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组织变革案例

组织变革案例

组织变革案例
组织变革案例

组织变革案例

海尔兼并合肥“黄山”电子有限公司

前言

海尔集团是在1984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集科研、生产、贸易及金融领域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特大型企业。在公司总裁张瑞敏提出的“名牌战略”思想指导下,通过技术开发、精细化管理、资本运营、兼并控股及国际化等手段,使一个亏空147万元的企业迅速成长为1994年在全国500强中名列第107位,成为中国家电集团中产品品种最多、规格最全、技术最高、出口量最大的企业。1997年被国家经贸委确定为6个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1997年实现销售收入108亿元。目前集团产品有电冰箱、冷柜、空调器、洗衣机、微波炉等27个门类、7000余个规格品种,批量出口到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1997年出口创汇达5600万美元,员工20601人。

从1991年起海尔就在实施资产扩张战略,先后兼并了原青岛空调器厂、冰柜厂、武汉希岛、红星电器公司等18家大中型企业,盘活存量资产达15.2亿元之多,集团资产已从10年前的几千万元发展至56.6亿元,成为中国家电第一特大型企业。

1997年,海尔在低成本扩张方面有较大的行动:

1997年3月,海尔集团以控股投资的方式,与广东爱德集团公司合资建起顺德海尔电器有限公司。

1997年4月,控股青岛市第三制药厂。

1997年8月,控股山东莱阳家电总厂。

1997年9月,海尔与西湖电子共同出资,在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组建杭州海尔电器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生产大屏幕数字电视。

1997年底,海尔又相继兼并了安徽黄山电子有限公司,控股贵州风华冰箱厂。至此,海尔13年来兼并国内企业18家,组成了国内家电行业规模最大的一支“联合舰队”。

兼并背景

1997年12月底,合肥市市政府决定将合肥市黄山电子有限公司整体划归海尔集团。拥有2500多名员工的黄山电子有限公司,几年前曾是安徽省的支柱企业,黄山电视十分畅销,供不应求。但1993年以来,由于管理不善,生产经营每况愈下,出现多年未有的大滑坡现象,1997年共亏损4982万元,甚至连员工的工资都只能从银行的贷款中支付。用当时安徽省、市领导形象的比喻来说,就是“日晒下的冰棒,越化越少,快剩下一根木棍了。”

海尔集团恰在这紧要关头,以其十分雄厚的力量,于1997年12月31日将黄山电子公司整体兼并,这是一次大规模的企业组织机构调整,安徽、山东、合肥、青岛两省市上下都极为关注,大家拭目以待,其成败扣人心弦!

10多年,海尔集团共兼并了18个企业,这些企业被集团领导形象地比喻成“休克鱼”,认为:“吃这种休克鱼,只要注入企业文化,它就会活起来。“

10个月间海尔的管理模式同化着“黄山“,以海尔的无形资产盘活原黄山电视机厂的有形资产,迅速开展了市场、产品、人员和内部组织结构方面的调整,使企业日清日高,很快出现蒸蒸日上的新气象。

合肥市领导对处境尴尬的黄山电视机厂:不求所有但求所在

黄山电视机厂的前身——合肥无线电二厂曾有一个短暂辉煌的历史。但是,据透露,由于无线电二厂并没有看清当时的形势,很快又由辉煌走向没落,由于没有合理地利用积累

的资本扩大生产规模,而是搞了一些毫不相关的矿泉水、房地产等项目,还去南方开公司,加上长虹、康佳等降价攻势,很快资不抵债。

原“黄山电子”董事长尹书堂说:“即使到了1994年,1995年,安徽各大商场也只卖几个牌子的国产电视机,我们还是老大,长虹、康佳卖不过黄山。等到1996年价格战之后,‘哗啦’一下各种牌子电视都拥进来了,黄山牌电视机被挤到了农村市场。我们也知道要搞大屏幕,但没钱了。”

早在1993年合肥无线电二厂逐渐陷入困境之时,政府部门感到二厂的领导经营乏术,遂委任当时红红火火的荣事达实施当时流行的“委托经营”。

荣事达的负责人一来就发现无线电二厂管理混乱,许多私人借了钱根本就不报账,于是首先就是开始搞审计,结果发现企业亏了近3亿元,于是提出破产计划。但由于当时没有破产政策,这个计划遂被改良为“三分天下”的方案,搞股份制。无线电二厂的存量资产作价入股占三分之一;荣事达入股三分之一;另外三分之一将荣事达49%的股份卖给日本三洋得700万美元入股。

但是,这个现在看起来合理而又有创意的想法被束之高阁了。因为有职工抗议,荣事达是集体企业,集体企业又怎能来管理我们国营单位呢?

1996年10月18日,合肥市无线电二厂破产,与此同时剥离出净资产成立了黄山电子有限公司。两亿多元的债务随着二厂破产消解于无形之中,金蝉脱壳的“黄山电子”巧妙地摆脱了债务锁链。有人称之为“切掉烂肉剩下瘦肉”,而后来的两件事使这块“瘦肉”几乎变成了人见人爱的“唐僧肉”。

尹书堂说:“我们投资1千多万元做了两件事——盖了一栋新大楼和引进一条大屏幕生产线。我当时动了脑子,采取招标方式,全国20多家企业争着搞这条线,我们就挑价格低、质量好的,结果搞出来的东西很有水平,长虹,康佳都对这条线感兴趣。”眼看着八个月“唐

僧肉”变质了,新的债务又产生了。

海尔于去年9月5日宣布进入黑色家电领域,但建在杭州的海尔生产线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急需扩大生产规模,而此时,“黄山”的市场一日日萎缩。有的大商场一天只能卖出一台。

合肥市政府决定把黄山“嫁”给海尔,希望以海尔的实力盘活这个“死而不僵”的企业。“嫁妆”煞是诱人——“黄山”的所有权,经营权和收益权全部无偿奉送。

合肥领导思路非常领先,合肥市副市长车俊说:“我们把这种模式叫‘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只要有利于盘活存量资产,有利于企业发展和职工安置,就可以这样搞——不分行业,不分行政管辖和所有制。”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中,合肥海尔员工思想变化过程便经历了一场“文化革命”的风波。

合肥海尔人的转轨易轨和接轨

具有强烈市场意识的海尔人与习惯躺在计划经济温床上的黄山人,起初在思想意识上有很大差别,两种意识的磨合需要一个过程,发生冲突是必然的。

因为原“黄山”职工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吃惯了“大锅饭”,对海尔先进的管理体制一时还适应不了,还想躺在国有企业的温床上舒舒服服地当“主人”,不能正确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机制。

其冲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质量冲突:海尔兼并黄山以后,首先将产品质量放在第一位,目标是将产品合格率控制在100%标准。有很多质量控制指标极尽苛刻,令一贯沿袭以前质量标准的黄山

人接受不了。如关于质量老化的话题就产生过争议。按照海尔的质量标准是产品100%进行老化试验,而刚进入海尔的合肥海尔人则认为没有必要这么认真。

2)供应上的分歧:海尔的原则是对所有元器件的供应进行公开竞标,选择质优价廉的合作伙伴,黄山人的标准则是在几个关系户中选择供应。

3)工人收入与市场需求的矛盾:个别员工认为加入海尔就要增加收入,而具有强烈市场意识的海尔人则认为应全力以赴进行市场开拓,将个人收入放在第二位。

再加上海尔彩电产品市场看好,内部管理力度加大,对市场认识不清的合肥海尔员工思想内部矛盾也在加剧。个别人与海尔的严格管理格格不入,对海尔的文化观极不适应,以往账目上存在一些问题,担心海尔的管理会触动他,使他不能再“混”下去了,所以他们跳出来,借机煽动群众,最终导致了“六.二“事件的发生。

1998年6月2日上午,合肥海尔劳人处下发了全体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的通知,通知规定除技术人员签订五年期合同外,其余人员一律签订一年的劳动合同。这使长期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过来的部分员工不理解,认为一年后公司就不要自己了。加上少数人恶意煽动、散布谣言,使不少员工不理解产生不满情绪,跟着起哄,最后发展成为聚众闹事、上街游行,整个工厂生产停顿,歪风盛行,“打、砸”事件不时发生。

