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视界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视界 › 成人高考高升专数学常用知识点及公式(2014版)

成人高考高升专数学常用知识点及公式(2014版)

集合和简易逻辑

知识点1:交集、并集、补集

1、交集:集合A 与集合B 的交集记作A ∩B ,取A 、B 两集合的公共元素

2、并集:集合A 与集合B 的并集记作A ∪B ,取A 、B 两集合的全部元素

3、补集:已知全集U ,集合A 的补集记作A C u ,取U 中所有不属于A 的元素

解析:集合的交集或并集主要以列举法或不等式的形式出现

知识点2:简易逻辑

概念:在一个数学命题中,往往由条件甲和结论乙两部分构成,写成“如果甲成立,那么乙成立”。若为真命题,则甲可推出乙,记作“甲=乙”;若为假命题,则甲推不出乙,记作“甲≠乙”。 题型:判断命题甲是命题乙的什么条件,从两方面出发:

①充分条件看甲是否能推出乙 ②必要条件看乙是否能推出甲

A 、 若甲=乙 但 乙=甲,则甲是乙的充分必要条件(充要条件)

B 、若甲=乙 但 乙≠甲,则甲是乙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C 、若甲≠乙 但 乙=甲,则甲是乙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D 、若甲≠乙 但 乙≠甲,则甲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技巧:可先判断甲、乙命题的范围大小,再通过“大范围≠小范围,小范围=大范围”判断甲、乙相互推出情况

第一章 不等式和不等式组

知识点1:不等式的性质

1. 不等式两边同加或减一个数,不等号方向不变

2. 不等式两边同乘或除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

3. 不等式两边同乘或除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改变(“>”变“<”)

解析:不等式两边同加或同乘主要用于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或一元二次不等式移项和合并同类项方面 知识点2:一元一次不等式

1. 定义:只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好次数是一次的不等式,叫一元一次不等式。

2. 解法:移项、合并同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移到左边,把常数项移到右边,移了之后符号要发生改变)。

3. 如:6x+8>9x-4,求x ? 把x 的项移到左边,把常数项移到右边,变成6x-9x>-4-8,合并同类项之后得-3x>-12,两边同除-3得x<4(记得改变符号)。

知识点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4. 定义:由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所组成的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5. 解法:求出每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值,最后求这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交集(公共部分)。

①???>>35x x 解为{x|x>5 } 同大取大

②???<<3

5x x 解为{x|x <3 } 同小取小

③?

??<>35x x 解为? 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取空集 ④???><3

5x x 解为{x|3

知识点4: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1. 定义:含有绝对值符号的不等式,如:|x|a 型不等式及其解法。

2. 简单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x|>a 的解集是{x|x>a 或x<-a},大于取两边,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x|

3. 复杂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ax+b|>c 相当于解不等式ax+b>c 或ax+b<-c ,解法同一元一次不等式一样。

|ax+b|

(注意,当a<0的时候,不等号要改变方向);

解析:主要搞清楚取中间还是取两边,取中间是连起来的,取两边有“或”

知识点5:一元二次不等式

1. 定义: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二次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二次不等式。如:

02>++c bx ax 与02<++c bx ax (a>0))

2. 解法:求02

>++c bx ax (a>0为例)

3. 步骤:(1)先令02=++c bx ax ,求出x (三种方法:求根公式、十字相乘法、配方法) 推荐求根公式法:a

ac b b x 242-±-= (2)求出x 之后,大于取两边,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小于取中间,即可求出答案。

注意:当a<0时必须要不等式两边同乘-1,使得a>0,然后用上面的步骤来解。

第二章 指数与对数

知识点1:有理指数幂

1、a a a a a n ??= 表示n 个a 相乘

1、 n n a a 1=- 3、10=a

4、a a =1

5、n m n m

a a =

6、n m n m a a ??? ??=-1先将底数变成倒数去负号 例:91634342764642723233232

=??? ??=??????????? ??=??? ??=??

? ??- 知识点2:幂的运算法则

1. y x y x a a a +=?(同底数指数幂相乘,指数相加)

2. y x y x

a b

a -=(同底数指数幂相除,指数相减) 3. xy y x a a =)( 4.x

x x b a ab =)( 5. x x

x b a b a =)( 解析:重点掌握同底数指数幂相乘和相除,用于等比数列化简

知识点3:对数

1. 定义:如果N a b =(a >0且1≠a ),那么b 叫做以a 为底的N 的对数,记作b

N a =log (N>0),这里a 叫做底数,N 叫做真数。特别地,以10为底的对数叫做常用对数,通常

记N 10log 为lgN ;以e 为底的对数叫做自然对数,e ≈2.7182818,通常记作N ln 。

2. 两个恒等式:b a N a

b N a ==10log log , 3. 几个性质:

b N a =log ,N>0,零和负数没有对数

1log =a a ,当底数和真数相同时等于1 01log =a ,当真数等于1的对数等于0

知识点4:对数的运算法则

1. N M MN a a a log log )(log +=

2. N M N

M a a a log log log -= 3. M n M a n a log log =(真数的次数n 可以移到前面来)

4.

M n M a a n log 1log =(底数的次数n 变成 n 1可以移到前面来) 5.

M a b M N b N a

log log = 第三章 函数

知识点1: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定义:x 的取值范围叫做函数的定义域;y 的值的集合叫做函数的值域

求定义域:

1. c bx ax y b kx y ++=+=2一般形式的定义域:x ∈R

2. x k y =

分式形式的定义域:x ≠0(分母不为零) 3. x y = 根式的形式定义域:x ≥0(偶次根号里不为负)

4. x y a log = 对数形式的定义域:x >0(对数的真数大于零)

解析:考试时一般会求结合两种形式的定义域,分开最后求交集(公共部分)即可

知识点2:函数的单调性(见导数部分)

知识点3:函数的奇偶性

1. 函数奇偶性判别:

① 奇函数)()(x f x f -=-?

② 偶函数)()(x f x f =-?

