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

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

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
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

1.《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 一、我国居民膳食营养与体格发育状况 一是膳食能量供给充足,体格发育与营养状况总体改善。 十年间居民膳食营养状况总体改善,2012年居民每人每天平均能量摄入量为2172千卡,蛋白质摄入量为65克,脂肪摄入量为80克,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为301克,三大营养素供能充足,能量需要得到满足。全国18岁及以上成年男性和女性的平均身高分别为和,平均体重分别为和,与2002年相比,居民身高、体重均有所增长,尤其是6-17岁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增幅更为显着。成人营养不良率为%,比2002年降低个百分点。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率和消瘦率分别为%和%,比2002年降低和个百分点。6岁及以上居民贫血率为%,比2002年下降个百分点。其中6-11岁儿童和孕妇贫血率分别为%和%,比2002年下降了和个百分点。 二是膳食结构有所变化,超重肥胖问题凸显。 过去10年间,我国城乡居民粮谷类食物摄入量保持稳定。总蛋白质摄入量基本持平,优质蛋白质摄入量有所增加,豆类和奶类消费量依然偏低。脂肪摄入量过多,平均膳食脂肪供能比超过30%。蔬菜、水果摄入量略有下降,钙、铁、维生素A、D等部分营养素缺乏依然存在。2012年居民平均每天烹调用盐克,较2002年下降克。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超重率为%,肥胖率为%,比2002年上升了和个百分点,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为%,肥胖率为%,比2002年上升了和个百分点。 下面介绍我国居民慢性病状况。 一是关于重点慢性病患病情况。 2012年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糖尿病患病率为%,与2002年相比,患病率呈上升趋势。40岁及以上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病患病率为%。根据2013年全国肿瘤登记结果分析,我国癌症发病率为235/10万,肺癌和乳腺癌分别位居男、女性发病首位,十年来我国癌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二是关于重点慢性病死亡情况。 2012年全国居民慢性病死亡率为533/10万,占总死亡人数的%。心脑血管病、癌症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为主要死因,占总死亡的%,其中心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0万,癌症死亡率为10万(前五位分别是肺癌、肝癌、胃癌、食道癌、结直肠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为68/10万。经过标化处理后,除冠心病、肺癌等少数疾病死亡率有所上升外,多数慢性病死亡率呈下降趋势。 三是关于慢性病危险因素情况。 我国现有吸烟人数超过3亿,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为%,其中男性吸烟率高达%,非吸烟者中暴露于二手烟的比例为%。2012年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的人均年酒精摄入量为3升,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专家解读版

2016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解读 膳食指南(一):食物多样,谷类为主1 膳食指南(二):吃动平衡,保持健康体重,塑造美好生活3 膳食指南(三):多吃蔬果、奶类、大豆4 膳食指南(四):适量吃鱼、禽、蛋、瘦肉6 膳食指南(五):少盐少油,控糖限酒7 膳食指南(六):杜绝浪费,兴新食尚9 居民膳食指南(一):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食物多样是平衡膳食模式的基本原则。谷物为主是平衡膳食的基础,谷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它是提供人体所需能量的最经济、最重要的食物来源。 关键推荐 ◇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 ◇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 ◇每天摄入谷薯类食物250~400g,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g,薯类50~100g。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是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征。 为什么这么推荐? 每一种食物都有不同的营养特点。只有食物多样,才能满足平衡膳食模式的需要。中国的平衡膳食模式,是中国营养学会膳食指南专家委员会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我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食物资源和饮食特点所设计的理想膳食模式。 这个模式所推荐的食物种类和比例,能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体正常生长发育及各种生理活动的需要,并且可降低包括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的发病风险,是保障人体营养和健康的基础。 根据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我国居民膳食中50%以上的能量、蛋白质、B1、烟酸、锌和镁,40%的B2、铁和30%的钙都是来自谷薯类及杂豆类食物。谷物为主也是最经济、合理能量来源。全谷物富含维生素B、脂肪酸、营养更丰富。杂豆和薯类以碳水化合物为主,所以放于此以满足主食多样化需要。 对健康的重要性 我们知道,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有40余种,这些营养素均需要从食物中获得。人类需要的基本食物一般可分为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和油脂类五大类,不同食物中的营养素及有益膳食成分的种类和含量不同。除供6月龄内婴儿的母乳外,没有任何一种食物可以满足人体所需的能量及全部营养素。因此,只有多种食物组成的膳食才能满足人体对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需要。只有一日三餐食物多样化,才有可能达到平衡膳食。 谷类为主,也是中国人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征。谷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它是提供人体所需能量的最经济、最重要的食物来源,也是提供B族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蛋白质的重要食物来源,在保障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维持人体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近30年来,我国居民膳食模式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居民的谷类消费量逐年下降,动物性食物和油脂摄入量逐年增多,导致能量摄入过剩;谷类过度精加工导致B族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丢失而引起摄入量不足,这些因素都可能增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风险。 因此,坚持谷类为主,特别是增加全谷物摄入,有利于降低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结直肠癌等与膳食相关的慢性病的发病风险,可减少体重增加的风险,增加全谷物和燕麦摄入具有改善血脂异

