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武陵山区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文献综述

武陵山区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文献综述

武陵山区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文献综述

武陵山区是我国中南部的一个山区,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条件较为优美,但是由于历史原因、经济基础薄弱等等因素的影响,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将会结合多篇文献对武陵山区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展开综述和分析。

一、资源问题

武陵山区的资源禀赋是较为丰富的,但是资源的开发利用并不充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能源问题。武陵山区的能源主要来自水力发电,但是由于当地自然条件适宜,积蓄的水资源较多,这使得水能资源开发利用难度较大。其次,是土地资源。当地的土地资源质量良好,易于种植,但是由于当地农村人口多、土地面积有限,导致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再者,是旅游资源,武陵山区拥有足够的山水风景,但是当地在开发旅游业方面还具有许多不足。

在《武陵山区建设小康和农村发展战略》(赵国修 2017)的

研究中,提到了武陵山区存在的资源问题,强调了当地资源利用不当的严重危害。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者提出了多种因地制宜的资源开发利用思路,进一步指明了武陵山区在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前进方向。

二、经济问题

武陵山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农业经济发展滞后。由于当地农业生产技术力量不强,缺乏先进的农业科技手段,导致农业生产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其次,工业经济发展不够充分。当地的工业基础薄弱,小微企业

较多,缺乏行业规模。再者,服务业经济有待发展。由于当地的经济发展基础不牢固,导致该地区的服务业经济发展相对薄弱。

在《武陵山区贫困发展问题研究》(周晔杰 2015)中,作者分析了武陵山区的经济问题所在,提出了优化供给侧结构的思路,推进农业产业、加大工业投资、提高服务业质量的具体举措,旨在促进武陵山区的经济发展。

三、社会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地理位置落后等等因素的影响,武陵山区社会问题较为严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首先,当地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由于经济发展基础薄弱,导致当地的公共服务水平不足。其次,当地民众素质较低,缺乏科学文化素质,这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再者,人才外流问题。由于当地的经济发展落后,导致人才外流较为严重,加剧了当地经济社会困境状况。

在《武陵山区的社会治理与民生问题研究》(王学武 2010)中,作者提出了建立以社会治理为核心的综合民生保障体系的建议。通过加强社会治理,提高民众的素质,可以有效遏制人才外流,促进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

综上所述,武陵山区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都是较为突出的。在这种背景下,研究者应该进一步深入的挖掘当地的现实问题,同时也可以借鉴一些优秀的治理经验,努力实

现山区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为当地的长远发展铺设坚实的基础。

经济高质量发展文献综述

经济高质量发展文献综述 1. 介绍 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指在以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的同时,将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等一系列因素纳入考虑,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全球各国共同关注和研究的焦点。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综述。 2. 理论探讨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经济增长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创新理论。 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经济增长的支撑,而经济增长的基础是技术创新和投资增长。可持续发展理论认为,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保护环境和资源,为未来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和资源。而创新理论则强调创新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才能提高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水平。 3. 实践探讨 在实践层面,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努力。政府需要通过政策引导和投资支持,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同时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企业需要注重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同时

加强生态环保和社会责任,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社会需 要加强公民参与和舆论监督,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道德风尚,推动 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4. 国际经验 在国际上,经济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共同目标。例如,欧洲倡导的“绿色经济”模式强调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在 能源、交通、建筑等领域推广清洁技术和节能减排。而美国则推行创 新驱动战略,通过科技创新提高产业竞争力和经济增长率。中国则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倡导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注重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根据各国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合作模式和发展策略。 5. 展望未来 可以预见,未来各国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的竞争将越发激烈, 同时也将呈现出一些新趋势和挑战。例如,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的发 展将催生新的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同时也将带来新的就业和分配问题;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压力将不断增加,需要加强全球合作和治理。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国需要共同应对挑战,合作共赢,推动经济 高质量发展进程。 6. 结论 综上所述,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全球各国共同关注和研究的焦点。 理论上,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和创新三个方面 的支撑;实践上,政府、企业和社会需要共同努力,实现经济、社会

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

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 目录 序言 (4) 第一章基本情况 (5) 第一节规划范围 (5) 第二节自然条件 (5) 第三节经济社会发展 (5) 第四节贫困状况与特殊困难 (6) 第五节发展机遇 (8) 第六节重大意义 (9) 第二章总体要求 (10) 第一节指导思想 (10) 第二节基本原则 (10) 第三节战略定位 (12) 第四节发展目标 (13) 第三章空间布局 (16) 第一节功能分区 (16) 第二节空间结构 (16) 第三节城镇布局 (18) 第四章基础设施建设 (19)

第一节交通 (19) 第二节水利 (21) 第三节能源 (22) 第四节通信和信息化 (23) 第五节城市基础设施 (24) 第五章产业发展 (24) 第一节旅游业 (24) 第二节特色农业 (26) 第三节加工制造业 (28) 第四节现代服务业 (29) 第五节民族文化产业 (30) 第六节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协作发展 (31) 第七节产业化扶贫 (32) 第六章改善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 (32) 第一节村庄建设 (33) 第二节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34) 第三节改善人居环境 (34) 第七章就业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35) 第一节就业促进与农村劳动力转移 (35) 第二节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 (36) 第八章社会事业发展与公共服务 (38) 第一节教育 (38)

