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湄潭茶叶介绍

湄潭茶叶介绍

湄潭茶叶介绍
湄潭茶叶介绍

湄潭茶叶介绍

湄潭茶叶品质优良,品牌众多,共有17只获省、部优以上产品,占全省的12%,同时拥有贵州十大名茶和部优名及其它优质绿茶。

(1)湄江翠片茶,又称湄江茶:湄江茶是贵州十大名茶之一,产于湄潭茶场,属扁形茶,创制于1940年,系仿西湖龙井制作。湄江茶采摘细嫩,制工精细。形似瓜米,扁平光滑,色泽翠绿,醇厚回味,叶底嫩绿黄明净,匀齐完整。1958年经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和上海茶叶进出口公司审评,湄江茶与狮峰龙井,各有千秋,别具一格。1985年获省优质产品称号,1987年获贵州省地方名茶,1988年获农牧渔业部优质产品奖。常年产量400--500千克。1995年达2500千克。湄江茶原料为湄潭苔茶,主要炒制工艺为摊放--杀青理条--摊坯--二炒搭坯--三炒压坯--选坯。

(2)遵义毛峰:是省茶科所1974年为纪念遵义会议研制,贵州省四大名茶之一。1983年获农牧渔业部优质产品奖,1984年起评为贵州省地方名茶,2000年获第二届国际茶博会金奖。遵义毛峰属半烘炒型条型绿茶、外形条索园直显峰,色泽碧绿润亮,白毫显露,银光闪闪;内质嫩香持久,汤色碧绿明净,滋味清醇鲜爽,叶底嫩绿鲜活。采用原科为福鼎大白茶,主要炒制工艺为杀青--出锅揉捻--干燥,常年产量500千克。

(3)龙泉剑茗:1991年湄潭县龙泉山高级绿茶研制场研制成功,龙泉剑茗选用原料为黔湄601、黔湄303、福鼎大白茶,品质特征:外形显芽肥壮,茸毫披露,嫩绿形似剑;汤色嫩绿明亮;香气嫩香;滋味鲜爽柔和;叶底肥嫩全芽嫩绿。1993年龙泉剑茗茶获国家科委第五届中国“双新”博览会金奖。龙泉剑茗在北京双获第二届中国博览会金奖。常年产量500千克。主要工艺:晾青--杀青--理条--做形--定形制干。

(4)银凤牌贵州银芽茶:产于湄潭县核桃村茶树良种场,系省茶科所1987

年与县茶叶总公司联合研制,所选原料为黔湄502和黔湄601。品质特征:外形扁削,挺直似剑,色泽黄绿、显毫,汤色黄绿清澈,香气花得清鲜,滋味醇爽回甜,叶底黄绿明亮,完整匀齐。1993年贵州省科技进步奖;1994年获贵州省地方名茶。炒制工艺:晾青--杀青--摊凉--做形--烘干,常年产量1000千克。

(5)银凤牌清江绿:产于湄潭县马山镇清江,是1990年由省茶叶总公司专家指导研制成功的创新名茶,清江绿属炒青型绿茶,外形紧细,色泽翠绿润亮显毫,汤色碧绿明净,香气鲜醇持久,滋味醇厚甘爽,叶底黄绿柔和。所选原料为湄潭苔茶和社鼎大白茶。炒制工艺:摊放--杀青--锅揉炒坯--搓条做型--提香定型--干燥;1991年被评为贵州省地方名茶,1992年获国家旅游局、商业部、轻工部、纺织工业部颁发的旅游产品奖。常年产量5000千克。

(6)银凤牌湄潭银峰茶:产于湄潭县核桃坝村茶树良种场,是湄潭县茶叶办公室组织科技人员在省茶科所的指导下于1990年引用遵义毛峰工艺加以改进,广泛适用天黔湄系列良种而研制的创新名茶,属炒青型条型绿茶,品质特征:条索紧细,舒展自如,白毫显露,色泽绿润,香气嫩香突出,滋味鲜爽回甘,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绿匀亮。加工工艺基本上与“遵义毛峰”相同。1991年获贵州省地方名茶称号,1992年获国家三部一局旅游产品,常年产量5000千克。

(7)湄潭翠片:是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研制成功的创新名茶,所选原料为福鼎大白茶和湄潭苔茶。品质特征:外形扁平光滑,形似葵花子状,色泽翠绿,

埋毫不露,香气醇郁,清芳悦鼻,汤色清澈明亮,滋味醇厚鲜爽,回味郁厚持久,叶底明亮鲜活。加工工艺基本上与湄江茶相同。1991年获遵义市首届名优茶品评会第一名,荣获唯一的“名牌产品”称号,常年产量2500千克。2001年,“湄潭翠芽”、获“贵州省名茶”称号。湄潭翠芽2003年获“中茶杯”一等奖,2004年获“中茶杯”金奖、2005年在全省茶文化节上获贵州十大名茶称号。

(8)湄江牌红碎茶二号和一号上档:是贵州省湄潭茶场生产的优质出口红茶。品质特征:外形颗粒紧结、匀整、色黑润;内质滋味浓强鲜香,汤色红艳,叶底红亮。

天然富硒茶:是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省茶科所和中科院地化所研究开发的最新成果。它内含微量元素硒达1ppm硒、被营养学家誉誉为天然的抗衰老剂,原料为湄潭苔茶。

其它还有茶农按照“湄江茶”、“遵义毛峰”、“湄潭毛尖”、“雀舌”、“碧螺春”等加工工艺生产的中高名优茶,每年在10万千克左右,60--300元/千克左右。

湄潭茶文化的调查报告[1]

