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黑土文化

黑土文化

黑土文化
黑土文化

学习黑龙江地域文化的收获和意义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因此,在振兴黑龙江的发展建设过程中,应该分析黑土文化,发扬其积极方面、规避消极方面,使黑龙江在本次文化建设高潮中不落伍,且得到新的突破和跨越,服务于社会、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黑土地域文化发展历史及特征

黑龙江位于中国东北边陲,与俄罗斯接壤,历史上古肃慎人后裔粟末靺鞨建立的渤海国曾非常繁荣,有“海东盛国”、“小中华”之称。黑龙江地广人稀、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大小兴安岭森林丰茂、东部煤炭储备巨大、大庆油田是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中国最大的油区、农业上有“北大仓”的称号……恶劣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物产使得黑土地域文化具有了强烈的粗犷豪放、不拘小节的气质将黑土地域文化中的彪悍和开拓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开始全面建设东北,东北地区工业化加速发展,仅“一五”期间,156个重点建设的大项目有56个在东北,其中22个在黑龙江,另外,国家基本建设投资黑龙江占了十分之一。上世纪50年代末,10万官兵和5万山东支边青年挺近三江平原,加入到开发北大荒的队伍中来,后来的知青下乡、知识分子下放又使黑龙江产生了一次人口迁移的高潮。这些来到黑龙江的人不但为

黑龙江的建设贡献了力量,同时也给黑土地域文化增添了新的内涵。通过共和国的建设者们的不懈奋斗,“四大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突破高寒禁区精神)成为了黑土地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黑土地域文化在振兴龙江中的推动和阻碍作用

1.社会主义建设初期,黑龙江涌入大量外来人口、工厂企业大量兴建,新技术和新管理模式在这里不但没有产生不良反应,反而造就了哈尔滨“共和国工业长子”的身份。以“四大精神”为代表体现了黑土地域文化中的开拓进取精神。一个又一个崛起于黑土地的东北民族凭借着金戈铁马和强弓硬弩入主中原,这都体现出黑土地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性,即开拓进取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开发黑龙江是国家的重点工作之一,在无数人的努力拼搏下,这里从“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这也是强烈的开拓进取精神鼓励下完成的,并在这个过程中深化了这种文化。

2.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对于黑龙江的投入和重视使得黑龙江经济迅速发展、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工业化,同时农业的发展也使“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这在当年是成效显著的,然而当年迅速发展的工农业体系今天却阻碍了黑龙江的发展。黑龙江的工业、农业、林业等各个方面国有体制均比重极大,体制改革之后对于黑龙江经济产生了强烈的影响,这是看得见的方面。在文化层面上,正是由于过于高度的集体化使黑土地域文化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官本位思想、“等、靠、要”思想,曾有人笑谈“北京靠中央、广东靠开放、山东靠老乡、黑

龙江靠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虽有谐谑之意,但体现出了黑龙江在改革开放之后思想上没能迅速转变,从而制约了发展。

黑龙江地处北国塞外、“苦寒之地”,历史上虽然绝大部分时间都与中原保持联系和交融,然而由于特殊的地理和民族背景,缺乏文化底蕴是个不争的事实。虽然历史朝代数度兴起于黑土地,但均随其兴盛后的南迁和末期的衰落而未能给黑土地域文化留下沉淀。在帝国主义侵占黑龙江时期发展了畸形的经济模式,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主要也以工业建设为主,这些都造成了黑土地域文化的“重实轻文”。以哈尔滨为例,在器物方面并不缺乏现代性,然而在精神方面却并未很好的现代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需要“内”“外”兼顾。

三、学习黑土地域文化的启示

在振兴黑龙江的过程中,不能单纯从政策、经济角度着眼,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验证明这种方式的效率是低下的,应该发挥黑土地域文化文化的优势,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的建设黑龙江,并调动巨大的精神力促进发展、规避黑土地域文化中的不利方面。

首先,黑龙江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精神气质是不会轻易改变的,旧有的国有机使人民更依赖大企业或大型的组织,并能在此种体制下能发挥出巨大的力量。如果背其道而行,盲目学习南方经验是行不通的,因为黑土地域文化中根本不具备独自经商这样的气质。所以在振兴龙江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如何改变旧有的雄厚的工业基础,使其焕发出新的生机。

其次,重新振兴黑龙江的工业需要发挥黑土地域文化中开放包容

的优秀的品质。现代世界全球化、知识经济都要求工业生产不能再停留在过去的模式中,资本和人才的流动以及新技术的应用才是工业发展的动力。黑龙江对于外国人的吸引力是非常大的,这从历史上居住在哈尔滨数量众多的外国侨民便可见一斑,如何继续发挥这种吸引力,吸引人才推动振兴龙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在对待新技术上,更应该发挥黑土地域文化中的开放品质,提升工农业发展的科技含量。

最后,在制度层面要努力摆脱旧体制的束缚。虽然黑龙江人性格中对大集体的依赖性较强,但旧体制中的消极方面是必须要极力摆脱的,比如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官本位”、行政效率低下等问题。这些消极方面极大地阻碍了黑龙江的发展,不但使振兴龙江主观上举步维艰,更使得外部优秀资源难以进入黑龙江,甚至对黑龙江有排斥和抵触情绪。

振兴龙江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在振兴黑龙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要以文化建设为基础、经济发展为目的,发挥好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促进作用。我们应该结合黑土地域文化的特点,发扬其积极方、规避消极方面,这对黑土地域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地域文化课程

