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护用药理学知识点

护用药理学知识点

第一章绪言

1、为什么护理要学习药理学?

答:护理工作者是药物使用的直接实施者,是药物前后监测者,是不良反应的监测者。

2、三查: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检查

3、八对: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用法时间,有效期

4、非处方药:OTC

5、处方颜色:普通白色;急诊淡黄色,标注急诊;儿科淡绿色,标注儿科;麻醉药品第一神经药品淡红色标记麻、精一;第二类神经药品白色标注精二。

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

1、药物的基本作用表现为兴奋和抑制

2、药物作用的选择与结构有关

3、药物作用的两重性:防治作用,不良反应

防治作用:对因治疗、对症治疗

不良反应:

副作用毒性反应超敏反应后遗效应停药反应继发反应依赖性特异质反应

4、特异性药物作用机制

影响药物作用的强弱:亲和力+内在活性

5、受体激动药:强亲和力,内在活性高

受体拮抗剂:较强的亲和力,无内在活性

部分激动剂:有一定亲和力,内在活性较弱

第三章药物代谢动力学

1、吸收A ;分布B ;代谢M ;排泄E

2、被动转运:顺浓度高到低,不耗能,不需载体

简单扩散(是药物跨膜转运的最主要方式),滤过(只有小分子药物可以通过)

易化扩散:需载体(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

3、主动转运:逆浓度从低到高,需载体,需耗能

4、口服:吸收慢,最常用的给药途径,小肠是口服药物吸收的主要部位。

单次口服:血药浓度逐渐上升,达到高峰后逐渐下降。

多次口服:血药浓度升高,稳态浓度形成波浪状上升曲线。

5、舌下给药:通过舌下丰富的毛细血管,迅速吸收,避免首过消除

6、直肠给药适合小儿

7、皮下注射量:1~2毫升

8、肌内注射:1~5毫升

9、静脉注射和静脉滴注:无吸收过程

10、酸性药物在碱性溶液中解离度大,重吸收少,排泄快

弱酸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中解离度低,吸收多,排泄少

11、生物转化指进入其体内的药物,发生化学结构变化的过程,代谢器官主要是肝排泄的主要器官是肾

一级消除动力学

⑴转运速率与浓度成正比

⑵被动转运

⑶特点:单位时间转动的药物百分比恒定

⑷半衰期恒定。

零级消除动力学

⑴转运速度恒定

⑵主动转运转

⑷单位时间内转运药物量恒定

⑸半衰期随剂量↑而↑

12、消除速度与给药速度相等,达到血药稳态浓度,经过4~5个半衰期

13、苯妥英钠:为肝药酶诱导剂,可加速多种药物的代谢,抗癫痫药

第四章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1、量效关系曲线图反映药物安全用量范围

2、最小有效量是指药物呈现治疗效应的最小剂量

3、最小中毒量是指药物引起毒性反应的最小剂量

4、半数致死量(LD50):是字是一半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LD 50大,说明毒性小

半数有效量(ED 50):是知是一半实验动物有效的剂量,ED50小,说明药效强

5、治疗指数(TI):治疗指数越大,说明药物的安全性越大【TI=LD50/ED50】

6、效能:是指药物产生最大效应的能力

效价强度:是指达到某一效应所需的剂量

7、给药途径:静脉给药 > 吸入给药 > 舌下给药 > 肌内注射 > 皮下注射 > 口服

第六章胆碱受体激动药和胆碱酯酶抑制药

M胆碱受体激动药—毛果芸香碱(直接刺激M受体)

【作用】

⑴缩瞳

⑵降低眼内压

⑶调节痉挛

⑷刺激腺体分泌增加

【治疗】

闭角型青光眼、虹膜炎、M受体阻断药中毒

新斯的明:治疗重症肌无力、腹气胀、尿潴留

第七章胆碱受体阻断药

M胆碱受体阻断药—阿托品

【药理作用】

抑制腺体分泌,扩瞳,升高眼内压,调节麻痹,松弛内脏平滑肌,加快心率,加快房室传导,扩张血管,兴奋中枢

【临床应用】

解除平滑肌痉挛,麻醉前给药,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治疗休克,治疗有机磷酸酯类中毒

【不良反应】

口干,视物模糊,心悸,皮肤干燥潮红,排尿困难,体温升高,幻觉,狂躁

【注意事项】

青光眼前列腺肿大,幽门梗阻禁用

老人妊娠期哺乳期妇女慎用

有机磷酸酯类中毒(死亡:呼吸肌麻痹及循环障碍)

首选药物—阿托品,氯解磷定

中毒机制抑制胆碱酯酶生成,中毒的表现乙酰胆碱在体内大量堆积

【中毒表现】

轻度M样症状,主要表现为瞳孔缩小

中度N样症状,主要表现为肌无力,血压升高

重度M+N样症状

【解救】

1、清除体内毒物,防止继续吸收

2、积极进行对症治疗

3、尽快使用特异性解救药解救

第八章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肾上腺素激活α、β受体

去甲肾上腺素激活α受体

异丙肾上腺素激活β受体

第九章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1、酚妥拉明—降血压—阻断α受体,舒张血管

2、普萘洛为什么不能治疗肺气肿和心衰?

使支气管痉挛,心率降低,加剧气道阻塞

β受体阻断剂可用于支气管哮喘?

答:不可以。受体阻断剂具有收缩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会增加气道阻力,诱发加重哮喘

局麻药产生麻醉的机理—阻断Na+内流

第十一章镇静催眠药

苯二氮卓类(地西泮,巴比妥类)

地西泮(GABA)

地西泮镇静催眠类药物

抗焦虑,镇静催眠

抗惊厥,治疗持续性癫痫的首选药

无麻醉作用,不能治疗痴呆

【不良反应】

后遗效应:头昏,嗜睡,乏力机率下降,宿醉耐受性和依赖性:失眠焦虑,出汗兴奋,心动过速震颤

急性中毒:共济失调,口齿不清,意识障碍,精神错乱,昏迷(用氟马西尼解救)

致畸作用

【注意事项】

婴幼儿,老年体弱者,驾驶员,高空作业者,严重抑郁者慎用

妊娠期,哺乳期妇女,急性青光眼,重症肌无力,严重肝肾损害者,呼吸功能不全者禁用狂躁症首选药物—碳酸锂(Li2Co3)

阿司匹林

作用

⑴解热⑵镇痛

⑶抗炎、抗风湿

⑷小剂量使用时,抑制血栓形成;大剂量使用时,促进血栓形成

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凝血障碍+水样酸反应+瑞夷综合征+过敏反应+肝肾功能损害

第十八章利尿药和脱水药

利尿脱水药

⑴高效——呋塞米,利尿扩血管,

治疗急性肺、脑水肿(治疗急性肺水肿:呋塞米;急性脑水肿:甘露醇)

防治急、慢性肾衰

促进毒物排泄

不良反应:水电解质紊乱+低血容量+低血钾(最常见)+耳毒性+胃肠道反应

⑵中效——氢氯噻嗪,促K+排放

利尿抗利尿,降血压

治疗水肿、高血压、尿崩

⑶低效——螺内酯(保K+)

长期使用引起高血钾

脱水药——甘露醇,口服无效,需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是治疗脑水肿的首选药物。卡托普利+氢氯噻嗪+呋塞米,可联合用药

卡托普利+螺内酯,可以联合应用

答:处方不合理,两种药物都是保K+的药物,

诱发高血钾症

第十九章抗高血压药

高血压病是心血管系统常见病

抗高压药,又称降压药

收缩压(高压)≥140mmHg或舒张压(低压)≥90mmHg

常用抗高压药

一、利尿药

氢氯噻嗪(治尿崩,糖尿病患者禁用)

二、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B-R)

主要用于稳定型(早晨用药)禁用于变异型(睡前用药)

普萘洛尔可联合用药硝酸甘油

三、钙通道阻断剂(CCB)

硝苯地平(见光易分解需避光密封保存)

四、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ACEI)

卡托普利

五、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

氯沙坦(ARB)妊娠期高压禁用

六、血管扩张药:硝普钠

【不良反应】

低血压,咳嗽,高血钾(K+升高),低血糖

第二十章抗充血性心力衰竭药

强心苷类—地高辛

【作用】

正性肌肉作用

负性频率作用

对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减慢房室传导

对神经和内分泌的影响

对血管的作用

利尿作用

【临床应用】治疗CHF

【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神经系统反应(CNS)

心脏毒性反应(是地高辛最严重的毒性)

第二十二章抗心绞痛药(首选药:硝酸甘油)

心绞痛:是缺血性心脏病,最常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

治疗电离型心绞痛:硝苯地平

解答分析:

