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博弈中的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

博弈中的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

博弈中的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
博弈中的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

博弈中的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

主讲人:吴念鲁

王鲁湘:欢迎走进《世纪大讲堂》!这里是思想的盛宴,这里是学术的殿堂!这几年中国经济不仅仅是中国人谈论最多的话题,而且也是全世界都在关注的问题。于是在这个言必称全球化的时代,中国经济既面临着挑战,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同时也不可避免的要参与到全球的大国博弈之中去,面临不利的游戏规则,中国该如何闯关?面临中国威胁论,国际贸易摩擦,还有人民币生值等等争论,中国又该采取哪一些措施?有关这一些问题今天我们邀请到了著名的国际金融专家吴念鲁先生,大家掌声欢迎!吴先生您好!

吴念鲁:您好!

王鲁湘:欢迎作客《世纪大讲堂》。下面我们首先看大屏幕,一个介绍吴先生的短片!

节目导视:吴念鲁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国际金融专家,1960年他从南京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国银行国外局,曾担任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卢森堡分行行长,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副会长,《国际金融研究》杂志主编,现任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博导。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他长期从事国际经济金融研究和教学工作,并参与外汇汇率体制改革的实践,主持多项国家级重点课题研究。他的学术观点和商业银行经营理念在国内外具有较大的反响。

王鲁湘:吴先生,我对这个凡是名字中间带一个鲁字都特别敏感,您这个鲁字到底是一个地名呢?还是和一个伟人有关系?

吴念鲁:应该是和伟人有关系。

王鲁湘:那就和鲁迅有关系?

吴念鲁:对,我父亲应该是30年代文化人,当时他们也是一个大概30岁左右,当时他们一起搞了一个出版社叫文化生活出版社,那个时候我父亲是这个社的社长,当时请了巴金做总编。这个鲁迅对我们父亲和巴金他们办了小小的出版社支持很大,他晚年的一些作品,比如说《故事新编》、《死魂灵》,还有一些《珂勒惠支版画集》,还有一些其他东西都是交给我父亲出版的。因此他们说我父亲是鲁迅晚年最值得信赖的出版家,我父亲在1935年、1936年的时候和鲁迅接触的非常的亲密。几乎上是一个礼拜去一两次,甚至于一块喝酒。鲁迅能喝黄酒,我父亲也可以喝酒,他们两人很聊得来。鲁迅是10月19日过世的,我是10月28日出生的,作为一个永远的一个怀念。

王鲁湘:所以叫做念鲁。

吴念鲁:念鲁。

王鲁湘:那么这么说的话,像您这个家庭您应该走上一条文学创作的道路,最后怎么进入金融行业和钱打交道。

吴念鲁:我是1960年从南京大学外文系德语准也毕业的,当时分的实际上是人民日报国际部。但是在那儿工作了三个多月,当时由于一些情况,我要重新分配。当时有两个选择,一个选择就去银行,人民银行国外局,当时他们确实一个德语的一个研究搞翻译的人。

王鲁湘:那个人民银行的国外局是不是就是现在中国银行的前身?

吴念鲁:现在中国银行,它当时是一套人马,两个牌子。这个时候我就想我跟我父亲写信,当时我说我是不是不要到银行,你能不能介绍我到少儿出版社搞儿童文学的翻译。后来我父亲就给我打了一个电报,去银行。

王鲁湘:把你的命运就定下来了。那么所有的关于金融方面的知识都是进入工作以后重新学习的。

吴念鲁:重学习,当时我去了以后主要是搞资料,搞资料,看报纸,搞剪报,然后跟老同志学习。当时所谓那个外汇行情的牌价,当时我们怎么做的呢?实际是我做了一段资料工作,我每天早上骑一个车到外贸部,到东单那个口上那个外贸部,外贸部研究所它有哪个路透社的电条,我从电条拿出来以后到外贸部研究所的图书馆我就做那个行情表,外汇行情表。做完了以后然后到我们银行的印刷厂,然后它排出来以后我再校对,校对完了以后然后再分发给我们口岸行。他们根据我们这个行情表来做外汇的牌价,但是实际上早都是明日黄花了,因为那个时候哪有现在这个通信设施啊。但是由于我们的这个业务量小,晚一点问题也不是太大。

王鲁湘:对对。那么今年正好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中国庞大这个经济体经过30年的

改革和方法,不断的发展和壮大。那么您觉得经过这么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是不是已经完全融入了国际经济中间,还是有些地方还不够?

吴念鲁: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这么一个转轨,首先是经历了一个商品价格的改革,那么再进一步是什么?就是资金价格的改革,那么就是汇率。因此我们说汇率的改革那就是什么意味着呢?意味着人民币要自由兑换,资本帐户,资本项目要放开。因此我个人认为到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说,我们真正的融入了国际社会。

王鲁湘:那个时候我们才可以在世界博弈中间成为一个平等的参与者?

吴念鲁:对对。

王鲁湘:好,下面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吴教授跟我们演讲,他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博弈中的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大家欢迎!

吴念鲁:大家好,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正进一步向纵深发展,与此同时全球的经济金融动荡不迭。比如说经济增长迟缓,食品价格石油价格飙升,通货膨胀突出,而且显现。欧盟的物价的指标已经达到了3.9%,但是按照它的规定只能是2%,已经几乎超过了一半。美国的次贷危机危及了许多国家的金融业和房地产业,造成了美国的经济金融衰退,我国经济正从一个发展中经济的大国迈向经济强国,面对这样的形势,这样的环境,我国如何审时度势,趋利避害,在发展自身的同时,同时促进世界经济稳定的发展?这是一个必须认真严肃对待的问题。

我把这个问题归纳为三个认清和六个应对。

第一个认清,认清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经济全球化它的内容是什么了?它涵盖了三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贸易自由化、生产国际化和金融全球化。我们说贸易自由化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参加世贸组织的成员最终的关税达到Zero,达到零。那么就是为跨国公司它以最低的成本使它的零部件和它的产品在任何一个国家可以进行生产。那么就是把国际分工推向极致,造成了所谓我们叫生产的国际化。

那么金融的全球化它推动了生产的国际化,而且促使了国际贸易商品的自由流动,而且它也促使了生产要素的流动和资源配置的正确合理。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经济全球化它所建立的全球的市场以及所制定的游戏规则都是为发达国家服务的,更多的体现了他们的利益和权益。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它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贸易、金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更多的是损害了他们的利益和权益。因此我们说,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

第二个认清,认清当今世界发展的主要的特征。依诚合作,竞争发展,这八个字是支配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那么这两个认清叫做知彼,就是我们先要知彼。

然后第三个认清叫知己。第三个认清是什么呢?就是认清我国在世界经济中处于,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目前我国的经济总量,我国的GDP的总量占世界第四位,但是我觉得很快的要超过德国占第三位。我们的贸易总量占世界第三位,我们的钢铁、煤炭很多产量都占世界第一位,我们的外汇储备雄居世界第一。我们的资本市场、股票的市值占第四位,证券化率也接近了GDP。但是我们人均的GDP才刚刚过了2000美元,因此许多经济的指标与发达国家有相当大的距离。我们的金融体制还在深入,我们的资本市场还待完善,我们的人民币兑换的条件尚不成熟。这就是现实。

但是从另外一方面来看,我们从全球经济体中我国以及在国际的经济的、贸易的、金融的组织,我们都多数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国经济已经融入国际社会,因此可以这么说在开放改革开放深入的同时,我国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或者说不同程度上受世界经济发展正面或者负面的影响。我国实施了贸易区战略,而且取得了积极的成果,特别在区域经济中我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比如说上海经济合作组织,最近我们和新西兰签订了贸易协定的谈判,此外我们还支持亚洲国家关于经济金融贸易等等方面的合作。所以说在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当中,我国正承担着一个发展中经济的大国和强国应尽的社会责任和作用。这就是所谓我们要知己。

下面我再谈一下六个应对的思考。

第一个应对要认真应对经济全球化,努力增加话语权。在构建全球统一市场和全球游戏规则当中,应该为建立一个公开、公正、公平、透明的世界经济新秩序做不懈的努力和斗争,以减少经济全球化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当前,首先我们应该对美国施以压力。特别是在中美经济战略对话当中,我们应该指出美国你要对你的经济要负责任,因为全球的经济失衡主要是来自美国的失衡。比如美国的次贷问题,美国的经济衰退问题,还有美国的国际收支问题

