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运动的描述》教案分析

《运动的描述》教案分析

《运动的描述》教案分析
《运动的描述》教案分析

《运动的描述》教案分析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

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过程与方法

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

机械运动,物体运动和静止的判断

教学难点

参照物的概念及参照物的选择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视频是关于浩瀚的太空天体的运动、大自然中的江河的奔流、飞奔的猎豹、都市

的人流的移动)

推进新课

机械运动

提出问题:从视频资料中你看到了什么?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的运动实例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关于运动,你想知道什么(运动的定义,运动的分类,揭示我们主要学

习机械运动)

回顾列举的运动实例及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进一步分析课本图1.2—1分析猎豹和哈雷彗星及蜗牛,提问:为什么说它们是运动的?

引导学生共同分析,找出共同特征,得出定义:物理学中把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同步训练一)

下列现象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流星划过夜空

B

.冰熔化成水

c.河水不停流动

D.树叶纷纷飘落

二、参照物

现象探究:我们坐在行驶的船中,有时候我们感觉到河岸正在“远离”我们,当你站在岸边

时,你感觉不到河岸在远离我们,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觉呢?

学生讨论交流:人通常以地面为“标准”,相对于地面,河面没有位置变化,认为是静止的,

而当人坐在船上时,不自觉的以船为“标准“,河岸相对于船有位置变化,所以感觉河岸在

远离我们。

探究归纳:人们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总要选择某一物体作为标准。如果一个物体的位置

相对与这个标准发生了变化,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变化,就说它是静止的。这个作为

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强调

关于参照物问题注意以下问题:

(1)参照物的选定可以是任意的,运动和静止的物体

都可以作为参照物,研究对象不能做

参照物

(2)为了研究方便,物理学中一般选地面或地面上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播放视频歌曲“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当李双江老师唱到这句时,问:这两句

中分别以什么为参照物的?

?让学生做下面的实验:把课本平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个笔盒,推动课本使它沿桌面缓缓

移动,让学生思考问题:

?选取课桌作标准,笔盒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选取课本作标准,笔盒、课桌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选取笔盒作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讨论:描述物体的是运动和静止,与所选择的参照物有关。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如

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也不一样

1.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到“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诗中描写的“青

山”与“孤帆”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2.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的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

不动,是船行”诗人前后两次对山运动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A.风和水B.船和地面c.山和船D.风和地面

3.“水涨船高”中的“船高”是以(

)为参照物的,若以水面为参照物则船是

注意:学生对于选定运动的物体为参照物的判断容易出错,教师在此多加强调。

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游戏引入:

我带领学生某某在讲台上手拉手向同方向走步,提出问题:

(1)以“学生某某”为参照物,教师是(

(2)以坐在位子上的学生为参照物,教师是(

为什么同一个人(教师)相对于不同的人,得到的运动情况不同,是由于以各自选定的不同

参照物来研究的运动情况。

归纳总结

整个宇宙中的物体都是运动的,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所以物体的运动是绝对的,

而物体的静止只是相对的,平时我们所说的运动和静止

都是相对与参照物而言的。

(2)参照物的选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所以确定物体是运动还是静

止,关键是选什么物体作为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同步训练三)

1.在下列运动中不属于相对静止的两物体的是()

A.地球和其同步卫星

B.在空中正在加油的加油机和受油机

c.人行走时,左脚和右脚

D.拖拉机和所带的联合收割机

当堂训练

、每天我们都看到太阳从东升西落,这是以

为参照物;当你仰望夜空看到月亮在

云彩里穿行,这是以

为参照物;地球同步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某处上空,这是以

为参照物,若以月球为参照物,这个地球同步卫星是

的。

2、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如运动的火车上坐着一个人,以路轨为参照物,人

,火车是

;以火车为参照物,人是

的。(填“运

动”或“静止”)。

3、太阳、站在地面上的人和同步地球卫星,如果以地球为参照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静止,太阳和卫星运动

B、人、同步卫星和太阳都运动

c.人、太阳和同步卫星都静止

D、人和同步卫星静止、太阳运动

4、兰兰在商场乘电梯上楼,以地面为参照物,她是

,以她所乘的电梯为参照物,

她是

5、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地球绕着太阳转

B.乌云遮住了太阳

c.树木在不停的生长D.蚂蚁在地上爬行

学生小结,教师总结

布置作业:本节互动题目

板书设计

第2节运动的描述

机械运动

定义:

二、参照物

概念和选取

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运动的描述说课稿》

运动的描述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来自南八家初中的田富,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运动的描述》。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效果这几方面对本节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运动的描述”这一节看似简单,但它却深深地影响运动和力、机械能的学习。在自然界里,一切物体的都在不停地运动着,在各种各样的运动中,机械运动最普遍、最简单,学生也最熟悉。初中物理从简单的运动开始,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来逐步展开对物理的学习。此外,机械运动的概念及其研究方法也是后续学习的重要基础。基于这些教材把“机械运动”安排在第一章来学习,这节内容是初中物理基础,大号这个基础,对于初中物理乃至所有科学学科的学习都非常重要。 二、教学目标 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2、知道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相对的,会选择适当的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 3、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三、重点难点 重点:参照物的概念,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难点:认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四、教法学法 教法:教材先通过大量具体的实例,表明机械运动是普遍存在的,进而让学生讨论、了解机械运动的特点。通过比较、归纳得出机械运动的定义。本节教学中建议多举实例(图片或录像)。在课堂中进行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的运动。要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的必须选参照物作为判断的标准。 学法:运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研究运动,应该说还是初次,探究这方面的知识,能使学生获得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因而通过本

节教学,不仅让学生获得基本的知识,更为重要地是让学生感悟科学的观点及科学的研究方法。由于初中生的思维出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期,本节教学教学可利用多媒体教学环境将一些场景生动在现,使学生以感性认识为依托,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让学生观察图片或用多媒体播放生活中一些运动的物体,观看完成后提问: 1、身边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时运动的? 2、哪些物体是静止的? 3、他们一定是运动的吗?一定是静止的吗? 学生根据老师的提问进行思考并举例。 (二)新课讲授 1、首先让学生看书中展示的各种运动,在结合引入视频,让学生体验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进行提问:(讨论) ?在足球场上进行比赛,场上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 ?运动的物体相对于地面的位置是否在改变? ?静止的物体是绝对不动的吗? 通过以上讨论使学生认识到静止和运动的相对性。学生可以认识到机械运动实质上是“物体位置的变化”。引出机械运动。那么到底是相对于哪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呢?从而引出参照物的概念。 2、引导学生讨论“想想议议”中两列火车并排在站台上的列子,从而指出,所选的标准不同,判断物体运动或静止的结果不同。可以进行活动来加深这一认识,可以让学生完成以下实验: 把教材平放在桌子上,教材上放一铅笔盒,推动教材使它沿桌面缓缓移动,让学生回答: (1)选取桌子作标准,铅笔盒和教材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2)选取教材作标准,铅笔盒和桌子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3)选取铅笔盒作标准,桌子和教材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运动描述教案.doc

1.2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定参照物。 3.理解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机械运动的概念和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难点:参照物的概念和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一)轶闻故事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的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飞行员以为是昆虫,敏捷地一把抓了过来,令他吃惊的是,抓到的竟是一颗德国子弹.这名法国飞行员真的能抓住这颗高速飞行的子弹吗?下面我们一起学习第一章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二)出示学习目标 课件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观看。同时教师板书课题。 过渡语:了解了学习目标,请根据自学指导认真自学课本,时间约7分钟。 二、先学环节 (一)出示自学指导 课件展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看课本P10-15内容,勾画知识点并记忆,可查资料但要独立完成: 1.你从座位走到黑板前,这一过程中,你的什么发生了变化? 2.有一辆汽车停在路边和在路上行使有什么不同? 3.说天上飞的飞机是运动的,你根据什么?我们的教室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为什么? 4.什么是机械运动? 5.什么是参照物? 7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完成检测题,准备展示。 (二)自学检测反馈 要求:5分钟完成自学检测题,让5个小组的的同学到黑板前展示,书写成绩和题目成绩记入小组量化,要求书写认真、规范,下面同学交换学案,小组长组织成员用红笔将错误画出,准备更正。 1.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事先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 3.一切物体都在运动,世界上没有不动的物体()