地域文化课程 期末作业 姓名: 学号: 黑龙江地域文化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影响 当前,我国教育在繁荣发展的同时,过分注重其功利性与工具价值,致使人文教育陷入尴尬的境地。从当前的现状看,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日益严重,比如:伦理道德修养较差;生活目的不明确,价值迷失,缺乏健全的自我意识;人文知识基础薄弱,导致文化素养的缺失;急功近利思想严重,导致自身的工具化;人文精神的缺失,导致人格上的“残疾”;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社会适应性不强等。针对以上问题,在高职院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技术与技能教育只有融入人文的色彩,才会使其充满生机与活力。呼唤人文教育的回归,强调职业技能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是当前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而地域文化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地域文化是指生活在该地域的成员,在既定的时间、空间,受地理环境、历史传承、社会制度,以及民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多种因素影响而创造的一种文化形态。1地域文化进入校园的可行性地域文化是人文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它蕴涵着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是人文素质课程的重要资源。对于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高职院校,在加强学生专业技能教育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其人文素质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一批专业技能,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才能保障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由于大学生生源大多数来自本地,所以他们对当地文化比较熟悉,并都有所了解,利用地域文化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他们更能接受,并能更好的获得学习效果,在地方文化视野下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更加切实可行。 文化和教育密不可分,黑龙江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黑龙江地域文化是黑土地上人对自然与社会的认识与积累,是黑龙江教育文化不可多得资源。在地方文化视野下,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具有很大优势。对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很大的积极作用。黑龙江地域文化的形成具有多民族,多地域的色彩。形成了包容性和开放性这两个特征,这一特性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形成有着借鉴作用。可以拓展大学生的胸怀,黑龙江的开阔性和包容性可以培养学生开阔的眼界和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胸襟和气度。这样才能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面对各种挑战。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因此,在振兴黑龙江的发展建设过程中,应该分析黑土文化,发扬其积极方面、规避消极方面,使黑龙江在本次文化建设高潮中不落伍,且得到新的突破和跨越,服务于社会、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一、黑土地域文化发展历史及特征黑龙江位于中国东北边陲,与俄罗斯接壤,历史上古肃慎人后裔粟末靺鞨建立的渤海国曾非常繁荣,有“海东盛国”、“小中华”之称。这种开拓性是大学生至关重要的,开拓性是一种才能和见识,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奋斗意识,是社会生存不可或缺的。 黑龙江地广人稀、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大小兴安岭森林丰茂、东部煤炭储备巨大、大庆

黑龙江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课程 期末作业 姓名杨文杰学号1223001457039 学校松林电大成绩

黑龙江地域文化 黑龙江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有连绵起伏的大、小兴安岭;有沃野千里的松嫩平原;有气势磅礴的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嫩江水域;有风景秀丽的镜泊湖、五大连池;还有绿草如茵的天然牧场,这些无不勾勒出一幅幅绚丽的画卷。黑龙江省是中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省份。土地面积45.46万平方千米,居全国第六位。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因此,在振兴黑龙江的发展建设过程中,应该分析黑土文化,发扬其积极方面、规避消极方面,使黑龙江在本次文化建设高潮中不落伍,且得到新的突破和跨越,服务于社会、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黑龙江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交互影响的地域文化历史造就了黑龙江人独特的文化性格,即"粗犷豪放的气质,质朴率真的品性,热情大方的特质,包容海涵的气度,幽默机敏的智慧"。但同时,黑龙江人也存在着知足常乐、小富即安、拒斥理性等经验式、人情式的文化特质和文化模式,是与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的。这就要求我们站在以人自身的现代化为核心的总体性文化转型的高度来认识问题,努力建构新世纪黑龙江人新的形象工程,为龙江大地和黑土文化增添新的内涵。 黑土地域文化,我们特指黑龙江地域文化,因为黑龙江省以丰腴的黑土地而著称。黑土地域是东北地域文化----关东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具有独特文化精神与鲜明文化风格的地域亚文化。 黑龙江位于中国东北边陲,与俄罗斯接壤,历史上古肃慎人后裔粟末靺鞨建立的渤海国曾非常繁荣,有“海东盛国”、“小中华”之称。黑龙江地广人稀、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大小兴安岭森林丰茂、东部煤炭储备巨大、大庆油田是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中国最大的油区、农业上有“北大仓”的称号……恶劣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物产使得黑土地域文化具有了强烈的粗犷豪放、不拘小节的气质将黑土地域文化中的彪悍和开拓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开始全面建设东北,东北地区工业化加速发展,仅“一五”期间,156个重点建设的大项目有56个在东北,其中22个在黑龙江,另外,国家基本建设投资黑龙江占了十分之一。上世纪5黑土地域文化发展历史及特征黑龙江位于中国东北边陲,与俄罗斯0年代末,10万官兵和5万山东支边青年挺近三江平原,加入到开发北大荒的队伍中来,后来的知青下乡、知识分子下放又使黑龙江产生了一次人口迁移的高潮。这些来到黑龙江的人不但为黑龙江的建设贡献了力量,同时也给黑土地域文化增添了新的内涵。通过共和国的建设者们的不懈奋斗,“四大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突破高寒禁区精神)以“闯关东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等为代表的“爱国奋斗、艰苦创业,求实务实、开拓进取,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黑龙江精神,集中体现了黑土文化的精神内涵。1、英勇不屈的抗争精神。一是为拯救中华民族愤然而起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高度自觉性;二是众志成城、一致抗敌的空前广泛性;三是为了民族尊严而绝不苟且偷生的民族气节。2、顽强拼搏的创业精神。一是一往无前,百折不挠。二是自强不息,艰苦奋斗。3、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一是胸怀全局,为国分忧。二是淡泊名利,忘我工作。三是不计得失,勇于牺牲。4、

2020年电大考试地域文化试题及答案

《地域文化》课程综合练习 一、多选题 1、黑龙江省总体生态环境呈现特殊的多样性和相对的整体性,居全国之首的有()。 A、森林覆盖率 B、木材蓄积量 C、木材产量 D、矿产资源 2、漫长历史传承中,黑龙江流域养育了为数众多的古代民族,这些民族分为三个族系,即()。 A、匈奴、鲜卑、柔然、敕勒 B、东胡族系的乌桓、鲜卑、契丹、蒙古 C、束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满洲 D、濊貊族系的夫馀、高句丽 3、在黑龙江的历史文化中,高峰是()。 A、渤海文化 B、大汶口文化 C、金源文化 D、龙口文化 4、中原文化进入黑龙江主要是通过历代()。 A、移民 B、流民 C、士大夫 D、士兵 5、“闯关东”文化的影响()。 A、“闯关东”铸就了黑龙江人独有的性格特征 B、“闯关东”带来了城市文明和城市文化 C、“闯关东”丰富了黑土文化的内涵 D、“闯关东”促进了东北方言的形成 6、黑土文化的特征是()。 A、黑土文化的厚重性 B、黑土文化的包容性 C、黑土文化的多元性 D、黑土文化的边缘性 7、黑土文化的包容性突出体现在()。

