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第三章 微纳加工技术-6微光学元件制备

第三章 微纳加工技术-6微光学元件制备

第三章 微纳加工技术-6微光学元件制备
第三章 微纳加工技术-6微光学元件制备

微光学元件及光纤耦合半导体激光器

微光学元件及光纤耦合半导体激光器 1、微光学元件简介 微光学(Micro-Optics)是未来微光电机系统(Micro-Optical-Electrical-Mechanical System,MOEM S,也称微机械系统,Micro-Electrical-Mechanical System)中三大(另两大组成部分是微电子和微机械)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有时也称光学微机械(Optical MEMS)。微光学元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设计灵活可实现阵列化和易大批量复制等优点已成功地应用到现代光学的各个领域中,如校正光学系统的像差、改善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减轻系统的重量。更为广泛的应用是激光光学领域,用于改变激光光束波面,实现光束变换,如光束的准直、整形及光学交换和光学互联等。微光学元件按照光传播的途径可简单地分为两大类:衍射光学元件(Diffractive Optical Elements,DOEs)和折射性光学元件(Refractive Optical Element,ROEs)。衍射型微光学元件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是二元光学元件(Binary Optical Element,BO Es),以多台阶面形来逼近连续光学表面面形,是微光学元件中比较重要的一类。相应的微光学元件的设计方法有衍射方法和折射传播的几何光学方法,如Fresnel 波带法、G-S 算法、遗传算法、光线追迹等。目前比较成熟的商业化软件如CODE V,ZEMAX,OSLO 等都具备微光学元件和系统的优化设计功能。 2、微光学元件的制作方法微光学元件的制作方法归纳起来有两种:机械加工方法和光学加工方法。机械加工方法主要有[1]:光纤拉制(Drawing of Fiber Lenses)、超精度研磨(Ultraprecision Grin ding)、注模(Moulding)、金刚石车削(Diamond Turning)等。光学加工方法就是光刻(Photolithogr aphy)。机械加工方法的优点是工艺过程简单,缺点是难于实现阵列型器件和大规模廉价复制,而且不易制作非旋转对称微光学元件,如柱面透镜、任意不规则面型微光学。光学加工方法的优点是:能实现任意不规则面型透镜(尤其是二元微光学元件更是如此),可以大规模复制、缺点是工艺复杂、对环境要求较高。光学光刻可实现二元衍射微光学元件和连续面形微光学元件,主要有二元光学方法、掩模移动法、灰阶掩模法、热熔法和梯度折射率方法等。采用光刻方法加工8台阶二元衍射微光学元件的加工工艺原理,采用三块不同频率的掩模,通过三次甩胶、曝光、显影、刻蚀等工艺实现95%衍射效率的微光学元件。采用掩模移动法制作连续面形微光学阵列元件,首先根据要求的面形设计掩模,然后在曝光过程中通过移动掩模,实现各部分的不同曝光量,最后通过显影、反应离子刻蚀,将光刻胶的面形传递到光学表面材料上。灰阶掩模法是根据微光学元件所需面型,对掩模进行灰阶编码,形成相应的光强透过率分布函数,通过一次曝光、显影,即可得到相应的光刻胶面形,最后通过刻蚀,得到光学材料上的面形。热熔法是通过曝光后光刻胶的表面张力作用的收缩,形成面形。这几种方法中,热熔法由于面形不容易控制和难于制作不规则面形而应用领域受到限制,二元衍射方法虽然能实现各种复杂面形而得到广泛应用,但受到光刻线宽分辨率的限制而不能制作较大数值的微光学元件;掩模移动法能制作较大数值孔径元件但难于制作不具有中心对称或旋转对称元件。灰阶掩模法具有设计灵活、能制作任意面形的微光学元件,但是掩模制作过程中数据量较大,难于精确地控制面形。总的说来,二元衍射方法适合于小数值孔径微光学元件而连续面形方法适合于制作大数值、小口径微光学元件。[1] [url=16094123551-2.shtml][2][/url] [url=16094123551-3.shtml][3][/url] [url=16094123551-2.shtml][下一页][/url] 光子晶体光纤激光器

微纳加工工艺流程

高通量微流控器件的设计与加工 罗春雄 掩模的制作 掩模的制备是光刻中的关键步骤之一,其作用是在一个平面上有选择性的阻挡紫外光的通过,从而实现光刻胶的局部曝光。掩模的图形及尺度由计算机设计完成,常用的设计软件有L-edit(目前最新版本为10.0)和AutoCAD等。带有图形结构的掩模常用介质有透明膜和玻璃板,图形结构一般由透明和不透明的区域组成。掩模有时也被称作原图或光刻版。 当分辨率要求不高时,掩模可用简单的方法来制备。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高分辨率的激光照排机(3000dpi以上)将图形打印在透明胶片上,这种方法的误差一般为3-7μm,视激光照排机的精度而定。当图形的尺度为10μm量级时,此法制成的掩模可近似视为精确。使用激光照排机的优点在于设备易得,一般的出版社就有可以满足要求的机器;并且制作过程很简单,只需要一步打印。 图1采用L-edit设计的模版图。 通过电子束曝光的方法可以得到精度更高的掩模版,精度可达100nm甚至10nm级。这种掩模版为金属掩模,所以不论是精度、寿命还是使用时的方便程度,均要优于打印方法制成的模版。但它的缺点也十分明显:成本非常高(一块模版通常要上千元人民币),并且制作周期时间长。 还有其他一些方法可以得到掩模版,如准分子激光刻蚀和光学缩小等方法,这样得到的模版精度较高,但对设备的要求都比较高。