等等等等。同时我们也应该指出弱势美元对世界经济带来的妨碍带来的影响。在金融市场的开放中,应该以公正、平等进行处理。比如说从去年到现在,我们批准了21家,包括美国所有的大银行在我国设立本土银行,叫本土法人银行,我们批准了它。但是美国对我国在美国设置银行采取了种种的障碍,据我知道到现在为止只批准了,最近只批准了招商银行在纽约成立分行。工商银行的筹备处的人员在美国已经待了大半年,但是到现在还没有批准。本来讲国际上有一个叫对等的原则,你批一家,我也给你批一家。但是现在我们批了这么多家,它还是没有对我们批准。此外,在贸易上,在主权基金的投资方面,它给我们造成了很多的障碍。对此,应该加强对发达国家的话语权,努力增加我国在世界范围内的话语权。

第二应对,提高综合实力,练好内功。我们分三方面阐述。首先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从依靠投资、出口拉动成为依靠消费、投资、出口拉动转变。这是十七大关于经济增长的一个战略性的转折。扩大内需是经济发展的根本,我们知道美国经济70%是靠内需,而我们只有30%多,这里边差了相当大的距离。

第二点,要加强宏观调控,调整结构、稳定物价、促进就业,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我们知道要增加能源、食品的进口,增加高科技的进口,改变出口的定需结构和商品结构。其次,我们要加强科教兴国,提高国民的素质。因为综合实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机制的竞争。如果一个公司一个企业它的人才机制好,它有更好的企业文化,它有更多的凝聚力,使员工有归属感,有荣誉感,能实现自我价值,这就有竞争力。如果机制不好,就留不住人,也提高不了竞争力。因此我认为群面来讲除了是人才竞争,而且更重要的是人才机制的竞争。

第三个应对要加快完善资本市场的发展,要深刻的认识到资本市场发展对经济强国的促进作用。也就是说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的情况下,金融资产的扩张是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的一环。我们不能低估虚拟资本和财富效应的作用,也不能低估直接融资更有利与资金资源分配的作用。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可以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对国民经济起到促进作用。对此,一定要有战略的眼光,如果我们不发展资本市场,从资本市场发展的阶段来看,在2005年我们的股票总市值是三万多亿,那么2007年底曾达到32万亿。当然现在股市低迷,但是总市值也是达到22万亿。如果我们不发展资本市场,那么我们的资产定价权和议价权永远不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且非常容易被外资侵犯。事实上资产重估是释放中国未被市场定价财富的一个过程,我们要更好的建立公正、公开的财富非常体制,让更多的群众增加财产性的收入。资本市场的发展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要对实现本世纪头20年国民经济翻两番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四个应对,资本市场的放开必须有序、渐进、安全的进行。要充分估计要如果国内经济条件不成熟,如果马上开放的话,那么必然会带来国际资金的冲击,以及受国际金融动荡的影响。但是开放一定要时间表,特别是我们的高层领导心中一定要有数。从我们来看,从日本、英国、德国来看,它们从经常帐户开放到资本帐户开放分别用了16年、18年、20年。我国是1996年12月份开放了经常帐户、经常项目,那么如果按照16年—20年这个时间段来看的话,那么我们开放的时间应该是2012年到2016年。那么先看一下去年2007年,我国的经济动量就是GDP的总量和外贸的总量分别在全球的是大概为6%和13%。那么同期日本呢分别为9%和8%,那么也就是说从1996年到2007年这11年间,我国的GDP的增长比日本少了,我们是6,它是9,我们少了3%。但是从贸易总量来看,我们高出了日本的5%。根据国际货币基金按照时间序列简单地预测,由于我们增长的速度比它快,因此他们预测认为到2012年以后我们的GDP总量也将超过日本。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到了2012年,我们已经具备了资本项目开放的条件。当然资本项目的开放和人民币的可兑换要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物价政策、贸易政策相配套的进行。但是我们可以提出几套的方案分析其利弊得失,我个人认为我国的资本项目的开放和人民币的可兑换最好不要迟于2016年。与此同时,我们应该促进上海作为全球的国际金融中心。如果人民币自由兑换以后,应该促进上海作为全球的人民币的交易中心。这是我国从经济大国迈向资本强国的必由之路、必由之举。

第五点的应对,要打造一批现代化的企业,加快走出去的步伐。我们知道当今西方的跨国公司控制了全球生产的40%,全球贸易的50%,全球国际先进技术的60%到70%,全球国际直接投资的80%到90%。而我国企业在全球500强中为数不多,为此必须推进国有民营资本向具有实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中整合,打造80到100家具有实力的、规模强大的、技术先进的、结构合理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创新和知名品牌的上市公司和国际化的先进的、

现代化的跨国企业。同时我们要以多元化的方式加快走出去的步伐,通过投资、并购、相互持股、经营代理、建设开发区以资本输出带动商品输出,一直到生产销售本土化,逐步缩小与引进来的差距。据我知道的数据,到现在为止我们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超过了8000多亿美元,但是我们对外直接投资这两年虽然增长很快,但是也只有2000多亿美元,应该是极不匹配的。因此我们应该增加对外投资,完善内外联动,做到你中我,我中有你,实现互利共赢。

在这里我也可以再多说两句,我认为银行走出去或者引进来可以采取相互持股的方式,这样子一来它不用资金了,大家相互换股嘛。另外它二来可以互损互荣,对实现本土化,加快这两个银行两个国家经济贸易金融的发展是大有好处的。但是现在为止我觉得好多都没有,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写过一篇文章以后一个摩洛哥的驻北京银行的代表,代表处的代表找了我,他说你这个很好。因此他希望摩洛哥的这家银行和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某一家国有商业银行相互换股,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换股以后,因为摩洛哥在北非是一个比较法家的资本主义国家。那么如果说它在你一个国有大银行里面持股了0.5%或者0.2%,那么按照这个比例的话,那么这家银行就可能在摩洛哥持股5%或者10%以上,那么这样的话真正可以实现互股。因为在北非在非洲这个市场上,我们很不熟悉。那么我们可以通过这家银行发展整个非洲的业务,而作为它来讲它就非常高兴,它认为它在中国,它对中国的大银行持了股东。那么这样子两国的贸易经济关系可能有一个迅速的发展,所以我觉得前一段工商银行持股了南非的标准银行20%的股东,应该是一个对外投资的一个非常,做得很好的。

最后一个应对,必须加强防范经济、金融风险。我个人认为当前和今后来自国际和国内的危害,经济金融风险的可能性随时存在。为此,我们应该建立金融的经济的、安全的有关法律和法规,并把它列入紧急预案。凡是重大金融政策的出台,凡是国有金融的资产或者在其他领域的资产,乃至民营企业的资产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候,可以通过人大听政,可以通过法律程序。因为只有法律程序的公正、透明,才能使决策的结果能够获得正确。只有这样,才可以保护我们国家、民族、百姓的利益不受损害,才能保证我们国家经济持续正常的运行,才能够防止危及我国经济金融安全的事件发生。

我可以谈一谈发达国家的例子,最近法国政府为了保护它的国内重要的企业不被外资外国企业所收购,它出台了一项保护国内战略行业的政令,以次来阻止了美国百事可乐对法国达能集团的收购。再比如美国的国会基于安全为由否决了前几年,否决了我国中海油用185亿准备收购美国第四大石油公司尤尼珂部分的股权。因此我们可以想像经济、金融安全,经济金融风险是多么重要,要把它放在重要的地位。在我国对外经济的开放当中,在我国日常的经济运行当中都要注意和防范金融风险,为建立安全、高效、抵御风险的开放性经济打下坚实的基础。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

王鲁湘:谢谢吴先生很精彩的演讲!那么您在刚才的演讲中间特别讲到六个应对的时候,我特别注意到因为您是金融专家,所以您特别讲到我们资本市场的开放完善的问题,为什么金融这一块如此的艰难?

