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1研究背景

1.1项目研究背景

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保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然而,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不断扩大与发展,股票市场在市场经济中所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而股票价格的波动也对实体经济资产价格的变化产生了深刻影响。虽然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并不是以调整股票价格为目标,但是随着股票市场在经济生活中地位的不断提高,股票价格对实体经济资产价格影响的不断扩大,货币当局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势必要考虑政策制定或调整对股票市场的影响,从而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另外,从股票市场投资者的角度来看,投资者在投资决策分析时也要对货币政策可能对股票市场的影响进行科学分析和预见。

2005 年以来,受到股权分置改革、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股票市场从长期的低迷状态一路攀升到历史的巅峰,然后又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当中跌回历史的谷底,之后就一直在低位不停的震动调整。在我国股票市场的这一剧烈波动过程中,央行实行的一系列货币政策也对我国股票市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理论上看,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可以推动股票价格的上涨,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却会导致股票价格的下降。然而在实际过程中,货币政策的调整与股票价格的变动并不是按照上述规律进行简单的变动,央行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调控并未全部起到有效的效果,有的甚至会产生相反的影响效果。例如,央行频频实施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并没有抑制住2006—2007 年我国股票市场的持续火热,反而使我国股票市场的泡沫越来越膨胀;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我国央行实施的宽松性货币政策也并没有促进股票价格的提高,使得我国股票价格在2008—2012 年间一直处于低位盘旋。正是由于货币政策与股票价格的关系常常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这对政策制定者和广大股票投资者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研究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非常重要。

1.2项目研究意义

现代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离不开宏观政策的有效调控,而金融市场是宏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金融调控在宏观经济调控中所占的位置就非常重要了。货币政策是金融调控的核心内容,自从凯恩斯提出货币政策问题之后,对货币政策问题的讨论就不断深化。研究我国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价格的影响不但可以评价我国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干预的有效性,而且可以揭示其作用机制,还可以证明货币政策的作用是否存在时滞,进而为我国货币政策的制订提供理论依据。

另外,本研究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具体表现为:首先,一旦明确了股票

市场对货币政策的反应模式和程度,政策的制定者在货币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时就有了一定的科学依据。这是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效率并维持经济金融稳定发展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其次,本文的实证结果可以为广大的股票投资者提供非常重要的参考依据。因为投资者进行股票市场参与和投资组合选择都要进行市场分析和预期,这种分析和预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以往股票市场对货币政策的反应情况,所以研究货币政策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对投资者进行科学的决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文献综述

2.1货币政策对股市的影响综述

作为一个新兴的市场经济困家,中国证券市场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规模、投资者的投资理念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的成熟市场相比都有较大的差别,但证券市场最近几年在各方面都有了重大发展。1991年时我国股市还只有14只股票,到2007年8月沪深两市总市值已达21.1466万亿元,股票市场的总市值首次超越GDP。股票市场运行的金融环境也有了重大变化,中央人民银行从1998年起开始逐步取消信贷规模控制,进一步确立货币供给量作为中间介质的地位,这标志着中央银行调控经济的手段越来越市场化。另外,随着近年股指的攀升,大量居民储蓄逐步流入证券市场,个人证券投资在家庭财富中所占的比重也逐步提高,在这一系列的背景下,研究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有利于投资者了解货币政策、宏观经济和股票市场的关系,从而做出科学的投资决策,同时有助于更好的了解货币政策的效果,我们可将货币政策影响股市的内在机理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直接影响是指货币政策的变化,如货币供应量或利率的变化打破商品、货币市场与股市收益率之间原有的均衡。通过人们的资产组合调整影响资金流向,从而对股市产生影响;间接影响是指货币政策变化影响实质经济增长,亦即影响股市的“基本面”,从而对股价形成影响。要说明的是,货币政策对股市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随着股市的成熟,货币和其他金融资产界限日益模糊。货币政策对股市产生的直接或间接接影响也会越来越深刻。

我国货币政策作用于股市的机制与西方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西方同家一般可通过两种渠道来对股市施加影响:一是运用货币政策调控经济目标的手段。即通常所讲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其次还可以运用购买证券抵押贷款的“保证金”比率手段。后一种手段,股市直接成为央行的调控目标,央行变动“保证金”比率可扩张或压缩进入股市的资金规模。西方国家对信贷资金能否以及如何进入股市并没有明文规定,但可通过“保证金”手段来凋摔资金的流向。但在我国,缺乏西方国家可用的调整买卖股票“保证金比率”的手段来调控股市资金流量,对

银行、信贷资金进入股市也有较严格的规定,银行、信贷资金是不能直接进入股市的,否则违规。1999年我闻开始允许券商进入拆借市场融资;2000年开始允许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以自营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向商业银行借款。为证券公司提供了融资来源,银行和股市间资金的沟通渠道也逐步建立。

在通常情况下,股票市场或股票价格本身并非是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直接调控的目标,但中央银行几乎每一次货币政策操作或每一项货币政策措施的出台,都会对股票市场以及股票价格产生肯接或间接的影响。可见,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

2.2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影响的实证分析

货币政策对股票价格的非对称性影响在不同的市场态势下的表现不尽相同,这可以从股票市场的“熊”、“牛”两种市场态势下的实证研究成果中明显看到。从凌浩2015年在现代经济信息中发表的文章中相关的数据中得到启示,货币政策在不同的市场态势下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货币政策对股票价格的“非对称影响”较为突显,其根本原因在于,不同市场态势下的投资者反应极为不同,影响股票价格变动的最重要的一部分原因便是投资者预期。

其中,货币政策对“熊”市影响的实证分析。货币政策的本质是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方式,以期能够通过货币政策的提出来影响市场当中资金的利息率以及经济中的信贷供应量指标,进而影响到市场当中的资金供求状况。在“熊”市氛围中,积极的货币政策是国家用以刺激股票市场发展的一把利剑,通过调低利息率,来刺激资本金流入股票市场,从而带动股市“上行”。从资本市场的历史轨迹来看,“熊”市历时的事件较长,回顾我国1993年-2009年的这段时间,我国A股市场经历了股价的大幅涨跌变化,这就是一场较为完整的“熊”转“牛”,再由“牛”转“熊”的周期性过程。

另外,货币政策对“牛”市影响的实证分析,我国在2007年-2008年间,经历了一场“牛市”,在“多头”的市场行情中,大多数股票的价格都会摆脱“空头”市场的过渡抑制而出现上涨,整个A股市场一片繁荣。随即,我国央行采取了紧缩性货币政策,来应对股票市场当中的异常火爆现象,从而令股票价格以及通货膨胀“稳着陆”。消极的货币政策是通过消减货币供应量水平来降低市场当中对资金的需求量,从而对信贷市场环境造成影响,进而也会影响到利率水平,简单来说,国家通过紧缩性货币政策来控制股票市场当中的“火爆场景”,从而令股票估值回归到一个正常的价位之上,这样一来,会对国家的短时通货膨胀以抑制。

从总体情况来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日益深入,汇率政策以及货币政策必然会对股票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这是世界金融体系的资本流动性所决定的。在这样的氛围中,中国证券行业要想稳步发展,就必须在适时的情况下,采取合理化的汇率政策或是货币政策来调控市场。纵观中国股票市场的波动情况,往往就是在汇率变动或是货币政策出台前后,股票市场就会出现异常波动,甚至会造成个别股票的涨、跌停现象,除却资本流动的因素以外,还有一部分原因与股票市场当中人们的心理预期有着直接的关系。相对于经济数据变动情况来说,从股票市场的实际变化状况来看汇率、货币政策对其影响更为直观,因为往往诸多市场信息就隐匿在股票价格之中,正印证了“市场行为涵盖一切信息”所指。实质上,从我国的国情来看,在过去的一段时期里,股票市场的稳定发展依赖国家宏观调控策略较为可行,但随着股票市场的日益成熟,股票市场对汇率变动的反应将会日趋敏感,而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程度将会趋于弱化。

2.3货币政策对股市价格影响分析

2.3.1货币供应量变动与股票价格走势

中央银行可通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贴现政策来调节货币供应量,从而影响货币和资本市场的资金供求,进而影响证券市场价格。如果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通常会使证券市场价格趋于下跌;如果央行提高再贴现率,那么证券行情走势趋于疲软。从国内看,学者范建华(2010)对货币供应量与股票资产价格的关系与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股市收益率的波动性特征及其波动的长期趋势,发现货币供给对股票市场具有直接影响。扩张的货币政策使人们得到了更多的货币,持有货币的边际收益下降,人们转而购买股票,则股票价格就会上升:此外,货币供给量的变化会影响到利率的变动从而影响到股票价格。陈姝(2010)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发现在股市价格与不同层次货币供应量的因果关系中,货币供应量处于因方地位,因此她认为利用货币供应量的信息可增强对我国股市的预测能力,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有必要考虑到货币供应量对股票市场的影响。郑鸣等(2010)创新性地运用马尔科夫区制转换模型研究了我国的货币政策对股票价格的影响,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货币供应量

对股票价格有正向的影响关系,但对上证和深证A股影响效力有所不同,这主要表现在效力发挥的时滞上。他们提出了在股市低迷期时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会立即正向影响到股票价格,但在股市膨胀期,则滞后1个月后才会正向影响股票价格的观点。此外,邹文理等(2011)采用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作为中国货币政策的度量指标,将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分解为预期和非预期的两部分,分析了货币政策对沪深两市股票价格指数的影响。其研究发现,股票收益率与未预

