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浅论王安石的教育改革及教育思想

浅论王安石的教育改革及教育思想

浅论王安石的教育改革及教育思想
浅论王安石的教育改革及教育思想

【开题报告】王安石词主要特色论析

开题报告 汉语言文学 王安石词主要特色论析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王安石是北宋中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也是一位在诗文方面卓有成就的文学家,但比起北宋其他几位大家,关于王安石的研究显得相对冷清,且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其诗文及政治思想,他的词在很大程度上处于一个被忽略的地位。王安石的词留存较少,但数量少并不代表没有研究的价值。对于王安石词,一些论者历来采取褒贬不一的态度。对他的词持批评态度的人物代表有李清照,她在《词论》中说:“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汉,若作一小歌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对他的词持赞赏态度的人物代表有清代的刘熙载,他指出:“王半山词瘦削雅素,一洗五代旧习,惟未能涉乐必矣,言哀已叹,故深情之士无不问然。” 笔者较赞同后一种观点,在此基础上,笔者还认为王安石的人生经历和文学主张都赋予了他的词独特的色彩,王安石词在宋词发展过程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本文将在对王安石词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具体分析词的主要特色,并探索这些特色形成的主要原因,使人们对王安石的词有更加进一步的了解。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研究的基本内容如下: 引言 一、王安石词的主要题材 ㈠咏史词 ㈡咏物词 ㈢禅理词 ㈣描景词 ㈤闲适词 二、王安石词的主要特色 ㈠脱离艳科 王安石词的创作背景:唐五代以来,在词的创作方面有着绮靡的风气,内容大都为男女恋情和伤怀别远,北宋初期的词也大多如此,没有突破“词为艳科”的藩篱。 在这样的背景下,王安石的词力求在题材上脱离艳科传统,“一洗五代旧习”。

㈡以禅入词 禅理词在王安石的所有词作中占了很大比重,有11首之多。 1、后人对王安石禅理词的不同评价: 后人对王安石禅理词评价不一,有褒有贬,但笔者认为王安石的禅理词有他独有的特色,从这些禅理词中可以看出王安石所尊崇的佛禅思想。 2、王安石禅理词中所体现的佛禅思想 ⑴、以心为本,随缘自适——高扬心灵的地位是为了解脱世间的烦恼。 ⑵、“忘机”——心灵创伤的自抚。王安石的禅理词大都作于罢相后,变法的失败在王安石的心灵中或多或少投下了阴影,他只能在禅境中忘怀世间的纷争,寻求心灵的抚慰。 ㈢以诗为词 “以诗为词”可以说是因苏轼词的风格和作法而得名的,但它并非始于苏轼。王安石就用自己的创作实践和创作理论,从题材、语言、风格、手法等方面逐步发展了“以诗为词”的创作倾向,为苏轼对其的成熟作了先期准备。王安石以诗为词的创作主要包括下面两个部分: 1、集句体词的首创:王安石先在自己的诗中尝试了集句体,然后将这种形式运用到了词中,“集句成篇,借他人语句,表自身情感,创自己意境”,他是集句体词的发起人。 2、开豪放先声:王安石开豪放先声的作品主要体现在他的几首咏史词中,他扩大了词的题材,打破了所谓的诗词分工论,把词提高到诗的地位,使词不仅可以言情也可以言志,直接为现实的政治经济服务,为苏轼和辛弃疾等人词风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三、王安石词特色形成的主要原因 人生经历对他的词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王安石作为一代名臣,在政治上和文学上都有着广泛的影响,他丰富的人生经历对他词的创作必然产生了影响,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改革失败的影响: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对他的生活和心境都产生了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词的创作。 2、佛禅思想的影响: (1)、王安石与佛教的渊源,与佛教中人的交往。 (2)、王安石对佛教经典做过深入研究。 3、诗学思想的影响:诗作为个人抒情的传统比词要悠久得多,文人以词写心之时,必然要受到诗的影响,甚至成为其潜在的心理背景。王安石在诗的创作方面开始得较早,成就较词也要高,他在晚年写诗的同时尝试写词,诗学观念对他词的创作显然会有影响。 结束语 本文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

专题四王安石变法 一、内容标准 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二、知识疏理 (一)改革背景(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 1、经济上:冗官、冗兵、冗费导致国家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危机,使北宋形成积贫局 面。 ⑴出现背景: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后为防止割据和分裂,将地方行政权、财权和军权收归中央,加强集权。弊端也明显。 ⑵弊端表现: A、冗兵: ①从赵匡胤开始每逢灾年将流民编入军队。 ②从全国各地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 ③为防止辽和西夏侵扰,在边防大量屯兵。 B、冗官: ①为削弱官员的权力,实行一职多官。 ②每年通过科举制和恩荫赏赐方法大量授予官职。 ③官吏因循苟且,相互牵制,效率低下,庞大官僚机构日益糜烂。 C、冗费: ①庞大军费官俸(冗官,冗兵)。②大兴土木,修建寺院。 ③皇室开支不断增大。④每年给辽夏“岁币”。 ⑶产生危害:“三冗”导致国家财政危机,形成积贫局面 ⑷产生根源: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军事上:军事策略的失当和对辽夏战争的失败,使北宋形成积弱局面。 ⑴军事策略失当: ①军事部署:实行“守内虚外”政策,一半禁军驻守京师及附近,造成边境相对空虚。 ②频繁调动:实行禁军轮流驻守京师,形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局面。 ⑵对辽夏作战失败(外患——边境危机): ①对辽作战:太宗被动防御。1004年澶州之战胜利却订立屈辱“澶渊之盟”,岁币银十万两,绢20万匹 ②对夏作战:屡败和议,给西夏“岁币”白银7.2万两,绢15.3万匹,茶3万斤。 ③战争结果:不仅没有解除辽、西夏的威胁,还是人民饱受战争之苦。 3、阶级关系上:阶级矛盾和统治集团矛盾尖锐(内忧——政治危机) ⑴原因:①北宋纵容土地兼并,使北宋中期大量土地被官僚和豪强兼并。 ②官僚豪强变相增加苛捐杂税,拼命压榨农民。 ⑵影响:造成阶级矛盾激化,各地起义此起彼伏,给北宋统治者以强烈震撼和沉重打击。 4、“庆历新政”揭开了王安石变法的序幕(人物:宋仁宗、范仲淹、富弼) ⑴背景:对西夏战争惨败后,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迅速加深,有远见的官僚要求宋仁宗革新弊政。 ⑵结果:历时仅一年多,于1045年失败。(范仲淹被罢官后创作《岳阳楼记》) ⑶原因: ①庆历新政的改革措施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根本原因) ②宋仁宗逐渐动摇,下诏罢废新法。 ⑷影响:改革虽然失败,但它揭开了北宋革新除弊、变法改革的序幕。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3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课后强化演练新人教版选修1