表面上看是签订劳动合同引发了这次事件,但真正的原因还是新旧观念、新旧体制激烈碰撞的必然结果。要求与市政府对等谈判,以下答应条件就不复工相要挟。一时间,全厂弄得乌烟瘴气、人心惶惶。

在整个事件中,以孙群利为首的领导班子是团结的,指挥是得力的。孙群利部长回到合肥的当天晚上就连夜召开了党员、班组长以上干部会议,要求党员和干部要坚定立场,稳定人心。此外,孙部长、徐部长还一个分厂地去发表演说,澄清事实。他们无私的精神

感动了每一个在场的员工,不少人的眼圈都红了。特别是本部梁海山本部长,喻予达副本部长亲自到合肥,对形势的转变起到了重要作用,梁部长、喻部长执行集团的指示,做出了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决不让步的决策。

经与合肥市政府交涉,并取得了合肥市政府的支持,并对本次事件进行了明确表态:

1)6月2日的上街行为是严重错误的。合肥海尔少数员工上街,中断了交通,严重影响了省市领导的正常工作,扰乱了社会秩序。这种无组织、无纪律、事先不申

报、不打招呼、突然上街是违法的。

2)6月3日、4日、5日,少数人殴打、谩骂、围攻合肥海尔领导和干部的恶劣行为,严重影响了生产、工作秩序,是法制所不允许的。

3)对个别殴打公司领导和干部的恶劣行为,要依法处理。

4)现在身份不能解决吃饭问题,国营企业能发出工资的不多。现在我们的思想观念要转变,不能停留在计划经济的陈旧观念下,这是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许多国

有企业都已倒闭,以后的企业,谁有能力谁就发展,谁就有前途,关键是靠自己。

前5个月合肥海尔迅速发展的实践证明,海尔的管理是正确的、先进的。没有严格

的管理,企业是无法走向正轨的。合肥海尔的迅速发展,为合肥市企业改制做出了

突出的贡献,改革的方向是对的。在短短的几个月内,海尔彩电生产规模扩大,市

场占有率大大提高,已上升到全国第八位,员工工资、医疗费、养老保险金和福利

都能得到保障,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目前,海尔彩电市场销路很好,我们要珍惜,齐心协力抓这个机会。

5)对于签订劳动合同的规定,大家不理解,然而这在海尔企业和改革企业是非常正常的。

6)合肥海尔的管理只能上,不能下,只能强,不能弱。

在这种思路下,本部领导、孙群利部长带领公司领导班子做出重大决策:为使员工真正转变观念,理清思路,决定全厂停产三天,组织全体员工进行讨论。通过几轮认真的讨论,员工思想真正有了转变,员工们真情地说:“孙总不能走,海尔人不能走,海尔管理不能走。”同时,绝大多数员工都表明了复工的决心。这样一来,极个别人就彻底孤立了,企业又获得了应有的生机。6月8日,公司一切工作恢复了正常。

目前,合肥海尔加快了技术革新的步伐,分别与菲力普、三洋、大宇及德国METZ等国际知名大公司建立了技术联盟与合作,又新建了三条国内一流的大屏幕生产线,为实现模块化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市场形势大好的情况下,合肥海尔员工干劲十足,准备为今年40万台,明年100万台的目标而大干一场。

为有源头活水来

张瑞敏总裁的“源头论”:如果把企业比做一条大河,每一个员工都应是这条大河的源头,员工的积极性应该像喷泉一样喷涌而出,而不是靠压出或抽出来,小河是市场、用户,员工有活力,必然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提供优质的服务,用户必然愿意买企业的产品,涓涓小河必然汇入大河。

统一认识、统一思想的合肥海尔员工的活力像喷泉一样喷涌而出,短短一年来,创造出异乎寻常的佳绩。

(1)产品开发,10个月等于25年

以前黄山电子的产品开发存在着“三低”、“三慢”。

“三低”:1.产品合格率低;2.开箱合格率低;3.产品档次低。

“三慢”:1.新产品开发速度慢;2.售后服务慢,不能及时为用户解决问题; 3.市场反应慢,市场意识淡薄。

而海尔彩电运用了“要么不干,要干就要干最好”的技术理念,在科技投入方面准确把握了“六高”原则:即高起点切入、高科技含量、高品位设计、高质量性能、高速度开发、高投入产出。

1998年2月26日,海尔彩电与菲力普集团签订菲力普联盟。

1998年4月25日,海尔彩电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合资成立“海尔广科数字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1998年7月,海尔彩电同德国METZ公司合作成立“二十一世纪海尔数字技术开发中心”。

1998年7月,中国第一台全媒体全数字彩电在合肥海尔诞生,并与日本三洋、东芝公司、韩国三星、大宇等公司,都签订了有关的合作协议,为此获得了强大的技术保障和支持。

仅6、7、8三个月,连续开发新品28项,并且全部通过了中国CCEE安全认证,是过去黄山公司25年来开发新品的总和。这样的开发速度,在公司历史上没有,同行业罕见。

(2)市场销售:10个月跃居全国第四位。

黄山公司1997年共生产彩电4.7万台,销售额9000万元。大部分销售,是以抵货款的形式来销售,这种销售方式,造成企业潜亏严重。

合肥海尔成立以后,海尔彩电在全国一级市场目前共建站148个,销售网点864个,目前,月销售额突破1.5亿元。今年下半年计划在此基础上迅速扩大二级市场,逐步占领

三级市场,不断扩大市场分布面和占有率。

海尔的标准是“紧盯市场创美誉”,海尔彩电之所以销售势头一路上扬,一是因为海尔品牌硬,二是因为数字化彩电市场占位高,三是售后服务全面周到,最先推出了“三全”服务。在全国六百家大型商场统计表明;海尔彩电市场占有率名列全国第四位,在北京、青岛、南京等地销量持续第一。

(3)管理:海尔管理初见成效

1997年,黄山电子公司内部管理失控,人心涣散。各分厂已陷入停产和半停产状态,上班溜号的不足为奇。各分厂内劳动纪律差,员工上班闲聊。吃零售、喝酒、打架现象屦见不鲜;科室管理人员工作散漫,常常是一杯茶。一张报纸混一天。

合肥海尔成立以后,运用了先进、科学的管理模式——OEC管理(即日事日毕、日清日高),极大地调动了全员的积极性,在管理人员中实行了公开招聘,中层干部也进行了公开竞聘。“赛马不相马”的竞争机制使每个人都努力地去拼搏,一展自己的才干。分厂、科室都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建立健全了一定的考核机制,每月还定期举行了“中层干部考评”,使中层干部有了一定的危机感,干部能上能下已成为一种风气,而这在以前是连想也想不到的事。形成了“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干”的局面。

(4)产品质量优,海尔彩电美誉高

为抓产品质量,合肥海尔从质量体系和制度上进行了严格管理,成立了质量保证体系,编制了合肥海尔新的程序文件,强化了质检部门和质检手段,在各分厂和公司都设立了质量曝光台、曝光专栏。设立高温老化线,同时又设高温老化室,对彩电进行了100%的高温老化试验,确保每一台质量,使海尔彩电开箱合格率达到99.6%以上,深得广大用户的信赖,创造了海尔彩电的美誉度。

(5)人员思想状况:人没变,精神换

以前的黄山电子公司因为负债累累,企业举步维艰,所以人心涣散,人浮于事的现象屦见不鲜。员工的思想观念陈旧,大家都抱着“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旧观念,干部只能上不能下,员工喝酒、打架现象无人过问。

合肥海尔成立以来,企业发展突飞猛进,还是原来那些人,但企业运行八个月后,就扭亏为盈。在彩电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海尔彩电销售火爆,一路上扬。这些成功无不归功于海尔先进、科学的管理机制。“企业最活跃的因素就是人,而在人的因素中,中层以上管理干部虽是少数,却在企业发展中负有80%的责任,这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来受批评的都是员工的错误做法。”

