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 第3章 运动和力 知识点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 第3章 运动和力 知识点

第1节 机械运动 A. 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物体空间位置的变化(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B. 参照物

1. 定义: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要先选定某一物体作为标准。如果一个物体的位置相

对于这个标准发生了变化,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发生变化,就说它是静止的。这个被选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2. 参照物的选择: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要根据需要和方便而定

3. 由于物体的描述与参照物有关,故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C. 机械运动的分类 1. 分类

2.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运动快慢

保持不变,这种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3.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运动快

慢发生了变化,这种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

D. 速度

1. 定义: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速度。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

过的路程

2.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运动得越快,速度越大;物体

运动得越慢,速度越小

3. 公式:通常用s 表示路程,t 表示时间,用v 表示速度,即

v =s t

4. 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 或m •s -1

(米每秒)。交通运输中常用km/h

(千米每小时)做单位。

1m/s =3.6km/h

运动

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E.速度公式的应用

1.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

1)变形公式:v=s

t →s=vt、t=s

v

2)如果知道速度、路程、时间三个量中的任意两个,利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可

计算出第三个量

2.注意事项

1)公式中速度、路程、时间三个量必须对应于同一物体

2)公式中速度、路程、时间三个量的单位必须统一到国际单位制下

3)先进行字母运算,再代入数值进行计算

第2节力的存在

A.力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通常用字母F表示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N)

3.对力的理解

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受到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必定也要反作用

于另一个物体,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这两个力称为作用力

和反作用力

2)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有

力存在必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的。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

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B.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使物体发生形变(如下图左)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包括物体的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如下图右,

1到2改变速度大小,1到3改变速度方向)

C.弹簧测力计

1.用途:测量力的大小

2.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

长度就越长(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1)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前应先进行调零,使指针正对

零刻度线,并注意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2)测力时注意使弹簧测力计的轴线与被测力的作用线一致,指针不与弹簧测力计的外

壳摩擦

3)读数时,视线应正对刻度板

4)拉力不要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D.弹力

1.弹性:受力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弹性

2.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

3.弹力的大小: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在弹性限度范围内,弹性形变越

大,弹力越大;弹性形变消失,弹力也就随之消失

4.弹力的方向: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方向相反

5.弹力有无的判断方法

1)物体是否直接接触,若不接触一定没有弹力

2)接触处是否相互挤压或拉伸,只有接触且相互挤压或拉伸才能产生弹力

3)我们可以假设将接触物体撤去,判断研究对象是否能维持现状。若能维持现状则

接触物体对研究对象没有弹力;若不能维持现状则有弹力

E.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1.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他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2.力的示意图:人们常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物体在这

个方向上所受的力,这种表示力的形式叫力的示意图

3.在力的示意图中,线段的起点(图2)或终点(图1)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短

表示力的大小(图3),线段末端的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第3节重力

A.重力及其方向

1.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通常用字母G表示。地球附近的

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2.施力物体: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3.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人们常利用重垂线检查墙砌得是否竖直,

也可以测桌面是否水平

B.重力的大小

1.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

成正比。即

G=mg或g=G

m

2.g = 9.8 N/kg,它的物理意义: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N。在要求不很精

确的情况下,可取g = 10 N/kg

项目质量重力

区别

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符号m G

量性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既有大小,又有方向,且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单位kg N

计算公式m=ρV G=mg

测量工具天平、秤弹簧测力计

联系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式是G=mg,g = 9.8 N/kg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对于质量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位于几何中心,

如下图

第4节牛顿第一定律

A.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2.两个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3.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1)牛顿第一定律的研究对象是“一切物体”,这里包括运动的物体和静止的物体

2)牛顿第一定律成立条件是“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即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

规律,它描述的是一种理想状态,而实际中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当

物体受到的外力的合力为零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其作用效果跟不受外力作用

时相同,因此,我们可以把“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推广为“合力为零”

3)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是保持静止状态还是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要看

物体的初始状态,若物体原来是运动的,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将保持匀速

直线运动状态

B.惯性

1.定义: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有的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的性质,即惯性

2.惯性是物体本身具有的性质,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它不随外界条件及物体的运动状