❶硝酸酯类和β受体阻断药合用:协同降低耗氧量,β受体阻断药可取消硝酸甘油所致反射性心率↑,硝酸甘油可缩小β受体阻断药所致心室容积扩大和外周阻力↑。

❷硝酸酯类和CCB合用:扩血管作用增加,硝酸酯类主要作用于V(静脉),CCB主要扩张小A(动脉),且又有较强的扩张冠脉作用。

❸β受体阻断药和CCB合用:硝苯地平+普萘洛尔

第二十四章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

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最有效)

①升高血糖②不利于蛋白质合成③不利于

伤口合成④不利于脂肪合成,使脂肪重新发布,形成水牛背。

长期使用大量糖皮质激素,会导致水钠潴留,若立即停用,会导致昏厥,甚至休克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抗炎最长——地塞米松。

药理作用:

⑴抗炎作用

⑵免疫抑制作用

⑶抗休克作用

⑷抗毒作用

⑸血液和造血系统:中性粒细胞↑

但无抗菌作用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无抗菌作用,常使用易发生感染

答:糖皮质激素可降低机体防御能力,抑制了自身免疫功能

临床应用:治疗严重感染,治疗自身免疫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

大剂量突击疗法用于严重感染及各种休克

【不良反应】

一抗进一减退五诱发

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综合症(水牛背,满月脸)

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诱发或加重感染(降低机体防疫功能)

诱发或加重消化性溃疡

诱发糖尿病

诱发精神失常,癫痫发作

诱发高血压

第二十五章甲状腺激素和抗甲状腺药

甲状腺激素

【药理作用】

维持生长发育,促进代谢,提高交感神经系统的敏感性

【临床应用】

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呆小症、粘液性水肿、单纯性甲状腺肿【不良反应】

过量时出现心悸,多汗,多食消瘦,失眠,震颤

第二十六章胰岛素和口服降血糖药

糖尿病:饮食;低糖;体重;服药;监测血糖;教育

胰高血糖素、糖皮质激素升高血糖

胰岛素唯一降血糖

【药理作用】

降低血糖,影响纸质代谢,影响蛋白质代谢,促进K+进入细胞内【临床应用】

治疗糖尿病:口服降血糖药

纠正细胞内缺钾:用于心肌梗死,早期防止心律失常

用于肾炎,肝炎,肝硬化及心衰等辅助治疗

【不良反应】

低血糖反应:控制给药剂量

过敏反应: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

胰岛素抵抗:联合用药

局部反应:正确用药

口服降压药—磺酰胺类

【药理作用】

降低血糖,抗利尿作用,影响凝血功能

【临床应用】

治疗糖尿病,治疗尿崩

【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痛,厌食腹泻

低血糖反应:反复静脉注射葡萄糖解救

肝损害、过敏反应: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

双胍类—二甲双胍

一线治疗,糖尿病患者首选药物

第三十二章作用于消化系统药物

硫酸镁——妊娠期降压药

药理作用:导泄、利胆、消炎止痛、抗惊厥和降压作用

口服硫酸镁和静脉注射硫酸镁的区别

答:口服硫酸镁用作泻下药,静脉滴注硫酸镁抑制大脑中枢神经,有镇静、解痉作用

第三十三章抗菌药物概述

抗菌药物联合应用

目的:1、协同作用,提高疗效

2、减少或延缓耐药性的产生

3、扩大抗菌范围

4、减少单一药物剂量,降低毒性

滥用抗菌药物会使人合理利用抗菌药物

用MIC和MBC评价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

抑菌药:四环素类,红霉素,氯霉素

抗菌药物作用机制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影响细菌胞浆膜的通透性

抑制菌体蛋白质合成

影响细菌叶酸代谢

影响细菌和酸代谢

抗菌药不良反应

毒性反应,过敏反应,二重感染(平失调症)出现白色斑点

细菌耐药性

1、产生灭活酶:细菌产生灭活酶死抗菌,要是合适耐药性产生的,最主要机制之一。(水解酶,钝化酶)

2、改变外膜通透性:减少抗菌药物进入龟体内而产生耐药性。

3、改变药物作用的靶点

4、改变自身的代谢途径:不在利用氨基苯甲酸合成自身需要的叶酸。

5、增强主动流出系统

第34章β-内酰胺类抗生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

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细菌耐药性

抗菌机制:抑制细胞壁的黏肽合成,造成细菌cell壁缺损,使细菌肿胀,破裂死亡

青霉素:是一种杀菌剂;对繁殖的细菌作用强,对静止期的细菌作用弱;对G+作用弱;对人体产生毒性小。

不良反应:一般者皮肤过敏,严重者出现过敏性休克,表现为胸闷、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发绀等症状,可死亡

过敏性休克预防:

⑴询问过敏史;

⑵凡初次注射青霉素G或用药间隔3d以上,需重新做皮试,皮试阳性者禁用

⑶用药后应观察30分钟

⑷现配现用

⑸避免在饥饿时用药

⑹避免滥用和局部用药

⑺备好急救药和抢救设备

青霉素与氨基糖苷类药物有协同作用

半合成青霉素类--耐酸不耐酶

第三十五章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多肽类和多磷类抗生素

主要用于治疗革兰阳性菌(G+)

第三十六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共性:1、化学结构相似,结构稳定都是氨基糖苷团

2、抗菌谱广,机制相似

3、禁止杀菌剂,作用机制相似

4、吸收以结合相似,脂溶性大,解离度小,体内过程相似

5、不良反应相似(具有耳毒性,肾毒性,过敏反应)

6、耐药性机制相似,产生灭活酶-钝化酶抑制pro(蛋白质)合成。

伤寒首选药物氯霉素

中毒救治停药! !

①补钾:快速型心律失常

②苯妥英钠:强心昔引起的室性心动过速。

③利多卡因: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

④阿托品: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

⑤地高辛抗体Fab片段:极严重中毒。

处方分析

王某,男性,68岁,2型糖尿病患者,因感冒而头痛体温38.5"C所开处方如下,分析是否合理?为什么?Rp:甲磺丁脲片0. 5gX100

Sig. 1g/次, t. i.d.

阿司匹林片0. 3gX10

Sig. 0.3g/次, tId. 餐后服

分析:该处方不合理。因阿司匹林与血浆蛋白结合率西可从血蛋白结合部位置换出甲辆了服,使其游腐型药物浓度增高,降糖作田增强,易致低血糖反应。

a. C. 饭前

a. m. 上午

p. m. 下午

b. i.d. 每日2次

Aq. 蒸馏水

A.s.t.! 皮试

t.i.d. 每日3次

i. V. 静脉滴注

i.d 皮内注射

i. m 肌肉注射

p. o. 口服

q.6h 每6小时

q.h. 每小时

q. d 每天

黄某,女,43岁。一年以来多饮、多尿,乏力,近来症状加重,来院就诊。检查:体重超重12%,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均高于正常,结合临床表现,诊断为2型糖尿病。

1.根据上述情况,可用哪些药物治疗?

答:上述患者黄某,已经被临床诊断为2型糖尿病,且体重超重,建议口服降糖药治疗,可

以选用双胍类药物

2.2型糖尿病患者除了药物治疗外,日常生活起居还应该注意什么?

答:进行健康教育,注重合理膳食,多吃粗粮,控制体重。鼓励体育锻炼,适当的体育运有

利于减轻体重,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定期检测血糖,每年至少- 次全面复查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

病历分析(1)

患者简介: - -2岁患儿,因发热及频繁腹泻在乡村医院诊治。给药:

庆大霉注射液 120mg

5%碳酸氢钠注射液 40ml

5%葡萄糖注射液 120ml /静脉滴注

患者用药后状况:用药后第二天患儿仍发高热、腹泻,第三日患儿尿液呈蕾油色并尿量减少。

尿常规检查:尿蛋白(++)红细胞(+)潜血(+++)。

分析:

(1)在没有确诊病情及何种感染情况下,仅凭患儿的初始症状,便使用了庆大霉素注射液。

(2)庆大霉素按照儿童每日每公斤体重3~5mg给药,本例患儿一日用量达120mg已超过其最

大使用量两倍之多。

(3)庆大霉素与碳酸氢钠注射液合并用药可使尿液碱化,提高了庆大霉素的抗菌疗效,但也增

加了其肾毒性。

病例分析(2)

一位20岁重症肌无力女患者,肺感染。给药:

阿米卡星注射液 200mg i.m b.i.d

林可霉素注射液 600mg i m 9. d

新斯的明片 15mg D.0. t.i.d

VitB 20mg p. t.i.d

患者用药后状况年轻女患者在注射两种注射剂后,立即感觉全身极度无力,而后出现全身瘫

软及呼吸衰竭。

分析:

(1)阿米卡星和林可霉素都有神经肌肉阻断及呼吸抑制作用,并有因使用而致肌肉瘫痪的报道。

(2)当阿米卡星或林可霉素任何一种用于重症肌无力、帕金森神经机能障碍及以肌无力为特征

的其他病症的患者时,需格外慎重小心。

(3)患者用药后出现的严重情况,与两种药物协同的神经肌肉阻断毒性作用相关。

阐述抗生素的作用机制与细菌耐药的机制?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1、抑制细胞壁多肽的合成,

2、增加胞质膜的通透性,

3、抑制生命物质的合成。

细菌的耐药机制包括:

1、产生灭活酶,水解酶,合成酶

2、改变用位点

3、低细胞膜的通透性

4、主动转运泵作用

5、细菌改变代谢途径

如何重新霉素的抗菌作用机制,理解青霉素的三个作用特点?