第三节科技文化体育 (41) 第四节社会保障 (42) 第五节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 (42) 第九章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42) 第一节重点生态区 (43) 第二节生态建设 (43) 第三节环境保护 (44) 第四节防灾减灾与应对气候变化 (45) 第十章改革创新 (45) 第一节深化体制改革 (46) 第二节扶贫机制创新 (47) 第三节协作机制创新 (48) 第十一章政策支持 (48) 第一节财政、税收和金融政策 (49) 第二节投资、产业政策 (50) 第三节土地政策 (51) 第四节生态补偿政策 (51) 第五节帮扶政策 (52) 第六节扶持重点群体 (53) 第七节重大政策和项目贫困影响评估 (53) 第十二章组织实施 (54)

武陵山区特色旅游资源

武陵山区特色旅游资源 对策研究 一、武陵山区基本情况 武陵山区位于湖北、湖南、贵州、重庆三省一市跨界交汇处,为武陵山脉覆盖的地区,该地区是我国内陆跨界区域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聚集地,包括湘、黔、鄂、渝四省市共60多个地区(县、市、区),有土家、苗、铜、白、仡佬族等30多个少数民族,该地区地貌为独特的喀斯特地形,最高峰是地处贵州省的凤凰山,海拔2570米。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赋予了它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和秀丽的自然风景。武陵山区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自然区域和经济区域,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务院及相关部委大力支持下,该地区采取多项措施促进旅游资源开发,并获得一定经济利益。但由于行政区划、区际经济利益、资金不足等障碍,严重阻碍了武陵山区特色旅游资源产业的开发与利用。 二、武陵山区独特的旅游资源 (一)自然景区 在旅游资源开发方面,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依托武陵山独特的自然景观,丰富的物种资源,建立起原生态的旅游景区。如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武陵源风景名胜区,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该名胜区由张家界森林公园(张家界市)、索溪峪自然保护区(慈利县)、天子山自然保护区(桑植县)和杨家界景区组合而成,总面积约500平方公里。其中位于武陵山脉东段的张家界森林公园,是我国批准成立的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是一座天然氧吧。景区内还有保护完好的生态系统和奇特的地质遗迹,不仅是难得的观赏资源,其科学研究价值也不可估量。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为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景区。另外,还开发了武陵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内植被繁盛,旅游资源丰富,独特的喀斯特地貌为其披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主要景点揽月峰是公园的最高峰,也是涪陵区海拔最高点,海拔1980米。自然天象如雾海、日出、晚霞、雪景也构成了武陵山独特的景观。 (二)人文景区 武陵山区独特的少数民族历史文化资源,为民俗旅游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传统的民俗节目表演,展示了不一样的湘、黔、鄂、渝周边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位于湖南省湘西自治州西南边,被誉为“湘西明珠”的凤凰古城,县治总面积1700多平方公里,是一个以苗族、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集地。凤凰县以凤凰山江镇苗族民俗文化村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发展旅游产业,试图建立一个以山江镇为轴心的民俗文化乡镇旅游产业集群。古城建筑多数建于清朝康熙时期,现有特色居民建筑120多栋,古遗址110多处。著名景点主要有陈斗南宅院、虹桥、老洞苗寨、沈从文故居,熊希龄故居,东门城楼等。旅游区内民俗项目众多,比如湘西地区的上刀山、下火海,土家风俗表演等节目以及独特苗寨建筑,为游客展示了传统的少数民族风情。2001年凤凰被国务院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还内有大量红色旅游纪念地:如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贺龙故居、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省军区旧址等。景区内打造的红色旅游资源,弘扬了革命老区精神,有利于发展红色旅游业,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三)历史景区

论武陵山片区农村小额信贷扶贫法律制度完善

论武陵山片区农村小额信贷扶贫法律制度完善 1. 引言 1.1 背景介绍 武陵山片区是一个地势险峻、交通不便的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发 展相对落后,农民生活水平低下。在这样的背景下,农村小额信贷扶 贫显得格外重要。小额信贷可以帮助农村贫困户解决生产经营资金不 足的问题,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善农民生活。目前武陵山片区农 村小额信贷扶贫法律制度存在不完善的问题,使得扶贫效果不尽如人意。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必要对农村小额信贷扶贫法律制度进行完善。只有加强对农村小额信贷扶贫法律制度的规范和监管,才能更好 地发挥小额信贷在扶贫中的作用,实现精准扶贫的目标。本文旨在分 析武陵山片区农村小额信贷现状,探讨农村小额信贷扶贫法律制度不 完善的原因,阐述完善农村小额信贷扶贫法律制度的必要性,并提出 建立健全农村小额信贷扶贫法律制度的对策建议,以及加强政府在其 中的角色,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理论和政策支持。 1.2 问题意义 农村小额信贷在武陵山片区扶贫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农村小额信贷是帮助贫困农户解决资金难题的重要途径,能够促进贫 困地区农民生产生活的改善。农村小额信贷可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村产业的蓬勃发展,提升农民的脱贫致富能力。农村小额信贷

