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影响磷酸铁锂性能的因素及解决办法

影响磷酸铁锂性能的因素及解决办法

磷酸铁锂材料的优点不再赘述,确实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正极材料,但也存在致命的缺点,这里主要谈一下磷酸铁锂的主要缺点:

1、电子电导率se低,在10-9s/cm量级;离子传输率si低,在10-11s/cm量级,二者直接导致电极传输率sw低(sw=se×si/se+si)

2、振实密度低

3、低温性能差零下20度以下容量大打折扣

上述问题不能有效解决磷酸铁锂很难应用于电动汽车,解决电导率低的问题可通过C包覆、离子掺杂的方法解决。磷酸铁锂本身是不良导体,电导率低直接影响到大功率充放电限制

了大功率锂离子电池的使用范围,尤其是用于电动汽车,未解决这个问题当前普遍采用的

办法是在磷酸铁锂表面包覆C以提高其电导性能,同时研究表明通过包C还可以提升磷酸铁锂的低温性能。另外一个可行的办法是通过离子掺杂使磷酸铁锂晶格中出现自由电子或

空穴从而提升电导性能。解决锂离子传输性能的方法是在磷酸铁锂橄榄石一维锂离子通道

结构不能改变的前提下只能通过减小粒径缩短离子传输路径来实现,这就要求实现磷酸铁

锂材料的纳米化,为了进一步提高振实密度还要求粒子球形化,这些都是固相法合成工艺

所不能实现的,要实现这一目的湿化学法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虽然上述缺点都有相应的解决办法但是实际操作中却较为复杂,包碳在解决电导率问题的

同时使振实密度更小,材料纳米化了容量也还可以但到了极片涂覆工艺时可操作性大幅下降。我们正在探索液相结晶法实现纳米化的同时又不影响涂覆性能,并取得一些进展。

磷酸铁锂材料的理想形貌,是在不影响或者对容量影响不大的前提下实现纳米化但还不能

影响涂覆性能。在这里抛砖引玉欢迎同行一起交流,因希望在业界能形成良好的氛围,不

要光关注于几千吨的产量,叫我们群策群力在性能方面做些工作,似乎更有益。

本人没有做过磷酸铁锂,不过本人有些纳米复合材料方面的经验,兴许对楼主有点借鉴。

理想的磷酸铁锂电极材料,按照楼主罗列的问题,本人理解应该是具有球形形貌,数个微

米级的大小,粒径分布较窄。微米球具有二级亚结构,由纳米磷酸铁锂颗粒黏结形成。纳

米磷酸铁锂是炭包覆的杂原子掺杂磷酸铁锂,纳米颗粒之间还有一定的空隙度。微米球形

形貌可以保证较高的堆积密度,而镶嵌在其中的纳米颗粒网络这可以保证电子电导和锂离

子传输。是不是这样的,楼主?

一般来说,象这种具有二级亚结构的多孔材料,可以从前驱体多步制备,也可以得到纳米颗粒以后再二次造粒。不过对于磷酸铁锂来说,似乎从前驱体逐步制备这种亚结构的微

米球难度很大,由纳米磷酸铁锂二次造粒的可能性要大些。二次造粒是粉体材料制备中经

常采用的办法,一般大概分为干法和湿法两大种。干法就是二次烧结,因为磷酸铁锂已经

掺杂并且包炭了,二次烧结制备微米球似乎不大现实(炭不好办,与其它物象相容性不佳)。湿法(液相法)应该更加可行些。可以把纳米磷酸铁锂和炭源(比如沥青)用适当

有机溶剂均匀混合,然后加入水和适当的表面活性剂超声波分散,这样磷酸铁锂和炭源就

可以以微米球分散在水相里形成前驱体。通过适当的方法可以将这种微米球结构分离保留

下来,比如萃取或者喷雾干燥等等。将得到的微米球前驱体热解,就可以得到最后的微米

球形磷酸铁锂复合材料了。本人以前用上叙方法制备过球形纳米复合材料,不知道对磷酸

铁锂是否适用,楼主可以试试。

关于磷酸铁锂材料来讲国内发展的比较疯狂,但更多的是一些政府行为,现在多采用固相

合成法,但是当前国内的工业化水平,原材料的预处理很难做到理想效果,材料的性能也

是参差不齐。这个领域真正想做事的人很少,大家都比较浮躁,更多的是挖人上马、炒作

圈钱的经营模式,没有几家注重后期的研发,而高校的研发又比较脱离生产实际。我们的

固相法工艺技术和日本韩国比起来还是有较大差距,而日韩之所以没有量产LFP更多的是

忌惮专利问题,但技术储备是已经完成的。如果专利保护期过后,日韩的产能放出后我们

国内的厂家又有几家能够顶的住。与其上马固相法新项目不如做好自己的技术储备留点资

金过三两年收购破产工厂来的合算。这个火热的行业需要冷思考。

为什么纳米磷酸铁锂颗粒振实密度低?

我认为这个与颗粒的分散性/团聚状态/粒度分布曲线及堆积方式有关.

