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情况说明报告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情况说明报告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情况说明报告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情况说明报告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

情况说明报告

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监护、家庭的亲情温暖与良好的家庭教育,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成长存在诸多问题,为完善“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的网络教育模式,弥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与留守学生家庭教育的空白,为她们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让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与留

守学生的家长放心在外打工,我校在本期开展了大量的工作,现总结

如下:

一、摸清情况,确立工作目标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民大量外出务工、经商,有许多成功人士已在经济发达地区购置房产安家落户,使大量生源外流,但仍有一部分的农民在外过着低收入的打工生活,无力支付高额的异地借读费用,只好将子女留在本乡由长辈或其她亲戚帮助瞧管。为此,我校完善“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的网络教育模式,弥补务工人员子女与留守学生家庭教育的空白,让务工人员子女与留守学生的家长放心在外打工

二、我校采取的措施

1、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

学校成立了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具体计划,实施了“留守学生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关爱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2、教师结对帮扶留守学生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

每班推荐几名典型学生与我校在职教师结对,每位教师结对1—3名学生,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她们生活、指导她们学习,引导她们健康成长。

3、建立留守学生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档案。

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学生及进程务工人员子女的情况,建立了每个留守学生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档案,加强的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她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4、积极开展各种活动。

为了“留守学生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也能像普通孩子一样健康成长,丰富她们的课余生活,我校在周二至周四的下午课外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课外阅读、学习指导、体育活动、兴趣小组活动等。

5、形成关爱合力。

学校在原来的家访制度基础上,依据现有情况,实行不定期的家访,与留守学生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临时监护人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与留守学生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远在外地的家长定期电话沟通,增进了解,寻求互助,并对农村的老年监护人(如学生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给予一定的家教指导,帮助她们正确地管教留守学生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

6、给父母的一封信。

各班级还安排所有的留守学生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给父母写了一封信,让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等等向父母进行汇报。

三、成绩与困难

经过近一年来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关爱“留守学生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就是,留守学生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作为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落实到学校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开支,学校这个大家庭也负担不起,经费不足,大大制约了“关爱工程”工作的进度与质量,学校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时,缺乏心理教育的老师与相关人员也就是制约“关爱工程”的问题之一,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的心理教育培训或由专业人员进行指导迫在眉睫。

总之,留守学生及进程务工人员子女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关注。学校更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政治高度,扎实解决好留守学生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问题,为社会培养出一代合格的接班人,学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学生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对她们要严慈相济,使留守学生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享受到同其她学生一样的教育与关爱。锻炼她们的意志,培养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

2017年6月30日

进城务工子女教育工作总结(定稿)

让每一张笑脸都灿烂 ———xx学校关爱进城务工子女工作汇报 xx学校是隶属于包河区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也是包河区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定点学校,承担着包河工业区、淝河镇等进城务工随迁子女的接收与教育工作。目前,学校拥有39个教学班,1789名学生,其中进城务工子女1340人,占学生总数75%左右。学校先后被评为国家体育改革联盟实验学校、全国中语会阅读推广项目实验学校、合肥市素质教育示范校、合肥市特色学校、合肥市体育艺术2+1示范学校、合肥市老百姓身边的好学校等荣誉称号。 学校在“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位学生”的区域价值理念的引领下,积极营造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向日葵文化,秉承“让每一个生命在好习惯的养成中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关心进城务工子女,让他们与城里的孩子一同享受公平优质的教育,让每一株向日葵都能迎着太阳绽放,每一张孩子的笑脸都灿烂。 一、阳光接收,一视同仁 我校高度重视进城务工随迁子女的入学工作。无论是刚入学的新生,还是转入我校随班就读的插班生,我校都按照划片、就近、免试入学的要求,实行零障碍入学,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以及心理方面给予充分的尊重和关爱。学校多次召开全校教职工会议,学习宣传义务教育相关法律法规,让全体教师从思想上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性。要求教师在接收进城务工子女报名时做到热情接待、耐心解答、诚恳分析、真心接纳;做到阳光分班,公平、公正、公开,对学生来源不问出处,一视同仁。 二、爱心帮助,共同进步

