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2009年人力资源统计学自考11467真题真题试题

2009年人力资源统计学自考11467真题真题试题

2009年人力资源统计学自考11467真题真题试题
2009年人力资源统计学自考11467真题真题试题

2009年1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统计学试卷

(课程代码840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对象是()

A、企业人力资源现象的总量方面

B、企业人力资源现象的质量方面

C、企业人力资源现象的数量方面

D、企业人力资源现象的各个方面

2、综合反映企业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是()

A、劳动效益

B、劳动生产率

C、劳动报酬

D、劳动效率

3、人力资源管理统计中的月平均人数是()

A、月中人数

B、报告期中人数总和

C、报告月内平均每天拥有的人数

D、月初人数

4、徇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A、体力水平

B、体力与智力水平

C、智力水平

D、文化水平

5、停工被利用时间在工作时间核算中应计入()

A、损失时间

B、非生产时间

C、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

D、缺勤工时

6、下列属于非工作时间的是()

A、工间操时间

B、上下班时间

C、加班时间

D、教育子女时间

7、下列不包括在劳动保护措施项目名称表中的是()

A、安全技术措施

B、个人防护用品

C、宣传教育

D、工业卫生技术措施

8、按照工伤事故工作日损失分类,轻伤事故的工作日损失在()

A 、1-7日

B 、1-30日

C 、1-104日

D 、1-365日

9、人力资源管理统计中劳动效益的直接指标是( )

A 、人均创利率

B 、工资利润率

C 、每面元产值中的工资含量

D 、净产值工资含量

10、下列属于劳动生产率结构影响指数的是( )

A 、

∑∑∑∑1

1

011

1T

T q T T q B 、

∑∑∑∑0

011

1T

T q T T q C 、

∑∑∑∑1

011

1T

T q T T q D 、

∑∑∑∑0

011

0T

T q T T

q

11、计算作业者实作工时时,属于“倒算法”计算的公式为( )

A 、实作工时=制度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停工被利用工时+加班加点工时

B 、实作工时=制度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停工被利用工时+加班加点工时

C 、实作工时=制度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停工被利用工时-加班加点工时

D 、实作工时=制度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停工被利用工时+加班加点工时 12、劳动定额中的生产工人定额完成程度指标是( )

A 、

∑∑'+?'+1

11

)()(T

t t Q Q n

n

B 、

∑∑?'+'?'+1

1

1

1

)(T

t

Q t Q Q n

n

C 、

∑∑?1

1T

t Q n

D 、

∑∑∑∑∑+++?4

3

2

1

1

T

T T T t

Q n

13、2008年上半年国有单位职工的平均工资(货币工资)为3200元,同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11.68%,则上半年国有单位职工实际工资水平约为( )

A 、3574元

B 、3200元

C 、2865元

D 、2826元

14、企业从业人员获取报酬的形式是()

A、货币

B、货币和实物

C、证券

D、工资

15、下列不属于在职培训的是()

A、现场培训

B、脱产培训

C、劳动后备培训

D、继续教育

16、如果报告期人工成本总额减少,职工平均人数不变,则平均人工成本()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能确定

17、人工成本是围绕什么进行核算的?()

A、单位产品的人工成本

B、企业的劳动投入

C、企业的生产经营

D、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比值

18、反映劳动争议严惩程度的指标是()

A、每千职式劳动争议件数

B、某项争议件数占争议总件数的比重、

C、每千名女职工劳动争议件数

D、平均每件劳动争议涉及人数

19、劳动争议件数与劳动争议处理件数的关系为()

A、期末未完结件数+本期申诉件数=本期处理件数+期初未完结件数

B、期末未完结件数+本期申诉件数=期末处理件数+期末未完结件数

C、期初未完结件数+本期申诉件数=本期处理件数+期末未完结件数

D、期初未完结件数+本期申诉件数=期末处理件数+期初未完结件数

20、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部分是()

A、社会救助

B、社会优抚

C、社会保险

D、社会福利

21、一般的调查问卷应由四个要素组成,即题目、问卷具体内容、编号与()

A、主题

B、回答种类

C、回答方式

D、说明信或指导语

22、统计台账登记统计资料的顺序是()

A、工作流程

B、管理层次

C、原始记录

D、时间

23、从现象之间的联系来分析现象总变动的因素影响的分析方法,称为()

A、对比分析法

B、因素分析法

C、平衡分析法

D、动态分析法

24、动态分析一般需要对事物作连续较长时期的观察和分析,并采用的一系列分析指标和方法是依据()

A、时间数列

B、平均发展速度

C、增长量

D、动态曲线图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5、市场竞争从表象上划分为()

A、产品售后服务的竞争

B、产品价格的竞争

C、人才素质的竞争

D、产品包装的竞

E、产品质量的竞争

26、下列经济损失属于直接损失的有()

A、事故造成的停产和减产损失

B、丧葬及抚恤费用

C、事故罚款和赔偿费

D、人身伤亡后支付的医疗费用

E、现场抢救费用

27、根据我国职业培训法规的规定,职业培训分为()

A、就业前培训

B、转业培训

C、学徒培训

D、在岗培训

E、转岗培训

28、人工成本一般包括()

A、保险福利费用

B、企业支付给职工的工资总额

C、退休的退职人员的费用

D、生产资料费用

E、住房费用

29、企业劳动争议统计原则有()

A、劳动争议是企业领导与职工之间的纠纷

B、劳动争议是劳动关系当事人双方发生的争议,主要是指企业行政和职工之间的争议

C、劳动争议是劳动关系双方的有关劳动权利与义务问题的纠纷

D、劳动争议必须提出申诉

E、劳动争议包括职工与职工之间发生的纠纷

30、企业社会保险统计指标包括()

A、企业职工退休养老保险统计

B、集体福利统计

C、企业职工失业保险统计

D、个人福利统计

E、企业职工医疗保险统计

31、原始记录的特点是()

A、记录时间的经常性

B、记录工作的群众性

C、记录内容的综合性

D、记录内容的广泛性

E、记录项目的具体性

32、编写统计分析报告,应注意()

A、主题明确,重点突出

B、注意全面总结,不要侧重于分析问题

C、论点要准确,判断推理要符合逻辑

D、材料和观点要统一

E、注意提出办法和建议,不要侧重于全面总结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3、试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指标体系。

34、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分析有何含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分析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题目没有特殊要求,计算一律精确到2位小数;要求写出计算公式,计算步骤)

35、某企业基期与报告期的总产值、生产工人人数与全部职工人数如下表:

问题:

(1)分别计算基期、报告期的生产工人比重及其指数、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及其指数、全员劳动生产率及其指数;

(2)分析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变动及生产工人占全员比重变动对凳劳动生产率变动的影响。

36、某企业工资等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

问题:

(1)计算各项指标的增加额及完成计划率并氢计算结果填入表格中的空白处;

(2)运用相对检查分析法对该企业的经营效益与工资总额进行计算分析。

五、综合计算分析题(本题20分)

(题目没有特殊要求,计算一律精确到2位小数)

37、某企业2007年12月份(31天)有分假8天,采取一班制劳动,每班8小时,生产工

800人,其它情况如下:

人月平均人数为

(1)计算该企业的①日历工日数;②公假工日数;③制度工日数;④出勤工日数;⑤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数;⑥全部实际工日数。

(2)分析计算该企业的时间(工日)利用情况的基本分析指标;

(3)分析计算该企业的加班(工日)强度。(要求写出计算公式、计算步骤)

2009年1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统计学试卷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1C 2B 3C 4C 5C 6D 7B 8C 9A 10D 11D 12A 13C 14B

15B 16B 17B 18D 19C 20C 21D 22D 23B 24A

二、多向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25ABE 26BCDE 27ABCDE 28ABCE 29BCD 30ACE 31ABDE 32ACD

