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佳片U约】法国二战经典:《女人之痛》

【佳片U约】法国二战经典:《女人之痛》

【佳片U约】法国二战经典:《女人之痛》
【佳片U约】法国二战经典:《女人之痛》

【佳片U约】法国二战经典:《女人之痛》雨中笠翁图书馆更多精彩请您欣赏

《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6周年影视展播》

法国二战经典:《女人之痛》

[海报剧照]

[热诚推荐]

本片是根据热尔贝.施勒吉尔的同名传记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它以真实的历史故事为基础,介绍了一位女权主义运动

者.....维克多莉亚的斗争经历的,同时,也描写了她的家庭生活和感情生活。影片由法国影坛最活跃的女导演纳迪娜.特兰迪昂执导。她从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长期活跃于法国影坛,拍摄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好影片。1967年由她导演的电影《我的爱人,我的爱人》,在该年的戛纳电影节上荣获了最佳影片奖。她多才多艺,既是导演又是编剧。九十年代以后她所拍摄的影片则多由她的丈夫(《总统轶事》中男主角的扮演者让.路易特兰迪昂)和她的女儿(本片女主角玛丽特兰迪昂)出演主角。本片就是她和她的女儿玛丽.特兰迪昂的一次成功的合作。玛丽曾于1998年荣获了法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女主角提名。

[剧情资料]

导演:纳迪娜·特兰迪昂

主演: 玛丽·特兰蒂尼昂/ 玛丽那·维拉迪/ 塞吉·卡斯特里图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语言: 法语

上映日期: 2000-03-06

又名: 维克多利亚

女人之痛的剧情简介

影片讲述的是从二战到70年代的故事。维多利亚在二战爆发前怀孕,未婚夫却被征集上战场。母亲劝维多利亚去把孩子打掉,可她却执意要把孩子生下来,之后,亚历山大便出世了。不久二战结束,未婚夫归来,可他的老爸却跟他说维多利亚做人流的事情,结果未婚夫不承认亚历山大是自己的孩子,然后与维多利亚分手。经历痛苦的维多利亚不仅努力把孩子养大,还研究医学,为争取妇女权利而进行着不懈的斗争……

本片是根据热尔贝.施勒吉尔的同名传记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它以真实的历史故事为基础,介绍了一位女权主义运动者——维克多莉亚的斗争经历的,同时,也描写了她的家庭生活和感情生活。影片由法国影坛最活跃的女导演纳迪娜.特兰迪昂执导。她从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长期活跃于法国影坛,拍摄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好影片。1967年由她导演的电影《我的爱人,我的爱人》,在该年的戛纳电影节上荣获了最佳影片奖。她多才多艺,既是导演又是编剧。九十年代以后她所拍摄的影片则多由她的丈夫(《总统轶事》中男主角的扮演者让.路易.特兰迪昂)和她的女儿(本片女

主角玛丽.特兰迪昂)出演主角。本片就是她和她的女儿玛丽.特兰迪昂的一次成功的合作。玛丽曾于1998年荣获了法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女主角提名。第三集六十年代,维克多莉亚继续为妇女的合法利益斗争,创建了法国第一个家庭计划等等。作为一名女权运动者,她把她的事业全部奉献给了争取妇女合法权益的运动。即使自己受到控诉她仍然顽强战斗,直到1975年韦尔法法律的颁布,即赋予法国妇女有选择堕胎的权利。

[精彩影评]

Brava!!数次都要笑趴了,每个人都很精彩!看着看着发现是小时候在正大剧场放过的片,那时就深深印在脑海里,一直苦苦寻找名字,此刻真是叫做踏破铁鞋无觅处啊!

一个女人乔装男人扮女人的故事。人物有趣,台词犀利。朱莉安德鲁斯的中性扮相帅气无比,特别是每次演出完掀发套的瞬间。落拓失意依旧风度翩翩的老玻璃陶德愣是将结尾的滑稽戏演出了悲壮的味道。最受刺激的大概就是马尚大王了,聒噪的情妇,出柜的保镖,雌雄莫辩的意中人,被出柜的尴尬,唉,真是纠结。

看过电影,又买碟收藏。女扮男扮女,一个混乱的世界,一群快乐的人,还有一群不知所谓的有钱人。一个落魄的女高音,一个失落的老gay,一个鸡摸的大老板,一个强壮的保镖gay,寻求的是什么?发迹?发达?还是发情?跟着心走,不管是男是女,爱就是爱!理解认同还有爱。。。

但总觉得少了些什么,困难被太容易的化解了,很多部分没有深入进去,但命题其实是挺讽刺的。而音乐部分太加分了,主旋律好听死了!

布莱克爱德华仿经典老电影风格。不是只有悲剧才会提醒你生活的美好;一部好的喜剧一样能够有感染力让人为之激动并赞叹——是什么人共同创造了如此经典的作品?1995年

夫妇两人将此故事搬上百老汇,至今歌剧仍在全球各地上演。

女主角扮成男人后每场表演结束摘下发套的一刻真是帅到爆,满场高昂的欢呼似乎表明这个世界雌雄莫辩的美丽才是王道。朱莉.安德鲁斯低沉的嗓音很迷人,片中的音乐都很棒。

很欢乐的片子,颜色好!在三十年代的巴黎,一名落魄的女歌星在饥寒交迫之下假扮男人,并得到在舞台上以人妖姿态表演的同性恋男子指点,决定剪短头发扮成人妖在夜总会演出,不料大受欢迎,甚至得到一名黑社会头子的垂涎。朱莉.安德鲁斯在她的导演丈夫布莱克.爱德华兹指导之下,演出了一部相当精彩的性

看了此片之后不久得知导演去世的消息,缅怀一下!感谢这个兢兢业业拍喜剧,给世界带来无数欢笑的人!