A、北大荒是“流人”、“右派”的安身地 B、北大荒是“知识青年”的第二故乡 C、善待犹太人是人道主义的光辉记录 D、接纳“日本遗孤”是博大胸怀的展现 8、黑土文化的多元性除城市建筑的多元,还表现在()。 A、宗教信仰的多元 B、文化消遣的多元 C、风俗习惯的多元 D、方言词汇的多元 9、黑土文化的边缘性表现在()。 A、黑龙江历史文化的边缘性 B、黑龙江近代文化的边缘性 C、黑龙江当代文化的边缘性 D、黑龙江原住民文化的边缘性 10、黑土文化的精神内涵()。 A、英勇不屈的抗争精神 B、顽强拼搏的创业精神 C、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 D、和谐友爱的团队精神 11、黑土文化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A、黑土文化对文明起源的贡献 B、黑土文化对观念制度的贡献 C、黑土文化对精神气质的贡献 D、黑土文化对文化艺术的贡献 12、鲜卑族人的“贵少贱老”的伦理习俗的价值核心是()。 A、“崇武” B、“尚勇” C、“伦理” D、“道德” 13、渤海国教育分为以下几种()。 A、国学 B、地方官学 C、乡学 D、私学 14、目前已发现的渤海国墓葬中,较为典型的有()。 A、三陵坟二号墓 B、茂陵公墓 C、贞惠公主墓 D、贞孝公主墓

地域文化作业

总分:()学号姓名专业(专[ ]本[ ]) 《地域文化》平时作业一得分: 一、填空题 1、黑龙江省事中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省份。土地面积()万平方千米,居全国第()位。 2、黑龙江省资源丰富,()、()和()均居中国之首。 3、黑龙江省现拥有国家自然生态保护区()处,其中()自然保护区已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4、黑龙江省矿产资源在全国名列前茅,已探明矿产资源131种,其中()、()等资源位居中国第一。 5、在黑龙江斑斓多彩的历史中,()与()是两座高峰。 6、2011年11月,赫哲族()被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正式批准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7、拓跋鲜卑所建立的()连接着汉唐两座中国封建文明高峰,是北方少数民族在中原建立的第一个政权。 8、()是鲜卑祖先所采取的住所形式。位属大兴安岭阿里河地区的()就是拓跋鲜卑祖先居住的“旧墟石室”。 9、鲜卑族人的“贵少贱老”的伦理习俗归向其()、()的价值核心,这与其对祖先的崇拜情结并不矛盾。 10、鲜卑民族更是以法令的形式将族外婚固定下来,严格奉行()的原则。 11、作为渤海国的主体民族,()是一个相当封建化的民族,这与其自建立至繁荣,始终与中原唐朝保持着良好的臣属关系息息相关。 12、目前已发现的渤海国墓葬中,较为典型的有三座,分别是()、 ()、()。 13、()堪称渤海国的国教,而道教在一定地区也有所流行,()则是渤海国边远地区群众的民间信仰。 14、渤海国的文学形式主要有()和()。 15、目前,记录女真文字的资料主要有()、()、()。 二、简答题 1、流人文化的影响。 2、军垦文化的影响。 3、知青文化的影响。 4、简述俄罗斯文化对黑龙江文化影响的表现。

世界文化圈和中国地域文化

文 化圈范围民族、人种语言文字生活习惯宗教信仰 文化影响 因素 典型文化 事物 文化特征 西欧面积最广: 包括西欧、 北美、澳大 利亚等地 区 居民普遍 使用刀叉 基督教新 教和罗马 天主教 文化深受 西欧,尤其 是英国的 影响 西方古典 建筑、基督 教节庆(圣 诞节) 温带海洋 性气候早 就乳畜生 产文化;西 方文化发 源地 东欧以斯拉夫 民族为主 的东欧地 区 斯拉夫民 族 东正教 文化深受 俄罗斯的 影响 圆形穹顶 的东正教 堂、芭蕾舞 亮丽的斯 拉夫文化 东亚中国、日 本、朝鲜半 岛、蒙古 居民普遍 使用筷子 佛教 深受中国 古代文化, 尤其是儒 家思想和 汉字影响 中国旗袍、 日本和服、 朝鲜高腰 长裙、蒙古 袍等服饰 文化 人口最多; 季风气候 造就本地 区稻米生 产文化 南亚印度、巴基 斯坦、尼泊 尔、孟加拉 国、斯里兰 卡等 印欧语系 多种宗教 混杂 受古印度 文明影响 泰姬陵、印 度舞蹈、纱 丽服饰 民族、语 言、宗教复 杂,相互之 间有长期 的文化交 流与冲突 东南亚中南半岛、 马来群岛 佛教和伊 斯兰教,菲 律宾信奉 天主教为 国教 受中国、印 度、欧美影 响 柬埔寨吴 哥窟、印度 婆罗浮屠 多元文化, 丰富多样 伊斯兰中亚、西 亚、北非 阿拉伯民 族 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 热带沙漠 气候、终年 炎热干燥 圆顶尖塔 清真寺,虔 诚的穆斯 林;阿拉伯 长袍(防日 晒、风沙) 典型的伊 斯兰宗教 文化圈 非洲撒哈拉以 南非洲地 区 黑色人种 为主 班图和苏 丹语系 崇尚自然, 多信奉原 始宗教 原生态 神秘宗教、 粗矿舞蹈 崇尚自然 拉丁美洲墨西哥及 其以南的 美洲地区 西班牙语; 葡萄牙语 (巴西) 天主教 曾是西班 牙、葡萄牙 的殖民地 墨西哥金 字塔、阿根 廷探戈舞、 巴西桑巴 舞和狂欢 节 西葡文化 与本地文 化相交融 太平洋太平洋中 的波利尼 西亚、美拉 尼西亚、密 克罗尼西 亚三大群 岛 马来—波 利尼西亚 语系 崇拜神灵, 后该信基 督教 崇拜神灵, 后该信基 督教 擅长航海, 土风歌舞

国家开放大学2020地域文化行考5

【多选题】在黑龙江的历史文化中,高峰是()。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龙口文化 B. 大汶口文化 C. 渤海文化 D. 金源文化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The correct answers are: 渤海文化, 金源文化 题目2 标记题目 题干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黑土文化的厚重性 B. 黑土文化的边缘性 C. 黑土文化的多元性 D. 黑土文化的包容性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The correct answers are: 黑土文化的厚重性, 黑土文化的包容性, 黑土 文化的多元性, 黑土文化的边缘性 题目3 标记题目 题干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顽强拼搏的创业精神 B. 和谐友爱的团队精神 C. 英勇不屈的抗争精神 D. 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The correct answers are: 英勇不屈的抗争精神, 顽强拼搏的创业精神, 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 和谐友爱的团队精神 题目4 标记题目 题干

【多选题】黑土文化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黑土文化对文明起源的贡献 B. 黑土文化对观念制度的贡献 C. 黑土文化对文化艺术的贡献 D. 黑土文化对精神气质的贡献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The correct answers are: 黑土文化对文明起源的贡献, 黑土文化对观 念制度的贡献, 黑土文化对精神气质的贡献, 黑土文化对文化艺术的贡 献 题目5 标记题目