在员工中,也实行了一系列激励机制,认真工作、排除质量事故的好员工给予正激励,反之,给以负激励。每月一次的最佳员工、最差员工的评选极大程度地调动了员工的生产积极性。现在,员工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质的变化,从“要我干”到“我要干”,自主管理意识大大增强。员工的工作效率有了较大的提高,产量不断上升,质量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员工精神焕发,把自己的前途与企业的命运紧紧相连。这就是海尔企业文化的力量,它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积极进取的群体意识、风格,构成朝阳般富有激励作用的企业文化,能不断推动企业发展。

(6)产量:一月等于过去一年

1997年黄山电子公司共生产彩电4.7万台,而合肥海尔现在一个月的产量就突破4万台,今年的年产量是40万台,约是以前的10倍。

究其原因,以前员工工作散漫,加之生产上缺乏计划,安排不落实,生产组织不受控,供应配套不齐,有些厂家向公司大量倾销残次、积压元器件,致使生产经常中断,如此恶

性循环、负债累累,加之产品难以销售,所以产量一直非常小。

合肥海尔引进了先进的OEC管理模式后,生产管理处、供应等各职能部门管理有序,开发部门积极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质量部门狠抓产品质量,从而使企业生产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加之售后服务做得好,海尔品牌的影响,海尔彩电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喜人局面,要保持这种局面,就必须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因此,合肥海尔在设备引进、提高人员素质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新引进了三条国内最先进的大屏幕生产线,针对员工的思想观念、质量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以案例的形式时刻抓、反复抓,使员工明辨是非,思想观念有了根本性的转变,进一步提高了员工的素质。这些都是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的必要条件。

综上所述,合肥海尔成立以后,在产品,市场、科研、管理、质量、人员思想状况、产量上有了根本性的转变,这些都源于海尔文化的巨大力量。正是有了这种文化,合肥海尔才成为一个被庄严的使命激励着的奋进群体。这种文化,一是凝结在产品上的人类智慧的精华;一是渗透到企业运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理念、意志、行为规范和群体风格。

海尔优秀的企业文化医好了“黄山”的瞌睡症,合肥海尔正以崭新的面貌,抖擞的精神在良性轨道上飞速发展。

组织变革案例分析

杜邦公司的组织变革 公司介绍 杜邦公司是美国大型化学公司。1802年由法国移民E.I.杜邦在美国特拉华州威尔明顿附近建立,以制造火药为主。20世纪,开始转入产品和投资多样化,经营范围涉及军工、农业、化工、石油、煤炭、建筑、电子、食品、家具、纺织、冷冻和运输等20多个行业,在美国本土和世界近50个国家与地区设有200多个子公司和经营机构,生产石油化工、日用化学品、医药、涂料、农药以及各种聚合物等 1700个门类,20000多个品种。1983年总营业额达353.78亿美元,居世界化学公司年销售额之首。 变革过程 在19世纪,杜邦公司是一个家族公司,基本上实行个人决策式经营,总管理者亨利在公司任职的40年中,挥动军人严厉粗暴的铁腕统治着公司。公司的主要决策和许多细微决策都要由他亲自制定,所有支票都得由他亲自开,所有契约也都由他签订。他一人决定利润的分配,亲自周游全国,监督公司的数百家经销商。他全力加速回收账款,严格支付条件,促进交货流畅,努力降低价格。亨利接任时,公司负债高达50多万,但亨利后来却使公司成为火药制造业的领头羊。 亨利的侄子尤金作为公司的第三代继承人,试图承袭其伯父的经营作风,也采取绝对的控制,亲自处理细微末节,亲自拆信复函,但他终于陷入公司错综复杂的矛盾之中。1902年,尤金去世,合伙者也都心力交瘁,两位副董事长和秘书兼财务长也相继累死。 正当公司濒临危机、无人敢接重任、家族拟将公司出卖给别人的时候,三位堂兄弟出来廉价买下了公司,并果断地抛弃了亨利的那种单枪匹马的管理方式,精心地设计了一个集团式经营的管理体制。在这种管理体制下,权力高度集中,实行统一指挥、垂直领导和专业分工的原则,所以秩序井然,职责清楚,效率显著提高,大大促进了杜邦公司的发展,公司的资产到1918年增加到3亿美元。 可是,杜邦公司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大幅度扩展,以及逐步走向多角化经营,使组织机构遇到了严重问题。每次收买其他公司后,杜邦公司都因多角化经营而严重亏损。 杜邦公司经过周密的分析,提出了一系列组织机构设置的原则,创造了一个多分部的组织结构。新分权化的组织使杜邦公司很快成为一个具有效能的集团,所有单位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公司组织具有很大的弹性,能适应市场需要而变化。 20世纪60年代初,杜邦公司接二连三地遇到了难题,许多产品的专利权纷纷满期,在市场上受到日益增多的竞争者的挑战,可以说是四面楚歌,危机重重。为了摆脱危机,杜邦公司除了实施新的经营方针外,还不断完善和调整原有的组织机构,进行组织结构的创新。1967年底,科普兰把总经理一职史无前例地让给了非杜邦家族的马可,财务委员会议议长也让别人担任,自己专任董事长一职,从而形成了一个“三驾马车式”的体制。在新的体制

IBM组织变革案例分析

摘要 组织结构变革是企业管理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也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实践问题。企业受知识经济浪潮的冲击,同时,人们的思维模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都有所改变,同样,企业管理也面临着知识经济的严峻挑战。为能适应当今时代与日瞬息万变的经营环境,企业组织结构变革,已成为大势所趋。同时,组织结构作为企业资源和权利分配的载体,企业很多战略意义上的变革,都必须通过组织结构的调整来反映和推进。本文选取了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组织结构变革的案例,分析了组织结构变革与企业环境,企业战略的辩证关系。案例分析,一方面,是对理论的检验,另一方面,是对事实认识的深化。但是,没有普遍使用的组织结构,每个企业的组织结构,都应在组织理论指导下,参考行业经验,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创新。结构要适合企业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这是检验组织结构优劣的唯一标准

目录 1.IBM公司背景介绍 (3) 2. IBM目前的市场形势分析 (4) 2.1外部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 (4) (一)政治法律环境Political Factors (4) (二)经济环境Economic Factors (4) (三)社会文化环境Sociocultural Fators (4) (四)技术环境Technological Factors (5) 2.2 行业分析 (5) 2.2.1行业增长状况 (5) 2.2.2行业竞争状况 (10) 2.2.3行业五种力量对比模型分析(波特5力模型分析) (12) 2.3竞争对手概况 (15) 2.3.1甲骨文公司目前的战略分析 (15) 2.3.2甲骨文公司未来战略 (17) 2.3.3甲骨文优劣势分析和评估 (17) 2.4顾客分析 (18) 2.5 IBM内部分析(swot分析) (19) 2.5.1 搜集信息,调查分析竞争环境因素 (19) 2.5.2基于环境因素分析,构造SWOT矩阵及形成战略对策 (20) 3. IBM80年代组织结构变革分析 (21) 3.1分析IBM组织变革的动因 (21) 3.1.1外部环境因素 (21) 3.1.2内部环境的因素 (22) 3.2 分析IBM组织变革的过程 (22) 3.2.1IBM组织变革的战略目标和总过程 (22) 3.2.2第一阶段 (23) 3.2.3第二阶段 (24) 3.2.4第三阶段 (25) 3.3 IBM80年代组织结构变革的成效和不足 (25) 4 2008年系统与科技事业部组织结构变革 (26) 4.1 组织变革的动因 (26) 4.2 组织变革的过程 (27) 4.2.1 2008年系统与科技事业部组织结构变革的战略目标 (27) 4.2.2 2008年系统与科技事业部组织结构变革的过程 (28) 5分析变革中遇到的阻力及管理对策: (31) 5.1 对IBM组织变革的总结 (31) 5.2 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32)