光刻胶 光刻胶是由溶解在一种或几种有机溶剂中的光敏聚合物或预聚合物的混合物组成的,它是用光刻技术将掩模上的微结构精确转移到基片的关键媒介。根据用途不同,有多种黏度、光学性质及物理化学性质不同的品种供选择。 光刻胶有两种基本的类型:一种是负型光刻胶,它们在曝光时发生交联反应形成较曝光前更难溶的聚合物;另一种是正型光刻胶,它们在曝光时聚合物发生链断裂分解而变得更容易溶解。根据它们的特性,负型光刻胶显影后曝光部分被固定而非曝光部分被洗掉;正型光刻胶则是曝光的部分在显影后被洗掉,非曝光部分被固定。下面分别介绍这两种光胶: a.负光胶 负光胶曝光中发生的光化学反应比正光胶相对简单。例如Minsk于1954卖给Eastman Kodak公司的专利,应用的是聚乙烯醇肉桂酸酯中的肉硅酸部分的双键对紫外线敏感,双键之一被打开后形成双游离基,这些双游离基不稳定,很快与其他游离基间相互连接,形成新的碳-碳链,并与其他线形分子交联形成更大的聚合物分子。与曝光前相比,聚合物变得更不易溶解且抗化学侵蚀性更强,因而未曝光的部分可被显影液溶解而去掉。此即为KPR(柯达光刻胶)和其他负胶的基本原理。我们实验室常用的负光胶是国产的BP系列,特点是光胶薄(1-3μm),附着力极好,分辨率高,但缺点是难去除。 另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光敏聚合物为SU-8。它是一种环氧型聚合物材料,因为平均一个单体分子中含有8个环氧基,因此名称中有8,其结构如图2所示。SU-8光学透明性、硬质、光敏的独特性质,在微加工材料中独树一帜。主要特点如下:高机械强度;高化学惰性;可进行高深宽比、厚膜和多层结构加工。由于它在近紫外区光透过率高,因而在厚胶上仍有很好的曝光均匀性,即使膜厚达100μm,所得到的图形边缘仍近乎垂直,深宽比可达50:1。 图2 SU-8单体的典型结构。 SU-8是机理和材料完全不同的一类负光刻胶。该胶可溶于GBL(gamma-butyrolactone)溶液中。溶剂的量决定了黏度,从而也决定了可能的涂覆厚

光学零件加工技术

光学零件加工技术 邬建生 二 00 四年元月(整理) 目录 一、统研磨抛光与高速研磨抛光特点 二、准球心法和传统法比较 三、切削工序的要求 四、粗磨工序的要求 五、如何保持粗磨皿表曲率半径的精度 六、修磨皿的技巧 七、影响抛光的因素 八、抛光剂(研磨粉)的影响 九、研磨皮及选择十、传统加工要求十一、计算公式十二、光圈识别与修整措施十三、机床的选择十四、机床的调整十五、超声清洗原理十六、品质异常分析步骤十七、工艺规程的设计 光学零件的加工,分为热加工、冷加工和特种加工,热加工目前多采用于光学零件的坯料备制; 冷加工是以散粒磨料或固着磨料进行锯切、粗磨、精磨、抛光和定心磨边。 特种加工仅改变抛光表面的性能,而不改变光学零件的形状和尺寸,它包括镀膜、刻度、照相和胶合等。冷加工各工序的主要任务是: 粗磨(切削)工序:是使零件具有基本准确的几何形状和尺寸。精磨(粗磨)工序:是使零件加工到规定的尺寸和要求,作好抛光准备。抛光(精磨)工序:是使零件表面光亮并达到要求的光学精度。定心工序:是相对于光轴加工透镜的外圆。 胶合工序:是将不同的光学零件胶合在一起,使其达到光轴重合或按一定方向转折。 球面光学零件现行加工技术三大基本工序为: 1、范成法原理的铣磨(切削)

2、压力转移原理的高速粗磨 3、压力转移原理的高速抛光。 范成法原理的铣磨(切削),虽然加工效率较高,但其影响误差的因素较多,达到较高精度和较粗糙度较困难。压力转移原理的准球心高速粗磨和高速抛光,零件受力较均匀,加工效率也较高,但必须预先准确修整磨(模)具的面形,才能保证零件的面形精度。准确修整面形精度需要操作者的经验和技巧,而且需反复修整。 一、传统研磨与高速研磨特点 1. 传统研磨 传统研磨也叫古典研磨,它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加工方法 其主要特点是: (1)采用普通研磨机床或手工操作; (2)要求人员技术水平较高; (3)研磨材料多采用散砂(研磨砂)抛光沥青 (4)抛光剂是用氧化铈或氧化铁; (5)压力用加荷重方法实现虽然这种方法效率低 , 但加工精度较高所以,目前仍被采用。 2. 高速研磨抛光一般是指准球心法(或称弧线摆动法)。其主要特点是: (1)采用高速、高压和更有效的利用抛光模,大大提高了抛光效率 (2 )压力头围绕球心做弧线摆动,工作压力始终指向球心,也是靠球模成型的。 3. 范成法 准球心法对机床的精度要求较低 , 加工方法和传统法相近,易于实现,用的较广;范成法对机床精度及调整要求较高,目前很少采用。 二、准球心法和传统法较 1. 准球心法

超精密光学元器件制造装备与工艺

超精密光学元器件制造装备与工艺 1、任务概述 超精密光学元器件制造装备与工艺的研究,目的就是为了给国家重大专项所建设的大型激光装置提供合格的大口径、高品质的光学元件,保证工程的圆满按期完成;通过项目的执行,有效推进相关领域的元件检测、脆性材料制造工艺、表面处理等关键技术的进步;通过对知识产权的拥有,来提升民族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所谓的光学元件的超精密加工指的是加工精度达到亚微米或纳米精密的光学加工与制造,这相当于一根人的头发丝的1/20~1/100的精微尺度,如果在1m的天文望远镜主镜上达到这个加工精度,做一个同比例的比喻,相当于一公里长度的铁轨其长度误差只有0.5mm。以至于光学元件的超精密制造技术是一项技术难度非常大,且涉及新进加工、数控、仿真、精密计量等诸多方面的综合技术。 2、战略意义 在我国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中,与激光科学工程相关的国家重大专项涵盖了很多重要技术领域,这些领域与上海的2006-2020发展纲要是密切相关的。该专项的实施对于我国未来清洁能源、先进制造、光通讯、国防安全等领域的技术革新和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超精密光学元器件对这些大型激光装置来说,就如同砖、瓦、钢筋水泥对建筑高楼大厦一样重要。元器件的制造装备与工艺决定了元