重点慢病监测方案

重点慢性病监测报告工作方案 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目前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和生命质量的主要疾病,国内外证据表明,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和社区行动是防控慢性病的有效策略。 建立和完善慢性病相关监测工作(包括支持性环境监测、死因监测、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肿瘤登记和心脑血管事件报告等)是慢性病综合防控的基础。 一、目标 为获得完整、准确的海口市居民重点慢性病发病水平,动态了解发病变化趋势,为重点慢性病防控提供政策依据。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卫生计生行政部门 负责本辖区重点慢性病报告工作的组织实施,建立和完善辖区重点慢性病报告系统----保障 定期对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重点慢性病报告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考核 结合本辖区的具体情况,组织制定重点慢性病报告工作实施方案----落实 市、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协助制定相关标准和方案,负责本辖区业务管理、技术培训和指

导工作。 负责本市、区重点慢性病信息的收集、分析、反馈和报告撰写,开展本辖区重点慢性病报告管理工作的质量评价和考核评估工作。 负责直报用户信息的审核;定期与公安、民政等核对人口、死亡资料,及时反馈基层开展查漏补报。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逐步建立健全重点慢性病诊断、报告、登记和信息交换制度。 负责对本单位相关医务人员进行重点慢性病报告培训,指定专门科室和专门人员负责报告卡收集、审核、录入和上报。 负责定期开展自查减少漏报,利用院内死亡报告数据,对院内重点慢性病报告数据进行补漏。 协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质量控制和医院漏报检查。 基层卫生医疗机构 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履行以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职责的同时, 还具体负责辖区村卫生室或居委会报告的病例的审核、登记、报告,并按有关工作要求及时对重点慢性病例开展入户随访调查和健康管理工作,并按照程序要求补报相关信息。 三、报告单位与报告内容 报告对象:辖区内具有本地户籍的居民为监测对象。 报告单位:监测点各级各类具有重点慢性病诊断能力的医疗机构

卫计委发布_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_2015_

14 7月2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 F D A)公 布了关于使用银杏叶提取物的药品第一批抽验结果,摘 选如下: ——已完成检验284批,其中检出不合格药品67批,占全部产品的23.6%,涉及24家药品生产企业。有60批药 品为企业自检不合格,监督抽验结果与企业自检结果一 致。相关企业已采取召回措施并公布了召回信息…… 7月3日,又公布了使用银杏叶提取物生产保健食品 企业的自查情况:全国共有168家保健食品企业报送了自 查情况。其中,157家企业使用银杏叶提取物生产了保健 食品,11家企业持有相关批准文号但未生产。企业自检银 杏叶提取物原料359批次,其中328批次合格,13批次不合格,18批次尚在检验中。不合格银杏叶提取物原料涉及8家保健食品企业,分别是大连双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庆缘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哈药集团制药总厂、杭州太和健康食品有限 公司、浙江省磐安县外贸药业有限公司、山东圣海保健品有限公司、会心堂(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沈阳分公司。上述企业自检发现不合格银杏叶提取物原料共4847公斤,目前已封存原料2257.02公斤,销毁原料805.67公斤,其他1784.31公斤原料已使用。点评:借鉴“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三步走策略,首先出台更严厉的惩诫措施,要让企业不敢在产品质量上动歪脑筋。银杏叶提取物事件,药品、保健食品全被波及 Industry New w s 业界动态 9.9%40岁及以上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病患病率及以上人9.9%25.2%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25.2%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1818岁9.7%18岁及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86.6%2012年全国居民慢性病死亡率为533/10万,占总死亡人数的年全86.6%全国居民慢性病死亡率为533/10万民慢性病死亡率为533/10万,占总死亡人占总全国居 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是反映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健康素质的重要指标。2015年6月30日 上午,《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正式对外 发布,这是继2004年原卫生部发布了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 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后,十年后的又一次发布。 其中,有关慢性病的几组数据值得关注:2012年全国 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5.2%,糖尿病患病率为 9.7%;40岁及以上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病患病率为9.9%。 根据2013年全国肿瘤登记结果分析,我国癌症发病率为 235/10万,肺癌和乳腺癌分别位居男、女性发病首位; 2012年全国居民慢性病死亡率为533/10万,占总死亡人数 的86.6%。心脑血管病、癌症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为主要 死因,占总死亡人数的79.4%,其中心脑血管病死亡率为 271.8/10万,癌症死亡率为144.3/10万(前五位分别是肺 癌、肝癌、胃癌、食道癌、结直肠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 亡率为68/10万。 分析原因,可以发现吸烟、过量饮酒、身体活动不足和 高盐、高脂等不健康饮食是慢性病发生、发展的主要行为 危险因素——我国现有吸烟人数超过3亿,15岁以上人群 吸烟率为28.1%,其中男性吸烟率高达52.9%,非吸烟者 中暴露于二手烟的比例为72.4%;2012年全国18岁及以上 成人的人均年酒精摄入量为3升,饮酒者中有害饮酒率为卫计委发布《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9.3%,其中男性为11.1%。成人经常锻炼率为18.7%……点评:慢性病患的基数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扩大,同时其生存期也随着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而延长。作为直接贴近消费者的终端,零售药店应该在开展健康宣传教育、倡导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营养与慢性病监测等方面,借重自身便利、专业、周到的优势而有所作为。

食品营养学 第四章 与营养有关的慢性病.

