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浅析韦纳成败归因理论对学生有效学习的启示

浅析韦纳成败归因理论对学生有效学习的启示

浅析韦纳成败归因理论对学生有效学习的启示

韦纳成败归因理论是一种心理学理论,它指出,人们对自己的成功或失败的解释方式会影响他们的情绪和行为。韦纳成败归因理论对学生有效学习具有重要的启示。

首先,韦纳成败归因理论提醒学生,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学习成绩。学生应该正确认识自己的学习成绩,不要过分自卑或自大,要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以便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其次,韦纳成败归因理论提醒学生,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学习动机。学生应该正确认识自己的学习动机,不要过分追求成绩,要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以便更好地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

此外,韦纳成败归因理论还提醒学生,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学习方法。学生应该正确认识自己的学习方法,不要盲目跟随他人,要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便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最后,韦纳成败归因理论还提醒学生,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学习态度。学生应该正确认识自己的学习态度,不要抱怨,要积极主动,以便更好地把握学习机会。

总之,韦纳成败归因理论对学生有效学习具有重要的启示,它提醒学生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学习成绩、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以便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浅谈归因理论对非英语专业自考生英语教学的启示

浅谈归因理论对非英语专业自考生英语教 学的启示 摘要: 本文对归因理论进行了阐述,指出归因方式与学习动机,学习成绩有着密切的关系,旨在探讨归因理论对非英语专业自考生英语教学的启示。教师在教学中要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归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提高英语成绩。论文关键词:归因理论,动机,英语教学引言如今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程,社会对英语教学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外语教学领域的研究也备受关注。随着教育心理学的深入研究发展,教育界逐渐重视对学生情感因素的研究。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学生的归因方式对学习动机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将从归因的角度出发,探讨其对英语教学的指导作用。一归因理论概述1.归因理论归因理论是指人们对自己或他人行为的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做出解释的理论。在教育心理学上,韦纳的归因理论是解释行为动机最有系统的理论。但归因理念的提出源于社会心理学上对社会知觉的研究,为了回答如“某人为什么会表现那样的行为?”之类问题,海德在1958年最早提出了归因论,他将归因分为情境归因和性格归因,既对别人的行为进行归因,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归因。20世纪60年代,罗特(1966)提出了控制观,指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与环境之间相对关系的看法,电子政务论文分为内在控制观和外在控制观。在此基础上,根据对以往心理学家归因理论的比较分析,美国心理学家韦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性的探讨,提出了以验证三个假设为目的的三向度归因论。韦纳

(1974)将人自己行为成功或者失败归结为能力,努力,工作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其他这六个因素。同时,韦纳从因素来源,稳定性和能控制性三个不同的角度来确定原因类型,将这六个因素纳入三个向度之内。因素来源是指个体认为影响其行为成败的因素是源于个人内在条件,或外在条件,能力,努力,身心状况属于内在因素。稳定性指个体认为影响其行为成败的因素在性质上是否稳定,能力和工作难度这两项因素是比较稳定的,不随情境的改变而改变。能控制性指个体认为影响其成败的因素是否由个人意愿所决定,六因素中只有努力是可控制因素。韦纳成败归因理论的三向度分析归因别成败归因向度稳定性因素来源能控制性稳定不稳定内在外在能控制不能控制能力√√√努力√√√工作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其他√√√(Weiner,1982)鉴于在教育心理学者在讨论学生归因时,一般只讨论前四个因素(能力,努力,工作难度,运气),本文也只从这四个因素出发讨论。其中,能力和努力是描述个人特征的内在原因,工作难度和运气是描述外在环境的外在原因。归因论的关键在于它解释了学习者对于成功或失败是如何进行归因的,并强调归因方式的不同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继而产生不同的行为趋向。

