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论水资源对经济的影响

论水资源对经济的影响

论水资源对经济的影响
论水资源对经济的影响

论水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姓名:邓益向

摘要: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文中介绍了水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以及中国水资源现状。并简要谈了针对不同时期水资源对经济的影响,国外和国内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相应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最后对水资源对经济的影响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稀缺性;不可替代性;水资源经济;水资源综合管理;环境影响

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保证。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7万亿立方米,地下水0.83万亿立方米,由于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换、互为补给,扣除两者重复计算量0.73万亿立方米,与河川径流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约为0.1万亿立方米。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低于3000立方米为轻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2000立方米为中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1000立方米为严重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500立方米为极度缺水。中国目前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不包括过境水)低于严重缺水线,有6个省、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立方米。中国水资源总量并不算多,排在世界第6位,而人均占有量更少,2240立方米,在世界银行统计的153的国家中排在第88位。中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也很不平衡,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36.5%,其水资源量占全国的81%;其以北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5%,其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9% 。

同时水资源是不可替代的,且具有绝对和相对两个方面。从功能来分析水资源一般可分为生态功能和资源功能两大类。其生态功能是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水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材料,水使人类及一切生物所需的养分溶解、输移。这些都是任何其他物质绝对不可替代的。水资源功能的大部分内容也是不可替代的重要生产要素。如水的汽化热和热容量是所有物质中最高的,水的表面张力在所有液体中是最大的,水具有不可压缩性,水是最好的溶剂等等。水资源的不可替代性不仅说明其在自然、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程度,也提高了水资源的稀缺程度。

水资源匮乏掣肘经济发展。它对工业和服务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水资源匮乏有的是由于没有合理利用,产生浪费。如家庭生活水的浪费,工业废水随意排放,污染水源和水循环,导致水资源合理利用较少。其次由于农村水资源的漫灌农田,人们认为水是无限的,随意利用。这是由于农民使用水是免费的,村民自建,节水意识淡薄。另外由于农村和城市储水系统不足,雨季城市地表水容易流走,难以收集。另外有的地方容易出现在城市“看海”,所以加快雨水收集,减缓旱季缺水,用于补充用水。如可建立“海绵”城市,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循环。再者可以在城市建立污水处理厂,改善水质,保护人民身体健康。

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水资源保护问题也是至关重要的水资源的污染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加剧了水

资源的短缺我国经济发展转轨时期水资源的污染已经给社会、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保护水资源除进行技术改造,使工业、企业、生活污水排放要达到标准外,更重要的是加强水资源保护的管理,实现依法治水、依法管理水资源具有十分广泛的用途和极其丰富的功能,大体上具有生活用水功能、生产用水功能和生态用水功能。生活用水功能包括饮用、梳洗、装点等功能,生产用水包括农业用水、工业用水、运输用水、养殖用水等功能,生态用水包括水生态景观、水生态调节、水环境容量等功能。这种水资源的多用途性,就需要经济学研究如何将稀缺的水资源配置到人们最急需的地方去,以产生最高的效用。

我国关于水资源经济学的研究起步较晚,大多数都在国外研究的基础上参考国内的实际情况进行有侧重点的改进。20世纪70年代,国内有关水资源经济学的研究侧重于水资源价值的评估,很多学者提出多种方案对GNP进行修正,包括运用污染和控制污染的费用及利润。有关水资源经济学研究的重点则侧重于水价制定和水服务费用的收取,最为典型的是水资源费用收取的研究,例如1979年11月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发布了《上海市深井管理办法》。

鉴于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面临非常严峻的形势,水资源现状已形成危机。缺水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和环境改善的主要制约因素。为应对越来越严峻的形势,我认为对于如何利用好水资源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首先,保护水资源,首先要全社会动员起来,改变传统的用水观念,要在全社会呼吁节约用水,一水多用,充分利用循环水。要树立惜水意识,开展水资源警示教育。地球上水资源并不是用之不尽的,尤其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并不丰富,地区分布也不均匀,而且年内变化莫测,年际差别很大,再加上污染严重,造成水资源更加紧缺的状况,黄河水多处多次断流就是生动体现。

其次,必须合理开发水资源,避免水资源破坏。水资源的开发包括地表水资源开发和地下水资源开发。水在开采地下水的时候,由于各含水层的水质差异较大,应当分层开采;对已受污染的潜水和承压水不得混合开采;对揭露和穿透水层的勘测工程,必须按照有关规定严格做好分层止水和封孔工作,有效防止水资源污染,保证水体自身持续发展。

第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水资源浪费。有效节水的关键在于利用“中水”,实现水资源重复利用。另外,利用经济杠杆调节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第四,进行水资源污染防治,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

最后,改革目前的用水制度,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加大治理污染和环境保护力度,也是水资源保护利用的有效途径。目前,应当加大改革力度,打破行业垄断,健全组织机构,统一管理,在全国建立起一个自下而上的水督察体系。进一步改革水价,实行季节性水价,在水资源短缺地区征收比较高的消费税以限制用水等等。

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水是生态环境的控制因子,人们在谋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与生态的和谐发展,如何在促进经济发展同时又不破坏环境的情况下获得可持续发展成为这一时期的研究内容。其研究重点是以水为核心因子的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服务价值,例如2004年丰华丽在《人与生态和谐的水资源配置理论与实践》等研究中提出,水的服务功能主要是指水资源的供给功能,即供给社会一定质量的水资源量的多少,用以维持人类健康、支持经济生产、稀释和运输废物、提供娱乐休闲等,同时认为,从维持人类健康的角度出发,饮用水数量的多少、质量的优劣和人类的福利息息相关,不但人们生活用水,对于干旱区,没有灌溉就没

有农业,就没有粮食生产。可以说这一时期我国学者已经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开始形成既面向全球又结合我国具体情况的关于水资源经济学的新的思路。

发展水资源经济.无论从历史现实还是从未来发展来看.水资源发展都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发展水资源经济的政策措施都必须适合我国国情,与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相一致,从而去创新发展机制.这是历史赋予水资源经济研究者、实务工作者的历史重任。

我们要尊重自然,尊重规律,合理使用水,加大植树造林,净化水资源。中国水资源现状不容乐观,保护水资源刻不容缓。对于国家,相关部门要采取措施,健全水资源方面的的法制,注重水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对于社会,要形成节约用水的良好风尚,呼吁人们保护每一滴水;对于公民,我们都必须意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保护和节约水资源,从而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崔延松对水资源经济研究的一般认识《经济师》2006年第3期

[2] 陈耀邦,等.21世纪议程[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3,3-5.