运动的描述-典型例题教学设计分析

教学设计分析 教学单元分析 本节教学重点是参照物的教学,关于参照物要求能够由运动情况分析所选择的参照物和知道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教学过程分析 一,机械运动 讨论引入新课,学生阅读教材的内容和提供的参考资料,阅读问题是:什么叫机械运动;举例说明自然界中的机械运动;课桌、房屋是否做机械运动,为什么;能举出绝对不动的例子吗. 对学生列举的示例可以进行分析,注意讲解的问题: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宇宙是运动的,其中的所以物体都是运动的.二,参照物 说明日常生活中对一些现象的解释,并进一步引出了参照物的概念,讲解时注意的问题是:通过实例分析,说明不同的人对运动的描述不同,其原因是他们对运动描述所选择的标准不同,我们把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由学生列举实例说明当选不同的参照物时,同一物体的运动的情况,并深入分析选其他参照物时的运动特点. 分析两类实例:已知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描述的运动情况判断选择的参照物.由学生的具体情况可以教师提供参考示例学生分析,也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由学生组成小组,自行设计问题,讨论,由教师评价.提供一些参考示例:“每天的日起日落这句话是以什么做参照物的”、“地球同步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的某处上空,这是以什么做参照物”、“以太阳做参照物,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运动情况怎样”、“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句歌词中前半句和后半句中所选的参照物各是什么”等. 三,匀速直线运动 观察一些实例,可以提供录相和视频文件、图片让学生思考这些运动的特点,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由他们发现其中的共性,总结出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讲解时,要注意匀速解释成快慢不变,而不要引出速度的概念,使学生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教材分析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教材分析 包伟清 一.课程标准: 1.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2.通过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3.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4.能用公式和图像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二.解读课程标准: 1.强调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物理学及其他科学研究的典范 对物体运动的研究是物理学产生和发展的源头之一。在物理学中,研究物体做机械运动规律的分支就是力学。人们在力学的研究中,不仅了解了物体作机械运动的规律,而且还创造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力学是物理学及其他科学研究的典范,其表现是多方面的。在本章中最为突出的是理想化模型的建立——质点模型的建立。理想化模型源于具体事物又高于具体事物,是感知、思维的产物。它的建立既是一种典范,又具有普遍意义。 2.明确区分位置和位移 质点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是运动学的核心问题。教科书明确提出位置坐标以区分位置和位移,研究质点的位置坐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3.突出了变化率的概念 任何事物的变化总是伴随着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关心两件事,一是变化的多少,一是变化的快慢即变化率。在本章研究的直线运动中,速度是位移的变化率,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变化率在描述各种变化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注重对科学思维方法的感悟 通过认识描述运动的物理量:位移、路程、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时间、时刻、加速度等,学会用比值定义物理量。在对瞬时速度、瞬时加速度的理解和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极限思想,并学会用图象法研究和反映物理规律、辩析物理慨念、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应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5.教学中加强与生活、技术、社会的联系,渗透STS的思想 STS强调的是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而不仅仅是科学在技术中的应用。本教材无论是概念的引入、阐述、应用、练习中都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如在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的教学中联系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在速度一节教学中,在“STS”栏目中设置了“速度与现代社会”的文章。介绍了车辆速度的提高与城市发展等方面的关系,并讨论了环境、资源等问题。在测定物体运动的速度的实验中,还特别介绍借助传感器用计算机测定速度的新方法。在涉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问题时,重要的是启发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思考,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6.注意为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创造条件 教科书编写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如教科书增加了许多旁批,设置了“说一说”,“做一做”,“思考与讨论”等栏目,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又如在测速度的实验中介绍了多种测速度的的方法,供教师选用。 三.课时分配建议: 第1单元: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1学时)

高中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

高中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 一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一)物体和质点(subject and mass point) 1 质点: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把物体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点 2 质点是一种科学的抽象,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 (理想化模型:指抓住问题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对实际问题近似的一种思想) 活动与交流 1.研究火车的各种运动情况时,哪些情况下需要考虑火车的长度?哪些情况不需要? 2.研究地球自转和地球绕太阳公转时,是否可以忽略地球的大小? 讨论交流 1.同一物体有时看做质点,有时又不能看做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研究火车从北京到上海时,可把火车看做质点,不考虑火车的长度,而研究火车通过某一座桥时,这时就不能把火车看做质点 2.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具有质量的点,任何转动的物体,在研究自转时,都不可简化为质点.所以在研究地球自转时,不可以忽略地球的大小,地球不能当做质点来处理. 质点不一定是很小的物体,很大的物体也可简化为质点,但在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运动时,由于地球的直径比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小得多,地球上各点相对于太阳的运动可以看做是相同的,即地球的大小可忽略不计,在这种情况下,地球当做质点来处理 3 物体看成质点条件 a)当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都相同时,物体上任何一点的运动情况都能反映物体的运动,物体可看成质点 b)物体的大小、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的情况下可看成质点 c)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问题中,有时可以当做质点,有时不能当做质的质点 实例分析 在下列运动中,研究对象可当做质点的有 A 远洋航行的巨轮 B 研究飞行中直升飞机上的螺旋浆的转动情况

粤教版-运动的描述复习

龙文教育教师1对1个性化教案 教导处签字: 日期:年月日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复习