器件的性能和品质,直接影响装置最终的输出性能和输出状态。对于传统光学仪器,如显微镜和望远镜无限制的扩大了人们的视野,是人的眼睛得意“更远、更精、更大”,而光学元件器正是这些光学仪器的器官。因此上海在此时适时布局和规划有关超精密光学元器件的制造与工艺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3、国内外现状 无论国内还是国际对于超精密光学元器件制备与工艺技术的驱动均来自于军事、航天、天文及大型民用项目,在美国最大的激光装置是本世纪初刚刚建成的NIF“国家点火工程”其共有光路192路,其中高精度大口径光学元件达7000余片。在国际上类似的装置还有法国的LMJ (Laser Mega Joule)装置。在中国最大的激光装置是建设中的神光III装置。受到大能量和高功率激光驱动装置方面的建设的驱动,各国在大尺寸光学元件的精密加工方面都开展了大量的投入和研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NIF装置驱动下美国光学加工的发展。据报道,NIF从1995年就开始了对激光材料加工技术技术的筹备和研究,整体工程包含的光学元件总量达到7360片,包括激光玻璃放大片、反射镜、腔镜、窗口、光栅和晶体,其中仅激光玻璃放大片为3072片。这些光学元件的技术指标要求都比常规光学元件的要求要高出许多,NIF的加工指标要求见下表 表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NIF光学元件加工技术指标要求

光学零件加工技术课程设计工艺规程编制模板

精品文档 。 1欢迎下载 第十五章 光学零件工艺规程编制 工艺规程的作用: ①工艺规程是光学零件加工的主要技术文件,是组织生产不可缺少的技术依据。 ②合理的工艺规程是保证加工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反映生产过程和工艺水平的综合技术资料。 ③要想编制出合理的工艺规程,必须掌握光学零件的制造特点,考虑现有生产条件,并尽可能采用新工艺。 光学零件加工技术是在不断发展的,对不同生产方式、不同生产规模、不同加工对象来说,工艺规程是有较大区别的,例如:古典法、高速加工法。 §15-1 编制工艺规程的一般原则 光学零件常规加工工艺规程编制的一般原则如下: 一、对光学零件图进行工艺审查 在编制工艺规程时: ① 要熟悉产品图纸的技术条件, ② 熟悉其他原始资料, ③ 进行综合技术分析, ④审查零件图的设计合理性、结构工艺性及经济性。

精品文档 。 2欢迎下载 二、确定加工路线及加工方法 ① 根据生产纲领(大量生产还是小量生产)确定生产类型(小量、成批、大量?), ② 按照生产类型及零件的材料、形状、精度、尺寸要求决定毛坯类型, ③根据生产类型与毛坯类型确定加工路线和加工方法。 三、设计必要的专用样板,或选择通用样板。 主要是标准样板和工作样板。 四、确定加工余量及毛坯尺寸 根据生产类型、加工方法、毛坯类型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应先从最后一道工序开始确定加工余量,例如,透镜的加工余量应先从定心磨边开始给定直径尺寸,棱镜和平面镜应先从抛光开始给定厚度尺寸,然后再考虑各工序中的相应余量。最后给出总余量和毛坯尺寸。 五、设计及选用工夹具、机床、测量仪器 在确定加工路线和加工余量后,按各工序的要求,设计必要的工、夹具,如透镜的精磨、抛光工、夹具设计,包括粘结膜、贴置模、精磨模、抛光模等的设计。并根据生产条件选用机床和测量仪器。 六、选用必需的光学辅料。 光学零件生产中所使用的光学辅料主要有清洗材料、粘结材

微纳光学器件的研究进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sj.com/doc/a84016971.html, 微纳光学器件的研究进展 作者:田泽安白爱芳 来源:《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年第06期 文章编号1000-5269(2018)06-0020-07DOI:https://www.docsj.com/doc/a84016971.html,ki.gdxbzrb.2018.06.03 摘要:工作在亚波长尺度的微纳光子学器件,具有良好的光子集成性和光学性能优势,广泛用于图像显示、遥感技术和传感应用等方面。根据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各类微纳光学器件近十年以来的研究成果,简要阐述了基于特殊微纳结构的颜色滤光片、基于金属表面等离子体效应的滤光片、基于导模共振光栅滤光片、基于光栅结构的滤波偏振分束器和微纳结构宽波段吸收器等五种光子学器件的发展现状,提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对未来的研究内容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微纳结构;等离子体效应;导模共振光栅;光栅结构;颜色滤光片;宽波段吸收器;偏振分束器;吸收器 中图分类号:TN27;O438; 文献标识码: A 凡是对光波具有选择性的光学器件在可见光入射下,透射或反射光将呈现不同颜色,逻辑上这种光学器件过滤了白光的部分成分,因此本文称此类光学器件为颜色滤光片;尤其是红绿蓝三基色的颜色滤光片在显微系统和通信等方面广泛应用。随着微纳米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彩色滤光片的研究已成为微纳光学领域的热点,目前,常用的颜色滤光片分为吸收型和干涉型两种。 吸收型颜色滤光片。早在1600年前,古罗马人使用金属离子吸收法,将金和银等金属掺杂到双层玻璃制备有色玻璃。在不同的入射角下,这种玻璃呈现不同的颜色。根据不同的掺杂材料(如金属,有机染料等)选择性吸收不同波长的入射光,呈现特定颜色的原理,使用现代工艺设计的颜色滤光片成本低,适合推广使用。但吸收型颜色滤光片的制备过程消耗大量的水电资源,对环境产生很大的污染;而且有机染料的化学性质容易发生变化,出现褪色现象,甚至颜色消失。 干涉型滤光片。利用干涉、衍射和散射产生的同频率多光束的干涉效应制备的颜色滤光片,寿命长、无污染、颜色稳定(在材料的尺寸和折射率不发生变化时,颜色不会发生变化),因而被广泛采用。但光程差依赖入射角,所产生的颜色会随入射角发生变化。由此,干涉型滤光片对入射角非常敏感,角度不敏感颜色滤光片成为研究的重点。 本文将总结近十多年來特殊微纳结构颜色滤光片、金属表面等离子体效应滤光片、导模共振光栅滤光片、光栅结构的滤波偏振分束器和微纳结构宽波段吸收器等微纳光学器件的研究成