【多选题】满族文化独立性和创造性体现为()。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科举制度的创建 B. 八旗制度的创立 C. 绿营军的建立 D. 旗民二重制的实行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The correct answers are: 八旗制度的创立, 旗民二重制的实行题目6 标记题目

黑龙江地域文化

黑龙江地域文化 黑龙江地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文化最有活力的一部分,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黑龙江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在发展历程上与其他地区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从而使黑龙江地域文化具有了独特的气质。在其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曾多次出现过繁荣昌盛的时期,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做出过重要贡献。 一黑龙江的概括与自然地理 中国四个极点东极抚远、西极喀什、南极三亚、北极漠河,东北两个极点都在黑龙江境内。黑龙江省是中国最东北的省份,面积为45万多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7%。省会哈尔滨。共划12个地级市、1个地区、18个县级市、46个县、1个自治县、64个市辖区。黑龙江省的地势大致是西北部、北部和东南部高,东北部、西南部低;主要由山地、台地、平原和水面构成。西北部为东北一西南走向的大兴安岭山地,北部为西北一东南走向的小兴安岭山地,东南部为东北一西南走向的张广才岭、老爷岭、完达山脉,土地约占全省总面积的24.7%;海拔高度在300米以上的丘陵地带约占全省的35.8%;东北部的三江平原、西部的松嫩平原,是中国最大的东北平原的一部分,平原占全省总面积的37.0%,海拔高度为50—200 米。 二黑龙江的悠久历史发展历程 黑龙江地域有自己极为独特的历史沿革。从旧石器时代晚期,黑龙江地区就有人类活动。从商周到清代,其中鲜卑、契丹、女真、蒙古和满族,都曾入主中原,先后建立过北魏、辽、金、元、清等王朝,对推动多民族融合与发展,促进我国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科技的交流做出过重要的贡献,形成了黑龙江特有的历史积淀。多民族的文化优势黑龙江省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大省,满、赫哲、鄂伦春、达斡尔、锡伯、鄂温克、柯尔克孜、蒙古、朝鲜、回、汉等众多民族聚居在这里,漫长的社会历史和各自不同的民族差异,形成了黑龙江省古老、独特的渤海文化、金源文化和满族文化。在近代历史中,东北人民一次又一次的抵抗沙俄日本等外来侵略者,显示出具有鲜明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民族强凝聚力和向心力。今天,这些特有的文化优势为黑龙江文化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可供开发的民族文化蕴藏。

黑土音乐文化

黑土音乐文化 [课题]《黑土音乐文化》 [课型]音乐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录音机、竹板、手绢、扇子等 [课时]一课时 [教学理念] 遵循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弘扬民族音乐为宗旨,学生为本、师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培养自主学习音乐的意识和兴趣。 [教学目标] 通过黑土音乐文化“现象”的研究和探讨,体会黑土地上四种音乐表演形式的各自风格特点及内在的相互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艺术潜能。初步掌握民歌的唱、秧歌的舞、二人转的扭、龙江剧的韵。并通过聊、看、听、唱、舞等形式,来感受黑土地上红红火火的音乐文化,黑土人朴实、豪爽的性格,了解黑土地上的民俗、民风、民情,感受黑土音乐无穷的魅力,从而喜爱家乡的音乐文化,弘扬本土音乐艺术。 [教学方法] 本课将我们生活的这片黑土地上的音乐文化,以东北二人转作为线索,以民歌作为引导,顺其发展,将秧歌及龙江剧等东北特色音乐形式展现出来,以本土的多元音乐文化为背景,体现东北音乐浓郁的地方风情。用“聊天”、“说话”等形式进行教学,课堂始终保持活波、轻松的气氛。用教师的设问引出学生的问题,然后总结归纳学生所说的内容。为避免牵着学生的思路走,注重人文关怀,不离谱地顺着学生的思路进行教学,充分起到“导学”的作用。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们自主地学习,主动参与到课堂中的聊、看、听、唱、跳等音乐实践活动中来,学习的热情高涨,使学生们有着持久自主的参与意识。 为了培养和丰富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特别注重教学过程和方法。本课是以介绍黑土音乐文化现象为主体,把枯燥的音乐知识与民俗民风融入到民间的一些生活小故事中,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掠奇”、“欲讲便收”等心理方法,来

《黑龙江地域文化》平时作业一

平时作业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9分) 1、黑龙江省事中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省份。土地面积(45.46)万平方千米,居全国第(六)位。 2、黑龙江省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木材蓄积量)和(木材产量)均居中国之首。 3、黑龙江省现拥有国家自然生态保护区(24处,其中(五大连池)自然保护区已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4、黑龙江省矿产资源在全国名列前茅,已探明矿产资源131种,其中(石油)、(石墨)等资源位居中国第一。 5、在黑龙江斑斓多彩的历史中,(渤海文化)与(金源文化)是两座高峰。 6、2011年11月,赫哲族(“伊玛堪”)被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正式批准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7、拓跋鲜卑所建立的(北魏王朝)连接着汉唐两座中国封建文明高峰,是北方少数民族在中原建立的第一个政权。 8、(洞穴)是鲜卑祖先所采取的住所形式。位属大兴安岭阿里河地区的(嘎仙洞)就是拓跋鲜卑祖先居住的“旧墟石室”。 9、鲜卑族人的“贵少贱老”的伦理习俗归向其(崇武)、(尚勇)的价值核心,这与其对祖先的崇拜情结并不矛盾。 10、鲜卑民族更是以法令的形式将族外婚固定下来,严格奉行(“十姓百世不通婚”)的原则。 11、作为渤海国的主体民族,(靺鞨族)是一个相当封建化的民族,这与其自建立至繁荣,始终与中原唐朝保持着良好的臣属关系息息相关。 12、目前已发现的渤海国墓葬中,较为典型的有三座,分别是(三陵坟二号墓)、(贞惠公主墓)、(贞孝公主墓)。 13、(佛教)堪称渤海国的国教,而道教在一定地区也有所流行,(萨满教)则是渤海国边远地区群众的民间信仰。 14、渤海国的文学形式主要有(散文)和(诗歌)。 15、目前,记录女真文字的资料主要有(金石)、(墨迹)、(文献)。 二、简答题(每题4分,共36分) 1、流人文化的影响。 答:遣戍到东北的“流人”,其中不乏高官大吏、才子名流等,他们谪居在黑龙江,留下了许多佳句名篇、趣闻逸事,对黑土文化的传承发展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成为中原文化的重要传播者。 2、军垦文化的影响。 答:20世纪50年代,随着北大荒的不断开发,部队转业官兵大批移民北大荒,带来了黑龙江军垦文化的繁荣发展,他们创作的精品力作,直接影响了北大荒文学艺术创作队伍的形成,为黑龙江当代艺术发展奠定了丰厚的基础。 3、知青文化的影响。 答: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四五十万城市知青移民北大荒,使黑龙江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提高垦区的人口素质,改善或改变了北大荒的生存善和生存质量,提升了黑龙江文学艺术的亲和力、吸引力、凝聚力。 4、简述俄罗斯文化对黑龙江文化影响的表现。 答:一是对城市建筑的影响,二是对宗教文体的影响,三是对电影文体的影响,四是对音乐及时尚文化的影响,五是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5、黑土文化对文化意识的贡献。