一、【课前检测】 要点一参考系与质点 1.观察右图所示的漫画,图中司机说乘车人没有动,而路上的小女孩说他 运动得真快,谁说的对?为什么? 2.下列哪些情况下的物体可以看成质点( ) A.分析原子核内核子间相互作用时的原子核 B.研究绕太阳运转时的地球 C.分析运动时的乒乓球 D.转动着的沙轮 要点二时刻与时间位移与路程 3.(2009·银川模拟)如图所示,一质点沿半径为R的圆周从A点到B点运动了半周, 它在运动过程中位移大小和路程分别是( ) A.πR、πR B.2R、2R C.2R、πR D.πR、R 要点三速度与加速度 4.某赛车手在一次野外训练中,先测量出出发地和目的地在地图上的直线距离为9 km,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用了5分钟,赛车上的里程表指示的里程数值增加了15 km,当他经过某路标时,车内速度计指示的示数为150 km/h,那么可以确定的是( ) A.在整个过程中赛车手的平均速度是108 km/h B.在整个过程中赛车手的平均速度是180 km/h C.在整个过程中赛车手的平均速率是108 km/h D.经过路标时的瞬时速度是150 km/h 5. 2008年4月25日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地将我国首颗数据中继卫星“天链一号01星”送入太空,图是火箭点火升空瞬间时的照片.关于这一瞬间的火箭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火箭的速度很小,但加速度可能较大 B.火箭的速度很大,加速度可能也很大 C.火箭的速度很小,所以加速度也很小 D.火箭的速度很大,但加速度一定很小 二、【基础过关】+【课堂练习】 (一)质点 1.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不考虑物体的和,这时,突出“物体具有质量”这一要素,把它简化为一个的点,称为质点。质点是一种模型。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关键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当物体的和对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时,物体可视为质点。 2.下列运动的物体中,能看成质点的是() A.研究跳水运动员入水时减小水花的方法B.研究10000米长跑时运动员的速度C.研究火车进站时的速度和停靠位置D.研究体操运动员的优美舞姿 (二)参考系 1.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首先要选定某个其他物体做参考,观察物体相对于这个“其他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运动的描述》公开课教学设计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2.知道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会选择适当的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 3.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通过学习自然界运动形式的多样性,意识到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学重难点 《运动的描述》是学生认识机械运动的开始,也是力学的基础知识。它深深影响运动、运动和力、机械能等相关知识的学习,理解本节的内容对后面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机械运动的引出,科学地描述了人们对运动的认识,体现了科学的严密性和完整性。教材从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利用已有的知识分析实例,形成机械运动的概念,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理性认识自然现象,科学抽象事物本质的能力。本节内容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重点:参照物概念、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难点: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三、教学策略 机械运动的现象很普遍,学生也非常熟悉,要充分利用实例(图片或录像),在课堂中进行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变化的运动,认识运动的普遍性。参照物在机械运动中起到“标准”作用,通过课本内容学习使学生体验类似的场景,使学生体验到:对于同一个物体,由于参照物的选择不同得到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从而进一步认识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身边实例通过分析思考,理解运动物体的共同特点(即它们位置的改变),掌握机械运动的概念,通过学生简单的实验及对实验的分析,说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进而理解参照物的概念,并能根据指定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会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参照物,获得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步步高】2020年高考物理大一轮 第一章 第1课时 运动的描述 新人教版必修1

【步步高】2020年高考物理大一轮第一章第1课时运动的描述 新人教版必修1 考点内容要求考纲解读 参考系、质点Ⅰ 1.直线运动的有关概念、规律是 本章的重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 应用及 v—t图象是本章的难点. 2.注意本章内容与生活实例 的结合,通过对这些实例的分析、物 理情境的构建、物理过程的认识,建 立起物理模型,再运用相应的规律处 理实际问题. 3.本章规律较多,同一试题 往往可以从不同角度分析,得到正确 答案,多练习一题多解,对熟练运用 公式有很大帮助.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Ⅱ 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 象 Ⅱ 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Ⅰ.对所列知识要知道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它们.Ⅱ.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 第1课时运动的描述 导学目标 1.掌握参考系、质点、位移和路程的概念.2.掌握速度与加速度的概念,并理解二者的关系.

一、质点 [基础导引] 下列情况中所描述的物体可以看做质点的是( ) A.研究绕太阳公转时的地球 B.研究自转时的地球 C.研究出站时的火车 D.研究从北京开往上海的火车 [知识梳理] 1.用来代替物体的有________的点叫做质点,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如果物体的________和________对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就可以看做质点. 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物体能否看成质点是由问题的性质决定的.同一物体在有些情况下可以看成质点,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又不能看成质点. 思考:质点的体积一定很小吗? 二、参考系与位移、路程 [基础导引] 1.指出以下所描述的运动的参考系各是什么? A.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 ________ B.月亮在云中穿行 ______ C.车外的树木向后倒退 ______ D.“小小竹排江中游” ______ 2.如图1所示,质点由西向东运动,从A点出发到达C点再返回B 图1 点后 静止.若AC=100 m,BC=30 m,以B点为原点,向东为正方向建立直线 坐标,则:出发点的位置为________,B点位置是________,C点位置为______,A到B位置变化是______ m,方向______,C到B位置变化为________ m,方向