[请您观看]

1

2

3

编辑于2011年9月8日

二战后法国高等教育的变革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2009—2010 第一学期作业课程:外国教育发展史 任课教师:杨光富 题目:二战后法国高等教育的变革探析院系: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系 专业:09级教育史 姓名:屈博 学号:51090102044 2010年3月1日

二战后法国高等教育的变革探析 摘要: 二战期间,法国的高等教育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全国各地一片衰败的景象。战后,高等教育的恢复和重建成为当务之急。五六十年代,随着战后经济的全面复苏,法国高等教育也基本完成了恢复、重建以及调整工作。之后,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法国高等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由外到内的变革,从而使法国走上了一条高等教育的强国之路。 关键词:高等教育,复苏,变革,影响 法国在二战期间,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方方面面都蒙受了巨大的损失,教育也不能幸免。尤其是高等教育,遭受了严重的破坏。不过,法国在戴高乐政府的领导下,不仅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同时也为战后法国的复兴铺就了道路。随着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经济的复苏,法国高等教育基本完成了恢复、重建以及部分调整工作,同时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战后高等教育的复苏 战后高等教育的恢复与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战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增加教育投资提供了可能。教育经费的提高还基于对教育和科学研究意义的理解。政府中的决策者逐步认识到“劳动力质量”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工业结构只有在提高工业技术能力的情况下才能得到有效的加强”。 [1]然而,劳动力质量的提高和工业技术能力的加强,都离不开教育。1954—1968年,法国脑力劳动者从100万增加到300多万,其中工程师和技术员分别增加40%和55%。 同时,国家提出把教育作为一种“投资”。这种思想是受到苏联计划经济的启发。法国政府于l946年成立了以政治家和经济学家莫内(Monnet)为首的国家计划委员会,在第二个国家计划期间(1954一l957年),教育被提到议事日程。通过普遍调查和分析比较之后,计划委员会发现,国家不能把教育看作是简单的“消费”,而是应该看到教育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应把教育看作一种“投资”。正是基于这种思想,法国努力增加教育投资,教育经费占国家预算的比例从1950年的6.65%上升到1957年的10.3%。在第三个国家计划中,这一比例又上升至12.6%。[2] 第二,1944年法国临时政府成立教育改革研究委员。委员会先后由物理学家朗之万和儿童心理学家瓦隆先后领导,并于1947年向教育部提交了教育改革方案(被称为“朗之万—瓦隆计划”),它成为法国战后经典性的教育文献之一,也被视为“教育改革的经典”。方案确定了法国战后教育改革的总原则: 一是教育公平原则。它包含两个相互补充的方面:平等与多样,教育应当向人人提供得以发展的均等机会,应让所有的人能接触到文化,并得到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即不是使最有天赋者远离人民大众,而是通过不断提高全民族文化水平来推进教育民主化; 二是定向原则。先是学业定向,后是职业定向,最终都是使每个劳动者、每个公民处在最适合其可能性并且最有利于其成功的岗位上。这个方案把高等教育分为大学预科(即大学校预备班和大学低年级)和大学校以及大学高年级,方案还准备将大学校划归大学,使其成为专门学院。

战斗口粮:二战中各国军队的伙食标准

战斗口粮:二战中各国军队的伙食标准! 苏联军队伙食: 据记录黑面包至少挽救了40万人的生命,维持了将近1000万人的战斗力。它的配方简单,但烤制过程复杂而精确,通常需要三天。在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饥饿的苏军指挥员常常把部队中所有人员佩戴的手表或戒指集中起来,用于交换难以下咽黑面包和马肉肠。 美国援助的罐头午餐肉原是二战联军的主食,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当年甚至称,“没有罐头午餐肉,我们的军人将无粮可吃”。苏军的内部价是两块手表一整条黑面包,在供应不畅的时候,一条黑面包是10个战士一天的口粮。 苏联士兵的伙食通常包括圆白菜汤〔Shchi〕和煮荞麦汤〔Kasha〕。这些都是标准的俄国乡下常见的原料。一个老俄罗斯人这样说:“Shchi ee kasha,pisha nasha。”意思是:“圆白菜汤和煮荞麦汤,是俺们经常吃的。”通常的附加食品是茶、咖啡、盐、面包、通心粉、咸鱼或罐装肉。美国食品很常见,通常计算,这些通过租借法案来的食品在战争中可以为一千二百万人的陆军每人每天提供半磅的份量。这些食品在一九四三年之前是很常见的,四三年后,通过租借法案来的事物原料也是很常见的。这些原料通常被称为“第二前线”

而鸡蛋粉被称为“罗斯福的鸡蛋”。援助的食品物资包括面粉、干碗豆、豆类、糖和罐装肉类。其他的还有Tushonka 黄油〔一种由凝胶沉淀捣碎制成的东西〕、蔬菜、油、人造黄油、罐装的或块状干牛奶、干鸡蛋、粗面粉和咖啡。虽然咖啡的供应一直没有间断,但茶依然是传统的常见饮料。 伏特加和其他酒精类饮料,是部队经常需要的。只要可能的情况下,士兵们都会喝它。喝缴获的德国酒通常比正式配给部队的要好。而一个士兵喜欢的酒可能某某国的牌子到本地的都有。 德国军队伙食: 德军的伙食基本上是一日三餐。其中午餐占50%,晚餐占33%,早餐占13%,这遵照了德国人的生活习惯,以午餐为日常用餐的中心。 I级伙食--Verpflegungssatz I最高优先配给。 主要包括: 黑卖面包750克 黄油(植物奶油)或者食用脂肪45克 香肠(生罐装食物)120克(有时是熏鱼) 果酱或人造蜂蜜200克 煮过的土豆,蔬菜750克