湄江翠片,原名湄江茶,因产于湄江河畔而得名。创制于1943年,至今已有60多年历史,为贵州省的扁形名茶。主销贵阳和遵义,也销北京、上海和香港等地。作为馈赠亲友,招待国际友人的礼品茶,湄江茶产于贵州湄潭县。湄潭县位于贵州北部,气候温和,雨雾日多,土壤肥沃,结构疏松,含矿物质丰富,对茶叶生长极为有利。“湄潭翠芽”自2001年起,已连续获贵州省名茶,获“中茶杯”特等奖、一等奖,“中绿杯”金奖,国际名茶评比金奖,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国际茶博会金奖共28次。 一,湄潭茶文化的历史 湄潭种茶历史悠久。中国茶圣,唐代陆羽在其所著《茶经》中对湄潭茶叶已有记载,称湄潭茶叶“往往得之,其味甚佳”。明朝载入史册,尤以湄江两岸所产茶著名。宋代则有以茶叶为上贡的记载。1939年,国民政府在湄潭设立“中央桐茶研究所”,专事茶叶的科研、种植和推广。抗战时期,国立浙江大学西迁湄潭期间成立了茶叶中学,培育了一大批茶叶专业人士,同时,推广先进的种茶和制茶技术,研究培育了一批适合湄潭气候土壤环境的优良品种,为建国后湄潭茶叶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当代著名茶科学专家吴觉农先生认为湄潭县是世界茶树原生地之一。如今的湄潭,涌有全国闻名的大型茶场和星罗棋布的农村茶园,有创建于三十年代末的贵州省茶叶研究所。解放后,贵州省湄潭茶场、贵州省茶叶科学研究所相继在湄潭建立,在全县推广先进的制茶工艺和优良品种,推出了以湄江翠片、湄潭翠芽,遵义毛峰等为代表的优质名茶,从50年代开始,湄潭成为全国重要的红茶出口基地,远销世界1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茶科所的技术指导下,在县、镇政府和茶场的大力帮助下,全县10个乡镇建立了茶叶基地2万多亩,形成了一批茶叶专业村和一批茶叶大户,促进了湄潭茶叶大气候的形成。3年内,湄潭县茶叶种植面积将发展到10万亩。 湄江茶是肩形高级绿茶,有40年历史。早在抗日战争时期,设于湄潭境内的中农所相茶试验场,以湄潭苔茶群体品种为原料,仿照龙井工艺试制而成。1954年将湄江河名与茶名融在一起正式定名。江河美,茶叶香,更加令人神往。湄江茶虽与龙井工艺相似,但由于所用湄潭苦茶品种生长旺盛,节间较长,叶质肥嫩,芽叶肥壮,采摘细嫩匀齐,经过摊晾的鲜叶按杀青、摊晾、二炒、再摊晾,而后低温烘干的工序,手工操作,制作精湛,茶叶品质别具一格。冲泡后一片片扁平秀直的茶条,顷刻变成一朵朵、一芽一叶的小花在杯中怒放,散发出一股股清香嫩爽的茶香。它既是一种高雅的艺术珍品,又给人们以美的享受。湄江茶因能与狮峰极品龙井媲美而畅销省内外。 二,湄江翠片的制作工艺 湄江翠片炒制技术考究,既吸取了西湖龙井茶的炒制方法,又有其独特之处。主要工艺分杀青、摊凉、二炒、摊凉、煇锅等五道工序。采用双手在电炒铁锅内进行。主要手法有抖、带、搭、扣、拓、抓、拉、推、磨、压十种。各种手法视鲜叶老嫩、含水量高低等情况灵活变换,因势呵成。 (一)杀青 目的是破坏酶的活性,蒸发水分,初步做形。当锅温105-125℃,投入200-300克摊放叶。开始采用抖、带手势。当散发部分水分,叶质柔软,降低锅温至70℃左右,采用搭、带、抖、拉、拓手势,边拉扣理条,边拓,并结合抖、带、搭手法。用力由轻到重,将芽叶拉直、搭平、拓紧。当杀青叶含水量达60%左右,茶香显露,茶条平伏,即可起锅。特级、1级翠片杀青过程历时10-11分钟,2-3级翠片历时16-17分钟。杀青叶摊放在双层白纸垫底的簸盘内摊凉散热,使水分重新分布均匀,便于二炒。摊凉时间50分钟左右。

湄潭县出台多项政策鼓励茶业产业化发展

湄潭县出台多项政策鼓励茶业产业化发展 发布日期:2007-05-30 新闻来源:遵义市经贸委 [中国中小企业贵州网驻遵义通讯员何治辉报道]据了解,湄潭县委、县政府为促进本县茶业产业的发展,树立茶叶产业大县的目标,实现由茶叶资源大县向茶叶产业强县的目标迈进,紧紧围绕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该县茶叶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为核心,以扶持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建设标准化茶园为重点,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以促进茶叶产业化发展。实现茶叶产业由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的效益转变;由注重单一种植向注重产供销三个环节的转变;由注重产品向注重品牌的转变;由注重省内市场向注重国内外市场的转变。 该县在扶持龙头企业、加快工业化进程中,对新建茶厂或技改投资规模达到中型龙头加工企业标准的,享受下列政策:一是建厂或技改贷款,贴息3年;二是投产后按企业当期实现的县级地方税收等额奖励3年;三是优先安排征用土地,建厂用地作农业用地管理,非永久性建筑物占地,作为临时用地办理;四是优先安排产业化项目和技改项目,帮助企业申报国家、省、市级龙头企业获成功的,分别一次性奖励企业100万元、10万元、1万元;五是建厂或技改县级规费一律缓交。 同时,在推进茶叶企业标准化生产中,对达到要求并验收合格的

企业,县政府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进行奖励,获得认证的分别一次性奖励2万元。 在实施品牌战略、加快市场化进程中,该县还积极组织企业推介“湄潭翠芽”产品,参加“中茶杯”和“中绿杯”以及国际名茶评比活动,对获得最高奖的一次性奖励企业1万元;获得省著名商标、省名牌产品的一次性奖励2万元;获得国家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销售收入达3000万元、税收达1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100万元。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加大对品牌的宣传和推介力度,并制定“湄潭翠芽”公用品牌推介方案,采取政府牵头、部门承办、企业参与、财政补贴等方式,有计划、有步骤地组团到全国大中城市和湄潭茶业主销区开展宣传推介活动。同时,鼓励企业参加国内外茶叶展销交易会。凡在省级以上电视台广告“湄潭翠芽”3个月以上的奖励3万元;在出省高速公路永久性广告牌上宣传“湄潭翠芽”半年以上的,每幅奖励2万元;在地级以上城市广场推介以“湄潭翠芽”为主题的品牌周活动,每次奖励2万元。 另外,该县还支持企业和经营大户到大中城市建立经营网点,开设专卖店,进入超市大卖场等,构建湄潭茶叶营销网络。凡在地级以上城市专业市场开设统一标识的“湄潭翠芽”专卖店,经营1年以上的每家专卖店补贴2万元;在全国知名茶叶专业市场开设统一标识的湄潭茶叶批发部,经营一年以上的,每个奖励1万元。

遵义市茶产业简介

中国高品质绿茶产区 —贵州遵义市 遵义是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革命的转折点,是贵州茶园最大,产业集中度最高的茶区。地处云贵高原,位于贵州省北部。古称播州,始于唐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划归贵州。1997年撤地设市,辖15个县(区、市),国土面积30762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48.6%,现有总人口770万人。属典型的“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地区,多云雾缭绕气候,是形成高品质茶叶的重要基础,也是我省发展生态茶最佳地区。 遵义茶业一直位居贵州省首位。“十一五”以来,我市把茶叶作为“七个一百工程”、“八大农业产业”重要产业之一来抓。全市茶园规划区涉及湄潭、凤冈、正安、道真、务川、余庆、遵义、绥阳、仁怀等九县市,湄潭、凤冈位列全省第一、第二位。现有茶园152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占95%,有机茶园达9.3万亩。现有加工企业700余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5家、省级龙头企业29家、市级龙头企业40家。2013年,全市投产茶园面积80.5万亩,产量达6万吨,综合产值66亿元。“湄潭翠芽”及“兰馨”商标分别于2011年和2012年成为贵州茶叶和贵州茶叶企业第一件“中国驰名商标”,“湄潭翠芽”和“凤风锌硒”茶分别占据贵州五大名茶和三大名茶第一位和第三位。这里有获得基尼斯纪录高73.8米的“天下

第一壶”,有连片茶园10余万亩的“中国茶海”,有无数点缀于林茶相间中具有黔北民居风格的富裕美丽新农村。 近些年来,为加大宣传推介,我市将着力打造“中国茶城”综合交易市场,重点以“湄潭翠芽、凤冈锌硒茶、余庆小叶苦丁茶、正安白茶、遵义红”五大茶叶品牌为主,举办和参与国内外国际性茶事活动,曾获得国家有关部委和行业组织“名茶之乡”、“无公害示范县”、“定点市场”及省级非物质文化保护等殊荣。2009年和2010年,我市成功举办首届和第二届贵州国际绿茶博览会,及2010第六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遵义市被授予“中国高品质绿茶产区”称号。 规划到2015年,全市实现茶园总面积260万亩的目标,成为中国茶叶第一大市。以五大品牌为重点,进一步扶壮龙头企业,建设和打造“中国茶城”综合批发市场及全国茶叶交易和茶旅游集散中心,发展以高品质绿茶为主体的多茶类产品基地,坚持标准化生产,严把茶叶产品质量安全关,实现茶叶产量10万吨,综合年产值达100亿元以上的目标。把茶产业打造为遵义东部及北部地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支柱产业,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有机统一。热忱欢迎各位朋友莅临遵义观光、品茗、置业、安家!

