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童年经验对汪曾祺创作的影响

童年经验对汪曾祺创作的影响

童年经验对汪曾祺创作的影响

中文系21班范巧花 指导老师阎慧玲

[摘要]:汪曾祺是当代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家。他的作品以高邮的自然美、风俗美、人性人情美、和民间化的口语等地域特色而独具魅力。所有这些都与作家的童年生活有密切的关系。本文试图从心理学角度,探讨童年经验对作家童年生活和故土风情生活题材选择的影响,以及对作家仁爱之心的情感倾向的影响,以此深化对汪曾祺作品的认识。

[关键词]: 汪曾祺 ; 童年经验 ; 童年生活 ; 题材选择 ; 情感

八十年代是一个中西文化激烈碰撞的时代。文坛如万花筒,文学流派异彩纷呈。在喧哗与骚动之中,汪曾祺以吴越地域文化派,开了寻根文学的先声。他以高邮为背景,用爱抒写了一篇篇人性美、人情美的作品,其间洋溢着苏北浓郁的地域文化气息。这与文革后人的价值、尊严、信仰、文化失落重新回归的时代文化有关,受中国乡土抒情小说家废明与沈从文的影响,也离不开作者童年丰富性经验的积淀,本文以此为角度,探讨童年经验对汪曾祺作品风格形成的影响。

一 、童年经验理论叙述

童年是人生漫长旅途的起始点,虽短,但作为个体生命的开端和全部人性的展开,这一过程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在人生经历中占有不可忽视的比重。因此人们在研究艺术家的创作心理时,大都非常重视童年经验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试图通过艺术家的童年经验这一窗口揭示艺术创作的奥秘。

“童年经验,就是指”一个人在童年时期(包括从幼年到少年)的生活经历中所获得的心理体验的总和,包括童年时期的各种带有情绪色彩的感受、印象、记忆、知识、意志等多种因素。[1] 童年经验对艺术家的体验生成有重要作用,因为童年是人类精神的故乡。“一个真正伟大的作家、艺术家,多半是在童年时代情绪记忆的摇篮中便开始形成了他们自己独特的个性。这种早年的情绪记忆对于文学艺术家来说是如此重要,甚至到了耊耊之年的时候也总要竭立保持其童心不泯”。[2]艺术家的欢乐幸福的体验对其创作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快乐有利于治理操作,“快乐给人带来力量和魄力,使人处于与外界事物和谐共处的境地,快乐的警长毒恨低,使人处于超越和自由的状态,因此,快乐把人以展现于外,容易接受外界那事物容易导致对外界事物发生兴趣”,特别是那些印象深刻的经验,决定着艺术家对人物原型和创作题材的选择和作品情感或情绪的基调。

二、汪曾祺的童年生活及个性

汪曾祺创作个性的形成受苏北

地域文化和家庭传统文化气息熏陶。

1920年3月15日,即我国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王曾祺出生于江苏高邮,高邮地处苏北,气候温和、民风淳朴、风景秀丽宜人。大运河川流而过,流转南北货物,是来往客商的云集的繁华大码头。名列全国第六大湖的高邮湖,水域辽阔,物产丰富。汪曾祺是生长在水边的人,水影响了他的性格和他作品的风格,正如他在授受了法国人安妮居里女士的采访后,说:“……她问了我一写问题其中一个是,为什么我的小说里总有水?即使没有水也有水的感受,这个问题我以前没有意识到。是这样。这是很自然的。我的家乡是一个水乡,我是在水边长大的,耳目所接无是水。水影响了我的性格,也影响我的作品风格”。[4]他的为人为文更像柔软、平和、安静的流水,随遇而安,随物赋形。他的作品常以水为背景,人物的性格亦多平静如水,流动如水明澈。高邮以秦代设驿站而得名,至今仍然留有旧址,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地方。县里最出名的名胜古迹是文游台。这是秦少苏东坡、苏莘老等到文人会聚的地方。还有镇国寺、净土寺塔。汪曾祺小时经常出入于此,受到中国儒道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儒家的仁爱思想。婉约词宗秦少明代散曲家王磐、清代著名训诂学家王念孙、王引之父子都诞生于此,这里文风昌盛。此外还出过两个短命的皇帝。倭寇曾经来犯,由于交通便利,历来都可以的风气之先。淳厚素朴的风土人情、婚丧嫁娶习俗禁忌、饮食起居、歌谣谚语、节日娱乐等独特的民俗文化对他产生了潜在的影响。江南水乡文化环境以柔美清丽的隽逸的地域文化对他熏陶