第四单元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课后强化演练 1.王安石认为宋神宗对改革的态度是“天下事如煮羹,下一把火,又随下一勺水,即羹何由有熟也?”由此,可以断定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宋神宗() A.急功近利B.动摇不定 C.反对变法D.软弱无能 解析:从材料信息“下一把火,又随下一勺水”可以看出宋神宗对变法的态度是摇摆不定,故选B 项。A、C、D三项说法与题干材料不符,故排除。 答案:B 2.韦骧《钱塘集》中描述:王安石变法后,“惠遍农无乏,输均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贪饕。……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贾集十艘。”形成“保兵知警守”“河淤开亿顷”的主要原因是实行了() A.保甲法、农田水利法B.将兵法、方田均税法 C.青苗法、募役法D.免役法、更戍法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保兵知警守”、“河淤开亿顷”和所学史实可知是因为采取保甲法,农民在农闲时忙于军事训练,维护了社会治安;通过政府鼓励兴修水利的措施保障了农业生产环境。所以本题正确选项是A项。B、C、D三项措施内容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 答案:A 3.王安石的新法中,不仅对当时,而且对后代农业发展起重要作用的措施是() A.农田水利法B.方田均税法 C.青苗法D.均输法 解析:王安石变法中,由于农田水利法的实施,修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保证了农业灌溉,对防洪、抗灾也有很重要的作用,直到今天,有的水利工程仍被利用。 答案:A 4.王安石变法措施中直接触犯大官僚利益的内容是() A.免役法、青苗法B.免役法、方田均税法 C.青苗法、方田均税法D.方田均税法、保甲法 解析:根据题目要求,注意“直接”两字,即可作出准确判断。 答案:B 5.北宋首创“钞盐法”,商人用现钱向政府门“榷货务”购置通行证,然后凭证至产盐地支盐,运至规定地区销售。这表明北宋() A.政府直接从事食盐产销 B.民营商业遭到政府打击 C.抑商政策执行有所松动 D.政府放弃盐业专卖制度

高二年级历史王安石变法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高二年级历史王安石变法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王安石变法“以理财为方今先急”,其“理财”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调整封建国家与大官僚大地主之间的关系 B.调整地主阶级中士族与庶族的关系 C.调整官僚大地主与中小地主之间的关系 D.调整封建国家与自耕农之间的关系 解析:王安石的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均输法,是其“理财”的主要措施,这些措施都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的利益。 答案:A 2.关于王安石变法中均输法的评述,准确的是( ) ①使物资需求和供应得到了很好的配合②减轻了纳税户的负担③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操纵④保证了农业生产时间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④ 解析:均输法依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采购物资,既减轻了纳税户的负担,又打破了大商人垄断市场的局面。 答案:C 3.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既能够限制高利贷盘剥,又能增加政府收入的是( )

A.青苗法 B.募役法 C.方田均税法 D.农田水利法 解析:在变法以前,对农民实行高利贷盘剥的主要是大地主, 而青苗法规定由政府向农民借贷,从而限制了高利贷盘剥。 答案:A 4.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这表明王 安石推行保甲法的主要目的是( ) A.抵御辽和西夏的进攻 B.平息农民的反抗斗争 C.解除外部威胁 D.打击朝廷内的腐朽势力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并分析历史现象的水平。首先清楚“寇乱息”指的是“农民起义得以平息”之意,其次明确王 安石将平息农民起义作为保甲法取得成功的标志,由此能够推知王安 石变法推行的保甲法的主要目的在于平息农民的反抗斗争。 答案:B 5.王安石变法中,为了解决北宋初期以来“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局面而采取的措施是( ) A.保甲法 B.保马法 C.将兵法 D.设军器监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及分析判断问题 的水平。将兵法是设“将”为军队编制的基本单位,每将置正将一人,专管训练,这样在一定水准上改变了兵将分离的局面,战斗力有所增强。 答案:C