青霉素的抗菌作用机制,通过竞争细菌的粘肽合成酶系青霉素,结合蛋白抑制细胞壁的黏肽合成,造成细菌细胞壁闵损大量的水分,勇进细菌体内细菌总站破裂死亡。

青霉素的三个作用特点:

1、为繁殖期杀菌剂细胞壁合成活跃

2、对革兰阳性菌的作用强

3、对人体毒性小(人体无细胞壁结构)

细菌对β_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

1、产生水解酶

2、酶与药物牢固结合

3、改变靶位结构

4、胞壁外膜通透性改变

5、缺少自溶酶

与天然青霉素比较半合成青霉素有哪些优点缺点?

优点:天然青霉素存在有抗菌谱,翟不耐胃酸,口服无效及不耐酶易被水解等缺点,半合成青霉素具有耐酸,耐酶广谱,抗铜绿假单胞菌,几主要作用于革兰阴性菌等特点。

缺点:半合成青霉素的抗菌活性菌不及天然青霉素G。

药理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药理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药物代谢动力学 1.被动转运:是指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药物顺浓度梯度从 高度侧向低浓度侧扩散的过程。 2.滤过:是指水溶液的极性和非极性药物分子借助于流体 静压或渗透压随体液通过细胞膜的水性通道而进行的跨膜转运,又称水溶液扩散。 3.简单扩散:是指脂溶性药物溶解于细胞膜的脂质层,顺 浓度差通过细胞膜,又称脂溶性扩散。 4.转运载体:是指转运体在细胞膜的一侧与药物或内源性 物质结合后,发生构型改变,在细胞膜的另一侧将结合的药物或内源性物质释出。 5.主动转运:指药物借助载体或酶促系统的作用,从低浓 度侧向高浓度侧的跨膜转运。 6.易化扩散:指药物在细胞膜载体的帮助下由高浓度侧向 低浓度侧扩散的过程。 7.胞饮:又称吞饮或入胞,是指某些液态蛋白质或大分子物 质通过细胞膜的内陷形成吞饮小泡而进入细胞内。 8.胞吐:又称胞裂外排出或出胞,是指胞质内的大分子物质 以外泌囊泡的形式排出细胞的过程。 9.吸收:是指药物自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坏的过程。

10.分布:是指药物吸收后从血液循坏到达机体各个器官 和组织的过程。 11.代谢:是指药物吸收后在体内经酶或其他作用发生的 一系列化学反应,导致药物化学结构上的改变,又称生物转化 12.排泄:是指药物以原形或代谢产物的形式经过不同途 径排出体外的过程,是药物体内消除的重要组成部分。 13.一级消除动力学:是指体内药物按恒定比例消除,在 单位时间内的消除量与血浆药物浓度成正比。 14.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经血管外途径给药吸收进入全 身血液循环的相对量和速度。 15.表观分布容积:是指当血浆和组织内药物分布达到 平衡时,体内药物按血浆药物浓度在体内分布所需体液容积。 16.药物消除半衰期:是指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 的时间。 17.清除率:是机体消除器官在单位内清除药物的血浆容 积,也就是单位时间内有多少体积血浆中所含药物被机体清除,是体内肝脏,肾脏和其他所有消除器官清除药物的总和。

护用药理学总论实验

第三章护用药理学总论实验 实验3-1 常用实验动物的捉拿方法与给药方法 【目的】结合实验内容逐步学会常用实验动物的捉拿及给药方法。 【材料】家兔小白鼠蟾蜍 【方法】 一、小鼠的捉拿和给药方法 (一)捉拿法 捉拿方法有二种:一种办法是用右手提起尾部,放在鼠笼盖铁网或其他粗糙面上,向后上方轻拉,此时小鼠前肢紧紧抓住粗糙表面,迅速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小鼠颈背部皮肤并以小指和掌部夹持其尾根部固定于手上;另一种抓法是只用左手,先用食指和拇指抓住尾部,再用手掌尺侧及小指夹住尾根,然后用拇指及食指捉住其颈部皮肤。前一方法简单易学,后一方法稍难,但便于快速捉拿给药。 (二)给药方法 1 灌胃法 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小鼠颈背部皮肤,无名指或小指将尾部紧压在手掌上,使小鼠腹部朝上。右手持连有小鼠灌胃管的注射器,小心经口角将灌胃管插入口腔,用灌胃管向后上方压迫小鼠头部,使口腔与食道成一直线,再将灌胃管沿上腭壁轻轻推进食道,针插入时应无阻力。一般在此位置推注药液即可。如此时动物呼吸无异常.可将药液注入。如遇阻力应抽出胃管重新插入,以免损伤或误入气管。若误插入气管注药可引起动物立即死亡。推注药液后轻轻拉出灌胃管。一次灌注量为0.1~0.25ml/10g体重。操作时切忌粗暴,以防损伤食道及隔肌。 2 皮下注射法 注射部位可选背部或腋部皮下。左手抓鼠,右手将装有药液的注射器针头刺入背部或腋部皮下。稍稍摆动针头,若容易摆动则表明针尖的位置确在皮下。此时注入药液。拔针时,轻捏针刺部位片刻,以防药液漏出.大批动物注射时,可将小鼠放在鼠笼盖或粗糙平面上,左手拉住尾部,小鼠自然向前爬动,此时右手持针迅速刺入背部皮下,注射药液。 3肌内注射法 小鼠固定同上。将注射器的针头刺入小鼠后肢大腿外侧肌肉, 再注入药液。注射量一般为0.2ml/次/只。 4腹腔注射法 左手固定动物,使小鼠腹部朝上。右手持注射器,在左或右侧下腹部将针头刺入皮下,沿皮下向前推进2~3mm,然后使针头与皮肤呈45o角方向穿过腹肌刺入腹腔。针头不宜进入太深或距上腹部太近以免损伤内脏。此时可轻轻推注药液。一次注射量为0.1ml~0.25ml/1Og 体重。 5尾静脉注射法 将小鼠装入固定器内或玻璃钟罩内,使其尾部外露。尾部用40~45℃温水浸泡半分钟或用75%

《护理药理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精选教育类应用文档,希望能帮助到你们! 《护理药理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亲爱的考生们,由于考试即将临近,我呕心沥血总结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章绪论 药物:是指可以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物质。 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 第二章药效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生物资源科学。 药物作用:是指药物对机体的初始作用,是动因。 药理效应:是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反应的表现。 治疗效果:也称疗效,是指药物作用的结果有利于改变病人的生理、生化功能或病理过程,使患病的机体恢复正常。 对因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 对症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症状。 药物的不良反应:与用药目的无关,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 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可以预知但是难以避免。

2、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机体发生的危害性反应,比较严重,可以预知避免。 3、后遗效应:停药后机体血药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量残存的药理效应。 4、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现象,双称反跳反应。 5、变态反应:机体接受药物刺激后发生的不正常的免疫反应,又称过敏反应。 6、特异性反应: 以效应强度为纵坐标,药物剂量或药物浓度为横坐标作图可得量-效曲线。 最小有效量:最低有效浓度,即刚能引起效应的最小药量或最小药物浓度。 最大效应:随着剂量或浓度的增加,效应也增加,当效应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若继续增加药物浓度或剂量而效应不再继续增强,这一药理效应的极限称为最大效应,也称效能。 效价强度:能引起等效反应(一般采用50%的效应量)的相对浓度或剂量,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 质反应:药理效应不是随着药物剂量或浓度的增减呈连续性量的变化,而表现为反应性质的变化。 治疗指数:LD50/ED50,治疗指数大的比小的药物安全。 受体:一类介导细胞信号转导的功能蛋白质,能识别周围环境中某种微量化学物质,首先与之结合,并通过中介的信息放大系

药理作用(1)