祖父是清未的拨贡,以八股文出名,指导汪曾祺的古文,奠定了他的古文根底。祖父赤手空拳创业,成为一个工商地主,但仍爱收藏古董字画,免费为人治眼疾,身上不乏浪漫主义情怀,对其影响很深。祖母是高邮县最出名词人谈人格的女儿,很喜欢他,给他讲故事。汪曾祺从小受其濡染。母亲都很爱他,给了他无私的母爱。父亲上过南京旧制中学,多才多艺,是运动员,会骑马拉奏各种乐器,会画画,会刻章,做灯笼,做风筝。他为人随和,没架子爱和孩子一起玩,常常周济穷人,参与公益活动。汪曾祺在家里练唱戏,汪菊生乐滋滋的地为儿子拉胡琴。儿子在开音乐会,他应邀去给孩子伴奏。他喝酒时不忘给儿子倒上一杯,抽烟时抽出两支,一支给自己一支给儿子。儿子陷入爱河,在家写情书,他在一旁热心出主义。汪曾祺承袭了父亲的爱好,画画、书法、刻章、文法,在气质、修养,和情趣上保持同构。从小学到初中他一直

都是著名的小画家,并且每次作文都得到父亲和老师的赞赏。汪曾祺从小受到家庭的宠爱,少年时又聪明过人,家里人曾按当地风俗为这个惯“宝宝”认了好几个干妈,还在道士观和尚为他记了名,以保他福寿双全。他的二伯父早忘无嗣,按例长房次子,“派继”给二房为后,可二伯母太爱三房长子汪曾祺,以“爱继”的方式要了过去。

汪曾祺在这样温暖的环境中长大,形成平易温和的性格,受传统文化影响很深,以爱的眼光看待一切。汪曾祺拥有让所有孩子羡慕的童年,这样的童年决定了他未来的发展道路和成绩。汪曾祺说过、“一个人能不能成为一个作家,童年生活起决定作用”。[5]在这样的环境中汪曾祺从小就有抒情气质,对故乡人事,景物不自觉产生深深的感动,烙印在记忆里,笔下的高邮小城也就成了一个幸福和乐的温馨天国。可以说从这个时候起就决定了他以后如何去看待社会和人生,如何去理解社会和人生,如何去表现社会和人生。

三、童年经验对作家题材选择的影响

童年是记忆中的一方净土,童年的终结在人的心里历程中引发的震荡是十分剧烈的,而这种心里震荡发展成为一种对童年的强烈流恋之情。因此人在成年后难以释怀,经常沉清在某种童年氛围,童年记忆的环围中不仅对自己的童年甚至对他的童年琐事巨有超呼寻常的兴趣,津津乐道于文学作品中书写再现。使他享誉文坛的是以其故乡高邮的普通人士为题材的作品,他在远离故土,对记忆中故乡人士描写中透露出浓郁的思乡之情。故乡的山水故乡的生活成了汪曾祺梦魂萦绕的美丽世界。正如汪曾祺说:‘人之一生感情最深的莫过于家乡父母和童年。”离开家乡很远了但家乡的蟪蛄之声尚犹地耳。“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不论走到天天涯海角,故乡总是忘不了的”。[8]故乡是他的写作之源和思想之源 。汪曾祺年届60重新出现在文坛,回归童年成了他的选择,并在回归童年的路上迎来文学辉煌时期。

(一) 童年生活的追忆

汪曾祺对自己幸福童年的回忆体现在散文中记忆中亲人的回忆和自己童年快乐往事的追忆。在《我的祖父祖母》中怀忆自己的祖父创业艰难,生活检朴,富有情趣,收藏古董字画,并教他习字贴学书法。祖母很勤劳,一年四季都忙碌,做酱做针线还给他讲故事。在《我的母亲》中回忆了自己的三个母亲,尤其是第一个继母“她很喜欢我,她每产次回娘家都是吃了饭才回来。张家总叫了两辆黄包车,姐姐和妹妹坐一辆娘搂着我坐一辆。张家有个规矩,姑娘回自己的婆家,要给孩子手里拿两根点着的安息香。我于是手里