韦纳归因理论

“韦纳归因理论”在学习与教学中的运用 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作出的解释和评价。对于同一件事情,人们可能会做出不同的情绪和后续行为反应,中心而往往不是取决于事情本身,而是取决于人们对引发事件背后的原因分析,即归因。归因是动机的决定因素。理性的归因有利于我们成功,反之,非理性的归因只会徒增我们的挫败感,无益于我们的成长。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以成败行为的认知成分为中心,提出了归因模型。韦纳指出,人们对于成败的原因有能力、努力、运气、任务难度等。按照这些原因可以划分为原因源、稳定性、可控性三个维度。其中,能力和努力是描述个人特征的内在原因,难度和运气则是表示环境的外在原因,按照稳定性这一维度,能力和难度属于稳定的因素,努力程度和运气好坏属于不稳定的。按照可控性来说,努力是可控的,而能力、难度、运气是不可控的。不同的归因方式,会使人长生不同的情感反应以及对下一次成就行为的期待。 在学习过程中,成败与否,我们都要进行积极归因。考试失败了,不要归结为我们比较笨,能力比较差这样稳定的性的原因,换个角度,是这次试题太难了,并不是只有我考得不好,或是这次我不够努力,复习的不够全面。这样的话,我们才不会产生无助感,灰心丧气,而是更加努力拼搏,拾取信心,争取用努力换取下次最好的成绩。当我们成功了,不要一味得觉得是运气好,踩了狗屎运,而是自己的能力和努力才换来今天的成果,这样会使我们对下一次的成功满怀信心抱有期待。能力是稳定的,原因的稳定影响成败期待的继续。能力好激发自身不断努力进取,争创更大的成功。 在教学过程中,作为老师,要经常引导学生做归因训练,归因训练的目的不在于寻找成败的真正的、逻辑上的原因,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首先,想了解学生的归因倾向。通过观察、谈话或问卷测验来进行。接着,让学生进行某种活动,并取得成败体验。可以让学生通过数学练习、单元考试、回答问题等取得成功与失败的体验,作为老师,要善于激励引导学生。对于成绩比较差的同学,千万不要当众骂学生笨。把学生成绩“差”归因于能力,那样会使学生更自卑,从而失去学习的信心。作为教师要善于迁移他们的因归,即使学生真的能力有问题,还要引导到努力不够,方法不太恰当这些不可控因素上,使其坚信:只要努力就会成功!另外,通过个别谈心,真实掌握学生的归因形志。学校测验或者考试之后,“差生”对失败有着不同程度的情绪反应,而这又严重影响着他们继续坚持学习的行为。比如有个同学在一次考试中英语成绩比较差,通过交谈,发现有许多题目是平时练习中做过或是在课堂上讲过的,而他平时却有抄作业和不记笔记的习惯,所以,当该同学认为失败的原因是因为他懒惰时,教师不应简单地作出“那么下次要用功了”的结论,而是继续追问下去以便能更多地了解他的归因形态:你觉得你懒惰的性格是别人影响你的还是你本性就是如此?你觉得能否改变你的懒惰的性格?你觉得除了读书之外,在其他事情上是否也一样懒惰?对于成绩比较好的同学,教师要引导其进行理想的归因,既归于自己的能力,又离不开归因于自己努力,使他真正明白:优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个人的能力、努力。这样理性的归因利于优秀的更上一层楼,增强可持续发展之力。如果单纯是一味得归结为能力好,自己比他们聪明,有天赋,那么学生容易产生自满、骄做的情绪他们往往认为不需努力,凭本身能力和聪明就可以了,这样会造成学 习后劲不足,不利于进一步的学习。

运用归因理论指导学生正确归因

运用归因理论指导学生正确归因 [作者:河北衡水中学副校长张太庄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9711 更新时间:2004-2-4 文章录入:bgs ]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每次期考过后我们总要依据考试成绩进行教学质量分析,同时要求并指导学生对自己考试成功与失败的原因进行推测分析。心理学上把这种对别人或自己所表现行为的原因予以解释的过程称为归因。 但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学生,特别是学差生,在进行学习结果的归因分析时并非都能做到正确归因,积极归因,相反,往往会出现一些归因上的偏差,造成消极归因,进而影响以后的学习行为。 一、目前,高中生学习归因出现的偏差 1、浅层归因许多高中生特别是学差生在总结分析学习失败的原因时,总是认为自己学习没有努力,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认真,考试马虎,状态不佳等是导致学习质量下降的原因,总结分析也就仅仅停留在这一层面而已,殊不知这仅仅是导致成绩下降的直接原因,至于导致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那就要由果溯因,推导原因的原因。但许多高中生是做不到这一点的,而且也不愿去做。“我心里有个小秘密,我不愿告诉你”,“千呼万唤始出来,尤抱琵琶半遮面”一语道破了高中生的真实心态。笔者曾经接待过一个来访的中学生,当问及她长期以来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时,她仅仅说了句“学习不用功,努力不够”来敷衍,进一步问她为什么“学习不用功”时,她说:“学习没压力。”“学习没压力的原因又是什么?”答:“缺乏紧迫感。”“为什么缺乏紧迫感?”答:“没有生活目标,缺乏学习动力。”当分析到这一步时,虽然已经找到了很深层的原因,但我们认为仍不是根本原因,要从根本上让其转变学习态度甚至人生态度,仍需找到更深层次的原因。后来与其深入细致的长谈,才识庐山真面目,原来她是一个“千万富翁”的女儿,从小衣食无忧,娇生惯养,爱享乐怕吃苦,心中无大的志向和愿望,当问及今后的理想时,她说毕业后到父亲的公司当一名职员。这样一个人生目标,可以说不用努力,就可以一蹴而就,这样的目标与其现实之间几乎没有什么距离和落差,也就不会产生心理冲突,更不能因此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那就必然导致今天的学习结局。试想,这样一个在“三观”上出现问题的学生,如果我们仅仅滞留于浅层归因,能解决她的根本问题吗?我们也只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无论如何苦口婆心也不会做到她的心坎上,教育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后来笔者利用不同途径,采取不同方法,先后十几次谈话,半年之后她的学习终于出现了转机,走出了倒数三名的阴影,最后考上了一所理想的大学。 2、外向归因,又叫情境归因或外部归因。这种归因倾向与内向归因(又叫性格归因或内部归因)相对立,往往在解释自己的行为时倾向于主体以外的环境因素。如有些学困生在解释成绩不良的原因时,把教师讲解不清、教师偏见、学习(考试)任务偏重(或偏难)、缺乏他人帮助、运气欠佳等当作了主要因素,一味地怨天尤人人,强调客观因素,而不去从主观方面找原因,导致这种归因偏差的原因,我们认为:一是因为在自己表现行为时,个人对自己的行为是很难做自我观察的,而更多地是注意了自己周边环境;二是因为人总是有一