超精密加工与光学器件制造

光学零件超精密加工 非球面光学零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光学零件,常用的有抛物面镜、双曲面镜、椭球面镜等。非球面光学零件可以获得球面光学零件无可比拟的良好的成像质量,在光学系统中能够很好的矫正多种像差,改善成像质量,提高系统鉴别能力,它能以一个或几个非球面零件代替多个球面零件,从而简化仪器结构,降低成本并有效的减轻仪器重量。 非球面光学零件在军用和民用光电产品上的应用也很广泛,如在摄影镜头和取景器、电视摄像管、变焦镜头、电影放影镜头、卫星红外望远镜、录像机镜头、录像和录音光盘读出头、条形码读出头、光纤通信的光纤接头、医疗仪器等中。 1.2国外非球面零件的超精密加工技术的现状 80年代以来,出现了许多种新的非球面超精密加工技术,主要有:计算机数控单点金刚石车削技术、计算机数控磨削技术、计算机数控离子束成形技术、计算机数控超精密抛光技术和非球面复印技术等,这些加工方法,基本上解决了各种非球面镜加工中所存在的问题。前四种方法运用了数控技术,均具有加工精度较高,效率高等特点,适于批量生产。 进行非球面零件加工时,要考虑所加工零件的材料、形状、精度和口径等因素,对于铜、铝等软质材料,可以用单点金刚石切削(SPDT)

的方法进行超精加工,对于玻璃或塑料等,当前主要采用先超精密加工其模具,而后再用成形法生产非球面零件,对于其它一些高硬度的脆性材料,目前主要是通过超精密磨削和超精密研磨、抛光等方法进行加工的,另外,还有非球面零件的特种加工技术如离子束抛光等。 国外许多公司己将超精密车削、磨削、研磨以及抛光加工集成为一体,并且研制出超精密复合加工系统,如RankPneumo公司生产的Nanoform300、Nanoform250、CUPE研制的Nanocentre、日本的AHN60―3D、ULP一100A(H)都具有复合加工功能,这样可以便非球面零件的加工更加灵活。 1.3我国非球面零件超精密加工技术的现状 我国从80年代初才开始超精密加工技术的研究,比国外整整落后了20年。近年来,该项工作开展较好的单位有北京机床研究所、中国航空精密机械研究所、哈尔滨工业大学、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应用光学重点实验室等。 为更好的开展对此项超精密加工技术的研究,国防科工委于1995年在中国航空精密机械研究所首先建立了国内第一个从事超精密加工技术研究的重点实验室。 2.非球面零件超精密切削加工技术 美国UnionCarbide公司于1972年研制成功了R―θ方式的非球面创成加工机床。这是一台具有位置反馈的双坐标数控车床,可实时

微纳米加工技术及其应用

绪论 1:纳米技术是制造和应用具有纳米量级的功能结构的技术,这些功能结构至少在一个方向的几何尺寸小于100nm。 2:微纳米技术包括集成电路技术,微系统技术和纳米技术;而微纳米加工技术可获得微纳米尺度的功能结构和器件。 3:平面集成加工是微纳米加工技术的基础,其基本思想是将微纳米机构通过逐层叠加的方式筑在平面衬底材料上。(类似于3d打印机?) 4:微纳米加工技术由三个部分组成:薄膜沉积,图形成像(必不可少),图形转移。如果加工材料不是衬底本身材料需进行薄膜沉积,成像材料的图形需转化为沉积材料的图形时需进行图形转移。(衬底材料,成像材料,沉积材料的区别和联系) 5:图形成像工艺可分为三种类型:平面图形化工艺,探针图形化工艺,模型图形化工艺。平面图形化工艺的核心是平行成像特性,其主流的方法是光学曝光即“光刻“技术;探针图形化工艺是一种逐点扫描成像技术,探针既有固态的也有非固态的,由于其逐点扫描,故其成像速度远低于平行成像方法;模型图形化工艺是利用微纳米尺寸的模具复制出相应的微纳米结构,典型工艺是纳米压印技术,还包括模压和模铸技术。 6:微米加工和纳米加工的主要区别体现在被加工结构的尺度上,一般以100nm 作为分界点。 光学曝光技术 1:光学曝光方式和原理 可分为掩模对准式曝光和投影式曝光。其中,掩模对准式曝光又可分为接触式曝光和邻近式曝光,投影式曝光又可分为1∶1投影和缩小投影(一般为1∶4和1∶5)。 接触式曝光可分为硬接触和软接触。其特点是:图形保真度高,图形质量高,但由于掩模与光刻胶直接接触,掩模会受到损伤,使得掩模的使用寿命较低。采用邻近式曝光可以克服以上的缺点,提高掩模寿命,但由于间隙的存在,使得曝光的分辨率低,均匀性差。 掩模间隙与图形保真度之间的关系 W=k√ 其中w为模糊区的宽度。 掩模对准式曝光机基本组成包括:光源(通常为汞灯),掩模架,硅片台。 适用范围:掩模对准式曝光已不再适用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生产,但却广泛应用于小批量,科研性质的以及分辨率要求不高的微细加工中。 投影式曝光:投影式曝光广泛应用于大批量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生产。 评价曝光质量的两个参数:分辨率和焦深。