③ 非奇非偶函数

2. 常见的奇偶函数

① 奇函数:为奇数)n x y n (=,x y sin =,x y tan =

② 偶函数: 为偶数)n x y n (=,x y cos =,x y =

③ 非奇非偶函数: x a y =,x y a log =

3. 奇偶性运算

① 奇+C=非奇非偶

② 偶+C=偶 ③ 奇+奇=奇

④ 偶+偶=偶 ⑤ 奇+偶=非奇非偶

⑥ 奇*奇=偶 ⑦ 偶*偶=偶

⑧ 奇*偶=奇

知识点4:一次函数 解析式:b kx y +=其中k ,b 为常数,且0≠k 。(图像为一条直线)

当b=0是,kx y =为正比例函数,图像经过原点。

当k>0时,图像主要经过一三象限;当k<0时,图像主要经过二四象限

重点:一次函数主要掌握一次函数解析式的求法。

知识点5:二次函数

解析式:c bx ax y ++=2,其中a ,b ,c 为常数,且0≠a ,

1、当a>0时, 图像为开口向上的抛物线,顶点坐标为(a

b a

c a b 44,22

--),对称轴a b x 2-=,有最小值a

b a

c 442

-,(-∞,a b 2-]为单调递增区间,[a b 2-,+∞)为单调递减区间;

2、当a<0时, 图像为开口向下的抛物线,顶点坐标为(a

b a

c a b 44,22

--),对称轴a b x 2-=,有最大值a

b a

c 442

-,[a b 2-,+∞)为单调递增区间,(-∞,a b 2-]为单调递减区间; 3、 韦达定理:a

c x x a b x x =?-

=+2121,2 知识点6:反比例函数 定义: x

k y =

叫做反比例函数 1、 定义域:0≠x 2、 是奇函数

3、 当k>0时,函数在区间(-∞,0)与区间(0,+∞)内是减函数

当k<0时,函数在区间(-∞,0)与区间(0,+∞)内是增函数

第四章 数列

知识点1: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

1、 通项公式:如果一个数列{n a }的第n 项n a 与项数n 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

表示,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知道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就可以求出这个

数列的各项。

2、n S 表示前n 项之和,即n n a a a a S +++=321,

他们有以下关系: 2,11

1≥-==-n S S a S a n n n

备注:这个公式主要用来在不知道是什么数列的情况下求n a ,如果满足d a a n n =--1则是等差数列,如果满足q a a n n =-1

则是等比数列, 知识点2: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第五章 导数

知识点1:导数

1、几何意义:函数在)(x f 在点(00y ,x )处的导数值)(0x f '即为)(x f 在点(00y ,x )处切 线的斜率。即αtan )(0='=x f k (α为切线的倾斜角)。

备注:这里主要考求经过点(00y ,x )的切线方程,用点斜式得出切线方程)(00x x k y y -=-

2、函数的导数公式:c 为常数

1)(0)(-='='n n anx ax c a

ax nx x n n ='='-)()(1

知识点2:函数单调性的判别方法:单调递增区间和单调递减区间

1、求出导数)(x f '

2、令0)(>'x f 解不等式就得到单调递增区间,令0)(<'x f 解不等式即得单调递减区间。 知识点3:最值:最大值和最小值

1、确定函数的定义区间,求出导数)(x f '

2、令0)(='x f 求函数的驻点(驻点即0)(='x f 时x 的根,也称极值点),判断驻点是否在所求区间内,不在所在区间内的驻点去掉;

3、求出各驻点及端点处的函数值,并比较大小,最大的为最大值,最小的为最小值

第六章 三角函数及其有关概念

知识点1:角的有关概念

1. 逆时针旋转得到角为正角,顺时针旋转得到的角为负角,不旋转得到角为零角。

2. 终边相同的角:{ |β=k 〃360+α,k 属于Z}

判断两角βα,是否为终边相同的角的方法:

0360 β

α-=k (若k 为整数则βα,为终边相同的角,否则不是)

3. 象限角: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角的终边落在哪个象限就叫哪个象限的角

知识点2:角的度量

π= 1800 π2 6030= 180 10π=

角度和弧度的转换:32180120 1200ππ

=?= 00

1506180565=?=π(将π换成0180) 知识点3: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设P (x ,y )是角α的终边上的任意一点,且原点到该点的距离为r (0,22?+=r y x r ),

y

x a x y a r x a r y a ========对边邻边邻边对边斜边

邻边斜边对边cot ,tan cos ,sin 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

知识点4: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α

tan αcos αsin

第七章 三角函数式的变换

知识点1: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

平方关系是:1cos sin 22=+αα

倒数关系是:1cot tan =?αα 商数关系是:αααcos sin tan =,α

ααsin cos cot =。 知识点2:诱导公式(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tan )270cot(,cot )270tan(,sin )270cos(cos )270sin(tan )270cot(,cot )270tan(,sin )270cos(cos )270sin(tan )90cot(cot )90tan(sin )90cos(,cos )90sin(tan )90cot(cot )90tan(sin )90cos(,cos )90sin(0000000000000000-=+-=+=+-=+=-=--=--=-=-=-=-=--=+-=+-=+=+ , , , , , , a a a a a a a a a a k a a k a a k a a k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cot )cot(,tan )tan(,cos )cos(,sin )sin(cot )360cot(,tan )360tan(,cos )360cos(,sin )360sin(cot )360cot(,tan )360tan(,cos )360cos(,sin )360sin(cot )180cot(,tan )180tan(,cos )180cos(,sin )180sin(cot )180cot(,tan )180tan(,cos )180cos(,sin )180sin(0000000000000000-=--=-=--=-=+=+=+=+-=--=-=--=--=--=--=-=-=+=+-=+-=+ 会用诱导公式用于求0120、0135、0150三角函数值 如:,2

360sin )60-180sin(012sin 0000===21cos60)60-180(cos 0cos120000-=-== ,2254sin )45-180sin(135sin 0000===2

2cos45)45-180(cos 351cos 0000-=-== ,2130sin )30-180sin(015sin 0000=

==23cos30)30-180(cos 0cos150000-=-== 知识点3:两角和、差,倍角公式

1、两角和、差:=±)sin(βαβαβαsin cos cos sin ±

=±)c o s

(βαβαβαs i n s i n c o s c o s =

±)tan(βαβαβαtan tan 1tan tan ?± 用两角和、差公式用于求00013575,15,三角函数值

4

262122232230sin 45cos 30cos 45sin )3045sin(75sin 0000000+=?+?=+=+=

4262122232230sin 45sin 30cos 45cos )3045cos(75cos 0000000-=?-?=

-=+= 0000000045601354560304515+=--=,或(解题过程略)

2、倍角公式:a a a cos sin 22sin ?= → a a a cos sin 2sin 2

1?= a a a a 2222sin 211cos 2sin cos cos2-=-=-=α

a

a a 2tan 1tan 22tan -=

第八章 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第九章 解三角形

知识点1:常用三角形知识点

△ABC 中,A 角所对的边长为a ,B 角所对的边长为b ,C 角所对的边长为c

1、三角形内角和为1800 即A+B+C=1800

2、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即:a+b>c ,a-b

3、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 若a>b 则A>B

4、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2c =22b a +

常见的勾股定理值:3 4 5; 5 12 13; 1 1 2; 1 3 2.

知识点1:余弦定理

2a =A bc c b cos 222-+

2b =B ac c a cos 222-+

2c =C ab b a cos 222-+

知识点2:正弦定理

R C

c B b A a 2sin sin sin ===(其中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知识点3:面积公式

A bc

B ac

C ab S abc sin 2

1sin 21sin 21===?