还可以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助力农村经 济的全面发展。农村小额信贷扶贫法律制度的完善,能够规范相关政 策和机制,保障资金的安全和有效利用,进一步提高扶贫效率和质量,实现可持续的脱贫目标。加强农村小额信贷扶贫法律制度的建设,对 于推动武陵山片区农村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和取得实质性成果具有重 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1.3 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主要是为了探讨武陵山片区农村小额信贷扶贫法律制度 的完善问题,分析当前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通 过深入研究,旨在加强对农村小额信贷扶贫法律制度的理解,为日后 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政策提供参考依据。研究还旨在 强调完善农村小额信贷扶贫法律制度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以促进武陵 山片区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通过这样的研究目的,希望 能为解决农村贫困问题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实现农村小额信贷 扶贫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为广大农村贫困群众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帮 助和改善。 2. 正文 2.1 武陵山片区农村小额信贷现状 武陵山片区是我国贫困地区之一,农村小额信贷在这一地区的发 展尤为重要。目前,武陵山片区农村小额信贷的现状存在着许多问题。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银行等金融机构往往很难覆盖到每一个农

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文献综述

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文献综述 社会保障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和社会学领域的热门研究课题之一。本 文将综述已有的相关研究文献,以期对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参考和启示。 一、社会保障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社会保障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基本制度,为广大人民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和支持。通过为 弱势群体提供医疗、养老、失业等方面的保障,社会保障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和幸福感,增强社会稳定。此外,社会保障还可以通过减轻个人经济压力,促进个人消费,推动经济发展。 研究表明,社会保障制度对经济增长有积极作用。Tito Boeri 和 Zhao Chen(2002)的研究表明,社会保障有助于提高劳动力参与率,增加劳动力的生产力和生产效率,从而 有助于推动经济增长。此外,社会保障还可以通过提供贷款来源,支持企业投资和创业, 进而推动产业发展。 尽管社会保障对于经济发展有积极贡献,但其也存在一些潜在的经济问题。首先,社 会保障可能会增加政府财政支出,导致财政压力过大。一些研究(比如Denis Conniffe 和John E. Spencer)指出,社会保障可能会导致政府财政收支不平衡,从而可能增加政 府财政赤字和债务水平。 其次,社会保障可能会对经济稳定产生不利影响。一些研究(比如Salamon and Anheier)发现,社会保障可能会降低企业投资、创业等经济活动,进而对经济增长产生 不良影响。此外,社会保障制度可能会增加企业用工成本,进而导致失业率上升,对整个 经济体系造成负面影响。 三、未来的政策建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需要综合考虑社会保障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首先, 政府应该制定合适的社会保障政策,以确保社会公平和公正。此外,政府应该加强财政管理,避免过度依赖社会保障制度,从而降低财政风险。 其次,政府应该积极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市场竞争力,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同时,政府应该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降低用工成本,促进创新创业、支持企业发展。 最后,政策制定者应该更加注重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他们应该在保障社 会公平的同时,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效益。只有这样,社会保障 制度才能真正为人民谋福利,推动经济发展。

网上谈:“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

湖北形势政策网上谈:“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 主题导语:省委统战部副部长、民宗委主任谭徽在、省发改委副主任刘兆麟、省委统战部研究室主任王思成作客省政府门户网站“在线访谈”,与网民畅谈武陵山试验区的定位、规划及发展。 主持人:网友们好,这里是荆楚网和省政府门户网站,正在为您直播的形势政策网上谈系列节目的节目现场,我是主持人孙永军,那么我们今天要谈的话题是湖北省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那么我们今天邀请到了三位嘉宾分别是省委统战部副部长、民宗委主任谭徽在、省发改委副主任刘兆麟以及省委统战部新闻发言人王思成,三位嘉宾好,欢迎作客我们系列访谈节目,在今年2月份,湖北省的武林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是在恩施启动,那么节目一开始,我们想请谭部长来跟网友们介绍一下咱们试验区它具体是基本的情况是怎么样的? 谭部长:好的,说到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我们首先从概念上要弄清楚,从地域上要弄清楚,包括哪些地方,那么,武陵山这个试验区,它是指以武陵山脉为中心的湘、鄂、豫、泉、连片地区,包括四个省市的,恩施、湘西、张家界、怀化、同仁、潜江等地的四周区,这个里面包括59个县市区,面积呢,是135000平方公里,总人口2296万,其中,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占到59%,将近60%,是国内跨境交界地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居住地区,是全国18个其中连片的特殊困难地区之一,我们湖北省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现在确定是包括恩施州的所辖的8个县市,再加上宜昌那边五峰,土家族两个自治县,那么就是说,我们湖北呢,在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就一共有10个县市,湖北的面积就是武陵山这一块是29500平方公里,也就是说将近30000平方公里,人口是465万,2010年,区域内它的生产总值是436亿,地方一般鱼产收物是25.22亿,固定资产投资是285亿,社会销售零售总额是164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137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是3826元,一、二、三产业结构它的比是30.8:8.4:40.8,也就是说农业还是大头,工业侧后,所以说,武陵山区是集少数民族地方偏远、山区贫困地区一体的特殊类型地区,由于历史的原因,自然的原因,也加上人口素质的原因,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说实在是很落后的,尤其是交通技术设施更为滞后,投资项目弱,产业发育不足,城市化水平不高,人才总量较少,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所以要解决这些深层次的困难和问题,又必须有一个区域性的统筹协调,从多层面,多角度来开展政策,因此,推进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确实非常必要。 主持人:也就是这个试验区的主要在恩施以及宜昌那些边缘地区,既是少数民族地区又是偏远地区,这个经济发展较滞后,其实我们省来讲的话,这个各区已经形成了竞相发展的格局,您看,有县红,还有鄂州,以及竹房等等这些试验区,那这个时候提出发展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从经济发展以及民族团结方面来看,不知道有什么意义?首先请刘主任从经济角度来谈一谈。 刘主任:我想,省委省政府做出这么重大的战略决策,这个意义主要是三个方面,一个是贯彻国家重大战略的需要,刚才我们谭部长也讲了武陵山基本情况,那么这个地区是我们国内陆地跨省交界地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居住区,所以国家在新一轮的扶贫开发中把它作为其中林片的特殊困难地区予以重点扶持,当然湖北是整个武陵山区的一个部分,我们要落实国家扶持战略举措,比如加大我们的工作力度,这是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从09年国务院批复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国务院明确提出了,要