湄潭翠芽产品简介

产品简介 一、产品简介 (一)简介 湄潭翠芽,又名:湄江翠片、湄江茶,因产于湄江河畔而得名。创制于1943年,至今已有60多年历史,为贵州省的扁形名茶。主销贵阳、遵义,也销北京、上海和香港等地。作为馈赠亲友,招待国际友人的礼品茶。湄江茶产于贵州湄潭县,湄潭县位于贵州北部,气候温和,雨雾日多,土壤肥沃,

结构疏松,含矿物质丰富,对茶树生长极为有利。湄潭翠芽属于绿茶大类下的其中一品类,其特性与绿茶一致。 绿茶是未经发酵制成的茶,保留了鲜叶的天然物质,含有的茶多酚、儿茶素、叶绿素、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也较多。绿茶中的这些天然营养成份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具有特殊效果,是其他茶类所不及的。绿茶是以适宜茶树新梢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制成的茶叶。其干茶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叶底以绿色为主调,故名绿茶。绿茶是将采摘来的鲜叶先经高温杀青,杀灭了各种氧化酶,保持了茶叶绿色,然后经揉捻、干燥而制成,清汤绿叶是绿茶品质的共同特点。 (二)湄潭翠芽生产(制作)工艺 湄潭翠芽炒制技术考究,既吸取了西湖龙井茶的炒制方法,又有其独特之处。主要工艺分杀青、摊凉、二炒、摊凉、辉锅等五道工序。采用双手在电炒铁锅内进行。主要手法有抖、带、搭、扣、拓、抓、拉、推、磨、压十种。各种手法视鲜叶老嫩、含水量高低等情况灵活变换,因势呵成。 1.杀青 目的是破坏酶的活性,蒸发水分,初步做形。当锅温105-125℃,投入200-300克摊放叶。开始采用抖、带手势。当散发部分水分,叶质柔软,降低锅温至70℃左右,采用搭、带、抖、拉、拓手势,边拉扣理条,边拓,并结合抖、带、搭手法。用力由轻到重,将芽叶拉直、搭平、拓紧。当杀青叶含

贵州茶产业简介

2013年贵州茶产业情况 一、基本情况 2013年,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全省各地深入贯彻落实黔党发〔2007〕6号文件和2012年全省茶产业发展大会精神,整合资源,合力推动,全省茶产业继续加快发展,提速转型。截止年底,全省茶园面积611万亩(投产茶园270万亩),占全国茶园面积3869万亩的15.8%,居全国第一位;全年茶叶产量13.6万吨,总产值105亿元、综合产值152亿元,产量、产值分别占全国的6.8%、9.1%,居全国第六位、第四位。 (一)茶园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引导,整合资源集中扶持茶叶主产县新建高标准无性系良种茶园。全年新增茶园87万亩,超省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60万亩的45%。遵义、铜仁、毕节、黔南茶园面积分别达152万亩、126万亩、98万亩、85万亩,累计占全省3/4。茶园面积30万亩以上的县3个、20万亩至30万亩的县7个、10万亩至20万亩的县12个,万亩以上乡镇186个、5000至万亩乡镇251个,万亩以上村52个、3000亩以上村503个。通过无公害、绿色、有机认证茶园面积89.33万亩,其中有机茶园16.35万亩、居全国第二位。全省茶农128.48万户,茶叶专业合作社781个,10亩以上的茶叶家庭农场12万余户。 (二)加工快速升级。采取财政资金贷款贴息方式,支持新建改扩建茶叶加工企业,提高产能,优化产品结构。全

省注册茶叶加工企业1337家(加工点1789个),茶叶加工企业集群效应初现。其中,9家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04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92家市(州)级重点龙头企业。通过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商标数934个,350家企业通过QS认证,220家企业获对外贸易经营资格。全年从茶叶大省以及其他行业引进企业87个,投资17.93亿元。中粮集团关注贵州多年,已下决心投资贵州茶产业,依托贵州实施做大中粮绿茶的战略。今年高端茶叶市场销售下滑,茶青价格下降、产品成本回归理性,贵州茶叶性价比高的优势更加明显,大宗茶生产比重提高,茶青资源利用率提高。全省生产夏秋茶生产企业明显增多,占企业总数57.3%。推动组建贵州黔茶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以上)、魅力黔茶产销联盟(已有74家企业同意加盟),现已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加快行业的兼并重组进程。茶叶园区成为农业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21个省级茶叶类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成基地面积96万亩,入园企业536家、农民合作社245家,投资50亿元(整合财政投入16.4亿元)。实现产值72.73亿元、销售收入54.73亿元,分别占全省园区总数的22.3%、23.1%。 (三)宣传推介活动日益增多,市场不断开拓,品牌整合进程加快。以“贵州绿茶·秀甲天下”为主题,围绕目标市场,全年组织企业500家次集群参加北京、上海、深圳、广州、西安、银川、济南、青岛、成都、重庆、香港等13届(次)茶博会;在贵阳、北京、深圳、济南等城市举办5次万人品茗活动,10万人次免费品鉴贵州绿茶。承办了2013

贵州茶叶产区和主要产茶县

第六章贵州茶叶产区和主要产茶县 一贵州茶叶产区 贵州简称“黔”或“贵”,辖6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共有88个县(市、区、特区),其中超过半数的县市均有茶叶的种植、加工和销售。2013年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组织评选的全国100个重点产茶县中,贵州的凤冈县、余庆县、黎平县、安顺市西秀区、丹寨县、纳雍县、江口县榜上有名。根据行政区划、海拔、产茶类型等条件将贵州产茶区主要分为5个,分别是黔中、黔南高档名优茶产业带,黔东优质出口绿茶产业带、黔北锌硒优质绿茶产业带、黔西北高山有机绿茶产业带、黔西南大叶种早生绿茶和花茶产业带。 图片来源:中国国家茶叶网https://www.docsj.com/doc/b418635393.html, 1 黔中、黔南高档名优绿茶产业带 黔中、黔南高档名优绿茶产业带涵盖贵阳市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共16个县市,地处云贵高原的东斜坡以及东南部向广西丘陵过度的斜坡地带,地势起伏较大,奇特的喀斯物地貌大量分布,既有高原山地和丘陵,又有盆地和河谷、台地。该产业带属于亚热带湿润温和型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