微纳制造技术作业

微纳制造技术作业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

问题:1、微机械制造材料大致分为几类而常用的制造微机电产品的材料有哪些,MEMS装置为何大多选用硅材料制造 2、纳米材料与常规的材料相比,有哪些优点 答:1、(1)微机械制造材料大致分为结构材料、功能材料和智能材料三大类。 (2)常用的制造微机电产品的材料有: a,结构材料:是以力学性能为基础,具有一定强度,对物理或化学性能也有一定要求,一般用于构造微机械器件结构机体的材料,如硅晶体。 b,功能材料:指那些具有优良的电学、磁学、光学、热学、声学、力学、化学、生物医学功能,特殊的物理、化学、生物学效应,能完成功能相互转化,主要用来制造各种功能元器件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类高科技领域的高新技术材料。如压电材料、光敏材料等。 c,智能材料:一般具备传感、致动和控制3个基本要素。如形状记忆合金、磁/电致伸缩材料、导电聚合物、电流变/磁流变材料等。 (3)由于硅材料具有众多优点,所以MEMS装置大多选用硅材料制造。 其优点如下: ①优异的机械特性:在集成电路和微电子器件生产中,主要利用硅的电学特性;在微机 械结构中,则是利用其机械特性。或者同时利用其机械特性和电学特性,即具有机电合一的特性,便于实现机电器件的集成化。 ②储量丰富,成本低。硅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之一,自然界的硅元素通常以氧化物 如石英(sio2)的形式存在,使用时要提纯处理,通常加工成为单晶形式(立方晶体,各向异性材料) ③便于批量生产微机械结构和微机电元件。硅材料的制造工艺与基层电路工艺有很好的 兼容性,便于微型化、集成化和批量生产。硅的微细加工技术比较成熟,且加工精度高,容易生成绝缘薄膜。 ④具有多种传感特性,如压电阻效应、霍尔效应。 ⑤纯净的单晶硅呈浅灰色,略具有金属性质。可以抛光加工,属于硬脆材料,热传导率 较大,对温度敏感。 2、纳米材料内部粒子的尺寸减小到纳米量级,将导致声、光、电、磁、热性能呈现新的 特性。对纳米体材料,可以用“更轻、更高、更强”这六个字来概括。 ①“更轻”是指借助于纳米材料和技术,可以制备体积更小性能不变甚至更好的器件, 减小器件的体积,使其更轻盈。第一台计算机需要三间房子来存放,正是借助与微米级的半导体制造技术,才实现了其小型化,并普及了计算机。无论从能量和资源利用来看,这种“小型化”的效益都是十分惊人的。 ②“更高”是指纳米材料可望有着更高的光、电、磁、热性能。 ③“更强”是指纳米材料有着更强的力学性能(如强度和韧性等),对纳米陶瓷来说,纳 米化可望解决陶瓷的脆性问题,并可能表现出与金属等材料类似的塑性。纳米材料中的基本颗粒的微小尺寸效应,致使材料中的结构颗粒或原子团大多数是不存在位错的,这

平面光学元件的加工技术

平面光学元件的加工技术 浙江大学光电系曹天宁 宁波华光精密仪器公司周柳云 光学平面零件包括棱镜、平行平面板、平面反光镜、平晶、光楔、光盘片基、滤光片、波片、倍频器等等。其大小从φ1mm到φ1000mm,材料主要是光学玻璃,有时是光学晶体,为了达到高精度与高效率,采用技术方法很多,有铣磨、精磨、研磨、抛光、分离器抛光、环抛、水中抛光、单点金刚石飞切(SPDFC)、计算机机控制小工具抛修(CCP) 、离子抛光等等。 从机理上考察,可以归纳为三类基本方法 一、范成法形成平面 特点是依靠机床的精确运动形成平面包络面,对机床精度要求高.如用筒状金刚石磨轮铣磨平面,按正弦公式当α=0时,R=∞范成了片面(生产上为了排屑排冷却液方便, α有一个小量,表面微凹)。单点金刚石飞切也是依靠高速旋转的轴与飞刀作直线运动的工作台垂直而范成了平面.工具与工件的加工接触为线接触。 二、轮廓复印法或母板复制法 这种复制法与光栅复制法不一样,在复制过程有磨削研磨、抛光过程。采用精磨模、抛光模(固着磨料抛光模与柏油抛光磨)加工的均属于这一类.工具与工件的接触为面接触。 三、小工具修磨法 计算机控制抛光(CCP)离子束抛光与手修属于这一类,逐点抛修,边检边修,精度可以很高,对局部修正非常方便.工具与工件的接触为点接触。 (一) 、铣磨成型光学平面元件 我国QM30、PM500、XM260研磨机直到NVG-750THD型双轴超精密平面磨床等大型平面铣磨机利用范成法原理高效铣磨出平面,而且可以采用适当的金属夹具,将角度修磨变为平行平面的铣磨.机床磨轮轴与工件的平行度、轴向经向跳动影响棱镜的角度精度.铣磨成型是光学平面元件毛胚加工的主要技术方法之一。 图一就是PM500铣磨平面的范成运动,图二就是改进的QM30铣削平面的范成运动。

微纳制造技术作业

问题:1、微机械制造材料大致分为几类而常用的制造微机电产品的材料有哪些,MEMS装置为何大多选用硅材料制造 2、纳米材料与常规的材料相比,有哪些优点 答:1、(1)微机械制造材料大致分为结构材料、功能材料和智能材料三大类。 (2)常用的制造微机电产品的材料有: a,结构材料:是以力学性能为基础,具有一定强度,对物理或化学性能也有一定要求,一般用于构造微机械器件结构机体的材料,如硅晶体。 b,功能材料:指那些具有优良的电学、磁学、光学、热学、声学、力学、化学、生物医学功能,特殊的物理、化学、生物学效应,能完成功能相互转化,主要用来制造各种功能元器件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类高科技领域的高新技术材料。如压电材料、光敏材料等。 c,智能材料:一般具备传感、致动和控制3个基本要素。如形状记忆合金、磁/电致伸缩材料、导电聚合物、电流变/磁流变材料等。 (3)由于硅材料具有众多优点,所以MEMS装置大多选用硅材料制造。 其优点如下: ①优异的机械特性:在集成电路和微电子器件生产中,主要利用硅的电学特性;在微机械结构中,则 是利用其机械特性。或者同时利用其机械特性和电学特性,即具有机电合一的特性,便于实现机电器件的集成化。 ②储量丰富,成本低。硅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之一,自然界的硅元素通常以氧化物如石英(sio2) 的形式存在,使用时要提纯处理,通常加工成为单晶形式(立方晶体,各向异性材料) ③便于批量生产微机械结构和微机电元件。硅材料的制造工艺与基层电路工艺有很好的兼容性,便于 微型化、集成化和批量生产。硅的微细加工技术比较成熟,且加工精度高,容易生成绝缘薄膜。