二战以后各国军事冲突总结

二战以后各国军事冲突总结 第一次中东战争 是1948年以色列为争夺巴勒斯坦和阿拉伯国家之间发生的大规模战争,它使以色列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将巴勒斯坦英帝国托管地的剩余地区分成分别由埃及和外约旦控制的地区。战争激化了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阿拉伯国家和美、英的矛盾。从此,中东战乱不断。 背景【分裂&领土争端】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奥斯曼帝国的战败,国联授权英法两国临时殖民统治今天土耳其以南的前奥斯曼各省。这两个国家随心所欲地划了边界,将这个地区分成四部分。他们中的三个就是今天的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 第四部分建立起来时叫做“叙利亚南部”,当时的官方名字是巴勒斯坦英帝国托管地。英国人重新修订过它的边界,但是按照丘吉尔的意愿这个地区被沿着约旦河分成两个行政区域。约旦河以东的部分是外约旦,后来成为约旦王国,而河西区仍然保留原来的名称巴勒斯坦。 巴勒斯坦变成犹太复国主义的中心,并且渐渐的有大量犹太移民涌入。(他们大部分是为了逃离在欧洲的越来越多的迫害。)这场移民立即遭到当地阿拉伯人的强烈反对。 当地的阿拉伯人反抗英国人,也经常性地攻击人口增长中的犹太人。这些零星的攻击开始于1920年4月耶路撒冷大屠杀和1921年的雅法骚乱。在1936年到1939年的大起义期间,阿拉伯人的总罢工和骚扰目标既包括英国人也包括犹太人。 这些攻击产生三种结果:第一,导致犹太地下民兵的形成与发展,主要是哈迦拿,它在1948年起了决定性作用。第二,使人们明晰这两个群体是不可调和的,产生了隔离开他们的想法。第三,英国人发表1939年白皮书,平息阿拉伯人的反抗,同时也严格控制犹太移民。但是随着二战的爆发,实际上的移民数量

二战世界各国海军所有舰艇名单

二战世界各国海军所有舰艇编号及名称 德意志第三帝国 一、航空母舰: 1)“格拉夫·齐柏林”号航空母舰· 二、战列舰: 1)俾斯麦级战列舰:俾斯麦号、提尔皮茨号· 2)德意志级袖珍战列舰:“德意志”号、“舍尔海军上将”号、“格拉夫·斯佩海军上将”号·3)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沙恩霍斯特”号、“格奈森诺”号· 三、巡洋舰: 1)希佩尔海军上将级重巡洋舰:“希佩尔海军上将”号、“布吕歇尔”号、“欧根亲王”号2)柯尼斯堡级轻型巡洋舰:柯尼斯堡号、卡尔斯鲁厄号、科隆号 3)轻型巡洋舰:“埃姆登”号、“莱比锡”号、“纽伦堡”号 4)辅助巡洋舰:“亚特兰蒂斯”号、“奥利安”号、“科罗内尔”号、“汉萨”号 四、驱逐舰: Z级驱逐舰 1)1934年级驱逐舰· Z-1莱伯勒希特·麻司、Z-2乔治·蒂勒、Z-3马克斯·舒尔茨、Z-4里夏德·拜茨恩、Z-5保罗·雅各比、 Z-6 西奥多·里德尔、Z-7 赫尔曼·舍曼、Z-8 布鲁诺·海纳曼、Z-9 沃尔夫冈·岑克尔、Z-10 汉斯·洛迪、 Z-11 伯恩德·冯·阿尼姆、Z-12 埃里希·吉泽、Z-13 埃里希·克勒纳、 Z-14 弗里德里希·伊恩、Z-15 埃里希·斯坦布林克、Z-16 弗里德里希·埃科尔特。 2)1936年级驱逐舰 Z-17 迪特尔·冯·勒德尔、Z-18 汉斯·吕德曼、Z-19 赫尔曼·库纳、Z-20 卡尔·加尔斯特、Z-21 威廉·海德坎姆、Z-22 安东·施米特。 1936A型驱逐舰Z-23——Z-30 : Z-24、Z-28 1936A改型驱逐舰(增产型)Z-31——Z-39 : Z-31 1936B型驱逐舰Z-35——Z-43,Z-44、Z-45停止建造。 五、潜艇: ⅠA型潜艇U-25、U-26 ⅡA型潜艇U-1——U-6 ⅡB型潜艇U-7——U24、U-120、U-121 ⅡC型潜艇U-56——U-63 ⅠⅩ(ⅠⅩA)型潜艇U-37——U-44 ⅤⅡD型潜艇U-213——U-218 ⅤⅡF型潜艇U-1059——U-1062

二战后各国经济体制的调整 学案

第26讲二战后各国经济体制的调整 真题速递 1.(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5)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由2.6%下降到1.3%,物价上涨了1倍。1981年,密特朗就任总统后,推行包括国有化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其结果( ) A.加剧了经济恶化 B.实现了物价下降 C.推动了通货紧缩 D.放弃了经济自由 【答案】A 【解析】“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由2.6%下降到1.3%,物价上涨了1倍”是属于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滞胀”现象,这种现象是二战后国家干预经济的结果之一,“推行包括国有化在内的一系列措施”是国家干预方式的继续,不会取得成果,故选A项;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滞胀”现象之一是通货膨胀,采取国有化属于传统的方法,无法解决这个问题,物价不会下降,排除B项;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滞胀”现象对一般的方法都没有明显的作用,通货膨胀会继续,排除C项;“推行包括国有化在内的一系列措施”也有推行自由主义的内涵,同样不能摆脱这一现象,更不会放弃自由经济,排除D项。 2.(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5) 表1 苏联1970年计划完成情况(单位:吨) 表1可以说明当时苏联( ) A.经济发展的问题积重难返 B.经济政策保持了连续性 C.经济改革的重点转向农业 D.社会生活需求发生变化 【答案】A 【解析】由材料得出1970年煤钢的生产目标基本实现,但肉、蔬菜瓜果关系民生的产量远未达到预期,可知斯大林模式下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失衡,凸显了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发