运动的描述教案5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 第一节运动的描述 祁集中心校白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定参照物; (3)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过程与方法 (1)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了; (2)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 1、机械运动的概念 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教学难点 1、参照物的概念 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3、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 教学过程 一、运动的世界 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体验到我们生活的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我们就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 对于这些现象,我们能否用一句话加以概括? 结论:宇宙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二、机械运动 我们已经认识到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下面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对前面所举的例子中物体运动的共同特征进行归纳。用科学的语言对这些运动进行描述。 问题:1、在同学们眼里,球场上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 1、运动的物体有什么特点?静止的物体有什么特点? 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前面所举例子中物体运动的共同特征是运动时,它们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它们进行的是机械运动。 三、参照物

1、问题:小明在路边看见路上汽车飞快的从他面前驶过,车上的司机看乘客觉得他不动, 看小明,却觉得小明在身后运动。司机为什么会这样感觉呢? 学生回忆类似的场景:乘坐在公共汽车上时,看路边同方向行驶的自行车,觉得它们都在向后退。再看看同车的乘客都觉得他们没有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要描述物体的运动,要确定一个标准,与这个标准比较,描述物体怎样运动。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人们把它叫做参照物。 2、学生自己举例描述某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看看各是以什么物体作为参照物。 3、让学生做下面的实验:把课本平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个笔盒,推动课本使它沿桌面缓 缓移动,让学生思考问题: (1)选取课桌作标准,笔盒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运动) (2)选取课本作标准,笔盒、课桌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笔盒是静止的,课桌是运动的) (3)选取笔盒作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课桌是运动的,课本是静止 的) 讨论:描述物体的是运动和静止,与所选择的参照物有关。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 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也不一样。 由以上讨论我们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为了方便,我们常用地面作参照物。 4、让学生阅读课文第29页第四自然段,然后讨论为什么会产生“错觉”。 (产生错觉的原因是以行驶的火车作为参照物,观察者所乘坐的火车与作为参照物的火车的位置关系随作为参照物的火车的行驶而发生变化,觉得观察者所乘坐的火车发生了运动。) 5、让学生回答前面所提出的问题: (1)行人看路上行驶的汽车,通常是以路面或路边不动的建筑物为参照物,相对于参照 物,汽车的位置在不断地变化,所以观察者就觉得汽车在运动; (2)车上的司机看乘客觉得他不动,是以汽车为参照物,乘客相对于汽车,位置没有发 生变化,因此觉得乘客不动。 (3)在行驶的汽车上看路边的行人和同方向行驶的自行车,观察者往往习惯于以汽车为 参照物,相对于汽车,路边的行人和同方向行驶的自行车与汽车的距离越来越大,所以,观察者就觉得行人和自行车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6、让学生看课本第21页图11.1—3。 问题: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的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什么参照物它们是运动的,以什么为参照物,卡车或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为什么? 讨论:以田野或(地面)为参照物它们都在运动,卡车和联合收割机相对于以田野或(地面)的位置关系不断变化;卡车以联合收割机、联合收割机以卡车为参照物它们是相对静止的,它们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时相对位置关系不发生变化。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的物体以它们中任何一个为参照物,则另一个相对静止。 7、让学生看课文第30页图12.1—4。想想,图中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各个物体是在运动还 是静止? 讨论交流:宇航员在舱外工作时,宇航员相对于航天飞机和航天飞机相对于宇航员(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是静止的,以地球为参照物,宇航员是运动的;加油机向战斗机加油时,加油机相对于战斗机和战斗机相对于加油机(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是静止的,战斗机和加油机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乘坐观景电梯向外观看时,乘客随电梯升降,电梯上升时与地面及附近景物的距离增大,以电梯为参照物,觉得地面及附近景物在下降;电梯下降时与地面及附近景物的距离减小,以电梯为参照物,觉得地面

运动的描述教案

课题:运动的描述 一、教案背景 关于运动,学生刚刚接触,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的机械运动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应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事例展开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定参照物; (3)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过程与方法: (1)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了; (2)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 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 1、机械运动的概念 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教学难点: 1、参照物的概念 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3、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 教学模式:讨论式教学 教材分析:机械运动是宇宙中的最普遍现象、最简单的一种运动。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理论知识来逐步展开,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教学理念。 学生分析:学生已学习了“组成宇宙的物质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中”的知识,对“机械运动”、“运动和静止”等概念已经有了相当好的感性认识和实践经验。 教学过程: 一、运动的世界 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体验到我们生活的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我们就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 对于这些现象,我们能否用一句话加以概括? 结论:宇宙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二、机械运动 我们已经认识到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下面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对前面所举的例子中物体运动的共同特征进行归纳。用科学的语言对这些运动进行描述。 问题:1、在同学们眼里,球场上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_知识点归纳_专题总结_典型例题分析(整理)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基础知识点归纳 1.质点(A )(1)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 (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 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参考系(A )(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对参考系应明确以下几点: ①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 ②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基本原则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得到尽量的简化,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 ③因为今后我们主要讨论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所以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 3.路程和位移(A ) (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 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 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图1-1中质点轨迹ACB 的长度是路程,AB 是位移S 。 ( 4)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才是能用来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不能用来表达物体的确切位 置。比如说某人从O 点起走了50m 路,我们就说不出终了位置在何处。 4、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A ) (1)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 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 的比值。即v=s/t 。速度 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 )米/秒。 (2)平均速度是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一个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如果在一段时间t 内的位移为s, 则我们定义v=s/t 为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也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的方向。 (3)瞬时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从物理含义上看,瞬时速度指某一 时刻附近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5、匀速直线运动(A ) (1) 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质点的运动方向相同,质点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和路程相等。 (2) 匀速直线运动的x —t 图象和v-t 图象(A ) (1)位移图象(x-t 图象)就是以纵轴表示位移,以横轴表示时间而作出的反映物体运动规律的数学图象,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线是通过坐标原点的 一条直线。 (2)匀速直线运动的v-t 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横轴(时间轴)的直线,如图2-4-1A B C A B C 图1-1 V/m .s -1 t/s O -10 10 20 V 1 V 2 15 10 5