还原型谷胱甘肽(绿汀诺、阿拓莫兰):保肝药物。病毒性、药物毒性、酒精毒性及其它化学物质毒性引起的肝脏损害。 注意:有罕见皮疹,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胃痛的发生。 多烯磷脂酰胆碱(易必生、易善复):恢复受损的肝功能及酶活性,调节肝脏能量平衡,促进肝细胞再生,稳定胆汁。 注意:新生儿及早产儿禁用,与多种药物反应,避光冷藏保存,禁用电解质溶媒配制。 异甘草酸镁(天晴甘美):抗炎、保护肝细胞膜及改善肝功能,降低转氨酶,减轻肝细胞损伤及纤维化。 注意:严重低钾血症、高钠血症、高血压、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的患者禁用。如出现发热、皮疹、高血压、血钠潴留、低钾血等情况,应予停药。 促细胞生长素(威佳):促进新生肝细胞的DNA合成,保护受伤肝细胞,降低转氨酶和胆红素,缩短凝血酶原时间。 注意:少数病人可能出现低热,应注意观察,出现高热者应停药。少见皮疹,停药后即可消失。 复方甘草酸苷(苏来乐):抑制肝细胞损伤,改善肝功异常,治疗湿疹、荨麻疹、皮肤炎。 注意:可能出现过敏反应;皮疹、头痛、发热等症状;严重低钾血症、高钠血症、高血压、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的患者禁用。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适用于肝硬化前和肝硬化所致肝内胆汁淤积。适用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 注意:过敏者禁用。配伍禁忌:碱性液体、含钙离子液体,多烯磷脂酰胆碱呋塞米,林舒巴坦钠,注射用奥美拉唑钠,复方甘草酸苷。 硫普罗宁(诺宁):保护肝脏组织及细胞的作用,改善肝功能。有抗炎抗过敏作用,对皮炎、湿疹、痤疮及荨麻疹有较好疗效。 注意:偶见皮疹、皮肤瘙痒、发热等变态反应。也有恶心、呕吐、腹泻和食欲减退等胃肠道反应。 氧核苷酸:用于急﹑慢性肝炎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的辅助治疗。 注意:过敏症禁用,偶有一过性血压下降。 参素:用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 注意:偶有头晕、恶心、呕吐、口苦、腹泻、皮疹、胸闷、发热等,一般症状可自行缓解。过敏、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肝衰竭者慎用。

护理药理学重点

1.药物:是指能影响机体组织器官生理功能及细胞的代谢过程,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物质。(名解) 2.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之间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名解) 3.药效学:它时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影响。包括药物在体内的 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动态过程,以及血药浓度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 4.药品包装统一格式:国药准字+1为字母+8为数字。药用 辅料F,体外化学诊断试剂T。 5.极量:随药物剂量增加,效应强度相应增大,直至出现最 大效应的剂量,又称最大治疗量。 6.安全范围:是指药物的最小有效量和极量之间的距离,它 表示药物的安全性,其距离愈大愈安全。 7.效能:药物的作用强度相应增加,直至出现最大效应。 8.效价强度:化学结构,作用原理相似的药物,具有相似的 量效曲线,通常将引起等效反应的相对浓度或剂量。 9.激动药:指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又有较强内在活性的 药物。 10.拮抗药:指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但无内在活性的药物。 11.治疗作用:指药物的作用符合用药的目的,有利于防病, 治病的作用。 12.不良反应:副反应毒性反应变态反应后遗反应继发反应停药反应特异质反应 13.药物相互作用:当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联合使用时不可避免的或出现药物相互作用。 14.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配伍应用时,使药物在外观上出现分离析出溶化等物理反应或产生沉淀变色平气爆炸等化学反应,或配伍应用时药效降低,毒性增强。 15.耐药性:是指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的一种状态。 16.舌下给药和直肠给药无首关消除。 17.首关消除:口服药物在胃肠黏膜吸收后,首先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当通过肠黏膜及肝脏时部分药物发生转化,使进入体循环的有效药量减少。 18.细胞外液PH7.4 细胞内液PH7.0 血浆7.4 19.生物转化后结局:灭活活化中间代谢物仍有活性 20.胆汁排泄许多药物及其代谢物可经胆汁排泄进入肠道,某些药物在肠道内又被重吸收,可形成肝肠循环,将使血药浓 度下降减慢,作用时间延长。 21.药时曲线:潜伏期持续期残留期 22.首剂加倍:首次服用负荷量,负荷量定位每次维持量的 加倍量。 23.半衰期:通常指血浆半衰期,即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般 所需的时间。 24.新斯的明———治疗重症肌无力的首选药。 25.青光眼的患者禁用阿托品。中毒性休克首选糖皮质激素。 26.静滴去甲肾上腺素与肾上腺素产生相似的效应时收缩压 升高。 27.B2是目前抗焦虑镇静催眠的首选药。 28.镇静催眠药的共同药理作用:抗焦虑镇静催眠抗惊厥 抗癫痫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心脏点击复律或内窥镜检查前。 29.吗啡所致的呼吸抑制,出现潮式呼吸,用尼可刹米解救 吗啡中毒 30.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胃肠道凝血障碍过敏反应水杨 酸反应瑞夷综合症肾脏出现水肿 31.抗心律失常药的作用机制:降低自律性减少后除极与触 发活动消除折返激动改变ERP及APD 32.异丙肾上腺素禁用于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 33.强心苷类药:正性肌力作用:加快心肌收缩速度增加衰 竭心脏的排血量降低衰竭心脏的耗氧量负性频率(减慢心率) 作用负性传导(减慢房室传导)作用利尿作用临床用途: 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某些快速型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心 房扑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34.快速型心律失常首选苯妥英钠 35.氯丙嗪:对精神分裂症急性有效焦虑症药物及疾病引起 的呕吐顽固性呃逆。药动学特点:易透过血脑脊液屏障,脑内 浓度可达血浆浓度的10倍。 36.APC:咖啡因酚那西丁阿司匹林感冒退烧药 37.尼可刹米又名可拉明常用静脉间给药 38.解热镇痛抗炎药都可抑制体内前列腺PG的生物合成。 39.抗心绞痛药物的作用机制是:减少心急耗氧量,增加缺 血期区心肌血流量 40.环节心绞痛急性发作的首选药物是硝酸甘油,给药方式 舌下含化。 41.变异性心绞痛疗效最好的钙通道阻滞类药(代表药硝苯 地平) 42.糖皮质激素四抗:抗炎抗免疫抗病毒抗休克对血液 成分的影响 43.利尿药中适用于降压的是氢氯噻嗪 44.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最强的是质子抑制药奥美拉唑 45.Ⅰ型糖尿病首选药物是胰岛素 46.青霉素G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过敏反应局部反应毒性 反应最严重的是过敏性休克要坚持皮试首选抢救药肾上腺 素 47.红霉素的抗菌机制是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 48.万古霉素的抗菌机制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形成 49.氨基糖苷类药物的抗菌机制是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50.磺胺类药物的抗菌机制是抑制细菌核酸合成主要不良 反应是泌尿系统感染 51.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首选药物是阿昔洛韦 52.对浅部和深部真菌感染有效,且作为浅表真菌感染的首 选药是酮康唑 53.低效能的利尿药螺内酯对肝硬化和肾病综合症有效 54.心源性哮喘禁用肾上腺素只用于支气管哮喘 55.倍氯米松作为治疗哮喘间歇期及慢性哮喘的首选药 56.二重感染又称菌群失调正常人的口腔鼻腔肠道等都 有微生物寄生菌群间维持平稳的共生状态,长期应用抗生素, 是敏感药受到抑制,不敏感菌趁机在体内生长繁殖。 57.磺胺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肾损害血液系统反应过敏反 应神经系统反应恶心全身乏力 58.中毒机制:有机磷酸酯类与chE结合——磷酸化chE— —Ach在突触间隙大量蓄积——(+)突触后膜效应器上的M, N受体——中毒症状 59.四环素和氯霉素的作用机制是: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四环素的作用部位是:核糖体的3OS亚基氯霉素的作用部 位是核糖体的5OS亚基 60.有机磷酯类急性中毒时的抢救对症治疗:补液吸氧 人工呼吸早期用阿托品足量反复给药直至阿托品化。对因治 疗:胆碱酯酶复活药,氯解磷啶和碘解磷啶。通过置换作用是 胆碱酯酶复活,直接和游离的有机磷结合由肾脏排出。

