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行动研究

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行动研究

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行动研究
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行动研究

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行动研究

摘要:行动研究不仅从根本上使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性质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使教育教学研究从研究目的、过程到研究人员的构成上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改变。这种改变对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行动研究;教师专业发展

关于行动研究的程序,有着种种不同的认识。但近几年来,在欧美教师中更为流行的是“迪金大学行动研究模式”。这个模式是由凯米斯以及他在澳大利亚迪金大学的同事麦克泰格特等人设计的。下面就以迪金行动研究模式为基础讨论行动研究四个基本环节的作用和内容。

一、计划

计划是行动研究的第一个环节,其主要任务是:发现问题、明确问题、分析问题和制订计划。

一般说来,教师是凭借自己的经验及观察力,捕捉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了什么问题?从什么意义上讲有问题?与自己的期望或价值有什么冲突?这些问题对你、对班级、对学生的重要性如何?那个问题不解决不行吗?哪一个问题将成为解决的突破口?对问题做了界定和分析之后,行动者可以根据自己或他人的经验,根据一定的教育理论,凭借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设计出可能解决这一问题的总体计划。一般来说,总体计划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3)课堂观察工具的开发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之三 课堂观察工具的开发 课堂观察是课例研究的中心环节,该环节提供反映教学效果的证据,是对教学进行反思和重新规划的基础。课堂观察的重点是基于课例研究的主题而确立的,观察重点一旦确立,就需要选取或开发适当的观察工具。在传统的教研活动中,教师进行课堂观察的工具仅限于一本听课笔记和一支笔,甚至连这些也没有,只是为听而听,不知道要听什么,也不知道怎样去听,听完课后只是三言两语地就课论课,潦草结束。这一方面表明传统教研活动太过随意,缺乏规范;另一方面也说明在教研活动中有效的课堂观察工具不可或缺。课例研究是教师群体的一种专业发展行为,为提升其研究品质,必须借助有效的观察工具来收集反映学生学习状况的证据,以使随后进行的教学反思和重新规划有据可依。 一、教案观察表。 最直接的课堂观察工具也许是教案。因为只要对照教师的教案,我们就可以了解在课堂的预设之外生成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生成以及可以怎样改进原有的设计。在日本,教师通常都会带着一份经合作设计达成共识的教案去观课,以便在观课过程中参考查对。 如表所示,教案观察表是在复线型教案的基础上开发的,“教学活动设计”与“预期行为”两栏是复线型教案的设计内容,“非预期行为”包括学生的非预期行为及教师的非预期应对,是课堂观察时观察者重点记录的内容,“提升空间”则是基于对非预期行为的分析提出课堂教 学改进的建议。以《小蝌蚪找妈妈》一课的教案片段为例,任课教师执教这一片段时,观课教师发现一 位学生的发言超出了教师的预期,他问道:“小蝌蚪为什么先长出后腿?”教师一愣,显然没有意识到学生会问这样的问题,于是他来不及思索,回答道:“这是它的生长规律决定的。”在课后研讨时,教师们开始反思,任课教师对这一问题的应对是否恰当。经过讨论,大家认为,在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时,如果只是简单地把他们引向现代科学的自然秩序,那么很有可能会阻断他们继续探索的热情和动力.___________对学生所提问题的恰当回应才能使他们保持对问题持续的、鲜活的兴趣,一个机智的教 育者可以做到这一点。因此,当学生问“小蝌蚪为什么先长出后腿”这一问题时,“启发他们通过养蝌蚪观察一下”或许是更为恰当的回应方式。显然,作为课堂观察的工具,复

学习教师怎样作教育行动研究学习总结

学习“教师怎样作教育行动研究”的总结 高永林在假期里,我学习了教师怎样作教育行动研究,主要学习了以下的内容,1、什么是教育行动研究2、教育行动研究为什么特别适用于教师3、教育行动怎么展开4、教育行动研究特别注重哪些关键工作5、教育行动研究采用哪些具体方法6怎样表达教育行动研究的成果等内容。通过学习,使我明白了: 教师行动研究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思想、信念、知识及其实践进行有目的、有系统、批判性研究的方式,是提升自身教育实践理性,获得专业成长的过程。通过学习《教师如何做行动研究》,我感受很深,尤其是“理想与行动研究有什么关系”这个话题。建议我们:强化自己对目标实现的期望和体验,淡化对外在评价的追求。首先,我们不是为了哪一个人干的这件事情,我们做教师本身是一种职业。教师的职业追求最终实现的标志是自己的教育理想的实现,而不是别人说你是否实现了理想,这就是教师职业的天性。其次,要客观、坦然看到外在评价的不够客观公正。这些忠告对于我们这些勤劳质朴、积极钻研、勇于创新却很少被重视的一线年轻教师真是太有意义了!因为平时太多的“不公平”让大一些人的得不到公正的评价,而大家又太在意那些外在的评价,于是我们长期被烦恼困扰。外在功利的追求,给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造成过大的压力。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明白了:公正是相对的,不公正是绝对的。我们应该淡然地对待、坦然地接受外在评价的不够公正,我们要努力提