与营养有关的慢性病 我国目前存在着大量因营养缺乏而导致的不良症状的同时,也存在着由于营养摄入过剩而出现的儿童肥胖症和成年人的心血管病、脂肪肝、糖尿病等非传染性疾病。尤其是城市,东部发达地区以及先富裕起来的农民,成为非传染性疾病的高发人群。目前国内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各类疾病的头号杀手,脂肪肝、糖尿病等疾病也成为各种并发症的诱因。 1.肥胖症 肥胖是体内脂肪组织过多堆积使体重超过正常的一种状态。当人体摄入的能量进多于出时候,多于的能量即以脂肪的形式贮存于体内,因此肥胖是与人体中脂肪的量密切相关的,脂肪量的多少是肥胖的主要表征。在我国,单纯性肥胖儿童急剧增加,成为人们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肥胖按发生的原因可分为遗传性肥胖、继发性肥胖和单纯性肥胖。 正常人体的脂肪是有一定的变化规律的。刚出生时,人体脂肪约占体重的12%,新生儿期体脂迅速增加,在6月龄时达到高峰,大约占25%,然后在青春期前下降到15%~18%。青春期女性增加至20%~25%,成年期后脂肪量升高至体重的30%~40%,而体重只增加10%~15%,此时人的肥胖发生几率增大,特别是40岁以后。 体脂比例与运动和体力活动的能量消耗及膳食摄入量的多少有关,造成肥胖的原因主要有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包括膳食结构、饮食习惯、体力活动及锻炼、生活方式及精神引起的生理功能阻碍等各个方面都起综合的作用。“多吃”与“少动”是两个重要的原因。 1)肥胖的评定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用体重指数(BMI)来衡量身体是否肥胖。BMI(body mass index体重指数)是指20岁以上的人相对于身高的平均体重。计算公式:BMI=体重(kg)/身高(m)2 判断标准(BMI值):

中国慢性病调查结果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中国慢性病调查结果 篇一:中国慢性病报告 中国慢性病报告慢性病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死亡的主 要原因,城市和农村慢性病死亡的比例高达85.3%和79.5%。即使在贫困地区,慢性病的死亡也是不容忽视的,许多贫困县也已达到60%。第一部分第一部分慢性病成为人群主要死因,死亡和患病持续上升 中国人群慢性病死亡持续上升 全国疾病监测系统资料表明,1991-2000年中国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的比例呈持续上升趋势,已经由1991年的73.8%上升到2000年的80.9%,死亡数将近600万。 慢性病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城市和农村慢性病死亡的比例高达85.3%和79.5%。即使在贫困地区,慢性病的死亡也是不容忽视的,许多贫困县也已达到60%。从1991年到2000年,支气管肺癌、肝癌、乳腺癌、脑血管病、冠心病、糖尿病以及交通伤害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肺癌等六种慢性病占了总死亡的35.76%。 2000年全国死亡人数731万,在近600万的慢性病死亡

者中,其中死于心血管疾病250万、肿瘤140余万、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128万、糖尿病直接死亡9万(图3),分别占总死亡人数的19.3%、34.0%、17.6%和1.2%。 2000年,中国肿瘤死亡病例140多万,其中肺癌30万、肝癌28万、胃癌26万、食管癌14万、白血病4万、乳腺癌2万。 2000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近250万人,其中脑血管病139.5万、缺血性心脏病51.5万,高血压病23.7万。 1959年至20xx年的四十余年间,我国1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呈持续增长趋势,其中1991年至20xx年的10年间,患病率上升31%,患病人数增加7000多万。高血压成为我国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 高血压发展到后期,会引起严重并发症,患者往往死于脑血管病、冠心病或高血压性心脏病等疾病。我国18岁及以上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全国有高血压患者1.6亿,其中18-59岁的劳动力人口中有1.1亿人患病。 与患病率相同,我国人群平均血压水平也明显上升,20xx年我国男性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值分别比1991年增加了4.1和3.3mmhg;女性分别增加了3.6和4.1mmhg。我国十组人群前瞻性研究结果表明,舒张压每升高5mmhg,脑卒中危险会增加46%,冠心病和肾脏疾病的危险也会相应增加。 目前,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都处于

健康生活方式 营养和慢性病防治知识宣传

西安市第七十七中学 健康生活方式、营养和慢性病防治知识宣传资料 慢性病主要指以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精神异常和精神病等为代表的一组疾病,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 一、什么是高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指在安静休息时血压增高,收缩压高于140毫米汞柱、舒张压高于90毫米汞柱,并伴有一定的临床症状。 1、如何预防和控制高血压? 实行科学的生活方式和自我料理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有效方法。 (1)安排好既有规律又富有活力的生活; (2)自我控制精神情绪; (3)适量运动,健身强体; (4)少吃盐,合理饮食与营养; (5)患病者严格执行医嘱,坚持长期合理用药。 二、什么是冠心病?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主要症状是心绞痛。 1、容易引起冠心病的因素有哪些? 主要有:长期的血压升高,血液里脂肪含量增高,血糖高,经常吸烟,长期精神紧张、容易冲动,体型肥胖,缺少体力活动等。 2、如何预防冠心病?