护用药理学知识点

第一章绪言 1、为什么护理要学习药理学? 答:护理工作者是药物使用的直接实施者,是药物前后监测者,是不良反应的监测者。 2、三查: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检查 3、八对: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用法时间,有效期 4、非处方药:OTC 5、处方颜色:普通白色;急诊淡黄色,标注急诊;儿科淡绿色,标注儿科;麻醉药品第一神经药品淡红色标记麻、精一;第二类神经药品白色标注精二。 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 1、药物的基本作用表现为兴奋和抑制 2、药物作用的选择与结构有关 3、药物作用的两重性:防治作用,不良反应 防治作用:对因治疗、对症治疗 不良反应: 副作用毒性反应超敏反应后遗效应停药反应继发反应依赖性特异质反应 4、特异性药物作用机制 影响药物作用的强弱:亲和力+内在活性 5、受体激动药:强亲和力,内在活性高 受体拮抗剂:较强的亲和力,无内在活性 部分激动剂:有一定亲和力,内在活性较弱 第三章药物代谢动力学 1、吸收A ;分布B ;代谢M ;排泄E 2、被动转运:顺浓度高到低,不耗能,不需载体 简单扩散(是药物跨膜转运的最主要方式),滤过(只有小分子药物可以通过) 易化扩散:需载体(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 3、主动转运:逆浓度从低到高,需载体,需耗能 4、口服:吸收慢,最常用的给药途径,小肠是口服药物吸收的主要部位。 单次口服:血药浓度逐渐上升,达到高峰后逐渐下降。 多次口服:血药浓度升高,稳态浓度形成波浪状上升曲线。 5、舌下给药:通过舌下丰富的毛细血管,迅速吸收,避免首过消除 6、直肠给药适合小儿 7、皮下注射量:1~2毫升 8、肌内注射:1~5毫升 9、静脉注射和静脉滴注:无吸收过程

药理知识点(护理专业药理学总结)

6、试述吗啡与度冷丁(哌替啶)在药理作用和用途方面的异同点。 7、阿托品、吗啡、阿司匹林三个药物,比较他们的镇痛方面异同。 答:①阿托品:快速缓解胃肠痉挛所致的绞痛;对膀胱刺激症状如尿频、尿急等疗效较好;对胆绞痛或肾绞痛疗效较差,需与阿片类镇痛药合用。②吗啡:各种疼痛均有效,久用易成瘾,少用,除癌症剧痛可长期使用,仅短期用于其他镇痛药无效的急性锐痛。对神经压迫性疼痛效果较差。③阿司匹林:常用剂量有显著的镇痛解热作用,作用强而持久。也用于轻、中度疼痛,如头痛、神经痛、肌肉痛、关节痛、痛经和术后创口痛等。 8、试述强心苷中毒的防治。 答:中毒防治:预防强心苷中毒做到·警惕诱发中毒的因素·观察中毒的先兆·监测强心苷类血药浓度,及早发现中毒。还需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奎尼丁、胺碘酮、普罗帕酮等可提高强心苷类药物浓度;苯妥英钠增加清楚而降低强心苷类血药浓度;拟肾上腺素提高心肌自律性可增强心肌对强心苷类的敏感性;排钾利尿药致低血钾而增加强心苷的毒性等) 9、简述钙拮抗药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答:药理作用:通过减少细胞内Ca2+浓度而松弛血管平滑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进而降低血压。分为二氢吡啶类和非二氢吡啶类,前者包括硝苯地平、尼卡地平、氨氯地平等,对血管平滑肌有选择性,对心脏直接抑制作用小,用于高血压、心绞痛、雷诺病等;后者包括苯并噻氮卓(有艹字头)类(如地尔硫卓)和苯烷胺类(如维拉帕米),对心脏有直接抑制作用,对血管有舒张作用,用于高血压和心绞痛等。 临床应用:高血压、心绞痛、心律失常、脑血管疾病。 10、简述硝酸甘油与普萘洛尔合用治疗心绞痛的药理学基础。 答:硝酸甘油对决定心肌耗氧量的因素影响为:降低心室壁张力、心室容量、心室压力,增快心率、心肌收缩力。普萘洛尔的影响为:增加心室壁张力、心室容量、,减低心室压力、心率、心肌收缩力。二者合用取长补短,合用时用量减少,副作用也减少。但两者都可以降压,若血压下降过多,冠脉流量减少,则对心绞痛不利。 13、试比较呋塞米、氢氯噻嗪及螺内酯的利尿作用特点,作用部位及对血钾代谢的影响。 答:①呋塞米(高效利尿药)对NaCl具有强大抑制作用,不易导致酸中毒且利尿作用强大降低肾的稀释与浓缩功能,长期使用可产生低Mg2+血症,使尿中Na+,k+、cl-、Ma2+、Ca2+排出增多,大剂量时HCO3-排除增加。②氢氯噻嗪(中效利尿药)促进NaCl排出,产生温和、持久利尿作用,作用被非甾体抗炎药抑制。可促进Ca2+重吸收,减少Ca2+在管腔中的沉积。作为常用降压药。③螺内酯(低效利尿药)竞争性的醛固酮拮抗药,抑制醛固酮作用,表现出排钠保钾作用,利尿作用弱,起效缓慢而持久,对切除肾上腺的动物鳄鱼利尿作用。 14、平喘药分为哪几类,分别举一个代表药。 答:以作用方式分:1、抗炎平喘药(糖皮质激素);2、支气管扩张药(①β肾上腺素激动药:盐酸异丙肾上腺素;②茶碱类:氨茶碱;③M胆碱受体阻断药:异丙托溴铵。)3、抗过敏平喘药(①肥大细胞膜稳定药:色甘酸二钠;②H1受体阻断剂:酮替芬;③抗白三烯药:扎鲁斯特纳)

护理药理学知识点归纳

护理药理学知识点归纳 一、药物分类 1.按作用机制分类 ①激素类药物 ②抗生素类药物 ③抗炎类药物 ④解热镇痛类药物 ⑤抗过敏类药物 ⑥心血管系统用药 ⑦中枢神经系统用药 2.按化学结构分类 ①酚类及其衍生物 ②氨基酸及其衍生物 ③脂肪族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3.按途径分类 口服、注射、外用、吸入等。 二、吸入治疗

1.气溶胶剂型的选择原则: ①治疗效果好; ②不良反应小; ③方便使用,患者接受度高。 2.吸入器的种类: 雾化器、喷雾器、干粉吸入器。 3.吸入方法: a)直接呼吸法:将口唇贴紧雾化器喷嘴,深呼吸数次,保持呼气慢而长。 b)间接呼吸法:将口唇贴紧雾化器喷嘴,同时配合使用咳嗽或深呼吸动作。 三、皮下注射 1.皮下注射位置: 腹部、上臂三角区、臀部外上象限。 2.注射器的选择: a)胰岛素注射器; b)1ml或2ml的普通注射器。

3.皮下注射技巧: a)用消毒酒精擦拭皮肤; b)用手指捏起皮肤,使其紧张; c)将针头斜着插入皮下组织中; d)将药液缓慢注入皮下组织。 四、静脉注射 1.静脉注射位置: 前臂静脉、手背静脉等。 2.注射器的选择: a)5ml或10ml的普通注射器; b)20ml或50ml的大容量注射器。 3.静脉注射技巧: a)选择合适的静脉; b)用消毒酒精擦拭皮肤,取出针头保护套; c)拉紧皮肤,使其紧张; d)针头插入静脉内,见血后放开绷带,缓慢推进针管并缓慢推药液。 五、口服给药

1.口服给药注意事项: a)药物剂量准确; b)药物与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 c)服药时间的选择。 2.口服给药技巧: a)将药片放入舌根后,再用水送下; b)将药片放在舌尖上,再用水送下; c)将液体药物用饮料或果汁稀释后服用。 六、皮肤外用 1.贴剂的使用方法: a)清洗患处; b)取下贴剂保护纸,粘贴在患处; c)按照说明书指示更换贴剂。 2.霜剂、乳膏、软膏的使用方法: a)清洗患处; b)取适量药膏涂于患处并轻轻按摩至吸收。 七、护理注意事项

护理专业的医学知识点

护理专业的医学知识点 在医疗领域中,护理专业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护士不仅是患者的主要照顾者,还是医疗团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为了胜任这个职业,护士需要掌握各种医学知识点。本文将探讨一些护理专业的医学知识点,以便更好地了解护理工作。 1. 生理学和解剖学知识 护理专业的基础是对人体生理和解剖学的了解。护士需要了解人体各种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以便能够准确评估患者的状况。他们需要了解不同器官如何相互协调以保持身体的正常运作,并能识别出任何潜在的问题。 2. 药理学知识 护士必须对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有全面且准确的了解。他们需要知道不同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和剂量。此外,护士还需要了解如何正确给药、监测给药效果和应对可能的不良反应。 3. 诊断和治疗知识 护理专业的护士需要了解各种疾病的常见症状和体征,以便能够提供准确的评估和干预措施。他们需要了解各种疾病的诊断标准,并能够根据医生的指示给予相应的治疗。此外,护士还需要了解不同治疗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技巧。 4. 感染控制和预防知识