初中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初中运动的描述教案

初中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初中运动的描述教案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定参照物; (3)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过程与方法 (1)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了; (2)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 1、机械运动的概念 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教学难点 1、参照物的概念 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3、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 教学过程 一、运动的世界

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体验到我们生活的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我们就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 对于这些现象,我们能否用一句话加以概括? 结论:宇宙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二、机械运动 我们已经认识到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下面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对前面所举的例子中物体运动的共同特征进行归纳。用科学的语言对这些运动进行描述。 问题:1、在同学们眼里,球场上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 1、运动的物体有什么特点?静止的物体有什么特点? 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前面所举例子中物体运动的共同特征是运动时,它们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它们进行的是机械运动。 三、参照物 1、问题:小明在路边看见路上汽车飞快的从他面前驶过,车上的司机看乘客觉得他不动,看小明,却觉得小明在身后运动。司机为什么会这样感觉呢? 学生回忆类似的场景:乘坐在公共汽车上时,看路边同方向行驶的自行车,觉得它们都在向后退。再看看同车的乘客都觉得他们没有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要描述物体的运动,要确定一个标准,与这个标准比较,描述物体怎样运动。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人们把它叫做参照物。 2、学生自己举例描述某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看看各是以什么物体作为参照物。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上册 第一章 1.2 运动的描述 教案(表格式)

教学设计

如果一个物体的位置相对这个标准发生了变化,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变化,就说它是静止的。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教师强调关于参照物问题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是静止的; (2)参照物的选定可以是任意的,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研究对象不能做参照物; (3)为了研究方便,物理学中一般选取地面或地面上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要点辨析运用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具体方法如下: (1)确定研究对象,即明确要判断哪个物体是否运动; (2)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一个物体不动; (3)被判断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有位置的变化,该物体是运动的;被判断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无位置变化,该物体是静止的。 目标导学三: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问题] 同一情况,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会得出物体的运动状态是不同的。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讨论] [结论]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类比]1.说某一同学个子高,是不准确的,应该说,它与谁相比个子高,同理说某一位同学矮,也是不科学的。 2.某人问路,到某地要用多长时间,该人不答,待问路人不耐烦开始走时,该人才说1小时左右,问路人不解,该人答曰:不知你走多快,如何判断用多长时间呢?这里的参照就是走路人的快慢,可见,我们表达话语时,一定要说话严密些。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或静止,并且知道这两种状态是相对的,课后大家要熟记本节的概念。

1、诗人曾写下这样的诗句:“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诗人选择的参照物是() A、桥 B、河岸 C、水 D、岸上的树 2、太阳、站在地面上的人和同步地球卫星,如果以地球为参照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静止,太阳和卫生运动 B、人、同步卫星和太阳都运动 C、人、太阳和同步卫星都静止 D、人和同步卫星静止、太阳运动 3、坐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公共汽车中的乘客,相对于下列哪个物体是运动的() A、这辆公共汽车的车厢 B、坐在车内椅子上的乘客 C、在旁边走过的售票员 D、关着的车门 4、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性。 5、(最新中考题)一人骑车由南向北行驶,这时有辆汽车也由南向北从他身旁疾驶而去,若以这辆汽车为参照物,此人() A、向北运动 B、向南运动 C、静止 D、运动方向无法判断

《运动的描述》教案分析#(精选.)