保持在15℃左右,夏季平均气温约23℃,年平均相对湿度大于78%,年平均降水总量大于1100mm,年平均日照时数大于1150小时,土壤主要为酸性黄壤,为茶树的生长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 该产业带主要以高档绿茶为主,近年来开发有少量红茶和其他茶类,茶叶主要出产主要集中在贵阳、开阳、清镇、都匀、贵定、三都等区域,该产业带内大小集中的茶叶生产、销售公司上百家,区内较为著名的茶叶有金阳高寨茶场生产的高寨白茶、开阳蓝芝茶叶公司生产的蓝芝玉叶、都匀毛尖茶叶集团生产的都匀毛尖、都匀东驰贸易公司生产的垣梗牌都匀毛尖、垣梗牌都匀红茶、贵州经典云雾茶叶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黔枝御叶牌贵定云雾贡茶、黔枝御叶牌都匀红茶等等。 该产业带是典型的产、供、销一体化的模式,辐射茶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并带动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区内拥有专业的茶叶、茶青销售市场十余个,大型茶叶批发市场3个,大小茶叶面店、茶馆、主题茶餐厅等上千家,大型茶叶公司数十个个,茶叶专业研究所1家,开办茶叶专业的学校有贵州大学农学院、贵州省茶技术茶文化中等专业学校,贵州省内贸学校、盛华职业技术学院等,为省内外茶叶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2 黔东优质出口茶叶产业带 黔东优质出口茶叶产业带涵盖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州和铜仁地区共26个县市,该产业带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区域内海拔起伏较大,最高处和最低处海拔相差超过2000米,沟壑纵横,山峦延绵,重崖叠峰,拥有原始森林和自然保护区数十个,生态保存完好。该产业带南部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均气温在14-19℃之间,雨季明显,降水较多,年降雨量在1000-1600毫米,日照年均约1200小时,无霜期长,为260-220天,属典型的亚热带湿润气候,而北部的铜仁地区则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受季风影响明显;其基本气候特征是:春温多变,绵雨较多;夏季炎热,日照充足;秋温速降,多阴多雨;冬少严寒,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在18摄氏度左右 该产业带以生产和加工大宗茶为主,名优茶较少,茶叶种植加工主要集中在黎平、雷山、丹寨、岑巩、黄平、镇远、台江、石阡、江口、印江、松涛等县市,生产企业以家庭式作坊居多,较为大型的茶叶公司数量较少,品牌较多,较为突出的品牌有雷山银球茶、黎平雀舌、丹寨毛尖、石阡苔茶、梵净山茶等。 该产业带是较为典型的生产型产区,茶叶产量大,产值相对较低,具有一定

湄潭农商行精心“培育”茶产业[权威资料]

湄潭农商行精心“培育”茶产业 发挥信贷资金的资源配置作用,引导和扶持地方特色农业走上产业化、规模化发展道路,直至其成长为地方经济支柱产业,是一个地方金融机构肩负的责任与使命。 湄潭农村商业银行所扶持的客户群里,呈现并记录了一个逐步发展壮大的群体和产业:从茶农,到茶叶加工户,再到茶叶企业;从小面积种植,到规模化,再到产业化。 如今的湄潭,茶叶已是一大特色农业支柱产业。而这,也恰好是湄潭农村商业银行成就的目标与业绩。 与全省其他市(区、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一样,湄潭农村商业银行经历了60年的风雨历程。尤其近10年间,其改革发展的步伐更加快速:2005年8月,湄潭县18家农村信用社统一法人组建为贵州湄潭农村合作银行;2013年4月,改制为贵州湄潭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湄潭农村商业银行的成立,标志农村信用社由合作社向股份合作制再向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转变,迈向市场化、商业化的改革深水区。 围绕发展理念 全力支持茶产业发展 湄潭是久负盛名的“黔北小江南”,又是远近闻名的“中国西部茶乡”,更是典型的传统农业县,也是全国重点产茶县,茶产业是湄潭农村经济中最重要的支柱产业。近年来,湄潭县秉承茶产业发展理念,加大投入扶持茶叶基地建设和茶叶加工企业,茶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根据县情,湄潭县委、县政府始终把茶叶产业定位于民生产业、富民产业,定位于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富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优先发展产业。因此,扶持茶产业发展一直是湄潭农商行支持三农发展的重要业务。

湄潭农商行把思想统一到县委、政府“优势在茶、特色在茶、出路在茶、希望在茶、成败在茶”的发展理念上来,全力支持茶产业发展,积极配合县委县政府产业结构调整部署,加大对茶叶产业的信贷投入。截至2014年,全县茶园面积已达48万亩,投产茶园36.5万亩,涉及15个乡镇8万户茶农30万人,茶叶总产量3.01万吨,产值达到21.1亿元,茶业综合收入41.2亿元,茶农茶青收入13.71亿元,成为贵州茶业第一县和中国名茶之乡。 创新产品方式 有力助推茶产业发展 围绕对茶产业的信贷支持,湄潭县农商行进一步解放思想,探索创新服务方式。 为解决农户和小微企业贷款抵押难的问题,针对茶农单户信用贷款额度不能满足自家茶叶生产资金需求的实际,湄潭农商行制定了《贵州湄潭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致富通”农户联保贷款管理办法(暂行)》,由3~5户农户自愿组成联保小组,小组成员相互承担连带保证责任,有效解决了茶农大额资金的需求。 “‘致富通’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指以农户的信誉为条件,结合农户的实际还款能力,通过评定农户信用等级合理确定农户授信额度,在农户授信额度内发放不需要提供担保的信用贷款。”湄潭农商行工作人员介绍道,今年他们对“致富通”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品牌业务大胆创新,在农户建档评级中将茶叶种植户的茶园进行估价,作为农户资产纳入建档评级范围,以此扩大授信额度,合理满足信贷资金需求。 此外,湄潭农商行通过采用担保公司担保的方式解决经营户不能提供有效担保的问题。依据在茶青收购季节资金需求“短、频、急”的特点,农商行通过与大众信用担保公司、现代农业担保公司合作,解决了部分茶叶企业和种植、加工、经营户的资金需求。