经济高质量发展文献综述

经济高质量发展文献综述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速,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了当前国家发展的重要目标。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经济高质量发展文献的综述,探讨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概念、特点、影响因素和推进路径等方面的内容。 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指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注重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实现经济全面、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其特点主要包括注重质量和效益、坚持创新驱动、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结构性改革等方面。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市场经济化程度、政策环境、科技创新能力等。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创新驱动、完善质量和效益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主要包括深化改革、加强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开放、推进绿色发展等方面。深化改革是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通过推进各项改革,可以优化市场经济环境,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加强政府监管等。加强创新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可以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优化产业结构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优化传统产业和发展新兴产业,可以提高产业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扩大开放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扩大对外开放,可以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推进绿色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通过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可以实现

经济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国家发展的重要目标,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加强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开放、推进绿色发展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实现经济全面、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

做好项目谋划和前期工作,推进规划顺利实施

做好项目谋划和前期工作,推进规划顺利实施 近四年来,在、省、市大力支持下,通过县委、县政府的努力,我县先后争取到“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县”、“衡邵干旱走廊综合治理县”、“少数民族高寒山区扶贫开发县”、“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试点县”、“易灾地区环境治理县”、“油茶基地示县”、“农村危房改造示县”、“楠竹产业示县”、“生态文明示工程低碳县试点示建设”等重大政策支持,争取中央预算支持项目165个,到位和省级专项资金11.6亿元,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据扶贫开发部门介绍,今后仅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县每年可获得5.6亿元资金支持。在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规划走的投资大背景下,必须抓好规划编制和项目谋划工作,突出抓好项目谋划、申报和实施工作,以项目的实施推进规划的顺利实施,以引导市场行为,协调各利益,更好地配置社会资源。 一、深入调查研究,做好项目策划 实践出真知,社会生活中的面面都蕴涵着项目建设信息,这就要求在项目策划中必须深入实际调研,不仅要紧密联系实际,立足当前发展需要来谋划项目,又要求有超前意识,创新意识,准确判断未来一段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发挥不可为而为之、难事变易事、善于无中生有等超前敏锐性和主观能动性,谋划策划好项目。既要加强与县直部门、边相邻乡镇的协

调合力谋划项目,又要发挥基层广大群众创造性,充分调动村支两委、广大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科技能人的首创精神,谋划好项目,确保项目切实可行。 一是要立足实际谋划项目。要加强对县域乡镇实情的准确把握,分析厘清各线各块的发展现状、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加大对上级文件的研究,找准上级扶持重点,结合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全省推进“四化两型”和全县“十二五”规划实施要求,认真查找项目投资信息,仔细谋划项目。 1、从我县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农业面入手谋划项目。我县农产品资源丰富,加快发展有资源优势,尤其有林业生态资源优势,有“三湘林业第一县”和“中国竹子之乡”的美誉,是我县发展生态经济的依托所在。围绕资源培育、产品加工和转化增值整条产业链可以谋划楠竹丰产培育、速生丰产商品林、工业原料林、无节良材培育、笋竹林建设、植树造林、珍稀苗木培育、油茶丰产林等生态工程,加快花卉苗木、经济林、生物质能源林、中药材等特色基地建设和林化、竹木地板、森林食品、森林旅游等林下经济发展。围绕特色农产品资源培育可以谋划出城郊蔬菜生产、优质稻生产、高山云雾茶叶、绞股蓝、金银花、玫瑰花、杂交水稻制种、高山延季蔬菜、特优水果、特种养殖等项目。围绕农林产品深加工可以谋划一批竹笋加工、有机蔬菜加工、稻米加工和油茶、金银花、绞股蓝、玫瑰花、楠竹综合等加工项目,推进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要突出新技术引进和新产品开发,按全县城乡规划总体要求,