[3] 王浩,许新宦,甘弘.华北地区宏观经济水资源规划理论与方法[M].郑州:黄河水利

出版社,1999,17—19.

[4] 丰华丽.人与生态和谐的水资源配置[D].北京:中国科学院,2004,5-6.

[5] 孙富行资源水利与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水利水电工程设计DWRHE 2000年第19卷

第4期

水资源评价

水资源评价复习资料: 1~什么是水资源评价?为什么要进行水资源评价? (1)水资源评价一般是针对某一特定区域,在水资源调查的基础上,研究特定区域内的降水、蒸发、径流诸要素的变化规律和转化关系,阐明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数量、质量及其时空分布特点,开展需水量调查和可供水量的计算,进行水资源供需分析,寻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最优方案,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服务。 (2)水资源评价是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科学地评价本地区水资源的状况,是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前提;水资源评价是水资源规划的依据,合理的水资源评价,对正确了解规划区水资源系统状况、科学制定规划方案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水资源评价是保护和管理水资源的基础,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与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政策等的制定等一系列的根本依据就是水资源评价结果。 2~水资源评价分区的目的是什么?如何进行水资源分区? (1)水资源评价分区的目的是把区内错综复杂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根据不同的分析要求,选用相应的特征指标,通过划区进行分区概化,使分区单元的自然地理、气候、水文和社会经济、水利设施等各方面条件基本一致,便于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进行开发利用。 (2)尽可能保持流域、水系的完整性;供水系统一致,同一供水系统划在一个区域内;边界条件清楚,区域基本封闭,有一定的水文测验或调查资料可供计算和验证;基本上能反映水资源条件在地区上的差别,自然地理条件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基本相似的区域划归一区;尽量照顾行政区划的完整性,按以上原则逐级分区,就全国而言,先按流域和水系划分一级区,再根据水文和水文地质特征及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划分二级或三级区。 3~水资源评价在水资源规划、管理中有何作用? 水资源评价是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水资源评价是水资源规划的依据,对正确了解规划区水资源系统状况、科学制定规划方案有十分重要作用,水资源评价对水资源规划具有指导意义,是保护和管理水资源的基础。 4~降水资料的收集与审查:资料收集:在分析计算降水量之前,应尽可能多地占有资料,这样才能得到比 较可靠的分析成果。因此,除了在水资源评价区域(流域或地区)内收集雨量 站、水文站及气象台(站)资料,还要收集区域外围的降水资料。 资料审查:(1)与邻近站资料比较:具体做法有两种,点绘逐年降水量等 值线图及多年平均降水量等值线图;相关分析法即绘制审查站年或月降水 系列同邻近站(单站或多站平均)的相应系列间的相关曲线图,对离差较 大的点据进行审查或修正。(2)与其他水文气象要素比较:年(时段)降 水径流关系法 5~资料的一致性审查:(1)单累计曲线法(顺时序);(2)双累计曲线法(逆时序) 6~代表性分析:周期分析,差积曲线法,滑动平均值过程线法;稳定期与代表期分析,累计平均值过程线法 7~干旱指数:反映一个地区的干湿程度,用年蒸发能力与年降水量的比值表示 9~论述题:人类活动的水文效应,(1)人类活动对水平衡要素的直接影响:我国的用水量以农业用水量为主,故农业水利措施对水资源系统的影响最大,跨流域调水对区域水资源的影响更大,人类活 动对径流的时程分配以及对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之间的相互转化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人 类活动对水平衡要素的间接影响:水量平衡方程中任何一个因素发生了变化,其他因素必须随 之而变,这种自动的调节变化,就是人类活动间接影响所致,灌溉和排水:大规模的灌溉增大 了蒸发,减少了径流量,灌溉还能活跃水循环,增加降水量,增强“三水”转化,在有地下水 开采系统的地区,年净流量有可能增加,地表径流量则明显减少;水库等蓄水工程:对降水和 蒸发、径流、地下水、泥沙等均有影响;城市化:改变局部的小气候,对水文循环影响显著, 蒸散发的减少增加了径流量,整治河道可以增大泥沙的输送能力,不透水面积增加降低地下水

资源环境经济学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标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用现代经济学的方法研究自然资源与环境资源配置问 题的科学,属于西方经济学的分支学科,具有前沿性、综合性和应用性等特征。通过《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教学与课堂讨论,使同学们了解到国内外的资源 与环境保护的形势,掌握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发展动态,提高运用 所学理论分析资源与环境问题的能力,树立统筹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科学观念。 二、教学内容 第一讲 导论 第一节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诞生及成就贡献 第三节资源与环境经济思想的发展演变 第四节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二讲 可持续性问题 第一节可持续性问题的由来 第二节可持续性的概念 第三讲 资源配置理论 第一节效率与最优化 第二节在市场经济中实现有效配置 第三节市场失灵、公共政策与环境 第四讲 自然资源管理 第一节不可再生资源经济学 第二节可再生资源经济学——森林资源 第三节可再生资源经济学——渔业资源 第五讲 环境污染控制 第一节污染控制目标 第二节污染控制工具/手段 第六讲 环境资源评价 第一节成本收益分析 第二节市场价值法 第三节替代市场价值法 第四节假想市场价值法