(1)预防高血压,高血压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2)合理饮食,不要吃太甜太咸的食物,应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品。 (3)坚持体育锻炼,适量运动。 (4)保持精神愉快,性格开朗。 (5)要治疗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可能加重冠心病的疾病。 三、脑卒中是怎么回事? 脑卒中即脑血管意外,俗名中风,系急性脑血管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缺血性中风,是由于脑部动脉本身的病变所致;一类为出血性中风,如人们熟悉的脑溢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1、脑卒中有哪些先兆? (1)突然头晕; (2)肢麻、面麻和舌发麻; (3)说话吐字不清,流口涎; (4)突然一侧肢体活动不灵活或无力,有的出现肢体抽筋或跳动; (5)头痛程度突然加重; (6)原因不明的跌跤; (7)精神状态发生变化; (8)全身无力伴出汗; (9)恶心、呕吐伴呃逆; (10)嗜睡,整天想睡觉,但呼之就醒; (11)一时性视物不清。 2、如何预防中风?

饮食营养与慢性病结课论文

学院:动力与机械学院 姓名:张宇 学号:2008301390109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试谈“病从口入”与慢性病 1.营养及相关慢性病概述 多少年来,“病从口入”的说法已深入人心,人们大多理解为食入不洁的食物而导致传染病。“病从口入”的含义仅仅是这些吗?据资料显示,国人死亡的前三位疾病即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前两位与膳食结构不合理有明显关系。很多专家指出:心脑血管病、肿瘤等常见慢性病大多是从口入的,也就是说,不少慢性病是“食”惹的祸。 1989年美国国家研究院膳食与健康委员会编著的《膳食与营养:减少慢性病风险的启示》(Diet and health: implications for reducing chronic disease risk)系统收集了膳食成分和食物模式与主要慢性病的科学研究证据,表明不合理膳食是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和高血压与膳食的关系当时已有大量强有力的证据支持。此后,慢性病与膳食的研究证据不断积累,2003年WHO发布了《膳食、营养和慢性病预防》(Diet, nutrition and the prevention of chronic diseases)。表1-1为证据概要(经修改),列出了膳食因素与肥胖、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主要慢性病的证据强度。 表1-1 膳食成分与主要慢性病关系的证据概要 注:C↑:确实可增加危险;C↓:确实可降低风险;C-NR:确实没有关系;P↑:很可能增加风险;P↓:很可能降低风险。

从表1-1可见,同一种膳食成分可以影响不同的慢性病,同一种慢性病又可受不同膳食成分的影响,表明通过对单一膳食成分的干预可降低多种慢性病的患病风险,同时还应考虑多种食物成分的组合对慢性病的作用。近年来,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发展,居民膳食营养模式发生了转变,膳食更倾向于高能量、高脂肪、高蛋白质、低膳食纤维。因此,从慢性病防控的公共卫生策略考虑,一些膳食因素与主要慢性病的相关证据意义重大。 2.膳食因素与主要慢性病的关系 2.1能量、脂肪与主要慢性病 表1-1的证据表明,大量摄入高能量密度食物可导致肥胖;脂肪的类型与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有关。能量密度指单位重量膳食提供的能量数。高能量密度食物的特点为高脂肪、高糖、高蛋白、低水分含量。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脂类和蛋白质为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在体内氧化实际产生能量分别为16.7kJ/g(4kcal/g)、37.7kJ/g(9kcal/g)和16.7kJ/g(4kcal/g),脂肪的能量系数最高,因此脂肪含量对能量密度的影响最大,食物的脂肪含量越高,能量密度也越高。 对于高能量密度食物,膳食脂肪与体重增长和肥胖的关系,实验室和临床试验研究结果一致,显示高能量密度食物和膳食脂肪摄入越多,体重增长越多,肥胖患病风险越高。人群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却并不统一,这可能与人群膳食摄入量估计的偏性和同一人群膳食模式的均质性有关。如果保持总能量摄入不变,脂肪供能比高并不会导致肥胖,但是对自由居住的个体来说,高脂膳食往往伴随着更高的能量摄入,因为高脂食物味道可口,容易摄入过多,并且机体对膳食脂肪摄入增加相应增加脂肪氧化作用的能力有限,膳食中的脂肪相对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更容易在体内转变为脂肪存储起来。在许多国家,高能量密度食物与低能量密度食物相比,价格更低廉,因此收入越低、受教育程度越低的居民越趋于选择价廉的高能量密度食物,肥胖率也越高。 大量证据证实,膳食脂肪中的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和胆固醇可增加心血管疾病患病风险。一项对11个队列研究的综合分析显示,将饱和脂肪酸供能的5%用多不饱和脂肪酸代替,冠心病患病和死亡的风险都可明显下降。另外,如果将反式脂肪酸供能的2%分别用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替代,可分别使冠心病患病风险下降17%、21%和24%。证据还显示,膳食脂肪摄入过多可使糖调节受损和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增加,是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中国的研究也显示,摄入脂肪的供能比由20%增至25%~30%时,可增加37%的超重肥胖、10%的糖尿病和31%的高胆固醇血症患病风险。 基于摄入过多脂肪可能引起的健康风险,WHO建议膳食中来自脂肪的能量