展指标而非经济政策,排除B项;赫鲁晓夫改革时期将重点放在农业,而勃列日涅夫改革将重点放在工业上,排除C项;1970年正值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苏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没有改变,排除D项。3.(2018·江苏高考·18)1957年,苏联进行工业体制改革,撤销汽车工业部、机器制造部等7个全联盟部,保留了航空工业部、无线电工业部等6个全联盟部,在地方设立了105个经济行政区,把被撤的全联盟部所管辖的企业移交给相应的经济行政区。上述举措的主要意图是( ) A.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B.摒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 C.适度扩大地方经济自主权 D.削弱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 【答案】C 【解析】材料中“1957年,苏联进行工业体制改革”是赫鲁晓夫改革,但未能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故A项错误;材料中“保留了航空工业部、无线电工业部等6个全联盟部”仍是重工业,故B项错误;材料中“1957年,苏联进行工业体制改革”“在地方设立了105个经济行政区,把被撤的全联盟部所管辖的企业移交给相应的经济行政区”说明赫鲁晓夫改革适度扩大地方经济自主权,故C项正确;赫鲁晓夫改革下放的是管理权,材料中“把被撤的全联盟部所管辖的企业移交给相应的经济行政区”仍然是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并没有削弱,故D项错误。 4.(2018·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5)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讨论通过了七年经济计划,规定7年内工业生产总值提高80%,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 ) A.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B.是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 C.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D.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仍然优先发展重工业,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的影响,故A项正确;苏联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是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而且马歇尔计划在1951年已经结束,故B项错误;1959年仍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不同于新经济政策利用资本主义、商品货币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苏联工业化战略,与管理体制的变化无关,故D项错误。 5.(2018·海南高考·11)1956年12月,《人民日报》刊文指出:能否正确的认识和对待斯大林的错误,已经成为影响许多国家共产党及党与党相互团结的重大问题;对斯大林的错误应该批评,但必须在肯定和维护他正确方面的前提下进行。与此直接相关的重大事件是( ) A.万隆会议召开B.越南战争爆发 C.苏共“二十大”召开D.朝鲜战争停战 【答案】C

二战前及二战后的各国海军对比

美国太平洋舰队:【战列舰】 ·佛罗里达级:佛罗里达号BB30、犹它号BB31/AG-16 ·怀俄明级:怀俄明号BB32、阿肯色号BB33 ·纽约级:纽约号BB34、得克萨斯号BB35 ·内华达级:内华达号、俄克拉荷马号 ·宾夕法尼亚级:宾夕法尼亚号、亚利桑纳号 ·新墨西哥级:新墨西哥号BB40、密西西比号BB41、爱达荷号BB42 ·田纳西级:田纳西号、加利福尼亚号 ·科罗拉多级:科罗拉多号、马里兰号、西弗吉尼亚号 战争时期建造: ·北卡罗来纳级:北卡罗来纳号、华盛顿号(3.6-4.6万吨) ·南达科它级:南达科他号、印第安那号、麻萨诸塞号、阿拉巴马号(3.6-4.6万吨)·衣阿华级:衣阿华号、新泽西号、密苏里号、威斯康星号(4.5-5.5万吨) 【舰队航空母舰】 ·兰利号(CV-1) ·列克星敦级:列克星顿号(CV-2)、萨拉托加号(CV-3)(3.8-4.3万吨) ·突击者号(CV-4) ·约克敦级:约克敦号(CV-5)、企业号(CV-6)、大黄蜂号(CV-8)(2.0-2.5万吨)·黄蜂号(CV-7) 战争时期建造: ·埃塞克斯级:共24艘(3.1-3.7万吨) ·独立级:CVL22-CVL30,共9艘 ·塞班级:CVL48-CVL49,共2艘 ·中途岛级:CVB41-CVB43,共三艘(4.5-5.9万吨) 【护航航空母舰】 ·长岛号(A VG-1)| 军马号(A VG-30) ·桑加蒙级:ACV26-29,共4艘 战争时期建造: ·博格/威廉亲王级(共40余艘,美海军留用11艘) ·卡萨布兰卡级:ACV55-57,CVE58-104,共50艘 ·科芒斯曼特湾级:CVE105-123,共19艘 【重巡洋舰】 ·彭萨科拉级:彭萨科拉号(1930)、盐湖城号(1929) ·北安普敦级(共6艘,1930-1931) ·波特兰级:波特兰号(1933)、印第安纳波利斯号(1932) ·新奥尔良级(共7艘,1934-1937) ·威奇塔级:威奇塔号(1939) ·巴尔的摩级(14艘,1943-1946) ·阿拉斯加级:阿拉斯加号、关岛号(1944) 【轻巡洋舰】

二战后法国社会住房发展历程及启示

二战后法国社会住房发展历程及启示 为解决工业革命后城市人口快速膨胀、居住环境严重恶化等一系列突出问题,法国政府 于 1850年通过了干预住房建设的相关法律1。这一时期住房政策重点聚焦于住房卫生标准的 制定,政府并未参与具体住房建设。 2 二战后法国社会住房发展的历程 2.1 1945—1970年代中期:应对战后住房短缺的大规模、快速建设阶段 2.1.1 发展背景 在战争损毁、既有住房缺乏维护、战后人口大量涌入等因素下,战后法国出现了严重的 住房短缺问题,要求政府必须采取措施、缓解相应问题。 2.1.2 政策历程 1948年法国颁布了规范社会住房建设的相关法律。1949年法国“廉价住房机构”(HBM)更名为“低租金住房机构”(HLM)。该机构是二战后法国社会住房建设的主体,承担社会住 房开发、建设、出租、出售、维护、管理等职责。 1957年法国政府通过了“优先城市化地区”(ZUP)政策。政策重点解决社会住房快速建 设中基础设施不足等问题,完善“优先城市化地区”社会住房综合设施配套问题。在各方共同 努力下,法国社会住房建设快速发展,至1970年代末,共完成约80万套社会住房建设。 2.1.3 规划与设计 这一时期,法国社会住房以集合住宅形式为主,选址多位于城市郊区,规划布局多采用 柯布西耶1930年代提出的“光辉城市”的规划概念。价格低廉、施工快捷的装配式工业化住房,以及外形设计简洁的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形式被大量采用,以满足快速、大规模建设的需要。 2.2 1970年代中期—1980年代末:鼓励多样化供给及改造衰败社会住房阶段 2.2.1 发展背景 1970年代中期法国住房数量短缺问题已基本解决。多样化的社会住房需求开始显现。 此外,部分社会住房逐渐成为低收入人群的聚集地,上述区域的住房品质及环境加速衰败, 进而诱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2.2.3 政策历程 为应对上述新出现的问题,法国政府从两方面着手,完善了相关的社会住房政策。1977 年政府设立“住房个人补助”(APL),鼓励社会住房的多样化供给。为应对部分社会住房衰败 问题,政府制定了郊区社会住房复兴政策。先期政策重点聚焦于改善衰败社会住房的物质空 间环境。后期政府从整体层面协调推进衰败社会住房的更新整治。 2.2.2 规划与设计 该阶段社会住房的规划建设不再要求具体套型面积标准,而是鼓励通过分析不同房间的 使用需求和布置方式,提出不同功能房间的面积。同时针对老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活动方 式及需求特征,制定相应标准,细化相应社会住房类型。同时,建筑风貌及形态上更加丰富 多元,呈现多样化的特征。 2.3 1990年至今:提出社会混合政策及渐进式城市更新阶段