地理文化圈。

地理文化圈整理 1.西欧文化圈包括西欧,(北美)和(澳大利亚);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新)教;文化深受西欧尤其是(英)国的影响,温带海洋性气候造就了(乳畜)生产文化,居民普遍使用刀叉,不同风格的(西方古典)建筑,展示了浓郁的西方文化风情。 2.东欧文化圈,以(斯拉夫)民族为主的东欧地区,信奉(东正)教,文化深受(俄罗斯)的影响。东正教堂、俄罗斯精湛的(芭蕾舞)艺术,构成了靓丽的文化风景。 3.东亚文化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文化圈,深受(中)国古代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和(汉字)的影响。(季风)气候造就了本地区的(稻米)生产文化,居民普遍使用筷子;中国的(旗袍),日本的(和服),朝鲜的(高腰长裙)和(蒙古袍)组成了东亚特有的服饰文化。 4.南亚文化圈,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国,是古文明中心之一,受(古印度)文明影响,语言数据印欧语系,民族、语言、宗教都比较复杂;(印度)教、锡克教、(佛)教、(伊斯兰)教等多种宗教混杂;印度(泰姬陵)等各式宗教建筑,(纱丽)服饰等,展现了独特的南亚风情。 5.东南亚文化圈,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文化受(中国)、(印度)、及(欧美)影响,丰富多样。主要信奉(佛)教和(伊斯兰)教,而(菲律宾)是亚洲唯一以天主教为国教的国家。(吴哥窟)、(婆罗浮屠)等各种宗教建筑以及多姿多彩的宗教节庆,体现了多元文化的特色。 6.伊斯兰文化圈:分布在(中亚)、(西亚)和(北非)地区,气候炎热干燥,(阿拉伯)民族占主导,传统服饰是宽松的(阿拉伯)长袍,可预防日晒和风沙。(清真寺)(建筑)和朝(麦加)方向虔诚祈祷的穆斯林,是这里随处可见的风景。 7.非洲文化圈,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种族以(黑)色人种为主,民族、宗教复杂。多信奉(原始)宗教,原始的(图腾)崇拜。 8.拉丁美洲文化圈,包括(墨西哥)及其以南的美洲地区,主要使用(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信奉(天主)教。墨西哥(金字塔),阿根廷(探戈舞),巴西(桑巴舞)和(狂欢节),是特有的文化风景。9.太平洋文化圈,包括(美拉尼西亚),(波利尼西亚)和(密克罗尼西亚)三大群岛,居民信奉(基督)教,擅长(航海)的传统,热情奔放的(土风)歌舞,是这里的文化特色。 10.东北黑土文化:汉、(满)等民族混居,棉、(皮)服装,饮食多杂粮;室内有防寒的(火炕)和(火墙),民间文艺的代表是(东北二人转)。 11.华北平原文化:农业生产的粮食作物是(小麦),经济作物(棉花),水果(苹果);(汉)族聚居区,饮食多(面)食,服饰多位棉服,传统民居为(四合院),思想受(儒家)文化影响,地方文艺(京剧)等。 12.黄土高原文化:汉、(回)民族混居,饮食以面食和肉食为主,传统民居是(窑洞),音调高亢的(信天

专题25 文化与环境

人文地理专题二十五、专题二十六、专题二十七 专题25 文化与环境 专题26 世界地域文化 专题27 中国地域文化 一、学习目标 文化和环境 世界文化圈 中国地域文化 二、知识要点 【文化和环境】 1、文化通常分为文化和文化。 2、文化对环境的依赖性强烈,直接受环境条件的制约和影响。环境、资源等自然条件决定了人工制品的;环境影响着;环境还影响着社会。

人文地理专题二十五、专题二十六、专题二十七 2

三、实战演练 (2014年高考)(一)2014年3月下旬,郁金飘香,莱茵欢唱,习近平主席率团对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进行友好访问。 1. 在荷兰访问期间,中荷两国签署了文化合作谅解备忘录。荷兰文化缤纷璀璨,其特色文化景观为 A. 圆顶尖塔的宗教建筑 B. 热情奔放的探戈舞 C. 轻柔艳丽的纱礼服师 D. 风车乳牛田园风光 (2013年高考)(十一)那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民族风情浓郁,自然资源诱人,冒险家、商贾纷至沓来┄┄ 23.这里的城市多沿河而居,街道上可见的景观有 A.圆形穹顶的东正教堂 B.艳丽轻柔的纱丽服饰 C.圆顶尖塔的大清真寺 D.热情奔放的土风歌舞 24.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作用的自然资源是 A.油气资源 B.水能资源 C.森林资源 D.水产资源 (2013年高考)(十九)西欧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地理景观多姿多彩。读图回答问题。 图2西欧地理景观图 48.据图综合分析自然地理要素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12分)

(2012年)(六)安徽省南部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地形以山地为主,对外交通不便,耕地稀少,当地传统的菜肴、民居、戏曲、农业生产等明显打上了地理 环境的烙印。 12. 安徽省南部传统特色菜的选料较多采用 ①海鲜②牛羊肉③山货④腌腊制品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3. 下列叙述与安徽省南部地域文化特征相符的是 A. 敬奉妈祖,盛行妈祖文化 B. 农业以种植茶、竹等为特色 C. 评剧、秦腔为传统地方戏曲 D. 泥草房和吊脚楼是传统民居 (2011年)8.20世纪60年代末,一批京津沪知识青年来到北大荒。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与当地黑土文化发生交流与融入的地域文化是 ①华南妈祖文化②江南水乡文化③华北平原文化④荒漠绿洲文化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五)亚洲某地,位于45°E、20°N,该地所在国家有着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 13.该地在世界文化圈中属于 A.伊斯兰文化圈B.南亚文化圈C.东南亚文化圈D.非洲文化圈 (2010年)(三)相同或相似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发展过程,往往形成相同或相似的交化景现.6.深受中国古代文化影响,崇扬儒家思想的文化圈是 A.南亚文化圈B.伊斯兰文化圈 C.太平洋文化圈D.东亚文化圈 7.具有南亚文化圈独特风情的服饰是 A.和服B.纱丽C.阿拉伯长袍D.旗袍 8.中亚、西亚和北非地区的居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以共同的宗教信仰为纽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该宗教是 A.基督教B.天主教C.伊斯兰教D.佛教 16.下列文化景观中,属于黄土高原文化的是 ①秦腔②窑洞③评剧④吊脚楼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08年)(十五)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经我国多个地域文化区,其民居、服饰、饮食、风俗等无不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 54.黄河发源地所属的地域文化区名称是___文化区,这里的传统服饰是___,