浅谈王安石变法对北宋经济的影响

浅谈王安石变法对北宋经济的影响 初中历史课本说到王安石变法的作用指出“新法推行后,政府收入有所增加;各地兴修水利工程一万多处;国家军事力量有所增强。”但新法的许多措施是依靠国家政权的强制力,对社会各个阶层的剥削,以达到其“富国”的目的。这些措施不仅没有减轻人民负担,反而使百姓的负担更加沉重了;甚至有些措施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不利的,起阻碍作用的;以下从几个方面来分析变法内容对北宋经济发展的影响。 变法前,北宋政府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危机,由于冗费、冗兵、冗官导致国家财政开支日益增大,同时每年还要给辽和西夏大量的捐钱,再加上皇室的大肆挥霍、奢侈,这一切都造成了北宋政府“积贫”的局面。王安石变法想通过“理财”改变北宋“积贫”的局面,从而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理财”从表面上看是国家要抑兼并,而实质上是国家运用其政权力量,排斥一般的兼并而自为兼并。它几乎涉及了当时经济的各个领域,还涉及社会中各阶级的人,“理财”是全面的搜刮、聚敛。 以青苗法为例,其推行的目的是为了使农民在青黄不接之际“有以赴时趋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达到“散惠之利,以为耕敛补助,衰多补寡而抑民豪夺”,而具体条文之规定却与此目的大相径庭。青苗法在表面上似乎减轻了对个别农民的剥削,而实际上大大加强了对整体农民的剥削,它比高利贷更严重的威胁着农民的生存,所以农民的生活状况并不能因此而有所好转。“二十年间,因欠青苗钱,雇妻女,投水而自缢者,不可胜数”,反而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青苗法如此,募役法更加赤裸。 王安石制定的募役法,去差役而使农民出钱雇役,将出钱的范围逐渐扩大,募役法一经推行,政府又下令“只据税钱,不依户等”征收募役钱,这样募役法的推行使乡村上等户的经济地位得到了巩固,农民原来不服役的,现在却普遍交纳募役钱。他们占地少而赋税重,兼并之家占地多却赋税轻,赋税本来已经十分不平等,现在又迫使农民和地主按纳税的多少交纳募役钱,在农民经济地位本呈下降趋势的情况下,这无疑是加速他们的破产,而为地主兼并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募役法的纳税面涉及社会各个阶层的人,所以,募役法与青苗法是相辅相成的,同样具有苛剥的性质,都大大加重了农民的负担,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高中历史选修1课时作业7: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单元检测(四)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梦溪笔谈》记载:“皇祐(宋仁宗年号)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范仲淹,字希文)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粮食),为术甚备……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范仲淹救灾措施的主要特点是() A.宣传佛教,要求百姓忍耐 B.鼓励百姓生产,实行自救 C.救济与“以工代赈”相结合 D.寺院提供饮食,救济百姓 2.“市易之法,听人赊货县官财货,以田宅或金帛为抵当,出息十分之二,过期不输,息外每月更加罚钱百分之二。”材料所述王安石的措施有助于() A.杜绝高利贷盘剥 B.抑制土地兼并 C.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D.减轻农民负担 3.(2017·泉州高二检测)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相同之处是() ①以整顿吏治为中心②遭到保守派官僚的反对 ③缓和了社会矛盾④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2016·银川高二检测)王安石变法“以理财为方今之急”,他“理财”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调整封建国家与地主、农民之间的关系 B.调整地主阶级中士族与庶族的关系 C.调整官僚大地主与中小地主之间的关系 D.调整封建国家与自耕农之间的关系 5.“煕宁(宋神宗年号)青苗取息二分,提举使复以多散为功,遂立各郡定额,而有抑配(强制分配)之弊。”这段话反映的是() A.政府积极帮助农民解除高利贷负担 B.官吏以青苗法作为聚敛财富的手段 C.官府不向农民提供所需贷款和种子 D.新法打击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6.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在目的和作用上的相似之处有() ①加强对人民的控制②限制官僚地主的利益③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④减轻了地主对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启发式教学 1.庆历新政夭折后,王安石曾呈送长达万言的《言事书》给谁,倡导变法A.宋太宗B.宋仁宗C.宋神宗D.宋哲宗 2.宋神宗即位后,王安石在谈到变法设想时认为北宋国家贫困的症结在于A.开支过多B.土地兼并C.水利不兴D.生产过少 3.王安石是以什么身份主持变法的A.宰相B.参知政事C.枢密使D.地方官 4.保甲法的特点是A.兵农分离B.寓兵于农C.寓农于兵D.兵将分离 5.王安石变法期间,负责监督武器制造的部门是A.枢密院B.军器监C.参知政事D.兵部 6.王安石改革科举制,增设的科目是A.明经B.明法C.诗赋D.进士强化提高 7.王安石认为解决北宋贫弱现状的主要办法是A.“因天下之力以生产天下之财”B.“摧制兼并”,阻抑“侵牟”和“蚕食细民”C.“为之修其水土之利”D.“清查瞒田”并“据其纳税” 8.王安石变法“以理财为方今先急”,他的“理财”措施的主要目标是A.调整封建国家与大官僚、大地主之间的关系B.调整地主阶级中士族与庶族的关系C.调整大官僚、大地主与中小地主之间的关系D.调整封建国家与自耕农之间的关系 9.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的主要目的在于A.抵御西夏与辽的军事进攻B.平息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C.加强禁军对地方的控制D.增强同大地主、大官

僚斗争的力量 10.王安石变法直接触犯大官僚利益的内容是A.免役法、青苗法B.免役法、方田均税法C.青苗法、方田均税法D.方田均税法、保甲法课外延伸 11.革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之一,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曾发生了形式多样的改革。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纵观中国历代的改革,就本质作用上有以下三个典型的代表: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据此回答改革具有哪些基本的本质作用。(2)革命与改革都是社会发展中常见的历史现象,与我们已经学过的“革命”相比,请你简单概括改革在方式、目的、后果等方面的主要特点。(3)纵观历代改革者,你最喜欢哪位改革家?并 13.(2005广东29)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以摆脱严重的社会危机。请问:当时社会危机有哪些表现?王安石变法涉及财政、军事、教育等多方面,请概述其中有关教育改革的措施。你如何看待这些教育改革的措施?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王安石变法的目的