三、主要参考教材 1.沈满洪,2007.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Perman, Roger, Yue Ma, James McGilvray, Michael Common, 200 3. Natural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3rd edition. 罗杰. 珀曼等,2002. 《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二版,1999)》,中国经济出版社 3.Jon M. Conrad, 2010. Resource Economics, 2nd edition. 四、作业与考试 作业:40% 课堂讲座(presentation):20% 课程论文:40% 通过阅读一定数量的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文献,并在此基础上就某个问题 写作一篇不少于3000字的规范论文。 五、任课教师 张自斌zbzhang@https://www.docsj.com/doc/af439523.html, 办公室:经济学院414-2

水资源评价

1~什么是水资源评价为什么要进行水资源评价 (1)水资源评价一般是针对某一特定区域,在水资源调查的基础上,研究特定区域内的降水、蒸发、径流诸要素的变化规律和转化关系,阐明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数量、质量及其时空分布特点,开展需水量调查和可供水量的计算,进行水资源供需分析,寻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最优方案,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服务。 (2)水资源评价是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科学地评价本地区水资源的状况,是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前提;水资源评价是水资源规划的依据,合理的水资源评价,对正确了解规划区水资源系统状况、科学制定规划方案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水资源评价是保护和管理水资源的基础,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与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政策等的制定等一系列的根本依据就是水资源评价结果。 2~水资源评价分区的目的是什么如何进行水资源分区 (1)水资源评价分区的目的是把区内错综复杂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根据不同的分析要求,选用相应的特征指标,通过划区进行分区概化,使分区单元的自然地理、气候、水文和社会经济、水利设施等各方面条件基本一致,便于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进行开发利用。 (2)尽可能保持流域、水系的完整性;供水系统一致,同一供水系统划在一个区域内;边界条件清楚,区域基本封闭,有一定的水文测验或调查资料可供计算和验证;基本上能反映水资源条件在地区上的差别,自然地理条件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基本相似的区域划归一区;尽量照顾行政区划的完整性,按以上原则逐级分区,就全国而言,先按流域和水系划分一级区,再根据水文和水文地质特征及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划分二级或三级区。 3~水资源评价在水资源规划、管理中有何作用 水资源评价是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水资源评价是水资源规划的依据,对正确了解规划区水资源系统状况、科学制定规划方案有十分重要作用,水资源评价对水资源规划具有指导意义,是保护和管理水资源的基础。 4~降水资料的收集与审查:资料收集:在分析计算降水量之前,应尽可能多地占有资料,这样才能得到比 较可靠的分析成果。因此,除了在水资源评价区域(流域或地区)内收集雨量 站、水文站及气象台(站)资料,还要收集区域外围的降水资料。 资料审查:(1)与邻近站资料比较:具体做法有两种,点绘逐年降水量等 值线图及多年平均降水量等值线图;相关分析法即绘制审查站年或月降水 系列同邻近站(单站或多站平均)的相应系列间的相关曲线图,对离差较 大的点据进行审查或修正。(2)与其他水文气象要素比较:年(时段)降 水径流关系法 5~资料的一致性审查:(1)单累计曲线法(顺时序);(2)双累计曲线法(逆时序) 6~代表性分析:周期分析,差积曲线法,滑动平均值过程线法;稳定期与代表期分析,累计平均值过程线法 7~干旱指数:反映一个地区的干湿程度,用年蒸发能力与年降水量的比值表示 9~论述题:人类活动的水文效应,(1)人类活动对水平衡要素的直接影响:我国的用水量以农业用水量为主,故农业水利措施对水资源系统的影响最大,跨流域调水对区域水资源的影响更大,人类活 动对径流的时程分配以及对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之间的相互转化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人 类活动对水平衡要素的间接影响:水量平衡方程中任何一个因素发生了变化,其他因素必须随 之而变,这种自动的调节变化,就是人类活动间接影响所致,灌溉和排水:大规模的灌溉增大 了蒸发,减少了径流量,灌溉还能活跃水循环,增加降水量,增强“三水”转化,在有地下水 开采系统的地区,年净流量有可能增加,地表径流量则明显减少;水库等蓄水工程:对降水和 蒸发、径流、地下水、泥沙等均有影响;城市化:改变局部的小气候,对水文循环影响显著, 蒸散发的减少增加了径流量,整治河道可以增大泥沙的输送能力,不透水面积增加降低地下水 位;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有三项措施,林业措施,梯田,其他水土保持措施,对水文、气象等

浅谈我国水资源现状与管理对策

浅谈我国水资源现状与管理对策 在认知我国水资源现状的基础上,首先讨论了水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讨论了如何加强我国的水资源管理。 关键詞:水资源管理;水权;水价 1.我国水资源现状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水资源总量为2.8亿m3,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占有量仅为2300m3,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在世界上排第110位,已经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极不均,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夏季水多,冬季水少。全国670个大中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现象,其中严重缺水的城市有108个。总体来看,我国主要城市和地区的地下水水质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大,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氯化物等组分的含量普遍升高。水资源问题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越来越突出,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水资源本身的稀缺性和利益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2.水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水资源管理水平落后 虽然我国水资源总量在世界各国中并不算少。但我国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却不理想,无论是农业用水或工业用水,都存在很大浪费。在某些地区,一方面供水紧张,另一方面用水十分浪费。这表明,我国水资源管理还处于比较落后的水平。 2.2 体制和政策上存在弊端 水资源的国家级管理体制上存在两个问题:第一,未建立以经济手段为核心的管理体制和形成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第二,我国水资源管理目前处于分散的,没有形成一个有权威的中央统一水管理体系。 2.3 忽视了节水方针的实施 我国用水量在逐年迅速增长。全国用水量达到4700亿m3,尤以大城市用水量增加最为剧烈。2020年将达到6500亿m3,这种用水的迅速增加,使我国不少城市和地区出现了用水和供水之间的矛盾。 3.水资源管理对策 3.1 制定科学的规划以保持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经济