期的货币政策存在非常显著的正向关系,而与预期的货币政策基本上没有相关性。这两位学者以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作为中国货币政策的度量指标,将货币政策清晰地分解为预期与未预期的两部分考察它们对我国股市的不同影响。与货币供给可以用来直接影响未来股票资产价格这一结论相反,周晖(2010)通过对股市运行的多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货币供应量与股票价格联动不稳定,用货币供应量干预股票价格并不合理:另一方面,央行应该通过货币政策间接地调控股票市场的资产价格。王如丰等(2010)也提出,以不同层次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变量时,狭义货币和广义货币与股票价格的即期关系比基础货币更为密切。目前两者在即期对股票价格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从长远来看,无论是哪种货币供应量都不能有效稳定股票价格,此时货币政策更多地表现为适应性的政策操作,股价指数上涨,货币供应量增加,这不利于发挥货币政策对股票价格的稳定作用。鲁牧融(2011)应用动态式计量检验方法对货币供应量及其变化与股票价格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当货币当局意图影响股票市场时,只能选择其他货币政策工具,而不能是货币数量。徐琳(2011)以月度货币供应量和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余额月度百分比变动率的时间序列为样本,选用股票价格中的股票指数收盘价作为股票市场的指标,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其实证检验的结果是股票价格的波动领先于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所以股票价格的涨跌趋势可以预测货币供应量的未来走势和变化。然而,这两位学者的结论仅基于月度数据分析所得,且时间跨度相对大,其可信度尚需时间和实践的进一步检验,且它们之间是否有更深层次的传递机制还有待研究。综上所述,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建立较晚,国内学术界就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这~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而且现有的研究大多了模仿国外的研究方法和思路。虽然有研究认为货币供应量不能用来预测股票价格,但绝大多数文章都发现货币供应量变动会对股票价格产生显著的影响,然而很少有学者研究货币政策影响股票价格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3.2通货膨胀对股票价格的影响

肖卫国等(2011)在考察了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货币需求函数的特征,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胀预期、人民币汇率和股票价格波动是影响长期货币需求的重要因素。其中,股票收益率和通胀预期都是衡量企业和居民持有货币的重要机会成本变量,但通胀预期占主导地位。他们提出,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操作不仅要对产出、消费和通货膨胀的变动做出反应,而且必须关注资产价格波动的影响。此外,学术界也有学者研究了货币政策冲击对股票价格的非对称效果。王培辉(2010)创新性地对一般化的脉冲响应函数程序进行一千次重复实验。其研究表明,货币冲击在消费价格增长不同阶段会有非对称性。在通货膨胀时期,不论正向冲击、负向冲击都会带来股票价格的下降;而在通货紧缩时期冲击响应前六个月

,对资产价格有小幅正向影响,随后转为负值。而且不论正向冲击还是负向冲击,通缩阶段均高于通胀阶段。由此他得出结论,股票价格波动在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下表现出一定的非对称性。

2.3.3利率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作为货币政策的重要T具。利率并不是单向地通过商业银行和货币市场来传导其作用过程,它还会通过股票市场这一中介传导其对实质经济的调节作用。利率对股票价格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实现的:一是利率变动造成的资产组合替代效应。由T利率变动会影响存款收益牢,所以投资者就会在股票、银行存款与债券之间进行资产选择。如利率上升,存款收益率提高,将使一部分资金从股市流出而投向银行储蓄和债券,减少r股票市场的资金供给,造成股票价格下跌。二是利率对上市公司经营的影响,进而影响公司未来的估值水平。如贷款利率提高会加重企利息,增加成本支出,从而减少企业的套利,进而减少股票分红派息,受成本支出的增加和股票分红派息降低的双重影响,股票价格将会下跌。三是利率作为一种政策信号,改变投资者(或投机者)对经济的未来预期而体现在股票的价格中。凯恩斯的投机动机货币需求理论表明.每个投机者心目中都有一个利率水平的正常值,如果实际利率水平高于正常值,他预期利率将会下降;如果实际利率水平低于正常值。他预期利率将会上升。当投机者预期利率将下降时,他会将货币转换成债券。以期在债券价格上升时同时得到利息收入和资本溢价的双重收入。然而,如果投机者预期利率将上升,就会产生多种可能性。其中有一种最典型的可能性:当预期债券价格的下降使得债券的资本损失超过债券的利息收人时,投机者就会只持有货币而不持有债券,以避免损失和在将来债券价格下降时再度购进债券。因此。利率水平及投机者对利率变化趋势的预期对资本市场有重要影响。虽然凯恩斯在作以上分析时认为人们的金融资产只有货币与债券,并没有引入股票,但这种分析的基本原理对股票也同样适用。也就是说,投机者对利率的预期将造成他持有或抛售股票的行为,从而影响股票价格。四是利率的变动会对宏观经济产牛影响。如利率的降低将会刺激投资,从而带动经济增跃。因此,股票预期的未来的现金流将会增加,最终造成股票市场的繁荣和股票价格的普遍上涨,反之,则会造成股票价格的普遍下跌。通过分析,得知利率通过四个渠道来影响股票价格,具体在刘西兰2009年发表的文章中的表格中。

2.3.4资金管理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股票市场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股票价格的波动与资金进入股市密切相关。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掌握有大量的资金,其资金运用必须接受中央银行的监管。这一节更严格的说也属于货币供给量的范畴.但我国股票市场建立以来,

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流向股票市场的现象一直或多或少、或明或暗、或合法违法的存在着。中央银行资金管理政策的松紧以及资金管理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流人股市的银行资金数嚣的多少,进而影响到股市的发展和股票价格的稳定。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资金流向股市的渠道有两条,即货币市场渠道和贷款渠道。因此在这简要分析我闲中央银行的资金管理政策对商业银行信贷资金通过货币市场和贷款渠道流向股市的影响。

第一,货币市场渠道。在我国,货币市场一直是银行资金直接进入股票市场的一条重要通道。1997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下发《关于禁止银行资金违规流人股票市场的通知》,股票市场与货币市场的资金联系并未完全隔绝。1999年8月20日和10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下发了《证券公司进入银行同行业市场管理规定》和《基金管理公司进入银行同业市场管理规定》,银行资金通过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间接进入股市合法化。目前,作为全国银行间同业市场成员的证券公司同购资金的最长期限为7天,债券同购的最长期限为1年。进入全国银行间同业市场的基金管理公司虽然不能从事信用拆借业务,但可以从事最长期限为1年的债券回购业务。非全同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成员的征券公司仍可以进行隔夜拆借。近年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上资会流动的基本格局是国有商业银行和其他商业银行一直是资金净融出方,而各地的融资中心、其他会融机构、证券公司、基金以及外资金融机构则为资金的净融入方。在债券回购市场上,国有商业银行一直是重要的资金净融出方,证券、基金等机构始终是净融入方。根据有关部门对我国银行间市场资金流向的统计,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和银行间市场最主要的资金需求者,国有商业银行则是最大的资金供给者。截至2009年6月,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从银行间市场累计净融入资金53068亿元,是2008年上半年的10.64倍。

第二,贷款渠道,我国股票市场出现之后,股票市场的高回报就吸引着企业、个人等微观经济主体进入这个新牛市场。不少获得银行贷款的企业和个人都有着非常强烈的改变银行资金用途、挪用银行资金进行股票投资(或投机)的冲动,以企业和个人为代表的微观经济主体挪用银行贷款进行股票投资,是我国银行资金进入股票市场最基本的一条途径。

我国股票市场曾在较长时期里呈现出资金推动型牛市,应该说银行资金的大量进入是一个重要的推动力量,根据研究表明:截至2000年底,我国进入股市的银行资金存量在4500亿~8000亿元左右。分别占流通股市值的28%一37%、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4.5%一6.0%,而在这数千亿元进入股市的银行资金中占有2,3成左右是违规流入的。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了《证券公司股票质押贷

款管理办法》,允许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以自营的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作质押向商业银行借款,从而为证券公司提供了融资来源,也为银行资金流入股市提供一条新的通道。但是另一方面,金融监管部门加大了对银行资金违规进入股市的查处力度。此外,中国人民银行还会同证券监管部门出台了五条措施:一是加强对银行与证券公司拆借资金的管理,证券公司拆入资金只能用于头寸涮剂,不得用于证券交易;二是加强对股票质押贷款、证券公司担保贷款的管理,严禁商业银行为企业和个人开办股票质押贷款;三是进一步明确氽业挪用信贷资会炒卖股票的界限,并进行严格临督;四是加强对个人消费贷款业务的管理;五是认真执行,严禁以承诺固定回报方式招揽代客理财业务。由于查处力度加大,大部分银行违规资金撤离股市。虽然发展、规范股票市场的措施在不断实行,同时采取降低利率的货币政策刺激资金进入股市,如1996年5月一2002年2月年中央银行连续8次降低利率,但我国股市在2001年4月就进入了熊市,一直低迷到2006年。因此在我国金融体系还不是十分健全,股市还不是非常正规的情况下,这有可能与我国刺激进入股市正规资金远远小于撤离股市违规资金有一定的原因。

2.4货币政策对股市流动性影响分析

2.4.1关于流动性内涵及其研究

一般来说,“流动性”最基本的定义是指某种资产转换为清偿手段的难易程度,是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的重要属性。进而,人们用“流动性”来指代具备高度流动性特征(即易于变现)的物品或资产本身。经济主体是否具有流动性依赖于其持有的流动性多少。金融产品在市场上进行交易时,特定产品的流动性总是与市场状况相关,于是人们用市场流动性来概括金融市场实现金融产品转换为清偿手段的状态。流动性的概念最早源于经济学家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名著中,他认为,相对于其他资产而言,货币不需要转换为别的资产就可以直接用作支付手段和清偿手段,人们对于货币这一特性是有偏好的。凯恩斯称这种货币需求为“流动性偏好”。从此处来看,流动性指的是一项资产转换为支付手段的难易程度。国际清算银行(1999)对市场流动性做了一个比较权威的定义,指出“市场流动性就是指市场参与者能够迅速进行大量金融交易,且不会导致资产价格发生显著波动”。概而言之,金融市场中的流动性是指金融市场中金融产品与货币之问相互转换的能力,反映的是交易能力的高低,它与转化规模、转换的期限、价值成本大小密切相关,流动性越强的市场,转换的时问成本、交易成本和价值成本就越低。