作为医疗机构的一份子,护士需要了解感染控制和预防的重要性。 他们需要知道各种疾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和正确的个人防护措施。此外,护士还需要了解如何正确处理医疗设备和废物,以防止感染传播。 5. 疼痛管理知识 护理专业的护士必须具备疼痛管理的知识和技能。疼痛是患者最常 见的症状之一,护士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疼痛的原因和评估方法,以便 能够准确地评估和缓解患者的疼痛。他们需要知道不同疼痛管理方法 的优劣,并能够根据患者的特定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疼痛管理计划。 6. 心肺复苏知识 护士需要具备心肺复苏的知识和技能,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 采取适当措施。他们需要了解心肺复苏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并能够正 确应用心肺复苏技术。此外,护士还需要了解如何使用自动体外除颤 器(AED)和进行除颤手术。 7. 心电图 (ECG) 分析 护士需要了解心电图的基本原理和临床应用。他们需要能够正确解 读ECG图像,并能够识别心律失常和其他心脏问题。此外,护士还需 要了解不同心电图波形的意义,并能够根据波形的变化进行适当的干 预措施。 8. 伤口护理知识

护理学药理学重点总结归纳

护理学药理学重点总结归纳药理学是护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研究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代谢、药物的效果和不良反应等内容。在护理实践中,护士需要掌握一定的药理学知识,以便正确地给予患者药物,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本文将对护理学药理学的重点进行总结归纳,帮助护士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药理学知识。 一、药物分类 药物可以根据其作用机制、化学结构、来源等不同方式进行分类。常见的药物分类包括: 1.按作用机制分类:包括激动剂、拮抗剂、酶抑制剂等。 2.按化学结构分类:包括酚类、醇类、酯类等。 3.按来源分类:包括植物药、动物药、化学合成药等。 二、药物的药效学 药效学研究药物在体内的效果和作用机制,了解药物的药理学特点对护理实践十分重要。常见的药物药效学包括: 1.吸收:药物吸收的途径和影响因素,如肠道吸收、皮肤吸收等。 2.分布: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情况和影响因素,如血浆蛋白结合率、脂溶性等。 3.代谢: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途径和代谢酶的作用。

4.排泄:药物通过哪些途径排出体外,如肾脏排泄、肝脏排泄等。 三、药物的副作用与不良反应 药物的副作用与不良反应是护理工作中需要重点注意的问题。在给予患者药物之前,护士需要了解药物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以及如何应对。常见的药物副作用与不良反应包括: 1.药物过敏:包括皮肤过敏、药物热等。 2.药物相互作用:不同药物之间可能产生相互作用。 3.药物依赖性:某些药物可能产生依赖性,患者需要逐渐减少用药剂量。 4.药物中毒:药物使用不当可能导致中毒反应。 四、药物的给药途径 药物可以通过不同的给药途径进入体内,常见的给药途径包括: 1.口服给药:将药物经口服途径给予患者。 2.静脉注射:将药物通过静脉注射进入体内。 3.皮下注射:将药物通过皮下注射途径给予患者。 4.肌肉注射:将药物通过肌肉注射途径给予患者。 五、药物计算

护用药理学必考的名词解释

护用药理学必考的名词解释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对生物体的作用机理以及与生物体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在学习和研究药理学的过程中,掌握各种重要的名词解释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将就药理学必考的名词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概念。 一、药物代谢 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生物体内通过一系列化学转化过程,被转化成代谢产物的过程。药物代谢可以发生在肝脏、肺、肾、肠道等组织器官中,其中肝脏的代谢作用最为重要。药物代谢的主要目的是增加药物的溶解度、降低毒性、促进排泄。 药物代谢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氧化、还原、水解等反应,由细胞内的酶系统完成;第二阶段是药物与细胞内的废物结合形成代谢产物,以便于排泄。药物代谢的速度和途径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年龄、性别、遗传因素、疾病状态等。 二、药物动力学 药物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以及与时间和剂量的关系的学科。药物动力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概念: 1. 药物吸收:指药物经过给药途径进入体内的过程。口服、注射、吸入等方式均可实现药物吸收。药物的分子大小、脂溶性、药物形式等因素会影响药物的吸收速度和程度。 2. 药物分布:指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情况。药物会通过血液和组织液传输到作用部位,并在不同组织和器官中形成药物浓度梯度。药物的分布受到脂溶性、蛋白结合率、血流情况等因素的影响。 3. 药物代谢:前面已经进行了解释,是指药物在体内转化为代谢产物的过程。

4. 药物排泄:指药物从体内被排出的过程。药物主要通过肾脏、肝脏、肺、肠 道和皮肤等途径排泄。肾脏是最主要的药物排泄途径,通过尿液排出的药物称为肾排药物。 三、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 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是药物发挥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受体是细胞表面或细胞 内的分子,能够与特定结构的药物结合,并诱导生物体产生一系列的反应。药物与受体的结合过程一般遵循配体-受体亲和力的规律。 药物与受体结合后,可以产生以下几种类型的效应: 1. 激动效应:药物与受体结合后能够激活受体,诱导细胞内的信号通路激活, 从而引发生物体内一系列的生理或生化反应。 2. 抑制效应:药物与受体结合后能够阻断受体的活性,从而抑制相关的信号通路,减弱或抑制生物体的某种反应。 3. 阻断效应:药物与受体结合后能够阻断受体与其配体结合,从而阻碍正常的 生理或生化反应的进行。 四、药物剂量-效应关系 药物剂量-效应关系是指药物剂量大小与生物体效应之间的关系。其一般表现 为药物剂量的增加会引起效应的增强或减弱。 药物的剂量-效应关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 阈剂量效应:在低剂量下,药物的效应相对较弱;随着剂量的增加,药物的 效应逐渐增强,达到最大效应后再增加剂量不再引起效应的增强,此时达到了阈剂量。 2. 曲线效应:随着剂量的增加,药物的效应先增强后减弱,最后达到平稳状态。曲线效应常见于激素类药物对细胞的作用。

护理药理学重点

护理药理学重点 1.药物:是指能影响机体组织器官生理功能及细胞的代谢过程,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物质。(名解) 2.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之间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名解) 3.药效学:它时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影响。包括药物在体内的 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动态过程,以及血药浓度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 4.药品包装统一格式:国药准字+1为字母+8为数字。药用 辅料F,体外化学诊断试剂T。 5.极量:随药物剂量增加,效应强度相应增大,直至出现最 大效应的剂量,又称最大治疗量。 6.安全范围:是指药物的最小有效量和极量之间的距离,它 表示药物的安全性,其距离愈大愈安全。 7.效能:药物的作用强度相应增加,直至出现最大效应。 8.效价强度:化学结构,作用原理相似的药物,具有相似的 量效曲线,通常将引起等效反应的相对浓度或剂量。 9.激动药:指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又有较强内在活性的 药物。 10.拮抗药:指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但无内在活性的药物。 11.治疗作用:指药物的作用符合用药的目的,有利于防病, 治病的作用。 12.不良反应:副反应毒性反应变态反应后遗反应继发反应停药反应特异质反应 13.药物相互作用:当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联合使用时不可避免的或出现药物相互作用。 14.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配伍应用时,使药物在外观上出现分离析出溶化等物理反应或产生沉淀变色平气爆炸等化学反应,或配伍应用时药效降低,毒性增强。

15.耐药性:是指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的一种状态。 16.舌下给药和直肠给药无首关消除。 17.首关消除:口服药物在胃肠黏膜吸收后,首先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当通过肠黏膜及肝脏时部分药物发生转化,使进入体循环的有效药量减少。 18.细胞外液PH7.4 细胞内液PH7.0 血浆7.4 19.生物转化后结局:灭活活化中间代谢物仍有活性 20.胆汁排泄许多药物及其代谢物可经胆汁排泄进入肠道,某些药物在肠道内又被重吸收,可形成肝肠循环,将使血药浓 度下降减慢,作用时间延长。 21.药时曲线:潜伏期持续期残留期 22.首剂加倍:首次服用负荷量,负荷量定位每次维持量的 加倍量。 23.半衰期:通常指血浆半衰期,即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般 所需的时间。 24.新斯的明———治疗重症肌无力的首选药。 25.青光眼的患者禁用阿托品。中毒性休克首选糖皮质激素。 26.静滴去甲肾上腺素与肾上腺素产生相似的效应时收缩压 升高。 27.B2是目前抗焦虑镇静催眠的首选药。 28.镇静催眠药的共同药理作用:抗焦虑镇静催眠抗惊厥 抗癫痫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心脏点击复律或内窥镜检查前。 29.吗啡所致的呼吸抑制,出现潮式呼吸,用尼可刹米解救 吗啡中毒 30.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胃肠道凝血障碍过敏反应水杨 酸反应瑞夷综合症肾脏出现水肿 31.抗心律失常药的作用机制:降低自律性减少后除极与触 发活动消除折返激动改变ERP及APD 32.异丙肾上腺素禁用于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