水资源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解决经济、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必由之路。水资源是人类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资源是一种具有多种用途、不可替代的可再生资源。水资源短缺是21世纪可持续发展中诸多矛盾的焦点,如何加强水资源高效持续利用,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为广泛关注的话题。 我国是一个缺水严重的国家。虽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然而,中国又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仅2002年,全国淡水取用量达到5497亿立方米,大约占世界年取用量的13%,是美国1995年淡水供应量4700亿立方米的约1.2倍。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水资源匮乏与需水量日益增大这一矛盾越来越严重,人们对于处理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与保护水资源这一问题更加关注。下面本文将根据已有资料论述,水资源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关系

一、中国水资源现状 水是人类和生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水资源既是自然资源,又是经济资源,是工农业等一切经济活动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投入资源,又是人类消费生活中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消费品,并且是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水资源是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保证,也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我国是一个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同时,我国水环境正在日益恶化,根据1993~1995年水利部组织的中国水资源质量评价,在评价的700余条河流中,水质良好的只占评价河长的32.2% ;受污染的河已占评价河长的46.5%。在全部评价河长中,有2. 5万km的河段水质不符合渔业水质标准,90%以上城市水域污染严重。1993年全国污水排放总量达356亿m3,其中80%以上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库,是我国目前主要的水污染源。 同时,我国的地下水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多个城市的地下水中检测出重金属超标等情况。还存在部分地区过分开采地下水资源导致海水倒灌,目前,我国广东省这一现象尤为严重,在湛江市,在10年前就出现了海水倒灌导致地下水盐化的现象。现在北方的农村,由于地下水的匮乏,也出现了井越打越深的情况。

《水资源分析与评价》课程复习题

四、名词解释(每个 3分,5个题,共15分) 1.地下水的给水性:在重力作用下,饱水岩石能够自由流出一定水量的性能。 2.水质量指标:水质评价的主要指标有物理指标、化学指标和生化指标。 3.地下水资源:指赋存和流动于含水系统中,具有利用价值的地下水体,其量是参与水循环且可以 逐年更新的动态水量。 4.渗透系数:是水力坡度等于1时的渗透速度,反映含水层渗透、导水的性能。 5.水文比拟法:将参证流域的水文资料移置到设计流域的一种方法。 6.水资源:指在一定时期内,能被人类直接或间接开发利用的那部分动态淡水水体。 7.矿化度:指单位水容积中内含有的无机矿物质总离子量。 8.地下水文分析法:是指依据水文学,用测流的方法计算地下水在某一区域一年内总的流量的方法。 9.释水系数:表征含水层(或弱透水层)全部厚度释水(贮水)能力的参数。水头下降一个单位时,从单位面积含水层全部厚度的柱体中,由于水的膨胀和岩层的压缩而释放出的水量;或者水头上升 一个单位时,其所贮入的水量。 10.径流模数:指单位流域面积上产生的流量。 11.水资源评价:指按流域或地区对水资源的数量、质量、时空分布特征和开发利用条件作出全面的 分析估价。 12.开采试验法:是指用探采结合的办法,直接开凿勘探生产井,按开采条件(包括布井方案、开采 降深和开采量)进行一到数月的抽水试验,以其稳定的抽水量(即补给量)直接确定开采量。 13.流量过程线:是指河流断面上的流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14.水资源质量评价(水质评价):是以水环境监测和现状调查资料为基础,根据评价目的、水体用途、水质特性,选用相关参数和相应的国家、行业或地方水质标准,应用一定的评价方法对水质进 行定性或定量的评定过程。 15.水量平衡:根据物质不灭/质量守恒定理,地球上的任何地区在任意时段内,收入的水量和支出 的水量之差等于该地区在该时段内的蓄水变化量。 16.湿润度:是降水量与同期无降水时的最大可能蒸发量之比。 17.蒸散度:是实际可能蒸发量与同期有效降水量之比。 18.河川基流量:又称地下径流量,是指河川径流量中由地下水渗透补给河水的部分。 19.地下水的持水性:在重力作用下,岩石依靠分子引力和毛细力在其空隙中能保持一定水量的性能。 20.潜水蒸发系数:是潜水蒸发量与水面蒸发量的比值。 21.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在统筹考虑河道内生态环境用水并估算下游用水 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可供河道外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的一次性最大水量。 22.导水系数:水力坡度等于1时,通过整个含水层厚度M上的单宽流量,表示含水层导水能力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渗透系数(K)与含水层厚度(M)的乘积,即T=KM。 23.给水度:是指饱和岩土在重力作用下自由排出的重力水的体积和该饱和岩土体积的比值。 24.允许开采量:指具有现实意义的地下水资源,通过技术经济合理的取水构筑物,在整个开采期内 出水量不会减少,动水位不超过设计要求,水质和水温变化在允许范围内,不影响已建水源地正常 开采,不发生危害性环境地质现象等前提下,单位时间内从含水系统或取水地段中能够取得的水量。 25.降雨入渗系数:是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量与降水量的比值。 26.干旱指数:是反映气候干旱程度的指标,通常定义为年蒸发能力和年降水量的比值。 27.贮水系数:面积为一个单位、厚度为含水层全厚度M的含水层柱体中,当水头改变一个单位时弹 性释放或贮存的水量。 28.地下水的透水性:指岩石允许水流通过的能力。 29.稳定入渗率:也称最小入渗率,指在充分降水条件下一定地段的一定土壤经较长时间的下渗后, 入渗率接近于某一稳定的常数。 30.降水量:指一定时间段内降落在某一面积上的总水量。 31.蒸发力:又称潜在蒸发量,在充分供水的条件下,某一蒸发面的蒸发量,即同一气象条件下可能 达到的最大蒸发率 1.简述土壤蒸发的物理机制。 答:土壤蒸发是指土壤孔隙中的水分离开土壤表面向大气逸散的现象,根据土壤供水条件差别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考试题库

