显性基因D,所以,其子女是无酒窝的。

3.不合适。宝玉和黛玉是表兄妹,属于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按我国现行婚姻法规定是不能结婚的。如果近亲结婚,其后代有害基因纯合的机会比随机婚配的后代要高许多倍。

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

观察与思考

1.最后一对染色体是性染色体。

2.左图为男性体细胞的染色体,右图为女性体细胞的染色体。

染色体与X染色体在形态上有很明显的区别:X染色体较大,Y染色体较小。

4.男性的精子与女性的卵细胞中,都只有1条性染色体。男性有2种精子,分别含X、Y性染色体;女性只有一种卵细胞,含X性染色体。

练习

1.不科学。女性的性染色体为X和X,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和Y。女性产生的卵细胞仅含X,男性产生的精子含X或Y基因,当卵细胞X 与精子Y结合的受精卵为XY时,受精卵发育为男孩;当卵细胞X与

精子X结合的受精卵为XX时,该受精卵发育为女孩。受精时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是随机的,所以这种说法不科学。

2.含X的精子和含Y的精子,哪种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是随机的,一个母亲如果生一个孩子,生男生女的机会各占50%。如果统计众多的母亲所生的孩子,男女比例会接近1∶1。所以,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中,男女整体比例大致为1∶1。但如果只生一个孩子,或是男孩或是女孩,不可能1∶1,同样道理,一个家庭有几个孩子,出现男女比例不是1∶1是不奇怪的。

3.这种做法不对。如果人们单纯追求男孩或女孩,将会打破生育的自然规律,导致人类社会性别比例失调,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第五节生物的变异

探究

3.大花生的种子种在贫瘠的土地上,其果实将会变小;小花生的种子种在肥沃的土壤中,其果实会长大。因为环境的变化影响生物性状的表现。

4.不一定,要看控制花生大小这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组成来确定。假设A为显性基因控制性状“大”,а为隐性基因控制性状“小”。大花生的基因型可能是AA或Aа,如果是AA,其后代均表现为大;如果是Aа,其后代就有大和小两种可能。

也可回答:不一定。如果大花生的大小是一种数量性状,则大花生中一粒饱满粒大的种子种下去,所收获的种子有大有小,但平均值仍和原大花生品种相近(若不考虑环境因素的话)。

练习

1.“南橘北枳”是说南方的橘子移栽到北方之后其味道、色泽等品质都发生变化,不能称为橘,只能称为枳的现象。原因:二者基因型虽然相同,但环境条件的改变可使性状发生改变。

3.这种变异能够遗传。由遗传物质基础发生变化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染色体属于遗传的物质基础。使用化学试剂使亲代细胞内的染色体加倍,当亲代细胞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生殖细胞时,生殖细胞内的染色体数也会比正常的增加一倍,产生可遗传变异。

第三章生物的进化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资料分析

1.现在的大气成分中有氧气,而原始大气的成分中没有氧气。

2.原始地球上不存在生命。因为原始地球上没有生命存在的环境条件。

3.根据米勒以及其他学者的实验结果可以推测,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因此,生命的起源从无机物生成有机物,这一阶段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4.陨石中含有构成生物体所需要的有机物的事实,可以推测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能够从地球以外形成并被带到地球。

练习

1.在现在的地球环境条件下,地球上不会再形成原始的生命。因为不存在原始生命形成时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如原始大气、高温、持续不断的雷电等。另外,现在的海洋的成分也发生了改变。

2.对这一问题的答案取决于对老子原话的理解。如果理解为“天下的任何事物都是从“有”,即现在已经存在的事物中产生的,而这些事物又是从“无”,即目前不存在的事物,而是从别的事物中产生的”,则与现代生物学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观点不谋而合。如果理解为“有生于无中的‘无’,是虚无,是不存在的、什么都没有的状态”,则与现代生物学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观点大相径庭(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练习辩证地思维,不必刻意求得统一答案)。

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

资料分析

1. 在资料1中,科学家采用了比较化石的研究方法,即比较不同类型动物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从而判断动物的进化顺序的方法。在资料2中,采用了比较动物的形态和解剖特征的方法,通过对始祖鸟与现代鸟和爬行动物的形态和解剖特征的比较,说明鸟类是由始祖鸟进化而来的,始祖鸟是爬行动物向鸟类进化的中间过渡类型。

在资料3中,利用组成生物体的一些重要物质的差异性,来比较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的方法。

2. 3个资料中,科学家在研究生物进化问题时都采用了比较的方法。

3.根据上述3个资料,对生物进化的历程可以作出如下的推测:生物是不断进化的,而且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资料1表明,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和哺乳类的进化顺序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资料2表明,鸟类是由爬行动物进化而来的,始祖鸟是爬行动物向鸟类进化的中间过渡类型;资料3表明,人与黑猩猩的亲缘关系最近,马次之,果蝇和向日葵则较远。

技能训练

支持假说A的证据有:1、2、3,其中证据1的支持力度最大。

支持假说B的证据有:4、5、6、7,其中证据5的支持力度最大。

练习

1.有的化石人类还未发现;有的生物没有留下化石;地壳或环境的变化导致一些化石的毁灭等等。

2.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我们不能简单地回答,因为任何生物都是不断进化发展的,进化的历程是漫长的,而且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基础。在由爬行动物进化到鸟类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生变异,并经自然选择将这种变异保存和遗传下来。从进化的角度看,鸡这一物种形成时,鸡和鸡蛋同时形成。从基因水平看,鸡和鸡蛋具有同样的遗传物质基础,二者在地球上的出现也是无所谓先后的。

3.这些非常简单、低等的生物由于能够适应环境的不断变化,所以没有灭绝,而且分布还非常广泛。

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

练习

1.治理环境,减少工厂排出的煤烟,使曼彻斯特地区的自然环境尽量恢复正常并得到保护。

2.这是因为人工选择的结果,与自然选择相比,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有目的的选择可以加快生物演变的历程,缩短生物演变的时间。

3.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由于这些海岛上经常刮大风,那些有翅能飞但翅膀不够强大的昆虫,就常常被大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较少。而无翅或残翅的昆虫,由于不能飞翔,就不容易被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就多。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选择之后,岛上无翅的昆虫就特别多。

4.在青霉素刚被使用的时候,能够杀死大多数类型的细菌。但少数细菌由于变异而具有抵抗青霉素的特性,不能被青霉素杀死而生存下来,并将这些特性遗传给下一代。因此,下一代就有更多的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经过青霉素的长期选择,使得有的细菌已不再受其的影响了。

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

资料分析

1.流行性感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飞沫、空气传播。当流感病人在咳嗽、打喷嚏时,会将大量的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散布于空气中,如果这些带有飞沫的空气被周围的人吸入后就有可能患流感。因此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捂住口鼻,以免传染他人。老人和小孩体质差,抵抗传染病的能力弱,所以更易患流感。

2.将甲肝患者用的碗筷同家人的分开,目的是将甲肝患者遗留在碗筷等餐具上的甲肝病毒与健康人隔离开,这样可以避免健康人感染上甲肝。饭馆的餐具要严格消毒,这样做可以将餐具上的细菌和病毒杀死,避免顾客染上传染病。

3.要经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

练习

1.