假设颗粒全部为同样大小单晶球状颗粒,按照六方最密堆积方式,则不管颗粒粒度多大,其堆积密度都是一致的,如果颗粒由两种不同大小的单晶球状颗粒组成,小的颗粒刚好可

以填充到大颗粒最密堆积后形成的空隙里面,则堆积密度变高了,按照这种方式,颗粒堆

积密度还可以更高。因此在粉末全部由绝对分散的一次颗粒组成的理想情况下,只要颗粒

的PSD分布曲线形状一致,其振实密度也是一致的,跟中位径无关。

但是实际情况不是这样,颗粒是呈团聚状态的,一次颗粒首先会互相粘结成为较为疏散的二次颗粒,假设一种情况,所有一次颗粒大小一致,每10个一次颗粒团聚为同样大小

的二次颗粒,近似球形,然后所有二次颗粒按照六方最密堆积方式进行堆积,显然,这种

情况下的堆积密度是比不上全部为分散颗粒情况下的堆积密度的。我认为这种二次团聚的

颗粒还能进一步团聚成更大的二次颗粒,再堆积,造成堆积密度更低。

一般而言,对于同种材料,在颗粒粒度越小的情况下,颗粒之间的团聚也更加容易发生,当然颗粒的表面性质也会对团聚产生巨大影响。一个显然的例子,在采用高速分散或者研

磨等方式对粉末处理后,其振实密度一般都能得到提高。振实和你材料本身性质以及中位

粒度息息相关,和你材料本身的性质关系更大一些。某种材料本身的性质以及你的制备工

艺就已经决定了这种材料的TD,磷酸铁锂颗粒本身就不密实,只有通过改性可以略微提高一些这方面的性能,但是帮助不算很大。再怎么做你也不可能和三元和钴酸锂去比较。所

以磷酸铁锂材料振实很低时极其正常的现象,市面上的铁锂振实都不高。而纳米级别的磷

酸铁锂相对于微米级别的来说,振实也要更低一些,这主要是因为中位粒度较小的原因。

而中位粒度较小对于振实的影响并不是楼上几位说的简单的填充,而在于很多情况下,晶

体生长的越大,长的时间越长,长的就越好,越密实(密度会更大一些),所以,在同样

条件下做的同样的材料,大中位粒度的材料的振实一般都会比小粒度的要高。所以纳米级

别的铁锂振实相对于微米级别的铁锂要低至于填充的问题,的确也会影响TD,但是是否填充的比较紧密,空隙较少取决于材料的粒度分布(也就是D10,D50,D90构成的峰型图是否很宽),一般粒度分布越宽,TD也会越高。所以,材料的TD最大取决于其本身性质。其次取决于其粒度大小,再次取决于粒度分布。而纳米磷酸铁锂的TD小,主要还是主要取

决于铁锂本身就不密实,其次取决于其很小的中位粒度(使得材料的密度愈发的小),最

次才是他的填充性能(但是这一点往往关系不太大,因为纳米磷酸铁锂一般粒度分布也是比较宽的,而就算分布再宽,填充的再实,也比不上微米级别的铁锂)

铁锂低温性能影响因素

影响磷酸铁锂电池低温性能的因素有哪些? 导电性差、锂离子扩散速度慢。高倍率充放电时,实际比容量低,这个问题是制约磷酸铁锂产业发展的一个难点。磷酸铁锂之所以这么晚还没有大范围的应用,这是一个主要的问题。但是,导电性差目前已经得到比较完美的解决:就是添加C或其它导电剂。目前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通过在前驱体添加有机碳源和高价金属离子联合掺杂的办法来改善材料的导电性(A123、烟台卓能正采用这种方法),研究表明,磷酸铁锂的电导率提高了7个数量级,使磷酸铁锂具备了和钴酸锂相近的电导特性。实验室报道当0.1C充放电时,可以达到165mAh/g以上的比容量,实际达到135-145mAh/g,基本接近钴酸锂的水平;但是锂离子扩散速度慢的问题到目前仍然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目前采取的解决方案主要有纳米化LiFePO4晶粒,从而减少锂离子在晶粒中的扩散距离,再者就是掺杂改善锂离子的扩散通道,后一种方法看起来效果并不明显。纳米化已经有较多的研究,但是难以应用到实际的工业生产中,目前只有A123宣称掌握了LiFePO4的纳米化产业技术。 振实密度较低。一般只能达到0.8-1.3,低的振实密度可以说是磷酸铁锂的很大缺点。所有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决定了它在小型电池如手机电池等没有优势,所以其使用范围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即使它的成本低,安全性能好,稳定性好,循环次数高,但如果体积太大,也只能小量的取代钴酸锂。但这一缺点在动力电池方面不会突出。因此,磷酸铁锂主要是用来制作动力电池。 磷酸铁锂电池低温性能差。尽管人们通过各种方法(例如锂位、铁位、甚至磷酸位的掺杂改善离子和电子导电性能,通过改善一次或二次颗粒的粒径及形貌控制有效反应面积、通过加入额外的导电剂增加电子导电性等)改善磷酸铁锂的低温性能,但是磷酸铁锂材料的固有特点,决定其低温性能劣于锰酸锂等其他正极材料。一般情况下,对于单只电芯(注意是单只而非电池组,对于电池组而言,实测的低温性能可能会略高,这与散热条件有关)而言,其0℃时的容量保持率约60~70%,-10℃时为40~55%,-20℃时为20~40%。这样的低温性能显然不能满足动力电源的使用要求。当前一些厂家通过改进电解液体系、改进正极配方、改进材料性能和改善电芯结构设计等使磷酸铁锂的低温性能有所提升,但还未真正满足需求。 电池存在一致性问题。单体磷酸铁锂电池寿命目前超过2000次,但电池组的寿命会大打折扣,有可能是500次。因为电池组是由大量单体电池串并而成,其工作状态好比一群人用绳子绑在一起跑步,即使每个人都是短跑健将,如果大家的动作一致性不高,队伍就跑不快,整体速度甚至比跑得最慢的单个选手的速度还要慢。电池组同理,只有在电池性能高度一致时,寿命发挥才能接近单体电池的水平。而在现有的条件下,由于种种原因,制作出来的电池一致性不佳,进而影响到电池的使用性能和整体寿命,因此应用在动力汽车上存在一定障碍。 影响电池产品一致性的因素主要有三点: 1)原材料的品质:特别是磷酸铁锂材料系新生事物,其制造设备、合成工艺都不安全成熟、品质易出现波动,导致电池产品一致性受到影响。 2)生产环境:磷酸铁锂电池做诶一个化工原料众多、工艺繁杂的高科技产品,其生产环境对温度、湿度、粉尘等都有很高的要求,如果没有控制到位,电池品质将出现波动。 3)制造设备:生产过程中手工的成分越少、设备自动化程度越高,电池一致性越好。 因此,磷酸铁锂电池要做到一致性好,关键是:1)原材料的把握;2)精密的电池生产设备;3)对工艺制作及流程的关键位有精细的控制模式;还有重要一点的是,配料过程的控制,特别是浆料的均匀一致性特别重要,在每个步骤都要做到充分均匀。也就是说,只要生产工艺实现标准化,磷酸铁锂电池的一致性问题可以得到有效解决。