态的的改变而改变,一个物体在任何条件下,在任何状态下都具有惯性

3.惯性是一种性质,不是力,因此不能理解为“受到惯性作用”

4.物体的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物体的惯性

与运动速度等因素无关

5.惯性和惯性定律的区别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的运动规律,惯性在任何情况下都存在,惯性定律是只有当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才遵守的规律

第5节二力平衡的条件

A.二力平衡

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说明这两个力是平衡的

B. 二力平衡的条件

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这两个力就相互平衡

C. 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比较 异同 一对平衡力 相互作用力 相同点

大小相等 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方向相反 在同一条直线上 在同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一个力消失,另一个力可以存在

两个力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两个力的性质可以不同

两个力的性质一定相同

第6节 摩擦力 A. 摩擦力

1. 滑动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

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滑动摩擦力

2.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3. 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两个物体相互接触、相互间存在压力、接触面粗糙、有相

对运动

4. 摩擦力分类

B. 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摩擦力

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两个物体相对静止时,接触面间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滑动摩擦力

滚动摩擦力

1.乙组和丙组的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

滑动摩擦力越大

2.甲组和乙组的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接触面受到的压

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C.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1.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变滚动为滑动(如图1)

2.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用滚动代替滑动(如图

1),使两个相互接触的摩擦面彼此分离(如气垫(下图右)、磁悬浮、加润滑油)等

第7节压强

A.压力的作用效果

1.压力

1)定义: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力产生的条件:只有相互接触且又发生挤压的物体之间才有压力

3)方向:压力的方向与受力物体的表面即支撑面垂直且指向被压物体

4)大小: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产生的,因此压力的大小并不一定与重力大小相等,有

时甚至无关

2.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1)比较甲组和乙组,结论: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比较乙组和丙组,结论: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B.压强

1.定义:单位面积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2.公式:通常用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那么

p=F S

3.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Pa)。

1Pa=1N/m2

4.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5.对压强计算公式的理解

1)公式p=F

S

无论对于固体、液体还是气体产生的压强都普遍适用

2)公式中的受力面积S是指两个物体相互接触的那部分面积,而并不一定是受压物体

的表面积

3)应用公式p=F

S

计算时,力的单位要用牛,面积的单位要用平方米,压强的单位要用帕

C.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1.增大压强的方法

1)保持受力面积不变,增大压力

2)保持压力不变,减小受力面积

3)同时增大压力和减小受力面积

2.减小压强的方法

1)保持受力面积不变,减小压力

2)保持压力不变,增大受力面积

3)同时减小压力和增大受力面积

D.液体的压强

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由于液体受到重力作用,并且具有流动性,因此,液体内部

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

都有压强

2)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可比较实验B和D)

3)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可比较实

验A、B和C)

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在同一深度,

液体的密度越大,该处的压强也越大(可比较实验E和F)

3.液体压强的公式

式中p为液体的压强,ρ为液体的密度,g = 9.8 N/kg,h为液体的深度

4.两公式的区别与联系

1)是压强的定义式,也是压强的计算公式,无论对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是

适用的

2)p=F

S

推导出来的,只适合于计算液体和特殊固体的压强,推导过程如下:

p=F

S

=

G

S

=

mg

S

=

ρgV

S

=

ρgSℎ

S

=ρgℎ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运动和力知识点汇总

第一节、机械运动 1、 参照物:以某一物体为标准来判断另一物体的运动状态,这个标准就是参照物。相对于这个标准, 如果位置发生变化,则它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变化,则它是静止的。 2、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 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没有绝对的静止或运动,只有相对静止或运动) 3、 机械运动:物理学里把物体空间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匀速直线运建 宜线运动一 变速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 5、比较物体运动 快慢的方法: ⑴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通过的路程 ⑵在相同的路程内比较通过的时间 6、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它是扌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 变形公式: 7、速度单位:国际单位:米/秒,符号:m/s ,读作:米每秒。常用单位:千米 /时,符号:km/h ,读 ⑤常识:人步行速度:米 /秒,自行车速度:4米/秒,汽车速度:30米/秒,光速:3X 108米/秒 第二节、 力的存在 &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9、 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不接触也能产生力, 如吸铁石;相互 接触的物体不一定产生力,如相互挨着的课桌) 10、 力的作用效果:①改变物体的形状(发生形变)②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 谨约匚:h 换算?它表来的米般千米(时,匀速#行时千米出时詔(”米秒 :2m/s=2 X 3. 6kmM=h (过程单位同后)的时间对的谨度,或巷是相同賂 ■/ ?乙 程时的时间,再用公式计算 AT 图像,頁线汽匀速运动 卜t 图像,曰詢匀速运动, :①单位换算过程 ?0 40 19 ,乙九加速运动 (J )平均违度—皂路捏 吋阿(求棊段路程上朗平均逮度.必须扰出该诺毎及对应的时司). < ■ 1 I 4V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3章力学专题复习:力与运动的关系

