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总体城市设计中的城市特色塑造初探_省略_以蓬莱市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为例_汪坚强

总体城市设计中的城市特色塑造初探_省略_以蓬莱市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为例_汪坚强

总体城市设计中的城市特色塑造初探_省略_以蓬莱市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为例_汪坚强
总体城市设计中的城市特色塑造初探_省略_以蓬莱市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为例_汪坚强

规划实例

P l a n n i n g C a s e s

92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全国各地的城市纷纷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建设高潮。但是,正是在这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背后,潜

藏了许多令人深思的问题: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历史文化环境得不到有效保护,形式单调、雷同的混凝土和玻璃堆砌而成的方盒子满目皆是,城市景观混乱……昔日纷呈异彩、各具特色的城市风貌正日益丧失,各地城市建设纷纷陷入“特色危机”之中,城市环境质量日益下降。所以,如何重塑城市特色,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成了当前城市建设中一个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2 总体城市设计中城市特色的塑造

总体城市设计,是以城市整体作为研究对象的城市设计,即整体城市设计,其任务是研究确定城市空间的总体布局,建立长远的城市可视形象的总目标,以形成良好的具有特色的城市空间

发展形态与人文活动框架①。城市特色是指一座城市的内容和形式明显区别于其他城市的个性特征②。对应于城市设计对象范围的层次性(大尺

度、中尺度、小尺度)③,城市特色塑造亦具有宏

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上的差异。就总体城市设计中城市特色塑造而言,重点是研究城市整体空间环境品质意境,确定城市空间总体布局的艺术特色,构筑城市形象整体景观框架,梳理城市空间景观体系与特色景观体系。以蓬莱市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为例,本文认为城市特色的塑造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2.1 对城市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认知

自然地理环境是城市赖以生存的根基,是城市建设的物质承载。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差异往

往是城市特色塑造的关键。从地形、地貌来看:有山城重庆、水乡苏州、海港青岛…;从气候来看:有冰城哈尔滨、春城昆明…;从自然因素形成的地标来看:有上海的黄浦江、合肥的环城公园、济南的泉水…。所以,要塑造城市特色,就应认识自然、顺应自然、利用自然并最终表现自然。

蓬莱市位于胶东半岛北端,地处黄渤海交界处,是华北、华东与东北地区海上交通联系最便捷的地方。城市东、南、西三面环山,北面临海,形态上呈登州组团(中心城区)、卧虎组团(开发区)、铜井组团(远期发展空间)带状发展格局(图1)。蓬莱——长岛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渤海湾景区的主要组成部分,以“人间仙境”、“海市蜃楼”等独特的自然景观著称,地区适宜度假时间为7个月。

所以,蓬莱市城市特色的塑造首先应抓住山、海、城的相互关系,保持独特的三面环山、一面临海、三组团带状发展的城市空间形态,突出滨海特色。

2.2 对城市历史、人文特色的把握

城市历史、人文特色不仅包括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古建筑、古街区等物质实体,更包含非物质形态方面的城市社会文化氛围、各种人文活动、民俗、民情等。这既反映了城市的发展变迁,更积淀了丰富的城市精神财富,因而形成了城市特色。

从物质实体方面来看,正如林徽因先生所说:“无论哪一个巍峨的古城楼,或一角倾颓的殿基的灵魂里,无形中都在诉说,乃至于在歌唱,时间上漫不可信的变迁;由温雅的儿女佳话,到血

流成渠的杀戮。”

④历史建筑环境的意义已不仅在于其本身的独一无二性,更重要的在于它反映出的历史事实的独特性。从国外来看:有古希腊的雅典卫城、古罗马的斗兽场、埃及的金字塔……

总体城市设计中的城市特色塑造初探

——以蓬莱市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为例

汪坚强 吴强 朱冀宇

【作者简介】

汪坚强(1976-),男,清华大学建筑学院2001级硕士研究生,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教师。吴强(1964-)男,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建筑系,城市规划教研室讲师。

朱冀宇(1976-),男,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助理规划师。【收稿日期】2003-12-05

【文章编号】1002-1329(2004)03-0092-05【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B

93

从国内来看:有北京的故宫、南京的明城墙、苏州的园林……这些不胜枚举的历史建筑环境作为城市发展的印证,已不容争辩地成了城市乃至国家的象征,自然是城市特色所在。

非物质形态方面相对于物质实体而言,更难把握,但这却正是更深层次的城市特色魅力之所在。因为物质实体只是一个“舞台”,而非物质形态却是“正在上演的多姿多彩的节目”,体现了城市的活力。不言而喻,西方人的开放,中国人的含蓄均会在其各自的城市建设上得到反映(如:广场、四合院),因而也就形成了各自的城市特色。

如果说由于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差异而形成的城市特色是一种直观的、外在的表现,那么,由于历史与人文特色的不同所构成的城市特色,则是城市内涵和精神之所在,所以,应高度认识城市历史、人文特色与城市特色塑造的内在关系。

据史载,蓬莱早在四、五千年前就有人类居住了,城市历史极为悠久。蓬莱市现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物质形态方面,有保存完好的水城(图2)、蓬莱阁(图3)、戚继光故里等极具价值的历史建筑和街区;人文活动方面,有蓬莱小戏、蓬莱大鼓、蓬莱渔民号子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艺术。简言之,“千年古镇、山海名邦、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是蓬莱市的特色。如何继承并发扬优良的城市历史文化,加强对历史、人文空间环境的保护,协调保护与现代生活之间的相容性是蓬莱市城市特色塑造中必须要研究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

2.3 对现代化、时代感的理解

近年来,许多城市把现代建筑、高层建筑、高密度建筑、立体交通等作为城市现代化和时代感的体现,陷入“高、大、新、奇、异”等形式上的追求之中。然而,对现代化、时代感的追求必须要尊重自然、尊重历史、尊重人。一个城市若严重破坏了周边的自然环境,割裂了城市建设的文脉,不符合现代人的生理与心理需要,即使再摩登,也只能说其有了现代化、时代感的外衣,但却没有真正的内涵与精神。所以,对现代化、时代感的正确理解,应把握以下三个原则:

(1)对城市环境的尊重。应使城市建设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并能显现出时空上的发展变迁,最终达到自然、历史、现代三者共生、共融的目标。

(2)人文主义的思想。现代化、时代感不单是从形式上让市民认同,更重要的是要能创造出人性化的场所,要有利于现代人生活与工作环境

质量的提高,真正服务于市民。

(3)灵活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从城市自身特性出发,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来探求各具特色的现代化、时代感的表达。巴黎的德方斯门、上海的东方明珠塔、悉尼的歌剧院等,都是很好实例。