特点说明举例

有病原体每一种传染病都有它特异的病原

流感病毒(流感),结核杆菌(肺结核),

HIV(艾滋病),肝炎病毒(肝炎),蛔虫

卵(蛔虫病),淋球菌(淋病)

有传染性传染病能在人群中通过不同的途

径相互传播

流感和肺结核主要通过飞沫、空气传播;

肝炎和蛔虫病主要通过饮水和食物传播

有流行性、地方性和季节性①在一定条件下,有的传染病可呈

爆发、流行以至大流行;

②有的传染病只限于在某地区流

行;

③有的传染病受气候影响,只在一

定的季节发病。

①流行性感冒

②血吸虫病

③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

有免疫性人们在患过某些传染病并痊愈后,

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免疫力,在一定

时间内不再受该病的感染。

麻疹,水痘,流行性感冒

可以预防

只要做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

径和保护易感人群这三方面的工

作,传染病是可以预防的。

见教材第71页图Ⅷ-3

2.应该关心他,力所能及地帮助他,帮助他树立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而不是歧视他,躲避他。同时,在与他接触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要碰破皮肤,避免感染。

3.天花尽管已经被消灭,但还有可能“死灰复燃”。

这是因为保存在实验室里的天花病毒,可能会由于战争等不可预测的原因而散布在空气、水和土壤中,进而进入人体,导致天花流行,等等。

为了防止意外情况的出现,有关部门和机构应该将保存在实验室中的天花病毒定时或定期进行培养,并进行研究,以备将来一旦天花出现时,可以及时利用保存的天花病毒生产疫苗。

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

资料分析

1.涂在清洁皮肤上的病菌被皮肤的分泌物所杀死;这说明皮肤具有杀灭病菌的功能。

2.当人体身体虚弱,免疫力下降时,或当人体皮肤受伤时,病菌能够侵入人体;人体的血液、淋巴液等组织中以及人体的胸腺、淋巴结和脾脏等器官中分布有吞噬细胞。

3.接种过水痘疫苗或出过水痘的人,体内产生了抵抗水痘病毒的抗体。

练习

1.可能的原因有:(1)这个人过去得过麻疹;(2)这个人过去接种过麻疹疫苗。

2.不能确定这种传染病在我国已经被消灭,因为有的病毒或细菌能够在人体内或其他环境中潜伏很多年。不能在计划免疫项目中取消相应的疫苗,因为这种传染病有可能会再次出现,例如从国外传到我国等。

3.不是所有的传染病都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扩大计划免疫项目的方法来预防。因为有的传染病的疫苗人类并没有生产出来,如艾滋病等。

第二章用药和急救

资料分析

1.中药是我国传统的药物,其有效成分主要是从各种植物中提取出来的;而西药的有效成分主要是由化学物质合成的,因此又被称为化学药品制剂。

2.使用说明中的作用与用途(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规格、有效期、批准文号、制造单位和注意事项对于安全用药都是十分重要的。

3.药物的保存大多需要放在干燥、避光的地方,而且要密封保存,避免受潮。药物受潮后有效成分可能会分解,甚至发生霉变,影响药效。

练习

1.不一定。因为上次没吃完的药可能已经过期,因此,在服用前首先要检查药物是否在有效期之内,否则不能服用。

2.提示:可以参考所在城市、县、镇的地图,找出自己家和邻近的诊所、医院的所在地。然后,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位,重画并放大。

第三章了解自己增进健康

第一节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在小测试中,涉及到身体健康的题目有:第2、5、7、9、13、14、16、21、23。

涉及到心理健康的题目有:第1、3、4、6、7、17、18、20、24、25。

涉及到社会适应的题目有:第1、3、8、10、11、12、15、19、22。

第二节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资料分析

年,导致我国城市居民死亡的主要疾病的前三位是呼吸系统疾病、急性传染病和肺结核,而在1999年,呼吸系统疾病从死因顺位的第一位降至第四位,急性传染病和肺结核排在第7位以后。相反,在1957年,排在死因顺位的第5、6、7位的心脏病、脑溢血和恶性肿瘤,在1999年分别上升至第3、2、1位。

2.由于呼吸系统疾病、急性传染病和肺结核等疾病主要由不良的生活环境和营养条件造成的,而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除了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外,还主要与紧张、焦虑等心理因素,以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死亡原因的变化说明,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心理和行为因素对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探究

1.低浓度的酒精(%以下)对水蚤的心率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的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抑制作用。这是因为低浓度的酒精能促进水蚤的新陈代谢,一定程度内提高神经的兴奋性,而浓度高时酒精主要对神经起麻醉作用。烟草浸出液对水蚤的心率起促进作用,因为烟草里含有烟碱(如尼古丁)等成分,有使神经兴奋的作用。

2.酗酒对人体的健康可能造成的危害有:酒精会损害人的心脏和血管,酗酒会使脑处于过度兴奋或麻痹状态,进而引起神经衰弱和智力减退,对学习和工作有很大的影响。长期酗酒,会造成酒精中毒。如果一次饮酒过多,还会导致人的死亡。

吸烟对人体的健康可能造成的危害有:烟草燃烧时,烟雾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尼古丁、焦油等。这些物质进入人体后,对人体的神经系统会造成损害,使人的记忆力和注意力降低,同时还能诱发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等,还有可能会诱发肺癌。

练习

1.“吸烟有害健康”这个结论是经过对大量的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的结论。也就是说,与不吸烟人群相比,吸烟人群中患呼吸系统疾病及相关疾病的人要明显增多。“一辈子吸烟,照样活八九十岁”的人是极少数,并不能说明吸烟的危害不严重。