升个人的境界。我们要专注于想做的事情,一心只想把这事情做成功,有自我成就感。让自己得到一种美妙深刻的体验。 教师了解行动研究的意义及发展历程有助于增强自己研究信心。理论与实践联系、研究与行动结合、在研究中改进行动是教师行动研究的特征。教师进行行动研究也需要一定的工具和科学的程序,教师在自省的计划、实施、反思的行动研究的进程中,不断审视自己的实践知识和教学行为,不仅能够提高教师教学质量,而且能够使教师个人的、缄默的、隐性实践知识转变成供他人分享的、明确的公共知识,促进自己教学理论的创生与建构,逐步摆脱外来的”权威理论”束缚和禁锢。 批判性思维和所有重要的知识技能一样,都来源于学习者逐步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因此,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兴趣是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本书提出了运用广泛及效果显著的教学方法以激发主动性学习、多样性写作和批判性思维,更给予了教师成百上千条将多样性积极思维活动结合到教学中去的建议:如何规划课程,如何设计作业,如何利用课堂时间,如何证券学生表现,以及如何自我示范批判性思维。教学中可设计:课堂小组讨论、探究讨论,案例分析、模拟教学、课堂辩论等。纵观全书,这些教学活动的目的就是将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地学习民探究,从而全面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思考能力与学习能力。

教师如何做研究期末考试题

教师如何做研究期末考试题 1单选(0.5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做研究会占用教师精力,影响正常教学工作 B.教育专家的研究结论对教师的课堂未必适用 C.学校培养研究型教师有利于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D.每个老师都应该要有研究意识,相信:做事要有依据,事出有因,愿意去刨根问底 正确答案:D 2单选(0.5分) 研究论文中关于样本的描述最常见的缺陷是: A.没有说明样本是怎么确定的。 B.没有说明样本成分是否与总体成比例,也就是是否具有代表性。 C.没有详细介绍样本的特征 D.没有说明样本流失(比如中途退出,拒绝参加)情况 正确答案:D 3单选(0.5分) 张老师想对本地区12年级选修AP课程(大学预修课)的365位学生进行一项调查研究, 他了解到这些学生中有219个女生,146个男生,假设他只想对其中的30%进行调查,所以 用计算机软件中的随机函数帮助抽取了66个女生,44个男生。张老师使用的抽样方法是:得分/总分 A.整群随机抽样 B.两阶段随机抽样 C.分层随机抽样 D.系统抽样 正确答案:C 4单选(0.5分)教育实验研究与其他类型研究的主要区别是 A.如果应用恰当,是对因果关系假设进行检验的最佳方法。 B.唯一一种试图直接影响特定变量的研究方法 C.是描述各种变量关系的最佳方法 D.研究者直接操作一个或多个自变量 正确答案:A 5单选(0.5分)

王老师想分析自己班级同学三次月考的成绩,有没有显著的提高,应该用哪种T检验方法? A.单因素分析 B.配对样本T检验 C.独立样本T检验 D.单样本T检验 正确答案:B 6单选(0.5分) A同学生物考60分,化学考80分,可以说,A同学哪门课成绩好?假设生物考试的平均分是50分,方差是5,化学考试的平均分是90分,方差是10。 A.化学学得比生物好 B.化学成绩全班都好 C.化学成绩好 D.生物学成绩好 正确答案:D 7单选(0.5分) 关于如何解释观察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文献中经常使用的标准 B.根据被观察者希望的标准 C.可以根据观察者和被观察者商定的标准 D.让学校领导确定标准 正确答案:A 8单选(0.5分) 焦点团体访谈过程中,协调员要学会“踢皮球”的策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协调员要不断和提问的参与者互动,相互“踢皮球”。 B.协调员要不断地抛出问题给参与者,这样才能不让现场气氛沉静和尴尬。 C.协调员要将所有的问题都如实回答给参与者。 D.协调员可以将参与者提出的问题抛还给提出的参与者,或者让其他参与者参与思考和回答。因为协调员不是主角,而是负责协调大家有效积极参与讨论。 正确答案:D 9单选(0.5分) 以下关于个案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 A.对于“怎样”和“为什么”的问题,个案研究有明显的优势

教师怎样做课题研究教学教材

怎么做课题研究 (一)选题 1.课题来自哪里? 2.选题的一般原则 科学性:要有理论基础和事实依据,必须符合科学原理;预期结果要合理;研究方法要正确严谨。可行性 创新性 3.选题的一般过程 (1)明确方向——发现问题 (2)浓缩范围——经验分析 (3)提示焦点——形成课题 4.选题的注意事项 (1)选题宜小不宜大 (2)选题应结合实际。选题要有新意。 (3)选题要考虑研究者的优势,与自身工作相结合,与研究者的能力相适应。 (二)申报课题 申报课题,也就是设计研究方案,是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的具体设想,是开始进行课题研究的工作框架,是如何进行研究的基本思路。是保证研究顺利进行的必要措施;使研究具体化的中心环节;是研究成果质量的重要保证;有利于检查和自我检查;有利于协作研究。一般上级部门开展的课题研究都附有课题申报表。 1.课题申报表(课题研究方案)组成: (1)课题的表述与界定:课题的名称或题目必须明确表述所要研究的问题,要体现研究对象、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如“初一政治自学辅导教学的实验研究”。 (2)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 研究背景: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研究。 研究目的意义:即为什么要研究、研究的价值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包括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外在目标(目的)、内在目标目的——学生发展)。 研究综述:本课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问题新、方法新、角度新、效果新。 (3)研究范围:对研究对象的总体范围的界定;对研究对象的模糊概念进行界定;对关键概念的界定。 (4)研究内容:很重要的部分,如果提不出具体的研究内容,就无法研究。 (5)研究方法: ①注意事项:注意多种方法的使用;方法要写详细些;不能滥用方法 ②主要方法: 行动研究: 实验研究: 个案研究:

教师如何做研究测试答案

第一讲 1鼓励教师学会做研究的本质是提高教师专业判断力 2请判断下面的研究问题哪个属于描述型研究?:家长们对学校课外活动计划的态度如何 ’ 天才班学生的上课表现与普通班学生有什么异同? 3请判断下面的研究问题哪个属于关联型研究:老师的性别对低年级学生学习效果有没有影响?在阅读测验上得分高的学生在写作测验上是否也得高分? 4如果按照对问题探究的思路逻辑,我们可以把研究分成哪三类?:描述型研究-关联型研究-干预型研究 5下列说确的是:研究人员多从学术角度进行研究,教师研究更关注教学实践;每个老师都应该要有研究意识,相信:做事要有依据,事出有因,愿意去刨根问底;科学的研究有助于教师发现课堂和教学中的盲点; 6博耶认为教学学术由哪四个部分组成?:发现的学术、整合的学术、应用的学术与教学的 学术 7在”科学引导与课堂管理“的案例中,主角老师为了验证”奖励“对于引导那些总是具有扰乱行为的学生的有效性,采用了很多方法,但没有采取的做法是:在记录下学生扰乱行为 发生的基线后,持续的采用奖励,发现学生的扰乱行为减少,于是就直接得出奖励是有效的 这一结论 8请判断下面的研究问题哪个属于干预型研究:怎样才能帮助明学会阅读?多个老师合作上 课是有助于还是有碍于学生的学习? 9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展历史研究,我们平时在读书、读报和看文章的过程中会随时积累并做好笔记,下列选项中关于材料的需要进行记录的是?:主要观点;国际书号(ISBN) 10以下属于教师准备做研究时必须考虑的问题是: A. 研究的伦理问题如是否涉及到学生的隐私等,是否会对学生带来伤害 B. 初步打算的研究对象 C. 自己研究目的与价值 D. 自己的研究与教学之间的关系 11下面哪些属于教师的教学学术活动? A. 教师在学术期刊上发表学科教学相关的论文 B. 教师申请学科教学研究的课题 C. 教师在学术论坛上汇报自己的教学研究成果 D. 教师参与学校的教学研讨会议 12做研究如烹小鲜中谈到“试味过程”,这是要求我们在做研究的时候

小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行动研究

课程简介 小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行动研究 【课程简介】 本课程的宗旨是为小学英语教师开展行动研究提供指导和帮助。主要学习内容包括:( 1 )认识行动研究的意义和目的;分析教师开展行动研究所面临的困惑和困难,同时引导教师思考自己可能面临的困难。(2 )了解什么是行动研究,通过学习其定义,找到行动研究的特点。详细介绍行动研究的过程,进而了解行动研究对教师的要求,引导学员认识行动研究与其它教育研究方法的不同。( 3 )通过案例学习行动研究的研究方法,包括发现问题、收集和分析数据,开展反思等;同时进一步了解各种数据收集方法的功能、特点和不足。( 4 )最后,探讨撰写行动研究报告的意义,分析行动研究报告的结构,提出在写作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另外,课程在互动对话环节邀请做过行动研究的一线教师与学员,分享她们学做行动研究的过程和体会,为一线教师参与行动研究提出一些建议。 【学习要求】 1. 深刻认识行动研究的意义、目的和作用。了解什么是行动研究,总结行动研究的特点,思考教师开展行动研究的优势和存在的困难,与小组成员讨论教师应该如何发挥优势,克服困难。 2. 与小组成员讨论和分享自己平时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分析和探讨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根据自己的分析,设计调查工具,为开展调查奠定基础。 3. 了解行动研究的过程,并能按照行动研究的过程,确定研究的问题,制定行动研究方案,收集和分析数据,为在教学中实施改进方案奠定基础。 4. 完成一份开展行动研究的设想和计划。

专题讲座 小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行动研究 王蔷(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引言 新一轮国家课程改革是一项关系到国家未来发展的重大决策。如何使课程理念转化成为教师自觉的教学行动是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关键。而教师的自觉行动必须来自于教师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和自主行动。自上个世纪 70 年代在西方国家引起课程专家的关注,行动研究到今天已经成为国际范围课程改革和教师发展的重要途径,成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纽带与桥梁。行动研究以其研究性和实践性赢得了广大教师的认同,探索中国国情下的教师行动研究模式也成为我们所关注的课题。本专题主要内容包括: 一、行动研究的意义、目的与现状 二、行动研究及行动研究的过程 三、数据收集与分析的方法 四、如何撰写行动研究报告 一、行动研究的意义、目的与现状 在课程改革中,教师不应再局限于应用他人的理论或重复别人的经验,而应通过个人的理性思考和实践探索,重构自己的教育世界,重新认识自己、认识学生、认识教育的价值,使教师开展教学研究不再是对职业的补充,而成为一种职业生活方式,一种职业精神。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专业发展,教师才能形成真正的改革意识,发展教育创新能力,教育改革也才能因此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 行动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开展行动研究,可以使教师在合作中构建自主发展的专业学习共同体,学会观察和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以及针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和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加深对教育教学过程的认识,对学生的认识,以及对教育的认识。同时,通过不断反思与实践,获得自身发展,推动教育理论的创新。 行动研究自上世纪 80 年代中开始引起中国学者的关注。 90 年代中开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学习心得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心得体会 课例是关于一堂课的教与学的案例,课例研究是指围绕一堂课的教学在课前、课中、课后所进行的种种活动,包括研究人员、上课教师与他的同伴、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对话、讨论。 校本教研是“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的简称,校本教研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为研究对象,着眼于在真实的学校情境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推动新课程的顺利实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这是一种“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的教学研究。校本教研的核心三要素:“自我反思”——教师个体对自身教学实践的反思;“同伴互助”——教师集体在教学研究中的平等交流、经验分享和学术互助;“专业引领”——专业研究人员对校本教研的专业指导和支持。课例研究完全具有这三要素,是校本教研的一种形式,目标指向解决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我校在认真学习外地经验的同时,在课例研究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形成了以下两种研讨形式: 1.一人同课多轮 2.同课异构 我们在“同课异构”的课例研究方面做了很好的尝试。该校采取的方式是:分年级商定出相同的课,采用不同的构思、不同的切入点、侧重点进行设计,各自阐述自己的教学设计意图,听完课后集体进行分析研讨,通过这样的活动旨在引导教师不要“唯教材、唯教参”,要把主要精力用在课程设计、分析学生特点、学习方法以及学生的真正需要上,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真正做到教师适度指导、学生主动参与。 第一轮的听课、评课在热烈的气氛中进行,一轮课下来,在教学同一课的过程中,不同的教师虽然教学风格各异,教学特点不尽相同,但都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在课后的研讨中,老师们通过比较、分析、肯定、否定,不断思考自己和他人的教学,从而扬长避短,各取所需。同时也提出值得关注、探讨的问题,例如:“怎样做到关注、尊重每一个学生?”“练习课教学的习题很多,但什么样的练习设计更有效?”老师们在这样的基础上出谋划策,尤其是研究中提供有效的策略,为第二轮听课、评课夯实了基础。接下来的再次设计、听课,主要针对第一轮听课中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改进策略,促使教师行为进一步改进,以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这样的课例研究形式从比较教学设计、课堂试销、到研讨反思教学出现的种种问题,到提出改进策略并付诸行动,再次实践,再次反思,老师们在设计——行动——反思——行动——反思中,经历了先实践,再反思,再进行理论升华,再实践的过程,不断提升了自身的教学水平,增强了实践智慧。