1.简述水资源的含义、分类、特征? 含义:从供水角度讲,水资源可以理解为人类长期生存、生产、生活活动中所需要的各种水,既包括数量和质量含义,又包括其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狭义上的水资源,是指人类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能够直接使用的淡水。 广义上的水资源,是指人类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能够直接或间接使用的各种水和水中的物质。在社会和生产活动中具有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水都可称为水资源。 分类: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 天然水资源和调节性水资源; 消耗性和非消耗性水资源。 特征:自然属性:资源的循环性、储量的有限性、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可恢复性、可调节性、利害两重性、用途广泛性、利用多样性等。 社会属性:商品性、不可替代性、环境特性;对自然环境影响:使水—土—岩系统相对稳定。对社会影响:水资源决定经济发展模式。 2.简述全球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趋势? 状况:全球农业用水占第一位(69%),工业用水第二位(23%)可复原比例最高,居民用水第三位(8%)人均占有量不断提高; 世界各地用水量差异极大,发达国家多为工业用水54%,发展中国家多为农业用水80%; 近年来用水量发展中国家增加幅度达,发达国家趋于稳定。 开发利用趋势: 农业用水量及农业用水中不可复原的水量最高; 工业用水由于不可恢复水量最低,将更加重视提高工业用水技术、降低用水量定额、加大节水力度、大幅度提高用水重复利用率。 水资源的开发将更为重视经济、环境与生态的良性协调发展。 3.简述中国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存在问题? 状况:人均占有量不足; 时间、空间分布极不均匀;空间:耕地面积和水,河流分配。时间:夏多冬少; 水系:湖泊较多,多数分布在湿润区。干旱、半干旱地区河流稀少。 开发利用存在问题: 需水量不断增加,供需矛盾尖锐,南方水质型、北方水量型缺; 污染继续发展,加剧水资源缺乏; 用水浪费,利用率偏低; 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过度开发,环境问题突出,地下水利用程度过高; 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缺点为多头管理、各自为政和以需定供、以供定采的供水政策。 4.为什么要进行水资源量计算? 水资源评价是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而水资源数量评价是水资源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资源量的评价,可以确定可利用水资源数量,可以为合理配置地表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因此,水资源量评价是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的重要依据。 5.区域降水量有几种计算方法?各适用于什么条件? (区域平均降雨量)。 方法一:算术平均值法。X=1/nΣX i

水资源评价报告

某县水资源调查与评价 [提要]:本文对某县水资源总量进行了估算,同时对某县水资源统筹开发、合理利用、科学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看法。得到全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1.45亿m3,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1650m3,比全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还低504m3的结论。 [关键词]:水资源、调查、评价 1.概况 某县位于湖南中北部,地理位置为东经111°53′至112°46′,北纬27°55′至28°29′;处于中低纬度区,属中亚热带与亚热带的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8℃,无霜期达296天,全县多年平均降雨量达1358mm,西部因靠近暴雨中心,年雨量达1600mm以上。 全县总面积2906km2,总人口13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20万人),耕地面积76667hm2,其中水田68000 hm2,年工农业总产值为205亿元(其中工业产值为154亿元),是一个经济快速发展、实力前沿的县。 全县地势西高东低,南陡北平,地貌因处于山地与平原交接带,故兼有山、丘、岗、平四种类型,东西部相对最大高差为1042.1m,地表植被覆盖好。 本县水系较为发育,境内有沩水与靳江两水系,均注入湘江。沩水水系尚有乌、楚两大支流,辖流域2447km2,某县境内占2300km2,为全县面积的77%;另外还有河长10km以上的溪流46条,5km以上溪流114条,水库山塘广为分布,这就为较好地利用水资源提供了有利条件。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开矿、采砂等人类活动造成植被覆盖率下降,水土流失,水源污染日趋严重,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已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2 地表水及水资源总量估算 2.1降水计算 受县区垂直差异和地貌、植被等因素影响,降雨在时空方面分布是不均匀的。总趋势是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小,在西部山区沩山,年降雨量达1600毫米以上,而东部丘陵区的道林,年降雨量只有1282mm。在时间上,年际和年内变差也较大,降雨量最大的1969年为1723mm,降雨量最小的1978年为1199毫米,两者相差1.4倍。而年内降雨一般集中于4-7月份,降雨量为全年降雨量的55-60%。为有较好的代表性,共收集了本县13个水文雨量站和邻县8个水文雨量站的资料作降水计算,计算时利用宁乡、黄材、石坝子三个雨量站有同期28年的较长

浅析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摘要 水是维系生命与健康的基本需求,地球虽然有70.8%的面积为水所覆盖,但是淡水资源却极其有限。在全部水资源中,97.5%是无法饮用的咸水。在余下的 2.5%的淡水中,有87%是人类难以利用的两极冰盖、高山冰川和永冻地带的冰雪。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是江河湖泊以及地下水中的一部分,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26%,而且分布不均。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泾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我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仅为11000亿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立方米,并且其分布极不均衡。到20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就开始闹水荒,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80年代以来,中国的水荒由局部逐渐蔓延至全国,情势越来越严重,对农业和国民经济已经带来了严重影响。 关键词:我国;水资源;短缺

目录 中文摘要 中文关键词 一、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4) (一)水资源的定义与特点 (4) 1、水资源定义 (4) 2、水资源特点 (4) (二)水资源的重要性 (5) 1、调节气候 (5) 2、水磨塑造地球表面的形态 (5) 3、水具有物质运输的功能 (6) 4、水是一切生物必不可少的物质 (6) 5、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生产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 (6) (三)中国水资源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6) 1、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6) 2、当前面临的主要水资源问题 (8) 3、我国目前水资源利用成就 (9) 二、我国水资源短缺产生的原因 (9) (一)社会、自然原因 (9) 1、人均水资源少 (9) 2、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与土地、矿产资源分布组合不相适应 (9) 3、水资源年内年际变化大 (9) (二)经济、人为原因 (10) 1、供水增长、防治水污染力度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协调 (10) 2、用水设施落后,用水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相差较大 (10) 三、我国应对水资源现状的对策 (10)