论文 营养与慢性病关系

营养与慢性病关系 侯军摘要:从21世界开始,我国人民生活在总体达到小康水平的基础上继续改善,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今后十年,将是我国居民食物结构迅速变化和营养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时期。加快食物发展,改善食物结构,提高全民营养水平,增进人民健康,是国民整体素质提高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为指导我国食物与营养持续、协调发展,特制本纲要。 关健词:营养、平衡、适量、健康 一、我国食品与营养发展的成就 《九十年代中国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颁布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实现了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推动了食物需求持续增长,全民营养状况得到全面改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为食物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科技进步已经渗透到食物发展的各个环节,加速了传统食物与营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一)、食物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我国粮食的年均生产能力已达到5亿吨的水平,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00kg左右。在粮食生产稳步增长的同时,肉、蛋、水产品以及水果、蔬菜生产都有了快速的增长,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1.食物消费质量明显提高。1990年-2000年,全国居民人均收入从904元增加到1625元(1990年不变价)。人均食物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总支出的比重逐步降低,恩格尔系数从60.3%下降到46.0%。食物消费结构得到了显著改善。2000年人均消费口粮206kg、蔬菜110kg、食用植物油8.2kg、食糖7.0kg、肉类25.3%kg、蛋类11.8kg、奶类5.5kg、水产品11.7kg与1990年相比、蛋、奶、水产品人均消费量有较大幅度提高。 (二)、居民营养结构有较大改善。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居民摄入能量比较稳定,摄入的蛋白质总量中动物性蛋白质所占的比重有了一定增长,膳食质量显著改善。通过90年代后期部分地区典型监测表明,居民人均每日摄入能量9987kj,蛋白质70.5g,脂肪54.7g。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摄入能量9427kj,蛋白质69.2g,脂肪72g,农村居民人均摄入能量1024kj、蛋白质71.1g,脂肪46.7g,基本达到了营养素供给量标准。 二、当前食物与营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食物生产、消费、营养不协调,生产结构不能满足营养结构改善需要。从目前情况看,一是我国优质农产品比重偏低、奶类、大豆等优质食物消费明显不足;二是城乡居民营养不平衡,地区差异较大,城市居民因膳食不平衡或营养过剩导致的疾病迅速增多,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营养不良现象仍然存在;三是食品工业发展滞后,产品结构不合理,技术装备总体水平偏低,食品工业产值不足农业产值的40%,加工食品消费量仅占食品消费量的30%,与世界先

健康生活方式 营养与慢性病预防与控制知识讲座

健康生活方式、营养与慢性病预防与控制知识讲座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是一类与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肥胖、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慢性病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迁延性、无自愈和极少治愈、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慢性病是全球的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是全球致死和致残的首位原因,导致了全球疾病负担加重。我市居民的健康也同样面临着慢性病的威胁,城市居民死因位于前三位的是心血管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慢性病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人群高血压患病率10年上升了73%,且发病年龄提前。人群中与慢性病相关的主要行为危险因素暴露水平升高,成年男性吸烟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初次吸烟年龄有低龄化趋势,人们对被动吸烟有害健康还没有足够的认识,膳食结构不合理,谷物类食品摄入减少,动物类食品摄入增加,成年在职人员参加体育锻炼少,生活中半数以上的人静坐时间在5小时以上,人群中超重、肥胖检出率逐年上升等都是患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改变不良行为,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合理膳食、进行适当的体力活动,保持心理健康,就能防止或减少多种慢性病的发生。 一、慢性病的危害因素 健康的发展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可归为三类:不可变的(有年龄、性别、遗传基因)、行为危险因素(抽烟、膳食、饮酒、缺乏运动)和社会危险因素(包括互相影响的社会经济,文化和其他环境变量的非常复杂的混合因素)。但造成慢性病的主要共同危害因素是膳食因素、缺乏体力活动以及饮酒和抽烟等不良的生活方式。 1、膳食因素 膳食作为慢性病的危险因素起着关键的作用。20世纪后半叶以来,在世界范围内膳食结构发生了重要的改变,传统的、主要以植物为基础的膳食很快被有相当多动物性食物的高脂肪、高热能膳食所取代。在我国城市,与传统的膳食模式相比,尤其是人们摄入富含高能量的动物性脂肪和蛋白质增多,而谷类食物有明显的减少,富含膳食纤维和微量营养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也偏低。作