3.可以帮助家人制定营养早餐和晚餐;与家人一起积极锻炼身体;如果家人吸烟,还应该劝他们戒烟;注意与家人多沟通,保持良好的家庭气氛和愉快的心情;等等。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学期全册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八年级生物上学期全册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一、水中生活的动物 1、目前已知的动物约150万种,按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按生活环境分为陆地生活动物、水中生活动物和空中生活动物。 2、水生动物最常见的是鱼,此外,还有①腔肠动物,如海葵、珊瑚虫;②软体动物,如乌贼、章鱼;③甲壳动物,如虾、蟹;④海豚(哺乳动物)、龟(爬行动物)等其他水生动物。 3、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①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②能在水中呼吸。 4、四大家鱼是:青鱼、鲢鱼、草鱼和鳙鱼。 5、鱼是较低等的脊椎动物。 6、鱼的外形呈梭形,其作用是:减少游泳阻力,适于游泳。鱼体分三大部分:头部、躯干部和尾部。 8、鱼在游泳时主要靠身体_躯干部_和尾鳍_的左右摆动击动水流产生前进的动力,其它鱼鳍起辅助作用。鱼在运动时,背鳍、胸鳍、和腹鳍都有维持平衡的作用,尾鳍有决定鱼运动方向的作用。 9、鱼的感觉器官是侧线(感觉水流、测定方向)。 10、鱼鳃为鲜红色,因为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鳃丝既多又细,其作用是大大增加了跟水的接触面积,促进血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12、水由鱼___口__流入鳃,然后由鳃盖后缘(鳃孔)流出。在水流经鳃丝时,水中溶解的_氧气_进入鳃丝的__毛细血管__中,而_二氧化碳_____由鳃丝排放到水中;所以经鳃流出的水流与由口流入的水流相比,_氧气_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__的含量增高。 13、鱼类的主要特征有:适于_水_中生活;体表被_鳞片_;用_鳃_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_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14、海葵、海蜇、珊瑚虫等动物的结构简单,它们有口无肛门_,食物从口_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这些动物称为腔肠动物。 15、像河蚌、蛾螺等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身体的动物称为软体动物。乌贼、章鱼贝壳退化,也是软体动物。 16、虾类和蟹类等体表长有质地坚硬的甲,叫甲壳动物。 17、水中的各种生物都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紧密而复杂的联系,同时又都受水域环境的影响,其种类的变化和数量的消长都会影响到人类的生活。 18、海马是鱼类,鲸、海豚、海豹是哺乳动物,龟、海龟是爬行动物。 二、陆地生活的动物-------蚯蚓 1、陆地环境特点与陆生动物的适应:①气候干燥……有防止体内水分散失的结构,如爬行动物有角质的鳞或甲,昆虫有外骨骼. ②缺少水的浮力……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有多种运动方式.如: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以便觅食和避敌。③气态氧供呼吸……具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呼吸器官,如肺和气管(蚯蚓例外,靠体壁呼吸) ④昼夜温差大,环境变化快而复杂……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对多变环境及时作出反应。 2、蚯蚓生活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靠能分泌粘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可根据环带着生在身体前端来判断首尾(环带也叫生殖带)。 3、蚯蚓身体分节的意义:可使蚯蚓的躯体运动灵活自如、转向方便。 4、用手指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有粗糙不平的感觉,用放大镜观察,看到腹面有许多小突起就是刚毛,刚毛的作用是协助运动(固着;支持) 5、蚯蚓在潮湿土壤的深层穴居的原因:因为能为蚯蚓提供适宜的生存、生活的环境及繁衍的条件,一般包括适宜的温度、湿度、气态氧、食物和便于避敌的栖息场所等。蚯蚓不能保持恒定的体温,因此只能生活在温度变化不太大的土壤深层。 6、在观察蚯蚓的实验中为什么要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蚯蚓没有呼吸系统,要靠能分泌粘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 7、蚯蚓的生活环境:具有一定温度和湿度、温差变化不大、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穴居生活。生活习性和食性:一般昼伏夜出,以植物的枯叶、朽根和其他有机物为食。 8、大雨过后蚯蚓会纷纷爬到地面上来原因:大雨过后,过多的雨水会将土壤中的空气排挤出去,于是穴居的蚯蚓被迫爬到地表上来呼吸。 9、蚯蚓的呼吸过程: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空气中的氧气先溶解在体表粘液里,然后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有体表排出。 10、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动物叫环节动物,如蚯蚓、沙蚕、水蛭。 三、陆地生活的动物-------兔 1、哺乳动物:具胎生、哺乳(后代成活率高),体表被毛,体温恒定等特征.如兔、大熊猫 2、恒温动物:可通过自身的调节而维持体温的恒定,使体温不随外界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包括鸟类和哺乳动物.反之,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改变的动物是变温动物,如蛇、昆虫等。恒温意义:减少对外界环境依赖性,扩大生活和分布范围 3、兔:体表被毛(保温作用),用肺呼吸,心脏四腔,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体温恒定,牙分门齿和臼齿,盲肠发达(在细菌作用下,有助于植物纤维质的消化),大脑发达,四肢发达灵活。 4、跳跃是兔的主要运动形式(后退比前腿长且肌肉发达)。 5、兔的食性:植物(草)。兔的身体分为:头、躯干、丝织和尾四部分。 6、兔的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门齿似凿子适于切断食物,臼齿咀嚼面宽阔适于磨碎食物。兔的盲肠发达,这与兔吃植物的生活习性相适应。狼、虎等哺乳动物还有锋利的犬齿,用于撕裂食物(也用于攻击捕食)。 6、膈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结构。 7、足够的食物、水分、隐蔽地是陆生动物生存的基本环境条件。 8、兔与人的内部结构相似,说明人与兔的分类地位很接近,同属于哺乳动物,但人的盲肠已退化,因为人是杂食性的。 四、空中飞行的动物---家鸽 1、空中飞行的动物有昆虫、蝙蝠、鸟类等。 2、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除了鸵鸟和企鹅等少数鸟不能飞行外,绝大多数都善于飞行。 使鸟类扩大了活动范围,有利于觅食和繁育后代。 3、鸟适于飞行的特点:①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翔时空气的阻力)②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③胸部有高耸的龙骨突,长骨中空(内充空气)④胸肌发达⑤食量大消化快。即消化系统发达,消化、吸收、排除粪便都很迅速。⑥心脏四腔,心搏次数快,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运输营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期末考试卷带答案完整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期末考试卷带答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期末考试试题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以下各题均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分,共30分) 1、下列水生动物中哪一种是无脊椎动物( ) A .海豚 B .海豹 C .乌贼 D .鲨鱼 2、下列动物中,真正属于鱼的动物是( ) A .章鱼 B .鲸鱼 C .甲鱼 D .鲫鱼 3.在观察蚯蚓的过程中,必须保持蚯蚓的体表湿润,其原因是( ) A .蚯蚓必须生活在水中 B .使蚯蚓的呼吸能正常进行 C .以此增加蚯蚓的灵敏度 D. 使蚯蚓完成受精作用 4、国宝大熊猫“团团”、“圆圆”作为大陆人民的友好使者被赠送到我国宝岛台湾。下列不属于大熊猫主要特征的是( ) A.用肺呼吸 B.胎生哺乳 C.牙齿分化 D.变温动物 5、下列模式图中,能正确表示骨骼肌与骨、关节之间关系的是( ) 6、能正确表示生物与其气体交换部位连线的是( ) ①蚯蚓——体壁 ②蝗虫——气门 ③鱼——鳃 ④家鸽——肺和气囊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④ D .①③ 7、以下关于细菌和真菌的说法.错误.. 的是( ) A .细菌比真菌个体更细小 B .真菌没有真正的细胞核 C .剩饭变馊主要由细菌造成,而发霉则是由真菌造成 D .真菌的菌落多有外观可见的颜色 8、梅雨季节,衣物和皮鞋上常常“长毛”,这些“毛”是( ) A .螺旋菌 B .杆菌 C .酵母菌 D .霉菌 9、人之所以成为地球上“万物之灵”,从行为理论上分析,是人类哪方面行为能力最强所致? ( )