组织变革与发展 (1)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 转型与创新 —组织变革与发展 黄培伦主讲 □学习目标 ?认识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的异同 ?了解组织变革的过程 ?了解组织变革的方式 ?认识组织变革的阻力 ?掌握克服组织变革的方法 ?了解组织发展的趋势 概念 辨析 有效的组织体现稳定与变革、维持与发展的统一。 组织变革(Organization Change, OC) —狭义仅限正式结构的改变; —广义还包括行为、技术等方面的改变。 组织发展(Organization Develop, OD) —狭义指成员行为的改变; —广义还包括结构、技术等方面的改变。 两者狭义有别,广义相通,统称组织变革与发展( OC & OD ) 组织学习(Organizational Learning, OL) 组织学习是一种过程,通过这一过程,组织成员能够对组织、环境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获得一致的认识,使组织能够更好地行动,从而积极主动地进行组织转型,实现组织绩效的提高。 组织转型(Organizational Transformation, OT) 组织转型强调基于组织学习的企业组织的重构和再造,注重组织的流程化、团队化、网络化、虚拟化。面向整个业务流程,体现集中与机动、集权与分权并重,动态、扁平的网状组织模式。 内容 主要为三大方面的改革 结构改革

组织设计 行为改革 培训和激励 技术改革 技术进步 包括:技术选择、技术开发、技术改造、技术引进。 模式 系统模型(图6-1) 过程 卢因模式() 解冻(unfreezing) —创造变革的动力 机制1:必须确定地否定目前的行为或态度或者在一段时间内不再强化或肯定; 机制2:这种否定必须建立足够的、能产生变革的迫切感; 机制3:通过减少变革的障碍,或通过减少对失败恐惧感来创造心理上的安全感。 变革(changing) —指明改变的方向,实施变革,使成员形成新的态度和行为 机制1:对角色模型的认同。即学习一种新的观点,或确立一种新的态度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观看其他人是如何做的,并以这个人作为自己形成新态度或新行为的榜样; 机制2:从客观实际出发,对多种信息加以选择,并在复杂的环境中筛选出有关自己特殊问题的信息。 再冻结(refreezing) —稳定变革 机制1:让成员有机会来检验新的态度和行为是否符合自己的具体情况。成员一开始对角色模型的认同可能很小,应当用鼓励的办法使之保持持久; 机制2:让成员有机会检验与他有重要关系的其他人是否接受和肯定新的态度。群体成员彼此强化新的态度和行为,个人的新态度和新行为可以保持更持久些。 吉普森模式()

【企业变革】组织变革案例分析》(DOC 32页)

长虹营销组织机构变革案例分析 长虹营销组织变革案例分析 引言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A股简称“四川长虹”,600839),中国著名的家电品牌企业。公司1994年在上交所上市,1997年经营到达巅峰时期,实现主业收入156.73亿元,净利润26.1亿元。自1998年开始,长虹开始出现持续的业绩滑坡。2000年,长虹老帅倪润峰暂时隐退,原副总经理赵勇出任总经理,在国际咨询公司罗兰贝格的协助下,针对长虹的痼疾,提出了在内部实施组织机构和经营机制改革的方案,即实施“新政”。但旋即倪润峰复出,赵勇去职,新政不了了之。时至2004年,长虹的经营状况不仅没有改变,还陷入了巨大的国际债务纠纷中。随着倪润峰的黯然退休,2004年7月赵勇的复出,让世人的目光再一次聚焦长虹。 有媒体报道称:“赵勇复出后,将自己一篇写于2001年5月的对长虹战略的思考文章原封不动地下发给公司中层干部。文中把企业描述为一个三层组织:第一层为产权结构,它决定了企业的基本价值取向;第二层含企业治理结构、内部组织构架、企业文化、企业发展战略等,它决定了企业基本价值取向,是实现的制度保证;第三层包含生产、销售、采购、技术开发等,它决定了企业基本价值取向实现的具体途径和方式。”赵勇这篇堪称是启动改革宣言的文章,揭开了2004长虹又一次变革的序幕。随后,曾经在2000年协助赵勇新政的罗兰贝格进驻长虹。 9月20日,长虹全体领导和中层干部参加了公司经营机制改革启动会,改革方案正式进入运作实施阶段。 本次改革方案在组织架构方面,长虹将所有的机构分为三类:总部职能机构、各产业公司群和服务平台。总部职能机构包括战略发展体系(规划发展部、资本运作部)、综合管理体系(经营管理部、公司办公室、人力资源部、审计法务部、财务部)、职能服务平台(企业策划部、物资部、质量部)和销售管理体系(海外营销部、对外经营部和营销管理部),这些职能机构将和公司领导层一起成为公司总部。公司总部将退出具体的产品经营,由过程管理转向目标管理,各职能部门也将以规划、监控、服务为重点。各产业公司又分为前端公司和终端公司,

组织变革

?1、杜邦公司组织变革的内在动因是什么(结合组织理论和组织变革理论及变革实践),这个案例对于当代中国家族企业及其他企业的的组织变革有什么启示。 变革的原因 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 诸如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科学技术的发展引起产品和工艺的变革等。企业组织结构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手段,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必然要求企业组织结构做出适应性的调整。 企业内部条件的变化 企业内部条件的变化主要包括: (1)技术条件的变化,如企业实行技术改造,引进新的设备要求技术服务部门的加强以及技术、生产、营销等部门的调整。 (2)人员条件的变化,如人员结构和人员素质的提高等。 (3)管理条件的变化,如实行计算机辅助管理,实行优化组合等。 企业本身成长的要求 企业处于不同的生命周期时对组织结构的要求也各不相同,

如小企业成长为中型或大型企业,单一品种企业成长为多品种企业,单厂企业成为企业集团等。 1、组织文化和员工素质 例如,企业员工结构改变;员工素质及理念的改变,如:学历、经验、技能、工作态度、作风、期望值、价值观等发生变化;人员数量、规模的增减等都会是企业组织变革的动因 2、决策层的变化 如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法人治理结构,决策层的人事变动及企业股权结构的变更而导致的管理方式的改变,新的决策者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势必会对组织进行调整。 3、信息技术在管理中的使用和升级 为了适应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使用和升级,企业就必须调整组织结构,优化业务处理流程。 4、战略需求 企业战略调整和新战略目标的实现,都需要有和之相适应的组织结构,正所谓战略决定结构。 5企业自身成长的需要。 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企业在创建后,由于外部及本身的原因,企业必然要争取成长壮大,企业成长的过程就是企业生理周期的变迁过程,企业处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需要有不同的组织结构和之相配套。 到了1974年在杜邦公司的董事会中,只有5个人和杜邦家族有血缘关系,而整个董事会有24名成员。家族成员也对公司将自己的财产集

组织变革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组织变革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摘要:现代企业组织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对于企业功能的实现至关重要。而在充满激烈竞争的当今社会中,组织变革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许多在实践中对于组织变革存在着模糊认识,要么是缺乏组织变革的积极性,要么是盲目地进行组织变革。因而本文旨在通过对组织变革概念、原因及对策的分析,熟悉并且更好地学习组织变革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组织变革;企业;原因;对策 一、组织变革的相关概念 (一)组织变革的含义及原理 所谓组织,就是为达到某些目标而设计的集合体,是成员进行各种活动的基本框架。它满足以下几个特点:(1)是社会实体;(3)有确定的目标;(3)有一定的结构和协调模式的动态系统;(4)与外部环境相联系。 而组织变革是指运用行为科学和相关管理方法,对组织的权利结构、组织规模、沟通渠道、角色设定、组织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组织成员的观念、态度和行为,成员之间的合作精神等进行有目的的、系统的调整和革新,以适应组织所处的内外环境、技术特征和组织任务等方面的变化,提高组织效能。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组织变革,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资源的不断整合与变动,都给企业带来了机遇与挑战,这就要求企业关注组织变革。 组织是一个开放、复杂的系统,这种系统与其多重环境发生着动态的相互影响。多层次、多因素、复杂多变的环境要求组织不断调整和完善自身的功能和结构,提高在变化的环境中求得生存与发展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快速反应能力,即要根据外在环境的变化,不断对组织进行变革。组织变革就是指:组织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自身结构和功能,以提高适应环境、求得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应变能力。组织变革的基本动因有外在原因和内在原因两大原因。