三、论述题

33、试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的指标体系。

研究企业人力资源现象和过程,需用一些列的统计指标,从不同方向和层面反映企业人力资源的数量表现和数量关系。这些有联系的统计指标群体形成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指标体系。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人力资源数量和素质统计(1分),数量方面包括静态和动态方面,素质方面包括个体素质和整体素质方面;

2)企业人力自语昂的生活日分配统计(1分),生活日主要分为工作日和非工作日两部分;

3)劳动环境和劳动保护统计(1分),主要包括劳动环境统计,劳动保护措施统计,工伤事故统计和职业病统计;

4)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效益的统计(1分),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效益指标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的核心指标;

5)劳动定额统计(1分),劳动定额完成情况指标,产品工时消耗统计和劳动定额统计构成企业劳动定额统计的基本内容;

6)劳动报酬统计(1分),企业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无论是以货币形式还是以实物形式支付,其实质都是工资;

7)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统计(1分),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企业要想求生存求发展,必须不断应用新技术与新工艺,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

8)企业人工成本统计(1分),企业人工成本是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人工成本水平,分析影响人工成本变动的各种因素,为企业采取得力措施,不断降低人力费用提供依据,促进企业竞争能力的进一步增强;

9)劳动关系的统计(1分),劳动关系实际上是一种利益关系,有利益就有矛盾,劳动关系的统计研究劳动者参与情况和结果,分析评价劳动仲裁的作用

10)企业社会保险的统计(1分),企业社会保险是保障劳动者及其直系亲属在遇到各种风险时能获得物质帮助,维持基本生活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34、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分析有何含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分析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分析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以统计资料为依据,在科学理论知道下,运用统计定量分析方法对所研究的企业人力资源现象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研究的工作过程。(2分)特点有:以人力资源统计数据为分析依据,要将数据与企业人力资源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不能离开实际而单纯就数论数。

基本步骤包括:

1)确定分析题目,拟定分析提纲(2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分析要目的明确,有针对性,题目应该体现分析的目的;分析提纲的内容要包括分析的目的和要求、所要研究的问题、分析所需用的资料及其来源、所用分析指标和分析方法等。

2)搜集、整理、鉴别资料(2分)。在统计分析阶段要搜集、整理一些补充材料;资料使用前要进行鉴别;运用资料进行分析时要对资料进行整理

3)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提出建议(2分)。在掌握丰富资料的基础上,利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从中找出矛盾,分析矛盾,认识事务的规律性,进而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4)写出分析报告(2分)。根据分析结果,写出有数字、有情况、有观点、有论据、有建议的统计分析报告,即使提供给有关部门和领导,作为其了解情况、制定政策、编制计划和指导工作的依据。

四、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5、1)基期生产工人的比重=1600/2000=80%(0.5分)

报告期生产工人的比重5800/8000=72.5%(0.5分)

生产工人在全部职工中的比重指数=72.5%/80%=90.63%(0.5分)

基期生产工人的劳动生产率=200万/1600=1250元/人(0.5分)

生产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指数=1724.14/1250=1.38(0.5分)

基期全员劳动生产率=200万/2000=1000元/人(0.5分)

报告期全员劳动生产率=1000万/8000=1250元/人(0.5分)

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数=1250/1000=1.25(0.5分)

2)从表中可以看出,全员劳动生产力提高了25%。(0.5分)

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指数=(1724.14*72.5%)/(1250*72.5%)=138%,说明生产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水平提高了38%(138%-100%),使全员劳动生产率水平的绝对数提高了343.75元/人(1724.14-1250)*72.5%。总产量提高了275万343.75*8000。(2.5分)

生产工人占全部职工比重指数=90.63%,说明生产工人的比重降低了9.37%,是报告期全员劳动生产力水平的绝对数比基期降低了93.75元/人1250*(72.5%-80%)。总产量减少了75万元(8000*93.75)。(2.5分)

36、1)

表格中每个数字0.5分,

工资总额的增加额=1400-900=500(千元)(0.5分),完成计划=1400*900=156%(0.5分)

平均人数的增加=1250-1000=250人(0.5分),完成计划=1250*1000=125%(0.5分)

平均工资增加额=1120-900=220元(0.5分),完成计划=1120/900=124%(0.5分)

增加值增加额=1500-1100=400(千元)(0.5分),完成计划=1500/1100=136%(0.5分)

2)员工工资的可变组成指数为124%,表明员工工资提高了24%,员工人数增加了250人,增加值增加了400千元。(0.5分)

计划百元工资的增加值=计划生产的增加值/计划支付工资总额(百元)=1100000/9000=122.22。(0.5分)

实际百元工资的增加值=实际生产的增加值/实际支付工资总额(百元)=1500000/14000=107.14。(0.5分)

可见,实际每百元的工资增加值比计划的减少了15.08(107.14-122.22)。(0.5分)

工资总额疾患相对完成程度=1400/(900*136.36%)=114.08% (900*1.3636=1227.24)

工资总额相对超支绝对额=1400-1227.24=127.76元

工资总额相对超支率=127.76/1227.24=14.08%

五、综合计算分析题(20分)

37、1)日历工日数=日历天数*每天人数=31*800=24800工日(2分)

公假工日数=工日天数*每天人数=8*800=6400工日(2分)

制度工作工日数=制度工作工日数*每天人数=23*800=18400工日(2分)

出勤工日=制度工作工日数-缺勤工日数=18400-900=17500工日(2分)

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数=出勤工日-停工工日+停工被利用工日-非生产工日

=17500-400+280-320=17060工日(2分)

全部实际工作工日=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加班加点工日=17060+660=17720工日(2分)

2)企业时间利用情况包括:

出勤率=出勤工日/制度工作工日=17500/18400=95.11%(2分)

出勤时间利用率=制度内时间工作工日/出勤工日=17060/17500=97.49%(2分)

制度工作时间利用率=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制度工作工日=17060/18400=92.72%(2分)

(4)加班强度=加班工日/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660/17060=3.87%(2分)

2009年7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统计学试卷及答案

(课程代码840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企业节约劳动力、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增加赢利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是

()

A、提高劳动效益

B、提高劳动报酬

C、提高劳动生产率

D、降低人工成本

2、下列不属于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内容的是()

A、产品生产统计

B、劳动保护与劳动环境统一

C、劳动技能开发统计

D、劳动报酬统计

3、为避免人力资源统计的重要与遗漏,各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统计时应遵循()

A、在哪工作由哪统计的原则

B、由人事关系所在单位统一的原则

C、谁发工资谁统计的原则

D、由最初的工作单位统计的原则

4、按用工期限分类,临时职工指用工期限()

A、在一年以上的职工

B、不超过半年的职工

C、不超过两年的职工

D、不超过一年的职工

5、工作时间构成中最重要的和最核心的部分是( )

A 、制度工日数

B 、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

C 、全部实际工作工日数

D 、出勤工日数

6、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时间标志是( )

A 、社交时间

B 、娱乐时间

C 、闲暇时间

D 、受教育时间 7、按照工伤事故损失工作日分类,重伤事故的工作日损失在( ) A 、90-5999日 B 、105-5999日 C 、1-90日 D 、365-5999日 8、在进行劳动保护措施费核算时,不被作为劳动保护费用的是( ) A 、有关劳动保护的设备、工具的购置费用 B 、发放给个人使用的劳动保护用品 C 、有关保健食品的购置费用 D 、纳入固定资产投资额中的劳动保护设施所支付的费用

9、下列哪一个因数是制约企业劳动生产率水平设施的主要因素?( ) A 、基本生产工人 B 、生产工人 C 、辅助生产工人 D 、全部从业人员 10、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产生的产品实物总量与相应的活劳动消耗量之间的比值,称为( )

A 、劳动生产率

B 、单位产品劳动生产率

C 、劳动生产率的实物量指标

D 、劳动效益

11、生产合格产品的劳动时间消耗量规定的数量标准,称为( ) A 、工时定额 B 、工作定额 C 、产量定额 D 、服务定额 12、企业劳动条件失常增耗规定工时的比重指标为( )