中国居民的营养状况分析

中国居民的营养状况分析 班级:食工1204 学号:1201070121 姓名:丘荣欣 完成日期:2014年1月3号 一、中国人现阶段营养状况 营养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更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调查显示我国居民中仍然存在着营养不良问题。第三次全国营养调查指出,百姓中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不足及不均衡的现象普遍存在。儿童中因铁、碘、维生素A、D缺乏等造成的营养性疾病也较多。这种状况严重影响儿童的健康和智力的发育,甚至导致儿童死亡率的升高,进而将会影响国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提高,膳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营养过剩或不平衡所致的慢性疾病增多,并且成为使人类丧失劳动能力和死亡的重要原因。据卫生部统计,我国每天死于慢性病的人数已占全部死亡的70%以上,而且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惊人。 营养素之间关系密切,补充时必须强调平衡。但当今市场上产品的配方多来自于西方国家。饮食习惯和体质的不同,决定了中国人所缺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与西方人不同,使用西方国家配方并不科学。然而,目前大多数中国人对此知之甚少,导致盲目补充的现象比比皆是。建立科学补充营养素的观念,成为改善中国人营养状况的当务之急。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世界营养科学联合会理事、著名营养学家葛可佑教授在2001年9月27日的一个科学报告中有这样一段通俗易懂的比喻(木桶理论):中国人目前的营养状况是:有一些营养素不够,需要立刻补充;有一些营养素已经充足,就不需要再补了。各种营养素在身体里是相互搭配、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协调,关系十分复杂,比如: 维生素A得到维生素E的保护、维生素A防止维生素C的氧化、维生素B 群、D、E及钙、磷、锌要成一定的比例、维生素B1、B2、B6必须符合1∶1∶1的比例、维生素B2与C要成比例、磷过量,钙会被耗损、铜过量,锌会损失、

中国慢性病报告

中国慢性病报告 慢性病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城市和农村慢性病死亡的比例高达85.3%和79.5%。即使在贫困地区,慢性病的死亡也是不容忽视的,许多贫困县也已达到60%。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慢性病成为人群主要死因,死亡和患病持续上升 中国人群慢性病死亡持续上升 ?全国疾病监测系统资料表明,1991-2000年中国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的比例呈持续上升趋势,已经由1991年的73.8%上升到2000年的80.9%,死亡数将近600万。 慢性病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城市和农村慢性病死亡的比例高达85.3%和79. 5%。即使在贫困地区,慢性病的死亡也是不容忽视的,许多贫困县也已达到60%。 ?从1991年到2000年,支气管肺癌、肝癌、乳腺癌、脑血管病、冠心病、糖尿病以及交通伤害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肺癌等六种慢性病占了总死亡的35.76%。 ?2000 年全国死亡人数731 万,在近600 万的慢性病死亡者中,其中死于心血管疾病250万、肿瘤140 余万、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128 万、糖尿病直接死亡9 万(图3),分别占总死亡人数的19.3%、34.0%、17.6% 和1.2%。 ?2000 年,中国肿瘤死亡病例140 多万,其中肺癌30 万、肝癌28 万、胃癌26 万、食管癌14 万、白血病4 万、乳腺癌2 万。 ?2000 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近250 万人,其中脑血管病139.5 万、缺血性心脏病51.5 万,高血压病23.7 万。 ?1959 年至2002 年的四十余年间,我国15 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呈持续增长趋势,其中1991 年至2002 年的10 年间,患病率上升31%,患病人数增加7000 多万。 高血压成为我国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 ?高血压发展到后期,会引起严重并发症,患者往往死于脑血管病、冠心病或高血压性心脏病等疾病。我国18 岁及以上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全国有高血压患者1.6 亿,其中18-59 岁的劳动力人口中有1.1 亿人患病。 ?与患病率相同,我国人群平均血压水平也明显上升,2002 年我国男性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值分别比1991 年增加了4.1 和3.3mmHg;女性分别增加了3.6 和4.1mmHg。我国十组人群前瞻性研究结果表明,舒张压每升高5mmHg,脑卒中危险会增加46%,冠心病和肾脏疾病的危险也会相应增加。 ?目前,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都处于低水平。了解血压升高的人中,有效控制率只有6.1%,仅有约323万人。 如不采取控制措施,糖尿病将给中国居民健康带来重要威胁 ?2002年,我国大城市、中小城市和农村18岁居民糖尿病患病率分别达到6.1%、3.7%和1.