护理药理知识点总结

护理药理知识点总结 一、药物的定义和分类 1. 药物的定义 药物是指治疗疾病、改善健康、调节生理功能的物质,可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包括化学药物、生物制剂和传统药物等。 2. 药物的分类 (1)按作用方式分:抗生素、激素、镇痛药、抗精神病药等; (2)按来源分:化学合成药物、生物制剂、植物药等; (3)按用途分:治疗药物、预防药物、诊断药物等。 二、药理学基础知识 1. 药物的吸收 (1)口服给药:药物在胃肠道被吸收,经肝脏首过效应后进入血液循环; (2)注射给药:通过注射剂型将药物直接注入血管、肌肉、皮下组织等,快速达到高血药浓度; (3)其他给药途径:包括吸入给药、局部给药等。 2. 药物的分布 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受到蛋白结合、血流灌注、脂溶性等因素影响,可在组织器官中形成药物储备。 3. 药物的代谢 药物在体内经过肝脏代谢,转化为代谢产物,部分药物具有肝肾清除率。 4. 药物的排泄 药物在体内通过肾脏、肝脏、肺部等途径排泄,排泄的速率和方式影响药物的血浆浓度和半衰期。 5. 药物的作用机制 药物通过与生物体内的受体、酶、离子通道等结合,产生生物学效应,包括激动效应、抑制效应、拮抗效应等。

6. 药物的药效学 药物的药效学包括药效、剂量效应关系、效价、毒性等,通过临床试验和研究可确定药物 的安全有效用量。 7. 药物的相互作用 药物在体内可能与其他药物、食物、疾病等产生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 和排泄。 三、药物的临床应用 1. 常用药物的临床应用 (1)抗生素:用于治疗感染疾病,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等; (2)抗炎药:用于治疗炎症、疼痛等,包括阿司匹林、布洛芬、消炎痛等; (3)抗高血压药:用于治疗高血压,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 (4)心脏病药物:用于治疗心绞痛、心律失常等,包括硝酸酯类、利福平、地尔硫卓等;(5)抗抑郁药:用于治疗抑郁症,包括氟西汀、帕罗西汀等。 2. 药物的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包括药物过敏、药物中毒、药物依赖、药物滥用等,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 用药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 3. 药物的安全用药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生理特征、年龄等综合因素,合理使用药物,遵医嘱用药, 避免药物滥用和误用。 四、常用药物的护理知识 1. 抗生素的护理 (1)注意用药指征,避免滥用抗生素; (2)严格掌握用药时间和剂量,避免过敏反应和毒副作用; (3)观察患者用药后的病情变化,监测药物浓度。 2. 激素药物的护理 (1)遵医嘱用药,不可停药或改变剂量;

护理药理1

1.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是指 A.防治作用与不良反应 B.预防作用与不良反应 C对症治疗与对因治疗 D.预防作用与治疗作用 E.原发作用与继发作用 2.不同药物之所以具有不同的适应证,主要取决于 A.二药物作用的机制 B.药物剂量的大小 C.药物的给药途径 D.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E.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3.药物产生副作用的药理学基础是 A.用药剂量大 B.药物作用的选择性低 C_药物作用的选择性高 D.用药时间过长 4.阿托品治疗胆绞痛,病人伴有口干、心悸等反应,称为 A.变态反应 B.毒性反应 C.副作用 D后遗效应E.特异质反应 5.药物发生毒性反应的可能说法,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一次性用药超过极量 B.长期用药逐渐蓄积 C.一般不严重 D.并非药物效应 E.一般是可以避免的 6.有关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正确叙述是 A.结合率高的药物易通过生物膜 B.结合药物暂时失去药理活性 C.结合药物药效增强 D.结合率高的药物排泄加快 E.结合率高的药物合用后相互不易发生竞争 7. 口服下述药物后,产生首过消除的例子是 A.肾上腺素在碱性肠液中破坏 B.红霉素在胃内被胃酸破坏 C.硝酸甘油在肝内被代谢灭活 D.庆大霉素解离度大,不易透过肠私膜 E.青霉素G在肠内被代谢灭活8. 碱化尿液对阿司匹林排泄的影响是 A.PH降低,解离度增大,再吸收减少, 排泄加速 B.PH增高,解离度增大,再吸收减少, 排泄加速 C.PH增高,解离度增大,再吸收增多, 排泄减慢 D.PH降低,解离度增大,再吸收增多, 排泄减慢 E.PH增高,解离度变小,再吸收减少, 排泄加速 9.长期应用异丙肾上腺素治疗哮喘,需 要增加剂量才能有效,这种现象称为 A.耐药性 B.耐受性 C.成瘾性D习惯性 E.受体向上调节 10.经肝药酶转化的药物与药酶抑制剂 合用后其效应 A.减弱 B.增强C不变D.被消除E.短暂 11.下列有关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错坚 的是 A.血浆蛋白结合率 B.体液pH C.首过消除 D.器官血流量 E.血脑屏障 12某药半衰期为12小时,若12小时 给药一次,最少需几次给药达稳态浓度 A.2次 B.3次C5次D.10次E. 11次 13某药半衰期为10小时,一次给药后 从体内基本消除的最短时间是 A.2天左右 B. 1天左右 C. 5天左右 D.10天左右 E.10小时左右 14药物的效价强度是指同一类型的药 物之间 A.产生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的比值 B.在足够大的剂量时产生的最大效应 的强弱 C.产生相同效应时需要的荆量的不同 D.引起毒性剂量的大小 E甲引起效应剂量的大小 B型题; A,副作用B.毒性反应C。后遗反应 D.停药反应E。变态反应 15.因失眠睡前服用苯巴比妥钠100mg, 第二天上午呈现宿醉现象,这属于 16.因腹痛服用硫酸阿托品后感到口 干,便秘,这属于药物的 17.某患者肺炎需注射青霉素,皮试结 果反应呈强阳性,这属子 18.毛果芸香碱缩瞳是 A.激动瞳孔扩大肌的a受体.使其收缩 B.激动瞳孔括约肌的M受体,使其收缩 C.阻断瞳孔扩大肌的a受体,使其收缩 D.断瞳孔括约肌的M受体,使其收缩 E.阻断瞳孔括约肌的M受体,使其松弛 19.有机磷酸醋类中毒者反复大剂量注 射阿托品后。原中毒症状缓解或消失, 但又出现兴奋、心悸、瞳孔扩大、视近 物模糊、排尿困难等症状,此时应采用 A.甲山蓑若碱对抗新出现的症状 B.毛果芸香碱对抗新出现的症状 C.东蓑若碱以缓解新出现的症状 D.继续应用阿托品可缓解新出现的症 状E.持久抑制胆碱醋酶 20.治疗重症肌无力。应首选 A.毛果芸香碱 B.阿托品 C.琥珀胆碱 D.毒扁豆碱 E.新斯的明 21.新斯的明治疗重症肌无力,产生了 胆碱能危象 A.表示药量不足,增加用量 B.药量过 大,应减量停药 C.应用中枢兴奋药对 抗.D.琥珀胆碱E应该用阿托品对抗 22.碘解磷定治疗有机磷酸醋中毒的主 要机制是 A.与结合在胆碱醋酶上的磷 酸基结合成复合物后脱掉B.与胆碱醋 酶结合,保护其不与有机磷酸酪类结合 C.胆碱能受体结合,其不受磷酸醋类抑 制 D.乙酸胆碱结合。阻止其过度作用 E.与游离的有机磷酸酩类结合,促进其 排泄 23.术后尿潴留宜选用 A.毛果芸香碱 B.毒扁豆碱 C.新斯的明 D阿托品E.肾上腺素 24.切除支配瞳孔括约肌的神经后,哪 种药滴眼可使瞳孔缩小 A.毒扁豆碱 B.毛果芸香碱C阿托品 D.新斯的明 E.以上均不是 25李某男性,20岁。因直肠息肉进行切 除手术,后出现尿储留,给与药物治疗, 治疗过程中患者诉视远物模糊,此药为 A.新斯的明 B.卡巴胆碱 C.毛果芸香碱