湄潭茶叶历史

三茶圣陆羽何以知湄潭茶茶味极佳? 在“远古的茶事”一节里,《史话》载明:“在《茶经·八·之出》中提到: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其思、播、费、夷、鄂、袁、吉、福、建、韶、象十一州未详,往往得之,其味极佳。从‘十一州未详’说明,茶圣陆羽并未到过这些地方,他是从别人手里得到的茶叶,品后觉得“其味极佳”。 “陆羽撰写《茶经》花费了大约20年的时间,即公元760-780年之间。在这些年中,朝廷动荡,不断贬臣流放于贵州……就是这些被贬流放的臣子来贵州认识了贵州的茶叶,通过本人或亲友或押差将茶叶带出大山为世人知晓。” “《茶经》中一句‘其味极佳’而使贵州茶叶逐渐成为上贡朝廷的方物。贵州的茶叶、骡马、金丝楠木、丹砂等方物上贡朝廷,史料没详细记载,只笼统提到‘贡方物’或‘来朝献方物’,而且进贡频繁。1948年《贵州通志·风土志》才有记载:‘贵定云雾山茶有名,惜产量太少,得之极不易。石阡,湄潭眉尖茶皆为贡品’”。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春,湄潭县令杨玉柱邀文士韩应时等同僚闲游湄潭城,一路漫步至湄水桥,皆被春节期间湄江岸上家家户户灯笼楹联所吸引,‘彩球高结,鱼虾争戏’的情景,使得同行心旷神怡。沉浸在一片歌舞升平中,再抬眼望去,象山四周茶垄之间,茶姑挥舞灵巧的双手在茶垄上跳跃。韩应时触景生情,遂吟出‘两岸踏歌声,士女采茶工且艳’?的诗句。康熙时象山的茶园,一直保留到民国年间,这也是恐怕是张天福当年选址湄潭,将实验茶场的总部设于象山脚下的万寿宫的原因吧。 湄潭,山川秀丽,景色迷人。历史上的数次战争期间,其地多为宁静的后方,一带山峦隔绝了城市的喧嚣,成为名人侠士的归隐地。明朝遗臣钱邦芑、南明兵部尚书程源、贵州总督范鑛等因时局的变迁而纷纷隐居湄潭。钱邦芑隐居湄江边上的西来庵,范鑛隐居湄江琴州岸上,彼此之间相距甚近,时常邀约当地名士浏览湄江景色。他们在琴州拣干枝扫树叶生火煨茶,一边品茶一边吟诗抒发各自的情感,久久不愿离去。故而留下‘扫叶烹茗,啸歌自适,流连忘归’的史料。同治十三年(1874年),湄潭进士安盘金,在游湄潭清虚洞(今观音洞)时触景生情,留下了“诗笺扫苔石,茶鼎听松风”的佳句。 六浙江大学和湄潭茶业的发展 《史话》以“浙江大学在湄潭的茶事点滴”为题,简述了浙江大学先西迁到 湄潭办学和茶叶产业的发展。 浙江大学的农学院,与民国中央实验茶场相互协作,合办省立桐茶职业学校。该校设茶叶科和蚕桑科,学制三年,中央实验茶场场长刘淦芝兼职为教授、中央实验茶场技术室主任李联标兼任茶叶科主任。每年输送农学院学生到实验茶

贵州湄潭盛兴茶业有限公司

https://https://www.docsj.com/doc/b418635393.html,/shop/view_sho p.htm?tracelog=twddp&user_number_id=2320726140 盛兴遵义红红茶 “遵义红”红茶具有外形条索紧细,褐色,显金毫;汤色红亮;甜香高,持久;滋味鲜爽醇厚等品质特点。“遵义红”红茶产品推出后,以其优良的品质得到了各界专家及消费者的认可。 一、历史渊源 汉代,贵州绿茶已经成为有名的土特产品,并出现了茶树种植园的记载。晋朝傅撰在《七诲》中,记载了当时八种珍贵的特产,茶便在其中。到了唐代,贵州茶的优异品质,为茶圣陆羽所发现,陆羽在《茶经》中记述:茶在“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对照今天地理位置,历来注释虽各有出入,但有一点是一致的,所辖范围应包括今贵州省的大部分地区。贵州大部分地区都已能生产“其味极佳”的茶产品,其中的夷州,就是现今湄潭的辖区。“其味极佳”,应该说,这是对湄潭茶最高份量的评价。 尽管明清两代,湄潭便有贡茶,这点茶叶送达皇宫,不仅路途遥远,就连走出湄潭都极为艰辛。明、清和民国初期,湄潭通向外界的只有5条驿道:西南通遵义道宽6尺,北通凤冈道宽3尺,南通瓮安道宽1尺6寸,而东南到余庆,西北达正安道仅宽尺余。贵州不发达,源于交通不便,湄潭亦然。从另一个角度看,这却成了保护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天然屏障。 振兴湄潭的口号,可远溯到百年前,戊戌变法推行新政所激起的微澜,也影响到湄潭,开始苦苦寻找兴湄富民之路。1930年以后,有了以饲养柞蚕及加工为主业的贵州丝织厂,后来也有了“七七”纺纱厂,即便是再往后的烟草种植,都未能改变湄潭的贫弱。 契机出现在上世纪30年代。1939年10月,国民政府农业部中央农业实验所和中国茶叶公司在湄潭筹建实验茶场。三个月后,国立浙江大学西迁湄潭办学,很快与实验茶场联姻。研究湄潭历史是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岳龙的最大爱好,据他介绍,这场联姻几乎决定了湄潭接下来70多年的产业发展的重心,也

湄潭县中国茶城

湄潭县中国茶城现场调查 一、中国茶城区位概况 (2) 二、中国茶城概况及板块组成 (3) (1)1号板块 (3) (2)2号板块 (6) (3)3号板块 (6) (4)4号板块 (7) 三、小结 (8)

一、中国茶城区位概况 中国茶城位于贵州省湄潭县新城区中心区域,南临天文大道,北面是茶城大道,通过西侧的南北一号线连通,距离湄潭县政府约300米,距离湄潭老城区约3公里,交通较为方便。茶城正面是湄江,按规划将建成沿江风景区。 图1 中国茶城区位图 图2 中国茶城正门

二、中国茶城概况及板块组成 整个中国茶城规划面积345亩,项目将建成集批发交易、电子商务、冷链物流、茶文化展示为一体的茶叶专业化市场,形成茶叶交易量2万吨,预计交易额12亿元。其中1期总建设用地95亩,总建筑面积81730平米,(半)地下建筑面积6300平米。计划年茶叶交易量1.2万吨,预计交易额7.2亿元。 建设茶叶交易市场62330平米,建筑物11栋,保鲜库150个,具有独立商铺1278间,散户交易区1400平米;建设综合楼1栋,建筑面积15000平米;物流广场2000平米,地下停车场2000平米,入口广场10000平米;茶艺表演区2100平米。 中国茶城分为4个板块,其中1号板块为茶叶专业市场和茶叶博物馆,目前已经建成并有大量商家入驻,博物馆也已经对公众开放;2号板块为小高层住宅,正在建设中,临街部分已经接近封顶;3号板块为商业街,正在建设中;4号板块为中国茶城二期,尚未开始建设,堆积着大量建筑垃圾。 图3 茶城板块组成 (1)1号板块 1号板块为茶叶交易市场和茶叶博物馆,已经建成。交易市场的独立商铺已经有大量商家入驻,大部分已经开业,少量还在装修,门面租金约25元/平米。散户交易区空旷无人,没有经营活动的迹象,已经开业的独立商铺也很冷清。 图4 茶叶交易市场(1)