中国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2015)-质量控制表格

现场调查工作人员核查表 ________________省(市、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县(市/区)疾控中心 b 培训情况编号:1-国家级培训 2-省级培训 3-未参加培训 督导员签名: 日期:年月日

血压测量复核结果记录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县(市/区)_________乡(镇/街道办事处)_________村(居委会) 调查点编码:□□□□□□□□ 督导员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身体测量质控记录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县(市/区)_________乡(镇/街道办事处)_________村(居委会) 调查点编码: □□□□□□□□ 督导员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血压测量质控记录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县(市/区)_________乡(镇/街道办事处)_________村(居委会) 调查点编码: □□□□□□□□ 质控员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身高测量复核结果记录表 ___________________县(市/区)_________乡(镇/街道办事处)_________村(居委会) 调查点编码: □□□□□□□□ 注:每个监测点抽取10名调查对象进行身高测量的复核。 督导员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腰围复核结果记录表 ___________________县(市/区)_________乡(镇/街道办事处)_________村(居委会) 调查点编码: □□□□□□□□ 注:每个监测点抽取10名调查对象进行腰围测量的复核。 督导员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常见慢性病现状

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目前主要心血管病现患人数2.9亿,其中高血压2.7亿、卒中1300万、冠心病1100万。 高血压 2015年我国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 25.2%,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估算高血压患病人数为2.7亿。 2012年我国≥60岁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58.9%。我国门诊高血压病患者42.6%合并临床疾病;约90%合并≥1个其他危险因素;13.2%合并靶器官损害;≥65岁高血压病患者78.4%为高危或很高危。 冠心病 缺血性心脏病的患病率:2013年中国第五次卫生服务调查:城市调查地区15岁及以上人口缺血性心脏病的患病率为12.3‰,农村调查地区为8.1‰,城乡合计为10.2‰。60岁以上人群缺血性心脏病患病率为27.8‰。以此数据为基础,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2013年中国大陆15岁以上人口缺血性心脏病的患病人数约为11396104人。 冠心病死亡率:根据《2016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 2015年中国城市居民冠心病死亡率为110.67/10万,农村居民冠心病死亡率为110.91/10万。 糖尿病 2013年全国调查中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10.4%,男性高于女性(11.1%比9.6%)。 我国门诊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约30%伴有高血压。 2009~2012年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患病率在社区患者中为30%~50%,在住院患者中为40%左右。 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糖尿病患病人群中的患病率为24.7%~37.5% 据国际糖尿病联盟估计,至2030年,世界范围内2 型糖尿病患者数量将达到5.92亿。 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患病率为24.7% ~37.5%,病程<5年者眼底病变患病率为38.0%~39.0% ;病程5~10年者眼底病变患病率为50.0%~56.7%;病程>10 年者眼底病变患病率增至69.0%~90.0%。 2009—2013年的资料提示,我国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DKD患病率已高达40% 左右,我国16.4% 的终末期肾病患者由DKD 所致。糖尿病诊断后,病程3年、10年、15年、20年、25年的DKD 累计患病率分别为3%、6%、10%、28%、56%。 平均病程为8.1 年的2 型糖尿病患者神经病变的患病率为15.2%。 数据显示,伴微血管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年直接医疗费用是无并发症患者的3.18 倍。 血脂异常 2012 年全国调查结果显示,成人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平均为4.50 mmol/L,高胆固醇血症的患病率4.9%;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平均为1.38 mmol/L,高TG 血症的患病率13.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平均为1.19 mmol/L,低HDL-C 血症的患病率33.9%。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高达40.40%。 CONSIDER研究显示我国门诊高血压患者81.1%合并血脂异常。DYSIS研究提示接受调脂治

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

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 报告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一、我国居民膳食营养与体格发育状况 一是膳食能量供给充足,体格发育与营养状况总体改善。 十年间居民膳食营养状况总体改善,2012年居民每人每天平均能量摄入量为2172千卡,蛋白质摄入量为65克,脂肪摄入量为80克,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为301克,三大营养素供能充足,能量需要得到满足。全国18岁及以上成年男性和女性的平均身高分别为167.1cm和155.8cm,平均体重分别为66.2kg和57.3kg,与2002年相比,居民身高、体重均有所增长,尤其是6-17岁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增幅更为显着。成人营养不良率为6.0%,比2002年降低2.5个百分点。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率和消瘦率分别为3.2%和9.0%,比2002年降低3.1和4.4个百分点。6岁及以上居民贫血率为9.7%,比2002年下降10.4个百分点。其中6-11岁儿童和孕妇贫血率分别为5.0%和17.2%,比2002年下降了7.1和11.7 个百分点。 二是膳食结构有所变化,超重肥胖问题凸显。 过去10年间,我国城乡居民粮谷类食物摄入量保持稳定。总蛋白质摄入量基本持平,优质蛋白质摄入量有所增加,豆类和奶类消费量依然偏低。脂肪摄入量过多,平均膳食脂肪供能比超过30%。蔬菜、水果摄入量略有下降,钙、铁、维生素A、D等部分营养素缺乏依然存在。2012年居民平均每天烹调用盐10.5克,较2002年下降1.5克。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超重率为30.1%,肥胖率为11.9%,比2002年上升了7.3和4.8 个百分点,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为9.6%,肥胖率为6.4%,比2002年上升了5.1和4.3个百分点。 下面介绍我国居民慢性病状况。 一是关于重点慢性病患病情况。 2012年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5.2%,糖尿病患病率为9.7%,与2002年相比,患病率呈上升趋势。40岁及以上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病患病率为9.9%。根据2013年全国肿瘤登记结果分析,我国癌症发病率为235/10万,肺癌和乳腺癌分别位居男、女性发病首位,十年来我国癌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二是关于重点慢性病死亡情况。 2012年全国居民慢性病死亡率为533/10万,占总死亡人数的 86.6%。心脑血管病、癌症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为主要死因,占总死亡的