④具有多种传感特性,如压电阻效应、霍尔效应。 ⑤纯净的单晶硅呈浅灰色,略具有金属性质。可以抛光加工,属于硬脆材料,热传导率较大,对温度敏感。 2、纳米材料内部粒子的尺寸减小到纳米量级,将导致声、光、电、磁、热性能呈现新的特性。对纳米体材料,可以用“更轻、更高、更强”这六个字来概括。 ①“更轻”是指借助于纳米材料和技术,可以制备体积更小性能不变甚至更好的器件,减小器件的体积,使其更轻盈。第一台计算机需要三间房子来存放,正是借助与微米级的半导体制造技术,才实现了其小型化,并普及了计算机。无论从能量和资源利用来看,这种“小型化”的效益都是十分惊人的。 ②“更高”是指纳米材料可望有着更高的光、电、磁、热性能。 ③“更强”是指纳米材料有着更强的力学性能(如强度和韧性等),对纳米陶瓷来说,纳米化可望解决陶瓷的脆性问题,并可能表现出与金属等材料类似的塑性。纳米材料中的基本颗粒的微小尺寸效应,致使材料中的结构颗粒或原子团大多数是不存在位错的,这减少了材料的内部缺陷,在宏观上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特性,常规的陶瓷材料脆而易碎,变成纳米相形式后就有了塑性,发生较大形变也不会裂成许多碎片,且可进行切削加工。原因是纳米级晶粒间不存在位错,相互之间滑动起来容易引起形变。

微电子加工工艺总结

1、分立器件和集成电路的区别 分立元件:每个芯片只含有一个器件;集成电路:每个芯片含有多个元件。 2、平面工艺的特点 平面工艺是由Hoerni于1960年提出的。在这项技术中,整个半导体表面先形成一层氧化层,再借助平板印刷技术,通过刻蚀去除部分氧化层,从而形成一个窗口。 P-N结形成的方法: ①合金结方法 A、接触加热:将一个p型小球放在一个n型半导体上,加热到小球熔融。 B、冷却:p型小球以合金的形式掺入半导体底片,冷却后,小球下面形成一个再分布结晶区,这样就得到了一个 pn结。 合金结的缺点:不能准确控制pn结的位置。 ②生长结方法 半导体单晶是由掺有某种杂质(例如P型)的半导体熔液中生长出来的。 生长结的缺点:不适宜大批量生产。 扩散结的形成方式 与合金结相似点: 表面表露在高浓度相反类型的杂质源之中 与合金结区别点: 不发生相变,杂质靠固态扩散进入半导体晶体内部 扩散结的优点 扩散结结深能够精确控制。 平面工艺制作二极管的基本流程: 衬底制备——氧化——一次光刻(刻扩散窗口)——硼预沉积——硼再沉积——二次光刻(刻引线孔)——蒸铝——三次光刻(反刻铝电极)——P-N结特性测试 3、微电子工艺的特点

高技术含量设备先进、技术先进。 高精度光刻图形的最小线条尺寸在亚微米量级,制备的介质薄膜厚度也在纳米量级,而精度更在上述尺度之上。超纯指工艺材料方面,如衬底材料Si、Ge单晶纯度达11个9。 超净环境、操作者、工艺三个方面的超净,如 VLSI在100级超净室10级超净台中制作。 大批量、低成本图形转移技术使之得以实现。 高温多数关键工艺是在高温下实现,如:热氧化、扩散、退火。 4、芯片制造的四个阶段 固态器件的制造分为4个大的阶段(粗线条): ①材料制备 ②晶体生长/晶圆准备 ③晶圆制造、芯片生成 ④封装 晶圆制备: (1)获取多晶 (2)晶体生长----制备出单晶,包含可以掺杂(元素掺杂和母金掺杂) (3)硅片制备----制备出空白硅片 硅片制备工艺流程(从晶棒到空白硅片): 晶体准备(直径滚磨、晶体定向、导电类型检查和电阻率检查)→ 切片→研磨→化学机械抛光(CMP)→背处理→双面抛光→边缘倒角→抛光→检验→氧化或外延工艺→打包封装 芯片制造的基础工艺 增层——光刻——掺杂——热处理 5、high-k技术

超精密机械加工技术发展及应用

超精密机械加工技术发 展及应用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超精密机械加工技术发展及应用超精密机械加工技术作为微光学元件的一种制造方法,具有很多其他传统方法所不具有的优点。本文回顾了超精密机械加工技术的发展,展望了其在微光学元件加工中的应用潜力。 1微光学概述 1.1定义与名称 微光学是一门属于多门前沿学科交叉领域的新兴科学。微光学借助于微电子工业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是国际上最前沿研究方向之一,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途。微光学元件(MOC),指面形精度可达亚微米级,表面粗糙度可达纳米级的自由光学曲面及微结构光学元件。自由光学曲面包括有回转轴的回转非球面(如抛物面、渐开面等),和没有任何对称轴的非回转非球面,如Zernike像差方程曲面。微结构是指具有特定功能的微小表面拓扑形状,如凹槽、微透镜阵列等,如图1所示(图1略)的微金字塔结构表面。这些结构决定了对光线的反射,透射或衍射性能,便于光学设计者优化光学系统,减轻重量,缩小体积。典型微光学元件如全息透镜、衍射光学元件(DOE)和梯度折射率透镜等,将这些微光学元件应用在各种光电子仪器中,可以使光电子仪器及其零部件更加小型化、阵列化和集成化。 1.2微光学元件的应用 微光学元件是制造小型光电子系统的关键元件,它具有体积小、质量轻、造价低等优点,并且能够实现普通光学元件难以实现的微小、阵