我校务工子女中很多学生都是从小和爷爷、奶奶在农村长大,等到上学的年龄才和父母来到城市。由于成长环境的不同,学前教育的缺失,他们身上有很明显的特征,如胆怯、不自信、学习吃力、害怕与人交流等,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真诚地关心和帮助他们。 1.关爱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师生之间坦诚相待,做知心朋友。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上的困难,班主任和科任教师通过家访活动、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校长大课堂等方式积极与家长沟通,向家长宣传科学教育子女的方法。学校配备心理咨询室和专业心理咨询师,通过开展亲子活动、团队辅导、个别咨询等,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生活环境。 2.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学校注重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扎实开展一月一主题教育活动,努力塑造知礼仪、懂诚信、识俭朴、爱学习、会健身、讲卫生的向阳少年,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学校开展多种实践活动培养进城务工子女的兴趣爱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树立自信心。如“四节”活动----读书节、游戏节、体育节、足球节。读书节活动,通过班级阅读、家校阅读、校园淘书等方式,引导进城务工子女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扩大务工子女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交往能力等。评选进城务工子女“阅读之星”,奖励图书购买卡,每学年有近200位学生获得学校奖励的100元图书卡。“六一”游戏节,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童年的快乐,使进城务工子女能更好地融入到班级中,不断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创新能力。体育节、足球节活动中,外来务工子女精力充沛、活泼好动,积极参与每一项体育竞技活动,为班级争得荣誉,受到城里孩子的赞赏与喜爱。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校绿茵足球队和体操队中有多位是进城务工子女,他们代表学校在各级各类足球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合肥晚报、江淮晨报等多家媒体给予了相关的报道,张新春、高世纪等多名同学被评为全国校园足球希望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工作总结

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校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入学教育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简化入学手续,安排随班就学 随着来场务工人员的增多,我校决定简化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手续,凡在我学区经商和务工的人员在其子女入学时,提供相关证明,我校就会先安排其子女随班就读,与本学区学生共享相同的教育资源,然后按照学籍管理要求,完成相应的转学手续。本年度里共安置2名务工随迁子女。 二、坚持免试入学,同享各项政策 我校坚持免费免试入学原则,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当地学生一视同仁,并采取免试入学、同编班级,免收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等政策措施,切实减轻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费用负担。 三、开展校园活动,增强学生信心 我校定期举行主题班会、队会和各种文体活动,鼓励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积极参与,让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生活在欢乐、和睦、关爱、幸福的环境氛围中,增强学习、生活信心,让他们切实体会与农场孩子一样的成功与愉悦。 四、关心学生生活,感受“家庭”温暖 我校教师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格外关爱,建立了学生档案,实行帮扶机制,不仅在学习上无偿地课外辅导,在生活上也非常的关心他们的冷暖,无论哪个学生身体不舒服或遇到什么困难,都尽力去帮助他们,并能深入到学生当中和学生谈心,及时发现学生之间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防患于未然,做“知心的妈妈”,让进城务工

人员随迁子女感受到“家庭”温暖无处不在。 五、关注学生心理,调整教育对策 我校重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对他们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到底存在什么问题,深层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存在问题等等进行调查。各班主任为学生做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增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 六、建立家校联系,促进健康成长 进城务工人员多为种地户和打工者,平时忙于种地和打工,很少有时间陪伴孩子和关心学生的学习。为了帮助家长了解随迁子女的在校情况,进一步增进了家长与教师的沟通、交流,互相了解学生在另一半时间和空间里的情况,引导进城务工人员用更合理的方式教育和管理孩子,我校教师充分利用校讯通、电话、微信等与家长联系与沟通,向家长们汇报了孩子们现在的心理状况、学习状况及行为习惯,引起了家长们对孩子学习、成长的关注。关心和保护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今后,我校要继续关爱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让他们和本场学生共享一片蓝天,在同一片蓝天下健康成长。

关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几点思考

关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几点思考 富源县中安小学肖金勇 2010年,在“创先争优”活动的热潮中,我省迎来了“两基”迎国检工作,为切实做好“两基”迎国检工作,学校根据县委政府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安排和部署,结合学校实际,不断探索、创新,力求把学校各块工作做得更加完满,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则是我校面临的一大难题,下面是我本人就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几点浅陋的思考。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城市接受教育问题,是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而出现的。自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发生了几个显著的变化:一是进城务工人员规模越来越大;二是家庭式流动的比例越来越高;三是随父母进城的孩子已经成为第二代移民,他们生存在城市的边缘,流动是他们的生存状态,边缘是他们所处的特殊的位置。据统计,2005年我国就有3亿流动人口涌入城市,现如今这一数字变得更加庞大,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日益突出,并且已经成为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努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现教育公平的一个难点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根据2009年国家人口计生委对北京、上海、深圳、太原、成都五市的流动人口生存情况调查显示,7-14周岁的流动人口子女中,在校比例为98.2%,其中68.8%在公立学校,25.1%在私立学校,6.1%在打工子弟学校。43%的流动人口把孩子入托、上学列为最需要流入