A 、

∑∑+?+1

''11

)

()(T

t t Q Q n n

B 、

∑∑?+?+1'1''1

1

)(T

t Q t

Q Q n

n

C 、

∑∑?1

1T

t Q n

D 、

∑∑∑∑∑+++?4

3

2

1

1

T

T T T t

Q n

13、劳动报酬的支付形式具体化表现为( ) A 、货币 B 、货币和实物 C 、证券 D 、工资

14、如果企业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高于平均工资增长速度,会使企业的工资费用相对

()

A、多支付

B、节约

C、不稳定

D、稳定

15、为了反映培训对象在文化水平上的差异性,需要学员按()

A、身份、职业分组

B、学习专业分组

C、培训方式分组

D、培训程度分组

16、由于人工成本总额是按实际发生额计算的,所以其采用的计算价格为()

A、实际价格

B、计划价格

C、现行价格

D、协商价格

17、报告期平均人工成本为600元/人,基期平均人工成本为500元/人,则平均人工成本增减率为()

A、(500/600-1)×100%

B、500/600×100%

C、600/500×100%

D、(600/500-1)×100%

18、按照《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职工代表大会至少多长时间要召开一次?()

A、2年

B、1年

C、半年

D、3个月

19、劳动争议件数与劳动争议处理件数的关系为()

A、期末未完结件数+本期申诉件数=本期处理件数+期初未完结件数

B、期初未完结件数+本期申诉件数=本期处理件数+期未未完结件数

C、期末未完结件数+本期申诉件数=本期处理件数+期末未完结件数

D、期初未完结件数+本期申诉件数=本期处理件数+期初未完结件数

20、我国退休养老人员不包括()

A、退休人员

B、离休人员

C、退职人员

D、离异人员

21、劳动工资资料台账属于()

A、汇总资料用台账

B、积累资料的台账

C、统计调查用台账

D、统计分析的台账

22、企业整理和积累人力资源数据的主要工具是()

A、统计台账

B、统计报表

C、原始记录

D、企业报表

23、劳动生产率提高则工资水平也会相应地提高,这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着()

A、正相关关系

B、负相关关系

C、线形相关关系

D、非线形相关关系

24、针对某一专门问题而进行的集中、深入的分析研究方法是()

A、预计分析法

B、定期分析法

C、专题分析法

D、综合分析法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

选均无分。

25、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工作的任务是()

A、为编制企业人力资源规划提供依据,并检查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贯彻实施情况

B、为节约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效益服务

C、发挥企业管理的重要助手作用

D、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是劳动者参与和实现自身价值的有力工具

E、为各级政府制定劳动政策奠定基础,并监测劳动政策的执行

26、构成劳动环境的因素内容有()

A、生产过程因素

B、生产关系因素

C、社会环境因素

D、生产环境因素

E、劳动过程因素

27、培训结业分析指标包含()

A、退学率

B、结业率

C、职工入学率

D、毕业率

E、全员培训率

28、人工成本与总成本之间交叉的部分为()

A、直接工人的工资与福利费

B、制造费用中的工资与福利费

C、管理费用中的工资与福利费

D、管理人员的工资与福利费

E、销售费用中的工资与福利费

29、劳动关系包含了一切与雇佣行为相关的社会现象,具体表现为()

A、工资报酬的集体谈判

B、劳资纠纷

C、实施执行劳动合同

D、劳动争

议E、劳动仲裁

30、根据我国的社会历史情况,构建形成社会保障体系框架的因素有()

A 、社会保险

B 、社会保障

C 、社会救助

D 、社会福利统计

E 、社会优抚

31、为了能准确地反映企业劳动经济的活动情况,原始记录的内容包括( ) A 、原始记录的名称和编号 B 、活动内容的记载 C 、计量单位 D 、填写时间 E 、填表人及责任人签章

32、因素分析法具体分为( )

A 、差额因素分析法

B 、动态因素分析法

C 、相关因素分析法

D 、连乘因素分析法

E 、总和因素分析法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3、如何设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素质综合评价体系?

答:(1)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综合评价是为了适应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需要,科学运用经济计量、数学模型、统计等方面,对企业中作为经济要素的人力资源整体素质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2分)企业人力资源素质评价的特点有:数量化、模糊性、动态性。(1分) (2)人力资源素质指标体系的设计的构成因素有:身体、心理和文化素质等。(1分) 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综合评价的设计原则:整体性原则、主导因素原则、定量化原则、模糊灰色原则、最优化原则。(3分)

(3)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综合评价的程序: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指标权重、确定评价方法。(3分)

(评分要求:答出要点,并进行阐述。)

34、如何运用指数体系对企业员工工资水平的变动进行分析?

答:(1)企业工资部额的变动统计公式为:工资总额=职工平均人数×职工平均工资。(1分)

(2)平均工资的计算:平均工资∑∑=

T

XT X (1分) (3)平均工资指数的计算:

①可变工资数:

∑∑∑∑=

1

011

10

1T

T x T T x X X (1分)

②固定构成工资指数:

∑∑∑∑=1

1

011

101

1T

T X T T

X X X (1分)

③结构影响工资指数:

∑∑∑∑=

011

00

01T

T x T T x X X (1分)

(4)三者关系分析:

连乘关系:

∑∑∑∑∑∑∑∑∑∑∑∑?==

01

1

01

101

110

011

10

1T

T x T T x T T x T T x T

T x T T x X X (2分)

平均工资可变组成指数=平均工资固定构成指数×平均工资结构影响指数(1分) 总和关系:

∑∑∑∑∑∑∑∑∑∑∑∑-+-=-0

00110110111000111

T T

x T T x T T x T T x T T x T T x 增减关系:

0110

1

0111

1X T T

x T T x x T

T

x T T x X X X ∑∑∑∑∑∑∑∑-+

-=-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5、某运输企业2008年9月份(30天)有制度公休日8天,采取一班制劳动,每班8小时生产工人月平均人数为1000人,其它情况如下:

全日缺勤600工日,非全日缺勤1200工时;全日停工200工日,其中被利用120工日,非全日停工600工时;全日非生产200工日,非全日生产400工时;公休日加班400工日,加点600小时。

求:(1)该企业的①日历工日数、②公假工日数、③制度工日制、④出勤工日数、⑤全日停工损失工日数、⑥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数、⑦全部实际工日数;

(2)计算该企业的工日时间利用情况基本分析指标。 解:(1)工日计算如下:

① 日历工日数=1000×30=30000工日 (1分) ② 公假工日数=8×1000=8000工日 (1分)

③ 制度工日数=日历工日数-公假工日数=30000-8000=22000工日 (1分) ④ 出勤工日数=制度工日-缺勤工日=22000-600=21400工日 (1分) ⑤ 全日停工损失工日数=停工工日-停工被利用工日=200-120=80工日 (1分) ⑥ 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数=出勤工日-非生产工-停工工日+停工被利用工日

21400-200-200+120=21120工日 (1分) ⑦ 全部实际工日数=制度内实际工日+加班工日=21120+400=21520工日 (1分) (2)企业的工日时间利用情况基本分析指标

出勤率%27.97%10022000

21400

%100=?=?=制度工日出勤工日 (1

分)

出勤时间利用率=%69.98%10022000

21120

%100=?=?制度工日制度内实际工作日 (1

分)

制度工作时间利用率=%96%10022000

21120

%100=?=?制度工作日制度内实际工作日 (1

分)

36、某企业资料如下表:

问题:(1)计算并把计算结果填入表中后两列;

(2)计算并分析平均人工成本变动及平均职工人数变动对人工成本的影响。 解:设L 为平均人工成本,T 为平均职工人数;

(1) 计算并计算结果填入表中得(2分)

(2) 计算分析如下: ① 总人工成本变动情况如下 :