三星的组织变革

案例分析:三星的组织变革 三星公司的概况如下: 三星电子成立于1969年,初期业务主要以生产廉价产品为主,1980年代开始发展半导体业务,其后逐渐向高端产品业务发展。至21世纪,其主要业务范围包括半导体、数字媒体、通讯网络及数字应用业务。 以Intel为主要竞争对手的半导体是三星的核心业务,三星主要集中在内存市场发展。1980年代,三星以发展动态随机存取内存(DRAM)为主要业务,现已扩展到静态随机存取内存(SRAM)、闪存、个人计算机、服务器、工作站及移动数码产品。三星于DRAM业务中的市场占有率过去10年有不俗成绩,稳占第一,而闪存的市场占有率亦达到全球首位。 在数字媒体业务方面,三星以发展电视、DVD 播放器为主,产品包括等离子及液晶显示屏,薄膜晶体管液晶(TFT-LCD)显示器等,主要竞争对手有夏普、索尼和LG。 三星亦发展通讯网络业务及数字应用业务,三星是手机第三大厂商,仅次于诺基亚和摩托罗拉,亦是CDMA手机全球第一大厂商。数字应用业务则以发展高端家庭电器为主,产品有冰箱、冷气机、洗衣机、微波炉。 三星的技术变革情况如下: 科技公司在发展初期,一切研发项目都只能从零做起(阶段0)。可是,因“阶段0”的研发需要不断尝试及不断从错误中改良,所需成本及研发时间亦因而大大提高。 三星电子的研发方向正相反。李健熙曾说:“如果付出1亿韩元,就能以一周的时间获得技术;硬要投入10亿、20亿韩元,还必须经过3-5年的开发,那是一种浪费。付5%的技术费用没关系,只要能获得Know-how,获得10%的利益就好了。” 作为一家迟来的科技公司,三星明白自己首要的工作是在激烈的竞争中尽快缩短与同行先发企业在技术开发上的距离。因此,三星在研发技术中采取了一种与别人不同的研发方向--“反向工程”。通过支付专利金引入技术,然后以模仿的方式学习他人的技术,再改造成适合三星使用的研发方向,这正是“反向工程”的要点所在。三星就是以购入专利及模仿技术去取代所需成本及研发时间较长的“阶段0”研发,以最短的时间缩短与技术领先者的距离。 三星技术变革的成果如下: 半导体是三星最早获得世界领先称号的产品。在最初缺乏半导体核心技术的阶段,三星派出7名高级技术人员向美国美光科技公司先后两次要求授权技术,以支付专利金的代价引进美光的半导体技术,其后经过不断的技术钻研,三星半导体由推出64Kb动态内存技术(落后4年)到64Mb动态内存技术(与美、日同步)以至256Mb动态内存技术(世界领先),前后只用了6年的时间。 液晶显示器是三星第二个创造先进的产品。与半导体一样,三星在最初阶段都是以支付专利金的方式,取得美国国家半导体生产液晶体芯片的授权,解决缺乏核心技术的问题。在加入自己行业的低压差分信号(LVDS)及低振幅差动讯号传输(RSDS)互联技术后,元器件数量减少了一半,大大降低了成本。最后在主动拉低液晶显示器价格的策略下,三星成功取得全球第一的市场占有率。 三星的手机在短时间内成功进入三大手机生产商行列,除了三星手机在市场上花了不少功夫外,CDMA的发展亦十分重要。在与美国高通合作取得当时不

组织文化与组织变革案例

组织文化与组织变革案例 案例1 上海汽车工业销售总公司组织结构的变革上海汽车工业销售总公司(原名为上海汽车工业供销公司),是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下属生产企业的物资供应和产品销售的专业公司,是国家计委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的全国小轿车经营单位,它主要承担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的桑塔纳的国内总经销。 随着上海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上海汽车工业销售总公司已从原来的只从事单纯的供销专业公司,逐渐转向为一个集整车销售、配件经营、储运分流、材料供应、组织串换、采购协调、库存管理、财务核算以及汽车租赁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物资流通公司的方向发展。该公司在1992和1993年的销售额均居全国物资流通企业的百强之首。仅在1993年,该公司的销售收入就达134.9亿元,实现利润6.25亿元,上交营业税1.03亿元。1994年,该公司以汽车大市场为活动舞台,发展桑塔纳小轿车大流通,在全国主要的中心城市中相继建立了20多个合资、独资的销售分公司,与全国400多家经销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业务关系,在全国形成了一个纵横交错和分布合理的销售大网络。与此同时,公司在储运分流上也加快了发展的步伐,逐渐建立了一个布局合理而高效的以滚装船、火车专列和公路大型驳运车等先进运输和中转分流机制;在管理上,公司致力于现代化的科学管理,已采用美国著名的IBM公司的AS/400系列小型计算机进行业务管理,与上级公司和全国各分销公司联网,实现了卓有成效的现代信息网络化的管理。 随着公司的快速发展,公司的高层领导已逐渐意识到,原来的组织机构暴露了许多弊端与不足,如不对原来的组织机构进行变革,则必会严重影响公司的有效运转和进一步发展。为此,公司领导组织各部门的管理人员和有关专家,根据公司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研讨公司组织机构的变革与创新问题。 一、公司组织结构变革的原因 经过分析,公司领导和各部门管理人员以及专家们一致认为,基于下面三个主要原因,必须对公司的组织结构进行变革与创新。 (一) 公司的目标有了变化 上海汽车工业供销公司原是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所属生产企业的物资供应和产品销售的专业公司,性质比较单一,仅负责总公司系统内的材料采购和产

组织变革

?1、杜邦公司组织变革的内在是什么(结合组织理论和组织变革理论及变革实践),这个案例对于当代中国家族企业及其他企业的的组织变革有什么启示。 变革的原因 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 诸如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科学技术的发展引起产品和工艺的变革等。是实现企业的手段,的变化必然要求企业组织结构做出适应性的调整。企业内部条件的变化 企业内部条件的变化主要包括: (1)技术条件的变化,如企业实行技术改造,引进新的设备要求技术服务的加强以及技术、生产、营销等部门的调整。 (2)人员条件的变化,如人员结构和人员素质的提高等。 (3)管理条件的变化,如实行计算机辅助管理,实行优化组合等。 企业本身成长的要求 企业处于不同的生命周期时对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如小为中型或大型企业,单一品种企业成长为多品种企业,单厂企业成为

企业集团等。 1、组织文化和员工素质 例如,企业员工结构改变;员工素质及理念的改变,如:学历、经验、技能、工作态度、作风、期望值、价值观等发生变化;人员数量、规模的增减等都会是企业组织变革的动因 2、决策层的变化 如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法人治理结构,决策层的人事变动及企业股权结构的变更而导致的管理方式的改变,新的决策者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势必会对组织进行调整。 3、信息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和升级 为了适应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和升级,企业就必须调整组织结构,优化业务处理流程。 4、战略需求 企业战略调整和新战略目标的实现,都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组织结构,正所谓战略决定结构。 5企业自身成长的需要。 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企业在创建后,由于外部及本身的原因,企业必然要争取成长壮大,企业成长的过程就是企业生理周期的变迁过程,企业处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需要有不同的组织结构与之相配套。