教师专业发展和行动研究

教师专业发展和行动研究 发表时间:2016-08-26T14:31:35.603Z 来源:《文化研究》2016年3月作者:王建司 [导读] 行动研究总过程包括回顾、诊断、计划、实施和效果监控,从而为实践者自我评估和专业发展建立一个必然的联系。王建司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中恒学校 摘要: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当代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教师专业化也逐渐作为提高教师素质、改善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行动研究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研究方法,正逐渐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但长期以来,行动研究与实际教学的脱节也成为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瓶颈,如何有效的开展行动研究,通过行动研究切实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行动研究教育质量 一.教师专业发展和行动研究的内涵 教师专业发展注重教师对专业领域的科学知识与技术的掌握程度,认为教师的专业能力是受学科内容的专业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的科学原理与技术所制约的,教师的专业程度就是凭借这些专业知识、原理技术的熟练程度来保障的。这样,教师专业建设和发展也就注重于教师职业的理论、原理、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基础的学习。 行动研究总过程包括回顾、诊断、计划、实施和效果监控,从而为实践者自我评估和专业发展建立一个必然的联系。二.教师专业发展和行动研究的关系 2.1行动研究有助于教师信念的形成 教师的教育信念是指教师自己选择、认可并确信的教育观念或教育理念。它反映的是教师对教育、学生以及学习等的基本看法。由经验式、无意识的朦胧教育信念向以知识、系统理论为基础的教育信念不断演进,以至有意识地构建清晰的、理想的教育理念,并随着时代的发展随时予以更新是教师逐渐走向专业成熟的一个重要维度,教师教育信念系统的改变是一种较深层次的教师专业发展。教师通过行动研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将自身所处的一定行为予以对象性看待,批判反思其在实践中对教育、学生的观念、教学法的运用等方面,并通过行动研究螺旋式地不断探索,达到对教育教学的正确的看法。这不仅对教育教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教师自身也是一种发展和专业自主的解放。尤为重要的是,教师在不断研究的过程中逐渐将自己融入教育中,改变以往被动的态度,焕发出一种主人翁的精神,将教育作为一项需要无限追求的事业。同时只有以这种精神融入教育,加上对行为理性的思考,才能不断发挥教师的创造力。行动研究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从根本上来说,也应该在于它要求一种道德责任。 2.2行动研究可推动教师对自身实践的研究 过去的教育研究往往表现出研究者和实践者分离的状态,教育研究脱离了教育日常关心的问题,研究者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理论,而研究的结果作为论文发表后就束之高阁。这种为了研究而研究的结果对教学实践没有实际意义,不能成为教师改进教育、教学实践的参考依据,这就增加了教师工作的难度。教师迫切需要有实践取向的教育研究,要求研究者面向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深入教育教学的第一线,与教师结合,共同探讨、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 指导好教师开展研究工作,促进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更好理解,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进一步改进。而且,教育理论、教育研究者无法满足教育实践发展需要的实际情况也要求教育研究者必须与教师结合,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新的理论。另一方面,一线教师直接参与行动研究,成为研究者与实践者的综合体,有了行动研究这一主线做引导,教师可以更及时敏锐的感知自己周围的教育事件,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一个更高的视角,认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行动研究,给老师注入一种思想,提供一种方法,有思想的老师和没有思想的老师,是专家与匠人的本质区别,有方法和没方法的老师,是人才和庸才的本质不同。 2.3行动研究可满足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要求 教师的教学经验并不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教师在不断变化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和发展的专业工作能力,对教育教学的成败具有最直接的影响。教师的专业能力不是仅靠学习专业学科知识和教育科学知识就可以转化生成的,也不是仅靠教学经验的积累、阅历的增多而自然积累的,而是需要教师在实践中投入大量的精力进行研究,并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中,也就是说,发展教师专业能力,要求教师在实践中,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具体研究工作,即行动研究,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认识,更敏锐的洞察、更深入的分析、更恰当的解决教育教学情景中的具体问题,形成改进教育教学实践的方案和措施,促进实际工作的合理、科学与有效以及专业能力的不断提高。 2.4 行动研究可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 具有科研意识、知识和能力是所有专业人员的共同特征,因此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必须强调有关研究能力的要求。教师的研究能力,首先表现为对自己的行动研究有助于教师教育信念的形成与发展教师的教育信念是指教师自己选择、认可并确信的教育观念或教育理念。它反映的是教师对教育、学生以及学习等的基本看法。由经验式、无意识的朦胧教育信念向以知识、系统理论为基础的教育信念不断演进,以至有意识地构建清晰的、理想的教育理念,并随着时代的发展随时予以更新是教师逐渐走向专业成熟学实践的方法,将教学实践置于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教学研究基础之上,它有助于发展教育者的批判性自我反思意识,拓展教师的专业自主。另一方面,在通过行动研究,不断总结经验,接受专家指导的过程中,不仅教师的教学能力、技能技巧得到了提高,其科研能力也进一步加强。教师在行动研究中掌握了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养成了乐于参与科研的态度和习惯,使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大大提高,有力的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准确的说,行动研究是培养研究型教师或对教师进行在职培训的有效途径。 文献综述: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2]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钟启泉,崔允漷,吴刚平. 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魏国栋,吕达.普通高中新课程解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教师如何做研究》

