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中西方婚礼文化的对比研究

中西方婚礼文化的对比研究

中西方婚礼文化的对比研究
中西方婚礼文化的对比研究

中西方婚礼文化的对比研究

陈佩琪

(山东政法学院外国语学院/系,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婚礼,不仅仅是两个人的结合,也是两个家庭的结合,更是文化和社会的结合。婚礼是个浪漫而温馨的词语,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不同时代不同地

方的婚礼表现形式也必然不同。由于政治经济地理等因素,中西方文化差异很

大,当然这婚礼,也就有所不同。但是文化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文化在发展

的过程中相互交融着存在。

[关键词]婚礼文化;习俗;服饰;时间地点;内涵

每个女孩心中都有一个美丽的梦,那就是拥有一个完美的婚礼。婚礼是一个人一生只能经历一场的最重要的仪式。就像《诗经》中的说的那样,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2无论古今中外,婚礼都是个浪漫而温馨的词语。而不同时代不同地方的婚礼又是不同文化下的具体体现。由于政治经济地理等因素,中西方文化差异巨大,当然婚礼,也大有不同。下面让我们从几个方面来具体对比一下中西方婚礼。

一、中西方婚礼习俗禁忌

中国自古就讲究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婚礼自古代起就是一个严肃的话题。据《礼记昏义》3记载:“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男子重之,是以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皆主人筳几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而拜迎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所以敬慎重正昏礼也。所以我国自古以来就形成了一整套婚礼文化。古时结婚仪礼,是从“六礼”(一纳采、二问名、三纳吉、四纳征、五请期、六迎亲)演变而来的。而这“六礼”中又有不同的规定和禁忌。就说这纳采,男方需遣媒人去女方家中提亲,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双方认为门当户对,就可互换“庚贴”(年龄、生辰八字)压于灶君神像前测神意。如三日之内家中无碗盏敲碎、家人吵嘴、猫狗不安等情况并且庚帖保存完整五损坏,则请算命者“排八字”,看年庚是否相配、生肖有无相克。认为周全后开始谈论婚事相关事宜。再说这迎亲,到了迎亲日,花轿出门之时,需要备齐净茶、四色糕点供“轿神”炮仗,大红灯笼开路,沿途吹响。但是新郎不到岳父家迎亲,而是由喜娘为使者,持名贴前往。花轿临门后,新娘需要哭别母亲,母亲嘱咐祝颂新娘。特别是婚后孝敬公婆遵从丈夫。一切完毕后方能上轿,由兄长抱上轿,起轿时,女方家放炮仗。新娘兄弟随轿行,叫做“送轿”。在此之后更有跨火盆、踢轿门、拜堂、交杯等等。

相比以上我国古代婚礼习俗的繁琐,大多数人认为西方婚礼肯定是简洁不少无非是穿了婚纱在教堂里对着上帝宣誓就万事大吉了,其实不然。

在西方国家中,关于婚礼有四字:旧、新、借、蓝。这旧是指由母亲传下来的婚纱,头纱或首饰,代表母亲希望将自己的幸福传递给女儿让女儿也能幸福下去;新是指朋友送的礼物如衣裙,饰物,鞋子,象征自己要抛却过往开始新的生活;借是指婚礼上可以向任何人借东西回来,尤其有说法是从富裕亲友借来金银放在鞋内,可以给未来带来财运;蓝是指新娘衣饰或者花束最好有蓝色装饰,象征着新娘的纯洁和贞操。而婚礼进行时还有讲究,在婚礼进行时,新娘一定要站在新郎的左边,因为西方古代尤其是古罗马时期讲究骑士精神,而骑

1陈佩琪:1996年,女,安徽省淮北人,山东政法学院外国语学院14级英语本科一班。

2《诗经·邶风·击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士通常佩剑于右侧。而婚礼时一旦有人争抢新娘,新郎就可以捍卫新娘拔剑与其决斗并将其击退。而现在的习俗是婚礼必须定制结婚蛋糕,据史料记载也是源于古罗马时期。通常婚礼结束时,人们会在新娘头上折断一条面包,将面包屑洒在新娘头上(面包的原料小麦象征生育能力,面包屑则代表着幸运),新人必须食以糖霜。这样演变而来就形成今天的结婚蛋糕了。由此看来,西方结婚习俗并不比我国简洁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二、中西方婚礼时间地点

婚礼,在中国原为“昏礼”,原因有二,其一部落之人结婚困难,本部落多为近亲属,所以大多从外掠夺而来。而掠夺时间就大概在黄昏人们松懈之时,其二是因为古人认为黄昏是吉时,能带来好运,所以会在黄昏行娶妻之礼。而结婚需要挑选一个合适的日子,谓之黄道吉日,双方父母们一般提前就会从黄历上挑选好结婚的日子。大吉之日不仅有对以后婚姻生活的祝愿之意,还寓意着工作前途一帆风顺事事顺心。到了这一天,作为人们一生最重要的日子之一,中国人的婚礼是尤其隆重热闹的。古代的时候,有条件的男方女方都会在自己家里或是酒楼里摆上上好的酒席宴请亲朋好友们。这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一般身份越显赫,婚宴越隆重,排场越大气。在当代中国,为了方便新人一般会在酒店设宴众人。并且请司仪等主持调和气氛,将排场弄得很大,突显婚礼隆重、热闹的特点。西方人也会特别挑选日子结婚,不过由于文化差异,西方人的好日子也与中国不同罢了。但在地点方面西方人的婚礼一般是在教堂或者是草地绿茵等比较静谧优美的地方举行,井井有条,宾客众人庄严肃穆。新人在上帝的面前宣誓,突出庄重和圣洁,没有中式婚礼这般热闹。

三、中西方婚礼礼服

谈到中式婚礼礼服,大概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凤冠霞帔。凤冠霞帔出自元·杨显之《潇湘雨》4第四折:“解下了这金花八宝凤冠儿,解下了这云霞五彩帔肩儿,都送与张家小姐妆台次,我甘心倒做了梅香听使。”但是凤冠霞帔也指古代贵族女子和受朝廷诰封的命妇的装束。凤冠霞帔是明朝才广为被接受为的婚礼礼服。一般多为红色,代表吉祥喜庆。以前历朝历代礼服也多为红色,已成定制。预示未来生活蒸蒸日上,幸福美满。唐代白居易在《霓裳羽衣歌和微之》中咏道:“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讲的就是这凤冠霞帔。新娘礼服为广袖对襟翟衣,珍珠华美凤冠。凤冠头饰金珠步摇,尤其绮丽。翟衣对襟在中国文化里代表合称、合美的意思,上面密布着左右对称成双成对的锦鸡祥云图案,则象征着婚后夫妻生活的美满和乐。新娘在婚礼当天需由母亲将发髻挽起,代表从窈窕少女转为人妇。婚礼当天,新娘子以红色头盖蒙面,又叫“障面”或者“遮面”,象征着新娘的童贞和纯洁。与中国不同的是,西方国家婚礼礼服多为白色婚纱,但白色在中国古代尤其禁忌,只有丧事之时才穿白色,披麻戴孝。但白色在西方寓意纯洁欢乐。天使就是洁白的翅膀,代表了好运。自古罗马时代开始,白色象征欢庆。1850年到1900年之间,白色亦是富贵的象征。到了本世纪初,白色所代表的纯洁意义更加深远。因为西方认为白色与童贞有关,所以婚纱礼服多为白色,象征新娘的纯洁无瑕。但在西方中世纪之时受阶级统治的限制,婚纱只能被贵族阶层富贵之人穿戴,贫民没有资格穿婚纱。直到近代,封建主义的逐渐废除与消灭,婚纱才广为流传。