王安石变法的目的 梁启超先生在其《王安石 传》一书中,对北宋的改革家王安石可谓推崇备至。同样身为改革家的梁先 生说: “荆国王文公安石, 其德量汪然若千顷之波;其气节岳然若万仞之壁;其学 术集九流之粹,其文章起八代之衰。其所设之事功,适应于时代之要求,而救其 弊,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 当然,任公之言毕竟只是一家之言。王安石生前身后所受争议之大,历史上 能出其右者可能不多。王安石主要是因变法而名留青史的,在当时和其后,对他 变法的正误得失就一直是政治家和史学家们争论不休的话题。 此外, 其孤傲执拗、 刚愎自用的性格,无疑也是引起争议的原因之一。认识王安石,了解王安石,为 人为政均大有裨益。 王安石将他的变法理念付之于行动,是宋神宗上台以后的事。宋仁宗当了 40 年皇帝,其间也有过像范仲淹、包拯这样的名臣,然大厦将倾,独木难支, 总的说来,宋王朝的光景是每况愈下。宋神宗上台时,兼并之风日盛,国家是越 来越不景气。宋神宗是 20 来岁时上的台,年轻人,朝气蓬勃,想有一番作为, 但仁宗和英宗给他留下的老臣,都帮不了他什么忙。他身边有个官员叫韩维,倒 能给他一些好的建议。 这韩维是王安石的好朋友, 他的建议只要一得到宋神宗的 夸奖,他就会乘机举荐王安石,说:这些意见都是我的朋友王安石说的。说得多 了,宋神宗也就对王安石有了一个好的印象了。那时,王安石因母亲过世而一直 守丧在家,宋神宗便下了道命令要王安石进京来。 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四月,王安石奉召进京,来到京城,神宗皇帝即召见 他, 问: 治理国家, 首先要抓些什么?王安石答: 首先是要选择治理国家的方法。 皇帝又问,向唐太宗学习可不可以呢?宋神宗之所以这样问,是因为贞观之治是 后来想有所作为的皇帝们向往的, 不料王安石并不把贞观之治十分放在眼里, 回 答说:何必学唐太宗呢?要学就学尧舜之道。尧舜之道,非常简便、关键、容易, 只是后来的人不能正确地理解, 便以为高不可攀罢了。 宋神宗很满意王安石的回 答,王安石进京的第二年,就让他当上了副宰相,参与执政。王安石参与执政时 的朝廷,暮气沉沉,有“生、老、病、死、苦”之说。生,指的是王安石,他得 到神宗赏识、委以重任时,年方 49,正当年富力强之时,他又决心一展平生大 志,故谓之生;当时的宰相曾公亮已年过 70,遇到事情需要表态时就哼哼哈哈, 到底是行还是不行没有一个准信,谓之老;另一宰相富弼,年 65,三朝元老,见 神宗重用王安石, 他又不赞成王安石的变法思想, 便干脆常常称病不到朝廷上班,

浅析王安石晚年绝句

浅析王安石晚年绝句 摘要:王安石的诗歌创作以其在熙宁第二次罢相为界,大致分为前后两期。这两期的诗歌在思想内容上有别,在艺术特色上也有异。在晚年罢相赋闲熙宁时,他全心全意从事诗歌创作,因此诗歌取得了重大突破。特别是绝句,有着很高的造诣。他经常运用绝句写景、抒情,而且精工语言、讲究技巧、重视艺术特色,这使其晚年绝句自成一派。 关键词:王安石、晚年绝句、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一、 王安石是诗人,亦是政治家。他早年的诗歌有着很强的政治性,强调诗歌为现实服务的功利性。但是,熙宁罢相后,他的诗歌发生了变化。这与其人生观价值观的转变有关。特别他好佛道,到晚年更是如此。他认为世人被世俗之事所扰乱不是由于佛道的“无思无为”所致,而是人们沉浸于利欲之中,不能自拔。所以,王安石在赋闲金陵以后,好佛、道的思想感情与之前相比是又增无减,以至于听讲佛法,读经,研习佛道义理成了他晚年生活的重要部分。这在他晚年的诗作里,多有反映。如《定林院三首》其一云: 穷谷经春不识花,新松老柏自欹斜。 殷勤更上山头望,白下城中有几家。 定林寺是王安石去的最经常的地方,也是他最感眷恋的地方,他在定林有一间僧房作为读书处。很显然,这正迎合了他佛家修行,处世养心的要求,以达到不为世俗尘埃所染的境界。 又如《题半山亭壁二首》其二云: 寒时暖处坐,热时凉处行。 众生不异佛,佛即是众生。 其诗作里随处可见禅宗的语言,禅宗的智慧,禅宗的气息。 同时,王安石晚年不仅在佛学里找到了精神的慰藉,而且在老庄哲学里也同样找到慰藉,尤其是道教主张避世的思想,对于当时政治上失意的王安石似乎是势所必至的。如《谢郏亶秘校见访于钟山之庐》云: 误有声名只自惭,烦君跋马过茅檐。 已知原宪贫非病,更许庄周知养恬。 其诗表现了他对庄生梦蝶和修生养性的愿望。 总之,佛、道教义和老庄思想对其晚年的诗歌创作有着很大的影响。 二、 在诗歌的思想内容上,由于王安石晚年被迫归隐,脱离了现实斗争,转而赋闲山林,这使其诗歌由早年的以诗论事议政,咏史抒情,怀古砭今,转变为晚年的以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怀古伤今为主。 首先,写景抒情。赋闲的生活使得他寄情于山水,自然界的美景也就随之流露到他的诗作里。如《书湖阴先生壁》云: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这首诗从近处的青苔,花木,到远处的绿水,青山,由近及远的描写了胡阴先生的庭院及四周恬静而幽雅的环境,通过对景物的赞美来表现主人的高雅人品。这种写景抒情的诗作与以往是有别的。 其次,咏物。咏物可以言志,可以寄兴,可以抒情。与早年的咏史诗不同,