四.力与运动的关系 看图说识 图1 图2 图3 典题成形 1.一氢气球系着一重物1米/秒的速度竖直上升,在上升过程中系物体的绳子突然断了,在绳了断后物体将() A.立即匀速下落 B.由于惯性,物体将以1米/秒的速度匀速上升 C.先上升一段距离再下落,下落的速度越来越大 D.立即下落,且速度越来越快

2.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我空军某部接受向灾区空投物资的任务,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空军该如何抛掷,才能使这些物资尽快到达灾民手中。 3.如何在没有其他辅助的方法的情况下,又不能敲开鸡蛋壳的情况下,怎么分辨出鸡蛋是生的还是熟的呢?并解释其中的道理。 4.我们知道两个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把其中的一个力称为作用力时,另一个力就叫做反作用力。牛顿第三定律告诉我们: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如图所示,是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摩擦力大小的示意图。当水平拉动物体A 匀速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即弹簧所受A 的拉力)就表示物体A 所受摩擦力f 的大小,即F'= f。请你依据牛顿第三定律和二力平衡的条件对此加以证明。 5.空气对运动物体的阻力与物体运动快慢有关,物体运动越快,所受空气阻力越大。设雨滴下落过程中重力不变,在雨滴从云层落到地面过程中,以下对其运动描述正确的是(不考虑风速影响)() A.运动越来越快 B.运动光越来越快,后越来越慢 C.整个过程中运动快慢保持不变 D. 运动先越来越快,后快慢保持不变 6.如图甲所示,用一拉力传感器(能感应力大小的装置)水平向右拉一水平面上的木块,A 端的拉力均匀增加,0 -t l时间木块静止,木块运动后改变拉力,使木块t2后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计算机对数据拟合处理后,得到如图乙所示拉力随时间变化图线,回答下列问题: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 运动和力 知识点复习(pdf版)

第三章运动和力 第1节机械运动 知识点1 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态。在物理学里,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或者一个物体的某些部分相对于其他部分的位置,随着时间而变化的过程叫做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是宇宙的普遍现象知识点2 参照物 (1)人们在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总是自觉或者不自觉地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然后观察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物体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物体就是运动的;否则,物体就是静止的。研究机械运动时,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注:①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是静止的; ②参照物的选取可以是任意的,但不能将研究物体本身作为参照物; ③为了研究机械运动的方便,物理学中一般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且可以不加说明;若选取其他合适的物体作为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则要作出说明。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它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因此,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首先要确定一个参照物。知识点3 机械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 直线运 动 运动变速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 根据物体运动的路线,可以将物体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根据物体运动快慢的变化,可以将物体运动分为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沿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运动快慢保持不变,这种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2)物体沿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运动快慢发生变化,这种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 知识点4 速度 (1)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 ①在相同时间内,运动路程大的物体运动得快 ②运动相同的路程,用的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得快 (2)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①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 ②公式:速度=路程/时间 V=s/t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3章力学专题复习:力的概念