四、中西方婚礼的内涵

婚礼,不仅仅是两个人的结合,两个家庭的结合,也是文化和社会的结合。中国儒学讲究“仁和”,婚礼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在祈求家庭平安,国家兴盛,社会和谐。著名民俗学家高巍认为的传统婚姻中体现了的中国向往“天地人和谐”的理念正是这样。早到伏羲女娲结合征求上天的同意,再到以八字相合相克结合,以及各种婚礼仪式,都体现了希望万事平

4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解下了这金花八宝凤冠儿,解下了这云霞五彩帔肩儿,都送与张家小姐妆台次,我甘心倒做了梅香听使。”

安和祈求和谐。

传统婚礼中有必须具备的器物饰品,比如新娘嫁妆中要有剪刀、痰盂、尺、片糖、银包皮带、花瓶、铜盆及鞋、龙凤被、床单及枕头、红绳捆着的筷子及碗、七十二套衣服,用扁柏、莲子、龙眼等物。同时在物品安放,语言方面也有诸多禁忌。但这并不像平常解释中说的那样是“不吉利”影响新人,而是因为在传统观念中,这样的表现是一种不和谐,不仁和圆满,所以成为禁忌。再者,婚礼中多用的礼器也反映了“和谐”的思想,以及对上天的重视。锣鼓、唢呐、笙这些乐器多以吹奏响声明亮的喜庆曲子为主,与丧事的悲戚阴郁不同,以反映婚姻本身的欢乐与隆重。我们自古以来就相信人生于天地间,应融于天地,与天地之道相对和,与人为善。中国人的婚礼,正体现了这样一种社会文化心理。

在体现仁和的同时,婚礼的方方面面也表现出了我国封建制度下的森严等级。婚礼的摆设,礼服,仪仗,设宴等等,士农工商各有不同。士为最高,商人最低。这正是我国自古重农抑商的重要体现。

与中国相比,西方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宗教。因为离不开神的存在,所以婚礼也在教堂里举行,在神的见证之下互相宣誓,在神的庇护下求得永恒,严格虔诚的依照神的教义信任承诺并将彼此生命赋予对方。

宗教对人们心灵的掌控根深蒂固,这一点从中世纪以来的天主教统治就可以看出来。天主教使信奉宗教的人十分敬畏各种宗教教条,在重压下不敢反叛和摒弃,对于对婚姻的界定和教义阐述同样是惟命是从,并延续至今。因为他们始终在心里有一个信仰,这种信仰使他们对神仰慕敬畏,自然遵守一切。这方面在新郎新娘婚礼上的誓词中也能找到佐证。对于西方人来说,婚约不仅仅是两人相爱的结果,更是是一种盟约,意味着一种结合。《圣经》5说“因此,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所以,西方人一旦结婚,就大多忠实于对方,很少分离。

五、小结

在中西方婚礼文化方面虽然有诸多的不同与冲突,但是文化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相互交融着存在。现在的婚礼上,中国也穿起了洁白的婚纱,也接受了上帝的祝福,轿车代替了轿子马车。而西方也尝试着穿起了凤冠霞帔盖上了红盖头,在父母双方的互相祝福下走进殿堂。相信这样好的融合还会继续进行,正如上文所说的那样,文化只有相互融合,才能继续发展。中西方婚礼文化也会在这样各自带有民族特色的继续交流发展中延续传承下去。

5《圣经:创世记2:24》:Therefore shall a man leave his father and his mother, and shall cleave unto his wife, and they shall be one flesh.

中西方婚礼文化比较论文(完成版)

中西方文化比较 ——中西方的浪漫婚礼 课程名称: 授课老师: 班级: 学号: 姓名: 1+1=3?

目录 摘要:婚礼作为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一个人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仪式之一,它在中西方不同文化的熏下也逐渐的呈现出了不同的婚俗习惯,因而这些差异也明显的体现着中西方文化的不同。本文旨在对中西方婚礼的举行地点、服饰、色调、婚俗等方面的差异进行比较,并对造成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浅谈中西方不同的婚礼文化。------------------------------------------------------------- 3 关键字:婚礼文化差异比较婚俗分析------------------------------------------------ 3 一、中西方婚礼差异比较----------------------------------------------------------------- 3 婚礼举行地点比较------------------------------------------------------------------ 3 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结婚是一件大喜事,既是喜事当然要办的热热闹闹、喜气洋洋,这也是我们自古以来的传统。中国人喜欢热闹的气氛,因而婚礼的地点当然也要是能闹起来的地方。在古代,人们会选在开阔的场院里,大家围坐桌前,爽朗的笑声,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一派祥和与红火。在当代难以寻得过去的场院,交通方便的大型酒店自然成了首选,与以往一样,从招待到入席,所有的人,无论是主人还是客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席间的欢歌笑语都体现了热闹这一传统。 --------------- 3 对于西方人来说,他们更为看重圣洁与庄重,所以西方的婚礼大多会选择在教堂等安静的地方举行,进行发誓,显得非常的神圣,他们的婚礼井井有条,不像我们中国人的婚礼那么热闹。 ------------- 3 婚礼服饰及色调比较---------------------------------------------------------------- 3 西方的婚礼的主色调是白色。在西方婚礼中,新娘一般都会一直穿着白色的婚纱,新郎则是穿着笔挺的西服。自罗马时代开始,白色象征欢庆,1850年到1900年之间,白色亦是富贵的象征,到了本世纪初白色所代表的纯洁意义更远超其他。西方认为白色与童贞有关,古罗马的新娘穿着白色的婚纱,蒙着鲜橙黄色的面纱,象征着激情的火焰。在西方的天主教传统里,白色代表着快乐,代表圣洁和忠贞。新娘的捧花、周围环境的装饰也都是以白色为基调的。------------------------------------------- 3 结婚仪式比较---------------------------------------------------------------------- 4 在传统结婚仪式上面,中国的传统婚俗有“三书六礼”“三拜九叩”这些繁俗礼节。所谓“三书”,就是指聘书、礼书、迎亲书。(聘书:订亲之书。纳吉时用。礼书:过礼之书。纳征时用。迎亲书: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用。)而“六礼”是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纳采:古时婚礼之首,属意女方时,延请媒人作谋,谓之纳采,今称「提亲」。问名:男方探问女方之及生日时辰,以卜吉兆,谓之问名,今称「合八字」。纳吉:问名若属吉兆,遣媒人致赠薄礼,谓之纳吉,今称「过文定」或「小定」。纳征:奉送礼金、礼饼、礼物及祭品等,即正式送聘礼,谓纳征,今称「过大礼」。请期:由男家请算命先生择日,谓之请期,又称「乞日」、今称「择日」。亲迎:新郎乘礼车,赴女家迎接新娘,谓之亲迎。)而在这之间更有换庚谱、过文定、过大礼、安床等一系列的活动。而在这些活动中有着大量的禁忌和礼俗,比如新娘嫁妆中要有剪刀(蝴蝶双飞)、痰盂(子桶)、尺(良田万顷)、片糖(甜甜蜜蜜)、银包皮带(腰缠万贯)、花瓶(花开富贵)、铜盆及鞋(同偕到老)、龙凤被、床单及枕头一对、两双用红绳捆着的筷子及碗(有衣食)、七十二套衣服,用扁柏、莲子、龙眼及利是伴着(丰衣足食)等物,每样物品都有其不同的含义。------------------------------- 4 二、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分析 --------------------------------------------------------- 5 中西方人性格不同------------------------------------------------------------------ 5 西方人虽然历史积淀不如中国深厚,但随着时间的累积,逐渐的西方人的性格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他们崇尚自由,不受礼节规定的影响,更加注重本心的想法,随心而动,更为讲究感觉。所以在婚礼中他们