吴念鲁:小平同志讲过金融是经济的核心,所以金融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这个金融开放过程当中,的确也有不同的观点。有的人认为我们可以全面开放,有的人认为我们要适当地开放。比如最近曾经有个讨论,有的学者曾经说过,外资控股中资的银行没有法律障碍,没有法律障碍。那么对此我是不苟同的,我认为大型的企业、大型的国有企业一定要国家控股。

王鲁湘:对,战略行业。

吴念鲁:对,战略行业一定要国家控股。如果说一般的村镇银行,我们鼓励它去发展,甚至像一般的股份制银行也鼓励它去引进战略的,或者它走出去投资。但是作为大型的国有企业现在我们已经引进了战略投资者,但是我不主张被外资控股。

王鲁湘:您刚才讲到完善资本市场对中国的重要性方面,您提到一点就是关于资产的定价权。您这里还有一个概念我想再请教您一下,您说到资产价格重估是释放中国未被市场定价财富的一个过程,那么我想请教的是未被市场定价财富指的是哪一个部分?

吴念鲁:你比如说有很多企业没有上市,因此我们说它是一个,它有固定资产。但是它的固定资产不能流动,没有证券化,没有证券化,因此在很多财富我们可以通过证券化的方式,就是通过市场的方式,这是一种。另外一种就是说很多财富它没有市场,我们现在没有建立市场,那么如果市场建立了,那么这些财富它就有一个估价的可能。因此这个本来一分

钱不值,但是通过市场以后它突然它就实现了价格。因此像美国,为什么我们说美国这么强这儿厉害呢?实际上美国是两块,美国一个是实体经济很强,另外虚拟经济这一块很强,两块加起来才是美国的强大。因此我们从整个经济发展当中,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我们不能满足于我们迈进了经济强国,而且我们一定要向资本大国和资本强国迈进。这样子才是我们中华民族真正的立于世界之林。

王鲁湘:您刚才还提到就是说要更好地建立财富的分享体制,就是让人民群众能够增加更多的财产性收入,这个财产性收入是不是比如像证券、股票这些东西是不是叫财产性收入。

吴念鲁:对对。

王鲁湘:就是虚拟经济这一块。

吴念鲁:对,这是十七大报告它所规定的,它是说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的百姓、群众增加财产性的收入。你比如说你买的股票这个企业增长了,或者说我们的经济增长了,那么你可以分享,当然这个里面有一定的风险。问题在哪儿呢?就是我自己认为当前我们对发展资本市场,对促进国民经济的作用以及对促进资本大国和资本强国的作用认识的还不够,认识的还不够。把资本市场或者是作为存钱,或者是作为一个投机的一个工具。这一块如果发展的话,那么我们的经济才能够真正的强大,我们的资本才能真正的秦大。为什么我们要货币一定要自由兑换呢?因为你比如说我们现在外汇储备里面这么多美元,这么多美元,那么美元我们实际上受损失的。那么我们的人民币如果成为了一个储备货币的话,那么外国人国外把我们作为一种储备货币,我们那么就可以同样享受美国所谓铸币税的好处。总体来讲我们觉得资本市场发展是一个战略性的一个步骤,是非常非常重要。

王鲁湘:下面有一位网友叫“人民币”,他问一个问题。目前中国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纷纷改制上市进入资本市场,在资本市场中的作用而且越来越大,资本市场与银行体系进一步的结合。他想问的这种关系会有什么样的利弊得失?

吴念鲁: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我们叫做蓝筹股,应该起一个定海神针的作用。汇丰银行在香港曾经说,汇丰银行是一个香港的定海神针,当然最近汇丰银行因为次贷问题,它也有一些问题。因此我个人觉得这个国有商业银行进入了股市,进入了资本市场,实际上对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是有好处的。因为前几年我曾经有一个观点,就是我国的资本市场为什么不稳定?那么就是因为只有5%是金融股。

王鲁湘:太少了。

吴念鲁:太少了,而在美国或者在香港都是占了30%到40%以上,那么最近我们的金融股占整个的权重里面也将近到了40%。应该说差不多,所以我个人觉得大型的银行进入资本市场应该是互补的。对银行经营来讲它要考虑到股东的利益,对股东来讲因为大型银行的盈利利益比较稳定,它可以分得一家的好处或者可以得到股票风险的好处。

王鲁湘:好,现在现场的这个同学有问题要吴先生提的可以举手。

提问:吴老师您好!我是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之行金融研究处的研究人员,听了您的演讲我受益匪浅。我想请问您就是人民币的可兑换和国际化这二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吴念鲁:货币的可兑换和国际化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也有联系。我们说所谓的货币的可兑换,人民币的可兑换那就是指在经常的支付和资本的支付当中,居民和非居民不受任何限制,可以支付或者转移。而且本国的货币可以不受限制地去兑换或者去购买其他的货币,这是可兑换。国际化的货币是什么呢?这个货币它首先要可兑换,另外它是作为支付计价结算的货币,而且可以充作为储备的货币。你比如说像港币,新西兰元,新加坡元它们都是可兑换的货币,但是不是国际货币。瑞士是一个小国家,瑞士法郎是可兑换的货币,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它又是国际货币,它可以把它作用一部分储备作为计价的工具。那么像日本是可兑换货币,当然它也算国际货币。但是这几年日本的国际化搞的进程起来比较慢的,甚至于它在国际贸易当中用日元计价的比率,原来我记得是20%,现在可能还在下降。甚至日元的在外汇储备当中的比率也在下降,很大部分被欧元所替代。

提问:谢谢。

提问:尊敬的吴教授您好,我是来自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的,您刚才讲到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一个重要的方面。那么我们看到近年来我国的金融开放步伐也有所加快,我们的商业银行也通过股权融合的方式引进来和走出去,我们的资本市场也通过就是QF和QD 等方式和国际资本商有了一定的联系。那么在这里您能给我们详细的阐述一下金融全球化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另外我们国家在金融全球化的方面目前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发展阶段?谢

谢。

吴念鲁:金融全球化应该讲是涵盖了金融自由化、金融国际化和金融一体化,那么这个金融自由化一般是说汇率、利率的自由化。那么我们现在为止我们利率还没有完成的作为市场化,那么汇率也没有,还不够。那么另外就是银行业务的自由化,现在我们还没有混业,现在也是到这个程度。另外就是市场的自由化,那么市场自由化,我觉得做了一些,但是总体上来说也还不够。那么金融国际化,金融国际化的意思就是银行到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外国的银行进来,跨国公司的发展。这个方面应该说最近有一定的进程,特别是工行的步子比较快。另外这个外资银行你们注意了没有,现在外资银行好几百家在我们国内不同机构,有的设立到分行,我们叫做branch。有的是设立代表处,但是现在一个倾向,大多数要改变为本土化的银行,就是Subsidiary叫子公司,就是在本土注册,那么这样对它发展更有利。那么大体上是这么个程度,但是我们对外的这个银行的这个发展也不是太快。

另外一个金融全球化还包括了叫金融一体化,金融一体化是什么呢?由于国内的市场和国外的市场非常快的融通。另外通过信息的网络或者通过了银行了网络使得资金能够在24小时,就是不受时空和区域的限制可以进行资金的调拨资金的交流。现在能做到的就是在海外有网点的或者有分行的几家大银行,它可以这么做。但是更多的像股份制银行,特别是一种地方的一些商业银行恐怕都还做不到,这是大体的情况。

提问:吴教授您好,我是来自于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的。我想问您一个问题就是最近北京市政府提出要建立一个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金融城市,请问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吴念鲁:我先说欧洲的德国,德国是一个8000多万人口的国家,德国有三个到四个金融中心。有北方的汉堡,南方的慕尼黑,工业区的杜塞尔多夫,只有法兰克福,法兰克福是国际金融中心。那么就我们这么一个发展中的这么一个经济大国,现在迈向经济强国来看的话,因此我个人认为有几个,甚至是多个的金融中心是完全可以的。至于北京是我们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那么我个人认为这个经济中心本身已经涵盖了金融中心。但是你要说把北京建成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那么我个人觉得还有时日。那么我自己跟倾向于上海作为我国的国际金融中心,我觉得比北京有更大的优越性。一个上海它原来就是远东的国际金融中心,它有它的历史源泉,它的文化底蕴。另外一个上海它是长江三角洲的龙头城市,它可以集中了长江三角洲整个的资源实力,另外它可以产生一个很大的辐射。另外上海也是国际知名的一个港口码头,再加上上海也是,应该说在所有城市当中上海是外资银行最集中的地方。另外上海在外汇、孤僻、债券、期货,包括衍生产品的市场相对来讲它已经开始发展,比北京比其他城市都先走了一步。

王鲁湘:非常感谢吴教授今天精彩的演讲!中国经济的崛起的的确使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各发达国家在调整中和中国存在着多种形式的博弈。值得欣慰的经过近3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已经具备一定的抗压和博弈的能力。而且中国参与国际经济体制的经验也越来越丰富,处理问题的手法也更加熟练和高强。我们相信随着中国经济真正成为世界经济的决定性力量,中国会赢得这一场博弈,从一个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好,我们再次感谢吴先生今天精彩的演讲!同时也感谢今天在座的北京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的老师和同学,下周《世纪大讲堂》我们再见!