2020-2021年度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全册知识点

2020-2021年度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全册知识点1、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有性生殖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由母体直接发 育成新个体的为无性生殖。无性生殖具有母体的遗传特性。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区别为有无生殖细胞的结合。 2、无性生殖的优点为繁殖速度快,能保持亲代的优良性状;有性生殖的优点为能产生可遗传变异, 有利于生物的进化。 3、无性生殖包括:扦插、嫁接、组织培养等。 4、无心插柳柳成荫为扦插,一棵树上多种花为嫁接。 5、嫁接的关键是接穗的形成层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 6、嫁接产生的新植株保持接穗的性状。 7、嫁接分为芽接和枝接。(如右图) 8、题中凡是提到开花、传粉、受精、结果和种子字样的都为有性生殖。 9、受精卵发育成胚;果皮和果肉由子房壁发育而来,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来;种皮由珠被发育而来; 胚乳由受精极核发育而来;果实由子房发育而来。 10、组织培养的原理是利用了细胞的全能性。 11、椒草用叶繁殖;月季、葡萄用茎繁殖;果树用嫁接的方式繁殖,土豆用芽繁殖。 12、变态发育: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 发育叫变态发育。 13、家蚕的生殖和发育(蚕丝产生于幼虫期,抽丝在蛹期):家蚕的四个时期:卵、幼虫、蛹、成虫。 14、完全变态发育: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例如:蜜蜂、菜粉蝶、蝇、蚊、家蚕、 蝶、蛾 15、蝗虫的三个时期:卵、若虫、成虫。 16、不完全变态发育:一生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例如:蝗虫、蟋蟀、蝼蛄、螳螂、蝉。 17、金蝉脱壳中的壳指“外骨骼”因为外骨骼限制昆虫的生长,所以昆虫有蜕皮现象。 18、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两栖动物的特点: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水陆两栖,用肺呼 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例如:青蛙、蟾蜍、大鲵、蝾螈是两栖动物,但是乌龟、鳄鱼属于爬行动物) 19、蛙生殖发育特点:有性生殖、体外受精、水中发育、变态发育。 20、发育过程(变态发育):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21、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环境被污染不利于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材课后练习答案

八年级生物下册课后练习答案 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一节植物的生殖 想一想议一议P2 毛毛虫一般指蝶类的幼虫,它是由蝶类产生的受精卵发育而来的。毛毛虫经过若干次蜕皮后变为蛹,再由蛹羽化成蝴蝶(或蛾)。 观察与思考P10 1.2→5→4→1→3→6;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1.家蚕通过有性生殖的方式产生后代,这种生殖方式是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2.蚊、蝇、菜粉蝶、蜜蜂、赤眼蜂等动物与家蚕的生殖和发育方式相似,它们都是进行有性生殖,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幼虫与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3.春蚕到死丝方尽来自李商隐的名篇-《无题》,从家蚕的发 以鸣叫声吸引雌蛙,因此在水草丰茂的环境里,青蛙群聚,也就充满了蛙鸣。 思考题P15 蛙,蟾蜍等两栖动物的卵在水中受精,卵与精子的结合概率低,而且在极少有亲代关照的情况下,环境的影响和天敌的捕食,都会降低受精卵发育为成蛙的概率。两栖动物一次产出数量较