水资源评价考试复习总结

1.水资源:可以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的水源,这种水源应当具有足够的数量和可用的质量,并在某一地点为满足某种用途而得以利用。广义:地球上一切具有直接利用或潜在利用价值的天然水。狭义: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以被人类社会直接利用,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保证,并能在短时期内得到恢复的天然水。 2.水资源评价:是指对于水资源的源头、数量范围及其可依赖程度、水的质量等方面的确定,并在其基础上评估水资源利用和控制的可能性。 3.水资源评价分区:是在一个时期内相对固定并带有一定强制性的分区模式,以利于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各项水利规划都采用统一的基本资料,也有利于不同时期规划成果的参照与比较。 4.大气水:以水汽、水滴和冰晶形式存在于大气中的水。大气水是降水的来源。每天全球有12%的大气水降落到陆地或海面上。其全球大气水平均更新时间为8.1天。 5.干旱指数为年蒸发能力与年降水量比值,是反映气候干湿程度的指标。蒸发能力是指充分供水条件下的陆面蒸发量。 6.地表水资源的概念:广义的地表水资源,是指存在于地球表面不同形态的水体总量,包括河流水、湖泊水、冰川水、沼泽水和海洋水等。狭义的地表水资源,指河流、湖泊、冰川等地表水体中由当地降水形成的、可以逐年更新的动态水量,用天然河川径流量表示。 7.还原计算的概念:通过一定的途径,将人类活动对水平衡要素有明显影响以后的观测资料“还原”到其本来面目,即不受人类活动明显影响的状态,以保证样本的一致性。这种计算过程常称为还原计算。 8.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在统筹考虑河道内生态环境和其他用水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可供河道外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的一次性最大水量(不包括回归水的重复利用)。 9.允许开采量:在经济合理、技术可能的条件下,不引起水质恶化和水位持续下降等不良后果时开采的浅层地下水量。 10.给水度:含水层的释水能力,表示单位面积的含水层,当潜水面下降一个单位长度时在重力作用下所能释放出的水量,数值上等于释出的水的体积与释水的饱和岩土总体积之比。 11.渗透系数:在各向同性介质中,它定义为单位水力梯度下的单位流量,表示流体通过孔隙骨架的难易程度。 12.导水系数:具有一定粘滞度的地下水在单位水力梯度作用下,通过单位宽度含水介质的流量。 13.水资源管理:为了保证特定区域内可以得到一定质和量的水资源,使之能够持久开发和永续使用,以最大限度的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改善环境而进行的各项活动(包括行政、法律、经济、技术等方面)。 14.地下水资源:赋存于地壳表层可供人类利用的,本身又具有不断更新、恢复能力的各种地下水量可称为地下水资源.地下水资源具有可恢复性、调蓄性和转化性等特点。 15.水均衡法:水均衡法实质上是用“水量守恒”原理分析计算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通用性方法。 16.水资源总量:某特定区域在一定时段内地表水资源与地下水资源补给的有效数量总和,即扣除河川径流与地下水重复计算部分。 17.水资源管理:就是为保证特定区域内可以得到一定质和量的水资源,使之能够持久开发和永续使用,以最大限度地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改善环境的要求而进行的各项活动(包括行政、法律、经济、技术等方面)。 1.水资源的特性

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水资源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一直为人们所重视,成为学术界 研究的热点问题。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随之飞速发展,人类的生产 生活活动范围持续增加,对水资源的需求也持续剧增,人类活动的扩 张使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凸显,所以在有限的水资源和人类无限发展 潜力的矛盾中,需要把握一定的范围来协调其中的关系。经济发展需 要资源支撑,水资源在其中的作用尤为重要,水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 系研究可为人类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依据。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 长的关系日益受到人们的注重,国内学者使用的不同方法对不同区域 分析了两者的关系。相关两者间的相关性,徐鑫等[1]以甘肃省武威 市为例,剖析了干旱绿洲型区域的水资源短缺在一定水准上会制约经 济发展的宽度和广度;罗兰等[2]通过对水资源与经济社会系统、环 境系统协调度的分析,探究了新疆各地州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发展 的匹配水准,预测了未来新疆水资源状况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制约 的严峻形势。近年来研究两者关系的方法采用脱钩理论与协整理论较多,如潘安娥等[3]、谷学明等[4]基于内外部水足迹视角分别对 湖北和江苏地区的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协调发展实行了脱钩分析,得出 随着经济的发展,水资源利用效率有所提升,但同时水资源压力在持 续增增加,提出节水和控制污染是降低水资源压力的重要方向。潘丹 等[5]使用协整理论,选择农业用水量与农林牧副渔总产值指标研究 中国东、中、西部两者的关系;李松华[6]选择工业用水量与工业增 加值指标研究河南省的两者关系;罗光明等[7]等选择供水总量与GDP 指标、覃龙等[8]选择农业用水总量与农业GDP研究了新疆的两者关系。就动态关系来说,部分学者得出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存有正向 效应的结论,但部分学者得出相反的结论,如万永坤等[10]使用 “增长阻尼”理论、刘耀彬等[11]使用“增长尾效”模型的研究表明,经济增长受到水土资源的约束。本文使用协整理论并整合新疆和 田地区1997—2013年的生活、工业、农业、总用水量指标与GDP数据,构造和田地区水资源消耗量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整模型和误差修正模

水资源作为基础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

综述 水资源作为基础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已经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中央去年在两院会上强调指出,要大力加强能源领域的科技进步和创新,提高我国资源,特别是能源和水资源的使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对水资源需节水和防污并重。绵阳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按年度编发《绵阳市水资源公报》,定期向社会各界公告水资源的情势、开发利用保护情况和重要水事活动,结合绵阳市节水型社会建设,提高全民节水、惜水、保护意识,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做好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统一调度和优化配置,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兼顾用水公平,统筹解决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建立起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体系,从而保障流域综合用水和促进流域的经济可持续发展。 绵阳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边缘区,幅员面积20244Km2,涪江水系是绵阳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水源。涪江中上游山区,人少地阔,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水资源相对短缺的中下游丘陵平坝区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2004年,绵阳市降水量分布总体相对去年变差有所减小,年总降水量亿m3,地表水资源量(不包括天然客水和跨流域调水)为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亿m3,扣除两者重复计算量后,全市总水资源量为亿m3,比去年减少亿m3,人均1808 m3,全市入境水量亿m3(其中跨流域调水亿m3),出境水量亿m3,水利工程蓄水变化量为亿m3。 2004年,全市总供水量为亿m3(其中地表水占%,地下水占%,其它水源占%),总用水耗水量为亿m3,占总用水量的%。全市人均用水量330m3/年,万元GDP用水量为353m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248m3。 2004年,全市废污水排放量为16833万吨(不包括火电直流冷却水),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7920万吨,占%,其它废水(建筑业废水、生活废水、第三产业废水)占%,城镇生活废水处理率达%。对全市936公里河长的水质评价结果:Ⅱ类河长占%,Ⅲ类河长占%,Ⅳ类河长占%,劣Ⅴ类河长占%。