中西方婚礼文化的差异

中西方婚礼文化的差异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多元化的,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行为方式、思考习惯、价值观念、文学艺术等包罗万象。历史发展至今,中西方文化就像两条时而交着、时而分离的不规则线,同样源远流长,同样博大精深。自成体系、相互交融。中西文化的差异表现在建筑、教育、饮食文化、礼仪、宗教等诸多方面。 然而婚俗文化,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全球化的影响下,社会文化相互碰撞、相互融合,婚礼文化也在不断的变化。我国的婚礼文化也不断地受到西方婚礼文化的冲击。那么在各国之间文化交流相互影响的大环境下,我国的婚礼文化和西方的婚礼文化到底存在什么样的差异?本文从婚礼的不同方面试图对中西婚礼进行比较,找出其差异,并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以促进文化交融。 一.中西婚礼文化的差异 1.婚礼形式: 1)中国:中国传统婚礼习俗有“三书六礼”,“三跪九拜”的礼节。六礼:①纳采:男方请媒人提亲后,女方同意议婚,男方备礼去女方家求亲;②向名:男方在求婚后托媒人问女方的出生年月,准备合婚的仪式;③纳吉:是把问名后占卜合婚的好消息再通知女方的礼仪,这是订婚阶段的主要礼仪形式。 ④纳征:纳吉后,男方将聘礼送往女方,是成婚阶段的礼仪,俗

称过大礼。 ⑤请期:送完聘礼后,选择结婚日期,备礼到女方家,征得同意; ⑥亲迎:是新婿亲往女家迎聚的仪式。这项仪式往往被看作婚礼的主要程序,而前五项则当成议婚、订婚等过渡性礼仪。 2)西方的婚礼从一开始就充满了浪漫的气息。一般有以下步骤: ①来宾入席; ②奏结婚进行曲,亲友点上蜡烛,牧师领唱诗班进场,宣布婚礼开始,伴郎伴娘和新郎陆续进场,女方家长陪新娘进场全体起立; ③女方家长入席,新娘挽着父亲的手,步入大堂,伴娘和花童一同进入会场,全体来宾起立,父亲郑重的把女儿交给新郎,女方家长就坐,全体来宾就坐; ④牧师证婚,新人进行结婚宣誓,宣告愿意结为夫妻; ⑤新郎新娘互戴婚戒,宣誓; ⑥献诗,来宾在唱诗班的带领下,唱祝福歌; ⑦礼成,奏乐,新郎站右边,新娘站左边,两人一起走出教堂,伴郎伴娘随后,家属以及来宾随后退场; ⑧茶会或晚宴。但整个婚礼过程却有着让人不可亵渎的神圣与庄重。由此看来,传统的中国婚礼仪式比西方传统婚礼仪式要简单得多。2.婚礼服饰: 中西方审美与习俗的差异决定彼此传统婚礼服饰的不同。 1)中国服饰强调统一而不突出个性,因此在中国红色象征喜庆、幸福。在传统的婚礼仪式上,新郎新娘都要穿着红色的礼服。

中西方_文化_差异比较分析

第28卷 总第118期科学?经济?社会Vol.28,Su m No.118 2010年 第1期SC I ENCE?ECO NOMY?S OC I ET Y No.1,2010 【文化艺术】 中西方“文化”差异比较分析 雷兴长 (兰州商学院经济研究所,甘肃兰州 700020) 摘 要:不同的自然地理气候环境是导致东方文化多元化与西方文化一元化生成的主要因素。客观认识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差异,有利于推进中华文化的国际化建设和扩大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关键词:中西方;多元文化;一元文化 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815(2010)01-0173-04 The New Com para ti ve Theory of Ch i n ese and W estern“Culture” LE I Xing-chang (L anzhou Co mm ercial College,Institute of Econo m ic Research L anzhou,L anzhou730020,China) Abstract:D ifferent physical geography and cli m atic conditi ons led t o the the diversity of eastern culture and unitariness of western culture.An object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differences of Chinese culture and W estern cultural will p r omote the internati onalizati on and world influence of Chinese culture. Key words:east and the west;multi-cultural;unitary culture 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国家、民族的生存环境不同,发展历程不一,必然导致文化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同样,不同的文化也对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生存方式、发展方式产生巨大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不能小视。目前,文化的地位日益上升,已经被认为是国家经济社会不断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战略资源,这就更有必要探讨分析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都有优点与缺点、长处与短处。对中西方文化进行比较研究,中国文化的优势在哪里?西方文化的长处有哪些?这是一个难以搞清楚的老问题。 一、中西文化的环境差异 大自然对文化的影响力是不可小视的。不同的自然环境培植了不同的民族文化。中国文化诞生的自然环境与西方文化产生的自然环境是有很大差异的。中国文化的自然环境主要是河流,西方文化的自然环境主要是海洋。海洋无比广阔,是无法征服的,只能顺其势,利用海洋,欣赏海洋;河流相对狭窄,是有可能征服的,集中社会力量,利用人力,征服河流,利用河流,就成了中国古人的愿望和使命。 大自然决定着社会文化,生存的自然环境特性决定着社会文化特色。由于广阔的海洋成了西方文化的自然环境,就养育了西方人的自由个性、丰富想象力和大胆创造力的文化基因;由于奔腾的河流成了中国文化的自然环境,就培育了中国文化的社稷为上、循规蹈矩、顺势而为的文化基因。海洋变化无常、无法驯服,滋生了西方人自由奔放的个性文化;海洋的一望无际、变化多端,给予了西方人想象力丰富的思想文化;海洋的深不可测、无穷无尽,培植了西方人不断探索的创新文化。河流的可征服、可利用,滋生了中国人善于凝聚力量的社会文化;河流的顺势而流、不破不泛,培植了中国人善解人意、循规蹈矩的行为文化;河流的水到渠成、可堵可导,培育了中国人无为而治、灵活机动的哲学文化。 二、中西文化的含义差异 与西方文化相比,中国的“文化”含义更多的是教化人、规范人的言行。在汉语中,文化是一个词组。“文”是指文章、典籍,“化”是指教化、训化。用著名的文章、典籍教化、训化人,规范人的言行,就成了“文化”这一词汇的基本含义。 收稿日期:2009-09-06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部文化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西部项目———批准号08XZX02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雷兴长(1959—),男,陕西武功人,教授。研究方向:文化产业与国际经济研究。 371