《运动的描述》教案分析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 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过程与方法 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 机械运动,物体运动和静止的判断 教学难点 参照物的概念及参照物的选择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视频是关于浩瀚的太空天体的运动、大自然中的江河的奔流、飞奔的猎豹、都市 的人流的移动) 推进新课 机械运动 提出问题:从视频资料中你看到了什么?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的运动实例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关于运动,你想知道什么(运动的定义,运动的分类,揭示我们主要学 习机械运动) 回顾列举的运动实例及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进一步分析课本图1.2—1分析猎豹和哈雷彗星及蜗牛,提问:为什么说它们是运动的? 引导学生共同分析,找出共同特征,得出定义:物理学中把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同步训练一) 下列现象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流星划过夜空

B .冰熔化成水 c.河水不停流动 D.树叶纷纷飘落 二、参照物 现象探究:我们坐在行驶的船中,有时候我们感觉到河岸正在“远离”我们,当你站在岸边 时,你感觉不到河岸在远离我们,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觉呢? 学生讨论交流:人通常以地面为“标准”,相对于地面,河面没有位置变化,认为是静止的, 而当人坐在船上时,不自觉的以船为“标准“,河岸相对于船有位置变化,所以感觉河岸在 远离我们。 探究归纳:人们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总要选择某一物体作为标准。如果一个物体的位置 相对与这个标准发生了变化,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变化,就说它是静止的。这个作为 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强调 关于参照物问题注意以下问题: (1)参照物的选定可以是任意的,运动和静止的物体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word文档良心出品

【教学目标】 1. 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 2. 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定参照物。 3. 理解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机械运动的概念和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难点:参照物的概念和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一)轶闻故事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 2000米的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 西,飞行员以为是昆虫,敏捷地一把抓了过来,令他吃惊的是,抓到的竟是一颗德国子弹.这名法 国飞行员真的能抓住这颗高速飞行的子弹吗 ?下面我们一起学习第一章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二)出示学习目标 课件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观看。同时教师板书课题。 过渡语:了解了学习目标,请根据自学指导认真自学课本,时间约 二、先学环节 (一)出示自学指导 但要独立完成: 1. 你从座位走到黑板前,这一过程中,你的什么发生了变化? 2. 有一辆汽车停在路边和在路上行使有什么不同? 3. 说天上飞的飞机是运动的,你根据什么?我们的教室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为什么? 4. 什么是机械运动? 5. 什么是参照物? 7 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完成检测题,准备展示。 (二)自学检测反馈 要求:5分钟完成自学检测题,让 5个小组的的同学到黑板前展示,书写成绩和题目成绩记入 小组量化,要求书写认真、规范,下面同学交换学案,小组长组织成员用红笔将错误画出,准备更 正。 1. 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 ________________ 2. 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事先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 3.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世界上没有不动的物体( 1.2运动的描述 教学设计 7分钟。 课件展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看课本 P10-15内容,勾画知识点并记忆,可查资料 叫做机械运动。

福建2015高三物理单元质量评估(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剖析

福建2015高三物理单元质量评估(一)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 选择题答题卡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直至为零,则在此过程中( ) A . 速度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小值 B . 速度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 C . 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将不再增大 D . 位移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达到最小值 解析:做直线运动的物体a 与v 方向相同,物体v 增大;当a =0时,速度达到最大,由于惯性,物体还要继续运动,虽然v 不增加,但位移继续增大。所以B 正确 【答案】B 2.如图所示为甲、乙、丙三个质点同时同地开始沿直线运动的位移一时间图象,则在时间t 2内,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它们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B . 它们的平均速率相等 C . 乙和丙的平均速率相等 D . 甲的平均速率最大 解析:平均速度=位移时间,平均速率=路程时间,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甲先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再反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乙一直做匀 速直线运动,丙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2t 时刻甲乙丙的位移相同,甲的路程最大,乙丙的路程相同,所以ACD 正确

初中物理_第2节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运动的描述 【教法建议】 物体运动描述的核心是选择参照物。对参照物的学习,仅仅通过讲解不能让学生理解透彻,而应当让学生观察图片、视频或者动画,设计物理情景,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学习参照物概念,学会描述机械运动。 描述物体运动和运动分类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要通过设计学生能参与的活动,提出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中学习本节内容。 杂多样的运动个体中总结出规律,完成理性认识的升华。 【学法引导】 在这之前学生通过生活接触过“运动的描述”相关知识,但只是一知半解。而课本中主要以图片和列举了几个例子,让学生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和运动物体具有的共同特征,还远远不够。应该在新老教材结合的基础上,多创设一些情景(如多媒体课件)。这样既能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今后学好运动学开了个好头。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机械运动的现象.知道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会选择参照物描述机械运动,会根据对运动的描述指明参照物. 3、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4、通过对“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这一观点的认识,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方法论,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参照物的概念、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难点:认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约3分钟) 教师先由故事飞行员抓子弹引入课题。 【设计意图】由由故事飞行员抓子弹激疑,再由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汽车这些事例,说明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二、讲授新课(约31分钟) (一).机械运动(约5分钟) 和学生一起做两个小实验 让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有关运动的现象。 针对学生的讨论,提出如下问题: (1)你从座位走到黑板前,这一过程中,你的什么发生了变化? (2)有一辆汽车停在路边和在路上行驶有什么不同?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哈尔滨市新星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白宝彦 一、学习任务分析 1、教材编排意图和特点 教科版第二章教材考虑了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关注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以学生身边的运动场景引入,介绍宏观物体的运动,引出微观世界的运动,使学生一开始就对物理世界的运动有一个粗浅的总体认识,最后回到宏观世界是运动的,运动的描述,运动的速度,能量。从而使学生对物理学有个整体的把握,改变了传统教材的编排体系,克服了传统教材的弊端。 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本节设计了“动与静”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两个探究活动。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建立“参考系”去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注意从学生的生活中开发、利用物理课程资源,使学生初步了解物理、生活、社会的联系,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身边的物理问题。 2、教学内容在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运动的描述是第二章的核心内容,机械运动是物质世界中最简单的一种运动形式,是学习复杂运动形式的基础。学好描述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尤其是对经典力学的学习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再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中,运动物体相对静止时,涉及到速度问题,为下一节学习运动的速度做好铺垫。 3、分析学习任务的类型和层次,并确定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加涅的学习任务类型和结构层次分析理论,本节的学习任务分析如下表