列、集成、成像和波面转换等新功能。随着系统小型化不断的成为一种趋势,几乎在所有的工程应用领域中,无论是现代国防科学技术领域,还是普通的工业领域的应用前景。军用方面,西方国家在70年代以后研制和生产的军用光电系统,如军用激光装置、热成像装置、微光夜视头盔、红外扫描装置、导弹引导头和各种变焦镜头,均已在不同程度上采用了非球面光学零件。在一般民用光电系统方面,自由非球面零件可以大量地应用到各种光电成像系统中。如飞机中提供飞行信息的显示系统;摄像机的取景器、变焦镜头;红外广角地平仪中的锗透镜;录像、录音用显微物镜读出头;医疗诊断用的间接眼底镜,内窥镜,渐进镜片等。微结构光学元件应用更是广泛,如光纤连接器中的微槽结构,液晶显示屏的微透镜阵列,及用于激光扫描的F-theta镜片,激光头的分光器等,这些微结构光学元件在很多我们日常使用的产品中都有应用,比如手机、掌上电脑、CD和DVD等。 1.3微光学元件加工方法 由于受应用需求的驱动,对微光学元件加工技术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出现了多种现代加工技术,如电子束写技术、激光束写技术、光刻技术、蚀刻技术、LIGA技术,复制技术和镀膜技术等,其中最为成熟的技术是蚀刻技术和LIGA技术。这些技术基本都是从微电子元器件的微细加工技术发展而来,但与电子原件不同,三维成型精度和装配精度对光学元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将会直接影响其性能,因此这些方法各自都有它自身的缺陷和使用的局限性。如由于视场深度的限制,光刻技术仅限于二微结构和小深宽比三维结构的加工;采用牺牲层蚀刻技术,虽然

微纳加工工艺流程

. 高通量微流控器件的设计与加工 罗春雄 掩模的制作 掩模的制备是光刻中的关键步骤之一,其作用是在一个平面上有选择性的阻挡紫外光的通过,从而实现光刻胶的局部曝光。掩模的图形及尺度由计算机设计完成,常用的设计软件有L-edit (目前最新版本为10.0)和AutoCAD 等。带有图形结构的掩模常用介质有透明膜和玻璃板,图形结构一般由透明和不透明的区域组成。掩模有时也被称作原图或光刻版。 当分辨率要求不高时,掩模可用简单的方法来制备。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高分辨率的激光照排机(3000dpi 以上)将图形打印在透明胶片上,这种方法的误差一般为3-7μm ,视激光照排机的精度而定。当图形的尺度为10μm 量级时,此法制成的掩模可近似视为精确。使用激光照排机的优点在于设备易得,一般的出版社就有可以满足要求的机器;并且制作过程很简单,只需要一步打印。 图1 采用L-edit 设计的模版图。 通过电子束曝光的方法可以得到精度更高的掩模版,精度可达100nm 甚至10nm 级。这种掩模版为金属掩模,所以不论是精度、寿命还是使用时的方便程度,均要优于打印方法制成的模版。但它的缺点也十分明显:成本非常高(一块模版通常要上千元人民币),并且制作周期时间长。 还有其他一些方法可以得到掩模版,如准分子激光刻蚀和光学缩小等方法,这样得到的模版精度较高,但对设备的要求都比较高。

. 光刻胶 光刻胶是由溶解在一种或几种有机溶剂中的光敏聚合物或预聚合物的混合物组成的,它是用光刻技术将掩模上的微结构精确转移到基片的关键媒介。根据用途不同,有多种黏度、光学性质及物理化学性质不同的品种供选择。 光刻胶有两种基本的类型:一种是负型光刻胶,它们在曝光时发生交联反应形成较曝光前更难溶的聚合物;另一种是正型光刻胶,它们在曝光时聚合物发生链断裂分解而变得更容易溶解。根据它们的特性,负型光刻胶显影后曝光部分被固定而非曝光部分被洗掉;正型光刻胶则是曝光的部分在显影后被洗掉,非曝光部分被固定。下面分别介绍这两种光胶: a.负光胶 负光胶曝光中发生的光化学反应比正光胶相对简单。例如Minsk 于1954卖给Eastman Kodak 公司的专利,应用的是聚乙烯醇肉桂酸酯中的肉硅酸部分的双键对紫外线敏感,双键之一被打开后形成双游离基,这些双游离基不稳定,很快与其他游离基间相互连接,形成新的碳-碳链,并与其他线形分子交联形成更大的聚合物分子。与曝光前相比,聚合物变得更不易溶解且抗化学侵蚀性更强,因而未曝光的部分可被显影液溶解而去掉。此即为KPR (柯达光刻胶)和其他负胶的基本原理。我们实验室常用的负光胶是国产的BP 系列,特点是光胶薄(1-3μm ),附着力极好,分辨率高,但缺点是难去除。 另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光敏聚合物为SU-8。它是一种环氧型聚合物材料,因为平均一个单体分子中含有8个环氧基,因此名称中有8,其结构如图2所示。SU-8光学透明性、硬质、光敏的独特性质,在微加工材料中独树一帜。主要特点如下:高机械强度;高化学惰性;可进行高深宽比、厚膜和多层结构加工。由于它在近紫外区光透过率高,因而在厚胶上仍有很好的曝光均匀性,即使膜厚达100μm ,所得到的图形边缘仍近乎垂直,深宽比可达50:1。 图2 SU-8单体的典型结构。 SU-8是机理和材料完全不同的一类负光刻胶。该胶可溶于GBL (gamma-butyrolactone )溶液中。溶剂的量决定了黏度,从而也决定了可能的涂覆厚