蓬莱市是一个市区现状人口只有10万人的小城市,对摩登建筑和摩登环境等形式上的追求既无必要也不具有现实操作性,重点应是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保护优美的自然环境,延承丰富的历史文化,塑造满足现代人需求的城市空间和文化,切实提高城市环境质量。这才是对现代化、时代感的正确把握。

2.4 与城市性质、规模及社会经济发展

水平的结合

城市性质是城市主要职能的概括,代表了城市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方向⑤。在总体城市设计中塑造城市特色时应当反映城市性质,否则,就会使特色的塑造只流于形式,而无内涵,最终形成不了特色。

特色塑造与城市规模的结合,其目的在于强调重视尺度的问题。在特色塑造时应把握好不同规模城市的总体尺度以及一些标志性地区、标志物等的空间尺度。

经济增长是城市发展的动力,社会进步是城市文明的表征。一定时期城市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受制于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蓬莱市现为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县(市)、全国卫生城市和全国文化先进县(市),黄金产量位居全国第五位。根据1994~2020年蓬莱市城市总体规划,其城市性质为:现代化的海滨风景旅游城市,2020年城市规模为20万人。因此,在城市特色塑造中如何与蓬莱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并且体现现代化、海滨旅游、小城市这三个重要因子成了设计中的又一关键。

规划实例

P l a n n i n g C a s e s

94

取决于市民。所以,这就要求对城市现状空间环境做出科学评价,了解市民的认同感、价值观,了解现状空间环境存在的核心问题,这样才能使最终落实意境的空间环境,真正体现城市特色。为此,在蓬莱市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中,我们对城市宏观和中观层次的现状空间环境作出了相应评析。

3 总体城市设计中城市特色塑造的思想方法与工作框架

(图4)

4 蓬莱市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中城市特色的塑造4.1 城市整体空间品质定位

塑造城市形象,在城市设计阶段,首先是要确立城市的空间品质定位,以便描绘出城市令人向往的美好明天,这就是所谓的“意境”。在分析研究蓬莱城市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历史、人文特色等基础上,提出了:“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悠悠水城,人间仙境”的城市整体空间环境品质意境(图5)。“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蓬莱市所根植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意境。此意境的认知

区域具体包括海、河

(沙河、

小皂西河和画

河)

以及城区内和其周边的自然山体。

2.5 对现状空间环境分析评价

总体城市设计不单是提出城市特色的目标,即城市整体空间环境品质的意境,更重要的是要把意境落实到具体的空间环境之中,使人能清晰地感知和认同。而这种感知和认同并非是设计人员随兴所致就能确定的,它必须

95

“悠悠水城”体现了蓬莱历史悠久、文化丰厚的意境,此意境的认知区域具体是指历史人文传统特色风貌展示空间:即西关路、南北大街和海岸线、南关路所限定的空间,主要包括:水城、蓬莱阁、戚继光故里、画河风情、田横山文化公园、八仙渡海口等标志性景观。

“人间仙境”则是对前述两点的总结,更是从原有的蓬莱市城市认同感和理想升华的角度来对城市特色所作的进一步概括。其空间品质应是:浓郁的历史人文风情,充满活力的滨海人文景象,自然、历史、传统与现代共生的城市文化品质,尺度亲切、空间宜人、富于时代特征的现代化滨海小城。

4.2 城市特色塑中的问题及对策

根据总体城市设计中城市特色塑造的工作框架,我们研究得出蓬莱市城市现状空间环境与设计目标之间的差距主要在于:

——山、海、城相互因借不够,城市空间环境与自然景观融合的力度不够。

——滨海城市活力不足,景观特色需进一步加强。

——城市自然环境受到一定破坏,河流干枯,山体植被状况欠佳。

——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力度不够,空间品质有待改善、营造。其中,古城风貌的保持及水城的保护与发展问题较为突出。

对此,在城市设计中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这里只讨论滨海活力不足及滨海特色塑造问题。4.2.1 滨海活力不足的问题

城市滨海地区应是城市最具活力的场所之一。然而,蓬莱市滨海地区的城市活力明显不足。分析原因,既有海滨坐南朝北有冬季寒风的问题,更主要的是土地的使用功能过于单一,除一些工业用地外只集中进行了旅游及其相关产业的开发,如宾馆、海滨度假区、工艺品服务等。这就加大了城市居民到滨海活动的距离,进而降低了市民的亲海性,所以旅游旺季时滨海活力尚可,季节一过,活力顿失。

对此,我们认为应适当考虑城市本身功能的建设开发,而不应只为旅游服务。在设计原则上强调:

(1)加强滨海山海风光自然环境空间品质的营建,保护和加强滨海防护林地的建设,坚决反对任何损林、毁林的城市建设行为。

(2)加强山、海、城的空间关系,强化山岳景观作为城市滨海地区建设的背景作用,城市建设在空间上应与山形走势相协调。

(3)加强滨海界面的延续性,城市建设整体空间尺度应以小为原则,滨海第一界面(腹地50~100m范围的空间界面)的尺度空间以亲切为宜。

在滨海用地布局调整上建议:首先,结合现在的蓬莱广场建设,在其周围适当增加一定的城市公共功能开发,诸如城市商业、文化、金融、信息等;其次,结合未来的滨海工业用地性质的变更,适当增加城市住宅建设,使更多的市民接近滨海(图6)。

4.2.2 滨海特色塑造的问题

现状蓬莱市滨海景观自西向东主要有:田横山、丹崖山(蓬莱阁)、水城、蓬莱广场、海滨浴场、八仙渡海口、海市蜃楼,其中蓬莱阁和水城是最具特色的滨海景观,应重点保护。

(1)蓬莱阁、水城周围自然环境保护的问题蓬莱阁和水城分别位于蓬莱市的田横山和丹崖山。田横山和丹崖山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众多优秀的人文历史,使得它们成为古城城市文化和风貌特色的重要载体。就古城风貌而言,我们认为:田横山、丹崖山的山岳景观应与古城的历史文化空间品质——历史人文信息及其环境的真实性相协调。但遗憾的是,田横山和丹崖山也正在走向“城市化”。实弹射击场(图7)、全周影院(图8)、惊险娱乐城、激光枪战城等,一副“火药味”,金银皇冠、古铜假石、红心套喜,田横寨遗址的风貌已荡然无存。若小的山岳,近在咫尺,却建了一条跨海索道(图9),说什么“人在空中,穿云破雾,仿佛置身仙境”。这种为旅游而旅游的低俗旅游文化与蓬莱历史文化名城、山海奇观的风貌格格不入。因此,应加强田横山丹崖山的山林绿化,突出山岳自然环境景观品质。经改造后自然环境应该是:山岳苍郁,海天辽阔,一山立两海。长山诸岛,若隐若现,田横古寨,低回沉思,五百壮士威镇山海。