2.4.2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流动性的影响

研究关于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流动性的影响研究,国外学者在研究宏观因素

对市场流动性影响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国外学者研究发现利率变化和经济波动都会影响市场流动性,在经济呈下滑状态时,市场流动性趋于降低。同时另外有学者建立了把市场流动性和投资者融资流动性联系起来的模型。其他人研究发现股票市场下跌导致的流动性降低比上涨带来的流动性升高要大。分别从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证实了欧元区货币政策扩张将导致股市流动性提高。

2.4.3货币政策影响股票市场流动性的传导机制研究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货币当局运用一系列货币政策工具,通过改变金融机构体系内的流动性和金融市场的融资条件以调控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信贷总量等),进而影响经济活动中微观主体的行为选择并最终作用到实体经济以实现政策目标的作用机理和传导途径的总和。

首先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分析,货币传导机制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包括了政策工具、操作目标、中介目标和最终政策目标等多种传导要素及其互相问的作用关系和利率传导机制,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理论最早是由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里较为系统的提出的。后凯恩斯主义的学者在凯恩斯的基础上在一般均衡分析的框架中,充分注重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互动关系,发展和完善了利率传导机制理论。从理论上具体说来,在非充分就业状态和投资边际收益不变的条件下,当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应量时,利率水平随之下降,导致在商品市场中投资水平的提升。投资支出的增加进而推动总需求和产出水平的增加。由于货币需求是收入的增函数,产出水平的增加会引致更高的货币需求,如果没有相应的货币供给增加与增加的货币需求相适应,当货币市场上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时,利率水平就会从下降转为上升。回升的利率水平将会抑制投资支出、总需求水平,伴随着总需求和产出水平的回落,货币需求也会随之下降进而使利率水平出现转升为降。这个动态循环的过程一直会持续到一个均衡点,在这个均衡点上,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同时货币供应量传导机制。和凯恩斯学派十分重视利率、以利率为核心的传导理论不同,货币主义者坚持认为货币供应量才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决定性力量。货币供应量传导机制描述如下:在短期中经济为到达充分就业的条件下,当央行执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应量时,人们会随着真实现金余额的增加而感到比以前富有,因而会利用多余的货币余额购买金融资产和实物资产。实物资产需求和价格的上升会刺激厂商提高产出水平,进而提高名义国民收入水平;从长期来看,当经济达到充分就业水平时,名义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被实物资产上涨的价格水平所吸收,人们手中的真实现金余额水平和实际货币供应又会回落到均衡水平。最终,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在长期中只会导致价格水平的上升,而对产出没有影响。

其次是货币政策影响股票市场流动性的传导机制分析,货币政策扩张有助于

提高市场流动性,货币政策收紧,会导致市场流动性降低。当股市处于膨胀期时,货币政策冲击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比股市处于低迷期时表现得更加明显。同时,股市收益率和股市波动率对股市流动性也存在显著影响。货币流动性对股市流动性的直接影响。货币流动性增加造成投资者货币持有量增加,追求投资效用最大化的投资者会通过货币与证券持有量之问的相互替代,增加对股票等证券资产的配置,这样使得流入股票市场的资金增加,市场流动性提高。在市场买入指令的推升下,股票价格不断上涨产生的利润又会吸引更多的资金流入股票市场,从而进一步提高市场流动性。货币流动性对股市流动性的问接影响。央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对宏观货币流动性进行控制,会问接影响投资者从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的融资规模。在外部融资受限的情况下,投资者用于股市的资金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市场流动性。在一些特殊时期,如金融危机时,在市场流动性和融资之问还会产生流动性螺旋,从而对市场流动性产生加速影响。

总之,通过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流动性影响的理论分析,结合我国上市公司2003年1月到2013年6月的月度数据,构建VAR模型并进行脉冲响应分析,研究结果如下:从冲击方向上看,货币供应量M0、M1、M2对股票市场非流动性具有负向冲击,利率R对股票市场非流动性具有正向冲击;从冲击力度上看,货币供应量M2最大,M0最小;从冲击作用的周期上看,货币供应量M1最长,M0最短。我国股票市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日益显著。为了强化货币政策股票市场的传导机制,优化宏观调控的作用,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重考虑。第一,关注股票市场流动性,逐步引导资金合理配置。作为反映股票市场状态的两个变量,市场流动性和股票价格都会产生影响,应在关注股价的同时,充分考虑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流动性的影响。第二,加强信息披露制度,维护市场秩序稳定。金融资产价格背后都包含了一定的信息,信息往往是决定价格的重要因素。监管当局务必规范信息披露程序,加强信息披露的监管。第三,完善货币市场,强化货币政策的作用。货币政策在高度一体化的金融市场中可以高效的传导,在促进货币市场发展和不同市场融通的同时,监管部门还应该加强资金流动的跟踪、监控和管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2.5 经济波动中我国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效应

2.5.1经济波动过程中我国货币政策的特征以及股票市场的表现

(1)先紧后松的货币政策与股市的表现

1993年,由于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使得中国经济出现过热。1993年的增速竟然达到58.6%,远超往年。经济增长过快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已经成为社会经

济发展不稳定因素。1994年通胀上升至两位数,达到24%,而经济增长率由13.2%一路逐年下降至1999年的7.6%。1994 年开始执行提高利率、增加税收的“双紧”配合。在“双紧”配合下极力化解通胀,给经济退烧。财政政策方面注重调控消费税、增值税,合理减小财政支出,大量发行国债;货币政策通过控制信贷规模,存贷款基准利率消除居高不下的通胀。1995年利率上调至最高点,而股票市场则在1994年的325点见底,经过1995年的波动,至1996年初的512点构筑双底。1996采取的降息政策引导了储蓄资金流向股票市场,上证指数有年初的512 点上升至1996年底的1258点,形成拐点,治理通胀显效,实现了储蓄转化为投资,并最终顺利实现了软着陆。努力三年后,1996年经济增长速度回落到9.6%,通货膨胀率也被降低到6.1%;1997年进一步巩固了“软着陆”的成果,实现了经济增长的“高增长、低通胀”。经济经过一轮调整后,1996—1999年股票市场新的投资带来了经济可持续增长。尽管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了外贸出口,但国内加大改革力度,从而避免了通货紧缩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2)宽松的货币政策与股市的表现

1999年以来,中央政府实施“双松”政策。在货币政策方面主要是降低法定存款准备率,多次下调存贷款利率,取消贷款限额,逐步扩大公开市场业务,扩大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财政政策方面,积极大力发行国债;扩大实施财政赤字政策。这次调整力度比较温和,没有导致大幅经济波动。宽松的货币政策加上积极的财政政策,宏观经济逐年向好,从1999年低点7.6%开始GDP 增长率逐年上升。上证指数也结束盘整状态,从1999年5月17日至2001年,股指从1047点上涨到2 245点。

(3)灵活稳健的货币政策与股市的表现

2001—2005年,货币政策处于灵活稳健期模式,伴随着实体经济的增长,通胀有所上升。为了支持这阶段实体经济发展的要求,这一阶段实施了汇改,推动出口大幅增长,引导消费与实体经济投资。股票市场主动进入调整回落期,上证指数从2001年的2245点下降至2005年的998点,抑制了股市泡沫。

承接2003年发展势头,2004年经济仍然保持快速增长。在此背景下,货币政策于是在总体上采取了稳中偏紧的调控方式。通过提高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存贷款基准利率、等手段灵活又适当地控制银行信贷规模与速度。从GDP和CPI指标来看,这次调控达到了预期目标。保持了物价水平稳定,通货膨胀预期也逐渐下降;工业产品结构调整逐步取得新进展。

(4)稳健从紧转化为宽松的货币政策与股市的表现

2005—2007年,在全球量化宽松的背景下,以及我国实体经济增速加快,出口收兑外汇投放了大量货币,促使我国M2 大幅增加,股市大幅上涨,达到6124

点,泡沫过大,经济呈现过热现象。为治理通胀,采取了稳健偏紧的货币政策。同时也受国际环境变化的影响,美国引发的金融危机波及全球。我国大量外汇遭受损失,经济波动处于繁荣转折的回落期。由于M2开始收缩,2007年上半年,股票市场上升乏力,由6124点下跌至1664点。M2的减少不能支持股市继续上扬,一般而言,我国货币政策变化主要是从货币供应量M2的增减中看到松紧现象。M2总量总是领先于股票市场的回落而拐头,也总是领先于股市的见底而上升。2008年,为避免经济危机,在1664点处,宽松的货币政策,4万亿注资拯救经济,为股市回暖带来资金的推动,形成了上证指数3478点的反弹行情。由于经济处于持续下降中,股市作为经济运行质量的反映也持续低迷,并在2013年见底,作为领先指标的M2则在2011年开始由偏紧转向2011年开始的降准,其后的可松可紧的灵活的公开市场业务,到2014年、2015年的降息降准,M2总量连年逐渐攀高,GDP 增长率在2015年达到低点7%,经济新一轮增长逐渐启动。作为领先指标的货币政策指标M2,其领先作用主要显现于繁荣期走向衰退期之前或萧条期走向复苏期之前。M2的拐头往往预示经济即将见底或见顶,股市也会在经济见底见顶之前转向。

所以,可以看出,在经济波动中,作为调控经济增长手段的货币政策总能影响股票市场,并在经济基本面没有改变之前,股市就做出反应。货币政策有向股票市场传导的作用,变动货币政策,股票市场就必然发生趋势性波动,二者具有很强的相关性。为了更全面地探讨我国货币政策对股市的影响,上文选取影响货币供应量的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化和M1、M2 的存量与增量的变化时,分析股指主要是上证指数的变化。据此,可以得出二者的长短期关系,有利于人们相机做出政策抉择。