二战德国对法国的作战计划——黄色计划docx

二战德国对法国的作战计划——黄色计划 黄色计划 二战时,德军成功地突袭波兰后准备进攻法国,并制订了严密的作战计划———“黄色”计划。然而情报泄密,但就是这份泄密的绝密情报成为德国牵着英法鼻子走的“辔绳”,因为德国就势成功地设置了一次情报战骗局。西欧的战败,把残余英法联军推向了死亡之角——敦刻尔克。 简介 二战时,德军成功地突袭波兰后准备进攻法国,并制订了严密的作战计划———“黄色”计划。就在法国及其盟国的情报人员千方百计窥取德国作战计划而苦无结果时,1939年12月底,在一次意外事故中英法当局获得了一份德军第二航空队司令官弗尔米发给各兵团指挥官和司令 “黄色闪电”路线图 部的第五号训令。训令中说明了“黄色”计划第一方案的作战企图,其中包括德军通过比利时向法国及其盟军实施主要突击的方向,对英法盟军来说,真是喜从天降。然而,就是这份绝密情报成为德国牵着英法鼻子走的“辔绳”,因为德国就势成功地设置了一次情报战骗局。“黄色”计划(第一方案)落到英法联军手中后,德军总参谋部认为再实施这一计划已不可能取得“闪击”的效果,必须改变西线初期战役的企图。原“黄色”计划在战线右翼通过比利时中部,尔后转向西南,直指巴黎方向实施主要突击,后来决定改为由阿登地区经卢森堡向色当,继而向西北,然后转向加莱地区实施纵深分割突击,割裂英法联军的北方集团,并把他们逼到海边。“黄色”计划修改后,隐蔽真正的主要突击方向对德军来说意义重大,成为德军关键性的战略任务,它关系到整个战局的成败。为此,德军开始实施一系列

的反情报措施,使英法联军确信他们所获得的“黄色”计划没有改变,主要突击方向仍是经比利时中部地区。 德军采取的第一项迷惑措施是,在原计划通过比利时、荷兰实施进攻的“B”集团军群内建立强大的军队集团,并集中在原计划的主要突击方向上,而新选定的主攻战略集团“A”集团军群则隐蔽在远离国境线150公里至200公里的位置。同时,德军战略展开的指令是按“黄色”计划第一方案的精神拟制的,但下达指令时指出,可以不执行指令中的一些措施,除非有最高统帅部的命令。为了不引起盟军怀疑,德军多次召集高级将领讨论第一方案,讨论中肯定主要突击方向仍是通过比利时指向法国。 德国的第二项迷惑措施故意“泄露”一些“绝密”情报。为使英法“死心”认定德军“黄色”计划没有改变,德国在中立国和亲德国的外交人员中故意抬高原计划制订者的战略思想;在明知有敌人窃听的电话线路上通话,“无意中”泄漏德军要进攻荷兰和比利时;在许多秘密文件中,包括特别重要的文件,透露德军有将主力集中在北部战略翼方向的想法;就在战争的前几个小时,由报刊、电台发布的德军战报还是将要从北部实施主要突击,而阿登地区的军事行动是只稍微一提。另外,德军还多次改变入侵法国的开始时间,并把改变的日期通过某种途径让英法政府和总参谋部获悉,使之逐渐习以为常,失去警惕。以致于在英法情报机关报告德军调动时,英法联军还以为又是一场“虚惊”。 由于德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反情报措施,所以在法国情报机关作出“德军将在卢森堡发起攻击”的判断时,法国统治集团和最高统帅部根本没有相信。直到德军大兵压境,英法联军还在向其他方向移动,全然没有防备。于是,德军便长驱直入,迅速占领法国。 计划背景 1939年9月,纳粹德国占领波兰之后,就对西欧虎视眈眈,并开 英法联军空军1940.5.10-6.15撤退路线图

二战中的法国陆军

二战中的法国陆军 法国军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声名大噪,但其陆军实力在战争中消耗殆尽,实际上,整个国家也元气大伤。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法国认为修建一条坚固的防御线最符合现代战争战略需要,也符合法国的国情。因此,法国耗费大量的国防预算开支,修建了著名的马其诺防线体系。法国陆军依靠征兵吸收兵源,质量参差不齐。 法国于1939年9月1日开始动员陆军:约500万名预备役军人加入到了90万兵力的正规军。然而,静坐战争和寒冷的天气让法国军队的士兵一落千丈。1940年5月10日,德军空袭卢森保和比利时的阿登山区,这一举动完全出乎英法联军的意料,德军从侧面包抄马其诺防线,全面发动了对法国的进攻。在这次战争中,德军的战术运用,军队的训练素质,士兵高涨的士气及众多的优良装备都占尽了决定性的优势。法国军队的抵抗持续了不到两个月,最终被迫求和。1940年6月22日,法国与德国签订了停战协议。 停战书的条款规定:在法国未被占领的地区,未参战的法国军队须立即解散,法国只保留10万人的部队用以维持秩序,暂时保留法国海军舰队以及殖民地的军队。法国在这次战役中伤亡人数达到29万人,有190万人被俘。 值得一提的是,意军从6月20日至25日在意法边界向法国发进进攻,奥瑞将军指挥的18万5千人的法国军队(编为三个师及各种守备部队)驻守法意边界,彻底阻断了意军的进攻,法国军队仅有37人死亡,42人受伤,150人失踪。