从王安石变法浅谈公司改革

从王安石变法浅谈公司改革 电子科大MBA 2011(6)班 Fergus Fang 当今社会是变革的社会,而公司也自然不例外,据统计,1956年世界财富500强的企业,到1992年,依然在前100位的只有29家,而整个80年代,有大约230家已经退出财富500强之列;而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大公司现如今都成了昨日黄花,比如Compaq(康柏),安然,雷曼兄弟等等,数不胜数。由此可知,一个公司要不断进步,只有审时度势,锐意改革才能与时俱进,使公 司保持健康与活力。然而,如何变?怎么样的公司领导人才能带领公司改革成功?以古鉴今,大 约发生在一千年前的北宋王朝的王安石变法可以给后人提供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以下,将基于组织行为学的几个方面分析王安石及其变法,并为现代公司变革提供参考和建议。 首先,从王安石的人格特征进行分析。众所周知,王安石变法是以失败而告终,王安石本人的 一些个性不能不说是导致其失败的原因之一。 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经过多年研究,用因素分析和统计技术得到16种基本人格特质。以下, 将从这16种人格特征中的一些重点对王安石进行分析,并得出其哪些特质是有利于推动改革,而 哪些是不利于改革甚至是导致改革失败。这16种人格特征为:A乐群B聪慧性C稳定性E恃强性 F兴奋性G有恒性H敢为性I敏感性L怀疑性M幻想性N世故性O忧虑性Q1实验性Q2独立性 Q3自律性Q4紧张性, A: 乐群性。 我们说起王安石,可能第一印象是孤傲,不合群,而事实上王安石的乐群性应该也不高。 王安石的固执是出了名的,他有个外号叫“拗相公”,皇帝曾几次任命其出任京官,这在别人眼中是天大的馅饼,可王安石却一二再,再而三的请辞。这主要是因为其当官的目的和大部分读书人不同,不是为了升官发财,而是想为国为民做实事。这应该是王安石要进行变法的出发点,他的标准不是一般人能够达到的。 B: 聪慧性 王安石的聪慧是毋庸置疑的,他二十二岁中进士,并且是第四名。我们都知道他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C: 稳定性 王安石的情绪稳定性应该是高的,他在实行变法过程中,曾经两次被罢相,但是都没有使其丧失改革的信心。 E:恃强性(又叫影响性)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一讲义:专题四 二王安石变法 Word版含答案

二王安石变法 学习目标: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成效和失败的原因。 2.掌握王安石变法的富国措施、军事措施及变法在人才方面的管理措施。 3.分析王安石变法是为巩固封建统治做出的改革尝试,认识王安石勇于改革的精神。 一、富国 1.均输法 (1)内容:规定征购督运各地供应京城物资的发运使,必须要了解生产和需求情况,就近采购,以节省国家开支。 (2)作用:减轻了纳税户的负担,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2.市易法 (1)内容:在开封设“市易务”,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缺货时卖出。 (2)作用:限制了豪商大贾对市场的控制和操纵,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3.青苗法 (1)内容:每年青黄不接时借钱或粮食给农户,加收20%的利息。 (2)作用:农民免受高利贷的剥削,官府也收入了大量利息。 4.募役(免役)法 (1)内容:州县出钱募人充役,按户等征收募役费用。 (2)作用:使原来轮班充役的农民回乡务农,扩大了生产。 5.农田水利法 (1)内容:规定各地兴修水利工程。 (2)作用:使各地的农田水利得到很大发展。 6.方田均税法 (1)内容:清丈土地,根据土地肥瘠划分等级,作为交纳赋税的依据。 (2)作用:官僚和地主不能隐瞒土地逃避税收,纳税土地增多,政府收入增加。

二、强兵 1.将兵法 (1)内容: ①精简裁并禁军,对整编后的军队进行训练,以提高军队的素质。 ②设置专门负责操练军队的将官,选拔有作战经验和有才能的人担任。 (2)作用:改变了更戍法中兵将脱节、战斗力薄弱的局面。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2.保甲法 (1)内容:农闲时保丁按时集合,练习技艺,夜间则轮流值班巡查,维持治安。战时编入军队作战。 (2)作用:国家养兵费用日渐减少,北宋王朝的财政负担有所减轻。 3.保马法 (1)内容:由民户代养官马,同时规定了许多优惠的政策。 (2)作用:节约了朝廷的大量开支,降低了马匹死亡率。 4.军器监 (1)内容:在开封设军器监,管理武器的制造。 (2)作用:军器的制造逐步改善,数量增加。 三、育才 1.内容 (1)科举改革:废除原来的科举考试,改以经义策论取士。 (2)改革学校制度:改组太学,撰注《诗义》《书义》《周礼义》作为学生的必读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2.作用 使王安石的革新思想得到比较广泛的传播。 四、短暂的变法 1.根本目的 改变北宋积贫积弱局面,增强对外防御、对内弹压的能力,以巩固和加强统治。 2.积贫局面的改变 (1)青苗法:取代了上等户的高利贷。 (2)方田均税法:限制了官僚和豪绅大地主的隐田漏税行为。 (3)市易法:使大商人独占的商业利润中的一部分收归国家。 (4)免役法: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扩大。 (5)农田水利法:大力兴修农田水利工程,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社会呈现繁荣景象。 3.积弱局面的改变