拿着两根安息香偎在娘回里。黄包车慢慢地走着,两旁人家、店铺的影子向后移着我有点迷糊,闻着安息香味我觉的很幸福”。在《我的父亲》中回忆了父亲如何习画,如何拉奏乐器,如何和作者一起放风筝,如何行医的。在《多年父子成兄》中回忆父亲“他爱孩子喜欢孩子,爱跟孩子玩,带着孩子玩”。我的姑妈称他为“孩子头”。“春天不到清明,他领着一群孩子到麦田里放风筝。放的是自己糊的蜈蚣,是染了色的绢糊的。放风筝的线是胡琴的弦……”。在《我的家》中怀忆自己的家庭结构,这所宅子分作东西两截,或两区。东边住着祖父母(我们叫“太爷”“太太”)和大房———大伯父一家。西边是二房(我的二伯)和三房———我父亲的一家“。并怀忆自己的二伯父二伯母。二伯父早逝二伯母很喜欢他常把床前吃东西,教他唱《长恨歌》《西湘记.长亭》。在对亲人的回忆中充满了爱和怀念之情,因为他们是他最亲最爱的人,并给过的最幸福的童年。

在《自报家门》中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他家北门外东街的竺家巷,从家到学校走城外,沿着护城河上学,看柳树,看麦田,看河水”。放学都要到学校附近的佛寺里逛一逛,看看哼哼二将,四大天王释迦牟尼、迦叶阿难、十八罗汉、南海观音,这些佛象塑的生动成为我雕塑的艺术观。“后从城里回家喜欢东看看西看看,看那些店铺、手工作坊、布店酱园、杂货店、爆仗店、烧饼店、卖石灰麻刀的铺子、染房……我到银匠店里看银匠在一个模子上錾出一个小罗汉,到竹器厂看师傅怎样把竹杆做成筢草的筢子,到车匠店看车匠用硬木车旋出各种形状的器物,看灯笼铺糊灯笼……百看不厌”。“这些手艺人使我感受动,使我闻嗅到一种辛劳、笃实、轻甜、微苦的生活气息”。在《我的家乡》中叙述自己小时候常到运河堤上和高邮湖边去玩,看打鱼,看水上的船。在《我的家》中,他写到“我们这座花园……确是我童年的乐园,我在这里掬过很多蟋蟀,捉过知了、天牛、蜻蜓,捅古马蜂窝“花园里的每种植物都记得:腊梅树、桂花树、柳树、碧桃、紫葳、香橼、紫藤……。”夏天各色花开,吃各种水果,乘凉。秋天捡梧桐叶子和茅栗子。冬天回忆儿时放寒假“放了寒假就可以睡懒”。棉衣在铜炉子上烘了起来就不是困难了。尤其是棉鞋烘得热热的,穿进去真是舒服。”冬天吃青菜、冻豆腐、咸菜汤。汪曾祺的心从来就未曾离开过他童年生活过的那片土地,他也一直在寻回儿时对这个世界的敏感,好奇和热切的最初印象。1945年那篇回忆儿时生活的散在文《花园》,将自己童年时代

新奇,顽皮,善良,纯真,在线之上。到了老年,思乡怀旧之心益浓。童年更加频繁的萦绕在作家心头。《受戒》《异秉》《大卓纪事》《.晚饭花》《夏天的昆虫》《冬天》《夏天》《同学》,《踢毽子》《紫薇花》《腊梅花》《故乡的元宵》等作品或忆旧,或从当下的景物回想童年往事。童年往事在线作家眼前,让他重温了童年时代的旧梦。

天真无邪、调皮活泼、无忧无虑的孩童时代令人向往,汪曾祺用天真快乐的心态怀忆童年,表达自己年华老去对美好童年的向往之情。和谐而又充满情趣的童年是汪曾祺心灵深处的一方净土,它的再度呈现是汪曾祺在悲凉世界的一次的精神幻想,也是其生命在审美领域的再一次沿伸和充实。

(二)故乡风情生活的呈现

汪曾祺说:“人到晚年思乡之情变得益浓烈了 , 这些年每逢工作之余,故乡的风土人情,家乡的劳动人民勤劳朴实的感人形象总是时时在我脑海中浮现,使我产生了写作欲望。” [10]汪曾祺的家乡在苏北下河地区高邮,这里是苏北有名的河汊地带和玉米富庶之乡。那里的民间习俗又多又奇,人情味又浓又醇。它着力描写高邮优雅恬淡的生活,揭示了平凡人的美好心灵,以清醒质朴的笔调勾勒了一幅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风景画 风俗画,透露一股芙蓉的风芳