2.5.2近年来我国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效应

在2008年之前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经历了先升后降、再升再降的过程;2009年之后,为了扼制通货膨胀,中央银行一直不停地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经过2010年5次上调和2011年第6次上调后,竟达到最高点的21.5%。随后,则采取了信贷收缩手段,由于收缩过紧产生了很多经济问题,到了2011年11月,中央银行开始了近几年来的首次“降准”。与此同时,股票市场的表现却更加的蔚为壮观,自1990年至今,我们国家股市经历了9次大牛市和大熊市,第10次牛市正在进行中,而存款准备金率的走势基本与股票市场走势是同方向变动

从理论上来说,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减少了社会货币资金的供给,对股票市场来说是一个利空消息,然而二者却同步变动,最好的解释就是政府为了防止股价高涨(以前我国股市只能做多,没有做空机制),被迫采用货币政策手段迫使股市降温,由于货币政策传导需要时间,打压政策实施之初,并不能完全达到打

压效果,股市依然强劲上扬;一旦这样,政府就连续出台各种政策措施打压股市(以提高存款准备金为例)。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出现存款准备金率与股市双双上扬的现象。

最后,一旦股票市场没有足够增量资金进入,泡沫破裂,股市就会见顶并迅速下跌,转为熊市通道。当股票市场下严重,交易过冷时,政府就有可能会出手“救市”,中央银行就会采取购买债券释放货币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刺激股市止跌企稳。

由以上可知,股票市场的涨跌,与货币政策的松紧程度有很大关系。有时与货币政策的变化方向基本是相反的,然而,却不表示货币政策对于股市走势起反向作用,而应该着重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每个调控区间的货币政策显然影响了当期货币供应量,而变动的货币供应量却影响下一阶段的股票市场走势。从较长区间来看,货币政策的调控方向与股市走势趋同。由于短期的变动方向不一致,长期的趋同,造成了货币政策成为了股市波动的先行指标。

2.5.3近年来我国货币存量与增量的变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效应

为了进一步探讨以货币供给量的变动为调控手段的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的变动规律,本文选取了从1999年1月至2009年7月上证指数收盘月度数据,以及同期M1 同比增长率月度数据,为研究标的。M1与上证指数同比增长变动趋势基本相同。两者的相关性及变动规律:第一,与M1相比,股市增速提前到达底部,随后M1到达底部后,股市才开始上升趋势。上证指数在2008年10月28号到达1664 点最低点,2008年11月份是M1进入底部,时间比股指落后1个月,然后股市小幅上升,随后开始大幅上扬。由于M1 增速的不断提高,股票市场逐渐上升,股指底部逐渐抬高不断攀升,启动新一轮牛市。而此时的股市上涨只是反弹行情,不是反转,是由于经济其他因素的原因,但M1得增加也能导致股市上涨,更充分说明货币供应量对股市存在较强影响,相关性不是一般的高。第二,反过来说,M1增速当出现阶段高点时,可能是股市行情见顶拐头向下的拐点。自1999年1月以来,M1 有四次同比增幅都超过了20%,出现了阶段性高点,四次分别出现在2000 年6月、2003年6月、2007年8月、2009年6—11月,在2007年8月,上证指数则在两个月后出现拐点,迄为止的大顶。M1的增速也已经6个月连续超过20%,甚至11 月达到历史最高点34.63%,这极有可能是股市拐头向下的先兆。为了进一步说明二者的相关性,利用STATA软件计算上述数据的相关系数,并且按照三年、四年、五年、六年的周期进行分段,所得到的相关系数测算结果,从相关系数计算结果显示,以三年期间分段时,除了2002—2004年这个时间段以外,上证指数的走势与M1的同比增长率都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并且呈现出较强的正向相关关系。这可能与2002—2004年的股权分置改革有关,在此区间内的调控政策抑制了股票

市场波动的力度,造成结果与货币市场的相关性不显著。如果以四年作为一个期间分段时,上证指数走势与M1 的同比增长率都明显具有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如果以五年作为一个期间分段时,从2003年以后,每一个五年周期的上证指数走势与M1 的同比增长率还是都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并且呈现较强的正向相关关系。如果以六年作为一个期间分段时,从2005—2011年的六年周期内,上证指数走势与M1的同比增长率也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并且呈现出较强的正向相关关系。

2.6 金融危机后我国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分析

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经济形势面临严峻的挑战,股价指数下跌,政府采取了积极的货币政策来应对危机。我国所采取的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有没有产生影响、产生了多大的影响是本文研究的目的。通过对货币政策指标、宏观经济指标、物价指标和股票市场指标选取了五个代理变量,建立了向量自回归模型VAR(5),通过实证分析得出:

第一,从货币政策指标对股票市场的长期动态影响来看,广义货币供应量对上证综合指数产生的冲击是正向的,7天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对上证综合指数的影响不是很明显,即货币供给量对股票市场的解释力相对较强,同业拆借利率的解释力相对较弱。这一点,在方差分解的结果中也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 货币供给量对上证综合指数的贡献率大于同业拆借利率的贡献率。这可能与我国的利率由政府管制有关,利率不能充分发挥其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第二,消费者价格指数对股票市场有一定的贡献。即通货膨胀效应对股价的上涨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在对上证综合指数进行方差分解的结果中,我们可以发现从长期来看,股票市场的波动大约有27% 是由于物价指标的波动引起的。这说明我国股票市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来抵抗通货膨胀。第三,工业增加值是宏观经济指标的代表变量,是一个与实体经济相关的变量。当期及前三期对上证综合指数的贡献比较小,随后对上证综合指数的贡献增大。这是因为货币政策本身对产出的作用不大。

在我国的利率管制制度没有取消之前,如果中国人民银行试图通过货币政策来影响股票市场时,首先应当选择的政策工具是货币供应量。货币供给量对股票市场的影响远远大于利率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第二,我国应该尽快实现利率的市场化。目前,我国利率仍处于政府管制的状态,大多数利率都是由政府规定的,而不是根据市场化经济的需要形成的。利率市场化能使市场资金合理流动,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由本文的研究结论也可以看出,政府管制下的利率对股票市场的影响较弱,因此,我国应尽快实现利率的市场化,从而促进利率对股票市场传导机制的有效发挥。第三,进一步扩大我国股票市场的规模,加大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力度。目前,我国

的股票市场规模相对国内生产总值较小,并且在股票市场的制度方面还存在明显的缺陷,所以,我国要加大股票市场的规模,完善股市制度,从而增强我国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力,促进我国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

3技术路线

1.摘要

2.文献综述

3.数据

3.1 数据采集和说明

4.实证分析

4.1实证方法和结果

4.2向量自回归模型

5.结论与分析

4进度安排

1.11月-12月:查找、翻译文献

2.1月:整理、研究文献,构思论文

3.2-3月:筹备论文(查找数据,构建模型,数据分析,结论)

5参考文献

[1]凌浩.汇率、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的实证分析.现代经济信息2015(4)

[2]李思远、徐雯货币供给.货币政策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影响--基于V AR模型的

实证分析.现代商业2015(5)

[3]张大凯、来志勤. 货币供应量对股票价格的影响研究——一个基于V AR 模

型的实证分析.投资研究2012(3)

[4]吕书然.货币政策变动及其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效应探析.时代金融2015(5)

[5]胡金焱、郭峰.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非对称影响研究——基于不同市场态势

的实证分析.理论学刊2012(8)

[6]孔宪臣.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新财经(理论版) 2013(3)

[7]姚佳、朱万里.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分析.甘肃金融2014(5)

[8]刘西兰.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分析.甘肃金融2009(11)

[9]董放.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研究.中国外资2010(4)

[10]潘绰.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研究综述.青年科学(教师版)2013(7)

[11]吕夏梦.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流动性的影响研究——基于我国股票市场2003

年-2013年的实证分析.时代金融2014(10)

[12]刘卫.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影响的实证分析.经贸实践2015(7)

[13]梁远信.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影响的实证研究.开发研究2010(5)

[14]何瑞、肖忠意.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影响的实证研究.中国电子商务2012(5)

[15]许一力.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影响的统计学研究.时代金融(中旬) 2013(1)

[16]邱晋峰.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影响实证分析.现代商业2015(17)

[17]赵华、黄梨梨.货币政策对中国股市连续性波动和跳跃性波动的影响研究.

投资研究.2012(3)

[18]史景景、张玲玲.货币政策工具调整对股票市场影响分析——基于中国股市

20年发展.现代商贸工业2013(15)

[19]周涛.货币政策调整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影响分析.安阳工学院学报2014(5)

[20]易纲、王召.货币政策与金融资产价格.经济研究2002(3)

[21]杨慧.金融危机后我国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分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研究生学报2013(3)

[22]胡桂清、莫辛.金融危机后我国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影响的实证分析.现代企

业文化2011(36)

[23]曹富彦.经济波动中我国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效应.经济研究导刊

2015(18)

[24]高婧.论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基于中国股票市场的实证分析.福建金

融2012(3)

[25]胡殿萍、易杰.我国货币政策对股票价格影响的实证分析.市场论坛2012(12)

[26]封婷.我国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分析.财会通讯2011(5)

[27]王维、王晓元、赵红翠.我国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基于时变参数

状态空间模型的实证研究.中国外资(下半月)2012(3)

[28]胡龙.我国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力研究.金融教学与研究2012(5)

[29]冷静静、夏益国.我国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收益率影响的实证研究.金融发展

研究2014(8)

[30]张鑫、李科、刘本书.我国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影响的实证研究2011(31)

[31]余澳、李恒.我国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影响的有效性分析.四川大学学报(哲

学社会科学版)2012(3)

[32]史永东赵智勇张立斌. 我国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影响非对称效应研究.投资

研究2014(5)

[33]邹文理.中国宏观信息、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2012(9)

[34]陶超、李杰、赵骞.中国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波动影响的实证研究.现代商业