二.力的概念复习看图说识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受力分析;在受到沿斜面向上或向下拉力时受力分析。 典题成形 1.滑块被固定在光滑斜面底端的压缩弹簧弹出。滑块离开弹簧后沿斜面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不考虑空气阻力,图中关于滑块的受力示意图正确的是() 2.先后在月球上和杭州用天平和弹簧秤称量同一物体,读数的情况是()(如果在太空中又如何)A.天平读数不变,弹簧秤读数也不变 B.天平读数有变化,弹簧秤读数也有变化 C.天平读数有变化,弹簧秤读数不变 D.天平读数不变,弹簧秤读数有变化 巩固练习 1.下面力的现象中,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的是。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的是。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的是。 (1) 用力拉弹簧,弹簧伸长,用力压弹簧,弹簧缩短。(2) 用板手拧螺母,手握在把的末端比握在把的中间容易拧紧螺母。 (3) 用力拉弹簧,用的力越在,弹簧伸得越长。 2.在题中的横线上,填上与题意对应的力的三要素之一: (1)推门时,推力作用在离门轴较远的点,比作用在离门轴较近的点更容易把门推开,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有关。 (2)用力拉弹簧,就会伸长;用力压弹簧,就会缩短。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有关。 (3)大人可以提起一大桶水,小孩只能提起一小桶水。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有关。 3.宇宙飞船在轨道上飞行时处于“失重”状态。在这种环境中,以下哪个实验不能象在地面上一样进行() A.用刻度尺测长度 B.用放大镜看细小物体C.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路D.用弹簧秤测物重 4.没有重力,下列哪种现象不会发生 ( ) A.成熟的苹果不会落向地面 B.茶杯里的水倒不进嘴里 C.物体的质量也随重力而消失 D.人轻轻一跳就跳得很高 5.从山坡公路上滑下来的汽车,在滑行过程中,受到的重力()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三章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复习提纲

第三章运动和力(知识点复习提纲) 一、运动和能的形式 1、运动的形式主要有机械运动、声运动、光运动、电运动、热运动、生命 运动等。 2、能(能量)的形式主要有机械能(包括______和______)、化学能、电能、 声能、光能、热能等。运动的物体具有_____能;处于高处或发生形变的物体具有______能。当物体运动和变化时,_______会发生转变。 二、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是最简单、最常见的运动形式,其特征是物体的__________随 时间发生变化。 2、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总是先选取某一物体(_______)作为标准;选 取的_______不同,判断的结果就可能不同。 3、机械运动的分类:根据运动路线的形状,分为_____运动和_____运动; 直线运动根据速度是否变化,又分为______直线运动和_____直线运动。 4、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①比较相同时间(或单位时间)内通过 的路程长短;②比较通过相同路程(或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多少。通常采用第①种方法计算物体运动速度。 5、匀速(变速)直线运动:路程用___字母表示,时间用___字母表示,速 度用___字母表示。公式(平均)速度(v)=__________ s 两个变形公式:①s=v t、②t= v 一个重要的换算关系:1米/秒(m/s)=3.6千米/时(Km/h) 练习: (1)根据天气预报,强热带风暴的中心距某地160千米处,正以20千米/时的速度沿直线向该地移动。预计多少时间后强热带风暴的中 心将在该地登陆? (2)下雷雨时,如果我们看到闪电后2.5秒才听到雷声,则发生雷电的地方距离我们大约有多远?(光传播的时间忽略不计,声音在空气 中的传播速度取340米/秒) (3)在一次爆破中,为了爆破安全,爆破员至少远离爆破点200米。 若炸药导火索燃烧的速度是0.8厘米/秒,爆破员跑离的速度是5米 /秒,则爆破员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跑到安全区?导火线的长度不得短 于多少厘米? (4)小明站在一座山崖的前面大喊一声,经过3秒后,他听到了自己喊声的回声。如果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则小明离山崖的距

浙教版科学七下第三章运动和力章节复习(知识点+例题练习)