武陵山片区城镇化特征、趋势与发展战略

武陵山片区城镇化特征、趋势与发展战略

一武陵山片区概况 武陵山片区是《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中确定的14个集中连片特困区之一,也是首个编制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并率先启动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的连片特困区。该片区地处湖南、湖北、重庆和贵州四省交界处,国土面积17.18万平方公里,共有71县(市、区),其中,湖南37个、贵州16个、湖北11个、重庆7个(见图1)。2014年末,常住人口3080万,其中城镇人口1108万,乡村人口1972万,城镇化率36%,境内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白族等9个世居少数民族。该片区集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于一体,是贫困人口分布广、跨省交界面大、少数民族聚集多的连片特困区和经济协作区。 武陵山片区水能资源、山地资源、矿产资源、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是我国亚热带森林系统核心区、长江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屏障,森林覆盖率53%,生物物种多样,素有“华中动植物基因库”之称。不过,该片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 (1)贫困面广量大,贫困程度深。片区71县市区中有4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3个省级重点县。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120元,仅相当于当年全国平均水平的61.1%,就医难、上学难、饮用水不安全、社会保障水平低等问题仍未解决。 (2)基础设施薄弱,片区内主干道网络尚未建成,基层公路建设欠账较多,水利设施薄弱且老化,电力和通信设施相对落后,区内仓储、包装、运输等基础条件较差;市场体系不完善,特别是金融、技术、信息、产权和房地产等高端市场体系不健全,产品要素交换和对外开放程度低,物流成本高。 (3)经济发展滞后,特色产业规模小且竞争力不强。2014年,片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约为23870元,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片区内缺乏核心增长极和具有明显区域特色的大企业、大基地,产业链条不完整,没有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或产业集群。 (4)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低。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方面软硬件建设严重滞后,城乡居民就业不充分。人均教育、卫生支出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多,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十分缺乏,经济增长中的科技贡献程度低。

武陵山区域发展研究报告

武陵山区域发展研究报告 武陵山区位于中国中部,是湖南、湖北、重庆三省市的交界处,是中国重要的山地经济区之一。本报告旨在对武陵山区域发展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区域概况 武陵山区地势崎岖,山高林密,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该地区有许多珍稀的动植物资源,具有重要的生态保护作用。然而,由于交通不便、农村经济落后等问题,该地区的发展较为滞后。 二、存在问题 1. 交通不便:由于地形险峻,交通条件较差,大部分地区缺乏高速公路和铁路交通,这严重制约了区域内外的交流与发展。 2. 农业落后:由于缺乏现代农业技术和资金支持,农民的收入水平较低,农田利用率不高。 3. 旅游开发不充分:武陵山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景和丰富的人文资源,但旅游设施相对薄弱,旅游业的发展潜力未得到充分挖掘。 三、发展机遇 1. 国家政策支持:国家对山区的经济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为武陵山区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2. 生态旅游需求增加:随着人们生活质量提高和环境意识增强,对生态旅游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武陵山区的自然环境和生态文化资源非常适合开展生态旅游。

四、发展建议 1. 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加快修建高速公路和铁路线路,改善交通状况,为区域发展提供便利。 2. 引入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民的种植养殖技能,提高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水平。 3. 加大旅游设施建设:加强对武陵山区的旅游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开发更多旅游景点,吸引更多游客。 4. 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加强对武陵山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加大对污染源的治理力度,保护好区域的生态资源。 综上所述,武陵山区域发展潜力巨大,通过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推行现代农业、加强旅游设施建设以及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可以促进武陵山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武陵山片区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关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武陵山片区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关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武陵山片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保护区,这片区域拥有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自然景观, 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生态区域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武陵山片区的生态环境 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如何促进武陵山片区的经济增长,同 时保护好生态环境,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 经济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武陵山片区的经济增长直接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随着工业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片区内的水资源污染、土地荒漠化、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许多珍稀生物也受到了威胁。 生态环境的破坏也限制了武陵山片区的经济发展。水资源的短缺、土壤的贫瘠、生态 景观的破坏等问题,不仅制约了当地农业、旅游业的发展,还对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不 利影响。 二、问题分析 1. 发展现状不容乐观 当前,武陵山片区的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发展现状十分不容乐观。一方面,片区的经济增长已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水源减少、土地荒漠化、森林资源过度开发等问题日益严峻;片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也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使得 当地的农业、旅游等产业发展受到了限制。 2. 缺乏科学的发展规划 当前,武陵山片区的发展缺乏科学的规划,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没有得到 有效的协调和平衡。一方面,经济增长的盲目追求导致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对生态环境的 保护也成为了经济发展的累赘,片区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三、对策建议 为了促进武陵山片区的经济增长,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我们建议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这包括对片区内资源的合理利用、环境的保护和修复等方面的规划,确保经济的发展 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2. 加强政府管理

武陵山片区县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武陵山片区县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摘要】 本文通过对武陵山片区县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展开研究,旨在探讨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并进行实证分析。首先分析 了武陵山片区的金融发展现状和县域经济增长现状,然后深入研究了 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武陵山片区县域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但同时也存在一 些影响因素。总结了武陵山片区县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提 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本研究对于促进武陵山 片区经济发展,推动金融行业取得更好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武陵山片区、县域金融发展、经济增长、影响机制、影响因素、 实证分析、政策建议、未来展望 1. 引言 1.1 背景介绍 武陵山片区位于中国中部,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和旅游胜地之一。该地区地形复杂多样,山峦起伏,森林茂密,生物多样性丰富。 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加之长期以来受制于发展东部沿海地 区的政策导向,武陵山片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人均收入较低,基