—结束—

世界经济的发展

世界经济的发展 复习目标 1.掌握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各阶段的基本特征及主要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 2.掌握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的条件、内容和影响。 3.掌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与发展情况。 4.掌握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运行体制的调节及其影响。 5.掌握二战后亚洲国家经济发展的概况。 一、选择题 1.新航路开辟后,殖民侵略的阶段性变化主要取决于侵略国 A.经济发展的变化 B.经济实力的变化 C.远洋技术的变化 D.道德水准的变化 2.下列历史现象属于资本原始积累范畴的是 ①贩卖黑人奴隶②价格革命③圈地运动④掠夺殖民地财富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③④ D. ①②③④

3.马克思认为“使小农转化为雇佣工人,使他们的生产资料转化为资本的物质要素的那些条件,同样也为资本主义建立了自己的国内市场。”的典型历史事件是 A.英国的圈地运动B.法国雅各宾派的土地法令 C.美国的《宅地法》 D.日本明治维新的土地政策 4.与法国相比,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较快,革命也早一个多世纪爆发。其原因是 ①资本主义萌芽最早产生②处于大西洋航运中心线上 ③大规模地进行“圈地运动”④都铎王朝内外政策的促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新贵族不反对工业生产的发展,并与资产阶级结盟,这表明英国新贵族 A.与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相同 B.和资产阶级有共同的经济利益 C.同资产阶级思想观念一致 D.都要求彻底改变封建生产关系 6.阻碍法国工业革命发展进程的因素不包括 A.比英国工业革命进行得晚 B.小农经济长期大量存在 C.高利贷资本挤占了工业资本 D.资产阶级统治基础不牢

从制度经济学角度解读世界经济危机与中国崛起重点

[收稿日期]2010-01-25 从制度经济学角度解读世界经济危机与中国崛起 贾 晶 (新疆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2 [摘要]经济危机是市场经济的伴生物,有市场经济就会不时地爆发经济危机。它源于生产的社会性与私人占有的矛 盾,但也是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本不断追求扩张的产物。所以,研究经济危机离不开制度分析。从制度视角解读经济危机,可以发现,经济危机虽然是伴随大国崛起的危难,但制度创新却可以使大国迎难而上,转危为机,抓住机遇而崛起。我国应从制度创新入手,让利于民;创建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缓解各种社会矛盾;强化政府干预,纠正市场失灵;加强国际合作。从而不仅化解世界经济危机带来的冲击,而且还在后经济危机时期能够快速发展。 [关键词]经济危机;制度创新;中国崛起[中图分类号]F640 [文献标识码]B 第2010年第3期(总第346期 商业经济 SHANGYE JINGJI

No.3,2010Total No.346 [文章编号]1009-6043 (201003-0003-02从美国的次债危机发展成美国的经济危机,然后蔓延成欧美乃至全球的经济危机。现在,危机早就进一步深化和蔓延,经济危机已经延伸到实体经济领域,全球经济的冬天已经来临了。而此次发生在全球经济 “心脏”部位的经济危机将可能成为有史以来对中国影响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自1825年英国发生经济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在繁荣与萧条中交替运行,经济危机理论历经100多年的历史演变,目前仍存在较大争议。笔者通过对经济危机与制度创新、大国崛起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试图从制度视角解读经济危机,并为通过制度创新应对经济危机,促进中国崛起,转“危”为“机”提供思路。 一、经济危机的制度分析 (一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经济危机 在制度经济学看来,有效率的制度促进经济增长,无效率的制度则抑制乃至阻碍经济发展。因此,经济危机就可以看作是无效率的制度抑制乃至阻碍经济发展的结果,是经济制度变迁中的突变。试分析如下: 1.经济危机只有在市场经济制度中才会产生。如果经济自给自足,生产与消费直接结合,就不可能形成生产过剩或不足的危机。经济危机的形成是由于市场经济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使得生产与消费日益脱离,各种矛盾累积集中爆发的结果。 2.经济危机总是与一定的经济制度紧密相联。人们的经济活动离不开经济制度。集中的工业化生产促进了市场经济发展与制度变迁,使相关的商品交易制度、银行信贷制度、劳动社会保障制度、国际贸易制度等形成并发生变化。如果出现经济结构失衡,就可能诱发经济危机。 3.经济危机是市场经济制度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分析 全球经济、政治以及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全球经济一体化形成,进而逐渐呈现出了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以及技术全球化等一系列效应。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不断深入,中国在抓住这一全新发展机遇的同时,如何更好的应对一系列不确定因素给中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已成为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经济事业过程中所面临的一大挑战。因此,针对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之间所存在的关系展开研究,能够为明确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进而为实现对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存在风险的有效规避、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经济全球化概述 无论人们怎样描述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恐怕都很难回避“经济全球化”这样的字眼。如波音公司飞机零部件由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生产,包括中国西安飞机制造厂为其生产机翼。美国波音飞机由近450万个零部件组成,这些零部件就是由1600家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公司生产和供应的。美国福特公司生产的轿车,外国部件占27%。日本本田公司在美国制造的协和轿车有25%的零部件在海外制造,这些都是经济全球化的结果。 从经济角度上讲,经济全球化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配置,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日益融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日益加深的状况和进程。经济全球化作为一种客观的历史现象或过程,对整个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古巴共和国国务委员会主席菲德尔?卡斯特罗曾说:“全球化是历史规律,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究其原因是世界生产力的发展与推动,其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全球化。 三、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主要工农产品的产量大幅增加,一些重要产品的产量跃居世界前列;市场供求总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商品供应由普遍短缺转为相对过剩;经济发展水平由低收入国家变为中下收入国家;人们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两个阶段的历史性跨越。处于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的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整体联系日趋紧密。 (一)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正面效应 1、吸引外资。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能够提供优势劳动

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系讲课教案

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 的关系

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系 一个国家的经济与该国的政治有着极大的关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每个国家的经济都与其他国家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最直接体现在近几年的经济危机中,每一次的经济危机都波及到全世界,每个国家或多或少受到了影响。那么中国的经济与世界的经济又有着怎么样的联系呢?? 近期,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新变数与新“乱子”有所增加,不稳定与不确定性有所上升,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一些争议和摩擦连续出现,如中日钓鱼岛之争、中印边界领土争端、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等,分析其原因不难发现:(一)中国周边地理环境复杂。 中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疆土,有2.2万公里长的陆地边界线,与中国接壤的国家有14个。中国还有1.8万公里长的大陆海岸线,与6个海上邻国的领海相接或相重叠。此外还有非接壤但有着密切关系的近邻国家等,因此,中国被称为“世界上邻国数目最多的国家”。中国不仅邻国数量多,而且这些国家的情况十分复杂多样,这在世界上较为少见。中国所处周边环境特别复杂,决定了在中国与邻国之间发生摩擦的概率要更大一些。(二)中国与近邻国家之间,还存在着一些历史遗留下来的未解决的边界问题。其中包括中印边界问题、中日钓鱼岛问题,还有南中国海问题。在这些领土和领海的划界问题上,虽然中国希望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加以解决,但一些邻国不断采取各种手段,试图强化对争议地区的实际占领。这反映了周边某些国家的一种机会主义的心态,它们试图利用中国的和平主义政策,造成对中国不利的既成事实,谋取现实的利益,或者强化自身在未来边界谈判中的地位。(三)中国崛起带来的冲击。