《水资源分析与评价》课程设计(DOC)

《水资源分析与评价》课程设计 焦作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与岩溶水资源评价 设计人 班级:10-01 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学号: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赵彦琦 河南理工大学资环环境学院 二O一三年六月

目录 第一章前言 (2) 第一节焦作市概况 (2) 第二节课程设计目的 (4) 第二章自然地理及地质概况 (5) 第一节气象水文 (5) 第二节地形地貌 (5) 第三节地质构造 (6) 第三章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8) 第一节含水性类型及特征 (8) 第二节含水层分布规律及特征 (8) 第三节岩溶水的补给、径流及排泄条件 (9) 第四节岩溶水的动态特征 (10) 第五节岩溶水水化学特征 (10) 第四章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及问题 (12) 第一节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 (12) 第二节地下水开发利用中的问题 (12) 第五章岩溶水资源评价 (14) 第一节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概述 (14) 第二节岩溶水资源评价 (15) 第三节岩溶水资源保护规划与保护措施 (17) 第六章结论及建议 (19)

第一章 前言 第一节焦作市概况 一、基本情况 焦作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现辖 2市4县4区和1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面 积4071.1平方公里,总人口 355.13万,其中非农业人口 104.57万,农业人口 250.56 万*0 二、焦作市交通位置 焦作市交通位置图 焦作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总面积 4071.1平方千米,北依太行山与山西省接壤, 南临黄河 与郑州、洛阳相望。焦作有着优越的区位优势,地处我国南北交汇点,东西结 合部,具有承东启西、沟南通北的枢纽地位。 焦作有着便利的交通优势,地处黄河南北之通道,扼晋豫两省之要冲,自古就是豫 西北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境内有焦枝、焦太、焦新、月侯四条铁路线,境内已建成 焦郑、焦晋两条高速,正在建设焦温、新焦济、济洛三条高速。 4B4350 ? 0391 cU LU% 磐! ■K^.i t I I a H ■说 $ : 克阳划 I 西 S 'nlHtl 5, RIM^I 'J . A r 芒EH 圧i ◎ 竹、:M 1'丈 j ◎生 旬l:対凶比2 D 天仙甘*— \畤 氐许吒描七年.氐为 1 f <\? 干卑却 ■西则I A 毫岸.无議 *盛机鹹.谊血?化 ? X < :f 产体薛 主 山药. 解餐C 四大怦 单沖白甚4 鱼 滸量 札■区、*匹有呢堆

水资源经济学

浅谈水资源经济学 摘要:所谓水资源经济学就是研究日渐稀缺的水资源优化配置问题的经济科学,旨在使消费者以同样的水资源消耗获得尽可能大的效用满足或者以尽可能少的水资源消耗获得同样的效用满足,使生产者以同样的水资源投入获得尽可能高的产出水平或者以尽可能少的水资源投入获得同样的产出水平。该学科的发展呈现出研究内容的扩展趋势、研究重心的转移趋势和学科发展的深化趋势。从“重供给分析、轻需求分析”向“供给分析与需求分析并重”的转变、从“重技术分析、轻制度分析”向“技术分析与制度分析并重”的转交、从“重工程设计、轻政策设计”向“工程设计与政策设计并重”的转变是水资源经济学研究内容和水资源政策的重要转型。关键字:水资源经济学国内外状况三大趋势 1 水资源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水资源具有十分广泛的用途和极其丰富的功能,大体上具有生活用水功能、生产用水功能和生态用水功能。生活用水功能包括饮用、梳洗、装点等功能,生产用水包括农业用水、工业用水、运输用水、养殖用水等功能,生态用水包括水生态景观、水生态调节、水环境容量等功能。这种水资源的多用途性,就需要经济学研究如何将稀缺的水资源配置到人们最急需的地方去,以产生最高的效用。 水资源经济学的研究客体包括:河流、湖泊、湿地、近海水域的保护;陆地的排水系统;洪水防范和海岸保护;大坝项目;洁净水的供给;家庭、农业、工业和其他部门的水资源的使用;废水的处理及其排放。他阐述了水资源经济学理论和政策分析的十大领域:第一,向家庭、农业、工业和其他部门供应符合质量标准的足够的水资源;第二,确保低收人家庭的洁净水的使用;第三,确保农牧业水资源的供给和使用;第四,净化家庭、农业和工业排放的污水;第五,防止洁净水供应和废水收集企业垄断权力的滥用;第六,保障城乡抗洪及其排水;第七,保护地表水和地下水循环流动的能力;第八,保护在所有洁净水和海洋水环境中的生物物种及其生活习性;第九,减少和消除国际水资源冲突;第十,确保政府为了达到上述目标进行公共投资的支出的透明性。他的分析概括了水资源经济学研究的可能领域,但是并未对此进行严格界定。 简单地说,水资源经济学涉及三个大的问题:一是如何把过多的水化害为利,这一部分可以称作水利经济学;二是如何使有

水资源管理经济手段的选择与运用 (1)