归因理论的见解

归因理论是美国当代一种以认知的观点看待动机的理论,该理论着重于人们依据原因推论的信息, 并在理解这些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预测和控制其随后的相关行为。 归因理论最早是由社会心理学家Heider (1958) 提出,他认为人们具有理解世界和控制环境两种需要,这两种需要得到满足的最根本手段就是了解人的行为的原因,并预言人们将如 何行为。行为的原因或者在于环境,或者在于个人。如果把行为的原因归于环境,则个人对其行为结果可以不负什么责任;如果把行为的原因归于个人,则个人对其行为结果应当负责。在此基础上许多学者对人类行为的因果关系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索,进一步推动了归因理论的发展。20 世纪70 年代,归因理论成为美国社会心理学的中心课题。Jones & Davis (1965 :219 -266) 提出了对应推论的归因理论,在Heider 的排除原则基础上发展了归因理论。此后, 社会心理学家Rotter (1966 :609 -610) 根据“控制点”(locus of control) 把人划分为“内控型”和“外控型”,内控型的人认为自己可以控制周围的环境,不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是由于个人能力和努力等内部因素造成的;外控型的人感到自己无法控制周围环境,不论成败都归因于他人的 压力以及运气等外部因素。Kelley(1967 :192 -238) 提出的归因过程是“个体对他的世界进行归因”。他的三维归因理论把Heider 所开创的归因研究推向了高潮。最为著名的归因理论家Weiner ( 1972 : 203 215) 及其同事在吸收前人研究理论的基础上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他从个体的归因过程出发,探求个体对成败结果的归因与成就行为的关系,对影响行为结果的可觉察的原因特性、原因结构以及原因归因和情感的关系、情感反应的激励作用等都提出了创造性的见解。他认为每个人都力求解释自己的行为,分析其行为结果的原因。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一个人在分析其根由时,主要有三个维度与六个因素( Weiner 1984 : 15 -38 ; 1985 : 548 -573) 。三维度与六因素的结合见表1 : 表1 : Weiner 三维度与六因素归因模式 维度关系因素稳定性内/ 外在性可控性 稳定不稳定内在外在可控不可控 能力高低+++ 努力程度+++ 任务难度+++ 运气好坏+++ 身心状况+++ 外界环境+++ 表1 对成败原因用三个维度与六个因素进行归类,分为:稳定性, 即原因在性质上是稳定的还是不稳定的,能力高低和任务难度是较稳定的原因,而努力程度、运气好坏、身心状况和外界环境是不稳定的;内/ 外在性,即把成败归于自身内部原因还是外部原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和身心状况属于内部原因,而任务难度、运气好坏和外界环境属于外部原因;可控性,即原因可否由自己控制,努力是可由自己控制的,能力高低、任务难度、运气好坏、身心状况和外界环境是不可控的。 从学生学习行为的归因考虑, Weiner 等人的研究表明: 1. 就稳定性维度而言 如果学生把成功或失败归因于稳定因素(能力、试题难度),则学生对未来的学习结果就会抱有成功或失败的预期,并且会增强他们的自豪感、自信心, 或者产生失落感、自卑感;相反,如果学生把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努力、运气、身心状况、外界环境),则不会影响他们对未来成功或失败的期望, 其成败体验也不会影响到他们将来的学习行为。 2. 就内/ 外在性维度而言