2015

[35]宋璐航.中国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影响的实证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14(25)

[36]Arabinda Basistha, Alexander Kurov. Macroeconomic cycles and the stock

market’s reaction to monetary policy.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2008

[37]Alexander Kurov. What determines the stock market's reaction to monetary

policy statements?. Review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12

[38]Yong Tanga,b, Yong Luoa, Jie Xiong c, Fei Zhaoa, Yi-Cheng Zhangb. Impact of

monetary policy changes on the Chinese monetary and stock markets. Physical 2013

[39]Maik Schmeling. Investor sentiment and stock returns: Some international

evidence. Journal of Empirical Finance 2009

[40]Ettore Croci , Dimitris Petmezas . Minority shareholders’wealth effects and

stock market development:Evidence from increase-in-ownership M&As.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2009

[41]Hashem E. Abouwafia , Marcus J. Chambers. Monetary policy, exchange rates

and stock prices in the Middle East region.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ial Analysis 2014

[42]Nikiforos T. Laopodis. Monetary policy and stock market dynamics across

monetary regime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 2012

[43]John G. Fernald, Mark M. Spiegel, Eric T. Swanson. Monetary policy

effectiveness in China: Evidence from a FA V AR model.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 2014

[44]Ioannis Chatziantoniou, David Duffy, George Filis. Stock market response to

monetary and fiscal policy shocks:Multi-country evidence. Economic Modelling 2012 [45]UrsFischbacher, ThorstenHens, StefanZeisberger. The impact of monetary

policy on stock market bubbles and trading behavior: Evidence from the lab.

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 Control 2013

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中的作用

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中的作用 一.引言 货币政策工具是央行为实现一定的货币政策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策略手段的总和。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这些政策工具,对基础货币、银行储备、货币供应量、利率以及金融机构的信贷活动等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从而有利于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并借此达到宏观调控的目的。 二.货币政策的内涵 货币政策它是国家重要的经济政策之一。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采取的各种控制、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的方针、政策、措施的总称。它的基本含义还有着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根据一定时期内的经济和金融形势,对货币信用的总量与结构进行控制与调节的行为准则。而广义的货币政策,不仅包括中央银行在短期内对货币、信贷进行调控的行为准则,而且还包括中央银行对货币、信贷控制与调节的一般行为过程:货币政策的长期目标,中间目标或监测指标的选择;货币政策工具及其运用,货币政策行为的传递以及货币政策与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等等。由此可以看出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作为政府的银行的中央银行正确地制定和实施国家货币政策必然是它的最基本的职责,也是最重要的任务。 三.货币政策的特征 (1)货币政策是一项总量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同其他政策工具相比较, 货币政策的特征在于通过对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等宏观金融变量的调控, 来对整个国民经济运行中的经济增长、通货稳定、国际收支状况、就业水平等宏观经济运行状况产生影响,促进经济协调、稳定、健康地发展, 保证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实现。由于货币政策主要通过对社会总需求调控而产生影响的, 所以, 它是一种以总量调节为主的经济政策。

我国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我国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j- 货币政策的制定需要结合诸多方面的因素,在对经济相关的诸多领域的发展影响都要能考虑进入,货币政策一旦实施就会对各方面产生影响。通过从理论上深入的研究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就能从理论上为货币政策的科学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更好的引导市场经济的稳步发展。 1货币政策和股票市场的关系和发展历程 1.1货币政策和股票市场的关系分析 货币政策的实施主要是结合金融市场影响宏观经济变量,然后影响通货膨胀率的,而利率对股票的走势影响也比较突出。在利率调整的时候,如果比预期值高,结合凯恩斯流动偏好的理论就能得知,利率下降更多人会相信利率未来会升高,而当前所卖出的股票持有货币以备未来再买股票,这时候股票的价格就会下降。在对利率进行调整的时候,如果是和人们的预期值基本相同,对股票的需求则不会发生变化,股票的价格也不会发生变化。而如果是对利率的调整低于公众预期值,在利率下降的时候,人们便会相信未来的利率会进一步降低,就会买入股票留待后面卖出,这时候的股票价格就会上升。 根据经济学的原理,货币政策对货币供应量能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当货币的供应量发生了变化的时候,们就会在相应传导机制的运用下,对股票的价格也会造成相应的影响。在投资者所持有的货币数量增加的时候,安全资产的比例过高,投资者就会增加风险资产的投资,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是风险资产的供给量没有发生变化,这时候就会造成风险资产的价格上升。也能在这一环节预期货币供给量增加,股票的价格就会上升。在货币的供给量增加的时候,人们将会持有更多的货币,这时候的市场利率也会下降,人们就会将持有货币投入到股市中从而造成股价的上涨。在这一投资过程中就会创造更多家庭收入,以及引起消费支出增加,从而造成更高产出。在利率发生了下降的时候,也会对股票预期收益现值,会对股票价格的上涨起到促进作用。 1.2货币政策发展历程分析 我国的货币政策已经经过了多次改革,政策体系方面逐渐的完善,并有着相对完善的间接传导体系。这一传导体系的运用原理主要是先对货币政策工具进2.1股票市场的特征体现分析 我国的股票市场的实际发展过程中,有着多方面的特征体现,主要体现在,股票市场受到政策市场的影响比较鲜明。证券市场受到政府宏观调控影响,短期内根据财务报表就能够发现证券市场当中的上市公司利润情况以及现金流量发生大的波动,度上市公司的盈利状况也会产生影响。不管是发达还是发展中国家的股票市场都是政府调控为主,我国在这一方面就表现的比较突出。我国在股票市场的发展比 较晚,经验不足,政府就会下意识的对股票市场进行干预,这就会造成不稳定因素的增加。 例如;进入2015年以来,中国A股股价出现惊人的暴涨:到2015年6月中旬,上证综指已较2014年7月上 行有效调整,这样就必然会影响操作目标,以及中介目标,从而影响最终的目标。我国的国币政策的发展经过很长一段时间。 第一,在改革开放之前,1949—1978年阶段的主要政策工具就是信贷现金计划,辅助的工具就是信贷政策以及利率工具。所操作的目标是贷款规模,中介目标是四大平衡,最终的目标就是发展经济稳定物价。 第二,到了改革开放后,1979—1997的主要政策工具就是信贷现金计划和中央银行贷款,使用的辅助工具是利率政策以及接待政策和再贴现、公开市场操作、特征存款等。操作的目标就是贷款规模基础货币,中介目标就是贷款规模货币供应量,最终的目标是发展经济稳定物价经济增长。 第三,到了间接调控初期,在1998—2000年的阶段,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贷款、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政策。使用的辅助工具就是存款准备金、再贴现、信贷政策、指导信贷计划、窗口指导。操作目标主要是基础货币,中介目标是货币供应量,最终的目标是稳定货币和经济增长。 第四,间接调控阶段,2001—至今,所采用的货币政策主要工具和辅助工具是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政策、中央银行贷款、再贴现、存款准备金、货币信用计划。主要操作目标就是基础货币以及短期利率,中介目标是货币供应量合中长期利率,最终的目标是稳定货币。 在经过了几个时期的货币政策改革调整之后,我国当前的货币政策逐渐的完善化。 2股票市场的特征体现及货币政策对其产生的影响

汇率波动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汇率波动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教育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汇率波动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学号Y07030039000001 姓名简春涛 学院远程教育学院指导教师 专业金融学论文成绩 完成时间:2010 年 6 月30 日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Graduation Thesis / Design Title Exchange rate undulation to monetary policy influence Department / School Distance Education Specialty(choose one)International Trade Author of Thesis/Design chuntao jian Student ID No. XXXXXXXXX

Thesis Advisor Grade XXXX Date XXXXX 论文审题表 选题研究 课题 汇率波动的影响 题 目 汇率波动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选题 说明 论 文 要 点 本文论述了影响汇率波动 的因素包括:国际收支,利率和 通货膨胀等。汇率波动对货币政 策作用的影响表现在:影响货币 供应量,中央银行的产出,利率 和国际金融业务等。分析得出这 种影响既有积极的又有消极的, 我们应该采取措施抵消其负面 影响。

研 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全面阐述汇率波动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研究基础针对当前国内外的金融状况,以影响汇率波动的主要因素为基础进行论述,分析汇率波动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定题 题 目 汇率波动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指导 教师 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时间年月日