湄潭茶文化旅游发展优势

湄潭茶文化旅游发展优势 湄潭茶文化旅游,在县境内尚有“一城、一廊、一节、一会、一所、一海、一村‘等几个独特的可为’天下第一”的茶文化风情卖点,组合成为绝佳的旅游资源优势。 “一城”,“西南茶城·茶叶交易市场”。为进一步加快湄潭茶叶产业化建设步伐,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建好一个市场、扶强一 个企业、推出一个品牌”的发展思路。近年,在县城湄江河边,占 地660亩,总投资3000多万元,已基本建成了茶叶交易市场,冠名"西南茶城"。待其全部建成后,茶城将成为贵州省、乃至西南地区 规模最大的、集茶叶生产、加工、科研、贸易、文化、旅游为一体 的茶叶大市场和特色经济文化园区。“一廊”,湄江河畔茶文化风 情廊。风情廊由三处景点组成一幅茶廊风情画,第一处位于湄江大 桥对面的连片茶园,其中最大的一片为打鼓坡山,面积达3000多亩。登临打鼓坡,茶山“年年岁岁茶相似,人间四时景不同”,不仅可 赏茶山风光,且可览山海苍茫及湄江河如玉带绕城之美。第二处位 于湄江大桥下游近城区湄江岸边,但见彩旗招展,茶舍座座,茶客 川流不息。品茶是湄潭市民的时尚消费,湄江河畔万人品茗,盛况 空前,已形成具有湄潭地方特色的茶文化风情廊道,也是外地游客 的好去处。第三处为琴洲景区,位于县城东西2千米,占地广阔, 标志性景点为湄江河中的琴洲岛,主要为田园风光及茶园生态风光。 “一所”,贵州省茶叶科学科究所。早在1939年,国民政府就 已在湄潭设立中央级的“桐茶研究所”,解放后,由于湄潭茶叶在 全省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在湄潭县城内建立了省级的茶叶 科学研究所,专事茶叶的科研、种植和推广,为建立湄潭茶叶科研 中心,举起了一面旗帜,近期,茶科所又成立了茶文化研究中心, 今后茶科所必将在湄潭茶文化旅游开发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海”,永兴茶海公园。全国最大的茶海公园。位于贵州历史上四大名镇之一的永兴镇,据湄潭县志载:“永兴镇万商辐凑百货

对湄潭茶文化的描述

对湄潭茶文化的描述 在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民国中央实验茶场、国立浙江 大学先后落户和迁至湄潭,使这座宁静的小城一度成为战时中国的 科教重镇和茶叶研究推广中心。民国中央实验茶场,是中国现代史 上第一个国家级的茶叶科研生产机构,不仅开创了湄潭大面积植茶 的先河,更是贵州乃至中国西部近代大面积创建新式茶园的开始。 民国中央实验茶场遗址,在茶学界被称为茶文化的朝圣地。建国后,民国中央实验茶场分成了“湄潭茶场”和“贵州省茶业科研所”两 个部分,开发出了有名的“湄江翠片”和“湄潭红碎茶”,载入了《中国名茶志》,成为了深受人们喜爱的一代名茶。它是贵州省农 垦系统规模最大、出口茶最多,全国8个重要茶叶出口基地之一的 省属国营大型茶场,是贵州茶业的领军企业。它的主要产品有名茶“湄江翠片”,出口“红碎茶”和内销“炒(烘)青绿茶”、“工夫 红茶”等,产品远销美、英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红碎茶二号”连续4年获省、部优产品称号。 目前,湄潭已先后获得中国名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特色产茶县,最受老百姓欢迎茶产地等称号。自1940年中央实验茶场 开始领垦打鼓坡555.59亩茶园起,全县已有32.5万亩茶园,占全 省茶园面积的1/10左右,拥有1000吨加工厂2座,年产各类茶叶 近1000吨,年创汇70多万美元,年利税200万元。茶品有湄潭翠芽、遵义红、贵州针等,对于传承和弘扬湄潭的茶文化、发展和壮 大茶产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湄潭茶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汉代,汉武帝派中郎将唐蒙来到黔北,发现茶叶贸易十分兴盛,并购买了一些回去呈送给皇帝;在唐 朝时,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就记载了湄潭的种茶历史,并说“往 往得之,其味极佳”。1939年中央农业实验所在湄潭建立了茶场, 开始了大规模的种茶、制茶。 抗战期间,当代茶界泰斗张天福先生亲自选址的中央实验茶场和浙大西迁的一大批爱国学者在湄潭工作、学习,品茗赋诗留下的诗

强化湄潭县茶叶产业化发展的战略探析

强化湄潭县茶叶产业化发展的战略探析 摘要:湄潭县位于贵州高原北部,乌江北岸,茶叶种植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来,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茶叶产业得以迅速发展,已成为湄潭县的支柱产业。然而,受传统自然经济等诸多种因素的影响,湄潭茶叶还存在产业布局不合理、管理混乱、经营分散等方面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湄潭茶叶产业现状的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茶叶产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湄潭县;茶叶;产业化;战略 茶叶起源于中国,中国是茶叶的故乡和原产地,也是茶叶消费大国,数百年来,茶叶已成为我国农民致富的主要途径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在各级政府的科学引导和大力支持下,湄潭茶叶产业发展迅速,成为当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主要途径。由于湄潭县茶产业,的影响我们似乎已是茶产业起步较晚,茶产值很低,茶业企业少而小,品牌知名度低,综合利用水平低,茶业产业链条弱小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湄潭县茶产业的效益。尤其湄潭茶叶在生产、加工、流通等产业链之间缺乏有机联系,从而严重制约了湄潭茶叶产业的跨越式发展。目前,立足生态优势,合理产业布局,以市场为导向,使茶叶产业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求茶叶产业化发展战略和措施,已成为

湄潭茶叶产业面临的课题。 1 湄潭茶叶产业发展现状 1.1 茶叶产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目前,湄潭县茶叶生产分布范围广,涉及农户多。茶园已达到33万亩,全县15个乡镇118个村(居)生产茶叶,其中茶园面积超过千亩的有10个乡镇,涉及农户5万余户。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到2011年,投产茶园22万亩,幼龄茶园近6万亩,新建茶园6万亩,无公害茶园认定面积1.5万亩,绿色食品茶认证面积0.9万亩,有机茶园面积 2.86万亩。2011年,湄潭县茶叶产量约1.44万吨,产值是11.62亿元,茶业综合收入是16.4亿元。茶叶产业已成为湄潭县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之一。 1.2 茶叶加工企业不断增加,龙头企业正在崛起目前,全县有茶叶生产加工企业300多家,其中茶叶生产、经营企业发展到国家级龙头企业有3家、省级龙头企业是7家;县级龙头企业15家,个体加工户268家,从业人员约4000人;拥有固定资产 2.72亿元,年生产能力1.1万吨;厂房面积6.5万平方米,生产、加工机具2000台(套),加工的主要产品以扁形名优茶“湄潭翠芽”为主。全县有45家企业通过Qs认证,14家企业通过ISO认证,10家企业通过HACCP 认证,6家企业(含茶叶专业合作社)通过有机茶认证,1家企业通过绿色食品认证,1家企业通过有机茶专柜认证。