高校英语教学中的韦纳归因理论探究及应用

高校英语教学中的韦纳归因理论探究及应用作者:崔淑娟 来源:《经营管理者·中旬刊》2018年第02期 摘要:美国当代心理学家韦纳以成败行为的认知成分为中心提出了归因模型并指出归因是人们将事情的结果归纳为什么原因。人对自己成功或失败的归因将会对其今后的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做出积极的的归因,帮助学生避免习得无助感的产生,这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是大有益处的。 关键词:归因三维度模式习得无助感 一、归因理论综述 1947年,著名的美国当代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B.Weiner)通过实驗提出,人对自己成功或失败的归因将会对今后的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他以成败行为的认知成分为中心,提出了归因模型并指出,人们对行为成败原因的分析可概括为六个原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况和其他。这些因素又可以按内在——外在、稳定——不稳定、内控性——外控性三个维度来划分。从内外在因素角度划分可以将个体行为归结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是指存在于个体行为者本身的原因;外部因素是指个体行为者周围环境中的原因,比如难易、运气好坏等。从稳定性角度可以把个体行为的原因归结为稳定的因素和不稳定的因素,稳定的因素是指个体认为导致行为产生的原因是稳定的,很难改变的;不稳定的因素的指个体认为导致行为产生的原因是容易改变的,不稳定的。从控制点角度可以把个人行为的原因划分为“内控性”和“外控性”因素,内控性因素是指个体认为自己能够控制行为的结果;外控性因素是指个体认为自己难以控制行为的结果,比如个体将成功和失败都归咎于周围环境以及运气好坏等外部原因。为了更直观的将以上因素和三个维度结合起来,韦纳把研究结果汇总成为“三维度模式”,具体如下图: 总之,韦纳的归因理论涉及到如下三个论点:行为人的个体差异和现有经验等会影响他对事物的归因;行为人对之前成就的归因将会直接影响到他对之后行为成就的期待;行为人的情绪好坏、期望高低或努力程度大小对行为成就有极大的影响。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说,他们在对自己的英语学习成绩进行归因时,因为三个维度的不同往往导致不同的结果。 二、韦纳归因理论对高校学生英语学业的影响 1.高校学生会因为对英语学业成绩的不同归因导致其对以后学业成绩的期待发生变化。在日常的高校英语学习中,如果学生把学业成绩的好坏归结为天气或心情这些非稳定的因素,那么其对之后学业成绩的期待与本次的实际结果也许不一致。但是,如果学生将学业成绩的结果归结为个人能力、学习方法和动力等较强稳定性的因素,那么他对日后学业成绩的期待极有可

2020云南玉溪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学习动机理论之成败归因理论

2020云南玉溪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学习动机理论之成败归因理论 一、理论内容: 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作的解释和评价。 心理学家韦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与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与不可控制性归因。 他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和外界环境。 归因理论的指导原则的基本假设是:寻求理解是行为的基本动因。 一个总是失败并把失败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和不可控的因素(即能力低)的学生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的自我感觉。习得性无助是当个体感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对自己的重要生活事件产生影响时所体验到的一种抑郁状态。 具体如下所示: 韦纳成败归因理论的六因素与三维度表格

根据归因理论,学生将成败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体验。 努力而成功,体验到愉快;不努力而失败,体验到羞愧;努力而失败,也应受到鼓励。 在学生付出同样努力时,对能力低的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奖励,对能力低而努力的人给以最高评价,对能力高而不努力的人则给以最低评价,以此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归因。 二、考查方式 归因理论的考察形式主要有: 1.定义类;比如考查“能力属于什么维度的归因”。 2.案例类题目;比如夏明考试失败,认为自己不是学习这块料,问归因于哪种?

3.建议类;教师该如何对待不同类型归因的学生? 三、小试牛刀 1.【单选题】小峰认为输掉学校秋季篮球比赛是因为他们班运气不好,这种归因属于( )。 A.内部、不可控和不稳定的归因 B.外部、可控和稳定的归因 C.外部、不可控和稳定的归因 D.外部、不可控和不稳定的归因 2.【单选题】某生一次考试取得高分后,惊喜的说:“我背到的老师都考到啦!”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该生将这次成功归因于( )。 A.能力 B.努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 3.【材料分析题】材料:小明和小华是同桌,某次考试中均得85分。小明开心的说:“我太幸运了,昨天做了套模拟题,居然有3道题重复。”小华却嘟囔着嘴说:“哎,我已经复习的很充分了呀,可是还有几个题目不太明白,最后一个题用哪个公式呢?看来,我还得好好的看看。” 问题:根据归因理论,分析两个人各自的归因要素是什么。作为老师,该如何引导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韦纳归因理论及其教育意义所在