(2)关于水城保护思想方法的探索

水城保护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特别是对

规划实例

P l a n n i n g C a s e s

96

是否全面恢复和是否应迁出其中的渔市问题,争论颇多。其实最大的矛盾,整体上来看,是水城历史、考古价值与其在社会文化生活及其实用方面的普遍价值之间的矛盾。具体而言有两点:

第一、作为历史见证的水城及其环境真实性的问题。

首先,应进一步加强对水城入海口这一文物古迹的保护,切不可在水城及其周围再搞什么诸如有关水城历史题材的景点,以确保历史、文物的考古价值及其环境的真实性;其次应加强水城整体空间格局的历史遗址屏障,尤以水城古城墙遗址空间的保护和整治为重;再者,是水城周边环境的保护,尤以丹崖山、田横山作为水城“负山控海”的这一历史空间品质的屏障,减少城市现代人文景观的东西,突出田横山、丹崖山的山岳自然空间品质。

第二、关于古城水军基地历史文化再现与水城历史、人文传统风貌的问题。

水城作为历史的见证,有着重大的历史文化价值,对于弘扬爱国主义教育,振奋民族精神,有着深远的意义。全面修复水城将失去更多的历史真实性。

水城历史上就是“三山云净仙迹渺,万里澄波贾舶来”的繁荣之地,只是到了明代,由于军事功能的加强,才有了今天水城及其作为古代军事基地的意义,到了清朝咸丰年间,又恢复了这一地域的历史功能,时至今日,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这一浓浓的传统人文风情——小海渔市景观。因此,无论从城市历史的见证,还是从传统文化及其风貌的保护来看,小海渔市人文风情都值得我们倍加关注。

因此,在水城保护这一问题上,既要保护文物古迹,又要保护传统文化,既要水城作为古代水军基地的历史见证,又要小海渔市的城市历史印记。环境嘈杂问题是可以整治的。就这一特定的历史地域来看,或许,还正是这纷繁嘈杂的气息,传述了浓浓的登州古情。

于是,就有了这样的城市设计意境——悠悠水城,欲说当年海上风云,点点轻舸,小海归来,传浓浓登州古情。

5 结语

我国城市设计的实践有着悠久的历史,但真正意义上的城市设计实践活动的开展不过是近十年的事,总体城市设计更是处于一个起步阶段。由于城市特色的塑造和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积淀过程,所以,总体城市设计中城市特色的塑造,

也只是从对城市整体空间环境的宏观角度来进行一些设计上的探索。真正要解决城市“特色危机”问题,不仅要确立和塑造城市的特色空间环境,更要改善城市一般地段的环境品质,以切实提高城市整体环境质量。更为重要的是要在不同的设计实践中贯彻正确和适宜的城市特色塑造的思想、方法,正确处理特色和一般的关系。注释(Notes)

① 郑正.论城市设计的阶段内容和编制.城市规

划汇刊,1995(2):27.

② 赵士修.城市特色与城市设计.城市规划,

1998(4):55.

③ 王建国认为:城市设计的对象范围大致可分为

三个层次,即大尺度的区域城市级城市设计、中尺度的分区级城市设计和小尺度地段级城市设计。详见王建国,编著.城市设计.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57.

④ 梁思成,林徽因.平郊建筑杂录.中国营造学

社汇刊.1932年第3卷第4期.

⑤ 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编著.城市地理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109.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扈万泰,郭恩章.论总体城市设计[J].哈尔

滨建筑大学学报,1998(12).

2 吴松涛,贾梦宇,等.小城镇总体城市设计

初探[J].城市规划,2002(6).

3 赵士修.城市特色与城市设计[J].城市规划,

1998(4).

4 於贤德.论城市特色美的创造[J].建筑学报,

1995(7).

5 王景慧.城市形象与城市特色[J].北京规划

建设,1999(3).

6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规划系.蓬莱市总体规划

(1994—2020).

7 山东省蓬莱市史志编纂委员会,编.蓬莱县志

[Z].济南:齐鲁书社,1995.

蓬莱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蓬莱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2006——2020年) 目录 第一章规划总纲....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规划说明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规划范围期限.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规划指导思想.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规划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区域社会经济宏观背景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规划区域背景.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自然环境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社会背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经济背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旅游业的重要性认识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旅游发展现状、阶段与问题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发展现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发展阶段与问题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蓬莱区域发展模式及蓬莱旅游路线 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区域发展模式.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设计蓬莱旅游路线错误!未定义书签。

《蓬莱市旅游发展规划》 2006——2020 第一章.规划总纲 1.规划说明 今年以来,在烟台市旅游局和蓬莱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蓬莱市旅游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立足独具特色的仙境资源优势,不断壮大旅游产业规模,拉长旅游发展链条,为进一步提升了蓬莱旅游的承载力、影响力和竞争力,特制定《蓬莱市旅游发展规划》。" 十一五"期间,全市旅游资源开发建设以城区及海滨为主,向外延伸,体现神仙文化、精武文化、海洋文化、港口文化、开放文化、和平文化六大文化主题,形成以蓬莱仙境为主体,戚继光史绩(故居与水城系列)与百里海滨为辅助,其它景点紧密配合的多功能旅游胜地。总体上形成"二区三带一线"的旅游发展新格局和"十字型景观结构模式 2.规划范围期限 规划区范围——本次规划确定的规划区范围为蓬莱市行政辖区,包括5个街道和7个镇,总面积为1123.11平方公里。规划期限:近期为2005年—2010年;远期为2011年—2020年。在市域范围内,打造“三重仙境,蓝紫双馨”旅游格局。即分别建设“海上仙境―长岛、人间仙境―蓬莱市区、天上仙境―艾山”的“大仙境”旅游体系。以“蓝”色海上邮轮旅游和“紫”色葡萄酒

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含规划总图)

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一、规划编制的背景 1996年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一直是徐州市规划建设的基本依据,在指导徐州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江苏省城市化总体发展战略的实施、市行政区划的调整以及新形式、新问题和新机遇的出现,迫切需要对原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根据省建设厅的意见和建设部办公厅建办规函[2003]332号《关于同意修编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的精神,我市开展了新一轮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2000年至2002年,我市着手进行了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由省建设厅组织编制的《徐州都市圈规划(2001-2020)》为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提供了区域空间环境和政策框架。由省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编制的《徐州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为徐州市的城镇化发展、城镇体系布局和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基本依据。在清华大学吴良镛教授亲自指导下完成的《徐州城市发展概念规划的研究》,对徐州的城市定位、定性、空间格局、文化环境、重大基础设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论证。这些前期准备工作为高效、科学合理地编制徐州城市总体规划奠定了基础。2002年初,我市成立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领导小组,并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具体负责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