随着中国经济地位迅速上升,日本东亚经济主导国的地位受到冲击。从发展趋势上看,似乎中国正在逐渐确立自身在东亚地区的主导地位。日本对这一前景并不是欣然接受,而是试图延缓这一进程,或者通过与其他国家联合的方式,制约中国影响力的上升。这就在一定时期内增大了双方发生摩擦的可能性。类似的情况,也在中印关系、中韩关系等双边关系中不同程度地存在。 中国的周边环境也存在一些有利因素:1、中国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力逐渐增大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贸易额巨大,是许多周边国家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同时,中国在周边国家的投资也在迅速增长。周边国家对中国经济影响力的扩大,持一种多少有些矛盾的心态,一方面欢迎由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所带来的经济机会;另一方面,也有一些防范心理,担心从经济上受制于中国。但不管怎么说,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关系,是双边关系中的一个重要稳定因素,这在几年前中日关系的“政冷经热”中已经有清晰的体现。 2、国际社会对中国战略意图的认知 随着中国的发展,很多周边国家对“中国威胁”感到焦虑。对此,中国提出了一系列政策理念和政策举措,来缓解这方面的焦虑,包括新安全观、和平崛起、负责任大国、建立一系列伙伴关系、提出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与和谐周边等等。此外,中国积极参与与周边国家的自由贸易区的建设,积极推动地区机制的建立和发展。中国与邻国的经济相互依赖关系也在不断加深。现在,周边国家对中国战略意图的疑虑已经大大缓解。 面对复杂多变的周边环境,中国应加快谋划“大周边战略”,区分陆地与海洋的不同情况,统筹各大地缘方向,针对地区热点,创新运用博大精深的“中华

世界经济的形成与发展世界经济学概论

一、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各国货币政策不一

二、全球贸易失衡加大,保护主义蔓延 三、发达国家财政赤字依然庞大 四、通货膨胀压力显现 结合主要大国兴衰成败的历史说明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 第一章第一节二-第三四段+最后一段 第二讲世界经济运行的体制基础 资源配置方式 计划经济 计划(Commandconomy),或计划,又称指令型经济,是一种,而这种体系下,国家在、分配以及产品各方面,都是由政府或财团事先进行。由于几乎所有计划体制都依赖政府的,因此计划经济也被称为“指 令性经济”。 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又称为自由市场经济或自由企业经济) 是一种经济体系,在这种体系下和的生产及销售完全由自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而不是像计划经济一般由所引导。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都是资源的配置方式。在里并没有一个中央协调的来指引其运作,但是在上,市场将会透过和服务的产生复杂的相互,进而达成的效果 混合经济 混合经济体系是指混合了传统经济体系、计划经济体系以及市场经济体系的经济体系以解决三个基本 的经济问题: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 经济学 经济学是研究价值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规律的理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同一的客观规律。经济学是一门科学,是有机整体,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 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经济学核心思想是物质稀缺性和有 效利用资源,可分为两大主要分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起源希腊色诺芬、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早期经济学,经过亚当?斯密、马克思、凯恩斯等经济学家的发展,经济学衍生出了演化证券学、行为经济学等交叉边缘学科。理论体系和应用不断完善和发展。 经济学理论:从亚当?斯密到凯恩斯 亚当斯密 1个人主义:经济体制之建构,应以保障个人之生存及发展为原则。因为每个人若能充分发展自我, 则社会整体也将获得进步。 2财产私有制:就是主张私人有权拥有及支配自己的财富。因为如此才能使个人充分发展,同时促进文明的发展。 3追求利润具有正当性:企业家投资工商业虽然为了追求利润,但是在过程中往往产生服务人群、贡献社会

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

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 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最基本的是两个:区域化和全球化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与特点 1.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⑴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含义:指国家之间通过设立一套机构,在经济方面打破国界,实行不同程度的合作和调节,使各国在生产、流通、分配等领域向着结成一体的方向发展。 ⑵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动力。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经济关系跨越自身疆界的显著变化,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科技革命推动的结果。 ⑶ 世界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在:①国际投资的迅速增长,带来了资本的国际化。②对外贸易成为国际交往中最活跃的环节和各国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促进了市场的国际化。③国际金融交易大大超过世界生产和商品交易、服务贸易,成为国际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促成了金融的国际化。④战后跨国公司大量涌现,并在全球经营,带来了生产和销售的国际化。⑤全球贸易规则日趋统一。 ⑷ 正确认识世界经济全球化。①世界经济全球化是战后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大发展的产物,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②世界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既有利也有弊。世界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增长;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加速自己的工业化进程,使自己产业结构不断改善;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能够引进更多资金和技术,促进本国经济繁荣。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还意味着挑战和风险。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要受到主要是按西方国家意志制定的国际经济规则的约束和制约,为此要付出一些代价;国民经济对外依赖程度日益提高,将使发展中国家易受国际经济波动的影响;迅速开放国内市场,使外国货物大批涌入会强烈冲击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国际短期资本大量涌入,也大大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的金融风险;大量引进外资和技术,发展中国家的主要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有被跨国公司和国际经济组织控制的危险等。③发展中国家必须积极参加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孤立于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之外是没有出路的。④但发展中国家在参与世界经济全球化过程时,应对全球化带来的巨大风险和安全问题有充分的认识,积极采取各种措施,趋利避害。尤其要加强和扩大南南合作,争取国际经济运行规则向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方向调整。⑤解决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不公正、不平等,只对少数国家有利,对多数国家不利的问题的基本出路,在于打破国际经济旧秩序,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⑸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集团化是并行不悖的。区域经济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最终实现经济全球化的具体步骤和途径,是经济全

谈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时中国的边缘地位(1)

谈20世纪30年代我国的边缘地位的理解 【本文摘要】在三十年代,世界各国都忙于为解脱经济危机而奔忙,但是在世界另一个角落的中国却安然无恙,这显得中国好像风景这边独好,但是中国是面临危险的,那就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威胁。众联教育下面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谈到20世纪30年代,我们不能不提到经济危机,1929-1933年,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寻求危机的出路,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或者是军国主义道路,或者是进行平稳的改革,而当时的中国,却四平八稳,没有大的波动。今天众联教育就和大家一起探讨。 为什么中国在世纪经济舞台上无足轻重,却安然渡过了这场全球性的经济萧条的灾难呢?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和做为一个以白银为法币的国家,中国起初没有受到工业国家间的影响,那当时中国是一个什么情况呢?中国其实在在美英等国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一如既往的坚持了经济的发展,而且,外贸量在1929-1930年间保持稳定,在1930-1931年间,出现了20%的增长,并且1929年由于新的海关税则的出台,使中国的海关税收增长了一倍,此外,1930年后由于政府用黄金替代白银征收进口税,这样,就使政府从国际市场银价波动中解救出来,减少了中国的贸易逆差,并使中国以外国的投资者更有吸引力。于是就出现了相对的稳定感。 对于欧洲列强来说,1925年的洛迦诺公约维持了各国的相对稳定,但是,在德国和日本,对于战后的国际合作体系出现了不信任的因素,也就是说国内出现了改革派,也就是说如在德国,1919年的凡尔赛公约,德国人不满,强烈要求修约,这部人叫改革派,而日本在中国发展有欣欣向荣之感时,日本觉得,应该把国家的发展和某种程度的控制中国联系在一起,这一过程出现于19世纪末,日本的几代人都认为这种控制是必要的。一方面他们认为中国是他们潜在的敌人,另一方面,在地理和经济考虑,反映了一个缺乏自然资源和完全依赖货物的主要供应者,同时做为日本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市场他有必要控制。第三个因到是日本人认为在心理上和文化上,作为一个成功的改革者有义务也有必要来领导其邻国,特别是中国,来走向相似的道路。最后更为重要的是,国内因素,以这样的方式来理解国内的与国外的事务,强硬的外交政策只不过是国内政治的反映。 当此之时,中国在加大力度来维护国家的主权,在东北也是如此,于是中日在满洲的冲突就成了一场恢复并维护国家主权的农业为主的社会之间的力量的抗衡。 好了今天我们就说到这里吧,也就是说在30年代初的中国,形势比欧洲要好,在外国资本主义疲于应付之时,中国的经济得到发展,而政治上也保持了相对稳定,但是一场危机就要到来了。众联教育与大家一起重温历史。