黑土phaeozem

黑土phaeozem 发育于温带半湿润地区草原化草甸植被下的土壤。是草原土壤向森林土壤过渡的土类。其主要特征是剖面上部有一肥沃而又深厚的腐殖质层(厚度一般在30~100 厘米),有机质含量较高(一般为3~6%;高者可达15%)。此类土壤曾归属于黑钙土,称退化(或变质)黑钙土;或淋溶黑钙土。也曾称湿草原土、暗色草甸土。由于它通体无石灰反应又与湿草原土、暗色草甸土不同,故称黑土,大致相当于美国《土壤系统分类》中湿软土或冷湿软土。 分布和形成黑土分布于欧亚大陆和北美洲的温带中部。在中国,主要分布于松嫩平原的东北部。大致北起黑龙江省的嫩江。北安,南至吉林省的怀德县南缘,东至三江平原及兴凯湖平原的边缘,西部与松辽平原的黑钙土相邻。这些地区在温带季风气候影响下,夏季高温多雨,草甸草本植物生长繁茂,地上和地下都积累了大量的有机物质。但在漫长而寒冷的冬季(约有120~200天),则土壤冻结,微生物活动微弱,因而有机质缓慢分解,并在土壤中积累,逐步形成深厚的腐殖质层。 成土条件 母质 黑土在各种基性母质上发育,包括钙质沉积岩、基性火成岩、玄武岩、火山灰以及由这些物质形成的沉积物。这些母岩母质中丰富的斜长石、铁镁矿物和碳酸盐有利于黑土的发育。据报道,印度黑土的母岩为:从玻璃质玄武岩到粗粒玄武岩、泥质石灰岩等多种母岩。中国黑土涉及的母岩母质有石灰岩、玄武岩、第三纪河湖相沉积物以及近代河流沉积物等,但以石灰性母质为主。

地形 黑土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平坦地貌面(如高原面、平原和台地)或低洼地(坡地下段及盆谷地)都有分布,以海拔低于300米的地形为多。地形坡度一般不 超过2—3°,但有些地区(如火山地区)坡度达15—16°,也有黑土发生。中国黑土多分布在低平洼地,但在一些低丘、台地上也有发育,如福建漳浦县和龙海县沿海、广东省海康等地。黑土分布区常可见到特殊的土壤发生地形——粘土小洼地(gilgai),这是一种小盆和小丘组成的微地形,起伏高度一般不超过1米,水平距离2至100米,是因不同的内压力而引起地表面弯曲。粘土小洼地在各 地出现的频度不同。 气候 黑土在热带、亚热带以至温带均可发生,分布区气候的最普遍特征是季节性干旱,但旱季的长短各地相差很大,包括干湿季分明的季风气候,一年内只有一两个月湿季的较干旱气候和只有几星期水分不足的湿润气候。年降水量少至150毫米,多可达2000毫米,但多数为500—1000毫米之间,年平均温度一般为 15.5—16.5℃。 时间 黑土母质的绝对年龄可始自全新世至更新世之间,在基岩上发育的,则可追溯到中更新世或更早;而在经运移的土壤物质或其他沉积物上发育的,则在中更新世或更迟。黑土的相对年龄属于幼年,原因如下:许多黑土是在冲积、湖积以及火山物质等近期母质上发育的;黑土的自翻转作用是使其保持幼年性的另一个因素;在半干旱气候区,由于缓慢的风化速度限制了剖面发育;基性母质不断释放出丰富的Ca、Mg盐基使土壤中蒙脱石矿物保持稳定;在坡地,则因迅速的剥蚀作用,表层不断遭冲失,使土体保持浅薄和幼年状态。 植被 黑土在自然条件下的典型植被是草地或热带稀树草原。

《地域文化》平时作业一

《地域文化》课程平时作业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9分) 1、黑龙江省事中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省份。土地面积(45.46 )万平方千米,居全国第( 6 )位。 2、黑龙江省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木材蓄积量)和(木材产量)均居中国之首。 3、黑龙江省现拥有国家自然生态保护区(24 )处,其中(五大连池)自然保护区已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4、黑龙江省矿产资源在全国名列前茅,已探明矿产资源131种,其中(石油)、(石墨)等资源位居中国第一。 5、在黑龙江斑斓多彩的历史中,(渤海文化)与(金源文化)是两座高峰。 6、2011年11月,赫哲族(伊玛堪)被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正式批准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7、拓跋鲜卑所建立的(北魏王朝)连接着汉唐两座中国封建文明高峰,是北方少数民族在中原建立的第一个政权。 8、(洞穴)是鲜卑祖先所采取的住所形式。位属大兴安岭阿里河地区的(噶仙)就是拓跋鲜卑祖先居住的“旧墟石室”。 9、鲜卑族人的“贵少贱老”的伦理习俗归向其(崇武)、(尚勇)的价值核心,这与其对祖先的崇拜情结并不矛盾。 10、鲜卑民族更是以法令的形式将族外婚固定下来,严格奉行(十姓百世不通婚)的原则。 11、作为渤海国的主体民族,(靺鞨族)是一个相当封建化的民族,这与其自建立至繁荣,始终与中原唐朝保持着良好的臣属关系息息相关。 12、目前已发现的渤海国墓葬中,较为典型的有三座,分别是(三陵坟二号墓)、 (贞孝公主墓)、(贞惠公主墓)。 13、(佛教)堪称渤海国的国教,而道教在一定地区也有所流行,(萨满教)则是渤海国边远地区群众的民间信仰。 14、渤海国的文学形式主要有(散文)和(诗歌)。 15、目前,记录女真文字的资料主要有(金石)、(墨迹)、(文献)。 二、简答题(每空4分,共36分) 1、流人文化的影响。 答: (1)、史上流芳的黑龙江流人及其作品 (2)、流人促进了黑龙江官办、私塾教育的发展 (3)、流人促进了黑龙江文化的发展 (4)、流人促进了黑龙江经济的发展 (5)、流人促进了黑龙江地区的边境安定 2、军垦文化的影响。 答:(1)十万复员转业官兵奔赴北大荒。移垦北大荒,开发东北富源。 (2)凝固的艺术展示——北大荒版画。在现实生活中汲取素材,创作出许多具有鲜明时代和地方特色的文艺作品。(3)声影中的流转——北大荒影视。 3、知青文化的影响。 (1)不同地域文化在北大荒交融。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它不是简单的地域上迁徙,而是更多地显现出不同地域文化的交融与碰撞。 (2)抒写知青精神。知青精神是一种“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精神。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四五十万城市知青移民北大荒,元疑使黑龙江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尽管"文化大革命"的灾难给知青的上山下乡抹上了难以消除的悲剧色彩,但从人口流动的角度看,大批知青移民北大荒,客观上给北大荒注人了生命的活力,激活和提升了北大荒文化又一轮新的发展。知识青年带来的城市文明和城市文化与当地文化,形成了一种文化对流,北大荒因知青而注入了城市的文明元素,提高了垦区的人口素质,改善或改变了北大荒的生存状况和生存质量。