地政府提供的三项服务之一。从这些数字中,我们不难看出,城市公立学校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上的重要性,但由于进城务工人员流动性大、分布不均衡、区域较广泛等特殊性,给教育教学管理带来很多困难: 1、户籍管理与学籍管理相脱节 由于进城务工人员没有城镇户口,无固定居住地,入学后根据家长的工作变化随意流动,有的来了不办转入手续,走了也不带学籍,或人在学籍不在,或学籍在人不在,容易造成学生流失,这给各学校学籍管理带来很大困难。 2、挤占地方教育资源 目前,我国城市现行的义务教育费用基本由各级政府负责,务工人员子女离开本地后,由于其义务教育费用没有根据务工人员的就业流向在地区间划转,而务工人员就业所在地的城市财政又没有包含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经费,这无疑就挤占了城市学校的教育资源,给接收学校的教育资源带来很大的压力。 3、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一是由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随意性大,随时插班跟班就读,影响教学进度;二是造成就读学校的班额过满,使部分城郊学校基础设施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三是有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合拍,还有的来自外省,教材不一致,学习态度不同,学习习惯不适应,无法与所在学校同步,总体上也影响了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总结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总结 丹东市教育局高度重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认真贯彻省文件精神并出台了《丹东市关于开展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就学扶助专项工作方案》、《丹东市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的意见》,始终把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摆在重要议事日程,积极采取措施,妥善安排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丹东地区现接收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子女9693 人就读,完全解决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读问题,为丹东市的和谐稳定做出了应有贡献。 一、整体规划,统筹安排 我市已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读问题纳入了全市教育工作总体规划,按照相对就近、免费入学、统筹安排、一视同仁的原则,及时安排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到就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入学,小学由学校统一安排,在社区张贴招生通知,各校组织学生报名入学;小学升入初中就读,由教育局按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居住地址,相对就近分配到初中就读。 二、实行阳光招生,阳光分班 丹东市教育局下发了《丹东市教育局关于做好中小学招生工作的通知》《关于规范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分班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切实做好义务教育阶段阳关分班工作的紧急通知》等文件,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坚持按学区免试就近入学原则,本地学生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混合编

班,在教育收费方面,免学费免书费,在评优奖励、入队入团、课外活 动等方面学校做到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城市学生一视同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指定学校参加中考,与城市学生享受同等待遇。确保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享有和城市学生同等权利。 三、简化入学程序 为了方便进城务工人员,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办理转入学手续,只需提供户口、居住证、务工证明,教育局根据其居住地按照相对就近入学原则安排就读学校,学校无条件予以接收。 四、加强学籍管理 建立了以学校管理为中心,以学生为服务对象的中小学电子学籍管理系统,为加强对流动儿童就学情况监管,各校还建立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备案表、留守儿童档案,及时掌握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信息及就学、转学、辍学等情况。 妥善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也是义务教育公平的体现,丹东市教育局将一如既往积极主动承担责任。采取得力措施,切实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确保他们有学上,上的好。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实施方案

XX小学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 教育实施方案

XX小学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精神,为进一步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常住户口学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根据《义务教育法》以及国家相关政策要求,结合铜钵盂小学实际,着眼长远发展,现就进一步做好我校进城务工人员接受义务教育工作拟定本方案。 一、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宣传,协调配合 成立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保证此项工作的落实。学校加强对依法保障进城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的宣传,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构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良好氛围。 组长:XXX (副)组长:XXX、XXX 成员: 二、深化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是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出现并将长期存在的社会群体,是最需要关注的特殊群体之一,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未来的人口素质,也关系到当前社会的稳定和谐。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工作,是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社会和谐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巩固我校“新两基”成果、提高

教育水平和质量的重要任务。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三、强化措施,切实加大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力度 加快建立和完善保障机制,切实加大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力度,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权利。《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随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在非户籍所在地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按照相对就近入学的原则,统筹安排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到我校入学,学校认真做好接收就读和教育教学工作。对于不能满足我校划定范围内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要求的,应按相对就近和方便的原则在相邻学校入学,严格执行本县学籍管理规定。 四、积极发挥学校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努力解决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学校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关爱、教育和管理,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及生活环境,充分发挥学校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在区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构建学校、社区和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管理网络。 五、保障措施 1、建立入学通知制度,为方便进城务工子女入学,每学期开学前半个月,在我校校门和学区范围内张贴《入学通知书》。 2、完善教育教学管理管制,学校进一步完善了教学管理办法,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工作总结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关爱“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工作总结 一年级一班为完善“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的网络教育模式,弥补务工人员子女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的空白,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让务工人员子女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家长放心在外打工,我班在本期开展了大量的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摸清情况,确立工作目标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民大量外出务工、经商,有许多成功人士已在经济发达地区购置房产安家落户,使大量生源外流,但仍有一部分的农民在外过着低收入的打工生活,无力支付高额的异地借读费用,只好将子女留在本乡由长辈或其他亲戚帮助看管。为此,我校完善“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的网络教育模式,弥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的空白,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让务工人员子女和留守学生及进程务工人员子女的家长放心在外打工。 二、采取的措施 1、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 成立了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具体计划,实施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班级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2、教师结对帮扶留守学生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 帮扶教师经常找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谈心,随时掌握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他们生活、指导他们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3、建立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档案和联系卡。