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系

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系 一个国家的经济与该国的政治有着极大的关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每个国家的经济都与其他国家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最直接体现在近几年的经济危机中,每一次的经济危机都波及到全世界,每个国家或多或少受到了影响。那么中国的经济与世界的经济又有着怎么样的联系呢?? 近期,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新变数与新“乱子”有所增加,不稳定与不确定性有所上升,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一些争议和摩擦连续出现,如中日钓鱼岛之争、中印边界领土争端、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等,分析其原因不难发现:(一)中国周边地理环境复杂。 中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疆土,有2.2万公里长的陆地边界线,与中国接壤的国家有14个。中国还有1.8万公里长的大陆海岸线,与6个海上邻国的领海相接或相重叠。此外还有非接壤但有着密切关系的近邻国家等,因此,中国被称为“世界上邻国数目最多的国家”。中国不仅邻国数量多,而且这些国家的情况十分复杂多样,这在世界上较为少见。中国所处周边环境特别复杂,决定了在中国与邻国之间发生摩擦的概率要更大一些。(二)中国与近邻国家之间,还存在着一些历史遗留下来的未解决的边界问题。其中包括中印边界问题、中日钓鱼岛问题,还有南中国海问题。在这些领土和领海的划界问题上,虽然中国希望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加以解决,但一些邻国不断采取各种手段,试图强化对争议地区的实际占领。这反映了周边某些国家的一种机会主义的心态,它们试图利用中国的和平主义政策,造成对中国不利的既成事实,谋取现实的利益,或者强化自身在未来边界谈判中的地位。(三)中国崛起带来的冲击。 随着中国经济地位迅速上升,日本东亚经济主导国的地位受到冲击。从发展趋势上看,似乎中国正在逐渐确立自身在东亚地区的主导地位。日本对这一前景并不是欣然接受,而是试图延缓这一进程,或者通过与其他国家联合的方式,制约中国影响力的上升。这就在一定时期内增大了双方发生摩擦的可能性。类似的情况,也在中印关系、中韩关系等双边关系中不同程度地存在。 中国的周边环境也存在一些有利因素:1、中国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力逐渐增大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贸易额巨大,是许多周边国家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同时,中国在周边国家的投资也在迅速增长。周边国家对中国经济影响力的扩大,持一种多少有些矛盾的心态,一方面欢迎由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所带来的经济机会;另一方面,也有一些防范心理,担心从经济上受制于中国。但不管怎么说,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关系,是双边关系中的一个重要稳定因素,这在几年前中日关系的“政冷经热”中已经有清晰的体现。 2、国际社会对中国战略意图的认知 随着中国的发展,很多周边国家对“中国威胁”感到焦虑。对此,中国提出了一系列政策理念和政策举措,来缓解这方面的焦虑,包括新安全观、和平崛起、负责任大国、建立一系列伙伴关系、提出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与和谐周边等等。此外,中国积极参与与周边国家的自由贸易区的建设,积极推动地区机制的建立和发展。中国与邻国的经济相互依赖关系也在不断加深。现在,周边国家对中国战略意图的疑虑已经大大缓解。 面对复杂多变的周边环境,中国应加快谋划“大周边战略”,区分陆地与海洋的不同情况,统筹各大地缘方向,针对地区热点,创新运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韬武略”,破解美国的“巧实力”及个别邻国的“小伎俩” (一)“大周边战略”应强调以下两大原则一是“刚柔并济”,周边战略切忌“阴柔有余、阳刚不足”,包括在南海问题与南沙争端上。对内对外都要讲清楚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完整含义,和平发展绝不排除为捍卫

论中国经济掘起与对世界经济之影响

论中国经济崛起与对世界经济之影响 奥运开幕和国庆阅兵都是让世人惊羡及国人震奋的场景,但真正值得中国人骄傲并且确定中国在世界舞台再度崛起的是,外汇存底超越两兆而位列全球之冠,成为美国国债的最大债权人,而且超越日本和德国,现在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更重要的是,近年来面对全球经济恐慌与萎缩,中国的经济仍然以近两位数之快速成长,带领着全球步出了这次经济崩溃的危机,这的确是惊人的成就。 中国掘起自然引起不少有心人的妒忌。而令已经是陳腔濫调的“黃禍论”與“中国威脅论” ,再度死灰復燃,演变成“中国经济威脅论”。其主要论调是全球之资源及财 富有限。中国经济的快速成长,必然会依赖侵占或掠夺其它地方的资源及财富。进而影响或剝夺其它地方经济成长的机会。这种似是而非的立论,不但严重损坏了中国的形象。更进一步促使不少国家正考虑立法以抵制和中国正常的经济贸易与交流。这种恶性发展,是我们必须彻底防范及杜绝的。 其实这个论调基本的立论是全球之资源及财富有限,严格说來只適用於原始社會。并且真正有限的只是全球之资源,自從人类发展出耕作技术之後,就可以利用资源而创造及累积财富。不过其速度非常缓慢,而不易察觉。全球生产总值从公元元年到 1000年不过增加了15%,根本可以视为常数。是以一个人或国家要想累积财富,必须得侵占或掠夺其它人或地方的资源及财富。所以说为富不仁和无商不奸,在当年的确是有其道理。 隨著人类的进步,发展出制造技术。尤其是工业革命以後帶动起科技和金融创新,以及国際贸易和资金交流的趋勢,人类得以快速的创造及累积财富。个人或国家完全没有必要,使用侵占或掠夺他人或地方的资源及财富的方式,来达到迅速累积财富的目的。

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答案

第一章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世界经济格局:是指一定历史时期内世界各国或国家集团的经济力量及其相互关系所形成的一种结构。 2.经济全球化:是指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阻碍生产要素在全球自由流动的各种比例正在不断削减这样一种历史过程。 3.跨国公司:是一种企业组织形式,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控制有工厂、矿山、销售机构和其它资产,在一个决策体系下从事国际性生产和经营活动的企业。它是世界经济中集投资、贸易、金融、服务等功能于一身的特殊主体。4.世界经济的“不平衡”:既是指世界各国发展速度上的差距,又指各国发展水平、经济实力的差距。二、思考题:1、战后世界经济格局是怎样演变的?战后世界经济的“极格局”的演变大体上经历了美国独霸世界经济领域的时期,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时期,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时期。(1)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时期:从战后初期到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是美国独霸世界经济领域的时期。(2)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世界经济的多极化已明显地显现出来。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出美、欧、苏、日彼此抗衡的状态。(3)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当今状况及其发展态势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同时又出现了新的变化。2、怎样认识世界进入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的时期?在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特别是信息技术不仅在发达国家,而且在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得到极大的发展和运用;不仅在经济领域加速了信息化,而且在其他领域也加速了信息化,人类社会真正进入到信息化时代。新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水平,改变了经济的发展方式和经济生活方式,而且极大地改变着人类的社会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它的影响无处不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引发了世界范围的一场新军事变革,也使得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更加激烈。科技进步的重大发展中,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尤为突出,将人类社会带入经济信息化时代。3、为什么说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阻碍生产要素在全球自由流动的各种比例正在不断削减这样一种历史过程。经济全球化的产生与发展不是偶然的。经济全球化是以国际化为基础的,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来看,经济的国际化发展经历了商品的国际化、资本的国际化和生产的国际化几个阶段。经济全球化在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最突出的问题是利益分配不公,同时,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更容易受到外部经济波动和金融危机的影响。4、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将面临怎样的世界经济环境?我们应该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将面临的世界经济环境主要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由于商品、资本、劳务、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障碍的不断削减,促进了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经济融合,资源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等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高和生产的发展,从整体上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增长。因此,中国应该要积极地参与全球化的浪潮,应经济全球化的积极效果来为发展中国的经济。但同时,经济全球化还带来一系列其他的后果。它在带来民族国家权力的全球化的同时,又消蚀着民族国家的主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发展中国家大量引进外资和技术,其主要产业乃至整个经济面貌有可能被跨国公司与国际经济组织所控制。发达国家在进行产业结构梯度转移的同时,一些污染严重的产业和部门也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在享受着丰裕生活的同时,也正牺牲着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而发达国家内部由于出现强资本弱劳工的态势,在劳工抗衡资本的能力削弱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又受到全球化所带来的移民和发展中国家成本低廉的劳动力的冲击,使一些国家的极右势力获得生存和发展的土壤。等等。对于这些,我们需要谨慎面对,趋利避害,修订“游戏规则”,克服其负面影响;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经济协调机制来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特点