我国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价格波动关系的实证

我国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价格波动关系的实证研究 肖新员 (上海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上海 200093) [摘要]以深入探讨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水平对股票市场的影响为目的,利用多种经济计量方法,实证检验货币 供应量、市场利率水平的变化对股票市场收益率的影响,得出结论:我国政府实施的财政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显著,但调整利率所起的作用没有调整货币供应量那么明显,政策影响效果并不是完全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市场发育程度不健全、政策传导过程受阻等是导致政策效应发挥不充分的原因。 [关键词]货币政策;股票市场;价格波动;实证研究[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Em pirical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 Between China's Monetary Policy and Stock Market Price Fluctuation XIAO Xinyuan Abstract:Aiming at conducting a profound discussion on the influence of money supply and market interest rate to the stock market,we use several economic approaches,carry out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and conclude that the monetary policy adopted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prominent influence on the stock market;however,the role of interest rate regulation is not as obvious as money supply ad-justment and the policy has not achieved effects as expected.The unsound market growth and hindrance to the policy conduction lead to the inadequate policy effectiveness. Key words:monetary policy,stock market,price fluctuation,empirical study [收稿日期]2012-05-28 [作者简介]肖新员,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价格波动关系。一、前言 股票市场具有优化配置社会资源,提高资金融通效率,准确揭示市场价格信息,反应当前宏观经济动态的功能。股票市场的融资功能,可以通过资金筹集、分配方式来优化社会闲余资金支持经济建设,促进经济的产业优化、结构优化,调整经济结构。而影响股市变化的因素也是非常多的,而且各种经济因素的冲击影响程度不易衡量,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因素如经济的增长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变化等等,都会对股票市场造成不同的冲击影响。而其中的货币政策被认为是最直接和快捷的影响因素。在这个背景下,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的关系成为当前金融研究中最前沿的课题之一,但是对于货币政策影响的渠道和效果各国经济学家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论。一方面,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有直接影响,央行通过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来改变市场上各种金融工具的相对价格和数量,进而影响资金流向从而最终影响股票价格;另一方面,货币政策也有间接影响,货币政策的变化影响实质经济增长,间接影响人们的未来预期,最终反映在股票的即期价格中。 二、文献综述 目前,关于这方面的国内外研究分歧较大。有些学者认为股票市场的价格对货币政策的制定有积极的反应,比如美国学者RigboonandSack(2001)认为美国货币政策对股市价格有积极的反应,研究显示1982-1987年间美国M 2增长率为48%,但工业股票指数却上涨了175%。日本的薛敬孝也发现类似的结论。然而另有部分研究认为货币供应量与资产价格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较弱。李政(2009)认为我国股票收益率与宏观经济走势和货币政策的关联性较弱;周英章(2002)的研究显示货币供给量对股市价格的推动作用相对较小。也有学者对不同层次的货币供应得到不同的结论,如钱小安发现沪指、深指与M0同向变化、与M 1无关、与M2反向变化。易纲和王召指出,在短期、中短期和中长期,没有预料到的货币供给增加,使股票价格上升;而在长期,没有预料到的货币供给增加不影响股票价格,货币中性。 本文则尝试选取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狭义供应量的差值及货币市场利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检验来分析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作用。 第2012年第7期(总第401期) 商业经济 SHANGYE JINGJI No.7,2012Total No.401 [文章编号]1009-6043 (2012)07-0096-0396--

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分析

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分析

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研究 ——基于V AR脉冲响应图的分析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选取1990-2009年的实际GDP、实际货币供给量M1、实际利率R的经验数据,建立了VAR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各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同时利用方差分解的方法得到了各个变量对于GDP变化的贡献率。最后得出了货币政策能够在短时间内给经济带来影响,但是真正起作用的还是实体经济本身的结论。 关键词:货币政策,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 一、理论回顾 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都承认货币供给量对经济的影响。但凯恩斯学派认为货币供给量变动对经济的影响是间接地通过利率变动来实现的。货币政策的传递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货币供给与利率的关系,即流动性偏好途径;二是利率与投资的关系,即利率弹性途径( 赵晓雷,1999.10) 。根据凯恩斯的理论,当货币的供给

量增加时,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供给相对过剩,利率下降,刺激投资,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根据凯恩斯的观点,利率变动是由市场调节的,它与货币供给量呈反方向变动。但在我国可以利用政策手段,直接调整利率或投资,同样可以达到经济宏观调控的目的。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对货币供给量、利率和投资分别给一个冲击都会引起国内生产总值GDP 的上下波动。货币学派也强调货币供给量对经济的影响。货币学派的理论可以简单地用一个货币交易方程式表述:MV= PY,公式中V 代表货币流通速度,M 代表货币供给量,P 代表价格水平,Y 代表实际国内生产总值。虽然货币学派认为,在长期中,货币数量的作用主要在于影响价格以及其他用货币表示的量,而不能影响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但在短期中,货币供给量可以影响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因为根据货币学派的新货币数量理论,货币流通速度V在短期内可以具有轻微变动,V的变化导致了GDP 随之变化。 凯恩斯理论和货币学派理论的观点虽有所不同,但都承认货币供给量对GDP 的影响,认为货币冲击是诱发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大多数

中国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的关系

中国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的关系 * 孙华妤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 100029) 马 跃 (香港岭南大学经济系) 内容提要:本文提出的综合理论框架全面分析描述了以稳定物价水平、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为目的的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的关系,着重对中央银行干预股票市场的必要性和有效性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本文应用的动态滚动式的计量检验方法适应中国经济体制不断调整的特征,不但可以完成我们的理论分析,更可以检测中央银行对股票市场干预的机制及干预的有效性,从而分析进一步的政策含义,为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制订和预期效果提供一个前瞻性的预测分析框架。 关键词:货币政策 股票市场 干预机制 因果关系 * 本文初步结果于2002年11月在香港中华总商会给中国证监会的部分领导们宣读过,本文作者在此感谢参会人员以及赵志君在本文修改过程中提出的宝贵意见。但文中任何错误均由本文作者承担。 一、背景和意义 随着世界范围内资本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资本市场对国际经济、国内经济的影响力迅速上升,拉美和亚洲金融危机就是这一影响的鲜明生动的实例。在这个背景下,货币政策与资本市场的关系成为当前货币理论研究中最前沿的问题。但是对于货币政策影响资本市场的渠道和效果各国 经济学家目前没有统一的定论。随着对外开放进程的深入,尤其是2001年中国加入W TO 之后,如何维持本国金融系统的稳定,以及如何提高国内金融系统配置货币资源的经济效率等问题的理论阐述和政策含义已经是国内经济理论界和政府相关部门关注的重点。并且,由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稳定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日益显现,国外学术界对相关问题也表现出浓厚兴趣(Fernald and Rogers,2002;马跃,2001)。1998年中国经济出现通货紧缩之后,央行的货币政策是否适当、货币政策应如何操作,成为讨论的焦点(戴根有,2002)。2000年后中国上海和深圳两个股市出现深幅下跌,中央银行是否应该干预股市的问题一时成为讨论的焦点。介入讨论的大概有来自三派不同背景的研究人员。第一派是股市基金的研究者,他们的基本观点是要求央行关注和影响金融资产价格。而且这种关注和影响是以/稳定0(潜台词是/提升0)股价为目标的;第二派是学术研究机构的学者,他们强调股票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但具体观点有不同之处。一方面有学者认为股市泡沫扭曲资产价格,希望股市的泡沫成分尽量挤出,另一方面有学者认为股市的部分泡沫对资源配置调整的过程起润滑作用,类似于/温和0的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是有利的。第三派是政府部门的研究者,他们的基本观点是央行应/关注0而不是/盯住0金融资产价格的波动,应该将以股票价格为代表的金融资产价格纳入货币政策的视野,作为辅助的监测指标,建立相关的指标体系,并根据市场走向和金融资产价格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判断,进而实施必要的调控行动。 到目前为止,这场讨论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在现代计量技术的采用方面,都有待加强。为此本文提出一个理论框架描述以稳定宏观经济为目的的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的关系,并据此对中央银行干预股票市场的必要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和阐述(见图1)。 孙华妤、马 跃:中国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的关系

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因素范文

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因素 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因素 一、货币政策时滞 货币政策时滞是政策从制定到获得主要的或全部的效果所必须经历的一段时间,是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重要因素。分为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两个阶段。 内部时滞是指作为货币政策操作主体的中央银行从制定政策到采取行动所需要的时间。当经济形势发生变化,中央银行认识到应当调整政策到着手制定政策再到实施政策,每一步 都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内部时滞又可以细分为认识时滞和决策时滞两段。1.认识时滞。这是指从确有实行某种政策的需要,到货币当局认识到存在这种需要所需耗费的时间。这段时滞之所以存在,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搜集各种信息资料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二是对各种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综合性分析,作出客观的、符合实际的判断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2.决策时滞。这是指制定政策的时滞,即从认识到需要改变政策,到提出一种新的政策所需耗费的时间。中央银行一旦认识到客观经济过程需要实行某种政策,就要着手拟定政策实施方案,并按规定程序报批,然后才能公布、贯彻。这段时滞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中央银行根据经济形势研究对策、拟定方案,并对所提方案作可行性论证,最后审定批准,整个制定过程的每一个步骤都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这部分时滞的长短,取决于中央银行对作为决策依据的各种信息资料的占有程度和对经济、金融形势的分析、判断能力,体现着中央银行决策水平的高低和对金融调控能力的强弱。 外部时滞是指从中央银行采取行动到这一政策对经济过程发生作用所耗费的时间,这也是作为货币政策调控对象的金融部门及企业部门对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反应过程。当中央银行开始实施新政策后会有:金融部门对新政策的认识——金融部门对政策措施所作的反应——企业部门对金融形势变化的认识——企业部门的决策——新政策发生作用等过程,其中每一步都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外部时滞也可以细分为操作时滞和市场时滞两段。1.操作时滞。这是指从调整政策工具到其对中介指标发生作用所需耗费的时间。中央银行一旦调整政策工具的操作方向或力度,需通过操作变量的反应,传导到中介变量。这段时滞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在实施货币政策的过程中,无论使用何种政策工具,都要通过操作变量的变动来影响中介变量而产生效果。而政策是否能够生效,主要取决于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对中央银行政策的态度、对政策工具的反应能力以及金融市场对央行政策的敏感程度。2.市场时滞。这是指从中介变量发生反应到其对目标变量产生作用所需耗费的时间。货币政策要通过利息率的变动、经由投资的利率弹性产生效应;或者通过货币供应量的变动、经由消费的收入弹性产生效应。不仅企业部门对利率的变动、私人部门对货币收入的变动作出反应有一个滞后过程,而且投资或消费的实现也有一个滞后过程。各种政策工具对中介变量的作用力度大小不等,社会经济过程对中央银行的宏观金融调控措施的反应也是具有弹性的。因此,中介变量的变动是否最终能够对目标变量发生作用,还取决于调控对象的反应程度。 外部时滞的长短,主要取决于政策的操作力度和金融部门、企业部门对政策工具的弹性大小。外部时滞较为客观,它不像内部时滞那样可由中央银行掌握,是一个由社会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金融部门和企业部门的行为等多种因素综合决定的复杂变量。因此,中央银行对这段时滞很难进行实质性的控制。二、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 货币流通速度是指单位货币在一定时期内的周转(或实现交换)次数。商品实现交换后,一般会退出流通,进入生产或生活消费;而货币作为实现商品交换的媒介手段,是处在流通中不断地为实现商品交换服务。在一定时间内,多种商品交换活动不断继起,同一单位货币就可以为多次商品交换服务,从而实现多次周转。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经济和心理两个方面,其中经济因素是基本的,包括: ①居民的货币收入水平和支出结构变化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收入水平既定,消费结构不会有大的变化。当收入水平有较大提高时,消费结构中用于高档消费品的部分会增加。在积储过程未实现购买力,居民持币率就呈上升趋势。这就会促成货币流通速度的减慢。