7001地域文化(本)

1【多选题】中原文化进入黑龙江主要是通过历代()。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士大夫 B. 士兵 C. 移民 D. 流民 2【多选题】“闯关东”文化的影响()。选择一项或多项: A. “闯关东”铸就了黑龙江人独有的性格特征 B. “闯关东”丰富了黑土文化的内涵 C. “闯关东”促进了东北方言的形成 D. “闯关东”带来了城市文明和城市文化 3【多选题】黑土文化的特征是()。选择一项或多项: A. 黑土文化的多元性 B. 黑土文化的厚重性 C. 黑土文化的边缘性 D. 黑土文化的包容性 4【多选题】黑土文化的包容性突出体现在()。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接纳“日本遗孤”是博大胸怀的展现 B. 北大荒是“知识青年”的第二故乡 C. 善待犹太人是人道主义的光辉记录 D. 北大荒是“流人”、“右派”的安身地 5【多选题】黑土文化的多元性除城市建筑的多元,还表现在()。选择一项或多项: A. 风俗习惯的多元 B. 方言词汇的多元 C. 宗教信仰的多元 D. 文化消遣的多元 6【多选题】黑土文化的精神内涵()。选择一项或多项: A. 顽强拼搏的创业精神 B. 英勇不屈的抗争精神 C. 和谐友爱的团队精神

D. 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 7【多选题】黑土文化对中华文化的贡献()。选择一项或多项: A. 黑土文化对观念制度的贡献 B. 黑土文化对精神气质的贡献 C. 黑土文化对文化艺术的贡献 D. 黑土文化对文明起源的贡献 8【多选题】鲜卑族人的“贵少贱老”的伦理习俗的价值核心是()。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尚勇 B. “崇武” C. “伦理” D. “道德” 9【多选题】黑龙江省总体生态环境呈现特殊的多样性和相对的整体性,居全国之首的有()。选择一项或多项:

地域文化形成性考核1-4参考答案

地域文化形成性考核1---5参考答案 形考一 1中原文化进入黑龙江主要是通过历代()。A.移民B.流民 2“闯关东”文化的影响()。A. “闯关东”铸就了黑龙江人独有的性格特征B.闯关东”促进了东北方言的形成D. “闯关东”丰富了黑土文化的内涵 3黑土文化的特征是(ABCD)。 4黑土文化的包容性突出体现在(ABCD )。 5黑土文化的多元性除城市建筑的多元,还表现在(ABCD)。 6黑土文化的精神内涵(ABCD )。 7黑土文化对中华文化的贡献(ABCD)。 8鲜卑族人的“贵少贱老”的伦理习俗的价值核心是()。A.“崇武”B.“尚勇9黑龙江省总体生态环境呈现特殊的多样性和相对的整体性,居全国之首的有()。A.木材蓄积量B.木材产量C.森林覆盖率 10在黑龙江的历史文化中,高峰是()。A. 渤海文化B. 金源文化 没有对号的为错 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形考二 1渤海国的文学形式主要有()。B. 诗歌D. 散文 2由于政治的不断扩张,“金源文化”呈现出一个不断完善、更新的动态发展过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阶段(ABCD)。 3“金源文化”长足发展的表现(ABCD)。 4满族文化独立性和创造性体现为()。A. 旗民二重制的实行C. 八旗制度的创立 5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的渔猎民族主要有()。A. 赫哲族B. 鄂伦春族D. 满族6黑龙江流域少数文明的三种文明形态的特征()。A. 顺从“生长期”理念的游牧文明C. 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渔猎文明D. 以人为本的农耕文明 7反映了黑龙江少数民族居住文化中的社会结构、伦理思想和宗教观念是()。 C. 尊长敬神 D. 居住禁忌 1

黑土文化

学习黑龙江地域文化的收获和意义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因此,在振兴黑龙江的发展建设过程中,应该分析黑土文化,发扬其积极方面、规避消极方面,使黑龙江在本次文化建设高潮中不落伍,且得到新的突破和跨越,服务于社会、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黑土地域文化发展历史及特征 黑龙江位于中国东北边陲,与俄罗斯接壤,历史上古肃慎人后裔粟末靺鞨建立的渤海国曾非常繁荣,有“海东盛国”、“小中华”之称。黑龙江地广人稀、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大小兴安岭森林丰茂、东部煤炭储备巨大、大庆油田是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中国最大的油区、农业上有“北大仓”的称号……恶劣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物产使得黑土地域文化具有了强烈的粗犷豪放、不拘小节的气质将黑土地域文化中的彪悍和开拓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开始全面建设东北,东北地区工业化加速发展,仅“一五”期间,156个重点建设的大项目有56个在东北,其中22个在黑龙江,另外,国家基本建设投资黑龙江占了十分之一。上世纪50年代末,10万官兵和5万山东支边青年挺近三江平原,加入到开发北大荒的队伍中来,后来的知青下乡、知识分子下放又使黑龙江产生了一次人口迁移的高潮。这些来到黑龙江的人不但为