一、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各国生产、流通、分配等领域紧密联系,向一体化方向发展的历史过程。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高度发展的产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科技革命推动的结果,它是与信息经济相适应的,其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过程。 经济全球化的成因涉及到国家经济体制、企业趋利动机与技术进步等三个因素。(1)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趋同消除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体制障碍。(2)微观经济主体的趋利动机推动了经济活动的全球化发展。(3)信息技术的进步降低了远距离控制的成本,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 经济全球化突出表现在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货币和跨国公司等领域的发展上,其表现主要有:第一,国际贸易成为各国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国际交往中最活跃的一环。第二,国际直接投资的增长,带来了资本国际化。到了80年代末,发达国家的资本输出额超过3万亿美元,其中3/4是发达国家间的相互投资。第三,金融国际化。国际金融活动规模空前,大大超过了全世界生产和商品交易。第四,跨国公司日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跨国公司是当代经济生活国际化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它把世界经济全球化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第五,全球贸易规则日趋统一和完善,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在其中起到了重大作用。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世界生产力迅速提高。(2)国际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不断加强。(3)国际贸易迅速增长,商品结构、贸易地区均发生重大变化,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大推动力,全球化使商品、服务、资本、人才、资源等各种要素流动的技术性和政策性障碍大幅减少,加快了世界贸易自由化趋势。(4)国际金融成为世界经济中一体化程度最高的领域,被看作世界经济运行的核心,促进了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5)全球化推动了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全球工业化的重心正由西半球移向东半球。随着发达国家制造业比重的下降,其服务业就业人数的比重迅速上升。 但是,经济全球化在加强各国相互依存,推动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同时,也带来很多负面影响。(1)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稳定。(2)各国经济主权的独立性正面临日益严峻的考验。(3)全球范围内的贫富差距正进一步扩大。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主要的负面影响在于:加剧了各国间发展的不平衡,尤其是南北经济差距进一步拉大,经济全球化的巨大收益大都

世界经济危机下中国经济的应对策略探讨

世界经济危机下中国经济的应对策略探讨 摘要: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承认,全球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失衡有相当大的联系。在当今,金融危机带给我们的影响看似已经过去了,人们开始讨论金融危机后的 经济市场新秩序,但世界经济危机仍然给我们留下了难以摆脱的负面影响。而在 这影响下,我国经济应如何来进行应对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笔者探讨 了世界经济危机下中国经济的应对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金融危机;中国经济失衡;世界经济危机;应对策略 世界经济在几十年内的发展过程后,正经历着一次大的波浪式调整。国外的 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都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国外大宗商品价格浮动, 国内受房地产和信贷调控,经济逐渐呈现越来越不稳定的趋态。而在如此恶劣大 环境中,中国本国经济想要持续走高一定会面临一些危机与挑战。所以,笔者对 当前世界经济危机下中国经济的应对策略从多元化的角度来进行分析。 一、世界经济现状及世界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世界经济现状分析 尽管距离2008年的金融危机已经过去了11年,但是金融危机所带来的经济 影响仍处于低迷态势。世界经济的发展随着全球投资格局逐渐变小、货币利率风 险以及政治摩擦等问题依然在持续发生,这对每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来说都是不小 的考验。而近几年,国际投资增速放缓,世界经济的发展原动力逐渐弱化。从2010年开始,国际总贸易增长已经开始呈现下降趋态,且持续到现今。这都代表 着国际投资贸易正处于一个低迷的状态,世界经济的发展受创严重。在此基础上,为了维护世界经济的发展,新贸易保护主义登上了国际舞台。之前的TPP和TTIP 均属于高规格的国际贸易规则,但随着美国特朗普的上任,原本的国际贸易规则 发生了改变,导致现存的国际贸易中存在一种非理性的价值规范。而在如今这种 世界经济情况下,这种贸易保护主义无疑会给相关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严重打击, 从而影响世界总体经济贸易的发展。除此之外,在国际投资方面,世界经济的增 长率也在不断下滑,其中新兴的经济贸易体下滑最为严重。从2000年至今,新 兴国家不断发现资本净流现象。其中,中国的资本净流现象最为严重。在2008 年之前,对于新兴的国际投资市场,其投资和融资的数量暂且较大,这个数据在2010达到近10年来的最高值。但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净资本逐年减少,其中资本 净流的规模也越来越大,甚至金额达到了1万亿美元。 (二)世界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近些年,中国经济被世界经济半主动半被动地卷入其中,与全球经济不断的 进行融合。而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发展也被暴露在世界经济发展格局下。受世界 经济发展的约束,从而导致现今世界经济危机情况对中国经济产生很多负面影响。 1、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冲击 由于我国并没有完全开放资本市场,所以,导致国内金融相关的衍生物并没 有完全发展起来,与银行相关的衍生物非常有限。再加之我国在对金融走出去的 进程中还仍处于发展阶段,所以,世界经济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冲击有限。世界经 济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冲击主要体现在股市走跌、外汇储备缩水等。美国大幅度调息,造成国际经济市场的动荡,也是中国在对世界经济走低的大环境下无法置身 事外的原因,收益下降,外汇资产严重缩水,严重冲击了我国金融体系的安全[1]。 2、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发展与变迁

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的发展与变迁 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国度之一,她的发展经历了极其独特的历史变迁。中国先是经历了长期的强盛。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中,中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从公元元年以来的两千年中,90%的时间里中国的经济总量居于世界首位。 据麦迪森计算,从公元元年到19世纪初,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一直在20%以上。其中,从公元元年到1500年,中国经济总量远远领先于其他经济体,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大部分时间(1—1000年)在1/4左右,最低的时候(1000—1500年)也在23%左右。在这一历史时期,中国不仅是世界经济总量最大的国家,而且是综合国力最强的国家,经济、政治、文化、艺术都处于高度发达的状态。 1500年以后的300年是世界工业化的起步阶段,由于中国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内在特性,中国失去了与世界工业化同时起步的战略机遇,因此,这一阶段西欧追上中国并超过中国。1500年之前,西欧经济总量从没有达到中国经济总量的一半。从1500年左右起,西欧开始对中国经济迅速追赶。到18世纪初,西欧经济规模第一次赶上中国的水平。19世纪初,日渐衰落的中国传统农业经济得到了一次复苏,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于1820年一度达到了33%的最高记录。而后中国经济一落千丈,西欧也在同中国相持100年左右之后最终远远地超过中国。 从1820年到1949年,是世界加速工业化的黄金时期。由于外国的侵略,中国的传统农业社会破产,而工业经济发展受到遏制。中国再次失去工业化的历史机遇,并沦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经济由此进入了彻底衰落的阶段,中国经济占世界的比重几乎以每40到50年下降一半的速度衰落。1870年,中国经济占世界的比重降为17%,1913年为8.9%,1950年为4.5%。正是在这一个历史阶段,美国经济总量于19世纪最后10年中超过中国。1820年美国经济占世界的比重只有1.8%,到1870年上升到8.9%,1913年上升为19.1%。 1949年,人民的解放、国家的独立使得中国能够启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从而遏制了1820年以来中国在世界历史舞台上经济比重不断跌落的局面,结束了中国经济不断衰落的历史。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初步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为经济的起飞准备了条件,把中国经济从历史的最低谷中彻底拯救