第一节 一、机械运动 1.参照物:以某一物体为标准来判断另一物体的________,这个标准就是参照物。相对于这个标准,如果位置发生变化,则它是______的,如果位置没有变化,则它是______的。 2.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_____________,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_______。没有绝对的静止或运动,只有相对静止或运动。 3.机械运动:物理学里把物体__________叫做机械运动。 4.机械运动的分类: (1)根据物体的运动路线,可以把物体的运动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_。 (2)物体沿直线路线运动时,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______,运动快慢______,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_________,运动快慢发生了______,这种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3)机械运动分类可表示为:机械运动⎩⎪⎨⎪⎧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 典例精析 【例1】 (2016,长沙)长沙市万家丽路快速高架桥建成后,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南北向的通行,一辆汽车正在高架桥上向北行驶,则( ) A .以该汽车为参照物,司机是运动的 B .以为高架桥参照物,该汽车是静止的 C .以桥上路灯为参照物,该司机向南运动 D .以该司机为参照物,桥上路灯是运动的 针对训练 1.(2016,淮安)如图为“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时的示意图,成功对接后,若认为“神舟十号”处于静止状态,则选取的参照物可能是( ) A .地球 B .月球 C .太阳 D .“天宫一号” 二、 速度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比较通过相同的路程____________;另一种是比较相同时间内_____________。 2.速度: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速度可以定量地描述物体运动的______。 【注意】 (1)速度的大小等价于物体运动的快慢;(2)不能说速度的快慢,它跟速度的大小不一样。 3.速度公式:_______________,符号表示为:v =s t 。 4.速度的单位:如果路程的单位取米,时间的单位取秒,那么速度的单位就是_______,符号为m/s ,读作米每秒。它是一个整体单位,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组成。常见的速度单位还有千米/时,符号为______,读作千米每时。 5.常见速度单位间的转化:1 m/s =3.6 km/h 6.对于变速直线运动,我们可以用_________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v =s t ,注意,这里的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3章-运动和力整章思维导图

第3章运动和力 思维导图目录 章节节节节节P 节 3 12 3 4 5 6 7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运动和力 机械运动 力的存在 重力 牛顿第一定律 二力平衡的条件 摩擦力 压强 机械运动? 目摩擦力匾 园二力平衡E 力的存在旦 巳牛顿第一定律回 运动和力

施力物体一走也是 受力物休 物体 推、拉、提,压、举、吸引L排环等柞用方式 施力物休和 受力物体 物体对物偉的 件用 如:P相互務压「口遊咖 啲形状q两个养球都变那 [微小形变趣大殆力是什么 ①件用力和反作用力 ----------- 力的作用力的 大沪相等r方向相反r------------ _最相互的作用在不同的物休上---------- -出彈鳖前伸氏与首到的拉力成正比 看清它的量程与分度值 视陵要与刻度盘垂直星拉力方向与弹禽申縮 +|方向在同一直线力的测量 力的柞用效果保持运动 改变物備的运 动状态 速度、,方 向的改变 状态不变 的是匀速 直銭运动 和静止 通常用七芾箭头的线段来直观 地表示力的图形 力的三要素 7Jx 意 图 F- 50N zz / ” zzz

测量可:鬥虫酱膵力计f测量时要耳重力方向一我 物沐由于世球的吸引而旻到的力叫做重力[?S ?总語窖育向下,耳朮平方目爭肓 車力的币童图问在:捽充羞力酣龙小分质呈有占杆时壬君? 方怯:用淖董测力计依次测出1 - 4个鈎码受到的重力?把眄量结果记录在表中“ 百规则形狀的復床「空的 車心血t几口中心1~「担虽在掘体上*如 圖囲形物惮凶 花圖亡_环作用点 不规见物库館重心,可収. 甲覆痒吐来确淀 (F悵堀G = mc]计 算重力J L 車力?i L J 大小 钩码HU个牧)I2Jt』 區(「克 重力件) 匣力/峡耿牛/干克} □未示茴呈为1千克的拘 结杲:G = mg g=S.8N/Kg亡体受到的重A为9*8忙 不同星球g的大小K同 反“ I +质砖物体葩屋忤r不陋富席、状态, I位畫等述而遊”而更力可变 锻陀査到的重 给度力比在祢道藍 ---- 1略丈 一兰随海医高度增 咼嵐—i大而减小 左Wt■算中可氐取g- 9.盹牛/千売;祖昭L 十慎中.g的値可以取1 却千点