编制 1940年5月,法国陆军的第1集团军群、第2集团军群和第7 军驻守在从瑞士绵延至北海的东北战线上,这些军队的组成包括:63个步兵师(其中30个正规军师) 7个摩托化步兵师 3个装甲师 3个轻型机械化师 5个骑兵师 13个要塞师 另有17个步兵师、2个摩托化师和3个装甲师组成了总预备队。 步兵 步兵是法国陆军的骨干力量。一战后,法国陆军步兵部队增加了火力装备,除此之外,部队的运输仍然大量依靠马匹。法国陆军的基本步兵师编制模式为许多国家所采用:每个步兵师包括一个师司令部、三个步兵团、两个炮兵团和一个侦察群;侦察群下面包括四个侦察中队,其中配备指挥部、摩托车、马匹和武器。步兵师的支援部队包括两个工兵连、一个电报连、一个无线电通讯连、摩托化运输和马匹运输辎重队各一个、一个炮场和一个医疗组。步兵师的反坦克部队包括一个装备12门25毫米口径火炮的炮兵连。这支反坦克部队附属到步兵师下的一个步兵团中。步兵师的满员编制为17000名士兵和500名军官。 每个步兵团编有一个指挥连、一个武器连(6门25毫米口径的

二战后的英国

二战后的英国 ●联合国的诞生 1945年4月25日,来自50多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旧金山召开“联合国家关于国际组织的会议”,以便正式制订《联合国宪章》。6月16日,50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联合国宪章》。6月26日,参加旧金山会议的50多个国家一致通过了《联合国宪章》。同年10月24日,中国、法国、美国、英国和苏联和其他多数签字国递交了批准书后,《联合国宪章》开始生效,联合国就此正式成立。1946年1月10日至2月14日,第一届联合国大会第一阶段会议在伦敦举行。50多个创始会员国的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联合国组织系统正式开始运作。 ●丘吉尔下野 战争即将结束,战时内阁也即将解散。1945年5月23日丘吉尔辞职,并将大选定于7月5日举行。原本信心满满、认为凭借丘吉尔在战争中的功劳定能顺利当选的保守党,却在大选中惨败。丘吉尔本人虽然当选议员,但是保守党只获得了197席,而工党却赢得393席,得以组阁,工党领袖克莱门特·艾德礼当选首相。这主要是因为工党提出的建设福利国家的目标对战后一贫如洗的英国社会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而带领英国人民走向胜利的丘吉尔却被抛弃了,他后来引用古希腊作家普鲁塔克的话说:“对他们的伟大人物忘恩负义,是伟大民族的标志。”7月26日,丘吉尔正式卸下了首相职务。 ●《铁幕演说》 1946年3月5日,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总统杜鲁门陪同下抵达密苏里州富尔顿,在杜鲁门的母校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了题为“和平砥柱”的演说。丘吉尔在演说中公开攻击苏联“扩张”,以其东的中欧、东欧国家进行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他还主张对苏联的扩张,不能采取“绥靖政策”。美国正高踞于世界权力的顶峰,应担负起未来的责任;主张英、美结成同盟,英语民族联合起来,制止苏联的“侵略”。演说后不到10天,斯大林发表谈话,严厉谴责丘吉尔和他的朋友非常象希特勒及其同伴,演说是杜鲁门借他人之口发表的“冷战”宣言,是美国发动“冷战”的前奏曲。铁幕演说也正式拉开了“冷战”的序幕。 “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的后面,座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和索菲亚——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不仅以这种或那种形式屈服于苏联的势力影响,而且还受到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只有雅典,放射着它不朽的光辉,在英、美、法三国现场观察下,自由地决定它的前途。 现在,如果苏联政府试图单独行动,在他们的地区建立一个亲共的德

二战后法德关系和解的几点原因(精)

二战后法德关系和解的几点原因 世界近现代史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点内容,而现代史上重要国家的双边关系也是了解和分析世界近现代史的一个重要方面。世界近现代史就是一部资本主义不断发展的历史,也是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的加强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外交联系的历史,更是国际关系和国际格局不断变革发展的历史。而在世界近现代史上,尤其是欧洲的近现代史上,法德关系的发展演变的轨迹值得我们认真分析和研究。法德从19世纪初期到20世纪40年代恩怨冲突不断,然而到二战后法德两国能够实现民族和解,改善双边关系,加强合作,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发展,对资本主义世界和人类历史都产生了深刻而重要的影响。这也对我们今天改善中日外交僵局,有一定借鉴意义。本文仅对二战后法德关系由长期对抗到和解合作关系转变的原因,进行粗浅的分析。法德关系二战后的改善应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传统和两国政治家的努力等几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从政治来讲,二战后德国在美国的主导下进行社会改革,根除法西斯主义,惩制战争罪犯,吸取战争留下的深刻教训,为法德关系的改善铺平道路。德国是一战和二战的发动者,法国和德国在一战是交战双方,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德国为核心的法西斯轴心集团发动了对世界的侵略扩张,而且法国在战争中被德国打败,法国受到重创。二战后,法国参与对德国的分区占领,德国战争失败,国家社会经济同样受到重创,战争冲突对抗导致两败俱伤,大大降低了两国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正是由于法德在19世纪初到20世纪中

期一个半世纪的冲突与对抗使法德双方认识到冲突对抗不利于欧洲的强大和各自经济的发展,还有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使他们认识到加强合作才是必经之路。 其次,从经济上讲,世界经济发展要求欧洲经济一体化,欧洲经济的日益联系密切是推动法德关系改善的经济根源。经济发展是推动世界各地加强联系的根本动力。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西欧各国,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社会经济都遭到严重损害。战后,西欧国家百废待兴,它们纷纷实行社会改革,调整政策,发展社会经济,五六十年代,西欧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国力上升,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呈现繁荣景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开始了一体化进程,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推动各国经济加强联系,这从根本上推动法德关系改善。法德是欧洲大国,也是资本主义强国,二战后也是战争主要受害国,经济受到严重挫伤,因而加强经济联系是历史必然,这是加强合作改善关系的根本动力。 第三,法德关系的改善也与法德两国政治家的努力分不开。法国戴高乐上台时,他关于战后欧洲联合必须包括德国人的思想已经牢固地树立起来。戴高乐清楚地知道,法国要恢复大国地位,并使联合的欧洲成为独立于美苏的力量,必须取得德国的谅解和支持。而德国的政治地位也使德国有求于法国的地方多于法国对德国的要求,法国的政治地位要高于战败国的德国,这样有利于法国在法德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1958年9月14日—15日,戴高乐与西德总理阿登纳举行第一次会谈,双方表示,在有美苏两大超级大国的情况下,不能永远指