我班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情况,建立了每个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档案和联系卡。通过联系卡的建立,加强的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三、成绩和困难 经过近一学年来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我班关爱“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作为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落实到学校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开支,学校这个大家庭也负担不起,经费不足,大大制约了“关爱工程”工作的进度和质量,学校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时,缺乏心理教育的老师和相关人员也是制约“关爱工程”的问题之一,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的心理教育培训或由专业人员进行指导迫在眉睫。 总之,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关注。

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入学制度

十堰市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 教育的实施意见(试行) 十堰市各县、区教育局,各有关直属学校: 为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收义务教育事宜,近年来,我市采取了积极措施,在义务教育阶段以公办中小学为主,确立了一批定点就读学校,并不断扩大定点学校数量,初步保障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政策与发展纲要》等国家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逐步完善流动人口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管理制度,切实保障流动儿童义务教育的权利,推进教育公平,特制定我市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实施意见。 一、大力宣传,充分认识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重要意义,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是加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社会群体,他们的顺利就学和健康成长,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关系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贯彻执行法律法规、推动城市建设与发展、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以及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是各级政府的共同责任。各县区和相关学校要加强宣传,切实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坚持依法治教,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深厚的感情和满腔的热情,协调各方力量,尽心竭力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稳定的环境中就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明确责任,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各县区教育局、各学校要明确职责,将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问题作为城镇义务教育普及工作的重点来抓,将其纳入基础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中,要依据城市人口变动、城镇化进程和进城务工人员需求等因素,合理布局中小学校,积极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创造条件,确保流动人口子女,特别是进城务工就业农民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的权利得到保障。要畅通入学渠道,降低就学门槛,简化就读手续,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城市儿童少年一样就近、方便、免试、免费接受义务教育。有条件的县区力争实现就近入学,外来人员较为集中的县区应努力扩大定点学校,创造条件尽快过渡到就近划片招生,逐步使所有符合条件要求的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就学实现零障碍目标。 三、强化管理,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制度 接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各县区教育局和学校要积极采取措施,充分挖掘潜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强队伍建设,优化教育教学管理,完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制度,提升办学水平,切实提高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的保障水平,使他们与本市居民子女一样能够接受到较高水平的教育,顺利完成义务教育。 (一)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各县区应积极采取措施,对接收学校予以经费支持和奖励。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公用经费纳入接收学校的经费预算中统筹安排,按各中小学校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实际在校生数拨付经费,预以保障。 (二)建立健全流动儿童学籍管理制度,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流入

如何教育进城务工人员子弟案例

2.7-9.1 案例呈现:候鸟的天堂 作者:袁方(2009 年湖南省万名中小学班主任远程培训长沙市第三十二中学) 编剧:肖秀莲(湘潭市雨湖区临丰学校) 呈现方式:情景短剧(动画) 情景1 :繁华喧嚣的城市,熙熙攘攘的人群,热火朝天的基建工地,忙碌、疲惫的进城 务工。 解说并字幕: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日益增多,农 民工子女伴随其父母像候鸟一般往返迁徙与城市与乡村之间,他们多么渴望城里的学校成为 “候鸟的天堂”。 情景2 :陈辉同学的几段生活特写。 特写1 :他在校园与同学嬉戏的情景(要把镜头抓住他既欣喜又有点胆小放不开的表情)。 特写2 :他在上课时的认真表现。

解说:他叫陈辉,初二时随父母转入我们学校,他爸爸在一个建筑工地打工,妈妈在 金满地的物业公司做清洁工作。刚到班级时胆小话少,不过上课很认真,一双很清澈的眼睛充满求知的渴望,也透出一丝疲惫。(背景音乐自选) 情景3:陈辉两天没来上学,陈辉空着的座位(镜头里面出现两次)。 师:你知道陈辉这两天没来上学的原因吗? 甲同学:我不知道。(说完同学走开) 师:接连问了几个同学,都摆手;拨打陈辉爸妈的电话,仅有提示音“您拨打的电话已停机。”(老师满脸的焦郁。) 情景 4 :老师的家访。傍晚时分,老师在同学的带领下,来到陈辉的家,其父正在和 人打牌(叼着烟,赤膊,一副赌徒的样子,很颓败)。 师:(犹豫了下,走上去)请问陈辉同学的家长在吗? 父:么子事咯?你是哪个咯?(陈父不耐烦的转过头来。) 师:哦,我是陈辉的班主任袁老师,他这两天没去上学,电话又联系不上,只好上门 看一看。 父(毫不在意的笑了笑):哦,他冇的事,那死小子在和我赌气,离家出走嗒,过几 天就自然会回来,莫管他。(继续沉浸在牌局里。)

