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发扬塞罕坝精神观《最美的青春》心得体会10篇

发扬塞罕坝精神观《最美的青春》心得体会10篇

发扬塞罕坝精神观《最美的青春》心得体会10篇

篇一

中央一套热播《最美的青春》引发观剧热潮,屡登排行榜首位。掀开这部热播电视剧的外衣,它的核心要素是“发扬塞罕坝精神”这一主题。习近平总书记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而这部剧则讲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为减少沙尘暴危害,党中央和国务院指定林业部牵头,河北省配合,在高原荒漠塞罕坝上建立机械林场,防风阻沙蓄水源。冯程和覃雪梅等第一代种树人,来到了坝上,克服困难创造了沙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奇迹,打造出了“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森林”的故事。塞罕坝精神是艰苦奋斗的青春本色。

塞罕坝顾名思义,是塞外人迹罕至的高岭地区,自然条件极其复杂艰苦。气候条件恶劣。而在这样极端恶劣的生存条件下,一批批塞罕坝人从全国各地聚集到这里,坚持“先治坡、后置窝、先生产、后生活”,啃窝头、喝冷水,住马架、睡窝棚,以苦为荣、以苦为乐,以坚忍不拔的顽强斗志,直面困难、勇往直前,他们不言苦,不言累,用血水汗水与泪水将艰苦奋斗的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剧中的“六女上坝”之一的张曼玲上坝三年不曾回家探亲等。不论何时,艰苦奋斗都是不能丢掉的宝贵财富,如今走进新时代,塞罕坝精神就像一股清风,告诉我们时刻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开创新时代。

塞罕坝精神是绿色发展的生动写照。

顺应自然规律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建场55年来,在物质和技术几乎一片空白的情况下,塞罕坝人坚持依靠科学精神解决技术难题,将林学理论同塞罕坝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大胆创新、敢闯敢试,不断开展科技攻关,闯出了科技创新促进林场可持续发展的成功模式。当前我们向塞罕坝人学习,只有按照科学规律推动改革发展。才能不断提高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塞罕坝人用坚定的信念,执着的追求成就了最美的青春。今天我们进入了新时代,弘扬塞罕坝精神,就是发扬艰苦奋斗的意志品质,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攻坚克难,推动生态文明发展;弘扬塞罕坝精神,就是发扬绿色发展的坚定信念,塞罕坝的示范意义不仅在于荒山变”绿肺“,更在于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的绿色发展之路。

今天我们学习塞罕坝精神,对个人而言是青春的意义所在,于国家而言,是生态发展的理念指引。但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塞罕坝精神都是宝贵的财富。

篇二

前一阵子CCTV-1播出关于塞罕坝电视剧,我观看后使我感受颇深,觉得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我们要学习他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科学求实、开拓创新、爱岗敬业、使命至上的坚定信念。要学习他们直面困难、敢闯敢试的创新精神,攻坚克难、顽强拼搏、创新发展,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不平凡的事业。要学习他们善做善成、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执着追求,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不懈努力。我们要学习他们爱国敬业、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要学习他们科学求实、争创一流的拼搏精神;要学习他们坚韧不拔、善作善成的进取意识;要学习他们使命至上、甘于奉献的崇高品质。他们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巨大困难,将青春、汗水、智慧甚至血肉之躯同土地沙化顽强抗争。他们创业实践是是中国林业蓬勃发展的有力见证,更是几代中国人矢志不渝追逐中国梦的爱国史、奋斗史、光荣史。塞罕坝务林人几十年如一日地扎根基层,无怨无悔,矢志不渝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完善和传承,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弘扬、丰富和发展。

篇三

在习近平总书记对塞罕坝林场作出重要指示一周年之际,电视剧《最美的青春》于8月1日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顺利开播,这是深入诠释总书记重要指示的生动实践,是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的生动体现,是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的生动传承。

《最美的青春》讲述了上世纪60年代初,以主人公冯程、覃雪梅为代表的青年创业者,积极响应祖国号召,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用青春热血书写了荒原变林海的绿色传奇的故事。

塞罕坝林场是我国4855个国有林场建设成就和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塞罕坝精神是我国林业精神的集中体现,必将成为引领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和宝贵财富。

作为林业人,我们认真学习从第一代塞罕坝人的艰辛奋斗到第三代塞罕坝人的拼搏发展的精神。学习冯程等人物积极响应有关的号召,把自己的青春、学识以及智慧,都奉献到了荒漠的事业当中。我们要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对塞罕坝作出的重要指示,继续弘扬塞罕坝精神,用塞罕坝精神引领我县森林资源保护和培育,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为建设美丽、绿色新长武而努力奋斗。