础设施建设相对不足。武陵山片区的县域经济主要依靠农业和旅游业,产业结构单一,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随着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武陵山片区的县域金 融发展成为重要课题。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经济运行的血脉和 动力。加快发展县域金融,可以有效支持当地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增长,提升居民生活水平,推动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武陵山片 区县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对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实现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是探究武陵山片区县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分析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和实证分析结果,为促进该地区 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具体目标包括:1.分析武陵山片区的金融发展现状,探究金融业在县域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分析武陵山片区县域经济增长的现状,揭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瓶颈; 3.研究武陵山片区县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探讨金融发展如何促进经济增长; 4.进行实证研究,验证金融与经济间的关系,并找出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 5.分析影响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因素,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通过本研究,旨在为武陵山片区县域金融 发展与经济增长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政策建议,推动该地区经济可 持续发展。 1.3 研究意义

武陵山区新型城镇化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武陵山区新型城镇化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近年来,中国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但是在武陵山区这样的山区地区,新型城镇化的 发展面临许多问题。本文将对武陵山区新型城镇化发展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 策。 武陵山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导致了城镇化进程的滞后。由于地理条件复杂, 交通运输困难,水电供应不足等问题,限制了城镇化的发展。针对这一问题,应加大基础 设施建设力度,提供更好的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支持,为城镇化提供便利条件。 武陵山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就业机会不足。由于地形复杂,农业发展受限, 而传统的农业劳动力在城市化进程中往往会失去工作机会。需要发展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可以通过培训和教育提升农民劳动力的素质,增加其就业机会。 武陵山区的环境保护工作不到位,存在环境污染的问题。城镇化进程中,大量的工业 企业和居民聚集在小城镇,给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应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制定相关政 策和法律,限制污染排放,并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 武陵山区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也是城镇化发展面临的挑战。由于年轻人不愿意返回农村 居住,导致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严重。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通过提供更好的社会福利和养 老服务,吸引年轻人回迁,同时发展养老产业,提供更多养老服务岗位,解决养老问题。 武陵山区的文化传统和社会习俗也是城镇化进程中需要面对的问题。由于历史和地理 原因,山区地区的文化传统和社会习俗比城市地区更为保守。在城镇化进程中,需要尊重 和保护山区地区的文化传统,并适度融入现代城市化的元素,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 合。 武陵山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但是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服务业、加强环境保护、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以及合理融合传统文化和现代元素,可以推动武 陵山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经济发展问题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含提纲)》

一、选题的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 (一)理论意义 城市基础设施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必要条件,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和意义。在我国有关城市基础建设与经济发展的研究资料较少,大多都是有关城市基础建设或是促进经济发展策略的研究,研究城市基础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可以为更好地提出能够促进经济不断增长的经济发展策略提供理论基础,可以为更加科学地开展城市基础建设提供理论资料,具有理论研究意义。(二)实际意义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首先需要解决基础设施问题,因为城市基础设施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有的是城市生存的前提,有的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例如供水设施,它向城市提供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素,是城市的“血液”,城市不解决水源和供水问题,不能保证生产生活用水,这个城市就无法存在,更谈不上发展;又如能源设施,它向城市提供电力、热力和燃气,这是城市的“粮食”,城市没有能源和动力,机器设备就无法运转,照明、炊事、取暖就无法解决,城市就等于一座死城;道路和交通是城市内部和城市外部连接的纽带,没有道路交通设施,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既进不去又出不来,人也寸步难行,在这种情况下城市的经济、社会生活也自然处于停顿。一个现代化城市最基本的特征,就是要具有与城市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高效能、高效益;具有高质量的城市环境;具有高度社会化协作交流的最佳地域条件等。而城市基础设施正是为这些方面提高水平创造物质技术和管理条件。由此可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经济的的形成和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研究城市基础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具有实际意义。 二、论文综述(综述国内外有关选题的研究动态) (一)国外研究动态 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历来是世界各国、各地区政府制定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经济增长战略必须高度重视的基本问题。无论是早期、还是近现代经济学家,都十分重视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其研究范围包括基础设施发展模式、基础设施规模与结构、基础设施区域配置等问题。总体上,普遍认同基础设施与经济增

区域经济文献综述范文模板

经济类文献综述 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 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 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不再重复。 经济类文献综述 格式与写法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经济类文献综述 经济增长的文献综述[摘要]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研究两个角度出发,对近年来国内外诸多学者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相关关系研究的文章进行了归纳和总结,综述过程中笔者给出了适当的述评,并在文章末尾提出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金融发展经济增长文献综述当前的中国出现了一种奇特的宏观经济景观:一方面是货币过量供应,流动性泛滥,一些商业银行因为存差过大而发愁;另一方面是企业借钱难、筹资难,许多很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因为资金不足而得不到充分的发展(吴敬琏,2006)。他认为问题症结在于,由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机构组成