汪曾祺小说开头往往有大段的风土 风物 风俗的描绘,实现了“气氛即人物”的创作主张。乡土风情,是人物的活动,是展现人物灵魂的东西,它们不仅因人而活泛起来,也给人物增添了活力与血肉。

风土,指一个地域内特有的自然环境,包括土地河流山川,汪曾祺小说常常涉及大大小小的湖泊池塘,如大淖,白莲湖,因作者自幼生活在水边耳目所接无非是水,《大淖纪事》描绘了大淖四季的风光,看似闲笔实则为所描写的生活增添了立体感,真实感而且为人物性格活动提供了铺垫《受戒》中小英子家的描写‘“”如世外桃园般宁静甜美舒适,展开了人性美的故事。汪曾祺写的是风俗里的人生。风物,指与地方风俗密切相关的景物,器用和土特产。高邮是水乡,桥随处可见,写得最多的是“承志桥”桥上汇聚的货担生意被当作高邮代表性风物加以表现,能够让我们窥见当时高邮生活的郁勃之气;《受戒》写庙里的故事高邮很多大大小小的庙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异秉》中的保全药店源昌药店布店杂货店烧饼店,显示出高邮浓厚的商业氛围;《鸡鸭名家》先细笔道出该地盛产鸡鸭乃当地人衣食父母的乡风,之后引出孵鸡高手余老五和养鸭名家陆长庚,为人物个性展示限定了条件。风俗,指那些在民众中自行传

承或流传的程式化的不成文规定的一种流行的模式化的世态生活相,它是人类生活中普遍社会存在,是一个民族集体文化意识综合汪曾祺对风俗画的描写是自觉地,也深知其内在精神。他说我以为:我以为风俗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的生活抒情诗,反映一个民族对生活的挚爱,或者对所感到的喜悦。他把生活的诗情用一定的外部形式固定下来。《晚饭花》描绘了南方过灯节的情形,元宵节前几天,街上常常看到送灯的队伍,几个女佣人,穿了干净的衣服,头梳得光光的,带着双喜大红花,一人手里提着一盏灯,前面几个吹鼓手吹着细乐。远远听到送灯的笛,很多人家的门就开了。娘媳妇走出来,倚门而看而且指指点点,悄悄评论。这是一年的元宵节,这是一种艺术化的生活,一种真诚的艺术表演这灯节有一种超越实用的味道,寄托了人们对多子多福,吉祥和幸福的希望。再如《岁寒三友》写农历八月十六阴城放焰火的风俗,作者极力叙述阴城的祥和喜庆,而把欢乐的制造者陶虎臣隐去,让他消融在欢乐的人群中。然而读者看到了陶虎臣用劳动为他人提供化了的善良人品,《王四海的黄昏》用23的笔墨展示了家乡桥南卖艺人作场的热闹场面,将爱情故事隐藏其中,令人回味不已。作者创造了异彩纷呈,诗情画意的典型环境衬脱人物,描画人物,这使他的小说有一种独特的气质,风情与人物融为一体形成独具魅力的艺术磁场。

汪曾祺将自己的父老乡亲作为自己的表现对象,让许多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凡夫俗子。引车卖浆之流作为自己作品的主角,,涉及领域广阔,工农学商,柴米油盐,布帛麦莜,几乎无所不包,展开了一幅清明上河图式的小人物的生活图景,他们生活在田园牧歌式的环境里,以和为贵,凡事忍让,相安无事。汪曾祺觉得一个作品刻意写出生活的痛苦悲伤,但不能让人绝望,要使人产生生活下去的希望,“一个作品如果使人觉得活着还是比较有意义的,人还是美的,很富于诗意的,能够使人产生一种健康向上的力量,它的影响就是积极的”[7]他总是想给这个世界增加一点好的东西,让人们在任何逆境之中没有丧失对生活的爱。正是对美和爱的惊奇和向往,是汪曾祺从美学情感的需要参出发,怀着对生活的温爱,着重对普通人的关心、尊重与欣赏,发掘其美和诗意,形成这样的文学观与汪曾祺的气质有关,汪曾祺为人谦和,总是带着温和的微笑。《大淖纪事》中兴化邦的锡匠们很讲义气,又极正派。世代居住在“轮船公司东头”草房里的挑夫们更是安贫乐道,勤劳,善良,对生活没有过高的要求,“他们的是非观念,伦理