《护用药理学》复习资料知识点总结

第六章 毛果芸香碱 毛果芸香碱能直接激动M受体,产生M样作用,对眼和腺体的作用最为明显。 药理作用 1.对眼的作用 (1)缩瞳:毛果芸香碱能直接激动瞳孔括约肌上的M受体,使瞳孔括约肌收缩,瞳孔缩 小 (2)降低眼内压:通过缩瞳作用 (3)调节痉挛 2. 对腺体的作用 【临床应用】 1治疗青光眼,对闭角型肯光眼疗效较佳;对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也有一定疗效 2.治注虹膜炎与扩瞳药交替应用,可防止虹膜与晶状体粘连。 3.治疗M受体阻断药中毒以1~2mg皮下注射,可用于阿托品等药物中毒的解救。 新斯的明 药理作用 主要通过抑制胆碱酯酶,使乙酰胆碱蓄积而呈现M样及N样作用。其作用具有选择性,②对心血管、腺体、眼和支气管等作用较弱,①对胃肠平滑肌和膀胱平滑肌兴奋作用较强。因其除抑制胆碱酯酶外,还能直接激动骨骼肌运动终板上的N受体和促进运动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③故对骨骼肌的兴奋作用最强 【临床应用】 1治疗重症肌无力 2治疗复气胀和尿潴留 3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解救非除极化型肌松药史毒 【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治疗量时不良反应较少,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心动过缓、呼吸困难、肌肉震颤等。过量可引起胆碱能危象,出现肌无力症状加重,严重者可发生呼吸肌麻痹。 第七章 阿托品 【药理作用】 阿托品为非选择性M受体阻断药,作用广泛,不同效应器上的M受体对阿托品的敏感性不同,随剂量增加作用依次如下: 1.抑制腺体分泌抑制汗腺和唾液腺作用最强 2.对眼的作用 (1)扩瞳瞳孔括约肌松弛 (2)升高眼内压: 前房角间隙变窄 (3)调节麻痹 3.松弛内脏平滑肌阻断内脏平脏平滑肌的M受体,松驰多种内脏平滑肌,对处于过度活动或痉挛状态的平滑肌作用尤为明显,对胃肠平滑肌松驰作用最强。 4.对心血管作用 (1)加快心率 (2)加快房室传导:

护理药理2

1.比普鲁卡因作用强且毒性大的常用于表面麻醉的局麻药是 A.利多卡因 B.可卡因 C.硫喷妥钠 D.丁卡因 E.布比卡因 2主要用于表面麻醉的药物是 A.丁卡因 B.普鲁卡因C笨妥英钠 D.利多卡因E奎尼丁 3.常用于抗心律失常的局麻药是 A.普鲁卡因 B.罗哌卡因 C.利多卡因 D.丁卡因 E.布比卡因 4.局麻药普鲁卡因在炎症组织中 A.作用增强 B.作用减弱 C.易被灭活 D.不受影响 E.无麻醉作用 5.应该做皮试的局麻药是 A.丁卡因 B.普鲁卡因 C.布比卡因 D.利多卡因 E.罗呱卡因 6.为减少痰液、唾液分泌,麻醉前可用 A.阿托品 B.哌替啶 C.地西泮 D.阿司匹林 E.毛果芸香碱 7.赵某,男,30岁.患睑内翻与倒睫,需做手术矫正,请间手术时用何药麻醉 A普鲁卡因B.利多卡因C布比卡因 D.丁卡因 E.氯胺酮 8.钱某,女,50岁。因患推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导致行走不便。现若实行局部封闭,宜选用A.普鲁卡因B.利多卡因C.布比卡因D.丁卡因E.硫喷妥钠 B型题A.防止血管扩张 B.预防过敏性休克 C.延长局麻药作用时间 D.防止麻醉过程中血压降低 E.防止支气管腺体分泌增多影响呼吸9浸润麻醉时,向局麻药中加人微量肾上腺素的目的是 10.腰麻时应用麻黄碱的目的是 11.可用于防治局麻药过量中毒发生惊厥的药物A.吗啡B.异戊巴比妥C.水合氯醛D.地西泮E.苯巴比妥 12.常用于抗心律失常的局麻药是 A.普鲁卡因 B.罗哌卡因 C.利多卡因 D.丁卡因 E.布比卡因 13.易出现过敏反应的局麻药是 A.丁卡因 B.普鲁卡因 C.布比卡因 D.利多卡因 E.普鲁卡因胺14地西洋不用于A.焦虑症或焦虑性失 眠B.麻醉前给药C.高热惊厥D.癫痫持 续状态E.诱导麻醉 15.巴比妥类药物中具有抗癫痛作用的 是A.巴比妥B.戊巴比妥C.苯巴比妥 D.异戊巴比妥 E.硫喷妥钠 16巴比妥类禁用于 A.高血压患者精神紧张 B.甲亢病人兴 奋失眠C.肺功能不全病人烦躁不安D. 手术前病人恐惧心理E.神经症性失眠 17.抢救口服巴比妥类药物中毒,最重 要的措施是 A.排空胃内容物及结合残留的毒物 B.碱化尿液以促进毒物排泄 C.保持呼吸道通畅及充分的肺通气量 D.输液以增加回心血量及心排血量 E.静滴间羟胺以升高血压 18.抢救巴比妥类急性中毒昏迷患者, 下列哪项措施不适用A.给氧,必要时人 工呼吸B.给予催吐剂C.输液D.通过胃 管洗胃E.用药物强迫利尿 19苯巴比妥过量急性中毒,为加速其 从肾排泄,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静注大剂量维生素C B.静滴碳酸氢 钠C.静滴10%葡萄糖溶液D.静滴甘露 醇E.静滴低分子右旋糖酐 20郑某,男,58岁,患焦虑失眠症伴 腰肌劳损、肌强直等表现,应选择以下 何药治疗A.地西泮B.氟西泮C.劳拉西 泮D.艾司唑仑E.司可巴比妥 21.地西泮的主要作用有___、___、 ____、___、___;过量中毒可选用苯二 氮草受体拮抗药______对抗。 22.地西泮静注速度过快,可引起 ______和______.抑制,故注射速度宜 缓慢,每分钟不得超过______mg 23癫痫失神小发作首选的药物是 A.乙琥胺 B.卡马西平 C.扑米酮 D.丙戊酸钠 E.苯妥英钠 24.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物是 A.地西泮 B.苯妥英钠 C.苯巴比妥 D.扑米酮 E.卡马西平 25治疗三叉神经痛和舌咽神经痛的首 选药物是 A.卡马西平 B.阿司匹林 C.苯巴比妥 D.戊巴比妥钠 E.乙琥胺 26苯妥英钠的不良反应不包括 A.牙眼增生 B.共济失调 C.肾损害 D.巨幼红细胞性贫血E甲变态反应 27郑某,女,23岁,患癫痫大发作3年余, 某日大发作后持续处于痉挛、抽搐和昏 迷状态,宜选用下列何药治疗 A.口服地西泮 B.静注地西泮 C.口服硝 西伴C.口服阿普唑仑D.口服劳拉西泮 28.10岁男童.因癫痫强直一阵挛发作 服用苯巴比妥治疗1年。为提高疗效, 3天前停用苯巴比妥,改用苯妥英钠0. 3g/d,结果出现癫痫发作加重。产生此 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苯妥英钠剂量不足 B.苯妥英钠对强直-阵挛发作无效 C.甲苯妥英钠尚未达到有效血药浓度 D.苯妥英钠诱导肝药酶,加速了苯妥英 钠的代谢E.以上都不对 A.苯巴比妥 B.苯妥英钠 C.乙琥胺 D.丙戊酸钠 E.卡马西平 29有抗心律失常作用的抗癫痫药是 30有抗躁狂作用的抗癫痫药是 31抗癫痫作用的镇静催眠药是 A.苯妥英钠 B.苯巴比妥 C.卡马西平 D.乙琥胺 E.丙戊酸钠32 治疗癫痫 大发作和精神运动性发作宜选 33治疗癫痫大发作合并小发作的首选 药物是 34对各型癫痛均有效的药物是 35治疗癫痛小发作首选.__,治疗癫痛 持续状态首选____。 36.苯妥英钠口服可致___反应,长期用 药可致__,注意日腔卫生,停药后可自 行消失。 37治疗震颤麻痹最佳联合用药是 A.左旋多巴十卡比多巴 B.左旋多巴+ 卡比多巴十维生素B6 C.左旋多巴十 维生素残D.卡比多巴+维生素6 E.以上均不是 38某帕金森病患者,伴有肝性脑病症 状应选用下列何药治疗A.左旋多巴B. 溴隐亭C.金刚烷胺D.苯海索E.丙环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