第十章 平面向量

知识点1:向量的坐标运算

设()11,a y x =,()22,y x b =,则:向量的模:|a |=2

121y x + 加法运算:a+b=()()2211,,y x y x +=1212

(,)x x y y ++ 减法运算:a-b=()()2211,,y x y x -=1212

(,)x x y y --. 数乘运算:k a=()11,y x k =()11,ky kx

内积运算:a ·b=()()2211,,y x y x ?=2121y y x x +

垂直向量:a ⊥b=02121=+y y x x

知识点2:向量的内积运算(数量积)

与的数量积(或内积)θcos ??=?b a 向量a 与b 的夹角公式:

222221212121cos y

x y x y y x x +?++==θ 知识点3:两个公式 1. 两点的距离公式:已知),(),,(222111y x P y x P 两点,其距离:

22122121)()(y y x x P P -+-=

2. 中点公式:已知),(),,(222111y x P y x P 两点,线段21P P 的中点的O 的坐标为),(y x ,则:

2

,22121y y y x x x +=+=

第十一章 直 线

知识点1:直线的斜率

直线斜率的定义式为k=αtan (α为倾斜角),已知两点可以求的斜率k=

1

212x x y y --(点A ()11,y x 和点B ()22,y x 为直线上任意两点)。

知识点2: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

斜截式:b kx y += (可直接读出斜率k)

一般式:0=++C By Ax (直线方程最后结果尽量让A>0)

点斜式:)(00x x k y y -=-,(已知斜率k 和某点坐标),(00y x 求直线方程方法) 知识点3: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直线222111b x k y l b x k y l +=+=:,:

两条直线平行:21k k =

两条直线垂直:121-=?k k

知识点4: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点),(00y x P 到直线0=++C By Ax l :的距离:2200B A C By Ax d +++=

第十二章 圆锥曲线

知识点1:圆

1、圆的标准方程是:2

22)()(r b y a x =-+-,其中:半径是r ,圆心坐标为(a ,b ),

2、圆的一般方程是:022=++++F Ey Dx y x

熟练掌握圆的一般方程转化为标准方程并找出半径和圆心坐标方法

例:046422=+-++y x y x

配方法: 1342662442

222+-=??

? ??+-+??? ??++y y x x 完全平方公式:()()222332=-++x x 故半径 r=3 圆心坐标为(-2,3)

3、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通过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 与半径r 的大小关系判断

相交且经过圆心

相交不经过圆心;相切;相离?=?<00;d r d r d r d 4、圆与圆的位置关系:通过圆心距21o o d 与两圆半径21,r r 的大小关系判断

外切;

相离;?+=?+>21212121r r d r r d o o o o 相交内切;?+<

知识点2:椭圆

求椭圆的标准方程步骤:

1) 确认焦点的位置设出标准方程;(题中直接已知或通过焦点坐标得到)

2) 求出a,b 的值; (a,b,c,e 通过222c b a +=,a

c e =知二求二) 3) 写出椭圆的标准方程。

知识点3:双曲线

1. 等轴双曲线:实轴与虚轴长相等(即a =b )的双曲线:222a y x =-或 222a x y =-

2. 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步骤:

4) 确认焦点的位置设出标准方程;(题中直接已知或通过焦点坐标得到)

5) 求出a,b 的值; (a,b,c,e 通过222b a c +=,a

c e =知二求二) 6) 写出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3. 若直线b kx y +=与圆锥曲线交于两点A(x 1,y 1),B(x 2,y 2),则弦长为

2212))(1(x x k AB -+=

知识点4:抛物线

重点:抛物线离心率1=e 。

第十三章 排列组合、概率统计

知识点1:分类计数法和分步计数法

分类计数法:完成一件事有两类办法,第一类办法由m 种方法,第二类办法有n 种方法,无论用哪一类办法中的哪种方法,都能完成这件事,则完成这件事总共有m+n 种方法。

分步计数法:完成一件事有两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有m 种方法,第二个步骤有n 种方法,连续完成这两个步骤这件事才完成,那么完成这件事总共有m ×n 种方法。

知识点2:排列和组合的公式

排列(有顺序),公式:m n A =)1()1(+--m n n n =

!)(m n n -; 例:56737??=A 4525?=A

组合(没有顺序),公式:m n C =!)1()1(m m n n n +-- =!

!!)(m n m n -?; m n C =m n n C - m n C +1-m n C =m n C 1+ 例:35123567!3373

7

=????==A C 3512344567!44747=??????==A C 知识点3: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乘法公式

定义:对于事件A 、B ,如果A 是否发生对B 发生的概率没有影响,则它们称为相互独立事件。 把A 、B 同时发生的事件记为A ·B

知识点4:独立重复试验

定义:如果在一次实验中事件A 发生的概率为P ,那么A 在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k 次的概率为:k n k k n n P P C k P --=)1()(

知识点5:求方差

设样本数据为,,,,21n x x x 则样本的平均数为:)(121n x x x n x +++=

样本方差为:])()()[(1222212x x x x x x n

s n -++-+-= 解析:方差填空题必考,大家务必要记住公式

成人高考数学常用的概念与公式

数学常用的概念与公式

【乘法公式】 ()32233 33:)(b ab b a a b a ±+±=±的立方公式差和 【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 程 【一元二次方程】

【集合】 指定的某一对象的全体叫集合。集合的元素具有确定性、 无序性和不重复性。 【集合的分类】 【集合的表示方法】 名 称 定义 图示 性质 子 集 真 子 集 交集 并集 补集

函数的性质 定义判定方法 函数的奇偶性 函如果对一函数f(x)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叫做奇函 数;函如果对一函数f(x)定义域内任意一 个x,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叫做 偶函数 函数的单调性 对于给定的区间上的函数f(x): 函数的周期性 对于函数f(x),如果存在一个不为零的常 数T,使得当x取定义域内的每一个值时, f(x+T)=f(x)都成立,那么就把函数y=f(x) 叫做周期函数。不为零的常数T叫做这个函 数的周期。 (1)利用定义 (2)利用已知函数的周期 的有关定理。 函 数 名 称 解析式定义域值域奇偶性单调性 正 比 例 函 数 R R 奇函数 反 比 例 函 数 奇函数 一 次 函 数 R R