中西方文化差异原因

1、思维模式的异同 中国人喜欢站在生命的更高处思考问题,跳出现实,重视对生命的思考,在对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界之间,人的精神和肉体之间的关系都有深刻的思考. 西方人偏重于逻辑思维或者理性思维;中国人属于抽象思维或者感性思维.而西方人更注重于从物质世界入手,去探索和求证问题的本源. 2、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异同 中国人更看重集体利益,包括家族利益、国家利益,主张控制自己的欲望,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往往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富于爱国和献身精神.而西方人更重视个体利益,追求人权,崇尚自由,认为如果连个体利益都无法保障,更谈何集体利益,正是这样的思想认识,最终推动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 3、民主观念的异同 中国人注重精神的自由,把自由、民主看成是君主权贵的赏赐.所以我们的人民总在渴望青天,希望能有好官的出现为民谋利.而西方的民主政治认为,政出于民,一切的政权只是人民授予,让政府来行使的一种公权力. 4、科学观的异同 中国人更相信先人的经验和权威,相信古人甚至超过相信今人,迷信权威,缺乏创新和探索精神.而西方人重视实践和理论,富于探险精神,倡导理性思维.通过正规的学院式教育对科学成果进行普及和推广,极大的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也最终建立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5、中西方的道德观是迥然不同的 西方强调个体本位,而中国人提倡群体本位.中西方道德观的不同,使中西方的伦理体系和道德规范具有了不同的特点:西方重契约,中国重人伦;西方重理智,中国重人情;西方伦理重于竞争,中国则偏重于中庸、和谐;西方的伦理道德是以人性恶为出发点,强调个体的道德教育,中国儒家是从人性善的观点出发,强调个体的道德修养. 6、法制观念的异同 中国人主张用礼、道德来约束,通过先贤的教诲和学习提高自己的修养,讲究克己复礼,导致了人格的缺陷,丧失了独立的人格;而西方人认为人的原欲是不应该被压制的,对于社会和个人的规范,主张用“法制”,通过制度,如三权分立的组织、政治机构来约束制约,道德则处于从属的地位. 7、在为人处世方面的异同 中国人内敛、自省,喜欢“每日三省吾身”,为的是合于先王之道,把修养身心看的很重,推崇中庸思想,导致思想的保守、缺乏创新和开拓进取精神.西方人更热心于公益事业,把服务社会当成自己的职责. 8 、经济制度不同 中国的传统经济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人们比较安分保守.因为他们依靠一块土地可以活一辈子,文化比较内向.而且中国的古代文明,发源于大河流域,属于农业文明,“农业文明性格”造就了东方人注重伦理道德,求同求稳,以“和为贵,忍为高”为处世原则. 西方的古希腊文明,发源于爱琴海沿岸,属于海洋文明,况且欧洲的农耕远不像中国的农耕在古代社会那样重要,所以欧洲人喜欢向外探索,文化比较外向.而且西方国家经过工业革命很早就进入了工业经济时代,“工业文明性格”造就了西方人有较强的斗争精神和维护自身利益的法律意识,以独立、自由、平等为处世原则. 9、地理环境的不同 封闭的大陆型地理环境使中国人的思维局限在本土之内,善于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喜欢“以史为镜”,而空间意识较弱.这种内向型思维导致了中国人求稳好静的性格,对新鲜事物缺乏好奇,对未知事物缺乏兴趣.

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综述

揭阳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题目:浅谈中西方传统婚礼习俗差异学生姓名许展薇指导教师佘烁娜 系(部)外语系专业五年制英教班级 093班学号 60912340 提交日期2014年月日答辩日期年月日 2014 年月日

浅谈中西方传统婚礼习俗差异 论文提纲 前言 一、中西方婚礼差异比较 1、婚礼举行地点比较 2、中西婚礼服饰比较 3、中西婚礼仪式比较 (1)婚前准备 (2)婚礼当天 (3)婚礼过后 二、中西方婚礼习俗差异的原因 1、文化背景不同 2、宗教信仰不同 3、价值观念不同 结束语

浅谈中西方传统婚礼习俗差异 许展薇 (揭阳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五年制英语教育093班)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中西方文化的研究和比较,并进一步分析中西方传统婚礼的差 异。婚姻,无论是哪一个国家的人们,都是十分重视的。本文旨在对中西方婚礼的举行地点、服饰、仪式等方面的差异进行比较,并对造成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浅谈中西方不同的婚礼文化。 关键字: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原因分析 前言 婚礼,一个浪漫而温馨的名词,它是情侣步入婚姻的大门,也是夫妻关系确立的标志,婚礼是一个开始,从此夫妻之间要相互鼓励、相互搀扶,相守一生,因而,各种美好的祝愿也都在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日子变得更加有意义、更加的珍贵。而婚姻习俗是伴随着婚姻的产生而产生的,它展示了民族群体的社会生活面貌,以及审美观,伦理观,价值观,宗教观,性意识和民族心理的发展态势,是人类创造的文化积累和精神财富。婚俗反映出的时代背景与风俗民情对后代有重要影响。中西婚俗研究也始终是研究的热点问题,因为它可以是我们更多的了解外国文化,对于不同文化间的传播与交流有积极意义。婚俗研究的课题层出不穷,研究的方向也不尽相同,有些着眼点放在中西文化的差异上,有些重点比较了中西婚俗中的一些具体不同。本文试从四个方面更全面的比较中西婚俗差异,同时进行婚俗差异原因的深层探究,使我们也对中西文化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一、中西方婚礼差异比较 1、婚礼举行地点比较 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结婚是一件大喜事,既是喜事当然要办的热热闹闹、气洋洋,这也是我们自古以来的传统。中国人喜欢热闹的气氛,因而婚礼的地点当然也要是能闹起来的地方。在古代,人们会选在开阔的场院里,大家围坐桌前,爽朗的笑声,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一派祥和与红火。在当代难以寻得过去的场院,交通方便的大型酒店自然成了首选,与以往一样,从招待到入席,所有的人,无论是主人还是客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席间的欢歌笑语都体现了热闹这一传统。