磷酸铁锂电池的研究现状与改进

磷酸铁锂电池的研究现状与改进 磷酸铁锂电池是一种先进的电池技术,具有很高的能量密度和长寿命,因此它 在插电式电动汽车和储能系统中被广泛应用。不过,在不断追求更高的性能和安全性方面,磷酸铁锂电池研究仍在不断进行。本文将介绍磷酸铁锂电池的研究现状和改进。 一、磷酸铁锂电池的原理和特性 磷酸铁锂电池是一种锂离子电池,其正极材料采用LiFePO4磷酸铁锂,负极材料采用石墨,电解液为有机溶液。这种电池具有以下特征: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长寿命、快充快放性能好以及低自放电率等。 二、磷酸铁锂电池的研究现状 1.提高能量密度 尽管磷酸铁锂电池已经具有很高的能量密度,但是与其他电池相比还是稍逊一筹。因此,有一些研究着眼于提高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提高能量密度的方法包括改进正极材料结构、改善电解液、改进电极设计等。 2.改进安全性 虽然磷酸铁锂电池已经被证明是一种安全的电池,但火灾和爆炸的事件仍然偶 尔发生。因此,有一些研究着眼于改进磷酸铁锂电池的安全性。改进安全性的方法包括改进内部设计、改进电解液、改进生产工艺等。 3.提高充放电性能 磷酸铁锂电池的快充快放性能已经比其他锂离子电池更好,但还有提升空间。 有一些研究着眼于提高磷酸铁锂电池的充放电性能。提高充放电性能的方法包括改进材料设计、改进电解液、改进制造过程等。

三、磷酸铁锂电池的改进 1.改进正极材料 正极材料是磷酸铁锂电池的关键组成部分。现有的正极材料可以搭配多种填充 材料来改善电池性能。例如,为磷酸铁锂正极添加碳黑、碳纳米管和碳纤维等碳填充材料可以增加导电性和电池的能量密度。 2.改进电解液 电池中的电解液可以影响电池的充放电性能和安全性。改进电解液的方法包括 改进成分、改进浓度、改进添加剂等。例如,添加一些添加剂(如酸、碱、氨)可以改善电池的充放电性能。 3.改进生产工艺 生产工艺可以影响电池的品质和性能。改进生产工艺可以提高电池质量和性能。例如,采用更严密的生产过程、更高效的制造设备和用于检测质量的更先进的技术,都可以提高生产工艺的效率和准确性。 四、前景和展望 磷酸铁锂电池在新能源汽车和储能系统中的应用前景广阔。随着对磷酸铁锂电 池的研究不断深入,它的性能会不断提高,价格会不断降低。磷酸铁锂电池作为一种成熟的电池技术,将会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综上所述,磷酸铁锂电池具有很高的能量密度和长寿命,已经在储能系统和电 动汽车中广泛使用。为了更好地满足不断增长的应用需求,对磷酸铁锂电池的研究仍在不断进行。提高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安全性和充放电性能是目前研究的焦点,通过改进正极材料、改进电解液和改进生产工艺等方法,可以提高磷酸铁锂电池的性能和品质。随着对磷酸铁锂电池的研究深入,它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常见金属元素掺杂对磷酸铁锂性能有何影响?

常见金属元素掺杂对磷酸铁锂性能有何影响? 由于具有较低的原料成本、较高工作电压平台和热稳定性、优良电化学循环性能等优点,磷酸铁锂(LiFePO4)电池在动力电池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在基站储能、新能源等领域的需求量呈爆发式增长趋势。然而,较低的锂离子扩散系数和电子电导率,导致LiFePO4材料的倍率性能差,极大限制了其在高倍率锂电池领域的商业化应用延伸。因此,LiFePO4正极材料的改性研究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同时,由于市面上服役的LiFePO4电池已有大批量进入退役潮,对退役电池的LiFePO4材料进行高价值回收在近年来备受关注。由于废旧LiFePO4正极材料分离预处理的局限性,少量Al箔或Cu箔不可避免地混入LiFePO4正极粉;此外,LiFePO4正极材料掺Ti改性趋于材料产业化,这些都使得LiFePO4正极废料含有一定量的Al、Cu和Ti杂质。鉴于回收过程Al、Cu、Ti的深度脱除仍是难点,并且金属掺杂改善LiFePO4材料性能已然成为共识,因此,研究以Al、Cu、Ti等为主的金属元素掺杂在改善材料性能的同时,也对降低生产成本有着积极意义。 1、离子掺杂原理 迄今为止,LiFePO4的改性方法主要有形貌控制、纳米化、表面包覆、离子掺杂等。其中,离子掺杂主要是指在包覆碳层的LiFePO4晶格中掺杂某些导电性好的金属离子,以降低Li+沿一维路径扩散的阻力,达到改善LiFePO4材料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的目的。 一方面,掺杂离子不等价地替换LiFePO4材料中的Li、Fe或O原子,可促成材料的晶格产生有利的缺陷;另一方面,电子结构各异的掺杂元素与LiFePO4的晶格相匹配,可扩宽Li+的扩散通道,提高Li+在晶格中的扩散动力学,从而提升材料的高倍率性能。

磷酸铁锂电池的安全性能要求与改进研究

磷酸铁锂电池的安全性能要求与改进研究 磷酸铁锂电池作为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在电动汽车、储能设备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其特殊的化学结构和工作原理,安全性能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将探讨磷酸铁锂电池的安全性能要求以及现有的改进研究。 首先,磷酸铁锂电池的安全性能要求包括电池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和耐电化学性能。热稳定性要求电池在高温下能够保持稳定的性能,不发生热失控、着火或爆炸等事故;化学稳定性要求电池的电解液和电极材料不会发生剧烈的反应,导致电池内部产生热量或有害气体;耐电化学性能要求电池能够承受长时间高电流充放电,不发生电极损失、结构破坏等问题。 为了提高磷酸铁锂电池的安全性能,研究人员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研究。首先,改进电池材料的热稳定性是一种常见的方法。研究人员通过改变电解液的成分、优化电极材料的制备工艺等手段,提高了电池的热失控温度,降低了温升速率,从而减少了电池在高温下发生事故的概率。 其次,改进电池的封装结构也是提高安全性能的关键。研究人员通过改变电池的外壳材料、加强电池的机械强度,增加了电池的抗压能力和防护能力。同时,采用更加可靠的封装工艺,如热化学封装和气密封装等,防止了电池内部产生过多的热量或有害气体。 此外,改进电池的管理系统也是提高安全性能的重要手段。研究人员通过引入温度传感器、电压传感器等监测设备,实时监