光学元件加工技术

第一章光学理论分析 光学系统是由透镜组合而成,本章主要叙述光的基本原理,透镜的几何光学成像理论,以及像差的问题,当中并以光学厂实际生产的镜头为例子,辅以印证理论。 1-1 基本原理 光是自然界的产物,以下就光的特性以及物理量加以说明。 可见光 可见光是电磁波谱之一部份,人的眼睛可视为是电磁波接收器,工作于此波段并依此定义出可见光。 在光学中常用奈米(nanometer;1nm=1×10-9m)为波长单位,图 1-1显示可见光中心区域波长约为 550nm,颜色为黄绿色。视力灵敏曲线在长波长及短波长处渐趋近于轴。一般定视力灵敏度降至其最大值的1%处为极限,两极限的波长值分别约为 430nm 和 690nm。在此限度外之辐射若强度够的话,眼睛仍能探测到;若强度弱时,在许多物理实验中可用照相底片或感光灵敏之电子探测器代替人眼。 因光同时具有波和粒子的特性,一般物理现象的解释则采用适性策略:对于光的行进以电磁波解释,对于光的吸收与辐射,则以粒子特性来处理。 一般基础光学依光的性质和实验结果分为三类: 1.几何光学:将光视为粒子处理,但考虑的是整体特性表现,亦即对光的描述是用光线(ray)的集合 -光束(light beam),以及物点、像点等概念。 2.量子光学:将光视为粒子处理,但探讨的是各别粒子本质。 3.波动光学:将光视为电磁波处理,本领域又称物理光学。 本论文研究的对象是精密光学组件,因此以几何光学为应用基础。 光源和光速 物体本身能发光的,如太阳、火焰、电灯、雷射称为光源(luminous source)。藉由光源照射物体而反射光线,方能使我们感觉物体的存在。光线可看做是由许多光子(photon)所组成,至于光束则是由许多光线汇集而成的光束线。

微细加工方法

微细加工方法

微细铣削加工技术 王翔 (厦门大学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机电系 199201152779) 摘要:由于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System,MEMS)在微小零件加工中存在不足,微细铣削加工作为一项补充技术正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主要从微细铣削的发展背景;微细铣削的关键技术;微细铣削的机床系统和微细铣削的实验,针对特征尺寸在4 所谓中间尺度微小机械零件的微细10~10m 铣削技术进行了介绍。使读者对微细铣削技术有一定的认识。 关键词:微细铣削;使能技术;机床系统;铣削的实验 1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在IT、医疗器械以及通讯领域,人们对微小型零件(如:微型传感器、微型加速度计、微透镜阵列等)的需求日益增加。这种需求的增加促进了微细加工技

术的发展。 在目前的多种微细加工技术中,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System,MEMS)一直是主流技术之一。由于MEMS技术衍生于微电子技术,它的主要加工对象被限制在硅基材料上,并且工件的几何形状基本上是简单的二维形状,因而只有在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批量制造等方面才是经济的。微细切削加工技术,特别是微细铣削作为MEMS技术的补充,由于其几乎不受加工对象材料和几何形状的限制而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正在成为微细加工技术中的新生力量。 近年来,采用传统的机械加工方法而进行微细制造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针对特征尺寸在4 所谓中间尺度微小机械零件的微10~10m 细切削制造成为一大研究热点,其原因是机加工具有几大优势: 1加工精度高; 2生产效率高、灵活; 3能加工任意三维特征的零件; 4能加工包括钢在内的多种材料; 2微细铣削关键使能技术 微细铣削是一种加工能力强、成形精度高的微小

光学零件加工技术

光学零件加工技术 邬建生 二00四年元月(整理) 目录 一、统研磨抛光与高速研磨抛光特点 二、准球心法和传统法比较 三、切削工序的要求 四、粗磨工序的要求 五、如何保持粗磨皿表曲率半径的精度 六、修磨皿的技巧 七、影响抛光的因素 八、抛光剂(研磨粉)的影响 九、研磨皮及选择 十、传统加工要求 十一、计算公式 十二、光圈识别与修整措施 十三、机床的选择 十四、机床的调整 十五、超声清洗原理 十六、品质异常分析步骤 十七、工艺规程的设计 序言 光学零件的加工,分为热加工、冷加工和特种加工,热加工目前多采用于光学零件的坯料备制; 冷加工是以散粒磨料或固着磨料进行锯切、粗磨、精磨、抛光和定心磨边。 特种加工仅改变抛光表面的性能,而不改变光学零件的形状和尺寸,它包括镀膜、刻度、照相和胶合等。冷加工各工序的主要任务是:

粗磨(切削)工序:是使零件具有基本准确的几何形状和尺寸。 精磨(粗磨)工序:是使零件加工到规定的尺寸和要求,作好抛光准备。 抛光(精磨)工序:是使零件表面光亮并达到要求的光学精度。 定心工序:是相对于光轴加工透镜的外圆。 胶合工序:是将不同的光学零件胶合在一起,使其达到光轴重合或按一定方向转折。 球面光学零件现行加工技术三大基本工序为: 1、范成法原理的铣磨(切削) 2、压力转移原理的高速粗磨 3、压力转移原理的高速抛光。 范成法原理的铣磨(切削),虽然加工效率较高,但其影响误差的因素较多,达到较高精度和较粗糙度较困难。压力转移原理的准球心高速粗磨和高速抛光,零件受力较均匀,加工效率也较高,但必须预先准确修整磨(模)具的面形,才能保证零件的面形精度。准确修整面形精度需要操作者的经验和技巧,而且需反复修整。 一、传统研磨与高速研磨特点 1.传统研磨 传统研磨也叫古典研磨,它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加工方法 其主要特点是: (1)采用普通研磨机床或手工操作; (2)要求人员技术水平较高; (3)研磨材料多采用散砂(研磨砂)抛光沥青 (4)抛光剂是用氧化铈或氧化铁; (5)压力用加荷重方法实现虽然这种方法效率低, 但加工精度较高所以,目前仍被采用。 2.高速研磨抛光 一般是指准球心法(或称弧线摆动法)。 其主要特点是: (1)采用高速、高压和更有效的利用抛光模,大大提高了抛光效率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