浙教版科学下第三章《运动和力》(1-4节)知识点和易错题整理

浙教版科学下第三章《运动和力》(1-4节)知识点和易错题 整理 3.1机械运动 知识点一机械运动 ________位置不断改变的运动,叫机械运动。 1.参照物 人们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总是,相对于这个标准,如果 物体的位置,就认为它是运动的;否则,就认为它是静止的。这个被选作标准 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知识点二运动和静止 1.由于运动的描述与参照物有关,所以运动和静止都是________的。 2.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平时所说物体是“运动的”或“静止的”都是而言的,这就是。 知识点三机械运动的分类 1.根据物体运动的路线,可以将物体的运动分为________运动和________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在________时间内通过的路程________,运动快慢保持不变。 变速直线运动: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运动快慢发生了变化。 知识点四速度 1.定义:物体在________内通过的________叫做速度。可见,速度可以定量描述物体运动 的快慢。 2.公式:速度=路程/时间 用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v表示速度,则速度公式可表示为:v

=st 3.单位:如果路程的单位取米,时间的单位取秒,那么,由速度公式可以推出速度的单位 是米/秒,符号为m/s,读作米每秒。常用的速度单位还有千米/时,符号为km/h,读作千米每时。1米/秒=千米/时 知识点五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 易错题练习 1.甲、乙、丙三辆汽车同时在一条南北方向的大街上行驶。甲车上的人看到丙车相对于甲 车向北运动,乙车上的人看到甲、丙两辆车都相对乙车向南运动,而丙车上的人则看到路 边上的树木向北运动。关于这三辆车行驶的方向,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车必定向北行驶B.乙车必定向南行驶 C.丙车可能向北行驶D.三辆车行驶的方向可能是相同的 2.小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 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当小车到达 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如图所示: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进行速度计算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________(填“较大”或 “较小”),目的是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 (3)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 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小车通过全过程的速度大小变化情况是 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小华同学的家附近有一公共自行车站点,他经常骑公共自行车去上学,某一次从家到学校运动的s-t图像如图2所示,则小华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 ) A.135m/s B.168.75m/s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第3章《运动和力》复习知识点

新世纪教育网精选资料版权全部 @新世纪教育网 七下第三章知识重点姓名 机械运动------ 物体空间地点发生了变化的运动。 1、参照物: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任何物体都能够被选为参 照物。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①被研究的物体相对参照物地点发生了变化称为运动。②被研究的物体相对参照物地点没有 发生变化称为静止。③选择不一样参照物对同一物体运动的描绘结果可能不一样。 机械运动的分类1、依据运动路线的形状,可分为:直线运动:运动路线是直线。曲线运动: 运动路线是曲线。 2 、依据速度大小的变化特色,可分为:匀速运动:运动快慢不变;变速运动: 运动快慢改变。 3 、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即运动的方向和快慢不发生变化的运动。 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 ①取相同时间比较行程,行程大的速度快,②取相同的行程比较时间,用时少的速度快。 速度和均匀速度 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科学量,能够定量地描绘物体运动的快慢。 2、物体运动得越快,则速度越大;运动得越慢,则速度越小。 ①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经过的行程叫做速度。 ②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经过的行程速度=行程/ 时间v=s/t (注意:①三个量一定对应于同一个物体②运算中单位要一致,且单位代入计算过程 ③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任何时辰的速度是必定的,不可以以为v 与s 成正比,与t 成反比。) ③速度单位:国际单位:米/ 秒,记作:m/s, 读作“米每秒”常用单位:千米/ 时,记 作:Km/h 读作:千米每时1 米/ 秒千米/ 时 均匀速度:当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时,由公式v=s/t 算出来的速度称为均匀速度。即 均匀速度等于某段行程及经过这段行程的时间的比值。 力的作用成效 1、一种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有:(1)物体由静止变成运动、由运动变成静止,物体运动的速度大 小改变(快变慢、慢变快). (2)物体运动方向(即速度方向)发生改变。 2、另一种是改变物体的形状(如:挤压气球)。 注意:一个力必定波及两个物体,施加这类作用的叫施力物体,接受这类作用的叫受力物体, 力不可以走开物体而存在,但其实不必定接触! 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互相的。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作使劲)的作用时,也同时受 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力(反作使劲)的作用。 作使劲和反作使劲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且作用在同向来线上; 物体间力的互相作 用是同时产生,同时消逝的,没有先后之分。(记忆:等大、反向、共线、异体、共存。) 弹性: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还本来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020-2021学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第三章运动和力复习讲学稿