测电池的温度、电压等参数,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同时,改进电池的过充过放保护机制,避免电池在过充或过放时产生过多的热量,引发安全事故。 最后,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需要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目前,研究人员还在继续改进电池的电解液、电极材料等关键技术,以提高电池的化学稳定性和耐电化学性能。同时,研究人员还在探索新型的电池结构和新材料的应用,如固态电解质、多壁碳纳米管等,以进一步提高磷酸铁锂电池的安全性能。 综上所述,磷酸铁锂电池的安全性能对于其应用和发展至关重要。通过改进电池的材料、封装结构和管理系统,以及不断探索新的技术手段,可以有效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推动磷酸铁锂电池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为了提高磷酸铁锂电池的安全性能,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改进研究正在进行。其中一项重要的改进是控制电池内部的氧气释放。在充放电过程中,磷酸铁锂电池会释放一些氧气。如果氧气量过多,与其他物质发生剧烈反应,可能导致电池发生热失控或爆炸。因此,研究人员正在寻找有效的方法来控制氧气的释放量,从而降低电池发生事故的风险。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通过添加氧气吸收剂来吸收电池内部释放的氧气。这种氧气吸收剂能够与氧气发生反应,将其稳定地转化为稳定的化合物而不产生热量或有害气体。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电池内部氧气的浓度,并防止氧气与其他物质反应。 另一项改进是加强电池的过热保护机制。在电池工作过程中,

磷酸铁锂材料的各项参数指标对电池的影响分析

磷酸铁锂材料的各项参数指标对电池的影响分析 磷酸铁锂(LiFePO4)是一种新型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高能 量密度、长循环寿命、较低成本、良好的热稳定性和环境友好等优点。其 各项参数指标对电池性能产生重要影响,下面我们将对这些指标进行详细 分析。 首先,磷酸铁锂的比容量是决定电池能量密度的重要参数。比容量是 指正极材料每单位质量(或体积)能储存的锂离子数量。磷酸铁锂的比容 量较低,约为140mAh/g,相对于其他高容量正极材料如钴酸锂(LiCoO2)的190mAh/g,相对较低。 其次,磷酸铁锂的电子导电性能对电池输出功率和循环寿命有重要影响。磷酸铁锂的电导率较低,一般在10^-7 S/cm量级,与钴酸锂的电导 率(10^-6 S/cm)相比明显较低。这意味着磷酸铁锂电池的放电速度较慢,其输出功率会受到一定限制。 第三,磷酸铁锂的晶体结构和粒径对电池循环寿命和充放电性能有重 要影响。磷酸铁锂的晶体结构为正交晶系,其晶格稳定性和结构稳定性较好,能够在高温下保持结构稳定。而且,磷酸铁锂具有较小的离子扩散系数,导致锂离子在材料中的扩散速率较慢,影响充放电性能。此外,粒径 的减小可以提高电池的充放电速率和循环寿命,但同时也会增加制备成本。 另外,磷酸铁锂的晶体形态、形貌和表面改性对电池性能也有一定影响。例如,通过合适的表面改性和涂覆剂的使用,可以减小正极材料与电 解液之间的界面电阻,提高电池的电导率和输出功率。 最后,磷酸铁锂的价格和环境友好性也是其重要的参数指标。相对于 其他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原料成本相对较低,使电池的制造成本降低,

有利于推广应用。此外,磷酸铁锂材料不含有重金属元素,对环境没有污染,具有很好的环境友好性,能够满足绿色能源的要求。 总结起来,磷酸铁锂材料的各项参数指标对电池性能产生显著影响。比容量决定了电池的能量密度,电导率影响电池的输出功率,晶体结构和粒径对循环寿命和充放电性能有影响,而晶体形态、形貌和表面改性可以改善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此外,磷酸铁锂具有低成本和环境友好性,使其成为一种有潜力的正极材料应用于锂离子电池中。

磷酸铁锂电池高温容量衰减机理及其改进

磷酸铁锂电池高温容量衰减机理及其改进 磷酸铁锂电池是一种新型的锂离子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较长的循环寿命和较好的安全性能。然而,在高温环境下,磷酸铁锂电池的容量会出现明显的衰减,这严重影响了其在高温环境下的应用。本文将探讨磷酸铁锂电池高温容量衰减的机理,并提出改进策略。 磷酸铁锂电池在高温环境下容量衰减的主要原因是正极材料的结构破坏和锂离子的迁移受阻。在高温下,正极材料中的结晶水分子会失去,导致结构的变化和材料的脱水。同时,高温还会引起正极材料的晶格膨胀和颗粒粒径的增大,导致电极材料的容量下降。此外,高温环境下锂离子的迁移速率增加,容易发生电解液中的溶解物析出和电极表面的固体电解质界面膜生成,阻碍了锂离子的迁移,进一步导致容量衰减。 针对磷酸铁锂电池高温容量衰减的问题,有以下几种改进策略。 改进正极材料的结构和性能,提高其在高温环境下的稳定性。可以通过控制正极材料的晶体生长和形貌,减少晶格膨胀和颗粒粒径的增大。此外,引入复合添加剂和包覆剂,可以增强正极材料的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能。 优化电解液的配方和组成,改善其在高温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导电性能。可以选择具有高熔点和高稳定性的溶剂和盐类,减少溶解物的

析出和界面膜的生成。此外,添加合适的添加剂和表面活性剂,可以增强电解液中锂离子的迁移速率,提高电池的循环性能。 改进电池的设计和结构,提高其在高温环境下的散热性能。可以采用导热性能较好的材料作为电池外壳和隔热层,增加电池的散热面积,提高电池的散热效果。此外,可以优化电池的内部结构,提高电池的热传导性能和散热通道的畅通性,减少电池在高温环境下的温升。 合理控制电池的工作温度,避免电池在高温环境下过热。可以通过改进电池的冷却系统和控制电池的放电速率,降低电池内部的温度升高。此外,可以在电池系统中加入温度监测和控制装置,及时监测电池的工作温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节,保持电池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工作。 磷酸铁锂电池在高温环境下容量衰减的机理主要包括正极材料的结构破坏和锂离子的迁移受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改进正极材料、优化电解液、改进电池设计和合理控制工作温度等方式进行改进。这些改进策略有望提高磷酸铁锂电池在高温环境下的容量保持率,进一步推动其在高温环境下的应用。