二、规划编制的主要任务 1.面向21世纪,以现代化为目标,从更大的范围来研究徐州的战略地位、发展方向及发展动力,从区域的角度论证城市发展的技术经济基础和发展条件,在省、市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的指导下,拟定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 2.对徐州市域确定城市合理的发展形态、布局和规模,研究并确定全市域范围内各城镇的发展体系,建立适合于全市整体协调发展的城镇发展结构。加强以徐州中心城区为核心的徐州都市区规划,特别是对中心城区的整合和优化,提高中心城市的聚集功能,增强辐射能力,为实现全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打好基础。 3.突出城市性质,体现城市特色,贯彻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原则。按2010年市域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一目标,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建设用地布局,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名城景观和园林绿化,提高能源、交通及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生活环境。 4.确定城市发展规模,优化城市发展方向,积极主动调整行政区划,建立新的城市发展空间形态,合理确定未来城市的布局结构。 5.协调市区内老城、经济开发区、新区合理发展的关系。调整城市中心区的布局,加快新区建设,保证徐州市经济稳定协调发展。 6.弘扬历史文化,体现出“两汉文化”的鲜明地方特色。充分考虑城市周围山、水、林等环境要素,建设拥有完善的城市绿化体系,城市与自然有机统一的山水园林城市。大力发展旅游事业,采用先进的规划手段,使城市具有较强的现代感,成为一座设施先进、环境优美、极具活力的现代化旅游城市。 8.大力加强市域交通、水利、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市域城镇建设的步伐。重视市区城市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适应能力和现代化水平。 9.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强调规划的宏观引导功能。规划既要体现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思想,又要贯彻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重视和突出对城市基本空间框架的建立,使本规划在规划期内既有相对的稳定性,又有足够的应变能力。分阶段、分时序稳步实现徐州市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规划地位和作用 《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导本市发展和建设的法定性文件,也是实施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的基本依据。在本市进行的各项建设活动,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近期计划、分区规划、区(县)域规划、详细规划、各专项规划等,均应执行本规划。 (二)、规划期限 近期建设规划:2007-2010年。 远期规划:2011-2020年。 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

株洲城市总体规划

株洲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时间:2009-07-29来源:株洲市政府门户网 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省委、省政府“一点一线”和“加快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发展战略的实施,实现长株潭一体化的发展目标,促进株洲市城乡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和《株洲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经报请国家建设部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同意编制本规划,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株洲市城市总体规划图 一、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 近期:2006——2010年;远期:2011——2020年。 二、城市性质 株洲市是湖南省重要的工业城市,长株潭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中心城市之一。 三、城市规模 近期:2010年城市人口90万人(常住人口10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90平方公里。 远期:2020年城市人口12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20平方公里。 四、城市职能 我国南方重要的交通枢纽,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国家老工业基地,中南地区重要的商贸和现代物流中心,面向海内外华人的炎帝历史文化纪念地。 五、城市建设目标 本规划期内,株洲市市区实现特大城市的规模目标,发挥国家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新型工业基地的作用,成为区域综合服务功能强大,设施完善,产业发达,文化繁荣,城乡协调发展,人居环境良好的生态园林城市。 六、城市建设发展战略

1、建设形成与区域中心城市匹配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为城市及区域性的经济文化交流和产业发展提供条件。 2、发挥中心城市的发展带动作用,形成合理的市域城镇体系,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3、合理保护和利用土地资源,集约使用土地;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 4、建立以综合社区为单元的城市新型社会组织结构,加强社区的建设和服务配套,保障城市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5、营造独特的城市风貌、城市文化和宜人的生活环境,成为富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生态园林城市。 七、市域城镇发展目标 2010年,实现对现有城镇体系格局的初步调整,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初步形成网络状格局,攸县撤县改市(以下称攸州市),成为市域次中心城市;2020年,形成完整的市域城镇体系,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市域重点建制镇为纽带,以城乡一体化为特征,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结构。2010年市域人口为393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50%;2020年市域人口为425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60%。 八、市域城镇经济区划分 市域经济区划分为北部、中部、南部三个城镇经济区。 (一)北部经济区——由株洲市区、株洲县和醴陵市组成,为市域核心区域。

2019年度驻马店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019年度驻马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原市国土资源局原市城乡规划局) 部门预算 目录 第一部分驻马店市自然资源 和规划局概况 一、主要职能 二、部门预算单位构成 第二部分驻马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019 年度部门预算 情况说明 第三部分名词解释 附件:驻马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019年度部门预算表 一、部门收支总体情况表 二、部门收入总体情况表 三、部门支出总体情况表 四、财政拨款收支总体情况表

五、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情况表 六、支出经济分类汇总表 七、一般公共预算“三公”经费支出情况表 八、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情况表 第一部分 驻马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概况 一、驻马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主要职责 2018年12月,根据中共驻马店市委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驻马店市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驻发【2018】23号)文件精神,不再保留市国土资源局、市城乡规划局,组建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目前,由于三定方案还未下发,我局(原市国土资源局)的主要职责是: (一)拟定全市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土地、矿产资源政策;负责有关行政复议;制订全市土地、矿产资源管理的技术标准、规程、规范和办法。 (二)编制和实施市级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其他国土资源专项规划以及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导、审核全市各级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和其他国土资源专项规划;参与报市政府

审批和经市政府报省政府审批的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核。 (三)监督检查全市国土资源部门行政执法和土地、矿产资源规划的执行情况;依法保护土地、矿产资源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组织查处重大违法案件,调查重大权属纠纷。 (四)贯彻落实国家、省耕地保护和鼓励耕地开发政策;实施农用地用途途管制,组织耕地保护,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指导全市未利用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和开发耕地的监督工作,确保耕地面积只能增加、不能减少。 (五)组织全市土地资源调查、土地统计和动态监测;指导城乡地籍调查、土地确权、土地定级和登记等工作;负责国有土地资源实行资产化管理的相关工作。 (六)统一管理全市土地市场;组织实施政府土地收购储备工作;按规定组织或参与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租赁、作价出资、授权经营和土地使用权转让、抵押、出租、交易管理;指导全市农村集体非农土地使用权的流转管理。 (七)负责全市基准地价、标定地价的评测;审查评估机构从事土地评估的资格,确认土地使用权价格;承担报市政府审批和经市政府报省政府、国务院审批的各类用地的审查、报批工作。 (八)依法管理全市矿产资源,负责采矿权的审批登记、发证、转让审批登记和探矿权审核,依法审查全市对外合作