篇四

近日,在中央电视台热播的电视剧《最美的青春》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这其中不仅仅是因为故事情节和演员的演技,更是因为我曾经随朋友几次到塞罕坝林场作客小住,在静谧深邃的林场感受万籁俱寂,并在无与伦比的氧吧尽情呼吸。在最初收看电视剧的时候,我看到塞罕坝原本是一片片寸草不生的荒漠。然而,就是在一个个年青志愿者不畏艰难困苦,毅然决然地来到这片鸟都不拉屎的荒漠才彻底改变了面貌。据介绍,“塞罕坝”是蒙汉合璧语,意为“美丽的高岭”。为恢复百年前的高岭美景,三代塞罕坝人历经55年的艰苦造林事业,最终造出了112万亩的世界最大人工林。有评论说,电视剧《最美的青春》讲述的正是这段往事,紧扣塞罕坝几代造林人的奋斗史,用现代视角重述55年的造林奇迹。

据了解,近两年来塞罕坝的故事已作为典型事迹广为流传,就在去年第三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河北塞罕坝林场作为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被授予“地球卫士奖”。此次我收看到的《最美而青春》的故事,正是从上世纪60年代初讲起,展开以主人公冯程、覃雪梅等为代表的来自全国18个省市林业大中专的毕业生,与承德围场林业干部职工为骨干的共369人开荒造林,积极响应祖国号召的故事。说到《最美的青春》电视剧,当我刚静下心来收看的时候,就深深爱上了剧中的几位主人公。在剧中我们看到冯程、覃雪梅等年轻毕业生的思想转变,除了植树造林的主要线索,人物在亲情、友情和爱情之间的抉择也是重头戏。我们也能感受到,演员们也在用心来诠释《最美的青春》!

有评论说,讲述跨越半个世纪的故事,时空的变化对摄制组也提出了考验。为了还原塞罕坝荒漠造林的真实面貌,给观众重现老一代塞罕坝造林人的英勇奋斗史,《最美的青春》的摄制组可谓是下了狠劲儿。据说该剧组拍摄历时162天,跨越秋、冬、春三季,深入北京、天津、杭州、承德御道口、内蒙古乌拉盖、多伦、克什克腾旗、乌丹八地取景。据该剧导演介绍:“我们在拍摄前,现在的承德塞罕坝已经是旅游胜地。但我们要拍到高原荒漠,在选景上就只能往北走,在内蒙古选择一些高原沙漠的景儿。”作为普通观众,我能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这些年青的导演和演职人员,他们都是在用心血来拍摄、演绎和再现这段历史。

从观看这部电视剧,我感受到了在真实的艰苦环境中演员必须要恪尽职守,战胜一切艰苦和恶劣的环境和条件,并为演好戏并表达出现场的真情实感努力。正像我在电视剧中看到的那样,演员们真正是在暴风雪中艰难行走。有介绍说,“为了达到真实的表演效果,剧组动辄转场上千公里,面对极致的严寒、风沙和暴雪场景,克什克腾旗的雪特别大特别厚,我们早上五六点就出发,气温零下37℃到零下40℃,几乎天天如此。”或许正是因为演职人员们不畏严寒和艰苦,才使得《最美的青春》这部电视剧深受广大观众的热爱和好评。该部电视剧还在播放,相信有更多电视机前的朋友都会深深爱上这部电视剧并被深受地感动!

篇五

时代呼唤好的主旋律题材的影视作品,但面对快节奏的大众文化消费,传统的“隔靴搔痒”式主旋律作品已不能满足大多数观众的心理需求。

塑造出具有典型性的主旋律作品不仅是艺术价值的追求,也是提升可观赏性,实现主流化传播的要求。

探究正在热播的电视连续剧《最美的青春》的艺术创作逻辑,我们不难发现该剧在充分强调追寻艺术价值的同时,更加注重精神世界的构造,所以,也更加符合艺术与大众间的审美共鸣。

《最美的青春》依靠强大的思想力量和饱满的精神内涵,全景阐述塞罕坝精神。

一望无际的林海,星罗棋布的池沼,在国家重要的生态区位上,塞罕坝人创造了高寒荒漠生态建设史上的绿色奇迹,铸就了“忠于使命、艰苦奋斗、科学求实、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引领的发展新路,为生态文明建设树立了一面鲜红的旗帜。塞罕坝生态文明建设的范例,是筑牢京津冀绿色生态屏障的重要节点,是承德建设“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的重要支撑,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的生动诠释。