杜邦公司案例分析

杜邦公司组织结构的变革? 1)杜邦公司的组织结构是如何适应环境变化的? 答、伴随公司经营规模和业务范围的扩大,以及环境变得日趋复杂,杜邦公司的组织结构由集权的刚性结构逐渐演变为分权的具有柔性和适应性的组织结构,并在分权基础上实施有效控制。 2)论述杜邦公司各发展阶段组织结构的模式及各种模式的优势和局限。 答、19世纪中期,采用直线制组织结构。优点:决策迅速、指挥统一;缺点:经验式管理缺乏专业性,经营效率取决于企业家的胆识、能力和精力。20世纪初,采用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优点:权力高度集中,实行统一指挥、垂直领导和专业分工原则,秩序井然、职责清楚、效率显著提高;缺点:不适合经营规模大、业务范围广的企业,部门之间横向联系弱。 3)简述杜邦公司20世纪60年代组织变革的意义和阻力。 答、杜邦公司20世纪60年代组织变革在于冲破传统家族制管理体制的束缚,采用社会化的股份公司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从而避免没有才能的家族成员进入管理层,并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有突出才能的人担任高层领导工作。阻力主要来自杜邦家族成员的抵制以至反抗。? 4)结合杜邦公司的实例谈谈我国私营企业、乡镇企业如何打破家族化或简单合伙制,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制度。 答:杜邦公司20世纪60年代的组织变革历程具有普遍意义,是我国私营企业、乡镇企业发展道路上必须经历的过程。我国私营企业、乡镇企业中相当一部分企业是家族制企业或家族色彩很重的合伙制企业,这些企业在经历了一次创业获得成功之后,在经营规模不断扩张、业务范围不断扩大的情况下,面临着创业者需要蜕变为职业管理者、建立专业化的高素质员工队伍,以及高管人员离职、财务监控的有效性、难以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等突出的控制问题。这实质上的这类企业二次创业过程中面临的普遍性问题和必须跨越的堑壕。我国私营企业、乡镇企业在二次创业过程中需要打破家族化或简单合伙制财产组织形式,建立规范的具有社会性的股份公司制即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股份公司制将为我国私营企业、乡镇企业的发展壮大奠定制度基础,使其能够在规范的制度平台上参与国内和国际竞争。 杜邦公司案例分析 1.杜邦公司的组织结构是如何适应环境变化的? 单人决策式经营 19世纪中叶时,由于公司规模不大,产品单一,产品质量优势突显,产品市场较为简单,公司采取经验化管理方式,加上亨利拥有的绝对旺盛的精力,一个人的决策管理足够维持整个公司的运作。 在亨利的时代,这种单人决策式的经营基本上是成功的。这主要是因为:(1)公司规模不大,直到1902年合资时才2400万美元的资产;(2)经营产品比较单一,基本上是火药;(3)公司产品质量占据绝对优势,竞争对手难以超越;(4)市场变化不甚复杂。 优点是董事长一人决定公司的决策,权利集中统一,有利于对公司全方位的了解与统一管理,而且纪律严明,秩序井然

组织变革案例分析

第12章组织变革 京汉集团的管理变革 案例研究 一个周一的上午,在北京京汉集团会议室里,在进行由30名高级,中级管理者参加的集体考核,这是企业搞的一次公开竞聘上岗,亲戚,高管,外聘人员一视同仁,同时参加考核,考核形式为技术知识,业务能力。结果可想而知,参加考核的高层,中层领导共30人中,淘汰了13人,这13人无一例外都是跟随企业创业起家的元老和亲戚。通过这次考核,家族性质彻底改变。 创办于1997年的北京京汉集团和所有发展中企业一样,经历了初创期,资本积累期,进入发展期。这三个历程走过来,变化最大的就是家族性质彻底扭转,继而经理职业化。对于企业来讲,每一次变革都是一次成长,但对于董事长田汉来说,变革是在痛苦的情感与事业交融中进行的。 一.创业稳定后首先面临的问题是管理 1996年,京汉集团的前身----京汉装饰公司诞生了。当时的田汉刚刚从安稳的机关辞职,靠着费尽心思东挪西借的50万元注册资本,聚集了几个亲戚,成立了公司。可以说,一没资质,二没人才,三没资金。田汉做的第一件事是为自己的公司制定了一个五年计划:到2001年把公司发展成一个能与大公司抗衡的三级以上资质企业;资产要达到千万元。其实现在看来,当时的目标太低了,但对于当时的田汉而言,可谓天文数字。凭着这样一种坚定的信念和永不言败的

思想,经过5年时间,到2001年已先后承担了几十项共十余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施工,注册资本也从50万元增加到1550万元,2000年取得“二级资质”,并通过了ISO9001国家质量认证体系,期间还成立了京汉建材公司。企业逐渐摆脱了开展业务的困难期,慢慢走上运行轨道。 对于民营企业来讲,在规章制度逐渐健全后比较关注员工的忠诚和职业道德,职业道德很重要,因为在这方面的教训确实不少,用自己的人格去感染人只能感染有道德的人,如果不慎录用无德的人对企业影响会非常大。企业发展起来后,一个很突然的打击给田汉留下了创业以来最深刻的印象,也成了田汉最大的教训:集团公司下边曾有一个规模比较大的美食城,从基层提拔起来并在企业做了5年的美食城总经理有一天突然携款离去,给企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是这位总经理本身的原因,还是有什么更深层次的原因呢?当时美食城跟国有企业合股,在管理上还存在国有企业的特点,但美食城的性质属完全责任制,只要上交总公司的任务完成了,超出的利润归自己。待遇如此丰厚,他怎么还会卷款离去?田汉唯一的解释,要么是人事管理体制的问题,要么是职业道德的问题。 面对已出现的问题,田汉意识到企业发展已经不可以用传统的人事管理方法来处理现代人事管理,需要引进一套完善的,科学的行之有效的人事管理机制,也不是自己来选定各级管理人员,而需要专业的人事经理来对全公司的人事活动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规范。即采用现代的科学人力资源概念,聘请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势在必行。

东原公司组织变革案例分析.doc

东原公司组织变革案例分析 一、东原公司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企业规模较大,组织管理中遇到许多新问题,管理信息沟通不及时,各部门的协调不利;二是市场的变化快,过去先入为主的优势已经逐渐消失,且主业、副业市场竞争都渐趋激烈;三是人员在不断膨胀、组织层级过多,部门数量增加,这就在组织管理上出现了阻隔;四是公司管理层次过多,总公司有三级,各分公司又各有三级以上管理层,最为突出的是娱乐中心的高、中、低管理层竟多达7级;五是职能重叠,管理混乱。管理效率和人员效率低下,这从根本上导致了管理成本的加大,组织效率下降;六是现有的直线职能制组织形式也已不适应公司业务种类多、市场分布面广、跨行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七是公司的财务管理比较混乱,各个分部独立核算后,都有自己的账户,总公司可控制的资金越来越少,由于资金分散管理,容易出问题;八是职能型和事业部型设计组织结构的意见不统一。 二、东原公司存在问题原因的分析 1、原有的组织机构设计已不能适应当前东原公司战略发展需要。一是人员增多;二是部门职责重叠,责、权、利不清;三是层级过多,管理人员无法有效地与更多的下属进行经营管理上的沟通和策略的执行,信息传递容易失真,造成管理效率和人员效率低下。 2、现有的财务管理体制存在缺陷造成公司财务管理混乱,资金分散,减少了企业的现金流。 3、公司总裁没有事先认真研究组织机构对公司发展阻碍的问题,没有事先与几个副总进行相互沟通和协调统一认识,而只是在生产例会上研究发展方向时引出了争论,因为“例会是由徐总主持,几位副总经理参加,原本是想商谈一下公司今后的发展方向问题” 4、两个副总从自身分管部门的角度出发去设计组织结构的发展方向,不能从整体上、系统地统筹考虑,造成意见分歧。 三、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1、必须要对现有的组织机构进行重新设计,减少层级和职责交叉的问题,提高管理效率。其组织结构设计调整(按职能设计,因为这种设计对公司组织变革影响较小,高层思想统一后,中层及员工比较容易接受,有利于大部分人的稳定)后如下图: 2、实行财务管理扁平化和网络化管理,财务管理集中制与事业部组织设计并不矛盾,各二级生产部门是报帐单位,实行收支两条线进行财务核算和管理,各二级生产部门可申请资金预算额度以便生产经营安排,公司财务部能统筹调度资金,确保企业资金流能充分流向收益高的、有市场竞争力的经营部门,加速资金周转率和提高运营效率。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资金就是生命线,净现金流量的多收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发展和生存,必须集中优势资金发展企业的核心产品和扩大市场规模。 3、公司应按专业化经营模式发展,授予二级生产部门一定的责、权、利,充分调动专业部门发展业务的积极性,做到发展目标明确,经营措施到位,经营责任明确。 4、公司可请专业咨询公司分析组织结构症状,利用专家意见尽快统一高层关于组织设计的方式。 5、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始终贯穿于组织变革中,高层思想统一后,应逐步、逐级灌输公司组织变革理念,让员工参与变革过程,让员工明白公司变革是为了更好地发展,而不是“洗牌”和裁人,员工思想统一后,公司组织结构的变革阻力将大大减少。在公司组织结构变革过程中,高层应认真听取和分析下级意见,以便对变革进行适当的调整,确保变革对公司整体利益影响最小。 知识改变命运 1 / 1