郑金洲-教师如何做研究,华东师大出版社,2005-10。 导论:走出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误区 人民教育2004.2 (一) 求新求异(二)贪大求全(三)跟风追潮 (四)课题至上(五)论文情结(六)穿凿附会 第一章 改进实践: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指向 人民教育2004.1 (一) 解决学校实际问题 (二) 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三) 促进学校持续发展 第二章 行动研究:教师教育科研的定位 人民教育2004.3-4 (一) 、教师从事研究的四种取向:基础研究、应用研究、 经验总结、教学反思 (二) 、教师从事研究的基本特征: 目标(解决问题)、形式(行动研究)、手段(持续反思) 第三章 从实际中来:研究问题的确定 人民教育2004.7 (一)、从教育教学的疑难中寻找问题 (二)、从具体的教育教学场景中捕捉问题 (三)、从阅读交流中发现问题 (四)、从学校或学科发展中发现问题 第四章 从计划到反思:研究的基本程序 人民教育2004.10 (一) 计划 (二)行动 (三)观察 (四)反思 第五章 在过程中生成:研究方案的制订 人民教育2004.8 (一)、转换:用新问题代替原问题 (二)、细化:具体化、操作化 (三)、分化:分解为子课题 (四)、调整:改变步骤与方法 (一) 后发:先有研究后有方案 第六章 教育日志:研究成果表达形式之一 人民教育2004.12 (一) 备忘录 (二) 描述性记录 (三) 解释性记录 第七章 教育叙事:研究成果表达形式之二 人民教育2004.18 (一) 教育叙事的特点:讲故事,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件 (二) 教育叙事的类型:依序叙事(白描)、夹叙夹议、突出学生(细节) (三) 教育叙事撰写中的注意事项 第八章 教育案例:研究成果表达形式之三 人民教育2004.20 (一) 案例的运用范围 (二) 案例的含义 (三) 案例的撰写 (四) 案例的作用 附录:一个课堂教学案例的开发与撰写过程 第九章 教育反思:研究成果表达形式之四 人民教育2005.1 (一) 教育反思的类型: 专题与整体反思、即时与延时反思、课前与课中及课后反思 (二) 教育反思的注意事项 附录:《记我的一次反思教学经历》及其点评 人民教育 2004/22 第十章 教学课例:研究成果表达形式之五 人民教育2005.3 (一) 教学课例的含义 案例:背景+问题+问题解决+反思讨论 课例: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 (二) 教学课例的形式: 1、 总体思路+情境描述+专题反思 2、 设计说明+教学情境+总体反思 3、 教学设计+教学片断+教学反思 (三) 教学课例的注意事项 后记 1 认识校本培训的特点 郑金洲 河南教育 2005/04 2 教学课例——教育研究方式与成果表达形式之五 郑金洲 人民教育 2005/Z1 3 全球化时代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变革路向 郑金洲 教师之友 2005/02 4 教育反思——教育研究方式与成果表达形式之四 郑金洲 人民教育 2005/01 5 校本研究的类型 郑金洲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 2005/Z2 6 新课程背景下的校本研究 郑金洲 江苏教育 2005/03 7 期待聚焦实践的教育理论研究 郑金洲 上海教育科研 2004/01 8 如何反思自己的教学——解读《记我的一次反思教学经历》 郑金洲 人民教育 2004/22 9 教育研究方式与成果表达形式之二——教育叙事 郑金洲 人民教育 2004/18 10 教育研究方式与成果表达形式之三——教育案例 郑金洲 人民教育 2004/20 11 教师如何做研究——从计划到反思:研究的基本程序 郑金洲 人民教育 2004/10

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教育科研工作

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教育科研工作 一、中小学教师在教育科研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1、科研认识:搞科研太虚,听评课太滥,写论文太假(工作太痛苦) (1)科研的价值:能不能真正起到改进教学的作用? ----只有真正做了你才能知道啊。 (2)科研的结果:科研是不是就是写论文? ----开花不结果是狂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3)科研的条件: A、缺乏氛围与机制:领导不够重视,评价体制改革不到位等。 ----当一切条件都成熟的时候就没有必要搞科研了。科研就是在夹缝中生存的。 B、缺少时间与精力:负担太重,杂事太多,家务更多。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你挤就会有的。工作中首先要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儿,然后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儿,最高境界是把应该做的事儿当作喜欢做的事儿。 C、缺少合作机会:同事兴趣、态度不一致,相互推诿责任等。 ----首先摆正自己的态度,只要是真正把教育当作事业(而不是当作职业)来做的人会相互合作的。 D、缺乏相关资料:缺少科研方面的书籍、报刊、杂志等理论资料和信息。 ----有限的资料充分利用,自己出资创造条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E、缺乏专家的指导:专家指导太少,研究不能够深入等。 ----在听专家的学术报告时与专家进行心灵的勾通,在阅读科研书籍报刊时与专家进行心灵勾通,通过网络与专家进行心灵勾通。 (4)科研的形式:形式主义严重,虚假现象太多,研究的实效性太差。----科研离不开一定的形式,在科研的过程中体现科研的价值,让形式主义为我所用。 2、科研能力:心有余而力不足,总认为自己的能力不适合搞科研 (1)科研理论水平不高:理论知识不系统,不会运用到课堂教学或课题研究中去----学会读书与积累,勇于尝试与实验。