而电视剧《最美的青春》正是一部以弘扬“塞罕坝精神”,充分展示塞罕坝人使命至上的家国情怀的主旋律作品。该剧强大的思想力量和饱满的精神内涵,以及典型的时代特征,是观众从中获取教益和力量最核心、最聚焦光芒的主题。

从2014年初开始至今,一直在关注、宣传、抒写塞罕坝,无论是几年来带领报社的记者多次上塞罕坝采访,承德日报、承德晚报刊发了大量有关塞罕坝的报道,还是亲自撰写反映塞罕坝精神的报告文学、长篇评论、新闻论文、散文诗歌等,都是源于塞罕坝强大精神力量的感召,塞罕坝人几十年如一日的奋斗史和“绿色传奇”,让我在满怀激情的抒写与歌颂中,心灵也因此得到了一次又一次净化。

“为了地球的那一抹绿”,《最美的青春》谱写了一部“不辱使命彰显责任担当,旗帜引领筑就绿色长城”的英雄史诗。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崇高的事业需要榜样的引领。

塞罕坝不仅是一座有故事的美丽高岭,更是耸立于茫茫林海中的一座精神丰碑,它熔铸锻造了可歌可泣的塞罕坝精神。

而一种精神得以传承,在于它顽强的基因,也在于其绵延不绝的生命力。

因此,反映当代精神,坚持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是文学艺术创作的使命和职责所在。那么,如何进一步展示时代的温度和文化的高度,创作出记录这个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续写属于中国人的信念与梦想,对此,电视剧《最美的青春》无疑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生态文明理念更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是历史教训不断累积之后提炼出来的思想飞跃。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是树立生态文明观,引领中国走向绿色发展之路的理论之基。

篇六

中央电视台热播的电视剧《最美的青春》,以几代塞罕坝造林人的真实事迹为原型,讲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一群大学生响应祖国号召,在艰苦的塞罕坝,把荒漠变绿洲,植树造林的故事。现播接近尾声,观后有以下几点感想:

1、党的领导。以于正来为主的塞罕坝机械林场领导,对党忠诚,坚持党的领导,维护党的核心,一心一意为党工作,影视中有两次发展新党员、党员宣誓的镜头,符合时代背景、潮流。特别是曲和场长,大是大非面前坚持原则,关键时刻敢于承担责任,有担当,是党员领导的楷模。

2、立志报国。以冯程、覃雪梅为代表的大学生,服从组织分配,自愿祖国需要的地方,到最艰苦的地方,植树造林,绿化祖国,保卫首都,奉献自己的青春。

3、雷厉风行。以赵天来为代表的先遣队成员,做什么事情讲究雷厉风行,从给大学生造营地,到育苗、机械植树等,体现一名退伍军人特有的气质和本性。

4、有血有肉。有“战斗”就有牺牲,这是永远不能回避的现实。剧中大学生沈梦颖,入党后为回报组织的信任,怀孕期间坚持冲在消除病虫害的前沿,不幸牺牲,体现了60年代人们的思想觉悟和境界。还有那大奎和孟月爱子意外身亡引起的家庭矛盾。劳改回来的张福林如何连夜5天打造铁锹,争取留在塞罕坝以及还有覃雪梅选择在全国劳动模范宣讲会的现场对冯程爱的表白等,都有浓烈的时代气息。

5、注重细节。剧中几个细节很有特色。如冯程计划招聘4名育苗的员工,选择在周六早上食堂寻找,开始有11人报名,冯程怕有些大学生吃不了苦,就采用起早挨饿、站在实验室门口一直等待的特有形式,比拼毅力,最后留住4名吃苦耐劳、一心一意自愿留下了育苗造林的人才。还有,先遣队春节期间被大雪围困在坝上,没有食品,大家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为保性命,绝望人性的本性表现的淋漓致尽。这些细节值得点赞。