案例分析:《利民公司的组织结构变革》 - 电大在线

案例分析:《利民公司的组织结构变革》 - 电大在线利民公司的组织结构变革 问题1、唐文为什么要把组织结构改成图2的样子,原先的结构有什么问题, 答:唐文只因为把组织结构图改成2的样子,主要是他对公司的管理和管理方式有自己的看法和策略。 首先,唐文曾劝父亲变动组织结构,他认为父亲的管理方法不科学,组织结构混乱没有条理,通过更新组织结构图能够明确公司各部门的权责,使管理更有条理。 原来的组织结构图层次不清、部门不清、管理职责不清。例如司机、厨师同属于后勤类工作却形成了两个部门,分别管理,不但增加管理还不利于组织、协调。 另外原理的组织结构把一个大队并列到部门的层次中去,造成组织结构层次不清,必造成管理混乱。目前由他的父亲一个人操控,还勉强可以运行,一但组织做大,管理精力必然会带来管理问题。 问题2、唐文改革组织结构可能遇到什么问题, 答:唐文改革组织结构可能遇到以下问题: (1)来自自己家庭的阻力以及来自公司员工观念上的阻力; 由于家庭成员担任要职,现在被调动的人会反对实施; (2) 由于组织结构变更,相应的配套制度建立的阻力; 结构变更必然存在现有制度落后,职责不清情况,在制度没有完善的情况下如何推进; (3)来自工作习惯的阻力; 以往的习惯被打破,造成大面积员工抵触; (4)来自社会环境方面的阻力,如人们的指责或批评等

由于变革伤害到一些员工的利益以及裙带关系,造成员工无法安心工作。问 题3、他应当如何分步骤地予以实施, 答:唐文应该分以下步骤予以实施: (1 )做好家庭成员工作,从大局出发带头相应变革,同事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2)发动组织内的骨干成员,群策群力,发动员工共同参与组织结构改革; (3)实施奖励,聘请专业人员参与指导工作,同时号召人们促进与支持改革; (4)实施处 罚,奖励先进、教育后进,让大家看到远景、看到希望,看到变革带来的好处。 2011 秋工商本张福申

组织变革案例

组织变革案例 海尔兼并合肥“黄山”电子有限公司 前言 海尔集团是在1984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集科研、生产、贸易及金融领域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特大型企业。在公司总裁张瑞敏提出的“名牌战略”思想指导下,通过技术开发、精细化管理、资本运营、兼并控股及国际化等手段,使一个亏空147万元的企业迅速成长为1994年在全国500强中名列第107位,成为中国家电集团中产品品种最多、规格最全、技术最高、出口量最大的企业。1997年被国家经贸委确定为6个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1997年实现销售收入108亿元。目前集团产品有电冰箱、冷柜、空调器、洗衣机、微波炉等27个门类、7000余个规格品种,批量出口到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1997年出口创汇达5600万美元,员工20601人。 从1991年起海尔就在实施资产扩张战略,先后兼并了原青岛空调器厂、冰柜厂、武汉希岛、红星电器公司等18家大中型企业,盘活存量资产达15.2亿元之多,集团资产已从10年前的几千万元发展至56.6亿元,成为中国家电第一特大型企业。 1997年,海尔在低成本扩张方面有较大的行动: 1997年3月,海尔集团以控股投资的方式,与广东爱德集团公司合资建起顺德海尔电器有限公司。 1997年4月,控股青岛市第三制药厂。 1997年8月,控股山东莱阳家电总厂。

1997年9月,海尔与西湖电子共同出资,在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组建杭州海尔电器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生产大屏幕数字电视。 1997年底,海尔又相继兼并了安徽黄山电子有限公司,控股贵州风华冰箱厂。至此,海尔13年来兼并国内企业18家,组成了国内家电行业规模最大的一支“联合舰队”。 兼并背景 1997年12月底,合肥市市政府决定将合肥市黄山电子有限公司整体划归海尔集团。拥有2500多名员工的黄山电子有限公司,几年前曾是安徽省的支柱企业,黄山电视十分畅销,供不应求。但1993年以来,由于管理不善,生产经营每况愈下,出现多年未有的大滑坡现象,1997年共亏损4982万元,甚至连员工的工资都只能从银行的贷款中支付。用当时安徽省、市领导形象的比喻来说,就是“日晒下的冰棒,越化越少,快剩下一根木棍了。” 海尔集团恰在这紧要关头,以其十分雄厚的力量,于1997年12月31日将黄山电子公司整体兼并,这是一次大规模的企业组织机构调整,安徽、山东、合肥、青岛两省市上下都极为关注,大家拭目以待,其成败扣人心弦! 10多年,海尔集团共兼并了18个企业,这些企业被集团领导形象地比喻成“休克鱼”,认为:“吃这种休克鱼,只要注入企业文化,它就会活起来。“ 10个月间海尔的管理模式同化着“黄山“,以海尔的无形资产盘活原黄山电视机厂的有形资产,迅速开展了市场、产品、人员和内部组织结构方面的调整,使企业日清日高,很快出现蒸蒸日上的新气象。 合肥市领导对处境尴尬的黄山电视机厂:不求所有但求所在 黄山电视机厂的前身——合肥无线电二厂曾有一个短暂辉煌的历史。但是,据透露,由于无线电二厂并没有看清当时的形势,很快又由辉煌走向没落,由于没有合理地利用积累

组织变革案例分析报告模板

大学管理实务分析报告格式 封面 摘要(200字左右):对所要研究部门及其管理事务主要流程、管理模式、面临问题、主要战略和改进策略进行概括。目录 1.所要研究部门及其管理事务情况介绍(800字左右)(部门主要工作职能,内部结构设置和工作方式与评价方法)2. 部门及其事务目前的组织形势分析(2000-3000) 2.1外部宏观环境分析(PEST 分析) 2.2 事务分析 历史演变状况 发展需求状况 事务五种力量对比模型分析(波特5力模型分析) 2.3所面临问题分析 各竞争对手目前的战略分析 各竞争对手未来的战略预测 各竞争对手的优劣势分析与评估 2.4 事务发展性分析 服务对象是谁 服务内容及其质量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怎么更好地开展 怎样评价工作发展 为什么 2.5部门内部环境分析(SWOT分析) 人员分析 流程再造 服务方式 3 部门管理变革分析(2000-3000字) 3.1 变革的类型 战略性变革 组织对其长期发展战略或使命所做的变革 结构性变革 指组织需要根据环境的变化适时对组织的结构进行变革,并重新在组织中进行权力和责任的分配,使组织变得更为柔性灵活、易于合作 流程主导性变革 指组织紧密围绕其关键目标和核心能力,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业务流程进行重新构造以人为中心的变革 组织通过对员工的培训、教育等引导,使他们能够在观念、态度和行为方面与组织保持一致 3.2 变革的动因是什么 外部环境因素: 整个宏观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 科技进步的影响 资源变化的影响 竞争观念的改变 内部环境因素: 组织机构适时调整的要求 保障信息畅通的要求 克服组织低效率的要求