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的影响

浅析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的影响 【摘要】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推进,在中国经济发展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的关键时刻,中国人民银行已逐渐演变成了国民经济的重要宏观调控部门,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关键词】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稳健;影响:发展 一、货币政策概述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用以达到特定或维持政策目标——比如,抑制通胀、实现完全就业或经济增长。直接地或间接地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和设置银行最低准备金(最低储备金)。货币理论和货币政策是同一事物的两面,一个是从经济理论角度讲,一个是从政策措施讲。 狭义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和平衡国际收支)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合。 广义货币政策:指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采取的影响金融变量的一切措施(包括金融体制改革,也就是规则的改变等)。

二、采取货币政策的措施以及达到的目标 1.运用货币政策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七个方面: 第一,控制货币发行。 第二,控制和调节对政府的贷款。 第三,推行公开市场业务。 第四,改变存款准备金率。 第五,调整再贴现率。 第六,选择性信用管制。 第七,直接信用管制。 2.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指中央银行组织和调节货币流通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反映了社会经济对货币政策的客观要求。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一般有四个:稳定物价、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和平衡国际收支等。但需指出的是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仅仅有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中国人民银行法》第3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论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的关系

论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的关系 目录 摘要-----------------------------------------------------------------------1 一、引言------------------------------------------------------------------ 2 (一)问题的提出和研究背景-----------------------------------------------2 (二)货币政策和股票市场之间的理论研究-----------------------------------3 (三)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关联机制-----------------------------------------4 二、我国现行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发展的相关性分析-----------------------------5 (一)货币供应量对股票市场的影响-----------------------------------------6 (二)利率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7 (三)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对股票市场的影响-----------------------------------8 三、近期我国货币政策对股票价格影响的实际研究-------------------------------9 四、提高我国股票市场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的对策---------------------------------12 (一)扩大股票市场规模,调整和优化市场结构-------------------------------12 (二)推进股票市场的制度改革与建设---------------------------------------12 (三)加强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之间的联系-----------------------------------14 (四)完善货币政策运作体系-----------------------------------------------14 (五)引导商业银行正确处理风险防范和信贷的关系---------------------------16 五、结论-------------------------------------------------------------------17 参考文献-------------------------------------------------------------------18

股票对货币的影响

股票市场发展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股票市场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影响货币的供给、需求、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和最终目标上。 1、股票市场影响货币需求。 (一) 交易效应 股票是金融商品,所以和其他普通商品一样,在交易时需要货币作为媒介物,这一性质决定了股票市 场对货币的需求性。股票市场对货币需求量的影响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 一、随着股票市场的发展,交易量的增加,规模的扩大,股票市场对于货币的需求量也会随之上升。 二、当股票价格上涨时,大量的资金会进入场内进行交易,因此成交量增加,从而增加了货币需求量。(二)财富效应 股票价格上涨意味着财富增加,从而支出扩大引起货币需求量增加,所以股价变动引起的财富变动与 货币需求正相关。同时这种货币需求是由支出扩大产生的,属于凯恩斯的交易需求,所以股价变动所引起 的货币需求量的变化主要是针对M0和M1需求的变动。 (三)风险抵补 股票是一种风险性资产,股票价格的上涨导致资产组合中资产的风险程度提高。在人们风险偏好不变 的条件下,可以通过提高资产组合中相对低风险资产比例从而达到释放风险的目的。货币正是这样一种相对安全的资产。所以当股票价格上涨时,可以通过减少股票同时增加货币的持有量来控制风险,这会使货币 的需求量增加。 由于在货币市场中M2的收益明显高于M1,同时它们的风险是相同的,所以在资产组合效应中,股票价 格的上涨通过增加M2的需求量来达到减少风险的目的,这种手段要优于增加M1的需求量。 (四)替代效应 股票的预期收益会随着股票价格的上涨而上升,同时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也会随之增加,从而会引起 资产组合中股票持有比重的上升,同时导致货币持有量的下降。所以根据替代效应,当股票价格上涨时, 会减少货币的需求量。 2、股票市场影响货币供给 股票市场影响货币供给结构与供给总量 (一)根据替代效应和交易效应,股价上涨会使一部分货币流入股市,或导致M1/M2上升,从而引起货币结构发生变动。同时股市上涨使居民的储蓄存款转入证券公司的保证金账户,引起货币转移,为此银行需要保 持较高的准备金水平。 (二) 股价上涨时,流通中的现金量会减少,货币乘数增大,相应货币供给增大。当股市上涨时,券商通过货币市场向商业银行融资会增加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投放,同样也会增加货币供应量。 (三) 股市上涨时, 由于增加的货币供给被股市所吸纳所以对市场均衡不会产生多大影响。但一旦股价回落, 这些资金撤离股市, 就会冲击市场, 影响宏观经济稳定。 3、股票市场发展对货币政策目标的影响 (一)对中介目标的影响 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是货币数量。由于货币的供应量与名义收入和与价格水平保持高度正相关, 所以选择这一中介目标可以保证经济在无通胀的环境下按自然率水平稳定地增长。但是随着股票市场的发 展与壮大,货币需求函数发生变化,实际需求与政策数量之间产生了较大的差异。在我国的货币政策中,没有充分考虑股市对货币的需求,仅仅考虑货币供应量与一般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所以股票市场的发展破 坏了货币供应量的可测性,加之股票市场对货币供给结构的影响,导致央行对货币供应量的可控性下降。 所以股票市场的发展使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下降,使这一中介目标受到挑战。 (二)对最终目标的影响 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保持币值稳定,即把抑制通货膨胀、保持物价稳定作为单一的政策目标。 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股票市场的日益壮大,股票价格的变动开始对物价水平产生明显的影响。一方面,股价上涨会增加消费与投资,进一步带来物价的上涨。同时股价的上涨会歪曲价格信号,误导实体经济的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第一个大动作是降息。11月下旬人民 币存贷款利率下降1.08%,是十年来罕见的猛烈的货币政策动作, 体现出政策当局对未来宏观经济下行的担懮。正如降温的政策效应 需要累积一样,升温政策要将企业与居民的情绪点燃,同样需要时 间的积累和政策能量的持续加温。因此,市场与政策的博弈过程中,降息的预期仍然会持续。第二个大动作是放开信贷额度。伴积极财 政政策的信贷额度放开,不仅是固定资产投资配套资金的需要,也 是向企业注入流动性,从而防止企业因流动性不足导致出现的『枯 萎病』。出口需求的大幅消失、居民消费无法短期弥补出口需求短 缺遗留下来的缺口,必然反向对上游形成需求萎缩链条,从而出现PPI与PMI的急速下跌。因此,以积极财政政策来抵消外需萎缩,4 万亿固定资产投资将从生产第一部类入手,这种需求必须有配套资 金的支持。笔者预期,从今年冬天开始的以高速铁路为中心的固定 资产投资,不仅需要财政资金的支持,更需要持续的流动资金的支持,这必然形成对货币信贷额度的冲动性需求。全球性金融危机经 济衰退导致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大面积滑坡,迫使政 府在结构调整没有完成的条件下进行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不断 扩大的信贷规模,将直接持续地为上游投资提供足够的资金保证, 中国经济有可能在财政和货币政策以及政策性力量的强力促成下迅 速摆脱『危机』的压力,但最终需求因为外贸和内需不足而迫使经 济再次回落,从而形成相对的生产能力过剩和生产资料过剩,这种 过剩的生产能力如果没有效益保证,最终迫使银行以商业利益为目 标而收缩信贷。这种预期的潜台词是中国经济可能在未来三年内走 出一个W底。换句话说,在中国经济已经高度介入全球经济循环时,积极财政政策作用还会受到国际力量的消极影响,为了抵消这种消 极影响,货币政策上就得运用汇率工具了。 由此而来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第三个大动作就该是人民币主动或者变相贬值了。当前,政府提高出口退税率,为相关企业出 口提供政策性保护,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财政性的货币贬值,但出

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主要因素

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主要因素 1.货币政策时滞 货币政策时滞是指货币政策从研究、制定到实施后发打实际效果的全部时问过程 (1)货币政策时滞的构成 ①内部时滞,指从政策制定到货币当局采取行动这段时问,它又分为两个阶段:a.从形势变化需要货币当局采取行动到它认识到这种需要的时距,称为认识时滞;b.从货币当局认识到需要采取行动到实际采取行动这段时问,称为行动时滞。内部时滞的长短取决于货币当局对经济形势发展的预见能力、判定对策的效率和行动的决心等。 ②外部时滞,又称影响时滞,指从货币当局采取行动开始到对政策目标产生影响为止的这段过程。外部时滞主要取决于客观的经济与金融条件。外部时滞又可分为操作时滞和市场时滞两个阶段:a.操作时滞是指从调整政策工具到对中间目标发生作用的时距:b.市场时滞是指从中问目标发生反应到其对最终目标产生作用所需要的时间。 (2)时滞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一般说来,时滞短,则政策见效快,也便于中央银行及时调整货币政策的方向和力度。但相对来说,时滞长短对政策效果的影响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时滞是否稳定可预测。如果时滞不稳定,难以预测,那么,即使货币政策措施是正确的,出台的时机也合适,但货币政策可能会在错误的时点上生效,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2.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 货币流通速度如果不稳定,难以预测,则货币政策的效果不仅可能被削弱,而且货币政策可能会成为影响经济稳定的根源。这是因为,社会总需求从流虽上看,表现为一定时期内的货币支出总量,它等于货币供应量与货币流通速度的乘积。如果货币流通速度是一个难于预测的波动不定的量,那么,即使中央银行能完全按照预定的目标调节货币供应量,也难以使总需求和GDP达到预期的水平,这时,货币政策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3.微观经济主体预期的抵消作用 当一项政策措施出台时,各种微观经济主体立即会根据可能获得的各种信息,预测政策的后果,从而很快作出对策,而且很少有时滞。而对微观主体广泛采取的具有抵消性作用的对策,货币当局的政策可能归于无效。不过,实际情况是,公众的预测即使非常准确,实施对策即使很快,其效应的发挥也有个过程,因此,货币政策仍会部分有效。 4.其他经济政治因索的影响 (1)宏观经济条件的变化。一项既定的货币政策出台后,要保持定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不能朝令夕改。在这段时问内,如果经济出现某此始料不及的情况,而货币政策又难以作出相应调整时,就可能出现货币政策效果下降甚至失效的情况 (2)既得利益者的政治压力。货币政策的实施,可能会影响到一些阶层、集团、部门或地方的既得利益,这此主体会作出强烈反应,形成压力,迫使货币政策调整。