相对数:

%150200

300

01

1==

∑∑T

L T L 绝对数:1002003000011=-=-T L T L (万元) 对基期人工成本总额影响的相对程度:

%50200

100

0011==T L T L (2分) ② 由于职工平均人工成本变动对人工成本总额变动的影响:

相对数:

%91.90330

300

1011==T L T L 绝对数:303303001011-=-=-T L T L (万元) 对基期人工成本总额影响的相对程度:(2分) ③ 由于职工平均人数变动对人工成本总额变动的影响:

相对数:

%165200

330

0010==T L T L 绝对数:1302003300010=-=-T L T L (万元) 对基期人工成本工资总额影响的相对程度:

%65200

130

0010==T L T L (2分) ④ 分析:

人工成本总额指数提高了50%,绝对数增加了100万元;其中由于职工平均人工成本指数下降了9.09%,使人工成本总额绝对数减少了30万元;由于职工数变动指数提高了65%,使人工成本总额报告期比基期绝对数增加了130万元。(1分) 综合计算结果归纳关系: 150%=90.91%×165%

1009(万元)=-30(万元)+130(万元) 50%=-15%+65% (1分)

单选题答案1C 2A 3C 4D 5B 6C 7B 8D 9A 10C 11A 12B 13D

14B 15D 16C 17D 18C 19B 20D 21B 22A 23A 24C

多选题答案25ABCDE 26ADE 27BDE 28ABCE 29ABCDE 30ACDE 31ABCDE 32ADE

1月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和答案

2011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 (课程代码1146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1分,共2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劳动生产率一般只反映 A.企业的产品推销 B.企业产品售后服务质量状况 C.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劳动效率 D.企业生产前的决策 2.下列不属于 ...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内容的是 A.劳动产品库存量统计 B.劳动生产率统计 C.生活日分配统计 D.人工成本统计 3.饮食、睡眠、卫生保健时间属于 A.闲暇时间 B.可自由支配的时间 C.工作时间 D.必须支付的时间 4.单位时间内规定的生活合格产品的数量标准,称为 A.工时定额 B.产量定额 C.工作定额 D.劳动定额 5.工作时间构成中最重要的和最核心的部分是 A.制度工日数 B.全部实际工作工日数 C.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 D.停工被利用工日数 6.据经验数据估算,间接经济损失一般是直接经济损失的 A.1~4倍 B.2~7倍 C.3~7倍 D.4~7倍 7.劳动生产率可表示为 A.劳动产品总量与活劳动消耗量的比值 B.劳动产品总量与实际收益的比值 C.实际收益与活劳动消耗量的比值 D.活劳动消耗量与实际收益的比值 8.定额工时压缩率代表的是 A.产品定额制定规模的指标 B.劳动定额调整幅度的指标 C.产品定额制定方法的指标 D.劳动定额实行范围的指标 9.为了反映培训对象在文化水平上的差异性,学员分组需按 A.身份、职业 B.学习专业 C.培训方式 D.培训程度 10.下列不属于 ...在职培训的是 A.劳动后备培训 B.现场培训 C.自学考试 D.继续教育 11.运用比较效益分析,确定事故损失金额和技术措施费用的关系为

自考人力资源管理历年真题与答案超级集合版

2017年10月江苏自考《自考人力资源管理(一)》真题答案及解析 2018-07-13 10:52来源:江苏自考网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己经具有了劳动能力和素质,但还没有进入劳动力市场交易的劳动者所蕴含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称为 A.自然性人力资源 B.资本性人力资源 C.精神性人力资源 D.物质性人力资源 【答案】A 【解析】人力资源包含自然性人力资源和资本性人力资源。自然性人力资源是指已经具有了劳动能力和素质,但还没有进入劳动力市场交易的劳动者所蕴含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资本性人力资源(即人力资本)是不仅具备劳动能力和劳动索质而且已经进入了劳动

力市场,通过市场交易获得了收益的人力资源。 【考点】人力资源概述 2.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进入了一个人力资源管理的崭新时代,美国学者彼得·德鲁克论文《传统人事部门,再见!》的发表就是重要标志。该论文发表的时间是 A. 1966年 B. 1976年 C. 1986年 D. 1996年 【答案】C 【解析】1986年,美国学者彼得·德鲁克论文《传统人事部门,再见!》的发表就是重要标志。一时间,许多发达国家的企业掀起了“翻牌”运动,纷纷将“人事部”的牌子改为“人力资源部”。 【考点】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3.下列选项属于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中保健因素的是 A.得到认可 B.公司政策 C.富有责任感 D.富有成就感 【答案】B 【解析】保健因素多与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相关,如果这类因素得不到满足,会导致员工不满,激励因素多是和工作本身的性质有关的因素。材料中ACD都是属于激励因素。故选B。 【考点】激励理论 4.ERG理论中R代表的需要层次是

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及 答案解析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201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 (课程代码11467) 重要提示: 1、本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应考者必须在“答题卡”上按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1分.共2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国民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是 A.科研机构 B.居民家庭 C.企业 D.事业单位 2、决定企业劳动报酬水平的指标是 A.劳动效率 B.劳动生产率 C.劳动效益 D.工资利润率 3、出勤率反映的是员工的 A.劳动积极性 B.文化水平 C.道德水平 D.职业技能 4、下列不属于现场培训的是 A.技术表演示范 B.师傅带学徒 C.社会成人大中专班 D. 岗位练兵 5、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产品实物总量与相应的活劳动消耗量之间的比值,称 A.劳动生产率的价值量指标 B.劳动效益 C.劳动生产率的实物量指标 D.单位产品劳动生产率 6、人在劳动中运用劳动能力综合水平的高低程度指的是 A.企业人力资源素质 B.企业人力资源数量 C.企业人力资源总量 D.企业人力资源结构 7、参加社会性的抢险救灾活动属于 A.缺勤工日 B.非生产工日 C.加班工日 D.停工工日 8、企业人力资源不包括 A.不再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实行个人承包人员 B.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编制外人员 C.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未出勤人员 D.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临时在国外工作人员 9、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劳动者完成单位台格产品或一定工作量所预先规定的时间消耗标准,称为 A.产量定额 B.劳动定额 C.劳动生产直 D.劳动效益 10、生产工人在工作时间内劳动条件失常情况下的劳动定额完成情况指标是指 A.企业工人劳动定额完成情况统计指标 B.合格品的定额工时占实耗工时的比重 C.增耗工时占实耗工时的比重

2017年7月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和答案

2017年7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 (课程代码1146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在组距分组中,分组标志在每组中取的最大值称为 A .上限 B .下限 C .组距 D .全距 2.当商品的销售价格为p 与商品的销售量为q 时,帕氏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是 A.∑∑=0010q p q p I q B. ∑∑= 0111q p q p I q C. ∑∑=0001q p q p I p D. ∑∑=1011q p q p I p 3.统计某个时点,诸如某月、某季度、某年度的某个具体时间点的企业人力资源规模总量指标是 A .动态比较统计 B .人员增量统计 C .时点规模统 计 D .时期规模统计 4.根据所从事社会工作的职业、等级、岗位及工期等角度进行划分,可形成企业人力资源的 A .社会属性结构 B .工作属性结构 C .自然属性结构 D .单位属性结构 5.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拥有的全部可能劳动时间是指 A .制度劳动时间 B .出勤时间 C .日历时间 D .非生产时间 6.下列正确计算制度内实际劳动工时的公式是 A .制度内实际劳动工时=制度劳动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停工被利用工时 B .制度内实际劳动工时=制度劳动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停工被利用工时 C .制度内实际劳动工时=制度劳动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停工被利用工时 D .制度内实际劳动工时=制度劳动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停工被利用工时 7.用来表示劳动效益的“逆指标”是 A .单位劳动时间所创造的劳动成果 B .单位劳动成果所消耗的劳动时间 C .单位劳动消耗量产生的实际收益 D .单位实际收益所消耗的劳动量 8.表明企业人均新创造的价值增大,也表明工业企业每个生产者提供了多少新创造价值,更准确地反映企业职工活劳动的生产成果,并且说明了企业增产和节约两方面的效果的指标是 A .净产值劳动生产率 B. 增加值劳动生产率 C .劳动生产率的实物量 D. 劳动生产率的工作量 9.规定一个工人(或一组工人)完成单位质量合格产品或完成某项工作,所必需消耗的劳动时间标准是指 A .工时定额 B .工作定额 C .产量定额 D .劳动定额