多的卵,能确保至少有一定数量的受精卵发育成熟。因此它们产卵多是对受精率低和受精卵孵化低的一种适应。有利于两栖动物的种群繁衍。 资料分析P16 1.环境变迁破坏了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所需的环境。使两栖动物不能正常地进行生殖活动,同时环境变迁还影响了两栖动 将此称为细胞程序性死亡。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分析,两栖动物是脊椎动物由水生向陆生过渡的一个类群。在蛙的个体发育的过程中,蝌蚪生活在水中,具有外形像鱼,用鳃呼吸等特点。说明生物在个体发育的过程中,还保留着水栖祖先在水中生活的特点。 第四节鸟的生殖和发育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期末考试卷带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期末考试试题 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以下各题均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1.5分,共30分) 1、下列水生动物中哪一种是无脊椎动物() A.海豚B.海豹C.乌贼D.鲨鱼 2、下列动物中,真正属于鱼的动物是() A.章鱼B.鲸鱼C.甲鱼D.鲫鱼 3.在观察蚯蚓的过程中,必须保持蚯蚓的体表湿润,其原因是() A.蚯蚓必须生活在水中B.使蚯蚓的呼吸能正常进行 C.以此增加蚯蚓的灵敏度 D. 使蚯蚓完成受精作用 4、国宝大熊猫“团团”、“圆圆”作为大陆人民的友好使者被赠送到我国宝岛台湾。下列不属于大熊猫主要特征的是() A.用肺呼吸 B.胎生哺乳 C.牙齿分化 D.变温动物 5、下列模式图中,能正确表示骨骼肌与骨、关节之间关系的是() 6、能正确表示生物与其气体交换部位连线的是() ①蚯蚓——体壁②蝗虫——气门③鱼——鳃④家鸽——肺和气囊 A.①④B.①②C.②④D.①③ 7、以下关于细菌和真菌的说法.错误 ..的是() A.细菌比真菌个体更细小B.真菌没有真正的细胞核 C.剩饭变馊主要由细菌造成,而发霉则是由真菌造成D.真菌的菌落多有外观可见的颜色8、梅雨季节,衣物和皮鞋上常常“长毛”,这些“毛”是() A.螺旋菌B.杆菌C.酵母菌D.霉菌 9、人之所以成为地球上“万物之灵”,从行为理论上分析,是人类哪方面行为能力最强所致?() A.捕食行为B.学习行为C.防御行为D.社群行为 10、人们将人类的胰岛素基因转移到大肠杆菌体内,是大肠杆菌制造出能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这种技术叫() A.仿生学B.发酵C.克隆D.转基因技术 11 、做面包,包子需要的微生物是() A.酵母菌 B.乳酸菌 C.甲烷菌 D.根瘤菌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材分析 独田中心学校胡家平 同前三册教科书一样,本册的编写同样贯彻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构建框架体系的思路,安排了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和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两个单元。 通过前三册的学习,学生已经对生物圈中生物的类群以及生物的多样性有了一定了解。从认识逻辑来看,接下来的问题就是生物多样性是如何形成的。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长期进化的结果,而生物进化实质上是生物在繁衍过程中,通过遗传和变异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因此,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安排生物的生殖和发育、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等内容。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又会更深入地认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关于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课程标准中“人的生殖和发育”已安排在七年级下册,本册只安排植物的生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按照课程标准突出人与生物圈的思路,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殖过程和特点的同时,突出生殖和发育与人类的关系以及与环境的关系。例如,在“植物的生殖”一节,重在探究植物的扦插;在“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一节,引导学生关注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关系;在“鸟的生殖和发育”一节,安排了“带你参观养鸡场”等内容。 七年级上册“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一节已经讲述遗传的物质基础──基因、DNA 和染色体,为“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一章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为体现现代生物科学深入到基因水平的特点,本章重在引导学生从基因水平认识生物的遗传,依次安排“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人的性别遗传”和“生物的变异”各节。关于生物的遗传,学生常常有许多疑问。比如,什么控制着生物的性状?这是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要回答的问题;父母的基因是怎样传给子女的?子女拥有父母的全部基因还是部分基因?这是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要回答的问题;为什么有的性状像父亲,有的性状却像母亲?为什么近亲结婚会导致后代患遗传病的几率增加?这是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要回答的问题。这样按照学生的认知逻辑编排教材,意在帮助学生建立相对完整的知识结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生物学试卷 一、你会选吗?(请选出各题的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60分) 1、在非洲的狮群中,“首领”会发出一种特殊气味,其他成员都顺从它,这种现象属于() A.繁殖行为 B.社会行为 C.防御行为 D.攻击行为 2、下列生物不能产生孢子的 是 () A.青霉B.灵芝 C.乳酸菌 D.蘑菇 3、下列同学对我国生物多样性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其中正确的 是:() A.甲说:我国地大物博,生物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用不着保护生物多样性 B.乙说: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们可以尽量利用周围的自然资源 C.丙说:要保护生物多样性,必须禁止对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D.丁说:金丝猴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我们可以采取就地保护的方法进行保护 4、许多动物都有学习的能力,下列动物中学习能力最强的 是() A.昆虫 B.狗 C.蜥蜴D.鸟 5、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育种中实质上利用 了()A.基因的多样性 B.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C.农作物的多样性D.物种的多样性 6、在观察活体鲫鱼时,应按照下列哪种顺序逐项进行观 察() A.鱼鳞-→鱼鳃-→体形-→鱼鳍 B.鱼鳃-→鱼鳞-→体形-→鱼鳍 C.体形-→鱼鳍-→鱼鳞-→鱼鳃 D.鱼鳍-→体形-→鱼鳃-→鱼鳞 7、下列食品中,不属于发酵产品的 是()A.葡萄酒 B.米饭 C.面包D.腐乳 8、在生物的分类等级中,哪一个等级生物的种类最少、共同特征最 多() A.属 B.科 C.种 D.目 9、食品放在冰箱中能保持一段时间不腐败,主要是因为在冰箱这个环境 中() A.细菌被杀灭 B.细菌生长繁殖受到抑制C.细菌不产生芽孢 D.没有细菌 10、俗话说:“人有人言,兽有兽语”,蚂蚁通常用哪种“语言”进行交 流?() A.表情 B.声音 C.气味D.舞蹈 11、大多数鸟类体内具有气囊,气囊在鸟飞行时所起的作用不包 括() A.辅助呼吸 B.减轻比重,增加浮力 C.保温保暖,使体温恒定 D.散失热量,降低体温 12、在生物防治中,不包括下列哪一 项?()A.以虫治虫 B.以菌治虫 C.以鸟治虫 D.以天然药物治虫 13、为什么真菌不属于植 物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期末考试试卷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期末考试试卷 一、 1、鱼在游泳时,主要靠什么部位的左右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 A、鳍 B、躯干部 C、躯干部和尾部 D、头 2、做实验时,区别蚯蚓前端和后端的主要依据是蚯蚓的。() A、体节 B、环节 C、环带 D、体带 3、提出科学的生物命名法的植物学家是() A、英国的达尔文B、法国的巴斯德 C、瑞典的林奈D、荷兰人列文.虎克 4、家兔具有。() A、门齿与犬齿 B、犬齿和臼齿 C、门齿和臼齿 D、门齿、犬齿和臼齿 5、鸟类的体型有利于它飞行时减少飞行阻力,它的体型是() A、流线型B、扇形C、长方体形D、侧扁形 6、河蚌是水生动物,所以它的呼吸器官是() A、贝壳尖端的口B、肺C、紧贴贝壳的一层呼吸膜D、鳃 7、有一些鱼类有趋光性,渔民常利用灯光引诱这些鱼类。鱼类的趋光性是一种什么行为? ( ) A、先天性行为 B、后天性行为 C、攻击行为 D、繁殖行为 8、下面的措施中,哪一种对保持生态环境最有利? ( ) A、把大片沼泽地开垦为农田 B、在菜地中喷洒农药以杀死菜青虫 C、在田间施放性引诱剂,干扰雌雄害虫之间的通讯 D、把工业废水排入发生“赤潮”的海域,让那些有毒藻类死亡 9、细菌的生殖方式是() A、营养生殖B、分裂生殖C、孢子生殖D、菌落生殖 10、下列植物在地球上出现的先后次序是 ( ) ①藻类②苔藓类③被子植物④裸子植物⑤蕨类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⑤③④ C、①②⑤④③ D、①②③⑤④ 11、目前人们认为很理想的一种生物反应器是() A、心脏生物反应器 B、胃肠生物反应器 C、乳房生物反应器 D、肝脏生物反应器 12、生物分类的单位中,最基本的单位是() A、门B、纲C、科D、种 13、枯草杆菌可以使水果腐烂,酵母菌使腐烂的水果发出酒味,这些微生物都是靠吸收水果中的什么来 维持生命。() A、水分 B、无机物 C、有机物 D、维生素 14、使人患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等多种疾病的营寄生生活的是 ( ) A、枯草杆菌 B、链球菌 C、结核杆菌 D、肺炎双球菌 15、什么是医药上常用的一种抗生素,它是从青霉菌培养液里提取的。() A、土霉素 B、青霉素 C、链霉素 D、红霉素 16、把洋葱表皮细胞与细菌相比,最重要的区别是 ( ) A、细菌的细胞小 B、细菌细胞形状有多种 C、细菌的细胞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D、细菌的细胞中缺少DNA 17、下列菌类中,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真菌是 ( )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材练习答案

课本练习参考答案 第一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1)√;(2)√;(3)√ 2.C 3.D 4.有些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基因相同,环境不同,导致甘蓝的叶球大小不同。可以将引种到西藏的甘蓝再引种回北京,看其叶球的大小。 第二节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 1.(1)√;(2)√;(3)√;(4)× 2.B 3.10、12、32;不成对存在。 4.无性生殖后代的遗传物质来自同一亲本,后代能较稳定地保持亲本的遗传性状,个体之间十分相像。(这与染色体和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状况)无关。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1)×;(2)√;(3)× 2.C 3.C 4. 不合适。他俩是表兄妹,属于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按我国现行的婚姻法规定是不能结婚的。如果近亲结婚,其后代有害基因结合的机会比随机婚配的后代要高许多倍。 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 1.(1)√;(2)× 2.XX;XY(要大写) 3.不正确。女性的性染色体为X和X,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和Y。女性产生的卵细胞仅含X,男性产生的精子含X或Y基因,当卵细胞X与精子Y结合的受精卵为XY时,受精卵发育为男孩;当卵细胞X与精子X结合的受精卵为XX时,受精卵发育为女孩。受精时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是随机的,所以这种说法不科学。 4.含X的精子和含Y的精子,哪种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是随机的,一个母亲如果生一个孩子,生男生女的机会各占50%。如果统计众多的母亲所生的孩子,男女比例会接近1:1。所以,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中,男女整体比例大致为1:1。但如果只生一个孩子,或是男孩或是女孩,不可能1:1,同样道理,一个家庭有几个孩子,出现男女比例不是1:1是不奇怪的。 5.不对。如果众单纯追求男孩或女孩,将会打破生育的自然规律,导致人类社会性别比例失调,影响社会的稳定的发展。 生物的变异 (1)×(2)× B 3、C 能。染色体(属遗传物质)的变化可遗传。使用化学试剂使亲代细胞内的染色体加倍,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生殖细胞时,生殖细胞内的染色体会比正常增加一倍,产生可遗传变异。 举例:(1)转基因大豆可以抵抗除草剂——草甘膦;(2)高产优质转基因奶羊——人乳铁蛋白基因转入克隆奶山羊的基因组中;(3)转基因超高产大豆——高抗病、抗逆、产量高。第三章第一节生命起源 1.(1)×;(2)×。 2、在现在的地球环境条件下,地球上不会再形成原始的生命。因为不存在原始生命形成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如原始大气、高温、持续不断的雷电等。海洋成分也发生了变化。 第二节第二节进货历程 1.(1)×;(2)×。 2.B。 3.这个不能简单回答。因为任何生物都是不断进化发展的,进化的历程是漫长的,而且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基础。在由爬行动物进化到鸟类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生变异,并经自然选择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期末试题及答案