磷酸铁锂理论知识

磷酸铁锂理论知识 引言 能源问题与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现阶段使用的石化能源也会在未来中使用殆尽,寻找新的替代能源是现在的重点。伴随人们节能意识的加强,电动车和混合电动车以及动力电源等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目前,电动车或混合电动车中主要使用的铅酸和锐氢电池使用寿命短,容易污染环境;而锂离子电池以其优良的性能,一经发现就受到广泛的关注,具有取代铅酸和锐氢电池做电动车或混合电动车电源的绝对优势。 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高性能的二次绿色电池,具有高电压、高能 量密度(包括体积能量、质量比能量)、低的自放电率、宽的使用温度范围、长的循环寿命、环保、无记忆效应以及可以大电流充放电等优点,是未来几年最有潜 力的电源电池,但是制约锂离子电池大量推广工业化的瓶颈之一就是正极材料,在要求锂离子电池上述优点稳定性的前提下,价格和资源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目前研究最广泛的正极材料有LiCoO2、LiNiO2以及LMin 2O4等,但由丁钻有蠹且资源有限,锐酸锂制备困难,铤酸锂的循环性能和高温性能差等因素,制约了它们的应用和发展。因此,开发新型高能廉价的正极材料对锂离子电池的发展至关重要。 1997年,Goodenough等首次报道了具有橄榄石结构的磷酸铁锂可以用作锂电池以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大量的研究,磷酸铁锂具有170mAh/g的理论比 容量和3.5V的对锂充电平■台,与上述传统的锂电池材料相比,具有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低,无环境污染,循环性能好,热稳定性好,安全性能突出等优点,是动力型锂离子电池的理想正极材料。 一、LiFePO4的结构和性能 LiFePO4具有橄榄石结构,正交晶系鸟1,其空间群是Pmnb型。。原子以稍微扭曲的六方紧密堆积方式排列,只能为Li+提供有限的通道,使得室温下Li + 在其中的迁移速率很小。Li与Fe原子填充O原子八面体空隙中。P占据了O原子四面体空隙。一个FeO6八面体与两个LiO6八面体共棱;由丁近乎六方堆积的氧原子的紧密排列,使得锂离子只能在二维平■面上进行脱嵌,也因此具有了相 对较高的理论密度(3.6 g/ cm3)。在此结构中,Fe2+ /Fe3+相对金届锂的电压为 3. 4 V。

磷酸铁锂电化学储能寿命 -回复

磷酸铁锂电化学储能寿命-回复 题目:磷酸铁锂电化学储能寿命及其影响因素 引言: 随着全球能源消耗的不断增加和对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电化学储能技术日益受到关注。其中,磷酸铁锂电池凭借其高能量密度、低自放电率和长循环寿命等优点,在储能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将就磷酸铁锂电化学储能寿命进行详细探讨,并分析影响其寿命的主要因素。 一、磷酸铁锂电池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磷酸铁锂电池是一种锂离子电池,由正极、负极、电解质和分隔膜等组成。正极主要由磷酸铁锂、碳和聚合物粘结剂等材料构成,负极主要由石墨、碳等材料构成,电解质常采用有机溶剂和锂盐的混合物。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迁移,实现能量的储存和释放。 二、磷酸铁锂电池寿命的定义与测定方法 磷酸铁锂电池寿命指的是电池能够保持满足一定性能要求的循环次数或存储时间。通常,将电池容量减少到初始容量的80或充电效率降低到初始效率的80作为寿命结束的标准。测定磷酸铁锂电池寿命的方法有循环寿命测试、存储寿命测试、温度周期测试等。 三、磷酸铁锂电池寿命的影响因素

1. 充放电速率:电池在高速充放电工况下,因电化学反应速率增加,可能导致正负极材料的结构破坏和电化学界面失活,从而影响电池寿命。 2. 温度:高温环境下,电解液的蒸发、氧化分解反应速率增加,负极与电解液的反应也可能导致电解液分解产生气体,这些因素都会损害电池的循环性能和寿命。 3. 循环深度:过深的循环会加快电池容量的衰减,因为过深的充放电会造成正负极材料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变化,导致电池寿命的缩短。 4. 充电截止电压和放电截止电压:超过规定的充电截止电压和放电截止电压会引发过充和过放等问题,损害电池的寿命。 5. 储存条件:长时间的储存会引起电池自放电和极化现象,导致电池容量下降和循环寿命的减少。 四、延长磷酸铁锂电池寿命的方法 1. 控制充放电速率:避免高速充放电,减缓正负极材料和电化学界面的损伤,延长电池寿命。 2. 控制温度:避免高温环境,确保电池在较低的温度下工作可以提高电池的循环性能和寿命。 3. 控制循环深度:合理控制电池的充放电深度,降低电池容量衰减速度,实现更长的循环寿命。 4. 优化充放电策略:合理设定充电截止电压和放电截止电压,避免过充和过放等问题,减少电池寿命的损害。 5. 合理储存:注意储存温度和湿度,避免长时间的存放,定期检查和充放

锂离子电池的明星材料磷酸铁锂_基本性能、优化改性及未来展望

锂离子电池的明星材料磷酸铁锂_基本性能、优化改性及 未来展望 锂离子电池作为当今最重要的可充电能源之一,被广泛应用于移动电子设备、电动汽车和储能系统等领域。而磷酸铁锂作为锂离子电池中最常用的正极材料之一,因其高能量密度、良好的循环寿命和较低的成本而备受瞩目。本文将重点探讨磷酸铁锂的基本性能、优化改性方法以及未来展望。 磷酸铁锂具有较高的比容量和平台电压,可实现较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电池。同时,磷酸铁锂具有循环寿命长、安全性好等优点。因此,磷酸铁锂被广泛应用于电池领域。然而,磷酸铁锂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其导电性低、离子扩散速率慢以及不良的动力学性能等。这些问题限制了磷酸铁锂在电池中的做工作能力和循环寿命。 为了改善磷酸铁锂的性能,人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验。一个有效的方法是通过多元离子掺杂,使磷酸铁锂获得更高的导电性。常见的多元离子掺杂元素有镍、锰、锡等,这些元素能够增加磷酸铁锂的导电性和离子扩散速率,从而改善其动力学性能。此外,还有研究提出了改变材料晶体结构的方法,如球磨法、溶胶-凝胶法等,以提高磷酸铁锂的循环寿命和倍率 性能。 除了上述方法,人们还在磷酸铁锂表面涂覆一层保护层,以解决其与电解质之间相互作用引发的问题。这些保护层可以阻止电解质中的氟离子与磷酸根离子发生反应,从而延缓正极材料的衰减和改善其循环寿命。通过改良磷酸铁锂的表面涂层技术,可以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倍率性能。