中西方文化差异文章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wenzhang 一、中西文化背景的差异 以中国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受到儒家思想和佛教、道教文化的影响深远,其根源可以上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以孔子编纂修订的“六经”为其文化基础,这种文化总的表现为:注重个人修养,注重道德力量,反对武力,注重与他人、自然的和谐相处,追求精神的超脱,以“仁”和“孝”为社会核心。同时更注重于自给自足的内向型文化,清朝时的闭关锁国正是其体现。 而以美国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其思想基础都是源自欧洲文艺复兴时,源头则是古希腊罗马文化,受基督教影响深远,看重个人的自由和权利,注重实践和探索,跟中国人喜欢对生命本源的哲学思考不同,他们更注重于对自然的探索和求证,从物质层面去考量生命的本源。以“爱”为社会核心。同时具有开放性的外向型文化,以新海路开辟时对新大陆的侵略为代表。 二、中西方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异同 ①科学观 在科学方面,中国人更相信先人的经验和权威,相信古人甚至超过相信今人,迷信权威,缺乏创新和探索精神,所以,尽管人类历史上四大发明都是出自中国人之手,郑和下西洋时,中国的造船技术是世界一流的,但几千人的船队七下西洋,不过为了宣示明王朝的“富有与强大”,但是当麦哲伦的船队环游世界时, 当西方人使用中国发明的指南针、火药入侵我们时,我们想到的竟然是在大海边再造一处万里长城,思维的保守与守旧,缺乏创新和探险精神由此可见一斑。 而西方人重视实践和理论,富于探险精神,倡导理性思维,通过正规的学院式教育对科学成果进行普及和推广,极大的促进了科学发展。 ②法制观 “法令所以导民也,刑法所以禁奸也。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奉职循礼,已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可见,在中国人心中,法律只是道德的补充,所以,中国人提倡自我的完善,不提倡用法律法规来约束人,对法律的重视不是很够。在对欲望的约束方面,中国人主张用礼、道德来约束,宋代朱熹曾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主张,即通过先贤的教诲和学习提高自己的修养,控制和压抑一切“不符合道德”的欲望,讲究克己复礼,这种结果导致了人格的缺陷,丧失了独立的人格,也是封建统治盛行的根由。 而西方人认为人的欲望是不应该被压制的,对于社会和个人的规范,主张用“法制”,通过制度,如三权分立的组织、政治机构来约束制约,道德则处于从属的地位。 ③民主观 中国人注重精神的自由,虽然整个封建社会二千多年的历史,基本都是封建集中制的不断加强,是民主政治的彻底丧失,但从一开始,儒家、道家的思想家们就把民主政治放到一个很高的思想高度去认识和看待, 要求统治者爱民、亲民,重视民生疾苦,孔子的“仁”治思想,孟子的“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思想,老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思想等等,都包含着“民主”思想,但又推崇君权神授,维护等级制度,把自由、民主看成是君主权贵的赏赐。所以我们的人民总在渴望青天,希望能有好官的出现为民谋利。 而西方的民主政治认为,政出于民,一切的权利只是人民授予,让政府来行使的一种权力,所以,西方人对不能为民服务的政府,通过选票的方式可以给予否决或者改选。当然这中间可能也有许多问题,但无论认识水平上还是制度设计上,无疑都比我们要先进的多。 ④人际交往