6、经典台词。剧中冯程对覃雪梅等大学生的错误认识,在塞罕坝和覃雪梅的对话很震撼:覃雪梅说“你可以对你的人生绝望,但是你不能质疑我的信仰”。有强烈的时代感。

总之,该剧以平凡人的伟大创举,普通人的故事,见证了一代人从成长走向成熟,真挚感人,具有新时代现实意义。

篇七

最近,中央电视台播放电视剧《最美的青春》,作为一名60后,每到这个时间节点,我就坐在电视机傍边,边看边想,激情彭拜的剧情,感慨万千。剧中主人公冯程和覃雪梅等大学生,相应祖国的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到最艰苦的地方,奉献自己的青春,他们不仅是我们这代人学习的楷模,我认为更应该是80后、90后、00后学习的楷模。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追求,六十年代,为减少沙层暴危害,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河北承德地区高原荒漠的塞罕坝建造机械林场,防风阻沙蓄水源。剧中主人公冯程因为热爱自己的故乡,深爱这块土地,首先来到坝上,发誓要改变荒原沙漠,让参天大树长出来,让梅花鹿回来,让小鸟回来,决定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把故乡变回美丽的高岭,还一个世外桃源。之后他和覃雪梅等第一代种树人在荒漠上营造起万顷林海,这是人类改造自然的伟大创举。展示的是一代人为祖国植树造林的光辉事迹,是一部很好题材的电视剧,值得我们每个人去看。塞罕坝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创造了沙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奇迹,打造出了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森林。剧中人艰苦奋斗精神,可以说“塞罕坝精神”真是我们现在年轻人缺乏的精神。必须大力弘扬,电视剧的播出,为主流媒体点赞。

但是这个夏天,多数人是在追剧《延禧攻略》,身边的男女老少,每天茶余饭后不议论这个话题,就好像缺点什么,更有甚者,有人把《延禧攻略》演绎成网络医生版、家庭版,用来调侃医务人员等,传播的沸沸扬扬,好像不看此剧就OUT了,LOW了。如此火爆的宫廷剧《延禧攻略》把人们的视线引到旁门左道,我认为不妥。《延禧攻略》虽不是主流媒体在播,但非主流媒体也要有责任,不能盲目夺眼球而忽视对社会造成的影响。

习主席最近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15字方针,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要求宣传部门自觉承担起使命任务,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特别提出讲好三个“中国故事”,我觉得《最美的青春》就是主动讲好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就应该大力宣传,这种符合主流的电视剧应该在全国各省电视台播放,以提高收视率,传播正能量。

篇八

极少数年轻干部无心学习、干工作拖拖拉拉,不是在“混日子”,就是在研究“升职路线”,把基层当作“镀金”,这种思想、能力、作风不实现象,值得反思和警惕。

年轻干部要在基层扎下跟,就要有服务群众、造福群众的初心,就要有敢吃苦、不怕苦的勇气,就要有敢担当、用作为的实干精神。近期,在中央电视台热播的电视剧《最美的青春》,讲述的一群潮气蓬勃的年轻大学生选择到环境恶劣的塞罕坝植树造林的故事,他们用青春演

绎了不怕苦、不怕累、永不言弃的奉献精神。他们从遮荫法育苗失败,到全光育苗,从外面大规模购苗到本地培育,最终成功在塞罕坝种植了一颗又一颗的树,成了一片又一片的树林。如今一棵树,结束了荒凉的高岭时代,开启了绿色“林海”的新景象,充分体现着塞罕坝精神,折射出了塞罕坝林业人坚韧不拔的精神。

在基层工作,年轻党员干部就要发挥塞罕坝精神,像塞罕坝的青年大学生将自我价值实现和群众幸福与农村的建设结合起来,用满腔爱国热血谱写最美青春的诗歌。年轻人要扑下身子扎根农村,一颗心装满群众的大事小情,成为了群众的贴心人。只要把群众的事情放在心上,踏踏实实为群众办事,年轻党员干部才能纠正浮躁的心态,才能在工作中找准方向、定好目标。

青春的颜色是五颜六色的,基层党员干部的青春是最美的,因为他们脚踏黄土地,守护着绿水青山,建设着美丽乡村,用实干苦干的工作作风赢得着群众的认可。

篇九

留住美好记忆的最好方式是记录,弘扬伟大精神的最好途径是传播。在习近平总书记对塞罕坝精神作出重要批示一周年之际,电视剧《最美的青春》于8月1日在央视一套顺利开播,它以塞罕坝几代造林人先进事迹为原型,再现了塞罕坝人几十年如一日谱写的“绿色传奇”。这是深入诠释总书记重要指示的生动实践,是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的现实体现,是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的历史传承。