未来,人们对磷酸铁锂的研究将继续,在材料合成、结构改进、性能调控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其中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是开发新型材料,如碳包覆磷酸铁锂复合物、硅基锂离子电池等,以进一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此外,人们还期望研发出可持续发展、环境友好的磷酸铁锂材料。 总之,磷酸铁锂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优异的性能使之成为明星材料。通过优化改性和表面涂层等手段,可以进一步提高磷酸铁锂的电池性能。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可以期待更多创新的磷酸铁锂材料的应用,从而推动锂离子电池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总而言之,磷酸铁锂是一种具有良好性能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通过多元离子掺杂元素的引入、改变材料晶体结构的方法以及表面涂覆保护层等手段,可以进一步提高磷酸铁锂的导电性、离子扩散速率和循环寿命,从而改善其动力学性能。未来的研究将继续探索新型材料的开发和性能调控,以进一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同时,人们也期待研发出可持续发展、环境友好的磷酸铁锂材料,推动锂离子电池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完整版)影响磷酸铁锂性能的因素及解决办法

磷酸铁锂材料的优点不再赘述,确实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正极材料,但也存在致命的缺点,这里主要谈一下磷酸铁锂的主要缺点: 1、电子电导率se低,在10-9s/cm量级;离子传输率si低,在10-11s/cm量级,二者直接导致电极传输率sw低(sw=se×si/se+si) 2、振实密度低 3、低温性能差零下20度以下容量大打折扣 上述问题不能有效解决磷酸铁锂很难应用于电动汽车,解决电导率低的问题可通过C包覆、离子掺杂的方法解决。磷酸铁锂本身是不良导体,电导率低直接影响到大功率充放电限制 了大功率锂离子电池的使用范围,尤其是用于电动汽车,未解决这个问题当前普遍采用的 办法是在磷酸铁锂表面包覆C以提高其电导性能,同时研究表明通过包C还可以提升磷酸铁锂的低温性能。另外一个可行的办法是通过离子掺杂使磷酸铁锂晶格中出现自由电子或 空穴从而提升电导性能。解决锂离子传输性能的方法是在磷酸铁锂橄榄石一维锂离子通道 结构不能改变的前提下只能通过减小粒径缩短离子传输路径来实现,这就要求实现磷酸铁 锂材料的纳米化,为了进一步提高振实密度还要求粒子球形化,这些都是固相法合成工艺 所不能实现的,要实现这一目的湿化学法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虽然上述缺点都有相应的解决办法但是实际操作中却较为复杂,包碳在解决电导率问题的 同时使振实密度更小,材料纳米化了容量也还可以但到了极片涂覆工艺时可操作性大幅下降。我们正在探索液相结晶法实现纳米化的同时又不影响涂覆性能,并取得一些进展。 磷酸铁锂材料的理想形貌,是在不影响或者对容量影响不大的前提下实现纳米化但还不能 影响涂覆性能。在这里抛砖引玉欢迎同行一起交流,因希望在业界能形成良好的氛围,不 要光关注于几千吨的产量,叫我们群策群力在性能方面做些工作,似乎更有益。 本人没有做过磷酸铁锂,不过本人有些纳米复合材料方面的经验,兴许对楼主有点借鉴。 理想的磷酸铁锂电极材料,按照楼主罗列的问题,本人理解应该是具有球形形貌,数个微 米级的大小,粒径分布较窄。微米球具有二级亚结构,由纳米磷酸铁锂颗粒黏结形成。纳 米磷酸铁锂是炭包覆的杂原子掺杂磷酸铁锂,纳米颗粒之间还有一定的空隙度。微米球形 形貌可以保证较高的堆积密度,而镶嵌在其中的纳米颗粒网络这可以保证电子电导和锂离 子传输。是不是这样的,楼主? 一般来说,象这种具有二级亚结构的多孔材料,可以从前驱体多步制备,也可以得到纳米颗粒以后再二次造粒。不过对于磷酸铁锂来说,似乎从前驱体逐步制备这种亚结构的微 米球难度很大,由纳米磷酸铁锂二次造粒的可能性要大些。二次造粒是粉体材料制备中经 常采用的办法,一般大概分为干法和湿法两大种。干法就是二次烧结,因为磷酸铁锂已经 掺杂并且包炭了,二次烧结制备微米球似乎不大现实(炭不好办,与其它物象相容性不佳)。湿法(液相法)应该更加可行些。可以把纳米磷酸铁锂和炭源(比如沥青)用适当 有机溶剂均匀混合,然后加入水和适当的表面活性剂超声波分散,这样磷酸铁锂和炭源就 可以以微米球分散在水相里形成前驱体。通过适当的方法可以将这种微米球结构分离保留 下来,比如萃取或者喷雾干燥等等。将得到的微米球前驱体热解,就可以得到最后的微米 球形磷酸铁锂复合材料了。本人以前用上叙方法制备过球形纳米复合材料,不知道对磷酸 铁锂是否适用,楼主可以试试。

磷酸铁锂压差问题

磷酸铁锂压差问题 一、问题背景 磷酸铁锂(LiFePO4)是一种常见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较低价格等优点,在电动汽车、便携设备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磷酸铁锂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存在一个重要问题,即压差问题。 二、压差问题的定义 压差问题是指磷酸铁锂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电池内部不同位置的电压差异较大的现象。这种压差会导致电池充放电不均衡,进而影响电池的性能、寿命和安全性。 三、压差问题的原因 1.电极反应速率差异:磷酸铁锂电池的正负极材料反应速率不一致,正极反应 速率较快,而负极反应速率较慢,导致电池内部正负极材料的电压差异。2.电解液浓度差异:电池内部电解液的浓度分布不均匀,电极附近的电解液浓 度较高,而远离电极的区域浓度较低,造成压差。 3.电池内部电阻差异:电池内部存在接触电阻、内部电阻等,其中接触电阻会 导致正负极之间的电场分布不均匀,从而引发压差问题。 四、压差问题的影响 1.降低电池能量利用效率:压差会导致电池在放电过程中某些区域过早达到终 止电压,而其他区域仍有可用电能,导致电池整体能量利用效率降低。2.缩短电池寿命:压差会导致电池内部的局部过放或过充现象,从而损伤正负 极材料,缩短电池寿命。 3.影响电池安全性:压差会导致某些区域电压过高,容易引发局部过热、气体 产生等现象,进而影响电池的安全性,甚至引发火灾或爆炸。