中学关于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随迁就读工作实施方案

龙岩市第五中学关于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 随迁就读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5号)精神,为进一步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常住户口学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根据《义务教育法》以及国家相关政策要求,结合本校实际,着眼长远发展,现就进一步做好我校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工作拟定本方案。 一、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宣传,协调配合: 成立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保证此项工作的落实。学校加强对依法保障进城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的宣传,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构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良好氛围。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深化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是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出现并将 长期存在的社会群体,是最需要关注的特殊群体之一,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未来的人口素质,也关系到当前社会的稳定和谐。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工作,是贯彻落实《义务教育

法》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社会和谐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巩固我校教学成果、提高教育水平和质量的重要任务。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三、强化措施,切实加大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力度: 加快建立和完善保障机制,切实加大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力度,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权利。《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随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在非户籍所在地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按照相对就近入学的原则,统筹安排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到我校入学,学校认真做好接收就读和教育教学工作。对于不能满足我校划定范围内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要求的,应按相对就近和方便的原则在相邻学校入学,严格执行本区学籍管理规定。 四、积极发挥学校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努力解决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学校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关爱、教育和管理,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及生活环境,充分发挥学校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在区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构建学校、社区和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管理网络。 五、保障措施

如何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如何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摘要:近年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话题。这些儿童由于父母长期远离,无法感受父母在情感上的关爱和呵护,在生活、学业、品德、人格、心理等方面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因此对城镇务工子女和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探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对策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和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当 今社会关注的话题。国家三令五申强调:要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和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由此可见,该项工作的重要。我们学校位于山东省枣庄市老城区的南郊,是枣庄市市中区教育局定点的接受农民工子女就学的三所学校之一。近几年来,随着枣庄经济的快速发展,来城就学的农民工子女数量逐年增多。同时,城镇留守儿童也在我校生源中所占比例不断增大。由于这部分学生家庭的特殊性,且生源参差不齐,他们在接受学校教育过程中,明显表现出了不同步、不协调的现象。 一是监护人责任不明确。监护人不管是父母,还是其他

人,他们大都监护职责浅层化,理解为让孩子们吃饱穿暖,不出事,重养轻教;重身体、轻心理,忽视了孩子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二是监护人教育能力不足。特别是祖辈教育孩子,由于观念和方法滞后,存在明显娇生惯养,放任自流的隔代教育倾向,严重影响了这部分学生的受教育质量。 三是单亲教育对孩子成长不利。父母一方外出(来)打工(或者离异)造成“父亲教育缺失”或“母亲教育缺失”。父亲教育缺失的孩子表现出胆怯、不像正常家庭孩子那样自信刻苦;母亲教育缺失的孩子表现出不细心、不像正常家庭孩子那样善良、有爱心,有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四是精神关爱明显缺乏。由于父母忙于生意或者外出,这部分孩子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孤儿或单亲孩子,不少儿童被亲情的渴望长期困扰。这种情感欠缺严重影响了孩子与别人和社会交往,导致孩子缺乏对外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容易出现性格缺陷。 通过对我校300多名相关学生学习和生活习惯进行调查发现:学习情况处于中差的占71.4%,生活习惯处于中差的占72.5%。由于亲子教育的缺失,引起或诱发了许多儿童不良人格因素的滋生,如比较冷淡、孤独、寡言;冲动任性,自制力差,易心烦气躁;自卑拘谨,抑郁忧虑;紧张焦虑,心神不安。不良人格因素又导致了儿童思想行为问题和学业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工作计划表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工作计划表 篇一: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实施方案 泸县石桥镇学校 落实义务教育“两为主”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快我校义务教育事业发展,促进教育均衡,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办人民满意教育、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为目标,坚持面向全体儿童少年,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教育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保障水平,为广大儿童少年(本文来自:https://www.docsj.com/doc/b816486657.html, 小草范文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工作计划表)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教育事业稳步快速发展。 二、工作措施 一是纳入全校教育发展规划。我校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全校教育发展规划,列入教育经费预算。同时,对随父母进城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就近入学,并做到应入尽入。严格要求各分校不得以