加快蓬莱科技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加快蓬莱科技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发表时间:2016-12-07T14:29:46.753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23期作者:孙杰 [导读] 摘要:“十三五”时期,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八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规划,是我市经济发展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经济结构实现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重要时期,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是带动这一质的飞跃的强大动力。 中共蓬莱市委党校山东蓬莱 265600 摘要:“十三五”时期,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八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规划,是我市经济发展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经济结构实现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重要时期,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是带动这一质的飞跃的强大动力。贯彻落实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加快科技发展,需要各方面的努力。 关键词:创新;科技;技术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教兴蓬”战略,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为蓬莱市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笔者认为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切实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强化全党全民的科技意识 (一)各级党委、政府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创新意识,切实把科技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要落实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领导体制,实行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协调解决经济、科技一体化发展的重大问题。充分发挥市科技领导小组的职能和作用,加强对全市科技工作的宏观管理。各职能部门要健全科技管理机构,负责本系统、本行业科技管理工作。 (二)加强科学技术的宣传和普及工作,进一步提高全党全民的科技意识。新闻单位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科技宣传力度。党校要在各类干部培训班中增设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教学内容。要充分发挥科协、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在推动科技进步中的重要作用,继续搞好科技宣传周、科技下乡集中活动,在广大群众中普及科学思想、科技知识,提高各级干部和群众的现代科技素养。 (三)重视软科学研究和应用。各级各部门要加强调查研究,围绕科技、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对策,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成立市科技顾问团,为各级领导提供决策咨询,对重大项目进行论证,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 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建立经济、科技发展密切结合的高效运行机制 (一)实施技术创新工程。企业要增强创新意识,把建立健全技术创新机制作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科研开发机构或技术创新中心,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政府部门要加强宏观调控,通过扶持和引导,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紧紧围绕临港工业、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重点领域,合理配置科技资源,突出抓好重大技术创新和产业化项目,引导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品,逐步形成我市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各类企业要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建立牢固的协作依托关系,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组织,加强联合,强力攻关。强化知识产权意识,培植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产品和高新技术企业。 (二)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民营科技企业。要落实有关优惠政策,鼓励、吸引科技人员创办、领办民营科技企业或应聘到民营科技企业工作。从管理制度上保证民营科技企业平等参与申报科技计划项目,申报科技成果鉴定、奖励等业务活动。帮助和支持民营科技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点扶持一批技术含量高、产业规模大、具有较强研究开发和市场开拓能力的民营科技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三)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强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扶持发展技术中介等社会服务机构,建立开放的技术市场体系,促进技术成果转化。加快技术市场建设,逐步形成以城市为依托,带动幅射农村和企业的开放性技术市场网络。充分发挥技术创业中心、科技咨询中心等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和技术服务实体的作用,拓宽中介服务功能,开展市场中介、咨询、无形资产评估、人才信息、技术引进、项目洽谈等全方位服务。 (四)加强科技示范和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科技示范建设,总结和推广农科教结合经验,推动农村科技进步。用高新技术组装配套,建设一批设施完善、品种优良、技术先进、管理科学,具有一定规模和专业化水平的高产、高效示范园。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农业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全市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建立农业科研机构、各类技术服务机构、农广校和涉农企业紧密结合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网络。大力发展各类农村专业协会、研究会,支持其成为经济实体。积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中介服务机构与农户紧密结合的新型农业推广模式,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三、广开经费来源,加大科技投入 (一)强化财政对科技的投入。“十三五”期间,市科学技术支出占财政预算支出的比例确保1.3%以上。 (二)加大企业科技投入力度。一般企业的技术开发费用要占年销售收入的1.5%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要达到3%以上。加强科技融资工作,有关部门要通力合作,帮助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本市场,吸收国内外社会力量促进科技发展。 四、加强科技队伍建设,营造有利于科技人才创业的良好社会环境 (一)加强人才培养和培训工作。选拔和培养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拔尖人才,选择一批具有高度事业心、学识扎实、敢于创新、勇于献身的青年科技工作者进行重点培养和扶持,造就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现代科技企业家。科研机构与企业要相互结合,通过委托培养、创新项目的联合研究开发等形式,培养高层次人才。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建立农科教统筹的培训基地,并有相应的培训设施和手段。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加大人才、智力引进工作力度。设立市智力引进专项资金,用于改善引进人才的工作条件、生活补贴及聘请专家讲学等科技交流活动。重点引进急需的学科、技术带头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成果的人才,科技成果转化急需的管理人才,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或高级职称的综合型人才和具有专门技能的特殊人才等。完善市专家人才库。 (三)为科技人员创业提供条件。鼓励科技人员带成熟的高新技术项目来我市实施成果转化和兴办企业、归国人员创办科技型企业。 五、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内外科技交流与合作 根据我市科技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按照平等互利、保护知识产权,尊重国际惯例的原则,开展双边与多边并举、官方和民间并举的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的重点是应用技术研究、高科技领域、人才交流及先进管理经验等方面。做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工作。加强与国内外友好城市的科技交流合作。继续推动技贸合作,扩大科技企业外贸自主权。进一步加强同国家重点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吸收科技人员为我市经济建设服务。重点扶持外向型的高新技术企

成都市中心城区城市设计导则

成都市中心城区城市设计导则 第一章总则 (1) 1.1目的 (1) 1.2作用 (1) 1.3适用范围 (1) 1.4修改 (1) 第二章城市空间形态总体控制 (3) 2.1总体目标 (3) 2.2控制原则 (3) 2.3重点控制地区 (3) 2.4专项控制要求 (9) 2.4.1 城市景观照明 (9) 2.4.2 建筑色彩 (11) 2.4.3 城市风貌 (14) 第三章城市重点地区设计导则 (15) 3.1主要滨河地区设计导则 (15) 3.1.1 控制对象 (15) 3.1.2 总体要求 (15) 3.1.3 设计导则 (18) 3.2主要公园周边地区设计导则 (22) 3.2.1 控制对象 (22) 3.2.2 总体要求 (22)

3.2.3 设计导则 (25) 3.3主要临路地区设计导则 (27) 3.3.1 控制对象 (27) 3.3.2 总体要求 (28) 3.3.3 设计导则 (30) 3.4城市核心区设计导则 (34) 3.4.1 控制对象 (34) 3.4.2 总体要求 (34) 3.4.3 设计导则 (39) 3.5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设计导则 (41) 3.5.1 控制对象 (41) 3.5.2 总体要求 (42) 3.5.3 传统历史文化街区控制要求 (43) 3.5.4 近现代历史文化街区控制要求 (47) 3.5.5 文物保护单位控制要求 (49) 3.5.6 历史文化风景区控制要求 (49) 3.5.7 优秀近现代建筑控制要求 (51) 3.6“198”地区设计导则 (52) 3.6.1 控制对象 (52) 3.6.2 总体要求 (52) 3.6.3 设计导则 (55)

株洲市(市辖区)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株洲市(市辖区)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序言 株洲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数据分析报告对株洲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做出全面梳理,从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等重要指标切入,并对现状及发展态势做出总结,以期帮助需求者找准潜在机会,为投资决策保驾护航。 株洲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本报告借助客观的理论数据为基础,数据来源于权威机构如中国国家统计局等,力求准确、客观、严谨,透过数据分析,从而帮助需求者加深对株洲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的理解,洞悉株洲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发展趋势,为制胜战役的关键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目录 第一节株洲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现状 (1) 第二节株洲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3) 一、株洲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现状统计 (3) 三、株洲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占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比重统计 (3) 四、株洲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株洲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株洲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同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6 第三节株洲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7) 一、株洲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株洲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占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比重统计分析 (7) 四、株洲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株洲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9)