运动和力复习讲学稿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叙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确认力并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和提高实验设计与操作、现象描述、总结归纳等能力。 (2)学习“归纳推理”这一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牛顿第一定律得出过程的体验,感受科学成果往往是多人智慧的结晶。(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鉴别真伪,丰富知识储备】 请你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并且通过举例或分析佐证你的观点。 ()1.物体运动可能受力,也可能不受力。 ()2.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则一定不受力。 ()3.物体静止可能不受力,也可能受平衡力。 ()4.物体受到力,不一定运动;但物体不受到力一定不运动。 ()5.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则一定受到力,而且受力不平衡。 【理清脉络,构建思维导图】 温馨提示:你可以借助下列关键词物体受力、物体不受力、运动状态改变、运动状态不变、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平衡状态、平衡力、非平衡力、二力平衡、牛顿第一定律 【提升能力,强化实践应用】 1.小徐同学很喜欢科学,也很喜欢思考身边的科学问题,他把一个质量为50克的钩码放在水平面上静止不动时,他想:此刻钩码受到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有多大呢?方向又是怎样的?(g取10N/kg) 2.然后他用力轻轻推动这个钩码,但钩码没有动,他回忆起课堂上讲过的科学知识,一下子产生了下列四种想法,大家觉得哪一个想法是正确?() A、阻力大于推力 B、阻力等于推力 C、阻力小于推力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3.当他推动钩码,使其靠在粉笔盒边静止不动时,他想:此时的钩码受到哪些力的作用呢?同学们,你们可以作出此时钩码受力的示意图吗?当他把钩码挂到如图B的位置时,A物体在斜面上处于静止状态,关于A所受的摩擦力说法正确的是( )(钩码B的重力未知) A.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上 B.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下 C.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不是沿斜面向上,就是沿斜面向下 D.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可以为零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运动和力知识点汇总

第一节、机械运动 1、参照物:以某一物体为标准来判断另一物体的运动状态,这个标准就是参照物。相对于这个标准,如果位置发生变化,则它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变化,则它是静止的。 2、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 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没有绝对的静止或运动,只有相对静止或运动) 3、机械运动:物理学里把物体空间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4、 5、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通过的路程 ⑵在相同的路程内比较通过的时间 6、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它是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变形公式: 7、速度单位:国际单位:米/秒,符号:m/s,读作:米每秒。常用单位:千米/时,符号:km/h,读 作千米每时。换算: 1米/秒=3.6千米/时, 1千米/时= 1/3.6 米/秒 注:①单位换算过程:2m/s=2×3.6km/h=7.2km/h(过程单位同后) 10米/ ⑤常识:人步行速度:1.3米/秒,自行车速度:4米/秒,汽车速度:30米/秒,光速:3×8 秒 第二节、力的存在 8、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9、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不接触也能产生力, 如吸铁石;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产生力,如相互挨着的课桌) 10、力的作用效果:①改变物体的形状(发生形变)②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 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速度大小是否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但填写时都写运动状态改变)。 1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比如两车追尾,后车撞了前车,两车都损毁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 第3章 运动和力 知识点总结

第1节 机械运动 A. 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物体空间位置的变化(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B. 参照物 1. 定义: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要先选定某一物体作为标准。如果一个物体的位置相 对于这个标准发生了变化,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发生变化,就说它是静止的。这个被选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2. 参照物的选择: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要根据需要和方便而定 3. 由于物体的描述与参照物有关,故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C. 机械运动的分类 1. 分类 2.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运动快慢 保持不变,这种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3.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运动快 慢发生了变化,这种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 D. 速度 1. 定义: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速度。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 过的路程 2.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运动得越快,速度越大;物体 运动得越慢,速度越小 3. 公式:通常用s 表示路程,t 表示时间,用v 表示速度,即 v =s t 4. 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 或m •s -1 (米每秒)。交通运输中常用km/h (千米每小时)做单位。 1m/s =3.6km/h 运动 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E.速度公式的应用 1.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 1)变形公式:v=s t →s=vt、t=s v 2)如果知道速度、路程、时间三个量中的任意两个,利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可 计算出第三个量 2.注意事项 1)公式中速度、路程、时间三个量必须对应于同一物体 2)公式中速度、路程、时间三个量的单位必须统一到国际单位制下 3)先进行字母运算,再代入数值进行计算 第2节力的存在 A.力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通常用字母F表示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N) 3.对力的理解 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受到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必定也要反作用 于另一个物体,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这两个力称为作用力 和反作用力 2)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有 力存在必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的。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 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B.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使物体发生形变(如下图左)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包括物体的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如下图右, 1到2改变速度大小,1到3改变速度方向)