健康生活方式营养与慢性病预防与控制知识讲座

健康生活方式、营养与慢性病预防与控制知识讲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是一类与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肥胖、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慢性病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迁延性、无自愈和极少治愈、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慢性病是全球的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是全球致死和致残的首位原因,导致了全球疾病负担加重。我市居民的健康也同样面临着慢性病的威胁,城市居民死因位于前三位的是心血管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慢性病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人群高血压患病率10年上升了73%,且发病年龄提前。人群中与慢性病相关的主要行为危险因素暴露水平升高,成年男性吸烟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初次吸烟年龄有低龄化趋势,人们对被动吸烟有害健康还没有足够的认识,膳食结构不合理,谷物类食品摄入减少,动物类食品摄入增加,成年在职人员参加体育锻炼少,生活中半数以上的人静坐时间在5小时以上,人群中超重、肥胖检出率逐年上升等都是患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改变不良行为,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合理膳食、进行适当的体力活动,保持心理健康,就能防止或减少多种慢性病的发生。 一、慢性病的危害因素 健康的发展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可归为三类:不可变的(有年龄、性别、遗传基因)、行为危险因素(抽烟、膳食、饮酒、缺乏运动)和社会危险因素(包括互相影响的社会经济,文化和其他环境变量的非常复杂的混合因素)。但造成慢性病的主要共同危害因素是膳食因素、缺乏体力活动以及饮酒和抽烟等不良的生活方式。 1、膳食因素 膳食作为慢性病的危险因素起着关键的作用。20世纪后半叶以来,在世界范围内膳食结构发生了重要的改变,传统的、主要以植物为基础的膳食很快被有相当多动物性食物的高脂肪、高热能膳食所取代。在我国城市,与传统的膳食模式相比,尤其是人们摄入富含高能量的动物性脂肪和蛋白质增多,而谷类食物有明显的减少,富含膳食纤维和微量营养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也偏低。作为膳食的重要部分——蔬菜水果的低摄入是每年几乎300万人死于慢性病的原因。

2020慢病与营养监测试题及答案

中国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培训班考试题 一、选择题: 1.本次监测,各县(区)调查户和18岁及以上成年人(孕妇除外)样本量要求为:( C ) A ≥270户和≥612名当地居民 B ≥270户或≥612名当地居民 C ≥270户和≥612名18岁以上常住居民 D ≥270户或≥612名18岁以上常住居民 2.本次监测,各县(区)每个村(居委会、连)需开展膳食调查的样本户数为:( B ) A 25户 B 20户 C 45户 D 5户 3.下列哪种叙述是正确的? ( D ) A 当家庭中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不超过5名(含5名)时,可允许1名成员拒绝问卷调 查;当家庭中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大于5名时,可允许最多2名成员拒绝问卷调查;否则对该户予以置换。为保证现场可实施性,就近置换家庭即可。 B 当家庭中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不超过3名(含3名)时,可允许1名成员拒绝问卷调 查;当家庭中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大于3名时,可允许最多2名成员拒绝问卷调查;否则对该户予以置换。为保证现场可实施性,就近置换家庭即可。 C 当家庭中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不超过5名(含5名)时,可允许1名成员拒绝问卷调 查;当家庭中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大于5名时,可允许最多2名成员拒绝问卷调查;否则对该户予以置换。置换时请考虑人口年龄结构,杜绝老年家庭进行置换。 D 当家庭中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不超过3名(含3名)时,可允许1名成员拒绝问卷调 查;当家庭中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大于3名时,可允许最多2名成员拒绝问卷调查;否则对该户予以置换。置换时请考虑人口年龄结构,杜绝老年家庭进行置换。 4.家庭成员登记表中应登记以下哪些人员的个人信息?(可多选) ( A, B, D, E, F ) A 户主的儿子,28岁,户籍在调查户,长期在外省工作,过年回家暂住不到1个月 B 户主的孙子,8个月,户籍在调查户,出生后一直由户主抚养 C 户主的儿媳妇,26岁,户籍在邻近的县,长期在外省工作,过年回家暂住不到1个月 D 户主的女儿,24岁,户籍在调查户,居住在临近未被抽样的小区,几乎每天午饭和晚 饭都到户主家吃 E 户主家请的保姆,40岁,户籍在外省,吃住在户主家 F 户主本人,55岁,在家吃住 5.调查对象自报出生日期为1965年农历3月初二,身份证号上出生日期为1966年4月1日, 则应该在调查问卷上面填写的出生日期是?( B ) A 1965年4月2日 B 1966年4月1日 C 1965年3月2日 D 1965年2月2日 6.若调查对象高中没毕业就参加工作,则该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是?( D ) A 大专毕业 B 本科毕业 C 高中/中专/技校 D 初中毕业 7.以下哪些地方属于室内公共场所?(可多选)( A,B,C ) A 超市 B 医院门诊大楼 C 棋牌室 D 公共汽车站露天站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