二 次 函 数 R 数列 名 称 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的和公式其它 数 列 按照一定次序排成一列的数 叫做数列,记为{an} 如果一个数列{an} 的第n项an与n之 间的关系可以用一 个公式来表示,这 个公式就叫这个数 列的通项公式 等 差 数 列 等 比 数 列 数列前n项和与通项的关系: 无穷等比数列所有项的和: 数 学 归 纳 法 适用范围证明步骤注意事项 只适用于证明与自然数n有 关的数学命题 设P(n)是关于自然n的一个命题,如果(1) 当n取第一个值n0(例如:n=1或n=2)时, 命题成立(2)假设n=k时,命题成立,由此推 出n=k+1时成立。那么P(n)对于一切自然数 n都成立。 (1)第一步是递推的基础,第 二步的推理根据,两步缺一不可 (2)第二步的证明过程中必须 使用归纳假设。

2018年山西成人高考专升本高等数学一真题及答案

? 2018年山西成人高考专升本高等数学一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10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40 分在每小题给出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lim x x0 cos x A.e B.2 C.1 D.0 2.若y 1 cos x,则dy A.(1 sin x)dx B.(1 sin x)dx C.sin xdx D. sin xdx 3. 若函数f (x) 5x ,则f (x) A.5x1 B. x 5x-1 C.5x ln 5 D.5x 4. 1 dx 2 x A.ln 2 x C B. ln 2 x C C. 1 C (2 x)2 D. 1 C (2

x)2

百度文库资料店 5. f (2x)dx A.1 f (2x) C 2 B. f (2x) C C.2 f (2x) C D.1 f (x) C 2 1 f(x)dx 6. 若f(x)为连续的奇函数,则 -1 A.0 B.2 C. 2f (1) D. 2f (1) 7.若二元函数z x2 y 3x 2 y,则z x A.2xy 3 2 y B.xy 3 2 y C.2xy 3 D.xy 3 8.方程x2 y2 2z 0表示的二次曲面是 A.柱面 B.球面 C.旋转抛物面 D.椭球面 9.已知区域D(x,y)1x1,1y1,则xdxdy D A.0 B.1 C.2 D.4

百度文库资料店 ? ∞ + 2 z 10. 微分工程 yy 1的通解为 A. y 2 x C B. 1 y 2 x C 2 C. y 2 Cx D. 2 y 2 x C 二、填空题(11~20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0 分) 11. 曲线 y x 3 6x 2 3x 4 的拐点为 1 12. l im(1 3x ) x x 0 13. 若函数 f (x ) x arctan x ,则f (x ) = 14. 若y e 2 x ,则dy 15. (2x 3)dx 16. 1 (x 5 x 2 )dx 1 x 17. 0 sin 2 dx 1 18. n 0 3 n e x dx 19. 0 20.若二元函数z x 2 y ,则 x y 三、解答题(21-28 题,共 70 分,解答应写出推理、演算步骤) 21.(本题满分 8 分) 3sin x , x 0, 设函数 f (x ) 3 x x a , x 0 在x 0处连续,求a 2

[最新修正版]2014高考数学全套知识点(通用版)

[最新修正版]2014高考数学全套知识点(通用版) 1. 对于集合,一定要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及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如:集合,,,、、A x y x B y y x C x y y x A B C ======|lg |lg (,)|lg 中元素各表示什么? 2. 进行集合的交、并、补运算时,不要忘记集合本身和空集的特殊情况。? 注重借助于数轴和文氏图解集合问题。 空集是一切集合的子集,是一切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 {}如:集合,A x x x B x ax =--===||22301 若,则实数的值构成的集合为 B A a ? (答:,,)-??? ??? 1013 3. 注意下列性质: {} ()集合,,……,的所有子集的个数是;1212a a a n n ()若,;2A B A B A A B B ??== (3)德摩根定律: ()()()()()()C C C C C C U U U U U U A B A B A B A B ==, 4. 你会用补集思想解决问题吗?(排除法、间接法) 如:已知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若且,求实数x ax x a M M M a --<∈?5 0352 的取值范围。 ()(∵,∴ ·∵,∴ ·,,)335 30 555 50 15392522∈--

若为真,当且仅当、至少有一个为真p q p q ∨ 若为真,当且仅当为假?p p 6. 命题的四种形式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 (互为逆否关系的命题是等价命题。) 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 7. 对映射的概念了解吗?映射f :A →B ,是否注意到A 中元素的任意性和B 中与之对应元素的唯一性,哪几种对应能构成映射? (一对一,多对一,允许B 中有元素无原象) 8. 函数的三要素是什么?如何比较两个函数是否相同? (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 9. 求函数的定义域有哪些常见类型? ()() 例:函数的定义域是y x x x = --432 lg ()()() (答:,,,)022334 10. 如何求复合函数的定义域? []如:函数的定义域是,,,则函数的定f x a b b a F(x f x f x ())()()>->=+-0义域是_。 [](答:,)a a - 11. 求一个函数的解析式或一个函数的反函数时,注明函数的定义域了吗? ( ) 如:,求f x e x f x x +=+1(). 令,则t x t = +≥10 ∴x t =-2 1 ∴f t e t t ()=+--21 21 ()∴f x e x x x ()=+-≥-21 210 12. 反函数存在的条件是什么? (一一对应函数) 求反函数的步骤掌握了吗?

成人高考专升本高等数学公式大全

成人高考专升本高等数 学公式大全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2016年成人高考(专升本)高等数学公式大全 提高成绩的途径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提高数学整体的素质和能力,更好的驾驭考试;二是熟悉考试特点,掌握考试方法,将自己已有的潜能和水平发挥到极致。 如果说在复习中,上面两种方法那一种更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提成人高考试的分数呢?对于前者,是需要我们在整个高中乃至以前的学习积累下来的综合能力,这个能力的提高需要时间和积累,在短期内的提高是有限的;对于后者能力的了解和掌握对短期内迅速提成人高考试成绩的成效是很明显的。而且,在一般的学校教育中,往往只重视前者而忽视后者。我们用以下几个等式可以很好的说明上述两者的关系和作用。 一流的数学能力 + 一流的考试方法和技巧 = 顶尖的成绩 一流的数学能力 + 二流的考试方法和技巧 = 二流的成绩 二流的数学能力 + 一流的考试方法和技巧 = 二流的成绩其实对于考试方法和技巧的掌握,大致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熟悉考试题型,合理安排做题时间。 其实,不仅仅是数学考试,在参任何一门考试之前,你都要弄清楚或明确几个问题:考试一共有多长时间,总分多少,选择、填空和其他