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 读后感

青春岁月 《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由法学博士张中秋先生编著。在不可摧、不可动摇的特性,因为皇权这一特性,也使它成为了造书中,作者通过对中西方法律文化及其所处历史社会背景的比较成中国法巨大时代落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研究,主要探讨了中国的法律文化与西方的法律文化在形成、本中西法律文化在法律学术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即律学位、属性、伦理、体系、学术、精神,价值等八个方面的差异,与法学的区别。中国古代到底有无法学,这个问题在学界有长期细致的描述了法律渊源、价值精神以及文化属性、学术体系的基的讨论。“律学”主要是从文字与逻辑上对法律条文进行详细的本形成以及内容,揭示了法律文化的差异,冲突及其协调的理论解释,所关注的问题集中在刑罚宽严与否、“律”“令”等法律和制度性安排,对这些差异的形成的过程作了详细的阐述,在每条文具体的运用上以及刑与礼的关系上。传统中国的法学家(实个差异的背后都细致的介绍了差异的来龙去脉和深层次的原因。质上可以称之为律学家)主要研究的是如何通过规则来治理民众书中得出的关于中西法律文化的各类差异并不是作者的凭空的描以及如何迎合统治阶级的需要和喜好。发展下来,则更加热衷于述,而是建立在充分的历史资料实证和分析的基础之上。作者清汇编总结历代的法典,并用主流的儒家思想解释现有条文,并不晰的勾勒出了中西方法律文化比较研究这一主体轮廓。这本书并进行创新,更谈不上批判、反思和升华,这些做法实际上是与法不追求或者意图给法律文化下一个科学性的具体的定义,而是给的内涵相违背的。所以,在官员审理案件中,主要是为了解决纠研究的问题设定了一个相对开放的逻辑框架,并使其最大化的挖纷,将一般民事、财产问题转化为了与道德相关的问题,他们希掘出其中的结构性要素,促使作者以及读者从多维角度去审视法望百姓能够淡薄名利、尽可能的减少物质的纠纷。“法学”则是律文化。 关于正义与否的科学,探讨的重点主要是自然法、法的本质、法在第一章“法的形成:部族征战与氏族斗争”中作者认为,的价值、法与自由、法与平等、法与权利、法与民主、法与政中国古代的法始于部族征战,而西方古代法始于氏族内部的斗治、法与道德和宗教的关系、法和法律的权威以及在社会中的地争,是贫民与贵族之间的冲突。地缘因素和地理政治对一个国家位与作用等。而这些问题都是围绕“正义与权利”这一核心而展法的传统和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国从古以来特殊的地缘开,且进一步阐释和强化这一核心的。除此之外,法学为了实现因素使得血缘政治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依靠血缘关系建立起来的正义,还必须关注法和法律的形式以及表达方式,法律规范的分氏族部落在长期的互相征战中逐步形成了各种对付其他氏族的残析及系统归类等程序性问题。换言之,离开围绕正义与权利而进暴的制裁方式。随着氏族内部的发展,这些所谓对外族的制裁方行的探讨的学术,若称之为法学都是不甚妥当的。上述的这个判式或手段也适用于对氏族内部的严重违法犯罪行为,这些可以说断隐含了以西方为标准的思想,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法学能够成是中国法的最初的起源。另一方面,除了残暴的制裁手段以外,为一门科学,其产生于西方并不是主要原因,而是它坚持围绕正氏族部落还开始进行联姻用来维持部落间短暂的和平,这种方式义与权利所发展起来的一套理论是具有科学性的。虽然这不是绝更为温和,以及富有经济效益。所以,中国法最初的形式是从对对的,但它的价值依然具有某种超越时代的意义。在比较中西方外的具有暴力性的讨伐中形成的以刑为主的法,并且由于联姻的法律文化的差异时,没有必要放弃公认的科学标准,而是应该把关系,在家族内部和部落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点就与其科学部分提取出来作为共同财富。所以,传统中国的法律学术古希腊(雅典)法不同,古希腊法的形成是由于氏族内部矛盾冲是实际上是“律学”而并非“法学”。至此,中国法律文化的价突所需要的,为了缓解冲突,就必须进行改革,进行就会打打破值取向就很大程度上确定了下来,造成了百姓对“法”的恐惧和血缘氏族关系,创造行的开始了漫长的权利斗争史,而这恰恰是排斥、以及对“法”的否定和淡漠,这些都造就了传统中国特殊法形成的必要基石和真正精神的体现。概括下来就是传统中国视的“法”的状态,也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法为刑,把它作为一种暴力工具用以军事镇压。而西方的氏族内但我认为本书中略有不足的在于书中作者只对比较中发现的部的冲突导致的是一系列的改革,进而平衡各方的力量,所以是“异”进行了阐述,却没有阐述中西方法律文化的相同之处。如权力分散和相互妥协的过程。所以西方把法当作一种权利,对其张中秋教授在本书的第二版的序言中所说的,“这本著作的名加以管理,是自由、平等的表现。对于中国的氏族间的征战可以称,准确的说,应该是‘中西法律文化八大差异之比较’。”而看作它们是具有行动性的,但是氏族内部的改革是具有深刻的社中西法律文化之间虽有差异,但两者之间还是存在共同性的。所会性和开放性的,它是人类权利意识觉醒的铺垫,而权利意识的有的法律关系实质上都可以理解为人的关系,中西方的法律在协觉醒和争取就换取了民主与平等,这也是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的调人与神、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虽形成了不同一个深刻的转折点。 的法律文化,但人总是这两种差异文化的主体和原点,即便是中在本书的第四章中,认为传统中国将法定义为伦理纲常,它世纪的欧洲,上帝也是一个人格化的神。所以,不管这种关系表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而制定的规则,比起古代西方的遵守上帝意现为哪一种形态,人始终是作为关系的主体和原点。 志的宗教法来说,它更具有世俗性,也可以称之为一种理智的进步。但由于传统中国的法是用以维护封建国家的统治秩序,是以【参考文献】 [1] 张中秋. 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M].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1.集团为本位,“人治”的色彩越来越浓厚,加之等级和尊卑的分[2] 芹 夫. 关于中国法律文化的几个问题——张中秋著《中西法律文化明划分,使得人民对权威产生课恐惧以及对权力开始崇拜,而忽比较研究》若干观点商榷[J]. 比较法研究, 1993,(2). 略了对个体权利的追求。而在西方,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日[3] 柯伐江. 法律及其比较的意义——读张中秋《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益开拓的眼界,依附着上帝的宗教法就被瓦解了,随之催生了民究》感悟[J].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1994,(2). 主、自由、平等这些具有现代性的精神,总体上说更倾向于个人本位。从法的文化属性来看,传统中国的法律文化实质上一种刑【作者简介】 事性或者是国家性的法律体系,而西方的法律文化则是具有民事曲扬(1988—),女,甘肃天水人,四川大学法学院2010级研究生。 性或者个人性的法律体系。在这一章的对比中,皇权显示出了牢 《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读后感 □ 曲 扬(四川大学法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65) 【摘要】《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由法学博士张中秋先生编著。在书中,作者通过对中西方法律文化及其所处历史社会背景的比较研究,主要探讨了中国的法律文化与西方的法律文化在形成、本位、属性、伦理、体系、学术、精神,价值等八个方面的差异,细致的描述了法律渊源、价值精神以及文化属性、学术体系的基本形成以及内容。本文是读完该书之后的一些感受。 【关键词】《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张中秋;中西法律文化

中西方婚礼差异论文正稿

下载可编辑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外语系 学年论文 论文题目浅析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 专业年级英语(商务英语方向) 姓名_______任思楠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2012201120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郝晓瑞_________________ 日期 2015年6月

Analysis on the Differences in Wedding Culture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By Ren Sinan

Business College of Shanxi University June, 2015

Contents Abstract (i) 摘要 (ii) 1. Introduction (1) 2. Literature review (2) 3. Different wedding cultures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3) 3.1 Differences in wedding ceremony (3) 3.2 Differences in wedding dress and color tone (4) 3.3 Differences in wedding customs (5) 3.3.1 Differences in wedding banquet (5) 3.3.2 Differences in taboo wedding date (5) 3.3.3 Differences in wedding venues (6) 4. Causes of different Chinese and Western wedding customs (6) 4.1 Historic culture (6) 4.2 Religious belief (7) 4.3 Family Education (7) 4.4 Values (8) 5.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a and Western wedding customs . 8 5.1 The integr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wedding customs (8) 5.2 The reasons about integr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wedding customs (9) 5.3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ese and Western wedding customs (9) 5.4 Chinese and Western wedding custom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10 6. Conclusion (11) References (12)

中西方婚礼的差异(中文篇)