法国航母发展之路

■ 杜朝平 航空母舰是现代工业的缩影,是一个国家海军实力的象征,也是 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法国是世界上最早发展航空母舰的国家之 一,只比美国晚了一两年,然而法国的航空母舰却“航行”得异常艰 难。 法国航母大致可划分为以下几个发展阶段:上个世纪20年代以1 艘改装的试验航母“贝亚恩”号跻身航母俱乐部;然后在相当长的 时间内只能依赖租借和购买二手航母;60年代其自行设计建造的“克 莱蒙梭”级中型航母服役;之后法国开始向核动力方向发展,穷15 年之功终于拥有了欧洲唯一的核动力航母“夏尔?戴高乐”号。虽 然建造第2艘核动力航母的计划早在20多年前就已经提出,但到现在 为止一直没有着落。2004年2月13日,法国总统府发表公报,决定 放弃核动力计划,转而建造1艘常规动力航母。美国以“企业”号 航母为起点走上了一条不归的核动力航母之路,而法国则一脚刚跨进 核动力航母的门槛便又迅速退了回去,真有点耐人寻味。 ■ 改装试验航母 随着飞机成功地在水面战舰上起飞和降落,20世纪20年代在西方 国家中掀起了一股不小的航空母舰热。英国、日本、美国等海军大 国都争先恐后改装或新建航空母舰,以便抢占先机。法国政府也在这 个时候决定将未完工的“诺曼底”级战列舰“贝亚恩”号改建成试 验航母。该舰最初作为战列舰于1914年1月10日在地中海造船厂开工 建造,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被迫中途停工,战后重新开工并 在1920年4月下水。在英国的帮助下,法国从1923年开始将该舰改 建为航母,1927年完工,同年5月正式加入法国海军服役,法国因 此成为世界上最早拥有航空母舰的国家之一。 “贝亚恩”号航母满载排水量28400吨,全长182.6米,水线 长170.4米,型宽27米,最大宽度35米,吃水9.3米;动力系统为 蒸汽轮机,6台锅炉,4轴推进,功率为22500轴马力加15000指示 马力,最大速度21.5节;舰员编制875人;可搭载战机40架;舰 载武器包括8座155毫米火炮、6座76毫米防空火炮、8座37毫米防 空火炮、16挺机枪和4具550毫米鱼雷发射管。 由于该舰是在英国的直接援助下完成设计和改建的,所以它带有 明显的英国航母特征,巨大的烟囱和上层建筑联为一体,设在舰右舷 中前部,飞行甲板和机库之间设有前、中、后三部升降机。舰上通 风系统有其独到之处,该系统用冷风冲淡烟囱内的热气,以减少飞行 甲板作业干扰。 法国航母 发展之路

试论法国在二战前期迅速失败的原因

试论法国在二战前期迅速失败的原因 一、政治 从1871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到1940年投降覆灭的70年间,法国政府频繁更迭总理,共有87位总理先后登台执政,长不过三年,短的甚至不足一周。如频繁的领导人更换,激进派、社会主义派、保守派、共和派、自由派和君主派等,互相争夺政府的主导权法国政坛混乱不堪,政策无一贯性可言。在法国垄断资本集团中有两大派别:一派亲德 ,一派亲英美 , 这正是法国内阁动荡政局不稳的根子。法国内阁年间更迭70了86次 , 平均8个月更换一届政府。当然 ,除了两派互相倾轧外 ,法国是个小生产国家 , 党派林立 , 是个多党议会制国家 , 也有很大关系。法国的最高统治层很不团结。比如雷诺总理和陆军部长达拉第矛盾很大 , 虽在一起开会 , 两人却终席不说一句话。雷诺和总司令甘沫林也是貌合神离。甘沫林与劳合· 乔治也不合。正如英国人说的那样 , 法国人忙于内部作战 , 而在德国人进攻面前却变得麻木了。法国的亲德派和法国一些垄断巨头以及煤铁工业有联系 ,同德国在经济上的联系很密切。他们迷信德国的强大 ,有恐德症 ,是投降派产生的根源。雷诺总理虽不是投降派 , 但他在改组政府时 , 考虑到搞好团结 , 却把投降派弄了进来 ,在魏刚和贝当二人之间和稀泥 , 没想到却反而增强了内阁中投降派的力量。在内阁讨论保卫巴黎时 , 投降派占了上风:什么要保住美丽的艺术宝库卢浮宫啊 , 可不能把路易十四以来几个世纪经营的这座历史名城给打坏。其次是政府和人民的分裂。法国资产阶级政府代表垄断资产阶级少数人的利益 , 压迫和剥削广大的工人、农民 , 长期站在人民的对立面。政府中的亲德派也好 , 亲英美派也罢 , 他们都仇视人民阵线 , 他们害怕人民甚害怕法西 斯 , 他们宁要希特勒 , 也不要人民阵线。他们对 1870年普法战争后的巴黎公社起义还记忆犹新。所以 , 长期追随英国搞绥靖政策 , 一味避战求和的法国当局政府 , 在德国的进攻面前 , 是根本无意组织法国人民积极抵抗的。法国人民长期痛恨垄断资产阶级的统治、压迫和剥削 ,所以在德国进攻后无所适从 , 混乱不堪 , 怎么能上下团结 ,为积极保卫祖国而战斗呢?而战前的德国则形成了以希特勒为首的独裁政治体制,所有的重大决策均是为了侵略战争的要,行政系统高效,政策稳定而有一贯性。 二、经济 法国经济中中小企业和小农经济占主导因素生产中奢侈品生产多于必需品生产,金融资本发展不成熟,银行资本超过工业资本,对外投资多于对内投资,等等。它们严重地影响了法兰西经济的发展规模、速度和水平。一战后,法国由债权国变成了债务国,国内的经济一衰到底。英国为了平衡欧洲大陆的实力,钳制法国的发展,反而支持德国的发展,提供高额贷款,到1929年德国重新成为欧洲的经济大国,工业总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位,超过了法国。希特勒上台后,德国经济却飞速发展,其所谓国家社会主义很见成效,成为欧洲第一强国。 三、军事