高二历史选修1: 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练习题(含答案)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考点阐讲】 1、北宋时期先后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 (1)初期: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一是国家分裂,十国割据;二是武将夺取,中央集权不巩固。 (2)中期:主要有三大社会问题,其一,财政困难,入不敷出;其二,土地集中现象严重,农民负责沉重,社会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其三,辽和西夏威胁着北宋安全。 (3)后期:一是政治腐败;二是面临金的进攻。 2.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及评价: (1)变法对封建的地主所有制和封建的剥削制度,没有进行任何调整,反面从根本上保护和认可了地主占有的土地。因为变法前诸多危机中,政治危机是根本性的。这一危机是由地主兼并土地,阶级矛盾的尖锐造成的。既然如此,变法认可了地主对土地的兼并,那么,也就无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当然也就无法缓和社会的主要矛盾。(2)变法不是发生在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或王朝的初期,而是中期,此时地主阶级已经失去了封建社会初期的那种改革精神,大地主大官僚的守旧势力比较强大,面临严重的社会危机,不可能作出损害自身利益的彻底改革,故在其反对下,新法被废除。(3)从其变法的本身来看,存在着用人不当等原因。 评价:总观王安石变法,是站在地主阶级的立场上,从维护巩固封建国家的经济这一前提出发,限制了富商、官僚及大地主的利益,开辟了财源,增强了收入,解决了宋朝的财政困难,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富国强兵、缓和社会危机的目的。 【经典例题】 【例题1】漫画王安石变法 图1 图2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和图2分别反映了什么问题? (2)王安石为人正直,心系天下,但其变法却不甚得民心,最终也以失败而告终,你认为哪些因素导致

高中历史之图说历史天意还是人为—谈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素材

天意还是人为 ——谈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图片说明】 左图中说话者,是大名鼎鼎的司马光。他和王安石同朝为臣,但却是王安石的对立面,当王安石的变法措施刚刚出台,司马光就跳出来反对,但他不是针对变法的措施,而是针对王安石变法的态度,既然他认为王安石的“三不足”精神是奇谈怪论,那么在这一精神指引下的变法,自然也就是怪力乱神,危及社稷安危了;右图是数名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人在神宗面前数落王安石的不是,他们认为,“新法触怒了天,只要撤了王安石,就风调雨顺了”,而郑侠,更是搬出了很有说服力的杀手锏——《流民图》,这么强有力的证据,使得对变法充满坚持的神宗,也不得不动摇了。天灾加上人祸,王安石变法不得不以失败而告终。 【知识链接】 王安石变法,究竟是因为人为的因素而失败,还是因为天意呢?抛开深刻的社会制度根源,王安石变法失败,重要的一条是新法在执行过程中的扭曲,被异化为官员鱼肉百姓的“正当”手段,缺乏有效的监督保障。比如,实行青苗法,政府规定利率为20%,官员擅自提到30%,结果新法实行之后连年自然灾害,官员逼债,农户纷纷破产,连富户也无法幸免;政府要平抑物价、抑制私商,官员就用更坏的官商代替私商,市场、货源、价格被政府高度垄断,百姓被盘剥更严重。虽然变法增加了财政收入,但以民穷为基础的国富却难以持续,社会怨声载道,民不聊生。而这些,正好授人以柄,大地主大官僚以此为契机,大打翻身仗,彻底将新法丢进了故纸堆。 【精巧设问】上面两幅漫画中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王安石变法失败是由于触动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B.王安石变法的失败是由于触犯了“天意” C.王安石变法失败是历史的必然 D.王安石变法得不到当政者的拥护 【解析】左右两幅漫画,都是代表了大地主大官僚利益的人在反对变法,这是二者的相同之处。 【答案】A

王安石散文研究

浅论王安石散文中的新意 【内容摘要】本文拟从王安石散文中的新意进行探讨,着重从王安石散文之拗折劲健、直抒胸臆、独到见地三个方面加以论说。笔者认为对于一个有着传统心理的积淀,身处世俗人情浓厚的社会氛围的仕子而言,这些新意不仅对他个人来说难能可贵的,即使对整个封建社会来说,它的存在也是弥足珍贵的。 【关键词】王安石;拗折劲健;直抒胸臆;独到见地; 王安石主张文须“以适用为本”,要求文章直接为社会和政治宣传服务,因此,他的散文重视说理,即便是记叙文中,也含有较多的议论成分,具有立意超卓、结构严谨、说理透辟、语言峭拔、简洁峻切的特点,上面是对王安石散文最普遍的认识。本文拟从王安石散文中的新意进行探讨,从王安石散文之拗折劲健、直抒胸臆、独到见地三个方面加以论说。笔者认为对于一个有着传统心理的积淀,身处世俗人情浓厚的社会氛围的仕子而言,这些新意不仅对他个人来说难能可贵的,即使对整个封建社会来说,它的存在也是弥足珍贵的。 一、王文之拗折劲健。 王文之“拗”,源于王学之拗,宋人笔记小说一般把王安石形容为“拗相公”的形象,其“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惊世骇俗,令当时儒者目瞪口呆。《宋史》王安石本传也极写他“拗”的思想与个性:“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辩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概然有矫世变俗之志。”安石必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而当时的“荆公新学”在时人眼中,实是一门“拗学”。“读其文,则其人可知”,关于王安石性格的记载有很多,如吴闿生说他“傲岸倔强”[1];茅坤说他“偏拗自用[2];王文濡说他“其性本愎执拗自用”[3];高步瀛说他“兀傲”。[4]尽管这些评论难免有主观成分,但有一点是