主观题各占多少分。这样,你才能够在考试中合理分配考试时间,一定要避免在不值得的地方浪费大量的时间,影响了其他题的解答。 拿安徽省的数学成人高考题为例,安徽省数学成人高考满分为150分,时间是2小时,其中选择题是12道,每题5分,共60分;填空题4道,每题是4分,共16分,解答题一共74分。所以在了解这些内容后,你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安排解题时间。 一般来说,选择题填空题最迟不宜超过40分钟,按照尚博学校的教学标准是让学生在30分钟之内高效的完成选择填空题。你必须留下一个多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来处理后面的大题,因为大题意味着你不仅要想,还要写。 二、确保正确率,学会取舍,敢于放弃。 考试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取舍,这样做的目的是:确保会做的题目一定能够拿分,部分会做或不太会做的题目尽量多拿分,一定不可能做出的题目,尽量少投入时间甚至压根就不去想。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如果感觉前面的选择填空题做的很顺利,时间很充裕,在前面几道大题稳步完成的情况下,可以冲击下最后的压轴题,向高分冲击。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首先要保证的是前面的填空选择题大部分分值一定能够稳拿,甚至是拿满分。对于大题的前几题,也尽量多花点时间,一定不要在会做的题目上无谓失分,对于大题的后两

成人高考高升专数学常用知识点及公式打印版

成人高考高升专数学常用知识点及公式 第1章 集合和简易逻辑 知识点1:交集、并集、补集 1、交集:集合A 与集合B 的交集记作A ∩B ,取A 、B 两集合的公共元素 2、并集:集合A 与集合B 的并集记作A ∪B ,取A 、B 两集合的全部元素 3、补集:已知全集U ,集合A 的补集记作A C u ,取U 中所有不属于A 的元素 解析:集合的交集或并集主要以列举法或不等式的形式出现 知识点2:简易逻辑 概念:在一个数学命题中,往往由条件甲和结论乙两部分构成,写成“如果甲成立,那么乙成立”。若为真命题,则甲可推出乙,记作“甲=乙”;若为假命题,则甲推不出乙,记作“甲≠乙”。 题型:判断命题甲是命题乙的什么条件,从两方面出发: ①充分条件看甲是否能推出乙 ②必要条件看乙是否能推出甲 A 、 若甲=乙 但 乙=甲,则甲是乙的充分必要条件(充要条件) B 、若甲=乙 但 乙≠甲,则甲是乙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C 、若甲≠乙 但 乙=甲,则甲是乙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D 、若甲≠乙 但 乙≠甲,则甲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技巧:可先判断甲、乙命题的范围大小,再通过“大范围≠小范围,小范围=大范围”判断甲、乙相互推出情况 第2章 不等式和不等式组 知识点1:不等式的性质 1. 不等式两边同加或减一个数,不等号方向不变 2. 不等式两边同乘或除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 3. 不等式两边同乘或除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改变(“>”变“<”) 解析:不等式两边同加或同乘主要用于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或一元二次不等式移项和合并同类项方面 知识点2:一元一次不等式 1. 定义:只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好次数是一次的不等式,叫一元一次不等式。 2. 解法:移项、合并同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移到左边,把常数项移到右边,移了之后符号要发生 改变)。

2014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立体几何

2014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立体几何 考试内容 平面及其基本性质.平面图形直观图的画法. 平行直线.对应边分别平行的角.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异面直线的公垂线.异面直线的距离.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点到平面的距离.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平行平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平面间的距离.二面角及其平面角.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多面体.正多面体.棱柱.棱锥.球. 考试要求 (1)掌握平面的基本性质,会用斜二测的画法画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能够画出空间两条直线、直线和平面的各种位置关系的图形,能够根据图形想像它们的位置关系.(2)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掌握两条直线所成的角和距离的概念,对于异面直线的距离,只要求会计算已给出公垂线时的距离. (3)掌握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掌握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掌握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的距离的概念掌握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4)掌握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掌握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两个平行平面间的距离的概念,掌握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5)会用反证法证明简单的问题. (6)了解多面体、凸多面体的概念,了解正多面体的概念. (7)了解棱柱的概念,掌握棱柱的性质,会画直棱柱的直观图. (8)了解棱锥的概念,掌握正棱锥的性质,会画正棱锥的直观图. (9)了解球的概念,掌握球的性质,掌握球的表面积、体积公式. 9(B).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 考试内容: 平面及其基本性质.平面图形直观图的画法. 平行直线. 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 空间向量及其加法、减法与数乘.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空间向量的数量积. 直线的方向向量.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异面直线的公垂线.异面直线的距离. 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平面的法向量.点到平面的距离.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向量在平面内的射影. 平行平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平面间的距离.二面角及其平面角.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 多面体.正多面体.棱柱.棱锥.球. 考试要求: (1)掌握平面的基本性质。会用斜二测的画法画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能够画出空间两条直线、直线和平面的各种位置关系的图形.能够根据图形想像它们的位置关系.(2)掌握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理解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概念.掌握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掌握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3)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掌握空间向量的加法、减法和数乘.

成人高考高升专数学常用知识点及公式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成人高考高升专数学常用知识点及公式 温馨提示:数学公式不能死记硬背,而是理解掌握后灵活运用,上课

第一章 集合和简易逻辑 知识点1:交集、并集、补集 1、交集:集合A 与集合B 的交集记作A ∩B ,取A 、B 两集合的公共元素 2、并集:集合A 与集合B 的并集记作A ∪B ,取A 、B 两集合的全部元素 3、补集:已知全集U ,集合A 的补集记作A C u ,取U 中所有不属于A 的元素 解析:集合的交集或并集主要以列举法或不等式的形式出现 知识点2:简易逻辑 概念:在一个数学命题中,往往由条件甲和结论乙两部分构成,写成“如果甲成立,那么乙成立”。若为真命题,则甲可推出乙,记作“甲=乙”;若为假命题,则甲推不出乙,记作“甲≠乙”。 题型:判断命题甲是命题乙的什么条件,从两方面出发: ①充分条件看甲是否能推出乙 ②必要条件看乙是否能推出甲 A 、 若甲=乙 但 乙=甲,则甲是乙的充分必要条件(充要条件) B 、若甲=乙 但 乙≠甲,则甲是乙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C 、若甲≠乙 但 乙=甲,则甲是乙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D 、若甲≠乙 但 乙≠甲,则甲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技巧:可先判断甲、乙命题的范围大小,再通过“大范围≠小范围,小范围=大范围”判断甲、乙相互推出情况 第二章 不等式和不等式组 知识点1:不等式的性质 1. 不等式两边同加或减一个数,不等号方向不变 2. 不等式两边同乘或除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 3. 不等式两边同乘或除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改变(“>”变“<”) 解析:不等式两边同加或同乘主要用于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或一元二次不等式移项和合并同类项方面 知识点2:一元一次不等式 1. 定义:只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好次数是一次的不等式,叫一元一次不等式。 2. 解法:移项、合并同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移到左边,把常数项移到右边,移了之后符号 要发生改变)。