进行课例研究及其注意问题

进行课例研究及其注意问题 一、怎样进行课例研究1、课例研究的操作模式基本操作模式:问题——设计——实践——反思——总结。问题。课例研究的问题产生于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学任务的落实、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的指导与点评等等产生的困惑与疑问。问题通常就是进行课例研究的主题。课例必须把问题作为深入思考的对象,重点关注学生真实的课堂生活:学生在学习什么;学生是如何学习的;学生学得怎么样;我们能够为学生提供什么;“课”怎样教才能更好地适合学生的需要,等等。设计。简单而言就是备课、写教案,即根据已有的实践经验和学习掌握的新教学理念,围绕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出具体详细的上课教学方案。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首先由一位教师进行设计,然后在小组会上介绍教学设想与意图,大家讨论研究,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和补充,完善教学设计;二是先进行小组集体讨论(集体备课),确定教学方案的框架结构和具体的教学处理细节,然后由上课教师写出教学实施方案。实践。上课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其它教师听课、观察、记录。反思。召开反馈会议,对上课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找出设计方案与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之间的差距,提出修改的方案和细节,形成第二次上课的教案。对一个问题的研究、解决通常需要多

次“设计——实践——反思”的循环往复。总结。对研究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及其过程进行全面反思,并撰写出课例研究报告。2、常用操作模式实际操作中的活动形式通常有以下四种:第一种,一位教师围绕主题,就同一教学课题连续上多次研究课。适宜学科有:中学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美术、音乐等学科;小学英语、社会、体育、美术、音乐等学科。第二种,几位教师围绕同一主题,就同一教学课题先后顺次上多次研究课。适宜学科有:中学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小学语文、数学等学科。第三种,几位教师围绕同一主题,就不同教学课题先后顺次上多轮研究课。主要适宜于同年级教学班少的学科或者进行专题式研究,如:小学教学点,辅助线作法、古诗文教学、阅读课教学、片段写作、试卷讲评方法、基本概念的复习教学等等。第四种,一个教师围绕主题,就不同教学课题连续上多次研究课。二、写作课例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教师要多反思我们经常强调教师要进行“课后反思”,包括反思是就是“回头看”,对课堂教学过程(或文本实录资料)进行反思,通过反思发现存在的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后果。发现问题需要有“眼光”,教师的“眼光”就是教师的问题意识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写作课例的基本前提,就是从似乎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从教师和学生的课堂教学行为中捕捉到问题。写作课例要反思什么:在写作课例前,

Removed_教师如何做行动研究

教师如何做行动研究 一、行动研究的定义 行动研究是由社会情境(教育情境)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究。 行动研究被广泛接受的观点之一为学者卡尔与凯米斯所界定的含义: “行动研究是在社会情境中(包括教育情境),自我反省探究的一种形式,参与者包括教师、学生、校长等人,其目的在促发社会的或教育实践的合理性及正义性、帮助研究者对实践工作的了解、情境(或组织内)之实践工作能够付之实施而有成效。” 二、行动研究的特征 有学者把行动研究归纳为三项主要特征: 为行动而研究;在行动中研究;由行动者研究。 (一)为行动而研究 为行动研究指出了行动研究的目的。研究的目的不是构建系统的学术理论,而是解决实践工作者所处的情境遇到的问题。研究目的具有实用性。问题的解决具有即时性。 (二)在行动中研究 在行动中研究指出了研究的情境和研究的方式。行动研究的环境就是实际工作者所在的工作情境,并非是经过特别安排的或控制的场景。行动研究的研究过程,就是实际工作者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种行动的表现,也是实际工作者学会反省、形成问题探究与问题解决能力的过程。 (三)由行动者研究 由行动者研究指出了行动研究的主体是实际工作者,而不是外来的专家学者。专家学者参与研究扮演的角色是提供意见与咨询,是协作者,而不是研究的主体。 二、行动研究的四环节(凯米斯的四环节) 四环节(四阶段)模式 即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四个循环阶段。

(一)计划 计划应以所发现的大量事实和调查研究为前提。它始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和设想,设想是行动研究者(行动者和研究者)对问题的认识,以及他们掌握的有助于解决问题的知识、理论、方法、技术和各种条件的综合;设想还包含了行动研究的计划。“计划”包括总体计划和每一个具体行动步骤的设计方案。“计划”是行动研究,也是理智的工作过程的第一环节。“计划”环节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和要求。 1、计划始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它要求研究者从现状调研、问题诊断入手,弄清楚: 第一,现状如何?为什么会如此?第二,存在哪些问题?从什么意义上讲有问题?第三,关键问题是什么?它的解决受哪些因素的制约?第四,众多的制约因素中,哪些虽然重要,但一时改变不了?哪些虽然可以改变,但不重要?哪些是重要的而且可以创造条件改变的?第五,创造怎样的条件,采取哪些方式才能有所改进?第六,什么样的设想是最佳的? 2、计划包括总体设想和每一个具体行动步骤,最起码应安排好第一步、第二步行动研究进度。 3、计划必须有充分的灵活性、开放性。随着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制订计划时既要考虑和包容已知的制约因素、矛盾、条件,又要把始料不及、未曾认识、在行动中才发现的各种情况、因素容纳进去。从这一意义上讲,计划是暂时的,允许修改的。 (二)行动 “行动”就是指计划的实施,它是行动者有目的、负责任、按计划的行动过程。在行动中,要按计划、有控制地进行变革。在变革中促进工作的改进,包括认识的改进和行动所在环境的改进。随着研究者对问题认识的逐渐明确,以及行动过程中各种信息及时的反馈,不断吸取参与者的评价和建议,对已制定的计划可在实施中修改和调整要考虑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不断的行动调整。“行动”包括: 1、行动是在获得了关于背景和行动本身的反馈信息,经过思考并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后的有目的、负责任、按计划采取的实际步骤。这样的行动具有贯彻