道德观念和街里的穿长衣念过‘子曰’的人完全不同”,女人可以当着男人的面脱光衣服跳到淖里洗澡,媳妇地哦是自己跑来的,姑娘一般是自己找人,他们在男女关系上是比较随便的,他们质朴、纯净、高尚、坚强。明海小英子的聪慧、纯真、以及他们健康的感情是一次人性美的展示,《八千岁》昙花在情人家里“朝朝寒食,夜夜元宵”爱的天昏地暗,情意正浓,钱袋却空了,宋侉子就说声“明天我有事不来了”跨上踢雪乌骓马,没影了。在一起时恩恩爱爱,分开时潇潇洒洒。

王氏作品中对乡风民俗的描写,蕴涵着他的感怀和寄托。因此,汪曾祺与乡风民俗描写中注入强烈的情思与意绪,以乡风民俗为载体构成一种“氛围,”时,写人性人情的复杂深刻,实现了“写人”的意旨。以高邮人民生活为背景的小说有一股动人的诗意,这诗意来自高邮浓郁的乡土气息、作者的深情、同时也是富有情趣地将高邮的自然景物和生活风习结合成动人的故事。尽量用牧歌得的调子浸透他笔下的高邮世界,将善与美装饰人物的心灵,故在他笔下山美,水美,人亦美。他对脆弱人心的体贴与呵护,对人性的呼唤与热爱,和对隐于民间,渗透在生活中的美与善的发现,再现与礼赞,完成世纪末的绝唱。

通过对旧社会高邮生活的系列描写,歌颂了人民生活中的风俗美、人性美、人情美、和道德美,塑造了众多典型人物人物,描绘了一幅幅生动感人的风俗画。以怀旧的心态,讲述四十多年前的事,以“静”的基调唱了一曲艰难时代舒缓与抒情的歌。

四、童年经验对汪曾祺情感倾向的影响

童年经验作为创作素材进入作家的创作,是童年经验对作家创作较浅层次的影响,而童年经验作为心理定势的影响是深层次的。作家如何反映生活,表现生活,是什么样的格调,形成什么风格,都与儿童时期的生活有关。儿童时期的痛苦欢乐艰辛温暖,对作家心理定势极为重要,因为儿童时期是一个人一生所迈出的第一步,是生活留给人生的第一印象,并且儿童时期人的心灵单纯最为美好

高邮幸福快乐的童年生活影响了他的情感倾向,体现在作品中的仁爱和纯真的情感童年爱的包围尤其对汪曾祺的思想感情、人生理想、和生活情趣影响深远。汪曾祺说:“他的这种脾气传给了我不但影了我和家人、子女、朋友、后辈的关系而且影响了我对所写人物的态度,及对读者的态度”。[11]汪曾祺在汪菊生的影响下成了一位多才多艺、温柔敦厚的儒生满面春风的仁者、情趣盎然的隐士。汪曾祺说过:“我有一个很朴素的古典的说法,就是写一个作品总有益于世道人心”