2018年10月自考人力资源管理(一)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8年10月自考人力资源管理(一)考试真题及答案 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1.简述按功能划分人力资源的管理模式 【答案】 (1)产业模式。主要关注劳工关系的协调。 (2)投资模式。主要关注公平就业机会。 (3)参与模式。主要关注团队合作。 (4)高灵活性模式。主要关注如何理解和把握不断变化的趋势。 【考点】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32.简述激励的作用 【答案】 (1)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 (2)提升员工素质,开发员工潜能,提高工作业绩; (3)营造良性的竞争环境,形成良好的组织文化。 【考点】激励概述 33.简述能力倾向与才能的区别

【答案】 (1)能力倾向是一种潜在的素质,是经过适当的培训或被置于适当的环境下完成某项任务的可能性,而不是当时就已经具备的现实条件。 (2)能力倾向是指一个人能学会做什么,即一个人获得新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潜力如何。才能是经过学习训练而实际具备的能力, (3)能力倾向是未接受教育训练所存在的潜能;才能是事业成功的现实条件,而能力倾向是事业成功的可能条件。 【考点】人员素质测评方法 34.简述员工单项培训计划的基本内容 【答案】 (1)培训什么。 (2)培训谁。 (3)何时培训。 (4)在哪里培训。 (5)谁来培训。 (6)怎样培训。

【考点】员工培训的内容和步骤 35.绩效管理的作用 【答案】 (1)引导性作用; (2)价值性作用; (3)战略性作用。 【考点】绩效管理程序 四、论述题(本题10分) 36.试述员工早期的任务和心理特征。 【答案】 1.任务: (1)进入组织,学会工作。 (2)学会独立,并寻找职业锚。 (3)完成向成年人的过度过渡。 2.心理特征: (1)进取心强,具有积极向上、争强好胜的心态。 (2)职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具有做出一番轰轰烈烈事业的心理准备。

人力资源统计学模拟试卷和答案

欢迎阅读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人力资源统计学》模拟试卷一 注意: 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1 A B C、企业 D 2 A B C D 3 A B C D 4 A B C D 5、)。A B C、劳动生产率的实物量指标 D、单位产品劳动生产率 6、考勤卡属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的()。 A、统计台账 B、统计报表 C、原始记录 D、统计年表 7、下列属于劳动保护措施的是()。 A、辅助房屋及设施 B、企业新建列入固定资产投资的安全措施

C、公共浴室 D、修养所 8、下列计算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的公式正确的是()。 A、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制度工作时间-出勤时间-停工时间-非生产时间 B、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制度工作时间-停工时间-非生产时间+停工被利用时间 C、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出勤时间-停工时间-非生产时间+停工被利用时间 D、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制度工作时间+缺勤时间-非生产时间 9、下列不属于企业社会保险统计范围的指标是()。 A、企业职工失业保险统计 B、企业职工医疗保险统计 C、企业职工退休养老保险统计 D 10 A B C D 11 A B C D E 12 A B C D E 13 A B C D E、使用的劳动工具和体位状况等 14、企业劳动争议统计的原则有()。 A、劳动争议是劳动关系当事人双方发生的争议、主要是指企业行政和职工之间的争议 B、劳动争议是企业领导与职工之间的纠纷 C劳动争议是劳动关系双方的有关劳动权利与义务问题的纠纷 D、劳动争议包括职工与职工之间的纠纷 E、劳动争议是必须提出申诉的 15、为了能准确地反映企业劳动经济的活动情况,原始记录的内容应包括()。 A、原始记录的名称和编号 B、活动内容的记载 C、计量单位

自考人力资源管理 第三章 历年真题讲解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人力资源管理(一试题 课程代码:00147 第三章历年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企业人力资源变动预测中,马尔可夫分析方法的基本思想是( 2001年10月 A.根据企业现在人员结构状况推测未来人事变动趋势 B.根据企业生产情况推测未来人事变动趋势 C.找出企业过去人事变动规律,以此来推测未来的人事变动趋势 D.根据市场变化推测未来人事变动趋势 2.德尔菲法不同于会议的特色在于:专家们_______。2002年1月 3.企业人力资源供给预测包括两个方面(2003年10月 A.内部人员供给预测和外部人员供给预测 B.管理人员预测和工人预测 C.固定员工预测和临时工预测 D.技术工人预测和普通工人预测

4.马尔可夫分析方法是用于对组织内部人力资源_______的预测方法。2004年1月 5.德尔菲法的特点是( 。2004年1月 A.专家们联名提案 B.专家们背靠背发表意见 C.专家们相互交流 D.专家们面对面座谈 6.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兰德公司发展出了__________,该方法的目标是通过综合专家们各 浙00147# 人力资源管理(一试题第1 页(共9 页 自的意见来预测某一领域的发展。2005年1月 7.以下可以用来预测人力资源需求的方法是( 。2005年1月 A.马尔科夫分析 B.档案资料分析 C.趋势分析法 D.管理人员接续规划 8.在人员需求预测方法中,专家评估法是一种定性预测技术,又叫(2005年 10月 A.经验判断法

自考人力资源管理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1年自考人力资源管理(一)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1分,共2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指【】 A.把人当成“上帝”,一切都服从、服务于“上帝” B.把人当成组织中最具活力、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要素 C.坚持群众路线,尊重群众意见 D.关心员工生活,提高员工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2.“深入工作现场,能比较全面地了解工作情况”是以下哪种工作分析法的优点【】 A.写实法 B.观察法 C.问卷法 D.参与法 3.由于人力资源管理正在向着战略性的方向发展,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发展最为迅速的是【】 A.人力资源规划 B.人力资源成本管理 C.人力资源开发 D.人力资源绩效管理 4.对组织内部人力资源供给的预测,常用的方法有:马尔可夫分析法、档案资料分析法和【】 A.趋势分析法 B.管理者继任模型 C.德尔菲法

D.回归预测法 5.某公司今年离职人员数为30,而今年在职人员的平均数为150,那么,该公司的人员变动率是【】 A.20% B.10% C.15% D.25% 6.我国组织目前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是【】 A.人力资源过剩 B.人力资源浪费 C.人力资源不足 D.人力资源管理不当 7.当职位空缺有许多种,而且在某一特定地区内又有足够的求职者的情况下,应该使用以下哪种招募形式【】 A.报纸 B.广播电视 C.杂志 D.招募现场的宣传资料 8.在人员甄选活动中,对一个人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基本检测称之为【】 A.能力测试 B.人格测试 C.成就测试 D.兴趣测试