教师如何做研究期末考试题

教师如何做研究期末考试题返回 1单选(0.5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每个老师都应该要有研究意识,相信:做事要有依据,事出有因,愿意去刨根问底 B. 研究人员多从学术角度进行研究,教师研究更关注教学实践,完全不同。 C. 教育专家的研究结论对教师的课堂未必适用 D. 学校培养研究型教师有利于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正确答案:A 解析:B、教师研究也可以变成理论C、如果是真的教育专家,他的研究结论应该是有一定普适性的。在采纳时做适应性处理是教师要做的。D、高校教学质量的下滑被认为就是过于强调研究了 2单选(0.5分)

研究论文中关于样本的描述最常见的缺陷是: A. 没有详细定义研究总体和研究样本 B. 没有说明样本成分是否与总体成比例,也就是是否具有代表性。 C. 没有说明样本是怎么确定的。 D. 没有说明样本流失(比如中途退出,拒绝参加)情况 正确答案:D 3单选(0.5分) 张老师想对本地区12年级选修AP课程(大学预修课)的365位学生进行一项调查研究,他了解到这些学生中有219个女生,146个男生,假设他只想对其中的30%进行调查,所以用计算机软件中的随机函数帮助抽取了66个女生,44个男生。张老师使用的抽样方法是:

两阶段随机抽样 B. 简单随机抽样 C. 分层随机抽样 D. 整群随机抽样 正确答案:C 4单选(0.5分) 教育实验研究与其他类型研究的主要区别是 A. 是最科学的研究方法 B. 如果应用恰当,是对因果关系假设进行检验的最佳方法。

只能小规模实施的研究方法 D. 对不同的实验处理进行比较 正确答案:B 5单选(0.5分) 王老师想分析自己班级同学三次月考的成绩,有没有显著的提高,应该用哪种T检验方法? A. 单因素分析 B. 配对样本T检验 C. 独立样本T检验 D. 单样本T检验

中小学教师如何制定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方案

中小学教师如何制定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方案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赵丽霞 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的程序,大体经历以下5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选择课题;第二个环节是申报课题,学校或教师要将自己待研究的课题以研究计划或方案的形式体现出来;第三个环节是课题立项;第四个环节是课题实施,根据研究方案开展课题研究工作;第五个环节是课题结题,按照研究方案确定的结题时间,组织一批专家对课题成果进行鉴定。其中,研究方案对整个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可以说,研究方案水平的高低,是一个课题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反映。研究方案是科研管理部门是否批准课题立项的关键,也是科研管理部门进行课题中期检查和结题鉴定的重要依据。 一、什么是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方案 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方案,也叫研究计划,是如何开展课题研究的具体设想,它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 二、为什么要制定研究方案 制定研究方案具有以下5条价值: 1.研究方案是课题研究的诀窍,是研究的隐型知识,因此,研究方案是重要的研究成果,只是我们的一些教师还没有认识到。 2.研究方案能清晰地描述出已有的研究成果,及此类课题研究正在解决和尚未解决的问题,从而论证自己研究的起点和新意。 3.研究方案能使研究者整体把握研究的全过程,使研究工作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4.研究方案能规划研究的成果,并根据预期的成果来选择有效的研究方法。 5.研究方案为研究结果的总结做好了准备。 从我们所接触到的课题研究方案来看,教师们在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时,最经常出现的是研究方案的结构和内容问题,从而导致研究方案缺乏可操作性,不能很好地推进课题研究。研究方案的结构问题主要表现为研究方案缺少必要的组成部分,残缺不齐;研究方案的内容问题主要是指即使研究方案结构完整,但是研究方案的各部分撰写不符合要求。因此,制定一份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可以有效推进课题的研究进程,避免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少走弯路,减少教师的摸索之苦,引领教师尽快实现课题研究的目标。因此,如何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是中小学教师从事课题研究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三、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方案的基本结构 课题研究的关键是设计好研究方案,而明确研究方案的构成要素则是设计好研究方案的前提。教育科研课题的种类多种多样,其研究方法也各不相同,研究方案也有不同的种类,但究其结构,则大同小异。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基本上要有以下8个方面: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假设 (三)研究目标 (四)研究内容 (五)研究方法 (六)研究过程 (七)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八)预期的研究成果