驻马店市城市总体规划

驻马店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分析与探讨 驻马店城市规划自驻马店撤地设市以来已历经多次修编。最早的为2002年编制的(2001-2020驻马店市城市总体规划),之后又在2007年修编(2006-2020驻马店市城市总体规划),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行政区域的扩大,原有的城市规划方案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要求,驻马店市又在2011年编制了(2010-2030驻马店市城市总体规划)。这样基本就是相当于5年左右编制一个新的城市规划,由于每个城市规划执行时间限,而且难以与城市实际发展进度吻合。同时我市城市规划为宏观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对市区内部具体规划相对缺乏。所以本文就针对2010-2030驻马店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几点做详尽分析。 1 驻马店概况 驻马店位于河南中南部,北接漯河,南临信阳,地处淮河上游的丘陵平原地区。位于北纬32°18' - 33°35 ' ,东经113°10' --115°12'之间,素有“豫州之腹地,天下之最中”之称。如图1。全市辖9县一区。总面积15083平方公里平方公里,总人口723万人(2010年数据)。 图1

2 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与城市性质 2.1 城市发展战略与目标 城市发展战略与目标时一些列具体的城市发展目标以及这些目标的具体措施组成的。其中通常包括经济发展目标、社会发展目标、建设水平目标。本文将对社会发展目标中的人口规模与建设水平目标中的建设规模进行分析。 新总体规划(2010—2030)纲要确定的我市中心城区人口和用地规模为: 2010年人口48.5万人,建成区用地51.4平方公里; 2015年人口78万人,建设用地97.5平方公里; 2020年人口96万人,建设用地115.2平方公里; 2030年人口133万人,建设用地150平方公里。 2.1.1 工业化对城市的影响 针对旧规划(2006-2020)中规划期末组合城市人口规模115万人以上的要求,新总体规划(2010—2030)中2020年规划人口为96万人。鉴于2011年上半年,全市预计完成生产总值550亿元,全部工业占生产总值的40.2%,所占比重首次突破40%,这意味着工业逐步开始成为区域内主导产业。在工业化发展中,而作为工业化驱动的城市化则刚刚进入发展阶段,所以这种渐进的城市化步奏更符合我市实际情况的。但是在工业化中期后期,城市首位度逐步提高,将会吸引周边资金、物资、劳动力向城市的加速集聚,城市化进程将会进入加速阶段。 2.1.2 国民生产总值与城市化的关系 同时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55.45亿元,而2010年普查数据723万人,用地区生产总值/总人口得出人均GDP为14598.2元,依2010年中美汇率1:7.6折合美金约为人均1920美元。根据周一星、徐学强对国民生产总值与城市化水平的关系的研究,对于中等收入国家(人均生产总值在1000-5000美元左右),处于经济起飞阶段,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城市化水平呈正相关。将其研究同样应用于相对独立的市域经济体,应该

蓬莱生态市建设的规划分析

1.总论 1.1 规划范围 蓬莱市行政区所辖的全部陆域和近岸海域,包括七个镇,五个街道办事处,即北沟镇、大辛店镇、刘家沟镇、潮水镇、大柳行镇、村里集镇、小门家镇、登州街道办事处、新港街道办事处、紫荆山街道办事处、蓬莱阁街道办事处、南王街道办事处。规划陆域面积1128.60平方公里。 1.2 规划时限 规划基准年:2002年 规划时段:近期为2003年—2007年 中期为2008年—2010年 远期为2010年—2015年 1.3 规划依据 国家相关法律、规划与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纲要》、《生态市、生态县(市)建设规划编制工作指导意见》。 地方相关规划与计划:《山东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山东省碧海行动计划》、《山东省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规划纲要》、《蓬莱市城市总体规划》、《蓬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山东省蓬莱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蓬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蓬莱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蓬莱市水利资源发展与保护规划》、《蓬莱市海洋资源利用与保护规划》、《蓬莱市国土资源规划》、《蓬莱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规划》、《蓬莱市环境保护“十五”计划和2010年目标纲要》、《蓬莱市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十五”计划及2015年远景目标》、

株洲湘江新城规划公示内容

株洲湘江新城规划公示内容 随着长株潭湘江建设和株洲南下战略的逐步推进,株洲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湘江新城作为新时期株洲湘江开发和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2011年4月,株洲市规划局和株洲市交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和株洲市规划设计院联合编制湘江新城规划。 2011年8月6日,市规划局对该规划组织了专家评审。9月7日,株洲市城乡规划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该规划并在株洲市规划局网站和株洲市规划展览馆予以公示。 一、项目基本情况 湘江新城位于株洲主城区南部,湘江上游以西。规划范围北至西站南路,南至长株潭南环高速公路,东至湘江,西至武广高铁,总面积36平方公里。 规划范围共涉及群丰镇的响塘村、白莲村、合花村、旗云村、高台岭村、新文村、长岭村、妙泉村、湘云村、栗山村、江璜村、新塘村,马家河镇的浅塘村、雷打石镇的胜塘村等16个村的用地。2010年,规划范围内总人口约1.14万,现状城镇建设用地1.4平方公里。

二、规划重点 1、落实株洲市“一体三极”中“南下”发展战略,衔接在编的《株洲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2011年修改)改成对湘江新城的发展要求。 2、借鉴国内外新城建设经验,充分研究湘江新城发展的核心资源和动力机遇,在此基础上明确湘江新城的发展定位、产业体系、空间布局模式等,协调湘江新城与周边地区的关系。 3、合理配置用地资源,明确产业、居住、公共服务、绿地等各项用地布局,构筑系统完善、保障有力的综合交通和基础设施系统,形成生态、宜居、宜业的新城。 三、规划结构 充分考虑新城发展定位和山水资源条件的结合,规划提出三大空间设计主题,分别是依水营造慢生活方式,打造“乐水慢城”;傍山营造隐生活方式,打造“乐山隐城”;依托丘陵地形建设科技新城,打造“乐业智城”。 在空间设计主题的指导下,规划形成“一心两片,两带多廊”的城市空间结构。 1、一心 指湘江新城服务核心,依托沧水湖形成湘江新城的生态景观核心和公共服务中心。 2、两片