2017-2018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期末试题(16周) 一、选择题 1、蜻蜓的发育属不完全变态发育,其发育过程比完全变态少了一个什么时期() A、卵 B、幼虫 C、蛹 D、成虫 2、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物科学的新进展、新成就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为了解决不孕症,1978年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例“试管婴儿”。为了证明高度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仍然保持有全能性,1997年第一只克隆动物“多莉”问世。“试管婴儿”和克隆动物的生殖方式是() A.都属于有性生殖 B.前者属于有性生殖,后者属于无性生殖 C.都属于无性生殖 D.前者属于无性生殖,后者属于有性生殖 3、牛的体细胞内含有30对染色体,它的精子和卵细胞内的染色体数应是() A、30对 B、15对 C、15条 D、30条 4、下列关于基因的描述,正确的是() A.基因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B.基因数和染色体数一样多 C.基因在生殖细胞中成单存在 D.生物的某一性状是由一个基因控制 5、我国婚姻法禁止近亲结婚,因为近亲结婚的() A.后代易得传染病 B.后代都回得遗传病 C.后代存活率很低 D.后代得遗传病的机率增加 6、白化病是一种常见的隐性遗传病, 双亲中一个基因组成的Bb的患病者, 另一个表现正常。那么, 他们的子女发病的可能性是() A. 25% B. 50 C. 75% D. 全部 7、某细胞中有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染色体上,下列图解中正确的是() 8、农业上用射线或药物处理农作物种子,获得新品种的原理是射线或药物()A.直接改变了农作物的某些性状 B.改变了农作物种子中的营养成分 C.淘汰了农作物的某些不良性状 D.使种子里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9、下列几种变异中,不能遗传的变异是() A.人类的皮肤的黑黄白 B.玉米粒的黄白红 C.ABO血型 D.生长在遮阴处的小麦杆细穗小 10、关于生命的起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的物质②生命起源于陆地 ③原始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水蒸气、氨气、沼气等④现在地球上不可能再形成原始生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化石记录显示,在越晚形成的地层里形成化石的生物() A.越简单、低等,水生的越多 B.越复杂、高等,水生的越多 C.越复杂、高等,陆生的越多 D.越简单、低等,陆生的越多 12、化石证明有许多物种只存活了相当短暂的时代就逐渐灭绝了,最能解释这一现象的是() A.缺乏能适应环境变化的可遗传变异 B.缺乏产生变异的能力 C.人类利用遗传学知识改造了这些生物 D.繁殖能力太低而逐渐灭绝了 13、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是从_______进化来的。()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全套教案--可直接打印

《植物的生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植物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概念及意义。 2、通过学习、对比使学生理解植物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身的观察和教师的举例,使学生了解无性生殖的几种类型。 2、通过观察使学生了解无性生殖在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植物生殖的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1、植物有性生殖的过程及概念。 2、植物无性生殖的概念。 教学难点:植物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引入:从整个生物圈来看,生命总在不断的延续和发展着,主要是通过生 殖和发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二、请学生们讲述他们在课前观察植物的生殖方式,教师做副板书记录。 仙人掌——用茎生殖; 柳树——用枝条生殖; 大豆——用种子生殖。 以上这些植物用于生殖的器官一样吗?它们有什么不同? (1)不一样,有的用茎生殖,有的用枝条生殖,有的用种子生殖。 (2)茎与枝条属于植物体的一部分,种子已经是一个新个体 三、植物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区别。 有性生殖:到新一代的植株是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发育而来的无性生殖:生殖都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而是由母体直接产生新的个体 四、无性生殖的类型及应用 1、讲述:植物无性生殖常见的方式有扦插和嫁接。 2、学生举出一些扦插和嫁接的例子。 板书设计作业 植物的生殖 一、生殖方式举例 被子植物的生殖: 椒草的生殖: 马铃薯的生殖: 1、有性生殖: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2、无性生殖:无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直接由母体产生新个体 二、无性生殖的类型及应用 1、扦插 2、嫁接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材分析汇总-共12页

八年级下册生物学教材分析 一、总体介绍 1.教材地位 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本册书包括两个单元: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学生通过前六个单元的学习,已经对生物圈中各类群生物的形态、结构、功能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有了大致的了解,并且认识到生物的多样性(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的多样性是如何形成的呢?生物圈中众多的生命形式是如何产生、延续和发展的呢?这就是第七单元要探讨的问题。可见第七单元与前六个单元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 2.教材的基本构成 1.教学题目 2.正文 3.观察与思考 4.资料分析 5.探究 6.模拟探究 7.调查 8.设计 9.技能训练