收稿日期:2007-07-10 作者简介:舒俊杰,男,长江水利委员会财务经济局副局长,高级工程师。 文章编号:1001-4179(2007)11-0105-03 水资源管理经济手段的选择与运用 舒俊杰1 柯学莎 2 (1.长江水利委员会财务经济局,湖北武汉430010; 2.长江水利委员会设计院,湖北武汉430010)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日趋加剧,水资源管理中经济手段的运用日益得到重视和推广。水资源管理的经济手段是经济理论在水资源管理实践中的产物,从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和前提条件出发,综合考虑水资源的实际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管理经济政策,有针对性地选择和运用相应的经济措施和经济手段,对于充分发挥经济机制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协调主体间的利益,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关 键 词:水资源管理;经济理论;经济手段;研究中图分类号:TV213.4 文献标识码:A 1 水资源的经济属性 (1)稀缺性。经济学中稀缺性是指在既定资源禀赋与技术水平下,相对于人的欲望而言,资源的供给是不足的。作为自然 资源之一的水资源,其第一大经济特性就是稀缺性,其稀缺性同时包含着物质稀缺性和经济稀缺性两个方面,并且可以相互转化的。如缺水区自身的水资源绝对数量都不足以满足人们的需要,因而当地的水资源具有严格意义上的物质稀缺性,但如考虑跨流域调水、海水淡化、节水、循环使用等技术方法,水资源的稀缺性最终体现为经济稀缺性,只是所需要的生产成本相当高而已。结合水资源的自然特点,水资源的稀缺性又是动态变化的,不同地区、不同年份或季节,水资源的稀缺程度是变化的。 (2)不可替代性。水资源是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生态和环境的基本要素,也是经济社会的重要生产要素,其作用与自然特质决定了水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水资源的不可替代性不仅强化了其在自然、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程度,也增强其稀缺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程度。 (3)垄断性。 受自然条件限制,水资源具有自然垄断性,由于气候地理条件等不同,各地区的水资源禀赋各不相同,加之由于长距离调水的不经济性,造成了各地区用水的自然垄断格局。 由于水资源的特殊性,为保证社会各阶层和各个方面在用水方面的公平合理,政府必须采取法律、行政等管制措施实施管理,从而使水资源具有行政垄断性。!经生产加工后的水资源是一种特殊商品,流通性相对较差,供需双方不能自由选择,其经营主体一旦确定后,就具有市场垄断性。 (4)准公共物品性。公共物品是指那些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的物品。准公共物品介于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之间,具有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两重属性,相对于公共物品而言,准公共物品尽管是公共的或是可以共用的,不能够排斥其 他人的使用,但其使用和消费地域、受益范围可能呈现局限性,存在着?拥挤效应#和?过度使用#的问题。水资源具有典型的准公共物品特征,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其最主要的特点在于具有?拥挤性#,当政府免费提供水资源或象征性地收费时,人们会无控制地过度消费,在大家都可以使用却不能限制别人使用的情况下,极易造成资源的过度开发,即受益的不可排他性导致的资源枯竭与破坏,即造成?公地悲剧#。但水资源的使用又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经过取水设施供应到最终用户的水就变成了商品,属于典型的?私人物品#。 (5)开发利用的外部性。外部性是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经济主体对他人造成损害或带来利益,却不必为此支付成本或得不到应有的补偿。外部性分为外部正效应(或外部经济)和外部负效应(或外部不经济),正外部性是指经济主体对他人产生的有利影响,负外部性则相反。 外部性的存在对资源会产生不当利用情形,导致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功能失灵。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外部负效应表现为3个方面: 水资源的代际外部性和代内外部性,也可称之为纵向外部性,即现在的用水行为可能对后来人的福利产生影响,导致后来者可用水量减少; 取水成本外部性,在一定流域、一定时期内,水资源的可获取量是相对稳定的,用水行为对相关联的取水者产生影响,并增加他人取水成本;!环境外部性,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利用,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如造成水污染降低了水资源的质量,地下水位的下降、海水倒灌和土壤盐碱化等降低水资源的再生能力,增加社会边际成本。同时,节水、治污、水土保持及水利工程建设等行为存在外部正效应,降低他人取水成本、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用水效益,进而增加社会总福利。 2 水资源管理的经济理论和经济手段 2.1 福利经济学的主要观点 福利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家从福利观点或最大化原则出 第38卷第11期人 民 长 江Vol.38,No.112007年11月 Yangtze River Nov., 2007

浅析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措施

浅析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措施 摘要:当前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大,工农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导致需水量的增加;人类生活排放的废弃物质增多,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加大,导致水体污染严重。因此认识水资源, 义乌江属山溪性河流,源短流急,调蓄困难,水量季节性变化大,丰水期最大流量可达2770m3/s,而枯水期最少流量则几乎为零,使城区和沿江两岸供水量得不到保证。 2.人口众多,城镇密布 义乌市总面积1105.46平方千米,其中建城区面积90平方千米(2011年)。

户籍人口74万,常住人口123.40万,登记人口达190.79万人(2011年底)。中心城区人口密度高达13483人/km2.中心城区的人口高密度和周边城镇密布、人口众多,区域需水量极大,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不利因素。 3.乡镇企业布局分散 乡镇企业已经成为我市的经济支柱,但其布局过于分散,遍地开花,且有 二、探究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措施 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一是从水资源取走所需的水量,满足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需要后,数量有所消耗,质量有所变化,另外地点回归水源;二是取用水能(水力发电)、发展水运、水产、维持生态平衡等。随着人口的增长,城市化、工业化以及灌溉对水的需求日益增加,21世纪将出现许多用水紧缺问题。在可供淡水

有限的情况下,应积极采取措施保护宝贵的资源。 1.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开辟第二水源 1.1降低工业用水量,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降低工业用水量的主要途径是改革生产用水工艺,争取少用水,提高循环用水率。如炼钢厂用氧气转炉代替老式平炉,不但提高了钢的质量,而且用水量降低了 水 冲洗高层建筑的厕所。北京也曾修建过类似的“中水道”系统。 2.调节水源流量,增加可靠供水 前述水资源紧张的第一个原因是自然条件的影响,如气候、地理位置,淡水分布不均匀等问题。人们试图通过调节水源流量、开发新水源的方式加以解决。 2.1建造水库。建造水库调节流量,可以将丰水期多余水量储存在库内,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