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第三章复习提纲

第一节、机械运动 参照物:以某一物体为标准来判断另一物体的运动状态,这个标准就是参照物。相对于这个标准, 如果位置发生变化, 则它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变化,则它是静止的。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 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 取决于所选的参 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没有绝对的静止或运动,只有相对静止或运动) 机械运动:物理学里把物体位 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f 匀遠直线运动 直线运动T I 变速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⑵比较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 第二节、力的存在 8、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 9、 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 相互作用(不接触也能产生力, 如吸铁石;相互 接触的物体不一定产生力,如相互挨着的课桌) 10、 力的作用效果:①改变物体的形状 (发生形变)②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 变一般指:物体 的 运动快慢/速度大小 是否改变和物体的 运动方向是否改变,但填写时都写运动 状态改变):。 11、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 两 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比如两车 追尾,后车撞了前车,两车都损毁 12、 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牛顿,简称牛,符号 N 表示。 常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 1N, —个苹果重2N 13、 力的测量:测力计,常用测力计为 弹簧测力计 1、 2、 机械运动殆分类: 39、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计算公式: E V =- 定量描述物体 运动的快慢 变形公式: *二 :米/秒 , 换算: 注:①单位换算过程:2m/s=2 X 3. ② 人歩行速度约i- 皿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歩行时i 秒中运动1- m ③ 7、速度 单位: 国际单位 作千米每时。 j z ”甲 ■ ——才 " 1 t - * 1 1 1 1 计算甲乙速度’相同朗时间时的速度,或者是相同路 程 时的时[可’再用公式计算 AT 图像,直线为匀速运动 卜七图像,甲为匀逮运动,乙划口速运动 AT- ④ 钳W 鹉(叱步平吨聊坐極对酣时间). ⑤ 常识:人步行速度:1.3米/秒,自行车速度:4米/秒,汽车速度:30米/秒,光速:3X 1Q 8米/秒

七下科学 第三章 运动和力 知识点总结(已校正)

七下科学第三章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 第1节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 一、参照物 1.参照物: ⑴定义:以某一物体为标准来判断另一物体的运动状态,这个标准就是参照物。 ⑵相对于这个标准,如果位置发生变化,则它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变化,则它是静止 的。 注意:①参照物可以是任意选取的:可以是静止的物体;可以是运动的物体。 ②研究机械运动时,一般未作说明的,均以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⑴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⑵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没有绝对的静止或运动,只有相对静止或运动) 3.手为什么能抓住飞行的子弹:当两者速度相近时,子弹相对于飞行员是静止的。 二、机械运动的分类 1.根据物体的运动路线,将物体的运动分为和。 2.物体沿直线运动时,根据运动快慢是否发生变化,将直线运动分为: ⑴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运动快慢。------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即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 ⑵变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运动快慢发生 了。

三、速度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大的物体运动较快;反之较慢。 ⑵:通过相同路程,所用时间短的物体运动较快,反之较慢。 ⑶龟兔赛跑、百米赛跑是比较通过相同路程所用的。 2.速度: ⑴定义:。 ⑵意义:定量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物体运动越快,速度越慢;反之越快。 ⑶公式:,变形公式或 ⑷单位: ①国际单位:,符号:,读作:。 ②常用单位:,符号:,读作:。 ③两者换算:1 米/秒 = 千米/时 1 千米/时 = 米/秒 ④1m/s意义:。 注意:①单位换算过程:2 m/s = km/h = km/h(过程单位同后) ②人步行的速度约为;自行车速度约为; 汽车行驶的速度约为;光速为。 ③认识几幅图像及对应的运动情况: 图A是;图B是; 图C是;图D是; 甲的速度是;乙的速度是; 在v-t图像中,所围成的面积代表。 ④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 A.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 B.总时间包括停止的时间。 C.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即平均速度≠(v1+v2)/2 3.速度公示的应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