对湄潭茶叶经济发展的思考

-- 本科学生毕业论文 题目__对湄潭茶叶经济发展的思考__ 学院_铜仁学院____________ 专业_历史学________ 学生姓名__唐清伟________ 指导教师_皮坤乾_职称_教授__ 论文字数7233____ 完成日期_二O一一__年__十二_月_三十__日 对湄潭茶叶经济发展的思考 唐清伟 (铜仁学院法律与政史系08级历史学本科班) 指导老师:皮坤乾 摘要:通过对湄潭茶叶产业基地历史发展、产值产量、加工企业、茶叶市场的分析,再与湄潭茶叶发展现状联系,得出湄潭茶叶经济的发展存在着市场体系不发达、品牌意识不到位、市场竞争无优势、产业创新意识不够、现代化技术应用不高等问题;推动湄潭茶叶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采取建立系统完善的市场体系、进一步加大政府的投资力度与扩大企业优惠政策、在龙头企业带动下共同致力“湄潭翠芽”的品牌打造、学习其他先进企业的发展模式结合自身实际加以合理利用、提高企业的产业创新意识,加强现代化技术的应用以及引进更多的专业人才等发展对策。 关键词:湄潭茶叶茶叶经济产业竞争力品牌 茶在中国自古就有之。在古代,茶已经是招待客人或者文人雅士陶冶情操的必不可少之物。对于茶的来历,唐代陆羽作了系统的介绍,其所著《茶经》一书已成为茶书之经典,而他本人也被奉为“茶圣”。对于茶的介绍,《茶经》中有言:“茶者,南方之佳木也。一尺、二尺

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1】而对于它的功用,《茶经》中也有言:“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2】对于茶叶的出产地,《茶经》中也有“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3】,而这里的播州指的就是现在的遵义地区,而湄潭县则是位于遵义的东南侧,距遵义七十公里,是遵义地区的最主要的产茶地,而茶叶也成为了湄潭经济发展的三大主打产业之一。近几年随着茶叶经济飞速的发展,茶叶经济对湄潭越来越重要,因而湄潭茶叶经济的发展是否科学合理也越来越重要。 1、湄潭茶叶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1·1湄潭茶叶的历史发展 湄潭县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产茶县,并且所产茶叶皆属优质茶叶。关于湄潭茶叶的记载,《湄潭县志》(清康熙二十六年知县杨玉柱续修)有言:“湄潭,山川明秀,田土沃饶,与蜀为近,气候平和,虽寒不严,虽暑不酷,山泽间悉就开垦,山坡上土多石少,气候无输于平地。”【4】这样的地理环境无疑造就了湄潭优质茶叶。《湄潭县志》又载:“茶,平灵台,在湄潭城北四十里马蝗箐中,四面悬岩,多茂林……顶上方十里,有茶树千丛。”【5】这无疑又证明了湄潭在古代就已经有成规模的茶林,而到了近代,湄潭茶叶更是飞速发展,茶叶的种植面积不断的扩大,截至2011年,全县新增茶园22.5万亩,总面积超过30万亩,其中投产茶园16.5万亩,形成了核桃坝、金花、龙凤、德隆、永兴桥、清江、大庙场、随阳山的一大批茶叶专业村,并且先后荣获“中国名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特色产茶县”、“最受百姓欢迎产茶地”等称号,现如今的湄潭无疑已经稳坐“贵州茶业第一县”。 1·2产量、产值 湄潭县的茶叶产量在改革开放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据湄潭县对茶叶产量、产值的统计,1987年较前一年有所减少,产量为1374吨,较前一年减少了17.84个百分点。在以后几年时间一直处于低迷时期,产量增幅都不是很大,直到1996年,产值才有所回升,产量达到了2020吨。而此后的十年间又出现了一个长期的低迷期。2005年湄潭茶叶产量为2500吨,产值为6000万元,与十年前相差不大。之后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随着市场的扩大,湄潭茶叶开始了飞速发展的时期,到2006年,茶叶产量达到了3200吨,而产值达到了1.05亿元;2008年茶叶总产量达到了5285吨,产值达2.29亿元,茶业综合收入3.9亿元,成为全省茶产业的高技术密集区和贵州第一茶叶生产县。2010年,湄潭茶叶总产量达到了1.5万吨,产值6.76亿元,茶业综合收入

湄潭县茶叶发展现状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sj.com/doc/b418635393.html, 湄潭县茶叶发展现状及对策 作者:何婷婷 来源:《智富时代》2015年第04期 【摘要】湄潭茶叶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其日益成为湄潭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本文根据 全国茶叶经济发展的现状,结合省内外茶叶发展的走势,对湄潭茶叶经济的发展进行探究,提出湄潭茶叶发展对策。 【关键词】湄潭;茶叶经济;对策 近年来,随着茶叶经济的迅速发展,茶叶生产已经朝着产业化的方向发展,茶叶生产不仅成为湄潭县的支柱经济,更使湄潭成为贵州省最大茶叶生产县,总投资10亿元在湄潭建设中国茶城,这是在贵州省建设的第四个全国性的大型茶叶交易市场。湄潭茶叶经济的产业之路发展迅猛,但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非常激烈,湄潭茶叶经济必须在自身优势之下,取长补短,结合全国茶叶经济的发展来实现自身价值的提升,开拓湄潭茶叶发展新市场。 一、全国茶叶生产发展概况 (一)茶树种植重心转向西部 近年来,随着中西部的崛起,国家政策的优惠,地方政府的努力,中西部发展迅速,政府把茶叶种植列为地方脱贫致富的重要选择茶叶种植得以迅猛发展,其中,贵州省茶园种植面积比1978年增加了13%,东部则逐年减少湄潭这几年也扩大茶园种植面积,积极投身于茶叶发展,以政府为支撑,以技术为保障,争取更大的发展市场。 (二)成品茶叶结构变化明显 我国传统茶叶产品以红茶、绿茶为主,绿茶属于不发酵茶,是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全国18个产茶省(区)都生产绿茶,我国绿茶品种居世界之首。每年出口十万吨,占世界茶叶市场绿茶贸易量的70%左右。红茶则属于全发酵茶,19世纪我国的红茶制法传到印度和斯里兰卡等国,后来它们仿效中国红茶的制法逐渐发展为红碎茶。红碎茶是目前世界上消费量最大的茶类。2011年,我国茶叶出口平均价格为每公斤2.99美元,比印度、肯尼亚、斯里兰卡等产茶国的平均价格都低,那些国家主要以产红茶为主,所以在红茶出口方面我们并不占优势,而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都关注健康,认为绿茶有保健之效,所以全国在加大绿茶的生产。绿茶是湄潭茶叶生产发展的主要品种,以湄潭翠芽、湄江翠片等为典型代表,湄潭与全国茶业生产结构机制的转变基本相符,正在全国茶叶结构转型的大环境下,加快绿茶名优茶机的发展。 (三)全国茶叶消费多元化