任何理由拒绝接收经教育行政部门认定分配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不得举行或者变相举行与入学挂钩的选拔考试或者其他行为的测试,对接受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较多的分校,在师资配备等方面给予倾斜。 二是清理规范有关制度。进一步清理和取消针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歧视规定和不合理限制,在入学过程中,坚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全日制公办学校为主”的原则,所有接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学校都不得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打工子女学校”等岐视性字眼命名,或在学校内单设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班。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实行“四统一”即与城市学生一样统一管理、统一编班、统一教学、统一安排活动。根据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实际情况,完善教学管理办法,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在评优奖励、入队入团、课外活动等方面,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与城市学生一视同仁。三是实行转入转出制度。根据农民工流动性大、就业不稳定、住所不固定的特点,要求接受学校简化学籍变更手续,做到随时发生、随时办理,以方便进城务工农民家长和学生。同时,加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转入转出制度管理,防止出现辍学现象。 四是建立管理档案库。为全校所有外来务工人员建立了资料详尽的学籍管理档案,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家庭住址、

学校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管理制度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办法 为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读公办小学一年级初中七年级统一实行电脑派位招生。要确保电脑派位工作公开、公平、公正,并保证本辖区内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都能安排入学。 1.入学条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具备“三证”(原籍户口簿和父母身份证、父母一方与就业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或工商营业执照、父母双方半年以上的暂住证)即符合报名条件。“父母双方半年以上的暂住证”是指当年3月1日之前办理的有效暂住证,如换新证,应提供旧证(新旧证的间隔时间不宜超过1个月)。在辖区内已购房者无需提供暂住证。 2.招生程序: 五城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电脑派位招生工作时间如下:6月16日至30日(双休日除外),进城务工人员到各区指定的报名点申请学位;7月16日至18日报名点公示入学资格审查结果;8月22日,各区公示接收学校、学位余额及报名地点; 8月23日至24日,进城务工人员到报名点填报志愿;8月26日,各区进行电脑派位,并公示电脑派位结果;8月27日,各区对未能通过电脑派位录取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统筹安排入学并公示统筹结果。 各县(市)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电脑派位入学工作时间由各县(市)自主安排,但申请学位的时间应宽裕,要让进城务工人员有充分的时间做好入学前各项材料的准备工作。 3.录取办法: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报名人数少于学校学位余额数时,学校应当全部予以录取;报名人数超过学位余额时,由县(市)区教育局或其授权的学校通过电脑派位的方式确定学校的录取对象,学校不得擅自接收未经过电脑派位录取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参加电脑派位未被录取及符合入学条件因故未参加电脑派位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由县(市)区教育局统筹安排到生源不足的公办学校就读。 4.对于暂不符合我市公办学校接收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县(市)区教育局和学校要做好政策解释,并由县(市)区教育局帮助与本县(市)区的民办学校对接。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优化组合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优化组合 兰州民族中学王纲 内容提要:家庭教育是一个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也是学校实施教育的重要基石,但是大多数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家庭教育,却存在着诸多的困难和问题,因此,学校以有效地途径和方法介入这一类学生的家庭教育,规范、指导家长的教育行为,培养家长的教育方法,帮助家长履行职责,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保证其家庭教育对学生起到积极有效作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家庭教育素质合作培训评价成长 家庭教育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并称为教育的三大支柱。著名心理专家郝滨老师曾说过:“家庭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确实,家庭教育是对人的一生影响最深的一种教育,它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一个人人生目标的实现。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一个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也是实施学校教育的重要基石。 新课程实施以来,基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家庭教育的作用日益突出。但是在我们所面对的部分学生中,其家庭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却在逐步丧失,甚至是极大地阻遏着学校教育的有效实施,这些学生,便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而这种情况在我们学校尤其突出,我所在的学校兰州民族中学是一所省会城市的民族中学,在初中学生中有37.02%来自于周边地州市进城务工人员家庭,其中大部分为回、东乡等少数民族,可以说,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家庭教育是我校实施素质教育、提升教育质量工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为此,我校于2011年5月成立《基础教育阶段初中学生养成教育的课程化研究》课题小组,拟将初中学生养成教育纳入校本课程规划,而针对我校初中学生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较多的现状,我们对此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在课题规范下深入探索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优化组合的途径和方法。在《基础教育阶段初中学生养成教育的课程化研究》课题调查问卷中,我们突出了对学生家庭教育的调查和了解,同时对部分学生家庭进行家访,掌握了我校初中学生