韦纳归因理论及其教育意义所在 近年来,韦纳的归因效果理论,充实了世界成就动机理论研究,对我国中小学教育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发意义。 归因影响期望的改变,因而也必然影响成就动机。研究归因对成就动机的影响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很强的运用价值。在此领域众多的研究中,有一种理论最具代表性,对实践的指导意义也最大,这就是韦纳的归因效果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Bernard Weiner,1974)以成败行为的认知成分为中心,提出了一个归因模型。他认为,个人对成败的解释不外乎以下四种因素:(1)自身的能力;(2)所付出的努力程度;(3)任务的难度;(4)运气的好坏。其中,能力和努力两种是描述个人特征的内在原因;难度和运气则是表示环境因素的外在原因。韦纳又按“稳定性”维度对四种原因进行了划分:能力和任务难度属于稳定的因素;努力程度和运气好坏则是不稳定的,在各种情境中变化很大。他认为“内外控制点”(即内外因素)和“稳定性”这两个维度是相互独立的,对一个人成就动机的产生和质量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稳定性”维度对以后类似情境中是否成功的期望或预测产生重大影响。如果某人将在某项任务上的成功归因于稳定的原因,如他的能力很强或这项任务对他很容易,他自然会期望自己在以后类似情境中继续成功。如果成功被归因于随情境变化而变化的不稳定原因,如工作努力或运气不错,显然对下一次成功就不那么有把握了。相反,对某项任务上的失败,如果归因于个人难以改变的稳定原因,如能力太差或任务太难,对以后类似的任务显然也会作失败的打算;如果把失败归因于不稳定的原因,如运气不好或还没作出充分的努力,则会对以后的成功抱有更高的期望。

维纳归因理论对学生有效学习的启示

维纳归因理论对学生有效学习的启示 韦纳的归因理论是关于判断和解释他人或自己的行为结果的原因的一种动机理论。韦 纳的归因理论主要有下列三个论点:人的个性差异和成败经验等影响着他的归因;人对前 次成就的归因将会影响到他对下一次成就行为的期望、情绪和努力程度等;个人的期望、 情绪和努力程度对成就行为有很大的影响。 理论简介 在学校情境中,学生常明确提出诸如此类的归因问题,例如:“我为什么顺利(或失利) ”“为什么我生物测试总是托福不过人家”等等。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 (b.weiner,)指出,人们对犯罪行为胜败原因的分析可以概括为以下六个原因: 能力,根据自己评估个人对该项工作是否胜任; 不懈努力,个人反省检视在工作过程中曾否尽力而为; 工作难度,凭个人经验判定该项工作的困难程度; 运气,个人自指出此次各种胜败与否与运气有关; 身心状况,工作过程中个人当时身体及心情状况是否影响工作成效; 其他,个人自觉此次胜败因素中,除上述五项外,尚有何其他事关人与事的影响因素(例如别人协助或评分不公等)。 以上六项因素作为一般人对成败归因的解释或类别,韦纳按各因素的性质,分别纳入 以下三个向度之内: 1、因素来源:指当事人自言影响其胜败因素的来源,就是以个人条件(内控),抑或 源自外在环境(外往下压)。在此一向度上,能力、不懈努力及身心状况三项属内控,其他 各项则属外往下压。 2、稳定性: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的因素,在性质上是否稳定,是否在类似情境 下具有一致性。在此一向度上,六因素中能力与工作难度两项是不致随情境改变的是比较 稳定的。其他各项则均为不稳定者。 3、能够控制性:指当事人自言影响其胜败的因素,在性质上与否若想由个人意愿所 同意。在此一向度上,六因素中只有不懈努力一项就是可以凭个人意愿掌控的,其他各项 均非个人所要为力。 韦纳等人认为,我们对成功和失败的解释会对以后的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如果把考 试失败归因为缺乏能力,那么以后的考试还会期望失败;如果把考试失败归因为运气不佳,那么以后的考试就不大可能期望失败。这两种不同的归因会对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