成人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

成人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

(B) 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不是乙的充分条件 (C) 甲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D) 甲是乙的充分必要条件 2、设命题甲:x=1 ; 命题乙:02=-x x (A) 甲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B) 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不是乙的充分条件 (C) 甲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D) 甲是乙的充分必要条件 3、设x 、y 是实数,则22y x =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A )x=y (B )x=-y (C )33y x = (D )|x|=|y| (一) 不等式的性质 [说明] 判断不等式是否成立,在试题中也常出现。一定要明白不等式性质中的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此外用作差比较法可解决一些问题;最后还可根据函数单调性判断某些不等式能否成立(见指数函数对数函数) 1、若a(B )a b a 11>-(C )| a | > | b |(D )22b a > 2、设x 、y 是实数且 x > y 则下列不等式中,一定成立的是 (A) 22y x > (B ) xc >yc (c ≠0) (C) x - y>0 (D) 1>y x (二)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不等式组 [说明] 一般没有直接作为试题出现,但是必须掌

握这些基础知识并提高运算能力 1、不等式组? ??->->-2154723x x 的解集为 2、解不等式 03452>+-x x (三) 解绝对值不等式 [说明] 这部分内容重要,在历年试题中几乎都出 现过。有时直接求解集,有时转为求函数定义 域等问题。 1、不等式| 3x-1 | < 1的解集为 | 3x-1 | ≥ 1 的解集为 2、 解不等式 6|1|3<+≤x 3、设集合}1|||{≤=x x A ,集合x x B |{=>0} 求B A ? (四) 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说明] 求一元二次不等式解集,主要用在求函数 定义域。基本要求是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有 不相等实根的情形。 1、不等式12>x 的解集是 2、不等式012112<-+x x 的解集是 3、不等式4 382>-x x 的解集是 (五) 指数与对数 [说明] 没有冗长的计算和太多的技巧。要掌握幂的运算法则和对数运算法则,此外就是指数式与对数式互换。第4题在近几年试题中不曾出现。

成考高升专数学历年考题

成考数学试卷 (文史类) 题型分类 一、集合与简易逻辑 2001年 (1)设全集M={1,2,3,4,5},N={2,4,6},T={4,5,6},则(M T)N 是() (A)}6,5,4,2{(B)}6,5,4{(C)}6,5,4,3,2,1{(D)}6,4,2{ (2)命题甲:A=B ,命题乙:sinA=sinB .则() (A)甲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B)甲是乙的充分必要条件; (C)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D)甲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 2002年 (1)设集合}2,1{=A ,集合}5,3,2{=B ,则B A 等于() (A ){2}(B ){1,2,3,5}(C ){1,3}(D ){2,5} (2)设甲:3>x ,乙:5>x ,则() (A )甲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B )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C )甲是乙的充分必要条件;(D )甲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2003年 (1)设集合{}22(,)1M x y x y =+≤,集合{}22≤,则集合M 与N 的关系是 (A )M N=M (B )M N=?(C )N M (D )M N (9)设甲:1k =,且1b =;乙:直线y kx b =+与y x =平行。则 (A )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不是乙的充分条件;(B )甲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C )甲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D )甲是乙的充分必要条件。 2004年 (1)设集合{},,,M a b c d =,{},,N a b c =,则集合M N= (A ){},,a b c (B ){}d (C ){},,,a b c d (D )? (2)设甲: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乙:四边形ABCD 是平行正方,则 (A )甲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乙的必要条件;(B )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不是乙的充分条件; (C )甲是乙的充分必要条件;(D )甲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2005年 (1)设集合{}P=1234,,,,5,{}Q=2,4,6,8,10,则集合P Q= (A ){}24,(B ){}12,3,4,5,6,8,10,(C ){}2(D ){}4 (7)设命题甲:1k =,命题乙:直线y kx =与直线1y x =+平行,则 (A )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不是乙的充分条件;(B )甲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C )甲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D )甲是乙的充分必要条件。 2006年 (1)设集合{}M=1012-,,,,{}N=123,,,则集合M N= (A ){}01,(B ){1,2}(C ){}101-,,(D ){}10123-, ,,,

【成人高考】数学解题技巧 一不小心提高20分

【成人高考】数学解题技巧一不小心提高20分 一、分清主次,合理安排答题顺序,坚持三优原则 坚持三优原则就是:容易得分的题优先做,有把握得分的题优先做,可以多得分的题优先做。 成人高考数学试题一般由三大题型组成。分别是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 其中选择题、填空题都是由浅到深,第一道选择题一般都是几何题,难度是8到9,80%的人都能通过。到了最后一道题上就开始有点难度了,这个难度通过率一般就只有30、40%了。解答题也是按照这个坡度去考的。因此,在做成人高考数学试题的时候,我们要合理安排答题顺序,力求把能做的会做的都做好做正确,不漏一分,真正做到得分率最大化。 合理安排答题顺序的原则就是就是什么会做就做什么,拿分才是硬道理。 二、选择题答题技巧 1、仔细审题,吃透题意 我们在做选择题的时候,要回忆、思考题中出现的概念、公式、性质等内容。努力排除失分的“隐患”。 2、反复析题,去伪存真 析题就是剖析题意。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对全题进行反复的分析和解剖,从而为正确解题寻得路径。有时“真作假时假亦真”,对于一些似是而非的选项,在难以确定正确选项的情况下,还可以采用代入法。 3、抓往关键,全面分析 从关键处入手,找突破口,联系知识进行全面的分析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就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从而解出正确的答案。 4、反复检查,认真核对 最后就是反复检查,认真核对;一是核对填写答案是否跟你做题选择的答案一致,有没有误填。二是核对你选择的选项是否是正确答案。有无更改的必要。 三、填空题答题技巧;“数、形”结合巧解题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要想把数学学好,最好的方法就是化抽象为形象。就是把“数、形”结合起来,才能更好更快的解题。报名详情请到绍兴文理学院和东校区 四、解答题答题技巧 咨询审题、吃透题意,解答试题,调理清晰,不留空白。在做解答题的时候,尽量把你想到的合理的解题步骤详细而有调理的写出来,不要给试题留下太多空白,解答题是按步骤给分的,只要解题思路、解题步骤正确,就是最后没能解答出正确答案,还是可以得到步骤分值的。

关于历年成人高考数学真题分类汇总文

2011-15成考数学真题题型分类汇总(文) 一、 集合与简易逻辑 (2011) 已知集合A={1,2,3,4}, B={x|—1- B {}1x x > D {}12x x ≤≤ (2014)若,,a b c 设甲:2 40b ac -≥ 乙:20ax bx c ++=有实数根。 则( ) A 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不是乙的充分条件 B 甲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C 甲既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D 甲是乙的充分必要条件 (2015)设集合M={2,5,8},N={6,8},则M U N= (A){8} (B){6} (C){2,5,6,8} (D){2,5,6} (2015)设甲:函数Y=kx+b 的图像过点(1,1), 乙:k+b=1,则 (A)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不是乙的充分条件 (B)甲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C)甲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D)甲是乙的充分必要条件