的金融体系发展严重滞后,使富裕的资金无法流入最有效率的产业和企业,资金流通不畅的必然会阻碍经济的发展。 综观各个发达国家,几乎毫无例外的拥有发达的金融市场,而且似乎经济程度与金融市场的深度、广度也呈现出一定的正相关关系。究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怎样的一种关系呢?关于这个问题,国内外的诸多学者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一、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综述1912年,Schumpeter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被认为在经济理论史上第一次论述了创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他认为金融机构满足新兴企业信贷要求是经济发展的核心所在,并强调银行的功能在于甄别出最有可能实现产品和生产过程创新的企业家,通过向其提供资金来促进技术进步。 继熊彼特之后,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观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类:1.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没有相关关系对于货币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西 方古典经济学家根据萨伊定律提出了货币中性和信用媒介论,该理论认为货币供给量的变化不影响产出、就业等实际的经济变量。后来的一些经济学家如K.Wicksell,虽然认识到了货币在经济增长中具有重大的、实质性的影响,但主要强调的是消除货币对经济的不利影响。 货币学派的代表人物Friedman认为“货币至关重要”只是就短期而言,在长期中货 币供给的变化只会引起物价水平的变动,而不会影响实际产出。Joan Robinson也 认为金融体系的出现和发展仅仅是对经济增长的被动反应。 2.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和互动关系20世纪70年代,Mckinnon和Shaw以发展中国家的金融问题为研究对象,认为在发展中国家存在 着严重的金融约束和金融压抑现象。这既削弱了金融体系聚集金融资源的能力,又使金融体系发展陷于停滞甚至倒退的局面。 1973年,他们分别提出了着名的金融浅化理论和金融自由化理论。他们分别从“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这两个不同角度,将货币金融理论与发展理论结合起来,全 面论证了货币金融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 他们认为,发展中国家之所以资金短缺,并不是因为缺乏能用于积累的资金,而是因为“金融抑制”造成了融资渠道堵塞和资金成本的扭曲。在金融深化的条件下,发 展中国家经济建设资金不足问题可以缓解。 对于金融发展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的重要性,部分经济学家认为,金融发展是经济增长的一个必要条件。如Patrick认为,金融发展对于经济增长具有“供给主导”的 作用。 金融发展在动员储蓄、管理风险、便利交易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有助于经济增长。但是,对于金融发展究竟如何影响经济增长的问题却存在许多争论。

红色文化与武陵山区特色体育发展研究

红色文化与武陵山区特色体育发展研究 作者:文理中,唐艳霞 来源:《武术研究》 2016年第6期 文理中唐艳霞 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湖南吉首 416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我国各个地区的红色旅游产业正处于飞速发展中,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是传承、发展红色文化的有效方式。武陵山区是我国重点扶持的贫 困地区之一,但它有着丰富的民族体育资源优质,是红色旅游资源的聚集地,也蕴藏着丰富的 民族体育资源。文章从多角度、多层次研究红色文化和武陵山区体育发展现状,提出武陵山区 特色体育开发与发展措施,从而促进改地区体育事业的大力发展。 关键词:红色文化武陵山区特色体育发展探讨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6)06—0118—03 武陵山区处于我国中西部的结合地带,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融为一体,是少数 民族的重要聚集地。为了使武陵山区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拉动该地区经济发展,需要优化当 地丰富的资源,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和特色的体育事业,挖掘该地区潜在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该地区的体育文化事业具有独特的优势,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蕴含着不同民族特色,有着丰 富的体育探险旅游资源。面对这种情况,需要从不同角度入手,客观、全面地分析武陵山区特 色体育现状,采取适宜的措施,不断促进该地区体育事业发展,已有的体育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承、发展与保护。 1 红色文化概述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众多颜色中,红色的视觉冲击力是最强的,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表现力,是“喜庆、幸福、革命”的象征。红色蕴含着中国革命史,是胜利的体现,更是无产阶级 革命的关键性标志。在二十世纪末期,红色文化便应运而生,逐渐流行,经过一系列漫长发展 之后,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新时代下,红色文化并没有明确的界定,属于中华民族特有 的文化。从某种角度来说,文化属于一种历史现象,不同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文化,并和社会 物质生产、精神生活紧密相连。而红色文化并不是红色、文化间的相加,是在中国发展史上, 各种社会历史实践下产生的思想与红色寓意的有机融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红色文化是长 期革命实践的重要成果,在对中华优秀民族文化进行必要的选择、融合等形成的,属于一种特 定的文化精神、文化形态。此外,红色文化也是我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精髓,对中国共产党人 的“三观”造成了深远的影响,新民主主义时期便是我国红色文化出现的始端。 在红色旅游资源中,蕴含着丰富的红色文化,特别是革命老区,承载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具有多样化的特点。第一,科学性、时代性。红色文化具有连续性的特点,是对 人类社会内在本质、发展规律的客观反映。就红色文化而言,具有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情况 相结合的产物,来源于不同时期的社会实践中,是不同时代、阶段发展的主要方向,具有鲜明 的时代特征。第二,民族性、大众性。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传统文化属于精华,而红色文化 正是对不同传统文化的弘扬,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红色文化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息息相关, 有着浓厚的群众意识。换句话说,它来源于社会大众,也需要服务于他们,提高社会大众的思 想素质、文化素质是其核心内容,也是满足社会大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关键所在。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政策的缺陷及改进措施--以武陵山片区(湖南)部分县市区为例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政策的缺陷及改进措施--以武陵 山片区(湖南)部分县市区为例 何伟军;秦弢;安敏 【摘要】通过对武陵山片区(湖南)部分县市区的走访、以及调查问卷和获得数 据的分析,归纳了武陵山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转移支付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民生、生态环境保护双重目标难以兼顾,相互冲突;转移支付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严重不足且分配不合理;补偿政策不明确,考核管理不科学;政策宣传力度较小,公众缺乏认知度和参与度等。结合实际情况找出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一方面主要是由于县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本身成本较高且见效较慢,另一方面是由于政策设计存在缺陷或者政策执行存在问题。因此,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 【期刊名称】《湖北社会科学》 【年(卷),期】2015(000)004 【总页数】6页(P67-72) 【关键词】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县域生态环境;改进措施 【作者】何伟军;秦弢;安敏 【作者单位】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宜昌 443600;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 学院,湖北宜昌 443600;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宜昌 4436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政策的缺陷及改进措施——以武陵山片区(湖南)部分县市区为例 何伟军,秦弢,安敏 (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宜昌443600) 摘要:通过对武陵山片区(湖南)部分县市区的走访、以及调查问卷和获得数据的分析,归纳了武陵山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转移支付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民生、生态环境保护双重目标难以兼顾,相互冲突;转移支付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严重不足且分配不合理;补偿政策不明确,考核管理不科学;政策宣传力度较小,公众缺乏认知度和参与度等。结合实际情况找出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一方面主要是由于县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本身成本较高且见效较慢,另一方面是由于政策设计存在缺陷或者政策执行存在问题。因此,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县域生态环境;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477(2015)04-0067-06 作者简介:何伟军(1965—),男,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导。秦弢(1989—),男,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安敏(1991—),女,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201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武陵山片区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研究”(13BMZ057)的部分研究成果。 一、背景