《最美的青春》诠释的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之歌。剧中男主角冯程在上坝之前立下誓言,“种不活树,永不下坝”。可是后来整整三年,不足百分之三的成活率宣告试验的彻底失败。但他们没有气馁、没有退缩,始终认一个“死理儿”——北京是祖国的心脏,而塞罕坝的林场就是保护心脏的最好最稳的堡垒和厚实坚固的城墙。经过反复培育、反复栽种、反复试验,终于,植树成功了!这一天,电视机前的我们热泪盈眶,亿万观众为塞罕坝人疯狂打call。他们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初心不改,信念不移,决心不倒,总能看到光亮,收获希望。《最美的青春》诠释的是不怕牺牲、艰苦奋斗之歌。“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塞罕坝的建设者们,几十年如一日地扎根荒漠,执著坚守,奉献了自己的青春,贡献了一生的辛勤和智慧。在这里,他们要战胜瞪着绿眼睛的饥饿的恶狼,要战胜沙漠极热极寒不可捉摸的气候,要克服恐惧心理,要战胜不可避免的失败导致的负面情绪和随时可能懈怠退缩的意志,要战胜难挨的等待、难耐的寂寞和无边的孤独,像爱护孩子一样呵护每一棵树苗。他们的青春是为了祖国建设事业的义无反顾,是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执著坚守,是面对恶劣环境仍大步向前的无畏,他们的青春是最美丽的。

《最美的青春》诠释的是时代正能量之歌。阳光下一群年轻人在苍茫的荒漠中行走的剪影,白茫茫大地上季秀荣穿着红裙子翩然起舞的身影,食堂里吵吵闹闹吃着粗粮却始终饱满的革命热情,围桌而坐吟诵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一代塞罕坝人“献完青春献子孙”的豪情,将青春最好的模样完美展现,用行动诠释了梦想的力量。从“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到今天“苍翠连绵、繁花无尽”,沧海桑田间,寒来暑往躬耕不息,莽莽荒漠终成郁郁林海,那份平凡深沉的坚守,可歌可颂!

塞罕坝精神,是一份坚守,更是一种感动。《最美的青春》,赞誉的是他们,激励的是后人。篇十

中央一套热播《最美的青春》引发观剧热潮,屡登排行榜首位。掀开这部热播电视剧的外衣,它的核心要素是“发扬塞罕坝精神”这一主题。习近平总书记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而这部剧则讲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为减少沙尘暴危害,党中央和国务院指定林业部牵头,河北省配合,在高原荒漠塞罕坝上建立机械林场,防风阻沙蓄水源。冯程和覃雪梅等第一代种树人,来到了坝上,克服困难创造了沙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奇迹,打造出了“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森林”的故事。

塞罕坝精神是艰苦奋斗的青春本色。

塞罕坝顾名思义,是塞外人迹罕至的高岭地区,自然条件极其复杂艰苦。气候条件恶劣。而在这样极端恶劣的生存条件下,一批批塞罕坝人从全国各地聚集到这里,坚持“先治坡、后置窝、先生产、后生活”,啃窝头、喝冷水,住马架、睡窝棚,以苦为荣、以苦为乐,以坚忍不拔的顽强斗志,直面困难、勇往直前,他们不言苦,不言累,用血水汗水与泪水将艰苦奋斗的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剧中的“六女上坝”之一的张曼玲上坝三年不曾回家探亲等。不论何时,艰苦奋斗都是不能丢掉的宝贵财富,如今走进新时代,塞罕坝精神就像一股清风,告诉我们时刻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开创新时代。

塞罕坝精神是绿色发展的生动写照。

顺应自然规律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建场55年来,在物质和技术几乎一片空白的情况下,塞罕坝人坚持依靠科学精神解决技术难题,将林学理论同塞罕坝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大胆创新、敢闯敢试,不断开展科技攻关,闯出了科技创新促进林场可持续发展的成功模式。当前我们向塞罕坝人学习,只有按照科学规律推动改革发展。才能不断提高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塞罕坝人用坚定的信念,执着的追求成就了最美的青春。今天我们进入了新时代,弘扬塞罕坝精神,就是发扬艰苦奋斗的意志品质,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攻坚克难,推动生态文明发展;弘扬塞罕坝精神,就是发扬绿色发展的坚定信念,塞罕坝的示范意义不仅在于荒山变”绿肺“,更在于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的绿色发展之路。

今天我们学习塞罕坝精神,对个人而言是青春的意义所在,于国家而言,是生态发展的理念指引。但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塞罕坝精神都是宝贵的财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