五、解决压差问题的方法 5.1 优化电极材料和结构 •优化正负极材料反应速率:可以通过改变材料粒径、添加催化剂等方式,优化正负极材料的反应速率,减小电极反应速率差异,缓解压差问题。 •优化电极结构:可以设计多孔结构电极、增加电极表面积等,提高电极与电解液的接触面积,减小电解液浓度差异,减轻压差问题。 5.2 优化电解液配方和浓度 •优化电解液组分:可以调整磷酸铁锂电池的电解液配方,改变添加剂的种类和含量,以提高电解液的导电性和稳定性,减小浓度差异,降低压差。 •优化电解液浓度分布:可以通过设计新的电池结构,如隔膜、双层电解液等,优化电池内部电解液的浓度分布,进一步缓解压差问题。 5.3 控制电池充放电过程 •采用均衡充放电策略:可以通过引入均衡电路、均衡管理系统等手段,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对不同位置进行均衡,调整不同区域的电荷状态,减小压差 问题。 •优化充放电控制算法:可以通过优化充放电控制算法,合理调节电流和电压的变化率等参数,减少压差产生的可能性。 六、结论 磷酸铁锂电池的压差问题是制约其性能和寿命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优化电极材料和结构、优化电解液配方和浓度、控制电池充放电过程等手段,可以有效缓解压差问题,提高磷酸铁锂电池的性能、寿命和安全性。未来,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新的解决方案,实现更好的电池设计和应用。

磷酸铁锂电池存在的问题

第一,专利隐患 依赖于国内厂商的自主技术探索来解决磷酸铁锂(LiFePO4)橄榄石结构诞生于德州大学,德州大学于1997 年对磷酸铁锂的晶体结构与化学分子式申请了专利,后将专利授予加拿大自来水公司Hydro-Quebec 及其下属公司Phostech 使用。德州大学和H-Q 声称,凡是使用LiFePO4正极材料的电池都侵犯了他们的晶体结构和化学分子式专利。目前LFP 最上游的化合物制造专利被三家专业材料公司所掌握,分别是美国A123 的Li1-x MFePO4、加拿大Phostech 的LiMPO4 以及台湾立凯电能(Aleees) 的LiFePO4・MO。 专利权之争影响全球电动车行业发展。2005 年,全球最大电动工具厂商Black &Decker(B&D)推出1 款使用磷酸铁锂电池的无电线电动工具,在欧美超热卖。2006年9 月,德州大学及加拿大Phostech 对B&D 及电池制造商A123 提起诉讼,控告其未获授权制造与销售侵权商品。A123 认为自己的正极材料有不同的晶体结构和化学分子式,不存在专利侵权问题。目前案件仍在审理,但性质已从大学和企业的专利纠纷转变为跨国专利诉讼。由于通用汽车2010 年上市的Volt 电动车将采用A123提供的磷酸铁锂电池,若A123 被判侵权则意味着通用也构成侵权。从更大的范围来讲,全球都将磷酸铁锂作为电动汽车电池的主要材料,因此判决结果将影响美国乃至全球电动车市场的发展格局。 美国Valence 公司就德州大学持有的欧洲专利的授予问题,于2005 年7 月27日向欧洲专利局提起异议诉讼程序,认为该专利缺乏新颖性。2008 年12 月9 日欧洲专利局(EPO)裁决撤销了授予德州大学的有关LiMPO4 的欧洲专利,也撤销了德州大学Goodenough 等人的欧洲专利,也等于消除了下一代电动汽车电池在欧洲侵权的任何风险。目前Goodenough 已经提起上诉。专利权之争短期内对中国国内销售无影响。德州大学目前只申请了美、日、德、英、法、意、加七国的专利保护,按20 年专利保护期计算,到2017 年专利才会到期。目前中国企业在国内研发、生产和销售磷酸铁锂电池都是合法的,中国短期内不会受到影响。由于德州大学在欧洲的专利拥有权被推翻,因此中国出口到欧洲也是安全的,但出口到美国有风险。但是从长期来看,专利权是一个隐患。目前我国只有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所拥有几项磷酸铁锂技术专利,国内大部分生产厂商只掌握磷酸铁锂技术和加工工艺,没有国际专利。如果德州大学获胜,将联合专利授权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继续进行专利诉讼,迟早会来到中国;如果A123 获胜,他们也可能联合起来,形成“专利池”(由专利权人组成的专利交易平台,对实施专利收费),迫使其他没有获得专利授权的企业交纳高额的专利许可费。1999 年,全球前后12 家跨国企业宣布“DVD 专利联合许可声明”,每台16~19 美元的专利取可费从此成为国内DVD生产企业头上的枷锁。国内生产磷酸铁锂的企业必须加强自主研发能力,尽早申请国内、国际专利,以消除产业发展隐患。 第二,导电率低、实际电容量低,低温下放电性能差, 已有部分解决方案磷酸铁锂缺点在于电导率很低、实际电容量较低。目前国内外厂商已通过纳米技术(A123)、碳元素涂布技术(Phostech)、金属氧化物共晶技术(Aleees)和金属掺杂氧空位技术(天津斯特兰)来改性磷酸铁锂,添加碳、银、铜、锰、镍、钛等元素以增加电容量与导电性。如天津斯特兰的改性磷酸铁锂,实验室电容量达到每克160 毫安时(理论值是170),且氧空位技术简化了工艺流程,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国外专利风险。 为了提高LiMPO4 的利用效率,A123 与Valence 尝试以镁、钛、锰、锆、锌等对铁原子或锂原子取代.以锌的取代为例,由于锌离子半径与铁离子半径相近,以锌原子取代之后,LiMPO4 的结晶性有一定程度的提高,锂离子迁入和脱出的可逆性可以得到提升,并且也抑制了二价铁离子在脱出锂后变为三价铁时,晶格体积变小后产生往返路径变化的影响。磷酸铁锂不怕高温,但低温下放

磷酸铁锂容量密度

磷酸铁锂容量密度 摘要: 1.磷酸铁锂介绍 2.磷酸铁锂的容量密度 3.影响磷酸铁锂容量密度的因素 4.提高磷酸铁锂容量密度的方法 5.磷酸铁锂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正文: 1.磷酸铁锂介绍 磷酸铁锂(LiFePO4)是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安全性高、循环寿命长、环境友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储能系统等领域。 2.磷酸铁锂的容量密度 磷酸铁锂的容量密度是指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的磷酸铁锂所能存储的锂离子数量,通常用毫安时/克(mAh/g)表示。容量密度是衡量磷酸铁锂电池性能的重要参数,直接影响电池的续航能力和体积重量。 3.影响磷酸铁锂容量密度的因素 磷酸铁锂的容量密度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 (1)材料结构:磷酸铁锂晶体结构、颗粒大小和形貌等对容量密度有影响。 (2)锂离子扩散速率:锂离子在磷酸铁锂内部的扩散速率越快,电池的容量密度越高。