黑龙江的建设贡献了力量,同时也给黑土地域文化增添了新的内涵。通过共和国的建设者们的不懈奋斗,“四大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突破高寒禁区精神)成为了黑土地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黑土地域文化在振兴龙江中的推动和阻碍作用 1.社会主义建设初期,黑龙江涌入大量外来人口、工厂企业大量兴建,新技术和新管理模式在这里不但没有产生不良反应,反而造就了哈尔滨“共和国工业长子”的身份。以“四大精神”为代表体现了黑土地域文化中的开拓进取精神。一个又一个崛起于黑土地的东北民族凭借着金戈铁马和强弓硬弩入主中原,这都体现出黑土地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性,即开拓进取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开发黑龙江是国家的重点工作之一,在无数人的努力拼搏下,这里从“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这也是强烈的开拓进取精神鼓励下完成的,并在这个过程中深化了这种文化。 2.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对于黑龙江的投入和重视使得黑龙江经济迅速发展、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工业化,同时农业的发展也使“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这在当年是成效显著的,然而当年迅速发展的工农业体系今天却阻碍了黑龙江的发展。黑龙江的工业、农业、林业等各个方面国有体制均比重极大,体制改革之后对于黑龙江经济产生了强烈的影响,这是看得见的方面。在文化层面上,正是由于过于高度的集体化使黑土地域文化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官本位思想、“等、靠、要”思想,曾有人笑谈“北京靠中央、广东靠开放、山东靠老乡、黑

中国地域文化

活动主题:中国地域文化 设计者:上海市行知实验中学徐旭东 一、教学课题 中国地域文化(高一年级第二学期) 二、活动背景 地域文化这个专题教材编排把它放在最后一个。从整个教材安排体系看,上册教材主要围绕自然地理环境展开、下册教材主要围绕人类经济活动展开,学生通过一年的学习,对这两大部分知识体系已经有所认识,而最后一个专题--地域文化则又把这两大部分结合起来。在上中国地域文化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文化与环境,对世界各地地域文化特点也有所了解,认识到环境对文化的重要影响,对描述一区域的文化从哪些角度出发,也有所认识。因此,在这前提背景下,我把中国地域文化课堂教学设计为以学生活动为主,学生通过以小组合作形式,自己分析各地域文化特点,并以表格形式进行归纳汇总。通过这个活动同时也检验了学生对上两节课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考察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整堂课教学设计主要分为两个学生活动环节,小组合作填表归纳分析地域文化特点是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第二个学生活动是让学生观看建国60周年歌舞表演(少数民族歌舞)片断,判断该少数民族所属的文化区,并描述该地自然环境特点和地域文化特点。第一个活动环节开展的好,第二个活动就能顺利展开,第一个活动是第二个活动开展的基础。 三、活动目的 1、通过小组合作形式总结归纳中国十大地域文化区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归纳信息的能力。 2、通过分析各地地域文化特点和环境的关系,提高学生运用地理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各地地域文化图片的判断,让学生感受中国各地地域文化特色,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四、活动要求 全班分成5个小组,每小组8个人,每小组考察两个中国地域文化景观,选出组长和记录人。组长可将小组8位同学再分成两个小组,分别完成两组地域文化表格,结果进行相互补充,最后完成本组任务。 上课地点放在计算机机房,每两人一台电脑。位置安排时将同一小组的四台电脑安排在同一排上。教师课前把地域文化景观素材(40张经过编号的中国各地地域文化景观图片)和表格复制在每台电脑上,学生最后将表格以电子文档形式加以完成。同时要求学生上网搜索两张能反映本地区地域文化特点的景观图片,并将完成的电子表格、教师提供的素材中的景观图片和搜索到的图片一起以PPT的形式加以呈现。 每组选定一位同学上台讲解自己小组的总结分析,并选取一张代表该地区地域文化特色的景观图片,从自然环境对其影响角度加以分析,总结出自然环境对该文化特点的影响。

电大地域文化(黑土文化)平时作业1

平时作业一 一、填空题 1、黑龙江省事中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省份。土地面积(47 )万平方千米,居全国第( 6 )位。 2、黑龙江省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木材蓄积量)和(木材产量)均居中国之首。 3、黑龙江省现拥有国家自然生态保护区(24 )处,其中(五大连池)自然保护区已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4、黑龙江省矿产资源在全国名列前茅,已探明矿产资源131种,其中(石油)、(石墨)等资源位居中国第一。 5、在黑龙江斑斓多彩的历史中,(渤海文化)与(金源文化)是两座高峰。 6、2011年11月,赫哲族(依玛堪)被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正式批准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7、拓跋鲜卑所建立的(北魏王朝)连接着汉唐两座中国封建文明高峰,是北方少数民族在中原建立的第一个政权。 8、(洞穴)是鲜卑祖先所采取的住所形式。位属大兴安岭阿里河地区的(嘎仙洞)就是拓跋鲜卑祖先居住的“旧墟石室”。 9、鲜卑族人的“贵少贱老”的伦理习俗归向其(崇武)、(尚勇)的价值核心,这与其对祖先的崇拜情结并不矛盾。 10、鲜卑民族更是以法令的形式将族外婚固定下来,严格奉行(“十姓百世不通婚”)的原则。 11、作为渤海国的主体民族,(靺鞨族)是一个相当封建化的民族,这与其自建立至繁荣,始终与中原唐朝保持着良好的臣属关系息息相关。 12、目前已发现的渤海国墓葬中,较为典型的有三座,分别是(三陵坟二号墓)、(贞惠公主墓)、(贞孝公主墓)。 13、(佛教)堪称渤海国的国教,而道教在一定地区也有所流行,(萨满教)则是渤海国边远地区群众的民间信仰。 14、渤海国的文学形式主要有(散文)和(诗歌)。 15、目前,记录女真文字的资料主要有(金石)、(墨迹)、(文献)。 二、简答题 1、流人文化的影响。 答:遣戍到东北的"流人",其中不乏高官犬吏、才子名流等,他们滴居在黑龙江,留下了许多佳句名篇、趣闻逸事,对黑土文化的传承发展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成为中原文化的重要传播者。"流人"曾创造了黑龙江文化方面的多项第一:张结彦的《域外集》称得上黑龙江第一部散文集;吴兆毒的《归来草堂尺牍》是黑龙江第一部书信集;程燥的《龙沙剑传奇》是黑龙江第一部戏剧剧本;张绪彦还发起成立了黑龙江第一个诗社――"七子诗会"。此外,流人还广泛参与方志与笔记的撰述,如方拱乾所著《宁古塔志》、吴振臣所著《宁古塔纪略》、张结彦所著《宁古塔山水记》、杨宾所著《柳边纪略》、英和所著《龙沙物产咏》、《龙江纪事》等便是最好的例子,这些著作具有历史学、地理学、民俗学等多2方面的学术价值,为黑龙江文化传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军垦文化的影响。 答: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