人力资源统计学题库

人力资源统计学题库 1. 说明总体单位特征与属性名称的是( )。 A. 总体 B. 标志 C. 指标 D. 单位 2. 在组距分组中,下限与上限之间的距离称为( )。 A. 全距 B. 组中值 C. 下限 D. 组距 3. 说明同一总体或不同总体的不同数量特征的对比关系的指标是( )。 A. 总量指标 B. 相对指标 C. 质量指标 D. 平均指标 4.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平均指标的特点( )。 A. 只有数量标志的标志值才能平均 B. 将各总体单位的差异抽象化 C. 被平均的对象须满足“异质性” D. 被平均的对象须满足“同质性” 5. 当商品的销售价格为p 与商品的销售量为q 时,帕氏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是( )。 A. ∑∑= 0010q p q p I q B. ∑∑= 111q p q p I q C. ∑∑=000 1q p q p I p D. ∑∑=101 1q p q p I p 6. 下列不属于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内容的是( )。 A. 生活日分配统计 B. 劳动生产率统计 C. 劳动产品库存量统计 D. 人工成本统计 7. 主要解决同一公司具有多重身份时其所管辖员工的人力资源规模统计范围的身份归属问题的是( )。 A. “为谁工作谁统计” B. “谁法人随谁统计” C. “谁拿工资统计谁” D. “谁发工资谁统计” 8. 明确比较两个不同时期企业人力资源规模的变动情形的统计是( )。 A. 动态比较统计 B. 人员增量统计 C. 时点规模统计 D. 时期规模统计

9. 可以处理一些初入职者、工作调动者或离职员工、被裁员者、参军入伍或离职进修者等人员的人力资源归属问题的依据是()。 A. “谁拿工资统计谁”原则 B. “谁发工资谁统计”原则 C. “为谁工作谁统计”原则 D. “谁法人随谁统计”原则 10. 企业人力资源包括()。 A. 自费脱产学习人员 B. 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计划外员工 C. 出国探亲人员 D. 参加劳动的在校学生 11. 主要指该企业人力资源减少的数量来自于企业现有劳动力退出整个劳动力市场的形式是()。 A. 自然增员 B. 机械增员 C. 自然减员 D. 机械减员 12.我国现有职业结构分类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以下简称《大典》),至今该《大典》的大类结构和分类依然保持不变。沿用的《大典》职业结构大类与中类分别有()。 A. 66个和413个 B. 8个和66个 C. 66个和1838个 D. 413个和1838个 13. 按照国家(或企业)制度规定应该出勤上班劳动的时间是指()。 A. 制度劳动时间 B. 制度公休时间 C. 制度内实际劳动时间 D. 全部实际劳动时间 14. 企业员工在执行国家或社会义务,或经企业指定从事其它社会活动而未能从事本企业劳动的时间是指()。 A. 缺勤时间 B. 出勤时间 C. 非生产时间 D. 停工时间 15.做饭、购物、缝洗、清扫、照料家庭成员等时间属于()。 A. 个人生活必需的时间 B. 家务劳动时间 C. 从事社会活动的时间 D. 闲暇时间 16.工作时间构成中最重要的和最核心的部分是()。 A. 制度劳动时间 B. 全部实际工作时间 C. 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 D. 停工被利用工日数 17.下面不属于非工作时间的是()。 A. 社交时间 B. 上下班路途时间 C. 医疗卫生保健时间 D. 工间操时间

人力资源统计学模拟试卷和答案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人力资源统计学》模拟试卷一 注意: 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 未选均无分。 1、国民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是()。 A、科研机构 B、居民家庭 C、企业 D、事业单位 2、决定企业劳动报酬水平的指标是()。 A、劳动效率 B、劳动生产率 C、劳动效益 D、工资利润率 3、出勤率反映的是员工的()。 A、劳动积极性 B、文化水平 C、道德水平 D、职业技能 4、下列不属于现场培训的是()。 A、技术表演示范 B、师傅带学徒 C、技术成人大中专班 D、岗位练兵 5、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产品实物总量与相应的活劳动消耗是之间的比值, 称为()。 A、劳动生产率的价值量指标 B、劳动效益 C、劳动生产率的实物量指标

D、单位产品劳动生产率 6、考勤卡属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的()。 A、统计台账 B、统计报表 C、原始记录 D、统计年表 7、下列属于劳动保护措施的是()。 A、辅助房屋及设施 B、企业新建列入固定资产投资的安全措施 C、公共浴室 D、修养所 8、下列计算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的公式正确的是()。 A、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制度工作时间-出勤时间-停工时间-非生产时间 B、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制度工作时间-停工时间-非生产时间+停工被利用时间 C、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出勤时间-停工时间-非生产时间+停工被利用时间 D、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制度工作时间+缺勤时间-非生产时间 9、下列不属于企业社会保险统计范围的指标是()。 A、企业职工失业保险统计 B、企业职工医疗保险统计 C、企业职工退休养老保险统计 D、集体福利 10、下列不属于集体福利事业的补贴围的是()。 A、消毒室 B、公共浴室 C、理发室 D、哺乳室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 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1、企业福利费支出包括()。 A、集体福利事业补贴 B、职工文娱体育宣传费 C、集体福利设施费 D、职工生活困难补助费 E、职工探亲路费补贴 12、企业工人的分组方法有()。 A、按与生产作业的关系程度 B、按劳动技能水平高低 C、按生产技术水平高低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管理(一)试题及答案.

全国2008年10月自考人力资源管理(一)试题及答案 课程代码:0014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 D ) A ?对人的管理 B ?对事的管理 C ?对人事关系的管理 D ?对人与人、事与事、人与事三者关系的管理 2 ?以工作为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阶段被称为( B ) A ?初级阶段 B ?人事管理阶段 C ?人力资源管理阶段 D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阶段 3 ?信息技术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全面渗透导致( D ) A .多元文化的融合与冲突 B .人才的激烈争夺 C.经济的全球化 D .远程职工和虚拟组织的出现 4. 组织内具有相当数量和重要性的一系列职位的集合被称为( B ) A .职业 B .职务 C.职级D .职等 5. 为完成某项特定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能力以及其他一些个性特征的目录清单被称为(B ) A .职位分类 B .工作规范 C.职位说明 D .工作说明 6. 在工作分析的方法中,能使员工和管理者相互沟通的方法是( B ) A .观察

法B .访谈法 C.问卷法D .参与法 7. 20世纪80年代,人力资源规划的关注点是(C ) A ?员工个人发展计划 B ?员工生产率提高计划 C.接班人计划和人员精简计划D .人才供求平衡计划 8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多次听取专家意见,最后达成一致的定性预测技术被称为(A ) A .德尔菲法 B .经验判断法 C.马尔科夫法D .散点分析法 9. 弹性人力资源规划的重点是(B ) A .对组织现有人力资源进行整体性评估B.明确界定组织的核心竞争优势 C.制定预备性的支援人员规划D .建立临时人力资源库 10. 根据组织人力资源规划和工作分析的要求,把具有一定资格条件的申请人吸引到空缺岗位上,以满足组织需要的过程被称为( A ) A .人员招募 B .人员甄选 C.人员录用 D .人员配置 11. 招募团队成员应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是( B ) A .专业技术能力 B .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C.对自己的了解能力D .对组织文化的理解能力 12. 在测试甄选中,对一个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的基本检测被称为(D ) A .能力测试 B .个性测试 C.兴趣测试 D .成就测试 13. 作为人员测评工具之一的评价中心技术,其最大的特点是( A ) A .情景模拟 B .标准化测试 C.费用低廉 D .设计容易 14. 适合于测试应试者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非语言沟通能力的人员测

精选精选月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和答案

201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 (课程代码11467) 重要提示: 1、本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应考者必须在“答题卡”上按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1分.共2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国民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是 A.科研机构 B.居民家庭 C.企业 D.事业单位 2、决定企业劳动报酬水平的指标是 A.劳动效率 B.劳动生产率 C.劳动效益 D.工资利润率 3、出勤率反映的是员工的 A.劳动积极性 B.文化水平 C.道德水平 D.职业技能 4、下列不属于现场培训的是 A.技术表演示范 B.师傅带学徒 C.社会成人大中专班 D. 岗位练兵 5、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产品实物总量与相应的活劳动消耗量