2014高考数学大纲——知识点总结

(一)必考容与要求 1. 集合 (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① 了解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② 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几何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 (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① 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② 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3) 集合的基本运算 ① 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② 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要求给定及子集的补集。 ③能使用韦恩(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与运算。 2. 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 (1) 函数 ① 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会简单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了解映射的概念。 ② 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如图像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 ③ 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 ④ 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值、最小值及其几何意义:结合具体函数,了解函数奇偶性的含义。 ⑤ 会运用函数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 (2) 指数函数 ① 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 ② 理解有理指数幂的含义,了解实数指数幂的含义,掌握幂的运算。 ③ 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理解指数函数的单调性,掌握指数函数图象通过的特殊点。 ④ 知道指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 (3) 对数函数 ① 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知道用换底公式能将一般对数转化成自然对数或常用对数;了解对数在简化运算中的作用。 ② 理解对函数的概念,理解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掌握对数函数图像通过的特殊点。 ③ 知道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 ④ 了解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互为反函数(a﹥0,且a≠1) (4) 幂函数 ① 了解幂函数的概念。 ② 结合函数的图像,了解它们的变化情况。 (5) 函数与方程 ①结合二次函数的图像,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 ③ 根据具体函数的图像,能够用二分法求相应方程的近似解。 (6)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成考复习数学公式(全)

(1)指数及其性质:1 n n a a -= ,1n a = ,m n a = 01(0)a a =≠ (2)对数:log 10a =,log 1a a = 指数和对数互为逆运算。 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互为反函数 运算性质:log ()log log a a a MN M N =+,log log log a a a M M N N =- ,log log n a a M n M = 5、函数单调性 单调增(上坡) 单调减(下坡);非常用函数单调性:导数为正单调增;导数为负单调减。 第一部分 代数 第一章 集合和简易逻辑 1、集合的运算 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交A ∩B={B x A x x ∈∈且,|} 并A ∪B={B x A x x ∈∈或,|} 补 要求U A ?,},|{A x U x x A A C U ?∈==且 B A ? A 叫B 的充分条件 B A ? A 叫B 的必要条件 B A ? A 叫B 的充分必要条件(充要条件) 第二章 函数 1、 y=f(x)定义、函数关系、函数表示、定义域、值域、描点画图像、函数性质(奇偶、单调、最值等)、反函数 2、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图像及其性质。 奇函数 f(-x)=-f(x) (图象关于原点对称):y=sinx 、y=tanx 、y=n x (n 为奇数) 偶函数 f(-x)= f(x) (图象关于y 轴对称):y=c(常量函数)、y=cosx 、y=n x (n 为偶数) 奇+奇=奇、偶+偶=偶、奇+偶=非奇非偶、奇?奇=偶、偶?偶=偶、奇?偶=奇 2 4、指数、对数函数图像和性质

成人高考高升专数学必考公式

成人高考高升专数学笔记 第一章 集合和简易逻辑 一 、 考点:交集、并集、补集 概念:(必考) 1、由所有既属于集合A 又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 和集合B 的交集,记作A ∩B ,读作“A 交B ”(求公共元素) A ∩B={x|x ∈A,且x ∈B} 2、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 和集合B 的并集,记作A ∪B ,读作“A 并B ”(求全部元素) A ∪B={x|x ∈A,或x ∈B} 3、如果已知全集为U ,且集合A 包含于U ,则由U 中所有不属于A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 的补集,记作, 读作“A 补” ={ x|x ∈U ,且x A } 今年选择题第一题必考: 例1、设集合,集合 ,则集合( D ) (A ) (B ) (C ) (D ) 例2、集合U={1,2,3,4,5,6,7} ,,集合 ,则 (C ), =(D ) (A ) (B ) (C ) (D ) 解析:集合的交集或并集主要以例举法或不等式的形式出现 二、考点:简易逻辑 概念: 在一个数学命题中,往往由条件A 和结论B 两部分构成,写成“如果A 成立,那么B 成立”。 1. 充分条件:如果A 成立,那么B 成立,记作“A →B ”“A 推出B ,B 不能推出A ”。 2. 必要条件:如果B 成立,那么A 成立,记作“A ←B ”“B 推出A ,A 不能推出B ”。 3. 充要条件:如果A →B,又有A ←B ,记作“A ←B ”“A 推出B ,B 推出A ”。 解析:分析A 和B 的关系,是A 推出B 还是B 推出A ,然后进行判断 第二章 不等式和不等式组 三 、 考点:不等式的性质 1. 如果a>b ,那么ba ,那么ab ,且b>c ,那么a>c 3. 如果a>b ,存在一个c (c 可以为正数、负数或一个整式),那么a+c>b+c ,a-c>b-c 4. 如果a>b ,c>0,那么ac>bc (两边同乘、除一个正数,不等号不变) 5. 如果a>b ,c<0,那么acb>0,那么a 2>b 2 7. 如果a>b>0,那么 ;反之,如果 ,那么a>b 解析:不等式两边同加或同乘主要用于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或一元二次不等式移项和合并同类项方面 四、考点:一元一次不等式

成人高考专升本高等数学真题及答案

2013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高等数学(二) 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答在试卷上无效....... 。 选择题 一、选择题:1~10 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相应题号的信点.......... 上. 。 1、2 2lim x cos x x π → = A. 2 π B. 2 π - C. 2 π D. 2 π - 2、设函数ln 3x y e =-,则 dy dx = A. x e B. 1 3 x e + C. 13 D. 13 x e - 3、设函数()ln(3)f x x =,则'(2)f = A. 6 B. ln 6 C. 12 D. 16 4、设函数3()1f x x =-在区间(,)-∞+∞ A.单调增加 B.单调减少 C.先单调增加,后单调减少 D.先单调减少,后单调增加 5、 2 1 dx x ?= A. 1 C x + B. 2 ln x C + C. 1 C x - + D. 2 1C x + 6、 2 (1) x d dt t dx +?= A. 2 (1)x + B. 0 C. 31(1)3 x + D. 2(1)x + 7、曲线||y x =与直线2y =所围成的平面图形的面积为 A. 2 B. 4 C. 6 D. 8 8、设函数cos()z x y =+,则 (1,1)|z x ?=? A. cos 2 B. cos 2- C. sin 2 D. -sin 2

9、设函数y z xe =,则 2 z x y ???= A. x e B. y e C. y xe D.x ye 10、设A ,B 是两随机事件,则事件A B -表示 A.事件A ,B 都发生 B.事件B 发生而事件A 不发生 C.事件A 发生而事件B 不发生 D.事件A ,B 都不发生 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11~2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题...... 号后..。 11、3123x x lim x →-= _______________. 12、设函数ln ,1,(),1x x f x a x x ≥?=?-