货币政策在股票市场的互动关系

货币政策在股票市场的互动关系 在20世纪60年代就有学者以货币发行量为出发点,通过其是否对股票市场的产生的作用进行研究分析,明确了货币政策能够对股票市场产生相互的作用。总的来说,当国家出台较宽的货币政策时股票市场价格走势较好,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时股票市场价格则会陷入低迷,这种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价格两者相互影响的关系叫做相依性。我国的股票市场出现得较晚,新时期的经济转型使得股票市场不稳定,为提高货币政策在股票市场价格变动中的调节作用,有必要加强对货币政策以及股票市场关系的研究。 1 股票市场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1.1 股票市场对货币政策最终结果的影响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更加容易获取金融市场中与股票相关的信息,致使政策制定部门与企业两者间的对股票市场价格的变化都会极为敏感,政策的制定出台还会作用到投资上,进而在信贷企业加入后对企业的资金周转产生影响,最终对整个金融体系产生作用。为维持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出台政策的部门就要对股票价格及其相关的资产价格进行监控,以此为基础制定与之对应的货币政策来进行对股票市场的调控。在当下的经济体系中,股票市场在我国的金融体制中有着较重的地位。通过经济学家的分析研究,可以知道非预期的货币政策变化时,股票市场的价格随着利率的变化而变化,进而影响

股票购买者对股票的购买与抛售。因此,研究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价格间的相依性可以提高政策制定者的精准性,最大限度地维持股票市场的稳定发展。 1.2 股票市场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影响 随着我国的经济转型越来越深入,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开放,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货币发行量更加难以管控。金融体制继续转型,货币政策有待进一步的完善。股票市场价格的变化对货币发行量产生了重大的作用,随着股票市场价格变化,货币的发行量也随之变化。比如,美国在20世纪末,货币的发行量与股票市场的价格变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在经济学者对我国股票市场进行分析研究之后,可以知道股票市场价格变化对货币的发行量产生作用,即使现阶段这一影响还不够强烈。与此同时,股票市场价格变化时货币政策随之快速响应,进而加快了资金在市场中的流通速度。因此,股票市场价格变化对货币的运行情况呈现出负向的作用。 随着股票市场价格的变化,银行等金融企业以及货币总供应量也随之变化,增加了货币政策部门的掌控负担。 2 货币政策在股票市场的作用分析 2.1 投资作用 经济学家托宾在实体经济与股票市场价格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之后得出著名的Q理论,表明了股票市场价格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机制。其中Q指的就是企业的实际价值与重置成本相比得到的结果。当Q值较大时,则显示出该公司相对其重置成本,实际价值比较高,

股票市场_货币需求与总量经济_一般均衡分析

2001年第5期股票市场、货币需求与总量经济:一般均衡分析X 石建民 (海通证券有限公司200080) 内容提要:近几年来我国实体经济与股票市场的表现出现较大差别,与传统理论(如财富效应、Q效应)相违背。本文认为传统观点实质上是一种局部均衡分析,没有考虑货币市场的影响。为此,本文引入一个简单的一般均衡模型,在考察股票市场对货币需求影响的基础上,全面综合分析股票市场对实体总量经济的影响。文章还着重分析了我国股票市场对实体经济作用有限或滞后的原因,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股票市场货币需求总量经济一般均衡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中期尤其是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经济受到较大冲击,有效需求明显减弱。虽然从1998年开始,国家就采取强有力的积极财政货币政策刺激和扩大内需,但物价水平仍然不断趋于下降,实体经济的增长速度依然十分低迷。2000年以来虽然经济增长有所回升,但仔细分析不难发现,这种回升主要是靠外需来拉动的,而作为内需基础的消费和投资两大支柱仍然没起色,经济增长回升的基础并不牢固。 与实体经济的这种衰退和脆弱相比较,金融领域主要是证券市场却显得异常活跃。从1996年到2000年,上证指数由550点涨到2000点左右,上涨2倍多,市值和成交量也增长迅猛,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明显显得冷热不均(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2001)。 众所周知,股票市场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股票市场价格上涨,交投活跃,应该反映国民经济将整体向好。同时从理论上讲,股票市场价格上涨也会通过财富效应、q效应等途径影响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从而拉动实体经济也相应增长。然而近几年来中国经济的事实似乎表明并没有出现这种良性互动的局面。一些学者也注意到这一特殊现象,有人通过分析认为其中原因在于整个经济系统缺乏金融效率,使大量资金游离于实体经济之外(武剑,2000),甚至有人还通过相关分析,认为我国股票市值与G NP的比值和G NP增长率严重负相关,证券市场明显缺乏理性,股票价格晴雨表的作用在中国经济中根本不存在(赵志君,2000)。 很显然,上述观点明显有些过激和偏颇。但事实的确表明,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与实体经济的偏差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认为,人们一般所想象的股票市场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关系,是从局部均衡角度分析的结果。如果从一般均衡角度来看,在特定环境条件下,有可能由于某些人为的制度、政策等因素导致这种良性互动的传导途径被梗塞或破坏,从而引起二者分离,良性互动无法体现或遭到阻滞。本文就是试图根据一般均衡分析指出,在我国目前存在哪些因素阻碍了股票市场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关系。本文认为,随着我国股票市场发展壮大,市值和交易量不断扩大,这种资产交易对货币产生了一种额外需求,此外股票市场还将通过财富效应、资产组合效应等影响货 X海通证券公司及研究所有关领导和研究员为本文写作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学术支持和学术之外的帮助,在此谨致谢意。但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文中任何错误均由作者承担。

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分析 -----以我国为例 摘要: 。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中央银行可以运用存款准备金、再贴现、公开市场业务、基准利率、中央银行再贷款、信贷政策和汇率政策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求来影响股票市场。。其中,存款准备金、再贴现及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最有效、最常用的货币政策手段,被称为货币政策“三大法宝”。 关键词:货币政策、股票市场、证券市场、 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一) 利率政策对股票市场影响的主要机制 根据股票价格理论,股票价格主要决定于股票预期收益和贴现率,其公式可表示为: 其中 P为股票价格,Dt为第t年的股利,M为股票出售时的价格,i为贴现率。从上面公式可看出,股票价格和预期收益正相关,与贴现率负相关。从企业层面看,提高利率会使公司贷款成本会相应提高,这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而对公司利润产生连锁作用从而降低股票价格。而降低利率则会使公司借贷成本减少,从而提高预期收益,提升股票价格。从投资者角度看,利率的提高会对靠银行信贷进行股票抵押买卖或实行保证金买卖的短期股票交易带来较大影响,增大交易成本,引起股票需求下降,使股票价格下跌。 (二) 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股票市场影响的主要机制 存款准备金分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是金融机构按照其存款的一定比例向中央银行缴存的存款,比例通常由中央银行决定,被称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的初始作用是保证支付,但它在无形中赋予了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职能,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历年研究表明,我国股票市场与货币总需求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即股票市场价格上涨、交易量扩大, 会导致货币需求相应增加。因此,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什么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什么 宏观调控主要目标是维持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促进经济持续、 健康、稳定地增长。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作为有效的经济调节手段, 对国民经济的调节作用体现在能够影响总供给与总需求的规模和结构,达到总量与结构的平衡。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我 们必须正确认识财政与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相互关系,充分运用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调节总供给与总需求的作用,履行政府宏观调控 的职能。 对此,本文谈几点认识:一要正确认识财政与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相互关系,就必须客观地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别。财政与货币政策 是各自独立的政策体系。其职能范围与作用工具等不同,因而在功能、目标和实施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具体表现在: (1)功能差异。其一是明显度不同。 财政政策具有较高的明显度,而货币政策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财 政预算一收一支,一目了然;银行信用一存一贷,但存款可以派生货币,因而货币发行的合理界限很难掌握。其二是调控力度不同。财政政 策的调节对象是财政收支,具有“刚性”特征,如税收和税率、财政 补贴等,都应保持稳定。货币政策的调节对象主要是货币发行量,在 操作过程中具有可塑性、灵活性。因此,货币政策较之财政政策的调 控力度更大些。其三是着重点不同。财政的政策主要调节总需求与 总供给的总量。财政可以通过自己的收支活动,引导货币投向,从而 达到优化经济的供求结构、产业结构等目的。货币政策涉及到货币 运动的所有领域,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的调控,是一种总量宏观调控 政策。 (2)目标选择差异。 调控总需求和调整产业结构是财政与货币政策面临的共同的政策目标,但在总量政策方面的目标选择上,财政采取长期适度从紧政策, 金融则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与金融在结构政策方面的目标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