快速决策的要求 提高组织整体管理水平的要求 3.3变革的过程设计:组织变革的过程一般包括;解冻阶段:改革前的心理准备阶段;变革阶段:变革过程中的 行为转换阶段;再冻结阶段:变革后的行为强化阶段,分析企业变革实践中的过程特性。 3.4变革中遇到的阻力及消除组织变革阻力的管理对策: 变革的阻力包括个人阻力:利益上的影响和心理上的影响;团体阻力:组织结构变革的影响和人际关系调整的影响,分析企业在变革中遇到的阻力和消除组织变革阻力的管理对策有哪些儿。

组织与创新 组织变革与发展

组织与创新(提纲)上篇:管理中人的组织 ——组织理论及其应用 “组织化社会”工作组织 引例萨腾汽车公司 一、组织概念 二、有效组织 三、组织形式 四、组织设计 下篇:转型与创新 ——组织变革与发展 引例美国运通公司 一、概念 辨析/内容 二、模式 过程/方式 三、措施 分类/技法 四、策略 探讨/运用 五、前瞻 发展趋势/新型组织

上篇 管理中人的组织 ——组织理论及其应用 “组织化社会”工作组织 ?引例萨腾汽车公司 一、组织概念 二、有效组织 三、组织形式 四、组织设计 一、组织概念 享利?西斯克在《工业管理与组织》中提出:“组织这个词有两个不同的意义,其中之一涉及作为实体(Entity)本身的组织,另一个涉及作为一个过程(Process)的组织。”

组织的定义: 组织是动态的组织活动过程和相对静态的社会构造实体的统一,概言之,组织是静态结构及其动态运行的统一。 其实质是特殊的人际关系。 组织三特征 既定目标 即组织成员一致努力以求达成的共同目标。 既定分工 即组织成员通过分工而专门从事某项职能工作。 既定秩序 即通过有关的规则设定所形成的成员之间的正式关系。 组织结构 涉及以下基本关系: (1)层次与跨度 (2)分化与整合 (3)直线与职能 (4)集权与分权 (5)责任与权限 (6)刚性与弹性 运行机制 (1) 决策与执行 (2) 协调与控制 (3) 制约与激励 (4)维持与创新 二、有效组织 (一)思路

有效组织 (有效=效能×效率) 整体功能 静态结构 动态运行 (载体) (机制) 1、有效 “管理即求效。”(彼得 德鲁克) 有效=效能×效率 启示:“不但求做好,首先求做对。” 组织的目标或目的 2、整体功能 系统的整体功能取决于结构而非要素。 木桶原理 启示:“和的最优大于最优的和。” 3、组织与环境 组织作为开放系统,受制于环境 有效组织能动地适应环境 环境不确定性评估 不确定环境下的组织设计 稳 定 ? 静 态 ? 环 境的变化

组织变革案例

案例1 通用电气基于竞争环境的组织结构变革 1971年通用电气的“战略事业单位”改革,是因为它遇上了威斯汀豪斯电气公司的激烈竞争。这时候企业所面对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战胜竞争对手,巩固市场地位”。基于这样的一个战略重点,通用电气就致力于提升企业对市场信息的反应速度和企业市场竞争策略的灵活性,于是“战略事业单位”这种“特种部队”形式的组织单元就应运而生。 70年代中期,美国遭遇能源危机与通货膨胀,经济一片萧条。这种时刻并不适合继续扩大投资和再生产,“如何避免资源浪费和制定长期的发展策略”成为通用的核心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琼斯推行了“执行部制”的组织改革,企业最高层的领导从繁忙的日常事务里解脱出来,把精力聚焦于长期战略的制定和资源在集团内的调控,为通用电气这条商界的巨轮驶出经济衰退的浅水区指明方向。 到了80年代,美国经济再度复兴加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企业的经营环境日新月异,经常会出现“战略赶不上环境”的情况。在这种快速变化的经

营环境下,琼斯当初的组织改革给通用电气带来的积极意义已经逐渐消失。同时,由于通用电气两次组织变革所走的方向是正好相反的——“战略事业部”的改革是放权,而“执行部”的改革是集权。这种相互制衡的结果使通用电气出现明显的官僚化倾向。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并消除组织内部的官僚习气,韦尔奇为通用开出了著名的“扁平化”药方。 问题: (1)通用电气初次变革后,形成了何种模式的组织结构,优缺点何在? (2)通用电气三次变革,针对何种不同环境,着重解决的问题又是怎样的。 答案: (1)事业部制。优点:便于组织实现专业化和内部协作;最高管理部门可以摆脱日常事务;各个事业部作为自治单位,从整体观点组织部门业务等。缺点:机构重复,造成管理人员浪费;各事业部独立经营,考虑问题从本部门出发,忽视整体企业利益。 (2)“战略事业部”应对的是成长性经营环境下的激烈竞争,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执行部”的意义在于是衰退或者平衡经营环境下的资源调控,

组织变革案例

组织变革案例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组织变革案例 海尔兼并合肥“黄山”电子有限公司 前言 海尔集团是在1984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集科研、生产、贸易及金融领域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特大型企业。在公司总裁张瑞敏提出的“名牌战略”思想指导下,通过技术开发、精细化管理、资本运营、兼并控股及国际化等手段,使一个亏空147万元的企业迅速成长为1994年在全国500强中名列第107位,成为中国家电集团中产品品种最多、规格最全、技术最高、出口量最大的企业。1997年被国家经贸委确定为6个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1997年实现销售收入108亿元。目前集团产品有电冰箱、冷柜、空调器、洗衣机、微波炉等27个门类、7000余个规格品种,批量出口到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1997年出口创汇达5600万美元,员工20601人。 从1991年起海尔就在实施资产扩张战略,先后兼并了原青岛空调器厂、冰柜厂、武汉希岛、红星电器公司等18家大中型企业,盘活存量资产达亿元之多,集团资产已从10年前的几千万元发展至亿元,成为中国家电第一特大型企业。 1997年,海尔在低成本扩张方面有较大的行动: 1997年3月,海尔集团以控股投资的方式,与广东爱德集团公司合资建起顺德海尔电器有限公司。 1997年4月,控股青岛市第三制药厂。 1997年8月,控股山东莱阳家电总厂。

1997年9月,海尔与西湖电子共同出资,在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组建杭州海尔电器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生产大屏幕数字电视。 1997年底,海尔又相继兼并了安徽黄山电子有限公司,控股贵州风华冰箱厂。至此,海尔13年来兼并国内企业18家,组成了国内家电行业规模最大的一支“联合舰队”。 兼并背景 1997年12月底,合肥市市政府决定将合肥市黄山电子有限公司整体划归海尔集团。拥有2500多名员工的黄山电子有限公司,几年前曾是安徽省的支柱企业,黄山电视十分畅销,供不应求。但1993年以来,由于管理不善,生产经营每况愈下,出现多年未有的大滑坡现象,1997年共亏损4982万元,甚至连员工的工资都只能从银行的贷款中支付。用当时安徽省、市领导形象的比喻来说,就是“日晒下的冰棒,越化越少,快剩下一根木棍了。” 海尔集团恰在这紧要关头,以其十分雄厚的力量,于1997年12月31日将黄山电子公司整体兼并,这是一次大规模的企业组织机构调整,安徽、山东、合肥、青岛两省市上下都极为关注,大家拭目以待,其成败扣人心弦! 10多年,海尔集团共兼并了18个企业,这些企业被集团领导形象地比喻成“休克鱼”,认为:“吃这种休克鱼,只要注入企业文化,它就会活起来。“ 10个月间海尔的管理模式同化着“黄山“,以海尔的无形资产盘活原黄山电视机厂的有形资产,迅速开展了市场、产品、人员和内部组织结构方面的调整,使企业日清日高,很快出现蒸蒸日上的新气象。 合肥市领导对处境尴尬的黄山电视机厂:不求所有但求所在 黄山电视机厂的前身——合肥无线电二厂曾有一个短暂辉煌的历史。但是,据透露,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