【保障】保障进城务工员及外来人口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思考

【关键字】保障 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及外来人口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思考 安陆市财政局/朱斌文 从2008年起,我国将全面推进免费义务教育,向所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政策,推进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工作。这项政策深受全国人民的肯定和欢迎。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一个特定的群体——农民工及外来子女就学问题依然存在,特别是不能便利享受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拟就农民工及外来子女享受免费九年义务教育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是实现教育公平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 在我国,当前存在着数量宠大的农民工,他们在外务工,为流入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默默奉献,而他们的子女却只能留在家乡,成为留守一族。据统计,全国已有1.4亿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打工,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孩子的父母,他们把子女留在了农村,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还在持续增长。2007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与2000年相比,留守儿童规模增长十分迅速,已占到全部农村儿童的三分之一。 1.农民外出务工非常普遍。由于城乡二元结构,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一直落后于城镇居民。随着人口不断增多,农村劳动力逐渐过剩,外出务工是当前经济条件下外出谋求生计、拓展个人发展空间的相对理想选择。在一些地方,鼓励农民外出打工早已成为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一项重要措施。资料显示,2007年,湖北省外出打工的总人数达到68 2.61万,并形成了潜江、麻城等十大“打工之乡”。 2.相当一部分农民子女被留在老家,沦为“留守孩”。在全国数量宠大的外出务工人员中,青壮年居多数。2008年2月27日,全国妇联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指出,平均每四个农村儿童中就有一个为留守儿童。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抽样数据,确认0~17周岁留守儿童在全体儿童中所占比例为21.72%,据此推断,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万。5800万人,虽然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例不是很大,却相当于澳大利亚2007年全国总人口2100万的2.76倍。 3.农民工子女能够便利入学是广大农民工的共同愿望。为人父母者,都希望同未成年的孩子生活在一起,享受天伦,亲自关爱和培养。调查显示,98%的家长认为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很重要。子女达到入学年龄后,许多有技能农民工关心子女的教育,不忍心将子女继续留在老家,不得不辞掉在外面的工作,回家务农,或就近寻找其他工作机会。还有一部分年轻夫妇,不得不一人在外务工,一人在家带孩子,全家分居。 4.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日趋突出。教育专家和广大教师指出:儿童时期是身体发育、性格养成和知识积累的关键时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往往会给留守儿

封丘县实验中学关于进城务工随迁子女教育工作总结

封丘县实验中学关于进城务工随迁子女教育工作总结 近年来,随着学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人数增多,我们充分认识到关爱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工作的重要性,如何做好这些学生的工作,开展好相应的活动成为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学校首先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校园生活的现状”进行了摸底调查,调查主要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父母的工作类别、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校的人数比例、学校在此工作方面已做的相关工作、所取得的成效与难点、以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校的学习生活、校园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情况。 一、工作内容结合目前教育部门已采取的行政措施,我校开展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关爱行动,从学习、生活、心理等全方位地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1、关注业余生活针对外来务工人员文化素养低、工作忙碌,对孩子的教育缺少办法和时间的特点,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得到心灵上的关怀和精神上的指引,结识更多好朋友,感觉上海的发展和变化,同时也让外来务工人员能安心工作,让他们的孩子能度过快乐、健康的课余时间。学校以素质教育理念为主导思想,从实践体验、艺术体验、科技体验和心灵体验等各方面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寓教于乐,激发出孩子的求知欲,同时也关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将爱心洒向每一个孩子。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内向不愿与同学交往、心理存在芥蒂和隔阂等问题,专门设置了心理辅导课程,以心理

游戏的方式来提升他们的自信心。 2、关注校园生活我们创造条件设计多种活动,使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互相了解,互相认同。心理辅导老师为同学做团体心理游戏辅导,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增强外来务工子女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在开学期间开展“手拉手一本书传友情”活动,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优势,通过手拉手结对的形式,通过主题队会、红领巾广播、雏鹰假日小队,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学习和生活上的服务和帮助,使他们在读到一本好书的同时,交到一个好朋友,留下一份美好的童年记忆。 3、关注个性发展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我们每学期开展送温暖活动。买学习用具送给部分家庭困难的学生,使他们同县城的学生一样享受节日的快乐。我们还积极联系社会有爱心的人士,和外来务工子女结对,各界人士慷慨解囊,并亲自带领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实现了他们的心愿。有的得到了一套过年的新衣和玩具,有的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学习和绘画用品,有的终于登上了吃上了麦当劳、肯得基。 二、工作成效几年来,我校动员各方力量关心进城务工子女,通过我们系列活动的开展,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纷纷表示,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全面发展,争做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来报答社会各界对他们的关怀。进城务工者对于我校的做法纷纷给予好评,我校的青年教师积极响应,主动地投身到关爱行动中,希望奉献自己的爱心,从而形成了一股关心进城务工人员生存情况的浪潮。