浅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七个原因

浅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七个原因 王安石 变法的失败是多种因素综合造成的, 其最根本原因在于新法变法只是一场地 主阶级内部针对北宋统治危机的制度改良, 没有触及社会的根本问题, 不可能从 根本上解决封建社会的矛盾。 1、变法的超前性与社会现实的落后性差距过大,变法没有适应的土壤 王安石变法主要是应对危机的政治冲动, 而不是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 对这 次变法的经济内容,黄仁宇评论道:“在我们之前九百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 制的办法操纵国事, 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时世界里其他地方提出。 但现代金融 是一种无所不至的全能性组织力量, 它之统治所及既要全部包含, 又要不容与它 类似的其他因素分庭抗礼。 ”而宋朝的封建政体是其面临的难以逾越的困境, 结 论不言而喻,变法的走样与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2、新法的“敛财”实质导致社会基础的丧失 变法的真正兴奋点是富国,而不是富民。王安石的“理财”,实际上主要是 在分配领域内损下益上,夺商人、地主、农民之利归国家财政,做到的不过是利 益的重新分配而已。 这使他几乎把整个社会作为“取财”的对象, 因而在新法推 行时,它损害了社会各阶级、阶层的利益,导致变法的社会基础丧失。变法中财 政收入的增长主要不是依靠发展生产, 恰恰正是以青苗、 免役等名目“加赋”的 结果。 3、变法急功近利、急于求成 王安石明知改革“缓而图之,则为大利;急而成之,则为大害”,却在变法 中操之过急。 他只认定一个目标, 却忽略了在实现这一目标过程中必然会连带产 生一系列问题。 在短短数年间将十几项改革全面铺开, 恐怕当时的社会各阶级都 不见得有这种精神和物质承受能力,于是变法反而陷入了欲速则不达的困境。 4、政策执行不力 动机与效果的背离, 条文与执行的偏差, 使一系列变法措施从安民走向扰民。 如政府把青苗法利率规定为百分之二十, 官员擅自提到百分之三十; 政府要抑制 私商,官员用更坏的官商代替私商;政府要用交钱代替差役,官员就拼命敛钱。 无论哪种措施当初的动机有多好,执行的地方官员都可以把自己的私货塞进去,

高三新课标历史选修一专题卷4王安石变法

山东省青岛市第二中学2013届高三(新课标历史选修一)二轮专题卷(含解析):专题四王安石变法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1.学者梁庚尧认为:“市易法的颁行,……由于王安石以义理财思想,使其在立法时表现出摧制兼并的外貌。然而社会政策只是市易法阳宣的一面,财政政策才是其阴伏的真正本质。”据其观点,市易法的“真正本质”是()。 A.节流增收 B.打击富豪 C.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D.抑制兼并 2.(2011年4月潍坊四县高二质检12题)从王安石变法中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废除以华而不实的诗赋词章取士的旧制,参加经义策论的考试,可以看出王安石变法() A. 主要是解决财政问题 B. 选拔人才更注意实用性 C. 否定了科举制度 D. 根除了“恩荫”选官的弊端 3.从推进改革的角度看,王安石变更科举及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 ①营造社会舆论②造就改革派人才③统一思想认识④完善太学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2010年11月北京海淀区高三期中23题)王安石变法在科举制度方面的措施有 ①废除明经诸科②设置医学、武学等专门学校 ③进士科不考诗赋④依照才能、品德来选拔官员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5.(2011年11月北京西城区期中20题)北宋中期社会积贫积弱,政府以节约开支方式解决“积贫”的措施有 A.青苗法 B.均输法 C.市易法 D.方田均税法 6.北宋在澶渊战胜了辽国,却答应每年给辽送岁币。这说明() A.当时的民族关系和睦 B.北宋以屈辱的代价换取边境的安定 C.北宋以礼治国 D.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扭转 7.(2011年4月潍坊四县高二质检11题)王安石变法“以理财为方今之急”,其“理财”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调整封建国家与官僚大地主的关系B.调整地主阶级中士族与庶族的关系 C.调整官僚大地主与中小地主的关系D.调整封建国家与自耕农之间的关系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 2008年3月18日,温家宝总理在答采访两会的记者提问时说:“5年前,我曾面对大家立过誓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今天我还想加上一句话,就是‘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 温总理引用了哪两位历史人物的名言?林则徐、王安石。 两句名言表达了温总理怎样的情感?不畏艰难,坚持改革。 单元分析: 本单元的引言高度概括了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中心内容、结果及其影响,从而使我们对王安石变法在宏观上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和把握。在引言中还列举出了本单元的学习要点,这是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的三个要点,也是我们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重点和难点之所在。在学习建议中,除了提供给学生的那些学习方法以外,更重在强调要打开学生的思维,多方面多角度地引导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水平和学习水平,协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提升自己全面客观理解历史和社会的水平,避免孤立片面地来学习和理解历史。 学情分析 我校是一所普通高中,生源状况不是十分理想。学生刚入学时我以前要求他们评价自己在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情况。有百分之八十左右的同学写到因为中考开卷考试,所以初中时学习历史仅仅兴之所致,几乎没有形成什么总体的框架,即使有印象也是残留的片段。这就对高中阶段基于专题模式的教学提出了很严峻的考验。不过,通过三个必修模块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储备。即使如此,如何在按专题编写难度颇大的教材和基础知识缺乏的学生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对我来说,确实是一个很紧迫的课题。 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A课程目标: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C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 难点:对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准确理解,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 D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阅读导言,岳阳楼在湖南岳阳,与滕王阁、黄鹤楼并称我国南方三大名楼。岳阳楼始建于唐代,主楼三层,高19.72米。因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名传四方。有“洞庭天下水,