中国与世界经济的现状及未来

中国与世界经济的现状及未来 ——专访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者主罗伯特·希勒 林永青:首先,感谢您接受《腾云》杂志和价值中国网的联合采访。去年您在媒体提到,“中国的经济奇迹是一个鼓励人们做出现实的伟大故事”。很多年前伦敦政经的哲学家卡尔·波普尔表示过类似的看法:“历史事件往往不是智慧或能力,而是偶然的瞬间。一些历史上大的事件只是一些随机产物。比如,如果足够多的人相信西方的没落,西方就没落了。”您如何比较中国和西方的不同“历史故事”呢? 希勒:中国书写的是复兴的故事。我不是一个中国历史学家,你让我比较中国和西方之间的历史启示,我能力有限,只能简单阐明我的想法。我只是知道中国近代,有一段几百年的磨难。但是我也知道,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国一直在世界拥有领先的地位。就是回到中国清朝中期的时候,相比欧洲,中国也有一个鼓舞人心的时期,我不认为当时的欧洲同样具备。 而在最近几年,我认为,一个伟大的文明复苏的思想是中国发展的根本性的动力。中国人把它看作是正在发生的历险。但(这种经济发展)对于欧洲和美国,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故事了,这样的历史在那里的人们身上上演过。在中国,人们亲身感受到他们同中国崛起的关联性和与责任感。而在我看来,对于美国来说,这样的故事发生在200年前,今天的美国人不再具有共同为国家发展做出牺牲的意愿。所以储蓄率在今天的中国非常高,而在美国非常低。我听到了很多说法,其中一个是中国人的历史时刻感。中国人为自己承担的义务作出贡献。 林永青:您能谈谈美国或西方的未来发展趋势吗?西方世界会衰落吗? 希勒:历史表明,每一种文明都是来来去去,但目前我没有看到西方有任何危机的迹象。在二战以后,美国有特别的优势:它未受战争破坏。此外,也许因为美国是一个更大的经济体,自二战之后美国政府比当时的其他欧洲国家更愿意支持科研。所以美国在那一段时间一直存在优势。 然而,今天,正如你游历世界各地时所看到的,现在人们意识到了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各国的经济也都开始腾飞。曾经在20世纪60年代,大部分诺贝尔奖得主来自美国和欧洲。诺贝尔奖曾经被欧洲人垄断,但随后渐渐转移到美国人头上。现在,我觉得诺贝尔奖可能已经转移到更多的国家。这样的情况与当时可用于研究的资源密不可分。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高等教育比欧洲和世界其他地方更为普遍和盛行。这一现象今天已经改变了,美国的独特性将被削弱。但我不认为这对美国人是一件坏事,世界各地教育经济的腾飞是令所有人兴奋的。 林永青:我在报纸上看到您建议,“中国政府应该做一个长远规划,以避免富人与穷人之间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2012年3月,奥巴马签署的《就业法案》(JOBS ACT)就与社会化创业融资(众融)、与创造就业机会都息息相关。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马上就将通过JOBS法案的第三修改案。在过去,只有合作投资者可以进行网上投资,而第三修正案将允许每一个普通人可以在网上投资、获利。人们普遍认为,众融将开启”资本民主化“的道路。创新金融工具,正是您的研究重点。能否对互联网金融的崛起,众融、P2P网贷,或其它新兴金融模式做出评论?

浅析中国在世界经济危机中的积极作用

浅析中国在世界经济危机中的积极作用 [摘要] 自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影响不断扩大,波及到全球。受到影响的各国政府联手救市,在这一过程中,西方媒体呼吁中国在应对危机中发挥重大作用,要中国承担大国责任。但是,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国力有限,金融制度也不健全,在处理国际经济危机过程中,作用有限,这是国人应该清醒认识到的。 [关键词] 经济危机中国积极作用 一、国际上对中国作用的期待 从9月初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在各国政府一片救市行动中,西方主要媒体有一些声音认为中国将在此次危机处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某些西方知名人士也将目光投向正在发展壮大的中国,希望中国在这场金融危机中发挥更多更大的作用。 第七届亚欧峰会结论的主轴之一也是在要求全面改革现有国际货币与金融体系,更呼吁中国在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直言不讳地说:“我非常希望中国能为解决这场金融危机作出重要贡献。”他认为这场危机是中国展现“责任感”的机会。担任欧盟轮值主席的法国总统萨科齐,也在峰会上敦请以中国为首的亚洲国家协助重构国际货币与金融体系。国际媒体纷纷注意到了中国在峰会里的地位。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要求中国提供协助的压力骤增”;中东的半岛电视台说:“中国被要求加入全球拯救行动”,并预言中国的国际地位将因此大为提升。 要求中国在这场金融危机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根据有三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中国是世界目前最庞大的新兴经济体和市场;美国现在手忙脚乱,但只要中国稳住阵脚,全球经济就不会彻底失去重心支点,也会为较快的复苏开辟有效通道。 第二,中国目前拥有大宗的美元外汇储备,并且是美国的主要债权国之一。只要中国不陷入经济恐慌可能导致的债务抛售,甚至愿意参加美国的救市计划与行为,美国这里的危机就不太可能进一步恶化。 第三,中国在处理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时隔十年之久,中国为自身利益考虑,不会在处理目前这场危机中袖手旁观,同样会显示中国的特殊作用。 难怪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10月21日在纽约发表讲话,赞扬中国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并表示,作为世界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国已明确承诺与其他各国一起努力确保全球经济的稳定,并认为中国的发展对美国公司和

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系完整版

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系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系 一个国家的经济与该国的政治有着极大的关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每个国家的经济都与其他国家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最直接体现在近几年的经济危机中,每一次的经济危机都波及到全世界,每个国家或多或少受到了影响。那么中国的经济与世界的经济又有着怎么样的联系呢? 近期,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新变数与新“乱子”有所增加,不稳定与不确定性有所上升,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一些争议和摩擦连续出现,如中日钓鱼岛之争、中印边界领土争端、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等,分析其原因不难发现:(一)中国周边地理环境复杂。 中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疆土,有2.2万公里长的陆地边界线,与中国接壤的国家有14个。中国还有1.8万公里长的大陆海岸线,与6个海上邻国的领海相接或相重叠。此外还有非接壤但有着密切关系的近邻国家等,因此,中国被称为“世界上邻国数目最多的国家”。中国不仅邻国数量多,而且这些国家的情况十分复杂多样,这在世界上较为少见。中国所处周边环境特别复杂,决定了在中国与邻国之间发生摩擦的概率要更大一些。(二)中国与近邻国家之间,还存在着一些历史遗留下来的未解决的边界问题。其中包括中印边界问题、中日钓鱼岛问题,还有南中国海问题。在这些领土和领海的划界问题上,虽然中国希望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加以解决,但一些邻国不断采取各种手段,试图强化对争议地区的实际占领。这反映了周边某些国家的一种机会主义的心态,它们试图利用中国的和平主义政策,造成对中国不利的既成事实,谋取现实的利益,或者强化自身在未来边界谈判中的地位。(三)中国崛起带来的冲击。 随着中国经济地位迅速上升,日本东亚经济主导国的地位受到冲击。从发展趋势上看,似乎中国正在逐渐确立自身在东亚地区的主导地位。日本对这一前景并不是欣然接受,而是试图延缓这一进程,或者通过与其他国家联合的方式,制约中国影响力的上升。这就在一定时期内增大了双方发生摩擦的可能性。类似的情况,也在中印关系、中韩关系等双边关系中不同程度地存在。 中国的周边环境也存在一些有利因素:1、中国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力逐渐增大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贸易额巨大,是许多周边国家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同时,中国在周边国家的投资也在迅速增长。周边国家对中国经济影响力的扩大,持一种多少有些矛盾的心态,一方面欢迎由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所带来的经济机会;另一方面,也有一些防范心理,担心从经济上受制于中国。但不管怎么说,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关系,是双边关系中的一个重要稳定因素,这在几年前中日关系的“政冷经热”中已经有清晰的体现。2、国际社会对中国战略意图的认知 随着中国的发展,很多周边国家对“中国威胁”感到焦虑。对此,中国提出了一系列政策理念和政策举措,来缓解这方面的焦虑,包括新安全观、和平崛起、负责任大国、建立一系列伙伴关系、提出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