10.课外实践 11.课后练习 二、教材体系的分析 1.目标体系 教材中的教学目标在导言中有所体现 教材中的单元小结进一步对教学目标进行说明 2.知识体系 第七单元从三个层次揭示生命的延续和发展,教材也相应地分为三章。 (1)生殖和发育。通过生殖实现亲代与后代个体之间生命的延续;通过发育实现个体一生中生命的延续。 (2)遗传和变异。生命的延续本质上是遗传信息的传递。亲代通过生殖细胞传给子代的主要不是子代维持生命所需要的物质(这些物质要靠从外界吸收),而是遗传信息。遗传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会发生变化,从而使物种在维持稳定的基础上不断进化成为可能。 (3)进化。进化论是在更为宏大和久远的视野中来考察生命的延续和发展,以时间为纵轴,生物与环境(包括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为横轴,探讨生物界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的发展变化。 第八单元的内容除介绍有关人体健康的基础知识外,还安排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如分析药物说明书、设计旅行小药箱、练习急救方法、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分析疾病与生活方式的相关性等。这样安排是为了避免单纯说教,以期使本单元的教学生动活泼,更有成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期末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水螅属于() A.腔肠动物B.软体动物C.节肢动物D.扁形动物 2.蚯蚓平常生活在潮湿阴暗的地层中,但下雨后,我们经常能在地面上看到蠕动的蚯蚓,这是因为土壤中缺乏() A.温度B.湿度C.水分D.氧气 3.家鸽等鸟类的双重呼吸是指每呼吸一次() A.在肺里进行两次气体交换 B.在气囊里各进行一次气体交换 C.在气囊里进行两次气体交换 D.吸气时在气囊,呼气时在肺进行气体交换 4.与鸟类飞行生活无直接关系的特征是() A.胸肌发达B.有喙无齿 C.前肢变成翼D.身体呈流线型 5.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是() A.蜘蛛B.蝗虫C.草鱼D.蜜蜂 6.(2分)蚂蚁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流主要依靠() A.动作B.声音C.气味D.性外激素 7.(2分)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猪肉绦虫和蛔虫最发达的器官是()A.运动器官B.感觉器官C.消化器官D.生殖器官 8.利用乳酸菌可以制作() A.酸奶B.白醋C.酱油D.啤酒 9.细菌能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是因为() A.利用芽孢保护 B.结构太小,受到的伤害小 C.有鞭毛可以流动 D.对外界刺激反应不敏感 10.国宝大熊猫“团团”、“圆圆”作为大陆人民的友好使者被赠送到我国宝岛台湾。下列不属于大熊猫主要特征的是() A.用肺呼吸B.胎生哺乳C.牙齿分化D.变温动物 11.在深海的火山口发现了古细菌,这说明() A.细菌生存能力很强B.细菌分布广泛 C.现代细菌生存能力不强D.A和B 12.在界、门、纲、目、科、属、种的七个等级中,生物共同特征最少的等级和最多的等级分别是() A.界、种B.种、界C.科、门D.目、界 13.两栖动物的幼体和成体分别生活于() A.陆地和水中B.潮湿陆地和水中 C.水中和潮湿陆地D.都生活于水中 14.做泡菜时要用特殊的坛子,坛口必须加水密封。密封坛口的目的是()A.隔绝空气,抑制乳酸菌的发酵 B.造成缺氧环境,抑制酵母菌的发酵 C.利于醋酸菌在缺氧环境下进行呼吸作用 D.造成缺氧环境,利于乳酸菌发酵 15.蝗虫可以在干燥的陆地上生活,在它的形态结构中,防止水分散失的是()A.体表的革质翅B.体表的大量鳞片 C.覆盖全身的表皮D.坚硬的外骨骼 16.犬齿的主要功能是() A.切断食物B.撕裂食物C.磨碎食物D.阻挡食物 17.鸟飞行时,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其动力主要来自()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归纳汇总(最全版)

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归纳汇总 第七单元 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一节植物的生殖 1.有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例如:种子繁殖(通过开花、传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胚→种子) 有性生殖的过程:开花→传粉→受精→结实→新一代植株。 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应用:扦插,嫁接,压条,分株、组织培养等。举例: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苹果、梨、桃等很多果树都是利用嫁接来繁育优良品种的。 嫁接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穗),接在另一个植物体(砧木)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有枝接和芽接两种。 嫁接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3)植物的无性生殖需要的条件:以扦插为例,除去光照、水分、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外,用作扦插的植物茎段还需要具备以下条件(例如紫背天葵): a.茎剪成15-20厘米长的茎段,一般每段保留两个节。 b.茎段上方的切口是水平(减小伤口水分过多蒸发)的,而茎段下方的切口则是斜向(可以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的。 (4)将马铃薯的块茎切成小块来种植时,每一小块都要带一个芽眼。 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变态发育: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家蚕的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1)完全变态:发育过程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家蚕,蜜蜂、菜粉蝶、蝇、蚊、蛾等昆虫为完全变态发育。 (2)不完全变态:蝗虫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像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不完全变态的昆虫还有蝉、蟋蟀、蝼蛄、螳螂。 由蝗虫的受精卵孵出的幼虫,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只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仅有翅芽,能够跳跃,称为跳蝻,这样的幼虫叫做若虫。 3. 昆虫是卵生、有性生殖、体内受精。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体营水陆两栖,用肺呼吸,兼辅皮肤呼吸。代表动物: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 2.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1)发育经过:卵→蝌蚪→幼蛙→成蛙。 (2)特点:有性生殖、卵生,体外受精,水中变态发育。 (3)雄蛙鸣叫的意义是求偶,雌雄蛙抱对有利于提高卵的受精率。 3.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幼体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上陆生活。 注意:两栖动物的发育只说是变态发育,不再区分到低是不完全变态发育还是完全变态发育。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期末试卷及答案最新版

09--10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初中八年级生物试卷 时量:60 分钟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1、“鱼儿离不开水”的原因是鱼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 A、鳞片、鳃 C、鳍 D、肺 2、小静同学很喜欢蛇,于是在家里养了两条,她注意到蛇的体表覆盖着角质鳞片,这有利于() A、较少体内水分蒸发 B、自由运动 C、适应水中生活 D、皮肤呼吸 3、小雪同学在做完观察蚯蚓的实验后,忘记将一条蚯蚓放回土中,而是将它留在了干燥的环境中,不久发现蚯蚓死去了。造成这条蚯蚓死亡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A、蚯蚓饥饿而死 B、蚯蚓无法呼吸,窒息而死 C、蚯蚓是地下穴居动,怕光 D、蚯蚓干渴而死 4、通过对一些鸟的观察,小丽同学发现鸟的食量普遍很大,主要原因是() A、飞行得快 B、为繁殖做准备 C、飞行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 D、为了维持体温 5、小欧同学家的宠物狗非常可爱。小欧一回家,小狗就会把他的拖鞋叼给他,让小欧非常高兴。小狗的这种行为属于() A、适应行为 B、经验行为 C、先天性行为 D、学习行为 6、下列关于动物的“语言”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动物的各种行为 B、动物之间传递信息的动作、声音、气味等 C、动物之间有联系作用的声音 D、动物之间交流思想感情的信息 7、下列哪项不是动物在自然界的作用() A、维持生态平衡 B、动物和植物共同组成了生物圈 C、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D、促进生物系统的物质循环 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仿生学的例子是() A、以蝙蝠的回声定位原理制造了雷达 B、模拟萤火虫发光原理,制成由电能转变成光能的荧光灯 C、蚕能吐丝,制造纤维 D、根据响尾蛇的“热定位器”发明能跟踪敌机的响尾蛇导弹 9、细菌在恶劣的环境下形成的休眠体是() A、荚膜 B、芽体 C、芽孢 D、孢子 10、在温暖潮湿的环境里,腐烂的苹果会发出酒味,引起这种变换的生物是() A、细菌 B、青霉 C、曲霉 D、酵母菌 11、地衣是真菌和藻类共生在一起而形成的。真菌可以给藻类提供() A、有机物 B、水 C、无机盐 D、水和无机盐 12、酸奶中的酸味是由下列哪种细菌分解有机物产生的() A、乳酸菌 B、枯草杆菌 C、酵母菌 D、甲烷细菌 13、我国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有某种植物故乡之称,这种植物是() A、裸子植物 B、被子植物 C、苔藓植物 D、蕨类植物 14、下列哪一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A、偷伐国有森林中的树木 B、大量引进外来物种 C、未处理工业废水排入河流 D、猎杀野生象获取象牙 15、要在同一株苹果树上结出不同品种的苹果,可采用的繁殖方法是()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_教学计划