论成败归因理论在实际中的运用

论成败归因理论在实际中的运用 论成败归因理论在实际中的运用: 【题目】: 结合实际,试述成败归因论及其应用。 【答案解析】: 答:成败归因理论的观点: 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作的解释和评价。 美国心理学家韦纳对归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他把人经历过的事情的成败归结为六种原因,即能力、努力程度、工作难度、运气、身体状况、外界环境。又把上述六项因素按各自的性质,分别归入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归因和非稳定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 韦纳认为,每一维度对动机都有重要影响。控制点维度与个体成败的情绪体验有关。稳定性维度与个体对未来成败的期望有关。可控性维度既与情绪体验有关,又与对未来成败预期有关。一个总是失败并把失败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和不可控的因素(即能力低)的学生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的自我感觉。习得性无助感简称无力感,指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个体产生的对行为结果感到无力控制、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 成败归因理论的应用: 根据归因理论,学生将成败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体验。努力而成功,体验到愉快;不努力而失败,体验到羞愧;努力而失败,也应受到鼓励。因此,教师在给予奖励时,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要联系其学习进步与努力程度状况来看,强调内部、稳定和可控制的因素。在学生付出同样努力时,对能力低的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奖励,对能力低而努力的人给以最高评价,对能力高而不努力的人则给以最低评价,以此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归因。 根据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我们可以将学生的学习进行归因,这也给我们教学带来了启迪: 1、对学习中的失败,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归因,把成败的归因归错了,必然会影响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简述动机的归因理论及其教育意义

简述动机的归因理论及其教育意义? 动机归因理论:美国的韦纳。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结果进行分析,推论这些行为原因的过程。理解学生对成功或失败所给予的原因或归因是一种鉴别控制学生行为的动机类型的方法。归因理论的指导原则和基本假设就是:寻求理解是行为的基本动因。 教育意义: 根据归因理论,学生将成败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体验。努力而成功,体验到愉快;不努力而失败,体验到羞愧;努力而失败,也应受到鼓励。因此,教师在给予奖励时,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要联系其学习的进步与努力程度,强调内部、稳定和可控制的因素。在学生付出同样努力时,对能力低的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奖励,对能力低而努力的人给以最高评价,对能力高而不努力的人则给以最低评价,以此引导学生正确归因。(2)学生对能力的可控性具有不同的理解。能力虽然是相对稳定的,但并非完全不可控的,能力的增强在很大程度上是学习和受教育的结果。认识到这一点有助于激励学生加倍努力学习。 试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美国-马斯洛:七种基本需要:缺失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生长需要(认识和理解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在学校中,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在某种程度上与那些缺失需要(特别是爱和自尊的需要)未得到充分满足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学生感到没有

被人爱,或认为自己无能,他们就不可能有强烈的动机去实现较高的目标。哪些无法确定自己是否让人(特别是教师)喜欢或不知道自己能力高低的学生,往往会作出较“安全”的选择,即随大流,为测验而学习,而不是对学习本身感兴趣。因此,在马斯洛看来,要使学生具有创造性,首先要使学生感到教师是公正的,是热爱和尊重自己的,不会因为自己出错而被嘲笑和惩罚。 简述动机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及其教育意义? 自我效能感理论: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最早由班杜拉提出。行为主义的基本论调:当前行为的结果强化了未来的行为。班杜拉认为不确切。如听课---好成绩,但有能力听懂才愿意听。像这种对自己能否进行某种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是自我效能感。当人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去进行那一活动。 自我效能感对行为活动具有五方面的作用:(1)决定人对活动的选择(2)影响对活动的坚持性(3)影响人在困难面前的态度(4)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5)影响活动时的情绪。 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1)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2)替代经验(3)言语暗示。4)情绪唤醒 简述成就动机理论及其教育意义? 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通常被认为是一种通过练习和使用某种力量克服障碍,完成某种任务的愿望或倾向。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为两部分:趋向成功的倾向和避免失败的倾向。如套圈(麦克利兰)。解

借鉴归因理论激发学习动机

借鉴归因理论激发学习动机 常州市武进区前黄初级中学周仁忠 所谓归因理论,就是人们用来解释自己或他人行为因果关系的动机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韦纳认为,一般地说,人们常把自己的成功或失败归结 为个人能力、努力程度、任务难度和运气四个因素。学习动机是引起、维 持和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归因理论研究发现,个体对成功 或失败的归因分析广泛影响着他们后来行为的动机。不同的归因方式,对 个体所产生的效应极不相同。在课教学中,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归因理论,帮助学生对自己的成败进行正确归因,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那么,如何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归因倾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一个值得 探讨的课题。 一、能力归因 当学生倾向于能力归因时,成功总认为是自己的头脑聪明、能力较强,骄傲自满的情绪便潜滋暗长;失败就会认为是自己脑子笨,能力差,久而 久之就会产生自卑心理。这样的归因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是不利的,教师必 须努力消除这种归因方式给学生造成的消极影响。 在对难题的分析讲解时,教师应先启发学生思考,在学生思考的基础 上加以点,引导学生最终得出结论。让归因于能力差的学生能够认识到, 只要掌握了分析问题的方法,自己也能够与他人一样得出正确结论。这样 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开 放性问题让学生回答。难度较大的题,通常让归因于能力强的学生回答, 在肯定他们的答案的正确合理的同时指出还存在的不足,或表述不够确切,或考虑问题不够全面等,从而让他们认识到学无止境的道理,不断认真努