中西方婚礼的差异 随着中国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和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中西方交流日益紧密。认识和了解各国文化和风俗习惯称为必然。婚姻是人类社会共有的制度之一。它是在公开的场合将丈夫和妻子之间的婚姻关系公开确定下来的仪式。因此几乎在每一种社会文化中,都有举办婚礼的习俗。婚礼是各个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全球化的影响,婚礼文化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我国的婚礼文化也不断的受到西方婚礼文化的冲击。下面就其中西方婚礼的差异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概述。 一、表现中西方婚礼差异的几个方面: 1传统结婚仪式 中国的传统婚俗有“三书六礼”“三拜九叩”这些繁俗礼节。所谓“三书”,就是指聘书、礼书、迎亲书。而“六礼”是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而在这之间更有换庚谱、过文定、过大礼、安床等一系列的活动。而在这些活动中有着大量的禁忌和礼俗,比如新娘嫁妆中要有剪刀(蝴蝶双飞)、痰盂(子孙桶)、尺(良田万顷)、片糖(甜甜蜜蜜)、银包皮带(腰缠万贯)、花瓶(花开富贵)、铜盆及鞋(同偕到老)、龙凤被、床单及枕头一对、两双用红绳捆着的筷子及碗(有衣食)、七十二套衣服,用扁柏、莲子、龙眼及利是伴着(丰衣足食)等物,每样物品都有其不同的含义。同时,在婚礼进行时也有一定的顺序,按一般的情况,在整个婚礼过程中有:祭祖、出发、燃炮、等待新郎、讨喜、拜别、出门、礼车、掷扇、燃炮、摸橘子、牵新娘、喜宴、送客、闹洞房、三朝回门。有此可以见到我国文化的繁琐,但不要以为繁琐是我国婚礼的特有特征,其实,不同国家虽然有不同的婚俗,但从繁复的细节与用品的喻意,都可见对婚姻的尊重和期许无分国界。 在西方国家中,婚礼时有旧(Something Old)、新(Something New)、借(Something Borrowed)、蓝(Something Blue)等习俗。旧是指母亲传下来之婚纱,头饰或首饰,代表承受美好的一切;新是指朋友送的礼物如裙子,饰物,象征新的生活;借是指可向任何人借东西回来,据说从富裕亲友借来金或银放在鞋内,象征带来财运;蓝是指新娘的一些小饰物或花束用蓝色,意味着新娘的纯洁及贞洁。而在进行婚礼时,西方亦有大量的习俗。比如,在结婚时新娘总要带着一方手帕,西方人认为白手帕象征好运。在进行结婚晚宴时,要特别定制结婚蛋糕,根据历史记载,自罗马时代开始,婚礼结束时,人们会在新娘头上折断一条面包的材料----小麦象征生育能力,面包屑则代表着幸运。新人必须以糖霜,就形成今天的结婚蛋糕了。由此可见,西方的婚俗并不比中方简洁。 2、婚礼服饰 在进行婚礼不只是有仪式习俗需要遵守,在穿着方面也有讲究。中国传统婚礼进行时新郎和新娘穿着红色的礼服,象征的吉祥如意,预示在结婚后日子红红

中西方政治文化的比较研究及其意义

中西方政治文化的比较研究及其意义 摘要:政治文化问题同人类社会政治生活息息相关,它对人类的政治行为的方式、方法起到指导和制约作用。因为政治文化是一种特殊形态的政治现象,因而只有进行比较才能得出更有利于我国政治文化发展的理论,为我国的政治经济发展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因此对政治文化的比较研究显得尤其重要。通过政治文化的比较研究,即可反对排外主义,又可以抵制全盘西化理论;即可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吸收外来文化的可取之处,又可以抛弃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繁荣我国的政治文化。 关键词:比较政治文化意义 政治文化研究已成为当代政治文化领域的重要分支,它在经历了一个产生、发展、成熟的过程后形成了不同的学术流派,而中西方也在其发展中呈现了明显的政治文化差异。政治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历史现象和文化现象。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历史积淀为一个民族的政治文化传统。而从历史过程来看就是传统政治文化。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构成人类文明的两大方面的文化传统。中国和西方的传统文化在历史进程、逻辑和体系等方面也不尽完全相同。 一、中西方政治文化差异 (一)中西方政治监督的差异 在中国古代传统社会,在专制王权的统治下,由各级政府分别主管各方面的政务。为了使其得得长期有序的发展,统治者建立强大的行政网络,以便加以防范和牵制。在这个行政网络中,人治起到了至

关重要的作用。在历史上监察工作主要是指连坐告密、牵制监督等形式。而且官吏也受到了严厉的监管和控制,以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而相比较同等时期的西方社会则讲究分权理论。试图通过政治权利内部分工以维持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平衡。从而根本的防止权力的集中和腐败。政府划分为行政、立法、司法三部门。每一个部门都有自己的职权范围,不允许侵犯其他部门的权力。进而保证三个机构人员的合而不离。这样,每个部门对其他部门都是一个制约,没有任何一个部门沦为国家统治的阶级工具。 政治监督理论既是近代西方国家民主政体的理论基础,也是中国传统社会为了巩固专制统治的权术设计。西方的政治监督理论能有效的防止政府腐败和权力滥用,而且避免了权力的过度集中。现代政治文明要求现代政府的权力严格受法律的控制,要求政府行为必须以法律为界限得到价值肯定。以分权为核心的宪政是现代国家的最好制度设计。 政治文化既是一定历史时期,一定环境下在不同国家的产物,它必然呈现出两方面的态势。一方面:各个民族国家在其各自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条件下确立了与本国国情相适应的政治文化,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政治文化体系。而这一民族国家独特的政治文化优势,在世界民族之林也会成为一面傲人的旗帜,构成人类文明宝库和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西方人权观的差异 从历史发展来看,西方是通过自然发展的方式走向现代化。而中

中西方文化比较

《中西方文化比较》复习资料 文化与文明的关系:(1)《苏联大百科全书》中概括:“文化概念最初是指对自然的有 目的的影响,以及人本身的培养和训练。培养不仅包括培养人们遵守现有的准则和习惯的能力,而且包括鼓励他们遵守这些准则和习惯的愿望,使他们相信文化能够满足人的全部要求和需求。任何社会文化都包含这两层意思。”(2) 中国古代的典籍中涉及到文明,《尚书》、《易经》等,李渔的《闲情偶记》中有“求辟草昧而致文明,不可得也”,隐含与蒙昧相对应的文化状态的含义,接近现代意义。西方的文明概念与城市文化兴起关系密切。(3)在许多情况下,文明和文化两个词通用。文明往往指的是相对成熟或者高级的文化形态。中华文明古希腊文明等。但对于处在低级状态下的文化,一般不用文明一词。如因纽特文明。(4)一些学者认为文化为精神现象,而文明指制度化、形态化的社会现实,如政治、军事、法律等。有的学者(美国巴格比)用文明将较大较复杂的文化与较小较简单的文化区别。四大文明古国与一些“亚文明”。许多人不加细究地把文明作为文化的广义解释,用它来描述那些综合性、整体性较强的文化事实。工业文明、农业文明、精神文明等。 中西学者对文化的阐述:1把文化看做一个包含多层次、多方面内容的综合体,用 它来概括人类创造和积累起来的全部物质与精神财富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2把文化理解为人类精神现象或观念形态的总和。3强调文化作为人的社会行为与习俗的意义。4还有一种普遍的认识,即把文化主要视作人类的艺术活动及富有仪式性的民俗活动的概括。5一部分学者尤其是历史哲学家十分重视文化的历史传承性质,他们倾向于把文化理解为一个社会的传统行为方式或全部社会遗产。6从功能和价值层面来认识文化的意义是文化概念探讨的又一思路。7强调文化对人的思想行为的潜在指导和规范作用是另一类文化阐释的核心。 文化性质和特征:1、我们赞成把文化看做具有多层次结构的有机系统。2、我们把民 族性和地域性看做五年后的重要特征。3、文化还具有规则性。4、文化是历史承继的,它能够通过代代相传的不断积累,形成特定的文化传统。5、尽管我们已承认每一种特定的文化都具有维护其持续性与稳定性的内在力量,但我们还是要指出:一定民族的文化形态是可以变迁的。 中西文化的不同地理差异和自然条件对文化形成的影响:中:1 首先是 幅员辽阔、腹地纵深。辽阔的土地不仅为我们的祖先提供了完全自足的生存条件,而且蕴藏着雄厚的发展潜能,使他们能不断地自我调节和更新,并且进退裕如。2 其次是复杂的地形地貌。这些都滋养了中华文化众彩纷呈的特殊,为华夏多民族、多源流、多侧面的亚文化系统的形成创造了条件。3 第三是气候温暖湿润。这种气候为各种植物的生长和农耕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十分优厚的自然条件。4 第四是半封闭的边缘地形。促使中华文化能够沿着自己的方向独立发展,创造与众不同的文化品格和文明成果,并能保持自成一体的延续性。但在一定程度上主旨了华夏文明的不断进步。西:1 陆地狭窄而多山地带,土地贫瘠加上气候不利于粮食的生长。因而很难形成完全自足的农业经济,因而他们不得不转向大海讨生活。2 地中海地区特色的海洋地理和周边环境。开放的地理环境和具有较高文化势能的周边文明又为古希腊罗马文明的成长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和宝贵的经验。3 古希腊自然地理的第三个特征是它的全境被各种天然屏障分割成若干孤立的小区域。这种特殊的地理,产生了希腊独特的城邦制社会结构,多方向、多民族共生的富于变化的文化聚集,也陶冶了希腊民族崇尚自由和个性独立的基本性格。