进城务工子女情况汇报

第二部分:多措并举促教育公平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加深,大批外来人员进入本地。据区教育局学初统计,目前,全区中小学在校学生共38237人, 父母均进城务工的农村留守儿童达4185人,占10.94%。我区流动人口中很多人举家搬迁,带入的流动少年儿童,呈现出加快增长的态势。流动人员中绝大部分是来旌阳务工或经商的农民,这些外来务工人员为和谐新旌阳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成为我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但同时也带来一系列亟需解决的问题,其中,保障他们的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是一个突出问题。能否妥善解决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的教育问题,既与我区的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息息相关,又直接影响着我区教育的健康、均衡、和谐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把切实保障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教育的权利,作为加快建设经济以及教育强区的一件大事来抓.为此,我们多措并举确保进城务工子女能平等的享有我区优质的教育资源.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市民待遇”落实国家政策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意见的通知》的精神,竭力保障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工

子女的教育权利。一是把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入学列入区委区政府<2010年民生工程实施方案>中,确保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合法权益。二是坚持以流入地管理为主、以公办中小学为主的原则,切实担负起统筹安排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责任。专门划定黄河路小学、金山街学校、城南小学、城北小学、天元小学、孝感小学、德阳八中、天元初中、德阳市横山路学校为农民工子女指定就读学校,划定学校不得拒收进城务工子女就读。同时,如其愿在我市升学就读高一级学校的,可以在我市报名参加中考,录取条件、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与市区常住户口学生一视同仁。我区已经基本形成以公办中小学为主接收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就学的格局。同时,在各类学校评优选先活动中,对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与当地居民子女一视同仁。三是切实减轻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教育费用负担。近年来,全区义务教育段学校全面免除学杂费,按照市民待遇原则,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也全面享受该政策。区教育局还积极创造条件,多方筹措资金,资助家庭困难的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就学, 通过“两免一补”、设立助学金、减免费用、免费提供教科书等方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就学。 二、对口帮扶提升学校办学质量 为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有一个优良的学习环境,促使

关爱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工作实施方案

城关镇第二初级中学关爱进城务工人员 随迁子女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上级关爱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有关要求,结合我校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更好地发挥老师和学校少先队等组织的育人功能,更好地开展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工作,关注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健康成长,深入推进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良好氛围,切实抓好我校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关爱工作,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健康成长。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我校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基本情况及普遍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我校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工作的水平和成效。 三、主要措施 (一)健全机制,加强关爱工作的领导。

1、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成立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领导小组,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组长:杨春锋 副组长:王朝会尹洪涛 组员: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 2、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由教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 (2)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 (3)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3、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制度 配对帮扶教师和学生家长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促使更多的帮扶

进城务工子女教育案例

进城务工子女教育案例 关爱孩子的成长 原种繁殖场学校四年一班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的建设日益增多,外来务工人员也越来越多,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不得不成为每个教育工作者需要直面的重要问题。 我们班就有好些这类孩子。 何涛是一个典型的“流动学生”,年龄十一岁,由于父母为生活所迫,他从小学一年级至今已经换过将近三所小学,这一段难忘的学习和生活经历,使孩子的童年生活颇受挫折。 由于父母很忙,无法照顾孩子,于是在何涛很小的时候(一年级),父母便把他 送到当地的一个寄宿小学,两个周才允许回一次家,我很好奇,孩子一年级才七八岁,自己怎么能照顾自己呢?他后来对我说: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偷偷地哭,没有心思学习,总盼着家里来接。 听了这些后,我在想,我能做些什么,让他会感觉到幸福些,我只找到了一个答案:尽我的所能,在生活中,在学习上,在精神上,给予他更多的鼓励、帮助、支持! 我发现了何涛和任何人交流时话语特别随便,没大没小,对长辈没有礼貌,见到老师,不会象其他孩子那样停住脚步,打队礼,然后问“老师好!”,而是边走边问,而且眼睛根本不注视老师,每次老师回答他你好时,他竟然会补充一句:大家好,我就好!这句话我相信每一个老师听到后都不会舒服,我利用晨会和班队会对这些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们及时进行“文明礼仪教育”,让他们在长知识的同时,增强自身的修养,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少年! 何涛的智力因素在班级处于中下水平,而且还是个不折不扣的“大马虎”,一个生字的注音,他的最高记录竟然改正了三遍才改对了,虽然如此,经过我的耐心细心的教育,他总是能一直咬牙坚持到最后改正了为止。只要在学习上遇到任何问题,他都会主动询问老师,正因为孩子自身非常努力,我相信只要有这种“执着”和“不耻下问”的精神,他定会攻克重重难关,取得学习上的胜利! 2014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