。[12]“这个世道人心”的依托,就是一种对人世界万事万物的爱。他的作品到处使人感到一种扑面而来的温馨,一种善良的微笑,一种圆润的柔和。这一点几乎决定了汪曾祺的全部审美尺度,处处表现出一个人间至爱者对世人、对生活、对山河草木的博大爱心。对世人的爱。汪曾祺塑造了各行各业的市井人物,有打鱼的、编草绳的、写字的、爆仗的贬水果的、当厨子的、开门房的。芸芸众生是那样普通但却在平凡中有仁人君子的风度,他们怀有一颗博大的仁爱之心,善良、正值、热情、真挚、多情、重义、舍己助人。《徙》中的高北溟为了恩师的遗稿得以刻印节衣缩食,周济恩师的儿子。《鉴赏家》中卖水果的小贬叶三与季陶民间高册流水、生死不渝的友情。《受戒》中不和尚明子和少女小英子之间纯真朴质的恋情。《七里茶坊》中掏粪人的勤恳互肋,《茶干》中老板和气公平《羊舍一夕》中四个小工的和睦尽职故乡人《钓鱼医生》中王淡人免费治病救人《岁寒三友》中三人之间彼此扶持,相濡以沫的友情令人感动。在汪曾祺的世界里,几乎没激烈的矛盾冲突,展示的是人间的真善美,人间的真情厚意。父母兄弟姐妹的恭敬,邻里间的互助各睦、朋友间相濡以沫、同士间宽和谦敬,这一切都是作家有博大爱心描绘出来的,同时他渴望人们都生活于欢乐安宁之中。即使触及人心的丑恶,如写怪癖劣行的异秉,写怯弱窝囊的《落魄》中,绝少尖酸刻薄,而是带有喜剧的幽默恢谑让人在逆境中感到一丝温暖。博大的爱心不仅表现在人,而且由人及物。《复仇》的旅行者爱井边的红花,天空的苍鹰和牛的缓慢的反刍声;《天鹅之死》中的白蕤爱那美丽的天鹅;《昙花鹤和鬼火》中李小龙爱那雪白的昙花美丽的野鹤和绿色的鬼火《受戒》中明子爱听寒蝉唱歌,看荧火飞动……这一切使汪曾祺成己成物之仁在他的笔下,天空是明净的,阳光是柔和的湖水是宁静的动物的温驯的处处可见“芦花才吐新穗,紫灰色的芦穗发着银光,软软的,滑溜溜的,像根丝线。有的地方接了蒲棒,通红的,想一枝 一枝小蜡烛,浮萍,紫浮萍。长脚蚊子,水蜘蛛。野菱角开着四瓣小白花,惊起一只蜻庄一枝(水鸟),擦着芦穗扑鲁扑鲁飞远了。”的意境。《萄葡月令》将萄葡小小的生命一月一月的生长写下来:“一月下大雪,雪静静的下着,苹园一片白,听不到一点声音。萄葡睡在铺着白雪的窑里”。这是一个美妙的境界流露出对生命对生活的爱和赞颂。对生活的爱。《安乐居》里的几位酒友喝的是一分三一两的最底层次的酒,吃的最理想的是免头,但精神上

很满足依怡自乐;《故乡人。钩鱼医生》中王淡人每天做着二件事:钩鱼看病,生活过的清贪却很满足于“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故人往事》中收字的老人虽粗茶淡饭且依然自得,每天“化纸之后关门独做,门外长流水,日长如小年”。年尽百岁而终;《鸡鸭名家》中的余老五在劳作之余,总是提着他那把其大无比,细润发光的紫沙茶壶,在街上逛来逛去,喝喝酒聊聊天。即使生活中偶有风雨也往往是小悲小欢,如《如故三陈小手》中联军团长向陈小手举枪时,写得尽量平淡、平和、平静,不去破坏既定的温馨。

汪曾祺对人世界的怜爱在作品中深刻的表现出来,正如他在《午门》中自况“我觉的全世界都是凉的,只有我这里是热的”。它用善意的微笑来看待着个世界的一切,关注他们,同情他们,爱他们。巨大的爱已经让他进入到忘我的境地,勤恳地疏松已经板结的心田,播下营养的种子赋予人类丰收的季节。

总之,丰富性的童年经验作为一种欢愉幸福的童年体验,是汪曾祺心灵的宝贵财富,深深影响了汪曾祺的创作。童年经验令汪曾祺在文本中选择了童年生活和故土风情生活为题材,其间所形成仁爱的心理定势。汪曾祺文本中的童年已被人生经验所浸染改变重塑,成为一种理想的人生形式,成为理想的天国。

注释:

[1]童庆炳.现代心理学美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3年版,第84页

[2]鲁枢元.猞猁言说-关于文学、精神、生态的思考.[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年版。

[3][6][7]童庆炳.文艺心理学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版

[4]汪曾祺.汪曾祺散文随笔.[M].沈阳出版社. 1993年版。

[5]汪曾祺.沈从文的寂寞.[A].汪曾祺文集.文论卷.[C].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 1993年版P114。

[8]汪曾祺.觅我游踪五十年.[J].女声. 1991(8)。

[9][10][11]汪曾祺.晚翠文谈.[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

.

[12]汪曾祺.晚饭花集.自序.[A].汪曾祺文集.文论卷.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 1993年版。



参考文献


[1]童庆炳.文艺心理学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