《教师如何做研究》读书笔记

《教师如何做研究》读书笔记 中小学教育科研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如火如荼地展开,解决了大量的学校实际问题,为教育理论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养料,促进了学校的健康发展。 然而,在教育科研的活动中,由于指导思想和操作方式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偏差,正在步入泥潭,存在着种种误区或问题,教育科研正在成为学校运行中的“鸡肋”。 一、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误区 1、求新求异。对于别人研究的课题,不深究研究成果在哪些方面解决了自己的问题,澄清了哪些自己所关心的困惑,而是搁置一边,重新选择所谓新的课题。在课题研究中新名词、新概念迭出,但并没有真正提供新的意义,对教育实践也缺少新的解释和指向。 2、贪大求全。课题常常比较宽泛,涉及因素众多,一个大问题关联着一系列小问题,并没有明确目标指向,甚至没有鲜明的问题意识和线索,在各方面问题的探讨多为浅尝辄止。真正的研究并非“大题小做”,而多为“小题大做”,学校的智慧也并非“一鹤冲天”,而多为“积小智成大智”。 3、跟风追潮。一旦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或“潮流”,就闻风而动。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学校的教育科研还缺乏主体意识,缺乏对自身面临问题的捕捉能力和洞察力,缺乏应对自身独特问题的勇气和智慧。正确的做法是独立确定研究问题,自主开展研究。 4、课题至上。科研并不是课题的代名词,尤其是中小学科研,随机的、偶发的、情境的、个别的问题都可以成为研究的对象,老师针对一系列问题进行的反思,虽然并不在预定的课题范围内,但同样是重要的有深刻价值的研究。“教师即研究者”是西方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提出的一个命题,但在他们那里,中小学教师占主流地位的研究并非课题式的研究,而是日常生活实践的研究。 5、论文情结。一谈到教育科研,很多人以为就是撰写长篇大论的学术论文,似乎没有论文发表,就不能称之为研究。实际上,论文只是教师教科研活动成果的一种表达方式,甚至不是主要方式。常见的方式有:案例、叙事、日志、反思记录等,都是教师教科研活动的重要载体。它们既可以成为教师教科研活动过程的记录,也可以成为教科研活动的体现方式。中小学教师自始至终是生活在教育教学的现实场景之中的,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常常不是论文可以承载的,论文话语方式的抽象、叙述结构的刻板、论点论据的严整,是教师所不熟悉的,同时也并不见得是教师表达自身研究成果所必须的。 6、穿凿附会。中小学教育科研其独特的魅力并不在于验证某种既定的理论,其鲜活的生命力并不在于诠释这样或那样专家的论断,它在教育科研之林中,之所以有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恰恰是对教育现场的把握和判断,恰恰是对教育事件所做出的意义分析。这样的研究也恰恰是专业研究者难为或不能为的。 中小学教育科研要直面学校实际,以改进学校实践活动、提升学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为目的,以能否解决学校问题、多大程度上解决学校问题作为衡量和评判学校教育科研的主要依据与标准,这样的研究,才能真正成为学校发展的助推器,成为学校改革的发动机。 二、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指向 一些中小学的教育科研并没有真正带来学校的变化,往往是轰轰烈烈的“科研”一番,教师的行为依然故我,学生的状态仍同往常。一些学校庞大的课题或项目数量与解决学校问题的低劣质量形成鲜明的对比,如此的教育科研并未产生“科研兴校”的效果。 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有研究课题选择不当,研究方法运用不合理,研究组织流于形式等,但最为重要的是学校教育科研的指导思想有待于进一步端正。教育科研应该与学校自身问题的解决结合在一起的,应该始终指向学校自身的发展与变革。

中小学教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讲解学习

中小学教师如何进行 课题研究

中小学教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课题研究的作用 第一,教师进行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时代发展很快,教育改革的步伐也很快。在信息化的社会里,要立足就必须有不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要有勇于实践、创新的能力。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对我们老师提出的新要求:教育、教学工作的模式由“经验型”转向“科研型”。实践表明: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上能积极参与教科研的实践,自觉学习理论,更新教育观念,以科研带教研,以教研促教改,对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大有裨益。 第二、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做课题研究主要是为了解决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遇到的困惑。这些问题包括自己教学实践的问题、有学生行为习惯、道德表现的问题、有学校教育的问题,还有学校管理模式的问题。 第三、有助于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课题研究的严密性,也促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系统化。 第四、有助于形成科研教学意识。做课题时少不了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当你阅读了大量的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后,就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教科研实践活动不但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重要的是使我们养成一种用新的教育理念去审视自己的日常工作的行为习惯;自觉地去改进自己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反思教学。 综上所述,课题研究是当代教师工作的基本方式之一,是当代教师进行学习的方式之一。课题驱动,行动研究是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基本方法,教师职业化要求我们必须研究教育。必须由“教书匠”向科研型教师转变。中小学教师进行课题研究要做到:

一、走出教育科研误区 中小学教师上的一堂好课、潜心钻研而写成的一篇好教案、富于独创性的帮教策略使得一名"差生"取得了进步、自编了一道好题将一个差班转化为优秀班、将一所学校转化为名校等也都可以看作是教师个人和学校取得的教育科研成果。如果我们承认了这一点,对提高教师的科研积极性,提高教师工作的创造性,将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鉴于教育科学研究是以教育实践为基础的,因此中小学教师应该具有教育科研能力,这在教育界已形成共识。但是,将这种新的理念付诸实践,传统观念或多或少地还在影响、制约着我们。在大量调查中,我们发现不仅中小学教师自身,甚至许多基层教育行政领导都对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存在诸多认识上的误区: “远离教育科研”。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是一种简单的重复劳动,没有什么可研究的。他们的工作质量所依赖的就是爱心、责任心和长期积累的经验,与科学研究距离甚远。 “难”字当头。认为科研工作是一件非常难的事,远非中小学教师能够胜任。相关的认识还有:"科研是少数人的事"、"评价中小学教师工作能力不应包括科研能力"等等。 “忙”字当头。许多中小学教师认为自己的日常工作如此繁忙,哪有时间搞科研工作?如果领导提出这样的要求,只好东拼西凑一篇所谓的论文应付差事。 “教”字当头。传统观念认为教师的工作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受此影响,许多学校领导有这样一种观点:教育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是互相矛盾的,教师如果在科研工作上投入过大精力,势必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于是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