之间的比值,称. A.劳动生产率的价值量指标 B.劳动效益 C.劳动生产率的实物量指标 D.单位产品劳动生产率 6、人在劳动中运用劳动能力综合水平的高低程度指的是 A.企业人力资源素质 B.企业人力资源数量 C.企业人力资源总量 D.企业人力资源结构 7、参加社会性的抢险救灾活动属于 A.缺勤工日 B.非生产工日 C.加班工日 D.停工工日 8、企业人力资源不包括 A.不再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实行个人承包人员 B.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编制外人员 C.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未出勤人员 D.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临时在国外工作人员 9、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劳动者完成单位台格产品或一定工作量所预先规定的时间消耗标准,称为 A.产量定额 B.劳动定额 C.劳动生产直 D.劳动效益 10、生产工人在工作时间内劳动条件失常情况下的劳动定额完成情况指标是指 A.企业工人劳动定额完成情况统计指标 B.合格品的定额工时占实耗工时的比重

人力资源统计学模拟试题(卷)和答案

.. . 下载可编辑.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人力资源统计学》模拟试卷一 注意: 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国民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是()。 A、科研机构 B、居民家庭 C、企业 D、事业单位 2、决定企业劳动报酬水平的指标是()。 A、劳动效率 B、劳动生产率 C、劳动效益 D、工资利润率 3、出勤率反映的是员工的()。 A、劳动积极性 B、文化水平 C、道德水平 D、职业技能 4、下列不属于现场培训的是()。 A、技术表演示范 B、师傅带学徒 C、技术成人大中专班 D、岗位练兵 5、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产品实物总量与相应的活劳动消耗是之间的比值,称为()。 A、劳动生产率的价值量指标 B、劳动效益 C、劳动生产率的实物量指标

D、单位产品劳动生产率 6、考勤卡属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的()。 A、统计台账 B、统计报表 C、原始记录 D、统计年表 7、下列属于劳动保护措施的是()。 A、辅助房屋及设施 B、企业新建列入固定资产投资的安全措施 C、公共浴室 D、修养所 8、下列计算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的公式正确的是()。 A、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制度工作时间-出勤时间-停工时间-非生产时间 B、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制度工作时间-停工时间-非生产时间+停工被利用时间 C、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出勤时间-停工时间-非生产时间+停工被利用时间 D、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制度工作时间+缺勤时间-非生产时间 9、下列不属于企业社会保险统计范围的指标是()。 A、企业职工失业保险统计 B、企业职工医疗保险统计 C、企业职工退休养老保险统计 D、集体福利 10、下列不属于集体福利事业的补贴围的是()。 A、消毒室 B、公共浴室 C、理发室 D、哺乳室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1、企业福利费支出包括()。 A、集体福利事业补贴 B、职工文娱体育宣传费 C、集体福利设施费 D、职工生活困难补助费 E、职工探亲路费补贴 12、企业工人的分组方法有()。 A、按与生产作业的关系程度 B、按劳动技能水平高低 C、按生产技术水平高低

《人力资源统计学》复习资料全

《人力资源统计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对象与任务(练习册P1-P4 ) 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对象是:企业人力资源的配置、开发与利用以及其它劳动现象的数量方面,是 科学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的研究范围是:企业人力资源诸现象。 3.国民经济的基本单位是:企业。 4.企业管理的核心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 5.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工具的性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P3). 6.企业职工的劳动报酬是工资。 7.现代企业的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8.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的内容:(P9) (1)企业人力资源量与配置统计; 企业人力资源的配置包括:优化配置、比例配置、均衡配置等。 人力资源的构成有专业构成、技术构成、年龄构成、性别构成等。 (2)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统计; 人力资源素质包括身体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与思想品德素质。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而人才竞争主要指的是人才素质的竞争。 (3)企业人力资源的生活日分配统计; (4)劳动保护与劳动环境统计; 劳动保护与劳动环境统计的内容包括:劳动保护措施统计、安全生产统计或工伤事故统计、职业病统计、劳动环境统计等。 (5)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效益统计;

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效率指标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的核心指标。劳动生产率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企业人力资源数量的多少,也决定着企业职工的劳动报酬水平。劳动生产率是综合反映企业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经济效益也可决定劳动报酬水平。 劳动定额统计; (7)工会参与统计; (8)企业人力资源考评与奖惩统计; (9)企业人力资源的劳动报酬统计; (10)职业技能开发统计; (11)人力费用统计; (12)劳动争议统计。 9.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工作的过程:三个阶段 (1)一是搜集人力资源现象数量方面的原始资料,称为统计调查。 主要任务:是对企业内每个单位人力资源现象的具体事实及其所表现的数量特征进行登记,搜集反映企业人力资源现象数量方面所需要的原始资料。 (2)二是对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加工整理和汇总,称为统计整理; 主要是将统计调查所取得的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和汇总,以表明企业人力资源现象总体的特征,为统计分析打下基础。 (3)三是对统计整理好的统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编写统计分析报告,称为统计分析。 在统计整理的基础上,运用各种统计分析方法,对统计整理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以揭示企业人力资源现象发展趋势、原因和特点,发现矛盾,提出解决矛盾的建议。 10.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工作组织的布局是与企业内部管理的布局相对应。 1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资料的主要来源是:原始记录。 12.从现象上看,市场竞争是产品质量的竞争、价格的竞争、售后服务的竞争。市场竞争实质是是人才的竞争、 人才素质的竞争、人才水平的竞争。

2018年04月自考《人力资源管理(一)》真题【自考真题】

2018年04月自考《人力资源管理(一)》真题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 1. 已经进入劳动力市场交易并获得收益的劳动者称为 A.自然性人力资源 B.资本性人力资源 C.精神性人力资源 D.物质性人力资源 2. 某公司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设置在管理的高层位置。这体现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区别是 A.管理观念不同 B.管理模式不同 C.管理方法不同 D.管理地位不同 3. 属于波特一劳勒综合激励过程模型中的内在回报是 A.成就感 B.工作条件 C.人际关系 D.薪酬福利 4. 通过及时肯定、鼓励员工工作表现的精神激励方法是 A.考核激励 B.目标激励 C.表扬激励 D.过程激励 5. 工作中不能再继续分解的最小活动单位称为 A.职位 B.职务 C.工作要素 D.工作职责 6. 功能性职务分析法的基础是DPT理论。其中P指的是 A.资料方面的信息 B.人员方面的信息 C.事物方面的信息 D.其他方面的信息 7. 工作说明书中属于工作标识的选项是 A.工作联系 B.工作名称 C.工作规范 D.工作任务 8.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方法中的德尔菲法又称为 A.专家判断法 B.定量预测法 C.回归分析法 D.模糊分析法 9. 人力资源规划的前提是 A.人力资源管理 B.人力资源开发 C.人力资源发展 D.人力资源战略 10. 直接参与招聘全过程,拥有用人决策权的部门是 A.用人部门 B.行政管理部门 C.人事管理部门 D.人力资源部门 11. 最经济有效的人员选拔模式是 A.综合式 B.淘汰式 C.混合式 D.开放式 12. 下列选项属于人员录用阶段的重要工作是 A.人才培养 B.绩效考核 C.试用期培训 D.职业生涯规划

人力资源统计学题库

页脚内容1 人力资源统计学题库 1. 说明总体单位特征与属性名称的是( )。 A. 总体 B. 标志 C. 指标 D. 单位 2. 在组距分组中,下限与上限之间的距离称为( )。 A. 全距 B. 组中值 C. 下限 D. 组距 3. 说明同一总体或不同总体的不同数量特征的对比关系的指标是( )。 A. 总量指标 B. 相对指标 C. 质量指标 D. 平均指标 4.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平均指标的特点( )。 A. 只有数量标志的标志值才能平均 B. 将各总体单位的差异抽象化 C. 被平均的对象须满足“异质性” D. 被平均的对象须满足“同质性” 5. 当商品的销售价格为p 与商品的销售量为q 时,帕氏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是( )。 A. ∑∑=0010q p q p I q B. ∑∑=0 11 1q p q p I q C. ∑∑=000 1q p q p I p D. ∑∑=1 01 1q p q p I p