教学难点:认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图1 学习任务分析图 二、学习者分析: 中学生认知发展从具体逐渐向抽象过渡,已经具备理解并使用相互关联的抽象概念的能力,在思维活动中,自我意识、监控能力明显化,能反省和自我调节活动中的进程,使思路更清晰、判断更准确。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能主动、自觉的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在学习上做到自律,能从简单的模仿、对模仿动作的理

教科版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教案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1、质点 参考系 空间 时间 课前预习 一、质点 【创设情境】 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 【提出问题】 问题 1、车身和车轮运动情况相同吗? 问题 2、能精确描述汽车的运动吗? 问题 3、如何描述汽车的运动情况呢? 教师说明:在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如果研究物体的形状、大小在研究问题中可忽略, 就可以把它简化成一个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 【思考与讨论】 ① 研究地球绕太阳公吗?说明理由。 短的变化,地球自身可以被看作质点吗?说明理由 教师说明:一个物体能否看作质点,完全却决于所研究问题的性质,而不是看物体实际体积的的大小 二、参考系 【创设情境】 坐在行驶汽车上的小明和站在路旁的小张 【提出问题】 问题1、小明看路旁的树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问题2、小张看路旁的书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教师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与选取的参考系有关。 【思考与讨论】 1、书1-1-2描述的情境中救援者的运动情况。 2、书1-1-3描述的情境中雨滴的轨迹。 三、空间 时间 时刻 【创设情境】 我们学校8:00上第一节课,8:45第一节下 课,每一节课上45分钟。 【提出问题】 问题1、8:00是指什么? 问题2、8:45是指什么? 问题3、45分钟是指什么? 问题4、怎样表示时间何时刻? 教师说明:常用时间轴上一个点表示时刻,一段距离表示时间。 【思考与讨论】 第2s 初、第2s 内、第2s 末、第3s 初与前2s 的区别,并在时间轴上表示出来。

2、位置的变化位移 课前预习 一、确定位置的方法 【创设情境】 五年级学生小鹏放学回家后发现妈妈不在家,便给妈妈打电话。小鹏问:“妈妈,你在哪里”?妈妈回答:“我在美好家园正门前10m 处”。小鹏回答:“好的,我马上过来”。 【提出问题】 问题1、小鹏根据妈妈的回答能找到妈妈吗? 问题2、小鹏妈妈的回答告诉我们确定具体位置的方法是什么? 教师说明:确定位置的方法:首先确定参考系,然后建立坐标系,用坐标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 【思考与讨论】 ①如何确定在高速公路上汽车的位置? ②如何确定大海中的轮船的位置? 二、位移 【创设情境】 你到一个山区去旅游,从一个景点到另一个景点,可以走平缓的盘山公路,也可以走陡峭的山路,还可以坐缆车。【提出问题】 问题1、从一个景点到另一个景点所经过的路径不同,初、末位置相同吗?位置的变化相同吗? 问题2、位置的变化如何来表示? 教师说明:物体在一段时间内位置的变化称为位移。用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 三、矢量与标量 【创设情境】 在如书图1-2-1的大沙漠中,第一次有人告诉你从所在位置A走100km,第二次有人告诉你从所在位置A向正东方走100km。 【提出问题】 问题1、第一次你能确定末位置B吗?能确定末位置B的范围吗? 问题2、第二次你能确定末位置B吗? 教师说明:从你的出发点的位置开始使它变化100km,方向不同,结果大不一样,说明方向的重要性,要确定位置就包括距离和方向。【思考与讨论】 1一个人沿半径为R的圆周匀速运动一周,位移为多大?路程为多大? 2、位移与路程的区别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