二战时期戴高乐领导的自由法国运动

二战时期戴高乐领导的自由法国运动专业名称:历史学(历史与社会方向)呼芳弟指导教师:李怀顺 [内容摘要]一直以来,法国都走在历史的前列,是欧洲乃至世界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可在1940年5月,当德国重装甲部队穿越阿登山区,突入法国时,号称“世界陆军之冠”的法国大溃败,成立了贝当政府向德国屈辱投降。而流亡海外的法国国防部副部长戴高乐将军,毅然成立了“民族委员会”领导自由法国运动。法国便经历了从亡国到战胜德国的一段曲折而壮烈的过程。1944年,法国终于获得了解放。法国能够获得解放和独立,是诸多因素促成的结果,在这诸多因素中本文认为戴高乐领导的自由法国运动所展现的复国决心、在外交中的不屈不挠以及做出的自我牺牲是其主要原因。 [关键词]二战;戴高乐;自由法国;贡献 法国是西欧古国之一,有着灿烂的文化、光荣的革命传统。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法国一直以欧洲头号军事大国自居。但二战初期,百万法国大军在短短的几十天便被法西斯德国击溃,战败投降。世界大国的地位与1940年的大溃败形成的强烈反差,引发了许多学者的研究兴趣,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法国战败亡国的原因:有人说这是法国军事建设的必然结果①;有人认为是法国北部的平原地形不利于作战;也有人认定是法国统治集团长期推行绥靖政策的结果,也是法国经济实力衰退、社会政局不稳、国内和平主义盛行的必然产物②。 但引起本人关注的问题并不是这些,而是在既成的历史现实中,法国人是如何走出这段历史低谷的呢?法国又是怎样实现民族解放与独立,恢复其世界大国地位的呢?为此,本人翻阅了大量的历史专著、个人传记、历史教材、学术期刊等文献资料,认为法国能够获得解放与独立,是与当时法国国防部副部长戴高乐将军领导的自由法国运动分不开的,戴高乐在领导自由法国运动中所展现出的复国决心、在外交中的不屈不挠以及做出的自我牺牲是法国复兴的主要原因。 与法国相比,中国更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东方文明古国,而近代中国屡遇外族入侵,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历史赋予当代青年的使命。即使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时期,我们也能从戴高乐领导的法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复兴的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这便是写作本文的缘起和意义。以下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对此展开论述。一、世界大国法国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有......阅读答案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有......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有一位家庭妇女,人称伯诺德夫人。她身边只有两个幼小的儿女。为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母子三人都参加了秘密情报工作。 ②伯诺德夫人的任务是把收到的绝密情报藏好,等盟军派人前来取走。为了情报安全,她想了许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德军()的搜查。 ③一天晚上,屋里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他们坐下后,一个中尉顺手拿过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放到少校军官面前。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点燃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蜡烛的秘密就会暴露,秘密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 ④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晚上这么黑,多点支小蜡烛也好嘛。”他说。 ⑤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顿时暗下来了。中尉快步赶上前,厉声喝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一把夺回烛台。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着。烛光摇曳着,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他仿佛成了这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⑥突然,小女儿杰奎琳娇声的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当然可以。我家也有一个你这样年纪的小女儿。”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 ⑦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1.给这篇小说命一个恰当的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最后一句有一个空缺,根据上下文意应填入的一个词是() A.严密 B.严峻 C.严谨 D.严厉 3.第5段中,“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加粗的的词“厄运”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这两个句子分别运用了____________和比喻的修辞手

戴高乐与二战

题目:戴高乐与二战

戴高乐与二战 摘要 他是一位军功卓著的军人,他曾高瞻远瞩发表了一系列的军事理论著述,竭力主张在法国组建有高度机动性的机械化部队;他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他在二战期间独身一人前往英国领导自由法国运动;他是一位优秀的作家,二战前他发表了《剑锋》(1932年)、《未来的军队》(1934年) ;他是一名铮铮铁骨的法国人,他热血爱国,在德国入侵后国内政坛一片投降之声中坚决主张与德国血战到底,在二战期间坚决维护法国利益。他是夏尔·戴高乐,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第一任总统,法国人民心目中的戴高乐将军。他的一生经历了数度风雨,尤其与二战密不可分,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他的人生,他也把自己的烙印永远地留在二战中。 关键词:戴高乐;第二次世界大战;自由法国运动;爱国 ABSTRACT

He is a great soldier,and he has Published a series of military theories,insisting that France should have its own mechanized troops;he is a distinguished politician,and he has been to the UK alone to lead the free French movement 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He is a good writer,and he has published The Edge of the Sword(1932)、Army of the future(1934);He is a French of integrity,and he insists on fighting against German.He name is Charles de Gaulle ,the frist president of France's Fifth Republic,France's general DE Gaulle in people's mind.He has experienced a lot of things,especially 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and his whole life is strongly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World War. KEY WORDS:Charles de Gaulle;the Second World War;the free French movement;patriotism. 那是6月17日,一个看似平凡实则非凡的一天,这一天,身为国防和陆军部次长的戴高乐即将送英国的斯皮尔斯将军回伦敦。此时的法国,正在遭受德国法西斯的侵虐;此时的法国,国内政坛风云突变,当权政府一片投降不抵抗之声。此刻的我们难以知道当时的戴高乐是否也为自己即将做出的选择而惴惴不安,是否也曾萌生过退意,但我们知道的是他带着民族的血性勇敢无畏地坚持到底。飞机即将起飞,斯皮尔斯将军已经登上了飞机,飞机启动,我们的戴高乐将军做出了一个日后让无数人津津乐道、让所有的法国人激动不已的选择:他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