关于设立武陵山土家族自治区的建议

关于建立武陵山土家族自治区的建议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中国区域历史地理,做为一个生在武陵山地区的土家族人深刻地体会到了区域的历史地理的重要性。然而,生活在同一区域里,具有相同的文化,相同的民族,共同的祖先的武陵山人,却分别在四省各地,都在落后的山区挣扎着,不由令人心痛。 在中国的土地上,有一座绵延了渝、鄂、湘、黔4省,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的大的山脉,那就是巍巍武陵山。武陵山是褶皱山,长度420公里,一般海拔高度1000米 以上,最高峰为贵州的凤凰山,海拔2570 米。山脉为东西走向,呈岩溶地貌发育, 主峰在贵州的铜仁地区的梵净山。武陵 山脉覆盖的地区称武陵山区,现在也习惯称武陵山片区。这些地区主要包括:重庆市的黔江区,酉阳,秀山,彭水,石柱;湖北省的恩施州,所辖恩施、利川、建始、巴东、宣恩、咸丰、来凤、鹤峰八个县市和红庙开发区;湖南省的湘西州,所辖县市为:吉首市、泸溪县、凤凰县、花垣县、保靖县、古丈县、永顺县、龙山县;湖南省张家界市,辖永定区、武陵源区、慈利县、桑植县;贵州的铜仁地区,辖铜仁市、万山特区、玉屏侗族自治县、松桃苗族自治县、印江土家族自治县、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思南县、江口县、石阡县、德江县等。在武陵

山深深的腹地,满眼所见的,是山连着山,山套着山,山衔着山,山抱着山。千山万岭,峰峦叠蟑。农民们在狭窄的坡地上种瓜点豆,连一尺见方的泥土都不肯放过,统统被垦为耕地。山里汉子在那里犁地,三五步便到了头,半站在悬崖边,既不能进,也不能退,于是,人们只得从泥土里提起沉重的犁辕,使劲儿往后拉,身子后坐,几乎悬空在山崖外。这里有土家族,苗族,侗族, 白族等少数民族居住,有着丰富的少数民 族文化和秀丽的风景,其中武陵山脉主峰 ——梵净山,奇峰石怪,为五大佛教圣地之一;乌江画廊穿越其中;张家界,为世界著名的国家森林公园;湘西凤凰为古代的南长城;黔江的小南海为世界保存完好著名的地震遗址;恩施的清江河和黔江的阿蓬江、酉阳的酉水河,为土家族的发源地。这里山同脉,水同源,树同根,人同俗,这里的民族却有着悠久的历史,为共和国的诞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经济文化长期落后,建立武陵山土家族自治区已具有必备的条件。 一、关于武陵山民族地区的贫困原因和对发展的构想 武陵山民族地区是我国贫困面最广、贫困程度最深、集中连片且覆盖县份最多的地区。全区总面积有13万平方千米,人口2314万人,分别占全国的1.35%和1.77%。该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滞后,2009年,全区域范围内,GDP只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