力地学习。难度不大的题,通常让归因于能力差的学生回答,并充分肯定 他们答案中的正确的、合理的地方,从而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能力,以增强 学生的自信心,克服消极的自卑心理。 二、努力归因 当学生倾向于努力归因时,成功认为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并会鼓励自 己继续努力,并期望获得更大的成功;失败认为是自己不努力或努力不够 造成的不良后果,认为自己今后只要努力,相信也一定可以获得成功。许 多研究表明,学生把过去的失败归因于自己的努力程度不够,往往能增强 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当人们相信增加努力将带 来成功时,他们就会在工作、学习中坚持更长的时间,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学习成绩。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努力归因,充分发挥努力归因 的积极作用。在学生的努力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体验到他们的努力在不 断取得成功。如在课堂上,对学生正确的回答、包括合理成分的回答都及 时加以肯定和表扬;给这些学生布置一些特殊的作业,对学生作业进步的 情况及时给予鼓励;在每次小测验过后,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学生这此的 进步所在等。这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付出终有回报”, 从而坚定了学生继续努力的步伐。 三、难度归因 当学生倾向于难度归因时,成功认为是任务难度小,失败认为是任务 难度大。无论成功与失败,他们都归因于外界因素。由此归因倾向必然导 致两种结果,题目太容易,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 题目太难,学生则可能寄希望于教师讲解。

归因理论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归因理论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摘要通过对归因理论的学习,文章认为学生的自我归因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文章试着从归因与学生的学习动机入手探讨归因理论在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的作用,提出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归因训练,引导他们积极归因,形成良好的自我效能感,激发其学习英语的动机。 关键词归因理论动机英语学习 一、引言 文章发现一些现象:有些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总是提不起兴趣,因为他们已经学习了好几年的英语却成效甚微;有的学生却常常是在自我强迫下进行学习,觉得学习英语花的时间太多学习过程又太苦。从这两类学生的事例中可以看出其共同的特征就是知道应当学习却又缺乏学习的动力和激情,即缺乏明确的学习动机,因此其学业成绩自然也就不稳定、不理想。本文试图从归因的角度谈谈缺乏学习动机的心理原因,以及个人学习动机的自我激发的方法。 二、学习动机与归因理论 1.学习动机概念的界定及其意义 动机是英语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潘菽主编的《教育心理学》中对学习动机的定义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皮连生主编的《教育心理学》对学习动机的定义是:寻求学习活动的意义并努力从这些活动中获得益处的倾向。从这两种对学习动机的定义中不难看出学习动机直接对学习结果起促进的作用。学习动机与学习结果互为因果。一定的学习动机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针对学习英语的学生来说,背诵成千的英语单词,要与遗忘作斗争;要使所学到的英语知识转化为个体熟练的技能都需要作出大量的重复的练习。没有积极的学习动机,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是不可能取得学习的成功的。 2.归因的概念及归因理论 归因是指个体对自己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的知觉和判断。通常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寻找行为结果的原因,它总是对结果提出为什么,探寻个中原因。当代教育心理学界影响较大的是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和班杜拉的自我效能归因理论。 成败归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Weiner)于1974年提出来的。韦纳认为个人对成败的归因主要有以下四种因素: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及运气。从可控性方面考虑的话:在这四个因素中能力与努力是描述个人特征的两个内在因素,是个人能够控制的;而任务难度及运气则是外部因素,是个人无法控制的。从稳定性方面考虑的话:能力与任务难度是属于稳定的因素;努力与运气是不稳定因素。不同的归因倾向会使人对成功和失败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反应,