(3)电极材料:电极材料的性质影响锂离子在电池内部的传输和存储。 (4)电解液:电解液的离子浓度、粘度和稳定性等影响磷酸铁锂的容量密度。 4.提高磷酸铁锂容量密度的方法 为提高磷酸铁锂的容量密度,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优化材料结构:通过改进合成方法、调整原料比例等手段,获得具有较高容量密度的磷酸铁锂材料。 (2)提高锂离子扩散速率:通过改性磷酸铁锂颗粒、优化电极结构等方法,提高锂离子在电池内部的扩散速率。 (3)选用高性能电解液:采用高离子浓度、低粘度的电解液,以提高磷酸铁锂的容量密度。 5.磷酸铁锂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磷酸铁锂在我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随着电动汽车、储能系统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对磷酸铁锂材料的需求持续增长。我国政府对新能源产业的大力支持,也为磷酸铁锂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磷酸铁锂过放损坏的原因

磷酸铁锂过放损坏的原因 磷酸铁锂是一种常见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和良好的安全性能。然而,在使用过程中,磷酸铁锂电池存在过放现象,即电池在放电过程中的电压低于正常范围,这会导致电池性能下降甚至损坏。本文将探讨磷酸铁锂过放损坏的原因。 过放会导致电池内部化学反应逆转,从而造成电池损坏。在正常使用情况下,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中的锂离子会在充放电过程中向锂离子导电剂移动,完成电荷传输。然而,当电池过度放电时,锂离子会从导电剂中脱离,并回到正极材料中。这导致了正极材料的结构破坏和体积膨胀,最终导致电池容量损失和性能下降。 过放还会引起电池内部反应的副作用,导致电池内部产生过多的热量。磷酸铁锂电池在过放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电子和离子,这些电子和离子在电池内部碰撞会产生热量。当过放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或过度放电电流较大时,电池内部温度会急剧上升,超过正常工作温度范围,这将导致电池内部材料的热失控,甚至引发电池的燃烧和爆炸。 磷酸铁锂电池的过放还会引起电池内部正负极材料的腐蚀和氧化。在过放过程中,电池内部的电解液中的氧化剂会被过多消耗,导致电池正负极材料表面产生过多的氧化物,这会导致材料的性能下降和腐蚀。特别是在高温和潮湿环境下,电池内部的腐蚀和氧化反应

会加剧,进一步加速电池的损坏。 过放还会引起电池内部电解液的分解和气体产生。磷酸铁锂电池的电解液通常是有机溶剂,过度放电会导致溶剂分解,产生气体,进一步引发电池内部压力增加。当电池内部压力超过设定范围时,电池壳体可能会膨胀、变形甚至破裂,导致电池的泄漏和损坏。 为了防止磷酸铁锂电池过放损坏,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合理使用电池:避免长时间过度放电,尽量避免高温和潮湿环境,避免电池与金属物体直接接触。 2.使用保护电路:在电池的设计和使用过程中,应加装保护电路,及时监测电池的电压和温度,避免电池过放。 3.选择合适的充放电设备:使用符合标准的充放电设备,避免使用不合格的充电器或过放电器。 4.合理储存电池:长时间不使用时,应将电池储存在干燥、通风、温度适宜的环境中,避免过度放电。 磷酸铁锂电池的过放会导致电池内部化学反应逆转、产生过多的热量、腐蚀和氧化以及电解液分解等问题,从而造成电池的损坏和性能下降。为了延长电池的寿命和提高安全性能,我们应合理使用电池,使用保护电路,选择合适的充放电设备,并合理储存电池。只

磷酸铁锂电池失效原因分析

了解磷酸铁锂电池的失效原因或机理,对于提高电池性能及其大规模生产和使用非常重要。本文讨论了杂质、化成方式、存储条件、循环使用、过充和过放等对电池失效的影响。 一、生产过程中的失效 在生产过程中,人员、设备、原料、方法、环境是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在L i F e P O4动力电池的生产过程中也不例外,人员和设备属于管理的范畴,因此我们主要讨论后三个影响因素。 电极活性材料中的杂质对电池造成的失效L i F e P O4在合成的过程中,会存在少量的F e2O3、F e等杂质,这些杂质会在负极表面还原,有可能会刺穿隔膜引发内部短路。L i F e P O4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湿气会使电池发生恶化,老化初期材料表面形成无定型磷酸铁,其局部的组成和结构都类似于L i F e P O4(O H);随着O H的嵌入,L i F e P O4不断被消耗,表现为体积增大;之后再结晶慢慢形成L i F e P O4(O H)。而 L i F e P O4中的L i3P O4杂质则表现为电化学惰性。石墨负极的杂质含量越高,造成的不可逆的容量损失也越大。 化成方式对电池造成的失效活性锂离子的不可逆损失首先体现在形成固体电解质界面膜过程中消耗的锂离子。研究发现升高化成温度会造

成更多的不可逆锂离子损失,因为升高化成温度时,S E I膜中的无机成分所占比例会增加,在有机成分R O C O2L i到无机成分L i2C O3的转变过程中释放的气体会造成S E I膜更多的缺陷,通过这些缺陷溶剂化的锂离子会大量嵌入石墨负极。 在化成时,小电流充电形成的S E I膜的组成和厚度均匀,但耗时;大电流充电会造成更多的副反应发生,造成不可逆锂离子损失加大,负极界面阻抗也会增加,但省时;现在使用较多的是小电流恒流-大电流恒流恒压的化成模式,这样可以兼顾两者的优势。 生产环境中的水分对电池造成的失效在实际生产中,电池不可避免地会接触空气,由于正负极材料大都是微米或纳米级的颗粒、而电解液中溶剂分子存在电负性大的羰基和亚稳定态的碳碳双键,都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 水分子和电解液中的锂盐(尤其是L i P F6)发生反应,不仅分解消耗了电解质(分解形成P F5),还会产生酸性物质H F。而P F5和H F都会破坏S E I膜,H F还会促进L i F e P O4活性物质的腐蚀。水分子还会使嵌锂的石墨负极部分脱锂,在S E I膜底部形成氢氧化锂。另外,电解液中溶解的O2也会加速L i F e P O4电池的老化。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