八年级生物学科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担任八年级六个班的生物教学任务。经过一学期来师生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并取得较好的成绩,这六个班的及格率都达到了八成以上,优秀率接近六成。虽如此,但仍有极少数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不高,故还需要加强对他们的教育,提高他们对生物的重视程度。这个学期要想办法继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争取教学质量有进一步的提高。 (二)教材情况分析: 学生通过前六个单元的学习,已经对生物圈中各类群生物的形态、结构、功能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有了大致的了解,并且认识到生物的多样性(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的多样性是如何形成的呢?生物圈中众多的生命形式是如何产生、延续和发展的呢?这就是第七单元要探讨的问题。可见第七单元与前六个单元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 第七单元从三个层次揭示生命的延续和发展,教材也相应地分为三章。 (1)生殖和发育。通过生殖实现亲代与后代个体之间生命的延续;通过发育实现个体一生中生命的延续。(2)遗传和变异。生命的延续本质上是遗传信息的传递。亲代通过生殖细胞传给子代的主要不是子代维持生命所需要的物质(这些物质要靠从外界吸收),而是遗传信息。遗传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会发生变化,从而使物种在维持稳定的基础上不断进化成为可能。(3)进化。进化论是在更为宏大和久远的视野中来考察生命的延续和发展,以时间为纵轴,生物与环境(包括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为横轴,探讨生物界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的发展变化。遗传是通过生殖而实现的。在生物代代繁衍的过程中,遗传和变异与环境的选择相互作用,导致生物的进化。可见,这三章内容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 第八单元的内容除介绍有关人体健康的基础知识外,还安排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如分析药物说明书、设计旅行小药箱、练习急救方法、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分析疾病与生活方式的相关性等。这样安排是为了避免单纯说教,以期使本单元的教学生动活泼,更有成效。

人版八年级(下册)生物课本答案

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第一节植物的生殖 观察与思考 1.这些植物生殖方式的共性是:不通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子代。这种生殖方式就叫做无性生殖。 2.此题不要求学生在本节课讨论出统一答案。可引导学生结合七年级上学期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展开讨论,能提出一些合理的观点即可。比如马铃薯、竹的无性繁殖,产生后代个体的速度比较快(有性生殖所需时间一般比较长),有利于在环境适宜的条件下短时间内繁殖出大量个体,并且后代的性状较为一致。有性生殖产生的种子、果实等,往往可以耐受不良环境条件,也容易通过各种媒介传播到其他地方,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 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也会不断加深,如有性生殖可以使后代具有父母双方的基因,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更强,在进化上更有意义等。 练习 1.将马铃薯的块茎切成小块来种植时,每一小块都要带一个芽眼。有一个健壮饱满的芽,才是繁殖成功的关键。芽可以成长为新的个体。芽合成生长素旺盛;不仅促进植株生长,也使植株的抗病能力增强,这也是繁殖成功的前提。没有芽的马铃薯小块,在土壤中会很快腐烂,很难实现繁殖的目的。 2.在种植菊花和芦荟的时候,一棵植株常常会变成一丛。这是因为它们的萌蘖能力较强。可以将它们分株繁殖。 3.植物的无性生殖在农业生产上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白薯是先育秧,然后再扦插。蒜、姜、藕、荸荠、芋头等也可以用地下茎繁殖。山药不仅可用根状茎繁殖,还可用叶腋生长的“零余子”(珠芽)繁殖。进行无性生殖的植物,大多是具有有性生殖能力的。 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观察与思考 填空 1.⑤→②→①→⑥→④→③;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比 较 形态特点生活习性 幼虫身体柔软,具有环节,在胸腹部 有8对足 主要以桑叶为食,有蜕皮现象。化蛹前吐丝结茧 成虫有三对足,两对翅,体被白色鳞 毛 不取食,几乎不能飞行,雌雄交尾后,雄蛾死亡,雌 蛾产卵后也死亡 蛹体表光滑,体形呈椭圆柱状不食不动,羽化成蛾,破茧而出 讨论 1.家蚕通过有性生殖的方式产生后代。这种生殖方式是由两性生殖细胞(如精子和卵)结合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归纳汇总 第七单元 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一节植物的生殖 1.有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例如:种子繁殖(通过开花、传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胚→种子) 有性生殖的过程:开花→传粉→受精→结实→新一代植株。 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应用:扦插,嫁接,压条,分株、组织培养等。 (1)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 (2)苹果、梨、桃等很多果树都是利用嫁接来繁育优良品种的。 嫁接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穗),接在另一个植物体(砧木)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有枝接和芽接两种。 嫁接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3)植物的无性生殖需要的条件:以扦插为例,除去光照、水分、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外,用作扦插的植物茎段还需要具备以下条件(例如紫背天葵): a.茎剪成15-20厘米长的茎段,一般每段保留两个节。 b.茎段上方的切口是水平(减小伤口水分过多蒸发)的,而茎段下方的切口则是斜向(可以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的。 c.上一个节上的叶要去掉部分叶片,下面一个节上的叶从叶柄处全部去掉。(一般说在节的部位居间分生组织发达,此处较易生根。去掉叶片时,叶柄在节上留下伤痕,伤口处较容易产生愈伤组织,也就容易生根。) (4)将马铃薯的块茎切成小块来种植时,每一小块都要带一个芽眼。 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变态发育: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家蚕的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1)完全变态:同家蚕一样,蜜蜂、菜粉蝶、蝇、蚊、蛾等昆虫的发育也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 (2)不完全变态:蝗虫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像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不完全变态的昆虫还有蝉、蟋蟀、蝼蛄、螳螂。 由蝗虫的受精卵孵出的幼虫,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只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仅有翅芽,能够跳跃,称为跳蝻,这样的幼虫叫做若虫。 3. 昆虫是卵生、有性生殖、体内受精。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体营水陆两栖,用肺呼吸,兼辅皮肤呼吸。代表动物: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 2.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1)发育经过:卵→蝌蚪→幼蛙→成蛙。 (2)特点:有性生殖、卵生,体外受精,水中变态发育。 (3)雄蛙鸣叫的意义是求偶,雌雄蛙抱对有利于提高卵的受精率。 3.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幼体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上陆生活。 注意:两栖动物的发育只说是变态发育,不再区分到低是不完全变态发育还是完全变态发 育。 生物种类生殖方式发育方式 昆虫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完全变态或不完全变态 两栖动物有性生殖、体外受精、卵生多为变态发育。在变态发育中,幼体离 不开水 鸟类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受精卵经过孵化发育成雏鸟,雏鸟发育 为成鸟,没有变态发育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