成人高考高等数学二

成人高考高等数学复习及考试方法 考生要在成人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必须深刻理解《复习考试大纲》所规定的内容及相关的考核要求,在知识内容上要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在考核要求方面,弄清要求的深度和广度。要全面复习、夯实基础,要将相关知识点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梳理,建立知识网络,对考试大纲所列知识点,力求做到心中有数、融会贯通。 高数一大纲提示(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闭卷、笔试): 高数二大纲提示(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闭卷、笔试): 一元函数、极限连续大概占20多分,这些都是每年必须要考到的。一元微积分、微分学,这个占得挺多的,大概占40—50%。如果要是高数二,知识面考得少一些,集中一些,但是题的分量就重一些,比如说每年有二元的微积分,多元函数的微积分,这里面可能会出现比较难、刁钻一些的题。

高数一、数二,不像高中起点的,可能差异稍稍大一点。考生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考试类别,不管怎么样,前面的一元函数、极限、一元函数的微分、积分是一个基本的东西,也是最拿分的东西,一定要把它们做熟了。比如说求极限的几种方式,求微分的几种方式,以及求倒数,都会面面俱到,学员还是要把握住历年的考题,把握住大纲的要求,把握住考试卷,就应该能把握住会考什么。 1、注意以《大纲》为依据。 弄清《高等数学》(一)和《高等数学》(二)在知识内容及相关考核要求上的区别。这种区别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在共有知识内容方面,同一章中要求掌握的知识点,或同一知识点要求掌握的程度不尽相同。如在一元函数微分学中,《高等数学》(一)要求掌握求反函数的导数、掌握求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求导方法,会求简单函数的n阶导数,理解罗尔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但上述知识点对《高等数学》(二)并不做要求;又如在一元函数积分学中,《高等数学》(一)要求掌握三角换元求不定积分,其中包括正弦变换、正切变换和正割变换,而《高等数学》(二)对正割变换不做考核要求。 其二是在不同的知识内容方面,《高等数学》(一)考核内容中有二重积分,而《高等数学》(二)对二重积分并不做考核要求;再有《高等数学》(一)有无穷级数、常微分方程,高数(二)均不做要求。从试卷中可以看出,高等数学(一)比《高等数学》(二)多出来的这部分知识点,在考题中大约能占到30%的比例。共计45分左右。所以理科、工科类考生应按照《大纲》的要求全面认真复习。 2、对概念的理解。 考生要加强对高等数学中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要努力提高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要在学习方法上追求学习效益。 加强练习,注重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的培养和训练,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性质能进行多侧面、多层次、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索和辨析,对基本公式、基本方法、基本技能要进行适度、适量的练习,在练习中加强理解和记忆,理解和记忆是相辅相承的,理解中加深记忆,记忆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死记硬背是暂时的,只有理解愈深,才能记忆愈牢。 4、加强练习 熟悉考试中各种题型,要掌握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等不同题型的解题方法与技巧。练习中要注意分析、总结、归纳、类比,掌握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正确方法,寻求一般性的解题规律,从而提高解题能力。 在专升本考试中,《高等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也是考试成绩上升空间较大的一门课程。学好数学同学好其他学科一样,都要付出辛勤的汗水和艰辛的努力。 5、考前一个月冲刺备考建议

2014高考数学大纲——知识点总结

2014高考数学大纲——知识点总结

(一)必考内容与要求 1. 集合 (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①了解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②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几何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 (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①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②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3) 集合的基本运算 ①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②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要求给定及子集的补集。 ③能使用韦恩(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与运算。 2. 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 (1) 函数 ①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会简单求一些简

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了解映射的概念。 ②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如图像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 ③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 ④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值、最小值及其几何意义:结合具体函数,了解函数奇偶性的含义。 ⑤会运用函数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 (2) 指数函数 ①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 ②理解有理指数幂的含义,了解实数指数幂的含义,掌握幂的运算。 ③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理解指数函数的单调性,掌握指数函数图象通过的特殊点。 ④知道指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 (3) 对数函数 ①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知道用换底公式能将一般对数转化成自然对数或常用对数;了解对数在简化运算中的作用。 ②理解对函数的概念,理解对数函数的单

3.立体几何初步 (1)认识空间几何 ①认识柱、锥、台、球极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理的结构。 ②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形、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用斜二侧法画出它们的指示图。 ③会用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两种方法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形式。 ④会画某些建筑的视图与直观图(在不影响图形特征的基础上,尺寸、线条等不作严格要求)。 ⑤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 (2)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①理解空间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定义,并了解如下可以作为推理依据的公理和定理。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个点在一个

全国成人高考数学公式汇总

全国成人高考数学公式汇总 1.平方差公式 2 2 ))((b a b a b a -=-+完全平方公式 2 2 2 2)(b ab a b a +±=± 2.一元二次方程2 0(0)ax bx c a ++=≠的求根公式 a ac b b x 242-±-=. 3.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B A ? A 叫B 的充分条件 B A ? A 叫B 的必要条件 B A ? A 叫B 的充分必要条件(充要条件) 4.函数定义域的求法:(1)分母不能为0;(2)偶次根内大于等于0;(3)对数的真数 大于0. 5.函数的奇偶性: 奇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y=sinx 、y=tanx 、y=n x (n 为奇数) 偶函数(图象关于y 轴对称):y=c(常量函数)、y=cosx 、y=n x (n 为偶数) 奇+奇=奇、偶+偶=偶、奇+偶=非奇非偶、奇?奇=偶、偶?偶=偶、奇?偶=奇 6.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y=ax 2 +bx+c(a ≠0) a >0 a <0 图象 顶点 24(,)24b ac b a a -- 对称轴 2b x a =- 单调性 (,]2b a -∞- 为减区间[,)2b a - +∞为增区间 (,]2b a -∞-为增区间[,)2b a - +∞为减区间 最值 当2b x a =-时,2min 44ac b y a -= 当2b x a =- 时,2 max 44ac b y a -= o x y o x y

7. (1)指数及其性质:1n n a a -=,1n n a a =,m n m n a a = 01(0)a a =≠ (2)对数:log 10a =,log 1a a = 运算性质:log ()log log a a a MN M N =+,log log log a a a M M N N =- log log n a a M n M = (3)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指 数 函 数 对 数 函 数 解析式 (0,1)x y a a a =>≠ log (0,1)a y x a a =>≠ 图 象 性 质 定义域 (,)-∞+∞ (0,)+∞ 值 域 (0,)+∞ (,)-∞+∞ 定 点 (0,1) (1,0) 单调性 当a >1时,是增函数;当0?<->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