中西方婚礼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从中西方婚礼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 摘要:婚礼作为个人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其他国家都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数千年文化的传承,逐渐形成一种地区特有的文化习俗。虽然在每个不同的地区都有着不同的婚礼习俗,但在文化大一统的环境中,婚礼大同小异。这里我们就以中西方的婚礼中较为普遍的婚礼习俗来对比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关键词: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 我们先来谈谈中国的婚礼,中国的婚礼按地区不同,也有不同的习俗,这里我们以传统婚礼为例。传统婚礼程序颇为复杂,但每一项都有其特殊的意义。 婚礼前的准备 聘礼:婚前男方要将娶亲的聘礼送到女方家,一般来说除了礼金还有包含一些寓意美好的事物,每个地方送的种类都不相同,这里就不一一讲述了。礼金则象征着娶方财厚,暗示着新娘嫁过去可以享福,让女方家放心。 回礼:收到聘礼女方要给回礼,一般情况下,包含礼金和一些日常用品。 安床:在结婚的前一天晚上,要由女方家出一个家庭和睦、父母双全、又育有儿子的男丁安装婚房里的婚床,再将寓意早生贵子的四品:核桃、莲子、红枣、花生铺在新床上面。 嫁妆:女方家会给新娘准备带去婆家的嫁妆,全部放在红色的箱子中交给新娘。开箱子的一般是新娘的弟弟。 上头:婚礼举行前一晚,要选择一个吉时拜神求平安幸福,而且男方也要在同一个时间在自家那边拜。 梳头:新娘梳妆打扮的时候,会请一位有福气的长辈来给新娘梳头,寓意跟安床的道理相似。吃汤圆:汤圆,寓意团圆美满,祝福新人可以圆满成婚。 婚礼当天的仪式 迎亲:婚礼当天的上午,男方要带着迎亲队伍来女方家接亲。接新娘绝对算得上是整个婚礼的一大高潮。首先要“入门”。新郎要想顺利接得新娘归,可不是进门带出那么容易,要通过姊妹群的考验,不光是智力要好,体力要好,若有要求还得唱情歌,说情话,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给红包才有可能打动新娘的姊妹们,这就是所谓的开门红包。而且新郎还要用花球去迎娶新娘(新娘不可自制花球)。 找红鞋:新郎进门后也不能马上带走新娘,还要在新娘的房间里找到准备好给新娘的红色婚鞋,帮新娘穿上后才可以带走新娘。 敬茶:两位新人要向双亲跪拜,奉茶直到长辈喝下才能站起来(以前的习俗是,新人在女方家时要站着奉茶,因为还未到男家拜见翁姑。不过现在讲究没有这么多了,两边都跪拜以示同样的尊重。 撑红伞、撒米:新娘新郎出门的时候,要由伴娘撑红伞陪同,而且要同时往路旁撒米,意思是不要让鸡啄到新娘。 绕吉祥路:新人上迎亲车后不能直达目的地,必须绕当地所有吉祥路名的路开一圈。 过门:即指新娘被接到男方家后,拜见翁姑及男家其他长辈的习俗。 婚礼:传统婚礼,一般是请司仪主持婚礼仪式。 敬客:婚礼仪式结束后,酒宴正式开始,待到上鱼的时候,新娘要换上传统的龙凤褂跟新郎一起向每桌客人敬茶,客人都要说些祝福的话。 入洞房:新郎新娘会带要好的朋友一起去新房参观,或者做些闹洞房的娱乐。 三朝回门:指在结婚后的第三天,新娘由丈夫陪同回娘家,要带上烧全猪和礼物等回去见女方父母,并且要祭祖。

中西文化差异的研究开题报告

中西文化差异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动态: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比的研究方兴未艾,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全方位研究正在不断深入。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中西方文化差异专题研究的论文也相继公开发表,为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意义:中西文化承载着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 它们与传统文化紧密相连,不可分割。本选题以中西方文化差异为切入点,进行较为深入的文化对比研究,反映一个民族的礼仪、宗教信仰、风 俗习惯、饮食等特征的表现,有助于更好的了解和掌握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难点和创新点: 基本内容:本选题重在研究礼仪文化、饮食观念、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语言表达方式折射出的文化差异,理论说明与实例分析相结合。 难点:如何从多个角度分析归纳总结文化差异。 创新点:将礼仪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重点加以研究。 三、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 步骤: 1.中西礼仪的差异 1.1称呼语 1.2感谢和答谢 1.3赞美 1.4节日 2.中西饮食观念得差异 2.1中西饮食对象的差异 2.2中西饮食方式、餐具不同 2.3中西饮食性质的差异 3.中西风俗习惯的差异 3.1称谓及称呼 3.2敬语谦词 4.中西宗教信仰的差异 5.中西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 研究方法和措施: 本篇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措施是在选定课题后, 由小 组成员分工协作, 从图书馆查阅相关的书籍、 上网寻找资料和有价值

的参考文献,最后结合所学课程的相关内容做出总结。 四、研究工作进度: 11 月,查找相关资料。 12 月,结合所学课程的相关内容做出总结。 五、主要参考文献: 邓炎昌、刘润清 : 《语言与文化》 刘炳善 : 《英国文学简史》 王福祥、吴汉樱 : 《文化与语言》 胡文仲 : 《文化与交际》 朱维之、赵澧 : 《外国文学简编》 张今、陈云清 : 《英汉比较语法纲要》 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