《王安石变法》同步练习 04

《王安石变法》同步练习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王安石变法的核心内容是() A.理财B.整顿军队 C.富国强兵D.科举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王安石变法的背景是北宋积贫积弱,所以其目的是富国强兵,其核心内容是理财。 2.王安石变法中市易法规定:由政府拨出巨款设市易务,平价收购不易脱售的货物,等到市场缺货时再卖出。商贩可向市易务交纳抵押品或成批赊购货物,半年出息一分。下列对市易法的看法正确的有() ①这是利用封建权力干预经济②它限制大商人控制操纵市场③它能稳定物价和调节市场④政府能增加国库收入 A.①②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北宋政府在东京设立市易务,出钱购买滞销货物,这体现了封建政权对经济的干预,限制和打击了大商人囤积居奇,对市场进行操纵,起到了稳定市场和增加政府收入的作用。故选D。 3.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旨在限制高利贷盘剥以缓和社会矛盾的是() A.青苗法B.募役法 C.方田均税法D.农田水利法 解析:选A。王安石推行青苗法,每年春夏两季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借谷物给农民,收获后偿还,收20%的利息。这就使农民免受了高利贷的盘剥,还可增加政府收入。 4.王安石变法时曾经说:“……举天下之役人人用亩,苟不得其人而行,……故免役之法成,则民时不夺而民均矣。”他所说的变法措施是() A.青苗法B.募役法 C.方田均税法D.市易法 解析:选B。由“免役之法成”“不夺民时”等信息即可判断答案为B。 5.王安石的新法中,不仅对当时、而且对后代农业发展起重要作用的措施是()

A.农田水利法B.方田均税法 C.青苗法D.均输法 解析:选A。王安石变法中,由于农田水利法的实施,修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保证了农业灌溉,对防洪、抗灾也有很重要作用,直到今天,有的水利工程仍被使用。 6.王安石军事改革坚持的原则是()①精简军队②缩减编制③节省军费④提高军队战斗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依据教材知识可知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故选D。 7.(2013·曲阜一中月考)王安石变法中直接增强国家防御力量的措施是() A.募役法B.方田均税法 C.保甲法D.青苗法 解析:选C。保丁平日务农,农闲练兵,成为事实上的预备役,直接增强了国家防御力量。8.关于王安石变法的影响认识较准确的是() A.使北宋改变了积弱局面,与辽、西夏关系发生了重大转折 B.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C.选拔了大量人才,推动了社会进步 D.使北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积贫积弱的现象 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王安石新法成效的理解,A项“改变了”是错误的看法,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扭转而已;B、C两项均是其影响的一部分,只有D项表述最全面。 二、非选择题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司马光说:“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 材料2:朱熹认为王安石变法“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肆虐,流毒四海。” 材料3: 依照当时情况,安石的新政,一面既忽略了基本的人的问题,一面又抱有急功速效的心理。在国内新政全无头绪的当日,却同时引起边衅,对外便开疆用武。因此更是加意聚敛,而忽略了为国家的百年长计。 ——钱穆《国史大纲》下册

浅析王安石变法之经济变法

浅析王安石变法之经济变法 摘要:北宋王安石于宋神宗熙宁年间进行的改革。治平四年(1067年)正月,宋神宗赵顼即位。神宗立志革新,熙宁元年(1068年)四月,召王安石入京,变法立制,富国强兵,改变积贫积弱的现状。王安石变法的核心是“民不加赋而国用”1.,为此,他建立了一个指导变法的新机构--制置三司条例司,条例司撤销后,由司农寺主持变法的大部分事务。吕惠卿、曾布等人参与草拟新法。 为了改变北宋当时积贫积弱的现状,增加国家财富,王安石在经济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变方法改革,颁布了均输法,市易法,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以及农田水利法。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王安石在经济方面的变法来为当下中国的改革提供建议。 关键词:王安石经济变法借鉴 一、王安石的经济变法内容 (一)均输法: 熙宁二年七月,颁行淮、浙、江、湖六路均输法。由发运使掌握六路的财赋情况,斟酌每年应该上供和京城每年所需物资的情况,然后按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从便变易蓄买,贮存备用,借以节省价款和转运的劳费。均输法夺取了富商大贾的部分利益,同时也减轻了纳税户的许多额外负担。 (二)市易法: 熙宁五年三月,颁行市易法。在开封设置市易务。市易务根据市场情况,决定价格,收购滞销货物,待至市场上需要时出售,商贩可以向市易务贷款,或赊购货物。后又将开封市易务升为都提举市易司,作为市易务的总机构。市易法在限制大商人垄断市场方面发挥了作用,也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收入。 (三)青苗法: 熙宁二年九月,颁布青苗法。规定以各路常平、广惠仓所积存的钱谷为本,其存粮遇粮价贵,即较市价降低出售,遇价贱,即较市价增贵收购。其所积现钱,每年分两期,即在需要播种和夏、秋未熟的正月和五月,按自愿原则,由农民向政府借贷钱物。收成后,随夏、秋两税,加息十分之二或十分之三归还谷物或现钱。青苗法使农民在新陈不接之际,不至受兼并之家高利贷的盘剥,使农民能够赴时趋事,但具体实施中一些官吏强制借贷,借机敲诈盘剥,使农民的利益受到损害。2. (四)募役法: 熙宁四年颁布实施。募役法(免役法)规定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募役法使原来轮流充役的农村居民回乡务农,原来享有免役特权的人户不得不交纳役钱,官府也因此增加了一宗收入。 (五)方田均税法: 熙宁四年(1071年)八月由司农寺制定《方田均税条约》,分方田与均税两个部分。方田是每年九月由县长举办土地丈量,按土塙肥瘠定为五等,均税是以方田丈量的结果为依据,制定税数。方田均税法清出豪强地主隐瞒的土地,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也减轻了农民负担,同时却严重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 (六)农田水利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