驻马店市(市辖区)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驻马店市(市辖区)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序言 驻马店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数据分析报告对驻马店市城 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做出全面梳理,从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等重要指标切入,并对现状及发展态势做出总结,以期帮助需求者找准潜在机会,为投资决策保驾护航。 驻马店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 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本报告借助客观的理论数据为基础,数据来源于权威机构如中国国家统计局等,力求准确、客观、严谨,透过数据分析,从而帮助需求者加深对驻马店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的理解,洞悉驻马店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发展趋势,为制胜战役的关键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目录 第一节驻马店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和居住用地面积现状 (1) 第二节驻马店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3) 一、驻马店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现状统计 (3) 三、驻马店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占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比重统计 (3) 四、驻马店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驻马店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驻马店市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同全国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驻马店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指标分析(均指市辖区) (7) 一、驻马店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现状统计分析 (7) 三、驻马店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占全国城市居住用地面积比重统计分析 (7) 四、驻马店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驻马店市城市居住用地面积(2017-2018)变动分析 (8)

蓬莱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蓬莱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2001~2010) 蓬莱市人民政府 二OO四年一月

目录 前言 1 第一部分矿产资源形式 2 一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2 二矿产资源特点 3 三矿产调查、勘查、开发利用现状 5 四勘查、开发与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8 五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业的影响要求10 六供需形式与保证程度12 第二部分规划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16 一指导思想16 二基本原则16 三规划目标18 第三部分基础地质矿产调查与矿产资源勘查23 一公益性地质矿产调查23 二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24 第四部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25 一开发利用总量调控26 二开发利用布局28 三优化矿业结构30

四提高资源利用率32 第五部分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33 一总体要求33 二新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34 三在建、生产和闭坑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34 四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重点工作和矿区35 第六部分加强对矿产资源监督管理 36 一建立和完善矿产资源规划体系36 二贯彻执行《矿产资源法》及配套法规,强化矿管机构的执行地位37 三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监督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水平37 第七部分保证措施39 一加强法制教育,增强法制意识39 二建立规划体系,加强规划实施管理39 三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监督管理40 四规范矿业权市场,推进资源有偿使用制度40 五改善投资经营环境,拓宽融资渠道41 六坚持科学技术创新,提高资源供给和利用水平41 附表1 蓬莱市矿产资源一览表 附表2 蓬莱市主要矿区矿产资源储量基本情况表

附表3 蓬莱市主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表 附表4 蓬莱市主要矿山开发利用现状表 附表5 蓬莱市主要矿产品产量、需求量及预测表 附表6 蓬莱市主要矿产资源需求量预测表 附表7 蓬莱市矿产资源调查评价规划表 附表8 蓬莱市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分区表 附表9 蓬莱市矿产资源开采规划分区表 附表10 蓬莱市矿产开发区建设规划表 附表11 蓬莱市主要矿产开发利用最低开采规模规划表 附表12 蓬莱市主要矿区(床)最低开采规模规划表 附表13 蓬莱市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规划表 附图目录 附图1 蓬莱市矿产资源分布与勘查规划图 附图2 蓬莱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矿山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图 附件 蓬莱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专题研究

佛山市顺德中心城区总体规划

佛山市顺德中心城区总体规划 佛山市顺德中心城区总体规划 规划适用范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十二条的规定,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政府根据顺德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组织编制佛山市顺德中心城区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本规划适用范围为佛山市顺德中心城区(含大良街道办、容桂街道办、伦教街道办),在上述范围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均应依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二条的规定,按本规划执行(正文中字体如此标识的部分为本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原《顺德市中心城区总体规划(1995-2010年)》等有关规划与本规划冲突之处,均应以本规划为准。 规划期限 本次佛山市顺德中心城区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远期)为2020年,其中近期建设规划为2005年;2020年以后为远景规划。 规划指导思想 1. 本规划依据珠江三角洲区域整体协调发展的要求,从构建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广佛都市区的角度出发,注重研究顺德与区域其它城市之间的协调统筹,尤其是顺德中心城区和广州的番禺、南沙以及中山、江门等之间的关系。 2. 本规划从建设、完善大佛山的角度出发,全面贯彻发展和建设多级格局组团城市(即“2,5”组团模式)的理念,特别是要着力将顺德中心城区(即大良容桂组团)打造为大佛山两个百万人口以上的中心城区之一。 3. 本规划从顺德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到区域和城市发展的可能性,合理确定顺德中心城区的城市性质、发展空间和发展规模。研究在不同阶段的顺德中心城区动态发展,确定规划远期与近期的城市合理规模和城市形态。

4. 本规划注重经济和产业的变化对城市发展的作用,树立工业立区的经济发展指导思想,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同时积极发展商贸流通业、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合理调整现有中心城区规划编制重点 1. 根据大佛山市区划调整和区域综合交通条件的变化,结合珠江三角洲良好的发展机遇,明确顺德中心城区的城市性质及在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内和大佛山市域内的定位和职能;进一步明确顺德中心城区的大良、容桂、伦教等三街区各自的职能。 2. 依据城市科学的发展需求,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把握和建构顺德中心城区合理的城市形态和规划结构,合理组织与优化中心城区内部功能,统筹安排城市内部各类用地。 3. 处理好区域大交通(高速公路、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国道)与城区布局之间的关系,科学组织与完善顺德中心城区内部的交通。 4. 注重总体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构造整体的城市风貌,建设滨水花园式城市。 规划法律效力 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附件(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三部分组成。规划文本和规划图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本规划经法定程序批准后,顺德中心城区内的一切土地使用和各项建设必须符合本规划的规定。 城镇发展战略 佛山市位于珠江三角洲中心位置,是粤西沿海、西江流域等地区通向广州的主要门户。佛山未来的发展要立足于珠江三角洲的整体协调,在广佛都市区中要实现与广州的优势互补, 强调错位发展,成为广州向珠江三角洲西岸辐射和拓展的主要枢纽。

湖州市中心区城市设计

湖州市中心区城市设计 批准文号: 项目分类:城市设计 管理级别: 起始时间: 终止时间: 获奖情况: 负责人: 参与者: 规划构思 湖州市中心区位于湖州市中心城中部,是在原有老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城市核心区。针对中心区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中心区城市设计按照城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原则,把疏解矛盾、改善环境、加强开发建设的控制和引导作为首要目标。 空间布局 确定中心区由“中心绿轴”与主干路的相互衔接的总体结构,以中心广场为核心,以贯穿中心区的绿地系统“中心绿轴”为纽带,东端连着代表湖州历史传统的市河,西端连着龙溪港,与龙溪港隔河相望的是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绿色空间串起三个主题广场,分别代表着历史、现代与未来。并与步行街区、骆驼桥滨河广场、传统街区保护区共同构成广场系列。呈十字形的两主干路作为中心区主轴,通过支路连接中心区的各个片区,与“中心绿轴”共同构成具有金融、商贸、文化综合功能的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中心区。 创新与特色 从总体上把握中心区的整体景观形象。针对老城区的特点,把现有的城市景观要素组织到整体环境中,达到改善环境的目的。注意把握好广场的尺度,因地制宜,求精不求大。针对老城特点确定建筑高度控制原则,保持原历史古城的空间尺度特性。重视人与环境的关系,建立中心区步行系统。强调城市设计引导与控制相结合。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中心区规划范围内用地62.58公顷,考虑到中心区周边的环境影响因素,实际规划用地扩大到89.39公顷。 另外,还有体育、医院、学校等用地。规划中心区内新建和改建总建筑面积约90万平方米。实施效果依据规划进行环境改善和建设,已建成“中心绿轴”上的中心广场、西端龙溪港滨河公园的广场、东端骆驼桥的滨河广场。浙北大厦前进了清理并开辟广场,完成了观凤大厦前广场(观凤广场)的绿化工程,规划的广场系列已初具规模。规划中心区的主要轴线南街和苕溪路已经贯通,中心广场周围的支路正在修建。规划的商业步行区已完成拆迁和场地平整。今、明两年的重点是开通中心广场与龙溪广场联系的绿化轴线,建成龙溪广场,着手进行龙溪港东岸滨河地带和堤岸改造以及滨河路、滨河绿化带的建设。 主要规划指标如下:

株洲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2016-2030)

株洲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 (2016-2030)方案公示 1 、海绵城市解读 所谓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雨水来调节城市微气候,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海绵城市建设两个最明显的作用:通过调蓄,缓解城市洪涝灾害,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实现雨水的综合利用。 2、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包括:株洲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2020年中心城区范围+十大新城拓展范围。总规划面积约460平方公里,研究范围886平方公里。

3 、规划目标 实现“四水三自”的城市雨水管理模式,“四水”即:实现水生态健康、水安全保障、水环境良好、水资源节约;“三自”即:建立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雨水管理模式。 4、规划原则 (1)统筹兼顾、系统协调 “安全、资源、环保”目标三位一体,兼顾经济、环境、社会效益,保障水安全、保护水环境、恢复水生态、利用水资源、营造水文化,提升城市人居环境。 (2)多规融合、全面统一

与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及各有关专项规划相协调,并全面协调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与海绵城市建设,实现统一规划、建设、管理与协调。 (3)生态优先、保障安全 充分发挥山、水、林、田、湖等地形对降雨的积存作用,发挥植被、土壤等自然下垫面对雨水的渗透作用,发挥湿地、水体等对水质的自然净化作用,努力实现城市水体的自然循环。强化生态廊道的生态隔离、水源涵养作用,构建区域生态安全体系。 (4)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以“一江两岸、六港入湘、湖泊多姿、山谷相间”的生态空间格局为骨架,创建具有株洲特色宜居山水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5)以人为本,适度开发 坚持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理念,在确保生态廊道连续及生态安全的前提下,探索生态廊道生态服务功能开发,将游憩体闲、文化展示、娱乐健身、科普教育等多种功能注入生态廊道,建设优质人居环境。 (6)合理分期,操作性强 在保证远期目标实现的前提下,协调系统性和城市建设的时序性,远近结合,分期实施,逐步构建城市排水防涝系统和低影响开发系统。并考虑前瞻性、实用性和可行性相结合,突出规划的可操作性,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关于大别山革命老区四市振兴发展情况的考察报告_驻马店市老促会学习考察组

驻马店日报/2015年/6月/12日/第003版 关注 关于大别山革命老区四市振兴发展情况的考察报告 (2015年4月7日) 驻马店市老促会学习考察组 为了学习大别山革命老区建设工作经验,探询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申报审批情况,市老促会会长欧阳忠宽、副会长傅全华率领确山、泌阳、驿城区三县区老促会会长等8人,于3月16日至24日到安徽省六安、湖北省黄冈、河南省信阳和南阳等大别山老区4个市进行了考察学习。我们每到一市都选择一个县进行重点考察。考察内容涉及当地工农业生产、城市建设、扶贫开发、产业集聚区等,并与当地党政领导及老促会领导进行了座谈,收获颇丰。特别是通过对革命先辈故居和革命纪念馆的拜谒,使大家受到了一次革命老区精神洗礼,对老区广大人民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建设作出的巨大贡献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大家感到这些兄弟市不仅弘扬了革命老区精神,更是意气风发地建设着自己的家园,到处呈现出活力四射、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一、总体情况 我们所考察的4个老区市,总体而言都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就2011年全国扶贫纲要认可的特殊连片治理县,安徽六安市3个,湖北黄冈市6个,我省信阳市6个、南阳市4个。就现状而言,六安市人口695万;国民生产总值1010亿元,人均1.45万元;地方财政收入14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432元。黄冈市人口616万;国内生产总值1477亿元,人均2.39万元;地方财政收入273.5亿元,是4个市中最多的;农民人均收入6966元,是4个市中最少的。信阳市人口637万;国内生产总值1757亿元,人均2.75万元,是4个市中最多的;地方财政收入107.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950元。南阳市人口1009万,是4个市中最多的;国内生产总值2476亿元,人均2.45万元;地方财政收入23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741元,是4个市中最高的。 就4个市核心区建设而言,我们且走且看,但印象中以六安和信阳两市的建设形势最为可赞。特别是通过近年来的扶贫开发和相关政策的撬动,资源优势、产业优势、信息优势和人才优势等效应明显处于薄发之势。就我们走访的六安的金寨、黄冈的红安、信阳的新县、南阳的桐柏4个县相比,虽各有千秋,但六安金寨县的发展势头最为强劲。扶贫攻坚、生态保护、农业开发、外资利用诸方面都显现勃勃生机。4个市总的特点是: (一)充分展示老区精神,强力传承红色基因。所到之处,我们都深深感受到老区精神熠熠生辉,昭示和激励着老区人民奋发图强,建设美好的家园。 一是以强烈的模式固化历史记忆。每个老区市都有艰辛的革命历程和辉煌业绩,但如何把这种辉煌维系下来、传承下去,其方法和形式又各具特色。地处大别山核心老区的红安县,不仅为两位前国家主席董必武、李先念单独设馆,还建了黄麻起义和鄂豫皖纪念园、苏区七里坪长胜街革命遗址群、红四方面军诞生地等革命纪念馆,把徐海东等260多位将领的业绩都作了充分介绍。同时,在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下,对几十位将军的故居都进行了修缮和保护。这些不仅彰显了革命前辈的业绩,还吸引了广大群众和青少年参观学习,每年到此接受教育的达数百万之众。 新县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之一,这里的人民对革命前辈一往情深。他们分别建了3个馆,其中专门设了将帅纪念馆,与红安县的革命纪念馆遥相呼应。这些馆不但规模宏大且内容丰富、史料翔实,充分展示了革命后代对革命前辈业绩的崇敬之情。 二是善打老区品牌,为老区发展造就了机遇。各地革命纪念场馆的建立,不仅使广大群众和青少年受到教育,一些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外国友人也到此考察和参观。黄冈市是先哲辈出和革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