湄潭茶叶介绍

湄潭茶叶介绍 湄潭茶叶品质优良,品牌众多,共有17只获省、部优以上产品,占全省的12%,同时拥有贵州十大名茶和部优名及其它优质绿茶。 (1)湄江翠片茶,又称湄江茶:湄江茶是贵州十大名茶之一,产于湄潭茶场,属扁形茶,创制于1940年,系仿西湖龙井制作。湄江茶采摘细嫩,制工精细。形似瓜米,扁平光滑,色泽翠绿,醇厚回味,叶底嫩绿黄明净,匀齐完整。1958年经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和上海茶叶进出口公司审评,湄江茶与狮峰龙井,各有千秋,别具一格。1985年获省优质产品称号,1987年获贵州省地方名茶,1988年获农牧渔业部优质产品奖。常年产量400--500千克。1995年达2500千克。湄江茶原料为湄潭苔茶,主要炒制工艺为摊放--杀青理条--摊坯--二炒搭坯--三炒压坯--选坯。 (2)遵义毛峰:是省茶科所1974年为纪念遵义会议研制,贵州省四大名茶之一。1983年获农牧渔业部优质产品奖,1984年起评为贵州省地方名茶,2000年获第二届国际茶博会金奖。遵义毛峰属半烘炒型条型绿茶、外形条索园直显峰,色泽碧绿润亮,白毫显露,银光闪闪;内质嫩香持久,汤色碧绿明净,滋味清醇鲜爽,叶底嫩绿鲜活。采用原科为福鼎大白茶,主要炒制工艺为杀青--出锅揉捻--干燥,常年产量500千克。 (3)龙泉剑茗:1991年湄潭县龙泉山高级绿茶研制场研制成功,龙泉剑茗选用原料为黔湄601、黔湄303、福鼎大白茶,品质特征:外形显芽肥壮,茸毫披露,嫩绿形似剑;汤色嫩绿明亮;香气嫩香;滋味鲜爽柔和;叶底肥嫩全芽嫩绿。1993年龙泉剑茗茶获国家科委第五届中国“双新”博览会金奖。龙泉剑茗在北京双获第二届中国博览会金奖。常年产量500千克。主要工艺:晾青--杀青--理条--做形--定形制干。 (4)银凤牌贵州银芽茶:产于湄潭县核桃村茶树良种场,系省茶科所1987 年与县茶叶总公司联合研制,所选原料为黔湄502和黔湄601。品质特征:外形扁削,挺直似剑,色泽黄绿、显毫,汤色黄绿清澈,香气花得清鲜,滋味醇爽回甜,叶底黄绿明亮,完整匀齐。1993年贵州省科技进步奖;1994年获贵州省地方名茶。炒制工艺:晾青--杀青--摊凉--做形--烘干,常年产量1000千克。 (5)银凤牌清江绿:产于湄潭县马山镇清江,是1990年由省茶叶总公司专家指导研制成功的创新名茶,清江绿属炒青型绿茶,外形紧细,色泽翠绿润亮显毫,汤色碧绿明净,香气鲜醇持久,滋味醇厚甘爽,叶底黄绿柔和。所选原料为湄潭苔茶和社鼎大白茶。炒制工艺:摊放--杀青--锅揉炒坯--搓条做型--提香定型--干燥;1991年被评为贵州省地方名茶,1992年获国家旅游局、商业部、轻工部、纺织工业部颁发的旅游产品奖。常年产量5000千克。 (6)银凤牌湄潭银峰茶:产于湄潭县核桃坝村茶树良种场,是湄潭县茶叶办公室组织科技人员在省茶科所的指导下于1990年引用遵义毛峰工艺加以改进,广泛适用天黔湄系列良种而研制的创新名茶,属炒青型条型绿茶,品质特征:条索紧细,舒展自如,白毫显露,色泽绿润,香气嫩香突出,滋味鲜爽回甘,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绿匀亮。加工工艺基本上与“遵义毛峰”相同。1991年获贵州省地方名茶称号,1992年获国家三部一局旅游产品,常年产量5000千克。 (7)湄潭翠片:是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研制成功的创新名茶,所选原料为福鼎大白茶和湄潭苔茶。品质特征:外形扁平光滑,形似葵花子状,色泽翠绿,

湄潭翠芽

4243 百年荣耀·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奖百年荣耀·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奖 湄潭翠芽 名。茶叶产业已成为湄潭农村经济中最重要的支柱产业。 多年来,“湄潭翠芽”茶以优质、稳定、安全的品质得到了市场和消费者的广泛认可,先后150多次获“中茶杯”特等奖、“中绿杯”金奖、“国际名优茶评比”金奖、“贵州三大名茶”、“千年金奖”、“茶王”等荣誉,其中国家级金奖88次。“湄潭翠芽”于2011年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2014年获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认证,品牌价值14.36亿元。 历史文化 好山好水出好茶,湄潭自古以来就是宜茶之地。在世界第一部茶学专著、唐代茶圣陆羽所著的《茶经》第八篇《之出》中曾有:“黔中生思州、播州、夷州、费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的赞誉,这古夷州就是今天的湄潭一带。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载:“夷州土产茶……”;清《贵州通志》载:“湄潭云雾山茶有名,湄潭眉尖茶皆为贡品。”这“眉尖茶”即为“湄潭翠芽”前身。 产区概貌 “湄潭翠芽”茶产于贵州高原东北部,素有“云贵小江南”之美称的贵州省湄潭县。该地区年均气温15℃,降雨量1100mm以上,无霜期284天,年日照时数1163小时,平均海拔920米。森林覆盖率达62%,其自然地理环境特别适宜于茶树生长和生产优质茶叶,是典型的“高海拔、低纬度、寡日照、多云雾、富锌硒”茶区和优质茶叶生产县。 湄潭是贵州最大的茶区,全县拥有优质生态茶园面积56万亩。2001年成为全国首批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 2005年获“中国三绿工程茶业示范县”,2008年荣获西南地区唯一的“中国名茶之乡”称号,2009—2012年连续荣获 “全国十大特色产茶县”称号,2010年被《人民网》评为“最受百姓欢迎产茶地”,2012年获“全国十大茶叶产业发展示范县”、“贵州省现代高效茶业示范园区”,2013年获国家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2014年获“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第二名、“全国茶业转型升级示范县”全国第三 1939年民国中央实验茶场设立在湄潭,1940年浙江大学西迁湄潭办学七年,大批教育科学技术精英云集,浙江大学与民国中央实验茶场的汇合,使湄潭茶产业在物质和精神文化方面得到更进一步升华。近十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界友人的大力关心支持下,湄潭茶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名茶之乡、贵州茶业第一县。 全县会员企业有茶叶商标150余个,“湄潭翠芽”和“遵义红”被列为全省重点打造品牌。“湄潭翠芽”为公用品牌,是贵州三大名茶之首。“遵义红”为公用品牌、注册证明商标,以其优良的品质得到了各界专家及消费者的认可,先后20余次获得金奖。“兰馨”商标为贵州茶叶企业第一件中国驰名商标,以及一批企业品牌在省内外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地方标准《湄潭翠芽茶》D B 52/T 478-2015,于2015年重新修订发布,全县使用“湄潭翠芽”商标的茶叶企业有400多家,全部实现了标准化、清洁化、规模化生产。 全县会员企业有茶叶商标150余个,“湄潭翠芽”和“遵义红”被列为全省重点打造品牌。“湄潭翠芽”为公用品牌,是贵州三大名茶之首。 工艺品质 “湄潭翠芽”茶是贵州扁形名优绿茶的典型代表,主要采用湄潭苔茶等国家级良种的单芽至一芽一叶初展优质鲜嫩茶青,通过摊青、杀青、理条、整形、脱毫、提香、筛选等20多道复杂工序加工而成。产品具有外形扁平直、匀整、黄绿润,香气清香持久,滋味鲜爽,汤色嫩绿明亮,叶底嫩绿鲜活,富含氨基酸、多酚类化合物、维生素,水浸出物高达43.8%,高出一般茶叶8个百分点左右。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