成败归因理论

成败归因理论 (实用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

维纳的归因理论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

维纳的归因理论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 韦纳的归因理论是关于判断和解释他人或自己的行为结果的原因的一种动机理论。韦 纳的归因理论主要有下列三个论点:人的个性差异和成败经验等影响着他的归因;人对前 次成就的归因将会影响到他对下一次成就行为的期望、情绪和努力程度等;个人的期望、 情绪和努力程度对成就行为有很大的影响。 理论简介 在学校情境中,学生常明确提出诸如此类的归因问题,例如:“我为什么顺利(或失利) ”“为什么我生物测试总是托福不过人家”等等。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 (b.weiner,)指出,人们对犯罪行为胜败原因的分析可以概括为以下六个原因: 能力,根据自己评估个人对该项工作是否胜任; 不懈努力,个人反省检视在工作过程中曾否尽力而为; 工作难度,凭个人经验判定该项工作的困难程度; 运气,个人自指出此次各种胜败与否与运气有关; 身心状况,工作过程中个人当时身体及心情状况是否影响工作成效; 其他,个人自觉此次胜败因素中,除上述五项外,尚有何其他事关人与事的影响因素(例如别人协助或评分不公等)。 以上六项因素作为一般人对成败归因的解释或类别,韦纳按各因素的性质,分别纳入 以下三个向度之内: 1、因素来源:指当事人自言影响其胜败因素的来源,就是以个人条件(内控),抑或 源自外在环境(外往下压)。在此一向度上,能力、不懈努力及身心状况三项属内控,其他 各项则属外往下压。 2、稳定性: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的因素,在性质上是否稳定,是否在类似情境 下具有一致性。在此一向度上,六因素中能力与工作难度两项是不致随情境改变的是比较 稳定的。其他各项则均为不稳定者。 3、能够控制性:指当事人自言影响其胜败的因素,在性质上与否若想由个人意愿所 同意。在此一向度上,六因素中只有不懈努力一项就是可以凭个人意愿掌控的,其他各项 均非个人所要为力。 韦纳等人认为,我们对成功和失败的解释会对以后的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如果把考 试失败归因为缺乏能力,那么以后的考试还会期望失败;如果把考试失败归因为运气不佳,那么以后的考试就不大可能期望失败。这两种不同的归因会对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

教师招聘常考知识点-维纳成败归因理论

教师招聘常考知识点-维纳成败归因理论 (实用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

韦纳的归因理论及其在教育上的应用

韦纳的归因理论及其在教育上的 应用 归因理论是指说明和分析人们活动因果关系的理论,人们用它来解释、控制和预测相关的环境,以及随这种环境而出现的行为,因而也称“认知理论”,即通过改变人们的自我感觉、自我认识来改变和调整人的行为的理论。 归因理论是在美国心理学家海德的社会认知理论和人际关系理论的基础上,经过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罗斯和澳大利亚心理学家安德鲁斯等人的推动而发展壮大起来的。 根据心理学家弗里茨·海德的归因理论,人通过两种主要的归因方式去解释自己或其他人的行为。 把事情的起因归因在行动者的性格,态度,或人格而导致的。比如说,当一个小孩哭时,如果我们把他哭得原因归因为那小孩调皮,无理取闹什么的,这就是一种内向归因,因为我们把小孩哭的行为看作是他的人格问题。 把事情的原因归咎于行为者的外部因素或情况。回到前面的例子,如果我们把孩子的哭闹归因于孩子饿了或者不舒服的时候确实会哭,那么我们的归因风格属于外向归因。 韦纳的归因理论及其在教育上的应用 1 1. 基本归因错误 指人们在评估他人的行为时,即使有充分的证据支持,但仍总是倾向于低估外部因素的影响,而高估内部或个人因素的影响。 2. 自我服务偏见

意味着个人倾向于将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如能力或努力),将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如运气)。 3. 判断他人时常走的捷径 (1)选择性知觉,指观察者依据自己的兴趣、背景、经验和态度进行的主动选择。 (2)光环效应(Halo effect)是指根据个体的某一特征(如智力、社交活动、外貌)形成整体印象。 (3)对比效应,指对一个人的评价并不是孤立进行的,它常常受到最近接触到的其他人的影响。 (4)定型效应,指人们在头脑中把形成的对某些知觉对象的形象固定下来,并对以后有关该类对象的知觉产生强烈影响的效应。 (5)第一印象效应(首因效应),人对人的知觉中留下的第一印象能够以同样的性质影响着人们再一次发生的知觉。 归因研究虽然一直相当活跃,但归因理论真正对教育领域产生影响并不很早,这种影响始于韦纳。20世纪70年代初,韦纳尝试用归因解释成就动机,从而创造性地将这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至今仍颇有影响力的动机归因理论。 在韦纳的动机归因理论中,他首先确定了成就情境中成败归因的最显著的原因知觉即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同一种活动情境中的原因知觉是多种多样的,不同情境中的原因知觉更是千差万别,为了寻找众多的原因知觉内在的共同特性,韦纳通过逻辑和经验分析、数理统计分析(相关法、多因素分析法、多元方差分析)确定了原因的三个维度:(1)原因源,原因源是指原因是行动者自身原因还是外部环境的原因,如考题难度是外部原因,能力是内部原因;(2)可控性,可控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