6. 下列不属于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内容的是()。 A. 生活日分配统计 B. 劳动生产率统计 C. 劳动产品库存量统计 D. 人工成本统计 7. 主要解决同一公司具有多重身份时其所管辖员工的人力资源规模统计范围的身份归属 问题的是()。 A. “为谁工作谁统计” B. “谁法人随谁统计” C. “谁拿工资统计谁” D. “谁发工资谁统计” 8. 明确比较两个不同时期企业人力资源规模的变动情形的统计是()。 A. 动态比较统计 B. 人员增量统计 C. 时点规模统计 D. 时期规模统计 9. 可以处理一些初入职者、工作调动者或离职员工、被裁员者、参军入伍或离职进修者 等人员的人力资源归属问题的依据是()。 A. “谁拿工资统计谁”原则 B. “谁发工资谁统计”原则 C. “为谁工作谁统计”原则 D. “谁法人随谁统计”原则 10. 企业人力资源包括()。 A. 自费脱产学习人员 B. 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计划外员工 C. 出国探亲人员 D. 参加劳动的在校学生 11. 主要指该企业人力资源减少的数量来自于企业现有劳动力退出整个劳动力市场的形式 是()。 A. 自然增员 B. 机械增员 C. 自然减员 D. 机械减员 页脚内容2

人力资源统计学模拟试题和答案

【题型】简答题 【题干】 简述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有何不同特点。 【答案】 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具有如下三方面不同的特点:1.登统方法不同;2.可加性不同;3.与时间间隔的关系不同。 【题型】简答题 【题干】 简述如实准确地统计人力资源报酬和收入对企业的意义。 【答案】 第一,对正确处理劳动者利益与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关系有重要作用;第二,是研究“按劳分配”原则在企业内具体实现的重要手段;第三,是检查和分析企业工资计划执行情况的重要依据;第四,是研究企业内部工资关系与其他企业工资关系的重要依据。 【题型】简答题 【题干】 简述人力资源静态平均指标在人力资源统计研究中的作用。 【答案】 人力资源静态平均指标在人力资源统计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人力资源静态平均指标是进行动态分析的前提。第二,人力资源静态平均指标是进行空间比较的基础。第三,人力资源静态平均指标可用于分析现象间的依存关系。第四,人力资源静态平均指标可用于数量上的估计推断。 【题型】简答题 【题干】简述基本工资的特征。 【答案】 (1)常规性。即基本工资所对应的是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和正常条件下所完成的衡量劳动或定额劳动。(2)结构性。即基本工资一般可分为若干个职能各自不同的单元。(3)等级性。即基本工资的主要单元都存在一定的等级差别和相应的多级收入。(4)固定性。即基本工资主要单元的等级和相应的标准在一定的时间内一般固定不变。(5)主干性。即基本工资占全部工资的比重大。(6)基准性。即基本工资可以成为确定辅助工资单元数额的计算基准。 【题型】简答题 【题干】

简述人力资源静态平均指标的特点。 【答案】 分子与分母必须属于同一总体。数量的抽象性。反映现象的集中趋势。 【题型】简答题 【题干】 简述对工资总额统计的要求。 【答案】 实际工作中,对工资总额的统计应该遵循以下要求:第一,应以直接支付给职工的全部劳动报酬为依据。第二,月、季、年工资总额实发数计算要合理。第三,工资构成项目的填报原则。 【题型】填空题 【题干】国民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 企业; 【题型】填空题 【题干】决定企业劳动报酬水平的指标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 劳动生产率; 【题型】填空题 【题干】出勤率反映的是员工的_______________。 【答案】 劳动积极性; 【题型】填空题 【题干】属于现场培训的包括师傅带学徒、技术成人大中专班和_______________。 【答案】 岗位练兵; 【题型】填空题 【题干】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产品实物总量与相应的活劳动消耗是之间的比值,称为_______________。

2008-2017自考人力资源管理一历年试题与答案

2017年10月自考人力资源管理一真题答案及解析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己经具有了劳动能力和素质,但还没有进入劳动力市场交易的劳动者所蕴含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称为 A.自然性人力资源 B.资本性人力资源 C.精神性人力资源 D.物质性人力资源 【答案】A 【解析】人力资源包含自然性人力资源和资本性人力资源。自然性人力资源是指已经具有了劳动能力和素质,但还没有进入劳动力市场交易的劳动者所蕴含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资本性人力资源(即人力资本)是不仅具备劳动能力和劳动索质而且已经进入了劳动力市场,通过市场交易获得了收益的人力资源。 【考点】人力资源概述 2.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进入了一个人力资源管理的崭新时代,美国学者彼得·德鲁克论文《传统人事部门,再见!》的发表就是重要标志。该论文发表的时间是 A. 1966年 B. 1976年 C. 1986年 D. 1996年 【答案】C

【解析】1986年,美国学者彼得·德鲁克论文《传统人事部门,再见!》的发表就是重要标志。一时间,许多发达国家的企业掀起了“翻牌”运动,纷纷将“人事部”的牌子改为“人力资源部”。 【考点】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3.下列选项属于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中保健因素的是 A.得到认可 B.公司政策 C.富有责任感 D.富有成就感 【答案】B 【解析】保健因素多与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相关,如果这类因素得不到满足,会导致员工不满,激励因素多是和工作本身的性质有关的因素。材料中ACD都是属于激励因素。故选B。 【考点】激励理论 4.ERG理论中R代表的需要层次是 A.生存需要 B.关系需要 C.成长需要 D.生理需要 【答案】B 【解析】E(Existence)生存的需要、R(Relatedness)关系的需要和G(Growth)成长发展的需要,故选B。 【考点】 5.下列选项属于精神激励的是 A.颁发奖金 B.晋升工资 C.带薪休假 D.颁发奖状 【答案】D 【解析】1.精神激励是指通过一系列非物质方式來满足个体心理需要,改变其意识形态,激发其工作活力。物质激励是指通过满足人们对物质利益的需求,来激励人们的行为,调动人们的工作积极性的方法。题干中ABC是属于物质激励,D是精神激励,故选D。 【考点】员工激励的方法 6.工作分析的直接结果形式是 A.工作描述 B.工作环境 C.工作条件 D.工作过程

自考11467《人力资源统计学题库》

自考11467《人力资源统计学题库》 1. 说明总体单位特征与属性名称的是( B )。 A. 总体 B. 标志 C. 指标 D. 单位 2. 在组距分组中,下限与上限之间的距离称为( D )。 A. 全距 B. 组中值 C. 下限 D. 组距 3. 说明同一总体或不同总体的不同数量特征的对比关系的指标是( B )。 A. 总量指标 B. 相对指标 C. 质量指标 D. 平均指标 4.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平均指标的特点( C )。 A. 只有数量标志的标志值才能平均 B. 将各总体单位的差异抽象化 C. 被平均的对象须满足“异质性” D. 被平均的对象须满足“同质性” 5. 当商品的销售价格为p 与商品的销售量为q 时,帕氏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是 ( B )。 A. ∑∑= 0010q p q p I q B. ∑∑= 111q p q p I q C. ∑∑=000 1q p q p I p D. ∑∑=101 1q p q p I p 6. 下列不属于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内容的是( C )。 A. 生活日分配统计 B. 劳动生产率统计 C. 劳动产品库存量统计 D. 人工成本统计 7. 主要解决同一公司具有多重身份时其所管辖员工的人力资源规模统计范围的 身份归属问题的是( B )。 A. “为谁工作谁统计” B. “谁法人随谁统计” C. “谁拿工资统计谁” D. “谁发工资谁统计” 8. 明确比较两个不同时期企业人力资源规模的变动情形的统计是( A )。 A. 动态比较统计 B. 人员增量统计 C. 时点规模统计 D. 时期规模统计 9. 可以处理一些初入职者、工作调动者或离职员工、被裁员者、参军入伍或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